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的战略地位及现阶段我国建设渔业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渔业的战略地位及现阶段我国建设渔业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渔业的战略地位及现阶段我国建设渔业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渔业的战略地位及现阶段我国建设渔业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1-10-31信息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办公室:佘远安

一、渔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拓展食物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进入21世纪,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正面临食物不足、资源短缺和环境遭受破坏等几大困扰,人多地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矛盾。为了缓解人口膨胀对食物需求日益增长的压力,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召开世界渔业部长会议及"渔业对粮食安全保障的持续贡献国际会议",强调渔业对食物安全的重要作用。在我国,人均耕地不到l.2亩,仅及世界人均耕地的1/3,问题更为严峻。在陆地资源已基本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向了占地球表面积72%以上的水域(即海洋、江河、湖泊)上,我国也是如此。水域中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所有生物种类的三分之二以上,是解决人类粮食危机问题的重要潜在资源,水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成为拓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然趋势,以及缓解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因此,发展渔业生产,从广义的角度看,可拓展食物来源,满足人类需要,保障食物安全。

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

发展渔业生产,可以有效开发利用不适合农牧业生产的国土资源,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渔民的收入。渔业同农业其它产业比较仍是一个比较效益较高的产业,发展渔业的同时还可带动水产品加工、饲料、以及渔船渔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渔业为我国渔区、农村劳动力创造了大量就业和增收的机会。据统计,2003年我国渔业劳动力为1316万人,在最近20年里,从事渔业的劳动力平均每年以45万多人的规模扩增,渔业在一部分地区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主要的经济增长点,由渔业发展而带动起来的储藏、加工、运输、销售、渔用饲料等一批产前产后的相关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数大量增加。渔业的快速发展,使渔业劳动者的收入明显增加,渔业劳动力人均年收入从1983年的425元提高到2003年的8284元,增加了近20倍,大批渔民农民通过发展渔业生产,率先致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以水产养殖业为重点的我国渔业已经成为大农业中一个重要的产业,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渔)民收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改善膳食构成,提高居民营养水平

鱼类等水产品不仅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份,而且易为人体所消化吸收。目前,不少发达国家为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导致心血管发病率增高而烦恼,然而鱼类等水产品具有胆固醇含量低而蛋白

质含量高的优点,被人们称为"健康食品"而广受欢迎。随着对DHA(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及其来源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水产品的认识又有新的飞跃。DHA大量地存在于水产品中,对于孕妇、婴儿和青少年成长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产品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其健脑强身、延年益寿、保健美容的功效早已得到公认,明显提高了我国居民营养水平。近几年在城乡居民"菜篮子"中水产品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有些城市甚至超过肉类的消费量,"吃鱼健脑、吃鱼健身、吃鱼美容"已成为一种时尚。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成绩喜人,发展形势大好

渔业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产业,建国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建设渔业强国打下了良好基础。作为大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来,渔业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按当年价格计算,1952年全国渔业产值仅6.5亿元,仅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5%,2003年上升到3323.41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例上升到了11.19%。20多年来,我国水产品的年增长率均超过10%,远远超过世界年均增长率6.8%的增长速度,水产品总产量连续15年居世界首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升。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从1995年开始,就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2003年达到了37公斤,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6公斤。养殖和捕捞产量世界第一,2003年,海水养殖产量达1253.3万吨,同比增长3.3%,淡水养殖产量1774.3万吨,同比增长4.7%。在我国的水产品增产中,科技贡献率已近50%,许多科研成果在渔业科技领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以出口为导向的水产品生产、加工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03年,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387个,年加工能力1306万吨。水产品出口创汇能力也大大加强,2003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达到了55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国,出口额继续位居大宗农产品首位,占农产品出口额的25.6%。渔业外向型经济特征日益显著。我国的远洋渔业从零开始稳步发展,大洋型渔业比重稳步上升,从1985年起经过近20

年的艰苦创业,目前我国远洋作业渔船已近2000艘,远洋渔业产量近100亿吨,作业海域遍及35个国家管辖水域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公海。

