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疗法有哪些优势

光动力疗法有哪些优势
光动力疗法有哪些优势

光动力疗法的优点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治疗肿瘤手段,它对靶组织及损伤程度都具有可选择性,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与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治疗手段相比,光动力疗法有如下重要优点:

(1)创伤很小:借助光纤、内窥镜和其他介入技术,可将激光引导到体内深部进行治疗,避免了开胸、开腹等手术造成的创伤和痛苦。

(2)毒性低微:进入组织的光敏药物,只有达到一定浓度并受到足量光照射,才会引发光动力学反应而杀伤靶向细胞,是一种局部治疗的方法。人体未受到光照射的部分,并不产生这种反应,人体其他部位的器官和组织都不受损伤,也不影响造血功能,因此光动力疗法的毒副作用是很低微的。

(3)选择性好:光动力疗法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光照区的病变组织,对病灶周边的正常组织损伤轻微,这种选择性的杀伤作用是许多其他治疗手段难以实现的。

(4)适用性好:光动力疗法对不同细胞类型的病灶组织都有效,适用范围广;而不同细胞类型的病灶组织对放疗、化疗的敏感性可有较大的差异,应用受到限制。

(5)可重复治疗:靶向细胞对光敏药物无耐药性,病人也不会因多次光动力治疗而增加毒性反应,所以可以重复治疗。

(7)可协同手术提高疗效:对于尖锐湿疣患者,疣体过大时,需要使用激光、冷冻等方法去除大疣体之后,在进行光动力治疗。由此临床医生总结出三阶段疗法。

(8)可消灭隐性病灶:临床上有些疾病如尖锐湿疣,在主病灶外可能有散在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亚临床和潜伏感染,常规治疗手段只能去除显性病灶,对隐性病灶无能为力,但用光动力疗法后表面照射的方法,消灭可能存在的所有微小病变,从而大大减少复发的机会。(9)可保护容貌及重要器官功能:对于颜面部的皮肤癌、口腔癌、阴茎癌、宫颈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应用光动力疗法有可能在有效杀伤癌组织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对发病器官

上皮结构和胶原支架的损伤,使创面愈合后容貌少受影响、保持器官外形完整和正常的生理功能。生殖器尖锐湿疣不能使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方法,必须使用艾拉光动力才可以做。

光动力疗法在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药物化学课程论文 光动态疗法在治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应化111班 姓名:xxx 学号:1345678923 指导教师:pp 完成时间:201a年6月1日

光动力疗法在治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摘要: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新兴治疗疾病的医疗手段,在治疗肿瘤方面有特别的功效,本文主要介绍光动力疗法在治疗肿瘤方面的研究以及光敏剂的研究,光动力疗法的研究主要是光敏剂的研究,该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光敏剂抗肿瘤 ◆一、光动力疗法原理及其历史 1、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又称为光辐射疗法或光化学疗法(photochemotherapy),PDT 的基本原理是: 利用光敏剂对靶细胞的优先聚集特性, 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肿瘤部位,光敏剂吸收光子的能量后部分电子被激发,受激发的光敏剂将能量传递给氧,生成一些活性氧物质, 活性氧通过氧化作用杀伤靶细胞。在19 世纪,人们发现光动力具有治疗皮肤癌的作用;研究者观察到光联合某种化疗药物可以诱发相应的组织损伤;21 世纪60 年代,Lipson 等报道非毒性血卟啉衍生物(ha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 HPD)在肿瘤组织中有特异的堆积倾向;21 世纪70 年代,有研究者应用HPD和完全光照射治疗大鼠乳腺和膀胱癌,光动力应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才被真正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PDT开始应用于临床,尤其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 ◆二、光敏剂及其研究 光敏剂是一种具有不共用电子对而且具有空的轨道,而且能选择的浓集于要作用细胞的化学物质, 它在适当波长光的激发下能产生光动力效应而破坏靶细胞。光动力疗法的提出、发展及应用都是随着光敏剂的发展而逐渐完善的,光敏剂自问世以来已历经三代: 第一代主要以双血卟啉醚或酯为主:双血卟啉单甲醚、甲氧基乙基乙烯基次卟啉、双血卟啉单二甲醚等。在体内的滞留时间长, 须避光时间需4一个月以上; 它们的最长激发波长在630nm, 此波长穿透的组织深度小于0. 5cm ,只能在较大靶组织上的应用;而且作用光谱不理想, 组织穿透能力较差; 给药至光照时间隔长; 排泄缓慢, 皮肤光敏副作用大;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人们开始进行第二代光敏剂的研究。 付怀秀、于翔、康宏向等人用单油酸甘油酯和泊洛沙姆407光敏剂Photosan 为模型药物,制备Photosan立方液晶纳米粒,制备Photosan脂质立方液晶纳米

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的现状及发展

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的 现状及发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疾病,也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光动力治疗法在治疗癌症中已展现出一系列的优点。本文介绍了PDT的原理及作用机制,并对PDT中的关键技术——激光器和光敏剂目前的应用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分析了目前的最新发展并对PDT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癌症 PDT 激光器光敏剂 引言 目前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全球癌症患者人数不断攀升,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从2002年的1090万上升到2008年的1270万,死亡人数从670万上升到760万。我国200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有癌症患者300多万,且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癌症死亡率也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全国每年死于癌症的人为150万,占全球的24%。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每年新发癌症病人数将达到1500万,癌症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因此癌症的控制是世界各国政府的卫生战略重点,癌症的综合治疗成为世界所关注的研究课题。 在癌症治疗的众多方法中,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以其有效、安全、副作用小、可协同性、可重复性和相对成本低等优点脱颖而出,并且在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为中晚期癌症患者,特别是无法采用传统疗法治疗的癌症患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增加了一种治疗手段。与肿瘤传统手术、化疗和放疗方法相比,PDT的优点是能选择性地消灭局部的原发和复发肿瘤,而不伤及正常组织;可与化疗和放疗同时进

