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课有效教学模式

高三复习课有效教学模式
高三复习课有效教学模式

高三复习课有效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学习尤其是高三的复习普遍存在着课堂容量大、知识繁多、内容枯燥等特点,在巨大的学习压力及大容量的课堂形式重压下,学生往往会感到不堪重负,有的甚至会由复习之初的信心百倍逐渐演变为失去信心,也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何使高三的复习课变得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真正起到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进而获得能力与技巧,是我们每个高三老师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纲:高三复习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复习课教学,不同于新课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按它的规律办事,追求教学的和谐,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时间效益的最优化。

1、复习课教学,讲“务实”,忌“务虚”。

知识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务实是它的天性。“务实”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全面、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重点要针对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从抓基础中提高,才能达到补缺补差,综合提高的目的。

2、复习课教学,讲“适量”,忌“失量”。

适量,就是说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应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教学内容的多与少,难与易,都要求教师把握好分寸。过难,则学生不易理解;过易,又激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达不到形成技能、技巧的目的。

3、复习课教学,讲“双向”,忌“单向”。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向活动。复习课教学中,尤其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要鼓励学生多问,让学生有充足的的发言机会和时间,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4、复习课教学,讲“博爱”,忌“偏爱”。

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抓中间,促两头,真正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博爱”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好评,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对学生的爱,会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中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通过这一认识过程最终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并建构出新的认知结构。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通过一节一节的课逐渐完成的。一节课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一连串的知识是比较零乱的,往往是停留在局部,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复习课能够把阶段性的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是知识系统化的需要;复习课是克服遗忘、强化记忆的需要;复习课是加深理解的需要;复习课是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思维训练的需要。一节好的复习课要做到:既使知识覆盖面大,又能突出重点,突出知识的主干及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既可以帮学生查漏补缺,又能让学生做到综合性的提高。在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中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重视结构图在物理复习中的作用

复习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概念、规律间的逻辑联系;就是弄清各个基本要领和规律在一个整体中是以何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在知识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在复习课中画知识结构图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将物理学的一些基本要领和基本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表示成图表形式即可得到知识结构图。对于学生来讲,知识结构图能够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化,知识的结构化能够使他们从知识的结构中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也能增强和保持记忆。

2、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

复习不能只是单调地重复,而应是在原有基础上再学习,是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由于有以往的学习做基础,在复习课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大的主动学生的自由空间。因此复习课的教学模式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给学生从事主体活动的机会和形式。基于上述认识,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上,应力求创造条件,发挥学生在复习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模式的建构中,应注重教师对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解,分析和教师的点拨,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启发和顿悟。

4、选取适当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许多物理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将物理复习课中采用的有效的物理复习方法归结为以下四种:

(1)提纲挈领式复习法。即将所学知识按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编成提纲,引导学生按提纲进行复习。

(2)图表式复习法。即绘制知识结构表进行复习。

(3)对比、辨析式复习法。即将学生易混淆的概念及规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复习。

(4)典型例题选讲、练习式复习法。即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并做必要的练习。

复习课教学是物理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复习课应彻底转变观念,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循循善诱,科学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的群体智慧,才能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学水平。

知识串讲课有效教学模式

知识串讲,需要对知识进行高度概括,根据各部分知识所反映(或描述)的现象(或过程)的物理属性,深刻领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温故知新,深化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澄清对难点知识的困惑,科学归属知识的功能,使知识进一步条理化。

基本思维程序:导入课题,引领目标→自主梳理,整体建构→深化完善,典例导练→应用感悟,变式训练→综合检测,达标演练→归纳链接,拓展提升。(一)、导入课题,引领目标

复习课的课题导入,语言要简练,最好由一句话导入,目标定位要考虑到新授课还没有到位的目标。

1、教师活动

(1)简述复习范围,直奔复习主题。用简洁的导语或实际问题让学生领悟到零散知识功能的不足,直击学生的知能薄弱,激起学生对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整合学习的欲望,对复习课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

(2)引领复习目标,指导复习策略。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进行能力目标的引领,根据学情实际指出需要深化、完善的重点是什么,应该进行到什么程度,并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法指导建议。要特别关注不能一步到位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做无用功。

2、学生活动

(1)通过教师的导语,领会本课复习的必要性,明确本单元复习的内容指向、方法指向和能力指向,对复习范围内的知识线索和解决的问题通过思维扫描进行回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复习。

(2)认定复习范围内的各项学习目标,比对反思自己的学习现状,进行初步定位,明确哪些方面自己已经掌握,应该主攻的问题是什么,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自己的复习策略。

(二)、自主梳理,整体建构

复习课要高度重视调动学生主动梳理,科学构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实现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梳理和整合最好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创设平台,让学生展示交流,互动完善。在梳理(不是复述)、归纳(不是罗列)、

感悟(不是问答)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方法的温故知新。

1、教师活动

按照由根(中心问题)到干(知识主干),由干到枝(知识联系),由枝到果(知识要点)的思维顺序,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可参考如下三个方案组织教学

(1)课前布置,学生独立构建。课上让学生登台展示,讲解自己的构建思路,不当之处,其余学生随时提出疑问和修改补充,教师同步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网络。

(2)课堂研讨,学生合作构建。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合作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几位同学(或小组)的归纳成果,请其他同学评议,发现不足,提出建议,必要时教师进行引导、评析,提出补充、完善意见,然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及时巩固、整理知识结构,将已有的知识图表再加以简洁化、科学化。

(3)教师引导,师生同步构建。学生积极主动地回顾、思考,教师进行思维引导,同步构建单元知识结构。

2、学生活动

对本单元知识和研究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回忆、概括,理清知识体系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初步构建知识网络,根据老师的指导、点拨,一方面要主动展示自己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准确领会教师的点拨性语言的含义,还要主动地对其他同学的成果进行评价与借鉴,深化对所学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

