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关系探究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关系探究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关系探究

目录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三、选题背景及原因 (2)

(一)选题背景 (2)

(二)选题原因 (3)

四、模型建立及分析 (4)

(一)模型指标的选择 (4)

(二)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6)

(三)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7)

(四)模型设定与估计 (8)

五.实证分析及研究结论 (10)

六、相应的政策建议 (10)

七.参考文献 (11)

一、引言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决和基本条件,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能源依赖”、“高耗低产”等特征,能源紧张,能源使用效率低下,能源浪费,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同时,1973年和1979年先后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促使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涌现出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计量经济学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方法体系,一些新兴的理论也被应用到这一领域,为我们分析和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因此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对中国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了解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规律,并提出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早在工业革命的早期,一些西方学者就注意到了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了有关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索。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在1865年出版的《煤炭问题》中论述了煤的情况和各种替代能源非对称性的特点,认识到了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被认为是最早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能源消费的专著。

以丹尼斯·l·米都斯博士为代表的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的著名报告《增长的极限》,第一次用模型方法研究了全球环境资源问题,证明能源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与劳动、资本一样,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给人类社会的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

可见,能源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足够的重视,直至目前国内外已有众多的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文献和资料。从分析结果而言Kraft(1978)最早通过分析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相关数据和资料后发现两者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在他之后相当多的学者分别选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样本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很多不同的结论,如cheng and lai(1997)选择台湾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增长的原因;同样,Wolde-Rufael(2005)对非洲有关国家的经济与能源的关系展开研究,也同样发现经济增长是消费增长的原因;而另一些研究者如Erol 和Lee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同样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能源与经济增长呈中性的观点,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三、选题背景及原因

(一)选题背景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能源开始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经济的增长同能源消费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我们可以认为:

我国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经济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会越来越高。因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们研究并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能源问题自1973年第一次能源危机爆发之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尤其是近几年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至2008年7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最高达147美元/桶,2008年全球实体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并渐入衰退.在此大背景下, 国际原油价格从去年7月的历史高点147美元,一路跌至35美元.截至8月25日,原油价格反弹至55美元/桶附近,能源问题再此绷紧了各国的神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影响能力逐渐加强,无论发达国家抑或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都将不断增加,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各国制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对我国来说,目前正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时期,而其在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以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为基本前提,同时十八大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因此,基于以上背景为基础对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关系进行分析。

(二)选题原因

能源是生产的源动力,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能源的消耗,然而过渡地和不合理地能源消耗则会产生人类的生存的严重环境问题。能源的消耗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加剧了环境的压力,我们有必要对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虽然,我国的科技的推广运用和节能减排的推行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图1是我国1990年到2009年能源消费情况,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能源消费水平出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我认为对这个主题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图1 中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费情况

四、模型建立及分析

(一)模型指标的选择

引起能源消耗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主要考虑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各种经济产业及部门的发展对能源消耗的影响,集中表明经济的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即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的探究,综合考虑,主要有如下几项经济指标对能源消耗有较大的影响和依赖性,分别是:

1.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从以下图2数据可以看出,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与能源消耗是正相关关系,即国民生产增加值越高,消耗的能源越多。但二者不是严格的正比关系,因为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每创造一定量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将会逐步减少。因此,在此选用此项指标,用于拟合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

耗之间的关系。

图2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

2.工业增加值,工业主要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具体包括:(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等(但不包括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缫丝、纺织、制革等;(3)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炼铁、炼钢、化工生产、石油加工、机器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及电力、自来水、煤气的生产和供应等;(4)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如机器设备的修理、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的修理等。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的增加,由此可见工业产出增加与能源消耗密不可分。在这里选用工业产值的增加值作为变量来分析其发展与能源消耗间的内在联系。

图3工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关系

3.建筑业产值增加值。建筑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其粗放的增长方式一直未得到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能效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建筑业的增长是以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为代价的。研究表明,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的50%。建筑业的高耗能不仅给全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能源短缺的负担,随之而来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是巨大的,因此有必要选取建筑业产值增加值这个变量,定量分析其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图示见附件。

4.交通运输邮电业的增加值。自1990年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能源消耗量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交通运输邮电业的能耗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选用此变量分析透视其近年来与能源消耗间的内在依赖性。

5.人民生活电力消费。由于人民生活与能源耗量之间是具有明显的关系的,但该衡量指标难以确定,但电力消费是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料,并且由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生活电力消费量快速增长,因此在这里选用人均电力消费来衡量人民生活水平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表1

年份能源消费

(万吨)

GDP增

加值

(亿元)

工业

增加值

(亿元)

建筑业增加值

(亿元)

交通运输邮

电增加值

(亿元)

人均生活

电力消费

(千瓦/小时) y X1 X2 X3 X4 X5

1990 92997 15042.8 6858859.4661 31.2 1991 96934 16992.3 8087.11015.1786 35.3 1992 98703 18667.8 10284.514151147.5 42.4 1993 103783 21781.5 141882266.51409.7 46.9 1994 109170 26923.5 19480.72964.71681.8 54.6 1995 115993 35333.9 24950.63728.82205.6 61.2 1996 122737 48197.9 29447.64387.42898.3 72.7 1997 131176 60793.7 32921.44621.63424.1 83.5 1998 138948 71176.6 34018.44985.84068.5 93.1 1999 137798 78973 35861.55172.14593 101.8 2000 132214 84402.3 40033.65522.35178.4 106.6 2001 133831 89677.1 43580.65931.75821.8 118.2 2002 138553 99214.6 47431.36465.57333.4 132.4 2003 143199 109655.2 54945.57490.88406.1 144.6 2004 151797 120332.7 652108694.39393.4 156.3 2005 174990 135822.8 76912.910367.310098.4 173.7 2006 203227 159878.3 91310.912408.612147.6 190.2 2007 223319 183084.8 110534.915296.510526.1 216.7 2008 246270 211923.5 130260.218743.212481.1 249.4

