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关键概念)演示教学

曼昆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关键概念)演示教学
曼昆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关键概念)演示教学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

关键概念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稀缺性(scarcity):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efficiency):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equality):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激励(incentive):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

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property rights):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erternality):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market power):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

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productivity):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数量

通货膨胀(inflation):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循环流量图(circular-flow diagram):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学科

实证表述(positive statements):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规范表述(normative statements):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一个生产者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对从贸易中获益的双方而言,他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

进口品(imports):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品(exports):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市场(market):由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competitive market):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完全竞争的市场所具备的两个特征: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

价格接受者(price taker):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买者和卖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所以,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垄断者(monopolist):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而且这个卖者决定价格,这样的卖者被称为垄断者

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卖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需求表(demand schedule):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demand curve):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形

需求曲线的移动: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增加的任何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右

移动,我们称之为需求增加

....;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减少的任何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

向左移动,我们称之为需求减少

....

正常物品(normal good):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inferior good):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substituts):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互补品(complements):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供给量(quantity supplied):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law of supply):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供给表(supply schedule):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供给曲线的移动: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供给量增加的任何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右

移动,我们称之为供给增加

....;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供给量减少的任何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

向左移动,我们称之为供给减少

....

均衡(equilibrium):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价格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也叫做市场出清价格)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过剩(surplus):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

短缺(shortage):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

供求定理(law of supply and demand):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观点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弹性(elasticity):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小,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小,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P98决定因素)

中点法:一个计算变动百分比和弹性的更好方法

计算(Q1,P1)和(Q2,P2)两点间需求价格弹性的中点法如下

(Q2-Q1)/[(Q2+Q1)/2]

需求价格弹性=(P2-P1)/[(P2+P1)/2]

单位弹性:当弹性正好等于一,即需求量与价格同比例变动时,我们就说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当弹性大于1,即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大于价格变动的比例时,需求是富有弹性

....的;当弹

性小于1,即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小于价格变动的比例时,需求是缺乏弹性

....的总收益(total revenue):一种物品的买者支付从而买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当价格变动时,总收益变化的规律

●当需求缺乏弹性(价格弹性小于1)时,价格和总收益同方向变动:如果价格

上升,总收益增加

●当需求富有弹性(价格弹性大于1)时,价格和总收益反方向变动:如果价格

上升,总收益减少

●如果需求是单位弹性(价格弹性正好等于1),当价格变动时,总收益保持不

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详情P104)规律

在价格低而数量高的各点上,需求曲线时缺乏弹性的;在价格高而数量低的各点上,

.....................................

需求曲线是富有弹性的

..............上边弹性大于

......1.,.

.....当横轴是数量,纵轴是价格时,

..........(通俗来说

下边弹性小于

......1.).

需求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当需求量与收入呈反方

向变动时,该物品的收入弹性为负数,比如低档物品

....)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外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物品1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物品2的价格变动百分比

交叉价格弹性是正数还是负数取决于这两种物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替代品是正数,互补品是负数

供给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供给量变动百分比

供给价格弹性= 价格变动百分比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价格上限(price ceiling):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价格下限(price floor):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给稀缺物品

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向买者或者买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在新均衡时的销售量减少了

●卖者与买者分摊了税收负担。在新均衡时,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更多了,而卖者得

到的更少了

●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是相同的,无论向谁征税,一旦市场达到新均衡,都是买

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划分的一般性结论: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第七章

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

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

成本(cost):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的价值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

效率(efficiency):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平等(equality):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地分配经济成果的性质

总剩余(total surplus)——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到均衡数量之间的面积

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详情看课本P167~(多看课本)

买者和卖者因税收遭受的损失大于政府筹集到的收入

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畏损失也就越大

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详情看课本P185~(多看课本)

世界价格(world price):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通行的价格(P w)

P D:无贸易下的国内价格

出口国的得失: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时,国内该物品生产者的状况变好了,而国内该物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坏了;从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详情见课本上图表P188)

进口国的得失: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国时,国内该物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好了,而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的状况变坏了;从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

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详情见课本上图表P190)

关税(tariff):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关税的无谓损失(详情见课本图表P192)

进口配额:另一种限制贸易的方法(对进口某种物品的数量实行限制)

国际贸易的其他好处

●增加了物品的多样性:不同国家生产的物品并不完全相同。自由贸易使所有国家的

消费者都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一些物品只有大量生产时,才能以低成本生产,这种现

象被称为规模经济

....。自由贸易使企业可以进入更大的世界市场,并使企业可以更充分地实现规模经济

●增加了竞争:一个避开了外国竞争者的公司更可能拥有市场势力,这又使其能把价

格提到竞争性水平之上。这是一种市场失灵。开放贸易促进了竞争,并使看不见的

手有了施展其魔力的更好机会

●加强了思想交流:技术进步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通常被认为是与含有这些技术进步

的物品的国际贸易相关的

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

●工作岗位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消灭了国内的一些工作岗位

●国家安全论:当一个行业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威胁时,自由贸易的反对者往往

会争辩说,该行业对国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幼稚产业论:新兴产业认为,应实行暂时性贸易限制,以有助于该产业的成长。这

