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体系优化方案

授权体系优化方案
授权体系优化方案

本报告导读

本报告是根据大华集团和斯隆顾问签订的关于大华集团授权体系优化咨询合同而提交的最终成果报告,旨在明晰大华集团内部各层面、及总部各管理中心/部门、区域总部、项目公司之间的权限分工,明确经营管理中主要核决事项的审批程序,探讨与授权相关的监督和控制办法。

本报告基于此前斯隆顾问就该项目所形成的咨询诊断报告及2006年12月29日大华董事会专题会议所形成的共识,与大华集团办公室围绕2007年度经营授权书工作,对大华集团各部门和下属公司的职责、授权、考核等进行重新梳理(斯隆顾问高度参与了该项工作)时所遵循的基调不尽相同,二者互为补充,后者立足于基本维持现行的实际做法,而本报告则相对前瞻一些,立足于依据上次大华董事会专题会议所达成的共识,对授权体系进行“审慎优化”的基调。

本报告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授权体系优化的总体说明

此部分对此次授权体系优化的目的、原则及主要建议措施等进行概要说明。

?大华集团各层面权限分工优化方案

此部分主要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大华集团各个层面在业务、财务、人事等方面的权限分工进行概括说明,配合授权额度附表,便于各部门集中了解本部门的业务、财务、人事等权限。

?主要核决事项审批程序优化方案

此部分基于权限分工,明晰各部门对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的主要决策事项

的审批核决程序、参与部门和人员、以及各自扮演的角色。

?授权相关的监督和控制办法概要

此部分概要探讨与授权相关的监督控制措施,以便于授权体系的推行,减少授权带来的潜在风险。

目录

1、大华集团授权体系优化总体说明 (1)

1.1 相关概念澄清 (1)

1.1.1 分管副总裁、主管副总裁 (1)

1.1.2 审核权、审定权、审批权和其它权 (1)

1.1.2 授权体系 (1)

1.2 本次授权体系优化要达到的目的 (2)

1.3 本次授权体系优化的原则 (2)

1.4 本次授权体系优化的主要建议 (3)

2、大华集团各层面权限分工优化方案 (6)

2.1 方案说明 (6)

2.1.1 权限分工优化总体原则 (6)

2.1.2 各层面主要权限分工 (7)

2.1.3 优化后的决权配置 (9)

2.1.4权限分工体系 (9)

2.2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总裁 (11)

2.3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副总裁(设计、营销) (14)

2.4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副总裁(工程、合约) (16)

2.5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副总裁(行政、人力资源) (18)

2.6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财务总监(财务管理中心) (20)

2.6.1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资金管理部 (21)

2.6.2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财务管理部 (22)

2.6.3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会计核算部 (24)

2.7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设计管理中心 (26)

2.7.1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设计管理部 (27)

2.7.2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技术管理部 (28)

2.7.3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产品研发部 (29)

2.8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工程管理中心 (31)

2.8.1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质量管理部 (32)

2.8.2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市政工程部 (34)

8.3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工程技术部 (35)

2.9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营销管理中心 (37)

2.9.1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营销策划部 (38)

2.9.2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销售管理部 (39)

2.9.3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市场研展部 (41)

2.9.4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地区业务部 (42)

2.10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合约审算部 (43)

2.11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人力资源部 (45)

2.12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集团办公室 (46)

2.13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投资发展部 (48)

2.14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审计部 (50)

2.15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项目公司 (52)

2.16 大华集团审批权限表—区域总部 (53)

3、大华集团主要核决事项审批程序优化方案 (55)

3.1 方案说明 (55)

3.1.1 审批程序设计原则 (55)

3.1.2审批程序优化方案的体系 (58)

3.2 两级管理模式的审批程表 (58)

3.2.1 设计管理主要核决事项审批程序表 (59)

3.2.2 营销管理主要核决事项审批程序表 (63)

3.2.3 合约审算管理主要核决事项审批程序表(上海本地) (70)

3.2.4 工程管理主要核决事项审批程序表 (75)

3.2.5 财务管理主要核决事项审批程序表 (78)

3.2.6 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管理审批程序表 (81)

3.2.7 项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审批程序表 (88)

3.2.8 投资管理主要核决事项审批程序表 (96)

3.2.9 行政管理主要核决事项审批程序表 (97)

3.3 三级管理模式的审批程序表 (100)

3.3.1 设计管理主要核决事项审批程序表 (100)

3.3.2 营销管理主要核决事项审批程序表 (105)

3.3.3 工程管理主要核决事项审批程序表 (110)

3.3.4 合约审算管理主要核决事项审批程序表 (113)

3.3.5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核决事项审批程序表 (118)

4、授权相关的监督和控制办法概要 (127)

4.1 授权存在的风险 (127)

4.2 授权监督控制的主要内容 (128)

4.3 授权监督控制的主要手段及要点 (129)

4.3.1 事前控制 (129)

4.3.2 事中控制 (130)

4.3.3 事后控制 (131)

附录大华集团授权额度表 (132)

1、大华集团授权体系优化总体说明

1.1 相关概念澄清

1.1.1 分管副总裁、主管副总裁

-分管副总裁:指分管各个专业条线的副总裁,如分管设计、营销副总裁

-主管副总裁:指主管区域总部、项目公司的副总裁,如主管锦绣华城副总裁1.1.2 审核权、审定权、审批权和其它权

-审核权:指对核决事项进行审核把关的权力,如审核权、复核权、稽核权

-审定权:指对核决事项进行专业角度最后审核把关的权力,出具专业审核环节的“审定”意见,对专业审核承担主要责任。

-审批权:指对核决事项进行最后拍板的权力,如决定权、批准权、否决权等-其它权:如工作指挥权、专业指导权、建议权、检查权、审计权、考核权等。

本次咨询中不单独涉及,而是将其中重要的权限归结到核决权中,如质量检查权归结到质量事故的认定权、奖惩权归结到奖惩方案的决定权等等

1.1.2 授权体系

指在现行分工体系和组织框架下,审核权、审定权、审批权在不同层面、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协调和相互制衡,构成大华集团完整的权力链条和体系。

