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网络设计

换热网络设计
换热网络设计

一.简介:

化学工业是耗能大户,在现代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能量的回收及再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换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改变物流温度使其满足工艺要求,而且也是为了回收过程余热,减少公用工程消耗。在许多生产装置中,常常是一些物流需要加热,而另一些物流则需要冷却。将这些物流合理的匹配在一起,充分利用热物流去加热冷物流,提高系统的热回收能力,尽可能减少蒸汽和冷却水等辅助加热和冷却用的公用工程(即能量)耗量,可以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和经济性。换热网络系统综合就是在满足把每个物流由初始温度达到制定的目

标温度的前提下,设计具有最加热回收效果和设备投资费用的换热器网络。

我们主要介绍利用夹点技术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通过温度分区及问题表求出夹点及最小公用工程消耗,找出换热网络的薄弱环节提出优化建议,寻求最优的匹配方法。再从经济利益上进行权衡提出最佳的换热网络方案。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二.换热网络的合成——夹点技术

1、温度区间的划分

工程设计计算中,为了保证传热速率,通常要求冷、热物流之间的温差必须大于一定的数值,这个温差称作最小允许温差△Tmin。热物流的起始温度与目标温度减去最小允许温差△Tmin,然后与冷物流的起始、目标温度一起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生称n个温度区间,热

物流按各自冷、个温区,n从而生成表示,Tn+1……T1,T2分别用.的始温、终温落入相应的温度区间。

温度区间具有以下特性:

(1).可以把热量从高温区间内的任何一股热物流,传给低温区间内的任何一股冷物流。

(2).热量不能从低温区间的热物流向高温区间的冷物流传递。

2、最小公用工程消耗

(1).问题表的计算步骤如下:

A:确定温区端点温度T1,T2,………Tn+1,将原问题划分为n个温度区间。

B:对每个温区进行流股焓平衡,以确定热量净需求量:

Di=Ii-Qi=(Ti-Ti+1)(∑FCPC-∑FCPH)

C:设第一个温区从外界输入热量I1为零,则该温区的热量输出Q1为:Q1=I1-D1=-D1根据温区之间热量传递特性,并假定各温区间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有:Ii+1=Qi

Qi+1=Ii+1-Di+1=Qi-Di+1

利用上述关系计算得到的结果列入问题表

(2).夹点的概念(自己画图7-3)

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到温区之间的热量流动关系和所需最小公用工程用量,其中SN2和SN3间的热量流动为0,表示无热量从SN2流向SN3。这个流量为零的点就称为夹点。

3、温焓图与组合曲线

只需将由于温差相同,对于同一个温度区间的冷物流或热物流,

冷物流、热物流的热容流率分别相加再乘上温差,就能得到冷物流或热物流的总热量。因为

△H =∑Qi=(T 终-T初)∑FCpi

所以冷物流或热物流的热量与温差关系可以用T—H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称之为组合曲线。T—H图上的焓值是相对的。为了在图上标出焓值,需要为冷物流和热物流规定基准点。

步骤如下:

(1)对于热物流,取所有热物流中最低温度T,设在T时的

H=H ,以此作为焓基准点。从T开始想高温区移动,计算每一个温区的积累焓,用积累焓对T作图,得到热物流组合曲线。

(2)对于冷物流,取所有冷物流中最低温度T,设在T时的

H=H ,(HCO)以此作为焓基准点。从T开始想高温区移动,计算每一个温区的积累焓,用积累焓对T作图,得到冷物流组合曲线。结论:

1.过程物流热复合可以减少整个换热过程的热力学限制数;

2.经过热复合后只剩下一个热力学限制点,即夹点,此时,过程需要的公用工程用量可以达到最小。

4、夹点特性

(1)夹点的能量特性

夹点限制了能量得进一步回收,它表明了换热网络消耗得公用工程用量已达到最小状态。可以说,求解能量最优的过程就是寻找夹

点的过程。.

(2)夹点的位置特性

夹点位置和最小公用工程消耗量可采用图解法(T-H图)或问题表格算法(Problem Table Algorithm)来确定。夹点把换热网络分隔成夹点上方(热阱)及夹点下方(热源)两个独立的子系统,而夹点处是设计工作中约束最多的地方(即“瓶颈”)。夹点以上的热股流于夹点以下的冷股流的匹配(热量穿过夹点),将导致公用工程用量的增加。这一事实可以分别通过对夹点之上和夹点之下子系统进行焓平衡得到。

为了使公用工程消耗最小,设计时需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避免夹点之上热股流于夹点之下冷股流间的匹配;

2、夹点之上禁用冷却器

3、夹点之下禁用加热器

(3)夹点的传热特性

夹点是整个换热网络传热推动力△Tmin最小的点,所以在夹点附近从夹点向两端得△T是增加的。这是由于在夹点一侧,流入夹点流股的热容流率之和,总是小于或等于流出夹点流股的热容流率之和,即有下式成立:

∑CP流出≥∑CP流入

对没有流入夹点的流股我们称之为从夹点进入的流股,其余流股为通过夹点的流股。很明显,要满足上式则必须要有从夹点进入的流股,这样才能增加流出夹点流股的热容流率之和。反之,由于流股消

由此可以得出推论对任意一条组合失而产生的角点绝不会成为夹点。.曲线而言,流入夹点的流股数应小于或等于流出夹点的流股数,即:

N流出≥N流入

三、夹点法设计能量最优的换热网络

1、匹配的可行性原则

(1)总物流数的可行性原则

某些过程流通过加点是,为了达到夹点温度,必须利用匹配进行换热。夹点之上使用外部冷却器会使总公用工程消耗增大,从而达不到能量最优的目的。利用流股分割可以避免夹点之上使用冷却器。也就是说为了保证能量最优、避免夹点之上使用冷却器,夹点之上的物流数应满足下式:

NH≤NC

式中NH----热流股数或分支数

NC----冷流股数或分支数

相反,为了避免在夹点之下使用加热器,以保证能量最优,夹点之下物流数应满足下式:

NH≥NC

上述两式合并后可得(夹点一侧):N流出≥N流

若上式不满足,则必须对流出夹点的流股作分割。

(2)、热容流率可行性原则

为了保证传热推动力△T≥△Tmin,每个夹点匹配热容流率要满足:FCPC

≤FCPH 夹点之上:

夹点之下:FCPH≥FCPC

式中FCPH---热流股的热容流率

FCPC---冷流股的热容流率

合并上述两式,可得:FCP流出≥FCP流入

如果流股间的各种匹配组合不能满足上式,则需利用股流分割来

改变流股的FCP值。(此式只适用于夹点匹配。非夹点匹配时温差较大,对匹配的限制不象夹点处那样苛刻。)

2、流股的分割——FCP表

根据夹点匹配原则,可以得到夹点之上和夹点之下物流匹配的步骤,由下图可知当夹点之上或夹点之下的物流不满足条件时,需要对物流进行分割。

采用Linnhoff提出FCP表来分割物流,FCP表就是把夹点之上或夹点之下的冷热物流的热容流率,按照数值的大小分别排成两列列入FCP表,将可行性判锯列与表头。每个FCp值代表一个流股,那些必须参加匹配的FCp值用方框圈起(如夹点之上的每个热流股必须参加匹配)。夹点匹配表现为一对冷、热物流股FCp值的结合,分割后的流股热容流率写在原流股的热容流率旁边。如果热流率股数大于冷流股数,则冷流股的分割在最终设计中是可以省略的。需要强调指出的是,FCP表只能帮助我们识别分割的流股,而并不代表最终设计中分割流股的分流值(即分支的FCP值)。

3、流股的匹配——勾销推断法

表,确定了夹点处可分割流股的对象流股。在具体安FCP 通过

排匹配时,必须尽量减少换热单元数。不能直接按FCP表中的FCP 值进行分流和匹配,勾销推断法是以最小换热单元数Umin为目标进行匹配的直观推断法则,它可以指导我们进行流股的匹配。该法则表述为:如果每个匹配均可使其中的一个流股达到其目标温度或达到最小公用工程的要求,那么流股在以后的设计中不必再考虑,可以勾销。夹点匹配通常可选择匹配热负荷等于两股匹配物流流股中负荷小的

热负荷,从而可使该流股在匹配中被勾销。

根据上述夹点特性及设计基本原则夹点设计的要点可归纳如下:

1)给定一初始最小允许传热温差△Tmin ,确定夹点位置;

2)在夹点处把网络分隔开,形成的两个独立系统(热端和冷端)分别处理;

3)对每个子系统,设计先从夹点开始进行,采用夹点匹配可行性规则及经验规则,选择匹配物流,决定物流是否需要分支;

4)离开夹点后,约束条件减少,选择匹配物流自由度较大,允许设计者更灵活地原则换热方案。这时可采用经验规则,但在传热温差约束仍较紧张的场合(即某处传热温差比允许的△Tmin 大不了多少的情况),仍需遵循可行性原则;

5)设计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及生产工艺中有无特殊规定;

四、换热网络的调优

对于一个最大能量回收的初始网络进行调优的目的,就是使其中但这

常常会引以减少设备投资,所含的换热设备数降致或接近最低,

起操作费用增加,因此必须对最大能量回收的公用工程费用与设备费用进行权衡。

1.最小换热单元数

最小换热单元数为两个子网络的最小换热单元数之和,即:UE,min=(NH+NC-1)夹点上+(NH+NC-1)夹点下

从上式可以知道:

(1)若夹点之上无热物流,且夹点以下无冷物流,则

UE,min= NH+NC-2<Umin

(2)若夹点在换热网络的一端,即不存在夹点以下或夹点以下部分,则UE,min=Umin

(3)当夹点上、下同时存在冷、热流股时,有UE,min >Umin

即换热网络不能同时达到能量最优和换热单元数最小时.能量最优可保证操作费用最低,单元数最少可使设备费用最低,因而存在着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之间的权衡。

夹点设计法得到的结构处于最小公用工程状态,而勾销推断法基本可以保证两个子系统中换热单元数最少。当两个子系统组合成原系统时引起了换热单元数的过剩。

2.能量与设备数的权衡

Linnhoff证明了一条重要的结论:热回收网络实际换热单元数比最少换热单元数每多出一个单元,都对应着一个独立的热负荷回路。热负荷可以沿负荷回路进行“加”、“减”、“加”、“减”……的迁移,而不

改变回路的热平衡。.

对于夹点问题,不管△Tmin 为何值,总是即需要加热器又需要冷却器。为了满足系统最小换热设备数的要求,往往需要跨越夹点传热,这会使公用工程费用增加,此时可以找出一个跨越夹点的最佳换热量x,从而使总费用达到最小。可以用“能量松驰法”来恢复最小传热温度。

所谓“能量松弛法”,就是把换热网络从最大能量回收的紧张状态“松弛”下来。通过调整参数,使能量回收减少,公用工程消耗加大,从而使传热温差加大(在T——H图上表现为冷、热组合曲线拉开距离)。为此,要在打开回路的基础上找到一个热负荷通路,使外部加热器与外部冷却器通过违反温差的匹配而相互连通。

因此,对于已满足最小公用工程消耗的换热网络,如果换热单元数不是最少,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调整:

1.找出独立的热负荷回路;

2.沿热负荷回路增加或减少热负荷来断开回路;

3.检查合并后的换热单元是否违反最小传热温差△Tmin ;

4.若违反△Tmin ,则利用能量松弛法求最小能量松弛量,恢复

△Tmin 。

在实际设计中,对于合并的回路是否一定要进行能量松弛来恢复最小传热温差,取决于合并后换热单元数的传热温差值是否可行。

3.△Tmin 的选择

到目前为止,一个最大能量回收的初始网络进行调优的目的,就但这

常会,以减少设备投资,是使其所含的换热设备数降至或接近最少.