2009 265583 249529.9 135240 22398.814604.1 274.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图4 各个变量对能源消费情况分析

(三)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前提是要求所涉及的变量具有相同个数的单位根,即同阶单整,而在判定变量是否为同阶单整前需要进行平稳性分析,因此平稳性分析和单整检验即为协整分析的第一步。先要进行平稳性检验,因为对于时间序列如果数据不平稳,若直接用来拟合方程,很可能会出现伪回归,导致模型的建立没有意义。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标准方法是单位根检验,在这里采用ADF检验来检验数据的平稳性,结果如表2所示:

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2

变量ADF 1% 5% 10% 结果

lny 0.27266 -3.959 -3.081 -2.6813 不平稳

dlny -3.90826 -4.004 -3.0988 -2.6813 平稳

lnx1 -2.1468 -3.886 -3.0521 -2.66 不平稳

dlnx1 -2.80713 -3.886 -3.0521 -2.66 平稳

x2 0.71798 -3.959 -3.081 -2.6813 不平稳

dx2 -2.8983 -3.959 -3.081 -2.6813 平稳

lnx3 2.36853 -3.959 -3.081 -2.6813 不平稳

dlnx3 -4.28826 -3.959 -3.081 -2.6813 平稳

x4 2.173129 -3.88675 -3.05217 -2.66659 不平稳

dx4 -3.16601 -3.88675 -3.05217 -2.66659 平稳

lnx5 -1.923393 -3.831511 -3.02997 -2.665194 不平稳

dlnx5 -3.197429 -3.857386 -3.040391 -2.660551 平稳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时间序列本身是非平稳的,但经过一阶差分过程之后都是一阶单整的,因此可继续对模型进行协整检验。

(四)模型设定与估计

1.协整性检验

协整理论表明虽然变量是非平稳变量,但是它们的线性组合有可能是平稳的,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就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由表3的ADF 平稳性的检验结果可知,我国1990到2009年所取变量一阶差分平稳,均为一阶单整过程。因此它们都是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性检验。以下为残差序列:表3

年份ET 年份ET

1990 -0.02867 2001 -0.02476

1991 0.007676 2002 -0.00302

1992 0.031694 2003 -0.02445

1993 0.007944 2004 -0.04148

1994 0.002901 2005 0.01747

1995 -0.02341 2006 0.046662

1996 -0.02556 2007 0.012127

1997 0.007939 2008 -0.02095

1998 0.05375 2009 -0.00062

1999 0.039538

2000 -0.03477

通过对残差序列 ET的 ADF 检验,如下表:

表4

Null Hypothesis: ET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Constant

Lag Length: 1 (Automatic - based on SIC, maxlag=4)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5.197870 0.0007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3.857386 5% level -3.040391 10% level

-2.660551

如表4所示发现在显著性水平 0.01的条件下,发现残差t 值小于临界值,可以认为残差序列0阶单整,是平稳的。由于残差项平稳,则存在协整关系,即能源的消耗与选定的指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可以继续进行模型的建立和估计。

2.模型设定与估计

经过对变量进行相关检验和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估计形式如下所示:

=t

Y ?ln x x x x x 543214478.0000000239.0ln 104125.000000661.0ln 28656.0504352.9-++++

(2.733) (8.372) (1.7968) (0.021) ( -2.105)

9916.02=R 9889.02=R

由以上估计可知,模型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此经过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修正后

结果如下:=t Y ?ln 78029.10ln 09.000000576.03

2++x x

(10.76351) (3.936)

9865.02=R 9849.02=R

经过对模型的white 检验>=075.112

05.0x n 2

R =4.3399可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同

时经过检验可知模型并不存在严重的序列相关,因此可以认为以上模型的建立与估计是合理的。

从以上修正后的模型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业增加值每增加一个单位,平均来说,能源煤的消耗增加0.000005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建筑业的增加值每增加1%平均来说会引起能源煤的消耗增加0.09%。可见,工业,建筑业的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已逐步减弱,说明我国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和节能减排的推广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实证分析及研究结论

(一)通过以上数据模型可知,中国能源的消耗与经济增长有双向的关系,他们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中,如果按我国的三大产业来划分,则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的能源消耗比重为三大产业中最高的,并且可以发现我国建筑业的能源消耗较大。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建筑要占用大量土地,在建造以及装修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源、能源以及大量的材料,还会产生建筑垃圾并且而很多建筑材料的生产更是严重耗能。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水源。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7.5%。

(三)同时经过调查比较,我国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强度是国内能源消耗强度的约

1.5 倍,相比国外,我国的能源消耗基数已较高,可见我国的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六、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轻重工业的比重,大力发展轻工业,向结构轻型化发展。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行业的发展。同时必须建立标准化的定量技术指标,在水泥、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从而促进能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展建筑节能示范,研究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地热等新型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新型材料;研究产业化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大力发展节能建筑,推广应用新型建筑材料,推进建筑废物综合利用;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有条件的要发展分布式供热不再随意拆除建筑物。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建筑物维护管理,延长建筑物使用寿

