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姬菇栽培技术

真姬菇栽培技术
真姬菇栽培技术

真姬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族

玉蕈属。其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甚佳,还具有独特

的蟹香味。真姬菇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还含有数种多糖体,其子实体的热水和有机溶剂提取物有清除人体自由基的

作用,这意味着常食真姬菇有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

命的功效。

二、生物学特性

1.真姬菇的形态

真姬菇子实体丛生,每丛15~50株不等,有时散生,散生时数量少而菌

盖大。菌盖幼时半球形,边缘内卷后逐渐平展,直径4~15厘米,近白色至

灰褐色,中央带有深色大理石状斑纹。菌褶近白色,与菌柄成圆头状直生,

密集至稍稀。菌柄长3~10厘米,粗0.3~0.6厘米,偏生或中生。

孢子阔卵

形至近球形,显微镜下透明,成堆时白色。

2.生物学特性

真姬菇是北温带秋季和冬季发生的食用蕈菌。

(1)培养特性

真姬菇的菌丝体白色,棉毛状,气生菌丝不旺盛,不分泌黄色液滴,不

形成菌皮。在培养程中可产生节孢子和厚垣孢子。真姬菇抗逆性较强,其生

活条件与香菇、平菇等其它木腐菌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而且

真姬菇的不同菌株对各种生活条件的需求不完全相同,对它们还未完全了解

清楚,现将主要的要求介绍如下:

①营养。真姬菇是一种低温型的木腐菌,栽培原料比较广,如木屑、玉

米芯、甘蔗渣和棉籽壳等都可作为主要原料,以用棉籽壳的产量最高。在栽

培过程中加少量的辅料,如米糠、麸皮、大豆皮、棉籽饼和玉米粉等可以提

高单产。

②温度。真姬菇与金针菇、滑菇、香菇和平菇等一样具有变

温结实特性。

菌丝发育温度范围为9~30℃,适温22~24℃;子实体原基分化在4~18℃,

生长适温为10~14℃。

③水分。真姬菇培养料含水量以调到65%左右为宜。因其发菌时间较长,

培养料会逐渐失水变干,出菇前应补充水分,使含水量达70%~75%。菇蕾分

化期,菇房相对湿度应调节到98%~100%。菇体发育时,菇房相对湿度应为

90%~95%。

④光线。真姬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但菇蕾分化阶段应有弱光刺

激。子实体生长时有向光性,如在地下室或山洞栽培真姬菇,每昼夜应开日

光灯10~15小时。

⑤空气。真姬菇生长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新鲜空气。培养料的粒度要粗细

搭配,防止过湿。防止菇房的二氧化碳过浓,原基大量发生时每小时应通风

4~8次。

⑥pH值。菌丝生长阶段的最适pH值为6.5~7.5。

真姬菇发菌需30~45天,菌丝成熟达到有出菇能力要30~60天,菇蕾

分化需7~12天,子实体发育成长约5~7天。时间控制应根据不同菌种和温

度适当伸缩。细致观察,及时控制,是栽培成败和质量高低的关键。

三、栽培技术

1.栽培方式

其栽培方式与平菇相似,可采取瓶栽或袋栽。

2.栽培季节

因其生育期长,一般可考虑9月上旬到来年5月中旬为接种期。依当地

气候和菇房控温条件而定,如有空调菇房,则主要根据市场需求考虑。

一般来说,9月上旬到第二年5月中旬均为真姬菇的接种期。栽培较晚

的,菌丝经越夏管理后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为出菇期。

3.栽培场地

塑料大棚、空房、地下室和防空洞等均可作为真姬菇的栽培场地,有条

件的可用专业菇房栽培。

4.菌种

真姬菇菌种制作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个阶段,菌种的制作基本上与

白蘑菇和平菇一样。

5.培养料的调配

真姬菇栽培原料较广,但最适合且较高产的原料为棉籽壳。现介绍如下

几种配方供参考:

(1)棉籽壳85%、米糠(或麸皮)10%、白糖1%、石灰3%、石膏粉1%,加水

130%左右,pH值7.5。

(2)木屑77%、米糠(或麸皮)20%、白糖1%、石膏粉1%、石灰1%,加水150%

左右,pH值7.5。

(3)甘蔗渣(鲜)95%、石膏粉1%、石灰粉3%、过磷酸钙1%,加水110%左

右,pH值8.0。

(4)酒糟(新)70%、木屑20%、玉米面6%、石灰3%、石膏粉1%,加水适量,

pH值8.5。

配制方法:以配方(1)为例,装料前一天下午,将经过翻晒的棉籽壳和辅

料按比例称好,翻料均匀,再把3%的石灰称好,放入容器内加

水,搅拌,使

石灰溶解,取其澄清液,按比例混入应加水中,然后一边拌料一边加水,将

应加的水全部加进去后,打成圆堆,盖上塑料薄膜过夜。次日把堆摊开,撒

入米糠、石膏继续翻料,以手握法试水分(即指缝有二三滴水为度),用广泛

试纸测pH值,调到合适为止。

6.袋栽(瓶)法

用塑料袋栽培真姬菇比瓶栽真姬菇普遍,其工艺流程:配料→装袋(瓶)

→套圈封口→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催蕾→育菇。

(1)配料根据当地原料来源,参考培养料配方合理配料。

(2)装袋真姬菇发菌时间长,出菇时间较长,一般采用30厘米×15厘米

×0.05厘米的聚丙烯袋或17厘米×33厘米×0.05厘米低压聚乙烯袋。装袋

时要小心,防袋破损。装袋可采用人工或装袋机装袋。有条件时,采用每小

时每5人装400袋的装袋机比较合适。

(3)套圈封口袋装好后,及时套圈,用包装线扎紧袋口。

(4)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需在1.5公斤/平方厘米下保持2小

时;常压灭

菌需持续10小时。

(5)接种真姬菇发菌时间长,接种过程必须严格无菌操作。750毫升菌种

瓶原种可接17厘米×35厘米×0.05厘米袋30袋。

(6)菌丝培养接种后菌袋应及时搬到发菌室发菌,室温保持18~26℃。

经40天左右菌丝基本长满,再培养30天左右,菌丝分泌浅黄色素时,才达

到生理成熟。

(7)出菇管理将生理成熟的菌丝袋移送到出菇房。排放方法多样,有立放

于床架的,也有卧倒叠放于地沟两侧的,然后依下列次序进行:

