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棘上及棘间韧带损伤

3 棘上及棘间韧带损伤
3 棘上及棘间韧带损伤

第三节棘上及棘间韧带损伤

学习要点

1.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损伤机制

2.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

概论

该症又称棘突骨膜炎、棘间韧带断裂或撞击性棘突滑囊炎。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位于棘突之上和棘突之间,将相邻两棘突连结在一起,因韧带位置较浅,活动时又易受到牵拉而损伤。易发生部位:腰椎4、5(44.8%)、腰5骶1(34.3%)及胸椎(7.8%)。

【损伤机制】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均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脊柱向前弯曲到一定程度,骶棘肌即完全松弛,此时完全由韧带维持脊柱的姿势,足见韧带牵张拉力之大。当弯腰劳动时,脊柱呈前屈状,棘上韧带处于外层皮下,且被拉紧,易受外力的直接损伤。如长期弯腰,使棘上韧带受到劳损,久之发生部分断裂,局部出血,肿胀而疼痛。在日常生活中,腰部的屈伸运动常使棘突分开和挤压,并相互摩擦,从而造成棘间韧带的牵拉和挤压,韧带纤维之间的经常性机械摩擦,都会引起韧带变性、断裂、出血或渗出。

1.运动员背伸动作练习过多,棘突反复撞击使韧带受伤。排球扣球、跳水折腰、体操后软翻等,极易造成此伤(图2-3-1,2)。

图2-3-1 跳水棘突损伤

图2-3-2 棘间韧带互相撞击

2.腰前屈韧带反复被牵拉劳损致成。

3.一次急性棘间韧带捩伤未愈又反复受伤。

【损伤病理】其病理属典型末端病改变。两个棘突之间有棘上与棘间韧带,并以末端结构的形式止于棘突。伤后手术标本根据过邦辅的观察,有四种情况:部分断裂、囊变、全断与松驰。组织病理改变:

1.韧带的胶原纤维呈玻璃样变、脂肪变或有断裂。有的化生成软骨或骨组织。

2.韧带止点的潮线涨潮,骨组织增生。.

3.韧带小动脉增生及硬化。

4.韧带内出现滑液囊(可能是断裂出血所致)。

【症状及诊断】

这是一种独立的疾患,但有时与其他腰背痛并发,或继发于腰背肌肉筋膜炎。因此在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患者常有搬物扭伤或长期劳损史,疼痛位于脊柱正中线,轻者酸痛,重者呈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棘上韧带损伤时,疼痛点常固定在1~2个棘突上,棘突上有明显压痛,弯腰时疼痛加重。棘间韧带损伤时,疼痛主要位于两棘突之间,有时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压痛点在相邻两棘突间,位置较深,腰部屈伸时都可产生疼痛。

X线照像,早期正常。晚期病例,可见棘突的韧带附着处有骨质硬化变尖或有游离的骨化影(图2-3-3),需与棘突骨骺炎鉴别(后者为多发)。另外,也可行碘水造影,即将碘水由棘间韧带的一侧注入,如果药物溢入对侧,即证明有全断裂或囊性变。

图2-3-3 棘突骨膜炎与棘突骨骺炎

【鉴别诊断】

此症必须与棘突骨骺炎及撕脱骨折相鉴别(图2-3-3)。X线检查:骨骺炎有骨骺无菌性坏死。骨折多有急性外伤史,照像有明显的骨折线影。另外,有一些内脏疾患如盆腔炎或胃肠道疾病,也可以在棘突部有反射痛,应注意鉴别。

【治疗】

由于此症系脊柱屈伸劳损所致,因而,治疗时首先应控制脊柱屈伸的运动量,再以宽皮带束腰保护,防止局部再伤。局部强的松及普鲁卡因封闭对病的早期有效。晚期较顽固的病例可手术治疗,方法以棘突间融合术为好,棘间韧带切除或棘突半切除,作者经验效果不佳。

小结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是两椎之间的构成纤维连结的主要结构。棘上韧带跨过各棘突顶点,纵贯脊柱全长,棘间韧带是连结相邻两个棘突间的腱性组织。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均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当弯腰劳动时,脊柱呈前屈状,棘上韧带处于外层皮下,且被拉紧,易受外力的直接损伤。如长期弯腰,使棘上韧带受到劳损,久之发生部分断裂,局部出血,肿胀而疼痛。在日常生活中,腰部的屈伸运动常使棘突分开和挤压,并相互摩擦,从而造成棘间韧带的牵拉和挤压,韧带纤维之间的经常性机械摩擦,都会引起韧带变性、断裂、出血或渗出。典型临床表现,常有搬物扭伤或长期劳损史,疼痛位于脊柱正中线,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棘上韧带损伤时,疼痛点常固定在1~2个棘突上,棘突上有明显压痛,弯腰时疼痛加重。棘间韧带损伤时,疼痛主要位于两棘突之间,有时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压痛点在相邻两棘突间,位置较深,腰部屈伸时都可产生疼痛。

参考文献

1.

