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

xx.9—xx.1

本学期我仍任教计算机平面设计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将教学计划安排如下:一、课程的目标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必修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操作课。作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都应该了解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的各种常规操作,并能应用于各行各业。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使他们能胜任办公自动化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

在本学期中主要任务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汉字输入能力,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重点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具有一定的文字排版能力;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以及PowerPoint 基础入门操作和简单的网络应用。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

2.比较熟练应用officexx,了解officexx;

3.了解计算机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识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教学方法:

1、讲授、演示、实践、任务驱动法;

2、教学与实践同步,即时反馈课堂信息;

3、加强技能操作训练;

4、每节做小结,每结束一章要做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二、教材特点分析

1、教材内容丰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内容较为丰富,总共有七章,第一章认识计算机,第二章 WindowsXP操作系统,第三章因特网(Inter)应用,第四章 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第五章 Excel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第六章多媒体软件应用,第七章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应用。主要内容是基于目前广泛应用的Windows操作平台,包括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并简单的介绍了文字输入方法,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和处理等内容。

2、教材重点突出。本教材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应用为主,重点介绍Windows XP 的基本操作,突出了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够注重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是本教材的最大特色。重点在于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Windows的操作,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以及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难点在于对程度不一的学生,特别是从未操作过计算机的学生,要在短短几个课时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操作两不误。

3、充分考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体现教材的先进性,以保证学生所学技能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在教材的力求介绍最新的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对于常用的算机软件,力求选用最新的版本。

4、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根据计算机专业的需要,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核与知识结构,在保证学生必备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操作内容。

三、教学安排及考核方法:

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20周,约计授课16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0学时,实践90学时。期末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要技能考察,占

该课程的70%,平时作业和上机操作占该课程的30%。学生期末总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

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分为两部分:一是概念、功能、理论的学习,一是掌握操作过程的学习。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科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WindowsXP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尤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所必须的职业技能。四、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大部分农村,接触计算机学生不多,对计算机还没有一个感性认识,有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基本为零,他们和其他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了解理论知识,更应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五、教学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课程知识,要想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

3、每节做小结,每结束一章要做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功能,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一些学生比较

感兴趣的课件,或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印象。每节课均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后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可以即学即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计划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课程的目标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也是以后计算机专业其他课程的入门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2) 具备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3) 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等。

4) 熟练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多媒体软件的应用。

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分为两部分:一是概念、功能、理论的学习,一是掌握操作过程的学习。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科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尤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所必须的职业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现任教的12级数控、护理、幼师专业,学生是刚入学的新生,其中有少数没有使用过电脑的学生,他们和其他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而绝大多数同学接触过Windows操作系统,但也没学习使用过办公软件诸如Word、Excel等软件,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肤浅,认为计算机就是用于游戏、聊天的一种工具,对于计算机的认知还不够,对于学习计算机的方法一无所知。表现在知识衔接不上,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三、教材分析

学生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专为中等职业高中学生而编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是比较适合高一计算机学生的使用。

2、教材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总共有七章,第一章认识计算机,第二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第三章因特网(Inter)应用,第四章 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第五章 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第六章多媒体软件应用,第七章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应用。

3、重、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Windows 的操作,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以及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难点在于对程度不一的学生,特别是从未操作过计算机的学生,要在短短几个课时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操作两不误。四、教学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课程知识,要想使学生能系

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

3、每节做小结,每结束一章要做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功能,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件,或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印象。每节课均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后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可以即学即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六、课程考核办法

考核:理论占30%;上机考试占50%;平时成绩20%; 1.上机考试或理论考试低于50分,总评为不及格;

2.平时上课、上机考勤;课后作业;上机作业;课程作品;课堂表现等都记录平时成绩;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学生学习强调以动手为主,必须加强上机实验。课堂上认真听讲,理解各个知识要点,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掌握操作步骤,上机时认真实践,完成各个实验任务。