命。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建筑物,除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外,城市人民政府不得决定拆除。近几年由于城市发展过快,很多年限不长的建筑被强制性拆除,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和对环境的污染。

(三)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因为循环经济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从而使物质和能源能够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耗等融为一体。同时,循环经济还能拉长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

七.参考文献

[1]王选选:宏观经济数量分析模型与方法

[2]庞皓.计量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10

[3]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

[4]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

[5]赵进文,范继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 2007(8): 31—39

[5]刘小丽,卢凤君.《中国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7(9)

新能源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新能源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04T14:34:15.217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12期作者:张玉琴1 程佳音2 [导读] 在电力系统之中加强新能源发电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改善目前的社会能源供应系统效率较低的情况,推动社会能源的高效利用。 (1.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涉县供电分公司河北邯郸 056400; 2.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河北邯郸 056000)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新能源在不断地出现,作为一种可再生环保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推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今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所以,在电力系统之中加强新能源发电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改善目前的社会能源供应系统效率较低的情况,推动社会能源的高效利用。基于此,本文就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方向以及相应的应用要求进行一定的探讨和分析,希望在今后新能源发电的发展过程之中对相关人员能够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应用 引言 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离不开电能,可以说电能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生产的进步,未来阶段内我国用电数量会逐年增长,而发电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过去中,我国发电普遍使用的是化石燃料,如碳煤以及石油等,而这些化石燃料并非可再生资源,用多少就消耗多少,如果一直使用化石燃料的话,必然会导致化石燃料的枯竭。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新能源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分布式光伏的特点与应用效果的阐述 以光生伏特效应为基础,充分利用太阳能电池元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光伏发电。由于半导体硅在加入了不同特性的半导体材料,最终导致半导体内部出现了多余的空穴或者自由电子。分布式光伏发电是除了风力发电外在发电中光伏应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将光伏发电接入风电场用电系统中,负责照明电力的需求,这种新能源技术已经得到了的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我们常说的光伏发电,实际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能发电,风电场采取在综合办公楼、材料库等建筑物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方式,采取就近接入或者分散接入的方式将光伏发电接入发电站用电系统中。为了确保就近接入、分散接入的顺利进行,发电站必须在确保自身建筑配电间配有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基础上,将光伏发电电流有效的转化为符合发电站用电要求的电能。就目前而言,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是直接电流控制火灾间接电流控制等几种类型的逆变器控制策略。如果采取直接电流控制的话,则电流控制器在通过电力反馈闭环直接对电流输出进行调节,不仅不会影响电网电压的稳定性,同时也确保了电流的稳态与动态等各方面性能。但是,其对于电流控制器性能的要求相对较高。而间接电流控制,虽然对控制器要求较低,结构简单且不需要引入反馈电流,但是由于间接电流控制的稳定性较差,电路的动态响应较慢,因此应用这一方式就会导致并网电流跟踪精度的下降。 2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利用燃烧电池进行发电技术 燃烧电池是现代技术发展出的众多新能源技术中的一类,其工作方式与传统电池的工作方式并无不同,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虽然在机构之上与传统电池相差不大:都存在正负极,电池之中都具备电解质以供电解,然而在具体的核心结构之中仍然与传统电池有所不同,即燃烧电池在其正负极之上并没有像传统电池那样放置有一定量的活性物质来保持工作的稳定以及效率的提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燃烧电池主要以供给的燃料与电池内部的氧化剂进行反应,通过这一反应从而实现电能的输出。因此在燃烧电池工作过程中,要想保证足够多的电能的产生,只需保证发生反应的燃料以及内部的氧化剂充足即可,相较于传统能源的使用条件而言已经有了极大地简化。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这一发电技术能够实现百分百的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即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仍然能够保持远高于传统能源使用效率的百分之八十的能源利用。 2.2海洋能源利用的可能性与前景调查 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海洋所占面积为71%,陆地所占面积为29%,海洋所蕴含的资源非常大。可以说,谁掌握了海洋技术,谁就掌握了话语权。我国新能源发电主要采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这两种方式,忽视了海洋所蕴含的能源。其实,海洋的能量巨大,并且是现阶段找到可替代能源前唯一可依靠的能源。海洋不仅蕴含大量的生物和物种资源,还潜藏大量的能源,比如生物能、潮汐能等,这些能源值得人们进行开发和利用,能够有效地缓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压力。海洋能源并不完全指海洋自身,地球存在于太阳系中,只要其一直存在,海洋能源就永远不会枯竭。现阶段,以海洋能为基础进行发电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施工人员将沸点较低的水质加热使其呈现为蒸汽;第二种:以温水为基础,将其运送到真空室内加热至沸腾状态,从而转变为蒸汽。液体水转换为蒸汽后具有强大的热能,推动汽轮发电机进行发电,再从600~1000m深处进行冷却水的抽取,从而实现冷凝蒸汽的目的。1930年,法国科学家借助海水存在的温差进行发电,并取得试验成功,但发出的电能与消耗的电能相比少之又少,不值得推广和使用。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在积极研究海水温差发电。大量的试验证明,其具备一定的优点:(1)将温海水作为基础进行发电,能有效避免化学物质对海水产生污染;(2)采用开放式循环能降低试验成本,提高发电效率;(3)采用塑料制造的直接接触热交换器,能有效提高设备的抗腐蚀性;(4)能产生大量的蒸馏水,为其他部门的使用节省资源。我国的潮汐能发电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并且正常运营的潮汐发电站已达到几十座。经过5~10年的发展,我国的潮汐能发电站势必会超过100座。由此可以看出,海洋能发电和宽阔的海洋一样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我国的海岸线较长,具有丰富的海洋能源,具有一定的优势。海洋能是可再生能源,并且永远不会枯竭,其与煤炭发电相比较,不会消耗现有的能源,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与太阳能发电进行比较,不会占有现有的土地资源,能过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与核能发电进行比较,不需要消耗稀有的能源,也不需要强大的保护措施和科学技术作为依靠。 2.3太阳光伏发电技术运用 我国现阶段的太阳光伏发电技术可以分为三种,具体如下:(1)由电压源电压控制的太阳能光伏系统,这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结构被称为独立户用型。(2)由电压源电流控制的太阳能光伏系统,这种结构被称为并网型。(3)融合独立户用型以及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结构,可在电压源电压和电压源电流控制之间进行切换。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如下: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由功率变化装置把转化来的电能调节成可以接入电网的电能。太阳能电池转化来的电能为直流电,只能为直流负荷输出所需要的电