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渔业大国,渔业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中国对水产养殖产品的生产贡献率最大,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水产养殖业、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我国海域辽阔,四大海区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渔场面积82万平方公里,浅海、滩涂面积约130,000平方公里。海岸线18000公里,岛屿岸线14000公里,大陆和岛屿岸线蜿蜒漫长,拥有许多优良港湾。沿岸江河入海径流带来大量的有机质和营养盐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衍生长。内陆水域面积176,000多平方公里,其中河流50,000平方公里,湖泊75,000平方公里,池塘20,000多平方公里,水库30,000万平方公里,其他还有稻田、沼泽、地热等资源可供渔业开发利用。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拥有水生生物物种2万余中,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海洋动植物2000多种,淡水水生动植物约800种,近30年来,还陆续引进水生生物物种近200种,一些物种已经为我国渔业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如南美白对虾、

罗非鱼、欧洲鳗鲡等,已成为我国出口渔业的主要品种。在我国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中,有许多极具水产养殖开发潜力的物种。分布在长江水系、黑龙江水系、珠江水系以及额尔齐斯河水系的一些淡水鱼类,例如鲟鳇鱼、胭脂鱼等,以及海洋中的众多鱼、虾、贝、藻等,对我国未来渔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储备。

巨大的国内外水产品消费市场和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支撑着渔业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势头。水产品作为优质蛋白质已被广泛接受,消费群体逐步扩大,消费量逐年增加。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消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入WTO后,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尽管非贸易壁垒(欧盟的水产品禁运、美国对虾反倾销、日本鳗鱼进口限制等)常常对我水产品出口造成影响,但从国际市场有利的方面来看:发达国家对水产品的需求仍处于增加的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早期收获"开始实施,也会进一步促进区域性水产品贸易的发展;我国水产养殖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广泛重视,而且生产成本具有竞争优势。这些背景,都预示着我国水产品生产有良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前景。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探索,我国渔业的发展通过渔业结构的调整、渔业环境的保护、资源管理的强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等措施,为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渔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物质条件。近些年来,渔业主管部门采取海洋伏季休渔、长江禁渔、渔船控制、限额捕捞、减船和渔船报废制度等有利措施,坚持在自然界承载能力和资源更新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建立现代渔业,从主观上,推动了我国渔业尊重客观自然规律,走科学发展之路,保证了未来渔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三、与渔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渔业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还不是渔业强国,与渔业发达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渔业资源与水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我国渔业是资源约束型渔业。我国人口多、渔民多、渔船多,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渔业资源与水域生态环境正面临诸多方面威胁。养护渔业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不仅是发展“绿色渔业”的需要,也是入世后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更是发展渔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有资料表明,四大家鱼的资源发生量从50年最高年份的300亿尾下降到90年代的30亿尾左右,2003年还不到4亿尾。2003年,我国环境污染造成可测算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达36.36亿元。因此有效保护渔业资源与水域生态环境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国际上渔业发达国家将治理污染和保护渔业资源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将资源监测调查作为常规任务,如挪威在巴伦支海、北大西洋每年进行大西洋鳕、大西洋鲱、鲐鱼和鳕鱼等资源的调查,

美国、日本对北太平洋渔业资源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渔业资源增殖和移植和放流。近40年来,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一直进行大马哈鱼类的种苗放流,放流数量每年高达30余亿尾,回捕率高达20%。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非常重视,日本在渔场生态环境保护、养殖场设置和养殖废水、污泥处理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法规,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先后开展了退化生态系统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美国和加拿大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修复被石油污染的海岸、池塘和湖泊的沉积环境;日本用底栖生物吞食有机碎屑作用修复养殖场环境。

2.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健康养殖方面存在的问题

无公害渔业、绿色渔业、有机渔业成为世界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水产养殖质量管理规定》,从而使水产品无公害生产的理念迅速走进了人民的生活。然而截至目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较突出,出口水产品药残超标的事件屡有发生,不利于我国渔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出口创汇重大隐患。我国水产品病害防治体系、质量安全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还不完善,在水产品生产、加工和管理方式和国内国际市场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3.水产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我国渔业科技为渔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科技贡献率达到了近50%。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偏低,其中,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虽然位居首位,但相较发达国家而言,仍有差距。这主要是由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不够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规模化渔业,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整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就成为渔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4.工厂化集约式养殖问题

我国工厂化集约式养鱼起步较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自动化控制水平落后,在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减少水体污染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

5.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加工企业数量增长很快,1998年我国的水产加工企业大约在5933家,到2003年就达到了8387家,增长29.3%,居世界之首;加工原料已连续6年突破一千万吨,为世界第一;1998年加工产量为534.7万吨,2003年达到915.3吨,增幅达71.2%;鱼糜制品加工、烤鳗加工、海藻加工和海洋药物等新型水产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还面临水产加工资源面临严重衰退、加工企业缺乏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淡水水产加工业严重落后、行业协会管理力量薄弱、养殖水域环