①搔菌。打开袋口,搔去料面四周的老菌丝,其目的是促使原基从料面

中间接种块处成丛地形成,使以后长出的幼菇向四周发展,形成菌柄肥实、

菌盖完整、菌肉肥厚的优质菇。搔菌后往料面注入清水,2~3小时后,倒去

尚未被吸收的水。

②催蕾。在袋口盖上潮湿的报纸或粗白布,同时降温至13~

15℃,增加

通风量,促使菇蕾形成。一般经10~15天,料面上可以看见针头状的灰褐色

菇蕾。

③育菇。菇蕾出现后,揭去覆盖物,菇房温度保持在14℃左右。采取向

周围和地面喷水的办法保持90%的湿度,切勿直接向菇蕾喷水。加强通风,

使空气新鲜,并有500勒克斯左右的光照,5~7天真姬菇即可育成。

(8)立体蓄水式高产栽培法

①排袋。菌丝成熟的菌袋,打开一端,将塑料袋卷褪到另一端的边缘,

但不要全部脱掉,使之形成土壤与菇体的隔离层,避免出菇时菇体带土。在

地沟中间部位,把菌袋头对头(相隔8厘米)并放两排,未脱去塑料袋的一头

朝外。每袋间留2厘米间隙,所有间隙用肥沃壤土填充,每层菌袋覆土3厘

米,并喷水使土壤吸足水分。照此依次排放第2、3、4......层,共排8层

左右(根据菇房实际情况决定层数)。另外,两个墙边各排一行料

袋,紧贴墙

边排,依次逐层覆土。这样从横截面上看菌袋共4排,覆土后成为3堵菌墙,

2条宽70厘米左右的走道,出菇都在走道两边。每排最上面一层覆土厚4厘

米,并抹个水槽,两个墙边排棒时要注意留通风孔。菌墙做好后,以保湿为

主,每天要根据菇房情况进行通风换气,待袋口形成菇蕾后,即可转入出菇

管理。

②原基期管理。覆土后15天左右,菌丝体长入土壤中,并和周围菌棒菌

丝相互交织,形成了3堵菌墙。此时,菇房温度应保持在12~14℃,相对湿

度85%~90%,散射光线150~200勒克斯,空气新鲜,二氧化碳浓度在0.1%

以下。约7天左右,料面上分化出密密麻麻小米粒大小白色原基,5天左右

原基伸长成针尖状,再过约5天,针状菇蕾发育成深褐色球形小菌盖。这时

可将袋口卷起,露出菇蕾,进行出菇管理。

③形成期管理。随着菇体的发育长大,增加菇房通风量,同

时及时补水

调湿,每天喷水2次,以提高菇体周围的空气湿度。头潮菇结束后,必须及

时往菌墙水槽加水,为下潮菇打下基础。菌墙补水是一项高产措施,菌墙蓄

水保持了袋料的水分,提高了酶的活性,使培养料中的养分得以充分利用,

能够满足菇体生长对营养的要求。在适宜条件下,菌墙出菇整齐,生长迅速,

菇体幼嫩肥大,产量高,品质好,生物学效率可达150%。

四、采收和分级

适时采收和认真细致地分级是提高真姬菇商品价值的重要环节。真姬菇

长到一定标准时,即菌盖1.5~4厘米时就应及时采收。采收时,一手按住菌

柄基部培养料,一手握住菌柄,轻轻地将整丛菇拧下。第一潮菇采收完后,

及时清除料面上残留的菌柄、碎片和死菇,并进行补水管理。大约15天左右

第二潮菇蕾就会形成,如前所述继续管理,就可采收第3、4潮,有的可采收

第5潮菇。

一般真姬菇可分为3个等级。一级菇,菌盖直径1.5~2.5厘米,菌柄长

度4厘米以下;二级菇,菌盖直径2.6~3.5厘米,菌柄长4厘米以下;三级

菇,菌盖直径3.6~4.5厘米,菌柄长4厘米以下。

真姬菇栽培技术

真姬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族 玉蕈属。其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甚佳,还具有独特 的蟹香味。真姬菇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还含有数种多糖体,其子实体的热水和有机溶剂提取物有清除人体自由基的 作用,这意味着常食真姬菇有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 命的功效。 二、生物学特性 1.真姬菇的形态 真姬菇子实体丛生,每丛15~50株不等,有时散生,散生时数量少而菌 盖大。菌盖幼时半球形,边缘内卷后逐渐平展,直径4~15厘米,近白色至 灰褐色,中央带有深色大理石状斑纹。菌褶近白色,与菌柄成圆头状直生, 密集至稍稀。菌柄长3~10厘米,粗0.3~0.6厘米,偏生或中生。

孢子阔卵 形至近球形,显微镜下透明,成堆时白色。 2.生物学特性 真姬菇是北温带秋季和冬季发生的食用蕈菌。 (1)培养特性 真姬菇的菌丝体白色,棉毛状,气生菌丝不旺盛,不分泌黄色液滴,不 形成菌皮。在培养程中可产生节孢子和厚垣孢子。真姬菇抗逆性较强,其生 活条件与香菇、平菇等其它木腐菌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而且 真姬菇的不同菌株对各种生活条件的需求不完全相同,对它们还未完全了解 清楚,现将主要的要求介绍如下: ①营养。真姬菇是一种低温型的木腐菌,栽培原料比较广,如木屑、玉 米芯、甘蔗渣和棉籽壳等都可作为主要原料,以用棉籽壳的产量最高。在栽 培过程中加少量的辅料,如米糠、麸皮、大豆皮、棉籽饼和玉米粉等可以提 高单产。 ②温度。真姬菇与金针菇、滑菇、香菇和平菇等一样具有变

温结实特性。 菌丝发育温度范围为9~30℃,适温22~24℃;子实体原基分化在4~18℃, 生长适温为10~14℃。 ③水分。真姬菇培养料含水量以调到65%左右为宜。因其发菌时间较长, 培养料会逐渐失水变干,出菇前应补充水分,使含水量达70%~75%。菇蕾分 化期,菇房相对湿度应调节到98%~100%。菇体发育时,菇房相对湿度应为 90%~95%。 ④光线。真姬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但菇蕾分化阶段应有弱光刺 激。子实体生长时有向光性,如在地下室或山洞栽培真姬菇,每昼夜应开日 光灯10~15小时。 ⑤空气。真姬菇生长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新鲜空气。培养料的粒度要粗细 搭配,防止过湿。防止菇房的二氧化碳过浓,原基大量发生时每小时应通风 4~8次。 ⑥pH值。菌丝生长阶段的最适pH值为6.5~7.5。

