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编制说明

二〇一八年七月

广东省地方标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是根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省质监局关于批准下达2016年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标准制定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粤质监标函〔2016〕847号)进行起草制定的。

本规范由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提出,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由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佛山市照明灯具协会、国家日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广州市施亮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等单位共同起草。

二、制定标准的背景和必要性

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室照明一直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近年来,在全国兴建了大量的新校舍,虽然教室的照明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总体上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室照明依然停留在十分落后的状态:教室照明设计、布置不合理,使用的灯具简陋、老化,使用光效低的光源,造成灯光频闪、照度低、均匀度低、存在眩光等问题。落后的教室照明质量影响着学生的视觉健康和学习效率。

2007年上海同济大学发布了《中小学生视力健康与光照环境课题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显示,孩子们的视力之所以下降,教室照明环境不良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中小学教室照明环境存在

诸多健康隐患:一是黑板照度不够,无黑板灯具,反射眩光严重;二是教室课桌面水平照度均匀度较差。

2008年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发表的《广州市中小学教室采光照明现状分析》显示,教室朝向合格率为%,有%教室自然采光的平均照度>150lx,仅有%的教室采光系>%;有%的教室人工照明的平均照度>150lx,但仅有4%的教室照度均匀度>,仅有%的教室桌面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两项指标均符合现行卫生标准,仅有%的教室黑板平均照度和均匀度均符合现行卫生标准。教室普遍存在照度均匀度低、亮度差、光源质量低下的状况。

2010年,北京市教委与市卫生局对学校教学照明环境进行了卫生监测,结果显示,全市中小学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为%,黑板平均照度合格率仅为%,教室及背板照明条件不合格的学校共有1496所。

广州市教育局于2018年初启动全市学校教室照明设备改造工作。2018年6月广州市教育局印发《广州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指引》(穗教发[2018]54号)(详见文后附件一),要求广州市各区教育局、局属各学校按《技术指引》贯彻执行。

以上《技术指引》的编制专家曾参与编订《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送审稿)。《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参考了《技术指引》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提高了一些关键要求,包括光源技术要求等。

目前,广州市学校严格执行《技术指引》进行教室照明设备

改造,大部分学校已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测,并已成功验收(验收报告详见文后附件二)。侧面体现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得到教育部门、中小学校、照明电气相关企业等标准相关方的认可,具有强而有效的宣贯落地能力。

在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长、强度大,又处于身体的发育阶段,照明环境的好坏对学生视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良的照明环境,极易使学生用眼疲劳,影响学习效率,甚至造成视力下降。根据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国民体质检测报告提供的数据,各学段的学生视力不良情况继续攀升并呈低龄化倾向,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分别为%、%、%、%。专业的、科学的教室照明设计应能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适应学生长时间的视觉作业的特点。除了应达到合适的照度值外,与照明质量相关的各项参数均应满足适当的要求,才能提供较好的教室照明环境。由于照明设计在电气设计中仅占很小的一部分,对其往往重视不够,设计时常常仅注明照度要求,对照明质量具体指标没有标明,这样使人工照明质量很难保证。

一个健康的教室照明环境对保护学生的视力至关重要。从小学开始,青少年要经过十多年的学习阶段,在这期间,学生几乎每天都在各种形式的教室里上课学习。学生长时间地在教室里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视觉器官会过度频繁调节,而使眼部肌肉过分紧张,造成视觉疲劳。在低水平的教室照明环境下学习,可能导致视觉生理上的疾病。

学校教室照明设计的理念是为学校教育创造良好视觉环境,改善教与学的条件,提高学生视力健康水平。低水平的教室照明是导致学生近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长时间在教室里从事学习活动,良好的照明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视力健康水平,调动学习积极性。日本视觉学者大山正曾做一实验,证明人在安静且光线适度的情况下,较易产生阅读、工作、看书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相反地,在微弱散乱的光线下,精神无法集中,令人坐立不安,久而久之,工作、学习的时间持续性变短,并容易出现疲劳的现象。

教室照明应充分考虑对学生视力的保护,确保良好的光环境,符合视觉功效、视觉安全和视觉舒适的要求。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有良好的视觉感受,即使在长时间学习的条件下,也能够准确完成工作,并能快速地辨认出周围的环境和工作时的危险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制定一个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使教室光环境中的照明数量和质量指标,如照度、均匀度、色温、显色指数、眩光限制以及安全性等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好地规范我省的中小学教室照明的设计,从而使中小学教室照明达到安全、舒适的视觉功效的目的。

