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名词解释汇总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名词解释汇总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名词解释汇总

1效度:一个测验在测量某项心理特征时所具有的正确程度。

2投射技术测验法:是一种用非结构任务作为刺激材料,通过对被测试者对有关材料的知觉和解释来分析,测定其个性品质倾向的测评方法。

3非结构化面试:是指面试的内容,程序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主试者可以根据被试者的具体情况以及面试的需要随机提出问题,根据被试者回答的某一方面进行深

入,彻底,多层次的了解。

4评价中心: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一种主要形式和人事领域较为特别的一种测评方法。评价中心也是对各级管理人员适用的一种方法。

5测评:即测量和评定,测量是指以量化的方式对人的能力倾向,个性特征进行测评,评定是以定性的方式对人的能力倾向、个性特征进行鉴定和判定。所以测评就是把定性

和定量的方法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测量和评定。

6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测评是人对事物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7工作生活质量:组织中所有人员的参与感,工作满意感,和精神压力的状况。

8心里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组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通俗地说,心理测验就是借助心理量表,对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典型部分进行测验和描述的一种系统的心理测量

程序。

9职务:重要性相当的一组职位的统称。

10心理素质: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具体特征及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个性倾向性的具体特征。

11数字反应能力: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的能力。

12职业生涯:一个人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职务,或职业的总称。

13气质:一个人表现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它是在生理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4测评指标:也要测评要素,能反映测评对象的测评深度和广度的一系列质量检测点。实质上是用人准则的具体化。

15结构化面试:依照预先确定的内容,程序,分值结构进行面试。

16素质测评:对各类人员的德,能,勤,绩,体等素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量与评定。是指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

的表征信息,针对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判断的过程,或者

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片的过程。

17面试:运用范围广泛,收集信息量大,简便且技巧性很强的素质测评技术。

18专家加权法:聘请与素质测评有关的专家,要求他们各自独立地对测评指标体系加权,然后按每个测评指标进行统计,取其平均值作为权重系数。

19情境测验法:指由主试设计一种情境,通过观察应试者与周围社会环境交流所产生的影响及个人在环境的反应来判断其人格特征。

20.人员测评:从广义上说,是对社会成员的测评,包括对儿童、学生、军人、工人、农民、干部等

所有公民的测评,包括举止相貌、身体、状况、智慧才能、品德素质等与人有关的所

有因素的测评。而从狭义上说,人员测评主要是对在职人员素质的测评与绩效的考评。

21.选拔性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要进行的

一种素质测评

22.开发性测评:是以开发人员素质为目的的测评。人的素质具有可塑性与潜在性。

23.配置性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另一种素质测评,它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

24.诊断测评:是那种以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素质开发中的问题为目的素质测评。

25.考核测评:又称坚定性测评,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考

核性测评经常穿插在选择性测评与配置性测评之中。

26.功用:即素质测评的功能与作用。

27.面试的方法与技巧:是指面试实践中解决某些主要问题与难点问题的技术与方法,它是面试操作

经验的积累。

28.面试:是现代人员素质测评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有着它测评形式不可代替的特点,是人员

素质测评有别于其他领域测评的主要方法。

29.差异情况分析:包括整体差异分析与个体差异分析。整体差异分析有:两极差、平均差、标准差、

方差与差异系数等不同形式。频数分布图常见有两种图形:直方图和多边图30.转换:指主视在问题与问题内容方式上的衔接处理的比较灵活、巧妙、不拘泥于事所规定的问题,

而是针对特定的面试目标,在面试目标范围内,根据被试者前面回答中所反映出的有追踪

价值的信息,串联转换出即兴问题

31.收缩与结束:指的是当被试滔滔不绝而且离题很远时制止的一种方式。

32.众数;即相同人数最多的那个素质特征、分数或等级,它代表整体水平结构自然群中最大的典型

群水平

33.素质测评结果报告的方式,按形式分为常见的有:口头报告、分数报告、等级报告、评语报告

等;按内容分,有分项报告与综合报告

34.标准式:即按照预先确定的统一程序与问题逐步进行。

35.分项项报告:即按主要测评指标逐项测评并直接报告,不再作进一步的综合。其优点是全面详细,

但缺乏总体可比性,只能做出单项比较

36.综合报告:即先分项测评,最后根据各测评的具体测评结果,报告一个总分数、总等级或总评

价。其优点是总体上具有可比性,但有“削峰填谷”之弊,看不出具体优点

37、分数的形式依其性质基本分为四种:目标参照性分数、常规参照性分数、原始分数、导出分数

38.导出分数分为以下几种:名次、百分位数、Z分数、T分数、其他标准分数

39.其他标准分数分为;标准分数、C量表分数、斯坦分数

40.评语报告;即以书面语言的形式反映测评的结果,这是一种最原始也是最常用的测评报告形式

41.非标准式提问:则是指主人所提问题是因人因事因情境与需要而决定,没有固定的模式,气氛活

泼,内容广泛。

42.人的外显行为:包括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在非语言行为中包括体态行为、工作行为、生活行

为、生理行为

43、在劳动人事管理过程中,人员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他所具备的身体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及

其在工作中所取得的绩效。

44.、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准确性与可比性

45.劳动人事管理的重点与关键:是对职员所具有的各种素质的开发与利用,使人适其事,适宜其人,

努力提高劳动绩效。

46人员测评在劳动人事管理领域中,主要是指:人员素质的测评及劳动绩效的考评。

47.素质:指个体完成活动(工作)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

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48.面试:可以说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一面对面的交谈能与观察为主要手段,有表及