达州萼山职业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教师:颜书军 xx年10月5日

编写说明

一、使用课程标准或实用大纲:二、使用教材(书名、主编、出版社):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王璐烽中国原子能出版社三、课时情况

1.课程标准或大纲要求本课程总学时数: 40 学时2.专业计划本课程期数 1 学期

实际教学总时数 40 学时

3. 本期总课时数学时 = 每周 4 学时× 10 周其中:理论教学课 20 课时

习题、讨论课课时实验实训课18 课时四、本期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表(按章节或单元划分):

五、本计划与课程标准或实用大纲对比说明:(内容增删、课时变动,要求升降等和变动原因)

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40学时,本期课程安排学时40学时

本课程是讲练结合的课程,通过发现、解决实训中的问题,达到职业技能传授的目的,因此,集中讲课的学时数只有40学时。由于采用机房讲练、实训授课,因此留有2学时机动;并做好了两手准备,在机房安排充足的情况下,安排实训内容。

六、教研室意见:

学期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授课计划

1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A、Windows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8个 B.16个 C.128个 D.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磁盘 B.硬盘 C.内存 D.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102 B.210 C.103 D.28 7、RAM代表的是(C)。 A.只读存储器 B.高速缓存器 C.随机存储器 D.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A)。 A、运算器和控制器B.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D.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D)。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的容量。 A.RAM B.ROM C.CMOS D.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D)。 A.1011 B.1100 C.10111 D.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D)。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本课程定位与性质 本课程是中级技工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层次,本课程除了要 求学生通过结束课程考试外,还要求通过广东省高新技术办公软件中级考证。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初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办公软件文档的排版 和数据的处理能力。 3.为今后的后继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任务 1.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 Windows7 的使用方法, 具有操作微机系统的初步能力。 2.了解计算机文字和表格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 3. 掌握 Word 2003 文字编辑软件、 Excel 2003 表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Word 和 Excel 综合应用。 (四)课程适用专业、年级、开课时间 1.本课程适:中级技工学校各专业一年级 2.开课时间:第一学年(两学期) (五)课程总学时学分要求 本课程总共105 学时(理论44 学习,实践61 学时)见附表--学时分配表

附: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学时 讲授实践第一单元Windows 系统操作1055第二单元文字录入与编辑1046第三单元Word 格式设置与编排1046第四单元表格的制作与设置844第五单元Word 文档的版式1046第六单元Excel 工作簿操作1055第七单元Excel 数据管理1257第八单元Word 与 Excel 综合应用1055其他期中、期末、等级考试复习25817 合计1054461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卷)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中。 1、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总称为( ) A)CPU B)MPU C)主机D)RAM 2、(188)10转化为十六进制数应该是( ) A)(DB)H B)(CB)H C)(BD)H D)(BC)H 3、完成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管理的系统软件是 ( ) A)操作系统B)CPU C)主机D)语言处理程序 4、下列属于易失性存储器的是( ) A)ROM B)RAM C)磁盘存储器D)闪存 5、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值最小的一个是( ) A)8 B)Y C)a D)A 6、配置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为了解决( ) A)内存与辅助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B) CPU与辅助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 C) CPU与内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D)主机与外设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 7、1MB等于( ) A)1000KB B)1024KB C)1024B D)1000B 8、计算机软件系统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和( ) A)实用软件B)数据库软件C)应用软件D)编辑软件 9、GB18030-2000采用单/双/四字节混合编码,收录的汉字和藏、蒙、维吾尔等主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总数有( ) A)1.6万个B)2.7万个C)7445个D)3755个

