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

推理与证明

要点1:合情推理

例1: (2010 ?福建高考文科?T16)

观察下列等式:

2

① cos2a=2 cos a -1;

4

2

cos4a =8

cos a - 8 cos a + 1;

6

4

2

③ cos6a=32 cos a - 48 COS a + 18 COS a - 1;

8

6

4

2

④ cos8a=128 cos a - 256 COS a + 160 cos a - 32 cos a + 1;

10

8

6

4

2

⑤ cos10a= m cos a - 12 80cos a + 1120 cos a + n cos a + p cos a - 1. 可以推测,m - n + p =

.

【规范解答】观察得:式子

中所有项的系数和为 1m —128°+112° + n+p —〔二1,二 m + n+p = 162

,又 9

p = 10^ 5= 5 0 , m 2 =

512n = 400,二 m —n +p=962 .【答案】962.

要点2 :演绎推理

例2: (2010 -浙江高考理科?

A

A

T 14)设 n X2,n 乏 N,(2x + — )n

_(3x+—)n =a° +a 1x + a 2X 2

+ …+ a n X n

, 2 3

将a k (0兰k 乞n)的最小值记为 1 1 1 1

T n ,则 T 2 =0,T 3 =飞一丁T 4 = 0,T 5 =飞一飞,…,T n ,…

2 3 2 3

其中T n =

T

_ 1

1 T _ 1 1

【规范解答】观察Tn 表达式的特点可以看出T 2=0,T4=0 ,......,当n 为偶数时,Tn=0 ;

3

23 33 , 5 25 35

,

,当n 为偶数时

T =.

丄-斗,当n 为奇数时 、2n 3n

要点3: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例3: (2010 -北京高考文科?[ 20)

B =(b 1,d,…b n ,) S n ,定义 A 与 B 的差为 A _ B = (| 印 _b |,| a ? -b ? |,…& -b n |);

n

A 与

B 之间的距离为d(A, B)=52 a j —b j

i=1

(i)当 n=5时,设 A = (0,1,0,0,1), B =(1,1,1,0,0),求 A _B , d(A, B);

(n)证明:一 A,B,C S n ,有A — B S n ,且 d( A-C, B-C)二 d(A, B); (山)证明:—A,B,C* S n ,d(A, B),d(A,C),d(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思路点拨】(I ) (n )直接按定义证明即可;

(山)“至少”问题可采用反证法证明.

■当n 为奇数时,

.【答案】

已 知集合

S n ={X X =(X 1,X 2, ,X n ),X i

{0,1}, i = 1,2, ,n}( n — 2)

A = (a 1, a 2,…,a n )

【规范解答】(I )A-B^O-

1,

1-

1

0-

1

0-0,1-

) =( 1,0,1,0,1)

d(A,B) =0-1]+|1-1 +0-1]+|0-0 + 1-0 = 3

(n )设

A =佝总,…,a n ),

B =Q ,b 2,…,b n ),

C =(G ,C 2,…,C n ) S n

(山)证明:设 A = (a 1, a 2,「a n ), B = (D,b 2,…,b n ),C = (c 1,c 2,…,c n )匸 S n , d(A, B) = k,d(A,C) = l,d(B,C) = h

d(A, B) =d(A_A, B _A) = d(0, B_ A) = k d(A,C) =d(A-A,C - A) =d(0,C - A) =1

=(°,°, ''0

)匸

S

n 由(U )可知

d(B,C ^d(

^-A,^ -A)

= h ,所以 b

i

-a (i =1,2,

",

n)

中 1 的个数

为k, c 一a (i =1,2, ''',n)中1的个数为l ,设t 是使b —a i = G —a i

i 成立的i 的个数。则h = I +k —2t

由此可知,k 」,h 三个数不可能都是奇数,即d (A,B ),d (A,C ),d (B,C )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注:有关否定性结论的证明常用反证法或举岀一个结论不成立的例子即可;

要点4:数学归纳法

例4:等比数列{

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对任意的n ? N ,点(n ,S n ),均在函数y =

b x ? r (b 0且b = 1,b, r 均为常

数)的图像上.(1)求r 的值;(11)当b=2时,记 b n =2(log 2 a n ■ 1)( n ? N )证明:对任意的n " N ,不等式

x

n

y=b r (b 0且b=1,b, r 均为常数的图像上.所以得S n = b r ,当

n =1 时,印=3 =b r ,当 n _2 时,a^S^ S n 」=b n ? r -(b n 」? r) = b n - b n

‘ 二(b —1)b n ‘,又因为{ a n }为等比数

列,所以 r = 一1,公比为 b , a n =(b 「1)b n ‘ (2)当 b=2 时,a n 二(b T )b n 」=2n 」,

b n =2(log 2a n +1)=2(Iog 22nJL +1)=2n 则■^二2^!,所以 心

??…^^=3 .5 匸川 , b n

2n b 1

b 2 b n 2 4 6 2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b5

.^1成立.

b-j b 2

b n

2 4 6 2n

① 当n = 1时,左边=—,右边=si ,因为一,?. 2 ,所以不等式成立.

2 2

a

1

, b 1 {0,1 }

a 1 -

b 1 {0,1}(i =1,2,

,n)

从而

A — H

a,

2

b

) n

a

意.知

a

, b i

c

i

,

'i -

C i

b i -( C1

n

以叫C

%C)

=

a

i - b i

= d(A,B)

D +1 b 2 +1 b-j

b 2

b n 1 b n

【解析】因为对任意的 n ? N ,点(n,S n ),均在函数

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由①、②可得不等式恒成立

注:(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一些等式,命题关键在于“先看项”

,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的两边各有多少

项,项的多少与n 的取值是否有关,由 n=k 到n=k+1时等式的两边会增加多少项,增加怎样的项。

(2) 在本例证明过程中,①考虑“ n 取第一个值的命题形式”时,需认真对待,一般情况是把第一个值供稿通项,判断命题的真 假,②在由n=k 到n=k+1的递推过程中,必须用归纳假设,不用归纳假设的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

(3)

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第 2个步骤中,突出了两个凑字,一“凑”假设,二“凑”结论,关键是明确 n=k+1时证明的目标, 充

分考虑由n=k 到n=k+1时,命题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高考真题探究】

2 '

4 '

3

'

1. (2010 -山东高考文科?TIO )

观察(x ) =2x , (x) = 4x , (cosx) - -si nx ,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

R 上的函

数 f (x)满足 f ( _x)二 f (x),记 g(x)为 f (x)的导函数,贝U g( _x)=( )

【规范解答】选 D .通过观察所给,的结论可知,若f(x)是偶函数,则导函数 g(x)是奇函数,故选 D 2.( 2010 ?陕西高考理科?T12)观察下列等式:13 2^ 32, 13 23 33 = 62,13 23 33 4^ 102,……,根据上述规律,

第五个等式为 ______________ .

