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汇总

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汇总
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汇总

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班级 4115

学号 3114351017

姓名任通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成因,产生机制以及特点进行了初步的介绍;并就其对我国金融系统产生影响的传导路径做出解释,通过传导路径的说明,揭示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数学分析。并针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金融风险提出解决方法。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成因,趋势和特点

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各国经贸交流与合作,国与国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生产要素的流动越来越灵活多样特别是资本的流动表现出极其频繁,规模之大,渠道多样,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保密性。所谓国际资本流动,就是资本在不同主权国家和法律管辖范围之间的输入与输出,按照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期资本流动和长期资本流动。国际资本的流动无非是为了追逐资本的收益,享受超国民的优惠待遇,特别是在金融不发达的国家,由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监管不利,汇率,证券价格定价,利率等多方面的体制不完善,金融市场存在操作的机会,使得大量的国际资本能够在短期内操纵市场从中牟取暴利。《经济学家》周刊在1999年的统计分析指出,在1980—1995年期间,国际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大约为8%,快于世界贸易的增长率;而在各种形式的国际资本流动中,跨国证券投资的增长率为最高,达到了25%;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

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分析指出在1995—2006期间,世界贸易平均增长率大约为7.8%,各国对外投资平均增长率按流出额计算大约为12.5%,流入额计算大约为11.5%。这表明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再不断增长。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FDI持续增长。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FDI净流入达到1477.91064亿美元,而2009年1—6月FDI净流入额为288.6797亿美元。由于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性较FDI强,在短期逆转的可能性大,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2003—2004年间,我国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大于流出,2007年达到新高分别为7279.75亿美元,7775.4010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0.44%,26.00%。而08年又有小幅回落,基本与06年持平,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9.16%,18.45%。与此同时我国外债规模不断增长,短期外债在2004年以后较中长期外债增长较快,中长期外债增长相对平稳,2008年达到3746.6亿美元,其中中长期外债163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4%,占总余额比例43.74%;短期外债2107.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23%,占总余额比例56.26%。近年来,国际资本的流动以FDI为主的同时,游资的流出流入规模不断加大甚至超过FDI的规模,外债规模也不断呈现上升的态势,而且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资本流动将呈现出自由化和多元化趋势。这表明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成效显著,短期资本的流动性冲击不断加大,外债余额的增长等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二、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金融安全理论、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

(1)国际资本流动下的金融安全理论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是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的内外均衡。而内外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取决于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资本的非稳定性流动会引发各种金融风险,进而造成经济的外部失衡,外部失衡又会传染到内部均衡,造成经济的总体失衡。为此,引入修正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IS-LM-BP),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BP曲线的位置取决于资本流动对利率的敏感度,BP线的斜率有可能大于或小于LM线的斜率,这就有BP1,BP2.

如图1所示,均衡时交于E点。根据我国的基本情况,假定:

资本不完全流动;2)实行固定汇率制度;3)资本受利率影响。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入,存在几种可能:进入金融市场,扩大投资和消费。当资本流入用于扩大投资时,带动国民收入的提高及出口的增长,导致国内经济在一个更高的产出和利率水平,但外部经济失衡。更高的利率水平吸引大量资本的流入,其中不乏短期投机资本。国际资本的过度流入加剧银行业道德风险,金融市场泡沫加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强;当资本流入用于刺激消费时,带动本国进口的增加导致产出和利率的下降,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经常项目趋向赤字。由于利率降低导致资本外流,经常项目逆差,经济出现衰退;当国际资本流入金融市场时,会加大金融市场的动荡,推动股价上涨,经济泡沫增大。由于监管相对薄弱,经济泡沫得不到及时的化解,使得生产部门资金向泡沫部门集聚,居民货币需求大幅上升,导致利率下降,资本发生逆转抽逃,经济泡沫吹破,价格大跌。

(2)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安全影响因素

1.资本流动规模。

开放条件下,一国引入资本的规模应当与本国经济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如果过度引入资本的化,则会导致资金的配置失效,利用率低下,同时沉重的债务负担,还会引发债务危机。对于我国而言,由于资本项目的不完全开放,资本流入以FDI和对外借款为主,因此资本流入规模的大与否,会对我国金融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资本的大量流出则

会导致本国经济陷于衰退,货币贬值,国际收支逆差,经济金融发展趋缓。

2.资本流动结构。

包括资本流入期限结构,资本流入的行业结构,资本流入的地域结构,资本流出的期限结构。其中资本流入期限结构中,短期资本的流入会加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带来许多不确定性风险,而长期资本的流入却制约着金融安全的稳定性,长期资本的流入有利于受资国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金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发展。资本流入的行业结构则揭示了资本流入行业的情况。如果资本流入实体经济部门,不但能缓解本部门资金短缺的困惑,而且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而投入到虚拟经济部门则会导致泡沫经济的膨胀,加剧本国经济的动荡;资本流入的地域结构则会加剧本国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导致国内经济出现“二元发展模式”。资本流出的期限结构中,短期资本流出则会加大本国经济的动荡,投机风盛行,资本外逃,出现货币替代相信,投资者信心下降,导致股票市场动荡不定;而长期资本的流出则会导致本国资金缺乏,生产停滞,经济出现衰退。

(3)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安全的冲击路径

图2 国际资本流入的冲击路径

当市场对一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时,外资就会大量流入,使得总需求增加,资产价格上升以及银行信用扩张。实际经济的增长又导致预期提高,企业投资迅速增加,银行贷款需求也不断增加,银行信用扩张,企业增加开支,经济增长,早先的经济预期得以实现,银行信用进一步扩张,资产价格上涨。这时的经济开始变得脆弱,由于企业与居民的债务增加,资产价格崩溃的风险加大。当经济受到冲击时,资产价格的崩溃会导致借款人的金融状况恶化,银行的金融状况也随之恶化。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和居民无法还贷,而银行收回贷款、变卖抵押品,使得资产价格进一步下降,经济进一步恶化,出现银行挤提现象,最终引发经济危机。当经济繁荣时,外资的大量流入为银行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来源,使信用扩张迅速,同时外资的大量流入,使风险的来源增加,市场反应速度加快;当经济处于衰退时,外资迅速流出,银行贷款收回,信用紧缩,衰退加剧。这就说明外资流入不仅导致银行信用的扩张还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投资水平下降,实际汇率升值以及资产价格的上升;二是导致银行信用的过度扩张,大大增加了风险投资,使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增加,损失准备金下降,导致银行业危机,金融脆弱性增加,进而导致其他经济政策变得困难,引发金融危机(如图2)。