图1.1 授权体系概念示意图

1.2 本次授权体系优化要达到的目的

1)明确各层面的授权内容,明晰各事项的审批核决程序,实现权责匹配,

减少模糊地带;

2)优化权力分配,释放高层精力,培养项目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平衡经

营风险和开发效率;

3)优化审批程序,减少过程中的等待,减少过程中的不规范,提高整个经

营系统的效率。

1.3 本次授权体系优化的原则

1)基于新的组织结构方案

-本次授权体系优化基于上次“大华集团组织管理体系优化咨询”的成果,包括新的组织结构方案,集团总部各中心和部门、区域总部及项目公司的功能定位,以及各个管理体系的界定及主要管控点等。

2)稳健经营与授权经营的统一

-稳健经营与授权经营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授权经营也是实现稳健经营的有效方式。大华集团经过19年的发展,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对于领导者的精力是很大的挑战。通过授权,把项目开发的日常经营管理权授予项目公司,有可能在开发一线形成快速反应,提高整个开发过程的效率;

同时领导者的精力得以释放,可以更好地从全局驾驭企业,从而总体上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大华集团更加稳健的经营。

3)授权与控制的平衡

-既强调授权的必要性,也重视授权潜藏的风险,即在适当扩大对项目公司等的授权范围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授权监督控制措施,确保集团总部对房地产开发经营关键环节的控制,规避重大经营风险。

4)既具备前瞻性,又考虑过渡时期的特征

-权力的下放是渐进的过程。本报告在参考外部标杆企业做法的同时,又考虑大华集团的实际情况。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大华集团总部最终要成为一种战略性、投资性的集团总部,项目的具体开发及管控应该下放给项目公司和区域总部,形成集团战略、区域管控、项目公司执行三位一体的授权管理模式。1.4 本次授权体系优化的主要建议

1)完善组织环境

-新的组织架构到位,如集团办公室、工程管理中心、区域总部等

-理顺集团高层分工关系,明确业务上以职能分管为主,兼顾项目公司主管条线的作用

-理顺项目公司总经理和常务副总的关系,进一步明确项目公司常务副总作为经营目标责任人的身份和权责

2)优化权限分工

-以上次组织管理优化咨询报告各条线的主要管控点、项目公司及区域总部的定位为基础划分各层级的权限分工

-适当调整各层级的授权额度

-明确哪些是责任签字,哪些是象征性签字,将模糊权力清晰化

3)优化审批效率

-在审批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强调各个环节审批、审核的时间承诺,提高整个审批流程的效率

-两条审批线路明确主次

4)明确审批中的责任

-进一步明确参与主体,包括明确是内部流转主体,还是外部流转主体-进一步明确审核点、审批额度

-强化责任回溯机制

-严格审批流程、避免越级审核(可以补签的、特批流程除外)

5)加强审批以外的管控手段

-事前规范性控制:预算、目标、计划、人力资源编制控制

-事中检查控制:关键节点提报、项目公司定期/不定期报告、集团领导及总部部门的巡检制度

-事后奖惩的威慑性控制:内部审计、考核

2、大华集团各层面权限分工优化方案

2.1 方案说明

2.1.1 权限分工优化总体原则

1)业务权重心逐渐下移

-逐步建立集团管战略、区域总部管控、项目公司开发经营的格局,业务管理权整体下移一级

-区域总部逐渐成为一级管理机构,其权限来源于总部权限的分解下放,而不是项目公司权限的向上重新集中

-总裁将部分业务决策权下移各分管副总裁,但保留少数关键的业务决策权2)财务权和人事权谨慎下放

-财务和人事方面继续发挥集团总部集中管控优势

-财务上适度扩大对项目公司老总和区域老总的授权额度,同时加强对预算和资金计划的控制

-人事上对于主管及以下人员的人事审批权下放,集团总部主管及以下由行政副总裁审批、项目公司主管及以下由项目主管副总裁审批和区域总部主管及以下由区域老总审批

3)决权和核权的分工格局不变

-决权继续置于总裁、副总裁(包括分管和主管)、区域老总、项目公司老

总四个层面

-各级职能管理部门一般仅行使核权,包括专业角度的审定权

4)对项目公司逐步实现无差别授权

-所有项目公司所拥有的实质性权限,最终基本相同

-过渡阶段,项目规模上的差别,上海本地、外地的差别,有区域总部和没有区域总部的差别,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授权额度上的不同

-授权额度分为若干类,特定项目公司套用哪类授权额度由集团董事会确定2.1.2 各层面主要权限分工

1)总裁

-关键的业务决策权(投资、总体/年度计划、设计任务书、销售定价、重要合同等)

-财务上额度审批权

-部门副经理及以上人事权

2)分管副总裁

-分管口业务决策权(总裁权限除外)

-分管口额度审批权

-分管口人事建议和审核权(行政副总裁有集团本部主管及以下人事权)