【规范解答】由所给等式可得:等式两边的幂式指数规律明显,底数关系如下:

1 2

^3

,

1 2

^

6,

1

2 3

^

10

,即左边底数的和等于右边的底数。故第五个等式为

13 23 33 43 53 63 = (1 2 3 4

5 6)2 = 212

3

3

3

3

3

3

2

【答案】1 2 3 4 5 6 =21.

3.(2010 -北京高考理科?T 20)已知集合 S n ={X X =(x 「x 2,…,x n ),X j 亡{0,1}, i = 1,2,…,n}(n 去2)

对于 A =佝

42,...,务),B =(4,6,…b n ,) ? S n ,定义 A 与 B 的差为 A-B =(|內 |,低-b 2〔,…|a^b n |); A 与 B

n

之间的距离为 d(代 B)

a j -

b i ; (i)证明:VA,B,^ S n ,有 A —B^S n ,且 d(A —C, B — C) = d(代 B);

i

二1

(U)证明:-A, B,c ? S n ,d(A,B),d(A,C),d(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 个是偶数

② 假设当n 二k 时不等式成立,即bl 1 P 2 1

bi b 2

b k 1

3 5

2

------------------ — T —

b k 2 4 7 2k 1 6 2T k 1成立.则当n = k ::;-1时,左边

_ b 1 1 b 2 1 bi

b 2

b k 1 b k d 1

3 5

------------- =—?——

b

k

b

k 1

2 4

2k 1

2k 3 2k 2

2k 3 (2 k 3)2

2k 2~\ 4(k 1)

4(k -1)2

4(k 1) 1

q

4(k +1)

.(k 1) 1

1 4(k 1)

(k 1) 1

(A ) f (x)

(B)

-f (x)

(C)

g(x) (D) -g(x)

(山)设p

- S n ,P 中有m (m> 2)个元素,记P 中所有两元素间距离的平均值为

d (P).证明:d (P )

mn 2(m-1)

【思路点拨】(I )直接按定义证明即可;(H ) “至少”问题可采用反证法证明;

(山)把送 d (代B )表示出来,再利用均值不等式

A ,BEP

证明 【规范解答】(I )设 A — (a 1 , a 2,…,a n ) B — (b 1, b 2,…,b n ) C

— (c 1, c

2,…,G ) J S n

因为 a

i ,

b

匸 <0,1",所以

1 a

i

— b i F {o,l}, (i = 1,2,..., n),从而 A - B = (| a 1 -b

1 1,1 a

2 —b

2 h...」a n — b

n D 匕 S n

d(B,C)=d(

B-A, C -A) = h ,所以 g — a i |i(= 1 , 2 n

...中, 1 的个数为 k ,

l c -a i 1 (i T,2,…,n)中1的个数为| .设t 是使也- a i |=|C i -a

i |T 成立的i 的个数,则h = I ? k —2t

k,l, h 三个数不可能都是奇数,即

, ), ( , ), ( , ) 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1 、d(代 B 忙吗 d(P)叮 d(A,B) 2

” A,克 P 4 ,从而 C m A,B?

4C m 2(口一1)

【方法技巧】(1)证明“至少有一个……”的时,一般采用反证法; (2)证明不等式时要多观察形式,适当变形转化为基本不等式.

4 . ( 2010 ?江苏高考23)已知△ ABC 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1)求证:cosA 是有理数;(2)求证:对任意正整数 n ,cosnA 是有理数。 【思路点拨】(1)利用余弦定理表示 cosA ,由三边a,b,c 是有理数,求得结论;(2)可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

(2)①当n =1时,显然cosA 是有理数;当n =2时,T COS2A =2cos A -1,因为cosA 是有理数,

②假设当n

1

当 n =k 1 时,cos(k 1)A 二 coskAcosA -si nkAsi nA ,cos(k 1)^ coskA cos A

[cos(kA - A) - cos(kA A)],

2

d (A -C, B —C) = ' H a -〔 —1 bj -11 又

,由题意知ai ,

bi

G w {0,仆(i =1,2,..., n).,当 G = 0 时,

1 |a

i _c i

|b

i -

C i 冃

I a|_ Cr |

b

c

尸丨卜 |a i (- 1 一b ),=所

1i

以 b i

d(A-C B,-C

a i -b|

,(ii)

(

设 A^(a 1),a 2,..., a n )

B

— ( b 1 , b 2 ,...,

b n

) C

=

(c 1,c

2

,…

,c

n

)匸 S n

d(A, B) =k

d(A,C) =1 d(B,C) =h .记 O=(O,O,...,O) 7

,由(I )可知,d(A, B) = d(O,B-A)二 k

d(A,C)二d(O,C _A) =1

(iii )

d(P)

1

八 d(A,B) C m

A,B P

' d (代 B)

,其中A,B&

表示 P 中所有两个元素间距离的总和,设

P 中所有元素的第i 个位置的数

字中共有ti

、d(A, B)

0 贝寸A,B P

n

2

宁5 7),由于t i d)笃“1, 2,n ..,所)以

由此可知,

2

nm mn

【规范解答】方法一:(1)设三边长分别为a, b, c , cosA =

2bc

b 2 亠

c 2 - a 2

2

2

,丁 a,b,c 是有理数,b ■ c

-a 2

是有理数,分母2bc 为正有理数,又有理数集对于除法的具有封闭性,???