境污染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加工企业产品质量认证薄弱、水产精深加工比例较低、海洋药物研究力量不足、国家对水产品加工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出口产品市场单一等一系列挑战,和日本、加拿大、美国和秘鲁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我们在保证水产加工原料稳定和可持续地供给、建立水产加工产业示范园区、加强对水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体系的建立和监督、加大投入和技术创新、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作大量的工作。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建设渔业强国的基础已经具备,但是和世界渔业强国相比,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一定差距,亟需尽快对世界渔业强国的渔业产量与质量、科技含量与运用、资源、人才培养与组织、行业管理模式及对外贸易(出口创汇)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与历史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和研究,寻求我国建设渔业强国的发展对策。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找家教,到阳光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新华网云南频道 ( 2007-10-30 )来源:云岭高速0【字号大中小】【订阅新华短信】【收看新华手机报】【打印】【关闭】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朱振辉(昆楚管理处)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近些年来,企业文化建设逐渐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表面看来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深一层看是管理水平的竞争,再深一层看就是文化的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建设的涵义是指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所制定的总体谋划和基本对策。其特点包括渐进性、整体性、柔软性、可继承性、潜移默化性等,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3518959364.html,家教网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

找家教,到阳光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企业文化的结构分为三个阶段,即精神层、物质层和制度层。精神层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 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 (一)精神层包括6个方面内容: (1)企业最高目标。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是企业全体员工凝聚力的焦点,是企业共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它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追求层次和理想抱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2)企业哲学。企业哲学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形成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制度及周围环境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同时也受企业家思想方法、政策水平、科学素质、实践经验、工作作风以及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3)企业精神。它是企业有意识提倡、培养员工群体的优良精神风貌,是对企业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和倡导的结果,是全体员工有意识地实践所体现出来的。4)企业风气。企业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在员工的思想作风、传统习惯、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方面的综合反映。5)企业道德。指调节职工之间、职工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制度之间三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6)企业宗旨。这是指企业存在的价值及其作为经济单位对社会的承诺(二)制度层。1、一般制度。指企业指导日常工作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各种责任制度。2、特殊制度。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特点和文化特色的非程序化制度。3、企业风格。这是指企业长期相洽、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行为习惯、节日活动等。如五月鲜花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等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3518959364.html,家教网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

团队建设中沟通的重要性

团队建设中沟通的重要性 2008-04-30 11:22 曾经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是说有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横在领导者和职工心中的那把锁(矛盾)是什么?应该怎么去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和矛盾呢?笔者认为,在团队中应该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沟通的作用,来解决团队内部的矛盾和问题。要想找到打开职工心锁的钥匙,只有沟通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方法。 我们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非常注意沟通,认为沟通是永无止境的。企业成功源于沟通,美国沃尔玛公司总裁萨姆·沃尔顿曾说过:“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可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 沟通就是为了达成共识,而实现沟通的前提就是让所有员工一起面对现实,共同参与,让大家都知道事实的真相。这样才能统一思想认识,从而解决问题。 我们看别人是怎么理解管理和沟通的关系: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语:“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英国管理学家L·威尔德认为:“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就是有效沟通”;卡耐基说:“无论何时,管理者应将沟通视为最重要的工作,职位越高,沟通工作越为重要。”结合现实,总结工作中发生的很多事,我得承认,他们的观点是对的。团队成员要有强烈的沟通意识,沟通无极限,这是一种态度,而非一种技巧。一个好的团队肯定要经常交流,需要无时不在地沟通,从目标到具体的工作细节,甚至到人际关系等等,都在沟通的内容之列。 沟通的行为和过程在团队建设中相当的重要。世界上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是借助于沟通才得以顺利进行,沟通是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沟通不仅存在于横向的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而且更存在于纵向的管理活动的各个层次。可以说,沟通是管理的核心和灵魂。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上的创新,就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沟通,管理就是空中阁楼、是呆板和迟疑的一个过程。显然,沟通是维持团队良好的状态,保证团队正常运行的关键过程与行为。当团队的运行或管理出现了新问题,部门之间,领导者之间,也就是广大职工之间必须通过良好有效的沟通,才能找准症结,通过分析、讨论、拿出方案,及时将问题解决。 沟通是创造和提升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完成共同愿景的主要途径和工具。一个领导的管理思想如果没有和广大的职工有效的沟通,得不到职工的认同、理解、支持的话,那么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公司文化或者公司的精神。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创造出一种企业独有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对企业这一组织赋予人性化管理,使企业管理的外在要求转化为企业员工自己内在的观念和自觉的行为模式,认同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目标及使命,并自动自发地工作、

