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一单元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b卷有答案.doc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一单元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b卷有答案.doc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一单元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b卷有答案.doc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

第十一单元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

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宋代各地书院的数量情况表。该表说明当时

四川湖南湖北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

31 70 17 3 4 1 11 29 20

浙江江西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海南上海香港156 224 1 10 39 85 2 4 1

A.江南地区经济文化比较繁荣

B.陆王心学成为主流思想

C.政府选拔官员以南方人为主

D.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2.《新全球史》中说:(商鞅)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在经济中的地位被大大削弱,这一措施使秦国的统治者在国内能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作者阐述的是A.秦国能统一的根本原因

B.土地私有制的重要作用

C.自耕农取代了贵族阶层

D.官僚政治优于贵族政治

3.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该材料可证明

A.日本与欧洲勾结共同掠夺中国

B.明朝与日本贸易情况复杂多样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其合理性

D.明朝海禁导致日本海盗的盛行

4.东晋和南朝时期重新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无论“大户”还是原来依附于“私门”的租佃户都必须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称土断制度。这一制度

A .加剧了南北政局的动荡

B .规范了均田制度的推行

C.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D .动摇了士族制度的基础

5. 1727 年,清政府推行开豁贱籍的政策,宣布取消山西乐户、浙江惰民、徽州伴当(仆人)、宁国府世仆等“贱民”的贱籍,户口统一编入正册,使“俾得奋兴向上,免至污贱终身、累及后裔”。

这一举措

A.是对传统封建等级秩序的彻底否定

B.促进了社会流动和统治秩序稳定

C.减轻了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D.改变了传统“因业而贱”的职业观

6. 1607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时间1684 年1689 年1701 年

售价(荷兰盾 / 磅)80 7. 75 2. 32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7.17 至 18 世纪的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最低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材料反映了当时英格兰

A.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

B.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

C.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糊

D.积极发展与东方的海外贸易

8.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9.工业革命初期,英国工厂中大量使用童工;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国会通过法律限制在工业劳动中使用童工; 1881 年规定 5 至 10 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强制教育,之后,儿童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该现象反映的实质

A.资本家为榨取利润采取的不同手段

B.生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

C.英国法律对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护

D.英国《权利法案》基本原则的体现

10.据统计, 18 世纪末,英国棉纺厂中,约300 家是雇佣人数在50 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600 家是雇佣人数在50 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这客观上反映出

A.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

B.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

C.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

D.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

11.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

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

C.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D.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

12.分析下图,对该图主题概况最准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的过程

B.经济全球化呈现出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C.工业文明兴起及向世界传播的过程

D.经济组织形式由手工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13.下表是根据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的近代农产品出口情况一览表。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深

B.出口贸易以农产品为主

C.占据国际贸易优势地位

D.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

14.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15.中共中央某某决议规定:“根据土地质量评定入社土地的产量,规定土地报酬和劳动报酬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肯定社员的少量自留和其他分散的林业、鱼塘等分散的生产资料属于社员所

有。”该决议适应了

A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需要

B.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需要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需要

16.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 年,随着1957 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1959-1961 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 1962 年 8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20 世纪 70 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

A .八字方针的制定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C.改革开放的实施D.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

17.1957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比 1952 年增长 128.6%,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 年的 30%提高到 56.5%,重工业比重由26.4%提高到 48.4%。这主要得益于

A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B.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8.驮运(用牲口运物)、驿运(驿站式)和木船运输是中国古老的运输方式,近代以来日渐衰落,但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却快速发展起来。这说明

A.传统运输方式比较适应大后方的形势

B.传统运输比现代运输方式更具优越性

C.物资产地分散,只能用传统方式运输

D.大后方的百姓只熟悉传统运输方式

19.有的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使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

B.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保存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美国开始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0.在新政初期,美国州长协商会对罗斯福是大力支持的。l935 年,州长们对新政的态度出现明显分化,他们反复宣传的是维护州权和加强州际合作的重要性。据此判断,下列新政举措中,可能遭到州长们反对的是

