清华大学临床医学、生物技术、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生物技术、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生物技术、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第二次生物学革命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的4P医学新理念推动着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变革。生命科学-医学实验班正是为了适应国际上蓬勃发展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培养能够进行临床医学实践和创新性研究的高层次医学科学家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临床医学领军人才。

该实验班采用八年长学制,按照国际的医学教育标准培养医学博士(M.D.)。充分重视现代生命科学对医学的革命性影响,培养学生不仅具备广博的理工人文知识、深厚的生命科学基础、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而且将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多方位发展潜能;同时为学生提供国际化视野和经验、以及转化医学的培训和实践,积极面对中国医疗体制的巨大变革和需求,从事医学相关领域的临床医疗、科学研究、医学教学及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接受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具备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团队精神;比较全面地掌握理工人文社科知识、生命科学基础;具有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形成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各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具备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深入探索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八年学制,临床医学本科与博士贯通培养。3+2+3模式,即,3年基础课学习,2年研究训练,3年临床课程与实习。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前4年),医学博士M.D.学位(后4年)。

四、基本学分学时

前4年理学学士学位培养方案总学分:共194学分,其中包括理论课及实验课157学分,实践环节12学分,科研训练25学分;后4年医学博士学位培养方案总学分:共192学分,其中包括理论课及实习课117学分,科研训练25学分,毕业实习 50学分。8年总计386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

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英语、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神经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卫生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转化医学研究训练等。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 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

(2) 体育课 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 1 个学分;第 5-8 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 5-6 学期为限选,第 7-8学期为任选。

(3) 外语课 8学分

英语课程共计8学分(其中至少4学分为英语必修课组课程),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完成。夏季学期设置2学分外语实践,为各专业必修环节,学生可以在1-3年级完成。外语实践是指学生在本科阶段,自主参加的各类外语实践课程或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外语实践的具体要求由各院系负责落实。其实践方式包括海外交流、海外实习、海外研修、用外语交流的各类校外实践活动,以及校内展开的实践性强的外语课程等。外语实践环节的时长至少相当于两周(全时)。

设清华大学本科生英语水平考试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检测,学生在校学习满一年后可以报名参加。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本科毕业需完成三学期的课程,取得6学分。

2. 文化素质课 8学分

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 8 学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中必须包含 1 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及 1-2 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为限选,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必修,其他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为任选。

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及核心课程目录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推荐选修以下与医学人文和医学伦理相关的课程:

00612522 心理学与生活2学分

00612582 伦理学理论与道德实践2学分

3.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28学分

(1) 数学必修课程 8学分

10421075 微积分B(1) 5学分

104208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

(2) 物理课程 4学分

10430484 大学物理B(1) 4学分

(3) 化学课程 10学分

20440314 无机与分析化学4学分

20440532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B 2学分

20440201 有机化学实验B 1学分

20440333 有机化学B 3学分

(4) 生物课程 6学分

10450034 普通生物学4学分

10450042 普通生物学实验2学分

(5) 计算机类课程任选

4. 基础专业课程 36学分

30450203 生物化学(1)(英文) 3学分

30450213 生物化学(2)(英文) 3学分

30450314 生物化学基础实验4学分

30450283 细胞生物学3学分

30450332 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2学分

30450273 分子生物学3学分

30450322 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2学分

30450303 遗传学(英文) 3学分

30450352 遗传学基础实验2学分

40450353 认知的神经生物学基础3学分

40450123 发育生物学3学分

30450383 生命科学的逻辑与思维3学分

44000312 医学药学导论2学分

5. 基础医学课程59学分

44000043 系统解剖学3学分

34000163 神经解剖学2学分

34000236 局部解剖学6学分

44000074 组织学4学分

34000191 人体胚胎学1学分

34000177 医学生理学7学分

30450092 动物生理学实验2学分

34000242 医学遗传学2学分

34000254 医学免疫学4学分

34000265 医学微生物学5学分

34000312 医学寄生虫学2学分

34000308 病理学8学分

44000273 病理生理学3学分

34000286 普通药理学及实验6学分

34000372 医学仪器原理2学分

34000292 医学统计学2学分

6. 实践环节 12学分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3学分

外语实践2学分

24000013 社区医学实践3学分

40450244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4学分

7. 转化医学研究训练 50学分(共2年,每年25学分,每2周1学分)

在完成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见习后,学生将进行2学年的转化医学研究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医学研究,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未来在临床实践中开展创新研究打好基础。该培养环节一般安排在海外著名大学医学院,同时可以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英文学习交流能力。

8. 临床医学课程 117学分

注:1. 第六学年秋季学期进入"临床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课程。

2. "临床医学课程"包括理论授课学时、实验学时及临床见习。

临床诊断学6学分

实验诊断学5学分

医学影像学3学分

内科学21学分

外科学20学分

核医学2学分

妇产科学6学分

儿科学5学分

神经病学3学分

精神病学3学分

中医学4学分

传染病学4学分

眼科学3学分

耳鼻喉科学3学分

口腔科学3学分

皮肤科学3学分

变态反应学1学分

卫生学3学分

临床流行病学2学分

临床见习3学分

医患关系学1学分

医学伦理学1学分

医学心理学2学分

临床药理学2学分

临床肿瘤学2学分

急诊医学专题讲座2学分

社会医学1学分

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1学分

预防医学及现场实习2学分

9. 临床实习(毕业实习) 1年 50学分(每周1学分)