陇薯系列马铃薯旱地起垄覆膜增产栽培技术

风。放风 放风有降温排湿的作用。根据棚内温度高低,天气阴晴,风力大小和植株生长状况等,来确定通风的时间长短和通气部位大小,忌扫地风,放风做到叶片上不结露水为准。 追肥 一般是结合浇水同步进行。采摘嫩荚后适时施肥。盛荚期3 5d浇1次水,每浇2次水施1次肥,每667m2除施尿素10 15kg、硫酸钾15 20kg外,可追施农家有机液肥800 1000kg,同时结合喷药加入微肥,一喷多效,做到根部追肥和叶面喷肥同步进行,追肥 2 3次。 3 病虫害防治 3.1 枯萎病 主要为害幼苗。(1)种子消毒,床土消毒,可选用抗病品种。(2)药剂防治:可用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 10d防治1次,连防2 3次。 3.2 炭疽病 是由于土壤黏重,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和状态,湿度过大,加上棚内温度过低而造成的。防治办法是改善棚内条件,合理配制床土,增加通透性。 3.3 疫病、灰霉病 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加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叶面喷洒,或用百菌清烟剂250g烟熏,隔7 10d用1次,连用2 3次。 4 采收 开花至采收一般需50 60d,采收的原则是:秧底部荚早收,中间荚巧收,盛荚期大收。 (收稿日期:2013-03-27) 陇薯系列马铃薯旱地起垄覆膜增产栽培技术 王芙兰 (甘肃省古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古浪733100) 摘要:经过多年推广种植,陇薯系列马铃薯旱地起垄覆膜栽培技术在古浪县推广抗旱增产效果明显,非常适合古浪乃至河西冷凉旱作区推广。从整地施肥、起垄覆膜、种薯处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陇薯系列马铃薯旱地起垄覆膜增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陇薯系列;马铃薯;旱地;起垄覆膜;栽培技术 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是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的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属中晚熟品种。起垄覆膜种植结薯集中,薯块商品率高,抗旱增产效果明显,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6号等陇薯系列品种在古浪县旱地起垄覆膜种植每667m2平均产量1538kg,最高产量可达2180kg。非陇薯品种诸如青海生产的民薯2号平均产量931.3kg,费乌瑞它平均产量882.8kg,大西洋平均产量774.1kg,陇薯系列马铃薯旱地起垄覆膜栽培产量表现均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品种,已得到了山区群众的认可。笔者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总结出了陇薯系列马铃薯旱地起垄覆膜增产栽培技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选地整地 马铃薯起垄覆膜种植,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坡度小于15°以下的地块,不宜选择陡坡地、石砾地、重盐碱等瘠薄地。马铃薯病害较多,不宜连作,也不宜与茄科作物倒茬,因为其有共同的病害;马铃薯前茬最好选择麦类和豆类。在伏秋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耕深达到25 30cm,耕后及时耙耱;覆膜前要浅耕,平整地表。 2 施足底肥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要一次性施足底肥,一般每667m2施腐熟优质农家肥5t、尿素15kg、磷酸二铵20kg、硫酸钾10kg;或施尿素2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10kg,肥料避免与种薯接触。马铃薯需钾较多,钾肥也可用草木灰代替,用量以500 1000kg/667m2为宜。施肥方法最好集中施,化肥混合后均匀撒在垄底内。 3 起垄覆膜 3.1 覆膜时间 覆膜时间分为秋季覆膜和早春顶凌覆膜2个时期,秋季覆膜时间为10月下旬到土壤封冻前,

现代工厂化真姬菇及白玉菇规模栽培生产

现代工厂化真姬菇及白玉菇规模栽培生产 策划 一、项目名称:现代化、工厂化、规模化真姬菇及白玉菇生产 二、项目选址:曲靖市(马龙、沾益、麒麟) 三、项目定位: 1、现代化、工厂化、规模化、高效化生产有机食用菌; 2、产品定位:珍稀、高端、有机、健康产品; 3、市场目标定位:东南亚(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及欧洲市场、国内发 达大城市; 4、产品形态:保鲜鲜菇(超市专供包装)90%,其他10%。 四、项目生产规模: 1、日产优质真姬菇及白玉菇:6吨---15吨 2、年产优质真姬菇及白玉菇(365天):2190吨----5475吨 (生产规模分两期实现,在融资成功前提下也可一步实现;本策划以日产6吨—----一期为目标开展策划) 五、生产策划: 1、栽培模式: (1)采用空调菇房栽培出菇、层架立体栽培方式; (2)采用循环使用塑料瓶瓶栽为主、袋栽为辅方式; 2、生产流程: 3、栽培出菇房尺寸:(1)建筑尺寸:长14米×宽8米×高4.5米;占地面 积112平方米; (2)床架栽培面积:112平米×60%利用率×6层=400平方米; (3)建筑结构:采用聚氨酯夹心双层彩钢板组装成冷库式的菇房,聚氨 酯墙板为10公分厚板材,顶为15公分厚;冷库置于遮光钢结构设施中。

4、具体规模经济技术指标: 5、建设规模: (1)基地总面积:≥100亩;要求地理位置好、方便;周围无污染、环境极好。 (2)区域面积:配套菌种菌包生产区10亩,菌包(瓶)培养区10亩,出菇栽培区20亩(扩展区20亩),加工区10亩、辅助区10亩、 绿化区≥20亩。 六、投资预算及财务效益分析 (一)投资预算: 1、固定投资:设施及设备投资,共计投资2100万元 2、流动投资:一季(一茬)原材料投入及劳动力、能耗等投入;共 计投入600万元; 3、开办投资:土地费(100亩40年、7万每亩)、可研编制等咨询费, 共计投入800万元。 合计投资3500万元。具体见附表-----投资预算分析表(二)财务效益分析: 具体见附表-----投资效益分析表 1、固定资产折旧:按 2、速动比率: 3、投资回收期: 4、财务内部收益率: 5、财务净现值: 6、投资收益率: 7、其他 8、其他 (三)融资:自筹2000万元,对外融资10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合计3500万元;对外融资股份占30%。 七、附表、附图

海鲜菇栽培技术 海鲜菇栽培技术 海鲜菇:学名[Hypsizygus marmoreus (Peck) H.E.Bigelow, 属担子菌亚门、

海鲜菇栽培技术 海鲜菇:学名[Hypsizygus marmoreus (Peck) H.E.Bigelow, 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玉蕈属。中文名: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质地脆嫩,味道鲜鲜,具有海蟹味,在日本称之为“蟹味菇”、“海鲜菇”。近年来已成为该产品的商品名。目前栽培的有浅灰色和纯白色两个品系,白色品系又称“白玉菇”、“玉龙菇”,深受市场欢迎。多为工厂化栽培。 生物特征 海鲜菇,属低温型草生菌,以稻草、麦草、棉子壳、玉米秸等为主要原料,利用日光温室或空闲房屋等袋栽。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用菌,颜色洁白,菌肉肥厚,口感细腻,气味芬芳,味道鲜美。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4--26℃,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8--18℃。秋冬栽培,菌龄期50天左右,生长周期100天,生物转化率60--80%。现市场销售价每公斤鲜品20~30元。 生物特性 菇体形态 蟹味菇子实体丛生,每丛15~50株不等,少散生。菌盖幼时半球形,深褐色,后渐平展,色泽变淡,呈黄褐色;中部色深,茶褐色;盖面平滑,有2~3圈斑纹;盖缘平或微下弯,稍波状;菌盖直径2~13厘米;菌肉白色,质韧而脆,致密。菌褶白色至浅黄色,弯生,有时略直生,密,不等长,离生。菌柄中生,圆柱形,长3~12厘米,幼时下部明显膨大,白色至灰白色,粗O.5~3.5厘米,上细下粗,充分生长时上下粗细几乎相同,多数稍弯曲,有黄褐色条纹,中实,老熟时内部松软。担孢子无色,平滑,球形,孢子印白色。分生孢子白色,培养条件不适宜时出现在气生菌丝末端。 菌丝特征 蟹味菇菌丝生长旺盛,发菌较快,抗杂菌能力强。老菌丝不分泌黄色液滴,不形成菌皮,产生节孢子及厚垣孢子。斜面培养基上菌丝浓白色,气生菌丝旺盛,爬壁能力强,老熟后呈浅土灰色。培养条件适宜,菌丝7~10天长满试管斜面;条件不适宜时,易产生分生孢子,在远离菌落的地方出现许多星芒状小菌落,培养时不易形成子实体。用木屑或棉子壳等培养料培养时,菌丝浓白健壮,抗逆性强,不易衰老,在自然气温条件下避光保存l年后,扩大培养仍可萌动。蟹味菇的菌丝接种块有直接结实能力。 发育过程 蟹味菇是典型的异宗结合食用菌,担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为单核菌丝,可亲合的单核菌丝融合,原生质交配形成双核菌丝,适宜条件下双核菌丝扭结形成原基,进而发育成成熟子实体。根据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可人为地将其分为转色期、菇蕾期、显白期、成盖期、伸展期和成熟期。 人工栽培

