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妇女中的应用

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妇女中的应用

女性在45~55岁之间会出现围绝经期,不知大家是否了解围绝经期,在该时期会出现什么症状呢?需要如何用药?我们带着以上的疑问,来仔细了解下。

围绝经期主要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此时间段通常保持在1年左右,但也因人而异,在围绝经时期,女性会出现多种异常的变现,例如内分泌出现变化、情绪烦躁等。在女性逐渐进入围绝经期时,也就代表其快要绝经了,从而步入老年期,该阶段为女性必须经历的,但需要注意此时期不代表绝经期,其距离绝经还需要一段时期。

在围绝经期,女性的月经会有较大的变化,具体症状因人而异,例如从每月月经必来,变成较长时间来一次,或者好长时间不来月经后,突然又出现等,该情况在正常时会保持1年左右,在症状过后则会出现绝经。也有例外的女性会发生月经次数增多等情况。常规状况下,该时期的经血会有所改变,其会呈现粉红色,颜色相对较浅,且其中还存在小血块,出血量不定,经期无任何规律,时间可长可短。该症状具体消失时间同样不确定,有的女性在此时期无任何较为明显的表现,且时间较短,对日常生活、工作均不会造成影响,反之会出现时间较长,表现明显等。在出现围绝经时期,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并治疗。

通过以上的讲述,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围绝经期,那么在出现此时期需要运用什么药物呢?接下来我们对米非司酮进行分析,探讨下其在围绝经期中的应用。

米非司酮主要为合成类的固醇,其结构与炔诺酮相似,因其对孕激素受体有着较强的结合功能,在与孕酮相互竞争受体时,对孕激素的活性进行阻滞。该药物可有效对下丘脑的卵巢轴、排卵以及子宫内膜发育情况等进行抑制。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此药物不仅用于对早期妊娠、紧急避孕以及中期妊娠等治疗,还可运用其孕激素活性,对子宫肌瘤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对异位妊娠、子宫异常出血等均有一定的作用。

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异常出血进行治疗,因围绝经期的功血多为无排卵性,且在雌激素出现撤退性时会有出血的情况。而该药物可改善雌激素的水平,将其维持在滤泡的中早时期,可较为稳定,并且有效防止因雌激素异常波动而造成的出血。曾有研究显示,米非司酮可有效延长子宫内膜的发育状况,对内膜腺体分泌活性有抑制作用,可明显降低子宫供血情况,减少子宫的重量,使内膜呈现出萎缩等状况,降低血管,从而提升基质等。

长期运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造成的影响,若长时间对非孕激素进行对抗,易出现内膜过度增生严重者出现内膜癌变等情况。曾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起着抗雌激素的效果,对弱孕激素以及子宫内膜中的痛细胞系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非米司酮可有效对抗外源性雌激素,对内膜增生与分泌活性均起到抑制作用,运用该药物后可明显发现内膜的厚度逐渐缩小,明显增强间质的密度,使腺上皮逐渐转化为分泌期。在出现孕激素匮乏状况时,米司非酮运用低剂量,其具有孕激素的作用;若运用高剂量,则具有抗雌激素的效果。

通过对米非司酮的讲解,相信大家已经了解该药物主要治疗的作用,对围绝经期女性可有效改善功血等情况,且在运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时,其易造成女性出现闭经、贫血以及肌瘤减少等效果,并且在停止服用药物后,易出现绝经等情况。该作用的主要机制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停止用药后出现持续性的闭经以及肌瘤减小等,均需要进一步的探讨。除此之外,并非所有出现子宫肌瘤都需要进行治疗,该药物对围绝经期的肌瘤治疗时,主要针对有明显症状者,例如出血等且肌瘤体积小者,无需运用手术治疗或者因自身原因无法手术者。需要注意在运用该药物前,需要进行诊断性的刮宫或者对子宫内膜癌进行除外等,现今,米非司酮长时间运用对子宫内膜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均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中药结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观察

中药结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 疗效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观察固冲止血中药与米非司酮联合运用对于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辨证运用固冲止血中药口服,连续用药三个月为一个疗程并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有一定程度的有效率,治疗组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固冲止血中药与米非司酮结合使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固冲止血中药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它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可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临床上以无排卵性多见(约85%的病例)[1]。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原则是止血,调整月经或减少经量,诱导闭经及改善全身状况,防止子宫内膜癌变。笔者跟随导师于2010年3月—2010年9月针对我院门诊就诊的围绝