三、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1)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和国际金融制度下,大量短期资本的无序流动,对市场的冲击很大。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渐进式开放,便利了大量的投机性套利资金流入股市,汇市,借支配地位牟取暴利,会给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带来严重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而且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存在,资源的迅速增加得不到有效配置的话,会使得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增加,刺激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导致经济泡沫化,从而最终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

(2)股市价格剧烈波动,证券市场动荡不定

我国证券市场规模有限,证券监管体系也不健全,股票价格也会随国际资本的出入而出现巨大的波动,另外,国内外证券市场一体化的加深,使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波动迅速传递到国内证券市场并引起股市价格的大幅波动,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3)威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在资本项目开放或货币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如果资本的自由流动,如果本国货币不是国际货币的话,居民对本国货币丧失信心,从而减持本币,增持外币,并且有可能把外币存款转移到国外去,这就产生了货币替代问题。货币替代的产生的前提是货币自由兑换。因此随着我国对

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可兑换进程的加快,货币替代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对我国货币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构成一定威胁。一是货币替代会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力;二是货币替代可以引发通货紧缩问题;三是货币替代导致汇率制度的不稳定,导致对本币信心下降,影响国家外汇管制,导致金融市场运行秩序紊乱。

(4)影响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由于资本市场的开放,汇率,利率的调节权就会受到限制,从而降低宏观经济的政策效果,缩小一国政策失误的余地,使得各种政策之间的协调更加困难。由IS-LM-BP模型,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本不完全流动时,货币政策效果失效;财政政策效果较弱;当资本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失效。在浮动汇率制下,资本不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较强,而在资本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此外,国际资本的流动状况还会导致国际收支失衡以及国际资本资源在区际间的错配。

四、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1992-2008年的中国短期资本流动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利用Eviews3.1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主要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要求变量是平稳的,

并且相互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此在进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前必须先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即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性的检验。

(1)模型变量的选取。1.CF:国际短期资本流入数为三种方法的平均值,时间跨度从1994至2008年度数据(以下同);2.ER:本文采取NDF 数据的年度平均值代表人民币预期汇率;3.CPI: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消费物价指数为依据;4.GDPI: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上年为基期测

算;5.RT:利差为美联储基准利率与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的年度平均值,因这两者均为名义利率,故不扣除通货膨胀率。

(2)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取ADF法对各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各检验方程中,由于ER、CF、CPI均存在一定的趋势,因而包含截距项,GDPI和RT没有趋势,不包含截距项和常数项,滞后期为0或1,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2结论,除 RT 和 CPI 序列外,其余序列均不平稳,其一阶差分平稳,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3)协整关系检验

平稳性检验只是表明变量的平稳状况,要检验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可以采用协整分析。本文采取的是约翰逊极大似然法进行协整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2,由表2 可知,CF 与其他四个序列在 5%的显著水平下,至少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协整关系,符合格兰杰检验的条件。

(4)格兰杰非因果关系测试选择滞后期为二期,CF 与其他变量间的非因果关系测试结果如表4-1:

当滞后两阶,在 90%的置信水平时,利差是资本流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在 95%的置信水平下并不成立。其他格兰杰非因果关系均不存在。当滞后三期时,资本流动是 GDP 增速的格兰杰原因见表4-2:

五、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几点启示

(1)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

由于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之大,流动结构不合理,流动期限不确定。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必然伴随着潜在的风险问题,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价格风险等。我国目前对国际资本的监管主要采取行政性的硬性管理措施,这种措施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思维的体现和延伸。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虽然这种措施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潮流相背,因此在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及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中,参与国际合作必不可少,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也要转变方式,从硬性管理到间接性软监管转变,同时还要建立和

健全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体系和国家金融安全指标体系以提高监管水平,监管效益,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太发达,资本市场还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如资本市场的监管问题。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游资的冲击时,难免会手忙脚乱,使资本市场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面对更加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时,加强资本市场建设与监督,建立一整套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抑制投机性资本的流入或者流出。

(3)合理筛选利用外资,适度借贷

当前,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增大,但是外资的利用效益却不是很高。各个地方政府相互竞争,各自为政,忽视整体规划和地方分工,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损害了外资的利用效率。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相互竞争,降低了外资的准入门槛,筛选机制弱化,导致许多外资质量无法保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资金技术方面的短缺,不得不向外借贷,购买技术等,当这种趋势逐年积累的话,会导致过度负债,一旦债权国要求还贷时则会无力还贷,造成债务危机,引发金融市场投资者信心下降,金融市场大幅震动,给该国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合理利用外资,适度借贷对于发展经济是相当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雨露,汪昌云.金融学文献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6,11.

[2]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中国金融发展

[3]C.Kindleberger, International short-term capital move- ment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37

[4]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5]吴雨珊,潘强.建国以来最大单位信用证诈骗案调查[N].21 世纪经济报道,2003-06-09.

[6]梅新育.国际游资与国际金融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社,2004.