引起操作费用的增加。因此须对最大能量回收的公用工程费用与设备投资费用进行权衡。设备费用、公用工程费用与传热推动力的关系对于夹点问题,不管△Tmin为何值,总是既需加热器又需冷却器。由图2可见,随着△Tmin的增大,换热器的热负荷减小,可使设备投资费用降低,但公用工程费用增加。显然存在一个最佳的△Tmin,此时总费用最小。

目前还没有直接方法能够精确地确定最佳,因为设备费用与△Tmin

的关系无法用函数直接描述,但是如果换热系统的传热系数变化不大,就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计算△Tmin 的近似值。

先设定一个任意的最小温差△Tmin ,计算最小公用工程消耗量然后计算换热面积。由于系统传热系数变化不大,因此可以为系统取一个平均传热系数U,然后根据组合曲线的角点分割曲线,假设各部分中冷、热物流逆流换热,然后按公式Q=UA△TLM来计算每个部分的

换热面积,将各个部分的换热面积加和,得到整个系统设备换热面积。将此费用与最小公用工程费用综合起来,就得到系统的总费

用。用这种方法尝试几次,可得到△Tmin的近似值。

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换热网络设计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步:

(1)根据经验选取最小端点温差△Tmin;

(2)根据夹点技术,涉及能量利用最优的换热网络;

(3)在能量利用最优的基础上,设计换热单元数最少的换热网络;(4)调整△Tmin,设计总投资费用最少的换热网络。

换热网络设计

换热网络设计 以下以例题形式给出解题步骤: 下表给出四股工艺物流的工况,最小允许传热温差 .汀mi x为20C。请用夹点设计法设计一具有最大能量回收的换热网络。 解题步骤: ①将热流端点温度减去?汀mix与冷流端点温度,去掉没有潜热存在的重复温度 点(热流 加.订mix),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序划分温度区间; 340,280,260,80,80,40 热流端点温度需+DTmX 具体温区: 温区:S x 1 SX2 Sx 3 Sx 4 Sx 5 热流:360 300 280 100 100 60 冷流:340 280 260 80 80 40 ②计算每个温度区间的净需热量; D1=-120; D2=-80; D3=-360; D4=600; D5=-80; ③从第一温区开始计算热量平衡; 01=120; 02=200; 03=560; O4=-40; 05=40; ④找到逆向传热最多的温度点; ⑤由外界向第一补充扭转逆向传热所需的热负荷,计算热量平衡; ⑥向下一个温区传热为零的温度点即为夹点,第一温区获得的热量即为最小加 热负荷,最末温区传出热量即为最小冷却负荷;

⑦ 跨过夹点进行传热的所有换热匹配均不合理 结果: QHmX =40kW, QCmX =80 kW; 夹点位置:SX 4与SX 5的界面;夹点温度:热换热到 100C ;冷换热 潜热位置夹点之上子系统 ⑧ 设计换热网络方法: {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案,只要设计合理均可} 〖设计夹点匹配时必须要注意温差的要求,遵循夹点匹配的两种可行性原则〗 a )分别匹配,优先考虑热负荷,然后考虑热容流率相近,一次用尽 夹点之上要优先 考虑热流,必须完全通过换热降温到夹点温度 夹点之下要优先考虑冷流,必须完全通过换热升温到夹点温度 80C ; i) 分夹点画冷热流热负荷分配 ii) 分别匹配,优先考虑热负荷,然后考虑热容流率相近,一次用尽 夹点之上要优先考虑热流,必须完全通过换热降温到夹点温度 CP 夹点之下要优先考虑冷流,必须完全通过换热升温到夹点温度 热负荷 kW CP 热负荷 kW 80 120 80 40 360 C 60 C 520 2 600 3 360 2 200 1 600 0 80 C 夹点 匹配 夹点 100C

网络工程设计教程课后答案beta版

《网络工程设计教程》 第一章网络工程设计概述 1. 网络工程的定义是什么? 答:定义1: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使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建造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化思想使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 定义2:对定义1中所述方法的研究。 2.和网络工程有关的工作可以分为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选择系统集成商或设备供货商 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 逻辑网络设计 物理网络设计 系统安装和调试 系统测试和验收 用户培训和系统维护 4. 详细描述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为何将该模型称为网络设计的系统集成模型?该模型具有哪些优点?为何要在实际工作中大量使用该模型? 答:下图给出了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该模型提出了设计和实现网络系统的系统化工程方法。虽然该模型支持带有反馈的循环,但若将该模型视为严格线性关系可能更易于处理。该模型从系统级开始,接着是用户需求分析、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和测试。由于在物理网络设计阶段,网络设计者通常是采用系统集成方法来设计实现网络的,因此将该模型称为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 5. 简述系统集成的定义。试讨论系统集成主要有哪些好处? 答:抽象地讲,系统是指为实现某一目标而使用的一组元素的有机结合,而系统本身又可作为一个元素单位(或称子系统或组件)参和多次组合,这种组合过程可概括为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的好处: -质量水准较高:选择一流网络设备厂商的设备和系统,选择高水平的具有资质的系统集成商通常能够保证系统的质量水平,建造系统的风险较小。 -系统建设速度快:由多年从事系统集成工作的专家和配套的项目组进行集成,辅以畅通的国际厂商设备的进货渠道,及处理用户关系的丰富经验,能加快系统建设速度。 -交钥匙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商全权负责处理所有的工程事宜,而用户能够将注意力放在系统的使用要求上。 -标准化配置:由于系统集成商承担的系统存在共性,因此系统集成商会总结出它认为

网络系统设计

网络系统设计--总体概述 分类:系统运维 2009-10-14 15:19:40 网络系统设计是网络项目(特别是大型网络项目)中很重要,主要的内容如下: 1 了解网络设计规划的基本流程; 2 理解分析客户的要求以及收集客户的要求; 3 理解如何进行设备选型,网络拓扑选择,广域网线路选择,掌握设备的命名规则; 4 了解其他的设计要点。 一、基于应用的网络架构 (1)分析客户应用架构; (2)结合客户应用分析客户Site架构; (3)物理连接; (4)IP规划; (5)路由规划; (6)安全规划; (7)QoS规划; (8)设备规划 二、网络生命周期 (1)网络构思与计划阶段; (2)分析与设计阶段;