经期功血的病人采用固冲止血中药与米非司酮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2010年9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共45例,年龄45-52岁,病程为三个月至两年不等,症状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等。纳入病例用药前均行B超检查及诊断性刮宫,以排除子宫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排除心血管疾病,血液病以及糖尿病病史。近三个月未服用激素类药物。无服药禁忌症。 1.2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0例。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于出血期间每日睡前口服米非司酮片1 2.5mg,血止后改为维持量10mg,连续用药三个月。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阴道出血改善情况并且定期检查相关生化指标,如出现异常应采取相应辅助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辨证应用固冲止血中药浓煎液200ml口服,2次/d。方剂组成为: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5g,菟丝子12g,当归12g,枸杞12g,煅龙骨10g,煅牡蛎10g,阿胶6g(烊化),艾叶6g。气虚者加人参12g,黄芪12g,白术12g;血热者加黄芩12g,生地12g,地榆12g;血瘀者加桃仁12g,赤芍12g,丹皮12g。随访三个月,每周一次,了解治疗效果以及月经情况。 1.3疗效评估:有效:患者治疗一周后阴道出血明显减少,完

诊刮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

诊刮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诊刮术后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每晚睡前给予口服小剂量的米非司酮12.5 mg,连续3个月,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末进行内分泌六项、肝、肾功能、血常规及B超检查,对子宫内膜增厚分别进行监测。结果58例患者在用药期间均出现暂时性的闭经,贫血得以改善,10例停药后恢复正常月经。治疗后血液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较用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催乳素(PRL)、睾酮(T)变化不大。肝肾功能正常,复查B超子宫内膜较治疗前变薄(P<0.05)。结论诊刮术后配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好,能够明显改善其出血症状,纠正贫血,提升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不良反应低,复发率低,价格低,患者经济能力能承受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留子宫,减少手术创伤(子宫内膜电切和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血红蛋白;子宫内膜;肝功能;肾功能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分为无排卵性和有排卵性两大类,是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血属无排卵性功血。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其抗孕激素作用,常用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孕引产的协同及药物流产临床治疗,对围绝经期功血同样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对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取得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8例功血患者,年龄47~53岁,平均年龄(48.3± 2.3)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贫血现象,且平均血红蛋白(Hb)(71.26±9.15)g/L。其功血的临床诊断标准符合第8版人卫版《妇产科学》教材。 1. 2 纳入标准经常规诊断行刮宫诊断为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55例,3例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不存在生殖器官病变或全身性疾病所导致的生殖器官出血,血常规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异常外,其余正常,用药前1年未行激素治疗,无口服米非司酮禁忌证,签调研知情同意书。 1. 3 方法服药前化验内分泌六项(FSH、LH、PRL、P、E2、T)、血常规、肝、肾功能,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同时常规行诊断性刮宫,于术后第1天开始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 2.5 mg ,持续3个月,3个月后复查内分泌六项、血常规、肝肾功能,复测子宫内膜厚度。