[7]国家外汇管理局.2008 中国国际收支报告[Z].2008.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封皮: 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自考专业: 指导老师: 姓名: 准考证号: 答辩序号: 答辩时间:

20世纪以来的几次金融危机表明,金融危机的爆发总是与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无序流动有关系,或者说国际资本流动是新型金融危机爆发的外部条件。国际资本流动主要借助间接融资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通常又会经历四个阶段:资本大量流入,本币严重高估,国际收支逆差加大;短期外债压力增强,金融脆弱性增加;投资资本攻击,资金外逃,金融危机爆发;在此基础上,资本逆流,危机加深。在了解了资本流动如何导致金融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的资本不正常流动,并根据经验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资本流动;资本逆流

摘要 (2) 目录 (3) 一、资本国际流动的形式和特点 (4) 一、国际资本流动 (6) (一)国际资本流动活动主要是银行的贷款行为。 (6) (二)非理性的泡沫经济。 (7) (三)通过外汇市场,资本外逃,加剧货币的贬值。 (7)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传导过程 (7) (一)经常项目逆差加大,宏观经济失衡。 (7) (二)短期外债压力增强,金融脆弱性增加。 (8) (三)固定汇率制崩溃,金融危机发生。 (8) (四)资本流入停止(逆转),金融危机深化。 (9) 三、案例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 (9) 四、对中国的启示 (11) (一)征收托宾税。 (11) (二)加强对我国资本帐户管理。 (11) (三)严格控制对外借债,逐渐实现全口径管理。 (11) (四)谨慎开放证券投资,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冲击。 (12) 参考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特点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集团化、金融国际化和区域性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 第一,跨国流动的巨额短期资本同实物经济越来越脱节,变化大大决于实物经济的变化,严重“虚拟化”,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因此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种虚拟资本往往可以用较少的本金控制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千倍于己的资金,投向风险高、回报高、周期短的外汇、股票、期货以及衍生工具等市场。它们抓住某国经济结构中的弱点进行炒作和投机,且其流动不遵循实物经济的逻辑和规律,而主要受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左右。因此,表现为资本大规模的无序、不可预测的跨国流动;这种不受实物经济规律约束的虚拟资本的大规模无序流动反过来对实物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竞争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国际并购、重组更加活跃,高潮迭起。80年代以前,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通过在东道国新建项目来形成生产能力,进入目标市场。80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跨国投资则主要以兼并和收购方式实现,并一次次掀起并购热潮。通过同行业并购,跨国公司强强联合,得以优势互补、增强实力,直接借助已有的资源和渠道迅速有效地进入和占领目标市场。据

统计,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并购约占全球并购总额的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占20%。1997年以购并方式实现流动的外国直接投资已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流量的58%,价值高达3420亿美元。欧元启动后,欧洲资本大市场的形成将迫使欧洲的企业、金融机构大规模合并重组,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三,资本追求利润和投资安全的双重属性,在跨国流动时表现得更加明显。外国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实际上是对投资地的安全和增值可能性进行评估和权衡的过程。从流向上看,约70%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发达国家,30%流向发展中国家,且集中在少数社会政治稳定、政策完善宽松、经济发展较快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资料1990、1995、l997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例高达79.3%、70.6%和68%,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例分别为20.6%、28.l%和30.2%,且主要集中在拉美、加勒比地区和南亚、东亚及东南亚地区,非洲的份额极小。 第四,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的加快,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的成功及其持续发展将更多地取决于能否便捷而有效地利用东道国的本地智力和社会综合资源(相对于自然国是否具有鼓励开发创新的商业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否拥有具备创造和创新潜力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是否拥有相关的配套产业和企业群,是否具备丰富资源而言)来加强其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东道的知识、智慧和信息等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流动研究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流动研究综述 摘要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流动研究于经典贸易理论分析框架下展开,主要关注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对一国贸易均衡与福利水平的影响、要素流动与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下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收益。这些研究在不断接近生产要素流动的现实,但是却依然没有研究要素流动本身,对于要素流动的规律与收益特别是要素流动收益的国际差异缺乏系统分析。 关键词:国际贸易;要素流动;收益;述评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在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研究中有两条路径:第一,在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框架下,第二是探讨跨国公司投资在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中的动机和规律。对于后者,已经阐述了关于跨国投资理论的文献。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世界经济的本质特征已经从以往的商品流动向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转变。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及要素禀赋等理论)并不能对多要素跨国流动并再组合的情况给出满意的解释。本文重点介绍相关研究的第一条路径,主要是在生产要素国际扩张理论框架下,综合生产要素流动中的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分析和相应的评论。 一、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流动观点 (一)经济学中的要素流动观点 经济学一般认为生产要素完全流动,流动范围仅限于一个经济体,且没有流动障碍的一般假设。正如新的制度经济与信息经济学指出的,由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往往导致的因素不能在资源分配中不能有效地在有效分配基础上实现基础,但有些理论还指出,流动性障碍的因素:同一行业或不同行业的劳动经济学在搜索和匹配理论中的全流程也认为,劳动力市场不像传统的劳动力供需经济学假设在信息完整,无摩擦的市场环境下,通过调整工资可以清除劳动力市场,他们指出,就业和工人面临着一定的“搜索成本”,这种成本来自异质性,信息不对称和交通费用。显然,这些理论认为,甚至在国内一级,生产要素的流动也有障碍。 (二)古典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基于要素国内流动但跨国不流动的研究 比较优势理论基于对跨境非流动性的分析。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单一因素