b 2

c 2 -a 2

必为有理数,二cosA 是有理数。

2bc

2 nm

/. cos2A 也是有理数;

:cosA , coskA , cos(k -1)A 均是有理数,二 2coskAcosA -cos(k -1)A 是有理数,二 cos(k 1)A 是有理数 即当n =k ? 1时,结论成立。综上所述,对于任意正整数

n , cosnA 是有理数。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cosnA 和sin A sin nA 都是有理数。

①当n =1时,由(1)知cosA 是有理数,从而有sin A sin A =1 -cos 2 A 也是有理数。

②假设当 n = k(k 亠 1)时,coskA 和 sin A sinkA 都是有理数。当 n = k 1 时,由 cos(k 1)A = cosA coskA-sin A sin kA ,

sinA si n(k 1)A =s in A (si nA coskA cosA si nkA) =(si nA sin A) coskA (si nA si nkA) cosA ,及①和归纳 假设,知 cos(k 1)A

和sin A sin(k 1)A 都是有理数。即当n =k 1时,结论成立。综合①、②可知,对任意正整数n ,cosnA 是有理数。

3

3

2

2

5. ( 2009 江苏高考)设 a > b > 0,求证:3a 2b > 3a b 2ab .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常见方法,考查代数式的变形能力。满分 10分。

证明:3a 3 2b 3 -(3a 2b 2ab 2) =3a 2(a-b) 2b 2(b-a) =(3a 2-2b 2)(a-b).

2

2

因为 a > b >0,所以 a -b >0, 3a-2b 2 > o , 从而(3a 2 -2b 2)(a -b) > 0, 即 3a 3 2b 3> 3a 2b 2ab 2. 6.

(2008安徽高考)设数列{a n }满足a 1 =0,a n 勺=ca 3 V 「c,

N *,其中

c 为实数

(i)证明:a n [0,1]对任意N *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c [0,1];

(u)设

,证明:a n ?T —(3c) ,n ^N ;

3

(山)设 0 :::c ::1,证明:a 2 ? a ; ?川 a : ? n 1

- , n ? N * 3

n

1 _3c

【解析】(i)必要性::q =0,a 2 =1 -c ,又T a 2 ? [0,1] ,「? 0 剟1 -c 1,即 c [0,1].

充分性:设[0,1],对任意n ?二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 . ? [0,1].当n =1时,印=0?二[01]. 假设当 n=k 时,a k E[°,1](k …1),则

ak + =ca :+1—c, c+1—c=1,且 a k +=ca :+1—c 厖1—c 0 , a k *E [0,1].

由数学归纳法知,a n ■ [0,1]对任意N 成立.(n )设0 “:::1

,当n =1时,a 1 = 0 ,结论成立;

3 当 n …卍时,T

a n =ca= 1 —c ,「. 1 一気二 c(1 —al)二 c(1 p 丄)(1 a n 丄 aL) . T 0 ::c :::舟,由(i )知 齢 [0,1],

3

?- 1 a n 丄 a ;丄,3 且 1—a n …0,二 1 一弘剟 3c(1-a nR (3c)2

(1-a n‘)剟I (3c)";1 - aj =(3旷,

二a n ?T —(3c 厂,n ^N*.(山)设0

cos(k 1)A = coskAcosA - -cos(k —1)A - cos(k 1)A ,解得: 2 2

cos(k 1)A =2cos kAcos A - cos(k-1)A

方法二:(1)由AB 、BC AC 为有理数及余弦定理知

cosA =

AB 2 AC-BC 2

2AB AC

是有理数。

3 I 3c

n 1

当n …2 时,由(II)知a.…1—(3c)一>0,二a;>[1 —(3c)n」]2 =1 —2(3c)n」+(3c)2(n」)>1 —2(3c)n」?- a: a f ⑴ a;U| a? n _1 _2[(3c) (3c)2⑴(3c)n-]

n

一2[1 —(3c)]

=n 1 n

1 —3c 2

3c

【跟踪模拟训

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36 分)

1 ?已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贝U —q是一p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设a、b、c都是正数,则

A、都大于2

1 , 1

a +—

b + —

b' c,

、至少有一个大于

1

c三个数

a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3 ?在△ ABC 中, A, B, C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且

cos A

,则△

cosB

ABC 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4 .已知函数y = f ( x)的定义域为D,若对于任意的x1, x2-

亠Xp + x2 f (xj + f (x2)

D(X j = x2),都有f (- -)- 一,则称

y = f(x)为D上的凹函数.由此可得下列函数中的凹函数为(A) y = log2 X

5.给定正整数n(n >2)按下图方式构成三角形数表;第一行依次写上数上这两个数之和,得到上面一行的数(比下一行少一个数) ,依次类推, 则当n=2 007时最后一行的数是( 1,2, 3,…

最后一行(第

,n,在下面一行的每相邻两个数的正中间上方写n

行)只有一个数.例如n=6时数表如图所示,

20

5 2

112

28 36

2 16 20

79 i I

3 i 5

(A)251 X 2

2 007

(B)2 007 X 2

2 006

(C)251 X 22 008 (D)2 007 X 22 005

6.如图,坐标纸上的每个单元格的边长为1,由下往上的六个点:1, 2, 3, 4, 5, 6的横、纵坐标分别对应数列{a n}(n € N*)的前12

,按如此规律下去,则a? 009 +日2 010 +日2 011等于()

项(即横坐标为奇数项,纵坐标为偶数项)