10. 学位论文

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通过整合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化学、化工、信息、管理等多学科的优势资源,培养出在生物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方面较国内同类院校与专业相比具有突出优势的、发展潜能大的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药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具有坚实的理化和生物学基础,受到严格的科研思维训练,了解药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沿动态,实践及创新能力强,能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和药学研究手段,在药物发现领域达到国际水平,成为药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将继续攻读药学、生物学及化学相关领域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基本要求

实验班毕业的本科生应具有坚实的数、理、化、生物和一定的医学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了解医学药学科学的发展和前沿;掌握医学和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研究中,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171。其中课程总学分139学分;实践环节17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13门,31学分

生物化学(6学分)、分子生物学(3学分)、医学药学导论(2学分),药物化学(3学分)、药物分析(3学分)、药理学原理(3学分)、药剂学(2学分)、药物化学实验(1学分)、药理毒理实验(2学分)、药剂学实验(1学分)、药学实践(A、B、C)(共5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 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

(1)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代史纲要3学分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

(2)体育课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个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3) 外语课 8学分

英语课程共计8学分(其中至少4学分为英语必修课组课程),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完成。夏季学期设置2学分外语实践,为各专业必修环节,学生可以在1-3年级完成。外语实践是指学生在本科阶段,自主参加的各类外语实践课程或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外语实践的具体要求由各院系负责落实。其实践方式包括海外交流、海外实习、海外研修、用外语交流的各类校外实践活动,以及校内展开的实践性强的外语课程等。外语实践环节的时长至少相当于两周(全时)。

设清华大学本科生英语水平考试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检测,学生在校学习满一年后可以报名参加。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本科毕业需完成三学期的课程,取得6学分。

2. 文化素质课 13学分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新生研讨课、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和一般文化素质教育课,除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新生研讨课外,其它所有课程划分为八个课组:①哲学与伦理、②历史与文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环境、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人生与发展、⑧数学与自然科学。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13学分,其中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必修,1-2学分;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和新生研讨课为限选,至少5门或8学分,建议其中1门为新生研讨课;一般文化素质课程为任选。

3. 自然科学基础 46学分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五类课程为理科平台课,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要求如下:

(1) 数学课 3门 12学分 必修 9学分 10421075 微积分B(1) 5学分 10421084 微积分B(2)

4学分

* 建议数学基础好的学生选学微积分A(1)和A(2)课程。

选修 3学分 10421094 线性代数(1) 4学分 10420894 高等微积分 4学分 40420054 数值分析 4学分 10420854 数学实验 4学分 104208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学分 10420243 随机数学方法 3学分 10420892 高等微积分B 2学分 (2) 物理课 2门 8学分

10430484 大学物理B(1) 4学分

10430344 大学物理

B(1)(英) 4学分10430494 大学物理B(2) 4学分10430354 大学物理B(2)(英)

4学分(3) 化学课 7门 19学分

20440104 有机化学A1 4学分 20440113 有机化学A2 3学分 20440142

有机化学实验A1

2学分

20440513 物理化学B 3学分20440441 物理化学实验C 1学分20440314 无机与分析化学4学分20440532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B 2学分

(4) 生物课 1门 4学分

必修:

10450034 普通生物学4学分选修:

10450042 普通生物学实验2学分

(5) 计算机课1门 3学分

选修:

20740073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3学分20740042 计算机文化基础2学分00240103 计算机网络3学分00220033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3学分00740023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3学分00740043 C++语言程序设计3学分00740103 操作系统3学分00740123 Java语言程序设计3学分20740063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3学分00240013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3学分00240033 软件工程3学分00240074 数据结构4学分30240233 程序设计基础3学分01120023 计算机网络管理3学分4. 专业课程 54学分

(1) 生物类必修课程 18学分

30450373 生理学3学分30450203 生物化学(1)(英文) 3学分30450213 生物化学(2)(英文) 3学分30450314 生物化学基础实验4学分30450273 分子生物学3学分30450322 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2学分

(2) 药学类必修课程 22学分

44000312 医学药学导论2学分44000123 药物化学3学分44000361 药物化学实验1学分44000163 药物分析3学分44000112 药剂学2学分44000261 药剂学实验1学分34000433 药理学原理3学分44000282 药理毒理实验2学分44000321 药学实践A 1学分

44000332 药学实践B 2学分44000342 药学实践C 2学分

(3) 专业选修课 14学分

44000302 化学生物学与药学2学分44000392 药物设计2学分34000451 毒理学1学分44000372 毒理学实验2学分34000441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1学分44000381 药代动力学实验1学分40440062 有机化合物谱图解析2学分40440122 仪器分析B 2学分40450032 免疫学2学分30450283 细胞生物学3学分30450332 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2学分30450092 动物生理学实验2学分40450222 蛋白质的结构、功能与进化2学分40450263 重大疾病的分子机制(英) 3学分40450273 神经生物学3学分40450353 认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3学分44000023 生物信息学3学分20750011 文献检索与利用(理工类) 1学分30450383 生命科学的逻辑与思维3学分30450303 遗传学(英文)3学分30450352 遗传学基础实验2学分30450253 医学心理学3学分40450252 生物检测技术与仪器概论2学分34000493 生物统计学3学分Array

