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现代化战争中的信息对抗

[试题]现代化战争中的信息对抗
[试题]现代化战争中的信息对抗

[试题]现代化战争中的信息对抗

试论战争活动中的信息对抗

1.什么是战争活动中的信息对抗

战争中的信息对抗就是指敌对双方为了取得战斗、战役以至整个战争的胜利,以信息为资源、目标和主要手段(武器),在信息空间内通过对信息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的全面争夺,所进行的确立自己信息优势的过程。这种对抗既可以表明为针对信息的生产、传递和使用等环节进行有形对抗(如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装备和系统实施的直接对抗),也可以表现为通过对抗个体(或集团)的智力较量体现出来的无形对抗(?战略谋利、作战指挥上的谋略对抗)。

2.战争活动中信息对抗的主要形式

(1)谋略信息对抗

谋略信息对抗是指通过人们事先的筹划,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智慧和能力进行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以某种信息的方式明确地传递给对方,使对方对已方的军事企图和军事实力产生迷惑,作出错误判断的对抗过程。从总体上看,谋略信息对抗主要表现在威慑、欺骗、心量战和用间(情报战)等几个方面。

(2)电子信息对抗

电子信息对抗是指为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和保障已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综合措施。电子信息对抗主要有射频对抗、光电对抗和声电对抗等形式。

(3)计算机对抗

正如美国陆军原参谋长沙利文上将所说:“21世纪地面作战的核心武器将是计算机。”计算机因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在信息对抗中往往成为无打击的目标,一旦计算机遭到破坏,以之为核心的信息系统与武器装备就将成为没有战斗力的一

堆废铁。因此现在各国军队都十分重视以计算机为作战对象而进行的干扰和反干扰、破坏与反破坏、窃取与反窃取、摧毁与反摧毁的对抗,也就是所谓的计算机战,一般来说计算机对抗主要有两种:计算机病毒战和计算机网络战。

3.战争中信息对抗的类型

(1)针对人的思维、心理等进行的,形式和手段皆属隐蔽性质的信息对抗活动。如谋略信息对抗中的谣言等。

(2)针对人的思维、心理等进行的,形式和手段属于公开性质的信息对抗活动。与第一种类型相比,这种活动类型的范围要广泛的多,除心理战外,还包括了威慑、欺骗等方面的内容。如我们所熟知的“退兵减灶”、“空城计”等,都可以算作是比种类型的信息对抗活

动。

(3)针对信息技术装备等进行的,并对信息技术本身造成损伤的信息对抗活动。如电子信息对抗中的电子摧毁、计算机对抗中的计算机病毒战等。它可以使信息技术装备失去作用,无法有效地进行工作。

(4)针对信息技术装备等进行的,但不对信息技术装备本身造成损伤的信息对抗活动。如电子信息对抗中的电子欺骗与干扰、计算机对抗中的计算机网络战等。采用干扰、削弱和压制等方式进行的信息对抗活动,有时比摧毁信息技术装备本身具有列大的意义。

4.战争中信息对抗活动的基本组成要素

从一般意义上讲,“数”是指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而“形”是指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任何物质不能离开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存在,信息也不例外。

数反映了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所存在着的内在联系。表现在军事上,数是标志力量及各军事要素大小、性质、变化、变换节奏关系的计量和计数,表现在信息处

理上,数是信息储存、传递和重组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切都意味着无论是在军事指挥中还是在信息对抗中,都越来越离不开数的使用。

形是表示事物空间形式的基本概念,它反映了事物的存在主运动过程。表现在军事上,形是力及各军事要素的配置编组、设置形式、所处位置、布势构图等方面的表现和外露。在信息对抗中形也是实施对抗的基础要素之一。这是因为:首先,形是获取敌我双方作战意图、军事要素、信息能力等诸多方面情况,达到知己知彼的必要手段。其次,形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这种传递方式显得更为直观。最后,形也是进行威慑、欺骗、干扰等的基本方式。

5.信息对抗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正确处理高技术与低技术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掌握了更多的高技术,谁就将在信息对抗活动中占得更多的优势。但是也要看到,一味地追求高技术,摒弃低技术,认为高技术是万能的思想和作法是要不得的。在现代战争的信息对抗活动中,我们既不能忽视高技术的作用,也不能小看低技术的价值,科学的做法应该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发展高技术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低技术的应用,使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实现整体上的统一。

(2)正确处理信息对抗中谋略对抗与技术对抗的关系

谋略对抗和技术对抗是信息对抗中要处理好的一对关系。高技术战争的实践向我们昭示:先谋后战谋而后胜,仍然是战争中的普遍真理,只要这一真理没有变化,谋略对抗就不会消亡,而且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3)正确处理信息对抗与其他军事对抗之间的关系

有人提出“信息致胜”的观点,认为在未来战争中,军事对抗的重点将完全由火力对抗转向信息对抗,战争将由打钢铁转为打硅片,未来的战争将是一场“不流血的战争”等。我们认为片面强调“信息制胜”是不可取的。我们在重视信息对抗

