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作业

高流作业
高流作业

研究生课程(论文类)试卷

2014 /2015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 高等流体力学

课程代码: 11000117

论文题目:风力机的气动性能及气动弹性问题

学生姓名:卜庆东

专业、学号:动力工程、147640152

开课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日期:2015 年 1 月22日

风力机的气动性能及气动弹性问题

摘要:中国风电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总装机容量和新增装机容量已达到世界第一 ,主力机型将从兆瓦级发展到多兆瓦级 (>5MW), 风资源已从陆地扩展到海上,这些变化将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将就目前风力发电行业中的流体力学问题进行综述和探讨, 总结其研究现状及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大气边界层风特性、气动弹性。此外, 还针对目前发展迅速的计算流体力学问题进了讨论。最后指出中国风电技术的不足及措施。

关键词:风力机大气边界层气动弹性

1引言

进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呈现越来越剧烈的趋势,部分是温室气体效应所致。作为工业化进程的副作用之一,二氧化碳(CO2) 排放加剧了地球气候的变化,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中国已经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化现代国家,GDP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化石能源(主要为煤炭),导致CO2 排放总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一定程度上招致了国际社会的批评, 成为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阻碍。

为了减缓温室气体效应导致的气候变化,探索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世界各国宣布了温室气体排放和化石能源消耗的削减目标,丹麦成为首个承诺到2050年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排放大国, 对于能源使用和排放做出了自己的承诺.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达到15%左右。2009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GD 能耗在 2005 年的基础上降低40%~50%”的减排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了绿色GDP的考核指标。风能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技术相对成熟,并具有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一种能源。中国风资源丰富且已成功商业化,其环境友好性和社会接受程度优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因而风能利用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减少温室气体、保护生态环境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 风力机气动性能与载荷计算

风力机是风力发电系统的主要设备 ,气动设计是其最关键的技术,也是最困难的技术。气动效率决定了风电机组的发电量,叶片结构和材料设计依赖于输入的气动载荷。但是,气动设计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仍面临严重的挑战 ,特别是在风力机越来越大、对风力机载荷计算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时更是如此。

之所以存在这种问题,是因为风力机是一个在高度复杂的流动环境 (大气湍流边界层及复杂地形)下运动形式高度复杂 (旋转、柔性、三维转动、静动部件等)的气动装备,所面临的是空气动力学领域中最复杂的问题, 如湍流、旋涡、流动分离、非定常及气动弹性等,其中很多空气动力学基础科学问题还远没有解决。风力机流场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来流条件的复杂性。风力机在近地面大气边界层内运转 ,受到地理、地形、气候和风电场中风力机相互干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来流条件异常复杂且极不均匀;

(2) 流场复杂性。风力机流场不仅是高度非定常的,还常常处于在深失速和动态失速状态,而目前还缺乏对非定常失速气动特性的深刻理解 ,无法全面准确描述动态失速现象和规律。

(3) 复杂流动干扰。风电场中的风力机总是在上游风力机尾流中运转 ,存在复杂的尾流干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风轮10倍和12倍距离后,尾流作用仍然存在,不仅减小了功率输出 ,又增加叶片的非定常载

荷 ,同时影响叶片的气固耦合特性和附加产生气动噪声。另外,对于下风式风力机,叶片每一转都要通过塔架的尾流区,产生所谓的“塔影效应”;

(4) 缺乏有效的实验装置。风力机的风洞实验研究存在相似律问题 ,而对于外场实验来说,高度非定常的风环境不仅要求数据采集系统必须具有足够的动态响应能力,而且使得采集的数据很难分析和按照产生原因分解成各自独立的部分。

(5) 复杂的气动弹性问题。大型风力机叶片是大挠度的细长体,在气动载荷作用下产生很大变形,这种非定常变形与非定常气动载荷相互耦合作用,不仅改变大型风力机的气动性能 ,而且影响运行的安全性;

此外,大型风力机还具有不同于小型风力机的气动特性。首先,由于边界层内风速随高度变化 ,大型风力机叶片运转时对应的平均风速变化要大得多 ,大型风力机叶片转到最高处和最低处的风能量可相差50%;而对小型风力机而言, 这种风剪切效应可以忽略不计。更为重要的是,大型风力机叶片尺寸与大气边界层的湍流大涡结构尺度相当,受到湍流脉动的影响很大,使得大型风力机叶片的非定常气动载荷变化要大得多。因而很多基于小型风力机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规范要进一步校验。

总之,随着风力机叶片越来越大,所面临的空气动力学问题也更复杂,而同时计算精度的要求更高,以降低结构的冗余设计量,降低叶片重量和成本。因此 ,高精度气动计算技术是目前大型叶片设计的关键。

风力机设计需基于高精度的气动性能计算,包括风能利用系数动/静态气动载荷等。风力机气动特性计算一般采用3种方法:动量叶素理论、涡尾迹方法和基于avier--Stokes方程的CFD 方法。动量叶素理论计算量小,模型简单,已发展成熟,但适用范围有限制;CFD几乎适用于所有流动状态的计算,运用得当时具有较高的精度,但计算量大,目前还不大成熟涡方法介于这两者之间。

2.1动量叶素理论

自Glauert(1963)完成动量叶素理论以来已过去半个世纪,到目前仍是叶轮机械、螺旋桨、直升机等领域内使用最为广泛的气动分析方法。风电行业内的认证软件Bladed的基本方法仍然是动量叶素理论。动量叶素理论的物理意义明确 ,工程模型简单,计算量小,更主要的原因是基本不受使用人员影响(与CFD软件不同 ),因而获得行业内的广泛认同。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它的计算精度仍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经过修正后仍具有较高精度从综合性能来看,动量叶素理论仍是不可缺少的气动性能计算模型。

动量叶素理论的物理模型有两部分,动量理论和叶素理论,分别用这两者来描述叶轮运动和受力情况。

一维动量理论描述叶片在气流方向上的干扰量,气流受到叶片的阻挡将使流速降低、流管扩大(图1),该流速减少量称为诱导速度,定义一个诱导速度因子a,为风轮位置处的诱导速度与未扰来流速度

1

V的比值,

则风轮处速度为(

1

(1)

V a V

=-类似得到远

尾迹的速度为

21

(12)

V a V

=-。则由动量定理得到风轮上的轴向受力系数

4(1)

T

C a a

=-

图1 风轮流动的单元流管模型

不管风轮有无旋转,轴向受力只与轴向速度减少量有关。不难看到,在该公式中a 的取值不应大于0.5。因为a=0.5 时风速在尾迹区为0,即所有风的动量已转化为推力,诱导因子进一步增大后尾迹速度将出现负值,意味着有反向的风吹过来,这不符合物理现实。

当0.5

a>以后,风轮流动进入了所谓湍流尾迹区, 一维动量理论的假设不再成立(实际存在从外流向尾流区域的动量输运)

上述公式当然不能使用了。此时可根据实验测量图2,得到 (Burton 2003,Hansen 2006)

图2 T C 测量结果与模型的比较

(1) :0.53 1.07,0.4T De Vries C a a =+> (2)

1

:4(1),(53)4

T g g Glauert C a f a f a =-=-

0.3a >

理想情况下气流在轴向上的能量损失全部转化为叶轮旋转能量。叶轮旋转作用力来源于气流切向运动的反作用力,因此叶轮诱导的切向气流运动与叶轮转动方向相反。同样引入切向诱导速度因子'a , 来表示叶轮处切向诱导速度为'a r Ω,Ω 为叶轮转速, r 为叶片径向位置。根据动量定理,下游远处的切向诱导速度为'2a r Ω。那么从翼型角度来看,它感受到的气流速度W 应为

W =相对于叶轮平面的气流夹角

''

111tan 11r a r a a V a

βλ+Ω+==--

r λ为局部叶尖速比。根据叶片扭转情

况,可以知道翼型处的攻角,那么作用在该翼型上的升力和阻力就可以由翼型气动特性(已由实验数据给出)获得,也就知道了叶轮处的推力和扭转力(扭矩)了。该推力和扭矩实际上就是动量理论中的推力和扭矩,只是从不同的途径计算得到的,因而他们是相等的。

动量叶素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将动量理论和叶素理论分别应用于每一个叶素, 使其结果相等,通过数值迭代方法得到在轴向 和切向诱导速度因子,最后可以通过数值积分

的方法获得推力系数、扭矩系数和功率系数等风轮的总体气动性能。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动量叶素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1)一维性,每个叶素旋转环面上流动是均匀的,且相互之间没有干扰;(2) 平衡性 ,对于即时风速变化 ,同时有一个相应的诱导速度因子 ,即流动始终是定常的。当实际流动状态与此假设偏离较大时 ,动量叶素理论失效。

动量叶素理论中还有一个基本假设是下游远处的压力与上游远处的压力 一致,使得下游诱导速度因子(轴向和切向)是叶轮处的2倍。很多情况下由于湍流耗散作用,该条件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只要所提供的翼型气动数据可靠,动量叶素理论对于无偏航的定态叶轮性能计算是较为准确的。但如果叶轮出现偏航 ,或其他动态效应较强的情况 ,则动量叶素理论的精度较差。此时需要耦合动态入流、偏航、三维失速延迟和动态失速等工程修正模型 ,以反映实际流动情况,改进预测精度。

2.2工程修正模型 2.2.1 动态入流模型

应用动量叶素理论时,假设桨盘上的诱导速度分布是均匀的。但实际上由于风力机尾涡诱导速度不均匀 ,即使来流是均匀定常的,流经风轮叶片的气流仍为不均匀的非定常流。

当风力机叶片发生变桨 ,按照动量叶素理论 ,局部攻角发生了变化,诱导风速因 子也随之变化 ,因而整个尾涡调整到与新的桨距角 相匹配的涡系。但实际上涡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 ,且与来流风速及风轮直径相关 ,只有达到一定时间以后 ,风机载荷才变化到新条件下的水平。动态入流模型就是为了反映这一过程而设立的。