蟹味菇的栽培技术Word版

蟹味菇的栽培技术 在众多的食用菌品种里,蟹味菇具有独特的清香味,蟹味菇的生长期间比较长,从接种到出菇需要120天的时间。 一、母种的扩繁。 蟹味菇的亩种是从专门的研发中心购置的。拿到母种后,首先要进行母种扩繁。 1、制作培养基。对母种进行扩繁,需要制作培养基,需要的材料有:马铃薯、琼脂、葡萄糖和水。制作培养基的水很重要。因为水的PH值直接决定培养基的PH值,所以要使用PH值检测仪检测水的PH值,保证水的PH值在7-8之间。材料准备好了以后,我们来进行培养基的制作。选择质量较好的马铃薯,将皮去掉,并挖取芽眼,将青绿色的部分挖掉,然后用天平称取200克,清洗干净,切成1-2毫米的薄片,把切好的马铃薯放入锅中,加入1000毫升的清水,进行加热。沸腾后,要小火保持30分钟,然后采用7层纱布进行过滤,我们留取的马铃薯汁为1000毫升,如果滤液不足,采用纯净水补齐。将过滤好的土豆汁倒入锅中继续加热,称取20克琼脂放入装有土豆汁的锅中,琼脂放入锅中要不停地搅拌,等琼脂完全融化时,称取20克葡萄糖放入锅中,沸腾之后把煮好的溶液放入容器内,然后粉状试管。因为母种培养基降到40度以下时会凝固,因此,

制作的亩种培养基要趁热尽快分装试管。采用塑料烧杯进行分装,使每只试管的装量相当于试管的四分之一

。分装好后还要进行封口。可以用未经脱脂的原棉,塞入的松紧度以用手抓棉塞不脱落为准,棉塞塞入试管中的部分约为2厘米左右。在试管上盖上一层牛皮纸。牛皮纸的作用是防止在灭菌时产生的冷凝水沾湿棉塞。用橡皮筋把试管扎成捆,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试管在高压锅中加压时倾倒。随后把试管放入高压锅中进行灭菌。灭菌时压力锅的压力达到0.05兆帕时放汽一次,使压力锅的压力达到0时,在进行加压。这次压力上升到0.1兆帕并维持30分钟,在这样的压力下,高压锅的温度可达到120度左右。加热停止后当温度自然降至常温,在打开高压锅,将试管取出。灭菌后的使馆都要趁热放在斜架上,让试管保持倾斜。要将斜面保持在20度,以培养基占试管的三分之二为标准。大约半小时以后,由于琼脂的凝固作用,试管中的培养基就凝固了。这样,母种培养基就做好了。 2、接种工作。母种培养基制作完成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接种了。接种前首先要进行消毒。把培养基、母种以及所用到的工具都放到无菌操作台,用浓度75%的酒精进行消毒然后关闭操作玻璃,大约1小时以后就可以进行接种了。接种时点燃酒精灯,使火焰周围空间形成无菌区,之后,手和接种芍药用75%的酒精擦洗,准备接种试管的棉塞取下来,把试管口在火焰上稍微烤一下,以杀灭管口上的杂菌,随后将试管口移至距离亩种试管口1-2厘米处,用接种勺将亩

垄栽畦栽和沟栽的区别(精)

垄与畦为并存的,垄高畦低,垄是作为畦面浇灌挡水之用,而畦面是种植床(多数情况下是这样,也有特殊性的,如种植土豆、萝卜、草莓时,就是将作物种植在垄上,而浇灌在畦内)。 一垄一畦,但整块地来说,垄总是多于畦的,一般是垄多畦1。 垄栽、畦栽和沟栽,在蔬菜栽培中采用哪种方式好?笔者认为:三种方式各有所长,也有各自的缺点。应该在不同的季节趋利避害,采用不同的方式。 垄栽,即起垄栽培。它的优势在于:一是充分利用土壤耕作层通气性好的优势,有利于根系呼吸;可避免造成根系缺氧窒息的情况二是便于浇水和冲施肥料。三是可以减少土传病害的为害。它的缺点在于:一是在夏秋高温季节,易使地温过高不利于根系生长;二是若浇水量小,容易造成土壤干旱、根系缺水。 畦栽,即平畦栽培。它的优势在于:一是操作方便,便于秧苗定植;二是利于浇水,不会造成土壤干旱、根系缺水的状态;三是不会造成地温过高。它的缺点在于:一是水在畦中流过利于土传病害的传播,并易造成病害反复感染;二是土壤透气性差,不利于根系呼吸。 沟栽,即沟内栽培。多用于拱棚匍匐式爬蔓西瓜的栽培,因西瓜坐果后遇水易裂,且易感染病菌形成病害烂瓜,因而西瓜宜采用沟栽。其它棚室蔬菜多不采用这种方法,因为沟栽易造成田间积水沤根,易造成肥料烧根,易造成病害传播等问题。 垄栽与畦栽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两种栽培方式,但因各有利弊,不同季节应用不同的栽培方式,围绕着如何利于缓苗,如何利于蔬菜生长进行。 夏秋高温季节蔬菜定植,宜采用畦栽,而不宜采用垄栽。若采用垄栽常因地温高或根系吸水不足造成高温为害,致使根系受伤,进而发生萎蔫死棵;而畦栽可避免地温高或根系吸水不足的问题。但每次浇水后,都必须进行中耕划锄,以防土壤积水造成根系窒息缺氧而受伤。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可在蔬菜坐果前扶土成垄,其目的是避免冬季浇水过大造成伤根和避免根部病害交叉感染造成大面积死棵。当然,考虑到土壤透气性的问题,应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做到浇水后及时划锄,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冬春低温季节蔬菜定植,宜采用垄作,而不宜采用畦栽。因为垄栽可提高地温,更利于蔬菜缓苗和生长发育。 高畦和高垄的区别主要是二者的宽度不同。长度、高度上一般没有特别要求。 高垄宽度一般20厘米左右,每垄只栽培1行蔬菜;高畦一般宽度1~1.2米,可以栽培多行蔬菜。

