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震撼油画激情重温

抗美援朝震撼油画激情重温
抗美援朝震撼油画激情重温

抗美援朝震撼油画激情重温

【汇编】不能忘却的红色经典

抗美援朝题材油画作品赏析

——献给志愿军英烈英雄们,献给和平年代的军迷博友们

油画:《决策出兵》作者:高泉

(图片来源:《品艺堂网》高泉-油画。这可是很难找到的该画最清晰的网络图片啦!)

应朝鲜的请求和保卫中国安全的需要,195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后,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油画:《决策出兵》局部作者:高泉

10月1日,毛泽东接到斯大林建议中国出兵的电报,中国使馆也在同一天收到了金日成的求援信,请求中国派兵入朝作战。次日,毛泽东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出兵问题,会上出现了不同意见,多数领导人主张对出兵的问题应慎重考虑。会议决定10月4日、5日再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进行讨论。10月4日,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扩大会议专门商讨出兵援朝问题。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高岗、彭真、

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李富春、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杨尚昆、胡乔木列席了会议。应朝鲜的请求和保卫中国安全的需要,195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后,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高泉,1936年11月生于安徽蚌埠。1961年7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并留校任助教。1962年11月我军第二位志愿调干入伍,先海军后总政画报社、解放军艺术学院至军事博物舘,历任美术员、美术编辑、美术教授、美术创作室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

高泉从艺以来创作发表了《向海洋》、《女气象员》、《八六海战》、《毛主席在连队建党》、《艰苦的岁月伟大的友谊》、《渴》、《母亲》、《心潮》、《过草地》、《中流砥柱》、《东渡黄河》、《北上》、《1998夏·丰碑》等二百余幅作品。其中《渴》获全国美展三等奖;《过草地》获全军美展优秀奖;《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获全国宣传画展二等奖;《丰碑》获全军抗洪美展一等奖。

油画:《毛泽东与新中国军委第一次会议》何孔德作

(本人2009年

夏使用卡片机摄于首都军博展厅)

油画《毛泽东与军委第一次会议》局部之一(本人2009年夏使用卡片机拍摄于首都军博)

油画《毛泽东与军委第一次会议》局部之二(本人2009年夏使用卡片机拍摄于首都军博)

油画:《志愿军第一次后勤工作会议》

【2009国家重大的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

油画:《跨过鸭绿江》250cm×565cm 吴云华2009年作

保家卫国浩气长存

——油画《跨过鸭绿江》创作随想

吴云华

能入选“20世纪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而且又签约创作“抗美援朝”这一题材,对我来说是实现了一个夙愿。

1950年,我刚刚6岁。当时的沈阳城笼罩在战争的气氛中。抗美援朝,辽宁省是距前线最近的后方。当时的广播、报纸、画报、宣传画、小人书等,大量地宣传和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英雄事迹。我年纪虽小,却深深地被这些形象所感染。飞机、大炮、坦克车、英雄的志愿军叔叔和举手投降的美国兵……便成了我孩提时的描摹对象。

今天,我有幸接受抗美援朝这一题材的创作,记忆的火花再一次燃起了创作的思绪。

半个世纪之后,从历史深处走来,要用绘画再现这场伟大的战争,创作难度可想而知,况且表现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各种艺术形式实在太多了,一些经典的美术、摄影作品也早被人们所熟悉。有别于原有的同一题材美术作品模式,真实地反映那段重大历史,抒发出我多年的创作激情,把一幅贴近史实、讴歌正义、展现时代精神的壮美画卷奉献给民族和历史,成为我此次创作的动力。

我阅读了所能找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书籍、电影、电视光盘;访问了曾入朝参战的首长和战士、战地记者和摄影家,聆听他们的讲述;学习了著名画家侯一民、高虹、何孔德等前辈有关该题材的经典画作;研究了国外特别是丹东的画家朋友,他们把多年积累的创作“抗美援朝”的经验传授给我。可以说,我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心血与愿望来参加这一“国家工程”的。

不论是追寻历史,还是体验生活,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儿时耳畔“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总是与脑海里汹涌翻腾的画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我所构思的图示形式的要点,也突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必须出兵参战,而且要快速出兵”这一亮点。

当我选择了“跨过鸭绿江”这一典型时刻,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也就随之鲜明起来。冬天的雪地、被炸残的鸭绿江大桥、黑夜、火光、探照灯、疾行的队伍,还有来自我儿时记忆中的身背孩子的阿妈妮……这些都成为作品中反映题材的基本形象符号。

历史画的前提是尊重史实。但对史实、对原始素材与资料的运用不能是被动的复制与图解,应当是选择和提炼,以艺术的真实再现历史的真实。据史料记载: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分批在三个渡口集中过江赴朝。我的创作将时空锁定在丹东鸭绿江赴朝渡口。1950年冬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隐蔽地开过鸭绿江,完全出乎敌人意料地出现在朝鲜战场,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因此我以鸭绿江和江桥为背景,选取了冬天的夜里队伍过江这一特定情节,在“跨”这一动词上做文章,构思了两个方案:其一,画面呈冷色调;其二,画面呈暖色调。

同一题材,同一情况,不同的色调处理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视觉效果,却都是通过志愿军——这些优秀中华儿女、

最可爱的人的生动形象的刻画与塑造,来体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意志,彰显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维护正义的气概和精神内涵。几十万志愿军将士的殷红鲜血洒在了朝鲜半岛的土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将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诸多的英雄事迹,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将给我们后人以永久的思念和记忆。

经过几次征求意见,特别是“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委会专家组认为冷、暖色调的两个方案都可发展下去,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关键是整体气势和细节刻画的完美结合,核心的问题是要避免概念化、简单化,防止内容和艺术表现上的空泛,对局部和细节要进一步充实丰富。

此次创作关系到重大历史题材这一绘画形式在今后美

术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和处境以及它本身如何发展创新,如何适应时代对典藏类绘画艺术品的审美要求。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新思维再次去诠释和解读这些重大历史题材,既要真实地再现历史,又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这批作品要经得住史实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双重检验。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厚重的情感,更是责任的担当。油画:《跨过鸭绿江》草图吴云华2009年作油画:《彭德怀司令员在朝鲜前线》(本人2009年夏使用卡片机摄于首都军博展厅)连环画:《黄继光》董辰生作(翻拍:本人珍藏的八十年代《解放军画报》选页)

翻拍:本人珍藏的京剧《奇袭白虎团》水粉画册之一1973年2月山东出版

翻拍:本人珍藏的京剧《奇袭白虎团》水粉画册之二1973年2月山东出版

翻拍:本人珍藏的京剧《奇袭白虎团》水粉画册之三1973年2月山东出版翻拍:本人珍藏的京剧《奇袭白虎团》水粉画册之四1973年2月山东出版

油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金顺奎(朝鲜)2008年作此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精品巨著,由朝鲜功勋艺术家金顺奎于2008年10月创作完成。画面描绘的是我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打击侵略者的动人场面。此作高2米、宽6米,呈现着某防御战的战斗情景,面对联合国军的猖狂进攻,中朝两军同仇敌忾,奋勇杀敌,气势恢宏,令人震撼。中心人物是左手握枪、右手高举手榴弹的志愿军战士,造型威武雄壮、大义凛然,彰显着神圣不可侵犯。画面上一志愿军战士手撑红旗向前冲锋,旗帜上“抗美援朝保