动态入流模型有多种,如Pitt 和Peters(1983)基于直升机旋翼理论提出了“动态入流 ”的模型。该模型是针对桨盘模型提出的 。假设一个气流通过桨盘面的入流分布,对于处于半径为1r 和2r 间的叶素而言 ,当轴向均匀来流风速为1V 时 ,作用在叶素上的轴向力(推力)为

112A

da dT V am V m dt

=+ 通过叶素环形面的质量流量, 1(1)m V a dA ρ=-,dA 为环形面积, a 为轴向速度诱导因子。mA 为圆环面上的附加质量,根据势流理论,对于半径为R 的桨盘,其表达式为383mA R ρ=。

因此,圆环上的轴向力系数为

332122021164(1)3T r r da

C a a V r r dt

π-=-+

- 研究表明, 在风力机叶片每个叶素上的入流角迅速变化时,如叶片变桨、风轮偏航运动以及连续阵风等情况下, 动态入流明显. Snel(1991) 分析称动态入流效应可使叶片挥舞弯矩和风轮主轴转矩比准静态方法计算值大 50%。

针对风力机的动态入流,近期开始的验证工作为发展新的更符合实际的模型提供了依据。ye φ提出由两个一阶微分方程的模型(Hansen 2006)

int

int 112int

qs qs dW dW W W k dt dt dW W W

dt τττ?+=+????

?+=??

这里qs W 是定态条件下的诱导速度,

int W 是中间量,W 是最终计算得到的诱导

速度,两个松弛时间参数取值为

2121

11.1,[0.390.26()]1 1.3R r a V R

τττ=?=--

图2为计算一个典型的动量叶素理论耦合动态入流模型计算的变桨过程中的载荷情况。Tjaereborg 风机(专用于动态特性测量的原型机)在两秒左右有一个0°~3.7°的顺桨变化,扭矩迅速下降至150kNm ,然后在8s 后达到新的平衡位置200kNm ,然后再32s 左右,桨距角变为 0°,扭矩产生一个 350 kNm 的冲击,接近8s 后回到0°平衡位置,计算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

图3BEM +动态入流模型的载荷计算 2.2.2 偏航修正

偏航是风力机运动过程风向突然变化后引起的叶轮平面与风向 不垂直状态,由此引发发电效率下降和叶片载荷的动态变化。动量叶素定理用于偏航状态时破坏了叶素环上诱导速度因子均匀性假设,应进行修正 ,使其适合动态载荷特性计算。

如果偏航角度不太大,动量理论认为基本上是正确的,仍不考虑叶素之间的干扰,尽管此时已存在叶片径向流动分量。仍然考虑叶素流管(环状)的动量变化(叶轮处流管面积以来流方向上的投影计算),轴向速度诱导因子a 的计算不受影响。叶轮切向方向上,出现了来流速度的投影,因而叶片运动有上游和下游之分,切向诱导因子应出现周期性变化,但一个周期运动后的平均值应为常数。

叶素理论则需要根据叶片局部位置和诱导速度的相互关系 来计算气流速度大小和攻角 ,从而得到叶片载荷的周期变化特性。局部速度可在平均速度上通过投影得到 (Hansen 2006)

00[1tan cos()]2

b r x

W W R θθ=+?-

偏航模型减少了上游部分的诱导速度而增加了下游部分的诱导速度, 产生使叶轮恢复到正对风向的偏航力矩,因而偏航运动是稳定的。

2.2.3 三维失速延迟模型

叶素动量理论假设叶之间不存在气动干扰,翼型数据是二维的。当速度诱导因子较小、叶片为附着流时,这种假设引 起的误差不大。如果叶片流场出现分离,

则必须考

虑叶片三维流场特性的影响,主要的物理机制是失速延迟现象。

所谓失速延迟,是指静态风洞试验测量时应该存在的失速现象,在旋转条件下发生了改变,失速起始攻角被推迟,由此导致叶片升力上升、阻力下降,这一现象又称之为失速延迟现象。不考虑失速延迟会使风力机功率及载荷被低估。

最早的失速延迟现象是在实验中发现的。Himmeleskamp(1947)通过对旋转风扇叶片进行风洞实验,测了叶片不同展向位置

处的升力系数,发现在叶片根部升力系数较二维翼型数据增加了近3倍,而且失速迎角也增加,首先揭示了旋转叶片的失速延迟现象。

对于风力机流场,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Hansen(1993)等在风场中对旋转的风力机叶片进行了表面压力分布测量,并与风洞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风场中测试的旋转叶片的失速迎角比风洞中静止叶片的失速迎角大得多,当迎角a=18°时,在旋转叶片的前缘处还有吸力,而静止叶片已没有。

国内,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了风力机叶片三维效应。瑞典航空研究院(FFA)与气动中心合作在CARDC 8m×6m/12m×16m 低速风洞中对直径5.35m, 两叶片的5WPX 风轮叶片进行了系列的压力分布实验和表面流动显示实验(He D X 1993).图4给出了叶片旋转时在展向相对位置 r/R = 0.30 处的升力曲线和叶片静止时的比较(Ronsten 1991), 当迎角α=25?时,旋转叶片的升力系数还没有下降,而且继续增加,失速延迟现象明显;随着展向位置向叶尖处移动,失速延迟现象逐步减弱,叶片外侧 (r/R >0.7)部分则由于叶尖涡作用而使升力系数减小(图5)。失速延迟现象不仅与展向位置有关,还与旋转速率(尖速比)有关。流动显示实验表明,失速延迟现象明显的区域,流动一直是附着的。

图 4 叶片旋转和静止时的升力比较(r/R = 0.3)

图 5 沿叶片不同展向位置处的剖面升力系数

对旋转叶片三维效应的建模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Banks(1954)等在势流条件下通过求解旋转叶片三维积分边界层方程,从理论上解释了旋转对失速延迟的影响。旋转叶片(如风轮、螺旋桨、直升机旋翼等)的三维流动影响可以归结为3个方面:(1)对叶片上三维边界层的影响;(2)叶轮三维尾涡系的影响;(3) 叶片尖部三维流动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叶片三维边界层的影响。当叶片旋转时,作用在叶片上的离心力使叶片边界层中的气流向叶尖处流动,而作用在叶片上的科氏力,使叶片产生一个附加的弦向压梯度,使叶片边界层中的气流向后缘流动,这样使叶片流动边界层减薄,如果是分离流动,则分离点位置后移,失速攻角增大。

Corrigan(1994)在Banks的基础上,给出了直升机旋翼三维失速延迟修正的公式

()[()1]

0.1267

n

cr

kc r

a a a

?=--

式中,k为速度梯度,c为弦长,r为展向位置,n为参数,取值 0.8~1.6

,一般

取 1.0,cr a 为翼型的临界角,0a 为翼型的零升力迎角。

Snel(1994)采用有黏/无黏迭代的方法求解旋转叶片上的准三维边界层积分方程,并与翼型的风洞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后,得到了三维效应对升力系数的修正公式

2

1,3 1.21,1,21,03(/)()

2()D D P D P

C C c r C C C a a π?=+-??

=-?? 杜朝辉(1999a,1999b)在Corrigan 与Snel 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求解三维边界层分方程,得到了 一个新的失速延迟模型,分别对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进行如下修正

1,3 1.21,1,2,3,2,2,0()

()D D l P D d D d D d d D d a C C f C C C C f C C ==+-???

=+-?? 式中

1121.6/(/)1[1]20.1267(/)

A

A

c rC c r f C c r π-=-+ /2

1/221.6/(/)1[1]20.1267(/)A d A c rC c r f C c r π-=-+

3,C A r =Λ=

Λ这里λ为叶尖速比,123,,C C C 由实验确定。

2.2.4

从小攻角开始 ,随着翼型攻角的增加,其升力系数也增加,直到达到最大升力系数,然后升力快速下降,该现象称为失速,对应的攻角称为失速攻角。失速是由于翼型攻角达到一定程度后 ,其流场出现大范围分离流动所致。

失速的基本物理机制是流动分离 ,而分离区的生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 ,依赖于历流动,因而在相同攻角下的分离区流动 ,动态和静态是有区别的 ,动态过程会出现迟滞现象。例如 ,当翼型进行俯仰振荡运动时 ,其失速迎角比翼型静止时的失速迎角要大 ,这种现象称为动态失速。当水平轴风力机遇到阵风时或进行偏航运动时 ,旋转叶片上的当地入流角(迎角 )会呈现突然变化或周期变化 ,从而产生动态失速现象。由于动态失速会突然改变风力 机叶片性能及其载荷 ,叶片设计时需要考虑其影响。

动态失速特性除取决于翼型俯仰振荡的初始迎角、折算频率(reduced frequency)、俯仰幅值及转轴位置外 ,还与翼型形状、表面粗糙度、雷诺数、马赫数和三维效应有关。

为了研究动态失速机理 ,国内外学者对动态失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提出了风力机动态失速模型 ,以对动量叶素理论进行修正。

动态失速实验最早是从直升机旋翼开始的,后来其他风力机翼型研究中也开展了类似的实验。翼型在不同折算频率、不同初始迎角和不同振幅、不同雷诺数下的测力实验结果表明 (Bjorck 1995, Gasch 2002):随着折算频率、初始迎角及振荡幅值的增大 ,迟滞回路的面积增大 ,即 动态失速效应增强 ,而当雷诺数增大时 ,动态失速效应有所减弱。