三、制订过程

1、标准编制的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照度、均匀度、眩光、频闪、

光源显色性、安装高度和照明功率密度的照明质量指标,以及使用灯具、光源与电气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校教室照明,包括普通教室、音乐教室、自然教室、形体教室、劳动技术教室、合班教室、史地教室、科技活动室、美术教室、实验(专用)室等。

2、标准编制的主要过程

1)2016年12月,成立编制小组,对《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的框架、主要内容进行深入的讨论。

2)2017年1月,编制小组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并在对中小学教室照明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撰写《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初稿。

3)2017年2月,召开项目专家研讨会,对《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初稿内容进行讨论,针对专家的建议修改初稿。

4)2017年3月,对广东省相关单位及企业征求对《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初稿的意见。

5)2017年4月,整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初稿的征求意见,针对征求意见进行修改。

6)2017年8月,对广东省相关单位及企业征求对《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修改稿的意见。

3、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1) GB/T 5700 照明测量方法

2)GB 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

3)GB 灯具第2-1部分:特殊要求-固定式通用灯具

4)GB 灯具第2-2部分:特殊要求-嵌入式灯具

5)GB/T 10682 双端荧光灯性能要求

6)GB/T 13379 视觉工效学原则室内工作场所照明

7)GB/T 15144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性能要求

8)GB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

9)GB 19043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10)GB 灯的控制装置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

11)GB 灯的控制装置第4部分: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特殊要求

12)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13)GB 50099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14)GB 7793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15)JGJ/T 119 建筑照明术语标准

16)JGJ/T 310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四、制定原则

1、以明确的语言表达中小教室照明设计规范的要求

对标准的编写,要使文字尽可能易于理解,且不产生歧义。为了清晰表达,采用精简的表达方式,且确保与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中的术语和词汇保持一致,采用广大单位熟悉的词汇。

2、充分借鉴国家、行业标准经验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引用极具针对性的14项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充分借鉴国家、行业标准的经验,借鉴其成熟的模型和思路,提炼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要求。

五、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及编写依据

1、格式

本标准在格式上严格按GB/T 给出的规则编写。

2、标准结构

本标准共设8个章节,分别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照明质量、照明光源选择、照明灯具及镇流器选择、照明灯具安装、照明控制与节能;以及给出了教室照明均匀度计算区域图例和黑板灯安装区域图例2个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结构经过专家和编制小组认真研讨,查阅大量标准及资料而确定,追求标准结构严谨、科学,逻辑清晰易懂。

3、标准的主要内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的照度、均匀度、眩光、显色性、照明功率密度限值等照明质量与节能指标,教室照明所使用灯具、光源与附属电器的技术要求,以及照明灯具设置与安装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校教室照明,包括普通教室、音

乐教室、自然教室、形体教室、劳动技术教室、合班教室、史地教室、科技活动室、美术教室、实验(专用)室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引用极具针对性的14项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充分借鉴国家、行业标准的经验,借鉴其成熟的模型和思路,提炼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对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的术语进行了规范定义,包括:光通量、照度、发光强度、亮度、维护系数、平均照度、初始平均照度、维持平均照度、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眩光、直接眩光、反射眩光、不舒适眩光、统一眩光值、闪烁、频闪效应、色温、相关色温、显色性、显色指数、一般显色指数、照明功率密度、光通维持率、灯具效率等。

4)照明质量

本章对不同功能的教室照明标准值作出具体数值规定,以及对眩光控制作出规定。

5)照明光源选择

本章对教室照明设计选择的照明光源作出技术和使用寿命的要求。

6)照明灯具及镇流器选择

本章对教室照明的灯具和镇流器作出要求。

7)照明灯具安装

本章对教室灯具和黑板灯具的安装作出规定。

8)照明控制与节能

本章对教室照明灯具控制和节能作出规定。

六、贯彻和实施建议

1、本标准发布实施后,计划组织本省各地市照明电气相关企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标准实施宣贯和培训活动,确保标准能顺利实施。

2、加强与媒体沟通,做好舆论宣传,由点及面,将标准的推行使用情况及时快捷地进行报道宣传。

3、组织推广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全省与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相关的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服务,提高标准使用率。