34000292 医学统计学2学分34000254 医学免疫学4学分44000273 病理生理学3学分30450263 微生物学(英文)3学分30450342 微生物学基础实验2学分34000223 人体解剖学3学分30450233 生物物理学3学分30450292 生物物理实验技术2学分44000031 名家讲座1学分04000071 实验动物学1学分

5. 实践环节 17学分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3学分

外语实践2学分44000254 药学综合实验4学分44000218 药学社会实践活动8学分

6. 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周考查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 考查

10720011 体育(1) 1 2 考查

10451075 微积分B(1) 5 5 考试

10451094 线性代数(1) 4 4 考试

30450392 生命科学前沿 2 2 考查

10450034 普通生物学 4 4 考试

10450042 普通生物学实验 2 3 考查

20440333 有机化学B 3 3 考试

20440314 无机与分析化学 4 4 考试

10640532 英语(1) 2 2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

合计:27 28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021 体育(2) 1 2 考查

10451084 微积分B(2) 4 4 考试

10430484 大学物理B(1) 4 4 考试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考试

30450203 生物化学(1)(英文) 3 3 考试

20440201 有机化学实验B 1 3 考查

20440532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 2 4 考查

30450401 种子的植物分类学 1 1 考查

10640682 英语(2) 2 2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

合计:22 25

夏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无。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031 体育(3) 1 2 考查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 考试

104208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3 考试

10450494 大学物理B(2) 4 4 考试

20440513 物理化学B 3 3 考试

30450213 生物化学(2)(英文) 3 3 考试

30450314 生物化学基础实验 4 6 考查

10641132 英语(3) 2 2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

合计:24 29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041 体育(4) 1 2 考查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4 3 考试

20740073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 3 考查

30450273 分子生物学 3 3 考试

30450322 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 2 3 考查

30450303 遗传学(英文) 3 3 考试

30450352 遗传学基础实验 2 3 考查

30450373 生理学 3 3 考试

10641142 英语(4) 2 2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

合计:23

夏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20450053 普通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 3 3周考查

40450244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 4 4周考查

合计:7 7周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110 体育专项(1) 2 考查

20440441 物理化学实验C 1 3 考查

30450283 细胞生物学 3 3 考试

30450263 微生物学(英文) 3 3 考试

40450123 发育生物学 3 3 考查

40450032 免疫学 2 2 考试

40450222 蛋白质的结构、功能与进化 2 2 考查

30450383 生命科学逻辑与思维 3 3 考查

40450292 植物科学导论 2 2 考查

30450092 动物生理学实验 2 2 考查

40450412 生物信息学导论 2 2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考查

合计:14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120 体育专项(2) 2 考查

30450332 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 2 3 考查

30450342 微生物学基础实验 2 3 考查

30450233 生物物理学 3 3 考试

30450363 生物统计学基础 3 3 考查

40450353 认知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3 3 考查

40450162 生物检测与仪器概论 2 2 考查

40450432 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应用 2 2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考查

合计:13

夏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40450144 细胞、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综合实验4 4周考查

40450424 生命科学创新实验 4 4周考查

合计: 4 4周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130 体育专项(3) 2 考查

30450292 生物物理实验技术 2 2 考试

40450233 药物药理学导论 3 3 考查

40450233 重大疾病的分子机制 3 3 考查

34030142 应用蛋白质晶体学 2 2 考查

34000092 病毒与蛋白质结构 2 2 考查

40450461 信息处理的神经生物学讨论 1 2 考查

与计算机实践

文化素质选修课考查

合计:10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140 体育专项(4) 2 考查

40450090 综合论文训练15 考查

合计:15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周考查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011 体育(1) 1 2 考查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 考查

10421075 微积分B(1) 5 5 考试

10421094 线性代数(1)(选修*) 4 4 考试

10450034 普通生物学 4 4 考试

10450042 普通生物学实验 2 3 考查

20440333 有机化学B 3 3 考试

20440314 无机与分析化学 4 4 考试

10640532 英语(1) 2 2 考试

44000312 医学药学导论 2 2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 2 2

合计:28

*选修课(线性代数1)推荐选修,有助于后续必修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021 体育(2) 1 2 考查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考试

10640682 英语(2) 2 2 考试

104208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3 考试

10430484 大学物理B(1) 4 4 考试

30450203 生物化学(1)(英) 3 3 考试

20440201 有机化学实验B 1 3 考查

20440532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B 2 4 考查

44000043 系统解剖学及实验 3 4 考试

文化素质选修课 2

合计:24

夏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34000163 神经解剖学及实验 2 3周考试

合计: 2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031 体育(3) 1 2 考查

10641132 英语(3) 2 2 考试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 考试

30450213 生物化学(2)(英文) 3 3 考试

30450314 生物化学基础实验 4 6 考查

40450123 发育生物学 3 3 考试

30450283 细胞生物学 3 考试

30450383 生命科学的逻辑与思维 3 考试(选修)