(3)实施阶段; (4)运行于维护阶段; 三、网络规划基本原则和目标 (1)可靠性原则; (2)可扩展性原则; (3)可运营性原则; (4)可管理原则; (5)追求最佳性能价格比; 四、网络设计规划流程 (1)客户需求分析; (2)设备选型(拓扑规划和板卡规划); (3)物理连接(路由规划、IP地址规划); (4)IP 连通(MPLS/VPN规划、QoS规划、策略路由和高级路由规划);(5)业务隔离及关键业务确保带宽及流量控制(网络安全部署和网管规划); (6)可运行、可管理的安全网络。 网络系统设计--设计过程 网络系统设计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 1 客户需求分析; 2 设备选型; 3 网络拓扑选择;

4 线路选择; 5 设备命名规则; 6 其他设计要点。 一、客户需求分析的目的 主要目的为:全面了解客户需求,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管理目标与需求; 具体方面如下: ?客户的商业目的 ?客户公司的组织结构 ?客户的实际业务情况 ?客户的地理位置分布 ?现有和未来的员工情况 ?公司于行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决策者的建设思路与预算 (2)分析技术目标与需求; 具体的如下: ?可扩展性 ?技术兼容性 ?网络性能要求 ?安全性 ?可管理性 ?易用性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模板

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名称:核工程与核技术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7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1 设计题目…………………………………………………………………………… 1.1 设计题目………………………………………………………………………1.2 团队成员……………………………………………………………………… 1.3 设计题目的确定过程………………………………………………………… 2 设计过程…………………………………………………………………………… 3 热力计算…………………………………………………………………………… 4 水力计算…………………………………………………………………………… 5 分析与总结………………………………………………………………………… 5.1 可行性评价和方案优选………………………………………………………5.2 技术分析………………………………………………………………………5.3 总结与体会……………………………………………………………………参考文献………………………………………………………………………………附录计算程序………………………………………………………………………

1.1、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管壳式换热器,把 18000 kg/h 的热水由温度 t 1 ’冷却至 t 1 ”,冷却水入口温 度 t 2 ’,出口温度 t 2 ”,设热水和冷却水的运行压力均为低压。 初始参数: 热水的运行压力:0.2MPa (绝对压力) 冷却水运行压力:0.16MPa(绝对压力) 热水入口温度 t 1 ’: 80℃; 热水出口温度 t 1 ”: 50℃; 冷却水入口温度 t 2 ’: 20℃; 冷却水出口温度 t 2 ”: 45℃; 1.3设计题目的确定过程 首先,我们小组集中讨论了本次课程设计内容,即换热器设计的内容和具体细节上的要求,然后在组内达成了共识——求同存异。在题目初始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对后续的计算以及编程过程发挥各自的特长,并将自己存在的疑问于组内其他成员讨论,充分发挥组内成员的自主和协作能力,努力做到一个合格并且优秀的核专业学生应有的素质。 对于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我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在本说明书最后一并提到),第一次尝试选择参数,如下: 热水的运行压力:0.2MPa (绝对压力) 冷却水运行压力:0.16MPa(绝对压力) 热水入口温度 t 1 ’: 82℃; 热水出口温度 t 1 ”: 46℃; 冷却水入口温度 t 2 ’: 23℃; 冷却水出口温度 t 2 ”: 43℃; 并尝试进行初步计算,不过在后面进行有效平均温差的计算时,针对我们手头有限的资料(见附录3),为了保证R可查,将参数修正为以下值。 二次选择参数: 热水的运行压力:0.2MPa (绝对压力) 冷却水运行压力:0.16MPa(绝对压力) 热水入口温度 t 1 ’: 82℃; 热水出口温度 t 1 ”: 42℃; 冷却水入口温度 t 2 ’: 23℃; 冷却水出口温度 t 2 ”: 43℃; 继续往下计算,我们通过之前的知识,发现在换热器的设计中,除非处于必须降 ψ>,至少不小于0.8。 低壁温的目的,一般按照要求使0.9

网页设计与制作理论试题

网页设计与制作A卷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考试用时:90 卷面总分:60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装---------订---------线-----------------------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1、在建立站点之前,要对站点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一般来说有按照 _____________和按照_____________对文件进行规划。 2、在Dreamweaver中,制作Web相册方法如下:事先准备好多个图像文件,将其整理在一个文件夹内。选择_____________菜单中的_____________命令,打开对话框进行设置,但制作Web相册电脑中要有_____________程序进行支持。 3、现在网络上使用的绝大多数图片和图像是________格式、________格式和________文件格式。 4、Flash中有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符号。 5、Flash中程序控制动画一般都是通过Flash中的__ ___面板实现的。 6、在Flash中实现两个不同图形之间变换的动画方式是_______动画。 7、Dream weaver的常规网页排版工具是__ _、__ _两种。 8、Flash中有____ _、___ ___、___ __等三种符号。 9、FLASH中移动渐变动画的作用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不能作用于_____________。 10、PNG格式是Fireworks默认的格式。是它结合了和的优点,也支持,是无损压缩的。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写”√”或”×”,每小题1分,计5分) 1、网站的首页文件通常为,必须位于站点根文件夹下。 2、在布局视图中可以将文本、图像和其他内容添加到布局表格中,就象在标准视图中将内容添加到表格一样。 3、表单网页在提交时,可以使用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提交。 4、Dream weaver是一个地道的网页动画制作软件。() 5、网站是一系列带有类似的相关话题,有类似的设计或具有相同目的属性相互连接的文件的集合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写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计7分) 1、网页中最基本的元素是()。 A.声音 B.动画 C.链接 D.文字 2、网页文件不可用( )编辑修改。 A、记事本 B、Dreamweaver C、IE D、Front Page 3、项目列表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段落排版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和()项目符号。。 A. 有序 B. 无序C.层迭 d.罗马 4、Dreamweaver剪切的快捷操作是 A. Ctrl+X B. Ctrl+V C. Delete D. Ctrl+A