4、与全省相关政府部门协调,积极培养重点示范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参与使用新标准,省、市、县纵向联动推行,将新标准推行到全省各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相关的企业。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标准编制小组

2018年9月3日

附件一:

广州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指引

根据国家现行中小学教室照明相关标准的规定,为保护学生视力健康,提高教室照明环境质量,加强学校节能减排工作,特制定本指引。

一、适用范围

本指引规定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的照度、照度均匀度、统一眩光值、显色性、色温、频闪及照明功率密度限值等照明质量与节能指标,教室照明所使用灯具、光源与附属电器的技术要求及验收要求。

本指引适用于广州市新建、扩建、改建和实施照明改造的中小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室,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科学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以及阅览室等。

二、技术要求

(一)灯具

1.灯具必须符合《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灯具第2-1部分:特殊要求-固定式通用灯具》、《灯具第2-2部分:特殊要求-嵌入式灯具》、GB/T17743《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标准要求。

2.灯具必须通过国家CCC产品认证。

3.一般照明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70%。

4.教室一般照明不应采用裸灯灯具,应采用蝙蝠翼对称配光灯具,灯具保护角应大于20°。

5.在满足教室照明质量指标和照明节能要求的前提下,宜采用向上半球发射光通

量占总光通量30%~50%的灯具。

6.黑板灯具C0-180平面的光学结构应是对称的,C90-270平面的光学结构应是非对称的。

7.非铝型材灯具壳体材料应采用冷轧钢板,厚度不小于。

8.教室灯具格栅和反射器应采用哑光表面处理。

9.黑板照明灯具C90-270平面的光束角宜在40°~60°范围内,灯具的投射角及高度宜可调节。

(二)电子镇流器

1.电子镇流器必须采用符合《灯的控制装置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灯的控制装置第4部分: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特殊要求》、GB/T17743《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标准的电子镇流器。

2.电子镇流器必须通过国家CCC产品认证。

3.电子镇流器的功率因数应不小于,总谐波失真应不大于10%,灯电流波峰比应不大于,灯电流波形应符合在每个连续的半周之内,在电源电压通过零相位之后的同一时间,灯电流的包络波形的差异应不超过4%。

4.电子镇流器应耐久使用,应符合GB/T15144《管型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性能要求》的第15条款要求。

5.电子镇流器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5144《管型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性能要求》的要求。

(三)光源

1.教室采用不大于26mm细管径直管形稀土三基色荧光灯。光效不低于85lm/W。

2.灯具所用的光源应符合GB/T10682《双端荧光灯性能要求》标准,满足 GB19043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中1级或2级的要求。

3.灯具所用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R

)应不小于80;色温4000K-5500K;光源2000h

a

光通维持率应不低于90%,70%额定寿命时的光通维持率应不低于85%,灯的额定寿命应不低于13000h。

4.荧光灯灯管汞含量应不高于5毫克。

三、教室的照明要求

(一)普通教室课桌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lx,有条件可提高到500lx,其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其他场室的维持平均照度值和照度均匀度要求见表1。

(二)教室黑板应设局部照明灯,其维持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500lx,其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

(三)灯具距课桌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应低于。灯管排列应采用其长轴垂直于黑板面布置。对于阶梯教室,前排灯不应对后排学生产生直接眩光。

(四)教室的统一眩光值不宜大于16。

(五)在满足教室照明质量指标和照明节能要求的前提下,宜通过间接照明提高顶棚的照度。

(六)在维持平均照度值300lx的条件下,普通教室照明功率密度限值不应大于9W/m2。黑板照明为局部照明,黑板灯功率不计入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计算。其他场室的照明功率密度要求见表1。

(七)照明设计计算照度时,维护系数应取。

四、现场照明质量验收要求

教室照明质量应达到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参数,详见表1。

表1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质量标准

五、验收规则

(一)验收内容及方法

1.中标供应商需在每所拟改造的学校内选取其中1间普通教室进行样板间施工改造,改造后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按表2的验收指标进行样板间教室照明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后方能对其他教室进行改造。全部改造完成后按验收抽样原则抽取教室再次进行教室照明质量检测。

2.验收内容、验收指标及验收方法详见表2。

表2 样板间与改造后教室质量验收项目

3.改造后教室照明所使用的灯具、光源与附属电器的型号、品牌要与样板间进行一致性核验。

4.新建、扩建、改建教室的照明质量应按照本技术指引“四、现场照明质量验收要求”进行验收。

(二)验收抽样原则

改造后根据计数抽样原则,按照每所学校改造后教室数量、教室平面布局不同、教室功能类型等特点,在每所学校选取5%~10%有代表性的各类教室进行现场验收,同时应保证每种类型的教室至少一间。

