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

5.2.1测量工程概况

5.2.1.1主要工作量概况

5.2.1.2总体思路概况

在制定技术方案之初,我们分析和研究了国内与本工程类似的相关工程。本工程将采用科学的测控技术,严格的复核校正手段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

平面控制网分三级测设:一级为业主提供的控制网(点),二级为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网为基准而建立的总控制网,三级为轴线控制网,它是以总控制网为基准对建筑物各轴线控制点进行加密。

根据本工程的建筑造型、地理环境等因素,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和地上施工阶段均采用内控法来控制整个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定位,工艺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选取控制点→建立轴线控制网→仪器安平→垂直轴线引申→各层楼面放线→分段投测→校核

用激光准直仪将控制点整体同步传递,高程用全站仪测天顶距法

进行传递。

5.2.2施工测量准备

5.2.2.1施工测量人员的准备

组建以2名测量师和4名测量工组成的测量小组,对整个工程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测量。垂直轴线控制网的建立阶段3人,垂直轴线的引伸阶段3人,其中仪器操作1人,楼面投点1人,现场记录、内业整理1人,楼面的平面轴线放线阶段2~3人。作业面较多,施工繁忙时,可一分为二,两人为一组进行工作。

5.2.2.2主要测量仪器的准备

对精度进行估算并结合工程的特点,选择下列仪器以保证建筑物的垂直度。

其它工具:钢尺(50m、防水、防锈)、塔尺、卷尺、线坠、墨线盒等。

5.2.2.3施工测量技术准备

施工测量技术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选择、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论证与数据准备,工程重点、难点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在进行测量放线前,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了解轴线柱网的布置特点和难点,核对施工图纸与其说明内容是否有矛盾,建筑图与结构图在平面尺寸、标高和说明是否一致,并作好测量内业计算的工作。

根据规划部门所给的建筑红线及控制坐标点,并对照设计图上的红线坐标点进行核对该建筑物的方位,然后计算出建筑物红线点至首层平面设计图中所提供的纵、横坐标,各控制点的距离和角度,作为工程测量放线的依据。

5.2.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5.2.3.1建立三级控制网

5.2.3.2平面控制网

地下室施工阶段是测量工作中最重要、任务最繁忙的阶段。复核前期桩基施工阶段所布设的轴线控制网,如其精度满足测量规范要求,可将其作为本工程的平面控制网。

本工程的平面控制网采用内控制法,每栋建筑物设置内控制点为LP1~LP4/LP1~LP8。把全站仪架设在基坑上的一控制点上,参照基坑上的另一基准点,这两点可根据甲方提供的城市测量控制网中的基准坐标计算得出坐标值。通过这两点,在基坑内可引测出任意通视的主轴线上的两点。

其中控制网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

(3)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平面控制网的测量精度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m β)

测距相对中误差

相对闭合差 四等

±2.5″

1/80000

1/35000

(5)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见下图:

5.2.4建筑平面控制网的竖向传递

为保证建筑物的测量精度,对结构的控制轴线的竖向传递采用激

控制桩埋设及保护示意图

150********

B-B

轴线控制点

B

B

A

首级控制点

A

A-A

800

1000

800

600

800

?25螺纹

100×100×

10钢板 维护栏杆

控制点

光垂准仪铅直投点法引测。DZJ3-L1激光垂准仪是在光学垂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半导体激光器,分别给出上下同轴的两道激光铅垂线,并与望远镜视准轴同心、同轴、同焦;可配网格激光靶,使测量精确、方便。

在每栋建筑物的地下室底板或首层结构板放样出4个内控点(LP1、LP2、LP3、LP4点),内控制点布置在投影面积内,考虑到控制轴线一般与梁、墙等构件的中心重合,不便在楼板上预留测设洞口,因此将控制轴线向楼板中平移2m,引测到施工作业层后再返回。控制点刻划在地下三层楼面预留的4块100mm×100mm×10mm钢板上,钢板下焊4根长70mm的φ6的钢筋。地下室以上各层楼面浇筑砼时,在对应于下层控制点的位置处均预留300mm×300mm的激光传递孔,并在留孔四周筑设高50mm的阻水圈。通过激光测放孔,就可把内控点(LP1、LP2、LP3、LP4点)投测到各层楼面上。