单选题

1.患者男性,25岁,青年工人。抬东西而致腰痛,疼痛位于腰4、5棘突,不伴下肢放射痛。查体腰4棘突明显压痛,弯腰疼痛加重,直抬腿试验阴性。其诊断可能为

A.腰间盘突出症;B.腰肌筋膜炎;C.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D.棘间韧带损伤;E.腰椎压缩性骨折

答案:D

交叉韧带损伤大病历入院记录

xxx 已婚 女性 xxx 35岁 无 农民 2013-02-26,10:10 汉族 2013-02-26,15:00 河北邯郸 患者本人 右膝摔伤、行走不稳伴关节绞锁约30余年,加重2年。 患者约于30年前活动时摔倒,伤及右膝关节,右膝部肿痛,自述未予特殊治疗(具体不详),继续日常活动与生活。患者自觉右膝行走时不适、行走不稳,右膝关节活动时常出现关节交锁,活动后能自行解锁。近2年右膝不适症状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行MRI 检查示,右膝交叉韧带未见,膝关节对位不良,右膝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门诊查体后以:“右膝交叉韧带损伤”收入院。 患者自受伤以来,一般情况良好,饮食及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 以上病史是否属实: 既往史:体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其他外伤史及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异常出血史及输血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久居当地,未到过疫区、牧区,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性病及冶游史。 月经婚育史:15 ,末次月经2013-02-12,孕1产1,丈夫及1儿子均体健。 5-7 28-30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及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 T:36.5℃P:72次/分R:18次/分BP:126/75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明显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畸形,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紫绀,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颈软无抵抗,未见异常颈动脉搏动及颈静脉怒张,气管位置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外观未见明显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对称,未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清音,肺肝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未见异常隆起,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触及明确包块;肝、脾未触及肿大,全腹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正常存在。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脊柱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各棘突及棘旁无压痛及叩击痛,活动正常。双上肢及左下肢未见明显畸形,活动未见明显异常(右下肢详见专科检查)。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存在,双侧跟腱反射存在,腹壁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克氏征阴性。 专科检查 右膝外翻,未见明显肿胀,皮肤完整,皮温正常,右膝无明显压痛,右膝活动度0°-0°-120°,浮髌试验(-),压髌试验(-),研髌试验(-),内翻应力试验(-),外翻应力试验(±),Lachman试验(+),抽屉试验(+),麦氏征(+),摇摆试验(+)。右足趾活动及末梢血运正常,感觉正常。右髋、踝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急性腰扭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急性腰扭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急性腰扭伤可使腰骶部肌肉的附着点、骨膜、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 二病因本病主要有两种原因引起腰部软组织损伤: 1.腰扭伤 多因行走滑倒、跳跃、闪扭身躯、跑步而引起,多为肌肉、韧带遭受牵制所致,故损伤较轻。 2.腰挫裂伤 是较为严重的损伤,如高攀、提拉、扛抬重物的过程中用力过猛或姿势不正、配合不当,造成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与关节囊的损伤和撕裂。 三临床表现患者伤后立即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剧痛,次日可因局部出血、肿胀、腰痛更为严重;也有的只是轻微扭转一下腰部,当时并无明显痛感,但休息后次日感到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不能挺直,俯、仰、扭转感困难,咳嗽、喷嚏、大小便时可使疼痛加剧。站立时往往用手扶住腰部,坐位时用双手撑于椅子,以减轻疼痛。腰肌扭伤后一侧或两侧当即发生疼痛;有时可以受伤后半天或隔夜才出现疼痛、腰部活动受阻,静止时疼痛稍轻、活动或咳嗽时疼痛较甚。检查时局部肌肉紧张、压痛及牵引痛明显,但无淤血现象。 四检查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 1.损伤较轻者 X线平片无异常表现。 2.损伤严重者 X线表现一般韧带损伤多无异常发现,或见腰生理前突消失。棘上、棘间韧带断裂者,侧位片表现棘突间距离增大或合并棘突,关节突骨折。 五诊断患者有搬抬重物史,有的患者主诉听到清脆的响声。伤后重者疼痛剧烈,当即不能活动;轻者尚能工作,但休息后或次日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起床。检查时见患者腰部僵硬,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在损伤部位可找到明显压痛点。 六鉴别诊断1.腰肌扭伤