里测评应试者有关素质的一种方式。

49.素质:是个体完成任务、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

50.素质的构成:在这里是指素质结构的划分,包括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

51.身体素质:是指个体的体质,体力和精力的总合。

52.心理素质: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

53.品德素质: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与其他个性品质

54.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工作生活的经验

55.绩效定义:在这里指主体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业绩、承销、效果、效率和效

益。

56.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

一素质测评目标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批断过程;或者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

些素质特性的过程。

57.心理测评:包括心理过程中任何心理现象的测评,教育测评则侧重于教学能力与教学成就的测评

58.绩效考评:主要是对主体工作前条件的分析与确定,而绩效考评主要是对主体工作后果的分析与

审定。具体说,绩效考评是指考评主体对个体或组织活动成果及其价值的考察与评定。

59.职位类别:即职位分类的结果,是对企事业内部所有职位,按照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所需

资格条件等因素综合划分所形成的序列等级。

60职业:是指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61地位:是指个人职位在同一组织系统内或不同组织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62量化:即数量化,指给事物以数学形式的表示。人员素质测评中少不了量化。

人员素质测评量化:即用数学形式描述素质测评的过程。“数量化只是对事物性质赋予数

值,所以它既不表示质的消灭,也不表示量的随意创造。

63一次量化:是指素质测评的量化过程中可以一次性完成。素质测评的最后结果可以由原始的测评数据直接综合与转换。

64二次量化:它是指整个的素质测评量化过程要分二次计量才能完成。

65类别量化:就是把素质测评对象划分到事先确定的几个类别中去,然后每个类别均赋予不同的数字。

66顺序量化:一般是先依据某一素质特征或标准,将所有的素质测评对象两两比较排成序列,然后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予相应的顺序数值。

67等距量化:则比顺序量化更进一步,它不但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强弱,大小,先后等顺序的关系,而且要求任何两个素质测评对象间的差异相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才给每个测

评对象一一赋值。

68比例量化:它又比等距量化更进一步,不但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顺序等距关系,而且还要存在倍数关系。

69当量量化:就是先选择某一中介变量,把诸种不同类别或并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对它们进行近似同类同质的量化。

70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这个定义告诉我们

1)心理测验是对行为的测量。

2)心理测验是对一组行为样本的测量

3)心理测验的行为样组不一定是真实行为,而往往是概括化了的模拟行为。

4)心理测验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验

5)心理测验是一种力求客观化的测量。

71标准化: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这是测验的内在要求,因为要使测验的最后结果具有可比性,那么测验的条件必须具有等同性和统一性。

72完全配对:指的是不仅前提中的题干与选项中的选择项在数量上完全相等,而且在关系上也是一对一的,即每个选择项限制仅用一次。

73论文型试题:也叫主观型试题,在这里指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问答题,证明题,作文题等,论文型试题可分为限制型与自由型两种。

74限制型:就是在试题中对考生的答案作了极大的限制。

75自由型:就是对考生的回答形式与范围都不作限制,至多对回答的长度有所限制,作文题,学术论文,论述题就是这种类型。

76试卷蓝图:就是关于试卷中试题内容,难度,题型,题量及其分布比例的综合表格形式。

77能力倾向:是一种潜在的与特殊的能力,是一些对于不同职业的成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贡献的心理因素。

78品德:是指个体身上那些与社会有关的稳定的行为倾向总和。实际上它是一个连社会情境中所表现的独特的动作。思想和情感方式的一套社会行为习惯。

79个性:指个人具有的各种比较重要的和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它包括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

80个性特征:即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81投射技术:广义:是指那些把真正的测评目的加以隐蔽的一切间接测评技术。狭义:是指有一些无意义的,模糊的,不确定下的图形,句子,故事,动画片,录音,哑剧等呈现在被

测评者而前,不给任何提示,说明或要求,然后问被测评者看到,听到或想到了什么。82非语言的体态:又称为体态语,一般指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眼色、人际空间位置等一系列能够揭示内在的动作。

83数据综合:是指如何把零散的项目(指标)分数综合为一个总分数的方法。

84联想投射:在这种投射中要求被测者看过“试题”或接受刺激后,说出他的第一感想,即首先引起的联想。

85构造投射:在这种投射中被测者看过或听过有关的试题后,立即要他们编造或创造一些东西,从中获取德育测评的信息

86完成投射:这种投射一般要求被测者补充完成试题中残缺的部分

87选择排列投射:在这种投射中,一般要去被测对投射物精心挑选、归类或排列。

88生理测评:是通过检查被测评者在特定刺激下血压、脉率、和波电的反应来测评个体的品德

89态度:是个体对某类型的人、事物、机构以及观念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

90意见:通常指个人对待定的具体的事物对象作短暂性的评价,大多涉及公共事务

91哈梅诚实操作顺序依次为:曲线迷、周迷、方案。

92气质:是个体中那些与神经过程的特征性相关联系的行为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和外显动作所表现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稳定性与敏捷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93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

94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认为,人的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种过程,两种活动中具有三种特征:活动强度、均衡性与灵活性;根据以上两种方向和三种特征,把人的气质划分为:活泼型(多血质)、兴奋型(胆汁性)、安静型(粘液型)、和抑制型(抑郁质)