的同时,丝毫不能忽视其他军事对抗手段的建设,特别是在军事发展战略上不能有重此薄彼的倾向。不恰当的拔高信息对抗地位,对军队的建设是有害的。

(4)正确处理军事领域信息对抗与其他领域信息对抗的关系

从更大范围上说,除军事领域外,其他非军事领域也同样存在着信息对抗活动,只不过它们不象在军事领域中那样表现得那么突出、尖锐激烈和和复杂而已。对待军事领域与非军事领域中信息对抗的关系问题上,应该使两方面在信息对抗的体系、方法和手段建议等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在对抗活动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取得对抗上的优势。

6.完善信息对抗机制,迎接未来战争的挑战

在信息对抗中能否取得优势,一方面取决于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信息对抗机制的优劣。因此完善信息对抗机制,是把握未来战争中信息对抗的关键。

(1)建立军事信息对抗的职能机构

随着信息对抗活动在军事领域中全面展开,依靠单一、局部的信息对抗方式已经不可能夺取整个战场的信息控制权,建立专门的职能部门综合组织和全面实施信息对抗活动势在必行。我军的信息对抗机构建设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军情,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信息对抗机构的设置应遵循系统性的原则,避免多个渠道、各自为政造成的重复建设。在协调不同层次及不同军兵种之间信息对抗机构的关系时,可以考虑增设临地性的职能机构。

(2)加强对信息对抗人才的培养

构成战斗力的各种要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全的。只有现代化的人,才能驾驶现代化的战争。我们在培养信息对抗人才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有正规化的培养环境。二是要注意教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三是人才培养要具有的层次

性。既要培养信息对抗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未来战争中信息对抗的组织指挥等方面需要,也要培养信息对抗的中、初级人才,使他们成为具体实施信息对抗的骨干。

(3)补充修订信息对抗的条令条例

信息对抗的条令条例应该反映出这些内容:一是要说明作战环境。二是要确定作战的基本原则。三是要分析信息对抗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四是要规定信息对抗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五具要明确军事与非军事信息领域的信息对抗、信息对抗活动与其他军事行动、信息对抗对战争与非战争行动的支援等方面的关系。我们在制定信息对抗条令条例时,在框架上应该注

意保持一定的完整性和灵活性,这样既能全面地规定信息对抗活动的有关事宜,又能使条令条例具有可扩充性,可以适应信息对抗的新变化。

军队的建议水平往往与国家的建设水平是相对应的,信息领域也不例外。如果一个国家整体的信息建议水平不高,就很难指望军事领域里的信息建设有高水平的发展,在信息对抗问题上也是这样。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也能引起各方面,尤其是非军事领域对信息对抗问题的广泛关注。

信息化战争的体系对抗特点

如果说,以体能占主导地位的冷兵器时期,战争表现为近距离格斗;以物质能占主导地位的热兵器时期,战争表现为平面火力对抗;以物质能向化学能转变的机械化时期,战争表现为大兵团立体对抗;那么,以信息为主导地位的信息化时期,战争则表现为体系与体系的对抗。集中体现在运用具有一定规模、相互作用的行动实体,依托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和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在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进行的体系对抗。战争不再是线式可叠加,在单一作战力量、武器平台之间进行,而是以非线性的样式呈现。

作战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形成体系对抗的物质基础

以往的战争时代,由于受物质技术条件的限制,作战体系的构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达到理想的紧密程度,部队之间、武器装备系统之间“烟囱”林立,始终处于隔离状态,严重阻碍了整体作战效能的发挥。战争实践表明,庞大的军事力量如果没有完备的作战体系来聚合,即使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精锐力量,也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信息化条件下,可以构建“要素通联、效能融合、运行顺畅”的作战体系,为体系对抗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各作战平台、作战要素、作战系统、作战单元等实体高度融合,形成诸军兵种整体联动,从而打破妨碍信息高速流动、实时共享和资源优化的各种壁垒,使各军兵种内部及相互之间的感知、指挥控制和机动、打击、防护、保障等系统融为一体,各个作战单元、各类武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形成整体对抗力量,进而促进作战方式由以往“单打独斗”式的对抗向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转变。

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为体系对抗提供了技术支持

网络化的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战场感知、信息传输、指挥控制综合网络,通过它可有效地对作战诸要素链接为一个整体,以便更好发挥作战的整体效能。工业时代的树状、纵向指挥通信系统,严重制约了战场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利用,从而阻碍了作战力量的最优聚合,难以达成体系对抗。信息化条件下,网络化信息系统的形成,能够按照“部署分散、效能聚合”的原则,实现诸军兵种间的信息实时共享,作战力量的融合无需再强调形式上的重组和空间上的集中,实时实现不同空间作战力量单元和保障力量单元的行动衔接与效能聚合,形成体系对抗。当前,最为典型的网络化信息系统是美军的C4ISR系统。可以预见,随着全球信息栅格网、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多基侦察探测系统等综合信息网络的建成,这些具有广域分布、无缝链接、随机组合、动态开放等特点的网络化信息系统,将会加速作战向体系对抗方向发展,并将进一步提升体系对抗的烈度。