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妇女中的应用

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妇女中的应用 女性在45~55岁之间会出现围绝经期,不知大家是否了解围绝经期,在该时期会出现什么症状呢?需要如何用药?我们带着以上的疑问,来仔细了解下。 围绝经期主要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此时间段通常保持在1年左右,但也因人而异,在围绝经时期,女性会出现多种异常的变现,例如内分泌出现变化、情绪烦躁等。在女性逐渐进入围绝经期时,也就代表其快要绝经了,从而步入老年期,该阶段为女性必须经历的,但需要注意此时期不代表绝经期,其距离绝经还需要一段时期。 在围绝经期,女性的月经会有较大的变化,具体症状因人而异,例如从每月月经必来,变成较长时间来一次,或者好长时间不来月经后,突然又出现等,该情况在正常时会保持1年左右,在症状过后则会出现绝经。也有例外的女性会发生月经次数增多等情况。常规状况下,该时期的经血会有所改变,其会呈现粉红色,颜色相对较浅,且其中还存在小血块,出血量不定,经期无任何规律,时间可长可短。该症状具体消失时间同样不确定,有的女性在此时期无任何较为明显的表现,且时间较短,对日常生活、工作均不会造成影响,反之会出现时间较长,表现明显等。在出现围绝经时期,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并治疗。 通过以上的讲述,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围绝经期,那么在出现此时期需要运用什么药物呢?接下来我们对米非司酮进行分析,探讨下其在围绝经期中的应用。 米非司酮主要为合成类的固醇,其结构与炔诺酮相似,因其对孕激素受体有着较强的结合功能,在与孕酮相互竞争受体时,对孕激素的活性进行阻滞。该药物可有效对下丘脑的卵巢轴、排卵以及子宫内膜发育情况等进行抑制。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此药物不仅用于对早期妊娠、紧急避孕以及中期妊娠等治疗,还可运用其孕激素活性,对子宫肌瘤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对异位妊娠、子宫异常出血等均有一定的作用。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分析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9 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2.5 mg,1次/d,连服30 d后,6.25 mg/d,再服30 d,共60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检测血、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和雄激素(T)。结果49 例中有46例患者服药期间出现暂时性闭经,停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治疗后血FSH、LH、E2、P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其中E2和P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PRL、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肯定,无肝、肾功能损害,复发率低,不易诱发其他激素依赖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失常而非生殖器官本身的器质性病灶或全身疾病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常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妇女,以无排卵性功血多见。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具有明显的抗孕激素作用,临床上随着米非司酮治疗范围的拓宽,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已有较多报道,亦常用于终止妊娠和引产,由于其对子宫内膜增生具有特有的抗雌激素调节机制,临床上将其应用于功血的治疗,基于此,本文对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和作用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确诊的49例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年龄44~55岁,有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等临床表现,其中42 例病程在1年以上,并有雌、孕激素药物治疗无效史。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常规行诊断性刮宫,内膜病理检查:病理报告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均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器质性疾病。自愿要求药物治疗,本次治疗前至少3个月未用过性激素类药物,无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4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79.16 g/L,服药期间同时给予铁剂及维生素C治疗。 1.2 方法米非司酮12.5 mg/d,每晚睡前口服,连用30 d,如无出血,减量为6.25 mg/d,睡前服用,连用30 d,60 d为1个疗程。采用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用药前后血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和雄激素(T)浓度。用药期间每月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同时做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用药1个疗程后停药,继续随访6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2 结果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效果。方法无禁忌证且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32例,每晚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服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抽血化验肝肾功能及血常规,随诊观察月经恢复情况。结果28例患者在服药期间闭经,4例患者月经稀发,经量减少,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肝肾功能正常。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肯定,无肝肾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下降所致的一种妇科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子宫出血,其治疗复杂,引起的出血非常顽固,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治疗原则常采用止血,调整月经或诱导闭经,严重者常需要刮宫、子宫内膜切除甚至切除子宫。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确诊围绝经期功血患者32例,在辅以纠正贫血及预防感染治疗的同时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围绝经期功出血患者32例,年龄45~54岁,平均50.4岁。本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诊刮病理报告为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部分呈腺囊型增生;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临床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或不规则,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正常;所有患者均无使用米非司酮禁忌证,且知情同意。 1.2 方法治疗前所有患者抽血化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诊刮做病理检查确诊为功血。每晚睡前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2.5 mg 1次,连服3个月,贫血严重者辅以铁剂、维生素C等治疗,出血严重且较长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疗程结束后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并复查B超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情况,随访观察月经情况。 2 结果 2.1 随访情况停药后观察半年以上者29例,3例患者分别于2、3、5个月外出而失去联系。 2.2 月经变化所有病例均于服药5~9 d子宫出血症状停止。28例患者在服药期间闭经,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月经来潮,但经量少。27例于停药后38~66 d后月经来潮,但均月经稀发,经量减少,5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贫血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2.3 子宫内膜变化服药3个月后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用药前为(6.7±0.2)mm,治疗后为(2.9±0.3)mm,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4 不良反应停药后复查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无因过敏而停药者。在服药过程中有9例患者自述恶心、食欲减退,停药后恢复正常。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潮热、盗汗失眠等更年期综合征,加用谷维素、维生素E、更年安

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中的研究进展

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中的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功血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或者不规则出血,严重影响了中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是一种较为难治的妇科疾病。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刮宫止血、止血药物、中医药治疗、性激素调节以及手术切除子宫止血等治疗方法。目前米非司酮在该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作用机制和治疗方式的研究也不断的深入。本文从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治疗方式、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对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血;不良反应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围绝经期功血,是中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在刮宫基础上联合使用性激素达到止血的目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1],米非司酮对于治疗该疾病有着显著的效果,其不良反应较少,药物使用方便简单,患者生存质量较高,临床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本文对近些年来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研究进行了小结,旨在为今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个参考。 1 围绝经期功血 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体内的卵巢功能不断衰退直到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称作围绝经期。由于子宫内膜长期处于雌性激素的作用,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又因为内分泌失调引起子宫内膜局部的微环境发生改变,血管结构产生异常变化,造成内膜失去支持,坏死脱落而出血,即为围绝经期功血[2]。 2 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 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酮的甾体类药物,具有强效的孕激素拮抗剂,还伴有一定的抗糖皮质激素作用,主要作用于受体水平,与子宫内膜的亲和力较强,是孕酮的5倍。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内膜的生长发育、抑制排卵诱发药物性闭经以及促进子宫收缩排除剥脱的子宫内膜来达到止血的目的[3]。首先,米非司酮可以减少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合成DNA,抑制内膜芳香化酶的作用,降低雌激素的水平,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延缓内膜发育,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干扰子宫内膜局部血管的生成与生理功能等一系列作用,从而阻止子宫内膜的增生[4]。其次,米非司酮可以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启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作用模式,通过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诱导促黄体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进一步抑制排卵,诱发药物性闭经,停止出血。再次,米非司酮可以促进前列腺素F2、E2的合成,进而促进血小板活性,加快子宫的收缩,促使剥脱的子宫内膜尽早排除体外,通过关闭血管来止血。 3 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 米非司酮应用于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方式一般分为四种:单独使用、与性激

