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考研资料-生理学笔记(10)

西医综合考研资料-生理学笔记(10)
西医综合考研资料-生理学笔记(10)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西医综合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考研西医综合复习资料——生理学笔记(10)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概述

一、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

在人体器官内经分化发育专门能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的器官。分类参照课本

二、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刺激:感受器敏感的相应刺激。如光为眼的适宜刺激

2、换能作用:把所接受的刺激传入中枢

感受器受刺激后能把各种刺激以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形式传入中枢感受器电位:特殊感受细胞产生的慢电位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

发生器电位:无特殊感受细胞组织结构的传入神经末梢发生的

慢电位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编码作用:用少量特殊能量经一定的排列组合的方式以反映复杂的刺激信息,常见的是对强弱的分析,动作电位的数目或序列的反映

4、适应:当一个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后,随时间推移,感受器对刺激的敏感性下降。快适应:适应快,对刺激的敏感性下降快;探索新颖刺激的感受器

慢适应:适应慢,对刺激的敏感性下降慢;痛觉、主动脉弓、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为保持机体某机能相对稳定感受器 第二节视觉器官

折光系统与视网膜的感光系统,视觉的特殊现象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调节

(一)眼的折光成像的光学原理

(二)眼的调节:当眼睛看近物时,通过折光系统调节,仍使物体成像聚焦于视网膜上原理主要是反射调节(晶状体曲度)

视近物,睫状肌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变凸明显,犹以前缘变凸

明显近点:表示眼的调节能力的大小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

视近物时,通过眼的调节系统所能看清的物体的?近距离,近点小则眼的调节能力强次要调节:瞳孔变小,使去除部分杂乱散射光线而调节

双眼球会聚:视近物,双眼向中心会聚

(三)简化眼与视力

人为地设立单球面的折光系统,折光效应与人眼等效的单球面折光系统

二、瞳孔和瞳孔对光反射

副交感:瞳孔缩小;交感神经:瞳孔散大

三、视网膜的结构与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一)视网膜的结构和机能特点:

视网膜感光,将光能转为电能传入中枢

感觉系统: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细胞与视觉二元论

视杆细胞:光敏度高,分辨物体形象、清晰度差,弱光时起作用 感受器电位的?大特点是:超极化电位

视锥细胞:光敏度低,分辨物体形象、清晰度强,强光时起作用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

视杆细胞主管夜光觉;视锥细胞主管昼光觉,彼此独立,互相不影响二元论的证据:

1、从动物种系进化来看:视锥细胞(鸡)、视杆细胞(猫头鹰、蝙蝠)

2、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周边,视锥则分布于中心(黄斑、中心凹) 白天注视物体、成像于黄斑中心区,夜晚,斜视物体

3、两种细胞的信息传递、联系、差别大(视锥细胞单线神经纤维传入中枢、视杆细胞汇聚现象) 视锥细胞传入准确、清晰度高,光

敏差

视杆细胞:分辨力差,但光敏度高(数百个局部兴奋可叠加) 四、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一)视紫红质的光化学作用及合成、分解代谢

视杆细胞外侧段含感光色素(视紫红质)可感光且能将光能转

换为电能

视杆细胞的视蛋白—视黄醛复合物需维A来合成,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对维A依赖小

视紫红质量越多,对光刺激越敏感。白天,视紫红质分解大于合成,几乎无作用,夜晚,合成大于分解而起作用。

(二)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与视神经动作电位的产生:

1、视杆细胞的电学特性:静息电位很低,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

因为视杆细胞静息时部分钠通道开放,抵消部分钾平衡电位,大约为—30到—40mv 视杆细胞受刺激产生超极化的慢电位 光照:视杆细胞中CGMP分解增加,CGMP浓度降低,钠通道开放,抵消钾的作用,超极化电位视杆细胞外膜特殊点:无光照是去极化电位,有光照则是超极化电位(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

五、视锥细胞换能与颜色视觉

光谱吸收原理:

视网膜水平:以三原色学说为主

双极细胞水平:以色对比说为主

六、几种视觉现象:

(一)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当人体从比较明亮处到暗处,视觉敏感度逐渐提高的过程称暗适应明适应:当从黑暗处到明亮处,突然什么也看不见了, 机制:

(二)视野:单眼注视某一点所能看见的范围

色视野:不同颜色的视野:白>黄兰>红>绿

(三)双眼视野: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

成像必须成像在双侧视网膜的对称点上,否则复视。立体视觉不一定要靠双眼来维持单眼,视觉中枢的可塑性强,也可形成立体感觉

第三节、听觉器官

一、概述:声音为耳的适宜刺激

两大系统:传音系统和感音系统

听域:人耳所能感受到的音频与强度的范围,在不同声音频率下所能感受到的低声音强度对2000—3000HZ敏感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一)耳廓和外耳道的集音和共鸣作用:

振动波长为管腔长度的4倍时易共振

(二)鼓膜与听小骨链的增压效应

增压原因:声音跨越界质传播耗能可达90%

鼓膜的形状是圆锥状,使鼓膜振动与声波同始同终

听小骨:锤、镫、砧骨:使振动能量增强

增压:(振动增压作用)

鼓膜张肌:绷紧,防止振动过强;

(三)咽鼓管的功能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

作用:调节鼓室内压力与外界压力保持平衡,为鼓室与口腔相通的通道,吞咽时开放感冒时关闭、内压力低,内外压差大,所以会感到发闷

三、内耳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一)耳蜗的结构特点:为感音装置,并换能

(二)耳蜗对声波的感受和分析:

毛细胞可感受声音刺激,并换能

所以毛细胞顶端有纤毛,上有盖膜,振动为机械刺激,引起电位变化

分析:对声波刺激的性质进行初步分析:声音频率、振幅的大小

1、对音调的分析:行波学说

频率与某部位的固有振动频率一致,大振幅,取决于二者关系 声波频率低,在基底膜上传播距离远,所以耳蜗顶端破坏,对低频振动障碍

声波频率高,在基底膜上传播距离近,所以耳蜗底端破坏,对高音调感受障碍

2、对响度的分析:越响,动作电位越大,参与兴奋的听神经越多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

(三)耳蜗的生物电现象:(毛细胞换能)

1、耳蜗毛细胞的电学特性

顶端膜内外电位差大,可达160mv,因为血管膜上的钠钾泵向内泵入钾,向外泵出钠,入的钾多于出的钠

2、耳蜗的微音器电位

毛细胞受振动,毛弯曲,膜两端电位变化(微音器电位),可超极化或去极化

特点:振动波形与声波振动波形、幅度一致

原因:机械振动致阻抗变化:电位变化

特点:潜伏期短,无不应期,能忠实地反应机械振动的波形,不易受代谢因素的影响

在紧张的复习中,中公考研提醒您一定要充分利用备考资料和真题,并且持之以恒,最后一定可以赢得胜利。更多西医综合考研复习资料欢迎关注中公考研网。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