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再次学习《党章》和中央八项规定学习,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尤其是中央政治局提出加强作风建设的“八项规定”,为全党树立了“一面旗帜”,是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完成十八大确定各项任务的指导性框架。 作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作风纯正既是检验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试金石,是一个党员是否先进的显著标志。面对全面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可以说,加强作风建设,既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必须长期抓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我们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央政治局制定加强作风建设的“八项规定”,就是要告诫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决不只是个人思想道德层面的小节问题,而是重大的党性问题;决不是小是小非问题,而是大是大非问题;决不是非原则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以实效的党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作风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好的作风形成巨大的凝聚力,造就坚强的战斗力。回顾过去,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励精图治的优良作风。实践证明,只要矢志不渝、孜孜求索,保持优良的作风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不论身处什么环境,不论什么艰难困苦,都能攻坚克难,勇往直前。贯彻落实十八大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只有加强作风建设,才能提高领导干部提高协调兼顾、总揽全局的能力,提高多谋善断、民主议事的能力,提高强化操作、狠抓落实的能力,提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能力,提高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能力,拒腐防变、规避风险的能力,从而完成好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不负人民重托,提高执政能力。作风建设,是密切群众的关键要素。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感情问题。我们党是执政党,与群众的联系主要靠广大干部来实现,我们的执政基础是与群众们人心所向息息相关。干部作风好,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强,与群众关系就密切,执政基础就稳固。否则,就会脱离群众,执政基础就会动摇甚至瓦解。历史的教训启示我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前,由于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经济活动愈趋活跃,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才能凝聚党心民心,做到民心所向,夯实执政基础。

从党建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方面论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从党建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方面论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悬赏分:10 |解决时间:2007-4-11 17:18 |提问者:whj0206 最佳答案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这是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和目前干部队伍的实际现状提出来的,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大决策。因此,我们全党同志必须提高对党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使共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坚强核心。在此,就党建工作的重要性问题,谈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加强党的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需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旨、性质、任务,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人心,党中央在2001年在全党掀起了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建党82周年的今天,党中央又再次作出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教育活动,这就充分说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极端重要性——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重大举措。 要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关键在于基层党的组织。只有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才能提高党的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建设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能否联系和发动群众,关系到党组织和党员能否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落实,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活动能否扎实有序的开展,收到好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党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靠各级党组织去组织实施,只有好的基层党组织,才能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实践“三个代表”。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党的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需要。 二、加强党的建设,是保证执政地位的需要 我们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82年的战斗历程。82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同远大理想结合起来,立足当前而又面向未来,掌握未来,创造未来,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集体的领导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使中国发生了而且还在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把一个备受欺凌的弱国变成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现代化的强国。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顺利实现“九五”计划,并制定了2010年远景规划,推进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 82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身建设,把党的建设工作摆在首位。只有把我们党的建设搞好了,我们党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确保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因此,我们党的历届领导人对党建工作非常重视,并认真抓好党建工作。在

新时期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要性

新时期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要性 重要性: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 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最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发展经济,完善民主法制,而且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紧迫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重大战略目标郑重提出,这是一项高瞻远瞩的文化强国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美国失业问题继续拖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维护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力量。但是,无论从国际形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看,相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文化繁荣程度不够,整体文化实力与我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文化产业产值发展很快,规模也相当可观。但从整体看,我国文化实力与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使人类交流交往日益普遍化,从而带来的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交锋日益增加。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国际文化交流碰撞更加直接,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更多满足的基础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广泛、更深化、更多种多样。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某些束缚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政策性的因素尚未得到解决。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促进文化繁荣,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它是我们党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随着我们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的思想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达到空前的程度。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 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的需要。 第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一句话,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团队建设教案

团队建设 第一单元 团队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团队的定义。 1.团队是群策 为共同的目标 以赴,来达成目标,以 及 成功经验的人的群体。 2.团队是一群要 共同目标的人和一般的群体有所不同。 PS:团队是一个联合而凝聚的群体。 二、团队与群体之别。 1.团队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 一致的目标,众人齐心协力去达 成该目标。 2.群体,如委员会、工作小组、经营会议或同一部门一起共事的组