(三)、深化完善,典例导练

突破薄弱环节,澄清认知误区,关注学生新课学习中疑惑不解的问题、复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这是复习课的根本问题;例题的导练要突出审题能力的培养、解题过程的规范和思路方法的提炼。在综合应用(不是套公式)、互动辨析(不是对答案)、方法归纳(不是就题论题)的过程中实现知新,确保学生头脑中知识和方法的正确性。

1、教师活动

例题导练,探究方法。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通

过典型例题纠正学生的认知误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的方式应该是互动式,以能力培养立意,以审题方法为切入点,以启发点拨为主要手段,以规范呈现过程为标准,以思路与方法的提炼为落点。

2、学生活动

(1)深度反思,互动完善。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度反思,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互动交流及时矫正。

(2)主动探究,寻求方法。深入读题、仔细审题,捕捉有效信息,通过独立思考或互动研讨加工处理信息,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规范地呈现出解题过程。积极参与同学互评、老师的点评,提炼出这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四)、应用感悟,变式训练

例题教学所探究出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往往掌握不够准确,理解存在误区,教学中要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检验、内化,感悟思路和方法的含义、功能与应用注意事项。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跟例题相近又相异,提高例题教学的指导功能。训练要规范时间、氛围和格式,允许同学之间讨论、合作。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关注学情,做到分层设计,落实因材施教,注重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1、教师活动

(1)根据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例题的特点,设置并投放变式训练题,但要控制题目的难度和梯度,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平台。

(2)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指导,在各层面的学生充分完成解题任务的基础上,当堂落实做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确保不留教学欠账。

2、学生活动

(1)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规范地完成解题任务,在解题过程中感悟对知识、方法的理解,纠正误区,内化提升。

(2)对存在的困惑主动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五)、综合检测,达标演练

复习课的主要活动是围绕知识主干、重点难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的,不可能对复习范围内的所有知识面面俱到,同时不同学生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往往

不同,所以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充分关注个性,最后必须进行综合检测,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补救复习,以消除教与学的盲点。

1、教师活动

(1)投放综合达标演练题,提出时间要求和结果呈现要求。通过巡视进行个别指导,以面向全体的教学心态关注学困生,力争做到人人过关,最大限度地消除两极分化。

(2)学情反馈,引导学生互动评析,进行补救教学。

2、学生活动

(1)独立完成达标演练题,深入思考和领会知识的内涵、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困惑的问题请教老师或与同学商讨,查找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

(2)展示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互动进行感悟深化、自主补救、自我完善。

(六)、归纳链接,拓展提升

归纳、拓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复习课的效果。归纳是针对本课题的内容,是为了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以突出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主线;拓展是针对相关联的内容,是为了实现本单元知识体系与前知识体系的链接,本单元的方法与已掌握的方法的整合,以突出知识的整体功能与方法的迁移应用。

1、教师活动

(1)从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主线三个方面对归纳的格式和要领提出指导性建议。

(2)针对链接其他单元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指导学生进行完善。

2、学生活动

(1)审视单元知识体系,回顾相关知识、方法与题型,从知识主干、方法套路、问题类型等角度进行归纳与链接。

(2)在老师的指导下展示交流自己的成果,感悟他人的观点与老师的指导点拨,自觉进行完善和提升。

试卷讲评课有效教学模式

试卷讲评课是以补弱纠错和能力提升立意的课型,要注重方法性,体现代表性,着眼提高性。讲评课倡导“归类讲评式”教学策略,即“整体评价,突出激励性与导向性,使学生找准位置,明确奋斗目标;归类剖析,突出典型性与拓展性,使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掌握解决同一类型题目的思路和方法;由难到易,突出层次性与时效性,使学生在最佳时段内解决最关键的问题;针对补偿,突出落实性与实效性,及时补救薄弱环节,消除教与学的欠账”。

基本思维程序:展示考情,多元评价→自主纠错,反思问题→错因剖析,引领归纳→典例切入,拓展提升→关注个性,满分作答。

(一)、展示考情,多元评价

考情展示包括成绩分布展示、成绩走势展示、错题分布展示、优秀试卷展示、创新方法展示,意在使每个学生明确班级在年级群体中的位置,个人在班级群体的位置,明确自己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多元评价主要是指位次高低评价(阶段终结评价)、位次升降评价(阶段发展评价)、错误性质评价(共性与个性评价),使学生通过暴露的错误明确学习的重点与学习的目标。

1、教师活动

(1)展示班级成绩分布与成绩走势。主要包括:班级整体成绩及走势,班级内成绩分布,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姓名及成绩,进步比较大的学生姓名及成绩。(2)分类展示出错比较集中的题目的分布情况。主要包括题号与难度系数(得分率)。

(3)归纳由错题所反映的共性问题,投放并引领学生认定学习目标。主要从基础知识、解题方法、解题规范、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说明,并依此引领学生认定学习目标。

2、学生活动

(1)根据成绩分布,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及与上次考试相比成绩的走势,确定下一步的奋斗目标。

(2)把错题分布与自己的试卷错题进行比对,明确哪些是班级的共性错误(这是教的因素造成的),哪些是自己的个性错误(这是学的因素造成的),以确定学习策略。

(3)根据老师对错题的解析,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确认自己所存在的不足,认定学习目标,并积极投入纠错学习。

注意:(1)评价时要做到使学生增强信心,但不能自满;使学生正视不足,但又不能丧失信心;要关注学生的位次,但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2)要突出共性问题,以提高讲评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在突出共性问题的同时,要关注学困生的个性错误。

(二)、自主纠错,反思问题

最有效的学习,是从自己的失误中学,自主纠错是十分有效的二次学习。自主纠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反思出错原因,给学生创设再学习、再认识的平台;另一方面可以使共性问题进一步集中,增强教师讲评的针对性,避免大面积讲解对优等生造成的时间浪费,以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拓展与提高。自主纠错的一般程序是:投放参考答案→自我反思顿悟→互动研讨纠错→个性针对点拨。

1、教师活动

(1)投放参考答案,提出自主纠错要求。主要有纠错时间要求、错题规范解答要求和纠错方法建议等。

(2)进行个性指导,帮助纠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对话纠错,调控纠错速度,最大限度地解决个性问题。