文化素质选修课 2

合计:25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041 体育(4) 1 2 考查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4 3 考试

10641142 英语(4) 2 2 考试

30450273 分子生物学 3 3 考试

30450322 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 2 3 考查

30450303 遗传学(英文) 3 3 考试

30450352 遗传学基础实验 2 3 考查

40450353 认知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3 3 考试

34000177 医学生理学7 8 考试

30450332 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 2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 2 2

合计:31

夏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24000013 社区医学实践 3 3周考查

40450244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 4 4周考查

合计:7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110 体育专项(1) 2 考查

34000242 医学遗传学 2 2 考试

34000254 医学免疫学 4 4 考试

34000265 医学微生物学 6 6 考试

34000236 局部解剖学 6 6 考试

30450092 动物生理学实验 2 2 考试

44000074 组织学 4 5 考试

34000191 人体胚胎学 1 2 考试

文化素质选修课 2 2 考查

合计:27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120 体育专项(2) 2 考查

34000372 医学仪器原理 2 2 考试

34000292 医学统计学 2 2 考查

34000312 医学寄生虫学及实验 2 2 考试

34000308 病理学8 8 考试

44000273 病理生理学 3 3 考试

34000286 普通药理学 6 6 考试

文化素质选修课 2 2 考查

合计:25

夏季学期

准备出国科研训练

*说明:

1.第四学年始学生出国进行医学科研训练,未出国学生学籍关系转回生命学院。该部分学生第四学年进行毕业设计和论文书写,第四学年年末接受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生命学院“生物学分委会”审核,通过者予以本科毕业,并授予生命学院生物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2.出国学生第四、五学年进行医学科研训练,第五学年年末回国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接受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生命学院“生物学分委会”审核,授予生命学院生物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3.海外科研训练要求:修完第一至三学年要求的所有课程(170学分),所有课程学分绩80分以上,没有不及格科目(体育课除外),TOEFL成绩95分以上,通过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组面试,通过国外大学教授组面试,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审核。

第四学年

秋季学期出国科研训练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生物医学方法与逻辑 (1) 2 1 考查

医学科研训练 (1) 10 40 考查

合计:12

春季学期出国科研训练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分子与细胞文献资源(1) 3 1 考查必修

医学科研训练(2) 10 40 考查合计12

合计:13

第五学年

秋季学期出国科研训练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生物医学方法与逻辑 (2) 2 1 考查

医学科研训练 (3) 10 40 考查

合计:12

春季学期出国科研训练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分子与细胞文献资源(2) 3 1 考查必修

医学科研训练(4) 10 40 考查合计12

合计:13

第六学年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临床诊断学 6 6 考试

实验诊断学 5 5 考查

医学影像学 3 3 考试

内科学(1) 10 10 考试

外科学(1) 4 4 考试

临床见习 3 3 考查

合计:31 31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内科学(2) 11 11 考试

外科学(2) 16 16 考试

临床药理学 2 2 考查

核医学 2 2 考查

临床见习

合计:31

夏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医患关系学 1 3 考查

医学伦理学 1 3 考查

医学心理学 2 5 考查

临床见习

合计: 4

*说明:1. 第六学年秋季学期进入“临床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及见习、实习。

2. 该指导性教学计划中的“临床医学课程”包括理论授课学时、实验学时及临床见习。

3. 进入“临床医学院”后,秋、春季学期均按20周计(包括2周考试);第六学年夏季学期按6周计,第七学年夏季学期按10周计。

第七学年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妇产科学 6 6 考试

儿科学 5 5 考试

神经病学 3 3 考查

精神病学 3 3 考查

中医学 4 4 考试

传染病学 4 4 考试

临床肿瘤学 2 2 考查

临床见习

合计:27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眼科学 3 3 考试

耳鼻喉科学 3 3 考试

口腔科学 3 3 考查

皮肤科学 3 3 考试

变态反应学 1 1 考查

卫生学 3 3 考试

临床流行病学 2 2 考试

急诊医学专题讲座 2 2 考查

社会医学 1 1 考查

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 1 1 考查

预防医学现场实习 2 2周考查

临床见习

合计:24

夏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临床实习(1) 10 10周考查

合计:10

第八学年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临床实习(2) 20 20周

合计:20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临床实习(3) 20 20周

合计:20

说明

1. 科研训练:

科研训练及学术交流为2年时间,共100周,50学分(每2周1学分)。

2. 临床见习:

临床见习与临床教学同步进行,需结合“临床医学院”实践教学的具体规定和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3. 临床实习:

临床实习即毕业实习(包括各科急诊),于第七学年的夏季学期和第八学年进行。

内科实习: 16周;外科实习:16周;

妇产科实习:8周;儿科实习:4周;

神经科实习:2周;五官科实习:2周;

传染病实习:2周。

4. 毕业考试及毕业典礼:

于第八学年的夏季学期进行。

毕业论文及毕业考试 2 周;

