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6400便携式光合仪使用流程说明(简明版)剖析

LI-6400便携式光合仪使用流程说明(简明版)剖析
LI-6400便携式光合仪使用流程说明(简明版)剖析

LI-6400便携式光合仪使用流程说明

一、仪器连接安装

1、加装化学药品

①蓝色干燥剂在正面主机外面,白色苏打在内面;

②换药时先拧开底盖并且填充量低于螺线1cm,将盖帽旋紧,注意密封圈;

③两个化学管在不测时调在中间,调零时全Scrub,测控制环境时苏打和干燥管完全scrub,非控制

环境两个管完全-bypass;(注意螺丝不要旋得太紧,以免脱扣)

④白色苏打不能重复利用且不变色,而干燥剂可重复利用,吸水后变红色,需在210℃烘90min,

变成蓝色,当出现粉末时将其倒掉;(注意:干燥剂:当化学管中2/3的干燥剂变红后即需要更换药品;苏打:将旋钮旋转至完全Scrub,等CO2_R的值降至最低,向进气口吹气,观察CO2_R读数,如果波动大于2umol/mol,则需要更换碱石灰。

2、连接硬件

①将25针的连接器一端插入标有[IRGA]的插座中,另一端插入标有[CHAMBER]插座中,宽

面(长边)朝上,且拧紧螺丝钉(注意不要拧得太紧,否则螺丝钉将被折断);

②将末端有黑色标记的软管与操作台右端标有[SAMPLE]的端口(有黑色皮垫)连接,另外一

个软管(无黑色标记)与标有[REF]的端口(无黑色皮垫)连接;

③标有[INLET]的端口(套有绿色软管)是空气的入口,连接缓冲瓶(悬挂在空中2~3 m,空气

流动相对稳定处,以防止污物进入主机,同时在测量过程中可减少空气流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④连接电缆与IRGA头部圆形IRGA端口上的红色圆点和IRGA分析器上的红色选点对齐时插进,且

能听到响声,注意:插头一定要推到底,不能留有空隙;

⑤安装CO2钢瓶(测光合和CO2响应曲线时才安装,或实验必需)将CO2小钢瓶装入套筒,顺时针

旋转,直到感觉保护罩接触到了小钢瓶,稍微加力便导致钢瓶被刺穿,这时需要快速旋紧,防止CO2泄露,注意:O形圈后将套筒旋紧,每用完1盒(25个钢瓶)更换1次油滤;

⑥切记分析器各部件:光量子传感器,紫色插头处,叶温热电偶,2个黄色:匹配阀,如果使用CF

卡存数据,则插入主机后面固定小槽内。注意:插头直插直拔,勿晃动,最好拔金属,勿动线。另外,把光量子传感器红帽和进气口(缓冲瓶)绿帽都先收好。

3、电池安装

①将电池倾斜,以顶起电池槽上端的止脱销,然后平推到底,2节电池能用4h;

②充电器上灯灭表示充好,充时灯亮,一节电池3h就能充好,4个电池同时充电需要10-12个小时,;

③检测有电标志,先灯亮,几秒后灭掉表明有电,(注意换保险丝220-230v,1/4安;电池和充电

器的连接时间不要超过24h)。

二、开机预热

1、预热期间检查

①检查温度:h行三个温度值Tblock、Tair和Tleaf彼此相差应该在1℃以内;

②叶温热电偶的位置:直接测叶片T,其位置应高于叶室垫圈约1mm,使夹叶片时能充分接触;若

用能量平衡方法测量叶温,则叶温热电偶的结点位置应低于叶室垫圈1mm,确保夹叶片时,接触不到叶片;

③检查光源和光量子传感器:光源,正常否,传感器,g行ParIn_μm 和ParOut_μm是否有响应

(叶室密封为0),g行Press_kPa(大气压)值是否合理,注意查完将分析器松开;

④叶室混合扇:测量菜单中,按2、F1、按O关闭,或按F打开,听分析器头部声音是否有变化,若

有变化,表示正常,注意测量用恒温时才打开风扇;

⑤检查是否存在气路堵塞:设定流速(Flow)1000,检查仪器实际流速能否达到650以上,将化学

管从完全bypass调节到完全scrub,若仪器实际流速达不到650,则说明气路堵塞,则首先检查两管,方法都是将调解旋钮从一侧完全旋到另一侧,检查流速下降是否大于20,若有则存在堵塞,常见堵塞地方是:化学管内过滤嘴;化学管顶部的两个小的聚乙烯透明管,注意把流量调回原来设定值400-500。当遇到小叶片或低光合速率时,可将Flow调低至200以上。

2、预热后检查

①叶室的漏气检查:将化学管scrub,然在叶室四周吹气,如果发现A行样品室CO2S的读数变化小

于2微摩尔,说明密封好,如果变化超过2ppm,即为漏气(注意:叶室垫圈、密封圈、排气管)

②检查流速零点:(测量菜单中-按2-F2-按N关闭),然关闭叶室风扇(按2-F1-按O关闭);检查b行

flow在±2ppm之间表示正常;如果不在需进入校准菜单,进行Flow meter zero。

③检查CO2和H2O IRGAs零点:(1)将两个化学管都完全吸收(scrub),完全闭合约5min,参比

CO2读数在±5ppm以内,且ΔCO2在±1ppm以内,参比H2O在±0.5ppm,且ΔH2O在±0.1ppm,说明零点正常;

(2)当达不到以上要求,需进入校准菜单,详见说明书P12页(建议自己不要校准),推荐用返回厂家默认校准:从Calib Menu 下的View Settings—veiw History(查看历史)—回车—按Home键

—光标锁在最前面at factory —调用以前出厂校准信息(最顶端带**进入—set to(F3)—F5(OK)—View Current—点击F3(save)—选Y—点F5(Done)—保存完成。注意:绝不允许进行“CalibMenu”

中“IRGASpan”的任何操作!

④校准叶温热电偶拔出连接插头,切断叶温热电偶连接,然后检查h行Tblock-Tleaf<0.1℃以内,

不在0.1℃以内,需要调节电位调节器进行校准。

⑤检查匹配阀开始测量前进行一次匹配,当全天都在相同的CO2浓度下做实验,每20到30分钟就

应当匹配一次,每次测量都要改变CO2浓度,每变一次需要进行一次匹配。

三、测量菜单

注意!!下面测量方式都需进行以上相关的准备步骤,以下详细说明各方式测定流程

非控制环境条件(日变化)流程

1、开机选择Config Menu—打开标准叶室(factory default);

2、打开测量菜单进行日常检查(参照以上第二大点内容);

3、打开叶室夹好叶片,再密封;(注意叶温热电偶避开叶脉,用手柄上旋钮密封后,确定不漏气,每次用直接打开夹叶片,切记不必每次再拧手柄旋钮了,不然会折断);

4、进入测量菜单F4(New Menu)

①按1, F1,打开Open LogFile将数据存入建立一个文件,(注意按F1“Dir”,重新定义路径:选中Flash,这样文件保存在CF卡,方便导数据;不然默认在User主机上,导数据费时费电)确定输入一个remark(标记何处理何品种名等),完成文件名标记。

②等待a行参数稳定,b行ΔCO2值波动< 0.2,Photo参数稳定在小数点之后1位;c行参数在正常范围内(0 < Cond < 1、Ci > 0、Tr > 0);

③按F1(Log)记录数据;

④更换另一叶片(按F4,添加remark,分清不同处理或品种);按F3,一定记住Close file保存数据文件;注意:至少半小时进行一次Match(建议每一品种测3片叶子,每片读3个数)

5、退回主界面:关机。最后取出主机后槽CF卡直接用读卡器导出来。(把化学管旋钮旋至中间松弛)

控制环境条件(最大光合速率)的测定流程

1、开机选择主菜单Config Menu(打开红蓝光源(LED)已安装

2、进入测量菜单

①将光强设为自然状态一致或植物所需饱和光强点(一般1000-1500范围),设定需要CO2浓度,取下外置光量子传感器的小红帽,若外界光强低于1000,则要进行光诱导光越弱诱导时间越长(取决于最高光强,诱导完成后在测量菜单第2功能行F5,按f5,选择“Q) Quantum Flux XXX mol/m2/s”,enter,输入需要光强,enter;