6n L一

4(

i

I

1■

■2 -()(B)1 005 (C)1 006 (D)2 011

(A)1 003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doc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 高中数学推理知识点 1、归纳推理:顾名思义,一个归纳的过程。比如,一个篮子里有苹果梨葡萄草莓等等,那么你发现苹果是水果、梨是水果、葡萄是水果、草莓是水果,然后你猜想:篮子里装的是水果。这个推理是由特殊推到一般的过程,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如果篮子里确实都是水果,那么你就猜对了;如果篮子里有一根胡萝卜,那你就猜错了。所以才会有证明。 2、类比推理:同样顾名思义,一个类比的过程。例如,你知道苹果水分多又甜、梨水分多又甜、葡萄水分多又甜,所以你推理出同样作为水果,香蕉水分多又甜,那这个结论显然是不对的,香蕉并没有什么水分。但如果你推导出荔枝水分多又甜,这就是正确的。(这个例子中指的都是正常水果)显然,这个推理方式是一个由特殊推特殊的过程,也不一定正确。 3、演绎推理:一般推特殊,一定对。例如,f(x)=1,那么f(1)=1 高中数学证明知识点 1、综合法:即我们正常的证明过程,由条件一直往下推。 例如,1菠萝的重量=4苹果重量,1苹果重量=20葡萄重量,证明:2菠萝重量=160葡萄重量。 证明:因为1菠萝的重量=4苹果重量,1苹果重量=20葡萄重量 ____________所以1菠萝的重量=4*20葡萄重量=80葡萄重量 ____________所以2菠萝重量=160葡萄重量。 2、分析法:由结论推出等价结论,去证明这个等价结论成立。

同样上面的例子的证明:要证明2菠萝重量=160葡萄重量,即证明2*1菠萝重量=2*80葡萄重量,即证明1菠萝重量=80葡萄重量。 因为1菠萝的重量=4苹果重量,1苹果重量=20葡萄重量 所以1菠萝的重量=4*20葡萄重量=80葡萄重量,原式即证。 3、反证法:先假设结论相反,然后根据已知推导,最后发现和已知不符,收!这是一个战胜自己的过程! 4、数学归纳法: 解题过程: A.命题在n=1(或n0)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 B.假设在n=k时命题成立; C.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 一、公理、定理、推论、逆定理: 1.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2.其他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3.由一个公理或定理直接推出的定理,叫做这个公理或定理的推论。 4.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就叫原定理的逆定理。 二、类比推理: 一道数学题是由已知条件、解决办法、欲证结论三个要素组成,这此要求可以看作是数学试题的属性。如果两道数学题是在一系列属性上相似,或一道是由另一道题来的,这时,就可以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测其中一道题的属性在另一道题中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属性。

高中数学-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测试题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测试题 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 1. 按照下列三种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分子式的规律,写出后一种化合物的分子式... 是 (A )94H C (B )114H C (C )104H C (D )124H C 2. 四个小动物换座位,开始是猴、兔、猫、鼠分别坐在1、2、3、4号位置上(如图),第一次前后排动物互换位置,第二次左右列互换座位,……,这样交替进行下去,那么第2010次互换座位后,小兔的位置对应的是( ) 开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编号1 B.编号2 C.编号3 D.编号4 4. 记集合3124234{0,1,2,3,4,5,6,7,8,9},{,1,2,3,4}10101010 i a a a a T M a T i ==+++∈=,将 M 中的元素按从大到小排列,则第2011个数是( ) 2345573. 10101010A +++ 2345572.10101010B +++ 2347989.10101010C +++ 2347991.10101010 D +++ 5. 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2011个图案中 , 白 色 地 面 砖 的 块 数 是 ( ) A .8046 B .8042 C .4024 D .6033

6. 如图.五角星魅力无穷,移动点由A 处按图中数字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运动,当第一次结束回到A 处时,数字为6,按此规律无限运动,则数字2010应在 A. B 处 B. C 处 C. D 处 D. E 处 7. 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 A.某校高三有8个班,1班有51人,2班有53人,3班有52人,由此推测各班人数 都超过50人; B.由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 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 分; D.在数列}{n a 中,)1 (21,11 11--+= =n n n a a a a ,由此归纳出}{n a 的通项公式. 8. 已知0x >,由不等式322211444 22,33,,222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L 可以推出结论:*1(),n a x n n N a x +≥+∈则=( ) A .2n B .3n C .n 2 D .n n 9. 为提高信息在传输中的抗干扰能力,通常在原信息中按一定规则加入相关数据组成传输信息,设定原信息为}{),2,1,0(1,0,210=∈i a a a a i 传输信息为,12100h a a a h 其中 201100,a h h a a h ⊕=⊕=,⊕运算规则为.011,101,110,000=⊕=⊕=⊕=⊕例如原信 息为111,则传输信息为01111,传输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可能导致接受信息出错,则下列接受信息一定有误的是 .A 11010 .B 01100 .C 10111 .D 00011 10. 下列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A.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由此若,A B 行是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则180A B ???

高中数学选修2-2推理与证明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与综合法.2.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维过程和特点.3.会用分析法、综合法证明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综合法 1.定义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2.基本模式 综合法的证明过程如下: 已知条件?…?…?结论 即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用框图可表示为: P?Q1→Q1?Q2→Q2?Q3→…→Q n?Q 3.综合法的证明格式 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成立. 思考综合法的推理过程是合情推理还是演绎推理? 答案演绎推理. 知识点二分析法 1.分析法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2.基本模式

用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P 表示条件,则分析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Q ?P 1→P 1?P 2→P 2?P 3→…→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3.分析法的证明格式 要证…,只需证…,只需证…,…,因为…成立,所以…成立. 思考 分析法与综合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案 相同点:两者都是直接利用原命题的条件(或结论),逐步推得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直接证明法.不同点:证法1,由因导果,使用综合法;证法2,执果索因,使用分析法. 题型一 综合法的应用 例1 已知a ,b 是正数,且a +b =1,求证:1a +1 b ≥4. 证明 方法一 ∵a ,b 是正数,且a +b =1, ∴a +b ≥2ab ,∴ab ≤12,∴1a +1b =a +b ab =1 ab ≥4. 方法二 ∵a ,b 是正数,∴a +b ≥2ab >0, 1a +1 b ≥2 1 ab >0, ∴(a +b )???? 1a +1b ≥4. 又a +b =1,∴1a +1b ≥4. 方法三 1a +1b =a +b a +a +b b =1+b a +a b +1≥2+2 b a ·a b =4.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反思与感悟 利用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 (1)分析条件选择方向:仔细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分析已知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选择相关的公理、定理、公式、结论,确定恰当的解题方法. (2)转化条件组织过程:把题目的已知条件,转化成解题所需要的语言,主要是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组织过程时要有严密的逻辑,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思路. (3)适当调整回顾反思:解题后回顾解题过程,可对部分步骤进行调整,并对一些语言进行适当的修饰,反思总结优化解法. 跟踪训练1 已知a ,b ,c ∈R ,且它们互不相等,求证a 4+b 4+c 4>a 2b 2+b 2c 2+c 2a 2. 证明 ∵a 4+b 4≥2a 2b 2,b 4+c 4≥2b 2c 2,a 4+c 4≥2a 2c 2,∴2(a 4+b 4+c 4)≥2(a 2b 2+b 2c 2+c 2a 2), 即a 4+b 4+c 4≥a 2b 2+b 2c 2+c 2a 2. 又∵a ,b ,c 互不相等. ∴a 4+b 4+c 4>a 2b 2+b 2c 2+c 2a 2.