为了快速计算风力机叶片非定常载荷特性 ,直接采用风洞实验或数值模拟是不可能的 ,需要根据实验或数值模拟建立计算量小的工程模型。大部分的经验或半经验的动态失速工程模型都是在流动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风洞实验数据建立的 ,可能会受到实验条件、实验外形的影响。但由于这类方法简捷且一般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计算结果 ,因而一直被广泛应用于非定常空气动力与动态失速载荷的计算 。这类方法利用一系列经验系数 ,给出代数或微分方程来计算非定常条件下和动态失速时的气动力和力矩。典型的动态失速模型有Bo eing--Vetrol Γ函数方法、Beddoes 时间 延迟方法、 Gangwani 方法、 Johnson 方法、 Leishman--Beddoes (B-L) 方法和 ONERA 方法等. 相对说来, LeishmanBeddoes 模型和 ONERA 模型给出 的结果比较令人满意。

在目 前所使用的经验和半经验非定常空气动力 和动态失速模型中, Leishman--Beddoes 模型 (Leishman--Beddoes 1989)可能是应用最多的一种半经验方法,它并非针对特定的翼型和特定的翼型运动, 而是考虑动态翼型的绕流物理特性, 辅助以二维风洞实验结果, 能较好地模拟翼型非定常空气动力和动态失速特性。在该模型中, 将附着流

动特性分成环量项和脉冲项, 并通过阶跃响应的叠加来模拟。对于非定常分离流,则根据 Kirchhoff 流动理论将分离点与翼型气动力联系起来。在动态条件下,通过一阶滞后的方法来模拟翼型非定常分离时前缘压力和附面层对动态条件的响应。基于临界前缘压力的前缘分离准则与法向力系数联系,应用较为便利。一旦发生动态失速, 动态失速涡诱导产生的气动力和相关的俯仰力矩通过时间相关的经验方式获得。 Leishman--Beddoes 动态失速模型所需的大部分经验参数可适用于各种翼型,其显式代数形式的计算量很小。但是,该方法仍需要3个动态经验系数, 它们随着翼型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往往需要通过动态失速试验获得。

B-L 动态失速模型是在直升机气动特性分析中发展起来的,应用于风力机翼型时仍需要一定的修正. 王芳(2009) 根据国外研究结果对失速判据的修正以及梁湿 (2013) 等对分离点的修正等,均在一定程度上使计算更符合实验结果。

2.3 涡尾迹方法

BEM 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工程方法,通过对流场模型化和对实验数据的拟合 ,得到工程上快速计算的公式 ,其精准度依赖于实验数据的适用范围。数值方法则是从流动控制方程发,求解偏微分方程得到风力机流场,然后获得所需要的气动力特性,因而有更大的适用范围流动控制方程可以有不同类型的简化,如果不考虑流场的黏性效应,则可以使用相对简单的势流理论方程 ,如果需完整计算流场的湍流特性 ,则需要采用黏性的 Navier--Stokes 方程。

涡方法是势流理论中的一种经典求解方法 ,在固定翼航空飞行器的机翼设计中应用得很成熟 ,但应用于风力机叶片和直升机旋翼时则需加上旋转效应。由于叶片气动性能主要决定于叶尖涡向后发展的形状和强度,该方法又称为涡尾迹方法。

根据对涡尾迹形状的不同处理,涡尾迹方法有刚性尾迹、预定尾迹和自由尾迹3种模型。涡尾迹的形状和强度一旦给定 ,其对流场的诱导速度由Biot--Savart定律计算。刚性涡尾迹方法假设尾迹形状为固定不变的圆柱形,不需要计算尾迹位置。因而尽管计算工作量小,但由于尾迹保持圆柱形不变的简化假设,不能期望在复杂条件下提供准确的风力机气动特性。自由涡尾迹方法由于可以按照尾迹的真实情况“自由”发展 , 可以处理风力机的复杂情况,但是 ,自由涡尾迹方法需要和流场变化循环迭代 ,计算量大,有时还存在稳定性问题,很难用于风力机的日常设计。作为一种折中,预定涡尾迹方法的计算量远小于自由涡尾迹方法(Christopher2001),而且如果尾迹能够准确描述的话 ,可以获得与自由涡尾迹方法相同准确度的气动计算结果(Gould 1992)。但是,要准确描述尾迹的几何形状,特别是尾迹扭曲形状 ,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尾迹实验和数值计算的基础之上(Vermeer2003, Haans 2005)。这限制了预定涡尾迹方法的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能力的快速发展 ,自由尾涡模型近年来得到了更大的关注。自由尾涡模型尾迹随叶片涡量及其涡脱落方向变化而变化 ,更精确地反映了实际流场变化情况。但自由尾涡模型除了计算量较大以外,基于欧拉坐标体系描述的涡面在发生扭曲变形时,可能带来计算稳定性和收敛性问题,制约了这类计算软件的鲁棒性,因而需要进一步发展其他自由尾涡计算方法,如离散涡方法等(Voutsinas 1994)、拉格朗日坐标系下的涡方法等 (Gupta 2006)。

在国内 ,王同光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对涡尾迹方法进行了系列的研究,发展了相关计算软件(王芳2009,许波峰2011),结合三维失速延迟模型与动态失速模型 ,开展了风力机动态载荷计算研究。通过与NREL非定常实验结果的对比 ,验证了计算软件和计算结果的可信性。

相较于动量叶素理论等工程方法 ,涡尾迹方法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可以计算非定常及偏航条件下的风力机气动特性。但必须指出,涡方法是基于势流理论建立的,本质上是没有黏性效应的流场 ,不能反映旋涡扩散与耗散过程。尽管为了计算稳定性 ,可引入涡核模型以避免奇性存在,但实际流场中涡的耗散与环境湍流相关 ,而且随着叶片

载荷的不同 ,涡形状变化及其耗散效应有较大差别,难以采用涡尾迹方法来反映这些流动规律。叶片上的环量分布也对涡尾迹存在影响,而在涡尾迹方法中,叶片上环量计算一般采用升力线或升力面方法 ,难以刻画黏性流动 ,因而需要发展黏性效应的涡方法。

3流固耦合的气动弹性问题

3.1气动弹性现象

风力机是一个刚柔耦合的多体系统,随着风力机额定功率的增加,塔架高度与风轮直径越来越大,10 MW级别风轮直径可达150 m.叶片的刚度越来越小,柔性越来越大,叶片和塔架等部件在运转过程中的弹性变形量也越来越大。这将带来几个方面的影响:(1)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比较典型的是叶片与塔架之间的净空减小(上风向风轮),可能会发生碰撞;(2)气动特性发生改变,叶片形状变化改变了流动局部攻角,影响升阻力特性;(3) 结构刚度发生改变,特别对于复合材料而言,变形产生了附加拉应力和压应力,使层间应力发生变化。

气动力与结构的耦合作用一般称为气动弹性问题,存在静态和动态两种情况。静态气动弹性与气动力、弹性力和重力有关,如果三者达到静态平衡,则结构是稳定的;动态气动弹性与气动力、惯性力和重力有关,如果三者不存在共振关系,则结构是稳定的。

比较典型的静态气动弹性不稳定问题是扭转发散。一般地,叶片叶素的气动中心在1/4弦线位置,位于弹性轴前,这时作用在叶素上的升力产生的扭转力矩会使叶素的入流角(迎角)增大。由于升力大小与气流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而由叶片扭转刚度产生的恢复力矩与气流速度无关,因而当气流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称为临界风速)后,气动力扭矩大于叶片恢复力矩,形成扭转发散,直到结构破坏。除了空气动力产生扭转力矩外,对有扭角和锥角的风力机叶片,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也会产生扭转发散。为了避免叶片的扭转发散, 要合理选用叶片的结构参数,尽量提高叶片的扭转刚度, 或者采用气动弹性剪裁设计,降低气动力作用。

动态不稳定现象则十分复杂,主要和叶片的动态气动载荷有关,如旋转运动、控制机构(偏航、变桨等)运动及不同部件运动耦合(如传动机构、塔架等)。这些动态载荷有些是周期性的,有些是冲击性的,耦合作用下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影响。

对于叶片而言, 旋转时可能出现3种形式的振动: (1)挥舞方向振动,即叶片在垂直于旋转平面方向上的弯曲振动;(2)摆振方向振动,即叶片旋转平面内的弯曲振动;(3) 扭转方向振动,即叶片绕变桨距轴线的扭转振动。在空气动力、惯性力和弹性力的耦合作用下,这3种振动形式可能发生耦合,产生气动弹性的动态不稳定: 挥舞/摆振不稳定、扭转/摆振不稳定、经典颤振、失速颤振和失速诱导摆振等。

对于叶片而言, 旋转时可能出现3种形

式的振动: (1)挥舞方向振动,即叶片在垂直

于旋转平面方向上的弯曲振动;(2)摆振方

向振动,即叶片旋转平面内的弯曲振动;(3) 扭转方向振动,即叶片绕变桨距轴线的扭转

振动。在空气动力、惯性力和弹性力的耦

合作用下,这3种振动形式可能发生耦合,产

生气动弹性的动态不稳定: 挥舞/摆振不稳定、扭转/摆振不稳定、经典颤振、失速颤

振和失速诱导摆振等。

(1)挥舞/

挥舞/摆振不稳定是风力机单个叶片在

挥舞运动和摆振运动耦合下产生的不稳定

振动。叶片在挥舞运动时,挥舞速度在叶片

摆振方向上产生科氏力和力矩;而叶片在

摆振运动时,由于摆振速度在挥舞方向上的

不同,会使离心力/力矩在挥舞方向上的分量发生变化,这种相互作用使叶片出现不稳定。当风力机叶片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大幅度挥

