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3《鸟的天堂》课时测评(含参看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3《鸟的天堂》课时测评(含参看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3《鸟的天堂》课时测评(含参看答案)

23 鸟的天堂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看拼音,写词语。

pāo qìjiūzhènɡɡāo tǎ

rónɡshùyìnɡjiēbùxiá

二、选字填空。

奖浆桨

船( ) 泥( ) ( )状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继续连续陆续

1.天亮了,鸟儿们( )飞出树林。

2.大家( )拍掌,更多的鸟儿叫了起来。

3.我们( )两次路过这里,终于看到了名不虚传的“鸟的天堂”。

四、按要求填词语。

看到右边这幅图,我想用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

形容图中的大榕树;我想用四字词语

“__________”来形容图中鸟的数量。如

果我在现场看到这么多鸟齐飞的景象,我想用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来形容当时的场面。

句子模块

五、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着重强调的内容

B.表示引用的内容

C.表示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部分

2.句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情赞美。

3.作者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是因为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____________(时间),他只看到了____________,没有见到一只鸟;但他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____________(时间),他见到了____________的热闹景象。

读写模块

六、(一)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

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找出该段中的一对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 )——( )

2.这段话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有的”构成了排比,写出了鸟的各种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小鸟们生活得很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情。

3.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知道了鸟的________多、________多,还能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____________。

4.这段话是________(静态动态)描写。

(二)课外阅读。

小鸟天堂

正是北国千里冰封的时节,想不到在南国新会却是一派小阳春的天气。这天,我们去游览闻名遐迩的“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无愧于天下奇观这一赞誉:一棵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榕树,“一树成林”,竟能枝繁叶茂,盘根错节,覆盖着一个小岛,远看像一簇簇珠帘从半空中垂下,有的低垂于静静的水面,有的则沉没在湖底,尤其那些色彩斑驳的枝干,峥嵘突兀,千姿百态,无论你从哪个方向观察,都难以分出主干与枝干。

所谓奇观,不仅是古榕树,还有那成百上千只在此栖息的鹭群,黄

昏时分,它们盘旋飞翔,像一片片云彩。这里落户的鹭有三种:白鹭、灰鹭、麻鹭。早晨,白鹭、麻鹭飞出去觅食,黄昏后归宿。此时灰鹭又掠翅起来夜巡,再于晨曦中回家小憩。它们按时轮换,和睦共处,简直比一家人还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难想象它们是如何共饮一湖水、同栖一小岛的。

当然,这奇观的形成在于人为,当地人多少年来就养成了保护树木、爱护鸟儿的情操,他们甚至定下禁令:不准在“小鸟天堂”附近的地区鸣放鞭炮,不准任何人登上小岛一步。

巴金老人当年来此参观后,禁不住撰文赞美这里是小鸟天堂,而后,又亲笔为此处奇观题字“小鸟天堂”。“小鸟天堂”原名是雀礅,此一改名,分外添色,让本来就充满诗情画意的游览胜地更是洋溢着分外诱人的春色。

在“小鸟天堂”里游览,我们不仅为此处的壮观奇景而沉湎,更为新会人民懂得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而深深感动。无论是“一树成林”的奇观也好,还是“百鸟王国”的壮观亦罢,又怎及他们的远见卓识更令人感叹?

1.文中描述的“小鸟天堂”是( )。

A.南国新会的一座天然公园

B.成百上千只小鸟栖息的小岛

C.充满诗情画意的游览胜地

D.一株枝繁叶茂的巨大古榕树

2.短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介绍“小鸟天堂”的。(要求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填写)

3.读过此文,我想起______写的《____________》这篇课文。

4.“小鸟天堂”为什么被誉为天下奇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儿可以看出当地人有“远见卓识”?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七、妙笔生花。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写了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又着重写了一只画眉。请你试着用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写课间在操场上活动的同学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抛弃纠正高塔榕树应接不暇

