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16、《短文两篇》复习要点及练习

(加粗的内容记诵过关)

《爱莲说》

一、文学常识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一种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说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原文及重点词语翻译

水陆草木之 (助词,“的”)花,可(值得)爱(喜爱)者甚(很,非常)蕃(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从)李唐来,世人甚(多)爱牡丹;予(我)独(只)爱莲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淤泥而(表转折)不染(沾染污秽),濯(洗)清涟(水波)而(表转折)不妖(过分艳丽),中通外直,不蔓(名词作动词,生出枝蔓)不枝(长出枝节),香远益清(香气传的越远,越发清幽。益:越发,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净(洁净)植(竖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态度不庄重)焉(语气词)。

予谓(认为)菊,花之(助词,的)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同上)富贵者也;莲,花之(同上)君子者也。噫(叹词,相当于“唉”)!菊之爱(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陶后鲜(少)有闻(听说);莲之(同上)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同上)爱,宜(应当)乎众(多)矣!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翻译: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娇媚。它的茎梗里面通透,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3、原文: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唉!对于菊花的钟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钟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人自然就很多了。

四、一词多义

1、之

(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3)无丝竹之乱耳: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4)何陋之有:助词,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2、可(1)可爱者甚蕃:值得(2)可远观:可以;

3、鲜(1)陶后鲜有闻:少;(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艳;

4、远(1)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2)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副词,远远的;

五、重要笔记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此句是总起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做准备。

2、作者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写莲花,借莲花喻君子(借物喻人),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以及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托物言志)

3、《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陋室铭》

一、文体常识:

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原文及重点词语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就能天下闻名。名:动词,出名、有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潜底就能大显神灵。灵:灵验】。斯(指示代词:这)是陋室,唯(只因)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苔痕上(动词,长到,漫到)阶绿,草色入(映入)帘青。谈笑有鸿儒(鸿儒:学识渊博的人;鸿:大。儒,有学问的人。),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文化素养低的人。)可以调(弹奏,调弄)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耳

(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无案牍之(同上)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形(形体,身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有?

三、按要求填写句子

1、全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2、表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明作者交友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作者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翻译: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只因为我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苔痕爬上台阶,门前一片青葱。青翠的草色扑帘而入,室内四壁苍翠。

备注:此句采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谈笑有鸿儒,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说说笑笑的尽是博学之士。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无识无知的俗人。在这里,可以弹弹素琴,读读佛经。没有嘈杂的乐声在耳边乱响扰乱心境,也没有成堆的官府文书劳累身体。

4、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课文理解

1、文章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的情趣三个角度表现了“陋室不陋”。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对偶、拟人;“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有情感而且还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的居所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同时表明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不陋)的道理

4、文章引用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话语,采用反诘语气强调“陋室不陋”。同时与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照应,进一步突出主题,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品质。

六、综合性学习:

1、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国花”推选活动,如果你也参加这项活动,下面三种花中你打算选什么为“国花”,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一句相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一个)。

我选择荷花为国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选择牡丹为国花,因为: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我选择梅花为国花,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选择_____为国花,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选择_____为国花,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选择_____为国花,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3、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三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韩愈《马说》思考如下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1、翻译全文:

2、文中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在文中,千里马比喻__________;伯乐比喻:_______;

食马者比喻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