光动力疗法进展与综述

光动力疗法进展与综述 08级药学2班陈昌斌 1 引言 光动力疗法可定义为这样一种操作:对身体遭受损害(常常但并不总是由于癌变)的病人系统的或者局部的施用一种被称作光敏剂的无毒药物或者染料,接着在一段时间后用可见光(通常是长波的红外光)直接照射受损部位,在氧存在的条件下,产生细胞毒物质,从而导致细胞死亡和组织凋亡[1]。在这里首先要区分三个基本概念:光疗(phototherapy),光化学疗法(photochemotherapy)以及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光疗是一种包含光诱导这种光化学现象的治疗方式,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光化学疗法是光疗的一种形式,除光之外还使用一种化学物质。而在光动力疗法中,联合使用了O2,光以及光敏剂。因此PDT既是光疗的一种形式,又是光化学疗法的一种形式[2]。 PDT是一种主要影响目标组织具有双重选择性的治疗方式。其双重选择性是基于光敏剂在正常组织和目标组织中浓度的差异,以及通过空间限制和聚焦的方式使光对目标组织直接照射。光敏剂在注射3-96小时后积聚在目标组织,具体时间取决于所用光敏剂。在积聚期间,用光直接照射目标组织以活化光敏剂,活化的光敏剂将能量传递给基态氧(3O2, 3∑g-)从而形成各种形式的活性氧,损伤细胞重要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导致组织的破坏[2, 3]。生物体系中光敏化的,氧依赖的反应称为光动力作用(photodynamic action)[4]。

光动力疗法这个概念源自于二十世纪早期工人们利用一些染料比如曙红与光结合治疗皮肤癌的实践[5]。血卟啉第一次被使用也是在这个时期[6],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出现关于卟啉在肿瘤细胞中选择性聚集以及暴露在可见光下症状恢复的零星报道[3]。现代对PDT兴趣的急剧增加源自于1960年Lipson和Baldes对血卟啉衍生物(HpD)的发现[4],Dougherty等人在基础科学和临床应用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大大推动了这一趋势[5-7]。Photofrin? (PF)即血卟啉的部分纯化制品是第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包括美国)获得正式批准用来治疗各种癌症的光敏剂。光动力疗法在临床癌症治疗中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3年加拿大卫生部门首先批准将PF应用于膀胱癌和食管癌的光动力治疗,到目前为止,光动力疗法在荷兰、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国相继获得批准,还有11个欧洲国家正在寻求获得批准。2003年5月中国SFDA批准了这一治疗系统进入临床应用。光动力疗法已被公认为临床上除手术、放疗、化疗之外的第4种治疗癌症的方法[1, 2, 10]。 随着利用HpD-PDT治疗癌症经验的积累,人们认识到这个混合物有很多缺点,包括由于长时间的皮肤过敏迫使病人不得不在数周内避免日光照射,其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低于理想值,由于使用的光波长较短(630nm)使得光穿透肿瘤细胞的能力较差,而且事实上它是一个结构不确定的混合物[8, 9]。 近年来为了开发新的光敏剂人们做了很多工作,合成了数目众多的可用于PDT的潜在光敏剂,人们逐渐将重点放在那些易由丰富的天然前体,比如血红素以及叶绿素类化合物制备的光敏剂上。这样做主要是考虑经济和环境的因素。如果光敏剂比如卟啉通过全合成来制备,其产率通常很低,导致大量化学药品的浪费以及最终产品的高价格。如果光敏剂是一种天然化合物或者可通过简单的合成

光动力疗法有哪些优势

光动力疗法的优点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治疗肿瘤手段,它对靶组织及损伤程度都具有可选择性,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与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治疗手段相比,光动力疗法有如下重要优点: (1)创伤很小:借助光纤、内窥镜和其他介入技术,可将激光引导到体内深部进行治疗,避免了开胸、开腹等手术造成的创伤和痛苦。 (2)毒性低微:进入组织的光敏药物,只有达到一定浓度并受到足量光照射,才会引发光动力学反应而杀伤靶向细胞,是一种局部治疗的方法。人体未受到光照射的部分,并不产生这种反应,人体其他部位的器官和组织都不受损伤,也不影响造血功能,因此光动力疗法的毒副作用是很低微的。 (3)选择性好:光动力疗法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光照区的病变组织,对病灶周边的正常组织损伤轻微,这种选择性的杀伤作用是许多其他治疗手段难以实现的。 (4)适用性好:光动力疗法对不同细胞类型的病灶组织都有效,适用范围广;而不同细胞类型的病灶组织对放疗、化疗的敏感性可有较大的差异,应用受到限制。 (5)可重复治疗:靶向细胞对光敏药物无耐药性,病人也不会因多次光动力治疗而增加毒性反应,所以可以重复治疗。 (7)可协同手术提高疗效:对于尖锐湿疣患者,疣体过大时,需要使用激光、冷冻等方法去除大疣体之后,在进行光动力治疗。由此临床医生总结出三阶段疗法。 (8)可消灭隐性病灶:临床上有些疾病如尖锐湿疣,在主病灶外可能有散在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亚临床和潜伏感染,常规治疗手段只能去除显性病灶,对隐性病灶无能为力,但用光动力疗法后表面照射的方法,消灭可能存在的所有微小病变,从而大大减少复发的机会。(9)可保护容貌及重要器官功能:对于颜面部的皮肤癌、口腔癌、阴茎癌、宫颈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应用光动力疗法有可能在有效杀伤癌组织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对发病器官

