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2020年《变态心理学》试题解析(卷一)

心理咨询师2020年《变态心理学》试题解析(卷一)
心理咨询师2020年《变态心理学》试题解析(卷一)

2020年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1.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

A.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

B.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C.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D.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答案】D

2.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是()。

A.各类异常心理状态

B.所有心理正常的人群

C.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

D.心理障碍的人群

【答案】C

3.下列表述中符合H.Selye(956)提出的应激的概念的是()。

A.是引起焦虑的各种外在刺激

B.是一种特异性变化

C.是机体的一种状态

D.是外在环境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C

4.一般来说对人威胁最大的事情是()。

A.可控制的

B.不可控制或不可预见的

C.可预见的

D.事先知道的

【答案】B

5.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中,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会使人产生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答案】D

6.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是()。

A.积极与消极两方面

B.无任何影响

C.积极影响

D.消极影响

【答案】A

7.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经历一般性生活压力的效果不完全是负面的

B.适应重大生活压力的效果是负面的

C.压力适应过程中需要付出许多生理及心理资源

D.生活中个体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生活事件

【答案】B

8.塞利(Selye)的一般适应综合征(GAS)主要由以下哪种途径所激活?()

A.交感神经一肾上腺髓质轴

B.丘脑下部一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

C.丘脑下部一垂体后叶轴

D.丘脑下部一甲状腺轴

【答案】B

9.经受破坏性压力的个体,出现逢人就述说自己遭遇的行为,可推断其处在()。

A.初始期

B.惊吓期

C.恢复期

D.康复阶段

【答案】C

20.以下哪一项不是精神活动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A.认知的结果可转变成个体行为作用于环境和社会

B.经验形成的认知倾向性是不稳定的

C.个体长期积累的经验可以参与个体认知

D.认知倾向性对个体可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答案】B

1.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

A.是超我的活动机制

B.是一种压抑或克制的能力

C.绝大部分防御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D.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一种能力

【答案】B

2.行为主义建立在()的基础上。

A.逻辑演绎法

B.动物实验法

C.临床经验法

D.归纳推理法

【答案】B

3.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破坏的解释强调()。

A.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

B.潜能发展受到阻碍

C.情绪发展遭遇挫折

D.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的结果

【答案】B

4.关于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A.每个人的心理特征随时都可以改变

B.当一个人的人格发生突然改变,那么他的精神活动一定偏离了正常轨道

C.可以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D.在没有重大外在变化的情况下,人格特征一般是不会改变的

【答案】A

5.对人的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进行区分时,下列表达中符合医学标准的涵义的是()。

A.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B.将心理问题与统计学标准联系起来

C.将症状当作内省经验标准

D.将人的行为与社会行为常模相比较

【答案】A

6.幻听最常见于()。

A.抑郁症

B.强迫症

C.躁狂症

D.精神分裂症

【答案】D

7.()不属于意向倒错的症状表现。

A.吃正常人不愿吃的东西

B.对动物产生性欲并作出性行为

C.贪吃或性欲亢进

D.拣食脏纸或昆虫

【答案】C

8.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精神运动性兴奋

B.语词新作

C.情绪高涨

D.思维奔逸

【答案】B

9.心理生理障碍不包括()。

A.性功能障碍

B.睡眠障碍

C.人格障碍

D.进食障碍

【答案】C

10.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中不包括()。(2003年12月3级真题)

A.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

B.以“自我”为中心,努力实现自我的原则

C.身心统一的原则

D.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B

1.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B.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

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全部异常的

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是可以转换的

【答案】ABD

2.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看法有()。

A.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个体要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B.性心理发展受挫,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发展固著

C.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和心理异常

D.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多或者太少,都会使其发展受到挫折【答案】ABCD

3.行为主义理论包括()。

A.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B.桑代克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C.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D.体液条件反射学说