(3)进一步锁定共性问题,思考共性问题的产生原因,确定讲评方案。

2、学生活动

(1)依据参考答案,针对自己的错题,反思当时的做题思路,感悟出错原因,及时进行纠正。

(2)对自己独立纠错有困难的题目,与同学互相研讨或主动向老师请教,力争把错误最大限度地在自主纠错过程中解决,以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参与争辩的主动性。

(3)针对错题自主弥补知识缺陷,以增强参与集体纠错的实力,提升听课效果。注意:(1)自主纠错过程安排越早效果越好,不一定要安排在课堂进行,课外时间学生对话纠错效果可能会更好,课上主要解决有争议的问题。(2)学生自主纠错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主动参与,主要精力应用在扶弱纠错和进一步缩小共性问题的范围上。

(三)、错因剖析,引领归纳

突出针对性是讲评课最最基本的教学要领,归类评析是讲评课基本的教学策略。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展示错题归类,阐述思维依据→评析错误特征,确认出错原因,明确典型问题,自主感悟补弱。

1、教师活动

(1)展示错题归类,阐述归类依据。教师在批阅试卷和撰写讲评课教案的过程中,对各道题目的出错特征和错因进行初步分析,根据错因进行归类,并指出其中出错最集中的是哪一道题,以让学生明确主攻方向。

(2)针对每类错题中出错最集中的题目,一方面展示搜集到的错误特征,另一方面创设平台让有代表性(上中下)的学生展示出错的思维过程,让全班同学共同审视、反思,通过互动进一步评析出错原因。

(3)进行知识铺垫,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书学习,让学生顿悟错因,针对错因自主补弱。

2、学生活动

(1)审视错题,确认错因。审视题目的错误特征,明确怎样是错误的。领会老师对错题分类的基本思想和出错原因的解析,确认自己的错误是不是如此造成的。

(2)交流展示,互动评析。一方面主动展示自己出错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评价他人展示的思维过程,在互动评析中实现共同提高。

(3)顿悟错因,自主补弱。反思自己题目出错的原因,确认自己的薄弱所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弱学习,以减小下一环节的学习困难。

(四)、典例切入,拓展提升

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再度审视题目,顿悟出错原因→思考探究方法,充分展示思路→互动评析完善,思路方法提炼→应用感悟内化,跟踪强化训练→同类题型链接,变换迁移拓展。

1、教师活动

(1)指明错题典例,指导探究思路。针对典型错题,介绍审题策略、审题要领和审题技巧,指导学生在充分审题的过程中,弄清题目的物理情景,顿悟自己的出错原因,探究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引领学生评析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指导提炼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让学生板演或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引领学生互动评析解题过程和解题环节,概括题目的特征,提炼思路和方法。

(3)链接相近特征的题目,让学生对正确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感悟与内化。对于某一类型的题目只有一道题的情景,要投放相近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对于某一类型的题目有若干道题目的情景,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同类型其他题目的纠错,以解决试卷讲评课的时空矛盾。

2、学生活动

(1)仔细审视题目,充分探究方法。再度进行审题,确认自己在审题方面的出错环节和出错原因,走出误区。在全面、正确审题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互动研讨,探究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尝试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

(2)展示解题过程,提炼解题思路和方法。主动展示自己的解题成果,积极参与对他人解题成果的评价,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概括题目特征,提炼出解决此类题目的思路和方法。

(3)自主强化训练,感悟、内化、提升。自主完成强化训练题或同类型的其他错题,自觉养成据题目特征确定解题方法的思维习惯,学会方法迁移,实现通过研讨一道题学会解决一类题。

注意:(1)作为典型例子的错题必须是同类错题中出错率最高的。(2)要通过评析实现纠错,评析要从难度最大的问题开始,在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解决最关键的问题。(3)不要把讲评搞成了讲解,更不要搞成了教师的解题表演,要有互动意识与方法意识,教师重在引领点拨,指导学生提炼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在解决错题的同时掌握方法。

(五)、关注个性,满分作答

教学中对个性关注不够是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由于学生学习素质的个体差异,导致在集体纠错过程中理解接受程度不一,同时由于不同学生出错问题的离散性,集体纠错又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经过自主纠错和集体纠错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满分卷,促使学生整体把握考查内容,梳理并提出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以个别对话的方式解决,落实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消除负积累,确保后继课程学习的顺利进行。

1、教师活动

(1)界定时间,要求学生反思、感悟、内化全课解决的问题,发现并及时提出还没有彻底搞懂的问题。

(2)巡回指导,关注学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个性问题进行对话引领,最大限度地消除个体薄弱。

(3)要求学生整理错题,做出满分卷,自我完善。

2、学生活动

(1)主动感悟全课,向老师提出自己还没有彻底搞懂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2)落实典型错题的进一步整理内化,主动尝试做满分卷。

习题课有效教学模式

习题教学是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教学内容,是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物理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理解物理内容的基础上,以口头解答、书面解答或者实际设计、操作等形式,反复针对某一课题而进行的教学训练。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从高考的角度来看可以概括为五种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及分析与综合能力。基本思维程序:精选例题→自主思考→题意分析与讨论→规范作答→一题多变→巩固训练、能力提高

(一)、精选例题

高三的习题教学,很多老师都会发现一个问题,有些题我们讲了很多次,学生做了很多次,考试考了,依旧错了。这就说明习题教学中学生是否理解掌握,关键点不在于我们讲了多少遍,而是在于把问题放在了什么样的情景中,怎么讲?谁来讲?