光动力综述

的三治疗2方法 避免的会损伤正常细胞,甚至带来些严重的并发症光 证、安全性与局限性以及光动力学疗法中的两关键 的发展和进步,光动力学疗法已逐步成肿瘤的 余年直到 年代。此阶段开展用光动力学疗法对种肿瘤进行治疗的临床研究,同时激光也开始应用

2.1 光动力效应光动力疗法的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敏化反应。其过程是: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使组织吸收的光敏剂受到激发,激发态的光敏剂又把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氧,生成活性很强的单态氧,单态氧和相邻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作用而导致细胞受损乃至死亡。 2.2 光动力效应所需的基本条件氧、光敏剂和可见光是光动力效应发生的基本条件。由于光动力治疗是在活体上进行的,活体组织又是含氧的,所以光敏剂和与之相匹配的特定波长光便成为光动力效应的两个关键因素。光敏剂的光动力活性、光吸收特性和靶向特性,决定了其临床可用性和适用范围。照射光的波长必须与光敏剂相匹配才能产生强烈的光动力效应。另外照射光输出稳定性和投照可靠性也是决定治疗效果的重要可控因素。 2.3 光动力效应能够用于治病的前提条件光动力效应能够用于疾病治疗有两个前提: 其一是特定病变组织能较多地摄取和存留光敏剂;其二是靶部位较易受到光照射。通常,实体恶性肿瘤、某些癌前病变及一些良性病变可较多地摄取和存留光敏剂,只要这些病灶处于激光光纤的照射范围,光动力效应就能发生。 2.4 光动力学疗法的治疗步骤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肿瘤可分为2步来完成:首先是给患者注射光敏剂,然后是对病灶区进行激光照射。 3 光敏剂与光敏药物 3.1 光敏剂与光敏药物光敏剂是指能吸收特定波长光的能量并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从而产生活性氧等毒性物质的一类化学物质。由光敏剂引发的光化学反应称为光敏反应。一般把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敏反应称为光动力反应。把可引发光动力反应破坏细胞结构的药物称为光动力药物,即光敏药物。 3.2 光敏药物与一般化疗药物的区别 3.2.1 作用原理不同光敏药物经注射进入人体以后,很快会在不同的组织中形成不同的浓度分布,然后又以不同的速率下降,并在天后大部分排出体外。摄取了药物的人体

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解析

光动力治疗痤疮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临床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发表时间:2010-10-12发表者:张云杰 (访问人次:46 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科王开北京 100853 一、概念 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样痣, 俗称胎记, 常常于生后或生后不久出现。损害为淡红或紫红色的斑片,不突出皮肤,表面平滑,压之褪色,外形不规则,常见于面部、颈部,头皮等处, 也可见于上下肢、前胸部或手掌、手背等身体其它部位。随年龄增长, 红斑颜色会加深, 面积增大,但与面部的比例往往不发生变化,表面可有结节或疣状增生。鲜红斑痣也可伴有唇部增厚或病侧面部明显高于对侧或其它某些器官的损害, 如伴有青光眼、癫痫等症状的 Sturge-Weber 综合症和伴有患侧肢体粗而长等症状的 Klipple-Trenaunay 综合症。组织病理主要变现为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异常扩张,管壁薄弱,但内皮细胞不增生。 二、 PDT 治疗鲜红斑痣作用原理 过去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如外科植皮、 X线、同位素、冷冻、电灼、各种外用药、磁疗和多种 ( CO 2 、 YAG 、氩离子、铜蒸汽、 KTP 激光治疗,但均因会损伤皮肤遗留疤痕或无法消除病变而难以为患者接受。直到近年来可调脉冲染料激光的问世, 一方面因激光的输出波长能为血红蛋白吸收,另一方面,因具有选择性的光热解作用,避免了热量的集聚,从而减少了对皮肤的损害,可达到无疤痕褪色的较理想的疗效。但该设备价格昂贵, 需进口,而且通过国内一些医疗机构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发现可调脉冲染料激光只对部分类型的鲜红斑痣患者有效, 对于较严重的病变效果不佳, 操作不慎仍可遗留瘢痕。因此尚非理想。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肿瘤已有 20余年,在 PDT 治癌机制的研究中发现,除肿瘤细胞被破坏外,还伴有供给肿瘤组织的血管的阻塞即能引起肿瘤微血管的光敏损伤。因此 , 解放军总医院自1991年开始研究应用 PDT方法治疗鲜红斑痣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实验研