最新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

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 发展替代能源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十一五期间,在现有的能源和资源边界的约束下,能源替代这一有助于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的产业,孕育着重大投资机会。 在我国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我国面临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能源自给安全压力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格局中,决定不同形式能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的决定因素有两点,一是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内外部成本,二是后继储量以及是否可再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可再生能源再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6%。 一、各种能源形式发电成本比较 风电是目前最具成本优势的可再生能源,风力资源较好的地区的风力发电成本与燃油发电或燃气发电相比,已经具备成本竞争力。目前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占我国可利用风力资源0.1%风电到2020年很可能超越核电,成为我国第三大发电形式。2006年到2015年风机设备市场容量总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风机设备的国产化率仅有25%,目前对风电场招标有70%国产化率的要求,本土风机制造商面临巨大市场空间。 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是所有化石能源及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源头。多晶硅价格上涨对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影响并非完全负面,行业内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厂商的电池片产能和组件产能成为无效产能,避免了电池片和组件价格的恶性竞争,行业优胜劣汰得以更快的实现。高价多晶硅的压力下,优势企业也会有极强的动力削减成本,比如应用更先进的硅片切割技术,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等,以求获得成本优势和竞争力。,多晶硅太阳能行业有可能08-09年重新进入黄金发展期。 在我国能源消费新格局中,中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禀赋格局决定了煤变

发展能源经济

发展能源经济 【背景链接】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开发利用页岩气、煤层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这为我们下一步以结构变革支撑能源绿色革命指明了方向。 【标准表述】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能源发展也正在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变为结构调整和改善质量为主,生态环境将有力约束今后能源发展,推动能源转轨。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关乎发展与民生。当前,我国经济正进行深度调整,经济增长由高速调整为中高速。这必然会带来能源需求和消耗方面的重大调整。 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必须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提高能源总体效率,以能源技术创新的突破推进能源结构和时空布局的变革,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实现能源绿色革命的突破。 【具体措施】 一、建议建立适应绿色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清除可再生能源发电在输送、分配、存储等环节的瓶颈,解决其并网和消纳问题。 二、加快传统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步伐,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三、以绿色能源消费理念的普及促进能源生产结构的变革。 内蒙古通辽公务员考试交流群:238849214 通辽中公教育微信:tloffcn 地址:华申时代广场B座南门东侧中公教育 更多阅读资料请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3615580245.html,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 准入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汽车产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境内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的企业(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汽车,是指国家标准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第2.1款所定义的汽车整车(完整车辆)及底盘(非完整车辆)。 本规则所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实施新能源汽车企业及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管理。

第二章新能源汽车分类及管理方式 第五条根据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及关键总成技术成熟程度、国家和行业标准完善程度以及产业化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不同的技术阶段。 起步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尚处于前期研究阶段,缺乏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尚未具备产业化条件的产品。 发展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基本明确,国家和行业标准尚未完善,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的产品。 成熟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清晰,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成熟,国家和行业标准基本完备,可以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产品。 第六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聘任有关专家,组成新能源汽车专家委员会,负责确定和调整新能源汽车产品类别的技术阶段,提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专项技术条件和检验规范建议。 第七条对处于不同技术阶段的产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起步期产品只能进行小批量生产,且只在批准的区域、范围、期限和条件下进行示范运行,并对全部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发展期产品允许进行批量生产,只能在批准的区域、范围、期限和条件下销售、使用,并至少对20%的销售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成熟期产品与常规汽车产品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管理方式相同,在销售、使用上与常规汽

能源约束与经济发展

能源与环境约束下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 宋枫郑新业 第一部分引言 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制定年。“十二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要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要继续加速进行,物质文明要进一步提高,这一切离不开能源保障。国际上,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消耗使得人们担心能源供给不可持续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危机。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十二五”期间以及中长期继续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稳定、清洁、可靠的能源安全保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同年,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十二五”期间是落实上述两个目标的关键时期。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我国资源潜力巨大,环境压力较小的非化石能源,已经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报告首先总结我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未来的供需矛盾,然后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最后针对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 1.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状况和未来潜在的需求矛盾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年平均GDP增长率超过9%,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迅猛增长,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生产由1980年的6.3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8年的26亿标准煤,年均增长10.7%;同期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由6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8年的28.5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2.9%,2008年供需缺口为2.5亿吨标准煤。。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一级能源消费占全世界的份额从 1

