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

【摘要】随着国家《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实施,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已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笔者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对初中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

一、音乐教师成为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

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二、高效课堂设计的前提是教师精心的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首先备课标,因为课标是备课的

(完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

2017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乳山市普通高中 2017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又是一次新的挑战,又是一次知识的盛宴,在这里我们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共同进步,让我们一起经历------撸起袖子加油干 学习寄语

学习现场 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时代背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 一、“2017版课标”课程结构与内容的主要变化 课 程 类 别 选修I 选修II 选修课课程 名称 学时学分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 及当地社会音乐文化特点、特色资源和学校办学理念 自主开设。每个模块18学时1学分(学分值范围0-4合唱每个模块18学时1

必修与选修课的变化: 旧版:一个必修,五个选修 新版:六个必修(可选),选修I(六个可选)+选修II 学份与选课的变化: 旧版:必修2分+选修1分,选课流于形式 新版:共3分,必修不少于2分,选课更灵活自主

二、修满18个学时是选课和获得1学分的基础学分的获得有多种选课方式。如: 【1】2(必修)+1(选修) 【2】2(必修)+1(必修) 【3】1(必修)+1(必修)+1(必修)

【4】1(必修)+1(必修)+1(选修)三、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选课指导---调配---分流---疏导---整合四、学分与选课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课程选择更加灵活选择空间也更大) 1、教师仍可以按照原来模块的划分,使用原教材上课,按照“音乐鉴 赏”36学时,其他每个模块18学时进行教学。 2、教师也可以将原教材中有关模块,如“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中的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的相关内容梳理出来作为选修I的课程内容,以满足一部分学生继续深化学习相关模块内容的需求。 3、艺术社团活动都将作为选修I课程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实施课程化管理,并将与之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和音乐学习成果纳入对学生的平均体系并计入学分。 4、选修II课程由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民间艺术传承等,由学校确定开设,学生资助选择修习,学生每修满18学时,通过考核与评价也可以计入学分。 五、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以“以美育人”为导向。 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 以“完善评价机制”为抓手。 2、落实培育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总体目标: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市一等奖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摘要:“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融入音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情感以情施教激发融入 一、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贯穿于音乐的始终,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情感在音乐中占据主导地位,没有情感的音乐是空洞的,乏味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就会在学习时全心身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包括理论学习都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因而,如果只注重学生的音准、节

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忽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各种情感,并且要将各种情感要素的感受过程同音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才能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逐渐融入美妙的旋律,真正体验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情感涵盖了一个人的感悟力、自制力、刚毅力以及与人热忱相处的交往能力等内容,情感由自我感受、自我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反映选择五个部分构成。情感也是一种智能,它是完美人格高尚情操的集合。情感是先天性带有的,但情感品质不是先天自有的,而是教育实践的结果。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应是教育中的根本性问题。音乐教学需要学生有移情共鸣的敏感力和自我表现力,需要反观自身的体验与表达,而且情感在音乐效能方面,起着知识技术价值导向的作用。 音乐作品,重在表现情感。无论什么体裁、题材的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爱憎情感。音乐创造者与音乐接受者之间,或者说音乐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要达到相互的了解,靠的是音乐,而这种音乐,我们可以比喻为“语言”。这种“语言”,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音乐语言”。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有许多种,其中有四种最基本的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些是作曲家们最基本的元素,作曲家们通过灵感赋予每个音符不同的内涵,音符根据节奏交织在一起,透过旋律,集中地表现作者特定的情感,可以呈示音乐作品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Music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二、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感受与鉴赏 二、表现 三、创造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欣赏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我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领悟美