【答案】ABC

4.李心天教授在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时涉及()。

A.医学标准

B.统计学标准

C.内省经验标准

D.社会适应标准

【答案】ABCD

5.错觉的特征有()。

A.知觉歪曲

B.感觉歪曲

C.均能接受现实检验,加以纠正

D.正常人也可发生中华考试网

【答案】AD

6.正常的思维具有()等特征。

A.具体性

B.实际性

C.目的性

D.逻辑性

【答案】ABCD

7.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常见的表现有()。

A.情感淡漠

B.情绪低落

C.焦虑

D.情感脆弱

【答案】ABCD

8.精神运动性兴奋常区分为()。

A.协调性

B.不协调性

C.先天性

D.后天性

【答案】AB

9.躁狂症“三高症状”包括()。

A.易激惹

B.思维奔逸

C.心境高涨

D.精神运动性兴奋

【答案】BCD

10.癔症的临床表现有()。

A.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B.常见于青年期和更年期,男性较多

C.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

D.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答案】ACD

11.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正确的是()。

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

B.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C.超我与神经症绝对没有关系

D.心理过程主要是意识的

【答案】B

12.认为人格的变态,源于性心理发展的“退化”或“固着”的理论是()。

A.行为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人性心理学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答案】D

13.下列()不是希波克拉底关于心理异常的观点。

A.心理异常是体内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的失衡

B.心理异常是由社会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共同导致的

C.心理异常必须进行医学治疗

D.心理疾病有其器官上的原因

【答案】B

14.下列对心理异常实质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

B.心理异常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

C.心理异常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

D.心理异常不表现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答案】D

15.根据幻觉、妄想、自知力丧失诊断该人是精神病,这是()。

A.根据统计学标准诊断

C.根据病人内省标准诊断

B.根据社会学标准诊断

D.医学标准诊断

【答案】D

1.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

A.是超我的活动机制

B.是一种压抑或克制的能力

C.绝大部分防御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D.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一种能力

【答案】B

2.行为主义建立在()的基础上。

A.逻辑演绎法

B.动物实验法

C.临床经验法

D.归纳推理法

【答案】B

3.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破坏的解释强调()。

A.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

B.潜能发展受到阻碍

C.情绪发展遭遇挫折

D.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的结果

【答案】B

4.关于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A.每个人的心理特征随时都可以改变

B.当一个人的人格发生突然改变,那么他的精神活动一定偏离了正常轨道

C.可以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D.在没有重大外在变化的情况下,人格特征一般是不会改变的

【答案】A

5.对人的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进行区分时,下列表达中符合医学标准的涵义的是()。

A.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B.将心理问题与统计学标准联系起来

C.将症状当作内省经验标准

D.将人的行为与社会行为常模相比较

【答案】A

6.幻听最常见于()。

A.抑郁症

B.强迫症

C.躁狂症

D.精神分裂症

【答案】D

7.()不属于意向倒错的症状表现。

A.吃正常人不愿吃的东西

B.对动物产生性欲并作出性行为

C.贪吃或性欲亢进

D.拣食脏纸或昆虫

【答案】C

8.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精神运动性兴奋

B.语词新作

C.情绪高涨

D.思维奔逸

【答案】B

9.心理生理障碍不包括()。

A.性功能障碍

B.睡眠障碍

C.人格障碍

D.进食障碍

【答案】C

10.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中不包括()。(2003年12月3级真题)

A.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

B.以“自我”为中心,努力实现自我的原则

C.身心统一的原则

D.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B

1.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

A.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

B.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C.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D.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答案】D

2.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是()。

A.各类异常心理状态

B.所有心理正常的人群

C.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

D.心理障碍的人群

【答案】C

3.下列表述中符合H.Selye(956)提出的应激的概念的是()。

A.是引起焦虑的各种外在刺激

B.是一种特异性变化

C.是机体的一种状态

D.是外在环境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C

4.一般来说对人威胁最大的事情是()。

A.可控制的

B.不可控制或不可预见的

C.可预见的

D.事先知道的

【答案】B

5.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中,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会使人产生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答案】D

6.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是()。

A.积极与消极两方面

B.无任何影响

C.积极影响

D.消极影响

【答案】A

7.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经历一般性生活压力的效果不完全是负面的

B.适应重大生活压力的效果是负面的

C.压力适应过程中需要付出许多生理及心理资源

D.生活中个体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生活事件

【答案】B

8.塞利(Selye)的一般适应综合征(GAS)主要由以下哪种途径所激活?()

