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

121180166 琛

1、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高频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和负载特性。

3.掌握激励电压、集电极电源电压及负载变化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4. 掌握测量丙类功放输出功率,效率的方法。

二、实验使用仪器

1.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板

2. 200MH泰克双踪示波器

3. FLUKE万用表

4. 高频信号源

5. 扫频频谱仪(安泰信)

6 . 高频毫伏表

三、实验基本原理与电路

1.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原理电路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它可以将电源供给的直流能量转换为高频交流输出。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是通信系统中发送装置的重要组件,其作用是放大信号,使之达到足够的功率输出,以满足天线发射和其它负载的要求。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得高效率、大功率的输出。放大器电流导通角θ愈小,放大器的效率η愈高。如甲类功放的θ=180,效率η最高为50%,而丙类功放的θ<90°,效率η可达到80%。谐振功率放大器采

用丙类功率放大器,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的丙类功率放大器称为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原理电路如图3-1。

图中U b 为输入交流信号,E B 是基极偏置电压,调整E B ,改变放大器的导通角,以改变放大器工作的类型。E C 是集电极电源电压。集电极外接LC 并联振荡回路的功用是作放大器负载。放大器工作时,晶体管的电流、电压波形及其对应关系如图3-1所示。晶体管转移特性如图3.2中虚线所示。由于输入信号较大,

可用折线近似转移特性,如图中实线所示。 图中'B U 为管子导通电压,g m 为特

征斜率(跨导)。

图3-1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设输入电压为一余弦电压,即

u b =U bm cos ωt 则管子基极、发射极间电压u BE 为

u BE =E B +u b =E B +U bm cos ωt

在丙类工作时,E B <'

B U ,在这种偏置条件下,集电极电流i

C 为余弦脉冲,其最

大值为i Cmax ,电流流通的相角为2θ,通常称θ为集电极电流的通角,丙类工作时,θ<π/2

。把集电极电流脉冲用傅氏级数展开,可分解为直流、基波和

i

R L

各次谐波i C =I C0+i c1+i c2+=I C0+I c1m cos ωt+I c2m cos2ωt+…

式中,I C0为直流电流,I c1m 、I c2m 分别为基波、二次谐波电流幅度。

图3-2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压和电流关系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集电极负载是一高Q 的LC 并联振荡回路,如果选取谐振回路的谐振角频率ω0等于输入信号u b 的角频率ω,那么,尽管在集电极电流脉冲中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分量,但由于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滤波作用,振荡回路两端的电压可近似认为只有基波电压,即

u c =U c m cos ωt=I c1m R e cos ωt 式中,U cm 为u c 的振幅;R e 为LC 谐振回路的谐振电阻。在集电极电路中,LC 振荡回路得到的高频功率为

e

cm

e m c cm m c R U R I U I P 2

2110212121=

==

集电极电源E C 供给的直流输入功率为

0C C E I E P =集电极效率ηC 为输出高频功率P o 与直流输入功率P E 之比,即

C

C cm

m c E C E I U I P P 01021=

=

η

静态工作点、输入激励信号幅度、负载电阻,集电极电源电压发生变化,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将发生变化。如图3-3所示,当C 点落在输出特性(对

应u BEmax的那条)的放大区时,为欠压状态;当C点正好落在临界点上时,为临界状态;当C点落在饱和区时,为过压状态。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必须由集电极电源电压E C、基极的直流偏置电压E B、输入激励信号的幅度U bm、负载电阻R e四个参量决定,缺一不可,其中任何一个量的变化都会改变C点所处的位置,工作状态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图3-3 高频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

