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审计

环境审计
环境审计

[年]

环境审计研究

组员:张磊,季晟杰,岳立

ZHANGLEI3600

环境审计研究

一:定义

环境审计与最高审计机关执行的其他审计并无根本区别

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

在环境审计定义中,“可持续发展”不应处于独立地位,只有当“可持续发展“作为被审计事项目标的一个明显部分时,许多国家才愿意把他作为标准加以使用。

2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环境审计内容包括:1国家环境政策和项目的审计,2审计政府部门、国有公司、私营公司遵守国家环境法律和规章的情况3评估现有国家环境政策和项目的影响,4评估拟议的国家环境政策的项目的影响等

3我国的环境审计研究状况

我国对环境审计的研究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对生态平衡影响较大。环境审计在广义环境范围内的涉足,普及,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总之,在我国环境审计对于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及审计专业人员来说哦,是一个新领域。

二我国换机审计的内容

1从宏观上看,首先应对国家各级政府的环境政策、法规加以监督,审查和评价。即审查环境政策与现行法规的符合程度,以及环境政策的可行性。

环境的问题出现是由人们社会行为的失当造成的,而人们的行为是由

各国政府行为所决定的。环境政策和法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环境保护的质量,也体现着环境管理水平。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多部法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实施起来收到限制。因此,审计部门首先要审查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关环保方面的政策和法规是否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三、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审计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未来,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十分重视,为确保投资项目的正确,可靠,收效大,必须对环保投资进行系统审计。

1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审计

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审计重点应放在资金上面,环保投资所需资金数额巨大,必须加强审计监督,环境审计应通过事前审计督促环保建设资金的落实和到位,通过事中和事后审计确保环保资金使用节约和有效

2对国家在国际履约方面进行审计监督

3对企业进行审计

在现代化建设中,新建了不少企业,不论是新企还是旧企,在工业建设中都不可避免的出现污染,对企业环境保护进行审计也迫在眉睫。对旧企业应着重审查其治理三废、保护环境方面做得如何。

四、环境审计的评价依据

审计人员对环保投资项目、投资决策、计划、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后,必须要认真的加以分析和评价。评价其环保投资的真实性,合法性。评价依据主要包括:

1国家和国务院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先后颁布了六部环境保护法律和九部相关资源法律。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

2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控制污染,保护人类健康而制定的各种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总称,环境标准应改成为环境审计评价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基础标准等

三我国签署的国际环保公约,协议等,这是衡量和评价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履行国际公约和协议书情况的依据

四国家制定的环境经济政策及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等。

六、深入开展我国环境审计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为尽快搞好环境审计,促进环境保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广泛宣传环境保护和环境审计的重大意义,提高社会对环境审计的认识

环境审计不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是一项新事物,包括审计人员在内的不少人尚未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环境审计的重大意义。。为在我国广泛开展环境审计,必须大张旗鼓的宣传和提高大家的环境认识二对现有审计人员组织培训,提高环境审计人员的素质

现有审计人员一部分是在岗的会计师,一部分是从事经济管理的经济师,还有部分是会计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般都未参加过环

境审计,而环境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要进行环境审计必须先熟悉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才能更好的进行环境审计三尽快制定环境审计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环境审计在西方开展很早,许多国家都颁布了相关法律。例如:美国颁布的环保法。我国虽从70年代开始,也陆续颁布了一些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但是这些法规均未规定各单位必须向社会披露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内容,《审计法》及审计署制定的《中国审计规范》,财政部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等审计法规中,均没有提及环境审计的内容和具体实施办法等。使环境审计难以进行。环境审计是审计的一个分支,有其独立的特点,因此,我国开展环境审计,就必须对环境审计立法,以法的形式规定出环境审计的内容,范围,方法,程序,使其有法可依。从而使环境审计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