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2013年05月09日09:22 来源:《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第2期作者:姚淑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3 一、2012年上半年国际资本流动主要特点 (一)国际资本流动跌宕起伏,欧债危机成为影响资本流向的主要因素 2012年一季度,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较为明显,欧央行两轮3年期再融资操作(2011年12月和2012年2月)向市场注入总计1万亿欧元的流动性,有效压低了区内政府债券收益率水平,加之欧盟签署新财政契约、强化EFSF(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和ESM(欧洲稳定机制)等救助工具,欧债危机出现缓和迹象,市场信心有所提升,资本风险偏好逐渐加大。 进入二季度,市场对主权债务违约的担忧再次转向西班牙和意大利,推动两国债券收益率上升;加之希腊大选后组阁失败,法国新总统主张放松财政紧缩以刺激经济增长,加大了希腊退出欧元区和德法继续救助重债国等问题的不确定性,国际评级机构纷纷下调欧元区多国主权债务评级,欧债危机再度升级。此后,西班牙向欧盟提出总额1000亿欧元的银行救助计划,进一步加大了投资者对欧债危机可能进一步蔓延的担忧。全球资本流向突然逆转,避险情绪凸显。 (二)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活动持续低迷,发展中国家FDI流入首次超过发达国家 受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动能缺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以及新兴市场增速持续放缓的不利影响,全球直接投资活动渐趋低迷。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6月,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额667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跌8%,其中,发达国家下跌9.5%,发展中国家下跌5%。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FDI流入额3360亿美元,占比50.3%,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其中,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 (三)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深度萎缩,部分国家FDI流入大幅下跌 2012年前3季度,全球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交易额同比跌幅分别为40%和60%。从国别看,FDI流入差异较大。美国上半年FDI流入同比下降39%,日本FDI则持续净流出,欧盟微跌3.8%;金砖国家中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分别下跌43%、39%和9%。总体看,2012年上半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位居前列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国、美国、香港、法国、英国和巴西等。 二、2012年下半年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态势 (一)欧债危机趋于和缓、发达国家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促使全球资本流动较二季度再次开始转向 2012年7月份以后,在全球主要央行继续放宽货币政策、欧央行推出无限量购债计划、德国宪法法院批准ESM及预算协定、美联储推出新的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QE4)等一系列利好因素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逐渐有所好转。资本避险意愿降低,资本流向较二季度再次转向。 1.部分资本流向资本市场,全球股市自2012年6月初谷底震荡反弹。截至2012年11月21日,与6月初谷底相比,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6.2%,标普500指数上涨8.8%,日本日经指数上涨1 2.9%,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要素流动)【圣才出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国际要素流动 7.1复习笔记 1.国际要素流动——劳动力转移 (1)单一产品模型 单一产品模型假定世界只由本国和外国组成,各国都拥有两种生产要素:土地和劳动;两国只生产一种产品,用“产出”表示;该世界中不存在贸易。 各国产出水平决定于可获取的资源数量,土地(T)和劳动(L)是仅有的稀缺资源。这种要素供给与一国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成该国的生产函数,用() Q T L ,表示。图7-1显示的是一国的产出在土地供给一定的条件下是如何随劳动的变化而变化的。 图7-1某一经济的生产函数 从图7-1可以看出,劳动供给越多,产出越大。但是,随着更多的工人被雇佣,劳动的边际产出会下降。 图7-2用不同的描述方法表明了雇佣的劳动数量是如何决定边际劳动产出的,同时也说明支付给单位劳动的实际工资等于边际劳动产出。

图7-2边际劳动产出 如图7-2所示,随着就业的增加,边际劳动产出会相应下降。边际产出曲线下方的面积等于总产出。给定劳动力雇佣水平,其边际产量决定实际工资。因此,对劳动的全部支付(实际工资乘以雇佣人数)由图中的长方形部分表示,其余的产出部分为土地租金。如果两国的工资水平不相同,两国工人就有了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动因。这是下面将要分析的问题。 (2)劳动力流动 ①劳动力流动分析 假设两国的工人能够自由流动,且本国工资低于外国,那么工人将从本国流向外国。这一流动会减少本国的劳动力并导致本国实际工资的提高;相反,外国的劳动力会增多,实际工资相应下降。这一进程将持续下去直到两国边际劳动产出一致为止。图7-3说明了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及其影响。

国际金融课件-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金融课件-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

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的概述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这里所说的资本包括货币资本或借贷资本,以及与国外投资相联系的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在国际间流出与流入两个方面。资本流出是指资本从国内流向国外,亦称本国的资本输出。资本流入是指资本从国外流入国内,亦称本国的资本输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的资本流动的综合情况,包括:1)资本流动的规模,即资本流出额、资本流入额、资本流动总额和资本流动净额;2)资本流动的方式,即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以及投资利润再投资等;3)资本流动的类型,即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4)资本流动的性质,即官方资本流动和私人资本流动。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国际资本流动按流动的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 1.长期资本流动长期资本流动是指流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流动。长期资本流动按资本流动方式,可以分为国际直接投资、证券投资

和国际贷款三种类型。 1)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他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的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是资本要素国际流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外直接投资通常采用三种基本方式:创办新企业;收购国外企业;利润再投资。2)国际证券投资国际证券投资也称国际间接投资,是指购买外国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外国企业或政府发行的债券等有价证券并获取一定的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 3)国际贷款国际贷款主要指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贷款和出口信贷。政府贷款是各国政府或政府机构之间的借贷活动。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是国际金融机构向其成员国政府提供贷款。国际银行贷款是指国际商业银行提供的借贷。出口信贷,是指由商业银行对本国出口商、他国进口商及其所在国银行提供的一种贷款。 2.短期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是指为期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国际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从性质上可分为银行资本流动、贸易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和投机性资本流动:银行资本流动。是指由各国经营外汇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

我国资本流动性现状与趋势分析(doc9)(1)

我国资本流动性现状与趋势分析 资本在国际间大规模地频繁流动已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世界围倡导金融自由化政策,广大发展中国家也逐渐加大了金融市场开放的力度。直观地看,资本的跨国流动对国际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了各国福利。 同样,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弥补储蓄投资缺口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对资本进行管制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流入主要通过FDI(外商直接投资),很多资本交易受到限制。20世纪末期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资本外逃,近年来又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因素,国际资本又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我国。进入我国的长短期资本导致了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加大了人民币潜在升值的压力,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特别是,流入我国的投机资本并没有真正融入到我国经济发展之中,因此对提高我国资本使用效率的贡献并不大。 可以说,资本流动程度对一国稳定政策的短期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扩性财政政策在多大程度上挤出私人投资以及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的程度大小都与一国的资本流动程度有关。基于此,如果对国外金融市场联系的强弱程度知之甚少,那么对经济运行就有可能做出一些自相矛盾的经济分析和政策决策。因此,评估资本流动程度对于决策者制定政策和预测政策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