负载特性是指当保持集电极电源电压E C、基极的直流偏置电压E B、输入激励信号的幅度U bm不变而改变负载电阻R e时,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电流I C0、I c1m,集电极输出电压U cm,输出功率P o,集电极损耗功率P C,电源消耗的总功率P E及集电极效率ηC随之变化的曲线。从上面动态特性曲线随R e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R e由小到大,工作状态由欠压变到临界再进入过压。相应的集电极电流由余弦脉冲变成凹陷脉冲,如图3-4(a)所示。

e

ecr e ecr e

图3-4高频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

集电极调制特性是指当保持E B 、U bm 、R e 不变而改变集电极电源电压E C 时,功率放大器电流I C0、I c1m ,集电极输出电压U cm 以及电源消耗的总功率、效率随之变化的曲线。当E C 由小增大时,u CEmin =E C -U cm 也将由小增大,因而由u CEmin 、u BEmax 决定的瞬时工作点将沿u BEmax 这条输出特性由特性的饱和区向放大区移动,工作状态由过压变到临界再进入欠压,i C 波形由i Cmax 较小的凹陷脉冲变为i Cmax 较大的尖顶脉冲,如图3-5所示。由集电极调制特性可知,在过压区域,输出电压幅度U cm 与E C 成正比。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通过控制E C 的变化,实现集电极输出电压、集电极输出电流、集电极输出功率的相应变化,这种功能称为集电极调幅,所以称这组特性曲线为集电极调制特性曲线。

图3-5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集电极调制特性

(b

)

(a )

(c )

基极调制特性是指当E C 、U bm 、R e 保持不变而改变基极的直流偏置电压E B 时,功放电流I C0、I c1m ,集电极输出电压U cm 以及电源消耗的总功率、效率的变化曲线。当E B 增大时,会引起θ、i Cmax 增大,从而引起I C0、I c1m 、U cm 增大。由于E C 不变,u CEmin =E C -U cm 则会减小,这样势必导致工作状态由欠压变到临界再进入过压。进入过压状态后,集电极电流脉冲高度虽仍有增加,但凹陷也不断加深,i C 波形如图3-6所示。利用这一特点,可通过控制E B 实现对电流、电压、功率的控制,称这种工作方式为基极调制,所以称这组特性曲线为基极调制特性曲线。

图3-6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极调制特性

E 增大

(c )

(b

)

(a )

图3-7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放大特性

放大特性是指当保持E C、E B、R e不变,而改变输入激励信号的幅度U bm 时,功率放大器电流I C0、I c1m,集电极输出电压U cm以及电源消耗的总功率、效率的变化曲线。U bm变化对谐振功率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与基极调制特性相似。

i C波形及I C0、I c1m、U cm、P o、P E、ηC随U bm的变化曲线如图3-7所示。由图可见,在欠压区域,输出电压振幅与输入电压振幅基本成正比,即电压增益近似为常数。利用这一特点可将谐振功率放大器用作电压放大器,所以称这组曲线为放大特性曲线。

2.实验电路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如图3-8。

图3-8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

电容C1是输入隔直电容,第一级电路是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由于丙类功放属于大信号放大,若输入信号幅度过小,丙类功放不能够导通,因此需要先对输入信号进行前置放大。第二级电路是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电阻R7提供自己偏置,静态时,基极直流电压为0V。当输入信号使晶体管导

通后,晶体管的射极有一个直流偏置电压,所以此时的Vbe<0,晶体管工作在丙类状态。集电极调谐回路由固定电容,可变电容和中周组成,调整可变电容值或者中周的铁芯位置可改变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调整滑动变阻器RW2可以改变负载电阻值,从而观察功放的负载调制特性。

集电极供电电源部分由三端可调DC变换器LM317提供,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可改变集电极的供电电源电压,从而观察功放的集电极调制特性。

四、实验容与数据分析

注:在原始数据上,我所有计算的依据在于实验手册上实验电路图所给出的R7=10Ω。而在实际测量中我测得其为31Ω。在正式试验报告中,我将按照31Ω进行计算,因此数据与原始数据相比有出入。

1.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的调整

调整幅度,使得电路调谐。

2.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激励调制特性测试

(1)三种状态波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