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附件二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引领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增长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一、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 6.7%。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发展加快,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受益于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较第二产业快1.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52.8%,较2015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

图1 2015年1季度-2016年3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下同。

二、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秋粮生长形势较好

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中国政府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16年10月份,国务院审议通过《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引领和支撑。前三季度,全国农业经济基本稳定,“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受恶劣天气影响,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万吨,比2015年减产162万吨,下降1.2%,是历史第二高产年。早稻总产量3278万吨,比2015年减产91.1万吨,下降2.7%。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33万吨,同比下降1.1%。

三、工业生产运行平稳,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在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总需求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传统过剩产业产能收缩,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快速成长,工业生产总体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企业效益有所改善。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伴随“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的持续推进,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12.2%和32.6%,比2015年同期提高0.6和1.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去产能工作稳步推进,成效不断显现。前三季度,传统行业产量有所下降,其中原煤下降10.5%,焦炭下降1.6%,生铁下降0.3%。高新技术产业增势良好,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4.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5950亿元,下降0.1%。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380.6亿元,增长8.4%,增速比2015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

图2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企业利润总额增速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中趋稳,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2016年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投资下行压力,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力度,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投资增长回稳。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690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控股投资151617亿元,增长21.1%;受传统领域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以及市场准入限制较多等因素影响,民间资本投资意愿不强,前三季度民间投资261934亿元,增长2.5%,占总投资比重61.4%,较2015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旨在进一步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释放民营企业活力。分产业看,结构优化格局基本确立,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投资加快,高耗能投资下降。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1.8%,增速比2015年同期回

落5.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1%,占全部投资比重57.6%,较2015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此外,中国政府加大去库存力度,大力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及海绵城市建设,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4598亿元,增长5.8%,其中住宅投资增长 5.1%。随着消费升级的逐步推进,中国内需结构持续调整,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相关领域的投资也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3.6%。

五、城乡居民消费平稳增长,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中国政府加快内贸流通创新发展,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促进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提升消费品品质,改善消费环境,合理引导境外消费回流,为扩大消费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对释放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8344亿元,增长7.8%。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2015年同期提高了13.3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高34.2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4940亿元,增长1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542亿元,增长10.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5614亿元,增长11.0%,商品零售212868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01785亿元,增长

7.9%。与居民消费升级相关的汽车、教育、文化等消费增长较快,其中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分别增长12.9%和12.7%。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迅猛,前三季度,全国实物商品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5.1%,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7%。新产品销售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倍。

图3 2015年7月-2016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六、开放型经济稳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外贸发展呈现回稳向好势头。随着国家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外贸进出口降幅逐季收窄,结构进一步优化,新的发展动能正在积聚,呈现回稳向好态势。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比2015年同期下降1.9%,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降幅均低于2015年同期

水平。进出口降幅逐季收窄,三季度进出口增长 1.1%,增速比一、二季度分别提高8.3和1.3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出口9.82万亿元,增长0.1%,好于整体增速;民营企业出口4.68万亿元,增长2.3%,占出口总值的46.5%,超过外资企业,成为出口的主力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其中杭州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倍以上,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10%以上,正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

利用外资保持稳定,结构不断优化。前三季度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1292家,同比增长12.2%,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090亿元(950.9亿美元),同比增长4.2%。外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先进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外资持续增加。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占使用外资总额比重达70.7%,其中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际利用外资增长尤为迅速,同比分别增长173.2%、38.3%和54.9%。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下降8.3%,其中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67.4%、12.2%、9.7%和4.6%。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8.2%,东部地区同比增长8%,中部地区降幅较大。

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引领对外投资快速发展。前三季度,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653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1342亿美元,同比增长53.7%。从投资行业看,流向商务服务业343亿美元,

增长9.1%;流向制造业244亿美元,增长9.1%,其中流向装备制造业151亿美元,增长3.5倍。从投资主体看,地方对外投资增长78.8%,占比首次超过六成,成为对外投资的主力军。民营企业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增长1.8倍。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478亿美元,增长7.4%。其中,与“一带一路”相关的61个国家新签合同4191份,合同额746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0.4%。对外投资并购活跃,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实际交易金额674亿美元,涉及67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行业大类,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的并购金额。