种观点认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期以后,这些产业成熟了,也就能与外国企业

竞争了

●不公平竞争论:一种常见的观点是,只有各国都按照同样的规则行事,自由贸易才

是合意的。如果不同国家的企业服从于不同的法律和管制,那么,(该观点认为)

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是不公平的

●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的保护论:另一种支持贸易限制的观点涉及讨价还价的策略。

许多决策者声称支持自由贸易,但同时认为,当与自己的贸易伙伴讨价还价时,贸

易限制可能还是有用的。他们声称,贸易限制威胁有助于消除外国政府业已实施的

贸易限制

第十章:外部性

外部性(externality):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外部性内在化(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总之,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和给予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P218)

矫正税(corrective taxes):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也被称为庇古税(Pigovian taxes)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的问题的观点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排他性(excludability):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消费中的竞争性(rivalry in consumption):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

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既有排他性又有消费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既无排他性又无消费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资源(common resources):有消费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俱乐部物品(club goods):有排他性但无消费竞争性的物品(是自然垄断的一种类型)搭便车者(free rider):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免为此付费的人

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

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个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的预言

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

纳税义务(tax liability):应交多少税

预算赤字(budget deficit):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

预算盈余(budget surplus):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

管理负担(P261)

平均税率(average tax rate):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

边际税率(marginal tax rate):增加一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

定额税(lump-sum tax):对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最有效率的税收)

受益原则(benefits principle):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支付能力原则(ability-to-pay principle):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进行征税的思想

纵向平等(vertical equity):主张支付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的思想

横向平等(horizontal equity):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比例税(proportional tax):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累退税(regressive tax):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这一比例

累进税(progressive tax):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这一比例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总收益(total revenue):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total cost):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利润(profit):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s):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总成本是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

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总收益减去总显性成本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固定成本(fixed costs):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s):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平均总成本(average total cost):总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平均总成本=总成本/产量

ATC=TC/Q

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

MC=?TC/?Q

有效规模(efficient scale):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边际总成本和平均总成本的关系: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

.......................

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上升......................

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cs of scale):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的特性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竞争市场(competitive market):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卖者与买者,以至于每一个买

者与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有时也称完全竞争市场

......)

竞争市场的三个特征

●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

●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总收益除以销售量(对所有企业而言,平均收益等于物

...............

品的价格

....)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对竞争企业而言,边际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

沉没成本(sunk cost):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如果从生产中得到的收益小于它的总成本,企业就应退出市场

...........................

通过数学公式进行表示:

如果TR<TC,就退出

如果TR/Q<TC/Q,就退出

如果P<ATC,就退出

进入的标准正好与退出的标准相反

竞争企业的

..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之上的那一部分

...........................(图14-.....长期

4和图14-5)

利润=TR-TC=(TR/Q-TC/Q)×Q=(P-ATC)×Q

在进入和退出过程结束时,仍然留在市场中

..............................的企业的经济利润必为零

只有当价格与平均成本被推向相等时,进入与退出过程才结束

...........................

在可以自由进入与退出的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中,企业一定是在其有效规模上运营

....................................(上面三句结论的具体原因见课本P310)

如果企业有不同的成本,一些企业甚至在长期中也能盈利。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代表边际企业---------如果价格有任何下降就退出市场的企业-------的平均总成本

由于企业在长期中比在短期中更容易进入和退出,所以长期供给曲线一般比短期供给曲......................................

线更富弹性

.....

第十五章:垄断

垄断企业:作为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

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生产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垄断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市场存在垄断的三个原因是什么

●垄断资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单个企业所拥有

●政府管制:政府给予单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权利

●生产流程:某个企业能以低于大量企业的成本生产产品

关于价格歧视的结论:

●价格歧视是利润最大化垄断者的一种理性策略

●价格歧视要求能根据支付意愿划分顾客

●价格歧视可以增进经济福利

政府决策者会用以下四种方式来应对垄断问题

●努力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

●管制垄断者的行为

●把一些私人垄断企业变为公共企业

●不作为

第十六章:垄断竞争

寡头:只有少数几个提供相似或者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存在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的三个重要特征:

●许多卖者

●产品存在差别

●自由进入和退出

寡头

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者相同产品的市场结构

博弈论:研究在策略状况下人们如何行为的理论

勾结: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

纳什均衡: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其他所有主体所选策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他们自己最优策略的状态

囚徒困境:两个被捕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很困难的

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

热力学概念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 一、绪论 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称为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5.辐射传热: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辐射传热。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数值上表 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二、热传导 1.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2.等温面(线):由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面(或线)。 3.温度梯度:在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最大温度变化率。 4.热导率:物性参数,热流密度矢量与温度降度的比值,数值上等于1 K/m的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热流密度。热导率是材料固有的热物理性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5.导温系数: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6.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7.非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8.傅里叶定律:在各向同性均质的导热物体中,通过某导热面积的热流密度正比于该导热面法向温度变化率。 9.保温(隔热)材料:λ≤0.12W/(m·K)(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的材料。10.肋效率:肋片实际散热量与肋片最大可能散热量之比。 11.接触热阻:材料表面由于存在一定的粗糙度使相接触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给导热过程带来额外热阻。 12.定解条件(单值性条件):使微分方程获得适合某一特定问题 解的附加条件,包括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三、对流传热 1.速度边界层:在流场中壁面附近流速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2.温度边界层:在流体温度场中壁面附近温度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3.定性温度:确定换热过程中流体物性的温度。