高中数学专题讲义-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题型一:综合法 【例1】若 11 0a b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22a b < B.2ab b < C.2b a a b +> D.a b a b -=- 【例2】如果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 )。 (A )1845a a a a +<+ (B ) 1845a a a a +=+ (C )1845a a a a +>+ (D )1845a a a a = 【例3】在△ABC 中若2sin b a B =,则A 等于( ) (A)003060或 (B)004560或 (C)0060120或 (D)0030150或 【例4】下列四个命题:①若1 02 a << ,则()()cos 1cos 1a a +<-;②若01a <<,则11a -1a >+>2a ;③若x 、y ∈R ,满足2y x =,则()2log 22x y +的最小值是7 8;④ 若a 、b ∈R ,则221a b ab a b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例5】下面的四个不等式:①ca bc ab c b a ++≥++222;②()4 1 1≤ -a a ;③2≥+a b b a ;④()()()2 2222bd ac d c b a +≥+?+.其中不成立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例6】已知,a b R ∈且,0a b ≠,则在① ab b a ≥+222;②2≥+b a a b ; 典例分析 板块二.直接证明与 间接证明

③2 )2 (b a ab +≤;④2)2(222b a b a +≤+这四个式子中,恒成立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例7】已知c b a ,,均大于1,且4log log =?c b c a ,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 b ac ≥ B c ab ≥ C a bc ≥ D c ab ≤ 【例8】已知不等式1()()9,a x y x y ++≥对任意正实数x ,y 恒成立,则正实数a 的最小值是 ( ) A .2 B .4 C .6 D .8 【例9】α、β为锐角()sin a αβ=+,sin sin b αβ=+,则a 、b 之间关系为 ( ) A .a b > B .b a > C .a b = D .不确定 【例10】设M 是ABC ?内一点,且AB AC ?=u u u r u u u r 30BAC ∠=?,定义()(,,)f M m n p =, 其中m 、n 、p 分别是MBC ?,MCA ?,MAB ?的面积,若1 ()(,,)2 f P x y =,则14x y + 的最小值是 ( ) A .8 B .9 C .16 D .18 【例11】若函数32)1(2++-=mx x m y 是偶函数,则)4 3(-f ,)1(2+-a a f (a ∈R ) 的大小关系是)4 3(-f )1(2+-a a f . 【例12】设≥++=++>>>c b a c b a c b a 111 ,1,0,0,0则若 【例13】函数()y f x =在(0,2)上是增函数,函数()2y f x =+是偶函数,则 ()1f ,()2.5f ,()3.5f 的大小关系是 . 【例14】已知 5,2==b a ρρ,向量b a ρρ与的 夹角为0 120,则a b a ρρρ.)2(-=

高二数学 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3月5日 高二理科数学测试题 1.由直线与圆相切时,圆心到切点连线与直线垂直,想到平面与球相切时,球心与切点连线与平面垂直,用的是 ( ) A .归纳推理 B .演绎推理 C .类比推理 D .传递性推理 2.下列正确的是( ) A .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B .演绎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C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D .合情推理可以作为证明的步骤 3.下面几种推理中是演绎推理.... 的序号为( ) A .半径为r 圆的面积2S r π=,则单位圆的面积S π=; B .由金、银、铜、铁可导电,猜想:金属都可导电; C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性质; D .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方程为222()()x a y b r -+-=,推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球的方程为2222()()()x a y b z c r -+-+-= . 4.“∵四边形ABCD 是矩形,∴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等”,补充以上推理的大前提是 ( ) A .正方形都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B .矩形都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C .等腰梯形都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D .矩形都是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5.设 f 0(x )=sin x ,f 1(x )=f ′0(x ),f 2(x)=f ′1(x ),…,f n (x )=f ′n -1(x ),n ∈N ,则f 2009(x )=( ) A .sin x B .-sin x C .cos x D .-cos x 6.命题“有些有理数是无限循环小数,整数是有理数,所以整数是无限循环小数”是假命 题,推理错误的原因是( ) A .使用了归纳推理 B .使用了类比推理 C .使用了“三段论”,但大前提使用错误 D .使用了“三段论”,但小前提使用错误 7.观察下列等式: 1- ; 1- ;1- ...... 据此规律,第n 个等式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观察下列等式:,……,根据上述规律, 第五个等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2=1111123434+-=+1111111123456456+-+-=++332123,+=3332 1236,++=33332123410+++=

高中数学证明方法高中数学证明

高中数学证明方法高中数学证明 一、 现在正在学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做几何大题的时候,总是想不出来该怎么画辅助线,所以总是不会写,我数学不算差,可是面对这种证明题就老是蒙。求练习方法,要怎么办 首先你要熟知的几何中的所有定理!在做几何题的时候你就会熟练地运用!对于怎么画辅助线,当你看到一个几何题目的时候,自己要把题目中的已知摆出来!这样有助于你利用定理解决问题!的那个你确定用哪个定理时,你就判断还需要什么,这个时候画辅助线就变得简单啦!比如题目中有告诉你中点,你就会联想到中位线,30°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想到梯形,等等! 总之做这种几何题目时,要善于将已知信息联系定理,在看定理缺什么,然后就画辅助线使定理能使用!!! 直角三角形ABC中,∠ACB=45°,∠BAC=90°,AB=AC,D是AB中点,AF⊥CD于H,交BC于F,BE∥AC,交AF延长线于E,求证BC垂直平分DE。 ∵BE∥AC,∠BAC=90° ∴∠ABE=∠BAC=90° 由AF⊥CD易证 ∠ACD=∠BAE 由题AB=AC 得三角形ABE,CAD全等 易证BD=BE ∵∠ABE=90° ∴BDE为等腰Rt 易证BC为∠ABE角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BC垂直平分DE 二、