真姬菇的种植

真姬菇的种植 1 概述 真姬菇Hypsizigus marmoreus(PecK)BigelOW,又名玉蕈、斑玉蕈。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族、玉蕈属。是北温带一种质地优良的食用菌。1972年日本宝酒造(株式会社)首先用人工方法栽培成功,取得专利权,从1 973年开始在长野县正式投入生产。近10年来日本真姬菇的产量增加20倍,成为仅次于香菇金针菇的重要品种。80年代真姬菇引入我国,主要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福建进行小面积的栽培,并以鲜菇和盐渍菇出口日本。随着珍稀食用菌技术的普及,真姬菇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真姬菇味美、口感极隹。据分析每百克可食部分含水分92.5克,‘蛋白质2.1克,脂质O-3克,碳水化合物(糖质3.7克、纤维O.7克),灰分O.7克(其中钙_2毫克、磷75毫克、铁1.1毫克,钠9毫克、钾300毫克、维生素BlO.08毫克、维生素B20.50毫克、烟酸9.O毫克)。真姬菇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真姬菇子实体的热水提取物和有机溶剂提取物有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这意味着常食真姬菇有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的功效。动物试验还表明,用真姬菇(子实体)的干粉喂小白鼠,对肉瘤l 80有抑制作用,在1 8天中第一组抑制率为48%,第_J组抑制率为60%,而以每天每千克身重l克的剂量(热水提取物),对Lewis 肺癌小鼠进行实验,其抑制率为100%。山林和产棉区的农家,若能利用当地丰富的木屑和棉籽壳资源,发展真姬菇,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2 形态和生态习性 2.I形态子实体丛生,菌盖幼时半球形,边缘内卷后渐平展,直径4一l 5厘米,近白色至灰褐色,中央带有深色的大理石状斑纹。菌褶近白色,与菌柄成圆头状直生,密集至稍稀,菌柄长3—1 O厘米,粗O.3一O.6厘米,偏心生或中央生。孢子4—5×3.5—4微米,阔卵形至近球形,显微镜下透明,成堆时白色。 2.2生态习性秋季自生于壳斗科树种,如山毛榉及其他阔叶树的枯木、风倒木、树桩上,是_种白色木材腐朽菌。

胡萝卜起垄种植技术

胡萝卜起垄种植技术 1、品种选择 西宁一品腊,日本新黑田五寸参,韩国全胜胡萝卜等。 2、栽培技术要点 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25日-5月10日。 整地、施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50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尿素10公斤,深翻、耙平、做畦,畦宽1.2米,畦高25-30cm。 种子处理将种子放在30℃-40℃的温水里浸泡3-4小时,捞出后沥去水用纱布包好,置于20—25℃条件下催芽,每天2-3次定期冲洗和搅拌种子,经5—7天,约6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播种条播时每亩用种量为0.75公斤,撒播时用种量为1—1.5公斤。 a、条播每畦播7行,按15厘米行距在畦面上开小沟,沟深3—5厘米,播种后浅覆土; b、撒播可在畦面上直接撒种,播后覆土、镇压、浇水。 条播优于撒播。 3、除草 在播后出苗前每亩可用25%除草醚0.75—1.0公斤,稀释150—200倍液喷洒地面,防除单双子叶杂草。出苗后,每亩可用“盖草能”20毫升,兑水30公斤地面喷雾,可防除单子叶杂草,剩下阔叶类杂草人工拔除。 4、田间管理 中耕间苗间苗宜早,一般幼苗有1—2片真叶时间苗一次,株距3厘米。未施除草剂者结合中耕除草。 肥水管理播种后,如果天气干旱或土壤干燥,可适当浇水,以利出苗。幼苗期需水量不大,一般不宜多浇,以利蹲苗,防止徒长。从定苗到收获,出苗后40天左右追肥(尿素20kg/亩撒施)1次,随后浇水,胡萝卜茎秆膨大期追肥1次(尿素20kg/亩撒施),

视土壤干湿度选择是否浇水。若土壤肥力低、每次施肥量亦可适当增加。最后一次追肥应在直根迅速膨大初期进行,生长后期应避免水肥过多,否则易裂根。 5、采收 采收时期因品种不同而异。早熟品种播种后70天左右即可采收,中晚熟品种多在播后90——130天收获。收获应适时,过早过完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如果早收获根未充分长大,甜味淡,产量低;采收过迟则心柱变粗,质地变劣。成熟时,大多数品种表现心叶呈黄绿色,外叶稍有枯黄状,有的根头稍露出土表。 6、病虫害防治 胡萝卜的病、虫害叫其他蔬菜作物少,但在不正常的天气条件下,也会发生黑斑病和蛴螬。 防治黑斑病 防治措施: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70%代森锰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实行2年以上轮作;增施底肥,促其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0天一次连防3—4次。 防治蛴螬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可以促进幼苗生长,提高植株抗虫能力,可减轻蛴螬的危害;药剂灌根:在幼虫发生量大的菜地,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 7、建议事项 起垄种植可在畦下套种叶类蔬菜,增加亩收益。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 1. 培养基质准备工艺 1.1 影响搅拌效果的两个关键点 栽培原材料相当广泛,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米糠、麸皮、玉米粉、石膏、石灰等,但是对不同原材料的配方或原材料的混合物搅拌方式有所不同。搅拌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实现被搅拌原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取大量的水分,尤其是提高培养料自身的蓄水能力。衡量搅拌效果成败的关键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搅拌促使原材料混合物的均一性,不会造成一些死角;另一个是确保在搅拌的过程中不会使原材料酸败。搅拌均一性的实现主要靠搅拌机本身的性能和搅拌时间,这一点基本上可以得到满足,而引起酸败的主要原因是在高温的季节(温度高于30℃),营养物质倾倒后,微生物快速发酵致使培养基料变酸腐败。 1.2 培养料酸败后对出菇及产量的影响 培养料的酸败直接影响出菇结果,酸败后的培养料使菌丝吃料困难,料发黑,发菌时间大大延长,催蕾时料面分泌大量黄水,增加了受杂菌污染的机率,单产水平下降。 1.3 采取的工艺 (1) 针对不同原材料采取不同的加水方法,对于木屑可以在室外长期日晒雨淋,以促使其提高自身含水量;棉籽壳含有丰富的棉绒纤维可以短期预湿,在搅拌前可以将其浸入水桶中使其充分吸水,从而减少在搅拌锅里搅拌的时间; (2) 玉米芯含有相当多的糖质,加水后不立刻装料容易引起酸败,但可以通过短期预湿的方法使其增加含水量,经过研究证明玉米芯在35℃高温天气下预湿2hr后pH下降不明显;(3) 对于营养物质如麸皮、米糠、玉米粉等极易酸败的物质采取的办法是,在装填料前0.5hr 将其倒入搅拌,1.5hr内完成装瓶,培养料不会酸败。 (4) 高温季节,在搅拌锅的上方安装风扇,把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排除,可减轻料的发热和酸败。 1.4 影响装瓶的五个关键点 装瓶是指将培养料均匀地装入栽培用的容器-塑料瓶中,然后在瓶中央打一个直径 1.5~2.0cm的通气孔。主要的原理是通过震动、翻转使培养料漏入栽 1/6页 培瓶中。这当中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 装瓶需要装得上紧下松,这样有利于菌丝的两头发菌,使菌丝在最短的时间内吃料完毕; (2) 装瓶时必须确保培养料的含水量位于64%%之间,而且瓶肩无空隙; (3) 装瓶时850mL塑料瓶必须确保瓶重瓶,1100mL装料重量在770~800g/瓶,不能装得太轻或太重。这样有利于保持瓶内培养基质之间的空隙度,确保瓶内基质间良好的通气性; (4) 装瓶时确保栽培瓶之间的误差在之内,确保菌丝发菌的均一性,从而保证出菇的均一性。 1.5 采取的工艺 (1) 装瓶要达到上紧下松的目的,可调节装瓶机的震动频率,使其不致过大,且确保每瓶的平均装料重量位于和770~800g之间(850cc.塑料瓶58mm口径,装瓶重量含瓶与瓶盖重,约78g,1100cc塑料瓶,78mm口径); (2) 含水量的确保及瓶肩无空隙则通过大量的配方试验来验证,实验证明必须提高主料(木屑、棉籽皮、玉米芯等)的蓄水能力,如通过堆制的方法使杂木屑的持水力达到68%%、松木屑持水力达到76%或更高、浸泡过夜的棉籽皮蓄水能力达到76%、预湿3hr的玉米芯蓄水能力也达到70%以上,实验中还发现主料吸水后吸胀的体积各不相同,吸水后膨胀性越大装瓶的效果越好;