图4 2016年1-9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1

个百分点,在全年3%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范围之内。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4.1%,衣着上涨1.5%,居住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4%,医疗保健上涨3.6%,交通和通信下降 1.8%。随着去产能工作的稳步推进,国内过剩行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加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行情有所好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持续收窄,工业领域通缩压力有所改善。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9%,较上半年收窄1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上涨0.1%,是4年半以来首次由负转正,显示工业领域供求关系出现实质性的变化。

图5 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及购进价格同比涨跌幅

八、居民收入和就业稳定增长,收入分配结构持续优化

面对国内经济减速换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业市场总体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城

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9月份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为2013年6月份以来首次。全国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实际增长 6.3%。收入分配结构持续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37元,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8元,实际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2,比2015年同期缩小

0.01。

九、财政金融总体平稳,宏观调控持续发力

为支持和保障惠民生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力增效。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400亿元,同比增长5.9%;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956亿元,同比增长12.5%。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1.6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狭义货币(M1)余额45.43万亿元,同比增长24.7%;流通中货币(M0)余额6.51万元,同比增长6.6%。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17万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778元人民币。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加入SDR货币篮子的第五种货币,也是第一个被纳入SDR篮子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一批重要经济指标出现改善,新兴动能加快成长,结构调整取得实效。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维持在 6.6%

和 6.2%不变,体现了国际权威机构对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信心。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仍然面临下行压力。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将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狠抓政策落实改革落地,努力巩固积极变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表2014-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

当前xx宏观经济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现状可以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着手。从经济增长来看,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复苏缓慢,复苏的基础还稳定;从就业上看,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数上升,社会有效吸收就业,再就业的能力明显不足;从物价上看,当前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水平持续上涨;从国际收支看,总体顺差任然存在,但顺差额在减少。 1.经济增长GDP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日趋佳境。尤其是1996年底中国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以来的十年间,中国经济走过了一段持续“高增长,低物价”的辉煌历程,从而使中国经济彻底摆脱十年前“大起大落”的周期性波动特征。2006年中国GDP更是大增 10.7%,GDP总量首次突破20亿大关。 从长远看,中国庞大的农业劳动数量和“三农”问题仍将是困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有转变的最大难题,尽管我们的工业GDP比重曾高达50%以上,但事实上我们仍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这便是矛盾的症结所在。同时,节能消耗和环保任务十分艰巨。 为此我们国家和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并采取相关措施,大力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国将大力发展无污染高技术的第三产业。 2.就业方面 劳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一国的国民收入中,很大一本分来自劳动力的贡献,因此,对劳动力必须加以充分利用。而劳动的实现就是就业。 只靠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必须引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我国目前的失业率是4%,由于产业的转型,许多产业都向高技术方面发展,需要的劳动力急剧下降,由于现在许多企业都需要知识型人才,导致一大部分非知识型人失业找不到工作,在家滞留。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通货膨胀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等挑战,虽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基本稳定,但汇率不断升级、通胀压力不期而至、外部需求持续变化、资本流动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形势未可乐观,就如温总理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说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不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使得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前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同比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65亿元,增长16.1%。