多种作战方式的形成为实现体系对抗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冷兵器时期和热兵器时期,人们的作战思想主要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主,作战方式单一,对抗力量有限,难以达成体系对抗。信息化条件下,人们不再注重把歼敌、俘敌多少作为胜利的主要标志,而是着眼于破坏敌作战体系的整体结构,瘫痪其主要功能,进而使敌丧失抵抗意志和能力,达到不战或小战而屈人之兵。依据这些作战指导思想,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电子战、网络战、信息火力战、特种战、心理战等作战方式显形战争舞台,成为重点打击敌作战体系要害目标和关键节点的战法和手段,可有效地对敌信息网络节点、指挥控制系统、侦察预警系统、支援保障系统、交通枢纽等实施打击,造成敌信息不灵、指挥中断、雷达迷盲、武器失控、补给困难、机动受限,最终达成使敌作战体系功能失调或完全丧失。由此可见,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方式可有力地促进体系对抗的形成,并将成为体系对抗的主要作战方法和手段。

基于以上认识,从战争体系的内在规律看,不管作战双方准备好与否,未来直接面对的战争游戏规则将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现代战争实践也证明这是不争的事实。基于我军当前情况,谋划体系对抗制胜之策,实施体系破击是最佳的作战方法。这是信息化时代的总要求,是信息化战争制胜的基本机理,也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本途径,对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通过综合运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法律、文化等多种力量和手段,在战争准备和实施的全过程,以制衡、瓦解的非战争行动和决定性的非对称作战行动,破坏、打乱敌作战体系,达成遏制危机、控制战局、打赢战争的目的。

论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影响

论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影响 一、信息化战争带来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各国将竟相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竭力保持本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在军事领域,各国将加大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不断革新军队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人员培训等,尽量拉大本国与它国军队信息化能力的距离。各国在信息力量、信息方面的竞争将白热化。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战略心理战、网络系统战、全元总体战、太空绞杀战、掏心战、瘫痪战、隐形战、至盲战、点穴战、无人战、精微战、间隙战等等作战方式接踵而至。同时,新作战模式相继登场,信息化战争频繁“变脸",也使其整体战争形态不断调整和演变.战争的规模将趋小,以天、小时和分计算时间的战争可能一再发生;物资、能源的消耗战将逐步让位给物质、能源的控制战;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的转化,以及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的转换将有新的表现;围绕信息资源展开的争夺战将日趋激烈。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将是迅速和明显的。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 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战争信息化带动了世界军事的重新洗牌,让我们更清楚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区别,然后如何改进并超越. 二、我国如何应对信息化战争带来的影响 (一)做好军事战斗准备 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

现代化战争的特点

现代化战争的特点 软件学院 54091018 王家峥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战争是以信息化战争为基础的战争。信息化战争通常指军事领域内的信息斗争,它是敌对双方为争夺信息的获取权,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行动的作战样式。 信息化战争是现代化战争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技术的发展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直接动因,近年来局部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基础。 一、作战空间: 在现代化战争中,作战空间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逐渐呈现出日益拓展的趋向。人类战争历史上由于飞机的问世和航空技术的发展,作战空间发生了第一次的革命性变化,由陆海平面战场发展为海陆空三维的立体战场。而信息化战争中,虽然活动的依托仍然离不开物理空间,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信息空间。主要包括网络空间、电磁空间和心理空间。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空间明显拓展,呈现出陆、海、空、天、电等多维一体化趋势。信息化战争作战空间的这种多维性和复杂性,打破了传统的作战空间概念。首先,物理空间超大无限;其次,信息空间多维广阔。电磁空间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网络攻击被称为“不流血的强制行为”,即软杀伤能力。在信息化战争中,这种不流血的暴力打击效果往往胜过单纯的流血的暴力行为。心理空间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 二、武器装备: 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是引起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的根本原因。工业时代的战争,以机械化武器装备为物质基础;而信息时代的战争,则是以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为物质基础。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又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的武器装备系统。其构成主要包括信息武器、单兵数字化装备和C4KISR系统。 信息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和硬杀伤型武器。软杀伤型信息武器,是指以计算机病毒武器为代表的网络攻击型信息武器和以电子战武器为代表的电子攻击型信息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主要是指精确制导武器和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信息化作战平台,装有大量的电子信息传感设备,并与C4KISR系统联网。它们集侦查、干扰、欺骗和打击功能于一体,既可实施战场探测,为精确打击和各种战场行动提供目标信息,还可实施信息攻防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 单兵数字化装备,是指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个人装备,也称信息士兵系统(它由单兵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综合头盔分系统、武器分系统、综合人体防护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5个部分组成),是21世纪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人机一体化”的多功能装备。数字化单兵系统其目的就是使这些未来士兵更具机动力、协同力、耐久力和生存力,当然也更具杀伤力。C4KISR系统,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杀伤、情报、件事和侦察系统的简称,它把作战指挥控制的各个要素、个工作战单元粘合在一起,是军队发挥整体效能的“神经和大脑”。在信息化战争中,C4KISR系统是敌对双方的主要作战目标,围绕着C4KISR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题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 一、选择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 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的目的是 A、占领东北,威胁华北 B、占领上海,威逼北平 C、威胁南京,迫使国民党政府投降 D、三个月灭亡中国 3、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中,有八路军参加与配合的是 A、太原会战 B、凇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抗战比较积极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推动 B、日本的全面侵华危及国民政府的统治 C、英美同日本的矛盾急剧恶化 D、英美等国对国民政府的支持 5、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共同之处是 A、抗战路线相同 B、都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C、进行积极抵抗 D、都积极的组织民众抗战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引自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讲话(1933年4月10日)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形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引自蒋介石的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1、材料一中蒋介石所说的“外寇”指什么?“内匪”指什么?他在处理两者关系时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在处理内外关系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现代战争剖析——信息化战争