毕业教育及毕业典礼 2 周。

药学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周考查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011 体育(1) 1 2 考查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 考查

10640532 英语(1) 2 2 考查

10421075 微积分B(1) 5 5 考试

20440314 无机与分析化学 4 4 考试

10450034 普通生物学 4 4 考试

44000312 医学药学导论 2 2 考查

20740073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 3 考查选修文化素质选修课 1 1 考查

合计:25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考试

10720021 体育(2) 1 2 考查

10640682 英语(2) 2 2 考查

10421084 微积分B(2) 4 4 考试

10430484 大学物理B(1) 4 4 考试

20440532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B 2 4 考查

20440104 有机化学A1 4 4 考试

44000321 药学实践A 1 2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 2 2

合计:23

夏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无。

中药学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801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学制四年,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中药学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适合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中药学应用型高级人才。 毕业后能够在医药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中医院校等部门从事中药研究、生产、检验、经营管理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能从事中药生产、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富有创新意识的中药专门人才。)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

域从事标准化中药材生产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药事管理与法规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 三、专业学制及修读学分规定 学制:四年。学分要求:总学分170学分,各模块不低于要求的相应最低学分。 四、学生毕业要求 毕业生必须修满的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才能毕业。 本科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时,专业水平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中药七情配伍和用药禁忌、用药方法、常用剂量; 2.掌握中药品种鉴定、质量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掌握中药化学成份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技能; 4.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5.掌握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6.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7.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8.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查阅本专业外文资料; 9.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10.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11.了解中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培养方案一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培养方案一.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第一学年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学分周学时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考查3 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12090043 秋季学期说明及主要先修课考核方式周学时学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1) 2 1 10720011 考查体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 考查10610183 2 考查英语(1)10640532 2 2 4 考试一元微积分10420874 4 4 考试4 几何与代数10420904 (1) 考试工程图学基础2 20130412 2 1 2选 3 20240023 3 考试离散数学(2) 考试 3 选1门,详见附录3 2

程序设计课组30210041 1 1 考查信息科学技术概论≥1 1 文化素质选修课 合计≥21 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离散数学(2)”,其他专业必修“工程图学基础”。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考查2 (2) 1 10720021 体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考试10610193 2 英语(2)2 10640682 2 考查先修一元微积分4 考试多元微积分10420884 4 2 几何与代数10421002 (2) 考试2 考试 4 大学物理课组1 先修一元微积分4 4 20220214 电路原理考试4 1 20220221 电路原理实验考查1 ≥合计21 夏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考查2周21510192 2 电子工艺实习(集中)周2 程序训练课组3 考查 4 合计: 第二学年秋季学期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学分课程名称课程编号考核方式周学时1 考查10720031 2 体育(3) 4 考试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0610204 2 高等微积分10420892 B 考试2 2 10420252 考试复变函数引论 2 2选1,一元微积分 3 复分析考试30420083 3 见附录大学物理课组2 2 4 考试4 2 考查2 10430782 物理实验A(1) 2选1,大学物理1 1 考查10430801 物理实验B(1) 3 考试 3 电子基础课组12门,详见附录选1 考试电子基础课组23 3 考查电子技术实验21550012 2 2 ≥文化素质选修课1 2 10420262 考查数理方程引论2 2 1 离散数学(1) 20240013 选3 考试3 3 4 强化英语(1) 14100082 2 考查合计:≥21 ,”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离散数学(1)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生物制药专业培养方案

2016级生物制药1班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生物制药 学制年限:高中毕业生起点三年制预备技师班 试点时间:2016年~2018年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技、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化生物药物生产一线岗位需要,掌握生物药物的生产、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所必需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行业,从事生物药物生产、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综合职业能力 1、能严格遵守企业工作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安排。 2、能根据工作任务主动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查阅资料,并在工作中有效应用。 3、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操作生物制药设备,完成设备的保养与维护等常规工作任务。 4、能按照工作要求,执行本岗位工作流程,并能规范填写工作记录。 5、能熟练使用常用仪器,并能熟练地进行基础化学实验、生物药物实验,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 6、能利用本专业理论和技能解决岗位的技术问题。

7、能做好生物药物生产与技术保障工作。 8、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并达到国家计算机二级水平。 9、具有药学服务与指导能力。 10、具有质量监测与控制能力。 11、具有事故防范、评价、救助和处理能力。 12、具有获取及应用本专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信息的能力。 13、能与领导、同事等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质量意识、道德品质、职业素质、竞争和创新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健康心理。 三、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 在各类生物制药企业及相关企业从事生产与管理等工作,取得微生物发酵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三级)或预备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二级)。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3593