3)主管副总裁

-主管公司财务上额度审批权

-主管公司主管及以下人事权

4)集团管理中心/一级部门

-专业口业务、合同、费用等审核权

-部门内人事审核权

5)集团二级部门

-专业口业务、合同、费用等初审权

-部门内部人事审核权

6)区域总部

-区域内业务决策权(集团总部权限除外)-区域内额度审批权

-区域内项目公司主管及以下人事权

7)项目公司

-项目上日常业务决策权

-项目上额度审批权

-项目人事建议和审核权

2.1.3 优化后的决权配置

本次优化后,决权继续置于总裁、副总裁(包括分管和主管)、区域老总、项目公司老总四个层面,详见表2.1所示。

表2.1 决权配置表

注:灰色区域不体现决权

制度体系梳理及优化工作方法

制度体系梳理及优化工 作方法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制度体系梳理及优化工作方法企业制度体系通常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制度未实现归口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其二,制度未建立统一的框架,层次不清,界面不明。由此,政出多门,制度之间难免冲突,与业务实际不符,或难以对业务开展提供指引。 明确制度归口管理部门之后,制度体系梳理及优化可从以下五个步骤展开: 1.制度资料收集与分析。 制度体系优化之初,需要对企业现行制度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通过收集现行制度资料,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标准、程序文件、补充性管理规定、管理办法、作业细则、红头文件、通知等文件,提炼制度主体所界定管理、业务活动,备注制度与业务实际的适用性。 2.制度体系框架设计。 制度是企业战略目标、盈利模式落地的载体之一,通过制度授权,使流程效率得以发挥。因此,制度体系框架设计首先需要根据组织、部门职能或流程分解,形成制度框架的横向分类;其次,根据制度对具体工作的作用,形成制度框架的纵向分级。 例如,关于制度的横向分类,从企业领导决策管理、战略管理、顾客与市场管理、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绩效管理等六大管理系统出发,项目组划分了决策管理、组织治理、战略管理、顾客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科技管理、相关方关系管理、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绩效管理、知识管理等20个制度模块。

关于制度的纵向分级,项目组确定了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三个层级,并根据制度规范管理事项的包含关系界定制度层级,明确了该制度在体系中的坐标,解决了仅仅以制度名称划分制度层级,以及所谓制度、规定、办法、细则等概念问题。 3.制度优化方案确定。 根据制度体系优化建立统一制度的目标,制度优化从制度结构、制度内容、格式规范、制度管理等方面展开。 制度结构方面,在前期制度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制度纳入制度体系框架中,判断各制度模块下框架是否完整、内容是否独立,确定制度新增、结构调整、制度废止等方案。 制度内容方面,从现行制度与业务实际的适用性以及优化空间大小、制度执行主体以及权责是否明确,确定制度内容修订方案。 格式规范方面,需要通过标准格式界定制度的关键要素,因此不同性质、各层级制度要素和表述规范都将明确界定。比如,项目组界定一级管理制度包含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职责、程序活动、检查与考核、报告和记录、附录等八个要素,并将流程图与记录表单作为制度附件。 制度管理方面,需明确制度建立、维护、检查与考核等管理流程。 4.制度优化编撰。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制度优化方案,项目组制定了制度汇编目录、制度修订建议及制度格式模板,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编撰相关制度,并提出“格式规范、内容完整、PDCA”十二字写作要诀。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方案

目录 一、质量目标-----------------------------------------------------------3 二、质量保证体系-------------------------------------------------------3 三、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图-------------------------------------------------3 四、质量监控程序图-----------------------------------------------------5 五、工程质量控制图---------------------------------------------------------------5 六、质量工作职责-----------------------------------------------------------------7 1、项目经理职责-------------------------------------------------------------7 2、项目副经理职责-----------------------------------------------------------8 3、项目技术负责人职责------------------------------------------------------8 4、施工员(工长)职责------------------------------------------------------9 5、计划统计预算员职责------------------------------------------------------10 6、材料物资、设备员职责----------------------------------------------------11 7、综合办公室人员职责------------------------------------------------------11 8、试验员职责---------------------------------------------------------------12 9、测量员职责---------------------------------------------------------------13 10、兼职质检员职责---------------------------------------------------------14 11、专职质检员职责---------------------------------------------------------14 七、质量管理制度---------------------------------------------------------------15 1、技术交底制度------------------------------------------------------------15 2、材料进场检验制度--------------------------------------------------------15 3、样板引路制度------------------------------------------------------------15 4、施工挂牌制度------------------------------------------------------------16 5、质量否决制度------------------------------------------------------------16 6、成品保护制度------------------------------------------------------------16 7、质量文件记录制度--------------------------------------------------------16 8、培训上岗制度-----------------------------------------------------16 9、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调查制度---------------------------------------17

应用系统项目优化方案研究

应用系统项目优化方案研究 版本:1.0

文档描述 文档变更

目录 1引言 (6) 1.1背景 (6) 1.2目的 (6) 1.3术语缩略语 (6) 1.4参考资料 (7) 1.5适用人群 (7) 2现状分析 (8) 3调优总体方案汇总 (9) 3.1应用程序调优(目前采用) (9) 3.1.1Java代码优化 9 3.1.2页面代码优化 9 3.1.3Sql语句优化(V2.2) 9 3.1.4应用架构代码优化 9 3.2容器调优(目前采用) (9) 3.2.1应用服务器优化(weblogic优化) 9 3.2.2JVM优化 12 3.3数据库调优(目前采用) (13) 3.3.1合理建立数据库 13 3.3.2SQL语句的优化 13 3.3.3数据库对象存储方式的优化 13 3.3.4内存的优化 13 3.3.5I/O 优化 13 3.3.6使用大表分区技术(采用) 13 3.3.7优化回滚段设计 13

3.3.8优化重做日志文件 13 3.4操作系统调优 (13) 3.5性能监控 (13) 3.5.1操作系统监控 13 3.5.2数据库监控 13 3.5.3中间件监控 13 3.5.4代码监控 14 3.5.5业务监控 14 3.6拆分与扩展 (14) 3.6.1硬件增加 14 3.6.2应用系统拆分 14 3.6.3业务拆分 14 3.6.4数据分割 15 3.7接口优化 (16) 4第一阶段方案 (17)