现代战争剖析 从冷兵器时代战争、热兵器时代战争,到现代战争所包括的机械化战争、高技术 战争,每一步的发展与演变都体现着科技的力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航空技术等领域都对军事领域有重要的影响。人类社会正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军事信息化引起战争信息化,信息战成为信息时代崭新的作战样式。因此,现代战争主要是打信息战。但是,由战争及其他军事活动造成的环境危害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种类在增多,杀伤破坏性能在提高,核生化武器在扩散,新的环境战的危险在增加。 “现代战争”较为普遍的意见认为,是在核武器威胁下的以高技术兵器为主的常规战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航空技术等领域都对军事领域有重要的影响。高技术武器装备对于战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比如: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尤其是美军使用的高技术武器几乎包括陆海空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有军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夜视器材、隐型飞机、电子战武器、C3I系统等。这些军事高科技武器装备为多国部队提供了约70%的战略情报,其中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率竟高达90%军事技术的发展使战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战争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的战争是指像以前那样的

真实且充满血腥味的战争,而无形的战争则是指高科技之间的竞争。侦察与监视技术和反侦察与监视技术共同构成了无形战争。 军事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是通过提高武器装备的战斗技术性能而产生的。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导致一系列战术技术性能优越的高科技武器装备问世并用于作战,使现代战争建立在新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对现代作战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装备将广泛地渗透到战场的各个领域上。信息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并逐渐上升到主导地位,以至于高科技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可称为“信息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正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使得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国家的命脉。 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决策控制战,是为了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信息战是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活动。信息战要与网络空间结合以发挥威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信息战中,计算机既是攻击敌人的武器,也是战争中双方攻击的重要目标。

对信息化战争的感悟

“军事理论”课小论文论文题目对信息化战争的探讨 所在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 提交日期 2013年11月11日 人文社科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

对信息化战争的探讨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是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识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 21世纪的战争形式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非线性作战,全维作战,立体空间作战,信息战争,机器人战士,智能战争......新论颇多。冷静观察,这场军事革命狂飙的重心是信息战,实质是推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信息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 一、对信息化战争的总体概念的理解 信息化战争指的是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旨在以信息为主要武器,打击敌方的认识系统和信息系统,影响制止或改变敌方决策者的决心,以及由此引发的敌对行为。众所周知,21世纪的今天,科技飞速发展,科技所触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古代的冷兵器作战以及近现代的机械化战争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一种新型的的战争形态,开始“崭露头角”。在我看来,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都迅猛发展的今天,新时期的竞争,应该是智力与人才的竞争。那么当代信息化战争是信息的较量,是智能与智能、知识与知识的较量。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谁拥有了信息优势,谁掌握“制信息权”,谁就将赢得战争的主动。 二、对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的理解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有:信息资源主导化、武器装备信息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信息战场一体化、作战指挥扁平化、作战过程短暂化、作战行动精确化七条。对于以信息为主的战争来说,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不难看出。信息资源固然成为主导,这也就使得武器装备从单纯意义上的巨大杀伤力转变为同时拥有强大杀伤力和信息化。同时,信息化战争扩大了战场,缩短了作战时间,作战行动更加精确。也就是说,未来战场很可能是整个地球村、、、、、、 由书中所学我们可知,信息化战争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是从低级到高级逐步推进、逐步发展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标志着信息化战争开始诞生,计算机推动着战争体系向信息化发展;海湾战争则是信息化战争的萌芽期,之后科索沃战争成为了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期的开端。从书中我们还可以得知,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体现:战场空间透明化、作战行动实时化、打击目标精确化、力量运用高效化、作战手段智能化、制胜机理发生变革、网络战将成为战略级战争样式等;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标志,它最终要形成以数字化作战单元和数字通信、网络连接和智能支持为一体的战争形态。 三、对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的理解 说实话,在没有学习之前,我所理解的信息化战争无非是情报之类的获取而已。在学习过信息化战争之后,我才懂得,原来信息化的形式可以如此的广阔。它可以是信息攻击战、信息防御战;它可以是以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的信息攻防作战;它可以是电子战、情报战;它可以是太空战,精确战;它也可以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1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综合测试 (分值:100分时间:45分钟)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找一找(在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它找出来,每题3分,共60分,请 试着在20分钟之内完成): 1、日本对于中国东北的侵略,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当时东北边防军的司令员是 A、张学良 B、杨虎城 C、张作霖 D、蒋介石 3、“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何地 A、华中 B、华南 C、华北 D、东北 4、当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的《松花江上》,它写在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七七事变后 D、八一三事变后 5、面对西安事变,下列各派反应正确的是 A、国民党同仇敌忾,一致要求严惩张、杨; B、在宋美龄等人的努力下,国民党内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中国共产党决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D、中国共产党内部一致要求处死蒋介石,为长征途中牺牲的红军战士报仇。 6、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八一宣言的发表 B、瓦窑堡会议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一二九运 动 7、《义勇军进行曲》的是谁作曲 A、田汉 B、冼星海 C、聂耳 D、光未然 8、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兴起于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一·二八事变 9、抗日战争中,南京沦陷的时间是 A、1937年7月 B、1937年12月 C、1938年春 D、1940年8月 10、南京大屠杀屠杀的对象是 A、共产党 B、国民党 C、平民和被俘士兵 D、外国侨民