A.贬值美元以刺激出口

B.设定统一的工资标准

C.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

D.调整企业和劳资关系

21.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要取得成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是为 1 至 10 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

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为此他采取了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规定最高工作时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22.1988 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开始通过公房出售的方式改革原有的公房使用制度。并缩减社会住房开支。随后在1988 年开始了把社会住房转让给住房协会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

A .全面放弃国家干预经济政策B.消除贫困现象促进社会公平

C.尽力争取议会中工党的支持 D .增强英国经济复苏发展活力

23.《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的作者谭智元认为,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作者旨在说明

A.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

B.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

C.美国利用黄金实现经济独裁

D.美国依靠经济优势垄断国际贸易

24. 1962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说,如果但丁、歌德都没有了自己的国籍,都用世界语来思考和写作。

他们还能对欧洲文化有他们已做出的贡献吗?因此除了“多国家的欧洲”之外,不可能有另一个什么“欧洲”。这反映了他

A.呼吁保留必要的国家主权

B.提倡扩大西欧一体化的范围

C.鼓励张扬各国的文化特色

D.极力反对美国干涉欧洲事务

25.下表为2015 年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状况比较表(金额单位:十亿美元),据此可知

国家出口金额占全球出口份额进口金额占全球进口份额

世界4675 100. 0% 4570 100. 0%

美国690 14. 8% 469 10. 3%

中国288 4. 9% 425 9. 6%

日本158 3. 4% 174 3. 8%

A.美国贸易顺差加速资本扩张

B.中国贸易逆差阻碍经济发展

C.日本经济发展增速明显放缓

D.全球服务市场机遇挑战并存

第II 卷

本卷包括26、 27 、 28、 29 四个大题,共计50 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 11~20 世纪的中国江南地区自宋以来已经迈入农商社会的门槛。农商社会的前身,无疑是

建立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之上的古代农业社会;农商社会的发展前景,当然应是现代工商社会。亦即

农商社会是处在古代农业文明和现代工商业文明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从商品性农业的成长,

市镇网络的形成,早期工业化进程的启动,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以及交换手段、商业信用、包买商和

雇佣劳动等角度概括出江南农商社会的五大特征。江南农商社会形成于宋元,成熟于明清,自晚清以

后发生调整和分化。历史上中国宏观经济盛衰变化的长波受到生态、战乱和制度三个要素的影响和制

约,尤以制度要素最为重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之下,东南沿海地区自宋元至明初已出现开

放型市场经济的雏形,却因明清专制集权政府闭关锁国政策之打击而步履蹒跚,终在18世纪西方工

业革命之后落后于政治民主、经济自由之世界演进大势。江南区域经济近千年的变迁轨迹表明,经

济现代化历程是先从市场化发朝,再发展到工业化、城市化,即由商业革命引发工业革命,从流通

领域进入生产领域。

——摘编自葛金芳《“农商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宋以降(11~20 世纪 )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

评价材料中关于农商社会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 ( 12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1600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了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到1709 年,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

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

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

权、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

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

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

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17 世纪到 18 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材料二明朝的海禁政策迫使海上商业发展为走私贸易,17 世纪郑成功从走私商人起家,指挥大船,装备着佛郎机火器,主导了整个东亚地区北自日本、西至大陆、南抵南洋群岛的海上贸易秩

序,初来乍到的欧洲商人也要服从其管辖。他们以妈祖信仰作为精神纽带,以儒家宗族观念作为信

用基础,构建起了东亚地区性的海洋商业秩序,但清朝在顺治十八年颁布“迁海令”,使郑氏家族实力大减,最终无法与大陆帝国长期对抗而失败。

——摘编自施展《枢纽》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起背景和特点。(10 分)

(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 世纪郑氏家族构建的海洋商业秩序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6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古代中国基层妇女的生存原则是通过劳动、婚姻和生育来获取生存资料和社会地位。