价值和指导意义。 我国资本流动的基本态势 我国是一个转型国家,金融制度一直处于变革之中,这种变革无疑会对资本流动性产生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资本流动性一直比较低,但在1992年以前有一个明显的较快的上升趋势,在1992年之后出现了一个非常微小的下降阶段,至1995年又呈现一个稳定的缓慢上升趋势。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渐进式改革进程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改革前,我国基本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对资本账户进行了有限度、有选择的开放,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之前我国资本流动性出现了较快的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除了1994年实现了汇率并轨、1996年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等措施外,1998年以后只是在原有法规基础上进行规和完善,金融体制未见较大的改革措施,而且对资本的流出和短期资本的流入采取的以计划审批、数量控制为主的严格的直接管理措施一直没有放松,限制外国对华证券投资和国对外投资,所以资本流动性仅呈现一种稳定的缓慢的上升过程。即便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对资本流动的监管也没有明显的加强。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国政府一直对资本的流出和短期资本的流入限制措施本来就很严格,在外经济均衡发生较大冲突时期,监管当局只是对个别以前已经放松的资本项目重新实行严格管制。例如,2002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刺激了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我国,为了控制国金融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短期对外负债,监管当局对借入外债开始实行规模管理,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与原因

第三节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与原因 一、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摆脱了经济衰退,经济开始复苏,保持低的通货膨胀率,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较低;苏联解体,东欧各国面临经济体制的转轨,这种转制是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资金短缺异常突出;国际债务危机在经过十年的努力后有所减缓,但仍存在隐忧;石油输出国由于石油价格持续疲软的情况下,收入锐减,贸易出现逆差,资本流入减少、流出增加。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以下新的特点: 1、国际资金流量增长迅速,不依赖于实物经济而独立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世界贸易的增长,例如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在1990-1994年间,资本流入量是其同期经常账户赤字的两倍。1996年,泰国资本流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13%。而且,国际资本流量的增长是持续性的,不受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比如,世界出口贸易量曾因世界经济的周期性衰退在1979-1982年及1990-1993这两个阶段中出现下降或徘徊,而国际资本流动却在上述两个时期未受影响,保持了持续高增长的势头。另外,一大批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居于突出地位的离岸金融中心都出现在经济和贸易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诸如巴哈马、巴林、开曼群岛、新加坡、阿联酋等。国际资本流动的以上这些特征都说明它已经摆脱了对实物经济的依赖。 2、发达国家在国际资本中仍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比重逐步增加。 二战后发达国家不仅保持着资本输出主体国家的地位,而且成为最大的受资国,国际直接投资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OECD国家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占国际直接投资的80%左右,其成员国对外直接投资的70%左右也被其他OECD成员国所吸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达国家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最大资本输出国,又是最大资本输入国,对外大量投资与大规模吸收外资往往结合于一身。而发达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支配地位,决定了其在国际直接投资法律规则的制定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但又有迹象表明,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普遍加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性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分报告6: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性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于春海 摘要本文在全口径的国际收支统计中,分析了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跨境资本流动性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宏观经济影响。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资本流动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总量上,而净流入规模并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2)近期贸易顺差和FDI流动的波动性上升是一种正常现象,是规模效应作用的结果;3)我国的FDI流入具有明显的贸易导向,受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和全球经济失衡状况的显著影响;4)贸易收支以及FDI流入规模主要受实体经济的影响,投机动机的影响不显著,非贸易非FDI资金流动具有较多的投机成分,主要偏重于追逐纯金融收益,而与实体经济行为的联系较少; 5)加工贸易型FDI的流入,在推动我国工业扩张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失衡,造成长期经济增长前景和就业的不确定性增加;6)资本流动性的提高与我国特定的外汇管理体制结合在一起,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币种结构失衡,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在面对很多现实宏观经济问题时的操作空间被严重侵蚀;7)资本流动性的提高增大了金融机构潜在的汇率风险暴露程度,随着汇率风险逐步从货币当局重新转回给私人部门,金融机构的实际汇率风险暴露程度将逐步趋向由其外币交易相对比重所决定的潜在风险暴露程度。 关键词资本流动性非贸易非FDI币种结构失衡

一、引言 过去的20多年中,作为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金融领域的开放伴随着国内改革和实体经济的开放进程而逐步展开。资本流动性的提高和变化,是金融开放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的主要渠道。从FDI到银行信贷和证券资金,大量外资涌入中国。金融领域的逐步开放和资本流动性的不断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2000年以来,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全球经济失衡和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状况的加剧,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性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而且外资大规模流入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不断显露。贸易收支和FDI等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的资本流动形式的波动性加大,非贸易、非FDI资金流动规模急剧增加。在中国宏观经济面临过热威胁和结构失衡的背景下,资本流动性的变化给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性的提高,是在资本账户受到严格管制的情况下发生的。按照通常的逻辑,在资本账户受到严格管制的情况下,资本跨境流动往往要借助于各种“灰色”或“地下”渠道。流动渠道和形式的不同,将影响资金进入中国境内以后的投资行为,进而影响资本流动性的宏观经济绩效。作为分析我国资本流动性变化的宏观经济影响的起点,首先就必须对我国资本流动性的动态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不同形式的资本流动与实体经济因素以及金融因素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才能客观、全面的分析资本流动性变化对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中国资本流动变化的动态特征及其背后的动因,为进一步分析资本流动变化的宏观经济影响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探讨资本流动性变化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基础、短期金融风险的影响。 二、关于资本流动性影响的一般讨论 资本跨国流动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积极影响方面看,除了传统理论中所强调的弥补国内储蓄缺口、外汇缺口、带来技术外溢效应、实现国际风险分散和平滑消费等功能以外,还可以成为引导国内金