10、能将高级语言源程序转换成目标程序的是( ) A)编译程序B)解释程序C)编辑程序D)应用程序 11、Flash的元件包括图形、影片剪辑和( ) A)图层B)时间轴C)按钮D)声音 12、下列不属于多媒体静态图像文件格式的是( ) A)GIF B)AVI C)BMP D)PCX 13、下列IP地址中属于B类地址的是( ) A) 98.62.53.6 B) 130.53.42.10 C) 200.245.20.11 D) 221.121.16.12 14、以下正确的E-mail地址是( ) A)用户名+@+域名B)用户名+域名C)主机名+@+域名D)主机名+域名 15、下列属于我国教育科研网的是( ) A)CERNET B)ChinaNet C)CASNet D)ChinaDDN 16、在缺省情况下,下列属于C类网络的掩码是( ) A)255.225.255.255 B)255.255.0.0 C)255.0.0.0 D)255.255.255.0 17、WWW是Internet提供的一项服务,通常采用的传输协议是( ) A)SMTP B)FTP C)SNMP D)HTTP 18、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指( ) A)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量B)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C)数据在计算机中的顺序存储方式D)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 19、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是先进先出B)都是先进后出 C)只允许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元素D)没有共同点 20、数据流图用于抽象描述一个软件的逻辑模型,由一些特定的图符构成。下列图符名不属于数据流图合法图符名的是( ) A) 文件B) 处理C) 数据存储D) 控制流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48(讲课32,上机实习16) 学分:2.5 授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 教材(名称、主编或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王保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迟丽华,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主要参考资料: 大学计算机基础冯博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大学计算机基础李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刘春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基础范慧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术概述(包括日常办公处理、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性、概念性知识及典型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安全和社会道德问题等。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知识非零起点的大学新生,目的是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层次上认识和应用计算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按照本大纲开课的各专业同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试。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典型软件工具的使用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

(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3)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压缩软件、系统维护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他常用微机操作系统的特点。 (4)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5)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概念、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了解Internet 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WW浏览、收发E-mail、利用FTP下载文件等访问Internet资源的基本方法;掌握Windows网络功能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基本的网页设计方法和步骤。 (6)理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术语;了解动画的概念及动画制作过程。 (7)理解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和术语;掌握利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方法。 (8)了解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防火墙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4.本课程无需先修课程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数据 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 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数据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领域 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和含义,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技术、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2.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冯式计算机结构 计算机指令与程序 计算机硬件概念及主要硬件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改造升级项目建议书 2017年

附件1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改造升级项目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改造升级项目(基于云计算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项目) 2、申报单位概况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下设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教科研实验室。中心现分布于不同的教学楼的3个楼层,实验室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设备总值280余万元。中心面向全校各二级学院,承担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计算机专业课程实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实验及业余时间面向全校学生的开放性实验等任务,平均每学年开设实验课程接近100门,实验人数6500人以上,实验人时数25万次以上。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开展与应用都在对机房建设、实验环境、教师教学、实验室管理等都带来模式的革新。基于云计算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被越来越多的院校采纳,为打造我校数字化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建构学校实验教学云计算基础平台,加快推进数字化虚拟实验室建设,创新实验室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学校特色实验课程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探索数字化实验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完善工程化实验教学体系等要求,我中心现申请升级改造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设备及环境、建设基于云计算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与考试平台,创建考试中心,提升学校实验实训教学面貌,加强教师人员培养档次。 3、拟建地点 拟建在综合楼5--6层,规模15间实验室、1个数据服务中心 4、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改造和升级原有计算机机房设备。 实验中心现有计算机600余台,实验室布局分散,该方案实施应前先搬迁现在所有实验室进行集中建设(搬迁方案见原提交的搬迁报告:综合楼或重型楼)。目前实验室有335台为2012年以前购置,故障率高,维护成本增加,在两年内需要进行更新换代。因此在此基础上利旧建设350点的智能云桌面平台,实现机房设备升级。建设内容:实验数字服务中心机房1间、数据存储服务器2台、网络管理服务器2台、云平台管理服务器8台、云终端控制器350台、移动管理平台5个、网络布线及实验室装修等。 (2)建设网络无纸化考试平台 目前无纸化考试平台的应用在许多高校中逐渐取代纸质试卷考试模式,今年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开始在部分省市高校试点,而今年计算机工程学院的中职对口高考技能测试的考核中已经开始试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期末考试题

