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教学设计

名人名言教学设计
名人名言教学设计

《明日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整句诗;

2、能够理解整首句的意思,从中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珍惜时间名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呱呱坠地到现在,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知道我们要节约粮食和水电,其实我们最应珍惜的还有时间。

2、齐读名言:

出示课件:

古书《xx》: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xx《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晋代xx《杂诗》: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唐代颜真卿《劝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宋代xx《xx》:

xx,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明代xx《今日歌》: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清代xx: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现代xx《惜时》:

xx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3、导入:

虽然,这些句子并非出自同一朝代,同一人物,但古人也好,今人也罢,我们不难读出他们共同的心声,你们说是什么?指名答。

对,就是——惜时(板书、教学“惜”字),当然,从古至今像这样劝慰和勉励人们惜时的句子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从这朵朵奇葩中撷取一首《明日歌》,细细品味。板书:

明日歌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诗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2、指名学生朗读。

3、作者介绍:

文嘉(1501~1583)明代画家、诗人。字休承,号文水,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吴门派代表画家,善画山水,笔法清脆。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传世作品有《山水花卉图册》、《垂虹亭图》、《寒林钟馗图》、《江南春色图》等。著有《钤山堂书画记》、《和州诗》。

三、朗读诗词。

1、解释词意思,解释整首诗的大意;

2、自由练习朗读;

3、个别抽读,教师注意正音;

4、全班齐读。

四、合作探究。

谈感受,提升朗读

1、学生谈一谈对于时间飞快的感受;

2、学生谈一谈如何节约时间;

3、学生带着感受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读;

五、拓展延伸。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卜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xx等相关常识;

2.掌握课文中相关的文言知识;

3.了解课文的特色,培养学生对古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目标

1、2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屈原的相关故事或相关名句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5),我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泳于沅湘流域。

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罗江自尽。《史记》有传,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

2.介绍《xx》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因为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3.解题。

卜居,通过问卜解决自己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现实。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裂纹来预测吉凶,叫卜。

4.播放课文朗读动画,学生正音正字,把握朗读节奏。

5.学生诵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

6.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三、诵读重点句子。《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人内心的情感。

3、反复朗诵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难点】

1、赏析诗歌名句,理解诗歌内涵。

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及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精讲点拨法、鉴赏评论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播放歌曲《滚滚xxxx逝水》。

一、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长河滚滚而逝,有多少英雄正如翻飞的浪花般无影无踪。成也好,败也罢,能够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的依旧是那些慷慨正气,一心为国为民的英雄。今天我们就翻开历史的画卷,走进南宋时期的一位民族英雄,一起学习他那悲壮的诗篇,一起感受他那崇高的人格,他就是文天祥。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课件出示,学生了解)

1、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张弘范劝他写信招降在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2、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

“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张弘范看后,连声称赞“好人!好诗!”

三、诵读,感知全诗

1、听录音,要求:

学生正音正字,揣摩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2、抽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

师指导朗读技巧。(把握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生齐读。

4、xx读。

四、课堂总结

文天祥以他那出众的才华,磅礴的气势谱写了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以一腔浩然正气,满腹爱国热忱唱响了生命的最强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豪言壮语激励着后代多少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