②将苏打管拧到完全scrub位置,化学管拧到完全bypass位置,按2,再按F3- Mixer(CO2)按上下箭头键选择参考室R和样品室S设定CO2需要浓度(安装钢瓶状态);

③按2(2功能行):F1,LeafFan,保持Fast;F2,Flow通常为500(小叶片或低光合速率的植物,可以将Flow调低到200以上);F4,Temp,一般为25-30℃(只能控制环境温度的正负7度以内);F5,Lamp设为自然状态一致或光饱和点;

④打开叶室:夹好叶片,从测量菜单上按F1,Open LogFile,然后按F1“Dir”,重新定义路径:选中Flash r建立一个文件名,enter,输入一个remark标记;

⑤等待a行参数稳定,b行ΔCO2值波动< 0.2 μmol-1,Photo参数稳定在小数点之后一位,c行参数在正常范围内(00、Tr>0);

⑥按F1(Log)记录数据;(一般每一品种测3片叶子,每片读3个数)

⑦更换另一叶片,按F4,添加remark, 重复4-6步骤,进行测量;注意:至少半小时进行一次Match;

⑧F3(Close file),保存数据文件。退回主界面,关机。

提示:如果外界光强低于1000μmolmol-1,则需要进行光诱导,一般诱导时间约30mins左右,诱导光强取决于实验设计的光响应曲线中的最高光强,或者植物生活中较适宜的光强,在测量菜单第2功能行的F5,按Q,设定相应的光强,打开光源,然后将叶片夹入已打开光源的叶室,如果外界光强很好,不需要诱导,夹上叶片后打开光源,设定成光强梯度的饱和点,闭合叶室不漏气,准备测量。注意:把化学管旋钮旋至中间松弛状态;旋转叶室固定螺丝,保持叶室处于打开状态,把光量子传感器红帽和缓冲瓶进气口绿帽都盖好。

1、开机选择主菜单Config Menu—打开红蓝光源(LED);

2、进入测量菜单,进行日常检查(参照以上第二大点内容);

①安装上钢瓶,预热1分钟,(选Calib Menu—CO2Mixer—Calibrate—回车按Y—等待自动完成—CO2R (达2000以上)—按Y,自动进行8点校准—图plot—OK并Esc—提示“implem ent this calibrate”后按Y保存。将苏打管拧到完全Scrub位置,化学管拧到完全Bypass位置,设定CO2浓度(一般为400);

(注意:每个钢瓶在使用之前都要求校准一次;若曲线不直,把苏打管拧到完全scrub,再校准1次)②按2(2功能行):F1,LeafFan,保持Fast;F2,Flow通常为500;F4,Temp,一般为25-30℃(只能控制环境温度的正负7度以内);F5,Lamp设为自然状态一致或光饱和点。

3、进入测量菜单

①打开叶室,夹好叶片,闭合叶室;注意叶温热电偶避开叶脉

②按F1,Open LogFile,进入remark,标记试验处理号;

③按5,F1(Auto prog),进入自动测量界面,按上下箭头键选择Light Curve,确定,出现Desired lamp settings,可按home键自高到低设定光强梯度2000、1600、1200、1000、800、600、400、300、200、150、100、50、0(注意设定时将数据删除完或按F1 Delln,数值间一定空格间隔,200以下的可多设几个),确定,出现最小等待时间:设定120S(不能更改,不然数据不佳),最大等待时间:设定200s,enter,ΔCO2绝对值低于50需匹配enter,按Y,进入自动测量(Log记录数据,*表明数据记录进行中)。

④按1,F3(Cl ose file)保存文件(切记),更换叶片,重复1-3步骤。

注意:等待测量中可通过功能行1的F2(view file)下的F1(ImportGrafDef)—从light curve进入看到散点图(完成后功能行左上角*消失),或按F3(View Data),以D这种格式的数据为成列排列,按字母D,查看数据。按住shift键和右键头,可以快速查看各列数据。

4、退回主界面:关机。注意:把化学管旋钮旋至中间松弛状态;旋转叶室固定螺丝,保持叶室处于打开状态,把光量子传感器红帽和缓冲瓶进气口绿帽都盖好。

提示:⑴每次开始测量之前,进行一次匹配(F5-match),一个植株上选3片叶子,每片取1个数,建议轮回测完1次重复,再测第2次重复,减少时间跨度;

⑵选红蓝光源,2-3日校准一次光源(按F3校准菜单--选LED,calibration,enter,plot Y,一条直线说明正常。

2

1、开机选择主菜单Config Menu—打开红蓝光源(LED);

2、进入测量菜单,进行日常检查(参照以上第二大点内容);

①安装上钢瓶,预热1分钟,(选Calib Menu—CO2Mixer—Calibrate—回车按Y—等待自动完成—CO2R (达2000以上)—按Y,自动进行8点校准—图plot—OK并Esc—提示“implem ent this calibrate”后按Y保存。将苏打管拧到完全Scrub位置,化学管拧到完全Bypass位置,设定CO2浓度(一般为400);

(注意密封圈,把油滤勾出来装好,每个钢瓶在使用之前都要求做1次校准)

②按2(2功能行):F1,LeafFan保持Fast;F2,Flow通常为500;F4,选择Block(输入测定温度,

一般25-30℃);F5,Lamp,选择Q) Quantum Flux,设定为饱和光强(根据植物要求的光强),enter

3、进入测量菜单

①打开叶室,夹好叶片,闭合叶室;注意叶温热电偶避开叶脉

②按F1,Open LogFile,进入remark,标记试验处理号。将光强设为饱和光强(一般1200左右)或按实验要求的光强,

③按5功能行:F1(Auto prog) ,进入自动测量界面,按上下箭头键选择A-Ci-Curve,enter,命名新文件进入,添加remark,出现Desired CO2 settings,可按home键自高到低设定CO2浓度梯度400、300、200、150、100、50、400、400、600、800、1000、1200、1500、1800、2000(注意设定时将数据删除完或按F1 Delln,数值间一定空格间隔),enter,出现最小等待时间:设定60S;最大等待时间:设定300,enter,ΔCO2绝对值低于50需匹配,按Y,进入自动测量,等待测量结束。(期间可通过功能行1的F2(view file)下的F1(ImportGrafDef)—从light curve进入看到散点图(完成后功能行左上角*消失),

④按1,F3,Close file,保存文件(切记),更换叶片,重复1-3步骤。

4、退回主界面,关机,导出数据。提示:把化学管旋钮旋至中间松弛状态;旋转叶室固定螺丝,保持叶室处于打开状态,把光量子传感器红帽和缓冲瓶进气口绿帽都盖好。

注意:每次换钢瓶后都要求做1次校准匹配;提前做20分钟光诱导,把叶室夹住,留缝,勿胁迫,把光强设到最高值。

6400-09土壤呼吸叶室测量步骤

1、安装土壤呼吸叶室

①用8颗内六角螺丝把土壤呼吸室固定块装到叶室下半部分的位置;(闭路式)

②安装时注意在分析器底座上的密封垫片(可重复使用,要一直粘在分析器底座上,勿移位)

③ 8颗螺丝上紧,逐渐上紧,均匀受力;

2、先装好化学药品

①苏打管下和干燥管上位置正确;

②换药先拧开底盖并且填充量低于螺线1cm;

③不可拧的过紧,注意密封圈;

④干燥管完全bypass,苏打管完全Scrub以抽提CO2;

3、LI-6400连接

①一条缠有黑胶接到主机侧面的样本室与参比室进气口“Y”形管;

②一条连接土壤呼吸室的胶管到LI-6400主机采气口(标有Inlet)。

4、开机(Is the chamber/IRGA connected? Y—选择“Soil Chamber”—加载计算程序—OPEN主菜单)

5、测量菜单

①测量土壤表面CO2浓度(把叶室靠近土表,屏幕显示的CO2S 浓度);

②改变管道的连接方式(苏打管部分Scrub,干燥管完全bypass);

③去除塑料盖,输入文件名(1,F1),进入显示存储空间,进入添加标记remark;

④输入叶室的面积(功能3,F1),80cm2 (用土壤环)默认为81.6 cm2,确定土壤表面的CO2S;