遇到较难的,应该怎么入手哦, 我证明的不太好,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点吗? 或者提供几道证明题,最好附答案, 谢谢啦! 答案:可以利用反证法数学证明题的常用做法 定义:证明定理的一种方法,先提出和定理中的结论相反的假定,然后从这个假定 中得出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来,这样就否定了原来的假定而肯定了定理。也叫归谬法。事实上,反证法就是去证明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是正确的,这与直接证明是等价的,但是 可能其逆否命题比较容易证明。上述的得出了矛盾,事实上就是得出了“假设与题设不相融”这个结论,所以我们不能接受这个假设,所以这个假设的反面就是正确的,从而命题 得证。适用范围:证明一些命题,且正面证明有困难,情况多或复杂,而否定则比较浅显。证明:素数有无穷多个。这个古老的命题最初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Euclid of Alexandria,生活在亚历山大城,约前330~约前275,是古希腊最享有盛名的数 学家在他的不朽著作《几何原本》里给出的一个反证法:假设命题不真,则只有有限多个 素数,设所有的素数是2=a1aii=1,2……n.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将和假设矛盾。这个矛盾 就完成了我们的证明,所以确实有无穷多个素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19-2020年高中数学选修1-2合情推理

2019-2020年高中数学选修1-2合情推理 教学目标: 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归纳推理 (一)什么是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命题,而结论则是关于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命题。归纳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因此,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性的,而是或然性的。也就是说,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可能的,所以,归纳推理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 拿任何一种草药来说吧,人们为什么会发现它能治好某种疾病呢?原来,这是经过我们先人无数次经验(成功的或失败的)的积累的。由于某一种草无意中治好了某一种病,第二次,第三次,……都治好了这一种病,于是人们就把这几次经验积累起来,做出结论说,“这种草能治好某一种病。”这样,一次次个别经验的认识就上升到对这种草能治某一种病的一般性认识了。这里就有着归纳推理的运用。 (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和联系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主要区别是:首先,从思维运动过程的方向来看,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特殊性的知识的结论,即从一般过渡到特殊;而归纳推理则是从一些特殊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知识的结论,即从特殊过渡到一般。其实,从前提与结论联系的性质来看,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即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不可能的。一个演绎推理只要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正确,那么,其结论就必然真实。而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除外)的结论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只具有或然性,即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即使其前提都真也并不能保证结论是必然真实的。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虽有上述区别,但它们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是紧密的联系着的,两者互相依赖、互为补充,比如说,演绎推理的一般性知识的大前提必须借助于归纳推理从具体的经验中概括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归纳推理也就没有演绎推理。当然,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比如,归纳活动的目的、任务和方向是归纳过程本身所不能解决和提供的,这只有借助于理论思维,依靠人们先前积累的一般性理论知识的指导,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演绎活动。而且,单靠归纳推理是不能证明必然性的,因此,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人们常常需要应用演绎推理对某些归纳的前提或者结论加以论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没有演绎推理也就不可能有归纳推理。 (三)观察与实验 归纳推理是一种由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得出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当然,人们在进行归纳推理的时候,总是先要搜集到一定的事实材料,有了个别性的、特殊性的知识作为前提,

高中数学四大推理方法巧解证明题

高中数学四大推理方法巧解证明题 高中数学四大推理方法巧解证明题 高中数学是数学各种基础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同时也是以前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深化和检验。针对高中数学的这一特性,可以通过四大推理方法来进行证明题的解答,不但可以掌握数学知识脉络,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上升到思维层面,使自己可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合情推理法 在高中数学证明题的解答过程中使用合情推理,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比较常用的合情推理法就是类比推理法,这是一种从特殊转向特殊的推理方法,两种类似对象间的推理,一个对象有着某个性质,而另一个对象同时也有类似性质。进行类比时,对已知对象性质推理的过程进行充分的考虑,之后类比推导出类比对象性质。高中数学知识的结构很复杂,难度也比其他学科大,而通过合情推理法,并结合多种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可以进行思考和分析,也培养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所以,合情推理法是一种很好的解答高中数学证明题的方法。 二、演绎推理法 对于演绎推理法来说,这是一种从一般转向特殊的推理方法,高中数学证明题的证明过程大都是通过演绎推理来证明的,保证演绎推理的前提以及形式正确,就能保证结论是正确的,同时要注意推理的过程具有正确性以及完备性。

三、间接和直接证明法 (一)直接证明法 直接证明法比较常见的就是综合法以及分析法。其中,综合法就是利用已知的条件以及数学定理和公理等,进行推理论证,之后推导出结论成立。综合法也被称作为顺推证法或者由因导果法。而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对结论充分成立的条件进行逐步的寻求,把结论归纳总结成明显成立的一个条件。 (二)间接证明法 间接证明法比较常用的就是反证法,其证明步骤为首先反设,之后归谬,最后存真。首先假设结论不成立,就是把结论反面假设为真,之后的归谬就是在己知条件和反设背景下推理,得出同假设命题相矛盾的结论,最后的存真就是由归谬得出的结果进行反设命题不真的断定,来说明原先结论是成立的。 四、归纳推理法 同上述的推理方法相比较来说,归纳推理法注重对高中数学知识总体的规划,总结和归纳所学到知识。我们都知道,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比较多,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关系,一道证明题中,可能存在几个知识点,如果同学们不能归纳知识的话,短时间内就不能看出题目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会严重影响题目的解答。 在高中数学的证明题目中,虽然有限的研究对象比较常见,但是,更为常见的是研究对象众多,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研究对象可能是无穷的,同学们很难找到突破口。如果同学们把研究对象根据形成的情况