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服药3个月后B超检查:子宫体积治疗前后分别为(68.28±2.3)cm.3和(68.25±2.6)cm.3,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厚度:用药前为(5.5±0.4)mm,用药后(2.6±0.3)mm,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潮热、出汗、心悸,但不能排除更年期综合征所致,加用谷维素、维生素E治疗后好转。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止血、闭经的良好临床效果,对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也有效,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妇科常见病,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中年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下降所致,多发生在40~55岁之间。治疗原则为止血、调经或者诱导闭经及改善全身状况。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们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为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根据米非司酮治疗标准纳入本治疗的患者50例,年龄45~5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贫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73 g/L。 1.2 治疗标准接受治疗1年内未接受过其他激素治疗;无服用米非司酮禁忌证;本治疗前常规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器质性疾病;治疗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血常规除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外,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正常。 1.3 方法治疗前均用彩色B超测量子宫大小、内膜厚度,按公式4πabc/3 cm.3(a、b、c分别表示子宫三维径线的半径值)计算子宫体积,测定血清激素水平: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激素(P)及雌二醇(E2)。诊断性刮宫后开始给药治疗,每日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 2.5 mg,连续服药6个月,再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激素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月经情况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全部闭经,总有效率100%。规范服药30例,

曼月乐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分析

曼月乐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 分析 随着高年龄女性人口的增加,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曼月乐和米非司酮被广泛应用于此病的临床治疗中。本文旨在探讨曼月乐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 一、曼月乐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曼月乐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具有类似于黄体酮的作用。曼月乐通过结合孕激素受体,可抑制脱落期内的子宫内膜增生和脱落期之前的子宫内膜增生,从而减轻或止血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此外,曼月乐还可增强脑垂体抑制素的作用,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卵巢的活动,使子宫内膜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此外,曼月乐还可清除内分泌紊乱所产生的炎症因素,对治疗宫颈炎症、宫腔内病变等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二、米非司酮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米非司酮是一种口服的合成孕酮受体激动剂,其作用机制与曼月乐类似。米非司酮可结合孕酮受体,抑制脱落期内的子宫内膜增生,减轻或止血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同时,米非司酮还可促进子宫内膜的萎缩和愈合,抑制内分泌紊乱所产生的炎症因素,

减少对输卵管的影响。此外,米非司酮还可以降低雌激素水平,有 一定的抗雌激素作用。 三、曼月乐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 果 1. 疗效比较 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时,曼月乐和米非司酮在治 疗效果上没有高低之分,两者能够显著减少或消除子宫出血症状。 研究显示,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总有效率可 达90%以上,米非司酮治疗效果也相当显著,有效率高达94%-100%。而且,两种药物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也很小。因此,在频繁出血、病情较为严重时,可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治疗。 2. 安全性比较 虽然曼月乐和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相当,但两者的安全性有所 不同。曼月乐严重不良反应较为稀少,仅有头晕、乏力等轻微不适,对身体的影响很少。但是,对于有乳腺疾病,如乳腺纤维瘤及其它 乳腺异常等症状者,不适合使用曼月乐。米非司酮在临床应用中也 显示出很高的安全性,大部分患者血液学指标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 改变。但是,这种药物不能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肝肾功 能不全的患者。 四、小结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剂量与疗效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剂量与疗效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治疗组患者每日睡前给予12.5 mg米非司酮进行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每日睡前给予25 mg米非司酮进行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分析和对比使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5.00%)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5.00%),与治疗组的患者的总有效率(97.2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7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的剂量为12.5 mg/d时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最理想,应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围绝经期;功能失调;子宫出血;疗效 围绝经期患者的月经调节功能异常而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类的疾病被称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子宫不规律出血和月经周期紊乱,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患者发生喷血,更为严重者可能会发生出血性休克,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2]。有越来越多的报道关于使用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进行治疗[3],但是并不见关于该药物的安全性的系统性报道。在剂量使用问题上还比较混乱,缺少疗效和疗效的统一。基于此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38~50岁,平均年龄(43.82± 2.07)岁;病程4~10个月,平均病程(6.75±1.09)个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治疗组患者每日睡前给予1 2.5 mg米非司酮进行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每日睡前给予25 mg米非司酮进行口服治疗。定期进行随访记录病症,判断疗效。 1. 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通过进行临床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子宫发生少量的出血或没有出血;有效:通过进行临床治疗后,患者的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等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月经次数减少或月经量恢复正常;无效:通过进行临床治疗后,患者的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和出血时间与治疗前相比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对比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