我国审计环境分析

我国审计环境分析 我国审计环境分析 一、审计环境及其主要内容 审计环境是指能够影响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内外部因素的总和。审计环境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经济的一种客观反映,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审计环境既是国家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审计理论体系的起点。审计环境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可以分为: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信息技术环境;内部环境可以分为:审计主体环境、审计客体环境、审计运行环境以及会计因素。 (一)审计的外部环境 1、政治环境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审计的发展,国家高度的重视以及审计职能的不可或缺性更加使得审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2、法律环境 我国的法律日趋完善,我国的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强制性,我国的审计在执法环节的问题日益显现,加强执法环节的法律力度、提高执法环节的法律完善度已成为审计的法律环境方面的重要问题。 3、经济环境 审计伴随着经济而产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趋完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中国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消费物价温和上涨,

中国经济仍然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4、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不仅包括社会传统文化、公民道德素质,还包括民众对审计职业的认识、对审计结果质量的看法等。公民对审计的重视也日益增强,更有利于促进审计的发展进步。 5、信息技术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审计单位以及被审计单位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信息水平。互联网高科技广泛的应用到审计领域中,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才能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 (二)审计的内部环境 1、主体环境 审计的主体是构成审计行为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审计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审计单位提供给审计人员良好的工作条件以及审计人员自身具备良好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工作环境又分为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审计人员素质是指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等,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依照准则和规范约束自己。 2、客体环境 审计的客体环境是指被审单位所处的环境,审计的质量受审计客体环境的影响,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要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状况和制度特征,以及与被审计单位密切相关的其他单位及行业的特征,

绩效审计案例

绩效审计案例:中美政府绩效审计比较:基于案例的视角 政府绩效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部门、其他组织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查和评价。目前,绩效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的主要发展趋向,在欧美发达国家绩效审计一般占政府审计总量的40%以上,在美国绩效审计已占政府审计总量的80%之多。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对开展绩效审计十分重视,为了积极推动绩效审计的开展,《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实现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牛左右。”时至今日,时间已经过半,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状如何,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哪些差距,还有哪些需要完善或改进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中美两国政府审计机关执行的部分绩效审计案例的比较分析,探讨上述问题,以期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有所裨益。 一、美国政府绩效审计 美国最高审计机关GAO在绩效审计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经验对其他国家的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影响巨大。2004财政年度,美国共进行了66个绩效审计项目,以下是我们从中筛选的三个典型案例。 (一)美国政府电子化项目 1.背景和缘由。近年来,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政府实现电子化的能力。通常这些政府电子化动议并没有直接的拨款,而是依赖于多种资金来源,包括合作机构的货币投入,GAO被要求复核在2003和2004财政年度,机构是否按计划额度投入资金以及投入的及时性。 2.目标、范围及方法。审计目标是:(1)审计在2003和2004财政年度联邦机构是否按计划数额对10个依赖这些投入的政府电子化动议进行了投入;(2)审计这些投入的及时性以及在每个财政年度投入迟缓的原因。

第六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六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的层次为() A.3个 B. 1个 C. 2个 D.4个 2.“发生”认定指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经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其目标主要针对() A.数量 B.低估 C.高估 D.金额 3.“完整性”认定指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其目标主要针对()A.数量 B.金额 C.高估 D.低估

4.涉及总体合理性、真实性、所有权及披露等的审计目标是() A.审计具体目标 B.审计一般目标 C.审计项目目标 D.审计总目标 5.既属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又属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的是() A.真实性 B.估价 C.完整性 D.披露 6.其组成要素与“权利和义务”认定有关的是()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审计项目目标 D.审计总目标

7.下列有关“完整性”的认定中,表达不正确的有() A.该认定是指应在财务报表中列示的所有交易和项目是否都列入了 B.该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低估有关 C.该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是否把应包括的项目给遗漏或省略了 D.该认定还涉及所报告的交易和项目的金额是否正确 8.下列认定中与利润表组成要素无关的是() A.发生 B.完整性 C.权利与义务 D.准确性 9注册会计师计划测试M公司201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完整性。下述各项审计程序中,