员,尽管各成员自称是一组团队,并不竟然必可称为团队,尤其是当大家集合讨论问题,每个人各自站在 部门的角度发表意见,维护 的权益时。 三、团队和你存在的价值。 1.在快速变迁的职场中,保有和提升个人价值的第一个具体作法,就 是学会 领导的技巧,并集中心力献身团队领导。 2.成为又 、又 、又省的竞争者,要对外做到提高顾客满意 度,对内要缩短生产周期与降低成本。 四、为什么要领导团队? 1.使你得以运用他人的 ,协助你达成目标。 PS: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 。 2.增加团队成员的 度和参与自主权,确保他们与你站在同一 阵线,而不是大唱反调。 3. 、顺利和有效完成工作。 五、高绩效团队的八大竞争优势。 1. 好办事。团队整体动力能够达成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大 事。 2.成员有参与感。他们会 积极做好每一件事。 3.设定和完成 。大家共同来设定明确、可行、有共识的个人 和团队目标,去努力完成目标。 4.实现自我。可以使每位伙伴的技能发挥到极限。

5.终身学习。提供追随者有更足够的发展、学习和尝试的空间。 6.发挥 。集思广益、增加创造力。 7.解决重大问题。团队成员遇到问题时,大家会奋力支持、协助、克 服困难,解决问题。 8. 严明。团队成员的行为能符合团队所要求的标准。 六、高绩效团队的十个重要特征。 1.目标一致。团队的成员都很清楚且充分了解共同的 、使命 和 。 2.自知之明。每一位成员都很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责任和任务, 并且努力完成任务达成目标。 3.积极 。每一位成员都会主动、积极参与。 4.相互尊重。每一位成员真正注意和倾听彼此的建言。 5. 如虹。成员之间彼相互信赖、支持、士气高昂。 6.双向沟通。彼此间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保持一种真诚 的双向沟通。 PS:大家以「我们、我们的」来取代「我、我的」的态度和方式进行沟通。 7. 融洽。彼此之间保持弹性、自由、开放、互助的气氛。PS:没有了嫉妒心,团队大家建立了高度的互相信任。 8.彼此认同。整个团队间彼此认可与 。 9.分享领导权。由于分享领导权,大家一起努力解决问题,解决方案

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共4篇)

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共4篇) 第一篇:现代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 一、当前煤炭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 1、党建工作力量不足。企业的党建工作需要有优秀的党建工作团队,计划和开展企业的党建工作。一方面,因为经济、文化、社会等原因,很多煤炭企业大量精简地调整机关人员的工作岗位,促使党建工作人 员的工作越来越繁杂,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策划党建活动,而降低了 党建工作的质量。另外,煤炭企业没有重视发展新党员,促使党建工 作没有进入群众中,让更多的员工了解党,导致党建工作没有添加新 的成员,强大企业党建工作的力量。党建工作力量不足,导致企业的 党建活动受到限制,无法得以开展。 2、党建制度不健全。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缺少 制度,会导致企业工作无法正常运作和员工不积极工作。企业需要根 据时代和企业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制度,并且提升员工的自主意识和民 主意识,让群众提出自己的想法,健全完善党建制度。 二、增强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描述的情况,作者对煤炭企业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党建工作 需要企业、党建工作人员、群众的协助。在新时期中,煤炭企业需要 从根本上解决党建工作,提升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觉悟,促进员工将政 治思想应用到生活中和工作中,提升员工的业绩,促使企业获得更好 的经济效益。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党建工作: 1、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转变党建工作思路。企业要准确认识继承和 发展的关系,当党建工作进行时,不仅要发展新党员,还要促进新党 员继承党的精神,向各党员学习。所以,党建工作工作者组织企业成 员汇报思想后,要让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在生活中参与党活动, 按照党的指导,及时更新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路。煤炭企业需要根据市 场和进口情况,不停地调整企业的工作模式,需要员工及时更新工作

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义村先锋网门户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3518959364.html, 2011年5月24日来源:三义村先锋网 【字体:大中 小】【推荐发送】【点击:35980 次】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的政 治任务。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 组织协调反腐工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斗争关系党的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党风建设的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坚 定不移地抓党风建设,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党的基层组织纪检机关作 为协助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机关,必须明确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 1.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 党的形象代表和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党的认识、 评价和信任。实践反复证明,有了好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必须有好的党 风,才能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前进。我们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 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良 好形象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领导革命事业的坚强核心。新 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把优良作风贯穿在执政实践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 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革 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始终保持了党在人民群 众中的良好形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 作风有了新的发展和内容,形成了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锐意改革、致力发 展,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的新作风,带领全国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党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 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也存在不适应形式、不符合人民意愿, 甚至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以及共产党人理想道德准则的突出问题。一些地方