筋伤学腰椎部分题库1

一、单项选择题: 1、腰椎管狭窄症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记忆)(易) A 、腰痛B、腿痛C、间歇性跛行D、感觉减退E、腰部活动功能障碍 正确答案:C 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表现踝跖屈肌力减弱,提示受压的神经根可能是:()(综合运用)(中) A、骶1 B、腰5 C、腰4 D、腰3 E、腰2 正确答案:B 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受压的神经根最可能是:()(综合运用)(中) A、骶1 B、腰5 C、腰4 D、腰3 E、腰2 正确答案:A 4、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受压的神经根最可能是:()(综合运用)(中) A、骶1 B、腰5 C、腰4 D、腰3 E、腰2 正确答案:C 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若外踝后侧、足底外侧和小趾皮肤感觉减退或麻木,表时受累的神经根是:()(综合运用)(中) A、骶1 B、腰5 C、腰4 D、腰3 E、腰2 正确答案:A 6、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表明为哪个位置的椎间盘突出()(理解)(中) A、腰1/腰2 B、腰2/腰3 C、腰3/腰4 D、腰4/腰5 E、腰5/骶1 正确答案:C 7、腰椎滑脱好发于:()(记忆)(易) A、腰2椎体和腰3椎体 B、腰3椎体和腰4椎体 C、腰4椎体和腰5椎体 D、腰5椎体和骶1 正确答案:C 8、慢性腰肌劳损的体征描述正确的是:()(理解)(易) A、神经系统检查多无阳性体征 B、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腱反射亢进 D、腿部肌肉萎缩 正确答案:A 9、在小腿下端以胫骨为界,胫骨前皮肤感觉过敏,迟钝或痛觉丧失,表明为:()(理解)(中) A、腰1/腰2椎间盘突出 B、腰2/腰3椎间盘突出 C、腰3/腰4椎间盘突出 D、腰4/腰5椎间盘突出 E、腰5/骶1椎间盘突出 正确答案:D 10、在小腿下端以胫骨为界,胫骨后皮肤感觉过敏,迟钝或痛觉丧失,表明为:()(理解)(中) A、腰1/腰2椎间盘突出 B、腰2/腰3椎间盘突出 C、腰3/腰4椎间盘突出 D、腰4/腰5椎间盘突出 E、腰5/骶1椎间盘突出 正确答案:E 11、腰部疼痛剧烈,有时夜间痛醒,常见于以下什么病证:()(综合运用)(难) A、腰椎间盘突出症 B、腰部扭挫伤 C、腰椎结核 D、增生性脊椎炎

3 棘上及棘间韧带损伤

第三节棘上及棘间韧带损伤 学习要点 1.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损伤机制 2.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 概论 该症又称棘突骨膜炎、棘间韧带断裂或撞击性棘突滑囊炎。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位于棘突之上和棘突之间,将相邻两棘突连结在一起,因韧带位置较浅,活动时又易受到牵拉而损伤。易发生部位:腰椎4、5(44.8%)、腰5骶1(34.3%)及胸椎(7.8%)。 【损伤机制】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均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脊柱向前弯曲到一定程度,骶棘肌即完全松弛,此时完全由韧带维持脊柱的姿势,足见韧带牵张拉力之大。当弯腰劳动时,脊柱呈前屈状,棘上韧带处于外层皮下,且被拉紧,易受外力的直接损伤。如长期弯腰,使棘上韧带受到劳损,久之发生部分断裂,局部出血,肿胀而疼痛。在日常生活中,腰部的屈伸运动常使棘突分开和挤压,并相互摩擦,从而造成棘间韧带的牵拉和挤压,韧带纤维之间的经常性机械摩擦,都会引起韧带变性、断裂、出血或渗出。 1.运动员背伸动作练习过多,棘突反复撞击使韧带受伤。排球扣球、跳水折腰、体操后软翻等,极易造成此伤(图2-3-1,2)。 图2-3-1 跳水棘突损伤