通常难以实现上述目标的是() A.抽取2010年12月31日开具的销售发票,检查相应的发运单和账簿记录B.抽取2010年12月31日开具的发运单,检查相应的销售发票和账簿记录C.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10年12月3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发票 D.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11年1月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发票 10.在对资产存在性认定获取审计证据时,正确的测试方向是() A.从财务报表到尚未记录的项目 B.从尚未记录的项目到财务报表 C.从会计记录到支持性证据 D.从支持性证据到会计记录 (二)多项选择题 1.审计目标是() A.整个审计系统的定向机制

浅谈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的若干问题

浅谈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的若干问题 一.摘要 政府环境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及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责任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并且提出环境和资源保护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促进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环境管理。由于我国试行政府环境审计时间不长,现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随着21 世纪环境问题的更加突出,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便成为当务之急,环境审计也就成为必然。 本文介绍了政府环境审计的基础理论,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尝试通过对西方政府环境审计的借鉴以及对外国政府环境审计的深入分析,找出适合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发展的道路,以推动我国环境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同时,结合政府环境审计基础理论和对国外政府环境审计可借鉴之处的归纳、总结,提出了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环境审计国外国内建议 二.引言 总的说来,我国的政府环境审计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几年的探索,逐步明确了以下一些问题:在审计对象上,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在审计类型上,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在审计内容上,受上述审计对象和审计类型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主要包括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的审计,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审计,对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有效性的审计等内容。其中的后两项内容,是以环境保护资金为载体展开的。政府环境审计今后的发展,是继续探索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一方面,受国际环境审计发展的影响很大。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在促进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开展环境审计,组织各区域交流环境审计经验和信息等方面非常活跃;其二,自2000年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成立,并且审计署当选为委员会主席后,我们参与环境审计领域的国际交流进一步增多;其三,我们应该向政府环境审计经验丰富的国家学习,如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在对海洋环境的国际协议方面的审计、对固体废弃物的审计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国家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可以说代表着一定的发展趋势,我们在对外交流中,也必然受到国际环境审计发展的影响。这促使我们在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内容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扩展,例如,今年在参加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按照会议的分工,我国要提供有关固体废弃物审计的案例。而在这之前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均没有开展过此类审计,为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审计署实施了对北京市医疗垃圾的审计调查,在组织方法、审计内容、审计方法、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另一方面,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还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审计环境简要论述

何为审计环境 审计环境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与审计活动相关的一切外部事物及其活动的总和,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诸多方面。[1]审计环境不仅是审计产生的土壤,也是审计发展的保证条件。审计环境既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又是审计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它是现代审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如何改善审计环境因素来加强我国的审计建设,关系到审计职能能否实现,关系到审计质量,关系到审计事业的兴衰。 审计环境可分为审计外部环境和审计部环境。审计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社会环境等;审计部环境包括控制环境、人际环境、技能环境、客观环境等。审计环境决定着审计的本质,进而决定了审计的职能,进一步决定着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审计外环境则决定着审计动因,进而决定着审计目标。 审计环境是审计产生的土壤,是审计发展的保证条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重大。面对知识经济、信息网络、世界经济一体化,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审计事业面临新的挑战。从现阶段看,我国审计机关的力量有限,审计队伍无论是技术水平、知识结构、综合技能、人员数量都与形势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审计的社会、法律等环境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因此,要保证审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优化审计环境,提高审计质量刻不容缓。 审计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重大,要提高审计质量,必须从审计环境入手。我国目前审计环境的不足,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善审计环境,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论审计环境周英虎 审计环境是指影响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在的物质基础和外在的制约条件。它有在和外在环境两种表现,其中在环境是指审计文化,外在环境则是指财政、金融、投资、社会保障和经济法律等体制和制度。审计环境研究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因为审计环境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经济的客观反映,直接影响着审计的存在和发展。 关于审计环境的定义: 审计环境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在物质基础。审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发展的现象首先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个物质基础一般是指审计组织和机构的人员、场所、设施、设备和工具等,是针对审计的部环境,即我们常说的审计文化。物质基础是决定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在因素。 审计环境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外在制约条件。审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发展的现象不是孤立