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探索

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探索 ——基于对系统性风险的基本认识 伍戈、严仕锋1 摘要:系统性风险是宏观审慎管理所关注的核心,但目前各界对系统性风险的本质、运行过程、形成条件等仍缺乏完整、深入的认识。本文在梳理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管理有关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对开放经济下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管理;跨境资本流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界开始反思传统宏观经济与金融监管政策在应对系统性风险方面的缺陷,“宏观审慎”的概念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2011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清算银行(BIS)在提交给G20峰会的报告中对宏观审慎政策进行了明晰界定,即“宏观审慎政策是指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目标,以运用审慎工具为手段,而且以必要的治理架构为支撑的相关政策”。可见,系统性风险是宏观审慎管理所关注的核心,但目前各界对系统性风险的本质、运行过程、形成条件等仍缺乏完整、深入的认识。本文在梳理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管理有关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对开放经济下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一、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管理:基本认识 1笔者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文中观点仅代表笔者学术观点,并不必然代表供职单位意见。

(一)系统性风险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一般来讲,系统性风险是指经济金融体系内可能引发全局性动荡或危机的风险。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往往小于单个微观主体出现风险的概率,但系统性风险暴露后的损失却远大于单个微观主体的损失。系统性风险并非个体风险的加总,而是来源于三个方面:个体风险、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联结,后两者仅显现于系统层面。因此,微观审慎管理不能有效应对系统性风险,它主要针对个体风险,却难以应对个体行为之间以及各金融市场之间关系所致的系统层面风险。 图1. 系统性风险的表现形式:正反馈循环 来源:根据Christiano (2010)等文献自行整理绘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从正反馈2(顺周期性)角度去理解和分析系统性风险问题。例如,Bnmnermeier & Sannikov (2010)等人认为,外部冲击发生后,重要经济金融变量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相互强化、自我实现的螺旋式上升(下降), 2 “正反馈”原为控制论科学术语,指系统输出信号返回输入端,且与输入信号方向一致,扩大了系统振荡,导致系统失稳,后被广泛运用于自然、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往往用来描述系统的自我强化型发展。 企业行为: 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 市场信号: 商品需求、商品价格、资产价格、企业预期收益、企业净资产价值等 银行行为: 信贷投放、提供融资 正反馈信号:预期企业投资回报率上升(下降) 投资需求膨胀(收缩) 正反馈信号:预期企业盈利与偿付能力提高(下降),融资条件改善(恶化) 正反馈循环2:金融加速器机制 正反馈循环1:实体经济周期 扩张(收紧)信用

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和风险

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和风险 国际资本流动在性质上是生产要素的国际化配置和配合。国际资本流动的大规模发展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以及对国际经济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般地讲,这种影响是双重的,即有积极的作用,也不乏消极影响。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 在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时,我们分别从长期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的影响以及短期资本流动对国内、国际经济的影响来谈。 1.长期资本流动的利益 长期资本流动的期限长、数量大,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影响较大,并且对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经济的影响各有不同。 长期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经济的积极作用表现在:(1)提高资本的边际收益。一般来说,资本输出国的资本相对过剩,资本的边际效益递减,预期投资利润率较低,同此,将其输出到资本短缺或投资机会更多的国家或地区能够提高资本的边际效益;(2)有利于占领世界市场,促进商品和劳务的输出。长期资本流动不是简单的货币资本流动,而是包括货币资本、技术设备和生产管理经验在内的总体转移,因此,这级助于扩大资本输出国的出口规模,并推动国内的发展;(3)有助于克服贸易保护壁垒,在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存在的今天,向国外输出长期资本尤其是直接投资,是绕过壁垒的有效途径;(4)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国际地位取决于经济实力和经济影响力。向国外输出长期资本,一方面可以增强输出国的经济实力,且巨额利润汇回,对扩大资本积累及改善国际收支等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直接影响输入国内经济、政治,甚至整个社会生产,从而有利于提高输出国的国际地位。 长期资本流动对输入国经济的积极影响表现在:(1)缓和资金短缺的困难。资本输入国尤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往往资金短缺,通过输入外国资本,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资金,可以解决资金供不应求的矛盾,并能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经济发展;(2)提高工业化水平。长期资本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资本输入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改善生产技术设备的落后状况;(3)扩大产品出口数量,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4)增加了新兴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2.短期资本流动的利益 在短期资本流动中,贸易性流动和金融性资本流动比较稳定,并且其影响相对有利。而以投机性资本为主的国际贸易则最受国际金融界和各国货币当局所关注,原因在于其流动规模巨大,变化速度快,对一国乃至世界经济金融造成的影响深刻而复杂。因此,在分析短期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时,我们更侧重分析短期投机资本或国际游资的影响。 短期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的有利影响表现在:(1)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短期资本流动能调节暂时性国际的收支平衡。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暂时性逆差时,该国货币汇率会下跌,若