家卫国”八个醒目的大字,鲜明地点明了主题。此图以炽红的战火和弥漫的硝烟为背景,有力地烘托出战斗场面的激烈与残酷。

此作宏观布局设景巧妙合理,微观雕琢刻画精妙入微,主题鲜明,气势浩大,充盈着雄浑浩荡的巨大张力,迸发出摄人心魄的向前趋力,不失为艺术水准极高的鸿篇巨制。更为可贵的是,身为朝鲜功勋艺术家的作者,敢于正视历史、直面现实,客观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伟大壮举,满怀激情地讴歌着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友谊。

据悉,在2009年,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邀请,包括此作在内的129件美术作品来我国巡展,先后于上海朱屹瞻艺术馆、成都美术馆和首都图书馆展出。

油画:《抗美援朝》朝鲜作品

油画:《志愿军在朝鲜前线》

油画:《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心连心》朝鲜作品

油画:《上甘岭战役》周组铭1959年作

油画:《上甘岭》王铁牛王军瑞作

油画:《上甘岭》局部王铁牛王军瑞作油画:《英雄阵地上甘岭》范笛宽作

父亲范迪宽是位军旅画家,参加过数次著名的战役,创作了不少历史题材的油画作品。他去世之后,母亲遵照他的遗愿,将父亲独立创作以及与她合作的主要油画作品无偿捐赠给了湖北省博物馆。

父亲病重的时候,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一位负责人曾到家中看望我父亲,他握着我父亲的手愧疚地说,有件事情对不住他。后来,我才知道,中国军事博物馆将他们收藏并展出多年的我父亲的油画作品弄不见了。作品的名字是《英雄阵地上甘岭》。

朝鲜战争爆发时,身为军旅画家的父亲正在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接到命令背着画夹入朝。前后入朝两次。他所在的那个军很著名--十五军。父亲在战场上写生的时候,有位小通讯员始终陪着他,后来不幸被炮弹击中牺牲。父亲一直怀念他,保存着他送的一件纪念品--一小片缴获的美军

降落伞布。

父亲创作的一系列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以油画《英雄阵地上甘岭》最为知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正式收藏,一直悬挂于军博展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幅油画忽然不见了。据说,和父亲的这幅油画一起失踪的还有若干被军博收藏的作品。那些油画的失踪原因,无论昨天还是今天,听起来都很离奇。有的说是北京闹地震那年,将这些油画搭了抗震棚;有的说因为闹地震将一批油画保存到地下室,由于疏于管理,被闲杂人员戮烂了画布,就此毁损;还有一说也让人难以置信,有人为拿走画框装新画,将这些油画原作废弃了。

总之,一批中国绘画史上难得的军事题材油画作品,下落不明。我想,这也许是我父母后来将他们的主要油画作品捐赠给了湖北省博物馆的原因之一吧。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寻找《英雄阵地上甘岭》,其实,能否找回也应该是军博的使命。

——摘自:《范春歌的博客》

油画:《上甘岭最后的屹立者》崔开玺作(第十二届全军美展)

油画:《上甘岭最后的反击》陆磊1999作

朝鲜上甘岭,位于我军抗美援朝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南麓,阵地突出,直接威胁着对方金化防线。美方名为“金化攻势”,为了对我军施加军事压力、造成在谈判席上有利地位,和改善其在金化地区的防御态势,向我军发动了十分猖狂的进攻,是一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攻势,企图迫使我军让步。敌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敌人虽然使用世界战史上空前集中的炮兵,但打不破志愿军的钢铁防线。志愿军参战部队共4万余人。他们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英勇顽强地抗击进攻之敌,每一表面阵地都反复争夺数次,战况空前紧张激烈。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历经三个阶段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人飞机270余架、坦克14辆、大炮60余门。粉碎了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亲自指挥的攻势,守住了阵地,创造了坚守防御战的范例。“联合国军”发动此次攻势的目的是企图扭转战场上的被动

局面,然而结果却相反。当时美联社报道说:“这次金化的战役,现在已到了朝鲜战争中空前未有的激烈程度。在人员的伤亡和使用的大量物质上,除了1950年盟军在北朝鲜的惨败情形外,是空前未有的”。油画:《中朝士兵并肩作战》朝鲜作品

油画朝鲜作品

油画:《英雄战歌》局部

油画:《战地速写》武必瑞作

油画:《志愿军战士》(第十二届全军美展)

油画:《上甘岭——水》许宝中1981年作

油画《水》(上甘岭战斗)成稿于1981年,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全军美术展览”而创作的。这是宝

中继1977年创作著名油画《战友——毛泽东和杨开慧》、《三湾改编》之后的一幅表现抗美援朝主题的军事、历史画。虽然油画《水》(上甘岭战斗)自创作完成至今已过30个年头了,但不知怎么了,每当站在这张画的面前,我的心里总会有种酸酸的感觉。6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曾让多少人生离死别,他们是成千上万志愿军中的无名英雄。多少年过去了,虽然没有他们的照片、影像,甚至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是他们与英雄同在,一样是最可爱的人。

作为一名军旅画家,宝中很早就表达过创作抗美援朝时期作品的强烈愿望。1981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下发文件,准备筹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览”。这个消息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记得宝中曾经问我:“淑琴,《上甘岭》中关于水的情节给人印象太深刻了,我要是画这么一幅画会感人吗?”我脱口而出“会的,一定会!”电影《上甘岭》热情歌颂了志愿军指战员的优秀代表,这些对宝中的创作构思都给予了很大启发,正是凭借画家多年积累的创作经验和高度的艺术敏感性,油画《水》(上甘岭战斗)的构思最终确定下来。

作品取材于抗美援朝历史时期,是一部主题鲜明、内容感人的军事、历史画。最初的构图,宝中画了两位志愿军战士在敌人炮火下为战友抢水的故事情节,后来经过反复推敲后,感觉画面视觉效果有些分散,因此,他在小稿的基础上

又进一步做了减法,将画面调整为一人的带有情节性的构图。修改后的作品,视觉突出、主题鲜明、情节更加感人,这就是后来大家所熟悉的画面。关于细节的处理,宝中专门从军博警卫连找来战士做模特,请他们换上志愿军的服装,又从文物处借来当年的装备,通过现场写生将一位冒着枪林弹雨,为战友抢水的志愿军形象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来。其笔法潇洒、奔放,尤其是在人物的形体姿态、手、脸的塑造、军装、冲锋枪、水壶、水缸以及环境的刻画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体现出宝中扎实的苏联写实主义油画功底。

5个月的创作时间很快结束了,油画《水》(上甘岭战斗)随即参加了由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主办“庆祝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立6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览”

并引起广泛关注。次年,入选由北京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北京-上海油画展”(上海美术馆)。自1981年成稿后,油画《水》(上甘岭战斗)先后在《解放军报》、《解放日报》等近20余家报纸、杂志发表,得到读者一致好评。

1994年,《解放军生活》在第107期杂志封底发表油画《水》(上甘岭战斗)并撰文赞扬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文章说:油画《水》是一幅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生活的军事画。作为一幅军事画,作者没有直接描绘两军对峙的激烈战斗场面,而是采取了“武戏文唱”的办

法,通过一位志愿军战士,冲破敌人封锁,冒着生命危险抢水情节的描绘,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战争的艰苦性及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画面中虽然只刻画了一个正趴在水沟边饮水的战士,但他那全身姿态,极其身边的水桶,水壶等使人们马上联想到尚有多少浴血奋战的战士,正在受到饥渴的煎熬,真是起到了以一当十的作用。背景是被战火烧焦了的土地,整个画面笼罩在黄色调之中,对突出“水”这一主题起了烘托作用。总之,这幅画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表现手法简练,是一幅成功的军事画。油画油画

油画:《出击之前》200×140cm 何孔德1953年作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有着深厚的优