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一节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审计目标的含义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体现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是整个审计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总目标规范具体目标的内容,具体目标则是总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目标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需求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根本因素; (二)、审计能力是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决定性制约因素; (三)、社会环境的制约使审计目标成为现实的审计目标: 1.国家法律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2.法庭判决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3.会计职业团体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审计的目标体系 ?总体审计目标既反映了审计环境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又体现了财务报表审计作用于审计环境的实质内容。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审计均需达到的目标,包括与交易类别有关的审计目标、与账户余额有关的审计目标以及与列报有关的审计目标。 ?具体审计目标是适用于某个特定交易、账户和列报的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受总体审计目标的制约,是总体审计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审计总目标既反映社会(审计环境)对审计的要求,也反映了审计作用于社会(审计

环境)的实质内容。审计总目标的确定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在详细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记录的逐笔审查,判定有无技术错误和舞弊行为; ?2.在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余额的可靠性、真实性审查,判断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3.在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判定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本国的会计准则,并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 二、审计总目标 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1101 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对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作出了规定。该准则指出,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 在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 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 总的说来,我国的政府环境审计目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几年的探索,逐步明确了以下一些问题:在审计对象上,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在审计类型上,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在审计内容上,受上述审计对象和审计类型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主要包括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的审计,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审计,对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有效性的审计等内容。其中的后两项内容,是以环境保护资金为载体展开的。 政府环境审计今后的发展,是继续探索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一方面,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受国际环境审计发展的影响很大。其一,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在促进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开展环境审计,组织各区域交流环境审计经验和信息等方面非常活跃;其二,自2000年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成立,并且审计署当选为委员会主席后,我们参与环境审计领域的国际交流进一步增多;其三,我们应该向政府环境审计经验丰富的国家学习,如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在对海洋环境的国际协议方面的审计、对固体废弃物的审计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国家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可以说代表着一定的发展趋势,我们在对外交流中,也必然受到国际环境审计发展的影响。这促使我们在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内容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扩展,例如,今年在参加最高审计

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按照会议的分工,我国要提供有关固体废弃物审计的案例。而在这之前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均没有开展过此类审计,为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审计署实施了对北京市医疗垃圾的审计调查,在组织方法、审计内容、审计方法、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另一方面,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还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1.在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上,将逐步增强对环境经济政策的关注。国际上政府环境审计从一开始就将环境政策作为主要关注对象。目前国际上政府环境审计所关注的环境政策主要是环境经济政策,这是因为命令——控制型的环境政策执行的成本太高,并且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用,各国更多地采用环境经济政策。而且,就审计机关的评价能力而言,对环境经济政策的评价要强于对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的评价。环境管理的这个特征,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影响正好与国际政府环境审计关注环境政策的趋势是相符的。其一、政府环境审计要关注政府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政府运用环境经济政策的必然性使其进入了审计机关的工作范围。其二、对环境经济政策资金配置功能的侧重,使得环境经济政策的目标、操作手段等更强调对资金的考虑,这恰好可以使目前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要审计对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要审计类型的我国政府环境审计能够比较容易地增加对环境经济政策的评价,逐步过渡到绩效审计上。 2.在审计类型上,将逐渐增加绩效审计。对环境经济政策的关注。国际上审计的发展趋势已经转向绩效审计,环境问题是绩效审计关

环境审计论文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环境审计论文 我 们 与 环 境 审 计 姓名:李梦昀 班级:审计131班 学号:139124132 指导老师:郑军