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以美激趣。 音乐教室是孩子的音乐乐园,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唤起孩子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例如:钢琴上摆一盆绿色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墙的一侧剪贴成用各色吹塑纸制成的动物贴画:弹琴的小松鼠,吹圆号的小熊,跳舞的小兔……构成美妙的森林演唱会。另一侧中心位置是“我型我秀”的红花台,可以激励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旁边贴着音乐家画像,使孩子了解认识音乐家,并产生热爱音乐的思想。孩子们在紧张的文化课之后,迈进音乐教室的一刹那,无不被这优美而富有艺术情境的教学环境所感染,犹如进入音乐的殿堂。心感到欢快与美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自觉、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二、在教学中孕育美----以美润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注重课堂纪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学生带着厌恶、压抑的心情去上音乐课,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 吴斌 一、为什么要进行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标准》的研制具有怎样的背景?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行课程已出现许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诸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甄别、选拔和淘汰,等等。面对挑战,基础教育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作出回答,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便顺理成章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指引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鲜明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中,努力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音乐课程做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标准》的研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在立足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年来基础音乐教育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初步建立起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咨询、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专人管理音乐教育的状态;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课率稳步上升,改变了音乐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引进学习了多种国外著名音乐教学法,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整个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音乐教材建设、教学器材配备以及音乐教育科研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可以说,目前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学科中不仅同样存在,而且还面临许多自身体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些问题。其主要的、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让音乐课“活”起来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领悟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以美激趣。 音乐教室是孩子的音乐乐园,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唤起孩子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例如:

钢琴上摆一盆绿色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墙的一侧剪贴成用各色吹塑纸制成的动物贴画:弹琴的小松鼠,吹圆号的小熊,跳舞的小兔……构成美妙的森林演唱会。另一侧中心位置是“我型我秀”的红花台,可以激励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旁边贴着音乐家画像,使孩子了解认识音乐家,并产生热爱音乐的思想。 孩子们在紧张的文化课之后,迈进音乐教室的一刹那,无不被这优美而富有艺术情境的教学环境所感染,犹如进入音乐的殿堂。心感到欢快与美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自觉、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二、在教学中孕育美----以美润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注重课堂纪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学生带着厌恶、压抑的心情去上音乐课,试问学生怎么会快乐呢?有怎么会对音乐课感兴趣呢?所以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更喜欢音乐课。 小学音乐教材大多是文情并茂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曲子都能展示一副美的图画,给人以视觉美和听觉美。教唱歌曲决不能单纯教孩子唱会一首歌,还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美,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 音乐课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进步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积极乐观态度学习音乐,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 2.培养音乐爱好,树立终身学习愿看 3.进步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像;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文体形式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2019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2019 第一部分前言(1-9'MUSIC'1)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1-9'MUSIC'1.1)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1-9'MUSIC'1.1.1)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1-9'MUSIC'1.1.2)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是在总结近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和广泛听取一线音乐老师和一批专家意见后的创新与改革。新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和改变: 一、课程性质更加明确 新标准在前言中把音乐课程的价值作了简要的概括,而将原标准中的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价值”改为“课程性质”,因此将原标准的四大价值简练地浓缩为课程的三大性质,改变了原标准中的性质与价值混为一谈的表述方法,课程性质更加明确。并且在课程性质中集中体现了音乐课程的独特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其中“实践性”是本次改版的标准中单独在“课程性质”中提出来的,突出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并强调了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的必要性。这一观点在后面的教学理念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二、课程基本理念更加综合