1引言 1.1背景 系统的数据量增长越来越快,系统的瓶颈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导致用户对系统操作方面非常不满意。 系统在前期已经进行过一些优化: 1.系统内部优化:页面框架变更、查询功能优化、sql表中加入索引等常规 优化 2.组件级调优:数据库、中间件一些常用参数的配置 取得一些效果,但在数据量成级数增长后,需要一些系统性的全面优化方案,以解决系统性能问题。 1.2目的 本文主要是针对系统的一个整体的优化,不涉及代码级别的。 1.3术语缩略语 1.4参考资料 1.5适用人群 项目管理人员、架构人员、配置管理人员、开发人员

浅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浅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这里的“有效”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XX《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80个成员国和19个国际或地方组织的专家,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 在我国,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得到改善。换句话讲,这类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

效性呢?简单归纳以下几个方面:缺乏质量理念支持;缺乏监督考核制度支持;企业的执行力度低。现分别对以上三点进行如下分析和探讨: 1. 质量理念树立 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相信企业管理者都有非常的认知度。关键是,有的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管理和经营过程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通过策划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的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将顾客的需求错误理解;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形成一种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指导具体工作并达到工作目标。 影响质量理念的树立有几个关键问题,这些将直接影响和保证体系实施的有效性: 一是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是决定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企业的发展取决于领导,如领导层有远见卓识,志在谋求长远发展必然要引入先进的

公司授权体系

东莞市欧贝雅工艺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核决权限办法 1 目的 为使本公司各项费用及经营业务的核决、报销等处理有章可循,并建立职务授权制度,以利于管理运作,提高管理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1)人事类。 (2)项目跟踪/销售/进度计划/预算 (3)各项费用支付及付款凭证 (4)设备/材料请购、采购、借出(入)、滞料处理、滞料出售等。 (5)固定资产的异动处理。 3核决权限 上述适用范围的具体核决权限,见〈核决权限表〉。 4核决行使 (1)各权责主管行使核决时,应签名以作为依据。 (2)假冒上级主管签名者,一经查觉,呈报CEO议处。 (3)除CTO、CMO、COO人员外,各级单位已有正主管时,其副主管非经正主管按规定程序授权或代理,不得批示各类文件。 5限制 各级主管的个人费用及其他涉及财务款项,经其上级主管核准。 6授权与取消 (1)经理级(含)以上主管因业务及管理需要,上级主管在其核决范围内,授权下级主管代行核决。授权行使,应由被授权人以《授权通知单》(见附表一),呈 CEO核准后,副本送财务部方可行使,如上列各级主管,因差、假于短期内无法 执行其原职务,又未有授权为之行使,其职务由上级主管负责。

(2)以《授权通知单》上的“取消日期”为取消授权时间,超期按第(1)条办理。 7管制部门及审核 (1)管制部门 ●财务部为各项费用及业务处理的管制部门; ●人事单位为人事类业务的管制部门。 (2)管制凭据 ●核决权限表。 ●订有合约或经呈准的专门计费标准。 (3)凭据审核要点 ●核决权限是否足够。 ●凭证合法性、合理性。 ●费用合理性、正确性。 8其他 各项费用支付及业务处理的核决权限,于本办法已规定者熟悉并依据本办法,本办法未规定者依其他相关规定。 9实施与修改 本办法经报董事会核备后公布实施,修改时间亦同。

项目质量管理措施方案

1、质量管理体系 1.1、项目质量目标概述 我公司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确保施工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质量活动规范有序,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1)质量方针 规范受控,贯彻始终,质量第一,确保履约。 (2)质量目标 ①保持按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②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率100%。 ③杜绝重大质量责任事故。 1.2、项目质量管理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项目组织依存于其顾客的需求。因此,项目组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领导作用。 (2)、领导作用:在这里要突出项目经理的作用,以项目经理为组织核心并协调各个部门来开展工作。 (3)、全员参与:产品质量是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企业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必须把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上自厂长、下至工人人人关心质量问题,人人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4)、过程方法:过程方法实际上是对过程网络的一种管理办法,它要求组织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 (5)、管理的系统方法:在质量管理中采用系统方法,就是要把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对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6)、持续改进: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其结果通常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7)、以事实为决策基础: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指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它要求尊重客观事实,尽量用数据说话。 1.3、项目质量管理原理: (1)系统原理; 项目是由不同的环节、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要素所组成的,项目的各环节、各阶段、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此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应运用系统原理进行系统分析,用统筹的观念和系统个的方法对项目质量进行系统的管理,使得项目总体达到最优。 (2)PDCA循环管理; PDCA循环可分为四个阶段 图

信息系统优化设计方案.doc

SF信息系统优化设计方案1 SF信息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十四信息领先实物流—永不停息的奔跑 一﹑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Sf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在快递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低位。作为一家快递企业,速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同时高质量的快递服务在企业经营中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方法,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成为sf的必然选择。时间成本概念使得企业不得不正视货物在企业内部中转所花费的时间。这部分时间成本推迟了企业资金的回收时间,延迟了资金的周转周期,从而导致了企业利润率的下降。而企业信息化则可以压缩企业与市场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提高货物的周转效率,以及企业效益。(1)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智能。它能帮助企业最大程度上的共享信息与思想。同时,它也能把正确的信息及时的传递给需要的人,以便其及时对信息作出反应。可以这样认为:企业智能来自于员工和部门之间知识、技能和思想的交流。依托于完善、通畅的企业信息网络,企业可以有效的促进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2)信息技术开发团队作为企业的技术支持部门,成为企业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同时,它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一环,如何更好的让它为企业服务,实现企业腾飞?这就需要它准确的定位自己的职责,了解自己的优劣势。针对信息部门的问题,转型迫在眉睫。在转型时,它应该从系统的开发者转型为企业内