1、在Windows启动后,要执行某个应用程序,下列方法中,___ D __是错误的。 A.在资源管理器中,用鼠标双击应用程序名 B.利用“开始”菜单的“运行”命令 C. 在资源管理器中,选择应用程序,击Enter键 D.把应用程序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的“程序”--“启动”组中 2、在Word中,系统默认的中文字体是(B)。 (A)黑体 (B)宋体 (C)仿宋体 (D)楷体 3、在Excel中,使用“保存”命令得到的文件格式为___ D ____。 A、.doc B、.exe C、.txt D、.xls 4、在PowerPoint中,可对母版进行编辑和修改的状态是(C)。 (A)幻灯片视图状态 (B)备注页视图状态 (C)母版状态 (D)大纲视图状态 5、IP地址是由一组长度为(C)的二进制数字组成。 A.8位 B.16位 C.32位 D.20位 6、下列IP地址中,不正确的是(C)。 (A)192.42.34.212 (B)202.116.37.228 (C)202.116.38.256 (D)222.200.132.253 7、下面不属于局域网络硬件组成部分的是(D)。 A.网络服务器 B.个人计算机工作站 C.网络接口卡 D.调制解调器 8、网络传输的速率为8Mbit/s,其含义为(B)。 A.每秒传输8兆个字节 B.每秒传输8兆个二进制位 C.每秒传输8000千个二进制位 D.每秒传输800000个二进制位

9、在一座办公楼内各室计算机连成网络属于(B)。 A.WAN B.LAN C.MAN D.GAN 10、PC机的(C)一般由静态RAM组成。 (A)外存 (B)CMOS系统参数存储器 (C)Cache (D)主存 11、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本质上就是(A)的过程。 A.读指令、解释、执行指令 B.进行科学计算 C.进行信息交换 D.主机控制外设 12、微型计算机常用的针式打印机属于(A)。 (A)击打式点阵打印机 (B)击打式字模打印机 (C)非击打式点阵打印机 (D)激光打印机 13、操作系统是(A)。 (A)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B)主机与外设之间的接口 (C)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 (D)高级语言与汇编语言之间的接口 14、“32位微机”中的32指的是(B)。 (A)微机型号 (B)机器字长 (C)内存容量 (D)存储单位 15、要表示从0到99999的所有的数,至少需要用(D)位二进制数。 (A)14 (B)15 (C)16 (D)17 1、在Windows中的“任务栏”上显示的是(A)。 (A)系统正在运行的所有程序 (B)系统后台运行的程序 (C)系统禁止运行的程序 (D)系统前台运行的程序 2、在Word中,要将页面大小规格由默认的A4改为B5,则应该选择“页面设置”命令中的(D)选项卡。 (A)页边距 (B)纸张来源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程内容改革: 目前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包含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四门课程。对于大一新生,全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进入大一下学期,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分别开设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从而使计算机公共课程与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有机衔接。形成了有序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学时数改革:见机房课表和教学任务书 三、课程教学管理改革 ●2008年成立公共课部,对全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进行统筹管理;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推进课程组建设,成立了四个课程组; ●在学生意见反馈上,利用教学管理QQ群和院系联系人制度保障 信息的沟通和教学中问题的处理; 四、教学师资力量: ●要求全院教师、特别是副高以上的教师带一个班的计算机基础