1、教师活动

课前的准备:习题的选编要着眼物理思维训练。在习题的选编过程中,教师要侧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师要选择那些既典型又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做例题。

(二)、自主思考

1、教师活动

给出习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情景,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问题,并且建立物理模型。

2、学生活动

阅读题目,独立思考,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物理情景,进一步建立物理模型。

(三)、题意分析与讨论

1、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讨论题目中容易产生歧义的条件,集思广益,去伪存真,从而讨论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讲思维方法,物理题中,每一个过程都会对应一个物理规律我们解题的过程,也就是分析过程找规律的过程,这是要重点培养学生形成的思维习惯。

2、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每个同学提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分析其中有差异的地方,并进行讨论,寻找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分析清楚物理过程,研究对象发生了那些作用,有哪些运动过程,每个过程有什么规律。

(2)理解教师所讲的思维方法,并注意教师的思维与自己的区别,是否有异同,学习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四)、规范作答

1、教师活动

(1)强调解题规范,注意三点:一文字说明;二原始公式;三结果。

(2)介绍不规范作答在高考阅卷场上会出现的严重后果,引起学生的重视。

2、学生活动

了解规范的答题习惯,分析与自己平时的区别,自己的答题习惯差在哪里,在以后的答题中注意纠正。

(五)、一题多变

解题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想让学生摆脱题海,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讲解习题时方法要灵活多样,利用多题一解,多题一法,一题多法的思维能力。充分利用每一道习题的作用,力图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习题,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1、教师活动

在例题讲解完成后,利用多题一解,多题一法,一题多法等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巩固训练题的选择上,尤其要注意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做到拓展性和层次性。

2、学生活动

主动对一题多解中方法的多样性进行理解,要求自己界定时间,弄清楚每一种方法,并从中选出最优,存在问题的要及时请教老师掌握清楚。

(六)、巩固训练、能力提高

1、教师活动

(1)精选巩固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有层次有梯度,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动笔。

(2)要求学生定时完成训练,并在训练完成后及时进行批改分析,了解学生在掌握上存在不足的地方,进一步弥补。

2、学生活动

定时独立完成巩固练习,尤其是解答题,要尽量呈现自己的思考过程,让教师了解自己的不足,从练习中总结归纳方法,进一步提高。

精编定时练习(因篇幅关系,只呈现其中一套题)

2014高考物理考前易得分题狂练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荷放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就大

B .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负电荷在该点具有的电势能

C .无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它的电势能都增大

D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一定为零

2、在场强大小为E 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物体以某一初速沿电场反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0.8qE/m ,物体运动距离s 时速度变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克服电场力做功qEs

B .物体的电势能减少了0.8qEs

C .物体的电势能减少了qEs

D .物体的动能增加了0.8qEs

3、质量为m 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某时刻速度为v0,从该时刻起汽车开始加速,经过时间t 前进的距离为s ,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vm ,设在加速度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 ,汽车所受阻力恒为

μF ,则这段时间内对牵引力所做的功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Pt

B .μF vmt

C .μF s

D .mv 2/2/202

mv S F m -+μ

4、如图3所示,两根相距为l 的平行直导轨ab 、cd 、b 、d 间连有一固定电阻R ,导轨电阻可忽略不计。MN 为放在ab 和cd 上的一导体杆,与ab 垂直,其电阻也为R 。整个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指向图中纸面内)。现对MN 施力使它沿导轨方向以速度v (如图3)做匀速运动。令U 表示MN 两端电压的大小,则( )

A .

,21vBl U =流过固定电阻R 的感应电流由b 到d

B .,21vBl U =流过固定电阻R 的感应电流由d 到b

C .,vBl U =流过固定电阻R 的感应电流由b 到d

D .,vBl U =流过固定电阻R 的感应电流由d 到 b

图 3

5、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Φ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分别如下图①~④所示。下列关于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①中回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恒定不变

B 、图②中回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直在变大

C 、图③中回路0~t1时间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小于在t1~t2时间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D 、图④中回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先变小再变大

6、如图1所示,电梯质量为M ,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

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

上升高度为H 时,电梯的速度达到v ,在这段过程中,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A .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

B .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大于

C .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等于

D .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大于

7、在如图2所示的U -I 图象中,直线Ⅰ为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直线Ⅱ为某一电阻R 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源直接与电阻R 相连组成闭合电路。由图象可知( ) A .电源的电动势为3V ,内阻为0.5Ω B .电阻R 的阻值为0.5Ω

C .电源的输出功率为2W

D .电源的效率为66.7%

1、C

2、A

3、C

4、A

5、D

6、BD

7、AD

t Φ

① Φ ② Φ ③ t t t 1 t 2

t Φ ④ o

o o o U /V

3 6

2 2 Ⅱ

1 4 图

2 I/A 2

/2m v 图 1 MgH

2/2 Mv

实验题专练1

1.某同学为了较精确地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在实验室准备了下列器材:

A.待测干电池E一节 B.电流表(满偏电流3.0 mA,内阻为100 Ω)

C.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为1 Ω)

D.滑动变阻器R1(0~10 Ω,额定电流为2 A)

E.滑动变阻器R2(0~1 kΩ,额定电流为1 A)

F.定值电阻R0(阻值为900 Ω) G.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该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为了能比较精确地进行测量,同时还要考虑操作的方便,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2)根据电路图,该同学将实物连接起来,组成了图乙所示的完整电路,但有两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帮助该同学改正(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接).

(3)如图丙所示,是该同学根据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到两电流表的多组示数而作出的图线.由图可知,被测干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

V,内电阻为________ Ω.(保留3位有效数字)

2.[2013·天津卷·9(2)]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的装置探

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

(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

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

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

甲、μ

,由图可知,m甲________m乙,

μ甲________μ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2013·江苏省高三三校联考)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理想电流表与电阻的串联.测量实际电流表内阻r1的电路如图甲所示.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①待测电流表(量程为5 mA,内阻约300 Ω);

②电流(量程为10 mA,内阻约100 Ω);

③定值电阻R1(阻值为300 Ω);

④定值电阻R2(阻值为10 Ω);

⑤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为1000 Ω);

⑥滑动变阻器R4(最大阻值为20 Ω);

⑦干电池(电动势为1.5 V);

⑧开关S及导线若干.

(1)定值电阻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在空格内填写序号)

(2)用连线连接实物图乙.

(3)补全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________(填“左”或“右”)端;

②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记录、的示数I1、I

2

③多次移动滑片,记录相应的、示数I1、I2;

④以I2为纵坐标,I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丙所示.