部信息的收集者、企业外 部信息的提供者。优化整合内外部的优势资源,开发出更适合、功能更强大的信息系统。从以往的自主研发为主转为以外包或联合研发为主。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又能更专注于核心业务。 (3)在现代企业竞争中,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将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市场是变动不定的,但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通过对影响市场的因素的分析,可以推测市场的变动趋势。因此,收集和分析影响市场变动的各方面因素的信息,增强对市场的预见性是经营成功的“诀窍”。在收集信息应遵循广泛性、准确性、针对性、及时性等原则。通过对信息的筛选、甄别企业可以提高对市场的预见性。同时根据对市场的预测,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员工作为企业管理等级链的末梢,不应该仅仅只是作为一个决策的执行终端。针对企业中出现的信息化问题:企业拥有信息化技术相对完善的企业中间技术层(即企业信息开发团队),但企业的决策部门以及作企业末梢的一线员工的信息化建设却依旧薄弱。所以,企业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当更多的学习信息技术,提高日常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应该更多的发挥信息收集、筛选及转发作用。使之成为企业信息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以此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关于企业员工职责的转变 (1)快递业务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一个是快件运转的速度,另外一个特点是对快件进行全程跟踪为客户提供服务。及速度与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的改善和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的改善和改进 从全面质量管理到IS09000再到现在的6δ管理,企业在不断探索中希望获得一个有效的QMS,但由于对某些深层因素没有很好地把握,导致不少企业的QMS存在缺陷而难以达到预期的运行效果。 QMS运行中普遍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l 、忽视培植体系运行的文化土壤: 企业依据某种模式(比如IS09000族国际标准)建立QMS时,如果处于浅层的、被动的而不是深入的、主动的状态,那么建立起来的QMS很容易与模式倡导的思想发生偏离。当其结果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时,企业管理层便容易对QMS 建立的依据产生怀疑,由于缺乏深度的检讨,管理层很容易丧失信心,从而导致企业QMS处于无所适从的紊乱状态。其实任何一种模式,如果不深刻理解它蕴涵的思想,并努力培植适合这种模式运用的管理土壤和文化状态时,再好的模式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改进建议:(1)企业管理者要有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从改造企业的思想或者文化状态人手,首先明确制度管理是贯彻IS09001国际标准的关键,也是QMS有效运行的基石和准绳。(2)导人“诚实、诚信”思想,即从管理层带头,企业QMS运行的各个过程和环节完全依照企业的各项规章不折不扣地执行。(3)企业管理者必须逐步依靠规章去建立一个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质量文化,文化的建立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不能因为管理者个人身份的变更而导致文化形态的变更,否则企业永远不可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特征。(4)企业管理者应潜心研究企业的质量战略目标,并寻找实现这个目标所需要的、最适合企业的手段和方法,要明白任何一个管理模式必须结合企业的内外环境有机实施和推行,重要的并不是工具,而是培植使这个工具充分发挥作用的文化土壤。 2、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 就现状而言,不少企业的QMS管理职责还未完全履行到位,具体表现是: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文件化的QMS及其过程对本部门提出了什么要求,赋予了什么职责与权限,应该如何履行这些职责与权限不甚明白,因而无法把质量职责进行有效分解、展开和落实。特别是某一过程或活动的主要负责部门与协办部门在履行某项质量职能时,往往不能把责任和活动的接口界定清楚,导致相互间的工作配合和沟通不力,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

系统部署技术方案比较

系统部署技术方案比较 1.1部署方案一(分布集中式) 1.1.1技术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该方案根据大型集团单位协同办公管理应用的实际需求,对整个系统的网络结构、网络选型、网络应用均按照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开放性、安全性原则进行设计。在软件部署上采用集团内部署多套协同办公管理软件的分布式交换原则。该方案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独立性:各单位分别部署,分别由各自独立的服务器、网络及应用系统;根据各自 的管理体系进行架构,对于集团内每个单位业务种类或者行业偏差较大的时候,系 统可以相对独立; 分布式交换:每套系统内部通过服务器进行文件等的交换,单位与单位之间通过专 用的文件加密传输交换系统进行交换;集团管控的枢纽是文件加密传输系统(交换 中心)。 最小授权:各单位各自管理自己的系统,在系统中仅对本单位独立的系统进行授权 管理;单位与单位之间只能通过互设单独管理帐号才能实现访问。 分布式部署示意图 1.1.2技术方案特点分析 该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很方便地实行分步实施,降低实施风险,可分单位逐步进行 部署;可以在各独立系统上线运行成功的基础上,最后部署交换中心即可。 危险分散:由于各系统相对独立,系统安全性大幅度提高,单个服务器故障仅 影响一个单位而不会影响到整个大系统; 管理上独立:各单位各自建立自己的系统,系统管理员由本单位人员担任,便 于管理和维护;同时各单位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地对系统进行配置而不会 受其他单位的影响; 内部访问速度快:由于各单位独自一套系统大多数访问通过局域网进行,内部