(三)现场验收测试方法

1.测量条件

(1)照明测量应在没有天然光和其他非被测光源影响下进行。

(2)应排除杂散光射入光接收器,并应防止各类人员和物体对光接收器造成遮挡。

(3)在现场进行照明测试前,三基色荧光灯具的光源累计燃点时间宜在100h以上。

(4)在现场进行照明测试时,三基色荧光灯具应在燃点40min后进行。

2.桌面平均照度、黑板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照明功率密度、统一眩光值(UGR)、相关色温(K)和一般显色指数(R

)的具体测试和计算指引见附录。

a

六、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

GB 灯具第2-1部分:特殊要求-固定式通用灯具

GB 灯具第2-2部分:特殊要求-嵌入式灯具

GB/T 17743 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灯的控制装置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

GB 灯的控制装置第4部分: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特殊要求

GB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

GB/T15144 管型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性能要求。

GB/T 10682 双端荧光灯性能要求

GB 19043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99-201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 7793-2010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T 5700-2008 照明测量方法

JGJ/T 119-2008 建筑照明术语标准

JGJ 310-2013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七、其他说明

(一)本技术指引为试行,如依据的国家或地方有关标准发生变化,以新的标准执行。

(二)本技术指引第三点教室的照明要求第4点是考虑视觉舒适要求,把《GB 7793-2010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中“教室的统一眩光值不宜大于19”调整为“教室的统一眩光值不宜大于16”。

(三)单位注释:mm(毫米),m(米),h(时),min(分),lx(勒克斯)。

(四)本技术指引的解释权归广州市教育局。

附件:现场验收测试指引

附件

现场验收测试指引

一、教室桌面照度测点布置

按照GB/T 5700 照明测量方法,教室桌面照度按中心布点法布置测量点,应满足下列要求:

测量室内照度时,教室课桌面照度的测量区域:以最前排课桌前沿离黑板水平距离向前,最后排课桌后沿离后墙水平距离向后以及左右墙面组成的矩形区域为测量区域;以最前排课桌前沿离黑板水平距离向前为基准横线向后排每间距2m划一条直线,直到不足2m为止;竖线以左墙面为基准竖线向右每间隔2m画一条线,直到不足2m 为止。划出的2m×2m的正方形网格以及不足2m×2m的矩形区域为测量网格,网格中心位置为测量点,如图1所示;

应取地面高的水平面为工作面,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其他工作面。

图1 网格中心布点示意图

说明:○——测量点

二、教室黑板照度测点布置

按照GB/T 5700 照明测量方法,教室黑板照度的测量按中心布点法布置测量点,应满足以下要求:

以教室黑板规格4m长,宽为参考平面。单位测试面积×,共2×8个测量点,取网格中心位置为测量点,如图2所示;其他教室黑板规格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据中心布点法参考标准规格布置测量点。

当黑板区域有电子白板(荧幕、电视)等视觉显示终端时,参考平面不含多媒体显示终端所占面积。

图2 网格中心布点示意图

说明:○——测量点

三、平均照度的测量和计算

按照GB/T 5700照明测量方法,教室桌面、黑板平均照度值测量要求:

根据图1和图2所述的测点布置,使用照度仪或便携式现场光谱光色综合分析系

统逐点测量教室水平面、黑板面照度并记录为Ei(i=1,2,…,n);

测量时,照度计先用大量程档数,然后根据指示值的大小逐渐找到合适的档数,原则上不允许指示值在最大量程1/10范围内读数。照度示值稳定后再读数。要防止测试人员或其他因素对接收器的影响,数字式照度计显示的读数,最后一位有时不稳定,应该记录出现次数较多的数字。

根据公式计算平均照度Eav:

……………………………………()

本方案中维护系数取,维持平均照度=初始平均照度Eav×。

四、照度均匀度的测量和计算

教室桌面、黑板照度均匀度测量要求:

通过所述的照度测量及计算结果,根据公式计算照度均匀度UE:

………………………………()