(4)根据I2-I1图线的斜率k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________.

1、解析:(1)为了让电流表有明显的读数,所以应选择总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选D.

(2)滑动变阻器R 1与电流表串联,定值电阻R0与电流表串联,二者再并联.

(3)从图象中取两组数据,代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I1+I2)r+I2(R0+

R

G

),可解出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答案:(1)D (2)如图所示(3)1.50 1.00

2、解析:(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牵引木块的细绳应与长木板平行;平衡摩擦力时应不挂砝码桶;对于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木块;平衡摩擦力后,改变木块上砝码的质量,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选项A、D正确,选项B、C错误.

(2)对于系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mg

M+m

,牵引小车的拉力F=Ma=

Mmg

M+m

.

要使F=mg,则M≈M+m,即要求m?M.

(3)对于木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F-μMg

M

F

M

-μg,故a-F图象

选修课专题教学

李楠:有效整合单元内容,实现选修专题教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内容中最突出的部分即在中学阶段开设选修课的教学,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形式给师生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师生搭建了新的展示自我的平台。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旨在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提高语文课程的文化含量,开阔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①。因而选修课程的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施适合不同发展倾向和个性特点的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去教授课程,建构全新的选修课教学模式。 在选修教学中采用“专题式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标要求的一种有效方式,这一新模式的建立必须依托对教材内容的有效整合。本着“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②的精神,我一方面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一方面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新课程选修课专题教学中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希望借此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我用具体的教学设计实例来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选择内容是高中语文选修一(北京版)的“ 史传文学”单元。 一、教材内容整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本单元文章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相对集中的学习内容,构成以《左传》《战国策》为主体内容的史传文学单元,篇目之间有一定的共通性、关联性,在题材、体裁、内容、手法方面有许多联系点、比较点,这就为实施专题式教学提供了可行性,也为提炼出不同的专题,使学习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但同时也会发现,单元内提供的篇目内容涉及许多历史事件、人物关系,不同事件、人物所呈现的状态不同,所牵连出的问题也就纷繁复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学生完成相对集中的学习内容,又能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形成智慧的碰撞,就成了单元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对单元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 二、教材内容整合的目的与意义 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的目的、意义即在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把非同一内容的篇目打通,形成有研究价值的专题。 教材内四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烛之武退秦师》《殽之战》分属于《左传》《战国策》,作品内容不同,可研究的问题很多,但要形成一个专题就需要将不同的篇章进行整合。如:可以围绕出现的人物提炼出有价值的探究专题。我定出的课题为:“文韬武略有贤士国强朝盛在明君——史传文学中的君臣形象探究” 。 (二)以专题形式,利用有限篇目完成相应的内容拓展。

有效教学模式培训心得

有效教学模式培训心得 有效教学模式培训心得一:“有效教学模式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2020年7月13日参加了合肥市“有效教学模式专题培训”活动,经过几天的学习我的心灵受到极度的震撼。下面谈谈本人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教育教学的改革,更是学校管理模式的革新。我们要改革,首先领导机制就要进行变革,领导观念就要改变。校级领导应对教改精神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学校的校情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教育的要求是什么?不同年级的管理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各学科组长的职责是什么?课堂标准如何评价?教务处、德育部门、后勤的管理职责和目标是什么?学校如何评价、检验各层次的管理效果?拟定了一定的改革计划和实施措施、激励方法,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对成果的检验落实方法。从领导层做起,领导做好榜样示范,我相信老师的积极性也会调动起来,教改的工作也会有效的推进。 二、实施教学改革,重要的一环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业务水平的培训,教师积极性的调度。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也是教改成败的关键,所以,只有改变教师的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把教改的突破口打开。 我们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应该如何去管理我们的教师呢?首先就是做好榜样课的展示和推广,培养出一批精通业务、责任心、上进心强的骨干教师,让他们打

头炮,并在教改中摸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这样由点到面的铺开教改,效果会更加有效。其次是拟定明确的课堂标准,让老师们有明确的上课目标和思路。第三是要及时评价、考核教师的课堂效果,让教师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反馈和纠正。也要对好的课堂进行肯定和奖励,对不达标的课堂提出整改建议和目标。第四要求教师要写教学反思或教改论文,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出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理念,及有效的教学模式。无论哪种改革,我认为明确的目标,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合理及时的考核评价对老师来说都是很好的调动。 三、落实好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方法是制定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的激励措施 (1)课堂就是互动的课堂,资助的探究,教师扮演了一个导演的角色,他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践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的表现,那是相当的活跃,完全脱离一个学生的被动、被指挥的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并把自己对新知识的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这非常有助于把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起来,及时纠正部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颇,所以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看似乱哄哄,实际是在教师的调控和学生的自律中的有序。 “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在大多数师生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顺理成章,天经地义。在我们的影响下,“我们都被体制化了”,学生做了小草,默默无闻的小草,一棵失去向上生命力的小草。这是我们做教师的悲哀,更是小草的悲剧。产生悲剧的根源是我们的思想在作怪。 (2)我们不妨反思我们的教改,其实就是缺乏一种实干的精神,踏实的精神,缺少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激情,所以我们在教改中应该不断的细化我们的教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

“我的模式我的课”课堂教学模式 黄岛区弘文学校 姓名:南京彩 2014年6月

“问题研学,多元联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问题研学,多元联动”的内涵 “问题研学”:体现了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教师备课要以问题设计为重点:如何将知识点化作有效的问题来研究,如何将能力训练具化成科学合理层递式、阶梯状的问题来探讨,如何将旧知与新知凝合为系统的问题来拓展,如何设置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都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整合,钻研教材、整合教材、活用教材。 学生学习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围绕各种问题,学生动脑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在陈述自己观点、倾听同伴思维、小组异议争论中,不断整合、完善,求同存异,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培养起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元联动”:体现了教学过程多元化的特色 它是与以往的单一教学相对而言。教育理念多元化、课程整合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作业设计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元化等,在问题研讨中、评价激励中、团队平台中,师生、生生充分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力、习惯养成、心理发展、素质培养的连贯发展。 二、“问题研学,多元联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地,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喜欢学、有兴致学,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此环节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处理好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的互动性及探究学习的过程性,要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大班汇报”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交流并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任务,在独立自学中,在合作探究中,独学与群学相结合,实现研学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