国际资本流动趋势下利用外资分析

、八、, 刖言 世界经济、金融在向着多极化、区域化发展的进程中,逐步走向一体化,同时伴随西方经济复苏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增强,从经济发展所需资本来看,国际间资本流动量加大,速度加快,覆盖面扩大。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中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且表现出较强的经济增长活力,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资本流动在近几年表现出许多新趋势和新特点。我们应对当今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变化和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调整加以研究,以便在今后的引资问题上加强计划性,预防盲目性,防止外资的进入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做到更加积极、合理和有效地利用外资,以便加快我国宏伟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步伐。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 21世纪以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各种经济要素的流动以惊人的速度冲破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市场运作以及产 业结构方式。国际资本的流动在此时进入了全新的全球发展阶段,必然出现很多新的特征。总 的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规模迅速增长,投资主体多元化 2002年以来,在债券和银行贷款的推动下,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快速增长,其中,以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动最为活跃。2002年到2006年期间,新兴市场资本流动增长了6倍,而此时,新 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也出现了规模性的增长,储备经营压力不断增加,资本流动也持续加 速。这期间,外国直接投资也有了相同的发展势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到2002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2002 年,跨国公司已有6.4万家,其中分支机构87万个,这是20年前的6.7倍和14.5倍;海外分支机构的销售收入也相当于全球总出口的 2.7倍。⑴跨国公司是90年代后期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力量,通过全 球战略布局,跨国公司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将转移延伸到研发、设计、采购和销售、售 后等服务环节,这样一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生产投资和贸易,出现了研发、 营销、服务和消费全球化的新趋势。近些年来,投资主体逐渐由官方向私人转变,私人资本流 动当前已占全球资本流动的一半以上。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技术的创新很 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使资本积累速度增加,从而导致了资本大量过剩;其二是世 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那些过剩资本提供了相当大的流动空间,创造了跨境投资和增值的机 会,尤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和大规模私有化的过程中,对金融管制放松, 这激发了对国际资本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了国际私人资本流动的核心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对 冲基金、中央银行和部分主权财富基金也相继成为了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资本结构上的调整,短期投机性资本活跃 当下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在国际资本流动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一现象使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加强。由于近年来全球金融与贸易管制有所放松,金融产品创新又层出不穷,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充斥着全球金融市场,使得国际资本流动中长短期资本的相互转化既迅速又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变得日趋模糊,也使国际资本监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长期投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大幅度的增长,但由于发达国家私人资本的不断增加、各国对资本市场控制不断放松的原因,短期国际资本流量出现了大幅的增加。这里以短期国际资本中的游资为例来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目前国际金融市场里有7万亿美元游资,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每年生产总值的20%,这表明几乎每天都有上万亿美元的游资在世界金

近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近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国际资本流动趋势特点 1.1、官方发展融资比重下降,私人资本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 国际资本流动从性质或主体结构看,大致分为政府(官方)和私人两大部门。二次大战后,政府部门的流动(主要是官方发展融资)曾在整个国际资本流动中占主导地位,尤其是战后欧洲的恢复重建和日本经济的崛起过程中更是如此。而近年来,官方发展融资逐年减少。目前,私人资本流动已占全球资本流动的3/4以上。国际私人资本扩展与发展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科技进步提高了企业、公司盈利能力和水平,为增加资本积聚和积累创造了条件,从而出现大量资本过剩,而世界经济-体化发展则为过剩资本提供了新的跨国投资和盈利机会,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和大规模私有化以及放松金融管制,对资本的需求,极大地激发了为资本的流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从而使私人资本流动的主导地位进-步加强。 1.2、长短期资本互相快速转换,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日益模糊 国际资本流动,通常被划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来考

察,而且,人们往往着重考察其规模、方式和流向。就长期资本流动而言,主要包括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国际信贷等方式。而短期资本流动则主要包括贸易资本流动、银行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和投机性资本流动等项目。长短期资本流动划分的期限标准通常为一年。显然,这两类资本流动的动机、目的以及对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乃至整个世界金融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就是对其监管的要求和认知程度也不一样。毋庸讳言,整个国际资本流动中,人们对长期资本流动基本上是肯定、支持、欢迎和鼓励的,而对短期资本流动则往往是关注、警惕甚至设法限制。但是,随着近来全球金融与贸易管制的放松,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尤其是金融产品创新和资产证券化,使得国际资本流动中长短期资本相互转化既方便迅速又极为频繁。如大额定期存单、货币与利率互换、票据贴现与展期以及各种基金运作等,从而使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日趋模糊。现实经济生活中,已经很难明确区分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流动。同时,大量短期资本经常混杂在国际贸易或长期资本中一起流动,监管难度和成本也越来越高。 1.3、国际直接投资扩张趋缓,国际银行贷款比例不断上升 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在加速-国经济发展方面都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因而-直以来,国际直接投资也就成了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方式。尤其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要素流动【圣才出品】

第11章国际要素流动 1.如何用跨时期选择的方法分析资本移动现象以及对相关国家均衡调整过程的影响?答:根据经济学原理,国际投资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国际交换,即用现在的商品去换取未来的商品。下面,用相对价格原理来分析资本流动的发生机制。 (1)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 ①基本假设 a.两个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甲和乙,生产一种商品X。 b.生产活动可以有选择地在两个时期进行,即该生产者可以选择今年生产“现在商品”(present goods)也可选择明年生产“将来商品”(future goods)。 c.每个人都拥有一定规模的有形资本,如果他增加这一资本存量,意味着他愿意放弃现在商品的生产,而增加未来商品的生产,并减少现在商品的供应。 ②相对价格差的产生 由于甲、乙两者对当期和未来商品的偏好不同,因此即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者所面临的实际利率也不相同。不同的实际利率导致两者在“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上的投入不同,进而导致其生产上具有不同的相对价格。相对价格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其分析如图11-1所示。 图11-1中,纵轴表示将来商品1C 的数量,横轴表示现在商品0C 的数量,生产可能性线KK '表示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转换关系;无差异曲线族i I (1i =,2,…)表示两个时期的消费组合而成的效用水平。如果甲、乙两人之间不存在交换关系的话,他们将分别在A

点和B点达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A、B两点处的斜率分别表示无交换条件下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相对价格”,或“利率”。 由于A、B两点处的实际利率不同,这便使甲乙两人拥有不同的相对优势。A点处的斜率大于B点处的斜率,这意味着甲在将来商品上拥有相对优势,乙则在现在商品上拥有相对优势。根据比较优势原则,甲可以“出口”将来商品,“进口”现在商品,乙则相反。 图11-1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 (2)储蓄与投资 ①封闭条件下消费与投资的决定 图11-2中的KK'曲线仍旧表示甲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给定一有形资本存量,甲最初生产现在商品 Y,生产将来商品1Y。在没有交换的条件下,通过移动均衡点,可以得出A点将 是甲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C Y是在由RR'线所表示的实际利息率为r的情况下甲的储 00 蓄和投资。