网络设计要点

1. 网络设计规范和方法 1.核心标准主要是ITU-T,IEEE,IETF三大系列。ITU-T接近于成语网物理层定义,IEEE系列标准则关注局域网物理和数据链路层,IETF标准则更加注重数据链路层以上的规范。 2.系统的复杂性:系统集成的复杂性体现在:技术、成员、环境、约束四个方面,它们之间互为依存关系 3.多种技术和产品的集成 系统集成不是选择最好的产品和技术的简单行为,而是要选择最适合用户需求和投资规模的产品和技术。 4.网络工程的特点 明确的设计目标,详细的设计方案,权威的设计依据,完备的技术文档,完善的实施机构5.物联网的定义是: 将物品通过射频识别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6.在传送层中,感知数据的管理与处理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网络用户需求分析 1.IEEE软件工程定义的需求 1)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或要求。 2)系统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它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要求。 3)反映上面1)或2)所描述的条件或要求的文档说明。 2.IEEE的定义包括了从用户角度,以及从设计者角度来阐述用户需求。 3.内部网(Intranet)功能 资源共享,数据管理,文件管理,信息发布,协同工作,OA系统 3.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1.点对点网络将主机以点对点方式连接,主机通过单独的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并且两个节点之间可能会有多条单独的链路。 点对点网络优点: 网络性能不会随数据流量加大而降低。 点对点网络缺点: 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通信时,如果它们之间的中间节点较多,就需要经过多跳后才能到达,这加大了网络传输时延。 2.广播式网络仅有一条信道,网络上所有节点共享这个信道。 广播网络广泛用于局域网通信。 广播网络优点: 在一个网段内,任何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最多只需要“2跳”的距离; 广播网络缺点: 网络流量很大时,容易导致网络性能急剧下降 3.链路形结构的优点 设备无关性。独立性。安全性。非中心化。 链路形结构的缺点 连接较多。时延较大。 4.环网络的优点: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甲醇■甲醇换热器II的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甲醇-甲醇换热器II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 1,热交换量:8029.39kw 2,设备形式:长绕管式换热器 三,操作条件 ①甲醇:入口温度7.83°C,出口温度-31.68°C ②甲醇:入口温度-37.68°C,出口温度1.00°C ③允许压强降:管侧不大于1.5*105pa壳侧不大于2.9*10’pa. 四,设计内容 ①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②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 ③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④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⑤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第二部分换热器设计理论计算 1,计算并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1) 两流体均不发生相变的传热过程,管程,壳程的介质均为 甲醇。 (2) 确定流体的定性温度,物性数据。 管程介质为甲醇,入口温度为7.83°C,出口温度-31.68°Co 壳程介质也为甲醇,入口温度?37.68°C,出口温度1.00°Co 管侧甲醇的定性温度:打=7兀:型=-H.925 °C 。 2 壳侧的甲醇定性温度:仏=二门卑V —1&34°C 。 2 两流体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⑶传热温差 △ _ 7厂力)一72一" _ (7.83-1)-[-31.8 — (-37.68)] _ 6.83-6 —钳% °C 」厂T- 7?83-(一31?68)_39?51 r-f " 1-(-37.68) ~ 38.68 ") p=hzk= 1—(—37S)=坯=085 「-匕 7.83-(-37.68) 45.51 … 由R 和P 查图得到校正系数为:处ul,所以校正后的温度为 = ^=6.406°C (查传热课本 P288) ,6.83 In ----- 6 [-31.8-(-37.68)]

网络可靠性设计

网络可靠性设计

目录 1.1 网络可靠性设计 (2) 1.1.1 网络解决方案可靠性的设计原则 (3) 1.1.2 网络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实例 (4) 1.1.3 网络可靠性设计总结 (9)

1.1网络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对于网络系统的可靠性,除了耐久性外,还有容错性和可维护性方面的内容。 1)耐久性。是指设备运行的无故障性或寿命,专业名称叫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即平均无故障时间,它是描述整个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个网络系统来说,MTBF是指整个网络的各组件(链路、节点)不间断无故障连续运行的平均时间。 2)容错性。专业名称叫MTTR(Mean Time to Repair),即系统平均恢复时间,是描述整个系统容错能力的指标。对于一个网络系统来说,MTTR是指当网络中的组件出现故障时,网络从故障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所需的平均时间。 3)可维护性。在系统发生故障后,能够很快地定位问题并通过维护排除故障,这属于事后维护;根据系统告警提前发现问题(如CPU使用率过高,端口流量异常等),通过更换设备或调整网络结构来规避可能出现的故障,这属于预防维护。可维护性需要管理人员来实施,体现了管理的水平,也反映了系统可靠性的高低。

表示系统可靠性的公式为: MTBF / ( MTBF + MTTR ) * 100%。 从公式或以看出,提高MTBF或降低MTTR都可以提高网络可靠性。造成网络不可用的因素包括:设备软硬件故障、设备间链路故障、用户误操作、网络拥塞等。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措施,使网络尽量不出故障,提高网络MTBF指标,从而提升整网的可靠性水平。 然而,网络中的故障总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设计和部署从故障中快速恢复的技术、缩小MTTR指标,同样是提升网络可靠性水平的手段。 在网络架构的设计中,充分保证整网运行的可靠性是基本原则之一。网络系统可靠性设计的核心思想则是,通过合理的组网结构设计和可靠性特性应用,保证网络系统具备有效备份、自动检测和快速恢复机制,同时关注不同类型网络的适应成本。 构建可靠的网络,需要从耐久性、容错性以及可维护性三个方面进行网络规划设计。而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个系统工程,不同的设计方案的可靠性性效果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设计,构建符合需要的可靠性网络。 1.1.1网络解决方案可靠性的设计原则 不同的网络,其可靠性的设计目标是不同的。网络解决方案的可靠性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高可靠性的网络不但涉及到网络架构、设备选型、协议选择、业务规划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还受用户现有网络状况、网络投资预算、用户管理水平等影响,因此在规划可靠性网络时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结构设计原理》第二次作业答案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结构设计原理》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90.0 完成日期:2014年09月09日 16点03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D ) A. a B. b C. c D.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加载速度越快,则得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越低 B.棱柱体试件的高宽比越大,测得的抗压强度越高 C.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比棱柱体试件能更好地反映混凝土的实际受压 情况 D.混凝土试件与压力机垫板间的摩擦力使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 3. ( B ) A. a B. b C. c D. d 4.在保持不变的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 ( C )