舞运动和摆振运动、叶片锥角和几何扭角

较大时,以及叶片挥舞频率与摆振频率接近时,就容易发生挥舞/摆振不稳定。

(2)扭转/摆振失稳

扭转/摆振不稳定可以认为是一种严重

的挥舞/摆振不稳定现象。在空气动力载荷

作用下 ,风力机叶片在摆振方向和挥舞方向都要产生弯曲 ,特别是叶片变桨矩时更是如此。当叶片扭转变形耦合到摆振运动中时 ,

就可能造成这种不稳定。不过 ,除非叶片摆振方向刚度很小 ,或叶片几何扭角风轮锥角很大,叶片一般不会发生扭转/摆振不稳定。

(3)经典颤振

经典颤振飞行器机翼出现的典型的颤

振现象 ,它是在空气动力、惯性力和弹性力耦合作用下发生的振动现象。对于风力机

叶片而言,主要表现为叶片挥舞/扭转不稳定。当风力机叶片在某一个恒定转速下运转时 ,叶片挥舞角和扭转角平衡在某个确定的位

置上。当挥舞频率和扭转频率接近时 ,或者叶片剖面质心位置位于气动中心之后,叶片

的扭转振动和挥舞振动会产生较强的耦 ,在阵风等初始扰动下就可能发生大幅度的叶

片振动 ,导致叶片破坏 ,即为颤振失稳。

(4)失速颤振

风力机叶片失速颤振是由叶片截面流

场失速诱发的振动。当叶片截面流场发生

失速时 ,在升力曲线和力矩曲线上出现迟滞现象。因此在临界区内 ,叶片的变桨阻尼是负值,形成失速颤。如果叶片的扭转刚度比较大,一般不会发生失速颤振。但当叶片尺

寸增加,特别是变桨距叶片,如果其变桨距系统是柔性的,扭转刚度较低 ,就有可能发生

失速颤振。特别是在叶片出现动态失速时,

会加剧失速颤振的发生。

对于定桨矩失速性风力机而言 ,在叶片没有扭转的情况下如果叶片有挥舞运动也

可能发生失速颤振。丹麦 Nibe A 型风力机

在测试时 ,当风轮在 630 kW 额定功率附近

接近完全失速运行时 ,叶片挥舞力矩出现大幅度的脉动 , 叶尖出现挥舞摆动。

失速不仅导致挥舞方向的摆动,随着风

轮直径的增加 ,叶片柔性增大 ,还可能发生

摆动方向的振动 ,使风力机非正常停机或导致叶片破坏。

失速颤振不像经典颤振那样激烈 ,它是一种等幅值的振动。为了避免失速颤振 ,可以增加变桨距运动的阻尼 ,改善叶片 (翼型)

失速特性和调节叶片挥舞频率,使叶片挥舞

频率不要接近风轮旋转频率。

3.2气动弹性分析

气动弹性分析是为了确定风力机系统

的稳定性,是一个涉及气动、结构、材料与动力系统等多学科耦合的复杂问题。风力机系统整体上是一个多体动力系统 ,受到非定常的外力(如气动力等)作用后结构变形 ,反过来又影响了气动力分布 ,形成了一个反馈,因而存在稳定性问题。

气动力和结构变形计算的不同方法进行组合 ,形成了不同的气动弹性方法。由于气动弹性计算量很大,前面讨论的气动计算中,普遍采用以动量叶素理论为主的工程方法,或者采用面元法 . 由于计算资源的限制,目前很难采用基于NS方程的CFD方法。对于结构方程也存在不同复杂程度的计算方法 ,获得计算风力机系统的变形及其应力分布。从简化的一维梁简化模型、到线性系统模态法直到最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有限元计算等。

按照虚功原理 ,时域动力系统可以表示为以下一般形式

g

Mx Cx Kx F

++=

M为质量矩阵,C为阻尼系数矩阵,

K为弹性系数矩阵,

g

F为广义力向量,x 为系统自由度。依据x定义不同,微分动力系统具有不同的意义及自由度数目。如果整个系统采用有限元法求解,则x为实际的位移量。自由度数目十分庞大。对于线性系统,位移可以分解为特征模态的叠加,则x为广义位移,实际代表了特征模态的系数。

模态法可以极大地减少动力系统的自由度,对于风力机系统,只需要几十个模态就可以表示其变形特性。结合广义气动力及其他特征矩阵 ,就可以计算系统稳定性。商业软件 FLEX采用的气动弹性方法即为模态法。

风力机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刚柔耦合系统 ,几个主要部件,如叶片、塔架以及传动链等部件为典型的细长体 ,可以简化为一维梁模型,承受弯曲、扭转和拉伸变形,因而使得整个系统的结构计算大大简化。而对于发电机、机舱、变速箱等部件,则可将其等价于刚体模型,即柔性体上的附加质量。对于一维梁模型,根据不同条件和计算量要求,也可以采用线性方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等计算。目前,在风力机结构计算中,线性方

法较为普遍 ,非线性结构计算与线性差别不大,但随着风力机尺寸的增加,变形量增大以后,非线性方法应得到重视。

4 风能工程的技术趋势

风能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在中国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风力发电技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得风力发电的成本不断下降,在能源体系中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趋势是大、远、深,即风轮直径越来越大、离陆地越来越远、海洋越来越深,对风力发电现有设计能力及工程技术提出了挑战。深海浮动平台基础是可动的,在现有风电机组系统中引入了新的自由度,对整个风力机的气动特性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还不清楚,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 相关的实验及计算能力仍在发展之中。

纵观风力发电中的流动问题,一个典型的特点是其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大气边界层的时空剧烈变化还是风力机叶轮复杂的动态流场特性,均缺乏精确的计算模型来反映其实际运动规律。因而在实际设计中只能采用较为保守的参数,这增加了风电机组的制造成本。目前流体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仍然是综合考虑多种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发展精度更高的风力机流场特性的计算模型,包括风场模型、尾流模型以及风轮特性计算模型等,IEA Wind组织的国际合作项目大多集中在这些方面。

由于流动问题的复杂性,短期内流动理论取得突破进展的希望不大,风洞实验或现场测量数据可以针对某些流动现象局部地改善模型的精度,对于超出实验范围的流动可能无效。从长远发展来看 ,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仍然是未来技术的方向。这主要由于以下两方面的理由: 一是CFD具有普遍的适用范围。无论是风场、洋流还是风力机的流场,均可以用CFD来解决问题。二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现代科技中最活跃的领域,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其他工程技术中不可能企及的。在国内,国防科大的超级计算机已可求解1千亿以上网格规模的流体力学问题,而国外,已有求解万亿以上网格规模的报道,因此直接求解工程问题中的湍流(DNS)流场也许比预想的时间早得多。特别是近年来GPU技术的发展 ,使得每台微机均有成为巨型计算机的可能,未来计算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依赖于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CFD方法的突破 ,未来流体力学问题可得以最终解决。目前CFD技术在工程设计上的能力虽然幼稚,但其成长性是巨大的。但现有条件下,CFD 需要大量实验数据的验证和确认。

实际上,风能工程中流动特性的不确定性是固有的,来源于不同地形、不同气候环境下风资源的多样性,风力机设计必须在这种不确定性条件进行。除了气动载荷的不确定,其他领域如复合材料性能参数等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这样一个涉及多学科的不确定度大的系统,应当采用钱学森提出的系统工程方法来开展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如加强结构、材料和控制设计,降低气动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对于大型风电机组, 目前正在发展一些先进的控制策略,如单独变桨控制、预先变桨控制等,通过感知来流风速的实际变化,调整叶片桨距角,使得整个发电机组越来越智能化 ,可有效降低叶片的气动载荷。在结构和材料方面,通过弯扭耦合的气动剪裁设计 ,使叶片变形后具有自动降低气动载荷的能力。

作业-数据流图(DFD)

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 软件与智能研究所 阅读以下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5,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20分) 【说明】 某高校欲开发一个成绩管理系统,记录并管理所有选修课程的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其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1) 每门课程都有3到6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结束后会进行一次测试,其成绩作为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课程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其成绩作为这门课程的考试成绩。 2) 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均由每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上传给成绩管理系统。 3) 在记录学生成绩之前,系统需要验证这些成绩是否有效。首先,根据学生信息文件来确认该学生是否选修这门课程,若没有,那么这些成绩是无效的;如果他的确选修了这门课程,再根据课程信息文件和课程单元信息文件来验证平时成绩是否与这门课程所包含的单元相对应,如果是,那么这些成绩是有效的,否则无效。 4) 对于有效成绩,系统将其保存在课程成绩文件中。对于无效成绩,系统会单独将其保存在无效成绩文件中,并将详细情况提交给教务处。在教务处没有给出具体处理意见之前,系统不会处理这些成绩。 5) 若一门课程的所有有效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都已经被系统记录,系统会发送课程完成通知给教务处,告知该门课程的成绩已经齐全。教务处根据需要,请求系统生成相应的成绩列表,用来提交考试委员会审查。 6) 在生成成绩列表之前,系统会生成一份成绩报告给主讲教师,以便核对是否存在错误。主讲教师须将核对之后的成绩报告返还系统。 7) 根据主讲教师核对后的成绩报告,系统生成相应的成绩列表,递交考试委员会进行审查。考试委员会在审查之后,上交一份成绩审查结果给系统。对于所有通过审查的成绩,系统将会生成最终的成绩单,并通知每个选课学生。 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这个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得到如图2-1所示的顶层数据流图和图2-2所示的第1层数据流图。 【问题1】(4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1中的外部实体E1~E4的名称。 【问题2】(3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2中的数据存储D1~D5的名称。 【问题3】(6分) 数据流图1-2缺少了三条数据流,根据说明及数据流图1-1提供的信息,分别指出这三条数据流的起点和终点。 【问题4】(3分) 简要叙述在本例中运用了哪几条画分层DFD 图的指导原则。 【问题5】(4分) 数据流图是在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阶段宏观地描述系统功能需求的重要图形化工具,程序流程图也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图形化工具。简要说明数据流图和程序流程图在适用场合与作用上的区别。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数据流图)