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张善江 一、引言: 习题课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在课堂上进行的以总结、讲解和练习为主的一种课型。其中总结是使知识系统化的主要措施,讲解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的有力手段,练习是引导学生检查和运用知识的主要环节,它能使学生完成从理论认识到实践的第一次飞跃。高效的习题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等方而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依据 江泽民主席提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21世纪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白己的实践来获得这些知识,所以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以“再创造”的方式来进行。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欣赏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话动中的根本任务是“导”,即通过因势利导,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提高与升华,同时得到知识的积累。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话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促使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基本流程:自主回顾梳理知识→例题剖析尝试练习→变式训练拓展提高→自主整理归纳总结→自我诊断当堂落实。 三、模式操作 1. 自主回顾梳理知识 目的:通过基础练习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本专题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梳理本专题的知识、方法,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网络。 操作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并写出自己所反思的内容及问题中所蕴含的知识与方法,

浅谈公共选修课教学方法改革

浅谈公共选修课教学方法改革 本文分析了公共选修课Photoshop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教学改革措施,主张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 标签:公共选修课;教学方法;Photoshop;改革完善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日益发达,运用计算機来处理和制作图像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高校许多非设计类专业也开设了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课程,以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笔者认为开设公共选修课Photoshop是十分必要的,让非设计类专业学生获得一技之长,并能学以致用。然而,Photoshop 公选课的选课学生多数为非设计类专业学生,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局限性较大,选课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存在仅限于修得“皮毛”的通病。为了使Photoshop公选课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注重选课学生的实际,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选课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Photoshop公选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对象理论水平较弱 Photoshop课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一般作为设计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对美学、设计学相关理论知识要求较高。但在Photoshop公选课教学中,选课学生均来自不同的非设计类专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特长训练,面对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教学对象,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 2、教学模式有待改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产教融合”发展工程,[1]提出了课程体系开发应遵循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原则。在传统的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中,一贯采用了“教师讲解、演示操作——学生学习、模仿操作——教师辅导——学生获得技能”的授课方式,完成了“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强调对Photoshop软件的基础操作,没有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融合,忽略了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学生得不到有效锻炼,所培养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现状。 3、教学评价方法比较单一 Photoshop公选课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使用所学技能,解决在实际生活中如服务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而在教学考核中,一般采用的考评方式是考勤、平时作业考核、期末考核,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国外的教学模式 1.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3.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 4.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5. 加涅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6. 塔巴的归纳教学模式 7.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8. 布鲁纳等人的探索发现式教学模式 9.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10. 约翰逊兄弟的合作教学模式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概念 国内的教学模式(1) 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做的简要表述。从大到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分三个层次来研究教育模式:宏观模式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构建的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战略模式;中观模式是指由学校根据本校特点构建的办学模式;微观模式是教师根据某一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的教学模式。 国内的教学模式(2)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该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个要素:①指导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②主题:是教学活动进行的线索,主导着教学模式的形成。③教学程序: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也使得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另外还有几个隐含的因素:④目标:任何教学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标,使主题具体化,也是主题或教学活动前进的方向。⑤策略:不同的教学模式会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⑥内容:不同的教学模式有适合自己的课程设计方法。⑦评价:不同的教学模式因其主题、目标、程序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大致分类 1. 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2. 个性教学模式 3. 合作教学模式 4. 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呈现、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几种教学模式 1. WebQuest(基于资源的研究学习模式) 2. MiniQuest 3. “情境(问题)探究”模式 4. 基于专题学习网站共建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模式 5. 抛锚式教学模式 6. 基于英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 W ebQuest 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根据这一意思我们可以把它译为“网络专题调查”。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 根据完成时间的长短,WebQuest可以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两种。 1. 短周期的WebQuest一般一至三课时完成,其教学目标是获取与整合知识,学习者需要处理大量新信息并最终形成对这些信息的意识。 2. 长周期的WebQuest一般耗时一个星期至一个月,其教学目标是拓展与提炼知识,学习者需要深入分析“知识体”,学会迁移,并能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对知识的理解。 组成:一个WebQuest必须包括绪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

最全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描绘情境,诉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输送信息的一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哪种类型的课,讲授法都是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㈠讲授法的步骤 讲授法主要有四个步骤:准备——导入——讲授——结束。 1.准备阶段 包括教材和教参的搜集,教具的选择和教师的心理准。 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能力与永平精心备课,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选取直观形象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同时教师要有充分的信心,认识讲授的目的,意义,增加讲课热情。 2.导入阶段 其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导入更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通过“情感”去启发他们认知结构的大门。导入主要有三种类型:直观型,问题型和趣味型。导入应提供一种全景式鸟瞰,是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 3.讲授阶段 首先,要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新知识要求的差距,并通过恰当的语言促使知识内化;其次,应借助直观教具或实用模型引导学生理解讲述的概念法则,并重视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如可以通过变化刺激来实现:改变讲授的声调,语速;利用动作和表情变化;改变工具,利用板书,挂图,幻灯,电视等工具;穿插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 4.结束阶段 教师应做一个总结,以帮助学生抓住要点,掌握规律,增强记忆。 ㈡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注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性 讲授内容要清楚明确,层次鲜明。既要注意科学性和知识性结合,又要注意抽象性和形象性相结合。数学语言要求谨慎,一字之差面目全非,如“增加了”和“增加到”都有各自的含义,绝不可混淆。 2、注意体态语的运用 体态语包括手势、身姿、表情、眼神等,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辅助手段。 3、注意从具体到抽象