相比于以往朝代,清代知识女性的人数明显增多,女性的自发性意识逐渐增强。随着西方文明强势进

入中国,“自由平等”等一系列性别思想冲击着晚清士大夫。一些知识女性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

务之中。近代化的女子学堂教育改变了清代闺嫒的家学传统,而闺嫒也积极参与到女子教育的教授和

管理中来,成为近代第一批知识女性,同时还培养了大量接受西方思想启蒙的女学生和职业技能的女

工。

——摘编自万银红《清代妇女社会活动研究》材料二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平民阶层妇女走向工厂,参与工业生产,她们的自我觉醒

和自主意识提高,开始了自我解放的历程。中产阶级妇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参与文化事业,充

分展示了自我的解放和个性。而上层妇女则组织大量的文化性沙龙,互相交流思想,研讨学术、哲

学、生活和艺术,使其成为了一个思想文化的交流中心。在工业社会中,妇女地位提升与解放有了

划时代的变化。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与中国妇女相比,近代英国妇女的社会诉求有何不同。并指出近代女权发展的趋势。( 6 分)

【答案】

(1)变化:逐渐摆脱家庭依附;自主意识增强;参与公共事务;接受新式教育;社会地位有

所提高。( 3 分)

原因:社会变革;近代经济的发展;西方文明的影响;观念更新。( 3 分)

( 2)不同:谋求经济独立(或争取劳动权);追求自我解放(或个性解放);争取政治权利(或

自由平等);提升生活品质。( 3 分)

趋势:自由平等(或男女平等);民主法制;提升妇女文化素养。( 3 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伴随着城市化和休闲时间的延长,体育运动目益普及。体育全球化的核心表现就是现

代奥运会。但奥运会一开始就受到国际政治形势的影响。1936 年的柏林奥运会变成纳粹的宣传表演会; 1952 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意味着进入东西阵营同场竞技的时代。此后20 年两大阵营主要以运动

成绩的比拼为主,将奖牌数量作为验证社会制度优劣的最重要指标;70 年代美苏开始竭力争取承办

年代前期奥林匹克运动的主题,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遭遇巨大挫折。政治介入奥运的最根本原因

奥运会中体现出的民族主义。不管是开幕式上运动员以国家为单位入场的形式,还是颁奖仪式上升

国旗奏国歌的礼仪,都极大地激发和强化了各国政府、运动员以及普通民众比的民族主义思想。

——摘编自李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冷战研究《(1950 年代一 1990 年代初)》材料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与科学技术关系密切。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体育运动

的全球化。 1912 年斯德哥尔摩引进电子计时器精确记录时间和准确保存运动员成绩成为现实。而运

动摄影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运动会信息的传播手段,还使运动员能更真实地模拟比赛场景并组织训

练。 1936 年在柏林,闭路电视第一次被用来转播运动会实况。现代科技还更新了体育科学研究和奥

运选手训练的面貌,一系列先进的传感、测量和遥测技术、高速摄影分析器进一步发展,甚至还引起

体育器材、运动服甚至运动场技术的变化。此外,反对违禁药物的斗争,也促进了生物化学科学和检

测分析技术的发展。事实上,超大屏幕的电视系统、大型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大跨度的或移动的屋顶

结构、大型的照明与通风系统等无一不是在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运动会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理查德.W .布利特等著《20 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 世纪影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的因素。( 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科技成果,并分析说明科技与现代体育的关系。( 6 分)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

第十一单元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

答案

1.【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宋代浙江、江西等江南地区书院的数量居多,当时经济重心南移,故说明江南地区经济文化比较繁荣,故 A 正确;王阳明是明代思想家,材料并不能说明陆王心学成

为主流思想,故 B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书院数量,也无法体现政府选拔官员以南方人为主,故 C 错误;宋代之前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故 D 错误。故选 A 。

【答案】 A

2【.解析】从材料“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的地位被大大削弱,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中可以分析出,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促使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故 B 项正确; A 项错误,秦国统一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 C 项错误,官僚阶层取代了贵