化工热力学复习题

化工热力学复习题 1、等熵膨胀后的温度一定是。 2、汽轮机出口压力下降,会使朗肯循环的效率 3、在相同温度区间工作的制冷循环,以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为(最大、最小、不定) 4、在制冷循环中,所用的装置有,, 5、理想气体的微分节流效应系数(Joule-Thomson系数)等于,这也意味着节流前后理想气体的温度(降低、升高、不变,不确定)。 6、理想气体节流膨胀后,节流效应系数μH效应。 7、在相同温度区间工作的蒸汽动力循环,以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为(最大、最小、不定)。 8、消耗外功,实现热由低温区向高温区传递的逆向循环中,维持低于环境温度操作的叫循环,维持高于环境温度操作的叫循环或循环。 9、为提高朗肯循环热效率可采用: 11、朗肯循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2、节流膨胀是:。 13、热泵是指 14、制冷是将体系的温度降低到的操作。 三、名词解释 1、制冷 2、节流膨胀 3、干度 4、自由度 四、作图及简答 1、改进朗肯循环的途径有哪些? 2、请画出朗肯循环的示意图,并画出其在温熵图上的表示? 3、μJ的变化对截流后温度的变化有何影响? 4、试述蒸汽参数对朗肯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5、画出双级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实物图,指明设备的名称,并在TS图上作出制冷循环示意图 6、选择制冷剂应满足什么要求? 7、简述吸收制冷循环的过程并画流程图 8、简述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特点。 9、影响朗肯循环热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回热循环能提高循环的热效率? 10、卡诺循环中,冷热源温差越大,制冷系数是越大还是越小,为什么? 11、选择制冷剂时要求制冷剂在大气压力下沸点要低,为什么?

五、计算题 1、某制冷机中采用氨做制冷剂,以25℃的饱和液体进入节流阀,离开阀的温度为-20℃,试求:(1)节流过程的有效能损失。(2)当节流过程中制冷剂从环境吸收4.2kJ/kg热量时,有效能的损失。设P0=0.1Mpa,T0=27℃For NH3 4、蒸气动力循环中锅炉产生的蒸汽压力为60×105Pa,温度为500℃,该蒸汽经节流做绝热膨胀后压力降至40×105 Pa,然后进入汽轮机作可逆绝热膨胀到排气压力0.06×105 Pa.(1)画出T-S图、H-P图(2)乏汽的干度(3)气轮机对外做的功(4)热力学效率 5、某柴油机的功率为35KW,该机热力循环的最高热源温度为1800K,低温热源温度为300K,每Kg柴油燃烧后放热为42705KJ,试求柴油的最低消耗量。如果实际循环的热效率为相应卡诺循环的40%,则柴油消耗量为多少? 6、朗肯循环中水蒸气进气轮机的蒸气压力为50×105Pa,温度为360℃,乏气压力为0.1×105 Pa,为减少输出功率,采用锅炉出口的水蒸气先经过节流阀适当降压再送进气轮机膨胀作功,如果要求输出的功量降至正常情况的84%,问节流后进气轮机前的蒸汽状态?画出T-S 图 已知:P=50×105Pa, T=360℃时H=3188.7kj/kg,S=7.666 kj/kg.k P=0.1×105Pa时,饱和液体的H=191.83 kj/kg, S=0.6493 kj/kg.k 饱和蒸汽的H=2584.7 kj/kg, S=8.1502 kj/kg.k 7、朗肯循环中水蒸气进气轮机的蒸气压力为7000 kPa,温度为550℃,乏气压力为20 kPa, 汽轮机和泵的效率均为0.75,要求输出功率为100000 kW。 1)作出理想朗肯循环和实际朗肯循环TS图2)计算该循环的热效率3)确定蒸汽流量(吨/小时)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派生需求: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3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劳动使用上的具体体现,也就是使边际成本等于相应的边际收益。 4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5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增加额外一单位劳动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 6替代效应: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7派生需求定理: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被归纳为四条:①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②要素替代的难易度。③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④产品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 8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9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0劳动力参与率:该比率表示现实人力资源的相对量,亦即等于劳动力人口占被考察范围总人口的百分比。 11交叉替代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2失业的统计概念: 13摩擦性失业:一般指在较短时间内,人们由于各种原因,诸如怀孕和工作上的变更等而失去工作,包括由于季节性因素造成的失业。 14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15周期性失业:劳动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非自愿失业,它表现为实际的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派生需求? 2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①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②时间长短③企业目标④社会制度安排3试比较短期劳动需求和长期劳动需求的异同?(1)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一样也是向右下方倾斜。 (2)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要大于短期调整,即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更平坦。原因在于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调整资本使用量。 (3)在短期内只有劳动要素是可变的,资本和其他要素是不变的。企业被假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对于长期的分析,我们发现企应对劳动价格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以作出反应。短期的更为陡峭,换句话说,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 4影响劳动力供给因素?①自然因素:1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另一个自然因素②经济因素:1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2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③社会制度因素:1.劳动制度2工资制度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专题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专题 注:参考哈工大的工程热力学和西交大的工程热力学 第一章——基本概念 1、闭口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4、孤立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有热量交换的系统。 5、热力平衡状态:热力系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其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6、准静态过程:如果造成系统状态改变的不平衡势差无限小,以致该系统在任意时刻均无限接近于某个平衡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7、热力循环:热力系从某一状态开始,经历一系列中间状态后,又回复到原来状态。 8、系统储存能:是指热力学能、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的总和。 9、热力系统: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把用某种表面包围的特定物质和空间作为具体指定的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当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