A.交感神经一肾上腺髓质轴

B.丘脑下部一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

C.丘脑下部一垂体后叶轴

D.丘脑下部一甲状腺轴

【答案】B

9.经受破坏性压力的个体,出现逢人就述说自己遭遇的行为,可推断其处在()。

A.初始期

B.惊吓期

C.恢复期

D.康复阶段

【答案】C

20.以下哪一项不是精神活动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A.认知的结果可转变成个体行为作用于环境和社会

B.经验形成的认知倾向性是不稳定的

C.个体长期积累的经验可以参与个体认知

D.认知倾向性对个体可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答案】B

1.关于变态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之间关系,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A.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

B.变态心理学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

C.变态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相互补充与支持

D.变态心理学研究的是异常心理,与普通心理学完全不同

【答案】D

2.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

A.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B.个体的心理差异

C.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D.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答案】D

3.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A.人的心理结构缺乏层次性

B.心理结构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含义相类似

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D.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

【答案】C

4.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依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以强迫症和癔病为研究的基础

B.缺乏严格的实验研究

C.以研究潜意识为出发点

D.以研究自我概念为主要内容

【答案】D

5.心理学界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批评包括()。

A.主要是对其逻辑演绎式而非实验研究的方法论存在质疑

B.主要是缺乏大样本的研究

C.主要是缺乏临床经验性的分析

D.主要是缺乏哲学理论的支持

【答案】A

6.效标与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的前提是假设两个变量的关系是()的分布。

A.线性

B.非线性

C.抛物线

D.正态曲线

【答案】A

7.下列选项中关于效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

B.是在选用标准化测验或自行设计编制测量工具时,首先必须鉴定的

C.是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D.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

【答案】C

8.假设你要测查一个儿童的智力,你测量了他眼眉以上头的周长,你测量了5次,得到了一个平均值,然后将平均数乘以7得到该儿童的IQ,这种测量IQ的程序()。

A.不可信,也无效

B.不可信,但有效

C.可信,但无效

D.即可信又有效

【答案】C

9.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叫()。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B

10.两次实施测验()。

A.间隔时间越长越好

B.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C.应连续进行

D.间隔以2~4周为宜,最好不超过6个月

【答案】D

11.实际工作中,样本量大小适当须从()等方面考虑。

A.经济

B.实用

C.尽量大

D.减少误差

【答案】ABD

12.关于常模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

B.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C.任何一个测验都有许多可能的常模团体

D.在制定常模时,首先要确定常模团体

【答案】ABCD

13.关于常模,表述正确的是()。

A.是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

B.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

C.有一般与特殊常模之分

D.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

【答案】ABCD

14.葛塞尔发展程序表,其中按月份显示儿童在()等方面的大致发展水平。

A.社会性

B.适应性

C.语言

D.运动水平

【答案】ABCD

15.不能用于比较20岁以上不同年龄者智力水平的指标是()。

A.离差智商

B.比率智商

C.心理年龄

D.智力年龄

【答案】BCD

1.下列说法中符合“学科理论替代”观点的是()。

A.“替代”可以是不确定性变化

B.“替代”可以是几何性变化

C.“替代”可以是不规则性变化

D.“替代”可以是革命性变化

【答案】D

2.将神经症产生归结于形成错误的操作条件反射的观点是()。

A.人本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答案】C

3.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退缩”的临床表现是:()。

A.回避集体活动,喜欢独处

B.乐于与人交往,但被动

C.能与人主动交往,但胆小怕事

【答案】A

4.“人对环境有各种自我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理论的()。

A.发展观点

B.适应观点

C.结构观点

D.客体关系观点

【答案】B

5.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

B.是西方科学发展的产物

C.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无关

D.始于公元前400年

【答案】C

6.下列说法中符合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原因的描述的是()。

A.是大脑结构和功能这两个基本因素的相互关系

B.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

C.是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功能性障碍

D.是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异常

【答案】B

7.认为焦虑的产生,源于“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的学者是()。

A.巴甫洛夫

B.弗洛伊德

C.希波克里特

D.布洛卡

【答案】B

8.关于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行为医学等相邻学科之间关系,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A.不同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