95价值观:是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义与重要性的总评价,它使人的行为带有个人的某种稳定的倾向性

96表演投射:在这种投射技术中,一般让被测者自由地扮演某种戏剧的角色,或者让被测者自由自在地做某种游戏,在被测扮演角色与自由游戏过程中,和容易将其内在情表露出来,

从中可获取德育测评信息。

97逆境对话投射;这种投射一般是设计出各种假定的欲求得不到满足的场面,然后要求被测者进入其中扮演角色,帮助身处逆境的图中人作出反应,从中获得的德育测评的信息。

98、态度测评: 表现形式有三层一是认识层面,是指个人对事物的了解、知识、看法、其中最重要

的是评价性的见解;二是情感层面,是个人对事物的情感与好恶;三为行为倾向层

面,是个体对事物的客观察的行为倾向。

名词解释

1.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在测量某项心理特征时所具有的正确程度。

2.投影法:是一种用非结构任务作为刺激材料,通过对被试者对有关材料的知觉和解释来

分析、测定其个性倾向的测评方法。

3.非结构化面试:是指面试的内容、程序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主试者可以根据被试者的

具体情况以及面试的需要随机提出问题,根据被试者问答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彻底、多层次的了解。

4.评价中心:是一种为组织判断和预测哪些与组织的工作效绩目标和相关联的个体行为,

以评测被试者操作能力及管理素质为中心,所进行的一系列标准化活动程序,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测评方式和技术。

5.测评:即测量和评定。

6.思维能力:是人对事物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7.工作生活质量:简称QWL,是指组织中所有人员的参与感、工作满足感和精神压力的状

况。

8.心理测验:是借助心理量表,对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典型部分进行测验和描述的一种系统

的心理测量程序。

9.职务:即重要性相当的一组职位的统称。

10.心理素质:是指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具体特征及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

个性倾向性的具体特征。

11.数字反应能力:即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的能力。

12.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职务或职业的总称。

13.气质:是指一个人表现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它

是在生理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4.测评指标:也叫测评要素,指的是能反映测评对象的测评深度和广度一系列质量检测点,

实质上是用人准则的具体化。

15.结构化面试:指依照预先确定的内容、程序、分值结构进行的面试形式。

16.素质测评:指对各类人员的德、能、勤、绩、体等素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

进行测量与评定。

17.面试:广义的面试是指主考官直接面对考生,通过语言表达或实际操作的方式获得评价

的考试方法;狭义的面试指会谈(面谈)。

18.专家加权法:即聘请与素质测评有关的专家,要求他们各自独立的对测评指标体系加权,

然后按每个测评指标进行统计,取其平均值作为权重系数。

19.情境测验法:由主试设计一种情境,通过观察应试者与周围社会环境交流所产生的影响

及个人在环境的反应来判断其人格特征。

20.心理素质:是指人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具体特征及人们的个性心理,与

个性倾向的具体特征。

21.测平指标:也叫测平要素,指的是能反应测平的对象的测平深度和广度一系列质量检测

点,实质上是用人准则的具体化。

22.非结构化面试:是指面试的面容,程序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主试者可以根据被试者的

具体情况,以及面试的需要随机问题,根据初试者问答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彻底多层次的了解。

23.专家加权法:即聘请与素质测平的有关专家,要求他们各自独立的对测平指标体系加权,

然后按每个测平指标进行统计,取其平均值作为权系数。

24.思维能力:是人对事物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5.趋中心理误差:是指因为测评者的不愿被测评得过好,也不愿评得过差过于集中在中间

分数段所产生的误差、

26.宽大心理误差:是指因测评者不坚持测评的标准要求就高不低地测评而产生的误差、

27.气质:是指一个人表现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它是在

生理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28.自智测讨法:是找一些测验内容一无所知或十分陌生的人作为被测评者进行试测通过分

析这些人对每个诱答选择的人次来分析选项的质量,

29.哈罗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测评者往往会因为对被测者整体印象的好坏而影响他对每

个素质的测评、

30.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或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

的素质测评。

31.当量量化:就是选择一中介变量,把诸种不同类别,或并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

一性的转化,对它们进行近似同类同质的量化。

32.角色扮演:是一种主要用以测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情境,模拟活动。

33.稳定系数分析法:再测信度的积差相关系数所揭示的测评结果前后出现的稳定性(一致

性)因而称它为稳定系数分析法。

34.绩效:所谓绩效,是员工通过努力所达成的对企业有价值的结果,以及他们在工作过程

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同时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行为。

35.工作分析:是采用科学工作方法收集工作信息,并通过分析与综合所搜集的工作信息找

出主要因素,为工作评价与人员录用提供依据的管理活动。

36.内容效度:就是指实际测评到的内容与我们所想测评内容的一致性程度。

37.诱惑效度:是采取表格形式,分别统计高分组与低分组中的被测评者对同一项目各选项

的选择次数

38.评价中心:是一种为组织判断和预测哪些与组织的,工作效绩目标和相关联的个体行为,

以测评被试者操作能力及管理素质为中心,所进行了的一系列标准化活动程序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测评方式和技术

39.诊断性测试:是以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以组织诊断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40.一段性信度:是拍所测素质相同的名测评项目分数间的一端性程度。

41.总体水平分析测评:是通过众数或平均数分.析,把握全部被测评者的一端水平。

42.职务:即重要性相当的一组职位的统称。

43.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在侧面某项心理特征时所具有的正确程度.