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或者,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2、焓:可以理解为由于工质流动而携带的、并取决于热力状态参数的能量,即热力学能与推动功的总和。 3、技术功:技术上可资利用的功,是稳定流动系统中系统动能、位能的增量与轴功三项之和 4、稳态稳流:稳定流动时指流道中任何位置上的流体的流速及其他状态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化流动。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1、可逆过程:系统经过一个过程后,如果使热力系沿原过程的路线反向进行并恢复到原状态,将不会给外界留下任何影响。 2、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开尔文普朗克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而使之全部转变为功。 3、可用能与不可用能:可以转变为机械功的那部分热能称为可用能,不能转变为机械功的那部分热能称为不可用能。 4、熵流:热力系和外界交换热量而导致的熵的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

1.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定义 2.热能动力装置:从燃料燃烧中得到热能,以及利用热能所得到动力的整套设备(包括辅助设备)统称热能动力装置。 3.工质: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叫做工质,能量的转换都是通过工质状态的变化实现的。 4.高温热源:工质从中吸取热能的物系叫热源,或称高温热源。 5.低温热源:接受工质排出热能的物系叫冷源,或称低温热源。 6.热力系统:被人为分割出来作为热力学分析对象的有限物质系统叫做热力系统。 7.闭口系统:如果热力系统与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则称该系统为闭口系统。(系统质量不变) 8.开口系统:如果热力系统与外界不仅有能量交换而且有物质交换,则称该系统为开口系统。(系统体积不变) 9.绝热系统:如果热力系统和外界间无热量交换时称为绝热系统。(无论开口、闭口系统,只要没有热量越过边界) 10.孤立系统:如果热力系统和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时,则称该系统为孤立系统。 11.表压力:工质的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时,压力计测得的差数。 12.真空度:工质的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时,压力计测得的差数,此时的压力计也叫真空计。 13.平衡状态:无外界影响系统保持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充要条件是同时到达热平衡和力平衡。 14.稳定状态:系统参数不随时间改变。(稳定未必平衡) 15.准平衡过程(准静态过程):过程进行的相对缓慢,工质在平衡被破环后自动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很短,工质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平衡,随时都不致显著偏离平 衡状态,那么这样的过程就称为准平衡过程。它是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的过程。 16.可逆过程:完成某一过程后,工质沿相同的路径逆行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使相互作用所涉及的外界亦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改变。可逆过程=准 平衡过程+没有耗散效应(因摩擦机械能转变成热的现象)。 17.准平衡与可逆区别:准平衡过程只着眼工质内部平衡;可逆过程是分析工质与外界作用产生的总效果,不仅要求工质内部平衡,还要求工质与外界作用可以无 条件逆复。 18.功:功是热力系统通过边界而传递的能量,且其全部效果可表现为举起重物。 19.热量: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仅仅由于温度不同而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 20.两者不同:功是有规则的宏观运动的能量传递,在做功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形态的转化。热量则是大量微观粒子杂乱热运动的能量传递,传递过程中不出 现能量形态的转化。功转变成热量是无条件的而热量转变成功是有条件的。 21.正向循环(热动力循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循环叫做正循环,它使外界得到功Wnet。 22.逆向循环:工质在循环中消耗机械能(或其他能量)把热量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过程称为逆循环,消耗外功。 23.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24.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不可能被创造,也不可能被消灭,但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在能量的转换过程中能量的 总量保持不变。(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在热现象中的体现)。内能的改变方式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ΔU = W + Q。 25.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能量便可以永远对外做功的动力机械。 26.热力学能(内能):分子间的不规则运动的内动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内位能,维持分子结构的化学能,原子核内部的原子能,电磁场作用下的电磁能等一 起构成热力学能。 27.总能(总存储能):内能(热力学能),外能(宏观运动动能及位能)的总和称总能。 28.推动功:工质在开口系统中流动而传递的功称为推动功mpv。 29.流动功:系统为维持工质流动所需的功称为流动功(推动功差p2V2-p1V1)。 30.技术功: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变为技术上可以利用的功,称为技术功(技术上可资利用的功)。 31.体积功:工质因体积的变化与外界交换的功。 32.焓:在热力设备中,工质总是不断的从一处流到另一处,随着工质的移动而转移的能量,即热力学能和推动功之和u+pv。 33.稳定流动过程:流动过程中,开口系统内部及其边界上各点工质的热力参数及运动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则这种流动过程称为稳定流动过程。反之,则为不稳 定流动过程或瞬变流动过程。 34.节流:工质流过阀门等设备时,流动界面突然收缩,压力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节流。 35.第三章气体和蒸汽的性质 36.标准大气压: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当温度为0℃时,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37.理想气体:1.分子间是弹性的、不具有体积的质点;2.分子间相互没有作用力。 38.摩尔气体常数:R=MRg=8.314 5 J/(mol·K),与气体种类状态都无关。Rg与气体种类有关,状态无关。Rg物理意义是1 kg某种理想气体定压升高1 K对外作 的功。 39.定压比热容Cp:压力不变的条件下,1kg物质在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称为定压比热容。 40.定容比热容Cv:体积不变的条件下,1kg物质在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称为定容比热容。Cp- Cv=Rg气体常数。Cp/Cv=γ比热容比。 41.湿饱和蒸汽:水蒸气和水的混合物称为湿饱和蒸汽。 42.干饱和蒸汽:即饱和蒸汽,水全部变成蒸汽,这个时候的蒸汽称为干饱和蒸汽 43.过热蒸汽:对饱和蒸汽继续定压加热,蒸汽温度升高,比体积增大,此时的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44.饱和状态:当汽化速度=液化速度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宏观上气、液两相保持一定的相对数量。 45.饱和温度:处于饱和状态的汽、液的温度相同称为饱和温度。 46.饱和压力: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汽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47.过冷水:水温低于饱和温度时称为过冷水或未饱和水。 48.过热度:温度超过饱和温度之值称为过热度 49.汽化潜热:1kg质量的某种液相物质在汽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简称汽化潜热(液体蒸发吸收的热量)。 50.第四章气体与蒸汽的基本热力 51.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52.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说法):热不可能自发的、不付代价的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53.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说法):不可能制造出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留下其他任何变化的热力发动机。 54.造成过程不可逆的两大因素:1、耗散效应。2、有限势差作用下的非准平衡变化。