【答案】 B

3.【解析】日本史学家井上清认为明代的“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都是侵略掠夺,由此可证明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其合理性,故 C 项正确; A 项不符合史实,故错误; B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错误; D 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C

4.【解析】“大户”和依附于“私门”的租佃户都必须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这加强了国家对人口的控制,不会导致政局的动荡,故 A 错误;均田制度推行于北魏,不是东晋和南朝,且材料

与均田制无关,故 B 错误;依附于“私门”的租佃户编定户籍,这不利于豪强地主隐藏人口,

不利于庄园经济的发展,故 C 错误;“大户”和租佃户都编定户籍,打击了士族地主经济,这

动摇了士族制度的基础,故 D 正确。

【答案】 D

5.【解析】取消所谓的“贱民”的贱籍而统一编入正册既有利于促进社会流动又有利于统治秩序稳定,即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彻底否定”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

统一编入正册是加强了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举措并不能改变传统“因业而贱”的职业观,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 。

【答案】 B

6.【解析】新航路开辟之后,引起商业革命,不仅商品种类的增加,商业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材料中“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说明商业范围的扩大,故 D 项正确, C 项错误; A 项是鸦片战争之后;价格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

【答案】 D

7.【解析】材料信息“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说明当

时的英国生产力水平较高;“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说明英国人消费水平较

高,故 A 项正确; B 项错在“开始”;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不能说明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糊,故 C 项错误; D 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的主旨,故错误。

【答案】 A

8.【解析】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 B 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

来的,故 C 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9.【解析】材料信息是工业革命后童工现象在英国消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童工现象消失和工业

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本质,故错误;《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的法案,和材料信息无关,

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10.【解析】材料“雇佣人数在50 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反映了生产规模较大,而动力机器的技术水平高于珍妮机或骡机,这说明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故 B 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当时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故 A 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分工细密的问题,故 C 错误;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 D 错误。故选B。

【答案】 B

11.【解析】材料中“经济革命”指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西方殖民扩张,促进世界市场形成。

“政治革命”指英国代议制确立,17 世纪英国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率先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此后逐步扩展到其它国家, C 正确;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与材料不符,排除 D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不属于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排除B;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只体现政治革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 A 。

【答案】 C

1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说明了全球化开始,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总体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故 B 正确。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完成,与

20 世纪中期之后的史实不符, A 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准备条件,

不是对材料的全面反映, C 项错误。 D 项只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的信息,不能整体反映材料,故错误。

【答案】 B

13.【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增加,这说明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销

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故 A 项正确, C 项错误;材料信息只反映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没有反映这一时期中国商品的总体出口状况,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故 D 项排除。

【答案】 A

14.【解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由此起步,洋务运动客观上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为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政治和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了物质和阶级条件,可见洋务运动引发了“转石效

应”,故选 B。 ACD 项均与材料中涉及到的“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不符合,故排

除。

【答案】 B

15.【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应当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因此该决议适应了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需要,故答案为 B 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土改运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开始,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 D 项。

【答案】 B

16.【解析】从包产到户在不同时期的遭遇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在“左”倾错误严重时遭到批判,在思想路线和经济政策真正从中国国情出发时又得到肯定。

故答案为 B 项。 A 、C 项不符合材料总体信息,排除; D 项说法片面,经济政策也有不受“左”

倾错误干扰的时期,排除。

【答案】 B

17.【解析】从 1953 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主要得益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故答案为 B 项。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排除 A 项;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侧重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排除C、D 项。

【答案】 B

18.【解析】抗战时期的大后方主要是在农村地区,相对落后,所以现代化的运输方式不适合当时的需要,而传统的运输方式则与当时的形势相适应,故选A; BD 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C 中物资产地分散与否与运输方式关系不大,故 C 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

【答案】 A

19.【解析】根据“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美国开始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故 D 正确; A 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不符合“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排除; B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C 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但不符合“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排除C。