对比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 效 【摘要】目的:探讨对比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米非司酮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d,妈富隆组患者口服妈富隆,月经周期第一日起1片,连服21日。7天后再开始新的周期,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变化情况及月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与米非司酮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良好。 3 讨论 调解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尤其好发于青春期女孩和围绝经期女性,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在未生育女性主要采用内分泌药物治疗,而对于已经完成生育的女性来说,药物治疗往往需要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停药后可能复发,而且对很多有合并症的女性药物治疗受到限制,而长期的异常出血往往严重影响女性朋友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贫血、继发感染等合并症,在过去为求根治,只好选择子宫切除手术,而我们切除的子宫实际上并没有病变,子宫切除术的合并症达40%左右,而且可能因为影响了卵巢的血液供应而造成卵巢功能的提早衰竭。 围绝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为无排卵型功血,这是由于妇女此时的卵巢功能已开始趋于衰退,卵巢中的卵子数明显减少甚至耗竭,失去了性激素对下丘脑及垂体的正反馈作用,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增高(FSH 多高于LH),缺乏LH中期波峰,不能排卵引起。另一方面生长中的卵泡因老化对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变得不敏感,也是卵泡发育达不到成熟排卵的重要原因。在无排卵周期中,卵巢不能正常地产生孕激素,雌激素水平随卵泡的发育情况而上下波动,子宫内膜受到无孕激素对抗的单一的雌激素的长期刺激后变得肥厚,腺体增多,腺腔扩大腺上皮异常增生当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内膜失去支持,即坏死脱落而出血。但由于雌激素引起内膜组织的酸性黏多糖(AMPS)的聚合和凝胶作用使间质内血管通透性降低影响物质交换,造成局部内膜组织缺血、坏死脱落而引起出血,而AMPS的凝聚作用,同时也妨碍了内膜脱卸使内膜呈非同步性剥脱,造成内膜长期不规则的出血,出血多少往往与子宫内膜增生程度及坏死脱落多少有关。 妈富隆是已在中国上市的全球第一个现代口服避孕药。妈富隆是由荷兰制药公司“欧加农”发展的。妈富隆具有抗糖皮质激素和抗孕激素的作用,妈富隆与孕酮受体有亲和力但是不影响孕酮的活性,同时还有非竞争性抗雌激素的作用,可使子宫腺上皮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还可以抑制内膜腺上皮的增生,使子宫螺

米非司酮、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

米非司酮、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 治疗效果。方法:将74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7例 以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观察组37例以米非司酮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 卵泡雌激素、黄体生成素、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 不良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相比,为围绝经 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以米非司酮治疗,止血更为迅速,且可使得患者性激素水平明 显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米非司酮;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性激素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为妇科常见疾病,主要是因卵巢调节机制异常引发 性激素分泌紊乱,导致子宫内膜出血过多,进而引发疾病[1]。该病目前主要采用 口服药物治疗的方法,其中米非司酮、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为该病常用治疗药物[2],为比较这两种药物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74例患者展开随机分组研究,现报 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4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均明确诊断,排除合并妇科器质性病变、全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患者,且患者 近6个月内无性激素药物应用史。将之随机分组,每组37例。对照组年龄42~57岁,平均(47.69±3.52)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2.13±0.45)年;观察组年 龄42~58岁,平均(47.74±3.49)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2.08±0.63)年; 两组基本资料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由同一组医护人员为其实施刮宫术。在刮宫术后第5d,对照 组以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每次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30μg,每日2次,3d 之后改为每日1次,连续用药3个月。 观察组在刮宫术后第5d,以米非司酮治疗:每次给予米非司酮10mg口服, 每日1次,连续用药3个月。 1.3观察指标 (1)测定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出血停止时间。(2)在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对每位患者采集5ml空腹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血清雌二醇(E2)测定。(3)观察两组不良反应 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以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2检 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出血停止时间及子宫内膜厚度 两组出血停止时间:对照组(48.52±8.79)h,观察组(38.95±7.64)h,观察 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4.998,P=0.000)。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联合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血中的近期疗效观察