访问数度快,对互联网依赖小,对互联网的带宽要求减少。 大容量、大负荷能力:分布式系统便于减轻网络负担,降低对服务器等设备的 要求,在提供大量用户同时上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再加上多服务器结构在 数据存储上提供比单服务器大得多的存储容量,便于办公管理数据的海量储存。 1.1.3关键技术与核心问题分析 要实现分布式部署的关键技术是各系统之间的文件加密传输系统,该系统需要具有完善的安全策略,同时整个文件传输系统采用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确保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唯一的身份认证,同时平台中的各个系统无缝连接,保证用户的使用流畅。整个系统采用统一的授权体系,实现有限授权,授权精密度可达到每个文件每个用户,确保用户单位的文件使用安全性和共享性。 文件加密设计 在文件的信息加密可以采用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加密,两种加密的流程图如下图一和图二所示。 图示一 图示二 由图示可知,对称密钥加密中,加密与解密使用的是同一把密钥,在文件传递时需要传递密钥,这里存在安全隐患,对称密钥具有加密速度快的特点。非对称密钥加密,则是采用接受方的公钥加密,接受者利用其所持有的私钥来解密,由于公钥是公开的,不存在安全传输的问题,但是,公钥加密速度慢,效率低,一般来说,对称密钥加密速度大约是非对称密钥加密速度的四百倍左右。为了既保证加密速度,又保证密钥传输的安全性,可采用二者合一的加密组件来解决集团的文件加密。 在对于文件的文件信息内容部分,采用对称密钥加密信息,而用非对称密钥的公钥加密对称密钥,收信人则利用其持有的私钥解密收到的加密数据包以获取解密密钥,使用解密密钥解密加密过的内容以获取原始信息。 加密组件包(ZYSDK)包括对称密钥加密组件、公钥加密组件和“数字信封”组件三个组件。在对称密钥加密算法支持DES、3DES等算法,同时支持国密办SSF33算法。公钥加密算法支持RSA、 SHA-1、MD5等算法。

优化方案范文6篇

优化方案范文6篇 优化方案范文6篇 优化方案篇1 1.引言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证券市场已经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目前所处的阶段,证券市场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证券行业特点是对于信息技术的高度依赖,因此,作为证券市场支撑的证券行业信息系统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支撑目前证券市场的发展。 2.证券公司现行信息系统运营维护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运营工作量大 由于我国证券行业交易量大,行业相应的运行系统每日的运行工作量较大,而证券行业特点是对于信息技木高度依赖,过大的工作量一旦导致信息系统出现故障中断,影响交易的正常进行,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承受的。 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分散式多交易节点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工作量要比单节点的集中交易系统的运营维护压力增加几倍。同时从信息学的角度来看,当数量呈现倍数上升时,其故障点以及发生故障的可能也随之上升,降低大事故的好处将会带来小事故数量的增加。 2.2 运营准确度要求高

现代交易系统的一大要求是故障容忍度较低区别于我国曾经使用过的书面交易系统,电子化交易本身就对管理运营维护进度要求较高。由于证券行业的交易性质影响,每日承担着以数字为主同时数额较大的成交量,对于信息系统运营准确度要求自然较高。同时,我国证券相应监管层对于证券交易事故零容忍的监管要求,对于我国证券行业的信息系统运营准确度要求更是提升到了一个十分严苛的程度。 2.3 在创新压力下系统更新要求严苛 中国的证券资本市场于90年代才开始创始和发展,整体上仍未成熟,从本质上还是处于向国外学习先进资本市场经验的阶段,近年来进行的几次业务创新也是以国外发展为主要参考。然而,由于整体资本市场差距较大,国内不断高涨的资本市场投资热情又促使国内证券市场不断引入新的业务品种和交易规则,整体不断更新的数据众多。而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市场较短,在短时间内,我国证券市场的业务创新频率较高。根据20xx年的统计,我国的证券系统在业务创新要求下,相关的业务系统变更数量多达近百次,基本上每周都需要有较大的系统变更。 2.4 系统的整体运营维护工作促使管理难度增大 由于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业务丰富,每个业务都由相应的系统相掌控,因此整个证券行业信息系统需要运营管理的系统相当复杂,主要包括QFII系统,集中交易、融资融券、CIF、CRM、网上交易、资管系统、新意系统、三方存管系统、IB系统等。在此基础上,分布式交易节点以及沪深多个交易

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方案

1.1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方案 1.1.1项目安全施工管理保障 1 完善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我司制定了专门的项目知识体系,培养专业项目经理人,指导项目实施,协调项目资源,监控和评估项目阶段成果的公司级项目管理部;各部门设有辅导项目管理,跟踪项目实施过程,提供项目支持的项目执行部,在每个项目执行部还配备项目信息收集、数据统计、协调配合的专职项目管理接口人员。我司经过多年项目实施的经验积累,并在实施工程中总结规范,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项目组织管理机制,该机制为有效管理和实施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我司项目管理部参照PMBOK,结合行业项目特点,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其中包括《项目管理实施制度》、《项目管理和实施流程》、《项目管理和实施规范》、《项目管理和实施模板》、《项目绩效评估办法》、《项目经理队伍建设规划》等。通过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有效运用,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指导性的方法论,同时通过规范化管理项目的实施,有效保证了本项目在预算范围内按时保质实现建设目标。 3 专业化项目经理队伍 我司从引进项目管理开始,就注重对项目经理资质的培养。目前我司有多名通过国际项目管理专业PMP资格认证的专业项目经理或IPMP项目经理,多名通过信产部项目经理认证资质的人员。 4 先进的项目管理信息平台 在项目管理流程化、模板化、规范化的基础上,自行开发并投入使用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项目资源的高效调度,项目信息的及时沟通反馈,项目进度的定期监督控制,项目风险的预防应对,项目问题的把握解决,项目质量的保证和项目总结、评估等提供了信息化解决手段和平台,逐步实现项目的体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