原标准中基本理念共有十个,而新标准中将原来分为两个方面表述的基本理念合并为一个,共有五大理念。如审美和兴趣合二为一,改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但基本内容没有多大变化,增加了“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以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以及双基的学习业要与不同的文化认知有机结合”等内容。如原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合并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如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合并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将原标准的理解多元文化改为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再如原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新标准中也合二为一。同时,修改并提出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我想是鉴于前期课改中一些老师过于强调了学科综合而忽略了音乐特点的做法而提出的,新标准指出要突出音乐特点,并且在表述中具体列举了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指出这些音乐特点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体现。 三、音乐特点更加突出 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0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以人为本小学音乐教学 一、以人为本的音乐教学新方案 1.让学生从动画片中轻松学音乐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课程内容较为枯燥无趣,教学方式也一成不变,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动画片音乐常常是小学生津津乐道的音乐形式,完全可以将其应用到教学课堂上,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通过ppt的形式将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歌曲进行筛选或串烧,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喜爱的歌曲中进行学习,无论是《叮当猫》、《黑猫警长》还是《葫芦娃》、《宝莲灯》,都是不错的音乐教材,而音乐作品的成功在于它所传达的感情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而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缺少了必要的情感体验,没有将人与音乐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与新课改的精神是不相符的。同时,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在动画片音乐中,学生可以通过享受音乐联想到其中的剧情,从音乐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感受艺术的氛围。 2.教师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远远超过了前人,其知识的涉及范围也比上一辈的人广了很多,尤其是对音乐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社会音乐作品的增加,教师应当有条件地选择音乐作品作为教学范例,以健全学生品格,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音乐提高自己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挖掘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此外,教师应当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人文关怀倾注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欣赏音乐是一种精神需要,所以,教师可以在进行音乐鉴赏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我感悟音乐所流露的情感,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小结 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音乐的熏陶,并在音乐的影响下健康快乐成长,是小学音乐教师努力的目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新课改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所以,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及时更新自己的音乐知识,而且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使其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改变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二、基本理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感受与鉴赏二、表现三、创造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4.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二、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卷 一、填空:(20分) 1、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传承(),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2、音乐课的基本理念是以( )为核心,以( )为动力;强调( ),鼓励( );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理解();面向( ),注重()发展。 3、音乐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包括()、()、()、()、()。 4、音乐基础知识指学习并掌握音乐()、()、()、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 5. 以音乐()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 6.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和()的全过程。 7.()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8.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9.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使每个学生的()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10.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表达个人的智慧。 11.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的()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 12.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开发学生的()。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的过程。 13.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的综合,音乐与()、()、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4.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中,要以()和()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评价应包括()、()、()三个层次,可采用()、()和()等多种评价方式。15.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和(),初步养成()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16.通过提供()和()的音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究过程。 17.音乐基础知识中基本表现要素如()、()、()、()、()、()等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8.音乐教学中的评价内容包括()、()、()。 19.新课程下教材的编写遵守了()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论文8篇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论文8篇 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 一、认清教学误区,避免“专业教学” (一)小学音乐课不等于音乐专业课 目前,小学的音乐课堂上仍然存在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教学上,给学生进行纯粹的音乐专业知识灌输式教学,要求学生背记来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人为地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与负担,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了厌倦和害怕的心理。 (二)简单地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 为了参加各级各类的音乐方面的比赛、汇演,有的学校挑选少数学生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进行强化训练,排练几个文艺节目参演,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又能出效果。但这种只重视少数学生的训练,会将大部分学生拒之音乐教育的门坎之外,淡化了音乐教育的普及,音乐教育活动容易走向极端。 二、更新观念意识,承载教育重任

(一)树立大局意识 小学音乐教育是校园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特有的育人功能,形成学校整体美育的教育合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强调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校音乐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确定和调整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与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开辟各种途径,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影响和促进学生的素质形成及个性发展。 (三)注重主体观念 学生是学习、体验音乐的主体,也是音乐活动、创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改进中小学音乐教育方法与途径,变被动接受型为主动创新型,使学生将音乐教育内容与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真正成为音乐生活的主体。

小学三年级音乐课程标准

小学三年级音乐课程标准 一、学段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内容标准 (一)感受与鉴赏 [ 内容] 音乐表现要素 [ 标准]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 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做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并能听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 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 作出相应的反应。 [ 内容] 音乐情绪与情感

[ 标准]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2 、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 内容] 音乐体裁与形式 [ 标准]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 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 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4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 年2~4 首。 [ 内容] 音乐风格与流派 [ 标准] 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 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 内容] 演唱 [ 标准]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 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3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40分每空1分) 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 2.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创作音乐。 3.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4.《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3~6年级的学生应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首。 5.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6.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 )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 ),丰富教学曲目的( )( ),增加乐器演奏及( )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7. 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包括:()()()()()()()()()()( )( )()等。 8. 《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领域包含()()()()四个领域。 9.音乐教材编写的原则是()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 10. 音乐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选择题(共20分)

1、《音乐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示意图,应为() A、课程目标—教学领域—学段划分 B、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领域 C、课程目标—学段划分—教学领域 2、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 A、知识学习 B、歌曲教学 C、感受音乐 D、理解音乐 3、中小学音乐教育基本目标,应是()教育 A、专业 B、职业 C、育人 D、育才 4、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教学应以()为主 A、理解B、听赏C、分析 5、音乐教学必须强调音乐的() A、情感体验B、知识学C、理性讲述三、简答题(40分) 1、请写出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8分) 2.音乐课程评价原则有哪些?(8分) 3、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12分) 4.《音乐课程标准》中1---2年级的学段目标(12分)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共40分每空1分) 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2.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 3.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五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