教师科研管理工作流程是:接收教师交来的科研申报材料,科研秘书根据科研管理条例进行初审,对需要修改的申报材料退回教师修改;对初审合格的材料,再根据科研管理条例和科研档案进行分类。分类完成后将科研成果材料报主管主任审批,审批合格后,由科研秘书将材料存储到科研档案,并报科研处备案。 表格填写不完整通知 顶层数据流图

第1层数据流图 1.当某个学生想注册参加教育委员会举办的课程,他提交包含注册信息和个人信息的申请 表。如果表格填写完整,这些信息被存到注册文件和学生文件中。学生在一个月内付清费用并存入费用文件后,会收到一张学生卡和课程信息材料及发票,职员在收费时检查学生文件以确认该学生的交费情况。在注册结束后,编制班级列表发给教师。编制常规费用报告交送课程主办人。 2.某制造企业的物料出入库管理的工作流程分别叙述如下: a.出库工作流程 (1)领料人提交领料单(每一种物料有一张领料单) (2)仓库保管员根据领料计划单检验该领料单是否有效 (3)若经检验没有相应的领料计划,则通知领料人该领料单无效 (4)若领料单有效,仓库保管员根据领料单上的物料代码核对是否有足够的库存(5)若没有足够的库存,仓库保管员向领料人发缺货单 (6)若有足够的库存,仓库保管员在领料单上签字,并登记出库单,修改物料主文件中的现有库存数;相应的物料出库,物料清单交领料人 b.入库工作流程 采购员提交入库申请单(每一种物料有一张入库申请单) (1)仓库保管员根据采购计划单验收入库申请单 (2)若验收发现没有相应的采购计划,则仓库保管员向采购员发无效申请单 若验收合格,则仓库保管员向检验员申请物料检验;检验员根据检验结果填写物料检验单(3)如果物料或供货方不合格,则向采购员发出退货单 (4)如果检验合格,则仓库保管员登记入库单,修改物料主文件中的现有库存数,相应的物料入库 为便于及时了解库存情况,核查出入库情况,该企业决定将上述人工流程由计算机来实现,请根据该库存管理逻辑,画出顶层数据流图,0层数据流图及其它层次的数据流图

K2工作流系统用户手册

万科K2工作流系统 用户手册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2运行环境 (3) 2.1硬件环境 (3) 2.2软件环境 (3) 3流程操作 (4) 3.1发起流程 (4) 3.1.1登陆系统 (4) 3.1.2发起流程 (4) 3.1.3编辑流程 (6) 3.1.4提交流程 (9) 3.2审批流程 (13) 3.2.1邮件审批 (13) 3.2.2K2系统审批流程 (16) 3.2.3查询流程 (31) 3.2.4流程催办 (32) 4个人设定 (34) 4.1.1授权设置 (34) 4.1.2移交设置 (35) 5流程管理 (36) 5.1.1增加流程 (36) 5.1.2创建模板 (37) 5.1.3流程权限设置 (39) 5.1.4条件配置 (40) 5.1.5流程复制 (41) 5.1.6岗位设置 (42) 5.1.7系统角色 (43) 5.1.8秘书设置 (45) 5.1.9删除审批 (46) 6权限管理 (47) 6.1.1平台管理员设置 (47) 7K2流程发布 (48)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编写目的主要是说明用户如何使用万科K2工作流系统的操作。 1.2背景 确定统一的K2自动化平台,完成管理流程体系中关键内容的标准化,并设置控制点,把握数据来源,跟踪实施效果,制定较为完善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策略,形成“管理流程标准化和自动化推广模板”。形成一个标准化的管理流程体系,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审批自动化平台。达到各一线公司优势互补,形成较为一致的管理流程体系,各类管理流程流程步骤、事项明晰,审批速度的提高,老公司进一步规范现有管理流程体系,新公司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管理方法提升管理能力,满足公司高效率底风险的管理要求,适应公司规模化复制效应的实现,为流程的持续优化打好基础的目的。 2运行环境 2.1硬件环境 可支持Windows XP的硬件配置 2.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p2) 浏览器:IE6.0,IE7.0

图书管理作业数据流图

作业: 要开发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主要的功能需求包括读者登记、图书管理和信息查询,这些功能都是由图书管理员来操作完成的。 对于初次借书的读者,应先进行登记,系统自动生成读者号,并与读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单位、地址、联系电话等)一起存储起来,打印一张借书证给读者。 图书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购入图书,图书注销,读者借书,读者还书。具体流程如下: 1.购入新书需要为该书编制入库单,内容包括:图书分类目录号,书名,作者,出版社,价格,数量和购书日期等,将这些信息存储在入库单存储中,检查图书库存目录中是否有该图书,如果有,修改库存总量,如果没有写入图书库存目录。 2.注销图书需要先编制注销单,内容包括:图书分类目录号,书名,作者,出版社,价格,数量和注销日期等。将这些信息存储在注销单存储中,检查注销数量与图书库存目录中数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删除该记录,否则减少库存总量。 3.读者借书,系统先检查该读者号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则拒绝借书,若存在进一步从借阅存储中检查该读者借书那是否达到最大限制数(假设为5),若已达到则拒绝借书,否则将图书分类目录号,读者号,借阅日期写入借阅存储中,图书在库数量减1。 4.读者还书,系统通过读者号,所借图书分类目录号从借阅存储中读出借阅记录,标明还书日期,再写回,图书在库数量加1。同时检查图书是否逾期(假设可借期最长1个月),逾期则计算罚款,打印罚款单。 系统的查询功能主要包括读者信息查询和图书信息查询,读者信息查询可查询读者基本情况及读者借书情况,图书信息查询可查询图书基本信息和图书的借出情况。 要求: 1.分层数据流图 2.软件结构图 3.数据表结构 4.借书模块的界面设计,程序流程图 5.借书模块的测试用例

数据流图试题及答案

【问题1】(1)费用单 (2)待租赁房屋列表 (3)看房请求 (4)变更房屋状态请求 【问题2】(5)房主信息文件 (6)租赁者信息文件 (7)房屋信息文件 (8)看房记录文件 【问题3】(1)起点:房主终点:变更房屋状态数据流名称:变更房屋状态请求 (2)起点:租赁者终点:登记租赁者信息数据流名称:租赁者信息 (3)起点:租赁者终点:安排租赁者看房数据流名称:看房请求 试题一(共15分) 阅读以下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高校欲开发一个成绩管理系统,记录并管理所有选修课程的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其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1. 每门课程都有3到6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结束后会进行一次测试,其成绩作为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课程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其成绩作为这门课程的考试成绩。 2. 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均由每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上传给成绩管理系统。

3. 在记录学生成绩之前,系统需要验证这些成绩是否有效。首先,根据学生信息文件来确认该学生是否选修这门课程,若没有,那么这些成绩是无效的;如果他的确选修了这门课程,再根据课程信息文件和课程单元信息文件来验证平时成绩是否与这门课程所包含的单元相对应,如果是,那么这些成绩是有效的,否则无效。 4. 对于有效成绩,系统将其保存在课程成绩文件中。对于无效成绩,系统会单独将其保存在无效成绩文件中,并将详细情况提交给教务处。在教务处没有给出具体处理意见之前,系统不会处理这些成绩。 5. 若一门课程的所有有效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都已经被系统记录,系统会发送课程完成通知给教务处,告知该门课程的成绩已经齐全。教务处根据需要,请求系统生成相应的成绩列表,用来提交考试委员会审查。 6. 在生成成绩列表之前,系统会生成一份成绩报告给主讲教师,以便核对是否存在错误。主讲教师须将核对之后的成绩报告返还系统。 7. 根据主讲教师核对后的成绩报告,系统生成相应的成绩列表,递交考试委员会进行审查。考试委员会在审查之后,上交一份成绩审查结果给系统。对于所有通过审查的成绩,系统将会生成最终的成绩单,并通知每个选课学生。 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这个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得到如图1-1所示的顶层数据流图和图1-2所示的0层数据流图。 图1-1 顶层数据流图

工作流说明文档

工作流使用文档说明书 工作流的概念: 工作流是多人按顺序依稀填写一张表单,或者填写会签意见,传递附件,在工作中,不同步骤的主办人对附件的权限可以单独进行设置。 1、如何新建工作 点击工作流—新建工作,在流程分类下,用户具有新建权限的所有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分类会在左侧显示,点击我要发起的工作流程的名字,点击“新建并办理按钮”,如下图所示: 以下为新建工作后进入流程表单中办理的页面,控件显示如果为灰色,表示在当前步骤该控件为不可写。主办人在表单页面内容填写完毕后,点击“转交下一步”,进行下一步人员的选择。 可在下方进行附件的上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添加空白文档,一种是可点击“添加附件”按钮,可直接上传本机中已完成的附件文档。

点击“转交下一步”按钮,进入下图所示页面,只需要选择下一步骤的审批人员名字,点击“确认转交”按钮即可。 2、我的工作 流程新建完成后,待审批工作就进入到模块“我的工作”中,所有未接收或者已接收的流程都在该模块中显示。显示流程的名称、文号以及步骤和目前的状态。 点“主办”按钮进入流程办理页面,主要是对表单发文内容的核稿。本人办理完工作