二、桨浆奖

三、1.陆续 2.继续 3.连续

四、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不计其数热闹非凡

五、1.C 2.茂盛的大榕树适合鸟儿自由、快乐生活的地方

“鸟的天堂”环境舒适,鸟儿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幸福快乐,这儿的确是鸟儿栖息的好地方“鸟的天堂” 3.傍晚茂盛的榕树早晨群鸟欢腾

六、(一)1.静寂热闹(大小)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姿态(动作)快乐热爱赞美 3.种类数量自由自在 4.动态

(二)1.D 2.一树成林百鸟王国 3.巴金鸟的天堂 4.因为这里不仅有百年古树,“一树成林”,还是“百鸟王国”。 5.当地人多少年来就养成了保护树木……不准任何人登上小岛一步。

七、[示例]下课了,操场上变得热闹起来。同学们就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有的跳皮筋,有的打羽毛球,有的跳绳,有的玩老鹰捉小鸡……你瞧,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孩跳得多好,她的绳越摇越快,她跳得也越来越轻盈,活像一只动作敏捷的小燕子。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_教案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说话。 2、分辨课文中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会最后三个自然段。 4、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辨文中描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 2、在合作学习、读读议议等过程中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自由和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 3、能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4、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树与鸟,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和谐美,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说“天堂” 1、“天堂”──同学们听说过这个词语吗?说说你对天堂的认识。 2、“鸟的天堂”──是的,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 (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3、过渡: 是的,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看“天堂” 1、放声读一读课文,要求: ⑴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⑵思考: 你跟着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2、交流: 第一次: 黄昏──大榕树。 第二次: 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树、鸟。)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之一教案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之一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执教: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宫爱萍 评析: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秦锡纯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近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写近看)。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近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来;真是: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 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 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 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 大?(卧) 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老师告诉 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 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 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 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板书:枝干)作者 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 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习体会。(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时测评卷含答案

23 鸟的天堂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看拼音,写词语。 pāo qìjiūzhènɡɡāo tǎ rónɡshùyìnɡjiēbùxiá 二、选字填空。 奖浆桨 船( ) 泥( ) ( )状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继续连续陆续 1.天亮了,鸟儿们( )飞出树林。 2.大家( )拍掌,更多的鸟儿叫了起来。 3.我们( )两次路过这里,终于看到了名不虚传的“鸟的天堂”。 四、按要求填词语。 看到右边这幅图,我想用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图 中的大榕树;我想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来 形容图中鸟的数量。如果我在现场看到这么多鸟 齐飞的景象,我想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来形容当时的场面。 句子模块 五、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着重强调的内容 B.表示引用的内容 C.表示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部分 2.句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情赞美。 3.作者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是因为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____________(时间),他只看到了____________,没有见到一只鸟;但他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____________(时间),他见到了____________的热闹景象。 读写模块 六、(一)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找出该段中的一对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 )——( ) 2.这段话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有的”构成了排比,写出了鸟的各种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小鸟们生活得很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情。 3.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知道了鸟的________多、________多,还能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____________。 4.这段话是________(静态动态)描写。

四年级语文重点课文,(鸟的天堂)教材赏析。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评: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1.独立研读课文 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一簇簇 榕树大 近:一株干:不可计数绿 根:垂伸茂盛 枝:卧富有生命力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设计:(一)认知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感情朗读课文。(二)情意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情境设计:《鸟的天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写景散文,它描写的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株美丽的大榕树。文章以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情境1:多 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 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中。 三、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导入新课,板书课 题师(放大榕树上百鸟叫,群鸟飞的录像):