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5-16T15:26:32.67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4期作者:李翔波 [导读] 摘要:新能源发电技术是解决电力生产消耗过多煤炭等战略资源的最佳途径。 (广州艾博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80) 摘要:新能源发电技术是解决电力生产消耗过多煤炭等战略资源的最佳途径。本文以新能源发电形式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电力系统运用实际情况,将简单阐述一下新能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对现行的几种新能源发电技术进行简单点的介绍。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原则;电力系统;应用 引言 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方法来进行发电,在相关的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分布式发电同新能源发电应运而生。为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在整个现代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得到长时间且可持续性的发展,展开有关新型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势在必行。所以,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逐渐提高,新能源发电逐渐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和人们的关注。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解决了传统发电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并且减少了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可再生的清洁的新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等。但是在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的过程中,多个小型的发电站所产生的电流对电力系统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本文首先分析新能源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进而提出几种新能源发电技术。 一、新能源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在新能源发电的电力并入国家电网的过程中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一定的冲击,这是因为由于部分地区的新能源发电机组容量有限,只能采用异步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因为缺少相对独立的励磁装置,所以在发电机所发出的电能并入电网之前发电机自身是没有电压的。在发电机并网前后其电压电流必然会出现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根据相关的数据资料记载,在并网时会出现大概比额定电流大5-6倍的并网冲击电流。在并网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容量较小的电网而言,数量比较大的异步发电机同时并入电网的瞬时会将电网电压大幅拉低,瞬间降低的电压会对在同一电网上运行的其它电气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威胁到整个电网的运行安全和稳定。 在新能源发电的电力并网过程中,除了上文所介绍的对电力系统造成冲击以外,新能源电力并网还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当风力发电的电能并入大型电网的过程中,由于大型电网所配备的备用电容和调节电力的设备比较充足,因而风电并网不会对电网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风电所并入的电网并不都是具有相当调节能力的大型电网,当风电将要并入小型电网的时候,并网所造成的频率改变和对电网的稳定性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同上文所介绍的情况一样,当多台大型风力发电机将其所发的电量同时并入电网中的时候,会造成电网电压的瞬间降低。风力发电过程中,风速是不稳定的,当风速超过切出值的时候,风力发电机就会从额定出力状态自动退出并网状态。由于风电的并入而造成的电网电压的下降无疑会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威胁。 二、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1、利用开发风能发电 在目前的电力电子背靠背变频技术的支持下,风力发电系统能够对发电功率的各个参数的输出作业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控制,风力发电的目标也是通过控制电磁转矩控制机组转速频率来实现的。风能在利用过程中因为没有产生辐射、也不会对空气产生污染是一种公认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基本原理,利用自然界的风力带动发电企业安装的风车叶片旋转,通过增速机把风车旋转的速度加快,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2、利用海洋能发电 (1)波浪发电 波浪发电需要利用转换装置,把波浪能转化为机械、气压或液压的能量,以催动机械的运行。其中,我国最典型的波浪发电案例,应该是广东油尾建成的100千瓦的振荡水柱式波浪发电站,当然,还有一些地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海南、福建,现如今,很多沿海城市已经把建设100千瓦以上的波浪发电站,作为建设目标。虽然说波浪发电技术难度大、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但是却符合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潮汐发电 潮汐是海洋水位受太阳和月球等天体的引力影响,发生变化,进而产生水位波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因而,潮汐发电的方式是:利用潮水涨落产生的水位差,创造势能,把势能转化为电能,来投入使用。可再生、存储量大、生产成本少是潮汐能的最大优势,同时,潮汐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不会引起环境污染,把潮汐能发电水库建立在河口或海湾,不会占用地区的耕地。但是,在潮汐能发电方面,我国存在着电价高、成本高等问题,给潮汐能的推广和运用带来不利影响。 3、太阳能发电技术 目前世界储备量最多的自然资源就属太阳能了,当电力、煤炭、石油等资源存储量耗尽时,太阳能发电将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最佳方法。在地球外层空间建立太阳能发电基地是太阳能技术的基本构想,产生的电能将通过微波传输到地面上太阳能接受装置里。然后在经过相应的处理把太阳能从液态变为气态,用于汽轮发电机发电。其中太阳能发电形式包括: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光伏发电光伏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更新,这不仅提升了电能产生的效率,同时各种能源的转化运用也得到了加快。由于光伏发电领域在国内起步比较早,所以经过长期的研究发展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对于缓解国内能源危机提供了很有效的方式。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变成电能的部件主要运用了光伏效应。太阳光的光子在电池里激发出点子空穴对,电子和空穴则会移动到了电池的两端,如果外部存在通路就会有电流的出现,最终生成电能;光热发电技术是指将自然界中所有的光能聚集在一起,然后结合聚光器汇集太阳能。由于受技术的限制,国家在研究光热发电方面进展迟缓,对光热发电能源尽管进行了全力研究但还是没有取得很突出的成绩。 4、利用生物质能发电 生物质发电时蕴含在生物中的能量,具有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等特点,在能源资源中占有比例重,是第四大能源。在中国,农村地区秸秆等资源丰富,大部分都是经过燃烧处理掉,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果将其利用与发电上,将会创造大量的电能。同样,在一部分的林区,可以实施林业生物质直燃的方式进行发电。在甘蔗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可以变废为宝,利用蔗渣进行直燃发电。另外,在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匮乏的地区,可以利用垃圾焚烧进行发电,既能够有效解决发电问题,还可以同时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最后,在大