五、照明功率密度的测量和计算

进入教室现场使用电能质量分析仪分别对教室内所有教室灯具(黑板灯除外)的实际功耗进行测量并记录为Pi(i=1,2,…,n),应在仪器稳定后再读数,最后一位有时不稳定,应该记录出现次数较多的数字。根据业主方提供的平面图纸或现场丈量

计算出教室实际面积S,并依据GB/T 5700要求,以及公式计算出照明功率密度LPD:…………………………………()

式中:

LPD——照明功率密度,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2);

Pi——被测量照明场所中的第i个单个照明灯具的输入功率,单位为瓦特(W);

S——被测量照明场所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六、统一眩光值(UGR)的测量和计算

(一)观察位置:坐姿,眼睛高度 m,位于离教室后墙水平距离的中点,视线水平朝前观测。

(二)具体的测试和计算方法参照GB 50034。

七、相关色温及一般显色指数的测量和计算

应取地面高的水平面为工作面,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其他工面。测试区域和测点布置要求同第1点教室课桌面照度的测量区域和测点布置要求,测试得到相关色温和一般显色指数的数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教室的相关色温和一般显色指数。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及图书阅览室等。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师的设计 1. 要求:大小合适,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结构简单和施工方便等。 2. 教室尺寸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容纳的人数、课桌椅的尺寸与排列方式,以及采光、通风、结构、设备及施工等因素。按教育部规定,中学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8m2;小学每班近期为45人,远期为40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4m2。 (1)课桌椅的尺寸:要与学生的身高和人体各部分的尺寸相适应表课桌尺寸。 (2)课桌椅的布置:要满足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就座和教师辅导,见图课桌椅的布置。 ①视距要求:第一排前缘距黑板面≥2000mm;最后一排距黑板距离,不超过8500mm,到后墙面距离>600mm。 ②视角要求: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到黑板远端的夹角)应>30°;垂直视角(即第一排学生的视线与黑板顶部构成的夹角)应>45°。 ③座位的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b,中学为550~600mm,小学为500~550mm。排距c,中学为850~900mm,小学为800~850mm;课桌距侧墙的距离a,为60~120mm。 (3)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平面形状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形及扇形等,见图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 ①矩形教室:是当前国内大量采用的形式。其平面轴线尺寸,中学可采用:9000mm×6900mm、9000mm×6600mm、9000mm×6300mm,小学可采用8100mm×6600mm、8100mm×6300mm、9000mm×6000mm等几种。 ②方形教室:教室的进深与开间基本相同,平面尺寸(轴线)可采用7200mm×7200mm、7500mm×7500mm、7800mm×7800mm及7500mm×7800mm等。该形式教室的有效面积系数较矩形教室低,且不宜用于内廊式组合。 ③多边形教室:有五边形、六边形等,这种形式在采光、通风和座位排列上有其优越性,但经济性较上述形式要差一些。 (4)教室的层高:取决于空气容量、采光均匀度,房间的比例及经济等因素。一般来说,3.6~3.9m层高才能满足空气容量的要求;其次从房间的比例和空间的视觉效果看,以层高为房间跨度的1/2~2/3为好;最后,还必须考虑经济,不适当的增加层高,就会增加造价,应予避免。 3.教室门窗设计 (1)教室门的设计:门主要作为交通疏散,并兼通风用。根据我国的实践,一般在教室前后各设一门,门洞宽1000mm。在平面组合中,若设两个门有困难,也可只设一个门,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要求规范》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的照度、均匀度、眩光、显色性、照明功率密度限值等照明质量与节能指标,教室照明所使用灯具、光源与附属电器的技术要求,以及照明灯具设置与安装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新建、扩建、改建和实施照明改造的中小学校教室,包括普通教室、音乐教室、史地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合班教室、实验室、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技术教室以及阅览室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700 照明测量方法 GB 7000.1 灯具 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 GB 7000.201 灯具 第2-1部分:特殊要求-固定式通用灯具 GB 7000.202 灯具 第2-2部分:特殊要求-嵌入式灯具 GB/T 10682 双端荧光灯性能要求 GB/T 13379 视觉工效学原则 室内工作场所照明 GB/T 15144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 性能要求 GB 1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 ) GB 19043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510.1 灯的控制装置 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 GB 19510.4 灯的控制装置 第4部分: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特殊要求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99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 7793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JGJ/T 119 建筑照明术语标准 JGJ/T 310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光通量 luminous flux 根据辐射对标准光度观察者的作用导出的光度量。单位为流明(lm)。 对于明视觉: λλλ λd V d K m ??Φ=Φ?∞)()(d 0e