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联合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血中的近期疗效观 察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新方法,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联合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年龄39~58岁、无生育要求、经反复清宫效果差而又不愿行子宫切除的5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给予宫腔镜子 宫内膜电切,术后联合米非司酮12 5 mg/d,持续3个月,术后3、6、12、24 个月电话随访或门诊复查,随访内容包括月经量、月经周期、有无痛经,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闭经30例,点滴样出血18例,2例经量较术前少术后12个月闭经20例,点滴样出血26例,2例少于月经量,1例因合并黏膜下肌瘤月经量较多,1例因合并子宫腺肌病痛经严重而行子 宫切除术后24个月闭经18例,平均年龄485岁,点滴样出血27例,2例少 于月经量,2例月经量多,其中1例合并黏膜下肌瘤、1例年龄小于40岁,另1例因合并子宫腺肌病痛经严重行子宫切除。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1年有效率98%,2年有效率90%,其中闭经6个月占60%,2年占36%,表明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联合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血中治疗效果很好,在年龄选择上大于45岁又无合并症者更适合。标签:围绝经期功血宫腔镜子宫黏膜电切米非司酮宫腔镜子宫黏膜电切是近年来治疗顽固性功血的有效措施,既保留了子宫,又不影响卵巢的内分泌功能,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认可,被患者接受,笔者所在科自2007年9月开展此类手术,并配合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血中应用,并进行随访观察,现将随访2年的近期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9月~2009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经反复清宫后效果差而又不愿行子宫切除的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病例选择50例,患者平均年龄432岁(39~58岁),均无生育要求 月经过多30例,月经不规则20例其中合并贫血15例,合并痛经3例。其中4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8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并息肉样增生,2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合并黏膜下肌瘤。月经过多平均患病时间为10个月(4~20个月)。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1)术前检查排除阴道炎症,TCT排除宫颈病变(2)近3个月行子宫内膜诊刮排除子宫内膜癌(3)超声检查子宫小于2个月妊娠大,且黏膜下肌瘤小于30 cm(4)实验室检查:肝肾功及凝血功能正常,如贫血严重,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雌激素是肌瘤生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孕激素在子宫肌瘤 的发生与发展中与雌激素一样具有重要作用。关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机制主要表现为: 在受体水平对抗孕激素、抑制排卵,E2维持在滤泡早期水平,P在绝经期水平;抑制肌瘤细 胞中PR、EGF、IGF1的含量;减少子宫动脉血流可达40%;使肌瘤细胞的有丝分裂相减少;使子宫内膜变薄,停滞在增生早期或萎缩。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适应证:术前辅助 治疗,纠正贫血,减少或避免输血;缩小肌瘤,利用手术操作、减少出血,以利于肌瘤剔除;子宫和肌瘤缩小后利于经阴道切除子宫或腔镜手术;合并不孕者,缩小肌瘤,增加受孕机会;围绝经期患者,可能使其顺利度过或提前过渡到自然绝经,避免手术;有某些合并症暂时不 能手术者。米非司酮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肌瘤(主要为出血、贫血、不太大的肌瘤)。在用药前 一定要诊断性刮宫,除外子宫内膜癌变。杨幼林于1996年用米非司酮10 mg/d,20 mg/d治疗 有症状的子宫肌瘤,连续3个月,肌瘤体积分别缩小41.4%和43.0%,子宫体积分别缩小 26.6%和33.3%。所有导致闭经、贫血的患者得以纠正。贫血患者在治疗前Hb平均为77 g/L、79 g/L,治疗3个月后分别平均为119 g/L、128 g/L。对于年届绝经期,有月经紊乱及月经量 增多、经期延长者,如果肌瘤不大,以出血为主要症状者,以纠正出血和贫血为主要治疗目的,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导致闭经,使其度过围绝经期,达到绝经。王惠群用更小剂量米 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有症状子宫肌瘤38例,贫血32例,子宫增大6周~11周,最大肌瘤直 径3 cm~5 cm,口服米非司酮5 mg/d,或隔日12.5 mg,连续6个月,除4例用药期间有程度 不同的少量出血外,其余均达到闭经,所有32例贫血均得以纠正。 1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其抗孕激素作用,用药后造成闭经,使病灶 萎缩,疼痛缓解,副反应轻,疗效好。国内试用低剂量10 mg/d~12.5 mg/d连续6个月。 2 治疗异位妊娠 近年来,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提高,使临床发现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概率增加,治疗 也由传统的手术治疗逐渐发展到保守治疗。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主要是通过 米非司酮竞争孕酮受体,拮抗孕酮活性,从而达到阻断孕酮的作用,阻止胚胎发育,继而杀 死胚胎。由于输卵管部位的激素受体敏感性差,根据徐复旦等研究结果,口服米非司酮剂量 越大,绒毛蜕膜组织的病理形态越明显。故采用比常规抗早孕的米非司酮药量的4倍剂量, 从而达到杀死胚胎的目的。给予米非司酮200 mg/次,1次/d,连服3 d,联合中药活血化淤 杀胚及MTX宫颈注射治疗。 3 治疗异常子宫出血 围绝经期功血多为无排卵性,因雌激素的撤退性波动或突破性出血引起。米非司酮使体内雌 激素水平维持在滤泡早期,相对稳定,可避免雌激素的撤退性波动或突破性出血。米非司酮 对子宫内膜有直接作用,延缓子宫内膜发育,延迟或抑制内膜腺体分泌活性,分泌不良或增 生与分泌并存;子宫血运减少,子宫重量减轻,内膜变薄或退化,血管减少,基质增加,腺 体有丝分裂减少等。米非司酮抑制LHRH的分泌,影响FSH、LH分泌和释放,抑制卵泡发育,而且可直接作用卵巢颗粒细胞,促使其凋亡,增加闭锁卵泡数,直接加速了围绝经期卵巢内 残余卵泡的萎缩,导致绝经。用量10 mg/d~25mg/d,3个月~6个月不等,起到闭经、纠正贫血、部分患者停药后绝经等作用。王建华等对31例更年期功血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 10 mg/d共6个月,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停药后26例直接进入绝经期,3例月经稀发,2例恢复正常月经。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是一种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自1980年由法国的Rousel-Uclaf公司第一次合成,其商品名又称息隐、含珠停等,1985年第一次证明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能有效终止早孕,使药物终止初期怀胎替代手术医治成为现实[1]。随着对米非司酮研究的深切,目前已普遍用于避孕和某些激素依托性疾病的医治,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近些年来,还将其用于异位怀胎和胎盘植入等疾病的医治。现将米非司酮在这些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1终止怀胎 RU486是孕酮受体(PR)的拮抗剂。RU486与PR结合在靶器官水平起到阻断出血的作用,具有明显抗黄体、抗着床、抗排卵与诱导子宫内膜出血的作用。怀胎期蜕膜组织中含有高浓度的PR,RU486与PR 结合能力比孕酮强3-5倍,它能使蜕膜组织中PR含量下降,雌激素受体(ER)上升,改变了PR与ER间的平稳,使孕酮失去生理活性,子宫内膜的蜕膜化无法维持,致使胚胎停止发育[2]。 临床上,RU486在初期和中期怀胎的药物流产的作用已经取得证明,再也不论述。RU486还可用于过时流产、宫外孕的临床医治。 医治稽留流产:稽留流产又称过时流产,目前有很多研究说明RU486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稽留流产,成效确信。RU486具有抗孕激素活性,使胚胎组织与宫壁分离,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诱发宫缩,还促使宫颈软化、扩张,利于怀胎物排出。部份患者可完全流产,幸免了手术的干与;大部份患者胚胎部份流出,只需短时刻清宫即可,