新能源发展现状及方向

“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形势 全球气候变化和新能源发展形势。从2015年全球各国的能源结构来看,煤炭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不足30%,主要是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但包括中国、印度和南非这三个国家的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基本为60%或60%以上。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过高会带来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大气污染加重等后果。 我国能源经济发展形势。《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煤以内,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1亿吨以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十三五”时期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与“十二五”时期相比下降1.1个百分点,为2.5%左右。全社会用电量在目前5.9万亿千瓦时的基础上,到2020年预计为6.8到7.2万亿千瓦时左右,比初始预期结果低约0.8万亿千瓦时。“十三五”时期,整个能源结构也将相应进行调整,煤炭依然是我国的基础能源,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为主要增量。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当前发展可再生能是全球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双重挑战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达到15%、2030年达到20%的宏伟目标。全球主要国家也纷纷提出2050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愿景。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础 一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量。其中水电技术开发量为6.6亿千瓦,到“十二五”末只开发了30%;风电技术开发量102亿千瓦,目前已开发量为1.5亿千瓦;截至2016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662亿千瓦时,仅占到储量的万分之0.16。当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量与煤炭、石油不可直接对比,但通过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程度较低,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到2016年底,全国水电装机达到3.3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站30542万千瓦,抽水蓄能2669万千瓦,位居世界首位。风电并网容量连续7年领跑全球,到2016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1.49亿千瓦,年发电量241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4个百分点。从2013年起,我国太阳能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增光伏应用市场,2015、2016年连续两年位居世界首位。2016年全国光伏并网装机容量在2015年4300万千瓦的基础上,增加到7818万千瓦,发电量600多亿千瓦时,太阳能热利用面积超过4亿平方米。另外,生物质能利用规模达到3500万吨标准煤,开发建设规模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当前全球能源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能源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 2009年第10期本刊专稿当前全球能源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杨玉峰克外的其他11国今年6月份比1月份产量增加了114.5一、世界经济已显示整体复苏迹象,全球能万桶/天,包括伊拉克在内的OPEC12国6月份的剩余产能达到785.3万桶/天。其他主要能源品种由于石油市场源供需形势总体平衡的相对宽松,加上经济危机后能源需求普遍较低,因而在本轮经济危机更加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库存保持一定规模的条件下,全球能源市场供求关系总征。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几乎同步发生在全球各主要体平衡。煤炭、天然气价格波动有限,以澳大利亚纽卡斯经济体。在各国纷纷采取各种经济刺激政策措施的条件尔港动力煤现货价(BJ价格)为例,价格从年初的71.3美下,经济的缓慢复苏虽然在各经济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元/吨波动到目前的78.25美元/吨;以美国纽约交易所亨但各国、各经济体之间的相互支撑效应非常明显,主要原利中心(HenryHub)天然气价格为例,3—7月份的天然因是全球各经济体间贸易越来越紧密依赖,加上全球政气价格分别为3.95、3.52、3.76、3.74、3.96美元/百万英国治、经济正在进一步向多极化发展,即经济上越来越互相热量单位;石油的全球性特点较强,石油价格受许多因素依赖,政治上越来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所以,30年代的(如:美元贬值、基金炒作等)影响,尤其随着经济复苏、需大萧条已难以重演。目前,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求回暖油价仍在波动,从年初的低于40美元/桶上升到超达经济体在内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经济运行出现了明显过70美元/桶;另外,北美、欧洲的LNG到港价从3月份到积极的市场信号。如:6月份,美国的10大经济先行指标中7月份的波动不大,只有亚太地区日本的袖浦(Sodegaura)有7项出现上扬,对先行经济指标作出正面贡献的指标按LNG到岸价从2月份到7月份价格下降了高达一半以上贡献大小依次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利率的价差、建筑(以卡塔尔LNG为例,在袖浦的价格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研究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研究 一、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也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宗旨。虽然每个高职院校针对各个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都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革,但从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上来看,高职层次的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才培养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课程之中,而课程的开发要从企业来到企业去,做到这一点,单纯依靠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专家显然是不够的,必须由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关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国内外有着非常多的研究和实践,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意愿上来看,校企双方的最大利益不能结合导致主动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受教育规律约束的高职院校和受快速获取效益约束的企业在合作的出发点上就存在不对等性,具体而言,在合作的人员、周期、实施、管理、成本和满意度上等方面都存在不对等性。这些不对等性很难使校企双方的最大利益找到一个结合点,从而导致主动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合作也是停留在“纸面”上。 2.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过程上来看,校企双方没有一个有效的互动协调机制导致课程开发实施效率低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双向的,这个双向的合作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需要很强的技术性,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双向合作面临着诸如课程开发的意愿、主体、人员的地位、能力要求、职责要求、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整合和实施保障机制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互动协调机制。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校企双方没有一个有效的互动协调机制使合作过程障碍重重,阻力不断,从未导致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施效率低。 3. 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结果上来看,校企双方没有对课程开发的成果进行有效的追踪评价导致课程开发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有效的完成为企业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这个任务,所以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不单是课程开发前期的开发设计和中期的开发的实施,更重要的后期的课程开发评价与改进。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汽车专业的课程开发都是简单的停留在课程开发成果上,对课程开发的成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个很难说清楚,归根结底就是没有课程开发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建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合作机制

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实验实习报告 二级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二○一一年月日

目录 一、问题概述 (1) 二、问题分析 (2) 三、模型假设及符号解释 (2) 四、数学模型 (3) 五、模型评估 (5) 六、建议 (6)