2010年自8月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连续五个月保持在18%以上,国内市场销售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进出口额 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从月度同比增幅来看,2010年12月进出口受2009年高基数影响,增速正常回落,国内生产的放缓也是导致本月进出口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做出判断 在多重因素叠加的作用下,2012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呈现出加速性和逐步内生性等特点,迫使政府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稳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各类刺激政策开始重返。在现有政策框架和利益激励格局中,“稳增长”将演化为“扩投资”,“微调性”的政策调整将演化为“扩张性”的放松,地方政府将大幅度放大“扩投资”的刺激效应,从而带动投资和消费出现较为强劲的反弹,中国宏观经济将快速扭转2012 年1 —2 季度加速下滑的态势,并于 2 季度末出现触底反弹。但由于外部环境持续疲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深层次结构问题更为严峻等原因,这种反弹不会十分强劲并面临严重的不确定。2012年GDP 增速将呈现“前低后扬”运行态势。 2012年,政府主动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的GDP增速为8.1%,创3年来新低。可以看出,中国将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产业结构,未来5—10年发展新兴能源产业,这与“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及的“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谋而合。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对于过去高耗能上市公司存在不好预期,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其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拉开序幕,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开始陷入了一种四面楚歌的困境,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为此,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而这一切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虽然4万亿元的计划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影响,但造成的通货膨胀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滞涨,不利于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自2011年末开始至今,央行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央行仍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刺激流动性,不过下调幅度有限。就货币供应量而言,2008年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已然导致市场货币供应过剩,并进一步引发通货膨胀,可推断近期不会再度出台类似政策。因此,对于近期货币政策,投资者不宜过分乐观。 美国经济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并未全面开放,但我国的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百分比高达一半以上,而国内出口最大的地区就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对外出口国家的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其需求也会大幅下降,因而势必影响到我国出口,而国内月度出口数据正说明了这一点。外国经济不景气,尤其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由此,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的整体上扬 综上,未来几年,我们国家股市不具备整体上扬的条件。然而,我们应注意到,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及证券市场的稳定,是不会让证券价格进行大幅度的涨跌。同时,随着“十八大”这一里程碑的日益临近,最终将导致我国证券价格涨不了又不能跌,即在狭小空间振荡(2200点—2400点)。 意见建议:由于以上的若干陈述分析,笔者建议股市“中长线投资者”应该稍作休息,而“短线投资者”要活跃起来,因为未来几年很有可能会是“短线投资者”的“黄金时间”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仍面临着不少下行压力,如企业利润增速低迷,过剩产能仍有待消化,出口需求疲软,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等等。但总体上看,支持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仍然存在。 一、就业形势较为平稳 近几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在我国,就业吸纳人员最多的就是服务业了,并且这几年来服务业所容纳的就业人员也越来越多,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服务在加速发展,创造了许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许多的就业人员,这也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与就业之间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预计在2015年新增的就业人数可超过1000万人,总体的就业压力不大,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国家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较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物价温和回升 从物价方面来看,我国的工业消费品的物价基本上保持稳定,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之下,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从服务价格来看,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者的工资逐步上涨,使得一部分生活服务品的价格上涨。从食品价格来看,大部分的粮食都增产,粮食价格比较稳定,但是相对来说,蔬菜、肉类的价格会微涨,这可能与劳动力工资上涨有一定的联系。除此之外,从资源产品方面来看,近几年的资源性产品在不断地改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出现高物价的局面,这与国家实行的节能减排,提倡节能减排的政策有一定的联系。此外,纵观全国的房地产业,房价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房价实现了小幅度上涨。 三、国民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增速 纵观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我国的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其发展的潜力还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 GDP 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9.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 0.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年 0.7个百分点。 ●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明显增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 2011 年我国 GDP 增长9.5%左右,比 2010年回落约 0.5个百分点;CPI 上涨 4%左右,高于2010 年 0.7个