学校教室节能照明的改造方案

天河区东风学校教室节能照明的改造方案 为了师生的健康,保障良好教学效果的形成。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及天河区相关文件要求,力求改善我校教室照明采光条件,创造优质的教学环境,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改造目标 提高原有教室照度,为学生提供明亮的学习环境;无有害物质和有害光线,光线柔和,无闪烁,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节省能源、寿命更长,节约成本;寿命更长、免维护,避免频繁更换灯管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目前学校实际情况 我校是一所1996年创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天河区天平架银利街。学校目前共有27个教学班,其他备用教室2间,学生人数1300余人。学校有主体教学楼2栋,还配备有较为齐备的功能场室。由于学校办学时间早,部分教室及场室出现采光不足,照明效果不佳的问题。 三、改造时间 2018年1月开始至2018年8月完成 四、预计改造场室数量及经费

1、教室29间(29万) 2、功能场室3间(2.94万) 3、其他场室3间(2.94万) 五、改造指导标准 《GB7793-2010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JGJ 310-2013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广州市中小学校教室专用灯具及现场照明技术要求(试行)》 六、改造措施 1、成立东风学校教室节能照明的改造领导小组,饶波校长任总负责人,罗斐、刘伟、王运乔为组员,严格遵照教室节能照明改造方案,有计划展开改造工作。 2、积极向区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财政补助申请,确保改造项目的顺利、按时完成。 3、重视安全工作,安排专人从事安全监督,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并于改造期间每天向总负责人汇报相关情况。 “节能、环保”是二十一世纪的主题,孩子更是“中国梦”的缔造者。教室节能照明改造项目利于学生、利于学校,相信此项目的落

教室照明问题

摘要 本题主要对教室内灯光的照度、光照的均匀度等对灯具安装、布局的合理性进行研究,本文针对本题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模型或算法,过程如下: 问题一 : 根据所给出教室的相关参数,建立适合的模型,计算出该教室的桌面所在的平面的平均照度,并与国家相关标准比较后分析总结. 问题二:根据实例所给出的相关参数,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求出相应模型的照度分布函数,计算出照度均匀度,并与国家规定标准比较分析和对计算结果的总结,如果最后结果与国家规定值差距不能忽略,就给出优化方案模型. 问题三:黑板也是一个教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准性不仅影响着同学们的视力,更是影响着老师们对知识的传授和同学们对知识的接受,因此我们对于黑板平均照度的计算单独建立模型,由于黑板有规定规格的专业黑板灯照明,而且其有效的照射面积(其直射距离足够小)基本覆盖了整个黑板故考虑黑板的照度均匀度意义不大,并且为了保持黑板照度要高于周围环境照度的条件,故不可能去提升其他桌面照明灯的功率和光通量来增加黑板面上的光照度. 关键词