光动力疗法治疗颅内肿瘤的研究进展

光动力疗法治疗颅内肿瘤的研究进展 许焕波。肖哲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汕头515041) [摘要】肿瘤光动力疗法(POt)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引起细胞凋亡或坏死。是继手术治疗和化、放疗之后。肿瘤治疗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PDT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光敏剂;颅内肿瘤 [中图分类号]R459.9;R73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叭716(2010)01.0061-04 颅内肿瘤起源于脑及其邻近组织,年发病率(7-lo)/lo万。胶质瘤是颅内肿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40%-50%,星形细胞瘤5年生存率30%左右11],局部浸润(侵袭性)生长是神经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一个重要特征。脑胶质瘤几乎无转移,向颅外的远方转移更是罕见。由于此类肿瘤好发于人脑重要功能区或附近区域。因此术中无法将肿瘤完全切除,术后易复发。90%的复发性胶质瘤发生在原发灶周围2锄内[2J。肿瘤光动力疗法(Pcrr)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并在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治疗方法:即利用肿瘤组织对特定化学物质(在一定波长的光作用下产生光动力效应而达到损伤或破坏肿瘤组织的目的…3)的选择性摄入。本文就近年来有关P叩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历史回顾 1903年首次提出了光动力作用概念。其应用试剂和光相结合产生效用的试验被认为是现代光动力学疗法的开端【3J。HALTSMANN(1911年)报道了血卟啉对小鼠皮肤的光敏作用和光毒性作用。DIA.MOND(1972年)报道了在体内、外应用血卟啉对小鼠神经胶质瘤光毒性的研究。THOM.AS等(1975年)成功应用血卟啉衍生物(HPD)和红光相结合治疗小鼠乳腺癌。从此开启了PlYr治疗癌症的先河。KELLY(1976年)和其合作者们首先用HPD治疗膀胱肿瘤。标志PDT正式用于临床L4I。目前PDT已被运用于包括肿瘤及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眼底老年性黄斑变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良性病变等)的诊断与治疗。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及日本等国家已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正式批准,PDT成为治疗肿瘤的~项常规手段。而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后。对PIT/'这一新疗法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初步发展了一系列光敏剂和PDT光源,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5J。2PDT杀伤肿瘤的基本原理 PDT是一种能诱导细胞坏死和(或)凋亡的细胞毒性治疗方法。可杀伤肿瘤或其他病理性增生组织而达到治疗且的。机体在接受光敏剂后一定时间,光敏剂可相对较高浓度存留在肿瘤组织内,此时以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肿瘤部位,光敏剂发生光动力学反应,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的光敏剂通过两种可能的机制,产生多种活性氧簇(RoS.包括单线态氧、氧自由基、羟自由基等),进而对细胞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生物大分子产生破坏作用,使细胞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细胞凋亡和(或)死亡,而起到治疗作用【6J。, 其反应机制分为I型光动力反应机制:激发态的光敏剂作用于对应的底物(可能是细胞膜,也可能是细胞内的大分子),通过电子或质子(e一和H+)的转移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和周围的氧分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氧化产物。Ⅱ型光动力反应机制:激发态的光敏剂将能量直接传递给周围的氧分子使其成为单态氧——一种高效的ROS【4.7J。以上两种机制可能同时发生,也可能单独发生,这取决于所用光敏剂的性质。PDT所引起的光损伤及细胞毒性的程度,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如光敏剂的种类,光敏剂在胞内或者胞膜的聚集地点,光敏剂的使用剂量,激发光波长,曝光剂量、强度,周围氧浓度。摄入光敏剂与曝光时间间隔等,这些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PDT的效果【7剖。 研究表明。在PDT过程中使用NO抑制剂可明 收稿日期:2009—12—09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06440)作者简介:许焕波(1982一)。男,广东省揭阳市人,汕头大学医学院在读硕士生。 通信作者:肖哲g-mail:xiaoze01@163.‘m- 万方数据

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

使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操作规程(SOP) 一、ALA-PDT 治疗尖锐湿疣的标准操作规程(SOP) 步骤一:配药 1、治疗前用1ml无菌注射针抽取0.5ml注射用水注入西林瓶(每瓶中含盐酸氨酮戊酸 118mg),配制成浓度为20%的溶液待用。 2、溶液必须新鲜配置,且每次配置的溶液保存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步骤二:患处的清洁与处理 1 嘱患者于治疗前做患处清洁,更换内衣裤。 2 治疗当日,清晨不宜饮水。 3 视病人情况刮除或剪除毛发。 4 用75%酒精进行局部消毒,应由外周逐圈消毒至病灶中央。 5 若患处表面有渗出,角质增厚,结痂等情况,依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并在不引起患处出血的情况下暴露出新鲜柔软的疣体。 如有渗出,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以完全清除渗出物为佳。 如有角质增厚或结痂,用生理盐水浸湿医用纱布湿敷患处(约10min,湿敷时间可依据角质软化程度进行适当调整),待角质层或痂皮软化后轻轻揭去或擦去痂皮。步骤三:敷药 敷药范围以覆盖疣体及其周围2cm范围为准,整个敷药过程应处于避光环境中,敷药后患处避免强光照射。

步骤四:照光 1、依据疣体部位选择光纤:尿道口和其他部位选择点状光纤,尿道内选择柱状光纤。 2、局部应用药物三小时后,依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根据病灶实际情况设置治疗参数。 3、在正式治疗之前设备会释放微弱的红光,可用其做指引以调整治疗光斑,用该光斑覆盖患处,至每次治疗光斑直径为2cm。 4、调整光纤支架,使光纤断面与患处的垂直距离为光动力治疗仪显示值,并使指引红光垂直照射患处,然后固定光纤支架后进行光照。整个光照过程中,务必保持病灶部位在光斑范围内。在治疗光发射状态下观察病灶时,操作人员需佩戴红光护目镜。 5、尿道内照射时,首先判断疣体部位,将柱状光纤末端插入无菌的套管中。 对于男性患者,以左手垫以无菌纱布夹持阴茎拇指和食指分开尿道口; 对于女性患者,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小阴唇充分暴露尿道口。右手持光纤,顺尿道口轻轻插入施行光照。 6、如在照射过程中患者感到疼痛,可采用如下方法: 渐进性适应,可先将光纤远离疣体至病人疼痛可忍受处,再缓慢移近光纤,最后至最佳光斑大小(d=2cm)以确保治疗效果。 暂停,待病人疼痛缓解后在行治疗。 利多卡因施行局部麻醉。 疼痛属病人自身感受且个体差异性大,必要时操作人员需进行一定的心理安抚消除病人恐惧感。 步骤五:治疗后处理 1、光照后,可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抗生素软膏涂抹患处。 2、治疗后一周复查,若皮损未消退则可再次治疗。 二、物理疗法联合ALA-PDT 治疗尖锐湿疣的标准操作规程(SOP) 步骤一:物理疗法 常规物理疗法清除疣体(如CO2激光、冷冻、微波、电灼等)。 步骤二:ALA-PDT治疗 待创面愈合后(一般1-2周),采用ALA-PDT治疗,具体可参照上述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标准操作规程(SOP)。