后想关注此流程办理进度,办理情况,如图所示: 3、如何对所有的工作进行查询 对于已经完成的流程,或正在进行的流程,就可以实现多种范围、多种流程的查询,包括快速查询和工作流高级查询两种。点击工作查询首先出现以下界面: 查询时,用户可以根据工作流的状态或者文号或者时期等查询工作流。 高级查询: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个工作流的状态。如果选择某个流程进入详细查询, 按照流程查询的时候,需要选择某一个流程,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针对具体表单项目的查询。可以在查询时,自由选择该流程表单中的字段,用以生成统计HTML或EXCEL格式的报表,便于保存和统计。

第一次作业数据流图-附答案

1.期末教师出题业务流程如下,请画出DFD的第一层图。 ?临近期末,首先由学校教务处对全校该学期所有参加期末考试的课程进行考试时间的安排工作; ?各学院本学期有授课任务的教师根据自己课程的考试时间安排,提前2周进行试卷出题工作; ?然后由出题教师所在系的系主任进行试卷的审核工作; ?只有通过审核的试卷方可由教务处印卷教师进行试卷的印刷工作,并试卷存档保存。 参考答案:

2.失物招领系统 某学校需要开发一套计算机软件用于进行失物招领管理,要求能够完成以下功能: ?失物招领中心存放并管理各种遗失物品,随时可以查询。 ?失主可以持有效证件到招领中心,工作人员负责登记遗失物品信息(物品名称、类型、丢失地点、丢失时间、详细描述、图片等)和个人信息(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联系电话、Email等) ?工作人员根据物品信息可以从库存中查询匹配物品,如果经确认是失主物品,则记录有关归还信息,将物品交还。 ?拾遗者可以将捡到的物品交给招领中心,工作人员将其存放柜中,并登记物品详细信息、拾遗者信息和存放地点。 ?对于特殊物品(如证件、手机等具身份特征的物品),应能提供自动查找匹配功能,如果有挂失物品匹配成功或相似,可以列表显示。 根据以上语义描述,按照数据流图的绘制步骤,请画出DFD的第一层图。 参考答案:

3.图书馆管理系统 请根据下述部分需求描述及实际借还书经历画出顶层图、第一层图及借还书管理P2的 数据流图 ?图书馆管理系统可提供图书的管理(P1)、借还书管理(P2)、读者信息管理(P3)等功能; ?图书管理员可通过图书的管理进行新书购置、图书维护和旧书删除等功能; ?读者可通过借还书管理为读者提供图书的预约、借阅、归还、续借等功能; ?读者还可通过读者信息管理实现图书卡办理、挂失、接受处罚及离校时相应的处理功能; ?…… 参考答案: 顶层:

jira自定义工作流操作手册

jira自定义工作流配置 在介绍jira自定义工作流配置之前先介绍一些概念性的知识: 1.工作流:是一个问题经过进过其生命周期的若干个步骤和阶段的变迁。工作流通常代 表实际的业务处理流程。 一个工作流是由步骤和变迁组成的,一个工作流的步骤标识着一个问题的一个阶段或者叫“状态”,变迁是工作流中两个步骤之间的连接。 2.当定义一个变迁的时候,可以选择性的指定一下选项: Conditions(条件)——用于控制哪些用户能够执行一个变迁。 Validators(校验)——在执行变迁之前,用于检查任何用户的输入是否合法。 Post Functions(后续操作)——在变迁完成之后,用于执行特定的动作,如:将问题分配给特定的用户,发送通知email,更行问题的某个字段。 Screen(显示给用户的界面)——这对于用户输入信息之后才能完成变迁的情况是有用的。 3.在jira中的默认工作流程图中,5个方框表示工作流的步骤/状态(open、in progress、 resolved、reopen、closed),箭头代表变迁(transitions)。这个从网上查一下。 4.在jira中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创建一个新的工作流: 页脚内容1

1)通过“Add New Workflow”来创建一个空白的工作流。用这个方法创建的工作流有 一个默认的步骤open,该步骤有一个进入的工作流变迁:“create”。 2)通过点击“copy”链接,拷贝已经存在的工作流(如果您准备新添加的工作流和已 经存在的工作流类似,则可以使用此方法)。用这种方法您的工作流将会包含所拷贝的工作 流的所有步骤和变迁。 1.创建工作流 Jira安装完成以后地址栏中输入:http://10.7.101.25:8080/secure/Dashboard.jspa进行平台配置。 在创建新的工作流时一般先将全部步骤定义好,再创建变迁将步骤连接起来,所以首先要自己定义一个工作流程图。 1.以jira管理员的账户登录系统。 2.在jira的导航菜单上点击“Administration”链接。 3.点击左侧导航菜单中的Global Settings—>Workflows,如下图: 页脚内容2

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的一个经典例子

系统的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实例 作为示例,为简单起见,我们只考虑人机分工。此处的数据流图是计算机化的帐务处理系统中涉及到计算机部分的数据流图,人工完成的部分将不做反应。例如:计算机没有能力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这些工作必须由人来完成,因此进入系统(系统的自动化部分)的应该是记账凭证而不是原始凭证。银行对帐单仍然是系统的输入数据流,原有的输出数据流系统也必须提供。 图1 系统的顶层数据流图 图2 系统的第一层分解图 记账凭证进入计算机系统需要进行输入操作,而且由于记账凭证本身可能出错,或输入过程中可能发生错误,因此系统必须提供对已输入的记账凭证的修改功能和审核功能,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才能够记账。据此,对“凭证处理”分解得到第二层分解图,该分解图由凭证输入、凭证修改和凭证审核三个处理构成。如果记账凭证是由操作人员直接根据原始凭证

用计算机填制,则凭证处理还应该包含一个打印记账凭证的处理。 图3 系统第二层分解图之一(图1)在系统中,登帐处理由计算机完成,其分解的流程图与原来一致。 图4 系统第二层分解图之二(图2)

图5系统第二层分解图之三(图3) 图6 系统第二层分解图之四(图4) 8.1.3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图中的各种成分进行详细说明,作为数据流图的细节补充,和数据流图一起构成完整的系统需求模型。数据字典一般应包括对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的说明。以下列出本系统的主要数据字典条目。 1. 数据项条目 数据项编号:D01-001 数据项名称:凭证编号 别名:凭证流水号 符号名:PZBH 数据类型:数值型 长度:4 取值范围:1~9999 其余略。 2. 数据结构条目

应用题一绘制数据流图

附件1: 应用题一:绘制数据流图 1.请根据以下描述画出某库存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该系统的数据流程描述如下:(1)首先,根据计划部门转来的收货通知单,和已存在的物资编码文件,建立物资采购单流水账;(2)然后,根据技术部门的物资验收报告和物资采购单流水账,更新物资台账文件;(3)最后,对物资台账分类汇总,将结果存储于物资总账文件中。 2.请根据以下描述画出系统的数据流图。该子系统共有三个加工,(1)首先,根据生产计划、库存台账文件编制采购计划,建立采购计划文件;(2)其次,根据订货合同、采购计划文件,建立合同台帐文件;(3)最后,根据合同分类文件打印合同分类表。 3.请根据以下业务流程描述,画出某物资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该系统的业务流程描述如下:(1)生产车间向物资部提出物资需用计划,物资部计划人员根据库存台帐,编制物资采购计划;(2)采购人员根据物资采购计划,以及供货商报价单,编制合同台帐;(3)采购的物资到货后,库存管理人员根据技术科提供的验收报告,以及合同台帐,进行物资入库处理,并更新库存台帐。 4.请根据以下描述画出某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该系统的数据流程描述如下:(1)首先,根据技术科的验收报告,建立设备台帐;(2)然后,根据技术科的设备检修记录,更新设备台帐;(3)最后,对设备台帐分类汇总,打印输出统计报告。 5.请根据以下业务流程描述,画出某仓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该系统的业务流程描述如下:(1)仓库管理员依据物资到货通知单,建立物资台帐;(2)领料人员向仓库管理员提交物资领用申请,库管员查询库存台帐并打印领料单;(3)月末进行物资盘点,生成并打印“物资收支存报表”。 6.请根据以下描述画出某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该系统的数据流程描述如下:(1)教学秘书将学生成绩单录入,形成学生成绩文件;(2)打印成绩单,交给学生;(3)依据学生成绩文件,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文件;(4)将分析报告打印出来,交给主管校长。

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图及数据流图-例题

实用软件工程作业(业务流程图及数据流图)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某工厂人事管理业务如下: 1)由厂长批准的《调入人员通知》连同《职工登记卡》由调入人员一起交给人事科,人事科将《职工登记卡》的信息登记到《职工档案》,其数据项有:职工代码、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职务、职称、最后学历、固定工资、入厂日期、所在单位。《调入人员通知》存档,为统计调入人员时使用。 2)由厂长批准的《调出人员通知》交人事科,人事科据此将其在《职工档案》中的信息取出,另外记入《调出人员档案》,其数据项在《职工档案》基础上,增加一项“调出日期”。 3)由厂长批准的《离退休人员通知》交人事科,人事科据此将其在《职工档案》中的信息取出,记入《离退休人员档案》,其数据项在《职工档案》基础上,增加一项“离退日期”。 4)由厂长批准的《职工工资变动通知》交人事科,人事科据此修改《职工档案》中的职工的固定工资数据。 5)本厂职工把各大专院校颁发的《学历证明》交人事科,人事科据此修改《职工档案》中的最后学历数据。 6)随时都有本厂各级管理人员来人事科查看人事档案、离退休人员档案、调出人员档案信息。 7)每到年末,人事科需编制《职工统计表》和《职工学历统计表》、《职工工资统计表》、《职工年龄结构分析表》,交给厂长。 下面给出《职工统计表》和《职工学历统计表》的格式,其他表的格式请自己设计。 职工统计表 现计划开发一个人事管理系统,以完成以上各项业务。 要求完成: (1)画出现系统的业务流程图。 (2)设计出新系统的数据流图(包括顶层图和各级细化图)。