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看,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这就是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了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生:读(略)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生:两次。 师: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生:傍晚。师:看到了什么?生:榕树。 师:(板书:榕树)第二次呢?生:早晨,看到了鸟儿。师:(板书:鸟儿) 3、质疑问难师:大家 读懂的真不少,把读不懂的也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那翠绿的颜色,……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逼近”是什么意思? 师:谁知道?生:“逼近”就是“靠近、接近”的意思。生: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同学们读懂的多,提的问题更好,我想,只有认真读课文,才能做得到。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师: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1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赏读课文,质疑问难。 2、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是具体事物还是作者的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作者标点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 出示“天堂”,教师问: “天堂”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它们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就像乐园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鸟的天堂。 板书: 鸟的天堂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曾和他的朋友一起欣赏了这鸟的天堂,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巴老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通,流利。 2、拼读生字,理解词语。 3、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 三、检查反馈 1、指名读词语,提出有否不理解的词语,齐读。 2、作者和朋友几次去鸟的天堂?哪些章节写了第一次,哪些章节写了第二次? 3、分段。 四、再读课文,品析有关段落及句子 1、快速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第二次游览了鸟的天堂后的感受。 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后,有怎样的感受呢?找出作者游览鸟的天堂后的感受的句子。 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是个什么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2、教师过渡: 为什么大榕树是“你的天堂”呢?这到底是棵怎样的树呢?请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详细教案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详细教案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详细教案 设计意图: 新课改精神强调:阅读使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 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过程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我主要采用学 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 的景象。 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使学生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 乐的景象。 教学难点: 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 “鸟的天堂”不同含义。 教、学具的准备: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思路:

一、以兴趣进新课。 教师先播放一段大榕树的视频资料请同学们观赏,然后 提问:看完后,同学们有何感受?(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巴金爷爷笔下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儿的呢?这 里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呢?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勾 画出相关的内容,认真思考,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并 于同桌相互交流,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 二、读书、感悟、讨论。 学生按教师要求自由读书。 (这两个环节教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了学生 合作学习的要求,并具体的指点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 们学习起来目标明确。同时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又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师生交流。 教师过渡: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相信每人都有了一定 的收获,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 学生们各抒己见。 1、榕树“大”(教师板书:大)。 找出句子: ①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 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教师投影出示) 在这个句子中学生们容易抓住“不可计数”这个词体会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上课前:学生听轻快的音乐,教师在黑板上画枝繁叶茂,独木成林的大榕树。) 师: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师指黑板上的画)远远地望见了这株大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们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了! (多媒体播放“大榕树”片段,师配乐诵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生边听边欣赏。) 师: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孩子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有关段落,找一找这句话。 生:作者是这样说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榕树美,美在哪儿呢?这样吧,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体会体会。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 师:你们喜欢读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些什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株榕树特别的大,因为作者远望时还以为是几株榕树,可现在走近了,看清楚了才发现,“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生:我还给他补充一点,这株榕树长在一座小岛上,一株树就占据了整座小岛,真的是“独木成林”。

生:我喜欢读这几句话“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从这几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榕树的绿叶特别美,颜色鲜艳欲滴,又十分的繁茂,充满了生机。 生:我认为榕树最美之处还在于它的根。榕树的根与众不同,课文中是这样写的“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枝上生根”,使榕树显得特别的奇特。 师:还有哪些孩子体会到了榕树根的奇特?也欢迎你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榕树枝上生根,是因为榕树枝上长着许多气根,气根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越长越长,一接触到地面,就钻进了泥土里,长成了新的根。 师:哟,你的知识可真丰富!你是怎么了解到气根的知识的? 生: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的“植物篇”里了解到的。 师:多读课外书的确能增长我们的见识!那你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还有谁想读?读出榕树的大、榕树的奇。