光动力疗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率较高,16岁以下的79例(占74.5%),老年患者14例(占13.2%),其原因主要与肝肾功能低下有关。在性别上由于大部分患者性别未记载,所以不能说明性别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2.2 106例不良反应在时间分布中,小于30min的发生率较高,占89.9%,这与药物浓度、滴速和过敏体质有关。 2.3 不良反应的类型很多,但主要集中于变态反映(占90. 5%)。 2.3.1 过敏性皮疹为76.4%,占变态反应的84.4%,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全身出现大量药疹。停药后症状可以自行消失。 2.3.2 过敏性休克对机体危害最大,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占不良反应的9.4%,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哮喘样发作、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抽搐、血压为0、高热、头晕、恶心、呕吐等。若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进行抢救〔1,2〕。 2.4 有报道,该药静脉输液的正常速度为1.0~2.5mlΠmin,即40~100滴Πmin。在106例不良反应中,青年人的滴速为120滴Πmin,超过正常滴速,使机体内药物量过大,而引起不良反应。儿童以20滴Πmin的滴速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 3 讨论 要解决或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广大医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药物因素 双黄连注射液为复方中药制剂,虽然组成中药只有3味:金银花、连翘、黄芩,但每一味中药都含有多种成分。在制备工艺中,若使一些大分子抗原或半抗原物质进入注射液中,可能容易引起不良反应。而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是一种致敏原,且在控制质量标准时又采用绿原酸作为主要质控指标,所以就在注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过敏。因此,有必要对双黄连注射液进行系统的药学及药性、毒理学研究,以彻底避免其过敏反应或其他副作用的发生。 3.2 患者个体因素 双黄连注射液致老年和小儿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青年患者,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不良反应,原因可能是由于此类患者肝肾功能不完善,解毒及排泄能力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较差所致,故往往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因此,儿童和年老体弱者应用双黄连时更应提高警惕,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6〕。过敏体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非过敏体质患者,在使用双黄连注射之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应慎用。 3.3 药物配伍 双黄连注射液常与青霉素类药物配伍使用,在配伍使用中也有不良反应发生的报道。由于青霉素类抗生素为公认的致敏药物之一,与双黄连注射液配伍应慎用〔7〕。刘栓娣等〔8〕报道,双黄连不宜与硫酸阿米卡星、氨苄西林钠配伍,配伍用时,前者产生沉淀,后者则使溶液颜色变深、pH值下降。 3.4 给药浓度和速度 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认为是与人体的个体差异、药物纯度及药理作用有关,但与药物的浓度和滴速也有很大关系。双黄连用药剂量超过60mgΠkg?d、液体中药物浓度大于1%、或滴速在80滴Πmin以上时,容易引起和加重不良反应,如双黄连所致的“酒醉貌”及腹痛,是由滴速过快引起,多数不良反应病例的头痛、头晕等症状,可在减慢滴速后消失。因此,临床应用双黄连滴速不宜过快,剂量不宜过大,稀释用溶媒不宜过少,对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尤应如此。10岁以下儿童应用双黄连时最容易致不良反应,认为可能与医务人员对儿童用药的剂量折算关系尚不准确,造成超计量用药也有一定关系,应当引起重视。 3.5 首次用药,重点监测 双黄连不良反应多在首次用药30min内发生,说明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速发性变态反应,故医护人员应将“首次用药的30min内”作为双黄连不良反应的重点监测时间,以防不测。 3.6 其他①据调查双黄连在出厂6个月内使用无不良反应,6个月后才开始出现不良反应,出厂时间越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越高,最后全部使用者都有不良反应发生,这可能与双黄连长时间贮存时其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关,因此,医护人员应尽量避免使用出厂时间较长的双黄连(如超过两年);②双黄连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每年的第三季度最高,可能与该季节气温较高影响制剂稳定性有关,为确保双黄连的质量和疗效,应采取现配现用的方法,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③部分医护人员受“中药毒性小,较安全”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急、重症或儿童患者,因治疗心切,往往超过常规剂量用药,应予避免。 光动力疗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 林 虞乐华 综述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康复理疗科,重庆 400037)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即使用激光照射被化学物质染色的生物组织,产生光化学效应,从而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属于光化学疗法的一种。早在1900年, Raab首先发现光敏细胞毒反应。20世纪70年代,PDT在各种良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近年来,随着PDT在肿瘤临床治疗的深入研究,光动力疗法有望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而后的第四种特殊类型的肿瘤治疗方法。虽然国内外众多学者对PDT的作用机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但PDT的确切作用机制还没完全阐明。本文就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PDT作用机制的文献作一综述。 1 PDT可能的作用机制Ξ 1900年Raab首先观察到生物体内的PDT,即用吖啶橙染 19 《激光杂志》2003年第24卷第2期 LASER JOURNA L(V ol.24.N o.2.2003) Ξ收稿3月25日收稿 作者简介:张林,男,36岁,主治医师,1990年毕业于安徽蚌埠 医学院,现在第三军医大学康复理疗专业攻读研究生。