论如何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

论如何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 引言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各国也在不断增强其国防力量,中国也不例外。据统计,中国2014年军费为2160亿美元,占GDP的2%,数额排名世界第二,比美国少3040亿美元;2015年军费预算支出1458亿美元,同样居世界第二,而美国是5975亿美元。虽然排名靠前,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国防力量同美国、俄罗斯相比,的确要弱许多。所以要增强国防力量,不光是要加大投入,更多的是加强对科技的发展。而现代信息化战争将是各国必将进行的一场战争,谁的投入(包括经济、科技等投入)越多,就越能主导战场,取胜的几率就越大。本文就如何打赢现代化信息战争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作为中国公民,理所当然的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强大,能够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取得胜利。 正文 (一)什么是现代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大量地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二)如何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

1、大量运用高技术装备 这是高技术战争的基本特征,没有这一条,就称不上高技术战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什么样技术水平的武器装备才能打什么样的战争,也才能产生什么样的战争形态。当古代人们只有大刀、长矛的时代,是绝对不会出现高技术战争的。那么,什么才能称得上是高技术武器装备呢?就是代表当今先进技术,比如,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运用这样一些技术研制的武器装备,才能称得上视为高技术武器装备。当前,高技术武器装备主要有一下几大类: 一是精确制导武器。他是当代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最突出的成果。在精确制导武器中,种类、数量最多的当数各种导弹。如地对地、地对空、空对地、空对空、舰对舰、反坦克导弹等,其次,还有各种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鱼雷等。 二是电子对抗装备。主要包括专用的电子战飞机,机载和舰载电子战设备,以及地面雷达对抗设备等。 三是军用卫星。如照相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等。 四是夜视器材。包括红外夜视仪、微光夜视仪、热成像夜视仪等。 五是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主要是指将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连为一体的C3I系统。 还有一些高技术武器装备是指一些旧装备,通过高技术加以改造的武器装备,以提高其原有的作战效能。如,一架普通的飞机,把它装上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信息探测系统,装上导弹或制导炸弹,再装上电子对抗备,就会大大提高他的作战效能。

军事高技术的运用给现代化战争带来的影响.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当今世界高科技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导致了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了技术化,信息化。军事高技术化对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的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持续20多天的违背国际社会意志的伊拉克战争,让我们见识到了军事高技术对当今战争的巨大影响。让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加强我军信息化和机械化建设,积极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势不可待。不断加强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而军事高技术的运用给现代化战争带来哪些影响呢?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侦查立体化、指挥控制智能化、反应快速化、打击精确化、防护综合化。 侦查立体化。侦查查立体化是从地面侦查到海上侦察,到空中侦查,到空间侦查,另一种说法就是航天技术,或者叫航天侦查,整个是陆地、海洋、空中、空间与外层空间,整个侦查立体化,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方位,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位都能看到。如,2001年阿富汗战争中,美军派出了RQ-1、“捕食者”、“猎人”、“全球鹰”等无人侦察机进行战争侦查,获取了大量的对方信息,进行了有效地军事行动取得了绝大的优势。“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侦查立体化在战争中的巨大。 指挥控制智能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新技术兵器应用于战场,参战军兵种不断增多,战场日益扩大,使得部队机动高速化,战场情况变化急剧,战机稍纵即逝,战争指挥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而用于指挥的时间却大大缩短。这就要求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能实时掌握和了解,周密分析,准确判断和迅速定下决心。在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场空间上,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对多种作战力量、多种作战方式实施有效的指挥,发挥整体威力,没有高度自动化的指挥控制手段,是很难完成作战任务的。如,伊拉克战争是美国进行的一场信息化战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环境为依托,用数字化设备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电子对抗系统联为一体,实现个军兵种信息资源共享、作战信息及时交换。大大提高了指挥员指挥作战的能力。 反应快速化。自古以来有一句话,叫兵贵神速。如,以色列打黎巴嫩战争他就袭击黎巴嫩,6分钟摧毁了十几个导弹阵地,在你没醒过来之前我就把你的导弹阵地摧毁了一大片,这就是靠技术手段,如果没有这样的技术手段,即使是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到时候的反应速度也必须快,必须瞄准每一个导弹发射架,6分钟把19个都摧毁掉。随着高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军队的反应速度有两大好处。第一,动防兼备、兼退易如。第二,一物多用,提高效益。所以,快速反应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军队共同追求的目标。 打击精确化。精确打击的主要特点是:精确制导武器的远射程使之具备了防区外攻击的能力,从而使非线式、非接触作战成为可能;精确制导武器在射程数百甚至上千公里的情况下,圆概率误差达到几米甚至1米以下的时候,从而使点穴式攻击成为可能;武器装备在实现基本自主或完全自主的情况下,无需人工干预,能够发射后不管,可以自主飞行寻找并摧毁目标,从而使智能化、无人化攻击成为可能。据美国中央司令部统计,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的数量为19948颗,其中包括英军使用的制导武器679枚;非制导武器的数量为9251颗,其中包括英军使用的非制导武器124枚,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全部弹药的比例为68.3%。可见打击精确化战术在当今高技术战争中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防护综合化。“保护自己,消灭敌人”是一切战争的共同原则。因此,具有高技术的防护手段及武器是当今军事战争中必不可少。比如,隐身技术、电磁干扰、雷达、隐形战机等。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中36架曾出击达1270次的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都没有被击中,并且都能准确地进行超低空投弹,轰炸了设防严密的伊军战略目标80个。这成功的做到了保护自己的同时对敌人发动进攻。在现在战争中防护不断深化。