图2-3-2 棘间韧带互相撞击 2.腰前屈韧带反复被牵拉劳损致成。 3.一次急性棘间韧带捩伤未愈又反复受伤。 【损伤病理】其病理属典型末端病改变。两个棘突之间有棘上与棘间韧带,并以末端结构的形式止于棘突。伤后手术标本根据过邦辅的观察,有四种情况:部分断裂、囊变、全断与松驰。组织病理改变: 1.韧带的胶原纤维呈玻璃样变、脂肪变或有断裂。有的化生成软骨或骨组织。 2.韧带止点的潮线涨潮,骨组织增生。. 3.韧带小动脉增生及硬化。 4.韧带内出现滑液囊(可能是断裂出血所致)。 【症状及诊断】 这是一种独立的疾患,但有时与其他腰背痛并发,或继发于腰背肌肉筋膜炎。因此在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患者常有搬物扭伤或长期劳损史,疼痛位于脊柱正中线,轻者酸痛,重者呈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棘上韧带损伤时,疼痛点常固定在1~2个棘突上,棘突上有明显压痛,弯腰时疼痛加重。棘间韧带损伤时,疼痛主要位于两棘突之间,有时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压痛点在相邻两棘突间,位置较深,腰部屈伸时都可产生疼痛。 X线照像,早期正常。晚期病例,可见棘突的韧带附着处有骨质硬化变尖或有游离的骨化影(图2-3-3),需与棘突骨骺炎鉴别(后者为多发)。另外,也可行碘水造影,即将碘水由棘间韧带的一侧注入,如果药物溢入对侧,即证明有全断裂或囊性变。

阿是穴温针灸加针刺后溪穴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

阿是穴温针灸加针刺后溪穴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3-06-08T09:18:10.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何洪洲1 邹小凤2 彭俊铭1 冯淑兰3(指 [导读] 督脉经气通,血行畅,阳气旺,则肌肉得于温煦,筋骨得于濡养,“通则不痛”。 何洪洲1 邹小凤2 彭俊铭1 冯淑兰3(指导) (1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人民医院广东揭西 515400) (2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中医医院广东揭西 515400) (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目的观察阿是穴温针灸加针刺后溪穴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阿是穴温针灸加针刺后溪穴法,对照组采用齐刺加推拿法,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均能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0.0 %;对照组总有效率78.3%,治愈率60.0%,阿是穴温针灸加针刺后溪穴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齐刺加推拿组。结论阿是穴温针灸加针刺后溪穴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能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且操作简单,痛苦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棘上棘间韧带损伤阿是穴温针灸针刺后溪穴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120-02 棘上韧带是从枕骨隆突到第5腰椎棘突,附着在棘突的表面。棘间韧带是连接两个棘突之间的腱性组织,棘间韧带位于棘上韧带的深层。两种韧带主要是防止脊柱过度前屈,往往同时损伤。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目前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主要有局部封闭疗法和齐刺加推拿疗法。局部封闭疗法无菌技术要求较高,使用激素容易导致皮肤色素减退,肌肉萎缩,很多患者拒绝接受。齐刺加推拿疗法操作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患者无明显痛苦,临床上较为广泛应用,但其治愈率不高,故有一定的限制性。近年来,笔者采用阿是穴温针灸加针刺后溪穴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 [1]拟定。临床表现:多无外伤史。腰痛长期不愈,以弯腰时明显,但在过伸时因挤压病变的棘间韧带,也可以引起疼痛。部分病人痛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检查时在损伤韧带处棘突或棘间有压痛,但无红肿。有时可扪及棘上韧带在棘突上滑动。棘间韧带损伤还可通过B型超声或MRI证实。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棘上、棘间韧带损伤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9~68岁之间,性别不限。③未用药物和其他方法治疗,或停止原治疗两天以上,临床表现仍符合诊断标准者。④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棘上、棘间韧带损伤诊断和纳入标准者。②腰椎骨折与脱位、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结核或占位性病变等疾病引起的腰痛者。③妊娠期妇女,并发心血管、脑血管、造血系统、肝、肾、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 ④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⑤治疗部位皮肤有感染或皮肤病者。⑥因某种原因不能坚持或不能接受本方案者。⑦就诊前用过镇痛药、膏药、局封、针灸等其他治疗方法可能影响结果判定者。 1.4 一般资料选择病例为2009年1月~2012年10月揭西县人民医院针灸科门诊部自愿参加阿是穴温针灸加针刺后溪穴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研究的患者,年龄19~68岁,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阿是穴温针灸加针刺后溪穴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1~68岁,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15天;齐刺加推拿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19~64岁,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13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阿是穴温针灸加针刺后溪穴法。 阿是穴温针灸法: 取穴:阿是穴。 操作方法:先用寻按法在督脉经上找到压痛明显的地方,即为阿是穴。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0.35*40 mm或0.35*50 mm,根据阿是穴处肌肉厚薄选择)直刺入阿是穴10-30 mm深(依患者胖瘦而定),使针尖到达病所,得气后即可用一次性胶布固定针体,再用2cm长的纯艾条置于针柄上施灸,在皮肤与艾条之间放置纸皮隔热,使患者耐受即可,连灸两柱后除去艾条灰烬,出针。 针刺后溪穴法: 取穴:后溪。 操作方法:在阿是穴温针灸的同时,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0.30*25 mm)直刺两侧后溪穴约15 mm深,间断用捻转平补平泻法行针3次,留针30分钟后出针。 2.2 对照组采用齐刺加推拿法。 齐刺法: 取穴:阿是穴和阿是穴水平旁开0.3~0.5寸的痛点边缘处。 操作方法: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0.35*40 mm)直刺入阿是穴和阿是穴水平旁开0.3~0.5寸的痛点边缘处,皆直刺入10-30 mm深(依患者胖瘦而定),以得气为度; 间断用捻转平补平泻法行针3次,留针30分钟后出针。 推拿法:起针后,医者用拇指、示指指腹沿阿是穴及两旁按揉3~5次,理顺棘上棘间韧带,并在压痛处紧压3次结束。 两组均是每天治疗1次,5次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①治愈:腰痛消失,脊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②好转:

(完整word版)脊柱脊髓损伤

脊柱脊髓损伤 第一节脊柱、脊髓解剖与损伤特点 脊柱共有33节,其中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椎5节和尾椎4节。由于骶、尾椎多呈融合状,故实际参与活动的仅26个椎骨,脊柱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脊髓,维持人体活动及将头颈及躯干的负荷力传导至骨盆(再向下达双足部)。因此,在跳跃时易因坠落而引起脊柱骨折,亦易被工事塌方而引起伴有脱位的骨折;另外易遭受落于身后的爆炸物致伤。 一、脊柱各节段的解剖与损伤特点 (一)颈椎 1.寰椎:即第一颈椎,呈不规则环形。除纵向暴力引起的骨折外,任何火器件损伤波及此处,均立即丧生。 2.枢椎:即第二颈椎,椎体上方有柱状突起称“齿突”,其损伤特点与前者相类同。 3.普通颈椎;指第三、四、五、六颈椎而吉。由椎体、椎弓及突起等三部分所组成。此段颈椎受损率最高,尤其是第五及第六两节。 4.隆椎:即第七颈椎,其棘突长而粗大,明显隆起见于颈项部皮下,因其表浅,易为直接暴力所损伤。 (二)胸椎 胸椎外形与颈椎的隆椎相似。每节各有一对肋骨,由于结构的特殊加之胸廓的作用而不易脱位,在战伤时,因其长度大,且表浅,受损发生率最高。 (三)腰椎 体积最大,小关节面多呈矢状,下腰段椎管多呈三角形或三叶草形如超限活动,则易引起损伤,引起椎管及根管内神经受累。 二、椎骨的连接及损伤特点 椎骨之间的连接,主要是通过椎间盘及椎骨本身的韧带。 (一)椎间盘 椎间盘由纤维软骨组成,并连接于上下两个椎体之间的主要结构。其主要组成成份有: 1. 纤维环:为周边部的纤维软骨组,质地坚韧而富有弹性,将上下两个椎体紧密连结,此种结构对增加椎间关节的弹性,扭曲与旋转等有利。 2.髓核:为富有水份、类似粘蛋白物的弹件组织,内含有软骨细胞与纤维母细胞。幼年时含水量达80%以上,随着年龄增加而水份递减。 椎间盘的生理功能除连接椎体外,固其富有弹性,可减轻和缓冲外力对脊柱与颅脑的震荡,并参与颈椎的活动及增加运动幅度,遇有闭合性损伤(传导、扭曲等)易引起纤维环破裂及髓核突出或脱出。在开放性损伤情况下,因局部血供差,易感染且难以治愈。 (二)韧带 除各椎段所特有的韧带外,整个脊柱卜之韧带包括以下两大部分。 1.椎体间韧带 (1)前纵韧带:它为人体中最长而又坚韧的韧带。起干枕骨的咽结节,经诸推体前面抵于第一或第二骶椎前面。 (2)后纵韧带:起自第二颈椎(部分纤维上延移行于覆膜),沿诸椎体后面抵于骶管。 2.椎弓间韧带 (1)黄韧带:或称弓间韧带,为黄色弹性纤维组织构成外形为扁平状,位于上下椎板之间。起自上位脊椎椎弓板下缘的前面,下缘止于下位椎弓板上缘和其后面,十分坚韧。此韧带的作用主要是限制脊椎过度前屈及参与维持椎骨的正常对依。 (2)棘间韧带:因连于两个棘突之间,前方与黄韧带愈合,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或项韧带。 (3)项韧带:为颈项部强而有力的韧带,主要维持头颈部的直立体位。