44.面试:广义的面试是指主考官直接面对考生,通过语言表达或实际操作的方式获得评价

的考试方法;狭义的面试会谈.

45.投射法:是一种用o 结构任务作为刺激材料,通过被试者对有关材料的知觉和解释

采取分析,测定其个性倾向的测评方法.

46.工作生活质量:简称QWL是指组织中所有人员的参与感,工作满足感和精神压力的状况

47.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职务或职业的总称

48.结构化面试:指依照预先确定的内容程序分值结构进行的面试形式

49.数字反应能力:即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的能力

50.心理测验:是借助心理量表,对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典型部分进行测验和描述的一种系统

的心理测量程序

51.情境测验法:由主试设计一种情境,通过观察应试者与周围社会环境交流所产生的影响

及个人在环境的反应来判断其价格特征

自学考试_00153质量管理学_复习资料全

自考“质量管理学” 名词解释题汇总(1) 1、质量: 根据国家标准GB/T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 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 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 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6583—94 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 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 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 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 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 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 国家标准( 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 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 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 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2577334803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13、三全一多样: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是指: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14、标准:国家标准GB/T 39351—83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15、标准化: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16、质量信息:反映企业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

质量管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质量管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为使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是( )。 A.质量管理 B.质量保证 C.质量控制 D.质量体系 2.日本被誉为战略型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就是( )。 A.资源 B.技术 C.垄断 D.质量 3.提出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关注14个要点的质量管理专家是( ) A.戴明 B.休哈特 C.石川馨 D.费根堡姆 4.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5.在ISO9000族标准中,其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度的标准是( ) A.ISO9000 B.ISO9001 C.ISO9004 D.ISO19011 6.在质量管理方面,公司的最终责任是面向( ) A.管理层 B.一线员工 C.外部顾客 D.内部顾客 7.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全部活动的总和,其含义为( ) A.质量体系 B.质量职能 C.质量控制 D.质量保证 8.在PDCA 管理工作方法中,关键是( )。 A.P 阶段 B.D 阶段 C.C 阶段 D.A 阶段 9.我国第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系列标准是( )。 A.GB/T 19000—ISO9000 B.ISO9000 C.GB/T —19000.1—ISO9000-1 D.GB/T19002—ISO9002 10.质量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的阶段是( ) A.SQC 阶段 B.质量检验阶段 C.TQC 阶段 D.TQM 阶段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质量管理 2.质量改进 3.产品质量 4.质量控制 5.顾客满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质量检验的功能。 2.简述质量改进的程序。 3.简述引起质量变异的两类原因(按性质)。 4.简述质量监督的重要意义。 四.计算题(每题10) 某零件内径尺寸公差为025 .001.020+-φ ,加工100件以后,得到x =20.011,S=0.005, 求工序能力指数。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历年真题与答案超级集合版

2017年10月江苏自考《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8-07-13 10:52来源:江苏自考网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己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称为 A.自然性人力资源 B.资本性人力资源 C.精神性人力资源 D.物质性人力资源 【答案】A 【解析】人力资源包含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自然性人力资源是指已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资本性人力资源(即人力资本)是不仅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索质而且已经进入了劳动

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获得了收益的人力资源。 【考点】人力资源概述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崭新时代,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该论文发表的时间是 A. 1966年 B. 1976年 C. 1986年 D. 1996年 【答案】C 【解析】1986年,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一时间,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掀起了“翻牌”运动,纷纷将“人事部”的牌子改为“人力资源部”。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下列选项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的是 A.得到认可 B.公司政策 C.富有责任感 D.富有成就感 【答案】B 【解析】保健因素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关,如果这类因素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员工不满,激励因素多是和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的因素。材料中ACD都是属于激励因素。故选B。 【考点】激励理论 4.ERG理论中R代表的需要层次是

最新全国自考(00153)质量管理(一)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质量管理(一)试题 课程代码:0015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顶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顶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称之为 A.质量保证 B.质量控制 C.质量策划 D.质量改进 2、根据质量特性的分类,服装的式样、食品的味道等属于 A.技术方面的特性 B.社会方面的特性 C.心理方面的特性 D.安全方面的特性 3、在质量管理八顶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中,持续改进的最有力的武器是 A.领导作用 B.全员参与 C.过程方法 D.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4、随着质量管理八顶原则的提出和贯彻,下列选顶中正在或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战略基石的是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或赢得顾客的忠诚

B.管理的系统方法 C.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D.持续改进 5、顾客满意度指数最典型的国家是 A.美国 B.瑞典 C.德国 D.意大利 6、反映一个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价值,这指的是 A.核心价值观 B.组织使命 C.愿景 D.组织的社会责任 7、在现实社会中对于组织的社会责任的理解,正确的是 A.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B.企业不需要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只为股东负责 C.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应包括保护和増进社会福利等 D.企业的社会责任即企业只做法律要求或经济上有利的事情 8、绩效考核的方法中,客观考核法主要适用于 A.一线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 B.髙层管理人员 C.中基层管理人员 D.专业技术人员 9、员工的招聘与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的 A.前提与主要职能 B.首要环节 C.重要工具 D.主要对象 10、提出了系统思考的概念的学者是 A.休哈特 B.彼得·圣吉 C.泰勒 D.石川馨 11、质量改进的成果主要来自于