业务流程图

TOP图 一级细化图

公司工作流管理操作手册

公司工作流管理操 作手册

北斗星协同工作平台V3.0版——工作流管理系统 操 作 手 册 深圳市北斗星科技有限公司

二○○八年八月版本历史

目录 1 流程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如何创立流程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流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环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环节属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连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流程属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流程的建立和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流程模型的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流程模型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协同流程的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审批流程的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流程属性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环节属性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工作流的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功能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应用案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事务发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领导签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流程设计 流程的定义:业务流程的全部或部分自动化,在此过程中,文档、信息或任务按照一定的过程规则流转,实现组织成员间的协调工作以达到业务的整体目标。 流程是由一系列处理环节和流转路径组成的有机集合,用于完成某项任务而设计的;每个环节由相应的一个或多个人员来执行;每个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动作,如审核、批示等等。 1.1如何创立流程模型 流程模型是建立在应用分类下的实体,在系统后台的流程处理

软考历年真题--下午题--数据流图(讲解)

试题一(15分) 阅读下列说明和数据流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某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图书管理和信息查询。对于初次借书的读者,系统自动生成读者号,并与读者基本信息(姓名、单位、地址等)一起写入读者文件。系统的图书管理功能分为四个方面:购入新书、读者借书、读者还书以及图书注销。 1、购入新书时需要为该书编制入库单。入库单内容包括图书分类目录号、书名、作者、价格、数量和购书日期,将这些信息写入图书目录文件并修改文件中的库存总量(表示到目前为止,购入此种图书的数量)。 2、读者借书时需填写借书单。借书单内容包括读者号和所借图书分类目录号。系统首先检查该读者号是否有效,若无效,则拒绝借书;若有效,则进一步检查该读者已借图书是否超过最大限制数(假设每位读者能同时借阅的书不超过5本),若已达到最大限制数,则拒绝借书;否则允许借书,同时将图书分类目录号、读者号和借阅日期等信息写入借书文件中。 3、读者还书时需填写还书单。系统根据读者号和图书分类目录号,从借书文件中读出与该图书相关的借阅记录,标明还书日期,再写回到借书文件中,若图书逾期,则处以相应的罚款。 4、注销图书时,需填写注销单并修改图书目录文件中的库存总量。系统的信息查询功能主要包括读者信息查询和图书信息查询。其中读者信息查询可得到读者的基本信息以及读者借阅图书的情况;

图书信息查询可得到图书基本信息和图书的借出情况。 图书管理系统的顶层图如图1-1所示;图书管理系统的第0层DFD图如图1-2所示其中,加工2的细化图如图1-3所示。 【数据流图1-1】 图1-1图书管理系统顶层图 【数据流图1-2】

工作流需求说明书Word版

工作流需求说明书 1 前言 为构架完整EDM产品,更好满足特定用户需求,需要进行项目管理和工作流管理模块的开发。 此需求计划由公司内部提出,在需求讨论和编写过程中,总结PDM组在“863”项目中开发工作流原型的经验,吸收部分企业对工作流的需求意见,参照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现有系统,确定了我公司开发的要求和目标。 此工作流需求说明书作为项目组内部开发指导文件。 1.1 目的 开发项目管理和工作流模块,所有的过程逻辑控制在工作流中实现,并通过项目管理进行任务分发、任务提交、过程跟踪等。工作流系统中的服务模块(如工作流引擎)基于DCOM实现,作为组件提供给系统使用。 本文档的预期读者为项目组开发人员、质量保证人员、市场销售人员及公司领导层。 1.2 范围 实现的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和工作流管理(WorkflowManage)作为CEDM的两个模块,不单独包装为产品。 工作流管理实现WfMC定义的基本功能:工作流引擎、图形化定义工具、工作流客户端、工作流管理平台。但实现的功能为WfMC定义功能的子集,不考虑异构工作流系统间的交互,不考虑数据对象在工作流上的传递,不考虑工作流结点上脚本的实现。 项目管理以工作流管理为核心。项目加载工作流模板后,对任务进行描述,包括设定项目承担人、任务截止日期、任务优先级等,进行工作流的启动、流转、操作。项目管理不包括对设备等其他非人力资源的调度,不负责对项目进度排程的优化和组合。

1.3 定义、缩写词、略语 WfMC(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工作流管理委员会,有关工作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 DCOM(Distributed Component Object Model)。微软的分布式计算平台。 1.4 参考资料 1.罗海滨.工作流技术综述.软件学报.2000(11),7:899-907 2.范玉顺.基于工作流的CIMS应用集成支持系统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0,2:9-10 3.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 4.Wil.M.P. Van Der Aalst. Verification of Workflow Task Ttructures: a Petri-net-based approach information systems. Vol.25 No.1 pp.43-69 5.Ellis C.A. Null. G.J..Modeling and Enactment of Workflow System Application and Theory of Petri Net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691,Berlin Springer-Verlag,1993 1-16 6.卢正鼎.面向并行工程的产品设计过程管理的抽象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 报. 2000,Vol12. No.2:123-124 7.刘铁铭.基于工作流的企业过程建模与仿真. 清华大学学报. 2000 ,Vol.40 No.1:109-110 …… 参考的应用系统 1.SmartTeam4.0 以色列Smart Solution公司 2.开目PDM 武汉开目公司 3.大恒PDM2.0 北京大恒公司 4.LOTUS workflow 美国IBM 5.workflo 上海新视界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数据流图)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数据流图)

教师科研管理工作流程是:接收教师交来的科研申报材料,科研秘书根据科研管理条例进行初审,对需要修改的申报材料退回教师修改;对初审合格的材料,再根据科研管理条例和科研档案进行分类。分类完成后将科研成果材料报主管主任审批,审批合格后,由科研秘书将材料存储到科研档案,并报科研处备案。

教师申报材料 科研申报 教师科研管理部门 科研秘书初审 退回 申报材料修改 分类 科研成果材料 主管主任审批 科研处备案 科研秘书存档 存储档案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合格 学生 课程管理系统 0课程主办人 教师 申请表(注册信息+个人信息) 费用 学生卡、课程信息材料、发票 班级列表 常规费用报告 表格填写不完整通知 顶层数据流图

学生 课程主办人 教师 编制班级列表 编制常规费用报告 打印发票 制作学生卡 接受费用 检查申请表 DS1DS2DS3申请表(注册信息+个人信息) 费用 表格填写不完整通知 打印课程信息材料 发票 学生卡 课程信息材料 注册文件 学生文件 费用文件 1 2 34 5 6 7 班级列表 常规费用报告 第1层数据流图 1. 当某个学生想注册参加教育委员会举办的课程,他提交包含注册信息和个人信息的申请表。如果表格填写完整,这些信息被存到注册文件和学生文件中。学生在一个月内付清费用并存入费用文件后,会收到一张学生卡和课程信息材料及发票,职员在收费时检查学生文件以确认该学生的交费情况。在注册结束后,编制班级列表发给教师。编制常规费用报告交送课程主办人。 2. 某制造企业的物料出入库管理的工作流程分别叙述如下: a .出库工作流程 (1) 领料人提交领料单(每一种物料有一张领料单) (2) 仓库保管员根据领料计划单检验该领料单是否有效 (3) 若经检验没有相应的领料计划,则通知领料人该领料单无效 (4) 若领料单有效,仓库保管员根据领料单上的物料代码核对是否有足够的库存 (5) 若没有足够的库存,仓库保管员向领料人发缺货单 (6) 若有足够的库存,仓库保管员在领料单上签字,并登记出库单,修改物料主文件中的现

工作流需求说明书

第 1 页 工作流需求说明书 1 前言 为构架完整EDM 产品,更好满足特定用户需求,需要进行项目管理和工作流管理模块的开发。 此需求计划由公司内部提出,在需求讨论和编写过程中,总结PDM 组在“863”项目中开发工作流原型的经验,吸收部分企业对工作流的需求意见,参照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现有系统,确定了我公司开发的要求和目标。 此工作流需求说明书作为项目组内部开发指导文件。 1.1 目的 开发项目管理和工作流模块,所有的过程逻辑控制在工作流中实现,并通过项目管理进行任务分发、任务提交、过程跟踪等。工作流系统中的服务模块(如工作流引擎)基于DCOM 实现,作为组件提供给系统使用。 本文档的预期读者为项目组开发人员、质量保证人员、市场销售人员及公司领导层。 1.2 范围 实现的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 )和工作流管理(WorkflowManage )作为CEDM 的两个模块,不单独包装为产品。 工作流管理实现WfMC 定义的基本功能:工作流引擎、图形化定义工具、工作流客户端、工作流管理平台。但实现的功能为WfMC 定义功能的子集,不考虑异构工作流系统间的交互,不考虑数据对象在工作流上的传递,不考虑工作流结点上脚本的实现。 项目管理以工作流管理为核心。项目加载工作流模板后,对任务进行描述,包括设定项目承担人、任务截止日期、任务优先级等,进行工作流的启动、流转、操作。项目管理不包括对设备等其他非人力资源的调度,不负责对项目进度排程的优化和组合。 1.3 定义、缩写词、略语 WfMC(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工作流管理委员会,有关工作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