良传统,这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新中国成立后,各大军区都有专门的创作组,培养了大批优秀画家,创作了大量反映人民军队英勇战斗的历史题材作品。何孔德正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员。

何孔德,1925年生,四川西充人。1949年毕业于四川艺专,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做美术宣传工作,朝鲜战争结束后,1955年同靳尚谊、詹建俊、冯法祀等人一起考入了后来对中国油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马训班”。

在前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的指导训练下,经过两年的钻研学习,何孔德具备了娴熟的油画写实技巧和扎实的素描基础,成为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代油画艺术家。1957年毕业后到总政文化部工作,此后长期从事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不但长于在画面上调动千军万马,更能将火热的军旅生活寓于诗情画意之中。作品有《古田会议》、《井冈山会师》、《军委全会》、《台儿庄大捷》等。他不仅在军事美术叙事结构、英雄形象塑造和技法表达等方面做出了宝贵的探索,同时描绘了党和军队在重大转折时期的历史画面,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价值。2003年12月28日,何孔德先生病逝于北京。

何孔德是一位基本功非常扎实的油画家,无论人物、花卉或静物,都能表现出高水平的绘画技巧。他在朝鲜战场画了大批的战地写生,那些战斗英雄的肖像、行军的队列、集会的场景、战地的生活、朝鲜的风土人情,都被画家饱含情感、一丝不苟地画在小小的日记本上。画家与画中人同生活共战斗,所以他画到哪里都能自然而然地多一分质朴,多一分真切。这些作品真实、艺术地展现了当年朝鲜战场的硝烟战火,使人们从另一个侧面对何孔德的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在长时间里将自己的创作聚焦在抗美援朝这一重大

历史主题范围内,以大量作品描绘了这场战争中许多激动人心的场景,歌颂了许多平凡的志愿军战士,同时也在艺术上

取得了成功。除了《侦察员巧计捉俘虏》、《突破加里山,切断洪扬公路》、《二级战斗英雄杨国良》等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创作外,大幅油画《出击之前》就是这一主题的重要创作。

油画:《出击之前》局部之一

油画:《出击之前》局部之二

作为前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指导的油画训练班的成员,何孔德在两年时间内从油画基础到油画创作都得到了有效

的训练。《出击之前》体现了他吸收前苏联油画创作特有的描述性与情节性的追求。画面选取的是战斗出击前的瞬间场面,通过构图的安排,运用粗放有力的笔触及浓重纯正的色彩,人物动作、神态的刻画,塑造了在紧张的战斗前,守候在防空洞中等待出击的志愿军战士的坚实形象。同时通过对战场真实场面的刻画,强烈的光感和洞口上方扑簌簌掉下的松土,使画面静中有动,渲染出激战之前的紧张气氛。

油画:《黄继光》

油画:《黄继光》崔开玺2005年作

油画:《黄继光》张洪赞作

油画:《黄继光》杜明日作

黄继光,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英勇牺牲。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水粉画:《杨根思》1972年

油画:《杨根思》1972年

杨根思(1922~1950年11月29日),江苏省泰兴县人。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在战斗中牺牲。在淮海战役中先后多次荣立大功、小功,被评为战斗模范,还荣获了“爆破大王”、“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等光荣称号。1950年,身为连长的杨根思,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抗美援朝战争中,为表

彰杨根思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会议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各一枚。

油画:《邱少云》崔开玺作

油画:《邱少云》孙国岐1977年作

油画:《邱少云》崔开玺作

邱少云(1926~1952),革命烈士,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油画:《抗美援朝-志愿军飞行员》

油画:《志愿军骑兵炮队入朝参战》何孔德1990作这是一幅十分珍贵的表现志愿军炮兵部队在朝鲜战斗生活的油画。当年何孔德也曾作为一位志愿军战士,不畏枪林弹雨,用画笔记录真实的战场。所以何孔德对朝鲜战争题材的表现能力是其他画家无法比拟的。此画中画家以亲历者的视角真实的记录下志愿军战士向前线开进的情景,画面中志愿军战士挎着冲锋枪,骑着骏马,牵引着火炮,威风凛凛地穿过丛林向前线开进。尽管画中没有纷飞的炮火硝烟,但是作者成功的把握住了志愿军战士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使每一位观者都能感受到这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在这幅作品中,画家通过运用苏派写实技法,把战争画的主题与优美的风景巧妙的融为一体,是一幅难得的军事油画佳作。

油画:《志愿军重型坦克》何孔德1985作

在一般画家笔下的抗美援朝题材作品,志愿军战士都是用小米加步枪和侵略者的飞机、坦克、大炮作殊死较量。实际上在那场战争中,志愿军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坦克部队,并且在战斗中建立了功勋。何孔德作为一位志愿军战士,非常

徐焰 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的决策

徐焰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的决策 朝鲜战争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朝鲜北南双方的内战。若是回顾一下当初朝鲜民族的分裂,以至于演化为后来的内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美国和苏联两国二次大战以后划分势力范围种下的结果。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北南分区而治并各自建国。苏军于1948年末、美军于1949年夏从朝鲜撤军后,南北争端仍未能摆脱两大国在冷战中对峙和相争的影响。当时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政府一直叫喊着要“北进统一”,金日成为领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要实现“祖国解放”,双方的军事冲突就很难避免。 90年代初俄罗斯解密了苏联有关朝鲜战争的档案,从中可以看出1949年末以前斯大林一直反对朝鲜北方南进,看到中国革命胜利以及美国并未干涉,便于1950年初改变了原先的态度。金日成于1950年5月中旬访华时,将斯大林的意见通报了毛泽东,认为美国不会出兵干涉。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国民经济和解放台湾,出于本意并不希望在周边出现战争。然而出于中苏结盟及中国共产党一直支持他国人民革命的传统信念,尤其是考虑到过去斯大林阻止中国革命已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毛泽东对他国的统一事业也不便表示反对意见。随后的事实却证明,此刻美国反动势力正为“丢失中国”而争吵,对于尚能控制的南朝鲜绝不肯放弃,因此出现了迅速干涉的军事行动。朝鲜内战是国际冷战条件下的产物,却又加剧了冷战,并造成了小国把大国拖进战争的结局。 看一下历史事件的日期就能知道:1950年6月27日美国出兵台湾,其第七舰队马上控制了台湾海峡,同年10月志愿军才进入朝鲜。美军进入台海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没有可用的海空军,怎么渡海攻台呢?当时中国要打击美国入侵台湾的侵略行为,只能选择在陆地战场,最好的战场又是朝鲜。过去有人谈到中国的抗美援朝的决策,往往只谈朝鲜局势,这其实回避或者忽略了另一个关键问题,即台湾问题。美国入侵台湾,是促使毛泽东决定出兵朝鲜的一个重要因素,把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只解释为援助朝鲜,这是不全面的。 朝鲜内战爆发,按理说与台湾问题无关,可是美国在出兵朝鲜的同一天就出兵台湾,这也是当时的世界战略格局和美国的侵华野心造成的。新中国成立之前,美国有一段时间想抛弃蒋介石,对台湾问题却并非不管,采取的方针是秘密支持岛上的台独势力,使其同大陆分离。不过美军加紧筹划控制台湾的同时,1950年1月5日杜鲁门总统又发表声明宣布:“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从某种意义讲这也是向新中国抛出一个试探气球,以防止中苏结盟。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美国离间计划破产,其国务院和五角大楼、远东美军总部在远东和台湾问题上基本统一了意见。4月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支援国民党军以保住台湾的意见,得到美国高层同意,武装干涉台湾便如箭在弦上。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统治集团马上便以此作为出兵台湾的借口,中国的统一大业就此受阻。 朝鲜内战爆发两天后,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即发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派第七舰队控制台湾并支援在越南的法军,这从三个战略方向对中国构成了威胁。中国共产党和刚刚宣布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如果只是口头抗议而无实际的反击行动,势必在国际上显得软弱可欺,国内才受到镇压的反动势力和逃台的国民党当局也会重新嚣张起来。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考虑,只有把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此时对美国的反击战不能不打,按毛泽东的形容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新中国要迎战美国的侵略,必须选择合适的地点。根据毛泽东强调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则,中央精心研究并选定了合适的反击地点。6月末中央军委决定停止台湾战役的准备,随后对越南只派出军事顾问团,而从7月上旬起就以出兵援助朝鲜作为军事斗争的主要准备方向。 当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空军,新中国难以在台湾同美军作战,若出兵越南则后勤供应远比在朝鲜困难,且只能打击法国军队而不能直接打击美军。在朝鲜战场同侵略者较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的意义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持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 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议》,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对于中国来说,进行抗美援朝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抗美援朝不仅给予朝鲜人民以有力的支持,而且对于保卫新中国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解放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遏制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等待时机,推翻新中国的人民政权重建蒋家王朝。朝鲜战争爆发后,台湾被美国控制,如果朝鲜也被占领,中国就会处于美国势力南北夹击的态势之下,而美国随时可以找到借口对中国进犯,中国的国家安全从根本上就失去保障了。正因为如此,还在1950年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即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所以,“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 10月2日,他在草拟致斯大林的电文中说:“如果朝鲜被美国人占去,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后来,1970年10月10日,毛泽东在同金日成谈话,回忆中共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终于作出出兵决定的经过时说:“你不帮助,怎么办啊?不仅你们没有发言权,我们也没有发言权了啊!”就是说,不出兵,美国侵占朝鲜成为定局,那以后的事情就不好办了。出兵呢,“无非是进去了又被美国人赶了出来。那我总进去跟你打过一回了吧。被你们赶出来回到鸭绿江以西,那以后你美国人占领了鸭绿江以东,他总是不放心的,我们总还可以进去嘛,以后我们两家合起来组织游击队再可以钻进去占领鸭绿江以东嘛。你如果按兵不动,以后就没有理由了嘛!”所以,毛泽东坚信,“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世界上最名贵的20幅油画赏析