摘要: 环境审计是一个审计新领域,也是目前审计学界探讨的热点。虽然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已初显成效,但从理论研究到审计实践的各个方面尚存在大量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和解决。当前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资源环境审计越来越受到关注。个人作为国家的组成部分,在发展环境审计事业中具有着独特做,因此我们需要审视自身所负有的在环境审计发展中的责任。本文通过阐述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的必要性,分析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根据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环境审计分析。 关键词: 环境审计,我们与环境,责任与义务 正文: 1.环境审计概述 1.1环境审计定义 1.1.1定义内容 1.1.1.1广义 广义来说,环境审计是一个对环境管理的某些方面进行检查,检验和核实的过程。国际商会在专题报告中对环境审计的概念作了陈述,这一陈述得到了的普遍认同: “环境审计”是一种管理工具,它是对于环境组织、环境管理和仪器设备是否发挥作用进行系统的、文化的、定期的和客观的评价。 1.1.1.2狭义 环境审计既有其广义的一面,也有其侠义的一面。 从狭义来看,环境审计是指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为促进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由审计机关依据环境法规和政策,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被审计单位环境会计披露的环境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等信息所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资源环境审计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1.1.1.3地位 (1)环境审计既是环境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又具有监控和评价环境管理系统的职能。因此环境审计与资源环境相联系相作用。 (2)环境审计类似于内部审计,其本身既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反过来又具有评价内部控制的职能。环境审计包含于审计,但又是内部审计的扩展。 1.2环境审计背景 1.2.1产生背景 人类不断带来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前所未有的丰富与繁荣,然而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危及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在最近三十年中召开多次关于全球环境保护会议,并组织许多国家签定共同协议,对整治环境危害取得重要成效。 出于监督环保有效实施并实现预期目标的需要,环境审计继而产生,它体现了审计应有的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能,并取得若干成果。尽管如此环境审计也只是初步实施,若干重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1.2.2开展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1.2.2.1理论 当今人们已经深深地认识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正在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但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审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其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以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以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而环境管理是由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具体承担的,它们履行环境管理责任的情况如何,需要审计部门来鉴证。可见,作为社会控制机构之一的审计,是在更高一个层次上承担着环境管理工作,是对环境法规的遵循和环境管理系统运行的充分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最终目标是促进

绩效审计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是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立“务实、高效、公正、廉洁”政府的需要,是光明而宽阔的审计领域,准确理解和推行政府绩效审计,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绩效和政府绩效的概念 (一)绩效是“执行、履行、表现、成绩”的意思。从字面上看,绩效就是业绩与效率;从管理学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绩效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从社会学角度看,绩效是社会成员按社会分工所承担的职责。绩效分个人绩效、部门绩效、组织绩效三个层次;有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三个特征。实践中,对绩效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管理的重点和思路,有关绩效的理解有结果绩效观、行为绩效观、战略绩效观和能力绩效观;结果绩效观认为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行为绩效观认为绩效是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战略绩效观认为,对绩效的评价,要关注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两个方面。 (二)政府绩效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依据之一,是政府扣除成本后的透支或盈余,其原则是公共、公正、公平, 政府绩效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的概念,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

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就框架而言,分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考察经济绩效利用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信贷规模、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社会绩效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包括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幸福指数,基尼系数等;政治绩效经常表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由国情决定,一般通过党和国家意志来体现,是政府绩效的中枢和核心,依法行政是政治绩效对政府的要求,且要求各部门、单位能将党和国家的政策贯彻好、执行好;地方政府绩效是对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进行的分析和评价,是部门绩效的汇总,讲发展,就是要完成财政预算收入,争取项目资金。 二、绩效指标的设定原则 (一) 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指标本身的提取和指标目标值的设置。在一定的发展国策下,它源自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设计应有层次性,其设计要与发展导向相一致,使发展目标可同时满足社会,组织、个人;更要符合实际,从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角度看,有人曾提出了一个盈利性指标的设计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将指标相关于决策的九个作用(包括评估、检查、识别、最大化、最优化、改善、定量、监督、评价)与决策过程相联系,以确定指标内容,当然,这里理论的成分是多了些;总之,政府绩效指标的设计,要有利于全面考核、系统评价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时所占有和

审计环境简要论述(doc 9页)

审计环境简要论述(doc 9页)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何为审计环境 审计环境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与审计活动相关的一切外部事物及其活动的总和,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诸多方面。[1]审计环境不仅是审计产生的土壤,也是审计发展的保证条件。审计环境既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又是审计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它是现代审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如何改善审计环境因素来加强我国的审计建设,关系到审计职能能否实现,关系到审计质量,关系到审计事业的兴衰。 审计环境可分为审计外部环境和审计内部环境。审计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社会环境等;审计内部环境包括控制