光动力疗法在外阴皮肤病中的应用进展

vation by IL-19,IL-20and mda-7through IL-20receptor complexes of two-types.J Immunol2001;167:3545-3549. 11Su ZZ,Madireddi MT,Lin JJ,et al.The cancer growth suppres-sor gene mda-7selectively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and inhibits tumor growth in nude mice.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8;95:14400-14405. 11Jiang H,Su ZZ,Lin JJ,et al.The 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 mda-7suppresses cancer cell growth.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6;93(17):9160-9165. 13Seaki T,Mhashilkar A,S wanson X,et al.Inhibi tion of hu man-lung cancer growth followi ng adenovirus-mediated mda-7gene expression in vi vo.Oncogene2002;21(29):4558-4566.14Chada S,Sutton RB,Ek mekcioglu S,et al.MDA-7/IL-24is a unique cytokine-tumor suppressor in the IL-10family.Int Im- munopharacol2004;4:649-667. 15Xie MH,Aggarwal S,Ho WH,et al.Interleukin(IL)-22,a novel human cytokine that signals through the interfero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s CRF2-4and IL-22R.J Biol Chem2000;275: 31335-31339. 16Koks S,Kingo K,Vabrit K,et al.Possibl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olymorphisms of the cytokines IL-19,IL-20and IL-24and plaq ue-type psoriasis.J Immunol2005;6:407-415. (收稿:2007-06-11 修回:2007-09-03) 光动力疗法在外阴皮肤病中的应用进展 杨永生 综述 徐金华 审校 摘要 光动力疗法包括光动力诊断及光动力治疗,已在许多领域应用。在外阴皮肤病中,通过采用适当的光敏剂及光源,已应用于尖锐湿疣、乳房外Paget病、外阴上皮内瘤变的辅助诊断。在尖锐湿疣、乳房外Paget病、外阴上皮内瘤变、硬化萎缩性苔藓的治疗中取得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尖锐湿疣; 外阴上皮内瘤变; 乳房外Paget病; 硬化萎缩性苔藓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 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动力反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其基本过程是:生物组织中的内源性或外源性光敏物质受到相应波长光照时,吸收光子能量,由基态变成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光敏物质很不稳定,迅速经过物理退激或化学退激过程释放出能量而返回基态,其物理退激过程可以产生荧光,通过分析荧光光谱能进行疾病的诊断;其化学退激过程可以生成大量活性氧,其中最主要的是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活性氧能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损伤细胞结构或影响细胞功能,因而产生治疗作用。在临床上,光动力疗法通常仅指光动力治疗,而将光动力诊断(Photodynamic Diagnosis,PDD)称为荧光诊断。 1 光敏剂及光源 光敏剂及光源是PDT二要素。光敏剂可分为三类:卟啉类、二氢卟吩类及染料类。其中,卟啉类的第一代光敏剂主要为血卟啉衍生物,因其有4~6周的延迟光敏感作用而应用比较局限。第二代的光敏剂5 -ALA(5-氨基酮戊酸)及MAL(甲基-氨基乙酰丙酸酯)的出现,不但缩短了相应的延迟光敏作用,更因为它是机体卟啉代谢的中间产物,安全性肯定,从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二氢卟吩类较为常用的为替莫泊芬(te moporfin,mTHPC),其光毒性最强,但对正常组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40织的毒性最小。 PDT光源有多种。在理论上相干光和非相干光都可以用于荧光诊断和光动力疗法,但由于非相干光(如高压汞灯)强度低,单色性差,光导纤维耦合效率低,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激光作为激发光源。荧光诊断一般采用短波长激光,如长波紫外光和绿光。光动力治疗对激发光源的要求:(1)激光波长在450~1000 nm之间,治疗表浅病变一般选用绿光和黄光,治疗深部病变或瘤体较大的肿瘤多选择红光和近红外光; (2)激光波长应与所选用的光敏剂吸收峰有最大限度的重叠;(3)由于PDT需要大光斑照射或多光路输出,照射持续时间长,激光器应具有较大的输出功率和稳定的工作性能。常用的激光器:(1)He-Cd激光器,波长441.6nm,可作为诊断光源;(2)N2激光器,波长337.1nm,脉冲输出,是较为常用的诊断光源;(3)Ar+激光器,波长488.0~514.5nm,连续输出,既可作为诊断光源,也可作为治疗光源;(4)Kr+激光器,波长406.7~415.4nm,是一种理想诊断光源;(5)He-Ne 激光器,波长623.8nm,可作为治疗光源,输出功率较低;(6)Ar+泵浦染料激光器,中心输出波长为630~ 640nm,是较好的治疗光源;(7)铜蒸汽泵浦染料激光器,输出的510nm波长可兼作诊断和治疗光源,输出的630nm波长可作为治疗光源;(8)金蒸汽激光器,波长627.8nm,可作为治疗光源;(9)铜蒸汽激光器,波长510.4和578.2nm,可作为治疗光源;(10)KTP激 288China J Lepr Skin Dis.Apr2008,Vol.24,No.4

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

光动力疗法(PDT )治疗尖锐湿疣(图示) 发表时间:2008-12-17发表者:邹先彪(访问人次:5548)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问世而在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血管)增生性病变组织的选择性治疗新技术,该疗法是完全不同于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之后的又一种正在研究、快速发展中的崭新疗法,已成为世界肿瘤防治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随着第一个光敏剂Porfimer Sodium于1993--1997年在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及韩国陆续被批准上市,PDT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迅速活跃起来。近年来,随着新的光动力治疗药物的研发成功及激光设备技术的提高,PDT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国际上,已批准上市或正在临床研究的新的光敏剂近十种。同时,PDT也被用于非肿瘤型疾病,如尖锐湿疣、牛皮癣、鲜红斑痣、类风湿关节炎、眼底黄斑病变、血管成型术后再狭窄等疾病的治疗。光动力疗法是以光、光敏剂和氧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手段,光敏剂(光动力治疗药物)的研究是影响光动力治疗前景的关键所在。光敏剂是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其基本作用是传递能量,它能够吸收光子而被激发,又将吸收的光能迅速传递给另一组分的分子,使其被激发而光敏剂本身回到基态。光敏剂能动态的浓集于生长异常的组织中(如肿瘤、年龄相关的黄斑病变、鲜红斑痣、尖锐湿疣等),它在适当波长光的激发下能发生光动力学反应产生单线态氧等活性氧物质,而破坏靶细胞,光敏剂是光动力学疗法(PDT)的核心物质。PDT的问世、发展和应用都是随着光敏剂研究的发展而逐渐完善改进的。 光动力疗法适应症 1.癌前期皮肤病和皮肤恶性肿瘤 ●目光角化病(AKs) ●Bowen\\"s病(BD) ●基底细胞癌(BCC) ●鳞癌(SCC)。 ●Kaposi\\"s肉瘤(KS) ●蕈样肉芽肿(MF) 2.PDT治疗非恶性肿瘤性皮肤病 ●尖锐湿疣 ●血管畸形 ●寻常痤疮 ●病毒性皮肤病 ●皮脂腺增生 ●光子嫩肤(PDT—IPL,PDT with blue light) 光动力学疗法的优点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治疗肿瘤手段,它对靶组织及损伤程度都具有可选择性,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与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治疗手段