棘上韧带损伤标准

棘上韧带损伤 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棘上韧带损伤的诊断、针刀治疗方法和术后康复手法。本《指南》适用于菱形肌损伤的针刀治疗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均不适应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进行研究并适时采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其公开发布的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2009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棘上韧带损伤(Injury of supraspinous ligament) 棘上韧带为连接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腰椎棘突顶端至骶中嵴的一条索状韧带,因脊柱外伤、过度前屈引起的棘突顶部上、下缘的出血、水肿等改变会逐渐机化而形成黏连、瘢痕、挛缩等病理变化,压迫脊神经后支而产生顽固性疼痛。 4诊断 (1) 有脊柱外伤史及慢性劳损史; (2) 腰背部中线疼痛,痛点明确; (3)弯腰、平卧时疼痛加重,夜间痛、晨起前疼痛最为显著; (4) 痛点表浅、局限于棘突顶部或在棘突顶部上、下缘的骨面上; (5) 抬物试验阳性; (6)阻滞诊断法:痛点局麻药物阻滞后疼痛消失。 5针刀治疗 5.1治疗原则依据针刀医学理论,棘上韧带损伤后,在局部形成粘连、瘢痕并压迫脊神经后支,而产生造成上述症状。用针刀将粘连松解、瘢痕刮除,压迫及牵拉解除,棘上韧带的动态平衡得到恢复。

5.2操作方法 (1)体位:患者俯卧位,腹下垫薄枕,脊柱轻微后凸。 (2)体表定位:在压痛的棘突顶部或棘突顶部上、下缘骨面上的压痛点进针刀。 (3)消毒: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2遍,然后铺无菌洞巾,使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 (4)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 (5)刀具:一次性I型4号直形针刀。 (6)针刀操作: ①棘突顶部压痛点在棘突顶点上进刀,刀口线和脊柱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刺入,到达棘突顶部骨面行纵、横疏通、剥离。②棘突顶部上缘压痛点如痛点在棘突顶部上缘,当刀锋到达棘突顶部后,使刀体和下段脊柱成45°角,再斜刺入约5mm左右,紧贴棘突上缘骨面做纵、横疏通、剥离。③棘突顶部下缘压痛点如痛点在棘突顶部上缘,当刀锋到达棘突顶部后,使刀体向上倾斜45°角,再斜刺入约5mm左右,紧贴棘突下缘骨面做纵、横疏通、剥离。 在针刀操作时,可将上述①、②、③的操作连续进行,较全面的处理棘上韧带的损伤。 (7)疗程:同一治疗点治疗间隔3-7 天,不同定点可于次日治疗。一般4 次为1 个疗程,视患者病情确定疗程。 6 术后手法及康复 6.1 术后手法患者站立位,嘱其自行弯腰至最大限度,后术者于患者背部加力下压,帮助病人屈背弯腰,反复2-3次。 6.2 康复训练三点或五点式双桥训练,抱膝滚动训练。每次各15分钟。