化工热力学考试题目三

化工热力学考试题目3 一、选择题 1、关于化工热力学用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判断新工艺、新方法的可行性; B.优化工艺过程; C.预测反应的速率; D.通过热力学模型,用易测得数据推算难测数据,用少量实验数据推算大量有用数据; E.相平衡数据是分离技术及分离设备开发、设计的理论基础。 2、纯流体在一定温度下,如压力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则此物质的状态为( )。 A .饱和蒸汽 B.饱和液体 C .过冷液体 D.过热蒸汽 3、超临界流体是下列( )条件下存在的物质。 A.高于T c 和高于P c B.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 C.低于T c 和高于P c D.高于T c 和低于P c 4、对单原子气体和甲烷,其偏心因子ω,近似等于( )。 A. 0 B. 1 C. 2 D. 3 5、关于化工热力学研究特点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研究体系为实际状态。 B 、解释微观本质及其产生某种现象的内部原因。 C 、处理方法为以理想态为标准态加上校正。 D 、获取数据的方法为少量实验数据加半经验模型。 E 、应用领域是解决工厂中的能量利用和平衡问题。 6、关于化工热力学研究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判断新工艺的可行性。 B.化工过程能量分析。 C.反应速率预测。 D.相平衡研究 7、分) ,400K 的2N 1kmol 体积约为( ) A 3326L B 332.6L C 3.326L D 3 m 8、下列气体通用常数R 的数值和单位,正确的是( ) A K kmol m Pa ???/10314.83 3 B kmol K C K atm cm /3 ? D K kmol J ?/ 9、纯物质 PV 图临界等温线在临界点处的斜率和曲率都等于( )。 A. -1 B. 0 C.1 D. 不能确定 10、对理想气体有( )。 0)/.(??T P H B 0)/.(=??T P H C 0)/.(=??P T H D 11、对单位质量,定组成的均相流体体系,在非流动条件下有( )。 A . dH = TdS + Vdp B .dH = SdT + Vdp C . dH = -SdT + Vdp D. dH = -TdS -Vdp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欲望:指人们的各种需求或需要的总和 稀缺性:相对于人的多方面的、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本和经济物品是相对不足的 选择: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别种产品的最大产量(产值),这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边际分析法: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均衡分析法:对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诸经济变量(因素),假定自变量是不变的或已知的,然后分析当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出现的情况及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即均衡条件 局部均衡:指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供求量所达到的均衡,是一个市场的均衡 一般均衡论: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如何实现均衡的一种经济理论,也称为总均衡分析过程分析方法:将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相继的各个期间

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方法。所以,过程分析又称“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法:分析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的变化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种经济事物的 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法: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 前后进行比较。比较静态分析不考虑经济变化过程中所包含的时间阻滞 动态分析法: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个时点上变动 的速率等等。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实证分析方法:在分析经济问题和建立经济理论时,撇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 们经济行为的后果。 规范分析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欢迎下载 2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