真姬菇的生物学特征及栽培

真姬菇的生物学特征及栽培 暴增海,马桂珍,肖巧琳 (淮海工学院食品工程系,江苏连云港222005) 摘要 综述了真姬菇研究进展,包括真姬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深层培养、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农药对真姬菇菌丝生长影响等方面。 关键词 真姬菇;生物学特性;深层培养;营养价值;农药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18-05423-01 真姬菇(Hyp sizigus marmoreus)又名玉蕈、蟹味菇,是一种珍稀名贵食用菌,口感极佳。真姬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保健食品。其提取物具有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的作用,经常食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的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1 形态特征 郑宇等[1]认为,真姬茹子实体丛生,菌盖幼时半球形,成熟时菌盖开展,中心下陷,边缘略上翘;菌盖直径2~10cm,颜色浅至深褐色,盖面有明显斑纹;菌肉为白色,质脆而硬;菌柄中生,呈圆柱状或棒状,长2~10cm,直径0.5~5cm,白色、中实、质脆;有根状菌索固定培养料中;菌褶呈片状、弯生;孢子印白色;菌盖和菌柄由丝状菌丝构成;菌褶子实层由紧密排列担子组成,担子呈棒状,(4.0~6.0)μm×(10.2~30)μm,担子上着生2~4担孢子,呈卵圆形,(5.0~7.0)μm×(4.8~6.0)μm,无色、光滑、内含颗粒。在PDA斜面试管上,菌丝为浓白色,边缘为绒毛状。气生菌丝旺盛且爬壁能力强,成熟时色泽变灰。培养条件不适时,生长速度减慢,菌丝可产生无性孢子。将上述菌丝置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单核菌丝直径1.0~2.0μm,细胞狭长,有分隔,少分枝,无锁状联合。双核菌丝直径2.0~3.0μm,细胞狭长,有明显锁状联合。菌丝上可见多个球状分生孢子,其孢子直径2.0~2.5μm。根据子实体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可将真姬菇子实体发育分为5个时期,即转色期、菌芽期、钉头期、扁球期和成熟期。 韩绍英等[2]研究了真姬菇无性孢子形态的特征,结果认为,斜面培养基上的真姬菇菌丝能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为长短不等的圆柱形,或两端粗细不同的近圆柱形。平均大小为8.68μm×3.09μm,个体差异大。着生部位多数是在菌丝一端,以芽殖方式产生多个分生孢子;或者在菌丝末端依次成熟,逐个脱落;少数在一条菌丝上孢子同时成熟,同时断裂。在一段菌丝上,菌丝横隔膜明显,而且数量增多,原生质变稠,是分生孢子形成的前兆。成熟后的分生孢子遇水或经震动、挤压后分散,其比重略大于水,沉于菌丝体下面。在斜面培养基上的真姬菇菌丝也能够产生休眠孢子,其数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大多数休眠孢子生于菌丝末端,成熟后的顶生休眠孢子为球形、卵圆形;也有在菌丝中间生成的,为数不多,间生休眠孢子中间部分膨大,两端收缢,呈长椭圆形或近纺锤形;个别的也见到在同一条菌丝上相邻处有2个休眠孢子。休眠孢子光滑透明,个体较大,平均大小为 作者简介 暴增海(1962-),男,河北沧州人,硕士,教授,从事应用微生物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0720321410.24μm×9.13μm。成熟的休眠孢子易脱落。休眠孢子成熟前一端还拖带着一段菌丝。真姬菇的分生孢子与休眠孢子并存于斜面培养基菌丝体上,发生时期相近,甚至在同一条菌丝上同时见到这两种无性孢子。一般在贴近基质的菌丝上休眠孢子居多,直立向上的菌丝上较少;而分生孢子着生的位置恰与此相反。该菌在斜面培养基的菌丝体上同时形成分生孢子和休眠孢子,在一些高等担子菌中尚属罕见,也使得真姬菇菌丝体很容易与众多的高等担子菌菌丝体区别开,这是菌丝体阶段识别该菌的重要标志之一。 2 深层培养 黄清荣等[3]通过真姬菇深层培养的方法,筛选出最适合真姬菇生长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碳氮比,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适宜的氮源是麦麸,最适宜的无机盐是硫酸镁,最适宜的碳氮比是(40~60)∶1。黄清荣等[4]又针对食用菌深层培养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菌丝体及其发酵产物,具有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工艺设备简单等优点,通过摇瓶培养探讨了真姬菇深层培养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真姬菇深层培养的最佳条件是:转速120r/m in,温度25℃,pH值4.0~7.0,接种量15m l左右,瓶装量150m l,发酵终点为培养后7d。 3 真姬菇子实体营养成分的测定 姜华等[5]测定了真姬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子实体含有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其氨基酸总量的38.8%,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 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 AA)分别为92.9、85.8、79.3、74.8、25.4和86.6,其中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营养指数(N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 AA)4项指标均比参比食用菌高。结果说明真姬菇子实体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4 农药对真姬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李军辉等[6]研究了乙草胺等5种常用农药对真姬菇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草胺对真姬菇菌丝的抑制作用强于其他供试的农药,且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与培养基中乙草胺的浓度大体呈负相关,当培养基中乙草胺的浓度达到0.2mg/L时,对真姬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当培养基中添加乙草胺的浓度达到0.4mg/L时,菌丝的平均生长速度为0.714cm/d,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显著水平。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原材料中的农药残留对真姬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在栽培过程中真姬菇子实体对农药残留的富集或弱化规 (下转第5431页)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 ci.2007,35(18):5423,5431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菲菲