果洛职业技术学校 药 学 人 才 陪 养 方 案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药学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学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 一、指导思想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的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为总体指导,以医药行业一线岗位对药学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医药行业、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基本要求,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建立规范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和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二、专业分析: 1.行业背景及发展现状 全球医药市场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全球药品销售总体将保持3%~6%的增速,到2015年达到约11000亿美元。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市场仍居全球药品消费主导地位。我国由于人口快速增长、老龄化加速、疾病谱变化、医保体系不断完善以及居民支付能力增强,医药消费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医药行业将持续健康发展,到2015年,福建省医药产业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550亿元,年均增长25%;到2015年,福建省药品销售总额达到29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 2. 人才需求状况 在国内外医药行业蓬勃发展的大形势下,福建省医药行业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医药产业将继续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集聚,以化学制药、中成药为主导,以现代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为突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医药经济总量快速扩大,同时鼓励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大批面向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医药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3. 就业面向 (1)初始岗位群:从事制剂生产、质量检验、药品调剂、药库管理、静脉药物配置、药品营销等相关岗位工作。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一、专业介绍 中药制药行业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被誉为“永远的朝阳行业”。我国中药行业以其得天独厚的历史底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孕育着无限的商机。近年来,随着世界对绿色消费的崇尚,寻找有效的天然药物替代化学药物已成为国际医药发展的普遍趋势,国内的中药制药企业也如雨后春笋,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渊源流长。河北省是我国的中药大省,保定的安国药材市场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八大药材集散地,因此开设中药学本科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深厚的资源优势。河北大学中药专业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自身不断发展,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需求,多年来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药学子。 中医学院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教案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其中中药专业相关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以上。 中医学院现有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授权点,中药专业拥有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即中药制剂实验室和中药生物工程实验室。教案资源丰富,图书馆藏书和期刊较多,每年还在不断增加。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验技能以及与中药学相关的药学、中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具有中药药剂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能在中药栽培、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鉴定、制剂、质量控制及评价、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中药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药种植、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药剂及质量控制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各学科实验技能、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中药研究与开发、中药生产、中药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掌握并熟练应用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传统的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现代中药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掌握中药质量分析方法,掌握中药研究与开发、中药生产、中药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技术; 、具有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中药化学、中药药剂、中药炮制、中药药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具备从事中医药科研及中药生产开发的工作能力;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且计算机理论及应用基础扎实、熟悉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科研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专业致力于培养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 二、基本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科研实践能力,具备成为国际一流计算机科学研究人才的良好综合素质。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不少于165。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27,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4学分,第七学期在清华或各著名研究院所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实践9学分,第八学期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特设全英文教学的专业及核心课程25门,覆盖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研究兴趣在专业核心课中按要求进行选择性修读。其中大一、大二专业核心课开设13门,以“通才教育”为主,涉及计算机科学基本专门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大三、大四专业核心课开设12门,以“专才教育”为主,分别面向两个专业方向“理论和安全”以及“系统和应用”。25门专业及核心课程如下: 计算机入门(3学分),计算机应用数学(3学分),普通物理(1)英(4学分),信息物理(2学分),算法设计(4学分),普通物理(2)英,计算理论(4学分),网络科学(4学分),密码学基础(4学分),博弈论(4学分),近代物理(1)英,计算机安全的理论及实践(2学分),Java程序设计基础(2学分),分布式计算(基础与系统)(4学分),量子信息(4学分),大数据算法与模型(4学分),机器学习(4学分),高等计算机图形学(3学分),近代物理(2)英,计算机网络基础(3学分),操作系统(4学分),计算生物学(3学分),信息论与网络编码(3学分),专题训练实践(5学分),计算机科学研究实践(9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生物工程专业 >>>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生物工程专业1999年创建于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湖南省重点学科,拥有1个湖南省生物工程中心和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建成16个实验室功能区,2个中试基地,仪器设备约3000 万元,还拥有浏阳生物医药园省级优秀实习基地等多家校外基地。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4名,其中院士2名,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获得者1名,国家杰青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授6名,副教授8名。本专业在微生物冶金工程、环境微生物工程等研究领域独具特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生物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资源生物加工、生物能源与材料、环境生态与治理、天然产物与药物等领域从事现代生物过程设计、生产与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可进一步深造的研究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强化数学、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艺原理、生化分离工程、生化工程及设备、生物工程产品工艺学、生化工艺与工厂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生化分离及工艺、生物工程计算机实践等专业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生物技术和工程领域从事生物产品制造过程的设计、生产与管理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全面系统地掌握与生物工程密切相关的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生物工程领域的核心知识体系。 2.具有本专业所需的工程制图、电工及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本专业所需的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文献查阅、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熟悉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念,并勇于实践。 5.了解当代生物工业的发展动态和行业情况,熟悉与生物工程相关领域的法规。 6.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写、译和阅读等综合运用能力。 7.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