百分点左右。在经济减速、通胀增压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稳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强调审慎灵活,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利率和汇率调节。 一、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前高后低”,协调性显著增强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1.受政策效应衰减和基数两大因素的影响,GDP增长“前高后低”在外部环境改善、政策刺激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GDP 增长 10.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5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 4.0%,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长 12.6%,比上年同期加快 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 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经济增长则呈逐季放缓态势。第一、二、三季度 GDP 分别增长 11.9%、10.3%和 9.6%,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今年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去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尽管 2010 年前 11个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任达轩 2009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超常规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更是值得关注。从加大投资,到刺激消费;从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到全年新增信贷近10万亿;从减税降费、贴现降息,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一系列刺激方案使中国经济以顽强的“V”形反转。在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后,我们迎来了2010这个承上启下之年,这是年轻共和国的下一个航程、又一个甲子的开启。2010年无论对于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而言,都是关键之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当今的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又该走向何方?为此,我们将从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隐忧、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问题和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展望4个部分进行分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一、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 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9年第一季度大幅下滑、第二季度降速放缓之后,复苏势头在第三季度开始显现。第三季度,美国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环比负增长的局面,GDP增长率达2.8%;日本经济也结束了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二、三季度分别增长0.7%和1.2%;欧元区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三季度增长0.4%。中国经济在2009年则演绎了奇迹。从经济增长率上看,如图1所示,中国经济从2009年一季度跌入谷底(GDP增长率仅为6.1%),再到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8.9%,划出了一个漂亮的“V”形轨迹。更为可贵的是200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一种均衡的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复苏。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看,如图2所示,2009年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17,924亿元,同比增长32.10%,环比增长2.23%,自年初累计额为168,634亿元。从企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看,如表1所示,2009年第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4.4,同比增长24.40%,环比增长8.50%。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0.1,同比增长20.10%,环比增长9.90%。由此可知,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经济衰退的低谷,而中国经济已率先在全球经济中实现复苏。 图12008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3季度中国GDP增长率的变动情况 图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情况 部分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持续上升的轨道,而中国经济无论是从实体经济指标如钢铁、发电、汽车销量等,还是从楼市、股市等资本市场经济指标,或更具有全局意义的GDP等指标看,经济复苏的基础都已经巩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复苏之快超出预期,目前经济正处于从局部恢复到全面恢复时期,全年经济很可能在今年呈现“V”型复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认为,无论是从生产还是需求看,2009年经济都处于回升的态势,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研究员认为,中国经济正经历“V”型复苏,并不会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W”型波动。2009年中国经济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风险研究 ――基于政府投资主导的中国宏观经济风险研究 前言 2008年年底,美国发生了房屋次级贷危机,危机在美国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球,形成了自二战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在宏观经济上的直接表现是:股市狂跌、消费低迷、投资锐减、失业剧增。各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均积极饯行凯恩斯主义,出台了庞大的救市政策。面对巨大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也出台了四万亿的公共投资计划,加上各个地方政府的配套投资,数量超过了10万亿。如此巨大的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可以拉动了GDP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风险, 包括资产泡沫、通货膨胀以及对于社会资金的挤出效应。由此我们有理由认真分析一下,当前中国依靠政府投资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文献综述 投资与GDP是高度关联的两个不同类别的概念,投资反映社会资金的使用,GDP反映价值的创造,当时间足够长、空间足够大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重叠部分就大,反之亦然。在现实中,投资对GDP的影响作用有二个,一是从微观上讲,当投资项目完成以后,其功能的发挥对生产有促进作用;二是从需求上讲,投资资金的进一步细化,形成对各类实物或服务的具体购买,通过市场需求的实现来刺激经济的增长。社会总投资是由一个个具体项目组成的,每个项目从起步到结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不同的时间段,其对GDP的作用是不同的。作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投资按其主体不同,分为政府投资、外商投资和民间投资.这种划分对于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促进GDP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刘立刚在《政府投资、外商投资、民间投资与GDP的数量关系及政策选择》中通过对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论证了扩大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同时该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1 986-2002年间中国政府投资、外商投资、民间投资与GDP进行回归分析,创造性的提出了适用于对时间序列进行扩大时距分析的阶段实际平均等级和阶段理论平均等级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判断其运用于对时间序列扩大时距划分阶段是否有效的方法,并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中国的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势