适合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品种

适合工厂化瓶栽的食用菌品种 金针菇 生产周期:50 天(一周 期) 培养时间25天 发芽?抑制?生育25天金 针菇是一种难以掌握其生产 技术的品种,每个生产企业 的生产效益会有较大的差 别。容量 1100cc、口径78mm 的瓶 子的标准米收量在 300-350克之间 蟹味菇(真姬菇、海鲜菇) 生产周期:100天(一周 期) 培养时间75天发芽?生育 25天 1970年人工栽培成功,目 前成为食用菌瓶栽的代表品 种。瓶容量850cc,口径 58mm的情况下,在日本 每瓶的目标采收量为200- 220 克。 白玉菇 生产周期:100天(一周 期) 培养时间75天发芽?生育 25天其他同蟹味菇 杏鲍菇 生产周期:55 天(一周 期) 培养时间35天发芽?生育 20天 瓶栽杏鲍菇整体偏小,适合 小包装销售、也适合出口欧 美市场。容量 1100cc、口径70mm 的情 况下,在日本的标准采收量 为120-160克。 滑子蘑 生产周期:110天(一周 期) 培养时间85天发芽?生育 25天日本瓶栽生产量较 大,瓶容量800cc、口径 78mm 的情况下,栽培周期 75-80天,标准采收量为 180-200 克。 舞茸 生产周期:70天(一周 期)培养时间50天 发芽?生育20天

茶树菇 生产周期:48天(一周期)培养时间30天 发芽?生育18天 瓶容量1100cc、口径 70mm的情况下,采收量一般在100-120克 猴头菇 白灵菇 生产周期:110天(一周期) 培养时间60天 发芽?生育18天 姬菇(平菇) 生产周期:45天(一周期)培养时间30天 发芽?生育15天姬菇栽培瓶1100cc—70 标准产量:150G(瓶)

蟹味菇栽培技术

蟹味菇栽培技术 蟹味菇,又名真姬菇,玉蕈、假松茸。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秋季群生于阔叶树的朽木上,自然分布于日本、欧洲、北美、西伯利亚等地。1986年我国从日本引进蟹味菇,现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福建等省均有栽培。 蟹味菇属于中高档食用菌的一种,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不过,由于蟹味菇原产于日本,进入中国的时间短,在市场上很少见到,人们对它也就不是很了解,为了弄清楚蟹味菇的来历,我们特意找到了北京市房山区的一家蟹味菇生产基地。带您去看看这吃起来类似海鲜的蟹味菇是如何栽培出来的。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它的生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蟹味菇的子实体一般都成丛生长,散生的比较少见,每丛10—20株不等;菌盖直径2—3厘米,幼时半球形,深褐色,以后渐渐开展,色泽变淡;呈黄褐色;中部色深,茶褐色;另有一种是白色的菌株。两种不同色泽的菌株,菇盖表面都是平滑的,但是褐色蟹味菇的菌盖上有2—3圈斑纹;蟹味菇的盖缘平或微下弯,稍微呈波状。菌肉白色,质韧而脆,结构致密;菌褶白色或浅黄色,弯生。菌柄是圆柱形的,长3—10厘米,菌柄幼时下部明显膨大,白色或灰白色,粗0.5

—3.5厘米,充分生长时上下粗细几乎相同,多数稍弯曲,有黄褐色条纹。 生长环境 蟹味菇为中低温和变温结实型木腐生菌类。变温结实型菇类就是需要有较大的温差刺激才能发生子实体的菇类。 营养 它在野生的时候,能在山毛榉等阔叶树的枯木或活立木上生长,分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很强。人工栽培时,阔叶树木屑、棉子壳、玉米芯、各种植物秸杆粉物等都可以用作主要培养基质。 温度 菌丝在5摄氏度——30摄氏度之间都能生长,以20——25摄氏度最为适宜,子实体分化发育的温度为8——22摄氏度,最适合的温度是12——16摄氏度。 水分 菌丝生长基质含水量以60%-70%最佳。子实体分化发育期间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5%, 酸碱度 菌丝体生长的pH为5-7.5,最适合的pH为5.5-6.5。 光照 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的洁白粗壮,不易老化。但菌盖形成、菌柄伸长期需要散射光,否则子实体发育不良。 空气

国内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国内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食用菌是十分适合于工厂化生产的一类农作物,工厂化栽培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环境可控的设施条件下,采取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国际上最早实现工厂化周年生产的是双孢蘑菇,已有60年的发展历史。1947年,荷兰在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的条件下进行工厂化生产,由此开辟了草腐菌工业化生产的先河。而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实现了双孢蘑菇的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近年来,东欧的波兰等国也在迅猛发展。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创立了金针菇等木腐菌瓶栽和袋栽的工厂化周年生产模式。20世纪80年代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相继引进日本生产模式,并根据自身条件加以改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技术日臻成熟。 我国内地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引进了9条大型的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线,但是由于技术、市场和管理等问题,除了山东九发能够成功运作外,其余都被迫停产,工厂化生产一度处于低潮。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条件的成熟,国内再次掀起了以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等木腐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投资热潮。除了台湾、日本一些独资、合资企业陆续在大陆投资建厂外,国内工商企业也陆续投资开发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如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吉龙食用菌公司等,以及省内的龙泉双益菇业有限公司和武义海兴菇业有限公司等,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引进设备和自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获得了成功。此外,各地小型半工厂化或设施加强型的规模化生产模式更是不断涌现,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周年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强,工厂化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当前国内外实现工厂化生产的主要菇种及模式 当前国内外实现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主要有双孢蘑菇、金针菇、真姬菇、杏鲍菇、白灵菇、草菇等,其中工厂化生产历史最长、工艺技术最成熟的是双孢蘑菇,其次是金针菇、真姬菇。 1.1双孢蘑菇 西方国家的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经过60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专业化分工,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和智能化控制的高度发达的蘑菇工业。培养料由专业化堆肥公司生产,覆土由专业覆土公司提供,菇场从堆肥公司和覆土公司购买培养料和覆土栽培出菇。 培养料生产系统 蘑菇培养料由大规模集中堆制发酵公司生产,每周生产1000吨以上。以小麦草和禽粪为主要原料,一般经过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近年来,一次发酵已从室外翻堆发酵法转向更利于质量控制的室内通气发酵法,培养料二次发酵在集中发酵隧道内进行,经二次发酵的培养料,销售给各地的菇场播种出菇。最近几年,英国、荷兰等国家采用三次发酵--即在隧道内进行集中播种发菌,经集中发菌培养,长满菌丝的培养料,压块后销售给菇场,大大缩短了栽培周期。 栽培出菇系统 欧洲和澳大利亚,机械化操作的床栽系统已代替了劳动密集型塑料袋栽和箱栽系统。如爱尔兰,10年前普遍应用袋栽系统,现在大多已被采用机械化进料和覆土的床栽系统所代替。 栽培菇房普遍采用电脑控制系统调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等环境条件,能很好地控制蘑菇产量和质量。 1.2金针菇