一、《蒙娜·丽莎》——达·芬奇 这幅肖像花了达.芬奇四年的时间,当他完成这幅肖像之后,不愿把它交给佐贡多(富商,蒙娜.丽莎的丈夫)或其他任何人。当他受到法国国王的邀请时,便带着这幅肖像离开意大利去了法国。达.芬奇是在法国去世的,这就是为什么《蒙娜.丽莎》这幅画在法国的缘故。

多少世纪来,人们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她的微笑的确神秘:它似乎在变化。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象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象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陷时现,为她 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 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关于这幅画有一个故事。达.芬奇在为蒙娜.丽莎绘画时,请了位乐师在她旁边弹奏,以便她能象个模特儿那样耐心平静地坐着。她眼中的神情告诉我们她正在倾听。而现在,如果我们看她那双美丽的手,并把它们与她的脸联在一起考虑,我们会觉得那神情更诚挚。她的右手轻轻地放在左手上,中指根本没有任何依托,我们感到它正和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打着拍子。

当我们看着这幅如此逼真的肖像画背后的景色,我们会为那不真实的背景吃惊。山峰、道路、小桥、流水都在一种梦幻般、飘拂不定的气氛里出现,仿佛以此证明蒙娜.丽莎 的思绪沉浸在一个梦的世界里。 二、《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 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国防建设的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国防建设的影响 一、抗美援朝发生的时代背景 (一)概念辨析 朝鲜战争是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3日发生的。 抗美援朝战争是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3日。 这是两个历史概念,前者包含后者,后者是主体,前者是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新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是一场由不受中国控制的因素强加给中国的战争;而抗美援朝战争则是一场反侵略、促和平、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二)时代背景 1.朝鲜分裂。美苏雅尔塔协定,朝鲜半岛由中国、美国、苏联、英国共同托管;后来,美、苏以北纬38°线为界,分别为接受日本投降的范围,两国军队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北部。朝鲜半岛北部于1948年9月成立了以金日成为元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朝鲜半岛南部于1948年8月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南朝鲜)。 2.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苏联缺席,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提交了议案,授权组成“联合国军”帮助韩国抵抗朝鲜军队的进攻。“联合国军”成立,包括美、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韩国,美军为主的远东军司令部成立,麦克阿瑟任远东军司令。 3.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溃败。美军不顾中国政府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1958年中国 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回国内。 二、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是怎样形成的? 决策过程:1.出兵2.不出兵3.利弊4.战略评估 对朝鲜战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有着自己的态度,即不赞成打。《毛传》就是这样写的:“1950年6月,全党和全国人民正按照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确定的

抗美援朝中国为何必须参战

抗美援朝中国为何必须参战 毛泽东主席逝世纪念日。三十八年,弹指一挥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世界大国。笔者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几个关键词。 很多人问,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整个国家除了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恐怕就是“破烂流丢一口钟”,“大国”的地位怎么可能得到世界承认? 实话说,这种问题经常会碰到。而说清楚这个话题又必须沿着历史的轨迹进行深入的探讨。那不如就让我们去繁就简,讲讲距离新中国成立最近的一场战争: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8日,在最终得到苏联政府的坚定支持后,北朝鲜人民军终于开始全线进攻。朝鲜战争爆发。人民军的攻势猛烈和坚决。而南朝鲜军队抵抗意志薄弱,战斗力极差。被北朝鲜的潮水般的攻势侵吞淹没。南朝鲜政府能否继续存在忽然成了一个现实问题。但苏联和北朝鲜都严重低估了美国人的干涉决心和速度。同时,对美军的登陆地点的评估严重错误。当美军冲破仁川海岸的淤泥登上陆地,把人民军拦腰截断并反攻过三八线时,苏联和北朝鲜政府瞠目结舌,形势极其被动。 金日成不断请求苏联出兵,斯大林沉思半晌,说:你可以问问中国同志。 斯大林的话不仅表达了苏联政府的谨慎,更充满了一个战略家的狡黠和奸诈。当美军的战机可以飞跃中朝边境抛下炸弹时,中国的国家利益成了随即可能被伤害的东西。东北又是中国的工业中心,新中国仅有的一丝工业基础都在那里。可以说,中国的选择并不多。 而斯大林把北朝鲜推给中国,显然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积贫积弱,海军、空军实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大批的解放军战士还在南方忙于剿匪作战。中国军队面对朝鲜境内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其实力悬殊是巨大的。正是基于这一点,林彪明确反对入朝作战。而斯大林看中的恰恰是这一点。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打不赢,只能请求苏联提供帮助对抗美军。苏联的条件显而易见,就是拿回被新中国收回的东北利益。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访苏,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归还了占领的旅顺、大连给中国,并放弃了中长铁路的共管权。至此,中国真正实现了毛泽东同志所设想的独立自主。但显然伤害了苏联在远东的利益。而且,海参崴并不是终年不冻港,失去大连、旅顺,对于苏联来讲,其在远东的战略布局明显降低一个档次。这就是斯大林要用朝鲜战争希望逼迫中国出让的利益。 中国政府非常清楚,一旦苏联重新陈兵东北,美国人离开朝鲜就会更加遥遥无期。从此中国将处在美苏军事对峙的前沿,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将无从谈起。周边环境将永无和平稳定可言,备战将成为中国国家生活的主旋律,经济建设将会受到严重阻碍与制约。中国的崛起就会成为一个空中楼阁,遥遥无期。 更让中国人恼火的还不仅如此,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最先的反应就是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这种对新中国赤裸裸的战略敌视和军事部署无疑是美国人向中国开了第一枪。 要维护国家和人民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我们没有选择,只有打,打败他们,打到他们服气为止! 1950年8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明确表示:“朝鲜必须帮助。” “如果美帝得胜,他就会得意,他就会威胁我们。我们对朝鲜的帮助,要以志愿军的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选择。仗打起来以后,有短打,也有长打,还有大打,打原子弹。打原子弹,我们没有,只好让他打,我们还是打手榴弹,但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 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对抗美援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是全面和具有战略眼光的。但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仍是毛泽东一生最为艰难的一次决策。 中国决定出兵的消息传回莫斯科,斯大林同志说:还是中国同志好。估计心中也是五味杂陈感慨良多。