质量管理体系名词解释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 质量管理体系名词解释 1、合格——满足要求。 2、产品一一过程的结果。(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3、3、过客一一接受产品的组织和人。 4、4、供方一一提供产品的组织和人。 5、5、相关方一一与组织的业绩和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人和团体。 6、6、过程一一将一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活动。 7、7、程序一一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8、8、组织一一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与设施。 9、质量计划一一对固定的项目、产品、过程和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那些程序和相关资料的文件。 10、质量策划一一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1、质量控制一一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2、质量管理体系一一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他致力于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相关的过程、活动和资源。 13、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实施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关系。 14、2000版IS09000 族的核心标准: 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能帮助组织取得成功,表达了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基础知识,并给出了质量有关的术语,用概念图表达各相关术语的关系;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给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用于证实组织具有能力,用于内部和外部评价满足要求的能力并增进顾客满意; IS0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标准为帮助组织持续满足相关方的需要和期望、改进组织的整体业绩和能力获得成功提供了指南(不拟用于内审和外审,不用于认证和合同); 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标准为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的实施和审核员的资格的评定提供了指南。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新编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外部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便成为影响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6.案例教学:经验学派所谓的经验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它是为实现组织目的或宗旨而提出的。3.策略:拽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合理分配必需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4.政策:拽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 5.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问题的方法、步骤。6.规则: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7.规划:是综合性的计划,是这实现既定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以及其他要素的复合体。8.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9.专项计划:又称专题计划,是指这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拟订的计划. 1.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2.企业经营思想: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的理念。3.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4.目标分解:是把企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个人目标,使企业所有员工都乐于接爱企业的目标,并且在完成这一目标中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1.预测: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协助管理者掌握情况,选择对策。2.宏观经济预测:是对社会总供求、经济增长速度、物价指数,就业善等有关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分析和推断,它主要是为政府制定经济和社会民展规划、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等服务的。3.微观经济预测:主要是指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所作的各种经济预测。 4.市场预测:是企业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生产计划、生产准备计划、财务收支计划的前提和基础。 5.定性预测:指依靠人的知识的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 6.定量预测:指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 1.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2.战略决策:指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大政方针所作的决策。 3.战术决策: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作出的带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 4.业务决策:指属于日常活动中有前提高效率和效益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的决策。

201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按功能划分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 【答案】 (1)产业模式。主要关注劳工关系的协调。 (2)投资模式。主要关注公平就业机会。 (3)参与模式。主要关注团队合作。 (4)高灵活性模式。主要关注如何理解和把握不断变化的趋势。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2.简述激励的作用 【答案】 (1)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2)提升员工素质,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业绩; (3)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 【考点】激励概述 33.简述能力倾向与才能的区别

【答案】 (1)能力倾向是一种潜在的素质,是经过适当的培训或被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而不是当时就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 (2)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能学会做什么,即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潜力如何。才能是经过学习训练而实际具备的能力, (3)能力倾向是未接受教育训练所存在的潜能;才能是事业成功的现实条件,而能力倾向是事业成功的可能条件。 【考点】人员素质测评方法 34.简述员工单项培训计划的基本内容 【答案】 (1)培训什么。 (2)培训谁。 (3)何时培训。 (4)在哪里培训。 (5)谁来培训。 (6)怎样培训。

【考点】员工培训的内容和步骤 35.绩效管理的作用 【答案】 (1)引导性作用; (2)价值性作用; (3)战略性作用。 【考点】绩效管理程序 四、论述题(本题10分) 36.试述员工早期的任务和心理特征。 【答案】 1.任务: (1)进入组织,学会工作。 (2)学会独立,并寻找职业锚。 (3)完成向成年人的过度过渡。 2.心理特征: (1)进取心强,具有积极向上、争强好胜的心态。 (2)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具有做出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心理准备。

自考质量管理一 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质量管理(一) 试卷 (课程代码 00153)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自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小质量”观把质量视为 A.技术问题 B.经济问题 C.经营问题 D.管理问题 2.构成现代质量管理的各种模式的精神实质是 A.全面质量管理 B. 卓越绩效模式 C.IS09000族标准 D.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3.表示组织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的是 A.组织的使命 B.组织的宗旨 C.组织的核心价值观 D.组织的愿景 4.通过“排除故障”或采取“纠正行动”使过程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这样的行动是 A.质量策划 B.质量保证 C.质量控制 D.质量改进 5.在传统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尤其是在高竞争的市场上,主要的组织绩效测量指标是 A.质量 B.成本 C.产量 D.时间 6.为设备加润滑油、定期检查、日常维护等,属于 A.预防性维修 B.纠正性维修 C.强制保养 D.生产性维修 7.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8.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餐饮菜肴的味道属于 A.魅力特性 B.必须特性 C.线性特性 D.非线性特性 9.欧洲质量奖的逻辑模型中的第一要素是 A.过程 B.领导 C.战略 D.资源 10.在顾客关系管理的重要环节中,确定组织与顾客关系的前提是 A.明确顾客接触要求 B.有效的投诉管理 C.全面分析顾客关系价值 D. 寻求战略伙伴与联盟 11.在对顾客满意度数据进行分析时,主要用于高级分析的技术是 A.边际分析 B.方差分析 C.数据语义分析 D. 频数分析 12.在战略计划活动的过程中,目标展开过程的起点是 A.识别组织和高层管理者的要求 B.将子目标在上下级之间进行沟通