A.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减小 B.混凝土及钢筋的压应力均不变 C.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减小,钢筋压应力增大 D.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增大,钢筋压应力减小 5.适筋梁在逐渐加载过程中,当受拉钢筋刚刚屈服后,则()。 ( D ) A.该梁达到最大承载力而立即破坏 B.该梁达到最大承载力,一直维持到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 变而破坏 C.该梁达到最大承载力,随后承载力缓慢下降,直至破坏 D.该梁承载力略有增加,待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而破坏 6. ( B ) A. a B. b C. c D. d 7.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C )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增加保护层厚度 C.增加截面高度 D.增加截面宽度 8.在T形截面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假定在受压区翼缘计算宽度b′ f 内,()。 ( A ) A.压应力均匀分布 B.压应力按抛物线型分布

网络设计方案

网络设计方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网络设计方案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大型公司网络规划方案方案】 一、前言 “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司业务要发展、必须提高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而建立一个方便快捷安全的通信网络综合信息支撑系统,已迫在眉睫,XXX公司是一个致力于企业信息化和系统集成的高科技公司。 1、1、综合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XXX公司信息系统主要建设一个企业信息系统,它以管理信息为主体,连接生产、销售、维护、运营子系统,是一个面向公司的日常业务、立足生产、面向社会,辅助领导决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本期项目的目标是建立如下系统: 1、构造一个既能覆盖本地又能与外界进行网络互通、共享信息、展示企业的计算机企业网。 2、选用技术先进、具有容错能力的网络产品,在投资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用结构容错的方法 3、完全符合开放性规范,将业界优秀的产品集成于该综合网络平台之中; 4、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为今后的网络扩容作好准备

5、采用OA办公,做到集数据、图像、声音三位一体,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企业信息传递成本 6、整个公司计划采用10M光纤接入到运营商提供的Internet。统一一个出口,便于控制网络安全 7、设备选型上必须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通用性,且必须便于管理,维护。应具备未来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升级性,保护公司的投资。设备要在满足该项目的功能和性能上还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设备在选型上要是拥有足够实力和市场份额的主流产品,同时也要有好的售后服务 1、2具体用户需求: 1、网络设备配置 配备网络交换设备,实现楼宇间的千兆光纤连接,保证未来各应用系统的实施以及满足公司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大信息量的传输。 2、网管系统设计 提供可以对整个网络系统进行管理的中文图形界面工具,使系统维护人员可以集中控制网络的所有设备。 1、3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多业务网络系统方案以实现以上功能为基本要求,在设计上力求做到既要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又要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实用性。具体来讲,其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3、1先进性 系统的主机系统、网络平台、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均应使用目

换热器的设计说明书.

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 1 换热器的设计 1.1 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任务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换热器随着换热目的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蒸发器、冷凝器,再沸器和热交换器等。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换热设备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 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 热负荷及流量大小; ② 流体的性质; ③ 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 ④ 对清洗、维修的要求; ⑤ 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 ⑥ 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按照换热面积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分类可分为管型、板型和其它型式的换热器。其中,管型换热器中的管壳式换热器因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处理量大、适应高温高压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管型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当冷热流体温差不大时,可采用固定管板的结构型式,这种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由于壳程不易清洗或检修,管外物料应是比较清洁、不易结垢的。对于温差较大而壳体承受压力较低时,可在壳体壁上安装膨胀节以减少温差应力。 (2)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以法兰实行固定连接,称为固定端。另一端管板不与壳体连接而可相对滑动,称为浮头端。因此,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检修和清洗时只要将整个管束抽出即可。适用于冷热流体温

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 2 差较大,壳程介质腐蚀性强、易结垢的情况。 (3)U 形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传热面积大。结构较浮头简单,但是管程不易清洗,且每根管流程不同,不均匀。 表1-1 换热器特点一览表 分类 管 壳 式 名称 特性 管式 固定管板式 刚性结构用于管壳温差较小的情况(一般≤50°C),管间不 能清洗 带膨胀节:有一定的温度补偿能力,壳程只能承受较低的压 力 浮头式 管内外均能承受高压,壳层易清洗,管壳两物料温差>120℃; 内垫片易渗漏 U 型管式 制造、安装方便,造价较低,管程耐压高;但结构不紧凑、 管子不易更换和不易机械清洗 填料 函式 内填料函:密封性能差,只能用于压差较小场合 外填料函:管间容易泄露,不易处理易挥发、易爆易燃及压 力较高场合 釜式 壳体上都有个蒸发空间,用于蒸汽与液相分离 套管 双套管式 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用于高温高压场合或固定床反应器中

换热网络设计

一.简介: 化学工业是耗能大户,在现代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能量的回收及再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换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改变物流温度使其满足工艺要求,而且也是为了回收过程余热,减少公用工程消耗。在许多生产装置中,常常是一些物流需要加热,而另一些物流则需要冷却。将这些物流合理的匹配在一起,充分利用热物流去加热冷物流,提高系统的热回收能力,尽可能减少蒸汽和冷却水等辅助加热和冷却用的公用工程(即能量)耗量,可以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和经济性。换热网络系统综合就是在满足把每个物流由初始温度达到制定的目 标温度的前提下,设计具有最加热回收效果和设备投资费用的换热器网络。 我们主要介绍利用夹点技术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通过温度分区及问题表求出夹点及最小公用工程消耗,找出换热网络的薄弱环节提出优化建议,寻求最优的匹配方法。再从经济利益上进行权衡提出最佳的换热网络方案。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二.换热网络的合成——夹点技术 1、温度区间的划分 工程设计计算中,为了保证传热速率,通常要求冷、热物流之间的温差必须大于一定的数值,这个温差称作最小允许温差△Tmin。热物流的起始温度与目标温度减去最小允许温差△Tmin,然后与冷物流的起始、目标温度一起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生称n个温度区间,热