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朗读感受 师:上节课,同学们对课文己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每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你可以把自己感到最优美、最生动的那段课文,读给你的同桌听。听的同学要想,你最欣赏同桌朗读的哪些段落。 (生选优美段落,同桌互读互评) 师:哪几组同学来向我们展示一下? A组: 男生:(读第8自然段) 女生:我觉得他读得比较流利,但在感情处理上,似乎……这句话前面的感情太强烈了,后面上不去。(众笑) 师:同学们,了不得,一上来就是一个专家级的点评。我想,她说得这么好,读得一定也不错,请她读一下。 女生:(略显羞涩地朗读第8自然段,读完后学生自发鼓掌) 男生:她读得很有感,请,比我好多了! 女生哨寸谢你。 师:刚d这位男同学有一点我特别佩服,他能以欣赏的语气对同桌说比我好多了。学会欣赏是进步的开始,让我们也把掌声送给他。(师生一起鼓掌) B组: 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女生:我觉他最后一句感叹句读得很好。当小船……熔树这句读得太平淡了,为了衬托后面的感叹句,语速应稍微慢一点。 师:你来试试。 女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男生:她的语速、停顿非常好,感叹句读得很有感情。我要向她学习。 C组: 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女生:我认为感情读出来了,但小船……流去可以读得再慢一点。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她的点评有策略:先肯定他好在哪T,然后指出他的不足,让人听了挺舒服的。 女生:(读第8自然段) 男生:她读得很好,读出了感情,使人听了能感觉到大格树枝繁叶茂,非常有生命力。 师:她己经把格树的生命力展现出来了。 师:这几位同学选择的都是写熔树的。有没有选择读写鸟的段落? 生:(读第12自然段) 生:读得非常好,很有感情。 二、自主感悟 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格树是那么生机盎然,鸟儿是那么生气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在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树还是鸟?请你作出决定。 (生选择XXX) 师:选择树的同学请齐读第7、8自然段。 (生齐读) 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12、13自然段。 (生齐读) 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地己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觉得过臆吗?待会儿要进行第二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格树和鸟儿谁更有魁力。喜欢树和鸟的同学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儿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 (学生换位置集中) 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能形容自己特点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 (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地上台写词语。) 师:现在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边有些词不太合适。不合适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 (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 v 师:刚才我们『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写上去,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你们自己? (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树先来,可以吗? 生:大格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丫,没有大格树,小鸟不能生存。

3、鸟的天堂 完整教学设计 公开课

3 鸟的天堂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静态、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阅读资料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天堂”,提问:你认为天堂是个怎样的世界? (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呢?(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3、课件出示课时目标。(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要达到这些学习目标,你们有信心吗?)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理清课文层次 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大榕树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2)把画出来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 (3)想办法记一记方格内的生字,难写的字在方格下面用手多写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看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老师想看看你们学的怎么样。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灿烂、白茫茫、船桨、规律、一簇簇、不计其数、榕树、缝隙、照耀、应接不暇、颤动、静寂、抛在后面 (2)指导生字书写“耀、律” 3、检查读文 (同学们的字词认读非常好,相信同学们课文也一定读的很棒,我们叫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三、理清层次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读文 (大家把课文读的这么流利,说明同学们课前预习很充分,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2、学生汇报(两次。第一次看到茂盛的大榕树,却看不见一只鸟:第二次看到了许 多鸟。) 3、划分段落 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重点段各为一大段,其余的前面为一大段,后面的为一段,那么课文可以分为4大段,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这几大段写了什么? 4、小结方法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思想内容:《鸟的天堂》是着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2.语言表达: (1)准确传神,生动形象 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节奏明快,情深意厚 《鸟的天堂》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 在感情上,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如在划船途中“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写景抒发内心的愉快。当没看到鸟后失望、迷惑“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明写想法暗写心情。当被大榕树生命力所倾倒和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歌声真好听”前面的间接抒情对后面的直接抒情又给予衬托铺垫,使结尾的抒情显得异常强烈,震撼人心,结尾如豹尾般有力:“那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欲扬先抑,气韵贯通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皂市镇李场小学郭翠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和榕树上鸟的欢快、活泼。 2 .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感悟榕树的奇特美 1、把描写大榕树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好好体会榕树给你什么感受?可以同桌间互相读,谈体会。 2、学生自学交流,教师指导 3、汇报交流 (1)大: A、“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①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榕树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B、“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出示图片体会。 C、“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16 亩地。)课下大家丈量了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教室?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生命力旺盛。指名读句,谈体会。A、“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不留一点儿缝隙,说明树叶多。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B、“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1、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