(完整版)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郭耀京、丁振棠、邓振新、邓燕、曾敏芝、高月、王星赞、杨桂春 一、模式研究背景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是用词或符号来概括事物的本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时时接触概念,不断地学习概念,加深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同时运用概念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前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是解决例题和练习题的依据。但在传统的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老师轻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学生自己看课本或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就做例题和练习题。这种概念课的教学方式,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很浅,理解一知半解;学习得到的概念太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和培养,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初中数学学科一直致力于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吸取先进教学理念,探索适合自身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真正做到了知识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活动结论规律化、问题解决书面化、反思简记习惯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从而学生思维的打开、飞跃、完善过程暴露无遗,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基本模式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包括概念转变),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发展认识能力,必须扎扎实实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为: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 1.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模型、图识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圆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图板上,另一端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圆的定义。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模式及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模式 ——三步、四环节模式 丰南区南孙庄乡杨英庄小学王志娟 理论依据: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是对某一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查漏补缺,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数学课型。数学单元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回顾和巩固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的过程。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这种能力和意识实在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并通过交流、提升、精讲点拨等,完善知识结构,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我提出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采用“三步、四环节”模式。 操作流程: “三步”指课前自主整理、课上内化巩固复习和课后提升。“四环节”主要体现在课上内化复习这一步。 第一步:课前自主整理 第二步:课上内化巩固复习(包括四个环节)

第三步:课后提升 流程解读: 一、课前自主整理 操作这一步骤通常这样:将自主复习内容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即提前一天告知学生下节课要进行某单元的复习,要求学生利用时间整理与复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完成课本或相关材料中的习题,记下自己复习中的困惑之处,以便课上交流。这样无疑使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时间巧妙地向课前作了延伸。 二、课上内化巩固复习 这一步骤的实施主要从课上的四个环节上来表现。 环节一:交流回顾、调整起点 “交流回顾”是指上课伊始就让学生交流课前自我整理复习的情况,说说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调整起点”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调整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起点,使复习更具实效,更具针对性。 开始上课时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课前自我复习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调整复习起点的过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复习时只要带一带;哪些知识、技能学生掌握得还不到位,复习时应该成为重点。这样就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提高。学生在交流复习收获的同时,教师可相机板书相关知识,为下一环节学生的梳理建构作好准备。 环节二: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如果学习者能抓住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将零散知识以其逻辑关系串联起来,学习者就能更为系统、更加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单元复习课应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复习交流时涉及的相关知识,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知识之间的结构联系。这一环节一般分两步: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整理精校版)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 语文学习 0801 1914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赵克明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于2015年春启动,2015年5月经省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项目编号:JG09283)。该课题立项以后,课题组即在六安一中、霍邱一中、舒城中学、舒城一中、叶集中学、六安中学等6所学校开展了研究和教学实验。三年多来,经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探索,大胆实验,协力攻关,目前已基本完成本课题预定的研究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一)背景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和反复实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的更新,更多的是包括学生、教师、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创

新”。我市自2015年起,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相继开设了各种选修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看,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选修课程的设置仍未能突破统一化的局限,各校缺乏明晰的选修课程目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理念不一致的地方;二是缺乏体现选修课特色的教学模式,不少教师把选修课上成了必修课;三是选修课教学策略单一,未能引导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培养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选修课管理和评价比较混乱,从选课、教学到评价都没有建立相对科学的管理机制。这种状况是无法真正落实新课程精神、实现新课程目标的。 为此,本课题试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为突破口,用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发展观来审视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探究选修课实践中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指导教师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将新课程的精神贯彻到选修课的教学行为中,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最终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其个性的充分发展,进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理论依据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模式。以乐观主义的态度相信任何人都是可教之才,认为从事物变化中发现其原理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强调发现过程和主动探索。 2.布卢姆和卡罗尔的掌握教学模式。对学习目标进行结构性,强调掌握学习的循序渐进,以形成性测验对学生开展评估,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 3.叶圣陶先生理论和未来学理论。叶圣陶先生认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未来学认为,“将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专题式教学的思路分析

专题式教学的思路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专题式教学,是 实现其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重要环节,是解决该课程课时少 与教学容量大以及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学历史课重复问题的有效办法,是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重 要途径,为此,本文就“纲要”课如何实施专题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实 行阐述。 一、明确内涵与特点,是展开“纲要”课专题式教学的逻辑起点 (一)专题式教学的概念专题式教学亦称“问题式教学”,是指教育 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要求,突破按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教学方式,把整个教学内容实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形成既有前后连 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着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 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打破了通常的逻 辑演绎的结构模式,教学内容的组织是按照学生的实际思维过程实行的;第二,以问题为核心,超越了知识结构的前后顺序,采取全方位、全视角的教学活动,其主体是学生;第三,是综合性教学模式,其基 本要素包括教育理念、具体教学目标定位、问题设定、方法选择等。 (二)专题式教学的特点第一,实效性。专题式教学依据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以及学术前沿,适时增添新观点、新材料、新信息,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提升实效性。第二,灵活性。专题式教学,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体 系设置上能够针对学生专业、层次、地域、民族等特点,即时调整教 学内容,配置教学方法,使用教学案例,优化教学手段。自由度更大、更机动灵活。第三,研究性。专题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削枝强干, 教师在教学过程便于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相结合的组合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学到 知识,懂得道理,提升水平。同时,专题式教学更加便于教师将理论 知识与学术前沿相结合,增强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变强硬灌输为探

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精选三篇

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今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要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情境导入 1.《课标》阐述: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要注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

生、形成与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情境设置的基本要求: (1)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是敲门砖的作用,也不是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2)应当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3.注意问题: (1)情境设置不应唯一的被理解为生活情景。 (2)应当更加重视对于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不同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并切实做好两者间的必要转化,包括由日常数学上升到学校数学,以及由学校数学向现实生活的回归。 (二)探究体验 本环节包括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课标》阐述: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俞京宁(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x 。