课程。引导尽量多的优秀专职教师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程。 ●在校其他部门,挑选、聘用一批计算机专业的在职员工,作为 兼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师。培养了一批稳定的师资队伍。 ●聘用在读研究生作为兼职教师,严格把关。坚持试讲制度, 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聘。 五、考核形式改革:采用无纸化考试 六、学生作业提交方式改革:教师在服务器建立班级账户,学生通 过局域网提交作业,教师随时可以查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完成作业的时间;也方便学生在实验课内无法完成作业可以在其他时间补交。见实验档案文件夹。 七、课程建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四门课程中,《计算 机基础及应用》课程已经通过校级精品课程验收;《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建设依托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已经成功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建设中;《程序设计基础》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也已启动。 八、教材建设: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 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意见(2007年),组织有多年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编写相关课程的教材;并紧跟社会需求,每三年对教材进行重新编写;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一

计算机基础作业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习题1 一、思考题: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4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的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等,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只有几千个字节,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计算机的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大量采用磁芯作为内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等作为外存储器。 采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用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集成电路是把多个电子元器件集中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上形成的逻辑电路。 采用了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存储器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目前计算机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十万亿次浮点运算。 4.计算机主要用于哪些领域? 答:计算机主要应用在科学和工程计算、信息和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人工智能等领域。 7.信息技术都包含那些? 答: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三个层次。 二、选择题 1.最早的计算机是用来进行(A)的。 A )科学计算B)系统仿真C)自动控制D)信息处理 2.构成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元件是(B) A )电子管B)晶体管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以下哪个不是计算机的特点(D) A )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快B)计算机的准确度高C)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巨大D)计算机的体积很小 4办公自动化属于计算机哪项应用(A) A )数据处理B)科学计算C)辅助设计D)人工智能 5.以下关于信息的特征不正确的是(B) A )共享性B)不可存储C)可处理性D)可传递