长沙医学院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长沙医学院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方案(2013年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药学学科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具备较强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药学领域从事一般药物制剂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始终以防治疾病、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为己任。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公众健康利益,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3. 具有人际交流能力,善于与病人、家属、同事等沟通,相互学习,善于合作。 4.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追求卓越,并具有在药学某一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5.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真理。 6. 具有创新意识、主动获取信息、适应各种变化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1. 掌握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方法和技术;了解临床医学和临床用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掌握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药学实践。 3. 掌握合成药物及天然药物的性质、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 4. 掌握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知识。 5. 掌握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以及药物在临床上的合 理应用。 6. 掌握生物制药等现代药学的基本理论。 7. 掌握药事管理与药政的法规、政策和营销的基本知识。 8. 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技能目标 1. 具备化学药物制备、生产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 2. 熟悉生药(药材)的来源、品质评价、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为从事天然药物的品种评价和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3. 具备药物制剂分析,体内药物分析和药物评价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4. 以临床合理用药、评价药物及新药开发研究为目标,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用途、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基本理论知识及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本科培养方案面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微电子学、示范性软件学院的计算机软件等五个专业,从2003级开始实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构建具有各专业共性基础的学院平台课程体系以及具有一定特长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强调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以及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学生提供增强基础、选择专业的机制,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从2011级开始,信息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进一步将学科交叉范围扩大到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选课机制和更加宽广的专业空间;并将继续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科学技术专业人才。 信息学院致力于为学生全面参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艺术、社会服务等活动创造条件,提倡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能,鼓励学生敢于面对挑战、不断探索、努力创造、追求卓越,并提供一种基础和环境,促使学生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基本要求 信息学院各专业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相关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信号获取、处理和应用,通信及系统和网络,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微波及电磁技术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新型电子材料、器件和系统,包括信息光电子和光子器件、微纳电子器件、微光机电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系统芯片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微电子学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大规模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工艺开发,EDA工具开发,新型电子材料、微纳电子器件和系统,量子信息和电子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有国际视野的微纳电子专业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各部门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机器人智能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新型传感器、电子与自动检测系统、复杂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工具使用与实验能力、软件分析与开发能力、过程控制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机械大类培养方案 (初稿) 机械工程学院 2003年12月30日 引言 2003年3月19日在全校各院系教学负责人会议上,学校明确提出了机械工程学院各系在2004年入学新生实施按机械大类培养的教学平台计划的要求。机械工程学院3次召开有各系系主任、系党委书记参加的院务扩大会议,对机械大类教学平台,特别是对机械大类的平台课程设置、学分安排等进行了讨论,就机械大类平台课程结构框架取得了共识,成立了由各系教学负责人组成的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规划小组。12月4日,机械工程学院召开了机械大类平台课程任课教师大会,学校领导进行了大类平台建设的工作动员,规划小组向大会介绍了教学平台建设和机械大类平台课程规划的情况。 为了能够在2004年入学新生中实施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计划,规划小组进行了多次讨论,广泛听取有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深入的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交换意见,制定本方案,希望能在2004年4月提交学校审批。 一、机械大类培养方案 机械大类教学平台及大类培养方案,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所属有关系和本科专业制订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宏观指南。它规定了机械大类本科生“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的平台课程的最低必修学分要求,根据清华大学“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理科人才”的目标,构建了按机械大类培养、尊重学生志向的专业选择的主动性机制,规定了在平台教育基础上辅修专业课组及任选课的学分最低要求。因此,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课及大类培养方案,也是大学本科生在校学习、毕业资格、学位资格认定的主要依据。 二、培养模式与目标 实行“按系招生、按系管理、按机械大类培养”的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尊重学生志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一般保证学生的入口与出口基本一致。但学生在机械工程学院范围内,可以有序的改选专业。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本科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对完成并符合本科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生物制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制药方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原理,具备生物制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在医药公司、制药企业、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药物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竞争力强,能适应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制药工程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掌握药物分析、检测的基本方法、原理;具有制药工艺设计、设备选用、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3.具有对生物药物的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制药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具有创新意识、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市场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 三.主干学科: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物化工 四.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系列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制药学、生化分

离工程、制药机械与设备、生物药物分析、基因工程、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免疫学基础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实验(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多门)、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大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学制 四年,实行学分制。 七、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九、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汇总表 注:形势与政策、军训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社会实践等3门课程共6.5学分不统计入上表,上表总学分按总学分165计算,百分比为约数。

18山东中医药大学药物制剂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药物制剂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702)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药学相关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药物制剂及相关领域从事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与创新、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1)掌握药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工业药剂学、药理学等与药物制剂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与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设计等相关知识。 (4)掌握药物制剂车间设计的相关知识以及药物制剂设备的工作原理。 (5)掌握药物制剂质量评价及分析的基本方法。 (6)熟悉国家关于新药开发、制药生产与设计、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熟悉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8)熟悉药事法规和药政管理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1)具有从事和组织药物制剂生产的能力。 (2)具有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剂型的设计与改进以及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设计的初步能力。 (3)具有药物制剂设备使用与维护的能力。 (4)具有药物制剂质量检测与评价的能力。