“中国的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势”为主题的讨论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过去两年,中国用超强的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速度回升以后面临两个主要问题,第一,长时期存在的过度储蓄和消费不足这种不平衡的情况继续存在。第二,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中国宏观经济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这么两个问题,就是我们经过过去两年用超强的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速度回升以后所面临的是这样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我们长时期存在的过度储蓄和消费不足这种不平衡的情况继续存在。保持GDP的持续平稳增长,缺乏内在的动力,就是最终需求不足。第二,同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去多年,不止是过去两年,也许是过去十年,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因为有一个时间的滞后期,它的后续效应开始显现。首先是资产价格,房地产的价格、股票的价格居高不下,接着发生的就是从去年开始显现的CPI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温和的通胀水平,达到了5,甚至是5以上的水平。问题在于这两个看起来互相矛盾的现象,它是来自同一个原因,这同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中国长时期以来采取一种用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它造成了投资率回报的不断下降和消费率的持续下降。而由于内需不足,就靠用了东亚国家和地区通常用的办法,用进出口顺差去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使得货币政策变得非常的被动,被动的采取了一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外贸易和投资造成的外汇的盈余。所以,面对这个情况,中国可以采取的对策看来是两个:第一,是采取稳健、灵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当然,这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因为长时期的货币超发,我们的广义货币对GDP的比例是180%,这是在世界各国所仅见的,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所以就需要紧缩。但是因为现在投资的规模已经很大了,紧缩力度如果不足,那么就不能够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如果紧缩的力度过强,它又会造成市场的崩溃或者其他的很大问题。第二,“十二五”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规定。要真正实现转型,根本的措施或者用“十二五”规划所指出的它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十二五”规划真正的指出了,“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改革。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所有的这些改革都需要有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而不是一些零碎的、个别的政策调整。所以,按照规划的要求,能够实现各个领域、全面的改革,这是我们能不能解决我们当前的问题,能不能成功的应对挑战的关键。 美国在西太平洋部署军队13.5万人,其中日本占37%,韩国占32.9%,菲律宾占11%,对我形成战略包围态势。日本已成为经济和科技大国,右翼势力正在为日本向政治和军事大国发展推波助澜。1991年的日本军费总值就达319亿美元,约为中国军费的5倍,仅海军军费就高达70亿美元,超过中国军费总额,人均军费居世界第一,成为仅次美、俄的世界和三军事强国。在90年代中期,日本作战舰艇总数达170余艘,驱逐舰规模相当美国第七舰队的3倍,反潜机相当第七舰队的5倍,并将组成4个“八八舰队”。一支现代化日本海军舰队的崛起,对亚太乃至世界都是巨大的威胁。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都在大力加速海军现代化,要建立“可与第三世界任何一国媲美的海军”,以保卫其近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次,我国与周边国家存在重大海洋权益争议。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们与周边各国存在岛礁归属、海域划界和资源占有方面的争议,其实质是主权之争。由于地位重要,利益巨大,内容复杂,矛盾交错,短期内难以找到各方可接受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矛盾将通过长期的谈判和磋商解决。图门江出海通航权问题。我国原为日本海沿海国,后根据《中俄北京条约》,沙俄强割中国在日本海的全部国土,使中国失去了濒临日本海的唯一口岸。但根据《巴塞罗那公约》和当时《条约》的有关条款,我国具有无可争辩的国境河流通海航行权,通过外交途径,我们已经取得苏、朝的确认。现在有待根据国际法规和惯例与俄、朝鉴定正式过境条约,以便全面恢复我中断了52年的开发、利用图门江的正当权益。黄海划界存有争议,中朝为共大陆架,中朝韩三方存在着划界争议。东海钓鱼岛归属和划界之争。钓鱼岛自古以来属于中国,1971年美日签约,美军非法将该岛的“行政管理权”移交给日本,蓄意制造事端,侵犯中国主权,成为中日间的一大悬案。其核心问题是日本企图“占岛夺海”,不顾中日以冲绳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 近年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身边的巨大变化,国家的高速发展。最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变化非常巨大,足以令其他国家瞠目结舌。 自2005年以来,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个可喜的现象,消费的增长速度有了明显提高,消费需求增长保持在12%以上,出现了消费增长逐步加快的好趋势。2007年和2008年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2.2%和12.3%左右,名义增长率分别为16.5%和16.2%左右。消费继续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成为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受世界经济增长和国内需求旺盛的拉动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火热。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连续4年保持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且增长速度逐年提高。发展有从偏热开始转向过热的趋势。GDP增速由2006年的11.1%提高到2007年上半年的11.5%。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已经加大了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主要是7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5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发行特别国债,取消或降低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和反征出口关税以及人民币升值等,这些政策措施对以至经济从偏热转向过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7年全年GDP增幅最后为11.4%。 在宏观经济持续高涨的带动和国家积极就业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经济的增长反馈于人民,由于就业的情况较好,新增就业人数较多,各地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效益好转使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得到提高,农产品涨价使农民普遍收益,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广大群众从经济增长中得到的实惠增多,不再出现之前的经济增长与人们收入不相关、群众受益少的现象。2007年和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分别增长12.5%和10.9%左右,高于前两年的增长水平。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继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得以实现继续增长。预计2007和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将分别到达8.5%和8.0%左右,增长水平比前两年进一步有所提高。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改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仍将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的局面。 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带来问题,效率与质量往往很难相平衡。早前受到供需不平衡、游资投机炒作和美元不断贬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原油、铁矿石和粮食的价格快速攀升,全球通胀压力骤然增大。虽然居民收入得到提高,但是近年来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也在提高,甚至在2007年出现过连续两个月突破公认的可承受通货膨胀率界限值。2007年以猪肉价格为导火索,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始料未及的较大幅度上涨。由于各种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2007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研究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附件二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引领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增长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一、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 6.7%。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发展加快,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受益于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较第二产业快1.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52.8%,较2015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