幸免了长时刻的手术操作、出血多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RU486配伍米索前列醇给医治稽留流产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 医治异位怀胎:异位怀胎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在药物保守医治中,甲氨蝶呤(MTX)单用肌内注射是最经常使用的方式。目前国内关于异位怀胎保守医治方案较多,米非司酮联合MTX用于医治异位怀胎明显提高了其保守医治的成功率。国内关于不同剂量MTX联合米非司酮医治异位怀胎报导较多,有报导二者联合应用有效率达%[3]。 2用于避孕 米非司酮为抗孕激素制剂。于1993年用于紧急避孕。在无爱惜性生活120h之内服用米非司酮1片,每片10mg或25mg,1片即可。有效率达85%以上[4]。 3医治胎盘植入 高英[5]40例胎盘植入患者,于临盆后2h空肚口服米非司酮25mg,Bid,连服7天。医治进程中,注意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形,同时利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予抗贫血等医治,利用米非司酮7-30天后均自行排出胎盘,无一例行清宫术。而且利用米非司酮医治后无任何明显药物不良反映,患者容易同意,值得临床推行应用。 4医治子宫肌瘤 孕激素在子宫肌瘤生长中的重要性是RU486医治子宫肌瘤的重要依据。而米非司酮能抑制孕激素受体(PR)基因表达,那么为其医治子宫肌瘤提供了理论依据。关于子宫肌瘤致使贫血的患者,RU486可起到止血,减少月经量、纠正贫血的作用。对有病症、近绝经期的子