最新质量管理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 (一)1.FFII特征是快速,灵活,勇于创新,并能够持续不断的改进。2.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3.质量特性分为技术和理化方面、心理、时间、安全、社会。4.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5.产品的分类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6.不良是指损害残破实用性的任何缺陷或差错。7.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8.顾客不满时指顾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的烦恼抱怨投诉的这样一种状态。9.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10.必须特性是指及时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11.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的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越不充分就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12企业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人员运用其知识技能经验和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公司人财物资源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来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13.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14.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15.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16.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交换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废品损失、返工费、复检和筛选费、停工损失、不合格品处理费)17.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保修费、索赔费、诉讼费、退货费、降价费)18.鉴定成本是为了确定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的程度而发生的成本(进货测试费、工序和成本检验费、在库物资复检费、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质量评审费)19.预防成本是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质量计划编制费、质量管理培训教育费、工序控制费、产品评审费、质量信息费、质量管理实施费)20.服务是为满足顾客的需要在供方和顾客之间的界面上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21.软件是通过承载媒体表达的信息所组成的知识产品22.硬件是具有特定形状的可分离的有形产品通常由制造的建造的货装配的零件部件和组件组成. 23.流程性材料是通过将原材料转化成某一预定状态所形成的有形产品24.员工活化性是雇员具有作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和欲望25.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美元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二)1.卓越绩效模式即由国际上三大质量奖的(日本戴明奖、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际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评价标准所体现的一套综合的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其实质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石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细则 2.领导、战略计划、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代表领导的三个要素3.对人力资源的关注、过程管理、经营结果代表着结果的三要素4.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基本内容管理职能、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5.全员参与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必须通过营造适当的环境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主动精神是人们懂得并愿意高效的工作从而极大的促进组织的彻底转变使人力资源发生聚变和裂变从而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6.ISO9000族标准是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和指南这套标准的问世为各类组织实现有序有效的质量管理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为贸易中心的供需双方建立信任实施质量保证提供了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 (三)1.外部顾客是那些在组织之外的组织和个人外部顾客处于组织边界之外接受组织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但可能不是实际用户2.内部顾客是指组织边界之内某个过程中的个人和团体3顾客细分的依据是地理位置、人口统计学因素、产品使用情况、采购方式、购买数量、预期的服务水平4.顾客需要是指顾客在生理和心里方面对于生存和福祉的基本要求和欲望 5.顾客忠诚是指顾客对于某种品牌的产品或某个企业做出长期购买的承诺6顾客关系管理(CRM)是企业为了获得顾客满意留着顾客挖掘潜在顾客实现顾客忠诚并最终获得顾客长期价值而致力于与顾客建立长期良好关系的活动和管理举措7.顾客满意是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8.顾客关系价值特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从成为企业

《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

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13、三全一多样: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是指: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14、标准:国家标准GB/T 39351—83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15、标准化: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16、质量信息:反映企业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处理的各种情报资料。它是质量管理的耳目,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 17、产品责任:制造者、销售者对用户使用该产品造成的伤亡、损害事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8、质量成本: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的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是衡量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依据。 19、直接质量成本: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成本,一般由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四个部分组成。 20、GB/T19000系列标准:GB/T 19000系列标准是我国等同采用ISO 9000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章 历年真题讲解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 课程代码:00147 第三章历年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企业人力资源变动预测中,马尔可夫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2001年10月 A.根据企业现在人员结构状况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 B.根据企业生产情况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 C.找出企业过去人事变动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 D.根据市场变化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 2.德尔菲法不同于会议的特色在于:专家们_______。2002年1月 3.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两个方面(2003年10月 A.内部人员供给预测和外部人员供给预测 B.管理人员预测和工人预测 C.固定员工预测和临时工预测 D.技术工人预测和普通工人预测

4.马尔可夫分析方法是用于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_______的预测方法。2004年1月 5.德尔菲法的特点是( 。2004年1月 A.专家们联名提案 B.专家们背靠背发表意见 C.专家们相互交流 D.专家们面对面座谈 6.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兰德公司发展出了__________,该方法的目标是通过综合专家们各 浙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第1 页(共9 页 自的意见来预测某一领域的发展。2005年1月 7.以下可以用来预测人力资源需求的方法是( 。2005年1月 A.马尔科夫分析 B.档案资料分析 C.趋势分析法 D.管理人员接续规划 8.在人员需求预测方法中,专家评估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技术,又叫(2005年 10月 A.经验判断法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1.1 信息技术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 IT )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 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递、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1.2 信息化 :由于信息、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 无论是政府还是各行 各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1.3 信息 :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 1.4 资源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 的客观存在形式。 1.5 信息资源 :狭义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的集合。 广义包括 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 1.6 信息资源管理 :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运用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第二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 2.1 组织战略 :是组织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2.2 信息化规划 :是信息化工作的前瞻性的全局安排,是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建设重点、 步骤、 人 员技术资金等要素进行统筹谋划。 2.3 信息化战略规划 :是以组织战略为指导, 以各个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 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 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定义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战略,规划出组 织信 息化建设的未来架构 ---- 组织结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架构等,为组织信 息化建设 的实施提供一幅完整的蓝图,全面系统地指导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进 程。 2.4 信息化战略 :即根据环境分析结果制定或调整组织信息化的指导纲领。 2.5 信息资源规划 :(简称 IRP , information resource panning )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 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 划。 2.6 职能域 :也称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是指主要管理活动领域,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或组织,职 能域不同。 2.7 主题数据库 :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 2.8 数据标准化 :包括数据元素标准化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 2.9 信息化项目规划 :是信息化项目的实施, 需要精心地安排和科学地计划, 以便项目能够在预算内 按时、优质地完成。 2.10 信息化组织 : 是指为了达到信息化的目标,设立科学的组织机构, 对各类资源 (人员、 资金、 物资、技术等)和活动进行统筹协调,以发挥最大效用。 2.11 信息化组织机构 :广义的是指整个组织机构。狭义的是指组织中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的机构,也称信息部门(或 IT 部门)。 2.12CIO 机制 :是以组织 CIO 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撑,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第三章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3.1 信息系统 :(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 IS )是一个完成信息采集、传递、存储、加工、 维护 和使用等信息处理活动的系统 3.2 信息系统资源 :是由各种组成要素或者子系统资源构成。