【答案】 D

20.【解析】美国州长“反复宣传的是维护州权和加强州际合作的重要性”,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罗斯福新政损害了州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规定全国执行统一的工资标准,这损害了州权,故 B 项正确;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和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是金融方面措施,而金融大

权属于中央政府的权限,没有影响到州权,故AC 错误;调整企业和劳资关系也和州权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21.【解析】从材料“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

制定公平经营章程,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故 A 项正确; B 项是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排除; C、D 项是保障工人利益的措施,排除。

【答案】 A

22.【解析】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在经济上推行“自由市场”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和非国有化的战略,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建立一个更有竞争力的自由的社会,以增强英国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活力。故答案为 D 项。撒切尔夫人的执政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并非完全放弃,排除 A 项;撒切尔夫人的改革适当减少了社会福利, B 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C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答案】 D

23.【解析】根据“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看出,作者旨在说明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 B 正确;材料强调强化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A 表述错误; 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国际贸易,排除D。

【答案】 B

24.【解析】请“如果但丁、歌德都没有了自己的国籍,都用世界语来思考和写作。他们还能对欧洲文化有他们已做出的贡献吗?”说明作者主张保留各国文化传统和主权, A 正确;材料反对欧洲一体化进程, B 错误;材料中说明一体化会破坏文化以及主权, C 错误;材料论述欧洲一体化,没有提及美国信息, D 错误。

【答案】 A

25.【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化背景下美、中、日三国的服务贸易状况,说明国与国之间的服务贸易往来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服务贸易的发展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于各国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故答案为 D 项。服务贸易只是一国对外贸易的组成部分,因此美国服务贸易存在顺差并不必然导致资本扩张加速,中国存在服务贸易逆差也不能得出阻碍经济发展的结论,排除 A 、B 项;一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增速不存在必然联系,排除 C 项。

【答案】 D

26.( 12 分)

【答案】

同意材料中关于江南地区自宋代以来进入农商社会的观点。

商品性农业的成长促使农村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江南市镇兴起、市镇网络形成,城市化

进程不断加速;区域贸易、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扩展。市场容量增大,经济开放度提高,一些发达地

区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早期工业化进程开始启动,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向专业化分

工、主要面向市场转变;纸币、商业信用包买商和雇佣劳动等带有近代色彩的新经济因素出现并成

长。

27.( 16 分)

【答案】

(1)背景: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英国与荷兰、法国的海上竞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

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5 分)

特点: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整合或垄断了英国一切东亚贸易;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

主(或以商业资本为主);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长期高利润率;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

海地区。( 5 分)

(2)不同:受政府的压迫(或缺乏政府支持,或与政府对抗);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信用

体系;仅限于东亚地域性规模,过分依赖大陆市场;未能持续生存(或很快灭亡)。( 3 分)

原因:①封建专制制度;②自然经济为主体;③重农抑商观念;④天朝上国思想;⑤政府海禁

政策。( 3 分)

28.( 12 分)

【答案】

(1)变化:逐渐摆脱家庭依附;自主意识增强;参与公共事务;接受新式教育;社会地位有

所提高。( 3 分)

原因:社会变革;近代经济的发展;西方文明的影响;观念更新。( 3 分)

( 2)不同:谋求经济独立(或争取劳动权);追求自我解放(或个性解放);争取政治权利(或

自由平等);提升生活品质。( 3 分)

趋势:自由平等(或男女平等);民主法制;提升妇女文化素养。( 3 分)

29.( 10 分)

【答案】

( 1)国际政治局势;科学技术手段;工业化及城市化水平;民族主义思想;经济全球化。( 4

分)

( 2)科技成果: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出现;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及互联网

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电视的普及;遥感技术;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答出任意四点得满分)。( 4

分)