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CO)排摘要:本文中主要参考78—09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与二氧化碳( 2 放量的相关数据建立了两者之间的模型关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参考的GDP相关数据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拟合出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四次函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未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预测。 关键字:GDP二氧化碳回归拟合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即使在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给自身未来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越来越明显,直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出现温室效应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归于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忽视了环境保护。事实上,只有科学的发展才能不断解决人类所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多使用高碳能源,导致气候变化恶劣,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灾害。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目标,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生态,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 一、问题概述 CO排放国,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 2 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减排压力。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人口总量增加、经济持续发展、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能源供需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 CO减排,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测对保障我国能源供给、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 2 义。 全国人大于200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即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05年减少1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在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提出到2020年,人均GDP的碳排量比2005年减少40%到45%的目标。 主要研究问题: 1:根据相关数据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进行分析。 CO排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表中数据建模,说明我国经济和 2 CO排放应注意的问题及如何能达到我国在哥本3:根据模型给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 2 哈根会议上的减排目标。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 传统电力系统以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传统能源作为一次能源,由于其可储存的特性以及稳定可靠的发电技术,使得电力系统供应侧可控可调。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接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一次能源具有的不可储存及波动特性,使得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电力系统供应侧可调控性降低,电力系统呈现出较强的供需双侧随机性。新能源电力系统就是通过电力系统结构、运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使电力系统更够承受供需双侧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冲击,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安全高效利用。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有两点: 第一,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高渗透率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是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由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较低的能量密度以及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的分布格局,未来我国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应该是集中式与分布式可再生电源、远距离大电网输送与区域微网就地消纳相结合的形式,从而保证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第二,供应侧的横向多能源互补,系统纵向源—网—荷

—储协调互动。安全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目标。在供应侧,一方面,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精确预测技术、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及控制技术,最大程度上做到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的可调可控;另一方面,通过可再生能源与传统水火电、抽水蓄能电站之间,不同可再生能源之间,集中式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协调控制,实现多类型能源电力互补,使得供应侧整体呈现出稳定的出力特性,减小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波动对系统造成的冲击。在输配环节,新型的电网结构、先进的输配电方式、控制和安全防御系统及储能设施的建设和应用,使得电网对可再生能源拥有足够的接纳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物理通道对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在需求侧,一方面,通过AMI 及先进的通信系统,使用户能够实时掌握自身用电情况与不同层级的系统运行情况,根据价格响应信号,调整自身的用电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能够对用户的终端用电器做到精确计量与控制,最大程度的利用需求侧“暗储能”潜力。 综上所述,新能源电力系统核心特征就是要借助相关的技术手段,实现电力系统中真正意义上的“横向多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最终使得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电力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新能源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同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直接导致了环境的不断恶化,因此,开发新能源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国发展新能源的必耍性. 1)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基于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发展低碳经济被正式提上议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低碳技术不仅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传统的能源消费部门,也涉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众多能源生产新领域。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在不改变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依靠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术,发展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2)石油紧张激发石油价格上涨,严重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国际石油价格自1998年至2003年以来,一直处于上涨状态:由最初的10美元桶上涨为25桶,到了04年变处于飞速上涨状态,并突破了100美元/桶的大关,最高价格达到150美元/桶。我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并且由于能源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储量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已出现资源短缺的局面。并且,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价格难以预测且极不稳定。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所以说,解决石油危机和保障能源安全,在未来国际市场中提高其竞争力,中国必须要发展新能源。 3)发展新能源经济可以加速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或者生产结构,从而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将会带动“新能源经济”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对调整目前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带动相关的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的抗风险能力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当前,大力促进新能源经济的发展,是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机遇。发展新能源经济不仅可以开辟新的能源供应途径,有效增加新能源供应量,还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一个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有效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的重要途径。另外,石油耗竭后的凿界将是新能源的一统天下,谁要是占领了这一领域的制高点,谁就将赢得这个世界,因而中国政府应大力发展新能源,占领后石油时代的经济制高点。发展新能源及相关关联产业具有明显的正的外部性,不仅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也有利于保障低碳经济的顺利实施,但新能源在中国目前发展阶段处于“幼稚”阶段,并且其又是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开发时间长、科技含量高、投资收益风险大、资源分散等产业特征,鉴于以上特征及中国新能源市场发育仍不完善等原因,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完全市场竞争的方式使其迅速发展壮大,亟需通过政府干预,建立起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体系,才能保证其健康发展。 2对优化能源结构的建议 1)建立新能源发展专项基金及落实补贴等一系列财政政策,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作为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的弱小产业,成本高,投资风险大,政府应建立专门的技术研发资金,以促使技术的革新,减少企业研发资金,降低成本;另外,政府应该落实用户补贴、完善投资补贴办法,发挥消费对扩大市场规模,促进消费者对新能源的需求,以此带动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促进新能源企业的发展。 2)尽快凋整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价格体系。合理的价格体系是最有效的经济杠杆,资源市价格低,排污收费力度弱,难以引导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关系探究