对信息化战争的心得体会

对信息化战争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的信息化战争课程结束了,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信息战理念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与决定性。 信息化战争指的是应用信息、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总所周知,21世纪的今天,科技飞速发展,科技所触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古代的冷兵器作战以及近现代的机械化战争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推出 __舞台。一种新型的战争形态,开始崭露头角。在我看来,在 __,科学技术都迅猛发展的今天,新时期的竞争,因该是智力与人才的竞争。那么当代信息化战争是信息的较量,是智能与智能、只是与知识的较量。就像书中说的那样,谁就有了信息优势,谁掌握制信息权,谁就将赢得了战争的主动。 在信息化战争到来的时代,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化这个看是简单,却十分强大的字眼。或许,它可以不费一枪一弹,摧毁一座城;或许它可以通过黑客盗取各种情报。老师说过,并不是自由盗取军事情报才算是信息战。信息战同样可以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 这学期的信息化战争课程,对于我来讲,不仅仅然我学到了很多军事理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我将努力学习自身专业知识,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我国需要的人才,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信息化战争概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讨论有关信息化战争概述,接下来我将从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明确、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及我的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逐层展开我对于国防概述的教学的一些理解与想法。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载体,正确解读教材,把握其中所要传达的知识内涵与人文思想,是一个教师在授课前的必备工作,同时正确的解读教材也是对我后面的教学过程的一个导向。而我本次所选讲的信息化战争概述选自胡金波、张政文主编的《军事理论教程》其中的第五章的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信息化战争基本概念、信息化战争与相关战争形态的关系、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历程。 二、说教学目标

历史必修一 专题二 第三节 伟大的抗日战争测试题

专题二第三节伟大的抗日战争 1.冯玉祥在《我认识的蒋介石》中记录了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时的一段话:“(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哪个选项不能准确形容蒋介石? A.认为中国抵抗只会亡国 B.誓死反击日本侵略 C.认为中日力量相差悬殊 D.对日本妥协退让 2.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 A.决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B.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号召工农红军和人民进行民族革命战争3.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5.下图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 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国民党“比较努力”抗战的作用是() A.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 B.赢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C.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取得了正面战场胜利 7.抗日战争初期,国共领导的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 A.都进行了积极抵抗B.抗战路线相同 C.不同的作战方式各自为战D.都积极组织民众抗战 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持续到抗战胜利的基本客观因素是() A、中共的正确策略方针 B、英、美等国家的反对 C、其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D、民族矛盾的持续尖锐化 9.下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团大战是由彭德怀指挥的大规模对日作战

现代化战争的特点

现代化战争的特点 软件学院54091018王家峥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战争是以信息化战争为基础的战争。信息化战争通常指军事领域内的信息斗争,它是敌对双方为争夺信息的获取权,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行动的作战样式。 信息化战争是现代化战争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技术的发展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直接动因,近年来局部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基础。 一、作战空间: 在现代化战争中,作战空间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逐渐呈现出日益拓展的趋向。人类战争历史上由于飞机的问世和航空技术的发展,作战空间发生了第一次的革命性变化,由陆海平面战场发展为海陆空三维的立体战场。而信息化战争中,虽然活动的依托仍然离不开物理空间,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信息空间。主要包括网络空间、电磁空间和心理空间。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空间明显拓展,呈现出陆、海、空、天、电等多维一体化趋势。信息化战争作战空间的这种多维性和复杂性,打破了传统的作战空间概念。首先,物理空间超大无限;其次,信息空间多维广阔。电磁空间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网络攻击被称为“不流血的强制行为”,即软杀伤能力。 在信息化战争中,这种不流血的暴力打击效果往往胜过单纯的流血的暴力行为。 心理空间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 二、武器装备:

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是引起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的根本原因。工业时代的战争,以机械化武器装备为物质基础;而信息时代的战争,则是以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为物质基础。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又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的武器装备系统。其构成主要包括信息武器、单兵数字化装备和C4KISR系统。 信息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和硬杀伤型武器。软杀伤型信息武器,是指以计算机病毒武器为代表的网络攻击型信息武器和以电子战武器为代表的电子攻击型信息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主要是指精确制导武器和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信息化作战平台,装有大量的电子信息传感设备,并与 C4KISR系统联网。它们集侦查、干扰、欺骗和打击功能于一体,既可实施战场探测,为精确打击和各种战场行动提供目标信息,还可实施信息攻防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 单兵数字化装备,是指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个人装备,也称信息士兵系统(它由单兵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综合头盔分系统、武器分系统、综合人体防护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5个部分组成),是21世纪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人机一体化”的多功能装备。数字化单兵系统其目的就是使这些未来士兵更具机动力、协同力、耐久力和生存力,当然也更具杀伤力。C4KISR系统,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杀伤、情报、件事和侦察系统的简称,它把作战指挥控制的各个要素、个工作战单元粘合在一起,是军队发挥整体效能的“神经和大脑”。在信息化战争中,C4KISR系统是敌对双方的主要作战目标,围绕着C4KISR系统展开的攻击和防护成为战争的重要作战行动。 三、对抗战术: 1、节奏快速化。 信息化战争是有目的有限、时间短促的战争,必须实时行动才能速战速决。战争的发动者无论具有多大战斗实力,都把战争目标定在谋取有限的和特定的国家利益范围之内。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战场信息流动加快,作战周期缩短。

现代化信息战争

伊拉克与伊朗进行了长达7年的残酷战争,但到了海湾之战,则仿佛进入另一个时空,作战节奏短促,持续时间浓缩,伊拉克显然不适应这样的快节奏,失败当然也就在所难免。 事实上,与传统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更深层次的变化之一,就在于它的时间特性。 时空分离信息化战争必然烙上信息时代时空分离的特征。此前的社会时间空间不可分割,人们之间的互动主要以面对面方式进行。面对面互动,不仅受物质环境限制,难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约束,而且还局限于行动者身体的参与。战争则主要是在一定时空内“接触”进行,时间与具体的空间、行动紧密相联,空间距离“拴住”时间,因而空间距离可以转化为时间流程。而在网络化时代,行为互动的具体场所离散分布,时间与空间逐渐与具体的地点、事件相分离,“不在场”的东西可以控制“在场”的东西。时空分离反映在战争领域,主要是非接触作战样式的出现。敌对双方使用信息系统和远程打击武器,实施防区外打击。其时空特性表现为:作战行动者与具体交战空间分离,时间与具体的交战空间、作战行动分离。加之空间距离概念的弱化,空间的价值在贬值,时间的价值在升值,快速决定性作战成为制胜的关键。时空是作战行动的物质支持,任何作战行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都是对时空的把握和运用。时空分离,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战争的作战机理,而对时空的创新组合和运用,必将产生新的信息化战争理论和作战方法,如并行打击、全纵深同时打击等。时空分离是一把“双刃剑”:对技术优势方,可在时空的复杂转换里,纵观战场全局,迅速共同感知战场态势,把各作战单元有机地协调起来,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发挥整体作战优势;而对技术劣势方,则很难控制与统一作战时间和空间,挤压时空变换的可能性,带来新的战争“阻力”和“迷雾”。 尺度浓缩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相对浓缩着战争的持续时间,出现了“瞬间战争”的概念。以往战争,持续时间一般旷日持久。据统计,历史上战争持续时间超出5年以上的,在17世纪占40%,18世纪占34%,19世纪占25%,20世纪则为15%。随着通信和精确打击手段的发展,作战行动的节奏越来越快,作战行动的有效时间,更由日、时级发展到时、秒级。比如,美军入侵格林纳达仅用了4天,海湾战争不过42天,而以色列对贝卡谷地的空袭仅有6分钟。时间浓缩的根本原因,在于作战体系灵敏度与反应能力的提高。时间是事物运动的尺度,不同的灵敏度,决定着不同的时间体验与历程。传统战争的机动力和火力反应速度较低,作战体系的灵敏度较低,战争持续时间长是一种必然。信息化战争中,作战体系的灵敏高效压缩了时间,信息以光速传播,精确制导武器以数马赫的速度打击,时间历程极其短暂;“杀伤链”(发现、定位、跟踪、瞄准、攻击、评估)的时间日益缩短,作战的节奏大大加快;作战指挥周期越来越短,决策行动一体,等等。适应于慢结构的作战体系,在浓缩的时间坐标系里很难正常运行,行动及速度总是落后于时间的节奏,功能也难以有效释放。还应该看到,时间浓缩只是技术优势方的特权。由于各国技术及综合实力的不对称,时间上同样表现出非对称关系。而时间制权是所有制权的基础,时间制权的丧失,就意味着作战主动权的丧失。在信息化战争中,技术劣势方很难从慢节奏时间坐标系跃迁到快节奏的时间坐标系,因而更加需要高超的时间运用艺术。 时序紊乱时间是事件的先后顺序。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其顺序一旦被破坏,运动的轨迹也就必然会发生紊乱。严格的顺序性,是传统战争时间的主要特征。而在信息化战争中,借助信息优势和精确打击能力,作战模式为非线性,时间上具有共时性,既能同时运用各种能力,集中打击敌方单维、单个目标或全维、全纵深多个目标,又能在战术级、战役级和战略级同时实施作战行动。就是说,传统战争的时序,像“米饭从上向下一