质量管理题库

《质量管理学》综合习题 (考试时携带科学型计算器、直尺、2B铅笔和橡皮,以便于计算和作图)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即课本P21) 2、控制状态——就是生产的正常状态,即生产过程能够稳定地、持续地生产符合设计质量的产品。(即课本P39) 二、填空题 1、从质量管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日益完善过程来看,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全面质量管理的四个要素是产品质量、交货质量、成本质量、售后服务质量四个方面。 3、邮电通信满足客户的需求应具备迅速性、准确性、安全性、方便性四个特性。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统计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质量教育工作、质量责任制、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5、质量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产品的设计过程、制造过程、服务过程。 6、跨入21世纪,现代质量管理将进入社会质量管理发展阶段,再进一步,则向全球质量管理阶段发展。 三、选择题 1、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是著名质量管理学家D A、朱兰 B、帕累托 C、石川馨 D、费根堡姆 2、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特点是它的管理全面性。即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性的质量管理和D质量管理。 A、用户第一的 B、预防为主的 C、用数据说话的 D、综合性的 四、简答题 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答: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管理的全面性,即它是全面质量的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性的质量管理、综合性的质量管理。 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有:⑴质量第一的观点;⑵用户至上的观点;⑶重视设计制造

质量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1.各质量管理的阶段和特点: 答:质量检验阶段(特点:产品质量主要依赖于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工人感官估计和简单的度量衡。工人是操作者,又是质量检查者,管理者,没有专制质量检查员。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经验就是标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特点:使用各种各样的检查设备和仪表。质量管理出现了三权分立的状态,专人订制质量标准,专人负责生产制造,专人按照质量标准检验产品质量),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的区别 答: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一件产品满足其需要的绩效与期望进行比较所形成的感觉状态。顾客忠诚,指客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依赖和认可、坚持长期购买和使用该企业产品或服务所表现出的在思想和情感上的一种高度信任和忠诚的程度,是客户对企业产品在长期竞争中所表现出的优势的综合评价。 3.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答:1,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2,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3,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4,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进行联络。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4.产品实现的过程答:产品实现包括产品的实现和支持两个方面,是组织获得增值的重要过程。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产品的实现和支持过程以及相关的过程网络有效地运行,从而使组织具备满足相关方面的能力,最终实现产品的增值目标。 5.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会得到哪些信息? 答: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把隐没在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炼出来,以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过程。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从市场调研到售后服务和最终处置的各个过程都需要适当运用数据分析过程,以提升有效性。 6.测量为了什么,以及依据 答:目的:为了证实产品的复合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复合性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组织应策划并实施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通过这种策划活动,希望在组织中建立一个具有自我完善机制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对顾客满意程度的监视和测量,内部测量,财务测量,自我评价,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对相关方满意程度的测量和监视 7.控制图的判稳和判异准则 答:判稳准则:1,连续25个点子在控制界限内。2,连续35个点子,仅有一个点子超出控制界限。3,连续100个点子,仅有2个点子超出控制界限。判异准则:1,一点超出界限。2,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3,连续6点递增递减。4,连续14点中相相邻点上下交替。5,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的同一侧的2σ~3σ范围之内。6,连续5点中有4个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1σ以外。7,连续15点在中心线正负1σ之间。8,连续8点在中心两侧但无一在中心正负1σ之间。 8.QFD基本原理及其如何展开 答:QFD的基本原理:注重产品从开始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到产品的生产都是以市场顾客的需求为驱动,强调将市场顾客的需求明确地转变为产品开发 的管理者、设计者、制造工艺部门以及 生产计划部门等有关人员均能理解执行 的各种具体信息,从而来保证企业最终 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顾客需求的产品。 