乒乓球常见损伤-脊柱

乒乓球运动损伤 脊柱运动损伤部分 第一节颈部急性扭挫伤 第二节颈椎关节突关节错缝 第三节颈椎病 第四节胸壁扭挫伤 第五节胸椎关节突关节错缝 第六节项背筋膜炎 第七节急性腰扭伤 一、急性腰肌筋膜扭挫伤 二、急性腰部韧带损伤 三、急性腰椎关节突关节扭伤 第八节慢性腰肌劳损 第九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十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十一节骶髂关节损伤 第十二节腰臀部筋膜炎 第十三节梨状肌综合征 第一节颈部急性扭挫伤 乒乓球运动损伤中,从损伤的表现来看,关节扭伤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42.95%。这主要与乒乓球运动员在平时运动训练中,忽视对关节周围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技术动作不够规范,以及身体素质的差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关系。颈部急性扭挫伤是常见的颈部筋伤。 【病因病机】 乒乓球运动员完成一次击球过程中,身体带动上肢向后引拍,再向前挥拍击球,颈椎既发生自身的主动扭转,又有两肩运动带动颈椎的被动扭转。这种乒乓球运动引起了肩颈之间的不协调运动,颈部突然扭转或用力过猛,可使颈部筋肉受到过度牵拉而发生扭挫伤。 【诊断】 (一)临床表现 有明显损伤史。颈部一侧疼痛,头偏向患侧,有负重感,颈部活动受限。疼痛常在24~48小时后加剧;可向肩背部放射。如有咽后壁血肿,可以出现吞咽困难、交感神经症状,如头重、头痛、暖气、雾视、耳鸣。脊髓功能障碍表现为脊髓中央综合征,上肢肌肉受累重于下肢,有些可以在晚期出现。 (二)检查

检查时要注意有无手臂麻痛等神经根刺激症状,在痛处可摸到肌肉痉挛,甚至有局部轻度肿胀与压痛,颈部活动明显受限。 (三)X线检查 脊柱生理弧度可有改变,严重者可见椎体撕脱骨折脱位、棘突骨折等。 【鉴别诊断】 本病与落枕的颈部疼痛症状有时相似,但落枕一般无明显的外伤史,症状也较轻。 【辨证论治】 (一)手法治疗 1.点穴开筋患者正坐,医者立于其背后,依次点按百会、风池、肩井、天宗、天柱等穴,以舒筋活络,减轻肌肉痉挛。 2.提摇捻转法以右侧损伤为例。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将双手拇指放在患者枕骨后方,其余4指托住下颌,双前臂压住患者双肩。施法时将患者头向上方提端,在拔伸下旋转摇晃头颈部(图8-4)。然后将颈部前屈,后伸,下颌旋向患侧,医者倒手,以左手托患者下颌,以左枕部抵住患者右枕部,并保持牵引力;医者用右手按压所伤之筋,并自上而下施用揉捻手法,同时将患者头向健侧旋转(图8-5)。此法稳妥,常用于颈肌痉挛较重及老年患者。若症状较轻的青壮年患者,可选用回拔摇颈法。 3.拔伸推按法以右侧筋伤为例。医者站于患者右侧,与患者相对。医者以右手掌推按住伤处的上方,左手拿住患者右手诸指,并使其屈肘,以医者之肘压患者之肘,然后双手缓缓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推按,使颈部肌肉舒展(图8-6)。 4.拿捏劈散法医者双手或单手拿患者肩颈部斜方肌,用弹筋法及拿捏法提弹拿捏患者肩颈部,最后用劈法、散法做结束手法。 (二)固定疗法 若伤较严重,疼痛剧烈,有神经症状,应佩带颈托,卧床休息1周,也可配合牵引,以减轻肌肉痉挛。 (三)药物疗法 1.内服药应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如双氯芬酸(扶他林)等。中药早期治宜以祛瘀活血为主,可用活血汤加减。如受伤时间较久,则治宜以舒筋活络止痛为主,可用大活络丹、小活络丸、舒筋活血汤等。

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定义 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是指位于腰椎背侧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发生变性,撕裂或松驰,从而产生慢性腰背疼痛。 概述 棘上韧带是从枕骨隆突到第5腰椎棘突,附着在棘突的表面。颈段的棘上韧带宽而厚,称为项韧带,胸段变得纤细,腰段又较为增宽,故中胸段棘上韧带损伤多见。这两种韧带主要是防止脊柱的过度前屈,往往同时发生损伤。由于腰5~骶1处无棘上韧带,且处于活动腰椎和固定的骶椎之间,受力最大,故此处棘间韧带损伤机会也最大。 长期埋头弯腰工作者,不注意定时改变姿势;脊柱因伤病不稳定,使棘上、棘间韧带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即可产生小的撕裂、出血及渗出。如伴有退行性变,则更易损伤。这种损伤性炎症刺激分布到韧带的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即可发生腰痛。病程长者,韧带可因退变、坏死而钙化。棘上韧带与棘突连接部可因退变、破裂而从棘突上滑脱。此外,因暴力所致棘上、棘间韧带破裂,在伤后固定不良而形成较多瘢痕,也是慢性腰痛的原因。 一、病因病理 棘上韧带起于腰椎棘突,附于各棘突顶端而后向上移为项韧带连结于皮肤,它是索状胶原纤维组织,甚坚强而敏感,有协同稳定脊柱之作用。腰棘间韧带也是一种致密的胶原结缔组织,它将相邻的棘突连在