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交换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规划)交换是整个通信网络的核心,《现代交换技术》课程主要讨论交换基础知识,电路交换技术、信令系统、分组交换和ATM交换技术、IP交换技术以及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等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交换技术与通信网的概念,理解交换技术的分类,掌握交换网络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了解程控交换机的性能指标;掌握信令的概念和功能、信令方式和NO.7信令系统;了解通信工程设计与综合布线技术;掌握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和帧中继技术;理解ATM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掌握TCP/IP原理和IP交换技术。掌握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和软交换的工作原理及组网技术,熟悉当今电话通信发展的新技术,为今后各种专业课的学习和从事通信技术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总结多年课程教学的经验,在分析研究交换技术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建立一套既符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又具备可操作性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课程建设使本课程的教学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形成立体化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在将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使本课程的建设在我院达到先进水平。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 《现代交换技术》作为一门公共专业课,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现代交换理论已成为我院学生必备的素质要求。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是面向我院所有高职高专学生的公共专业课。课程内容着重讲解交换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新交换技术,并努力增加最新交换技术如IP交换、软交换技术的比重。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能对交换网络进行简单的数据配置;具备一定的设备和网管操作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代交换技术》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1. 在教学观念上,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此利用了吴静老师在2009/2010学年第1学期的教改成果,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分组讨论环节,通过讨论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录像等现代教学资源,注意声、文、图、动有机结合,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深奥内容通俗化。在课堂教学中充分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是中等职业学校所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速度训练、办公软件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在小学和初中学生们都接触过,因此学生并不觉得新鲜,有些同学还会出现厌学的现象,因此寻求一种合理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是我们中职计算机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标签: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方法 一、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在初中教学中,每节课学生多为被动接受知识,原因是初中阶段重理论轻实践。但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因此可以转变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就是每节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设计合适的案例和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且这些案例一定要有一定的实用性,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讲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本节的案例能完成什么样的工作,这样学生会提出这个任务是通化什么命令或什么方法来完成的。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分析和讲解。在学生完成案例的过程中提出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做相应的解答。通过案例,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兴趣和问题,很自然的会去想探究一番,展开对问题的学习,而不再是把学习当成任务或者只是仅仅的去听一堂课的内容。现在中职的学生都是各学校文化课比较薄弱的学生,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仅要从课程的设置上要下功夫,还要从教师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从心理接受老师,愿意和老师亲近,自然而然的孩子们就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当成一种当成一件很快乐的事去完成。并且会在他们完成后的第一时间请老师批阅,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指导。 二、巧妙的运用语言,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有一些专业的术语,对初学者来说很难理解,可以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硬件和软件,硬件很好理解,而软件我们就可以把计算机比喻成人,硬件像人的躯体,而软件就像人的血液。再比如计算机中的中央处理器,我们就可以把它比喻成人的大脑,能够协调指挥计算机各项工作。比如对于光盘是硬件还是软件的问题,要给学生讲清楚光盘本身是硬件,而光盘里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是软件。再如在讲解文件压或路径时可以画图的形式来打比方,画一个树形,有根、枝和叶。分别比作根目录(c∶d∶e等)文件夹和文件。通过这样的语言描述就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题(全部)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题(全部)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题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B.键盘C.鼠标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B.线形结构C.层次结构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B.“我的文档”中C.内存中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 A )。A.有下级子菜单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15.计算机的三类总线中,不包括( C )。 A.控制总线B.地址总线C.传输总线D.数据总线 16.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关系分为系统层、管理层和( D )三个层次。 A.数据层B.逻辑层C.用户层D.应用层 17.汉字的拼音输入码属于汉字的( A )。 A.外码B.内码C.ASCII码D.标准码 18.Windows的剪贴板是用于临时存放信息的( C )。 A.一个窗口B.一个文件夹C.一块内存区间D.一块磁盘区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教学学时:32(理论)+32(实践) 课程学分:3 先行课程: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类专业 参考教材: 1. 《大学计算机基础》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2月(主编:张洪明、陈环、刘玉菊、布瑞琴、朱有才) 2. 《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主编:周艳萍、施洋) 3.《大学计算机基础》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主编:张洪明) 4.《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年8月(主编:郭晔) 一、课程性质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课程。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规律,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技能密切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向学生系统介绍以操作系统、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包括计算机系统构成、操作系统、办公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与安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等内容的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全面提升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层次,体现文化和信息意识,突出计算机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和网络的基本概念,具备在网络环境下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和信息处理原理。 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般知识和操作技术。 3.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和操作。 4.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Html网页设计语言的使用,掌握 Dreamweaver 网页制作基本技术。 5.了解多媒体图像、音频、视频等基本原理,掌握Flash等软件的一般使用。 6.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 (二)职业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 (三)素质养成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 获得云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一级C类考证)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全(借鉴内容)