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步骤 答:准备阶段(最高管理者做出实 施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决策,确立IMS领 导和工作组,各专业管理体系标准的培 训,识别和获得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标 准),体系策划与设计阶段(最高管理 者的承诺,建立一体化管理方针,确定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管理体系一体 化的总体策划,设计IMS模式并确定具 体的要素标准,确定组织结构、资源、 职责和权限,IMS文件总体设计),体 系文件宣贯(IMS文件编写和培训,IMS 编写与评审,IMS文件的建立于发布) 和试运行阶段(体系文件宣贯,体系文 件运行,体系文件评审、修正),体系 实施阶段(记录与信息管理,见识与测 量,不符合控制,IMS内审)和评审改 进阶段(纠正与预防措施,IMS管理评 审与改进) 六西格玛管理中的角色及其职能 答:角色:高级管理者(学习六西 格玛管理、领导最高管理团队将六西格 玛项目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参加合适 的六西格玛项目小组、保持对整个体系 的全局把握避免仅仅是局部优化、保持 一个长期的视野、在合适的情况下,解 释6西格玛管理、主持对六西格玛项目 的重要环节的审查和评价)、最高管理 团队成员(学习六西格玛、在整个组织 中开展六西格玛、管理和区分六西格玛 项目的优先次序、给六西格玛项目分派 倡导者、黑带和绿带,在他们的职责范 围内,与高级管理者一起主持六西格玛 项目的审核和评价、改进六西格玛过程、 清楚六西格玛管理障碍、提供六西格玛 管理所必要的资源)、倡导者(负责六 西格玛管理在组织中的部署;构建六西 格玛管理基础,负责六西格玛管理实施 中的沟通与协调)、黑带大师(对六西 格玛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具有较深的了 解与体验,并将他们传递到组织中 来,·培训黑带和绿带,确保他们掌握了 适用的工具和方法;为黑带和绿带的六 西格玛项目提供指导,·协调和指导跨职 能的六西格玛项目,协助倡导者和管理 层选择和管理六西格玛项目)、黑带(·领 导六西格玛项目团队,实施并完成六西 格玛项目;向团队成员提供适用的工具 与方法的培训;识别过程改进机会并选 择最有效的工具和技术实现改进;向团 队传达六西格玛管理理念,建立对六西 格玛管理的共识;向倡导者和管理层报 告六西格玛项目的进展;将通过项目实 施获得的知识传递给组织和其他黑带; 为绿带提供项目指导。)、绿带和过程 的所有人。 DMAIC与PDCA的区别 答:1。DMAIC拥有众多工具,且 有不少新工具2:DMAIC模式优先考虑客 户及评估措施3:DMAIC在改进时既可进 行“流程改进”,也可进行流程再设计 过程方法的阶段 答:一、调查诊断,调整资源二、 培训起步,系统策划三、编写文件,发 放运行四、审核评审,纠偏完善五、整 顿改进,正式审核六、总结提高,持续 改进 产品质量因素 答:1)企业领导质量意识和职能 的发挥情况2)质量组织的完善程度 3)人的实际素质4)质量信息系统 的完善程度5)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 执行情况6)设计和规范质量7) 采购质量8)过程准备质量9)过 程控制质量 简单描叙质量屋 答:左墙:用户需求及其重要性。 天花板:工程措施。房间:关系矩阵。 地板:工程措施的指标及其相对重要度。 屋顶:相关矩阵。右墙:市场竞争能力 评估。地下室:技术竞争能力评估。 名词解释; 产品:过程的结果,包括硬件、软件、 服务和流程性材料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 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质量管理:组织为了使其产品质量 能满足不断更新的顾客质量要求而开展 的策划、组织、计划、实施、检查、改 进等管理活动的总和。 质量策划;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 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 其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 活动 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 满足的信任的活动 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 的程度的感受 顾客忠诚:顾客在满意的基础上, 对某品牌或企业作出长期购买的心理承 诺,是顾客一种倾向性意识和行为的结 合 质量成本: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 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达到满意的质量 所造成的损失 过程能力:在一定时间处于控制状 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过程能力指数;表示过程能力满足 过程质量标准要求程度的量值 质量功能展开;将顾客满意因素与 设计过程耦合起来的一种有效工具 抽样检验: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 一部分进行检验,通过检验这少量产品 来对这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并对这 批产品作出是否合格、能否接受的结论 可靠性:产品(包括零件和元器件、 整机设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 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能力 失效率: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失效的 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 的概率 六西格玛管理:管理者坚定、严格 的追求在所有过程中减少偏差以实现连 续的和突破性的变革,以此影响组织的 上线和下线并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或由组织发起的对制造、服务和管 理过程进行新的创造,由此在减少缺陷 和缩短产品周期时间方面得到持续的大 幅度的提高 SDSA模式;帮助员工进行流程标准 化的一种方法或者路标,包含标准化, 实施,研究,改进四个步骤 PDSA模式:员工通过减少顾客需求 与过程性能之间的差异来提高或者变革 过程的方法或路标。包括计划、实施、 研究和改进四个步骤 填空选择 影响质量的因素:环境、设备、人、 方法、材料。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管理职责、 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质量管理的阶段:质量检验、统计 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成本的分类:预防成本、鉴定 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以顾客为关 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 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 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质量管理包含的内容:制定质量方 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七种老工具:分层法、排列图法、 因果图法、检查表法、直方图法、散步 图法、控制图。 质量管理因素:人、机、料、法、 环。 控制图的分类:计量值控制图和计 数值控制图两大类。 各国的质量奖:美国波多里奇国家 质量奖、欧洲质量奖、日本戴明奖、中 国的全国质量奖。质量成本总额曲线: 54页。 质量成本核算的步骤:成本科目设 置、成本统计、核算、分析、考核、成 本的计划与控制。质量功能展开的过程: 质量展开、成本展开、技术展开、可靠 性展开。 页脚内容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