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抗美援朝已经过去70来年了。不过,网络上不断地有“第五纵队”的嫌疑分子发表一些歪七扭八的东西。 如:在网上对《我的战争》宣传片,就发出了近似疯狂的攻击,引起了网民的热议。 于是,大家对于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必要性,还是先弄清楚为好。一、投降之后 ⒈北朝鲜 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之后,北朝鲜把日本鬼子的企业、日伪合资企业、寺院和教堂的财产,以及地主占有1公顷以上的土地,全部被没收。然后,无偿地分给70多万没有土地、土地很少的贫苦农民。 届时,北朝鲜的殖民地、封建制的经济基础,被彻底摧毁。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这是,北朝鲜广大贫苦劳动者的节日。这是,资本家、地主等剥削者的末日。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无论是在经济上、军事上,还是人民生活水平上,北朝鲜都是明显地超过南朝鲜(南韩)的。这个优势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 ⒉南朝鲜 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之后,南朝鲜就被美军“托管”了。“前门刚刚走了狼,后门有进来了虎。”在“托管”时期,美军把南朝鲜工农业总资产的80%都纳入了自己的腰包。南朝鲜的政治、经济立刻陷入混乱之中。 1946年开始,南朝鲜的大规模示威、抗议、罢工、罢课等活动,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席卷了南朝鲜73个郡。 美军出动骑兵、坦克镇压,结果使得矛盾,进一步地激化。 1946年10月2日,在大丘一带,爆发了朝鲜半岛历史上著名的“十月抗争”武装起义。各地人民起义响应,控制了南朝鲜超过一半国土。2个多月后,被美军残酷地镇压了下去。 1948年4月3日,济州岛的农民起义。美军直接实施镇压,屠杀约8万人。 南朝鲜“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调查报告证实: 在1945年8月15日~1950年底,在1个不到2000万人口的南朝鲜国家里,发生多次大屠杀。被屠杀的40万以上的“左翼人士”,却大多都是一些儿童、婴儿、孕妇。 实施屠杀的主体是谁? 就是自称“民主、自由、博爱”的美国“托管军政府”和李承晚的南朝鲜

美术人教四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对油画《呐喊》的赏析

对油画《呐喊》的赏析 一、蒙克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 (1863—1944)是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先驱。童年父母双亡心理阴郁,使他早年作品多疾病与死亡主题。1892年起定居德国16年。他在忧郁、惊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线型图式表现他眼中的悲惨人生,对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成为“桥派”画家领袖。 蒙克多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和寂寞等为题材,用对比强烈的线条、色块、简洁概括夸张的造型,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他的画风是德国和中欧的表现主义形成的前奏。蒙克一直想表现人物的内心的心理状态,出现在他画中的人物呈现了最能表现这种状态的姿势,这种安排让蒙克的画带来一种好像人物、空气、记忆、动作和时间在一霎刹那间凝固的感觉,那也许正是人物内心活动达到顶峰的一瞬间。 1890年,他开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油画作品“生命组画”。基本主题为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 蒙克的母亲在1868年死于肺结核,母亲过世后年幼的蒙克由父亲单独抚养。其父患有精神疾病,他向孩子们灌输了对地狱根深蒂固的恐惧观念,他一再告诉孩子,如果他们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方式犯罪,就会注定被投入地狱,没有任何宽恕的机会。父亲在蒙克青年期去世(1889年),另一个兄弟和蒙克最喜欢的姐姐苏菲在1877年也死了。蒙克的一个妹妹在小时候就被诊断出患有精神病,蒙克自己也是体弱多病。在五个兄弟姐妹中,只有兄弟安德烈结过婚,但婚后不过数月也过世了。眼见双亲和手足接二连三地死去,严重打击了蒙克的精神与情绪,接踵而至的悲伤对其是深度的精神折磨。因此,死亡烙印在他年轻而敏感的心灵深处,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蒙克的作品呈现压抑且悲观的原因。蒙克在晚年说到:“病魔、疯狂和死亡是围绕我摇篮的天使,且持续的伴随我一生。” 二、对《呐喊》的解读 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画《呐喊》,是这套组画中最为强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上,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蒙克自己曾叙述了这幅画的由来: “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得红红的,象血一样。

论抗美援朝战争的深远影响

论抗美援朝战争的深远影响 [摘要]抗美援朝战争的深远影响,可以概括为:激起全国人民的护国之心,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击美国嚣张气焰,鼓励相同处境国家斗争,但也有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抗美援朝,美国,负面,影响 朝鲜战争的爆发不过是冷战的一种激烈对抗的方式,是冷战的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美苏支持的两个对立的政权都想以武力实现半岛的统一,双方在边界地带的冲突可以说从未间断。从本质上说,没有美苏冷战,也不可能有朝鲜战争的爆发. 一、抗美援朝战争激起了全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从民族安全立场出发, 巩固民族团结和正义。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帝国主义逼出来的。早在志愿军入朝鲜之前,美国已经把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企图把台湾当作他们在太平洋前线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美国不仅妄想永久霸占我台湾海峡,而且不断扩大对我国的包围圈,把战火从东南沿海烧到鸭绿江边,对我国边境城镇和机场进行轰炸,我们危险极了。毛主席指出:美国"三把刀插在中国身上,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头上,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脚上,天下一变,从三方面向我们进攻,我们就被动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既是为了朝鲜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美国作家越翰托兰也认为:"中国人进入朝鲜冲突是被迫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使用核武器的强大敌人的入侵,中国不得不出兵朝鲜,这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的。周恩来总理更是代表中国政府阐明中国的严正立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这是一场保卫祖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为世界和平进行的正义战争。 二、抗美援朝战争,打击美国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狠狠地教训了美国人。朝鲜停战后,美国人不得不认真对待我国在亚洲和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国人的地面部队在越南战争期间,也未敢越过17°线。另外。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但震动了美国,也震动了世界,各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对中国刮目相看了。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 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前夕,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甚至绝大多数国家都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包括西欧的主要国家。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第2758号决议,并且我国还担任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毛泽东曾面对当时情势说过,“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2-P356]“即使我们再弱,美国要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我们身上也是办不到的。”[3]这都充分印证了,当年我党我国政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以及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的辉煌战绩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三、我军在朝鲜战争期间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弱国打败强国, 穷国打败富国的壮举。 这是继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又一重大胜利。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捍卫了祖国的安全,援助了朝鲜人民,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打出了我们的国威军威,向全世界显示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通过抗美援朝战争,我军经受了现代科技条件下作战的锻炼,先后有300多万人指战员直接参战,造就了一批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军事指挥人才。我军也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以劣胜优的宝贵经