信息系统优化方案

2010年,随着安得业务的激速增长,对其信息发展规划也产生了新的需要;加之目前安得物流信息系统体系存在可扩展性较差、缺乏良好协同性、统一管控与个性化管理需求的矛盾等问题,因此,其物流信息系统的优化势在必行。总体来说,安得需要实现静态系统向动态系统转变、被动反应向主动支持发展、从事后分析进化到过程即时监控的飞跃。现将EMAP系统与RMS系统做为试点模型,以系统平台融合为架构发展思路,就安得物流信息系统优化措施坐一简要陈述。 4.5.2根据货件生命周期进行优化 根据货件生命质量周期的分析,货件在流转过程中有三方面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监控、预警和优化。 货件的收派过程 通过EMAP系统,应可以实现在货件收派过程中,对预收派货件、收派件人员、营运车辆进行三维坐标定位,对货件收派、收派件人员和营运车辆的工作状态、班次调拨的运行压力进行实时数据监控。同时,EMAP系统将这些实时数据同步传输至RMS系统,RMS根据预警规则与对策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将对 预收派货件时效异常、收派件人员工作状态异常、营运车辆的工作状态异常、班次调拨的分配异常进行即时的监控和预警,并提供问题分析和优化配置方案。 预警规则与对策应包括但不局限于: 人员和车辆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劳动强度的预警,及其压力疏导方案; 人员和车辆于某坐标长期停留的预警,及其问题分析和优化方案; 人员和车辆非最优化或最合理路线运行与路线差错、油料数量异常的预警,及其优化方案; 人员和车辆运营中对现金流的收缴和结算异常预警,及其优化方案; 运营班次压力异常和调拨异常预警,及其优化配置方案; 货件收派数据错误、虚假的异常预警及其管控方案。 货件在中转场过程 通过EMAP系统,应可以实现在货件中转过程中,对货件在中转场位置、中转人员、移动或固定中转设备进行三维坐标定位,对货件中转和留存状态、中

制度体系梳理及优化工作方法

制度体系梳理及优化工作方法 企业制度体系通常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制度未实现归口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其二,制度未建立统一的框架,层次不清,界面不明。由此,政出多门,制度之间难免冲突,与业务实际不符,或难以对业务开展提供指引。 明确制度归口管理部门之后,制度体系梳理及优化可从以下五个步骤展开: 1.制度资料收集与分析。 制度体系优化之初,需要对企业现行制度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通过收集现行制度资料,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标准、程序文件、补充性管理规定、管理办法、作业细则、红头文件、通知等文件,提炼制度主体所界定管理、业务活动,备注制度与业务实际的适用性。 2.制度体系框架设计。 制度是企业战略目标、盈利模式落地的载体之一,通过制度授权,使流程效率得以发挥。因此,制度体系框架设计首先需要根据组织、部门职能或流程分解,形成制度框架的横向分类;其次,根据制度对具体工作的作用,形成制度框架的纵向分级。 例如,关于制度的横向分类,从企业领导决策管理、战略管理、顾客与市场管理、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绩效管理等六大管理系统出发,项目组划分了决策管理、组织治理、战略管理、顾客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科技管理、相关方关系管理、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绩效管理、知识管理等20个制度模

块。 关于制度的纵向分级,项目组确定了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三个层级,并根据制度规范管理事项的包含关系界定制度层级,明确了该制度在体系中的坐标,解决了仅仅以制度名称划分制度层级,以及所谓制度、规定、办法、细则等概念问题。 3.制度优化方案确定。 根据制度体系优化建立统一制度的目标,制度优化从制度结构、制度内容、格式规范、制度管理等方面展开。 制度结构方面,在前期制度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制度纳入制度体系框架中,判断各制度模块下框架是否完整、内容是否独立,确定制度新增、结构调整、制度废止等方案。 制度内容方面,从现行制度与业务实际的适用性以及优化空间大小、制度执行主体以及权责是否明确,确定制度内容修订方案。 格式规范方面,需要通过标准格式界定制度的关键要素,因此不同性质、各层级制度要素和表述规范都将明确界定。比如,项目组界定一级管理制度包含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职责、程序活动、检查与考核、报告和记录、附录等八个要素,并将流程图与记录表单作为制度附件。 制度管理方面,需明确制度建立、维护、检查与考核等管理流程。 4.制度优化编撰。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制度优化方案,项目组制定了制度汇编目录、制度修订建议及制度格式模板,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编撰相关制度,并

软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详细

关于软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 方案 参考资料: 《cmmi3级软件过程改进方法与规》 《ISO9001:2000标准》 修改记录: 作者简介: 软件企业质量经理、高级项目经理,联系方式__qq:317974257 方案说明: 参考了《cmmi3级软件过程改进方法与规》、《ISO9001:2000标准》。同时参考了业界同行写的相关方案或文章,吸收了他们的优秀见解。

1.引言 (3) 1.1软件质量概述 (3) 1.2公司软件质量现状分析 (3) 1.3软件质量管理的特点 (4) 1.4软件质量责任分配 (6) 2.软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总体方案 (6) 2.1进一步推动软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原则 (6) 2.2软件质量管理体系完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8) 2.3配置管理—实施软件质量管理的重要步骤 (8) 2.4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测试管理体系 (10) 2.4.1.软件测试的组织与管理规划 (10) 2.4.2.测试管理体系过程控制 (12) 2.4.2.1测试流程模型 (13) 2.4.2.2测试流程控制 (13) 2.4.2.3测试小结 (15) 2.5软件质量保证(SQA)的实施 (16) 2.5.1.SQA概述 (16) 2.5.1.SQA实施 (16) 2.5.2.SQA与SQC区别与协作 (17) 2.6全面软件质量管理 (18) 2.6.1.全面软件质量管理 (18) 2.6.2.全面软件质量管理的方法---制定质量管理计划 (19) 2.6.3.全面软件质量管理的方法---技术评审 (19) 3.结束语 (19)