一、问题重述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青少年近视率平均达40%,已排名世界第二位,而大学生的近视率甚至高达70%以上。究其原因,除饱受诟病的课业负担重导致用眼疲劳以外,教室的照明条件不良也是其重要因素.由于我们国内现有的大多数教室都是2004年以前所建立的,教室内的灯源数量及摆设大多都是按照《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旧标准设计的[1],而社会发展到现在,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视觉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相应的对灯光设计,关照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新标准修订了教师课桌面、黑板的照明标准,增加了对光源、教室统一眩光值、照明功率密度以及维护系数的规定.其中要求教室课桌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Lx;教室黑板应设局部照明灯,其维持平均照度不应低于500Lx[2].而自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也将平均照度300Lx作为普通教室的照明标准[3].并且根据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的有关研究成果,300Lx只是中小学教室照度的底线,同时,呼吁国家能够突破底线,给广大学子营造一个舒适明亮的学习环境 二、问题分析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可以将对整个灯光问题的研究分为俩部分,一部分是对教室桌面高度平面的研究,另一部分就是教室黑板问题的研究.可如图所示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201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 50099—2011 1 总则 1.0.1 为使中小学校建设满足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建筑安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校(含非完全小学)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规划和工程设计。 1.0.3 中小学校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1 满足教学功能要求; 2 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 校园本质安全,师生在学校内全过程安全。校园具备国家规定的防灾避难能力; 4 坚持以人为本、精心设计、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满足保护环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基本方针;并应满足有利于节约建设投资,降低运行成本的原则。 1.0.4 中小学校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完全小学 elementary school 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场所,共有6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2.0.2 非完全小学 lower elementary school 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场所,设1年级~4年级,属义务教育。 2.0.3 初级中学 junior secondary school 对青、少年实施初级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3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2.0.4 高级中学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对青年实施高级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3个年级。 2.0.5 完全中学 secondary school 对青、少年实施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6个年级,含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育的学校。其中,1年级~3年级属义务教育。 2.0.6 九年制学校 9-year school 对儿童、青少年连续实施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学校,共有9个年级,其中完全小学6个年级,初级中学3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2.0.7 中小学校 school 泛指对青、少年实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学校,包括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九年制学校等各种学校。 2.0.8 安全设计 safety design 安全设计应包括教学活动的安全保障、自然与人为灾害侵袭下的防御备灾条件、救援疏散时师生的避难条件等。 2.0.9 本质安全 intrinsic safety 本质安全是从内在赋予系统安全的属性,由于去除各种早期危险及潜在隐患,从而能保证系统与设施可靠运行。 2.0.10 避难疏散场所 disaster shelter for evacuation 用作发生意外灾害时受灾人员疏散的场地和建筑。 2.0.11 学校可比总用地 comparable floor area for school 校园中除环形跑道外的用地,与学生总人数成比例增减。 2.0.12 学校可比容积率 comparable floor area ratio for school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分享快乐共享知识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的照度、均匀度、眩光、显色性、照明功率密度限值等照明质量与节能指标,教室照明所使用灯具、光源与附属电器的技术要求,以及照明灯具设置与安装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新建、扩建、改建和实施照明改造的中小学校教室,包括普通教室、音乐教室、史地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合班教室、实验室、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技术教室以及阅览室等。规范性引用文件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照明测量方法GB/T 5700 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GB 7000.1 灯具第 -固定式通用灯具第2-1部分:特殊要求GB 7000.201 灯具 -嵌入式灯具第2-2部分:特殊要求GB 7000.202 灯具 GB/T 10682 双端荧光灯性能要求室内工作场所照明GB/T 13379 视觉工效学原则性能要求GB/T 15144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 )GB 1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043 部分: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第1灯的控制装置GB 19510.1 部分: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特殊要求第4GB 19510.4 灯的控制装置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GB50099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 7793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JGJ/T 119 建筑照明术语标准 JGJ/T 310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luminous flux 光通量。根据辐射对标准光度观察者的作用导出的光度量。单位为流明(lm) 对于明视觉:?)(d?????e d)K??V(??m?d0辐射通量的光谱分布;λλ(d式中:Φ)/d——e页眉内容.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V(λ)——光谱光(视)效率; Km ——辐射的光谱(视)效能的最大值,单位为lm/W。在单色辐射 时,明视觉条件下的Km值为 683 lm/W(λm=555 nm时)。 3.2 照度 illuminance 表面上一点的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除以该面元面积所得之商,即:d?E?dA式中:E——表示照度,单位为勒克斯(lx); dΦ——由指定点的光束元在包含指定方向的立体角dΩ内传播的光通量,单位为lm; ——包括给定点的光束截面积,单位为m。 2 dA 3.3 发光强度 luminous intensity 发光体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是该发光体在该方向的立体角元dΩ内传输的光通量dΦ除以该立体角元所得之商,即单位立体角的光通量。单位为坎德拉(cd),1cd=1lm/sr。 3.4 亮度 luminance