中国为何抗美援朝

中国为何抗美援朝 摘要:朝鲜战争是世界史上重要的战争之一,利益集团纷纷卷入朝鲜这一与中国毗邻的国家。相比于美国和苏联的介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与这场战争显得更为让人意想不到。对于一个刚刚建国不久,且夹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中的东方大国,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伟大领袖毛主席才毅然出兵朝鲜?想必,一定是存在着重大的国家利益。倘若没有抗美援朝,今日中国又将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场战争究竟该不该打,结果如何,在当今时代,这一历史战役又存在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呢? 关键词:朝鲜战争、中苏、冷战、志愿军 上世纪50年代爆发的朝鲜半岛战争是一场朝鲜与韩国民族的内部战争,中国、苏联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场战争。从古至今,国内对这场战争的争论颇多,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该不该打,胜败如何。此次战争,双方都伤亡惨重,而对这两个问题,只有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以及当时的国际形势出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整个战争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个重要的过程。“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开始大

规模反攻。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①中国为何要参与这场看似民族内战,实则由两大利益集团操纵的战争?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军事同盟援助,摆脱美苏冷战夹击,提高国际地位,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首先,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二战结束不久,新中国刚成立,美苏正处于冷战阶段,中国和苏联以及朝鲜的国家关系比较紧密,和美国比较疏远。但是苏联借助中苏友好互助同盟的关系,长期驻军中国境内领土,这给地区增加了安全隐患。抗美援朝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此战结束,苏联在中国全部的驻军都已撤出。虽然在战争期间,苏联声称不介入这场战争。其实,暗地里,苏联派出空军支援,只不过士兵们被要求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服。“中国与苏联空军MiG-15多次与联军战机交战,在鸭绿江南岸平原一带上空形成了著名的‘米格走廊’。其指挥官为空战英雄阔日杜布,许多飞行员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作战经验极为丰富,这使得敌军误以为中国在一夜之间成为军事强国。虽然此事机密,但很快被无线电监听,而后苏联保持缄默态度,以免战事扩大。”②苏联与中国军事互助,与美国处于冷战,但亦不会正面与之交火,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与其承担这样的风险,不如让中国去打,而自己给予些许援助。对于中国来说,虽然伤亡巨大,但是战后苏联没有了继续在中国驻军的理由。中国证明了自己有能力

令世人震惊的油画-《与但丁讨论神曲》

令世人震惊的油画 《与但丁讨论神曲》 《与但丁讨论神曲》是一幅包容世界、历史的作品,作品内涵是通过世界名人表达出来的,而但丁的《神曲》亦是一部关怀人类、浪漫而庄严的巨著,故以此命名。 这幅油画长6米、高2.6米,绘有100位世界名人和3位作者,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英国的巨石阵等地标作为背景出现在油画中。网友甫见此图即大呼精妙,画中各人之间的关系显出作者的作画视野:毛泽东位于全画中心,“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拿破仑并驾齐驱,乔治布什手持望远镜,拉登却站在他身后,而东条英机则跪在秦始皇面前。此外,李白倒在椅子上作仰天长叹状,面前却有一部现代的打字机。除了名人之外,克隆羊“多利”亦在其中,而司母戊大方鼎、留声机、原子弹等人类智慧的结晶亦在画中一一展现。 这幅画总共是103人,在阳台上的4人是但丁和三个画这幅图的人,戴都都,李铁子,张安君。剩下的99人分别是,鲁迅,老子,毛泽东,孔子,岳飞,李白,孙中山,邓小平,

关羽,齐白石,秦始皇,李小龙,宋庆龄,基米德,盖茨,崔健,列宁,贝利,图坦卡蒙法老,希特勒,墨索里尼,萨达姆,肖邦,赫本,雷锋,福特,卓别林,白求恩,高尔基,普希金,戴高乐,保尔,克林顿,彼得大帝,马蒂斯,撒切尔夫人,丘吉尔,罗斯福,海明威,猫王,斯大林,达芬奇,马克思,恩格斯,罗伯特-卡帕,莎士比亚,莫扎特,成吉思汗,拿破仑,切格拉瓦,卡斯特罗,马龙白兰度,阿拉法特,梦露,周恩来,华盛顿,林肯,居里夫人,罗丹,毕加索,凯撒,拉登,布什,帕瓦罗蒂,萨尔瓦多-达利,慈禧,乔丹,沙龙,陈纳德,查尔斯,安南,刘翔,戈尔巴乔夫,东条英机,德兰修女,米开朗基罗,邵逸夫,俾斯麦,泰戈尔,卢梭,梵高,艾森豪威尔,劳特累克,柯尔尼留,甘地,诺亚,爱因斯坦,托尔斯泰,安徒生,秀兰-邓波儿,泰森,普京,蒋介石,萨马兰奇,弗洛伊德,伊丽莎白二世。 103位名人中的中国人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新中国第一位总理周恩来、中国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国哲学家老子、唐代大诗人李白、革命家孙中山、国民党时期主要领导人蒋介石、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元太祖成吉思汗、清朝太后慈禧、中国政治家宋庆龄、中国媒体大亨邵逸夫、作家鲁迅、雷锋、中国古代武将关羽、抗金名将岳飞、中国艺术家齐白石、中国籍武打演员李小龙、中国运动员刘翔、中国摇滚乐之父崔健、中国艺术家张安君、戴都都、李铁子。

试分析抗美援朝的利弊

试分析抗美援朝的利弊 摘要:迄今为止,抗美援朝在学界还是一个争议很深的话题。在我看来,一场战争必定存在了利弊两方面,但抗美援朝终究还是利大于弊的。这场战争为新中国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国际形象上、精神上都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我们从这一不可抹面的历史里需要汲取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向前。 关键词:抗美援朝、中国、美国、利弊、抗美援朝精神 这学期选修了外交风云这门课程,在课上我们分析过许多中国现代外交上的重大事件。而对于抗美援朝这一场注定不平凡的战争,我想要略说一二。对于这场战争,迄今为止,还是存在着诸多争议。但我认为,我们不能再去争议的是抗美援朝这场战是该打还是不该打,因为历史是具有客观性的,是无法改变的。无论有再多的人认为抗美援朝不该打,这样的争辩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所能评价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利和弊,以及利弊之间的权衡。只有通过不断的分析历史,才能更好的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造福于现在。 想要全方位彻底地分析一场战争,最基本的就是全面了解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那么朝鲜战争最开始是由金正日发起的。于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突然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南北双方在一系列的军事摩擦之后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但仅仅在两天之后,也就是1950年6月27日,得知战讯的联合国向安理会提交了动议案,要求授权组成联合国军队帮助韩国抵抗北朝鲜军队的入侵,该议案通过后,以美国为主的十几个国家也派出军队参战。中国共产党在苏联的施压下和朝鲜政府的请求下,经过周全考虑之后,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政策,并且迅速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既然事情都具有双面性,那么抗美援朝也不例外的存在利弊。我的观点是抗美援朝是利大于弊,但我想先从弊端分析,再罗列其利处,进行权衡对比。 抗美援朝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为了抗美援朝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据中方官方数据显示,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伤亡50万余人次。志愿军共损失坦克9辆、飞机231架、各种炮4371门、各种枪87559支。而战费开支高达35亿美元。单看这些数据其实并不觉得耗资巨大,但对比当时的国民收入才150亿美元,财政收入约12亿美元的状况,一场战争就耗费了较大一部分的财力,这对于那时才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很沉重的一笔开销。第二:中国错失了收回台湾的最好机遇,导致现在台湾问题