1.引言 1.1软件质量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软件产品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造就了软件行业激烈竞争的生存环境,随着软件规模及复杂性急剧加大,软件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技术是软件企业的生命,而质量则是它的灵魂,软件企业要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软件质量保证是第一要素。由此,软件质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软件质量是指与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需求的能力有关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通常来说,软件质量应该包含六方面的特性: 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软件质量管理包括:软件质量计划编制、软件质量保证和软件质量控制三个过程域。质量计划就是为了实现质量目标的计划,它主要结合各个公司的质量方针,产品描述以及质量标准和规则通过收益、成本分析和流程设计等工具制定出来实施方略,其容全面反应用户的要求,为质量小组成员有效工作提供了指南,为项目小组成员以及项目相关人员了解在项目进行中如何实施质量保证和控制提供依据,为确保项目质量得到保障提供坚实的基础。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QA)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的人员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通过客观地检查和监控“过程质量”与“产品质量”,从而实现持续地改进质量。质量保证是一种有计划的、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控制是对阶段性的成果进行检测、验证,为质量保证提供参考依据,它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 1.2公司软件质量现状分析 公司的软件开发历经多个生产个环节,产生大量的中间产品,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带来产品质量问题;同时由于软件产品是逻辑体,不具备实体的可见性,因而难以度量,质量也难以把控,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软件产品的质量一直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营销业务系统优化实施步骤及回退方案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使用范围 (3) 1.3.内容及格式要求 (3) 1.4.相关资料 (3) 2.概述 (4) 3.项目影响范围 (5) 3.1.工程实施时间 (5) 3.2.工程影响 (5) 4.项目实施原则 (7) 5.项目实施方案 (8) 5.1.项目实施准备工作(11月21日09:00-11月22日18:00) (8) 5.1.1.发布系统维护公告(11月21日09:00) (8) 5.1.2.操作系统级参数备份(11月22日:09:10)............................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数据库系统级参数备份(11月22日:09:20) (8) 5.1.4.业务数据备份(11月22日:18:00) (9) 5.2.操作系统级性能调整(11月23日00:00-11月19日00:15) (9) 5.2.1.调整VMM参数 (9) 5.2.2.详细实施计划 (10) 5.3.数据库服务器性能调整(11月23日00:15-11月23日03:30) (10) 5.3.1.调整前工作 (10) 5.3.2.数据库实例参数调整 (11) 5.3.3.数据库实例parallel相关参数调整 (12) 5.3.4.调整表的buffer_pool属性 (12) 5.3.5.整理表碎片 (13) 5.3.6.整理索引碎片 (13) 5.3.7.表分析 (14) 5.3.8.重启数据库,使修改的配置生效 (14) 5.3.9.调整后工作 (15) 5.3.10.详细实施计划 (15) 6.验证测试 (17) 7.应急回退预案(11月23日0:00-04:00) (18) 7.1.调整操作系统参数 (18) 7.2.调整数据库参数 (18) 7.3.调整实例PARALLEL相关参数 (19)

质量管理工作方案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方案

体系推进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公司自身发展建设和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公司的产品质量,优化公司管理流程,实现管理高效化、运行规范化和标准化,根据总经理提出的“全面推行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实现流程再造、管理创新和安全生产”要求,结合企业日常工作和行政效能建设,决定在公司内部全面导入“三和一”管理体系。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做最受尊敬的企业为宗旨,以不断进取,跨越发展为统领,按照“观念求变,管理求严。技术求新,质量求精,谋划求深,服务求诚”的原则,进一步提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和其他方的满意度。 二、工作目标利用8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公司各部门全面导入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14001-2004环境管理体 系,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管理组织、规范工作流程、优化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以及工伤事故的发生。 三、总体原则 公司导入体系管理工作要本着“整体筹划、全面实施,科学规范、标准管理,求真务实、注重效能”的原则和“预防为主、过程控制”的要求,建立起符合ISO9001:2008、ISO14001-2004、GB/T28001-2011标准的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有效识别、管理和控制。

(一整体筹划、全面实施。公司导入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根据公司的统一部署,结合现有的管理体系,依照体系标准的要求,前瞻性考虑并全局筹划,科学、合理地确立方针和目标,形成一整套适宜有效的工作流程和与此有关的体系文件,做到指标科学明晰、标准规范统一、操作简便易行。 (二科学规范、标准管理。公司导入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科学的规范性工作,应将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融于质量管理体系之中,整合部门工作职责,将管理要求转化为工作流程,形成完整的工作标准和制度、科学的工作流程和高效的工作方式,做到全员参与、全面规范、持续改进,实现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标准化。 (三求真务实、注重效能。公司导入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实践性工作,导入工作要立足于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按照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模式要求,“写所策划的,做所写的,记所做的,查所记的,改所错的”,不断强化部门绩效考核,使体系运行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四、工作范围 按照市公司的统一安排,确定人事行政部、供销部、生产部、技术部、财务部、设备部等6个部门和生产车间导入体系管理。 五、具体步骤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公司导入体系管理按照以下6个阶段18个步骤具体实施。 (一组织准备阶段(2012年10月15日—2012年10月18日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第五章--授权体系概述

第五章授权体系概述 一、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依据《公司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权利。 二、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利机构,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1、决定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2、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 3、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监事的报酬事项; 4、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5、审议批准监事会的报告; 6、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7、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8、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9、对公司发行债券作出决议; 10、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事项作出决议; 11、修改公司章程; 12、对公司聘用、解聘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决议; 13、审议代表公司发行在外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的提案; 14、审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应当由股东大会决定的其他事项。 三、公司设立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1、负责召集股东大会,并向大会报告工作;

2、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 3、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4、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5、制定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6、制定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或其他证券方案; 7、拟定公司重大收购、回购本公司股票或合并、分立和解散方案; 8、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决定公司风险投资、资产抵押及其他担保事项; 9、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10、聘任或者解聘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根据总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并决定其他报酬事项和奖惩事项; 11、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12、制定公司章程的修改方案; 13、管理公司信息披露事项; 14、向股东大会提请聘请或更换为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15、听取公司总经理的工作汇报并检查总经理的工作; 16、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以及股东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四、公司设总经理一名,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对董事会负责。总经理行使下列职权: 1、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向董事会报告工作; 2、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公司年度计划和投资方案; 3、拟定公司的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