⑤将叶室安装到土壤环(PVC)上,插入土壤温度传感器(靠近叶室,深度为5-10cm);

⑥输入Target 值(变值)和“Delta”值(功能7,F1) ,输入Depth值(功能7,F5如果使用了土壤环,

一般为-1) ,输入测量重复3次(功能7,F2),选择测量结果(功能7,F4),测量开始(功能7,F3),设表样(±1),进入“Y”,查看数据,功能1,F2-F3-D-shift左右键查看数据。

6、导出数据

①用RS-232数据线连接电脑和LI-6400,按esc退回主界面,Utility Menu(F5),file exchange mode,

在电脑上预先安装SimFX软件,双击打开LI6400FileEx,点击File,选择Prefs,选择Com端口,按Connect,连接后选择文件传输到指定位置(CF卡内的数据也可在退出卡后,直接插入电脑读卡器来导出数据),Ok,按connect,显示user下存储文件,将文件拖到电脑相应文件夹。

土壤呼吸测定注意事项

1、校准菜单(Calib Menu)只有以下三个选项供选择:

"IRGA Zero (CO2S, H2OS)" --是仅对样本室IRGA进行操作;

"IRGA Span"—-是对IRGA进行标准距校准;

"View, Store Zeros & Spans”与光合作用测量环境下的功能是相同的;

2、测量菜单(New Measurements)功能键的改变

用土壤呼吸室配置文件运行后,以下功能键被屏闭:

(Match—Leaffan —Flow—Mixer—Lamp)

3、如果使用了土壤环,那么应该输入负数,深度为土壤呼吸室底部边缘与土表之间的距离,单位为

cm,尽量把土壤环埋成一致深度,提前几个小时或一天把土壤环插入样地,埋时拿木棒垫在上面左右敲打,尽量均匀保持水平面;

4、为了增加测定的可比性,测定时间最好一致,因为一天之中,同一块土壤“呼吸”变化很大;

5、土壤室的下边缘尽量靠近地面,增加混合程度,使测量气室底端距离地面1-2 cm为宜;

6、增加测定点数,以期获得更加接近真实土壤呼吸速率;

7、保持土壤呼吸室遮荫,以免升温,风吹会使得叶室口处产生气压波动,最好在刮风环境下用物体

为叶室挡风;

8、降雨后CO2浓度升高,将导致测量出土壤呼吸初值高于真实两倍多,在安放土壤呼吸室时需要小

心,以免造成土壤环移位;

9、输入在该测量点循环测量(Cycles)的重复次数(功能键7行, F2)

10、数值记录方式:记录最终的计算结果,记录测量过程中的瞬时观察值,还是两者都记录(功能键

第7行, F4);

11、按Start (功能键第7行, F3)开始测量--若尚未打开任何记录文件,系统会提示输入保存数据的文件

名——按键,数据会记录在缓存中,或输出到comm 端口,再次按下escape键,数据不保存,但测量程序还将继续进行——测量过程,用户定义好的提示语句将自动给出,提示语句清单在功能键第3行, f4 "Prompt ON Log"进行设定;

12、加入标识。测量循环就可以开始了;

13、设定目标值,环境CO2浓度的初始值;delta为差值—入target为340ppm,delta为10ppm,则上限为

350ppm,下限为330ppm。当浓度达到350ppm时,泵打开,抽提CO2达330ppm以下。如此反复循环。

仪器使用范围:植物单叶或群体光合速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饱和点和补偿点、二氧化碳饱和点和补偿点等。

1、开机:打开位于主机右侧的电源开关。仪器在启动后将显示“Is the IRGA connected? (Y/N)”选择Y

2、叶室配置选择:选择Factory default(常规)或他叶室(6400-02B红蓝光源),然后回车自动进主菜单。

3、手动测量:按F4“New Measurements”菜单进入测量菜单。

①设定文件:按F1“Open Logfile”建立新文件。回车后输入自己设定的文件名。当显示屏出现提示“Enter Remark”时,输入需要的标记(英文,用于标记样地、植物种类、样品号等)。继续回车,文件设置结束。

在夹入叶片之前如果ΔCO2大于0.5或小于-0.5,按F5“Match”进行匹配。

②测量:选取需要测量的植物叶片(3-5次重复)。测量时间尽量选择在晴朗的上午10:00-11:30间最好。

③向Bypass方向拧紧碱石灰管和干燥管上端的螺母。夹上叶片(尽量让叶片充满整个叶室空间,面积为6cm2,小叶片需测量面积,并在测量菜单状态下按数字“3”后按F1来修改叶面积值,关闭叶室,旋紧固定螺丝至适度位置。

④等待C行PHOTO读数稳定(小数点后最后一位数字的波动在2左右)后即可记录 (按F1“LOG”按钮或者按分析仪手柄上的黑色按钮2秒即可记录一组数据。

⑤换叶片进行下一次测量。重复②--④步骤。

4、自动测量与环境条件控制

LI-6400可以控制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CO2浓度、光强等。一般而言,需要控制环境条件的实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环境变化剧烈,无法准确进行同等环境条件的测量。另一种情况是进行光曲线和ACI曲线测量。

环境控制

只需要在手动测量时,按数字来切换菜单。具体各菜单情况如下图所示。

温度控制:按数字2,按F4控制温度(输入需要的温度回车即可,注意温度控制范围是环境温度的±6℃)。

光强控制:本功能在连接6400-02B红蓝光源条件下使用。在测量菜单下按数字“2”,按F 5按钮选择“Quantum Flux”回车,输入您需要的光强值即可。

CO2控制:需要连接上6400-01 CO2注入系统,并在主菜单下选择F3“Calib”按钮进入校准菜单。将叶室关闭拧紧,把CO2过滤管的螺丝拧到“SCRUB”状态。利用上下箭头选择“C O2 Mixer Calibrate”,回车,等待系统自动进行校准后,回到测量菜单,按数字2,按F 3设置REF CO2浓度即可进行测量。测定完成后,关闭气流、温度、光强控制,退到主菜单。

自动测量

光曲线:

(1)建立文件:夹上气孔开放后的叶片,建立新文件后(测量菜单下按数字1,按F1),匹配(测量菜单下按数字1,按F5)。

(2)设定条件:CO2浓度,温度、RH_S。

(3)测量菜单下按数字5,按F1,选择LIGHT CURVE,回车,并输入光强梯度(例如2000 15 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100 50 20 0)。进一步输入最小等待时间(例如120秒)和最大等待时间(240秒)。输入匹配值(例如20PPM),回车,机器即进入自动测量,测量后关闭文件。退出。(注意此测量要求CO2浓度变化不大,否则应该控制其浓度)。

ACI曲线:设定光强为饱和光,其他同于光曲线,不同点是选择“ACI CURVE”,设置浓度梯度举例(400 300 200 100 50 4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2000)。

5、数据输出

将计算机与仪器连接,调整仪器状态 (主菜单下按F5“UTILITY”进入应用菜单,选择“FI LE EXCHANGE”,回车即可) 。

运行WINFX软件,选择CONNECT。后将LI-6400内的“USER”文件夹下的数据文件拖到计算机中的某个文件夹下即可。用EXCEL软件打开,文件扩展名选择所有文件,选择分隔符为逗号,并打开文件,即可使用数据。

6、关闭仪器

按“ESCAPE”按钮退回到主菜单下,松开叶室(留一点缝隙),两个化学管螺母拧至中间松弛状态,关闭主机。取出电池充电(注:如使用中电力不足,仪器会出现声音提示和文字提示,需更换电池。更换电池时,应先将一只电池换好,然后再换另一只电池。)