一起,靠其韧性来加强脊柱的稳定性,并帮助棘上韧带及黄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30岁以上的青壮年,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都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变,由于组织的变性,其弹性韧性降低,轻度损伤也可将其撕裂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常见的致伤原因有: 1.弯腰负重损伤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在正常情况下受骶棘肌保护,但在弯腰劳动,猛力搬移重物、抬杠、剧咳、喷嚏等毫无准备之短促动作,可使松驰的韧带骤然收缩,造成扭伤或从顶端撕裂,形成小血肿。特别是弯腰搬重物时,骶棘肌处于松驰状态,臀肌、大腿肌收缩,腰骶部成为腰椎杠杆的支点。骶棘肌在腰前屈时松驰不承力,力自然全部落在韧带上。极易造成棘上韧带自个别棘突上撕脱损伤。由于棘上韧带大多终止于腰3-腰4棘突,而腰4以上无棘上韧带,在弯腰时,其应力点落在棘间韧带,棘间韧带受到强力牵拉或外力作用于该韧带上,则容易发生损伤及断裂。 2.慢性劳损引起的损伤长期从事弯腰劳动,其维持弯腰的应力,主要由棘间、棘上韧带负担,由于韧带长时间的牵拉,弹力可逐渐减退,并发生水肿增生及粘连,刺激腰神经后支而引起腰痛,也可在弯腰提物时,发生部分纤维性撕裂而损伤。 二、临床表现 (一)棘上韧带损伤 1.多因弯腰劳动突然受重力牵拉或弯腰而发病,伤情短暂迅猛,但用力不一定很大。 2.受伤时,立即出现闪电式或难忍之锐痛并向上下扩散,以致在发作

棘间韧带损伤

棘间韧带损伤 1.定义 棘突间韧带因外伤、劳损或炎症引起的黏连、瘢痕、挛缩等病理变化,椎管内麻醉术后患者较常见。好发部位为腰5和骶1间,其次腰4与腰5之间。 2.临床表现疼痛在棘突间是棘间韧带劳损的主要症状,常伴有活动障碍。 3.诊断依据 3.1有脊柱外伤史及慢性劳损史。 3.2腰背部疼痛,特别是下腰部酸痛无力、行走时脊柱有僵硬感。 3.3棘突间有深在性胀痛,但压痛不明显。 3.4脊柱微屈被动扭转脊柱,引起疼痛加剧。 3.5弯腰活动受限,肌痉挛少见,休息后疼痛好转,劳累可使疼痛加重。 4.治疗原则 松解粘连,刮除瘢痕。 5.操作方法 5.1体位:患者俯卧治疗床上,腹下垫枕,脊柱微屈。 5.2体表定位:在压痛的棘突间隙进针刀。 5.3消毒: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2遍,然后铺无菌洞巾,使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 5.4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 5.5刀具:I型4号直形针刀。 5.6针刀操作: 刀口线和脊柱纵轴平行,针刀垂直刺入当刀下有坚韧感,患者诉有酸胀感时,即为病变部位,先纵行剥离1~2下,再将针体倾斜和脊柱纵轴成30°角,在下一椎骨棘突的上缘,沿棘突矢状面纵行剥离,各2~3下出针,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分钟后,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5.7疗程:同一治疗点治疗间隔3-7 天,不同定点可于次日治疗。一般4 次为1 个疗程,视患者病情确定疗程。 6 术后手法及康复 6.1 术后手法术毕,诉患者立正,助手双手压住患者双膝,术者一手搂住

患者腹部,一手压在患者背部,诉患者自行弯腰至最大限度时,术者压于患者背部的手突然用力下压,反复2-3次。 6.2 康复训练三点或五点式双桥训练,抱膝滚动训练。每次各15分钟。 7.注意事项 1、术毕刀口处压迫30秒-1分钟,防止出血造成棘间血肿。 2、针刀切勿过深,误伤黄韧带、脊髓及马尾神经。 8.疗效评估 8.1治愈:症状与体征消失,左右转腰及弯腰活动自如。 8.2好转: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左右转动时稍感疼痛。 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