物流按各自冷、个温区,n从而生成表示,Tn+1……T1,T2分别用.的始温、终温落入相应的温度区间。 温度区间具有以下特性: (1).可以把热量从高温区间内的任何一股热物流,传给低温区间内的任何一股冷物流。 (2).热量不能从低温区间的热物流向高温区间的冷物流传递。 2、最小公用工程消耗 (1).问题表的计算步骤如下: A:确定温区端点温度T1,T2,………Tn+1,将原问题划分为n个温度区间。 B:对每个温区进行流股焓平衡,以确定热量净需求量: Di=Ii-Qi=(Ti-Ti+1)(∑FCPC-∑FCPH) C:设第一个温区从外界输入热量I1为零,则该温区的热量输出Q1为:Q1=I1-D1=-D1根据温区之间热量传递特性,并假定各温区间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有:Ii+1=Qi Qi+1=Ii+1-Di+1=Qi-Di+1 利用上述关系计算得到的结果列入问题表 (2).夹点的概念(自己画图7-3) 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到温区之间的热量流动关系和所需最小公用工程用量,其中SN2和SN3间的热量流动为0,表示无热量从SN2流向SN3。这个流量为零的点就称为夹点。 3、温焓图与组合曲线

简单的网页制作教程-设计一个个人网站

题目:设计一个个人网站 一、要求: 1.使用Dreamweave网页工具制作一个个人网站; 2.包含至少四个网页: 包括首页、个人简介、个人相册等(可随意设计),网页之间用超链接相连。 3.网页中要有图片和文字内容,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 4.添加至少两种行为,并为首页添加背景音乐。 5. 在网站中设计一个表单页面。 6. 首页必须包含页面标题,动态按钮导航栏。 首先新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的名字不能为汉字,做网站所有的路径都必须用字母或者数字, 不能用汉字,我们就用名字吧,譬如说名字张三,那文件夹名字就是zs,如图 打开Dreamweaver软件,得到图 做网页要新建站点,关于站点配置服务器什么的,这里不讲了,只讲建立站点。 选择站点——新建站点。 我们建的文件夹就是站点根文件夹。

新建站点后得到这样一个界面 点选高级,得到界面 站点名称与我们建文件夹得名字相同,zs填进去就可以了本地根文件夹就是我们新建的那个文件夹zs, http地址为http://localhost/zs

接下来选择左侧栏里远程信息 点击无后面的那个三角,选择本地网络,远端文件夹同样选择我们新建的那个文件夹 接下来点选左面菜单里的测试服务器, 点选访问后面那个三角,选择本地网络,测试服务器文件夹也为我们建好的文件夹zs,在url前缀后面加上zs

然后点击确定就可以了得到这样一个界面。 下面看老师的第一条要求,是要至少四个网页,那我们就做四个 单击新建,然后单击 接下来,选择 然后单击创建,接下单击文件——保存,保存这个文件,保存在我们一开始建好的文件夹里面,保存名字不能是汉字,只能是字母或者数字,因为我们只坐四个网页,可以简单一点,把这四个网页命名为a、b、c、d,或者1、2、3、4,当然一个网站默认的索引首页名为index,这里也用index,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说明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3-20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性组分。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220301kg h ,压力为6.9MPa ,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 ,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的温度为39℃,试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完成生产任务。 已知: 混合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3190kg m ρ= 定压比热容1 3.297p c kj kg =g ℃ 热导率10.0279w m λ=g ℃ 粘度51 1.510Pa s μ-=?g 循环水在34℃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31994.3kg m ρ= 定压比热容1 4.174p c kj kg =g K 热导率10.624w m λ=g K 粘度310.74210Pa s μ-=?g

目录 1、确定设计方案 ............................................................................................. - 4 - 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4) 1.2流程安排 (4) 2、确定物性数据............................................................................................. - 4 - 3、估算传热面积............................................................................................. - 5 - 3.1热流量 (5) 3.2平均传热温差 (5) 3.3传热面积 (5) 3.4冷却水用量 (5) 4、工艺结构尺寸............................................................................................. - 5 - 4.1管径和管内流速 (5) 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5) 4.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6) 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6) 4.5壳体内径 (6) 4.6折流挡板 (7) 4.7其他附件 (7) 4.8接管 (7) 5、换热器核算 ................................................................................................ - 8 - 5.1热流量核算 (8) 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 8 -5.1.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 8 -5.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 9 -5.1.4传热系数.......................................................................................................... - 9 -5.1.5传热面积裕度.................................................................................................. - 9 -5.2壁温计算. (9) 5.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0) 5.3.1管程流体阻力................................................................................................ - 10 -5.3.2壳程阻力........................................................................................................ - 11 - 5.3.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 11 - 6、结构设计 .................................................................................................. - 12 - 6.1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12) 6.2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13) 6.3管箱结构设计 (13) 6.4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14) 6.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 (14) 6.6外头盖结构设计 (14) 6.7垫片选择 (14)

换热器设计指南汇总

换热器设计指南

1 总则 1.1 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工艺设计人员设计管壳式换热器及校核管壳式换热器而编制。 1.2 范围 1.2.1本规定规定了管壳式换热器的选型、设计、校核及材料选择。 1.2.2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管壳式换热器。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改版均不适用本规定。凡不注日期或修改号(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150-1999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HTRI设计手册 Shell & tube heat exchangers——JGC 石油化工设计手册第3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换热器设计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换热器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SHESLL (2004)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BP (1997) Shell and Tube Exchanger Design and Selection——CHEVRON COP. (1989) HEAT EXCHANGERS——FLUOR DANIEL (1994)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TOTAL(2002) 管壳式换热器工程规定——SEI(2005) 2 设计基础 2.1 传热过程名词定义