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使用标准程序

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使用标准程序(SOP) 【目的】 指导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正确使用,保证血液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变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本SOP使用范围】 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使用。 【标准操作】 (1)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操作步骤: 1、仪器出现“待机”屏幕时,选择样本类型:动脉血、静脉血、末梢血或 者其他。 2、充分混合样本,去掉针头,弃去第一滴血。 3、待进样针抬起后将进样针插入针筒,接近底部,不要接触到活塞。 4、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OK”键,开始吸入样本。 5、仪器蜂鸣四声,当听到第三声立即移开针筒。 6、输入自设定的病人资料和样本号,等待样本分析结果。 7、仪器进行定标,屏幕出现“占用”提示,定标结束后进入“待机”屏幕, 即可进行下一个标本分析。 (2)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使用注意事项 1、仪器操作过程中如需输入密码,均为“1234”。 2、抗凝剂的配制:1支125000U/2ml肝素钠+250ml生理盐水,可根据具体 情况稀释,肝素浓度最小不低于251U/ml。 3、抽取样本时,请先用配好的抗凝剂湿润注射器管壁(多余抗凝剂全部排 出),抽好样本后立即充分混匀。严密隔绝空气。使用5ml针管抽血时, 务必保证采血量达到2ml。 4、抽取好样本后立即送检,若不能即刻送检,可将样本保存于4度环境中 2小时。 5、不得随意按“分析包”下的“卸载分析包”,此操作会造成试剂包的报废。 6、机器可断电1小时,在有样本检测的情况下断电不可超过20分钟。

除颤仪的操作流程

除颤仪的操作程序 朱军2013-04-24 英文:Deliver shock 给予电击 Press buttons on both paddles simultaneously (on the device, when using adhesive or internal electrodes) 同时按下二个电极上的除颤按钮(Defib)(当使用胶粘剂或内电极时按压设备上的除颤按钮(Defib) Pacemaker Stimulator 心脏起搏刺激器 STERNUM (胸外起搏的)心底电极。右侧锁骨中线第2—4 肋间。 APEX (胸外起搏的)心尖电极。左乳头外侧第4—5肋间与腋中线的交点。 +P/min 增加心率/分;-P/min 减少心率/分 +mA 增加起搏刺激毫安;-mA 减少起搏刺激毫安 Check Electrode 检查电极;BPM 心率;cm/mV 厘米/毫伏;Alarm Limits 报警极限;High Alarm 高报警值;Low Alarm 低报警值;Auto Printout 自动打印输出;Return 返回;Freeze 冻结;Next Menu 下一菜单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除了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外,及时除颤相当关键,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今天将除颤仪的使用给大家讲解一下,希望大家在抢救病人时都能熟练掌握。 1、将旋转钮转至监护:(一个心电波形)。 2、选择导联:按ECG选择Ⅰ、Ⅱ、Ⅲ、aVR 、aVL 、aVF、V.。 3、贴好电极贴:RL(右下)、RA(右上)、LA(左上)、LL(左下)、V(胸导联V1~V6),查看是否室颤。如病人为细颤,应用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变为粗颤。再做下一步。 4、将电极板分别涂满导电糊。 5、将两电极板分别放置患者心底和心尖部。心底(STERNUM):患者右侧锁骨中线第2—4 肋间。心尖(APEX):患者左乳头外侧第4—5肋间与腋中线的交点。两个电极板之间距离不要小于10cm。 6、选择焦耳数(绿色):非同步除颤:适用于室颤患者单向波360焦耳(本除颤仪是GE 公司的单向波)。双向波200焦耳(不是本除颤仪)。同步除颤:适用于室上速、室速150焦耳以内。必要时200焦耳。 7、非同步除颤按下充电(Charge)开关。同步除颤按下(Sync)开关。 8、除颤:将两电极板贴紧压实患者皮肤,等充电结束后双手同时按下两电极板顶端的紫红色按钮(Defib)。 9、除颤完毕应将旋钮转至○键关闭除颤仪。 二、操作后处理 1、用后及时用75%酒精擦拭电极板和导联线,保证电极板和导联线清洁无污垢。 2、将导联线、备用的心电纸、导电糊、电极贴分别放在布袋兜内,注意不要混放,以免损坏导联线。 3、用后推至指定的位置,及时充电,保证除颤器电量充足。 三、注意事项 1、如遇小儿除颤时,可除去成人电极板,使用小儿电极板。 2、在除颤前,注意让医务人员及家属远离病人的床单位,不要碰到电极导电糊或盐水纱布。 3、除颤时,将两电极板贴紧压实患者皮肤,以免给病人造成烧伤。不要接触任何金属表面,以免造成导电。 4、贴电极处应清洁干燥,避开除颤及心电图导联位置。 5、搬运仪器动作一定要轻,以免损坏

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

种子仪器/农业仪器/粮油仪器设备价格优惠,专业生产销售厂家:郑州南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南北设备集团),南北通过向客户提供领先的产品性能来追求种子仪器/农业仪器/粮油仪器设备行业第一领先地位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叶绿素仪/便携式叶绿素仪 仪器型号: SPAD-502Plus 产地:日本原装进口 产品介绍:轻巧,简便,实用 SPAD-502Plus是一种可以通过测量作物叶子中的叶绿素含量来帮助用户了解作物营养状况的仪器。叶绿素含量与作物的生长条件有关,因此,可以由此来判断是否还需要添加相应的肥料。通过营养条件最优化,才能生长出更健康的作物,最终得到高质量的大丰收。产品特点: 测量迅速、简便。测量时只需要将叶片插入并合上测量探头即可,无需将叶片剪下,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全程对特定的叶片进行监测,从而得到更科学的分析结果。叶绿素仪趋势图显示 测量的多组数据走势会显示在图中,那些差异较大的数据可以一目了然就被发现出来,从而得到重视并进行分析。 防水功能 SPAD-502Plus有防水功能(IPX-4),即使下雨天,也可在室外进行测量工作。不可将仪器浸入水中,或用水直接对仪器进行清洗。SPAD-502Plus拥有小巧的机身,仅200g的重量,可以方便地装入口袋并带到现场进行测量。电池消耗低,SPAD-502Plus使用的是LED照明光源,因此可大大降低电池的消耗,一组2节的AA电池,可进行测量约20,000次。 SPAD-502原理 SPAD-502Plus通过测量叶子对两个波长段里的吸收率,来评估当前叶子中的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图显示了两种叶子样品中的叶绿素对于光谱的吸收率。

血气分析操作流程

血气分析操作流程 医生下达医嘱后,再次核对后执行。 到病人床前与清醒病人沟通后方可采血。 准备用物:碘伏,棉签,5ml注射器一个,1ml注射器一个(划过肝素),肝素水浓度(200mg+0.9%氯化钠100ml)。 步骤:1 碘伏棉签消毒动脉置管采血处肝素帽,至少5秒钟。 2 用5ml注射器带针头穿刺进入肝素帽中,调节三通将注 射器端与病人端相通,缓慢回抽混有肝素盐水的动脉血,成人 3ml。小儿1.5ml。将5ml注射器拔出。 3将划过肝素水的1ml注射器里的肝素水推出,带针头穿刺进入肝素帽,缓慢回抽动脉血0.5ml.后将注射器拔出。盖好 针头帽。 4将三通调节病人端与压力传感器端相通,按压动脉压力传感器,冲洗动脉导管,将导管中的动脉血冲洗干净。 5将装有1.5ml的5ml 注射器再次穿刺进入肝素帽中,调节三通注射器端与压力传感器端相通,按压压力传感器,冲洗 三通内留置的血液。冲洗干净后将注射器拔出。调节三通病人 端与压力传感器端相通。 6迅速将采集的动脉血送检,双手轻搓注射器,防止血液凝固。 7确定动脉血气分析仪正常使用。

8确保注射器内无气泡,上推血气分析仪检测口阀门。将注射器插入检测口。按屏幕上右下角的“开始”键,等待仪器将注射器中的血液吸进仪器内,此时屏幕上方显示“正在吸入血液”。 9按要求输入病人的信息:病历号,姓名,氧浓度,体温。 10待仪器提示“关闭进样口”时,将进样口处的注射器拔出,关闭进样口。 11等待血气结果测试,同时将内有血液的5ml,1ml注射器毁型并分类处理。血气分析仪下有三个容器,分别标识:血液,注射器,利器。将注射器按此规定统一处理。 12结果回报,将化验单取回。 13 遵医嘱根据血气结果给与相应处置。 14 将血气结果粘贴至化验粘贴纸上,并手写患者姓名,住院号,日期时间。夹至病例内保存。