计算机课后练习答案

习题1 1.1 选择题 1.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46年研制成功的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名称是( C)。 A) Pentium B) IBM PC C) ENIAC D) Apple 2.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台(B)位个人计算机IBM PC5150。 A) 8 B) 16 C) 32 D) 64 3. 中国大陆1985年自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PC 兼容机,即(C)0520微机。 A) 联想B) 方正C) 长城D)银河 4. 摩尔定律主要内容是指,微型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C)个月翻一番。 A) 6 B) 12 C) 18 D) 24 5.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 C)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 电子管B) 晶体管C)集成电路D)微处理器 6. 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 B)。 A) DRAM B) CPU C) CRT D) ROM 7. 将微机或某个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这样的系统称为(C)。 A) 大型计算机B) 服务器C) 嵌入式系统D)网络 8. 冯.诺依曼计算机包括,(B)、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A) 显示器B)运算器C)处理器D)扫描仪 9.从市场产品来看,计算机大致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C)和嵌入式系统三类 A) 工业PC B) 服务器C) 微机D) 笔记本微机 10.大型集群计算机技术是利用许多台单独的(B)组成的一个计算机系统,该系统能够像一台机器那样工作。 A) CPU B) 计算机C) ROM D)CRT 1.2 填空题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变迁。 2.未来的计算机可能朝着(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方向发展。 3.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 4. 从目前市场上产品来看,微机包括(个人计算机)、(苹果系列微机)、(一体微机)、(笔记本微机)、(平板微机)、(掌上微机)和PC 服务器等几种。 5. 微处理器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和(一些寄存器)组成。 1.3 简答题 1. 什么是摩尔定律?你认为摩尔定律会失效吗?为什么? 答: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翻一番。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总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芯片单位面积上可集成的元件数量会达到极限,所以摩尔定律总有一天会失效。 2. 什么是硬件?计算机主要有哪些硬件部件组成?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体,即构成计算机系统各种物理部件总称。计算机硬件是一大堆电子设备,它们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微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方案 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涉及到几乎所有的机关、企业、事业、公司单位,任何有关IT行业的单位都需要用到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工作就变的十分重要,因此,该专业的适用领域非常广泛。由于计算机应用领域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要求从事该职业的人员要熟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文化素养。为此,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化建设就成业推动我国各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动力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人才,在全国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来源依赖于课程这个主渠道。而我们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在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专业建设不断完善、成熟,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从市场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我们的计算机教学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因此,课程建设是重点,它的建设要从修订教学计划入手,对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改革,构建素质、能力为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是迫切的,必须的,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教育目标受某一社会发展阶段对文化优化、对人才就业的现代化影响,而教育既承担人的培养任务,又有文化发展的前瞩性目标。所以,教育目标既是现代化的课题,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改革。对我国现代化而言,还是一个由中国国情出发,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转换过程。因而,在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教育体系里,计算机应用专业对文化整体转换过程。因而,在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教育体系里,计算机应用专业对文化整体现代化的需求,对教育内部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对教育外部赶超世界水平,产业发展优势的定位,都有许多亟待研究的现代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明确培养目标。 针对当前我校学生基础理论相对薄弱,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社会需求较大的特点,对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改革,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其主要的培养方向是: (1)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胜任计算机日常维护和保养的电脑操作人员; (2)能进行简单网页制作、网页动画设计、产品演示课件制作的企业Internet维护与应用人员; (3)能熟练使用PhotoShop等图形图片处理软件进行印刷图片、产品广告、网页图片及课件设计与制作的人员。 (4)能熟练运用电路基础及单片机课程的知识。 (5)能进行一定能力的软件设计与开发。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_240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本文关键词:教学研究,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本文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都在飞速发展,科技水平持续提升,尤其是新一代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无论是对于计算机专业还是非专业的学生而言,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都是必然要求。并且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不断遭受冲击,教育改革的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更好的满足教育需求,要积极的进行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本文内容: 摘要: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都在飞速发展,科技水平持续提升,尤其是新一代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无论是对于计算机专业还是非专业的学生而言,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都是必然要求。并且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不断遭受冲击,教育改革的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更好的满足教育需求,要积极的进行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更要不断创新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更高的教学发展目标。 关键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教学模式