热力系统: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出来的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作用:确定研究对象,将系统与外界分隔。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系统与外界作用通过分界面进行,有三种形式:功交换、热交换、物质交换。 闭口系统:没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又称为控制质量系统。 开口系统: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的系统。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简称状态。热力状态反应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动特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和力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征的各种物理量。 基本状态参数: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的参数。 比容: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容积,称为工质的比容。 密度:单位容积的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工质的密度。 温度:描述热力平衡系统冷热状况的物理量。温度的数值标尺简称温标。 压力: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也称压强) P=F/A 相对压力(表压力)=大气压力+绝对压力:以大气压力作为基准所表示的压力。 绝对压力:以绝对真空作为基准所表示的压力。状态参数。 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为P,等于各组成气体分压力Pi之和。 分容积:假象混合气体中组成气体具有混合气体相同温度和压力时,单独占有的容积。 准静态过程:由一系列非常接近平衡态的状态所组成的过程。(是理想化过程) 可逆过程: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均能完全回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反之为不可逆过程。(理想化过程)可逆过程实现条件(特征):1.过程势差无限小,即准静过程。2.没有耗散效应。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发生变化而通过界面向外界传递的机械功。(体积增大为膨胀功,体积减小为压缩功) 热力循环:工质从某一初态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状态变化,又回复到原来状态的全部过程。 理想气体:科学抽象的假象气体模型。气体分子是一些弹性的、不占有体积的质点,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比热容:单位物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定容比热容:在定容情况下,单位物量的气体,温度变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定压比热容:在定容情况下,单位物量的气体,温度变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p-Cv=R(适用于理想气体) 绝热指数(比热容比)κ:定压比热Cp与定体积比热Cv之比。 混合气体成分:混合气体中各组成气体的含量与混合气体总量的比值。分为:质量、容积、摩尔成分。 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有能量,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而其总能量保持恒定。或者,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系统储存能(系统总能):是指热力学能(内能)、外部储存能(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的总和。 膨胀功(容积功):在压力差作用下,由于系统工质容积发生变化而传递的机械功。 轴功:系统通过机械轴与外界传递的机械功。 流动功(推动功):为推动流通通过控制界面而传递的机械功。 技术功:热力过程中可被直接用来做功的能量,膨胀功与流动功代数和。

化工热力学名词解释

化工热力学名词解释 1、(5分)偏离函数:* M M M R -= 指气体真实状态下的热力学性质M 与同一T ,P 下当气体 处于理想状态下热力学性质M* 之间的差额。 2、(5分)偏心因子: 000 .1)lg(7.0--==r T s r P ω 表示分子与简单的球形流体(氩,氪、氙) 分子在形状和极性方面的偏心度。 3、(5分)广度性质 4、(5分)R-K 方程(Redlich -Kwong 方程) 5、(5分)偏摩尔性质:偏摩尔性质 i j n P T i i n nM M ≠??=,,]) ([ 在T 、P 和其它组分量n j 均不变情况下,向无限多的溶液中加入1mol 的组分i 所引起的一系列热力学性质的变化。 6、(5分)超额性质:超额性质的定义是 M E = M -M id ,表示相同温度、压力和组成下,真实 溶液与理想溶液性质的偏差。ΔM E 与M E 意义相同。其中G E 是一种重要的超额性质,它与活度系数 7、(5分)理想溶液:理想溶液有二种模型(标准态):^ f i id = X i f i (LR ) 和 ^ f i id = X i k i (HL ) 有三个特点:同分子间作用力与不同分子间作用力相等,混合过程的焓变化,内能变化和体 积变化为零,熵变大于零,自由焓变化小于零。 8、(5分)活度: 化工热力学简答题 1、(8分)简述偏离函数的定义和作用。 偏离函数定义, * M M M R -= 指气体真实状态下的热力学性质M 与同一T ,P 下当气体处于理想状态下热力学性质M* 之间的差额。如果求得同一T ,P 下M R ,则可由理想气体的M* 计算真实气体的M 或ΔM 。 2、(8分)甲烷、乙烷具有较高的燃烧值,己烷的临界压力较低,易于液化,但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既不是甲烷、乙烷也不是己烷,而是丙烷、丁烷和少量的戊烷。试用下表分析液化气成分选择的依据。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2005-12-28 1.不完全信息:也叫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2.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3.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5.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6.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四、名词解释 1.消费函数以C表示消费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则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为:C = C(Y) 这一函数被称为消费函数。一般说来,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大小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大,消费就越高;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 2.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它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其中,△Y表示家庭收入的增加量,而△C则是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一般地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即0<MPC<1。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5.消费曲线是表示家庭消费数量与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逐渐增加,因而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同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因而消费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趋向于平缓。 6.线性消费函数在分析短期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时,尤其是在不考虑边际消费倾向作用的条件下,消费函数可以由线性消费函数表示为:C = a + bY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专题

衡势差无限小,以致该系统在任意时刻均无限接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专题近于某个平衡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7、热力循环:热力系从某一状态开始,经历一参考哈工大的工程热力学和西交大的工程热注:系列中间状态后,又回复到原来状态。力学8、系统储存能:是指热力学能、宏观动能、和第一章——基本概念重力位能的总和。 9、热力系统: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把用某热力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1、闭口系统:种表面包围的特定物质和空间作为具体指定的热力系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2、开口系统: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3、绝热系统:、孤立系统:4热力系与外界有热量交换的系统。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平衡状态:热力系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5、热力学第一定律:当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1况下其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或者,第一类、准静态过程:如果造成系统状态改变的不平6. 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焓:可以理解为由于工质流动而携带的、并21、可逆过程:系统经过一个过程后,如果使热即热力学能与推动取决于热力状态参数的能量,力系沿原过程的路线反向进行并恢复到原状态,功的总和。将不会给外界留下任何影响。