血气分析仪操作规程

血气分析仪操作规程 一、工作坏境 仪器工作环境的要求:仪器应在无尘、无腐蚀性气体、没有振动、没有剧烈温度变化的环境中工作。适宜的工作温度为15-30摄氏度,湿度在O-85%(不凝固)之间。 二、标本要求 1、正确的标本处理是上机前一定要充分混均,标本在离体15分钟内上机分析,不提倡将标本放入冰箱内,如果将标本长时间放入冰箱内会使P02结果偏高。 2、抗凝剂:建议用肝素锂或者肝素钠抗凝。禁用EDTA,柠檬酸钠,草酸盐,氟化钠抗凝。抗凝剂的浓度必须是20IU 至100IU,这样才是合格的,如果Na过量就会使标本中的钠离子的浓度升高。过量的肝素溶液可能导致PH,P02,PC02等结果错误。 3、样本用量(u1) 微量模式:45 全血模式:70 三、操作 1、启动电源 打开电源后,仪器会自动检测工作状态,当仪器检测通过并且完成定标后,在显示器左上角显示己准备。 2、功能键 1)状态灯:在仪器的前面板上有两个灯指示仪器不同的工作状态。如下:

1))稳定绿灯:所有的空气检测器和电极定标已通过,仪器处于已准备状态。 绿灯闪:所有的空气检测器和电极定标已通过,但是仪器正在分析,接收数据等;当仪器不忙的时候可以进行样本分析或其它操作。 2))稳定黄灯:表示一个或多个空气检测器未定标。 黄灯闪:表示一个或多个空气检测器未定标,仪器仍处于繁忙状态。 2)键盘:可利用键盘输入信息到仪器的系统中。包括12个数字键,上、下、左、右键和确认键。左右键盘可以用来选择不同的屏幕,也可以在READY状态下调节屏幕亮度。 3)分析键:有两个可以用作分析的图标,一个注射器进样方式,按下此键采样针30度角伸出取样;另一个是毛细管方式进样,采样针水平伸出取样。 3、定标 仪器通过两点定标来测定PH,PC02,P02,S02的斜率。 1)两点两点定标:仪器的两点定标间隔6小时自动运行定标。自动运行两点定标时,仪

除颤仪的使用流程及注意事项

除颤仪的临床应用?1设备 电复律机也称除颤仪,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配有电极板,大多有大小两对,大的适用于成人,小的适用儿童,使用前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充足,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除颤器作为抢救设备,应始终保持良好性能,蓄电池充电充足,方能在紧急状态下随时能实施紧急电击除颤。 ?2电极 ??? 体外电复律时电极板安放的位置有两种。一种称为前后位,即一块电极板放在背部肩胛下区;另一块放在胸骨左缘3~4肋间水平。有人认为这种方式通过心脏电流较多,使所需用电能较少,潜在的并发症也可减少。选择性电复律术宜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一块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l0cm。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压,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安放电极处的皮肤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肤灼伤。消瘦而肋间隙明显凹陷而致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者宜用盐水纱布,并可多用几层,可改善皮肤与电极的接触。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避免因导电糊或盐水相连而造成短路。也应保持电极板把手的干燥。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以免伤及操作者。当心脏手术或开胸心脏按摩而需作心脏直接电击除颤时,所需专有小型电极板,

一块置于右心室面;另一种置于心尖部,心脏表面洒上生理盐水,电极板紧贴心室壁。 ?3电能的选择 ??? 电复律所用电能用J表示。按需要量充电,心室颤动为360J,非同步复律。室性心动过速为150J~200J,心房颤动为150J~200J,心房扑动为80J~100J,室上性心动过速100J,均为同步复律。 ?4适应征 (1)心室颤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证。? (2)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史在1年~2年以内),持续心房扑动。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 (4)呈1:1传导的心房扑动。 5禁忌症 (1)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2)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 (3)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 (4)严重的低血钾暂不宜作电复律。 (5)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率不快者。 除颤仪的使用流程及注意事项 1.插上电源开除颤仪,确认关闭同步键 2.连接心电监护导联,确认室颤或室速(无脉搏)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详细介绍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详细介绍 据实验研究表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判断植物营养状况好坏的标志,根据它可以判断出植物需要什么肥料及肥料配比的数量,而传统的叶绿素检测方法十分麻烦。为此,托普云农研究开发出一种便携式的叶绿素测定仪仪,可以带到田间直接测量各种植物叶片上叶绿素的浓度和含量,从而即时调整田间的施肥标准。本文就从各方面详细介绍一下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 一、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是什么?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是一款可以无损快速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或“绿色程度”仪器,仪器主要是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系数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也就是在叶绿素选择吸收特定波长光的两个波长区域,根据叶片透射光的量来计算测量值。 二、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有哪些功能特点? 1、快速无损植物活体检测,不影响植物成长。 2、一次操作可同时测定所有参数,实时显示。 3、叶绿素,叶温两种参数同一屏幕同时中文显示,且可同时储存,自动求取四种指标的平均值 4、中文界面具有“系统设置”“查看数据”“节能设置”“时钟设置”“删除数据”等功能。 历史数据查看,既可顺序查看,也可跳转查看。 6、可输入植物名称,标准氮含量及利用率可以直接计算出标准施肥量 7、意外断电后已保存在主机里的数据不丢失。 8、对于历史数据既可逐条删除,也可以一键式全部删除。 9、仪器自带USB接口,可连接计算机将测量数据导出,便于植物养分的管理和分析。 10、内置锂电池供电,可直接充电无需换电池,仪器自带背光功能。 三、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该怎么用? TYS-B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使用方法: 1、校准:打开电源开关,进入主页面,按住测量压头,直到显示屏显示校验成功,同时蜂鸣器发出“滴”声; 2、测量:测量时请将植物放入测量位置,按下测量压头2-3秒,蜂鸣器会 发出“滴”声,此时松开测量压头,显示屏自动显示所测叶片的叶绿素值和叶片温度值; 3、均值:在主界面下,长按确定键3秒,可对最近几次测量数据取平均值; 4、使用完毕,关闭电源开关。 TYS-B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使用注意事项: 1、保持测量位置的清洁,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gem-premier-3000血气分析仪操作规程.

Gem Premier3000血气分析仪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Gem Premier3000血气分析仪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仪器,保证检测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人员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适用范围 此操作规程适用于Gem Premier3000血气分析仪操作和维护。 3职责 3.1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规程操作仪器,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做使用登记。 3.2保管人员负责监督仪器操作是否符合规程,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3科室负责人负责该仪器的综合管理。 4测定参数 4.1测量参数 4.1.1K钾离子参考值:3.50— 5.50mmol/L 4.1.2Na钠离子参考值:13 5.00—145.00mmol/L 4.1.3Cl氯离子参考值:96.00—108.00mmol/L 4.1.4nCa钙离子参考值:1.10—1.30mmol/L 4.1.5PH氢离子浓度负对数参考值:7.350—7.450 4.1.6PCO2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3 5.00—45.00mmHg 4.1.7PO2氧分压参考值:80.00—100.00mmoHg 4.1.8GLu匍萄糖参考值:3.85—6.11mmol/L 4.1.9Lac乳酸参考值:0.50—2.00mmol/L 4.1.10O2SAT氧饱和度参考值:80.00—100.00 4.2计算参数 4.2.1HCO3碳酸氢根参考值:21.00—27.00mmol/L 4.2.2STHCO3标准碳酸氢根参考值:22.00—26.00mmol/L 4.2.3BE乘余碱参考值:-3.00—3.00mmol/L 4.2.4BECEF标准乘余碱参考值:-2.00—2.00mmol/L 5测定原理 5.1血pH测定 5.1.1结构 用于测定血液pH的仪器是由玻璃电极、参比电极和电极内充缓冲液组成 5.1.2方法 使用玻璃电极选择性测定pH值 5.1.3原理 电位法测定氢离子浓度,实际上是测量H+的有效浓度。血样中的H+离子与玻璃电极膜

除颤仪操作流程

除颤仪操作流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电除颤操作流程 (一)评估 (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 (三)操作 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 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7.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 8.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 9.除颤结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 10.移开电极板。 11.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 1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报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遵医嘱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13.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