数据流图作业

Spring Breaks'R'US长游服务预订系统 Spring Breaks ' R长词艮务预订系统(SBRU^司负责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春假旅游服务。每年秋天,旅游胜地的宾馆向SBRUI供有关春假期间每周可用的房间、房间大小及房间占用率等信息。因为每个宾馆在每个季节提供不同时间长短的房间预订,并且预订的房间的占用率随着不同的星期有所变化。宾馆通常有可用的不同大小的大量房间,因此大学生可以预订适当的房间。例如,两人可以预订一个双人房间,而四人可以预订一个四人房间。 在每年的12月,SBRU生成一张宾馆、空闲星期、房间占用率的列表,然后将这张表分发给全国各个大学的校园代理人。 当一组学生提出在某一星期预订某一宾馆房间的请求时,SBRUfe这些学生 指定具有足够空间的房间,并向每一个学生发送一个确认通知。当春假的截止日期 来到时,SBRLJ R J每一宾馆发送一张随后几周的学生预订房间列表。当学生到达 宾馆时,他们直接向宾馆支付房间费用。宾馆直接向SBRU的账目系统发送佣金支票,这个账目系统独立于预订系统。当春假结束时学生就可安全返校读书了。 1. SBR顷订系统必须对什么事件做出响应?建立一张完全的事件表,在这 张表中包括事件、触发器、来源、用例、响应和每一事件的目的地。确保只考虑预订系统中的触发处理过程的事件,而不要考虑SBRU账目系统或宾馆使用的 系统所触发的事件。 2. 列出所提到的数据实体。列出每一数据实体的属性。列出数据实体之间的关系 房地产多编目服务系统 房地产多编目服务系统向本地房地产经纪人提供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向客户销售房屋。每个月,经纪人通过与房主签订合同列出待售的房屋列表。经纪人为房地产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向多编目服务公司发送列表上的房屋信息。因此,在社区中的任何代理机构都可以获得列表上的信息。

工作流参考手册

第1章总体说明 在使用EOS WorkFlow的过程中,无论是开发者在“开发环境”中定义业务流程,还是“工作流引擎”控制流程流转,或是工作流参与者使用的“客户端”,再或者管理员使用的“管理与监控工具”,在这期间都会贯穿EOS Workflow 的5个主要对象——流程定义、活动定义、流程实例、活动实例以及工作项。 1.1 EOS工作流开发过程简述 EOS的工作流开发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如下图: 首先是分析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定义流程,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其实是设计,根据业务需求来设计流程,这个流程要怎么走,流程相关的数据如何流动,流程的参与者如何界定,与流程相关的业务数据如何流动及保存等等。在这个阶段的工作结果是一个可以发布的流程,第一次形成的流程可能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并不完善的版本,但是随着迭代的进行,这个流程将不断地被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一个能够使用的版本。 接下来是流程的发布,流程发布的目的是让工作流引擎能够识别该流程。在开发环境(JBoss)下可以直接在Studio中发布流程,开发阶段一般用此方法,在生产环境中一般是先打包,然后在xlocalhost:端口/eosmgr中发布。 流程发布后就可以执行了,流程在执行阶段叫流程实例,它有待启动、运行、挂起、完成、结束、中止等六种状态。 我们在设计及开发的过程中可能会犯一些错误,从而导致发布的流程执行不正确,或者还可能已经开发好的流程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需要进行调整,这个时候迭代就开始了。

1.2 概念说明 流程定义:描述一个完整的业务过程,它由若干活动组成。包括了流程的基本信息、流程的开始和结束条件、组成的活动、活动间流转的规则、需要用户执行的工作任务(工作项)、可能调用的应用程序以及流程相关数据等信息。提交到流程定义库(WFProcessDefine)后会包含流程定义ID(流程定义的唯一标识)、流程定义名称、版本号、流程定义描述以及提交时间等描述。 活动定义:包含在流程定义之中,代表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逻辑的工作单元。一个活动代表一个需要由相关资源处理,或者由计算机处理的任务。其中定义了该活动的基本信息、执行该活动的参与者、时间限制、工作项信息、触发事件、启动策略等信息。 流程实例:当流程定义提交、发布到服务器以后,就可以启动该流程,启动时会创建流程定义的一个实例,叫流程实例。同一个流程定义可以有多个流程实例。每一个流程实例会被保存在流程实例库(WFProcessInst)中,包括流程实例ID(唯一标识)、流程实例名称、流程定义ID、流程实例的状态、该实例的启动者、启动时间、相关数据等信息。 活动实例:流程实例中的每个活动称为活动实例。每一个活动实例会被保存在活动实例库(WFActivityInst)中,包括活动实例ID(唯一标识)、活动实例的状态、所属的活动定义ID以及流程实例ID、时间限制、是否超时、创建时间等信息。 工作项:表示流程实例在流转过程中为完成某个活动实例所要参与者做的工作。一个活动实例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工作项。每个工作项会被保存在工作项库(WFWorkItem)中,包括工作项ID(唯一标识)、参与者ID、工作项的状态、所属的活动实例ID,流程实例ID等信息。 对象间的主要关系 流程定义和活动定义是在工作流开发阶段所确定;流程实例、活动实例和工作项则是在工作流运行阶段确定。 一个流程定义由多个活动定义组成。 一个流程定义可以创建多个流程实例。 一个流程实例包含多个活动实例,每个活动实例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工作项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一个活动要循环执行多次),一个活动定义会存在多个活动实例 具体如下图所示:

分析数据流图8

试题1 阅读下列说明与数据流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得对应栏内. [说明] 某基于微处理器得住宅安全系统,使用传感器(如红外探头、摄像头等)来检测各种意外情况,如非法进入、火警、水灾等. 房主可以在安装该系统时配置安全监控设备(如传感器、显示器、报警器等),也可以在系统运行时修改配置,通过录像机与电视机监控与系统连接得所有传感器,并通过控制面板上得键盘与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在安装过程中,系统给每个传感器赋予一个编号(即id)与类型,并设置房主密码以启动与关闭系统,设置传感器事件发生时应自动拨出电话号码。当系统检测到一个传感器事件时,就激活警报,拨出预置得电话号码,并报告关于位置与检测到事件得性质等信息。 [数据流图4—1] [问题1] 数据流图4-1(住宅安全系统顶层图)中得A与B分别就是什么?

[数据流图4—2] [问题2] 数据流图4-2(住宅安全系统第0层DFD图)中得数据存储“配置信息”会影响图中得哪些加工? [数据流图4-3] [问题3] 将数据流图4-3(加工4得细化图)中得数据流补充完整,并指明加工名称、数据流得方向(输入/输出)与数据流名称. 试题2

阅读以下说明与数据流图,回答问题1~问题3. 【说明】 学生住宿服务系统帮助学生在就学得缄市内找到所需得住房,系统对出租得房屋信息、房主信息、需要租房得学生信息以及学生与房主得会面信息进行管理与维护。 房主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电话号码以及系统分配得唯一身份标识(D)与密码;房屋信息包括房屋地址、类型(单间/套间)、适合住宿得人数、房租、房主得ID以及现在就是否可以出租(例如由于装修原因,需等到装修后才可出租或者房屋已被租出).每当房屋信息发生变化时,房主必须通知系统,系统将更新房屋文件以便学生能够获得准确得可租用房屋信息。房主向系统中加入可租用得房屋信息时,须交纳一定得费用,由系统自动给出费用信息。房主可随时更新房屋得各种属性。 学生可通过系统查询现有得可租用得房屋,但必须先在系统中注册。学生信息包括姓名、现住址、电话号码、出生日期、性别以及系统分配得唯一身份标识(1D)与密码。若学生希望租用某房屋,则需要发出租房请求,请求中包含房屋得详细信息,系统将安排学生与房主会面得时间与地点,并将会面信息通知学生与房主,会面信息包括会面时间、地点以及会面双方得基本信息,系统将记录会面信息。 学生住宿服务系统得顶层图如图1—1所示;学生住宿服务系统得第0层DFD图如图1—2所示,其中,加工3得细化图如图1-3所示。

工作流引擎详细设计说明书(GB8567——88)

安华信息 工作流引擎 详细设计说明书 2012-3-21 [该文档主要描述工作流引擎的实现细节。]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背景 (4) 1.3定义 (4) 1.4参考资料 (4) 2 程序详细设计 (5) 2.1工作流运行时(W ORKFLOW R UNTIME) (5) 2.1.1 程序概述 (5) 2.1.2 功能设计 (5) 2.1.3 外部接口 (11) 2.1.4 尚未解决的问题 (12) 2.2工作流设计器(W ORKFLOW D ESIGNER) (12) 2.2.1 程序概述 (12) 2.2.2 功能设计 (12) 2.2.3 外部接口 (16) 2.2.4 尚未解决的问题 (17) 1.3公共对象 (17) 1.4数据库结构说明 (21) 2.4.1地区表 (21) 2.4.2业务附件文件 (21) 2.4.3流程业务数据包 (21)

2.4.4流程业务数据包定义 (22) 2.4.5流程实例表 (22) 2.4.6流程日志 (23) 2.4.7已处理消息队列表 (23) 2.4.8待处理消息队列表 (24) 2.4.9流程状态结点 (24) 2.4.10流程状态参与角色关系表 (24) 2.4.11流程模板表 (25) 2.4.12流程模板与业务类别、险类标识关系表 (25) 2.4.13日志项表 (25) 2.4.14状态操作附加规则 (26) 2.4.15流程状态后活动 (26) 2.4.16流程状态前活动 (27) 2.4.17流程状态表单信息 (27) 2.4.18流程状态操作表 (27) 2.4.19流程状态操作消息表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