米非司酮在妇科中的应用前景

米非司酮在妇科中的应用前景 【关健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胎盘植入;功血;内异症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药物,结构类似炔诺酮,可通过与孕酮争夺受体而阻滞孕激素活性;此外还可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抑制排卵、干扰子宫内膜发育等作用,临床上除了应用于早孕、中孕药物流产、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紧急避孕外,近10年来人们还尝试用于子宫肌瘤、围绝经期功血、胎盘植入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现将米非司酮在这些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1 治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造成异常阴道出血、贫血、腹痛、不孕或流产等,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手术切除子宫为肌瘤常用的治疗方法,随着米非司酮在妇科中的用途不断被开发,人们发现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比较好的疗效。1995年Murphy首先报道了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5mg、25mg、50mg)口服治疗,每天一次,连续服用3个月,肌瘤体积依次缩小(25.6%、49%、56%),初步发现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紧接着国内的杨幼林于1996年应用米非司酮10mg/d 和20mg/d,连用3个月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发现肌瘤体积分别缩小41.4%和43.0%,所有病人闭经,贫血得以纠正,患者仅有轻微潮热和小关节痛,无肝肾功能损害,认为10mg/d 为国人治疗肌瘤较理想的有效最低剂量。近几年来徐福萍[2]、方艳丽[3]、吕一燕[4]、陈莹[5]、段孝勤[6]等的报道进一步论证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疗效,同时发现对单发壁间中等体积(30-80cm3)肌瘤疗效尤佳,有效率达100%,而对多发性肌瘤及粘膜下肌瘤效果欠佳,有效率只有20%-30%;其中陈莹报道112例的肌瘤患者中治疗后有17例肌瘤消失,肌瘤缩小无反跳61例(年龄>45岁),有34例患者(年龄<45岁)停药后肌瘤体积出现重新增大现象。综上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短期疗效确切,服药方便,既可有效改善症状同时又可缩小肌瘤,甚至可消除部分肌瘤,达到根治目的,而且短期用药安全、副作用少;鉴于上述观察中发现有部分病人出现反跳现象,因此笔者认为要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必须选好目标人群,对有症状的围绝经期的单发壁间中等体积的子宫肌瘤患者可做为首选,对多发性、肌瘤体积较大、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还是首选手术治疗或做为术前用药以缩小肌瘤体积以便手术治疗;至于年龄小于45岁有症状的病人亦可首先米非司酮治疗1个疗程后视具体情况以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2 治疗围绝经期功血 围绝经期功血是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调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表现为出血多、时间长,失去规律性和自限性,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以及生理和心理上诸多烦恼,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诊刮和孕激素治疗,但都不尽人意。1998年王建华首次报告对31例更年期功血应用米非司酮每天10mg共6个月治疗发现治疗期间所有病人均闭经,停药后26例直接进入绝经期,3例月经烯发,2例恢复正常月经;随后的10多年中王瑜、刘静、鲁云

米非司酮在绝经后妇女取环前的应用

米非司酮在绝经后妇女取环前的应用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绝经后妇女取环前的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绝经1年以上,要求取环的52例妇女,取环术前给予米非司酮25 mg,每天2次口服,连续2 d后行取环术,观察其对取环成功率的影响。结果52例妇女用药后均取环成功,术中痛苦减少,易于操作,出血少,术时短。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及止血治疗5 d,随访1年无异常。结论:米非司酮明显提高了绝经后妇女取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取环;应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避孕是实现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在众多的避孕方式中,放环是目前采取最多的避孕方式。节育环一般在绝经后半年内取出。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宫颈、子宫开始萎缩,宫腔与环失去正常比例,环在宫腔内压迫肌层,宫颈变窄,增加取环的难度,甚至手术器械无法进入宫腔操作[1]。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妇女仍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绝经后需要取出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很多,为寻求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取环方法,我站对52例绝经后1年的妇女术前用米非司酮,取得了较高的取环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绝经1年以上,要求取环的妇女52例,年龄49~56岁,带环8~23年,绝经1年以上,身体健康,无取环禁忌证,B超常规检查确认有宫内节育环,子宫有不同程度萎缩,对米非司酮无过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妇科及B超检查,了解子宫大小、节育环位置等。5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外阴皮肤及阴道萎缩,黏膜弹性差,子宫体变小,宫腔及宫颈管狭窄。取环前2 d口服米非司酮25 mg,每天2次。连服2d,第3天来站行取环术。术中记录宫颈扩张情况。 1.3 宫颈软化度判定 好(宫颈软化):宫口扩张,4号扩宫器可自由出入宫颈内口;中(宫颈部分软化):宫口未开,探针可自由出入宫颈内口;差(宫颈未软化):宫口未开,探针不能进入宫颈内口。评判时以宫颈软化和宫颈部分软化为有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