1.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形势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日新月异,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办公基本工具、必备工具。无论是各种职位的员工、各种级别的员工,都应该掌握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包括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事务,还包括对多种办公软件的熟练掌握。在这样的现状和趋势下,高校毕业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才能对工作岗位应对自如。尤其是民办高校和职业学校,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前提下,更应注重社会需求的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所有高校的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有很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学生具备参差不齐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大一新生全国各地,而各地的发展水平、教育模式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尽管当前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但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无论是教师水平还是计算机硬件条件,亦或当地的教学要求等,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导致了高校的大一新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2)学生对电脑的兴趣日益下降,使用频率日渐下降。当今社会各种新奇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不断吸引着学生的目光。无论是手机、ipad,功能的逐渐完善和强大,都能满足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甚至学习、运动、烹饪的各种需求。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学生对于电脑的兴趣越来越小,其不方便携带等劣势更是让学生的使用频率日渐下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卷)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 学院: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中。 1. 计算机的发展通常认为经历了四代,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 ) A)电子管B)晶体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189)10转化为十六进制数应该是( ) A)(CF)H B)(BC)H C)(DF)H D)(BD)H 3. HTTP是( ) A)文件传输协议B)一种邮件传输协议 C)超文本传输协议D)超文本标记语言 4. P4 1.4G/256MB DDR/40GB/DVD×16/声卡/1.44/15〞LCD,表示该计算机的CPU时钟频率是( ) A)256MB B)40GB C)1.4G D)16 5. 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值最大的一个是( ) A)y B)Y C)a D)A 6. 在40×40点阵字库中,存储一个汉字的字模信息需要的字节数为( ) A)40Byte B)200Byte C)1600Byte D)2Byte 7. 111000∨000111的运算结果是( ) A)000000 B)111111 C)000111 D)111000 8. GB18030-2000采用单/双/四字节混合编码,共收录了的汉字数有( ) A)16384个B)2.7万个C)7445个D)3755个 9. 能将高级语言源程序转换成目标程序的是( ) A)编译程序B)解释程序C)编辑程序D)应用程序 10. 能从采样信号中重构原始信号,采样频率应高于输入信号中最高频率的几倍( ) A)二 B)三 C)四 D)一 11. 计算机病毒是指( ) A)设计不完善的计算机程序 B)已被破坏的计算机程序 C)编制有误的计算机程序D)以危害系统为目的的特殊计算机程序 12. 根据域名代码规定,域名为https://www.360docs.net/doc/3611255795.html,表示的网站类别应是( ) A)国际组织B)政府部门C)商业组织D)教育机构 13. 对局域网来说,网络控制的核心是( ) A)工作站 B)网卡C)网络服务器 D)网络互连设备 14. 60台计算机组成的星型结构局域网中,连接服务器与工作站的最佳设备是( ) A)调制解调器 B)交换器 C)路由器 D)集线器 15. TCP/IP协议集中,网络层的核心协议是( ) A)ARP B)ICMP C)IGMP D)IP 16. 下列属于算法设计方法的是( ) A)数据流程图 B)列举法 C)判定树 D)数据字典 17. 测试的目的是( ) A)发现错误位置并改正 B)暴露错误,评价程序可靠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的精品化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从过程来看,精品课程建设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在全区各中等职业、技工学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也是自治区中职、技工学校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技能鉴定和等级考核大纲对应的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信息时代所要求的基本科学素质,并能站在信息时代发展的前列,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该课程虽然多年来在多所学校已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但作为一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类公共基础必修课,从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出发,着眼于推动我区信息化建设发展步伐,我们有必要把该课程的精品化建设作为一种社会责任秉承“系统工程建设”的理念,不断地去完善它。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课程建设总目标 本课程建设总体目标: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课程标准及课程考核体系、规范教学文件、教学资料和创建适用的实习实训基地,使得

教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三、课程建设依据 我校承担着我区商贸流通领域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不断重视,近年来学校生源结构变化较大,加上信息化技术更新频繁,信息技术类课程建设任务不断加大,特别是根据自治区教育厅2007年下发的《关于在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技能鉴定和等级考核的通知》(新教职成〔2007〕1号)文件和中职、技工学校在能否很好地推动我区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水平,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等工作的实施环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精品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四、课程建设思路及步骤实施阶段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持续改进,长期积累和沉淀。结合本课程特点,建设思路和步骤分如下阶段实施:分析就业需求和课程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总 体设计与步骤实施阶段-分析教学任务实施的可行性-明确课程建设 目标-确定课程建设内容-建设保障-实施-总结-持续改进。 (一)分析就业需求和课程培养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面向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承载着培养全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潜在行业技能的双重教学任务,为使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接轨”的教学目标。通过深入学生实习、就业所在的企业进行调查并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培训,请毕业生返校座谈等与企业沟通方式,了解社会对技工学生的需求,从而使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根据教学目标,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