B.这些学科是完全独立的

C.不同学科探讨的侧重点不同

D.这些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由异常到健康常态的连续带

【答案】B

10.用“非理性的、错误的认识”来解释变态心理的原因,是哪个学派的观点?()。

A.行为学派

B.认知学派

C.心理动力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

【答案】B

1.存在-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的破坏和被破坏的内在机制的观点是(B)。

A.心理健康的破坏,使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学习”的结果。

B.心理健康的破坏,是“潜能”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C.用错误的认知模式去评价环境或评价自我,便会出现偏离,从而产生异常的情绪。

D.“本我”和“超我”的冲突在自我中被体验到就是心理健康被破坏的症状。

2.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中的“反社会性”意指:(B)。

A.反对社会制度;

B.违背社会规范和具有社会危害性;

C.反对一切社会

3.导致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根源主是在于:(C)。

A.心境抑郁;

B.兴致缺失;

C.悲观失望,自责自罪

4.抑郁症患者的“心境抑郁”的临床特点是:(B.)。

A.昼轻夕重;

B.昼重夕轻;

C.昼夕无轻重之分

5.“逃学”在青春挫折综合症中属于:(C)。

A.青春烦恼;

B.青春社交障碍;

C.青春脱逸行为

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A.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层次性

B.潜意识层占据的心理空间大于意识层

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D.力比多决定了人的心理结构

【答案】D

7.心理学界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批评包括()。

A.主要是对其逻辑演绎式而非实验研究的方法论存在质疑

B.主要是缺乏大样本的研究

C.主要是缺乏临床经验性的分析

D.主要是缺乏哲学理论的支持

【答案】A

8.变态心理学的定义是()。

A.研究心理疾病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B.研究精神病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C.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D.以异常心理当做疾病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答案】C

9.科学的变态心理学产生于()。

A.18世纪初

B.17世纪初

C.18世纪中叶

D.17世纪中叶

【答案】B。

10.认为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最可能持这一理论观点的是()。

A.精神分析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答案】B

11.关于现代变态心理学发展从思辨到实验阶段的阐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德国精神病学家Kraepelin是这一变更历程的代表人物

B.通过实验把变态心理学和现代医学联系起来

C.提出了人道地对待心理异常者

D.在实验室中研究药物对人的心理作用

【答案】C

12.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变态心理的发生与()有关。

A.幼年情绪发展中遭受挫折,形成的情结

B.社会模仿学习

C.自我潜能发展受阻

D.非理性的、错误的认识

【答案】C

13.下列()不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A.对心理异常的各种表现加以描述

B.对心理异常的各种表现加以分类和解释

C.阐明心理异常的各种表现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D.对各种心理异常表现进行干预和治疗

【答案】D

14.()是指心理过程和机能受阻,这种障碍既可能是功能性的,也可能包括器质性的改变。

A.心理异常

B.心理障碍

C.心理疾病

D.心理失调

【答案】B

15.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包括()。

A.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B.变态心理只能使用神经科学进行解释

C.变态心理学渐渐融入精神病学

D.促使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答案】AD

1.以下哪种疾病使用医学标准判断心理变态非常有效?()

A.药物中毒

B.神经症

C.人格障碍

D.性变态

答案:A

2.将神经症产生归结于形成错误的操作条件反射的观点是()。

A.人本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答案:C

3.如果求助者在患病期间,对他们异常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完全不能觉察和客观地判断,不承认自己有病,一般被称为具有()。

A.智力障碍

B.错构

C.虚构

D.自知力障碍

答案:D

4.分裂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A.阵发式感情爆发并伴有明显冲动行为

B.过分感情用事或以夸张言行吸引他人

C.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感冷淡

D.猜疑、偏执

答案:C

5.郭念锋提出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A.十条

B.三条

C.四条

D.八条

答案:A

6.躯体疾病患者出现疲劳、易怒、委屈、焦虑、抑郁、记忆力障碍,说明()。

A.家庭、社会支持不够

B.营养缺乏

C.医院的环境不适应

D.影响到了大脑的功能

答案:D

7.某男性求助者,未婚,和女同事发生密切感情,但仍常思念大学时代的女友。他对这两者不知选谁好,为此失眠、抑郁,工作效率低,但都能进行理性控制,这是()。

A.严重心理问题

B.可疑神经症

C.一般心理问题

D.神经症

答案:C

8.与心脏病发作有密切关系的是()。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答案:B

9.下列说法中符合一般单一生活压力特征的是()。

A.经历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

B.经历无法避免的生活事件

C.经历某种足以使个体崩溃的,并不能通过努力适应的事件

D.经历某种不足以使个体崩溃的,并可以努力适应的事件

答案:D

10.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哪三个阶段?()