分析:科学技术不仅推动现代体育运动的全球化,也推动现代体育向着专业化。精细化的纵深方

向发展;现代体育运动也推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适当的分析阐述)( 2 分)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淄川中学高2016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治天下,立七 十一国”。材料中的“封建”,准确的说指() A、委任官职 B、严密监视 C、进行分封 D、将他们变为地主 2、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 母”,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的热议。影响今天中国人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的结 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建立了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B、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4、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 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 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 D、齐郡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 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 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个阶段。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B、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6、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7、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 A、三公九卿制的废除 B、地方势力的削弱 C、决策中枢的转移 D、外戚和宦官专权 8、《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 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生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在唐朝灭亡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选拔人才 9、隋唐时期,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唐代290 年间共有369名宰相,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这意味着() 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

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麻城二中高二三月月考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三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6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下面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西周推行“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宗法制,其根本目的是() A. 划分血缘关系的亲疏 B.维护和巩固政治联系 C.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 D.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3、《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4.宋代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唐朝中央政府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7.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C. 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8.周恩来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9.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0、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箕”是指()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11、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3、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高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单选题 1.“不管一般人是否读历史书,他们都必然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描述过去,尽管这种描述与真实的过去几乎毫不相符,但它仍然有助于人们确定其对政治和社会的看法。”美国历史学家贝克尔的这段话强调() A.人们没有办法发现真实的历史B.历史是由个体的主观情感确定 C.违背历史真实的表述也有价值D.历史书描述的历史较真实可信 2.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中的() ①人民主权原则②州政府绝对服从联邦政府 ③权力的制约与平衡④民主共和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 2019年4月19日,数百名美国民众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以南约18公里处的福特亨特国家公园举行集会,抗议美国总统奥巴马实施的救市方案和医改方案违反“宪法原则”。有权通过美国总统奥巴马实施的救市方案和医改方案与裁决救市方案和医改方案是否违反“宪法原则”的机构分别() A.国会、最高法院 B.最高法院、国会 参议院、众议院众议院、参议院 D.C.4.下列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对北美独立和建国产生影响最大的是() ①人民主权说②社会契约论③三权分立说④反对君主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马克思认为“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给欧洲资产阶级敲响了警钟”,其含义是美国独立战争()A. 冲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B. 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C. 使欧洲殖民者感到了恐惧 D. 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者 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共和制政体,它开始确立于() A. 1787年 B. 1783年 C. 1789年 D. 1790年 7.“英国在不得不忍痛失去那一片殖民地领土后,还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后来居上,在现代民主化改革方面遮蔽了作为首创者的母国的光荣”。标志着材料中的“儿子”页 1 第 在现代民主化改革中迈下最坚实的第一步是() A.《大宪章》的发表 B.1875年宪法的颁布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1787年宪法的制定 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 A. 军权高于行政权 B. 分权与相互制衡 C. 总统权力至上 D. 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9.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约束的权力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和完善这种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2016高三历史必修一试题