(四)操作后 1. 擦干胸壁皮肤,整理病人衣物,协助舒适卧位,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2.整理用物。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的使用原理及方法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 仪器用途: 可以即时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单位SPAD)或绿色程度、氮含量、叶面湿度、叶面温度,从而了解植物真实的硝基需求量并且了解土壤硝基的缺乏程度或是否过多地施加了氮肥。可以通过此款仪器来增加氮肥的利用率,并可保护环境。可广泛应用于农林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对植物生理指标的研究和农业生产的指导。 功能特点: 快速无损植物活体检测,不影响植物成长。 一次操作可同时测定所有参数,实时显示。 氮,叶绿素,叶温,叶片湿度四种参数同一屏幕同时显示,且可同时储存 内置GPS定位功能,实时显示当前经纬度 历史数据查看,即可顺序查看。 测量数据可连接计算机将测量数据导出,便于植物养分的管理和分析。 历史数据查看,即可顺序查看,也可跳转查看。 意外断电后已保存在主机里的数据不丢失。 对于历史数据可以一键式全部删除。 可连接计算机将测量数据导出,便于植物养分的管理和分析。 使用锂电池供电,带背光功能。 每种参数的报表、曲线图均可选择时段查询查看。 可将存储记录的数据以EXCEL格式备份保存,方便以后调用。 可将存储记录的数据曲线图以BMP图片格式备份保存,方便以后调用。 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叶绿素:0.0-99.9SPAD 氮含量:0.0-99.9mg/g 叶面湿度:0.0-99.9RH% 叶面温度:-10-99.9℃ 2、测量精度:叶绿素:±1.0 SPAD单位以内(室温下,SPAD值介于0-50) 氮含量:±5% 叶面湿度:±5% 叶面温度:±0.5℃ 3、重复性:叶绿素:±0.3 SPAD单位以内(SPAD值介于0-50) 氮含量:±0.5单位 叶面湿度:±0.5单位 叶面温度:±0.2℃ 4、测量面积:2mm*2mm 5.测量时间间隔:小于3秒 6.数据存储容量:2000组数据 7.电源:4.2V可充电锂电池 8.电池容量:2000mah 9.重量:200g

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操作规程

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仪器,保证检测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人员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 适用范围 此操作规程适用于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操作和维护。 3 职责 3.1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规程操作仪器,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做使用登记。 3.2保管人员负责监督仪器操作是否符合规程,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3科室负责人负责该仪器的综合管理。 4 测定参数 4.1 测量参数 4.1.1 K 钾离子参考值:3.50— 5.50 mmol/L 4.1.2 Na 钠离子参考值:13 5.00—145.00 mmol/L 4.1.3 Cl 氯离子参考值:96.00—108.00 mmol/L 4.1.4 nCa 钙离子参考值:1.10—1.30 mmol/L 4.1.5 PH 氢离子浓度负对数参考值:7.350—7.450 4.1.6 PCO2 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3 5.00—45.00 mmHg 4.1.7 PO2 氧分压参考值:80.00—100.00 mmoHg 4.1.8 GLu 匍萄糖参考值:3.85—6.11 mmol/L 4.1.9 Lac 乳酸参考值:0.50—2.00 mmol/L 4.1.10 O2SAT 氧饱和度参考值:80.00—100.00 4.2 计算参数 4.2.1 HCO3 碳酸氢根参考值:21.00—27.00 mmol/L 4.2.2 STHCO3标准碳酸氢根参考值:22.00—26.00 mmol/L 4.2.3 BE 乘余碱参考值:-3.00—3.00 mmol/L 4.2.4 BECEF 标准乘余碱参考值:-2.00—2.00 mmol/L 5 测定原理 5.1 血pH测定 5.1.1 结构 用于测定血液pH的仪器是由玻璃电极、参比电极和电极内充缓冲液组成 5.1.2 方法 使用玻璃电极选择性测定pH值 5.1.3 原理 电位法测定氢离子浓度,实际上是测量H+的有效浓度。血样中的H+离子与玻璃电极膜

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的特点及应用

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的特点及应用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研磨法,也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需要把植物植物的材料研磨并经转移、过滤或离心处理,不仅工作量大,损害植物,而且不可避免地使试验人员较长时间与挥发于空气中的试剂相接触,对人体损害较大。因此,为了弥补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的研发及应用得到了实验人员的广泛的关注,该仪器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够实现快速无损植物活体检测,而且还不影响植物的生长。 除此之外,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的测量方法也很简单,操作人员只需要手持叶绿素含量测定仪,将叶片插入仪器的感应部位,然后合上测量探头即可。这种测量方法还有一大好处就是,不会对叶片造成损伤,可以实现无损快速测量,尤其是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全程对特定的叶片进行监测,可以得到更科学的分析结果。除此之外,应用于这种测定的仪器又被叫做便携式叶绿素仪,因为该叶绿素含量测定仪拥有小巧的机身,仅200g的重量,可以方便地装入口袋并带到现场进行测量。由此可见,叶绿素含量测定仪产品拥有诸多的特点。 托普云农研发生产的TYS-B叶绿素含量测定仪,其主要是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系数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也就是在叶绿素选择吸收特定波长光的两个波长区域,根据叶片透射光的量来计算测量值。植物之所以呈现绿色,正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叶绿素,而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指示了植物本身的状况,长势良好的植物的叶子会含有更多的叶绿素,并且有相关研究表明,叶绿素的含量与叶片中氮的含量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使用叶绿素含量测试仪快速无损测量植物的叶绿素含量还能反应植物真实的硝基需求量,从而有利于合理的施加氮肥,提高氮的利用率,并可保护环境。

血气分析仪流程

血气分析仪操作流程 【准备】 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物品→治疗盘:血气仪、试纸卡、1ml无菌注射器、消毒物品、橡胶塞、化验单、治疗巾。 环境→清洁、安静、舒适病人→平卧或侧卧,感觉舒适 【方法】 检测血气仪→模拟器水平插入→屏幕自动显示→根据提示连按两次ENT→2分钟后屏幕显示ELECTRONIC SIMULATOR PASS,READY FOR USE→模拟器通过待用→按DIS键显示MENU菜单→根据指令键检查血气仪Status 状态(电池电压BATTERY>8.0;室温TEMPRATURE16-30℃)→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清醒病人解释目的→采集动脉血并封闭针头→打开测试片包→手持测试片两侧取出→血液排气→针尖斜面向下将血液注入样品池内(液面水平或稍有张力,过满可用注射器回抽少许,以免血液溢出进入分析器)→迅速卡上盖子→样本准确插入后屏幕自动打开→根据提示连按二次ENT→重复输入患者的病床号或住院号两次,两次号码必须一致→按PAGE对应的指示键→输入患者体温、吸氧浓度和标本类型(1=ART动脉血、2=VEN静脉血、3=CAP毛细血管、4=CORD脐带血、5=MXVN混合静脉血、6=CPB 体外循环血)→按PAGE键返回主屏幕等待检测结果→连接主机与打印机→打印机开关置于ON位→调试打印颜色按钮→血气仪显示检测结果后→按PRT键打印结果→观察病人反应及穿刺点情况→整理用物→洗手→记录签名。 查询打印储存结果→按DIS键显示MENU菜单或按*键返回主菜单→按2储存结果指令键(Store Results)→屏幕显示Display a result(一个结

床边血气分析仪使用方法

床边血气分析仪使用方法 一、使用前评估 1、评估患者体温,身体状况及吸氧情况或呼吸机参数的设置。 2、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及动脉搏动情况。 3、评估 Allen 试验及尺动脉供血情况。 二、使用要点 (一)物品准备 治疗盘内放置:床边动脉血气分析仪,血气分析仪试纸,治疗盘内放置:活力碘,无菌棉签,弯盘。 (二)操作规程 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检查血气分析仪是否运转正常。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手腕带,初步选定拟进行动脉穿刺的血管(以桡动脉穿刺为例),确认 Allen 试验阴性,尺动脉供血良好,确认无禁忌,为患者测体温。 3、洗手,戴口罩。 4、携用物至床边,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合适体,暴露采血部位,将一次性治疗巾垫于穿刺部位下。 5、消毒皮肤直径至少 8 厘米。 6、打开注射器外包装,抽取肝素盐水润滑内壁,戴手套。 8、取下针帽,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动脉博动,右手持针在搏动最强部位垂直或 45 度角进针,见回血后停住,动脉血会自动流入或稍用力回抽即可。