环境、人际环境、技能环境、客观环境等。审计内环境决定着审计的本质,进而决定了审计的职能,进一步决定着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审计外环境则决定着审计动因,进而决定着审计目标。 审计环境是审计产生的土壤,是审计发展的保证条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重大。面对知识经济、信息网络、世界经济一体化,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审计事业面临新的挑战。从现阶段看,我国审计机关的力量有限,审计队伍无论是技术水平、知识结构、综合技能、人员数量都与形势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审计的社会、法律等环境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因此,要保证审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优化审计环境,提高审计质量刻不容缓。 审计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重大,要提高审计质量,必须从审计环境入手。我国目前审计环境的不足,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善审计环境,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论审计环境周英虎 审计环境是指影响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的物质基础和外在的制约条件。它有内在和外在

方案-我国绩效审计环境分析和政策选择初探

我国绩效审计环境分析和政策选择初探 '所谓审计环境,是指与审计有关的外部因素的综合。审计环境制约着审计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审计对其所处的环境也具有反作用,当审计能够适应其环境需要时,就可以促进 发展和 进步;反之,则可能起到阻碍作用,并失去自身存在的条件。因此,研究我国绩效审计不能仅仅抽象地孤立地对绩效审计本身加以研究,而是要运用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将绩效审计放在其所处的特定审计环境中进行研究,才能揭示绩效审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对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和政策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1].构成审计环境的因素有很多,但对审计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及法律环境等,本文将侧重对中外绩效审计所处的不同政治、经济及法律环境差异加以剖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政治环境 目前,绩效审计开展比较好的国家多数是立法型审计模式,该审计模式产生于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部门,依据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力对政府行政部门实行有效的监督,以英美等国家为典型代表。绩效审计已成为英美等国立法机关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2]. 我国审计机关隶属于国家行政部门,是典型的行政型审计模式,这是由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的。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行政型审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绩效审计向纵深层次发展。从受托责任关系来看,绩效审计的委托者、审计者以及被审计者拥有同一隶属关系和共同的利益,审计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层次的公共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难以进行评价和监督,发现了问题也难以对外披露。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但是,由于当前我国人大监督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法律规定的如质询、罢免和撤职等刚性手段很少运用,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基本流于形式。因此,人大对我国绩效审计的推动作用还不是很明显。 (二)经济环境 当前,英美等多数国家实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减少政府干预,力图创建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国家审计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干预也较少。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西方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趋于成熟和完善,财务信息相对真实和规范,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也日趋减少,传统合规性财务审计相应较少。因此,他们的国家审计更主要集中在关注创建高效廉洁的责任政府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3]. 我国国家审计诞生于 经济时代末期,当时,审计目标突出合法性,强调以行政处理处罚为手段,为维护国家 经济秩序服务,尚不具备开展绩效审计的条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市场经济 体制逐步建立,政企职能逐渐分开,这就为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国家审计的职能也将相应转变,客观上要求国家审计更多地关注政府部门管理和使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开展绩效审计的条件和时机逐渐成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信用体制尚未健全,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不高,经济活动中还存在很多违法违规问题。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绩效审计还难以快速成为国家

第5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习题+案例

章 5 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 习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审计目标?审计目标体系包括哪些层次? 【答】(1)定义:审计目标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2)审计目标体系通常由两个层次的目标构成:一是审计总体目标;二是审计具体目标。二者相互依存,联系紧密。审计的总体目标决定着审计的整个过程,审计过程中所进行的所有工作都应该是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而设计的;审计的具体目标则是对总体目标的分解,它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审计过程中的具体审计测试。 2.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 3.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包括哪些类别? 【答】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通常运用三类管理层认定,即分别对各类交易和事项、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运用的管理层认定。 1.对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 (1)发生:即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即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即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即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即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2.对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 (1)存在:即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且与被审计单位