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在资本输入国、资本输出国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上都存在着广泛的影响,与利益的分配、风险的产生都有密切的关系。本节主要从国际资本流动所带来的效益与风险危害来考察其所产生的经济影响。 一、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正效应——经济效益分析 1、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随着国际资本流动在国际间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庞大,国际金融活动的角色已经从国际贸易活动的附属物转变为其基础,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国际投资,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对外援助和投资,有利于促进接受国的经济发展,改善其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与能力扩大。同时这也改善了直接投资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 (2)对外援助和投资,有利于改善投资国的政治、经济与贸易环境,有利于其贸易的扩大,同时带动其商品输出。此外,通过对外投资,便于投资者更好地吸收商业情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从而进入东道国的贸易渠道。 (3)对外直接投资部门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起着优化作用。国际直接投资转向制造业、商业、金融、保险业,尤其是新兴工业部门,使贸易商品结构出现以下变化:第一,国际服务业在迅速发展;第二,国际贸易中间产品增多;第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所占比重大大提高。 (4)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贸易方式的多样化。随着各大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日益扩大,许多跨国公司纷纷设立自己的贸易机构甚至贸易子公司,专营进出口业务,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贸易成本。这种做法打破了传统的贸易由商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中介人的形式,降低了贸易中间商和代理商的地位。 (5)国际资本流动推动了战后贸易的自由化。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生产国际化的进程,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组织生产,其内部贸易也不断扩大。因此,产品的国际间自由流动对于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活动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切身利益决定了跨国公司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6)另外,以出口信贷形式存在的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出口商资金周转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状况

姓名:张瑞芝 学号:201322040141 班级:13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 当前的国际资本流动状况 一、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是指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或者说,资本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作单向、双向或多向流动。具体包括:贷款、援助、输出、输入、投资、债务的增加、债权的取得,利息收支、买方信贷、卖方信贷、外汇买卖、证券发行与流通等。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引起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很多,有根本性的、一般性的、政治的、经济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剩资本的形成;2.策略的实施; 3. 利润的驱动; 4.汇率的变化; 5.通货膨胀的发生; 6.政治、经济及战争风险的存在; 7.国际炒家的恶性炒作; 8.其他因素如政治及新闻舆论、谣言、政府对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干预以及人们的心理预期等因素,都会对短期资本流动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了经济全球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资本流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而这种状况又与经济全球化交相辉映,彼此呼应。总的来

说,目前的国际资本流动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国际资金流量增长迅速,不依赖于实物经济而独立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世界贸易的增长,而且,国际资本流量的增长是持续性的,不受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另外,一大批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居于突出地位的离岸金融中心都出现在经济和贸易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国际资本流动的以上这些特征都说明它已经摆脱了对实物经济的依赖。 2、发达国家在国际资本中仍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比重逐步增加。二战后发达国家不仅保持着资本输出主体国家的地位,而且成为最大的受资国,国际直接投资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达国家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最大资本输出国,又是最大资本输入国,对外大量投资与大规模吸收外资往往结合于一身。而发达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支配地位,决定了其在国际直接投资法律规则的制定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但又有迹象表明,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普遍加大。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要集中在发展水平较高,能带来较高收益且法律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如巴西、新加坡、墨西哥、韩国、泰国和中国等十多个国家。在资本流向上,体现了各个国家传统的关系和利益所在。美国的资本主要流向了拉丁美洲国家,日本流向了亚洲,西欧各国的资本主要流向了欧洲,独联体国家吸引外资较少。 3、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中作用举足轻重,跨国公司并购日趋活跃。当今新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为获得国外新市场和进入生产要素市场而对外大量投资,并将对外直接投资视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

国际资本流动习题与答案

国际资本流动习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资本流动 2.外债 3.流动性理论 4.清偿能力理论 二、单选题 1.再投资是指() A.一国投资者在另一国(东道国)开办新企业 B.一国投资者收购东道国企业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以上 C.一国投资者不将其在国外投资所获利润汇回国内,而是作为保留利润对所投资企业,或在东道国其他企业再进行投资 D.一国投资者通过对外国发行的债券或股票方式所进行的投资,只能获得股息或红利,而不能获得外国公司或企业的实际管理控制权 2.下列实际发生国际间资本移动的是() A.一国投资者在另一国(东道国)开办新企业 B.再投资 C.以无形要素入股所进行的投资 D.投资者在东道国筹集资金所进行的投资 3.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区别在于() A.是否从买卖价差中获利 B.是否获得股息 C.是否获得红利 D.是否拥有企业的实际管理控制权 4.资本流动的根本动力是() A.援助他国建设 B.贸易结算需要 C.规避风险 D.获取较高的利润 5.资本流动促进全球经济效益提高,主要是指() A.贸易性资本流动 B.投机性资本流动 C.长期资本流动 D.以上均不对 6.下列属于外债的是() A.一国母公司对国外子公司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债务

B.直接投资和股票投资 C.已签订借款协议而尚未提款的债务 D.由口头协议或意向性协议所形成的债务 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债务危机是由哪国触发的?() A.墨西哥 B.美国 C.巴西 D.阿根廷 8.认为债务危机是暂性困难的是() A.清偿能力理论 B.支付能力理论 C.流动性理论 D.以上均不对 9.债务危机的根本解决,不取决于() A.有利的国际环境 B.债务国的经济调整与国际债务的良性循环 C.外部资金注入债务国 D.汇率的波动 10.我国对外债实行的管理机制是() A.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B.分级领导,分级负责,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C.分级领导,统一负责,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D.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管理,统借统还 11.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密切相关。若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与资本流动的关系为() A. 汇率下跌,资本外流 B. 汇率下跌,资本内流 C. 汇率上升,资本内流 D .汇率下跌,资本内流 12. 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是由下列哪一位经济学家提出的() A Minsky B Kindleberger C Fisher D Krugman 13. 第一代金融危机理论认为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是() A. 信息不对称 B. 宏观经济政策和汇率制度的不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