9、取所需血量后持棉签按住穿刺点,右手拔针,另一护士协助正确按压 5-10分钟。 10、立即将针套回套,搓动标本使之与抗凝剂混匀,脱手套。 11、打开床边血气分析仪,调试“2”,屏幕显示插试纸箭头,打开试纸包装,持试纸四周,取下针头,将注射器乳头插入注血孔 缓慢推入血液至蓝色箭头指示处,盖上封盖。 12、将试纸插入血气分析仪,先后输入操作者工号及患者住院 号各两次,等待两分钟出结果,屏幕显示结果以后,按打印键打印,结果及时告知医生。 13、处理用物,洗手,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三、健康指导要点 1、采血后立即检测。 2、血样注入试纸卡片时取下针头。 四、注意事项 1 、机器显示“INSERT CARTRIDGE ”插入试纸,显示“ REMOVE CARTR IDGE”时方可拔除试纸。 2、保持测试纸片的清洁。 3、试纸保持温度 2—8℃。 4、从冰箱内取出的试纸不可放回冰箱内,在 18-30℃中有效期两周。 5、刚从冰箱取出的试纸需复温 5 分钟左右再检测。 6、手持试纸片边缘,不能挤压试纸片中央,以免损坏定标液

除颤仪的使用流程及注意事项完整版

除颤仪的使用流程及注 意事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除颤仪的临床应用 1设备 电复律机也称除颤仪,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配有电极板,大多有大小两对,大的适用于成人,小的适用儿童,使用前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充足,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除颤器作为抢救设备,应始终保持良好性能,蓄电池充电充足,方能在紧急状态下随时能实施紧急电击除颤。 2电极 体外电复律时电极板安放的位置有两种。一种称为前后位,即一块电极板放在背部肩胛下区;另一块放在胸骨左缘3~4肋间水平。有人认为这种方式通过心脏电流较多,使所需用电能较少,潜在的并发症也可减少。选择性电复律术宜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一块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l0cm。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压,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安放电极处的皮肤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肤灼伤。消瘦而肋间隙明显凹陷而致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者宜用盐水纱布,并可多用几层,可改善皮肤与电极的接触。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避免因导电糊或盐水相连而造成短路。也应保持电极板把手的干燥。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以免伤及操作者。当心脏手术或开胸心脏按摩而需作心脏直接电击除颤时,

所需专有小型电极板,一块置于右心室面;另一种置于心尖部,心脏表面洒上生理盐水,电极板紧贴心室壁。 3电能的选择 电复律所用电能用J表示。按需要量充电,心室颤动为360J,非同步复律。室性心动过速为150J~200J,心房颤动为150J~200J,心房扑动为80J~100J,室上性心动过速100J,均为同步复律。 4适应征 (1)心室颤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证。 (2)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史在1年~2年以内),持续心房扑动。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 (4)呈1:1传导的心房扑动。 5禁忌症 (1)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2)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 (3)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 (4)严重的低血钾暂不宜作电复律。 (5)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率不快者。 除颤仪的使用流程及注意事项 1.插上电源开除颤仪,确认关闭同步键 2.连接心电监护导联,确认室颤或室速(无脉搏)

叶绿素的不同提取法的提取效果比较

叶绿素的不同提取法的提取效果比较 中国农业仪器网更新时间:2010-9-28 15:34:23阅读23次 叶绿素的不同提取法的提取效果比较 叶片中叶绿素分子结构与人体内的血液分子相似,非常易溶入红细胞中,能抑制细菌、排出毒素,有“绿色血液”之称。同时叶绿素含量的测量能让我们了解植物缺氮的情况,叶绿素又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叶绿素的测量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来进行快速的测量,比如使用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来进行测量,同时叶绿素还可以使用常规的方法来进行,先对叶片进行提取在进行测量,不过在进行叶片提取的时候,提取方法不同还是会影响结果的。 叶绿素的提取方法有三种,分别为研磨法、浸提法、冷冻浸提法对于叶绿素a、b提取结果表现一致,以冷冻浸提法提取效果最好,其次为研磨法,再次为浸提法。 浸提法提取效果最差,一方面可能提取不完全,也可能在提取的过程中叶绿素有分解,相对冷冻浸提法,由于经过了冷冻过程破碎了细胞,提取完全而且提取过程快减少了叶绿素分解,效果最好。研磨法在研磨、过滤等操作的过程中有损失,而且提取时间过程长造成弱光下叶绿素的分解,效果不及冷冻浸提法。 叶绿素含量在提取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误差,而且测量的时间花费比较的久,同时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必须将叶片采集下来之后才能进行测量,对植株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不方便在

室外进行操作,而使用手持叶绿素仪就可以避免以上的问题,操作快捷,方便在室外进行操作,同时有时无损伤的进行测量。 比较了不同有机溶剂直接浸提法和Arnon法从冷冻处理前后的玉米叶片中提取叶绿素的效率。结果表明:在室温(10℃)下浸提和冷冻处理后浸提,丙酮和乙醇(甲醇)的混合液比同类含水的提取液要好,其中丙酮∶乙醇为11∶提取液提取叶绿素快而完全,表现最好;丙酮∶乙醇∶水为4.54∶.51∶提取液最慢,丙酮∶甲醇∶水为 4.54∶.51∶提取液提取量最少;冷冻处理后叶绿素效率明显提高,其中丙酮∶乙醇为11∶提取液提取速度加快最明显。在玉米田间大量样本叶绿素测定时进行冷冻处理,既能提高叶绿素浸提的效率,又能适当储存,调节用工高峰,值得推广使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35616257.html,/view/77e3dd2f2af90242a895e5f5.htmll

ABL5血气分析仪中文操作规程

ABL5血气分析仪中文操作规程 一、开机 本仪器为24小时待机状态,平时不用关机,如果遇到不慎碰落电源线,或者临时停电的情况,请关闭电源开关几分钟后等电压稳定再开机,然后进入主菜单→第三大项(应用程序)→第二小项(设置) →检查第3小项大气压和第9小项气体比例有没有丢失,如果正常,则仪器会自动进行定标,如果数据丢失,则依照标准大气压值760和气瓶上所说明的气体比例输入,如果定标能通过,仪器自动进入准备状态. 二、操作 1、样本测量:混匀血样→排出注射器末端的血样→打开进样口→按吸样键→听到短鸣声→移去注射器,关闭进样口→输入病人数据(病人体温,吸氧量及血色素),等待结果. 2、试剂更换程序。在绿灯状态下,移去空试剂瓶,再把满的试剂瓶安装上去即可。 3、倒废液瓶程序。在准备状态情况下(绿灯亮时)抬起进样针,移去已满的废液瓶,倒去废液后清洗废液瓶。将清洗完的废液瓶 放回原处。放下进样针,仪器冲洗之后就会进入准备状态。 4、更换气体。仪器在准备状态下(绿灯亮时),先关闭气瓶主阀,

打开减压阀,取下已用完的气体瓶,将新的气体放到位置,关紧 减压阀,打开主阀即可。 5、休眠:晚上等空闲时间仪器可以进入休眠状态,步骤:主菜 单→应用程序→休眠 三、日保养程序(每天执行一次) 清洁程序,用来去除测量室内的沉积物,使用专用的S5332清洁液。(1)用专用注射器吸S5332清洁液至少150ul。 (2)进入主菜单→维护程序→按2键选定二小项清洁。 (3)打开进样针,将进样针插入注射器,按吸样键,直到指示黄 灯亮和短鸣声。 (4)移去注射器,关闭进样针。等待准备状态。 四、周保养程序(每周执行一次) 去蛋白程序,用来去除测量室内的蛋白沉积物,使用专用的S5362 去蛋白液。 (1)用专用注射器吸S5362去蛋白液至少150ul。 (2)进入主菜单→维护程序→按3键选定第三小项去除蛋白→等

除颤仪操作流程

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00分) 科室姓名日期时间分操作分

考核者 除颤仪使用操作流程 (一)目的纠正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二)操作流程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心电图波形、检测电极连接情况 患者准备:平卧,松解衣领,暴露胸部,取下义齿,去除金属饰物及导 电物 用物准备: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心电监测导联线、接线板(必