中国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委领导带队进行的这一系列调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加强执政能力的高度谋划上海未来几年文化发展。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陈良宇同志在调研中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使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内外和谐,经济实力、城市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说:“要多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精品力作,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使上海成为汇聚名家大师的高地、培育青年才俊的摇篮。”“要着力打造著名院团、院校,逐步把上海变成名作、名人、名团、名校汇聚之城。”市委的要求,凝聚着群众的智慧,如春风激荡着人心。 抓紧抓实,系列举措推进文化发展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种‘软实力'。”充满激情的深刻话语,触动着申城文化工作者的心弦。助推器的引擎已经启动,上海文化建设正在以全新的气势和雄姿向前迈进。 登高望远。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等中央领导视察上海工作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大力推进上海文化建设的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到 2010 年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这就是建设文明城市,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努力走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列。会议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落实的十大文化建设任务。 我们要“求”文化建设规律之“真”,“务”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之“实”。加快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文化发展的核心要求,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上海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春日播种,秋日收获。随着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上海文化界收获着千姿百态的丰硕果实。 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入围第二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昆剧《班昭》和《天地人和——朱践耳交响乐作品音乐

《有效沟通与团队建设》学习心得

---------------------------------------------------------------范文最新推荐------------------------------------------------------ 《有效沟通与团队建设》学习心得 今天有幸聆听了尹梅教授讲授的《有效沟通与团队建设》课程。尹梅教授用大量鲜活的事例、生动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有效沟通的要点、方法与团队建设的基础,其中让我受益最大的就是尹梅教授讲授的有效沟通部分。 一直以来,有时面对情绪激动的患者会产生沟通不畅的无力感,我一直在寻求沟通的技巧,希望以此来探究患者的情绪变化,从而缓和患者的激动情绪,达到有效沟通,解决问题,但是尹梅教授告诉我沟通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态度。做好沟通就要求我们摆正沟通的态度。掌握人心,把握人性,理解人性复杂多变,才能以同理心理解他人,以真诚的话语,尊重的态度达到有效沟通。人心虽多变,但让人开心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把他抬起来,二是把别人踩下去。这是人性自我的体现,无所谓优劣。了解了人性,发现人性共同点,我们才能更多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而不是批判的角度来理解他人的想法。而真正理解他人,真诚以待并不是说要实话实说,更要符合语境,把握程度。尹梅教授说:“说对的话比说正确的话更重要。”尊重他人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的差异性,接受他人的不同。这两点在工作中,我深有体会。患者的陪同家属经常会因为不了解医疗知识替患者选择错误的科室。我们经常会遇到患者腰腿扭伤要求挂内科,感冒患者要求挂外科。而我们直接指出科室错误应该挂那一科的时候,家属经常 1 / 8

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委领导带队进行的这一系列调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加强执政能力的高度谋划上海未来几年文化发展。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陈良宇同志在调研中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使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内外和谐,经济实力、城市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说:“要多出具有中国特

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精品力作,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使上海成为汇聚名家大师的高地、培育青年才俊的摇篮。”“要着力打造著名院团、院校,逐步把上海变成名作、名人、名团、名校汇聚之城。”市委的要求,凝聚着群众的智慧,如春风激荡着人心。 抓紧抓实,系列举措推进文化发展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种‘软实力’。”充满激情的深刻话语,触动着申城文化工作者的心弦。助推器的引擎已经启动,上海文化建设正在以全新的气势和雄姿向前迈进。 登高望远。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等中央领导视察上海工作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大力推进上海文化建设的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这就是建设文明城市,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努力走在发展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列。会议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落实的十大文化建设任务。 我们要“求”文化建设规律之“真”,“务”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之“实”。加快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文化发展的核心要求,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上海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春日播种,秋日收获。随着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上海文化界收获着千姿百态的丰硕果实。 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入围第二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昆剧《班昭》和《天地人和——朱践耳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精益求精反复打磨中,更具艺术神采。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等主办的上海文化产业发展说明会开到了美国洛杉矶,迪士尼、华纳兄