、技术功:技术上可资利用的功,是稳定流动32、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系统中系统动能、位能的增量与轴功三项之和热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稳态稳流:稳定流动时指流道中任何位置上4化。开尔文普朗克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的流体的流速及其他状态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而使之全部 转变为功。 化流动。3、可用能与不可用能:可以转变为机械功的那部分热能称为可用能,不能转变为机械功的那部分热能称为不可用能。 、熵流:热力系和外界交换热量而导致的熵的4. 流动量5、熵产:由热力系内部的热产引起的熵的产生。)之:工作再两个恒温热源(和6、卡诺定理TT21第四章——气体的热力性质间的循环,不管采用什么工质,如果是可逆的,2T1、理想气体:分子本身不具有体积、分子间没,如果不是可逆的,其热效其热效率均为?11T2T有作用力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率恒小于?11T2、定压比热: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工质在某一火用:、工质的对一定的环境而言,7条件下,作单位温度变化时相应的焓的变化。状态下所具有的热力学能中理论上可以转化为3、定容比热: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比体积不变可用能的部分。的条件下,作单位温度变化时相应的热力学能的、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在孤立系内,一切实8变化。都朝着使系统熵增加的方际过程(不可逆过程)4、迈耶公式及使用条件:,适用于RCC??向进行,或者在极限情况下(可逆过程)维持系gpv00理想气体。统的熵不变。.

工程热力学 名词解释

1.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2. 热能动力装置:从燃料燃烧中得到热能,以及利用热能所得到动力的整套设备(包括辅助设备)统称热能动力装置。 3. 工质: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叫做工质,能量的转换都是通过工质状态的变化实现的。 4. 高温热源:工质从中吸取热能的物系叫热源,或称高温热源。 5. 低温热源:接受工质排出热能的物系叫冷源,或称低温热源。 6. 热力系统:被人为分割出来作为热力学分析对象的有限物质系统叫做热力系统。 7. 闭口系统:如果热力系统与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则称该系统为闭口系统。(系统质量不变) 8. 开口系统:如果热力系统与外界不仅有能量交换而且有物质交换,则称该系统为开口系统。(系统体积不变) 9. 绝热系统:如果热力系统和外界间无热量交换时称为绝热系统。(无论开口、闭口系统,只要没有热量越过边界) 10. 孤立系统:如果热力系统和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时,则称该系统为孤立系统。 11. 表压力:工质的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时,压力计测得的差数。 12. 真空度:工质的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时,压力计测得的差数,此时的压力计也叫真空计。 13. 平衡状态:无外界影响系统保持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充要条件是同时到达热平衡和力平衡。 14. 稳定状态:系统参数不随时间改变。(稳定未必平衡) 15. 准平衡过程(准静态过程):过程进行的相对缓慢,工质在平衡被破环后自动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很短,工质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平衡,随时都不致显著偏离平衡状态,那么这样的过程就称为准平衡过程。它是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的过程。 16. 可逆过程:完成某一过程后,工质沿相同的路径逆行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使相互作用所涉及的外界亦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改变。可逆过程=准平衡过程+没有耗散效应(因摩擦机械能转变成热的现象)。 17. 准平衡与可逆区别:准平衡过程只着眼工质内部平衡;可逆过程是分析工质与外界作用产生的总效果,不仅要求工质内部平衡,还要求工质与外界作用可以无条件逆复。 18. 功:功是热力系统通过边界而传递的能量,且其全部效果可表现为举起重物。 19. 热量: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仅仅由于温度不同而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 20. 两者不同:功是有规则的宏观运动的能量传递,在做功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形态的转化。热量则是大量微观粒子杂乱热运动的能量传递,传递过程中不出现能量形态的转化。功转变成热量是无条件的而热量转变成功是有条件的。 21. 正向循环(热动力循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循环叫做正循环,它使外界得到功Wnet 。 22. 逆向循环:工质在循环中消耗机械能(或其他能量)把热量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过程称为逆循环,消耗外功。 23.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4. 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不可能被创造,也不可能被消灭,但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在能量的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在热现象中的体现)。内能的改变方式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 ΔU = W + Q 。 25. 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能量便可以永远对外做功的动力机械。 26. 热力学能(内能):分子间的不规则运动的内动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内位能,维持分子结构的化学能,原子核内部的原子能,电磁场作用下的电磁能等一起构成热力学能。 27. 总能(总存储能):内能(热力学能),外能(宏观运动动能及位能)的总和称总能。 28. 推动功:工质在开口系统中流动而传递的功称为推动功mpv 。 29. 流动功:系统为维持工质流动所需的功称为流动功(推动功差p2V2-p1V1)。 30. 技术功: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变为技术上可以利用的功,称为技术功(技术上可资利用的功)。 31. 体积功:工质因体积的变化与外界交换的功。 32. 焓:在热力设备中,工质总是不断的从一处流到另一处,随着工质的移动而转移的能量,即热力学能和推动功之和u+pv 。 33. 稳定流动过程:流动过程中,开口系统内部及其边界上各点工质的热力参数及运动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则这种流动过程称为稳定流动过程。反之,则为不稳定流动过程或瞬变流动过程。 34. 节流:工质流过阀门等设备时,流动界面突然收缩,压力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节流。 35. 第三章 气体和蒸汽的性质 36. 标准大气压: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当温度为0℃时,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37. 理想气体:1.分子间是弹性的、不具有体积的质点;2.分子间相互没有作用力。 38. 摩尔气体常数:R=MRg=8.314 5 J/(mol ·K),与气体种类状态都无关。Rg 与气体种类有关,状态无关。Rg 物理意义是1 kg 某种理想气体定压升高1 K 对外作的功。 39. 定压比热容Cp :压力不变的条件下,1kg 物质在温度升高1K 所需的热量称为定压比热容。 40. 定容比热容Cv :体积不变的条件下,1kg 物质在温度升高1K 所需的热量称为定容比热容。Cp- Cv=Rg 气体常数。Cp/Cv=γ比热容比。 41. 湿饱和蒸汽:水蒸气和水的混合物称为湿饱和蒸汽。 42. 干饱和蒸汽:即饱和蒸汽,水全部变成蒸汽,这个时候的蒸汽称为干饱和蒸汽 43. 过热蒸汽:对饱和蒸汽继续定压加热,蒸汽温度升高,比体积增大,此时的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44. 饱和状态:当汽化速度=液化速度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宏观上气、液两相保持一定的相对数量。 45. 饱和温度:处于饱和状态的汽、液的温度相同称为饱和温度。 46. 饱和压力: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汽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47. 过冷水:水温低于饱和温度时称为过冷水或未饱和水。 48. 过热度:温度超过饱和温度之值称为过热度 49. 汽化潜热:1kg 质量的某种液相物质在汽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简称汽化潜热(液体蒸发吸收的热量)。 50. 第四章 气体与蒸汽的基本热力 51.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52.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说法):热不可能自发的、不付代价的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53. 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说法):不可能制造出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留下其他任何变化的热力发动机。 54. 造成过程不可逆的两大因素:1、耗散效应。2、有限势差作用下的非准平衡变化。 55. 卡诺循环:工作于温度分别为1T 和2T 的两个热源之间的正向循环,由两个可逆定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绝热过程组成。 56. 概况性卡诺循环:双热源间的极限回热循环称为概括性卡诺循环。 57. 回热:用工质原本排出的热量加热工质本身的方法。 58. 熵产:由耗散热产生的熵增量叫做熵产。(闭口系内不可逆绝热过程中,存在不可逆因素引起耗散效应,使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被工质吸收,导致熵增大)。 59. 熵流:系统与外界换热量与热源温度的比值,称为熵流。 60. 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孤立系统中的各种不可逆因素表现为系统的机械功损失,产生机械功不可逆地转化为热的效果,使孤立系统的熵增大。称为孤立系统的