要时)、急救药品 确认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室扑动) 开机,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 同时取下两个电极板,确认电极板与除颤仪连接 均匀涂擦导电糊 单相:200J → 300J → 360J 成人 选择能量双相:150J → 150J → 200J 儿童: 2~4J/Kg 充电:按充电键或按电极板上的充电按钮,至屏幕显示充电完成 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底部,即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 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即左腋中线第5肋间除颤电击:胸骨电极板上的病人接触指示器显示接触良好,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除颤电击”按钮,进行除颤 心电图变化,如原有心律失常持续出现,立即重复上述步骤,再次除颤。呼吸、心律、血压 电极板接触部位的皮肤情况 操作完毕,关机 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监测心率、心律、血压 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清洁擦拭除颤仪 洗手,记录

(三)注意事项: 1. 必须在患者无知觉时进行除颤。 2. 涂擦导电糊时,避免两个电极板相互摩擦涂擦导电糊,涂擦应均匀,防止灼伤皮肤。 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皮肤表面形成放电通路,防止灼伤皮肤。 4. 安有永久性起搏器或ICD的患者,电极板放置位置应避开起搏器或ICD植入部位至 少10cm。 5. 除颤时,操作者及周围人员不要接触患者或接触连接患者的物品,尤其金属物品。 6. 除颤仪默认的除颤方式为非同步除颤,需同步除颤时按SYNC ON/OFF键,如心房颤 动、心房扑动 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7. 除颤仪用后应保持清洁,擦掉电极板上的导电湖,防止生锈影响除颤功能。 8. 保持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其性能,及时充电。

手持叶绿素测定仪技术参数及功能特点

手持叶绿素测定仪技术参数及功能特点 手持叶绿素测定仪可以即时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单位SPAD)或绿色程度、叶面温度,从而解植物真实的硝基需求量并且了解土壤硝基的缺乏程度或是否过多地施加了氮肥。可以通过便携式叶绿素仪来增加氮肥的利用率,并可保护环境。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广泛应用于农林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对植物生理指标的研究和农业生产的指导。 托普云农手持叶绿素测定仪/便携式叶绿素仪可以即时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或绿色程度、叶面温度,从而了解植物真实的硝基需求量并且了解土壤硝基的缺乏程度或是否过多地施加了氮肥。 手持叶绿素测定仪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手持叶绿素测定仪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叶绿素:0.0-99.9SPAD

叶面温度:-10-99.9℃ 测量精度:叶绿素:±3.0 SPAD单位以内 (室温下,SPAD值介于0-50) 叶面温度:±0.5℃ 重复性:叶绿素:±0.3 SPAD单位以内(SPAD值介于0-50) 叶面温度:±0.2℃ 测量面积:2mm×2mm 测量时间间隔:小于3秒 数据存储容量:32KB 电源:4.2V可充电锂电池 电池容量:2000mah 重量:200g 工作及存储环境:-10℃~50℃≤85%相对湿度 手持叶绿素测定仪功能特点: 1、快速无损植物活体检测,不影响植物成长。 2、一次操作可同时测定所有参数,实时显示。 3、叶绿素,叶温两种参数同一屏幕同时显示,且可同时储存。 4、中文界面具有“系统设置”“查看数据”“节能设置”“时钟设置”“删除数据”等功能。 5、历史数据查看,既可顺序查看,也可跳转查看。 6、可以输入植物名称,标准氮含量及利用率可以直接计算出标准施肥量。 7、意外断电后已保存在主机里的数据不丢失。 8、对于历史数据既可逐条删除,也可以一键式全部删除。 9、仪器自带USB接口,可连接计算机将测量数据导出,便于植物养分的管理和分析。 10、内置锂电池供电,直接充电无需换电池,仪器自带背光功能。

植物体叶绿素荧光测定仪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植物体叶绿素荧光测定仪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实验目的】 ?了解目前在光合作用研究中先进的叶绿素荧光技术,了解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 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老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利用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PAM2100)测定实验植物的叶绿素荧 光基本参数(Fo, Fm, Fv/Fm, Fm’, Fo’, Yield, ETR, PAR, qP, qN等)。 ?了解荧光仪的广泛应用 【实验原理】 仪器介绍和工作原理 叶绿素荧光(Chlorophyll Fluorescence)的产生 ?传统的光合作用测定是通过测量植物光合作用时CO2的消耗或干物质积累计算出 来。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通过测量叶绿素荧光量准确获得光合作用量及相关的植物生长潜能数据。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在测定叶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系统对光能的吸收、传递、耗 散、分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与“表观性”的气体交换指标相比,叶绿素荧光参数更具有反映“内在性”特点。 ?本实验以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PAM-2100(W ALZ)为例,测定植物叶绿素荧光主 要参数。植物叶片的生长状况不同,所处位置的不同,光照不同,叶绿素荧光参数数值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叶片之间叶绿素荧光产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仪器使用步骤讲解 1. 仪器安装连接 将光纤和主控单元和叶夹2030-8相连接。光纤的一端必须通过位于前面板的三孔光纤连接器连接到主控单元,光纤的另一端固定到叶夹2030-B上。同时,叶夹2030-B还应通过LEAF CLIP插孔连接到主控单元。 2. 开机 按“POWER ON”键打开内置电脑后,绿色指示灯开始闪烁,说明仪器工作正常。随后在主控单元的显示器中会出现PAM-2100的表示。从仪器启动到进入主控单元界面大概要40秒。 3. PAM-2100的键盘 PAM-2100主控单元上有20个按键,现分别简要介绍主要按键的功能。

雷杜血气分析仪操作规程

ABL 80 FLEX 血气分析仪简单操作规程 目的: 规范操作ABL 80 FLEX 血气分析仪,并能使所有检验人员能根据和按照该指导书就能正规操作该仪器。 范围: 检验科人员及经过培训合格并授权能操作该仪器的进修实习人员。 方法原理: 标本要求: ABL 80 FLEX分析仪要求使用未稀释、抗凝处理的人体动脉、静脉和毛细血液全血,ABL 80 FLEX分析仪要求的最小样本量为70ul。 试剂: SC-80测试卡及SP-80试剂包。 操作步骤: 1、进行血液分析时,先打开血气分析仪,如果仪器正处于休眠状态时,需将仪器退出休眠状态,以确定分析仪可进行样本分析: ①主菜单左上角显示有“准备”字样 ②指示灯显示为绿色或黄色 2、选择菜单“分析” ①点击“分析”进入“分析样本界面”,点“吸入样本”。 3、样本吸入界面中其他选项功能: ①样本类型——可选择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混合静脉及其他。 ②充分混匀血液标本,这一步对血球压积和血红蛋白值的准确性特别关键。 ③手动混合标本时,在吸入标本前,应该上下颠倒注射器几下,然后在手掌中来回搓滚注射器至少15s。 ④如果储存的毛细血管标本中存有气泡,不应该再检测PH和血气参数。 ⑤在测量过程中,通过测试卡的可是测量舱观察血液标本,如果发现气泡,请忽视结果重新进行测试。 4、a)注射器样本: ①应该抬起进样针柄到45°角,引导进样针插入血标本,确保进样针头全部浸入标本。 ②不要把进样探针接触到针筒的活塞,这样会产生密封作用,阻止样本的吸入。 ③待样本吸入完毕后,拿下注射器,将吸样针擦拭干净,压下吸样针等待测试。 b)毛细管样本: ①抬起进样针炳到水平角度。 ②插入ABL 80 FLEX毛细血管适配器到进样针直到顶端,确保血液标本充满了毛细管,直到导管末端。 ③把毛细管插入到适配器。直到可以看到血液进入到适配器。这表明探针已进入到毛细导管,在往前推动到毛细导管,挤出一点血液,确保无气泡连接。、 ④待样本吸入完毕后,拿下毛细导管,将吸样针擦拭干净,压下吸样针等待测试。 5、标本准备就绪之后,点“吸入”进行样本分析,吸入样本分析仪会发出两声嘟嘟声,屏幕 会显示提示去除变笨和复位进样针。 6、①分析仪会自动显示激活的输入字段。可使用所提供的控制键查看这些字段和输入任何 需要的信息。 ②输入病人的ID号,例如:“201402141001”——“下一个”;输入病人姓名,例如:“lisan”——“下一个”;输入病人体温,例如:“37.2℃”,所有信息输入完毕,按OK。 ③屏幕会显示出进度显示条直到分析结束。屏幕上会显示最终的检验结果并可以打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