(5)具有获取及应用本专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适应新环境、新挑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6)具有利用图书馆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与新信息的能力。 (7)具有运用一门外语查阅相关文献和进行国际交流的初步能力。 3.素质要求 (1)政治思想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身心健康,诚实守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2)职业素质:热爱医药事业,志愿为人类的健康工作服务,树立终生学习观念,不断追求卓越;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树立依法工作的法律观念。 (3)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医药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4)身心素质: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药学、化学 (二)核心课程 物理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用高分子材料、药剂学、制剂工程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 四、课程设置与修读学分 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总学分及各环节学分的具体要求。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生物技术、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第二次生物学革命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的4P医学新理念推动着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变革。生命科学-医学实验班正是为了适应国际上蓬勃发展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培养能够进行临床医学实践和创新性研究的高层次医学科学家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临床医学领军人才。 该实验班采用八年长学制,按照国际的医学教育标准培养医学博士(M.D.)。充分重视现代生命科学对医学的革命性影响,培养学生不仅具备广博的理工人文知识、深厚的生命科学基础、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而且将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多方位发展潜能;同时为学生提供国际化视野和经验、以及转化医学的培训和实践,积极面对中国医疗体制的巨大变革和需求,从事医学相关领域的临床医疗、科学研究、医学教学及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接受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具备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团队精神;比较全面地掌握理工人文社科知识、生命科学基础;具有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形成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各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具备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深入探索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八年学制,临床医学本科与博士贯通培养。3+2+3模式,即,3年基础课学习,2年研究训练,3年临床课程与实习。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前4年),医学博士M.D.学位(后4年)。 四、基本学分学时 前4年理学学士学位培养方案总学分:共194学分,其中包括理论课及实验课157学分,实践环节12学分,科研训练25学分;后4年医学博士学位培养方案总学分:共192学分,其中包括理论课及实习课117学分,科研训练25学分,毕业实习 50学分。8年总计386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 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英语、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神经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卫生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转化医学研究训练等。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建筑系 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结合的特点。本专业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培养符合国家建设需求,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国际竞争力,具备成为专业帅才潜力的高素质建筑人才。 二、基本要求 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丰富的人文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 具备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和建筑技术以及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广泛的建筑相关领域知识。 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较强的创新思维,具备整合建筑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设计和实践能力。 具有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团队精神、跨专业协调能力和综合管理与领导潜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本专业设置两种学制: 1.本科学制五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授予学位:建筑学学士学位。 2.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四年制本科培养总学分175,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2;集中实践环节由两部分组成:实践环节18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年制本科培养总学分200,其中课程学分156;集中实践环节由两部分组成:实践环节29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10门,42学分 建筑设计(1)(6学分)、建筑设计(2)(6学分)、建筑设计(3)(6学分)、建筑设计(4)(6学分)、建筑设计(5)(3学分)、建筑设计(6)(3学分)、建筑设计(7)(3学分)、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3学分)、城市设计(3学分)、设计专题(1)(3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样本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100801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中药学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适合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中药学应用型高级人才。 毕业后能够在医药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中医院校等部门从事中药研究、生产、检验、经营管理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

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 能从事中药生产、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富有创新意识的中药专门人才。) 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标准化中药材生产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药事管理与法规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 三、专业学制及修读学分规定 学制: 四年。学分要求: 总学分170学分, 各模块不低于要求的相应最低学分。 四、学生毕业要求 毕业生必须修满的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 并经过毕业论文经过答辩才能毕业。 本科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时, 专业水平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掌握常见中药的性能、功效、中药七情配伍和用药禁忌、用药方法、常见剂量; 2.掌握中药品种鉴定、质量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掌握中药化学成份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技能; 4.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计划(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知识背景,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地实践应用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能从事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应用和开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能力。本专业是软硬兼顾,略偏重于软件的宽口径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能力; 4.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专业外文阅读能力; 6.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8.具有工程意识、创新意识、经济意识和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C与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算法与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编译原理。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程序设计语言编程实践、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五、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为20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26学分,实践教学35学分,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12学分)44学分;课外学分10学分。 六、授予学位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清华大学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软件系统应用、设计、开发、运维、服务等与软件全生命周期相关的产业,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突出、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软件系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二、基本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1.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以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2.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具备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工具使用与实验能力、软件分析与开 发能力、过程控制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4.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170学分,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38学分;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7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机系统软件 数据结构与算法 软件理论基础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 (2) 体育 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3) 外语 8学分 英语课程共计8学分(其中至少4学分为英语必修课组课程),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完成。第一学年夏季学期设置外语文化活动月,为非英语专业必修环节,符合免课条件者可申请免课。设清华大学本科生英语水平考试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检测,学生在校学习满一年后可以报名参加。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本科毕业需完成三学期的课程,取得6学分。 2. 文化素质课13学分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新生研讨课、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和一般文化素质教育课,除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新生研讨课外,其它所有课程划分为八个课组:①哲学与伦理、②历史与文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环境、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人生与发展、⑧数学与自然科学。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13学分,其中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必修,1-2学分;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和新生研讨课为限选,至少5门或8学分,建议其中1门为新生研讨课;一般文化素质课程为任选。 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课程目录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3.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37学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 (1) 数学25学分 1)必修22学分 微积分A(1)5学分 微积分A(2)5学分 线性代数(1)4学分 线性代数(2)2学分 复变函数引论2学分 离散数学4学分 2)限选3学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 随机数学方法3学分 (2) 自然科学基础12学分 1)必修10学分

中药学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801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学制四年,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中药学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适合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中药学应用型高级人才。 毕业后能够在医药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中医院校等部门从事中药研究、 生产、检验、经营管理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能从事中药生产、科研、 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富有创新意识的中药专门人才。)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标准化中药材生产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药事管理与法规及临 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 三、专业学制及修读学分规定 学制:四年。学分要求:总学分170学分,各模块不低于要求的相应最低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