相关。 (2)权利和义务:即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即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列报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对列报与披露运用的认定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即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即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即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易于理解。 (4)准确性和计价:即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4.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实际上就是要对管理曾的各项认定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合法、真实和公允。 因此,具体审计目标是根据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而制定的,与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是一一对应关系。 表 1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之间的关系管理层认定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的含义 (一)与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认定和审计目标 发生发生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或事项是真实的、已经发 生的 完整性完整性确认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均已记录 准确性准确性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或事项是按正确金额记录 和反映的 截止截止确认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已经记录于恰当的会 计期间 分类分类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并计入恰当的会计账户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和审计目标

我国政府审计环境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日期:2007-08-17] 来源:作者: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王本强[字体:大中小] 自1983年以来,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一直十分重视环境审计,先后开展了排污费、运用外资等环境专项资金的审计。1998年被明确赋予环境审计的职能后,又先后开展了对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青藏铁路等重大环境保护项目和重点环境保护区域的审计。环境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萌芽、探索和逐步推进三个发展阶段,在取得较大成效的基础上,一方面,在审计范围、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呈现出不同于其他专业审计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随着各级审计机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及对环境审计内在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入,环境审计在发展定位、审计范围等方 面的未来发展趋势也逐渐清晰。 环境审计的特点 一是兼顾审计专业的不同分工,实现了环境审计的合理定位。近年来,各级政府审计机关从“环境是人类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的理念出发,将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到审计机关内部多个不同的专业部门。2003年,《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成立“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合理调配审计力量,统筹安排审计工作”。这意味着一方面,环境审计成为一项全署性工作,定位更加明确;另一方面,与环境审计相关的各专业审计(主要是投资审计、外资审计、经贸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要在“整体统一、分工配合、优势互补、运行高效”的协调机制下,逐步加大环境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形成环境审计合力。 二是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科学地界定了政府环境审计范围。近年来,各级政府审计机关按照宪法第二十六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规定,从生态(生活)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两个方面积极开展环境审计实践,并以此为基础,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搞好国家重点区域环境保护投入和重大环境保护项目的审计监督,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环境审计模式”的思路与要求,从生态(生活)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两方面着眼,以重点区域的环境保护投入和重大环境保护项目为切入点,科学地界定政府环境审计的范围。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目录 1 绪论 (2) 1.1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 1.2论文研究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2) 1.3创新之处 (2) 2 审计失败概述 (3) 2.1 相关理论基础 (3) 2.2 国内外审计失败典型案例 (6) 3 万福生科审计失败案例 (9) 3.1 背景资料万福生科公司简介 (9) 3.2 证监会对中磊会计事务所及万福生科处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万福生科事件始末 (9) 4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14) 4.1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现状、特点及后果 (14) 4.2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社会环境方面分析审计失败原因 (15) 5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防范策略 (20) 5.1 审计主体方面 (20) 5.2 审计客体方面 (21) 5.3 社会环境方面 (22) 6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24) 6.1 研究结论 (24) 6.2 局限性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的发展和深入,为了更好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需要,企业的审计项目也越来越频繁,所以在现如今资本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申请注册会计师也显得尤其重要,并且会计审计报告在资本市场中也占据重要地位。但时有发生的审计失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失去信任。如万福生科、科龙电器、新大地、绿大地、蓝田股份公司等都发生过审计失败的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对此做出了严厉的惩罚,同时这一现象也遭到广大群众的严厉指责。同时也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危机推向了风口浪尖,本文通过对审计失败案例的分析,从审计失败原因出发,随后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出降低审计失败的对策,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审计主体;审计客体;社会环境 Case analysis on the failure of the CPA audit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CPA industry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role in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 makes people increase demand for the audit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audit report. However, a recent spate of Audit failure events caused an enormous breakdown of trust in CPA. For example, Wanfu Biotechnology, Xindadi Biotechnology, Green Land Biotechnology and other audit failures exposure to the public,which confronted to severe punishment and censure from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the public. We have to put emphasis on this kind of issue and avoid the similar situation happen agai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audit failure and the potential reasons though the cases from home and abroad in the recent years. At the same time, making a detail analysis of Wanfu Biotechnology, buil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udit failure. To improve the market regul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industry of CPA has, prevent audit failure in the futur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Keywords: CPA, Audit failure, Audit subject, Audit object,social environment