目录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三、选题背景及原因 (2) (一)选题背景 (2) (二)选题原因 (3) 四、模型建立及分析 (4) (一)模型指标的选择 (4) (二)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6) (三)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7) (四)模型设定与估计 (8) 五.实证分析及研究结论 (10) 六、相应的政策建议 (10) 七.参考文献 (11) 一、引言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决和基本条件,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能源依赖”、“高耗低产”等特征,能源紧张,能源使用效率低下,能源浪费,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同时,1973年和1979年先后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促使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涌现出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计量经济学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方法体系,一些新兴的理论也被应用到这一领域,为我们分析和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因此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对中国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了解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规律,并提出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早在工业革命的早期,一些西方学者就注意到了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了有关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索。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在1865年出版的《煤炭问题》中论述了煤的情况和各种替代能源非对称性的特点,认识到了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被认为是最早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能源消费的专著。 以丹尼斯·l·米都斯博士为代表的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的著名报告《增长的极限》,第一次用模型方法研究了全球环境资源问题,证明能源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与劳动、资本一样,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给人类社会的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 可见,能源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足够的重视,直至目前国内外已有众多的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文献和资料。从分析结果而言Kraft(1978)最早通过分析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相关数据和资料后发现两者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在他之后相当多的学者分别选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样本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很多不同的结论,如cheng and lai(1997)选择台湾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增长的原因;同样,Wolde-Rufael(2005)对非洲有关国家的经济与能源的关系展开研究,也同样发现经济增长是消费增长的原因;而另一些研究者如Erol 和Lee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同样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能源与经济增长呈中性的观点,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三、选题背景及原因 (一)选题背景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能源开始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经济的增长同能源消费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我们可以认为:

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与优化 史学伟

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与优化史学伟 发表时间:2019-09-17T10:35:19.91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7期作者:史学伟徐晓川苏长江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能源问题以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国网新源张家口风光储示范电站有限公司张家口市 07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能源问题以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想要在保护环境,降低能耗的同时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大力的研发与利用清洁能源就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太阳能、风能是典型的清洁能源,其没有任务污染,并且可以再生,因此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其自身的稳定性不足。这就给电力系统的供应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因此本文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控制与优化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首先阐述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概况与特点,其次则从四个方面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优化控制的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 前言 作为煤炭大国,煤炭在我国电力系统的供应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的煤炭资源正在逐渐的减少。并且煤炭发电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其他的能源例如石油、天然气等也应为电力供应量越来越大,导致其剩余量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应当充分的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都是可再生资源,也是我们大力研发与利用的清洁能源,其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新能源发电有着随机性以及不可控制性的特点,单纯的依靠传统的供给侧调度已经难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控制与优化进行研究。 一、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概况与特点 天然气、煤炭以及石油等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我国的电力系统就是利用其进行发电的。但是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发电,一方面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另一方面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因此为了减少对这些能源的消耗,保护环境,降低污染,人们开始研究并利用可再生的资源进行发电。但是实际上可再生资源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是其不能够进行存储,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因素,进而使得电力系统的双侧供应可调控性相对较差。新能源的出现就是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在保证稳定供电的情况下,更加高效与安全的应用可再生资源。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渗透率较高,资源可再生。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主要是在新疆、甘肃等地区应用,在地里位置上而言,这是相邻的两个省份,这样就不需要进行远距离的电网输送,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则高效的利用了可再生资源。第二,侧向供应多能源互补。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供应。其二,需求。供应指的就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与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发电。保证电力资源的绿色、安全、稳定的供应。并且通过科学技术可以使这些能源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如此就解决了由于稳定性较差所造成的一些问题。需求方面则主要指的是满足用户的具体需求。根据目前电力系统中的技术,用户可以详细的获知自身用电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准确的知道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以便于用户对用电方式与策略等进行调整。 二、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优化控制的方法 就目前而言,我国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还不完善,存在着资源浪费以及能源的不稳定性情况。要对新能源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该项工作中,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其一,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要促进整个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完善,促进其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其二,从局部来分析。要保证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自主化。由于不稳定性的因素较多,因此随时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控制要坚持部分与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友好型控制方法 与传统的能源形势向比较而言,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作为新能源,通过友好型的控制方法,可以提供更加稳定与高效的电力输出。具体而言,新能源电力系统友好型控制的方法,主要就是对历史记录的数据、对天文气象的预测数据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经验进行解读,然后在分析出可控制的手段或者是方法。实际上这就是对新能源发电功率进行预测。利用友好型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环节电网调峰的压力。从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来看,优化其控制方法,对发电功率进行预测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因此为了促进新能源的发展,我们要从更加细致的角度出发,完善友好型控制方法。此外,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各种新能源之间,还应当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以促进新能源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更好的应用。 (二)多源互补控制方法 新能源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由于其形式不同,导致在利用其发电时,也存在着不同的优势与劣势。而想要促进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优化,就应当采用多能源互补的方式。传统的能源,例如煤炭资源、水利资源等,其在发电时主要的优点就是稳定。而这些就可以同新能源中不稳定的电力输出形成互补。多个能源之间互相补充,协调发展,才能够使达到电力系统达到平衡的状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存储的又灵活的资源是极度匮乏的。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较多,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能源利用率低,使得我们必须提升燃煤能源。如此才能够实现与可再生资源之间的互补。同时还可以提升对新能源的利用效率。 (三)双侧资源控制方法 就目前而言,我国各个企业、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都十分激烈。与其他的生产方式向比较而言,电力资源的能耗低,污染少,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能力。所以各个行业的用电量也在迅速的增长。换言之,就是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量在迅速增长。我们原来是采用单侧资源控制的方式来控制电力系统,但是面对庞大的电能需求,这一方式已经不再合适。针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我们可以采用双侧资源控制的方式。双侧资源控制的方式有着随机波动的特点,因此其就可以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但有效的减少了误差,同时还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四)基于分布式能源的微电网控制 微电网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发配电系统。利用微电网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促进对分布式电源的应用。另一方面,由于分布式电源的数量大、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导致出现电源并网难的问题。微电网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从实际上来讲,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是十分巨大的。并且其每一个种类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却不能够明显的区分出其电压等级之间的差异。因此对其进行控制并非易事。对微电网进行整体上的控制,就是以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以及负荷的控制方法为基础,促使其各个设备与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