对信息化战争的理解

对信息化战争的理解 关键字:武器基本特征发展趋势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正文: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但战争指导者必须考虑到战争的结局和后果,在战略指导上首先追求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那种以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必将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这是战争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化战争的出现。信息化战争首选的并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基础设施,剥夺敌方

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同时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意志。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基本特征是:武器系统信息化,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信息战场全维化、网络化,作战方式多样化,毁灭性武器的高技术化。 发展趋势:(1)战争空间急剧拓展(2)战争进程明显加快(3)作战力量多元一体(4)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5)指挥控制智能化程度高(6)战争耗资巨大(7)信息优势成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8)作战方法灵活多样(9)非军事因素对战争的影响更加直接。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题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题 一、精挑细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37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南京大屠杀 2、溥仪执政的伪满洲国,其性质是 A、奴隶主阶级政权 B、封建割据政权 C、军阀割据政权 D、日本的傀儡政权 3、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A、联共抗日 B、反蒋抗日 C、逼蒋抗日 D、国共合作 4、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出与国民党在西安谈判的代表是 A、王若飞 B、董必武 C、刘少奇 D、周恩来 5、揭开中华民族抗战序幕的是 A、卢沟桥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太原会战 D、凇沪会战 6、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A、歌颂祖国 B、抗日救亡 C、追求理想 D、抨击时弊 7、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 A、卢沟桥抗战 B、上海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抗战路线是 A、片面抗战路线 B、全面抗战路线 C、游击战争路线 D、敌后抗战路线 9、下列关于敌后战场,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B、敌后战场是由中国共产党开辟的 C、敌后战场抗击着大量日军,严重威胁着敌人后方 D、与国民党正面战场相比,敌后战场的贡献比较小 10、下列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11、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是由于它 A、沉重打击了日伪军 B、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自信心 D、扭转了抗战的形势

2015年-2017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高考真题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题 1.(2016·北京文综·18)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答案】B 2.(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答案】A 3.(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D 4.(2016·江苏单科·11)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答案】A

5.(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答案】D 6.(2016·天津文综·9)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 )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答案】D 7.(2015·江苏单科·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D 8.(2015·重庆文综·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答案】B 9.(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 10.(2015·北京文综·18)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论信息化战争中人民战争的地位与作用

论信息化战争中人民战争的地位与作用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战争是为谋求阶级解放或反抗外来侵略,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进行的战争。符合被压迫阶级、被压迫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是群众基础最为广泛的人民战争。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战争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之一,主要为利用全人民的力量打击侵略者,保卫国家、民族。人民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指导进行的最高原则是战争发生的“正义性”、参与战争的“群众性”以及战争实践的“整体性”。人民战争是遵循唯物史观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人民战争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本途径,人民战争是融合武器与人、军力与民力诸战争要素的战斗力集成。 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升级,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浪潮,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新作战样式,人民战争过没过时、管不管用,还是不是我们的制胜之道,人民战争的内涵和方式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问题关系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关系到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准备。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技术武器装备运用于战场,正在改变着战争的规模和样式,使现代战争向信息化战争方向发展。但是,人民战争的地位与作用并没有降低。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仍将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战线密切配合的全民性战争,依靠各种武装力量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广大空间或局部地区紧张、剧烈地进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军队武器装备的高度现代化,更需要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来掌握;战争的巨大消耗,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加战争物资的生产。深入探讨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规律,赋予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以新的时代内容,使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发展中国军事科学的重要任务。 新时期习主席明确指出,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这就告诉我们,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与人民战争特有优势的有机融合,是我军在未来战争中做到战之必胜的根本途径。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人民战争在以往的战争形态中是制胜法宝,在新的战争形态中仍然是制胜法宝。信息化武器装备可以在有限时段和范围决定战争进程,但在众志成城、全民抵抗的人民战争面前,决定战争最终胜负的仍然是人心向背。人民战争的“道”没有变,但“器”、“术”、“技”不一样了。在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更多地是在相应的空间、平台和层次展开的,全民参战有了新的武器、工具和手段,军队与民众紧密配合进行人民战争催生出许多新样式。矛与盾进化相关,信息化战争怎么打,人民战争也就自有应对之策。信息化战争与人民战争是可以兼容并相辅相成的,信息化战争深化了人民战争的内涵,人民战争拓展了信息化战争的领域,信息化战争与人民战争一体化。 现代战争中陆海空天网电多维战场融为一体,战争空间无所不在,战争较量更加激烈,人民战争将在新的空间领域显现威力。现代战争中制信息权成为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的核心,人民战争要紧紧围绕制信息权广泛深入展开。信息网络没有国界,技术手段没有军地军民区分,网络空间已成为人民战争的重要战场。人民参与战争既可以直接使用杀伤武器,也可以使用科技手段和其他手段打击侵略者。信息化战争系统复杂,具有自身的脆弱性,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容易导致系统瘫痪,这更有利于发挥人民战争优势,针对敌人的软肋和死穴打。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信息网络、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等领域军地通用性更强、融合度更高的趋势要求,体现了依靠人民建设国防、打赢战争的时代要求,在平时是人民战争的基本建设,在战时是人民战争的重要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