练习课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程序主流模式” 会宁县小学数学教研基地北关小学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练习课的内容相对来说都是学生刚学过的,且都是围绕某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开展的练习,因此在练习课中我们应尽量给学生以机会和时间,引导他们自己观察思考、尝试实践,巩固所学知识,体验练习快乐,品尝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内驱力。所以在练习课上要改变一题一练的做法,改变只为完成相关练习题的做法,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并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练习课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材中练习编排的特点 练习课的内容安排层次清楚。新授课后的练习,教材在编排时注意从基础出发,为巩固新知服务,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在巩固中发展学生的能力。首先从模仿新课的基础题的练习出发,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分析题,一些变式练习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辨析能力;最后通过向生活中延伸的拓展性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使学生在练习课上得到发展。整理复习课中的练习为整个知识体系的梳理与构建服务,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回顾整个思维,理清思维的脉络,高效的复习整合成融会相通的知识体系。 练习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练习中始终要把学生看作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通过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习题,○1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习。如操作式、图例式、对话式等。○2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 练习课的目的在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练习内容体现了新课程

选修课之学习方法与策略大纲

《大学英语学习方法与策略》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方法需要加以科学引导。学习策略是指对语言习得过程的理想调控。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培养元认知计划能力,确立学习目标是一种元认知策略。 《大学英语学习方法与策略》以《课程要求》为依据,注重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指导,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分英语学习模块为框架,涉及听、说、读、写、译等的综合能力的学习策略讲授,重视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出可行性方法,并以实验形式检验方法的合理性,因材施教、不断改进。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课程性质简介:作为面向大一新生各个专业的选修课,设置1学分,考试考察通过的学生获得学分。 理论证明,成功的语言学习者会及时地根据自身的认知风格、学习任务、水平基础等进行策略调整。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影响语言学习策略的选择,关系语言学习的效率和成败。个性因素制约语言学习策略的选择,优秀的语言学习者能够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策略。学生人格量化是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范畴,Oxford 于1989 年使用MBTI人格量表(Myers-BriggsType Indicator)对学习者的人格、学习风格进行研究,将学习者的人格和学习风格分为:外向型(extraversion)——内向型(introversion)、理智型(sensing)等。这一理论对于本课程的其意义就在于,根据学生的人格特点为其制定合理可行的英语学习方法指导,督其坚持,助其获得学习成就感,对学生大学四年的英语学习甚至将来的外语学习指导都有很好的效果;学生乐于建立人格认知库,并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因此效果明显,受到广大学生好评,课程成为一门极受欢迎的选修课。 课程目的与任务介绍: 大学英语教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英语语音知识、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

《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主题阅读教学改革的做法和感受 我所从教的地方是全国有名的豆腐之乡———石牌,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外出做豆腐去了。家里的孩子由于没有父母的监督,表现的比较懒散,对学习尤为如此。长期以往孩子们就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学校努力想办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彭校长的引领下我班尝试了《新语文主题阅读》。没想到这一场语文教学的革命给我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变得爱学习了,并能主动去学习了。下面就这次浅显地谈一下做法和感受: 一、单元主题式教学模式搭建 1、单元主题式教学观念的建立 什么叫“单元主题教学”呢?“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而是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如诚信、家乡、朋友、亲情,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惧怕等等。借助于主题,学生会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并不那么枯燥,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同时达到深化情感、磨砺思想的目的。那么作为教师教学前,我们要全面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有关的一些教学建议,从而构建了整体教学观,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 2、生本小组的成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 不重视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培养。故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班级学习风气不正,成了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而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建设不仅改变了这一现象,还帮我在这场教学革命中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和活动性,可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合作、互助、竞争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为接下来的单元主题式教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首先谈怎样分组。分组的原则有三个,一是将学生按好,中,慢分成三等,每组一个优生,两个良好,一个慢生。二是按性别分,

小学数学计算课四步教学模式

模式的第一步:是创设、提供一些常见的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模式的第二步 分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列出算式,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尝试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使人人都能参与,为创新提供机会。二是组织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交流各自的算法,说明算理,拓宽思路。 模式的第三步:是以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归纳算理并整理不同的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并沟通算法间的联系,掌握基本算法。 模式的第四步:是灵活运用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新的课程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课堂上计算的训练时间明显减少。通过分析,我认为目前在计算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许多老师忽视了基本的口算训练。二是许多老师感到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无话可讲,缺少合理、灵活的解题技能的指导。三是学生计算技能、技巧、分析综合能力差,计算正确率低,总体速度慢且计算速度落差很大。

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总结出了以计算着眼,口算着手,加强课堂内计算教学,探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摸索课堂内计算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内计算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 我们依据教学大纲,对计算教学提出内容、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1、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专家研究表明,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笔算四则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基本口算的数量程度所制约。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1)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们规定了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1-2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2)口算内容有计划,要求有层次。口算的内容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新、旧知识必须交.......混合训练,针对学生现状及大纲对计算内容的不同要求、分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制订相应的口算量表。(3)口算形式、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不仅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训练,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2.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课堂计算教学的重点。 (1)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形象直观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然他们知

“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认识

“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认识 【摘要】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进行探究活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形成教学风格,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 鼓励学生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践认识 1.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帮助他们(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这就清楚地表明,探究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进行探究活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上学期,我们课题组对“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总结出“启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其流程大致分为六个步骤:情景导入→自主探索→课上交流→归纳小结→反馈评价→升华提高。本学期,我们对六个步骤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上述模式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2.“启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及认识 课型1、形成性概念教学模式 1.1 模式结构图 1.2 操作实践及认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概念的形成,一种是概念的同化。概念的形成是在大量的感性认识下,以归纳的方法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不少的概念学习仍可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1.2.1 情境导入环节。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但都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创设情境,呈现刺激模式,就是为概念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呈现的刺激模式或者是经验事实,或者是典型事例,或者是直观演示。这些刺激模式应该是出自于学生熟悉的生产和生活背景,而且是正面的肯定例证,数量和刺激强度要适当,要有一定的变化性且新颖有趣,并宜采用同时呈现的方式,以利于学生分析比较。 例1 椭圆概念课的引入 教学时可先出示准备好的油罐车图片和演示截面图,再引导学生联想鸡蛋的外形,并演示截面图,最后展示嫦娥1号的奔月轨道视 频画面。从而引出学习椭圆概念这个课题。 1.2.2 启导探索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对呈现的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