5.2.4.1激光垂准仪铅直投点法(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步骤简述如下:

5.2.4.2为提高激光点位捕捉的精度,减少分段引测误差的积累,制作激光捕捉靶,示意图如下:

透明塑料薄片,中间空洞便于点位标示。雕刻环形刻度

蒙上薄片使环形刻度

与光斑吻合

旋转铅直仪,分别

5.2.4.3激光点穿过楼层时,需在组合楼板上预留300×300激光传递孔洞,通过空洞引测到各楼层。预留洞的做法示意如下:

激光点穿过楼层的预留洞做法

说明:

(1)浇筑砼后木盒不拆除,以防楼面垃圾堵塞孔洞。

(2)线绳绷在铁钉上便于仪器找准中心点,用完后将线绳拆除,以免下次阻挡激光投点。

5.2.4.4控制点引测完毕,用全站仪进行检查,即在同一测站上架设全站仪测量其天顶角来检查。经校核满足精度要求后,把各相关的投影点相连即基准线,然后将这些基准线平移至楼面各轴线。以控制点建立的控制轴线为依据,按设计尺寸放样出各边柱轴线,再以此为依据,分别放样至外边梁柱、剪力墙及楼面上,这样既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地进行施工放样。

5.2.5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测量

5.2.5.1平面测量

(1)垫层轴线放样

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复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复测各控制线,投测允许误差±2mm,见下图。

(2)楼层轴线放样

将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向轴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见下图;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轴线及细部线。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 。

(3)楼层轴线复核

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进行下道

经纬仪

垫层轴线放样示意图

轴轴

工序。

(4)施工层放线

施工层放线时,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放线中弹放所有细部轴线、门窗位置以及洞口边线。

5.2.5.2高程测量

(1)标高传递

高程控制点的传递是在底层平面控制点预留孔正下方架设好全站仪,先精确测定仪器高,再转动全站仪进行竖向垂直测距,最后通过计算整理求得激光反射片的高程,然后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所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把激光反射片的高程传递到核心筒外壁上,高程的传递不得从下层楼层丈量上来,以防此误差积累。

(2)标高控制线的建立

施工层抄平之前,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标高点,当相差小于3mm 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采用水准仪、塔尺引测高程控制点的标高。方法是:调整仪器高度使其后视线正对水平线,前视则用铅笔直接在钢筋或钢柱上标出视线,提高测量精度。

(3)控制网的竖向传递

详见第四点:建筑平面控制网的竖向传递。

高程控制点传递示意图

1.2.5.3建筑物垂直度观测

建筑物的垂直度必须严格加以控制。其观测方法如下:将建筑物主要轴线引测到建筑物墙体转折处上,弹上墨线,并用红三角标识主轴线编号,利用激光经纬仪每层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建筑物垂直度允许偏差分别为:各层竖向允许偏差为±5mm,全高累计竖向允许偏差为H/10000,但≤±30mm。

5.2.6装饰工程测量

5.2.

6.1轴线的恢复和引测

(1)轴线恢复前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方法为:用钢尺直接丈量距离,用经纬仪测量轴线、轴线控制线之间的角度;

(2)在施工中被砂浆覆盖和因为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把面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

(3)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识;

(4)根据恢复后的轴线及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线,用墨线弹出。

5.2.

6.2标高的抄测

+0.500m 建筑线在装饰工程中因为高度太低上返易造成误差,一般把装饰线定在+1.000m建筑线,这样可以为施工时定标高提供方便。

楼层+1.000m建筑线抄测前先用水准仪校测结构施工从首层传递在电梯井内壁的标高控制点,当较差小于3mm 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楼层+1.000m 建筑线抄测,将自动安平水准仪(苏光、DZS3-1)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抄测各施工区内的装饰水平线并用墨线标示。

5.2.7建筑施工及使用期间沉降观测

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观测单位进行观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