2.1.1 无相变过程 加热:用工艺流体或其他热流体加热另一工艺流体的过程。 冷却:用工艺流体、冷却水或空气等冷剂冷却另一工艺流体的过程。 换热:用工艺流体加热或冷却另外一股工艺流体的过程。 2.1.2 沸腾过程 在传热过程中存在着相的变化—液体加热沸腾后一部分变为汽相。此时除显热传递外,还有潜热的传递。 池沸过程:用工艺流体、水蒸汽或其他热流体加热汽化大容积设备中的工艺流体过程。 流动沸腾:用工艺流体、水蒸汽或其他热流体加热汽化狭窄流道中的工艺流体过程。 2.1.3 冷凝过程 部分或全部流体被冷凝为液相, 热流体的显热和潜热被冷流体带走,这一相变过程叫冷凝过程。 纯蒸汽或混合蒸汽冷凝:用工艺流体、冷却水或空气,全部或部分冷凝另一工艺流体。 有不凝气的冷凝:用工艺流体、冷却水或空气,部分冷凝工艺流体和同时冷却不凝性气体。 2.2 换热器的术语及分类 2.2.1 术语及定义 换热器装置:为某个可能包括可替换操作条件的特定作业的一个或多个换热器;位号:设计人员对某一换热器单元的识别号; 有效表面:进行热交换的管子外表面积; 管程:介质流经换热管内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部分; 壳程:介质流经换热管外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部分; 管程数:介质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往、返的次数; 壳程数:介质在壳程内沿壳体轴向往、返的次数; 公称长度:以换热管的长度作为换热器的公称长度,换热管为直管时,取直管长度,换热管为U形管时取U形管直管段的长度; 计算换热面积: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扣除伸入管板内的换热管长度后,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对于U形管式换热器,一般不包括U形弯管段的面积;公称换热面积:经圆整后的计算换热面积;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1.设计题目及设计参数 (1) 1.1设计题目:满液式蒸发器 (1) 1.2设计参数: (1) 2设计计算 (1) 2.1热力计算 (1) 2.1.1制冷剂的流量 (1) 2.1.2冷媒水流量 (1) 2.2传热计算 (2) 2.2.1选管 (2) 2.2.2污垢热阻确定 (2) 2.2.3管内换热系数的计算 (2) 2.2.4管外换热系数的计算 (3) 2.2.5传热系数 K计算 (3) 2.2.6传热面积和管长确定 (4) 2.3流动阻力计算 (4) 3.结构计算 (5) 3.1换热管布置设计 (5) 3.2壳体设计计算 (5) 3.3校验换热管管与管板结构合理性 (5) 3.4零部件结构尺寸设计 (6) 3.4.1管板尺寸设计 (6) 3.4.2端盖 (6) 3.4.3分程隔板 (7) 3.4.4支座 (7) 3.4.5支撑板与拉杆 (7) 3.4.6垫片的选取 (7) 3.4.7螺栓 (8) 3.4.8连接管 (9) 4.换热器总体结构讨论分析 (10) 5.设计心得体会 (10) 6.参考文献 (10)

1.设计题目及设计参数 1.1设计题目:105KW 满液式蒸发器 1.2设计参数: 蒸发器的换热量Q 0=105KW ; 给定制冷剂:R22; 蒸发温度:t 0=2℃,t k =40℃, 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 进口1t '=12℃; 出口1 t " =7℃。 2设计计算 2.1热力计算 2.1.1制冷剂的流量 根据资料【1】,制冷剂的lgp-h 图:P 0=0.4MPa ,h 1=405KJ/Kg ,h 2=433KJ/Kg , P K =1.5MPa ,h 3=h 4=250KJ/Kg ,kg m 04427.0v 3 1=,kg m v 3 400078.0= 图2-1 R22的lgP-h 图 制冷剂流量s kg s kg h h Q q m 667 .0250 4051054 10=-= -= 2.1.2冷媒水流量 水的定性温度t s =(12+7)/2℃=9.5℃,根据资料【2】附录9,ρ=999.71kg/m 3 ,c p =4.192KJ/(Kg ·K)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试题说明: 简答题(每题8分*10=80分);综合题(20*1=20分) 简答题 1、结合WCDMA网络,说明接入网和核心网的作用。 1、接入网主要为移动终端提供接入网络服务,包括所有空中接口相关功能,从而使核心网受无线接口影响很小。 2、核心网包括支持网络特征和通信服务的物理实体,它看可以看做是向UMTS用户提供所有通信业务的基本平台。 2、描述无线网络规划的目标,比较覆盖目标和容量目标的区别。 目标包含覆盖、容量、质量、投资成本4个方面。 覆盖目标:覆盖目标的指标主要包括各区域所要求达到的覆盖要求、区域覆盖率和需要进行连续覆盖的基本业务。 容量目标:无线网络容量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要保证各地无线网络容量满足业务预测的用户需求;二是对于高话务热点地区的容量应重点保证。容量目标描述的是在系统建成后所能提供的业务类型,以及达到传输质量要求的语音和分组数据业务的数量。 质量**:包括话音业务质量目标和数据业务质量目标。 投资成本**:在确定合理的无线网络投资的同时,确定最恰当的无线网络结构,最大化的网络容量,最完善的网络覆盖率以及最匹配的网络性能从而实现综合的投资优化。在保证满足覆盖容量和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建设成本。 3、请列举小尺度衰落有几种类型? 当多径的时延扩展引起时间色散以及频率选择性衰落时,多普勒扩展就会引起频率色散以及时间选择性衰落。1、多径时延扩展产生的衰落效应:a、平坦性衰落;b、频率选择性衰落;2、多普勒扩展产生的衰落效应:a、快衰落;b、慢衰落 4、电磁波的极化方式有几种?怎么区分不同的极化方式? 线极化波:电场矢量恒定指向某一方向的波称为线极化波,工程上常以地面为参考。 圆极化波:当电场的两正交坐标分量具有相同的振幅时,椭圆变成圆,此时的波被称为圆极化波。 椭圆极化波:若电场矢量存在两个具有不同振幅和相位相互正交的坐标分量,则在空间某给定点上合成电场矢量的方向将以场的频率旋转,其电场矢量端点轨迹为椭圆,而随着波的传播,电场矢量在空间的轨迹为一条椭圆旋转线,这种波被称为椭圆极化波。 5、简单介绍无线网络控制器、基站、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的设置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