(财务内部审计)何为审计环境

何为审计环境 审计环境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与审计活动相关的一切外部事物及其活动的总和,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诸多方面。[1]审计环境不仅是审计产生的土壤,也是审计发展的保证条件。审计环境既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又是审计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它是现代审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如何改善审计环境因素来加强我国的审计建设,关系到审计职能能否实现,关系到审计质量,关系到审计事业的兴衰。 审计环境可分为审计外部环境和审计内部环境。审计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社会环境等;审计内部环境包括控制环境、人际环境、技能环境、客观环境等。审计内环境决定着审计的本质,进而决定了审计的职能,进一步决定着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审计外环境则决定着审计动因,进而决定着审计目标。 审计环境是审计产生的土壤,是审计发展的保证条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重大。面对知识经济、信息网络、世界经济一体化,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审计事业面临新的挑战。从现阶段看,我国审计机关的力量有限,审计队伍无论是技术水平、知识结构、综合技能、人员数量都与形势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审计的社会、法律等环境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因此,要保证审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优化审计环境,提高审计质量刻不容缓。 审计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重大,要提高审计质量,必须从审计环境入手。我国目前审计环境的不足,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善审计环境,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论审计环境周英虎 审计环境是指影响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的物质基础和外在的制约条件。它有内在和外在环境两种表现,其中内在环境是指审计文化,外在环境则是指财政、金融、投资、社会保障和经济法律等体制和制度。审计环境研究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因为审计环境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经济的客观反映,直接影响着审计的存在和发展。 关于审计环境的定义: 审计环境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物质基础。审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发展的现象首先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个物质基础一般是指审计组织和机构的人员、场所、设施、设备和工具等,是针对审计的内部环境,即我们常说的审计文化。物质基础是决定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因素。 审计环境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外在制约条件。审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发展的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一定历史和现实条件所制约。这种制约主要不是指自然环境,而是审计所处的周边社会经济环境,它针对的是影响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制约条件是决定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外在因素。 审计环境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经济的一种客观反映。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主要手段是为现实社会服务的,是推动和促进现实经济发展的工具,审计作用的发挥是与现实的时空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审计环境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经济的一种客观反映,它自动地调节着审计的时空界限,控制着审计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审计环境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审计环境是现实社会经济的客观反映,而社会经济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审计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监督的要求而变化。用运动的观点来审视和看待审计环境是进行审计环境研究应当具有的基本态度。 审计环境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作为现实社会经济的一种客观反映,审计环境与其他

浅谈环境审计城市可持续发展

浅谈环境审计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环境审计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为应对政府的资源环境督查,在内部首先实施试行的有关环境审计相关政策来处理环境可能带来的相应问题。资料显示,环境审计委员会成立后,积极鼓励各国重视环境审计问题,将环境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逐渐渗透,环境审计工作在各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对我国来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部分政府和企业片面地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GDP的增长、先污染后治理、推行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等现象,导致各种环境问题严重遏制了城市健康和稳定发展。环境问题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引起了社会公众关注,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环境问题变成了治理重点,为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文明,从而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人文建设环境良好的治理目标,环境审计成为一项重要手段和工具。环境审计可以通过对环境建设有关项目的业务活动是否客观可靠、合法合规以及收益效果状况开展评估和监督工作,促进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满足城市不可忽视的长期发展建设行为。环境审计主要分为环境合规审计、环境财务审计和环境绩效审计。环境合规审计建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规政策的基础之上,审查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的执行情况是否合法合规,根据审计结果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若存在与相关环境法律及规划有不合理之处及时向国家立法机关反映;环境财务审计则主要是对环境保护资金的审计,注重审查环保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是否制定了合理的环保资金预算、有没有按计划及时拨付环保资金、环保资金筹集途径及使用用途是否恰当等内容;环境绩效审计则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实施的环境项目建设产生的效率效果,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判断项目对所在及周边城市在未来期间是否会产生积极或者是消极的影响。下文将针对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与反馈结果,来具体分析服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二、环境审计服务城市推动文明建设 在2016年上半年,审计署针对审计工作作出相应调整,其中重点提出着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