中国为朝鲜战争究竟付出多大代价

中国为朝鲜战争究竟付出多大代价? 2015-04-13 09:41阅读(843)评论(2)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先后有297万部队以志愿军名义入朝,直接消耗战费62亿元人民币,还对苏联欠下30亿元人民币(当时折合13亿美元)的军火债,战时牺牲15万多人(近些人因又有事后补报的因伤病死亡者,确认烈士为18万人)。 抗美援朝虽有代价,收益却更为巨大 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基本回到了开战时的三八线位置,可谓平局。中国进行的二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却是从鸭绿江边开始,取得了将世界头号强国击退500公里并挽救了邻邦的胜利,这一成就是任何熟悉历史且有正确立场的人都会肯定的。 新中国刚刚成立,便参加了朝鲜半岛上的一场当时世界上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局部战争,难免要付出一定代价。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先后有297万部队以志愿军名义入朝,直接消耗战费62亿元人民币,还对苏联欠下30亿元人民币(当时折合13亿美元)的军火债,战时牺牲15万多人(近些人因又有事后补报的因伤病死亡者,确认烈士为18万人)。中方付出的代价与战果相比,还是相对较少的,尤其是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条件下发挥很高的作战技巧,人力物力损失都远小于对手。按“联合国军”公布的数字,战时美军死亡共5.4万人,韩国军人死亡22万人,还有其他盟国的数千人,美国的直接战费超过200亿美元。

将抗美援朝战争的花费与当时中国的国民经济总量相比,其总量并不算太高。战争期间中国的整个国民产值达2000亿人民币,国家财政支出为600亿元人民币,抗美援朝战争的开销只占同期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一。正因为如此,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国内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每年经济增长率平均在15%以上。至1952年年底,我国工农业生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并于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站在“第一线”出兵朝鲜,让苏联站在“第二线”,这种民族牺牲也换来巨大的经济回报。在中国出兵朝鲜后,苏联领导人才改变了过去援华不大慷慨并有怀疑的态度,中国得到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外来经济援助。1952年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141个大型工程项目,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时又增加15个项目,形成了后来通称的“一百五十六项”(最后落实为150项)。这些援华项目的设备虽然还算成本费,技术转让却全属无偿,就此中国能以堪称世界上最低的成本奠定了工业化的最初基础。上世纪80年代时,解放初期主管经济工业的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对此曾回忆说:“那时他们对我们的援助是真心诚意的。比方说,苏联造了两台机器,他们一台,我们一台……那真是援助,体现了苏联人民对我们的情谊。”苏联能够在援助中体现这种情谊,受中国抗美援朝的精神所感动可谓重要原因。有了这种援助,也使中国众多老一代人有那么深的“苏联情结”。不过一切事物往往带有两面性,若全面地看,在接受苏援时全面照搬苏联模式,也给后来中国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中国出兵朝鲜,与世界头强美国在战场上取得均势,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这在政治上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与苏联真正形成了基本平等的兄弟关系(东欧各国与苏联则是父子关系)。在旧中国,2万八国联军就能长驱进入北京,60万日军就能占领大半个中国,而朝鲜战场上的百万“十六国联军”在境外便被打退,此战又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扬眉吐气的一场对外战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协会上,毛泽东宣布“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豪言,在朝鲜战场上变成了现实。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终于被公认为强国,获得了近代从未有过的地位,美国也承认自此才把新中国看成一个平等的对手。过去日本社会上都轻蔑地称中国为“支那”,看到自己最敬佩的美国居然被中国人在朝鲜打败,才心服口服地改称正式国名。 中国在军事上取得了百年来对外战争从未有过的辉煌胜利,又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共产党的凝聚力,自鸦片战争后百年来丧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力从此得到了恢复。不夸张地说,抗美援朝战争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历史复兴的重要心理支撑点。新加坡的资政李光耀也总结说,中国人走向民族复兴,是从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 经过抗美援朝这一仗,中国解救了处于危机中的朝鲜政权。不论后来的半岛局势演变如何,我国工业中心东北就此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外部安全屏障,我国所显示的威力也使周边出现了一个较好的安全环境。后人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时,认为有两大成果最值得重视:一是打出了几百公里的安全纵深,二是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环境。

世界上最贵地10幅抽象派名画欣赏

世界最贵的10幅抽象派名画欣赏 艺术市场上从不缺神作,而天价抽象神作更是令人惊叹。当艺术品卖出上亿美元的天价时,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样的画如此价值连城?在如今的拍场上,抽象奇迹并非罕见,各种拍卖数据显示,抽象作品大卖已成一种趋势,在世界拍卖最贵的绘画中,“抽象艺术”的价格最高,排名第一。 如今,抽象艺术领跑了全球最贵的名画,成为世界有钱人的收藏目标。艺术品,变为继房地产和股票之后的第三大投资领域。 这个世界有幸被赐予许多大师的杰作,我们来看看这些世界最昂贵的抽象派名画。 1.威廉·德·库宁: 《交换》 3亿美元

荷兰籍美国画家威廉·德·库宁,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之一,新行动画派的大师之一。在他创作生涯中,人体成为其绘画创作的主体,加以风景及书写的符号来发展他的抽象世界。他将欧洲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风格融于自己大而有力的绘画行为之中,把激进艺术的理念融化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试图唤醒人们心中一种与所有生命事物的内在关联感。 2.杰克森·波洛克:《第17A号》 2亿美元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森·波洛克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创造了在帆布上随意地泼溅颜料、洒出流线的技法,画板上滴满稠密的棕黄色、白色、栗色和黑色颜料,形成了鸟巢状的外观,看起来有些杂乱无章。他的滴洒法绘画在随意之间隐藏着戏剧性的偶然效果,激情四射而且充满了色彩的自由、张力和狂野,作品具有难以忘怀的自然品质,融合了抽象主义、表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特点。

3.马克·罗斯科:《紫色,绿色和红色》 1.86亿美元 美国当代著名画家马克·罗斯科是现代艺术史中杰出的抽象派画家。他的作品画面上,矩形的边缘没有被明确地界定,颜色也相互渗透融合,这使得块面仿佛是从背景上隐约浮现出来,并且不断地徘徊、浮动着。它们在画面上产生某种韵律,温和、舒缓而深沉,触动着人们的心灵。对于罗斯科,绘画是表达精神要素、信仰和生存意义的工具。他说:“绘画,一定要象奇迹一样。我选用扁平的形,因为它们能摧毁幻象,揭露真实。”罗斯科家里的聚会总是在讨论哲学,绘画材质和新的绘画语言。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20幅经典名画赏析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20幅经典名画赏析 《蒙娜·丽莎》——达·芬奇 这幅肖像花了达.芬奇四年的时间,当他完成这幅肖像之后,不愿把它交给佐贡多(富商,蒙娜.丽莎的丈夫)或其他任何人。当他受到法国国王的邀请时,便带着这幅肖像离开意大利去了法国。达.芬奇是在法国去世的,这就是为什么《蒙娜.丽莎》这幅画在法国的缘故。

多少世纪来,人们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她的微笑的确神秘:它似乎在变化。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象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象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陷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关于这幅画有一个故事。达.芬奇在为蒙娜.丽莎绘画时,请了位乐师在她旁边弹奏,以便她能象个模特儿那样耐心平静地坐着。她眼中的神情告诉我们她正在倾听。而现在,如果我们看她那双美丽的手,并把它们与她的脸联在一起考虑,我们会觉得那神情更诚挚。她的右手轻轻地放在左手上,中指根本没有任何依托,我们感到它正和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打着拍子。 当我们看着这幅如此逼真的肖像画背后的景色,我们会为那不真实的背景吃惊。山峰、道路、小桥、流水都在一种梦幻般、飘拂不定的气氛里出现,仿佛以此证明蒙娜.丽莎的思绪沉浸在一个梦的世界里。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抗美援朝的深远影响