2016高三历史必修一试题 问卷: 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继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具有 ①君臣关系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③等级从属关系④兄终弟及的关系 A 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 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4、“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 A 布衣为相,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 B 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 C 置三公,事归台阁 D 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5、为保证君权独尊,唐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以尚书台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 B 起用布衣为相,近臣参与军国大事 C 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 D 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 6、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构成是 A 行省、路、州、县 B 诸侯王国与郡、县 C 州、郡、县 D 道、州、县 7、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有3291件事。皇帝一天要处理问题411件事,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皇帝勤于政事 B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 明初政事繁多 D 无人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8、十八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 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B 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D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9、下列条约涉及香港问题的有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马关条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0、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毅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新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 张毅 B 李新 C 王平 D 赵洋 11、右图两部文献具有相一致的方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A 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 B 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测试题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考点解读】 考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课标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解读:法国持续性的革命引发了法国社会和政局长期的剧烈震荡,直到大革命结束后将近百年的时间,到1875年1月,国民议会才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 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在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深入理解法兰西共和制的特点;德国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 在普法战争的胜利中组建德意志帝国,并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 政体,君主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 会等大权,其政体虽与欧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别,但毕竟也走上了立宪 的道路。在深入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德意志帝国君主 立宪制与法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异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知识梳理】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1)背景 ①17、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国家。 ②在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下,法国爆发革命。 (2)艰难历程 ①1789年爆发革命,建立了制。 ②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③此后法国政局不断动荡,政权频繁更迭,政体反复变换。 ④1814年后的王朝虽实行某种程度的代议制,但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背景 ①1870年,共和派废除;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开始。 ②各派政治力量展开激烈斗争。 (2)制定:1875年,议会陆续通过宪法的全部条文,即1875年宪法。 (3)内容:规定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行政权由和内阁掌握。 (4)意义 ①1875年宪法实行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普遍接受思想,农民的皇权思想逐渐消退。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 ②议会对宪法作修正和补充,堵塞了的复辟之路。 二、德意志帝国的体制 1.前提:德意志的统一 (1)自14世纪以来,德意志就陷入状态。 (2)法国大革命对德意志产生极大的震撼。德意志发出要求统一的呼声,一些邦国也推行了改革。 (3)从1864年到1870年,在首相俾斯麦的筹划下,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 次,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大事年表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政治史)中国世界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 尧舜禹时期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B.C770—B.C476 B.C475—B.C221 B.C230—B.C221 实行禅让制 禹建立夏朝 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①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 ②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建立东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遭到破坏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 公元前8世纪 公元前594 公元前6世纪末 公元前509年 公元前449年 公元前443-429年 希腊城邦出现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 定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 主政治。 ①罗马共和国建立。 ②公民法出现 《十二铜表法》颁布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 秦汉(公元前221—220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15年汉初 汉武帝时期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形成 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郡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 实行中朝制度、察举制、 刺史制度 公元前27年(汉武 帝时期) ①罗马帝国建立 ②万民法产生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实行。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隋唐(581—907年) 隋唐时期隋炀帝时期唐朝中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 科举制形成。 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 局面形成。 6世纪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 宋朝元朝设置同平章事,增设“参知 政事”以削弱相权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 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 13世纪后半期 13世纪末 英国议会制度开始萌芽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开始兴起

高三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高三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上述材料 中的“礼”主要是指( ) A.礼仪 B.制度 C.风俗 D.贡赋 2.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判断,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包括( ) ①君臣关系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③等级从属关系④兄终弟及的关系 A. ①③B. 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 3.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4.“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汉武帝为加強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叙述正确的应是( ) A.布衣为相,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 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 C.置三公,事归台阁 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5.为保证君权独尊,唐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以尚书台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 B.起用布衣为相,近臣参与军国大事 C.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 D.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 6.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构成是( ) A.行省、路、州、县 B.诸侯王国与郡、县 C.州、郡、县 D.道、州、县 7.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8.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者把鸦片战争称为英国为维护正当贸易而进行的“通 商战争”。其实质是( ) ①掩盖战争的性质②强调战争的作用

高三历史必修一测试题

高三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 传》:“大宗者尊之统也, 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 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 ) 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 嫡长子继承制 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 化了血缘认同 2.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 士三鼎。这说明西 周礼乐制的实质是( ) 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 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 度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3.“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 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本身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如王权与神权结合、用传统的国家制 度建立政权、小农意识鲜明等等,它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却不能笼统

称之为“反封建”。 对这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该学者认为“反对清政府统治”不等于“反封建” B.“传统的国家制度”主要是指君主专制制度 C.“小农意识鲜明”可以从《天朝田亩制度》中找到证据 D.这里“封建”指的是分封制下的“封邦建国”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 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 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 A.王位世袭制确立 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皇帝制度确立 《临时约法》的颁布 《共同纲领》的制定 C.秦的统一 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解放战争的胜利 D.秦的统一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6.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 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 )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 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 做出贡献 7.“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 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 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对“求同存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起来,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2.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3、《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 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六十四人的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5.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郡县制度 B.官僚制度 C. 皇帝制度 D.朝议制度 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7.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B.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一】高考历史关于西周的知识点整理 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 【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