2、看图片 3、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三、感受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过渡:这棵美丽、神奇的大榕树让我们惊叹不已,假若那上面有小鸟,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来齐读课文的12、13 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什么景象? 2、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把你最有感受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 么?①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多。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花的,黑的”看出颜色多,“有的…有的”可以看出的鸟的姿态很多。 想象一下,还有的鸟在干什么? ③看视频,做动作读,表现那种热闹的场景。 ④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解释和体会什么是应接不暇?④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兴奋的叫说明画眉鸟很快乐。 ⑤出示画眉鸟视频,指导读 四、感悟写作方法(动静结合) 看微课视频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而千姿百态的鸟儿给大榕树带来了勃勃生机,使大榕树确实成了鸟的天堂,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啊!作为祖国的未来的同学们,我们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让我们这个世界变成天堂。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枝干多榕树大茂盛 :树叶多而密

四年级上语文课时测试-3 鸟的天堂-人教版

3 鸟的天堂 课时测评方案(附答案) 字词模块 一、看拼音写词语。 càn làn fènɡxìɡuīlǜ zhào yào mào shènɡjìjìnɡ 二、根据语境写音节。 1.“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 )这样想。 2.枝干.( )的数.( )目不可计数.( )。 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 )接不暇。 三、根据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看到这幅图,我想用词语“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图 中的大榕树;我想用成语“________”来形容图中鸟的数量;如 果我在现场看到这么多鸟儿齐飞的景色,我想用“________”来 表示我看鸟的感受。 句子模块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我们的船渐渐缓缓逼近榕树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读写模块 五、课内阅读。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文中“应接不暇”的意思是( )。 A.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B.美景繁多,看不过来 2.联系课文理解句子。 “鸟的天堂”加引号是指___________;没有加引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青海湖鸟岛 在青海湖的西部,有一个四面环水,绿草丛生的小岛,那就是中外闻名的青海湖鸟岛。 每年五月下旬,大批的鸟从南方飞来,小岛上挤满了各种各样的鸟。一眼望去,岛上密密麻麻的鸟巢,一个挨着一个,窝里巢外,到处都是白玉色的、青绿色的……各种鸟蛋。雌鸟伏在窝里,一心一意地孵卵,雄鸟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旁

小学四年级语文 《鸟的天堂》课文

《鸟的天堂》课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课文]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茂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水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鸟的天堂》优质课教案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 德江县共和镇完小:农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具体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并积累词语和优美句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本文指大榕树) 二、老师范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2、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认读,并结合课文说说词义。 留意不禁展示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所见有什么不同?每次各有什么感受? 答:两次。第一次是在傍晚,只看见茂密的一棵树。第二次是在早上,看到了众鸟群飞的热闹的景象。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观察顺序? 答:由远及近。河面变窄——船逼近榕树——船泊在树下

3、榕树有什么特点?(大、美) 4、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a.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生命力强) b.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叶多、茂盛) c.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大榕树的蓬勃生机) 5、小结: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硕大无比又极其美丽的榕树。作者从榕树的位置、大小、形态、颜色等方面来描写了这棵静止不动的大榕树。这样的描写叫静态描写。(板书:静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二、指导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什么时候?最初听到、看到了什么?后来有什么变

《鸟的天堂》教案(第一课时)_教案教

《鸟的天堂》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尝试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2、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激发兴趣(5分) 1、巴金先生是我们熟悉的著名作家,说说你知道的有关情况。 以前曾经读过他的《海上日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的另作品——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2、观察课文插图,思考:课文为什么叫“鸟的天堂”,想象“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 (以简介作者及看图、想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阅读学法指导课堂教学结构的第一个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3)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一时不能理解的先记下来。 思考: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指名读课文。 (3)学习、质疑生字、新词 (初读感知课文,是阅读课堂结构的第二个环节。自由读以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初步扫清文字障碍) 三、导读课文,理清文脉(12分) 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思考:如果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该怎样分?说出理由。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重点讨论划分的道理。 2.检查反馈,集体交流,明白划分的道理,消除疑点。 3、导读第一部分。 (1)读课文,思考:作者第一次,主要看到了什么?大榕树有什么特点? (2)交流讨论 (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教案鸟的天堂2

最新版 2017.3.1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并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榕树的图片)师: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榕树却是独木成林。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长成树。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出示有关《鸟的天堂》的图片) 师: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篇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播放《鸟的天堂》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