新常态下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的必要性

新常态下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的必要性 一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是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现 实需要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系统上下干部职工思想得到教育,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作风建设长足进步,取得了形象提升税户满意的显著成效。然而,作风建设有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看到反“四风”的思想基础还不牢固,稍有松懈有可能出现反弹回潮;有的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依然不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有的单位整改方案落实还不到位,“行业病、机关病”没有根除;有的干部依然“为官不为”,遇问题不敢担当。这些要求我们绝不能有过了关、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必须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以深入开展“巩固深化拓展”主题活动为契机,持续把作风建设推向深入。 二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是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必然 举措 在新常态下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对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近一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深切感到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是破除“四风”顽疾的有力途径。焦裕禄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是斩断形式主义的利器;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是医治官僚主义的良药;焦裕禄不畏灾害和贫穷,“就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

能杀出条路来”的奋斗精神是抵制享乐主义的盾牌; 焦裕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是消除奢靡之风的法宝。作风建设与弘扬焦裕禄精神互相促进,一方面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牢牢抓紧焦裕禄精神这一思想武器,另一方面只要真正从内心到行动传承和弘扬了焦裕禄精神,就能切实推进作风建设持续深入。 三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是适应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推出八项规定到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拍苍蝇”到“打老虎”,多管齐下,扭转风气,彰显了恒心,凝聚了党心,赢得了民心,形成了作风建设的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指出,作风建设“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新常态是形势所迫,责任所系、使命所在。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立足于新常态这一出发点,深化教育实践活动中总结的好经验好做法,适应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党建工作重要性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永恒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则是摆在我们各级党务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在当前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们把这一课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课题来进行。 第一,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主要途径一是抓学习,只有抓学习,才能不断获取新知识,拓展新视野,开创新境界。在学习安排上,我们突出抓好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党委中心组学习,有效提高班子政治理论素养、战略思维、党性意识及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第二层面是中层干部的学习,着重抓好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公司组织50多位中层干部和专业骨干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管理硕士mba的学习。二是抓作风,树立领导班子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我们要求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深化“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教育活动成果,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健全完善工作责任制,做到工作责任、标准、时限“三明确”,工作任务、措施、奖惩“三落实”。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树立求真务实的调研之风。坚持经常深入基层,多做联系群众、化解矛盾、解决难题的工作。加强干部的管理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第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我公司各党支部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发扬龙舟精神,按照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紧紧围绕“保发展、促转型、保稳定、促和谐”的核心策略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坚持抓党建与抓发展相结合,明确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动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把党建工作做到了实处。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辟基层党组织建设新领域,不断更新党的基层工作理念。一是坚持开展党员骨干双培养活动,将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党员创新创业的本领。二是以创新党员教育形式、管理方式为突破口,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抓好党性实践活动,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党员先锋岗等,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与党员的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促使每个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首先要抓好党员的学习培训,张家口移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努力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要求上下功夫。明确学习内容:科学发展观教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省委以及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相关文件和领导重要讲话,td—scdma等移动业务技术知识。明确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

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种软实力。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论是对于经济发展还是针对政治稳固,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长盛不衰。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世界大国,其文化更应当随着自己的国力强盛而影响全世界。 实际上,我们从现代社会普遍现象中都不难看出,当整个信仰发生了雪崩以后,新的信仰没有建立,对民族的信仰不能建立,对自己的信心不能建立,对人与人的信任不能建立,那么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愚昧的时代。有一段时间大家在网络上呼吁,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可能也就是一种文化缺失的原因。老人摔倒了不敢扶,是人与人之间缺少一种信任;有毒食品屡打不禁,是最基本的道德丧失。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只顾着经济建设,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忽视了文化建设,以至于导致“腰包鼓了,思想空了:钱袋子鼓了,脑子却被掏空了”的现象,远离了现代文明。文化建设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经过漫长的积累与演变,它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当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时,文化便主宰需求。人们不仅主动地购置文化商品,