图1 2015年1季度-2016年3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下同。 二、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秋粮生长形势较好 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中国政府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16年10月份,国务院审议通过《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引领和支撑。前三季度,全国农业经济基本稳定,“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受恶劣天气影响,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万吨,比2015年减产162万吨,下降1.2%,是历史第二高产年。早稻总产量3278万吨,比2015年减产91.1万吨,下降2.7%。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33万吨,同比下降1.1%。 三、工业生产运行平稳,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宏观经济形势报告

成绩 宏观形势与市场分析报告 课程名称:金融模拟 专业:金融银行 学号:0819148-0819151 学生姓名:张业陈宁媛严倩璐宓琳晔 2011 年11月

目录 ●全球经济大环境--------------------------------------------1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 ●证券资本市场概况-----------------------------------------2 ●行业分析-----------------------------------------------------3 ●公司财务分析-----------------------------------------------4

一、全球经济大环境 1.世界经济现状简述: 今年注定又是复杂多变的一年,且不说日本因受地震引发核泄漏导致的经济复苏缓慢(日本经济自2010年4季度起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严格来说已再次陷入衰退),从美国的债务上限风暴、评级首次下降;欧洲继希腊经济动荡后各国都日益疲软,欧元贬值;到如今“占领华尔街运动”更是风生水起,大有遍布全球的趋势;不得不令人感叹,如今全球经济形势已经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局面,需要国际社会密切沟通,建立良好的风险抵御机制。目前,发达经济体的疲软表现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并为未来的经济稳定增长埋下隐患。联合国预计,世界生产总值将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增长3.1%和3.5%,但是复苏可能遭遇挫折,使得增长降至2%以下。如果一些风险因素转变成为现实的话,部分发达国家甚至可能重新陷入衰退。因此,总体来说,2011年对于大部分国家不是腾飞的一年,而是复苏的一年。之后,笔者想具体表达下对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看法。 2.占领华尔街运动 这是一场对不公金融体制表达不满而举行的运动,始于今年9月17日,上千名美国公民通过互联网聚集在曼哈顿,视图用抗议声、横幅来“占领”华尔街,他们认为那些金融高管正在把他们的获利建构在基层群众的重压、损失之上。你要问是怎样的损失?我们用数据说话,美国人口普查局9月发布的报告,对金融危机三年来美国经济社会状况做出了悲观的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贫困率为15.1%,贫困人口达到4620 万人,为52年来最高;收入在贫困线一半以下的“深度贫困”人口为2050万人,为36年来最高;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人数量从2009年的4900万人上升至2010年的4990万人。同时,美国的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收入最低的10%的人的所得,相比1999年下降了12.1%,收入最高的10%的人同期只下降了1.5%,而同期收入显著增长的唯一人群是最富有的1%的人群,他们拥有总收入的约1/5。显然那社会1%在享受着富裕的乐趣,而剩下了百分之九十多却不得不为就业、生活必需品等发愁。这样极度的社会不平衡必然会引起动荡。 对于此次事件最多的思考是有关于资本主义是否“没有未来”,笔者认为这不是此次事件的本质,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如今经济金融体制的问题,而无关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难道财富的分配不均只出现在资本主义?显然不是,亚洲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贫富差距的显著性也不低。这也是笔者想重点讨论此次事件的原因。这次运动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游戏,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诱因。健康的金融市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因为它唤醒了闲置睡大觉的资金,让钱快速流动起来,提高货币使用效率。而当这个市场不稳定的时候,许多危机便浮上水面,这从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噩梦”可以体会到,政府救市是拯救金融市场的最大方法,但是从总体和长远利益看,政府救市就是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满足少数人的贪婪,救的不是百姓,而是金融机构的高管和一些金融投机客,让赌局别散,他们好继续捞钱。 所以,政府一定要理性地分析金融市场,切不可盲目地用简单注资的方式救市,因为政府救市的钱都来自百姓的纳税,决不能牺牲99%的人的利益去满足1%的人的贪婪,否则,必然会引起公众的愤怒。经济大环境的不稳定,已经更加重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迫切性、重要性,因此,好好思考如何正确救市,是各个政府的当务之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