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三】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1、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四】“冷战”阴影响下的国际关系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 分,每小题 2 分。下面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西周推行“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宗法制,其根本目的是() A. 划分血缘关系的亲疏 B.维护和巩固政治联系 C.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 D.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3、《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 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 D .文化专制的扩展 4.宋代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5.唐朝中央政府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 .门下—中书—尚书 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7. 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 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不包括() 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C.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8.周恩来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 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 该是() A. 第 26 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9.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C. 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0、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箕”是指() A. 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11、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 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 1.公元前1046-771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制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公元前221-206:秦 秦确立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公元前208-公元8年:汉 内朝制度,削弱相权 方法:频繁更换丞相 4.618年到907年唐 设立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 特点及影响:1、相权一分为三2、各部门分工和作,监督牵制提高行政效率3、保证君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大创造 5.960年到1172年宋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使管军事设三司使管财政 6.元 元朝的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和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省官互迁 7.明1368年到1644年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 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8.清1644年到1840年

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作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9.1840-1842(鸦片战争时期) 鸦片战争(英国发动)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东南沿海门户洞开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0.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①幽王荒淫无道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 ④ D.①②③④2.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 制 D禅让制 3.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 是 (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 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4.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5.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 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 ①分工明确②互相配合③互相牵 制④皇权集中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 ④D.①②③④ 7.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8.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下有关表述错误的有( ) A.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B.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C.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D.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很多朝代都有影响 9.《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三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6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下面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西周推行“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宗法制,其根本目的是() A. 划分血缘关系的亲疏 B.维护和巩固政治联系 C.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 D.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3、《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4.宋代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唐朝中央政府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7.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C. 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高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单选题 1.近代有学者称:“‘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实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的分割;每方土地上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着一切经济和政治上的权利,形成一种地主与附属土地的农奴的现象。”这种封建制度普遍推行的结果是() A. 初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B.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导致了统一国家的分裂 D. 削弱了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 2.《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文中把“不娶无子”列为最大的不孝的原因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 3.“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谈谈这句话是评价以下哪一制度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 4.下列有关西周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B.宗法制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C.礼乐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D.王位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形成 5.(美)伊佩霞所著《剑桥插图中国史》记载,周初的一些文献把周克商描述为正义、高尚的武士对荒淫无道的君主及其谄媚之臣的胜利。该叙述一定程度上体

现了() A. 周人对历史的真实看法 B. 儒家经典在周初已成熟 C. 儒学否定周克商是进步 D. 周人谋求权利的合法化 6.我国自2019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7.以下最能体现早期政权和神权结合的历史现象是() A.城的出现 B.大规模祭祀活动的举行 C.王的产生 D.贫富分化的加剧8.《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有地方分权体制……”文中“西周的创制”是指()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军功爵制 D. 中央集权制 9.顾炎武说:“封建(指分封制)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分封制是一种落后的政治制度B分封制是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 C顾炎武没有历史地看问题D分封制带来诸侯的兼并,郡县制造成统治者的专制腐朽 10.《通典》记载:西周时期,“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磔)之”;“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 ①维护权贵利益②重视宗法伦理③注重公平正义④保护私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复习检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复习检测试题 1.“宗,尊祖庙也”,意思是说,宗法的“宗”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 A.以宗教信仰为纽带B.以血缘家族为纽带C.以活动地域为纽带D.以土地财产为纽带 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②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制③神权与王权结合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物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一现象说明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B.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 C.决策体现原始民主的色彩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4.成语“楚王问鼎”的典故这样记载:《左传》“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在洛阳西南),遂至于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晋书》:“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楚庄王问鼎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这样形容秦朝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秦朝确立的皇帝制度的特点有①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②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意志③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④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与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7.中国古代的宰相(或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明太祖 D.康熙帝8.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A.军机处B.内阁C.参议院 D.中朝 9.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关系。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0.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 A.皇权逐渐削弱B.相权逐渐加强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11.下列制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郡县制②分封制③刺史制度④行省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 12.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C.地方机构权力的加强 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 13.右图是军机处的内景图。它的设置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