抗美援朝的深远影响 现今经常有一些年轻人,包括在校的部分大学生都在说抗美援朝是毛泽东做出的错误决定,是毛泽东好战,不重视中国人民的生命,损失大笔钱财,误了国家建设。更有人说抗美援朝影响了解放台弯,影响了中美早日建交。不知这些年轻人了解多少当年的国际政治及国家安全形势。 当年美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敌对国,这是政治、是意识形态所致,美国当年仇视一切共产党国家,加入朝鲜战争亦是有此因素。他的第七舰队在朝鲜战争一爆发便进入台弯海峡阻止中国共产党统一祖国,并非因我国援朝而进入。美国干涉了中国内政。 当时苏联斯大林要求中国出兵,那时中苏正谈援华事宜,试想中国不出兵,苏联能支援中国建立起工业体系吗? 上述两点我们可以说不重要,那么下面说的国家安全战略还不重要吗? 如果当年中国不出兵,则韩美统一朝鲜半岛,成为美国的战略重地。中国不损兵不伤财(专心搞建设,这是一些后人的考量)。由此可推断越战美国也能取胜,因为中国要支援越共,会形成从朝鲜半岛至越南一线上多点与美的直接磨擦或对抗,如是,则中美可能长期直接对抗,会严重迟滞中国人民建设家园。中国无法专心搞建没。 中国不支援越共,越南要么为美国统一,成为美的从属,

要么南北分治,越共不可能完胜。这种局面对中国有没有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将会在空间上受到强烈挤压。如是这样的局面,中印、中巴间关系都将受到波及,中印边境之战不会那样简单,中国周边全是敌对者,国家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我们还能集中精力搞两弹一星吗?今天中国在南海没有话语权,我们还能用30年建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军工体系吗?南海将为美国所操控,南海诸多岛礁将被越南等国在美支持下占据,1974年南海之战不会是我们想要的结局,我们今天还能在南海造岛建机场吗?还能开发南海资源吗?还能设三沙市吗? 当年中国既不援朝,也不援越,美国得手,这就如同一户人家的门窗外有个仇人手握凶器总在看着你,你能心安吗?此局若成,美国将可封锁中国沿海,他还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与我国建交吗,就更不用想提前与我建交了,如建交那也是城下之盟,我们将失掉国格,美国的小弟哪一家有好的结局,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成就还能这样大吗,我国还有今天的可喜局面吗? 这样的结局将使中华民族追悔莫及。 可见如不抗美援朝,我们在越南抗美问题上没有好的选择。国家安全及外交的长远战略将承受严重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抗美援朝是中华民族之幸,毛泽东当年不会预

当代赵海龙油画作品欣赏

当代赵海龙油画作品欣赏 赵海龙浙江舟山定海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员。天地-蓝调110X110CM 2003年浙江省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并获铜奖2003年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七届新人新作展2004年入选 群星画展浙江展区2005年入选浙江省油画大展并获优 秀奖2006年获提名浙江省形形色色青年画展2007 年中韩油画邀请展2008年“璀璨山河”浙江油画大展获优秀奖2009年中国台湾海峡两岸精英油画大展获银奖 作品并收藏2011年参加上海ICAN PAY展览2013 年视域江南浙江油画大展2014年浙江海岛绘画写生作 品选2015年环太平洋展2015年浙江省“五水共治”主题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2015年赵海龙和仙人掌油画 系列作品个展天地-纸飞机150X150CM天地-地头蛇80X80CM天地-远去的潮音110X110CM天地- 之一160X180CM赵海龙的仙人掌文/ 虞国庆 对赵海龙,这位表现不俗的青年画家,有所耳闻,但了解不多。前不久,通过朋友黄立宇,第一次见面。后来,我去了他的画室,欣赏到他新近完成的一批作品,令我惊讶是,65幅油画作品,表现的内容都是海岛上并不多见的仙人掌。舟山海岛上有仙人掌吗?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赵海龙给我

讲了他一次海岛写生的经历,向我描绘他看到那一大丛仙人掌时的震憾,仙人掌强大的生命力感染了他,更给了他关乎线条、色块的艺术灵感,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我想,赵海龙盯上仙人掌,就如这植根沙土的耐旱植物喜欢上坚硬的永远被海水拍打的礁石一样,是一个谜。生活在海岛的赵海龙,他的审美目光,已经越过码头、铁锚、船骸、海滩,发现了新大陆,那就是疯长的仙人掌,只属于他的表现形式。赵海龙的画是专注而纯粹的,画面上除了仙人掌与偶尔显现的岛礁环境,没有其他。这种专注与纯粹,恰恰带来极强的形式感和视觉感染力。在不同色块、光线的叶面上,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海岛的阳光,画外的阴云和雨水,以及即将来临的黑夜。仙人掌是绿色的,但作者很少用到绿色,他把绿分化成大量的黄和蓝,以及黑灰、银灰,就像夜幕即将拉开的天空。这是一种遭遇孤独,或者说是需要与这个世界保持相当距离的人的心境才有的印象。现在有不少画家,远离自己的内心,一方面脱离于社会现实,一方面又献媚于这个时代,或宏大叙事,或光怪陆离,妄图一蹴而就。事实上,那些现代观念题材的艺术作品,没有现代意识与学理追问是表现不好的。赵海龙说,他从来不去贴那些充塞着鱼目混珠的现代标签,他清楚自己内心的需要。赵海龙的童年时光是在乡野中度过的,大自然激发了他的绘画爱好。我想,画家对自然的热爱是他的本能,无论古典还是现代无一例

抗美援朝-论文

论抗美援朝战争的深远影响 潘思岑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20111151121 [摘要]抗美援朝战争的深远影响,可以概括为:激起全国人民的护国之心,提高中国 国际地位,打击美国嚣张气焰,鼓励相同处境国家斗争,但也有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抗美援朝,美国,负面,影响 朝鲜战争的爆发不过是冷战的一种激烈对抗的方式,是冷战的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美苏支持的两个对立的政权都想以武力实现半岛的统一,双方在边界地带的冲突可以说从未间断。从本质上说,没有美苏冷战,也不可能有朝鲜战争的爆发。 一、抗美援朝战争激起了全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从民族安全立场出发, 巩固民族团结和正义。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帝国主义逼出来的。早在志愿军入朝鲜之前,美国已经把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企图把台湾当作他们在太平洋前线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美国不仅妄想永久霸占我台湾海峡,而且不断扩大对我国的包围圈,把战火从东南沿海烧到鸭绿江边,对我国边境城镇和机场进行轰炸,我们危险极了。毛主席指出:美国"三把刀插在中国身上,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头上,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脚上,天下一变,从三方面向我们进攻,我们就被动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既是为了朝鲜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美国作家越翰托兰也认为:"中国人进入朝鲜冲突是被迫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使用核武器的强大敌人的入侵,中国不得不出兵朝鲜,这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的。周恩来总理更是代表中国政府阐明中国的严正立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这是一场保卫祖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为世界和平进行的正义战争。 二、抗美援朝战争,打击美国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狠狠地教训了美国人。朝鲜停战后,美国人不得不认真对待我国在亚洲和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国人的地面部队在越南战争期间,也未敢越过17°线。另外。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但震动了美国,也震动了世界,各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对中国刮目相看了。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 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前夕,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甚至绝大多数国家都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包括西欧的主要国家。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第27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