高中数学 数学归纳法

13.4 数学归纳法 一、填空题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 2n -1<n (n ∈N ,且n >1),第一步要证的不 等式是________. 解析 n =2时,左边=1+12+122-1=1+12+1 3,右边=2. 答案 1+12+1 3<2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3+223×5+…+n 2(2n -1)(2n +1)=n(n +1)2(2n +1);当推证当n =k +1等式也成立时,用上归纳假设后需要证明的等式是 . 解析 当n =k +1时,121×3+223×5+…+k 2(2k -1)(2k +1)+(k +1)2(2k +1)(2k +3) =k(k +1)2(2k +1)+(k +1)2 (2k +1)(2k +3) 故只需证明k(k +1)2(2k +1)+(k +1)2(2k +1)(2k +3)=(k +1)(k +2) 2(2k +3)即可. 答案 k(k +1)2(2k +1)+(k +1)2(2k +1)(2k +3)=(k +1)(k +2) 2(2k +3) 3.若f (n )=12+22+32+…+(2n )2,则f (k +1)与f (k )的递推关系式是________. 解析 ∵f (k )=12+22+…+(2k )2, ∴f (k +1)=12+22+…+(2k )2+(2k +1)2+(2k +2)2; ∴f (k +1)=f (k )+(2k +1)2+(2k +2)2. 答案 f (k +1)=f (k )+(2k +1)2+(2k +2)23.若存在正整数m ,使得f (n )= (2n -7)3n +9(n ∈N *)能被m 整除,则m =________. 解析 f (1)=-6,f (2)=-18,f (3)=-18,猜想:m =-6. 答案 6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3+(n +1)3+(n +2)3(n ∈N *)能被9整除”,要利用归纳

(推荐)高中数学证明公式

高中数学证明公式数学公式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 bx再加上 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高一数学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练习题

推理与证明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等价条件 答案:A 2.结论为:n n x y +能被x y +整除,令1234n =, ,,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得到此结论成立的条件可以为( ) A.n *∈N B.n *∈N 且3n ≥ C.n 为正奇数 D.n 为正偶数 答案:C 3.在ABC △中,sin sin cos cos A C A C >,则ABC △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答案:C 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0n a >,公差0d >,则有4637a a a a >··,类经上述

性质,在等比数列{}n b 中,若01n b q >>,,则4578b b b b ,,,的一个不等关系是( ) A.4857b b b b +>+ B.5748b b b b +>+ C.4758b b b b +>+ D.4578b b b b +>+ 答案:B 5.(1)已知332p q +=,求证2p q +≤,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2p q +≥, (2)已知a b ∈R ,,1a b +<,求证方程20x ax b ++=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1x 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11x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1)与(2)的假设都错误 B.(1)与(2)假设都正确 C.(1)的假设正确;(2)的假设错误 D.(1)的假设错误;(2)的假设正确 答案:D 6.观察式子:213122+ <,221151233++<,2221117 12344 +++<,,则可归纳 出式子为( ) A.22211 111(2)2321n n n ++++<-≥ B.22 211111(2)2321 n n n + +++ <+≥

新课标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知识归纳总结

《推理与证明》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 合情推理 学习目标: 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易混点) 理解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含义,并能运用它进行简单的推理(重点、难点) 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难点) 一、知识归纳: 合情推理可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两类: 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2.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第二步,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 思考探究: 1.归纳推理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2.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否属归纳推理? 题型1 用归纳推理发现规律 1、观察 < < ;….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 ≤成立的一个条件可以是 ____. 点拨:前面所列式子的共同特征特征是被开方数之和为22,故22=+b a

2、蜜蜂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杰出的建筑师,单个蜂 巢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一个正六边形,如图为一组蜂 巢的截面图. 其中第一个图有1个蜂巢,第二个图 有7个蜂巢,第三个图有19个蜂巢,按此规律,以 ()f n 表示第n 幅图的蜂巢总数.则(4)f =_____;()f n =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找出)1()(--n f n f 的关系式 [解析],1261)3(,61)2(,1)1(++=+==f f f 37181261)4(=+++=∴f 133)1(6181261)(2+-=-+++++=∴n n n n f 总结:处理“递推型”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寻找相邻两组数据的关系 类比推理 1.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2.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特征; 第二步:用一类对象的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特征,从而得出一个猜想. 思考探究: 1.类比推理的结论能作为定理应用吗? 2.(1)圆有切线,切线与圆只交于一点,切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由此结论如何类比到球体? (2)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由此结论如何类比得到空间的结论? 题型2 用类比推理猜想新的命题 [例]已知正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是高的 13,把这个结论推广到空间正四面体,类似的结论是______. 【解题思路】从方法的类比入手 [解析]原问题的解法为等面积法,即h r ar ah S 3121321=??== ,类比问题的解法应为等体积法, h r Sr Sh V 4131431=??==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高4 1 总结:(1)不仅要注意形式的类比,还要注意方法的类比 (2)类比推理常见的情形有:平面向空间类比;低维向高维类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类比;实数集的性质向复数集的性质类比;圆锥曲线间的类比等

高中数学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专题自测试题修订稿

高中数学合情推理与演 绎推理专题自测试题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2015年高中数学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专题自测试题 【梳理自测】 一、合情推理 1.(教材习题改编)数列2,5,11,20,x,47,…中的x等于( ) A.28 B.32 C.33 D.27 2.已知扇形的弧长为l,半径为r,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 2 ,可推知扇形面积公式 S 扇 等于( ) A.r2 2 B. l2 2 C.lr 2 D.不可类比 3.给出下列三个类比结论: ①(ab)n=a n b n与(a+b)n类比,则有(a+b)n=a n+b n; ②log a(xy)=log a x+log a y与sin(α+β)类比,则有sin(α+β)=sinαsinβ; ③(a+b)2=a2+2ab+b2与(a+b)2类比,则有(a+b)2=a2+2a·b+b2.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4.(教材改编)下面几种推理是合情推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由圆的性质类比出球的有关性质; ②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归纳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③张军某次考试成绩是100分,由此推出全班同学的成绩都是100分; 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四边形内角和是360°,五边形内角和是540°,由此得凸n边形内角和是(n-2)·180°. 答案:1.B 2.C 3.B 4.①②④ ◆以上题目主要考查了以下内容: (1)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苏教版数学高二- 选修2-2试题 《合情推理—归纳推理》(1)