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的现状及发展

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疾病,也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光动力治疗法在治疗癌症中已展现出一系列的优点。本文介绍了PDT的原理及作用机制,并对PDT中的关键技术——激光器和光敏剂目前的应用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分析了目前的最新发展并对PDT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癌症 PDT 激光器光敏剂 引言 目前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全球癌症患者人数不 断攀升,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从2002年的1090万上升到2008年的1270万,死亡人数 从670万上升到760万。我国200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有癌症患者300多万,且以每年3% 的速度递增,癌症死亡率也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全国每年死于癌症的人为150万,占全球 的24%。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每年新发癌症病人数将达到1500万,癌症将成为 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因此癌症的控制是世界各国政府的卫生战略重点,癌症的综合 治疗成为世界所关注的研究课题。 在癌症治疗的众多方法中,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以其有效、 安全、副作用小、可协同性、可重复性和相对成本低等优点脱颖而出,并且在肿瘤的治 疗中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为中晚期癌症患者,特别是无法采用传统疗法治疗的癌症患 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增加了一种治疗手段。与肿瘤传统手术、化疗和放疗方法相比,PDT 的优点是能选择性地消灭局部的原发和复发肿瘤,而不伤及正常组织;可与化疗和放疗同 时进行,且均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缩小手术的范围和改善患者愈后的身体状况。几十 年来,PDT已成为肿瘤防治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很多国家都开展了肿瘤PDT的 研究,并使成千上万的不同癌症患者受惠于这一疗法,迄今为止已有数千例的治疗报道,治疗的范围包括:脑瘤、头颈部肿瘤、眼部肿瘤、咽癌、肺癌、胸壁肿瘤、食管癌、直 肠癌、腹腔肉瘤、膀胱癌、乳腺癌和妇科肿瘤等。近年来美国的FDA、日本、荷兰和加 拿大等国的卫生部门已相继确认了这一肿瘤新疗法的治疗标准,PDT结合食管癌支架的 疗法已被美国综合癌症网络(NCCN)作为晚期食管癌的首选方法,近年来,在国内也逐渐 成为新的研究热点[1、2]。 1 PDT的基本原理 PDT的作用机制是由于光敏剂在各组织中的半衰期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造成肿

PDT(光动力)疗法小介绍

PDT(光动力)疗法介绍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其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这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敏化反应。其过程是,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使组织吸收的光敏剂受到激发,而激发态的光敏剂又把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氧,生成活性很强的单态氧,单态氧和相邻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进而导致细胞受损乃至死亡。 光动力疗法的原理介绍 先将光敏剂注入患者病变部位,然后用特定波段激光照射患病区域。光敏剂激活后产生光动力反应并导致病变部位出现光性过程,产生活性氧如单线态氧等杀死异常增生的细胞,而邻近组织则不受任何影响。此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对医生和医院的要求较高。 相比传统疗法,光动力疗法的一些优势介绍 1.创伤很小:借助光纤、内窥镜和其他介入技术,可将激光引导到体内深部进行治疗,避免了开胸、开腹等手术造成的创伤和痛苦。 2.治疗区域的选择性:PDT疗法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光照区的病变组织,对病灶底部和周边的正常组织无损伤,这种选择性杀伤行为是其他常规手段所无法做到的。由于光敏剂只被病变细胞吸收并保留,无全身毒性,作用光波不为正常组织吸收,所以治疗只针对病变组织而保证正常组织细胞无损伤。 3.有效性:光动力作用能引起的血管损伤及由此导致的病变组织局部的缺血缺氧,最终杀灭病变部位。并且由于治疗过程基于较强的药物定位效应。自动产生于所有病毒疣、疱疹部位,与此同时又能增强机体本身的免疫机制,防止复发或转移,治疗彻底、无复发,可以彻底根治。 4.无耐药、毒副作用:由于制剂本身无毒,进入人体后很快被代谢,不在体内产生蓄积,机体也不会对光敏制剂产生耐药抗药性。因此,光动力疗法可以反复使用。 5.灵活性:光动力疗法不受其他治疗方法限制,可以完全独立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 6.无创性:对发病器官上皮结构和胶原支架的损伤小,使创面愈合后保持器官外形和功能的完整性。治疗无需手术,无需病人住院,治疗时间短、无创伤,无痛苦。 光动力疗法的三大典型突破点 突破一:解决传统方法不能根除的局限 传统方法大多只能在大剂量抗毒后,暂时控制症状,却不能彻底根除。究其原因是这些传统YAO物只从单一的表面治疗入手,而真正根除尖锐湿疣要从肌体免疫抗毒入手。采用