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是指为了实现团队绩效及产出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系列结构设计及人员激励等团队优化行为 目录 1 团队精神 2 团队目标 3 表现 4 重要性 5 阶段 6 建设建议 7 文化建立 8 危险信号 9 四戒 一,团队精神 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就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后而推动团队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所产生的真正的内心动力。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与群体、集体主义有何区别:团队精神更强调个人的主动性,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集体主义则强调大家共同性。两者具体区别如下: 1、在领导方面:群体应该有明确的领导人;团队可能就不一样,尤其团队发展到成熟阶段,成 员共享决策权。 2、目标方面:群体的目标必须跟组织保持一致,但团队中除了这点之外,还可以产生自己的目标。 3、协作方面:群体的协作性可能是中等程度的,有时成员还有些消极,有些对立;但团队中是 一种齐心协力的气氛。 4、责任方面:群体的领导者要负很大责任,而团队中除了领导者要负责之外,每一个团队的成 员也要负责,甚至要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负责。 5、技能方面:群体成员的技能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而团队成员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把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综合在一起,形成角色互补,从而达到整个团队的有效组合。 6、结果方面:群体的绩效是每一个个体的绩效相加之和,团队的结果或绩效是由大家共同合作 完成的产品。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基石,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凝聚士气、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反,企业文化的缺失会导致企业人心涣散、竞争力降低。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既包括企业内部大家共同认可的企业观念,也包括企业外在的,看得见的行为表现。一切有形的物品、设施、办公环境企业产品、品牌形象等等都是企业文化所拥有的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企业的创立和不断积累,每一家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等等,这就是特定企业独特的企业内涵。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从战略高度看,企业文化可以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从经济的角度看,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中的精神文化含量愈高,其经济附加值也就愈高。而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在保持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也越加明显。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就至关重要了。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会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质量,尤其影响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并且,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软环境。同时,企业文化还会影响企业经济的产业结构。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和产品的品质,劳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可能摧毁或者挽救一个产业。 (二)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企业文化有助于明确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有助于提高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有助于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目前,国家实行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为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开放、包容性强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抓住机遇,参与国际竞争。 三、如何构建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笔者认为,构建企业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符合企业个性化需要的文化体系。 (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人是具有文化意识的“主体人”,要强调在全部管理要素中,人是最关键的要素,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和谐的企业以文化。一是实施人性化管理,体现人本文化。以人性化管理启动员工的兴奋点,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创造性,帮助员工实现自我超越,

学习心得体会《有效沟通与团队建设》学习心得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3518959364.html,)/心得体会范文/学习心得体会《有效沟通与团队建设》学习心得 今天有幸聆听了尹梅教授讲授的《有效沟通与团队建设》课程。尹梅教授用大量鲜活的事例、生动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有效沟通的要点、方法与团队建设的基础,其中让我受益最大的就是尹梅教授讲授的有效沟通部分。 一直以来,有时面对情绪激动的患者会产生沟通不畅的无力感,我一直在寻求沟通的技巧,希望以此来探究患者的情绪变化,从而缓和患者的激动情绪,达到有效沟通,解决问题,但是尹梅教授告诉我沟通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态度。做好沟通就要求我们摆正沟通的态度。掌握人心,把握人性,理解人性复杂多变,才能以同理心理解他人,以真诚的话语,尊重的态度达到有效沟通。人心虽多变,但让人开心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把他抬起来,二是把别人踩下去。这是人性自我的体现,无所谓优劣。了解了人性,发现人性共同点,我们才能更多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而不是批判的角度来理解他人的想法。 而真正理解他人,真诚以待并不是说要实话实说,更要符合语境,把握程度。尹梅教授说:“说对的话比说正确的话更重要。”

尊重他人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的差异性,接受他人的不同。这两点在工作中,我深有体会。患者的陪同家属经常会因为不了解医疗知识替患者选择错误的科室。我们经常会遇到患者腰腿扭伤要求挂内科,感冒患者要求挂外科。而我们直接指出科室错误应该挂那一科的时候,家属经常会愤怒大声反驳。我一直不明白他们愤怒的缘由,今天才明白,虽然我们是真诚的希望患者可以尽快得到治疗,但是直接指出往往是踩了家属的面子,让人认为没有尊重他,引起了他的愤怒。更佳的做法应该是委婉解释选择的科室治疗范围,由他们自己更正,为家属留面子。 尹梅教授还指出沟通有两个基本要素:了解他人和表达自己。了解他人后,更要表达自己,正确解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沟通时尽量使用上升语调,而不是下降语调,更有助于他人接受。 尹梅教授的讲课不仅在工作上,在生活中也对我很有启发。她说有两种沟通不容等待,就是表达亲情和表达感谢。表达亲情一定不要延后,。我从小在爷爷身边长大,小时愿望是长大挣了钱要买什么好好孝敬老人,但爷爷没等到我独立挣钱就去世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我无法弥补的遗憾,也教会我孝敬不在于买的东西,而是时时的关心问候。在表达感谢方面,尹梅教授还教给我们一种送礼物表达感谢最佳方式感谢“2+1”,即对方喜欢的,对方需要的加上赋予礼物一个不同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