2.1.1 合情推理—归纳推理 同步检测 一、基础过关 1.数列5,9,17,33,x ,…中的x 等于________ 2.f(n)=1+12+13+…+1n (n ∈N *),计算得f(2)=32,f(4)>2,f(8)>52,f(16)>3,f(32)>7 2, 推测当n≥2时,有________. 3.已知sin 230°+sin 290°+sin 2150°=32,sin 25°+sin 265°+sin 2125°=3 2. 通过观察上述两等 式的规律,请你写出一个一般性的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a 1=3,a 2=6且a n +2=a n +1-a n ,则a 33=________. 5.数列-3,7,-11,15,…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 二、能力提升 6.设x ∈R ,且x≠0,若x +x - 1=3,猜想x2n +x -2n (n ∈N *)的个位数字是________. 7.如图,观察图形规律,在其右下角的空格处画上合适的图形,应为________. 8.如图所示四个图形中,着色三角形的个数依次构成一个数列的前4项,则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________. 9.如图所示,图(a)是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图(b)、图(c)是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摆放而成.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摆放,自上而下分别叫第1层,第2层,…,第n 层.第n 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记为S n .解答下列问题. (1)按照要求填表:

n 1 2 3 4 … S n 1 3 6 … (2)S 10=________.(3)S n 10.传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经常在沙滩上面画点或用小石子表示数.他们研究过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 将三角形数1,3,6,10,…记为数列{a n },将可被5整除的三角形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一个新数列{b n },可以推测: (1)b 2 012是数列{a n }中的第______项; (2)b 2k -1=________.(用k 表示) 1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且S n -1+1 S n +2=0(n≥2),计算S 1,S 2,S 3,S 4, 并猜想S n 的表达式. 12.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个部分,两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4个部分. (1)3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多少部分? (2)设n 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f(n)部分,归纳出f(n +1)与f(n)的关系; (3)求出f(n). 三、探究与拓展 13.在一容器内装有浓度r%的溶液a 升,注入浓度为p%的溶液1 4a 升,搅匀后再倒出溶 液1 4a 升,这叫一次操作,设第n 次操作后容器内溶液的浓度为b n ,计算b 1、b 2、b 3,并归纳出计算公式.

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定理公式结论的证明

数学课本中的定理、公式、结论的证明 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无) 第二章 函数(无) 第三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 a > 0 , a 1, M > 0 ,N > 0, 那么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 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证明对数的运算性质 证明:(性质1)设log a M p =,log a N q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q N a =, ∴p q p q MN a a a +=?=, ∴log ()a MN =p q +, 即证得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证明:(性质2)设log a M p =,log a N q =,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q N a =, ∴ q p q p a a a N M -==, ∴q p N M a -=log , 即证得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证明(性质3)设log a M p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 ∴n np M a =, ∴log n a M np =, 即证得log log n a a M n M =.

第四章函数应用(无) 数学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证明.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若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高中数学四大推理方法巧解证明题.doc

高中数学四大推理方法巧解证明题- 高中数学是数学各种基础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同时也是以前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深化和检验。针对高中数学的这一特性,可以通过四大推理方法来进行证明题的解答,不但可以掌握数学知识脉络,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上升到思维层面,使自己可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合情推理法 在高中数学证明题的解答过程中使用合情推理,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比较常用的合情推理法就是类比推理法,这是一种从特殊转向特殊的推理方法,两种类似对象间的推理,一个对象有着某个性质,而另一个对象同时也有类似性质。进行类比时,对已知对象性质推理的过程进行充分的考虑,之后类比推导出类比对象性质。高中数学知识的结构很复杂,难度也比其他学科大,而通过合情推理法,并结合多种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可以进行思考和分析,也培养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所以,合情推理法是一种很好的解答高中数学证明题的方法。 二、演绎推理法 对于演绎推理法来说,这是一种从一般转向特殊的推理方法,高中数学证明题的证明过程大都是通过演绎推理来证明的,保证演绎推理的前提以及形式正确,就能保证结论是正确的,同时要注意推理的过程具有正确性以及完备性。 三、间接和直接证明法 (一)直接证明法 直接证明法比较常见的就是综合法以及分析法。其中,综

合法就是利用已知的条件以及数学定理和公理等,进行推理论证,之后推导出结论成立。综合法也被称作为顺推证法或者由因导果法。而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对结论充分成立的条件进行逐步的寻求,把结论归纳总结成明显成立的一个条件。 (二)间接证明法 间接证明法比较常用的就是反证法,其证明步骤为首先反设,之后归谬,最后存真。首先假设结论不成立,就是把结论反面假设为真,之后的归谬就是在己知条件和反设背景下推理,得出同假设命题相矛盾的结论,最后的存真就是由归谬得出的结果进行反设命题不真的断定,来说明原先结论是成立的。 四、归纳推理法 同上述的推理方法相比较来说,归纳推理法注重对高中数学知识总体的规划,总结和归纳所学到知识。我们都知道,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比较多,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关系,一道证明题中,可能存在几个知识点,如果同学们不能归纳知识的话,短时间内就不能看出题目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会严重影响题目的解答。 在高中数学的证明题目中,虽然有限的研究对象比较常见,但是,更为常见的是研究对象众多,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研究对象可能是无穷的,同学们很难找到突破口。如果同学们把研究对象根据形成的情况进行分类,之后根据分类在进行证明,假如每种情况都可以得到证明,那么所得到的结论就必然是正确的,这种分类证明、归纳方法,可以使同学们找到突破口,从而使证明题得到解答。 结束语: 在数学证明题的实际解答过程中,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