垄作沟灌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615469665.html, 垄作沟灌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薛亮马忠明吕晓东唐文雪连彩云王智琦冯守疆 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19年第03期 摘要:综述了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垄作沟灌栽培技术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及节水效益,指出在垄作沟灌技术主要技术参数、垄作沟灌条件下作物生理反应、垄作沟灌技术条件下的水肥耦合模式、垄作沟灌对土壤养分损失的影响等方面还需深入研究。 关键词:垄作沟灌;节水;栽培;效益;河西走廊 中图分类号:S3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9)03-0078-05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9)03.016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affection of the technology of 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 on soil and crop and the water-saving benefits in the oasis irrigation area of Hexi Corridor.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key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 techniques,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crops and the coupling model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under 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effects of 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 on soil nutrient losses, were the fields necessarily to be studied further. Key words: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Water saving;Cultivation;Benefit;Hexi Corridor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2017年区内总耗水量达到51.3亿m3,其中农田灌溉耗水占76.8%,实际缺水6.69亿 m3,缺水程度达到8.3%[1 ]。由于缺乏适宜的节水新技术,农业生产中尚采用大水漫灌等落后的灌溉方式,灌水次数多、灌溉量大,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危机。针对区域现状,众多专家和学者在挖掘有限水资源、降低损耗、提升利用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传统灌溉模式基础上,从地面灌溉、地膜覆蓋、渠系防渗水等方面探索新的节水技术[2 ],然而这些方法仍然只是从用水方式、水利修整等角度加以改进,没有深入研究水分供给与作物、土壤的关系。马忠明等[3 - 4 ]将作物传统的大田平作改为起垄栽培,以垄沟内小水渗灌取代大水漫灌,提出了适宜河西灌区主要作物栽培的垄作沟灌技术。垄作沟灌技术增加了土壤表面积和光热的截获能力,改善了透光条件,减少田间实际灌溉面积,加大灌溉水的田间流速,降低灌溉后的深层渗漏和无效蒸发,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5 ]。与滴灌、喷灌等技术相比,垄作沟灌技术简单易掌握、投入成本低、效果显现快,在大田大面积应用中具有明显的实用前景,是绿洲灌区持续发展节水农业的新模式。 1 垄作沟灌栽培对土壤性状和作物发育的影响

现代大棚农业种植技术方案

果树种植方案 一、桃树种植方案 1.1种植规模、品种 桃树种植面积60亩,起垄栽培,株行距为3mⅹ5m,每亩44株,品种为嫁接的春艳、春雪,各占30亩,采用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树形。 1.2种植预算 桃树(第一年)每亩种植预算 单位:元 1.3病虫害防治与肥水管理 1.3.1桃细菌性穿孔病: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桃褐腐病: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50%多菌灵600-800倍;桃炭疽病:喷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桃蚜:喷吡虫啉(3000倍)、3%啶虫脒2500-3000倍;桃潜叶蛾:蛹期和成虫羽化期是药防关键期,喷25%灭幼脲三号悬乳剂1500倍。 1.3.2桃对氮,磷、钾的需要量比例约为1∶0. 5∶1。幼年树需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否则易引起徒长。盛果期后增施氮肥,以增强树势。 二、梨树种植方案 2.1种植规模、品种 梨树种植面积50亩,起垄栽培,株行距为3mⅹ5m,每亩44株,品种为嫁接的翠冠、黄金,各占25亩,采用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树形。 2.2种植预算

梨树(第一年)每亩种植预算单 位:元 2.3病虫害防治与肥水管理 2.3.1黑星病: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和50%退菌特可湿性粉800倍液;梨锈病: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0倍液;食心虫:喷20%杀灭菊酯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梨木虱:喷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000倍液。 2.3.2每株需要施15-25千克土杂肥和50-100克氮素化肥。栽树时把表土和有机肥按3:1的比例混匀填在树苗根系附近。挖出的土回填到80%时就灌水沉实,等水渗下以后再整理。 三、杏树种植方案 3.1种植规模、品种 杏树种植面积40亩,起垄栽培,株行距为3mⅹ5m,每亩44株,品种为金太阳,采用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树形。 3.2种植预算 杏树(第一年)每亩种植预算单 位:元 3.3病虫害防治与肥水管理 3.3.1杏疮痂病、黑斑病、穿孔病:喷20%速扑杀2000倍液和50%多菌灵600倍液混合液;杏树介壳虫:速扑杀1000倍液和多霉清1500倍液。

食用菌栽培技术复习

食用菌栽培技术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一.名词解释1食用菌:是指可供人们食用的一类大型真菌。广义的食用菌通常还包括小型的食用真菌,如酵母菌、脉孢菌、曲霉等。 2菌丝体:食用菌的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的管状细丝叫菌丝。由许多菌丝组成的菌丝群称为菌丝体。 3单核菌丝:孢子萌发后,先形成没有隔膜的多核菌丝,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很快产生多个隔膜把菌丝分隔成多个单核细胞。这种每个细胞只含有一个细胞核的菌丝即为初生菌丝,也称单核菌丝。 4次生菌丝:初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两个单核菌丝结合,细胞原生质融合在一起,进行质配,但核并不融合,以致菌丝中每个细胞均有两个细胞核,这种双核化的菌丝称次生菌丝。 5三生菌丝:次生菌丝在到达生理成熟时,紧密扭结并分化为特殊菌丝组织体,称为三生菌. 6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大多数担子菌和部分子囊菌在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常会发生锁状联合,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好像一把锁,故称作锁状联合。 7菌核:有些食用菌菌丝生长带一定阶段可形成菌丝密集、球型、块状或颗粒状的组织,即为菌核。 8子座:是由菌丝组织构成的容纳子实体的褥座状结构,是真菌从营养生长阶段到生殖生长阶段的一种过度形式,如冬虫夏草、蛹虫草的子座呈棒状。 9子实体:是指食用菌产生孢子并繁衍后代的器官,也是供人们食用的主体部分,通常人们食用的“菇、菌、蘑、耳"就是指的这一部分。 10担孢子:是食用菌繁殖的基本单位,如同高等植物的种子。担孢子由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形成,为单细胞、单倍体的有性孢子。 11菌环:有些食用菌的子实体发育早期,菌盖边缘和菌柄间有一层包膜相连,接子实体长大时,该膜破裂,其中一部分留在菌柄处呈环状称菌环。 12菌托:有些伞菌在于实体发育前期外面包裹一层菌膜,即外菌幕,当子实体长大后,菌膜随之破裂,残留在菌柄基部呈杯状结构称菌托。 13木腐菌:从木本植物残体中吸取养料的菌类,多自然生长于枯木、倒木上,常以木质素为优先利用的碳源,也能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物质来获取生长能量和必要的营养。 14碳氮比: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的比例称为碳氮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