化工热力学各章节习题

化工热力学各章节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选择题(共3小题,3分) 1、(1分)关于化工热力学用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判断新工艺、新方法的可行性。 B.优化工艺过程。 C.预测反应的速率。 D.通过热力学模型,用易测得数据推算难测数据;用少量实验数据推算大量有用数据。 E.相平衡数据是分离技术及分离设备开发、设计的理论基础。 2、(1分)关于化工热力学研究特点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研究体系为实际状态。 (B )解释微观本质及其产生某种现象的内部原因。 (C )处理方法为以理想态为标准态加上校正。 (D )获取数据的方法为少量实验数据加半经验模型。 (E )应用领域是解决工厂中的能量利用和平衡问题。 3、(1分)关于化工热力学研究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判断新工艺的可行性。 B.化工过程能量分析。 C.反应速率预测。 D.相平衡研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小题,3分) 1、(1分)C 2、(1分)B 3、(1分)C 第二章 流体的PVT 关系 一、选择题(共17小题,17分) 1、(1分)纯流体在一定温度下,如压力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则此物质的状态为( )。 A .饱和蒸汽 B.饱和液体 C .过冷液体 D.过热蒸汽 2、(1分)超临界流体是下列 条件下存在的物质。 A.高于T c 和高于P c B.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 C.低于T c 和高于P c D.高于T c 和低于P c 3、(1分)对单原子气体和甲烷,其偏心因子ω,近似等于 。 A. 0 B. 1 C. 2 D. 3 4、(1分)0.1Mpa ,400K 的2N 1kmol 体积约为__________ A 3326L B 332.6L C 3.326L D 33.263 m 5、(1分)下列气体通用常数R 的数值和单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K kmol m Pa ???/10314.83 3 B 1.987cal/kmol K C 82.05 K atm cm /3 ? D 8.314K kmol J ?/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 s)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 学的一部分,它分析 像消费者?厂商和 资源所有者这些个 体的经济行为(宏观 经济学与之相反,它 分析像国内总产品 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 2、需求:消费者在 一定时期内在各种 可能的价格水平下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

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

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两变动的反应程度。 9、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

度。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