A.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答案:A

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正确的描述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

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有精神障碍的人的心理活动也并不是完全异常的

经过系统治疗,有精神障碍的人的异常心理可以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在人群中会永远并存

ICD-10关于精神病性的描述精神病性症状:

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 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症性行为

“精神障碍”=异常心理如果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则称之为精神病性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概念

假设基于理论和经验推出的观点或命题,期望通过研究数据和材料获得支持、验证或拒绝、否定研究设计检验假设的方案,受提出的问题、假设以及操作实践的影响

自变量其值在原则上独立于其它变量值而变化的变量

因变量其值在原则上依据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值变化之结果的变量

二.个案研究

深入研究一个或多个个体,研究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或生理、心理模式。

个案研究依赖于研究者的客观观察。研究者在观察中收集到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对被试的症状做仔细的描述。研究者的干预或治疗在该被试身上的反应是否能概括成普遍现象,其内在与外在效度都不能保证。考试吧

弗洛伊德从O.安娜(1895)的个案中发展出“自由联想”法,沃尔普从200个案例发展出“系统脱敏”

法。

三.相关研究

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统计学关系,而非因果关系。设计相关研究以发现心理障碍或行为表现等现象或变量是怎样出现的,是正相关或负相关。

四.实验研究

一.遗传因素

1.发生学的遗传

积累的研究证据提示遗传因素在重症精神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生物学因素似乎大于环境因素。

McCearn et a. ,1997,瑞典科学家

§对110个同卵孪生子,130个异卵孪生子,直至80 岁的跟踪研究

研究发现IQ相同达62%,而且整个一生都保持稳定;记忆及空间感知能力一

致性保持在32% 到62%;人格特质如羞怯或活动水平则达30% 到50%

§分开抚养成长起来的孪生子

研究发现他们具有很多不能用环境或学习来解释的活动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共同点

2.基因研究

§基因以不同的规律排列组合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

§仅在X染色体上就有大约1亿6千万对基本的分子成对结合在一起,其组合的规则决定着有机体的发展与功能

美国生物学家沃森(1928 ~) 与英国数学物理学家克里克(1916 ~ 2004,7,28)于1953年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4位科学家联名发表了一篇仅900字的论文于《自然》杂志上。1962年与威尔金斯共同获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所有的重症精神疾患都不是单单某一个基因所能造成的。

应激反应

(1)塞里将应激反应称为一般适应综合症,分三个阶段。

(1)警戒阶段

(2)抵抗阶段

(3)衰竭阶段

(2)一般认为,应激源以人的认知系统作中介,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个主要系统,导致人的心身变化。

3.应付模式或风格是指人在应付生活压力时,惯常使用的方法和策略。现在普遍认为,个体的应付模式是应激与疾病之间的中介物,它会直接影响到应激的后果,甚至影响到疾病的类别。

(1)激怒型应付模式。研究表明,当个体受到他人激怒时,愤怒向外的人比愤怒向内的人的平均血压要低。

(2)转换和退行型应付模式。指个体将某种紧张状态,转换成对个人成长有益、社会舆论许可的形式。退行型应付模式指,采用否认、回避、倒退等行为,逃离应激情境。

(3)主动认知、主动行为和回避型应付模式。表现为从有利方面看应激情境、回忆和吸取过去的经验,考虑多种变通的方法。主动行为应付模式表现为向专家求救,不是等待、自我忍受,用吸烟或喝酒来减轻紧张等。

(4)成熟与不成熟的应付付模式。就是以心理发展成熟的反应对待应激情境,包括对内心不喜欢的人也温和对待,怒气待发时保持冷静以分散注意或退却的方法躲避应激情境等。

心理应激

应激又称紧张刺激。应激是人或有机体在某种环境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反应状态,如果这

个刺激或情境需要人作出较大的努力去适应,甚至超出一个人所能负担的适应能力,这时就会出现紧张状态。

1.应激源是指可能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物。根据其来源的性质可分为躯体性的、心理性的、社会性的和文化性的应激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