光动力疗法的新突破

光动力疗法治疗癌症获突破 光动力疗法是治疗癌症的一种新技术,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该疗法受到很大限制。日前,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21岁的本科生程宇豪为第一作者的论文11月3日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为光动力疗法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光动力是现代医疗临床中,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主要是光敏剂与靶向组织和细胞产生反应,特定光照射之后发生作用,导致靶向细胞坏死的治疗技术。光动力疗法具有靶向性好、副作用小等优势,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癌症治疗手段。 21岁的程宇豪是四川人,2008年大地震时,他看到血液供应的重要性,以及人血保存条件和保存期的问题。因此,他对人造血液的研究格外关注,这种合成的乳剂具有极强的溶氧能力,可代替人血输入体内。程宇豪将人造血液与光动力疗法联想起来。 “光动力具体工作时,主要是利用光敏剂吸收激光,将肿瘤内的溶解氧活化,成为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从而实现肿瘤杀伤。”程宇豪说,在实体肿瘤内部通常是一种缺氧状态,加上光动力治疗过程本身会消耗氧气,所以治疗可利用的氧气受到限制。 他们设想了一种“自供氧光动力”疗法,该方法将人造血液与光敏剂相结合,能够在光动力治疗时,为光敏剂提供氧气。也就是说,光敏剂即使是在“乏氧环境”下工作时,也会有源源不断的氧气供应,从而保证光动力的疗效。 “实验表明,在正常氧分压和低氧分压下,自供氧光动力疗法均可以显著增加光敏剂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增加光敏剂的细胞毒性,尤其有助于提高体内实体瘤治疗时的药效。”程宇豪说,这一研究可以为光动力制剂的研究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未来或有望用于现有临床光动力药物的改进和增效。 据介绍,从开发一个全新药物到其最终上市往往需要5~10年甚至更久,并且失败的风险非常大。这项工作的亮点就在于使用已经上市的药物(全氟化碳,是临床人造血液和造影剂的原料)来增效市面使用的光动力药物,简单、有效、安全并且解决了长期以来限制光动力疗法发展的关键问题。如能最终应用到临床,它能在更多类型癌症的治疗上取代放、化疗,为患者减轻副作用所带来的痛苦。 程宇豪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科学家,初三开始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高中毕业时,他凭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优秀成绩,被保送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得益于该校推行的“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程宇豪是南京大学拔尖计划大四学生,尽管本科学的化学,对医学感兴趣的他目前已获得免试直博预录取资格。他认为,化学是一

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概述: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样痣(port wine stains) , 俗称胎记, 常在一出生或生后不久出现。病损为淡红或紫红色的斑片, 不突出皮肤, 表面平滑, 压之褪色,形状不规则, 常见于面部、颈部, 头皮等处, 也可见于上下肢、前胸部或手掌、手背等身体其他部位。随年龄增长, 红斑颜色加深, 面积增大, 但与面部的比例往往不发生变化, 表面可有结节或疣状增生。鲜红斑痣也可伴有唇部增厚或病侧面部明显高于对侧,或伴有其他器官的损害, 如伴有青光眼、癫痫等即Sturge Weber 综合征, 伴有患侧肢体粗而长即Klipple Trenaunay 综合征。组织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异常扩张, 管壁薄弱, 但内皮细胞不增生。以往对鲜红斑痣曾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法, 如外科植皮、X 线照射或同位素贴敷、冷冻、电灼、各种外用药、磁疗和多种激光( CO2、YAG、氩离子、铜蒸气、KTP ) 治疗, 但均因会损伤皮肤遗留瘢痕, 或无法消除病变而难以被病人接受。直到近年来可调脉冲染料激光的问世, 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解决。该激光的输出波长能为血红蛋白吸收, 同时还具有选择性的光热解作用, 避免了热量的集聚, 从而减少了对皮肤的损害, 可达到较理想的无瘢痕褪色效果。但这种激光设备价格昂贵, 并且通过国内近几年的临床实践, 发现可调脉冲染料激光只对部分类型的鲜红斑痣病人有效, 对于较严重的病变疗效不佳, 操作不慎仍可遗留瘢 痕, 依旧不理想。

二、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作用原理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 治疗恶性肿瘤已有20余年。在PDT治癌机制的研究中发现, 除肿瘤细胞被破坏外, 还伴有供给肿瘤组织的血管的阻塞, 即PDT能引起肿瘤微血管的光敏损伤。在这一基础理论上, 自1991年开始研究应用PDT方法治疗鲜红斑痣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实验研究表明, 当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 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 HpD) 被注入血管后, 可在血液中形成较高的浓度, 一定时间内血管内外有较大的浓度差, 光敏剂可迅速被血管内皮细胞吸收,并且血管内皮细胞吸收的HpD远远高于真皮血管外间质和表皮细胞, 此时对病人给予适当剂量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 该处血管内皮细胞因吸收HpD较多可产生强烈光敏反应而变性坏死, 真皮血管外间质与表皮细胞因不含或较少含有HpD, 故不产生或仅产生轻微的可恢复的光敏反应, 从而既有效地破坏畸形毛细血管网, 又能完好地保留其上面及周围的表皮组织。以鸡冠作鲜红斑痣模型也证实, 给予氩离子等激光PDT治疗后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害, 管腔内微血栓形成, 微血管数量减少, 但表皮层细胞及真皮深层组织不受损害。因此达到了选择性破坏异常畸形的毛细血管网的目的, 祛除红色而不遗留瘢痕。通过千余例临床实践表明, 应用PDT 治疗鲜红 斑痣效果非常满意。 三、鲜红斑痣的临床分类根据鲜红斑痣病变情况及PDT治疗需要, 可以将其分为3种类型6个等级。(1) 粉红型: 红斑颜色为粉红色, 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