学校教室照明设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校教室照明设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学校教室照明的灯具放置方向不合理,产生眩光。学校教室照明的灯具一般是水平与黑板的方向,这样就容易使光线直接射入人的眼睛,当视野内出现过高的亮度或过大的亮度对比时,学生就会感觉到刺眼,影响视觉度,这种刺眼的光线就是眩光。眩光分为直接眩光、反射眩光和对比眩光。眩光的视觉效应使工作区的视觉效应降低,产生视觉不舒适和分散注意力,易造成视觉疲劳,损害视力。 解决方案:灯具的布置方式应与长轴平行与学生的课桌,并与黑板垂直,这样就会使灯具的光线从人的眼睛两侧射入人的眼睛,避开直射;同时,把灯具布置在垂直黑板通道的上空,使桌面形成侧面或者两侧采光,照明效果更好。 2、学校教室照明的光源数量不足,产生阴影。灯源的数量不够也是导致出现投影的原因。由于灯具数量不多,导致灯与灯之间的距离过大,当学生坐在两灯之间,且靠近后一个灯的时候,前面一个灯的照度不能够辐射到后面一个灯的位置时,就不能有效抵消一个灯照射到人体时带来的阴影。 解决方案:因为我们不能像手术室一样采用无影灯,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加灯具数量同时改变灯具的安装位置,在灯源较密集的地方可以适当降低光照强度,使用较多低功率的灯具,取代较少高功率的灯具。 3、光源不固定,当开风扇时,光源会产生不稳定。由于学校教室高度较高,为了防止由于教室较高而影响光亮度,所以学校采用了吊灯的方式将灯悬挂在距离桌面具有一定高度的半空中,还有些学校教室照明采用的是软吊,就是没有将光源固定,当夏天天气较热,开动风扇时,灯具就会不停的前后摇摆,使光源不稳定,影响光亮度。同时,灯体不停的晃动,增加了危险性。 解决方案:将软吊灯进行固定,使用硬度较大的物质对灯进行固定。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 编制说明 二〇一八年七月

省地方标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编制 说明 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是根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质监局关于批准下达2016年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标准制定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粤质监标函〔2016〕847号)进行起草制定的。 本规由省照明电器协会提出,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由省照明电器协会、市照明灯具协会、国家日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市标准化研究院、市施亮照明科技、市教育装备中心等单位共同起草。 二、制定标准的背景和必要性 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室照明一直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近年来,在全国兴建了大量的新校舍,虽然教室的照明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总体上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室照明依然停留在十分落后的状态:教室照明设计、布置不合理,使用的灯具简陋、老化,使用光效低的光源,造成灯光频闪、照度低、均匀度低、存在眩光等问题。落后的教室照明质量影响着学生的视觉健康和学习效率。 2007年同济大学发布了《中小学生视力健康与光照环境课题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显示,孩子们的视力之所以下降,教室照明环境不良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中小学教室照明环境存在诸

多健康隐患:一是黑板照度不够,无黑板灯具,反射眩光严重;二是教室课桌面水平照度均匀度较差。 2008年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发表的《市中小学教室采光照明现状分析》显示,教室朝向合格率为79.4%,有78.6%教室自然采光的平均照度>150lx,仅有32.5%的教室采光系>1.5%;有97.6%的教室人工照明的平均照度>150lx,但仅有4%的教室照度均匀度>0.7,仅有 3.2%的教室桌面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两项指标均符合现行卫生标准,仅有19.8%的教室黑板平均照度和均匀度均符合现行卫生标准。教室普遍存在照度均匀度低、亮度差、光源质量低下的状况。 2010年,市教委与市卫生局对学校教学照明环境进行了卫生监测,结果显示,全市中小学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为60.3%,黑板平均照度合格率仅为22.9%,教室及背板照明条件不合格的学校共有1496所。 市教育局于2018年初启动全市学校教室照明设备改造工作。2018年6月市教育局印发《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指引》(穗教发[2018]54号)(详见文后附件一),要求市各区教育局、局属各学校按《技术指引》贯彻执行。 以上《技术指引》的编制专家曾参与编订《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送审稿)。《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参考了《技术指引》的核心容,并结合市实际情况提高了一些关键要求,包括光源技术要求等。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1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 1.普通教室 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于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1.1.2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1.1.3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3.1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1.3.2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 。 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 2. 实验室 物理、化学实验室可分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及演示室三种类型。生物实验室可分显微镜实验室、演示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三种类型。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的不同条件,这些类型的实验室可全设或兼用。 实验桌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2.2.1 双人单侧化学、物理、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600mm。 2.2.2 四人双侧物理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75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900mm。 2.2.3 岛式化学、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1250mm。 2.2.4 教师演示桌长不宜小于2400mm,宽不宜小于600mm。 实验室的室内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2.3.1 第一排实验桌的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最后一排实验桌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mm;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00mm。 2.3.2 两实验桌间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300mm;超过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500mm。 2.3.3 中间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900mm。 2.3.4 实验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550mm。 实验室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编制说明 二〇一八年七月

广东省地方标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是根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省质监局关于批准下达2016年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标准制定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粤质监标函〔2016〕847号)进行起草制定的。 本规范由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提出,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由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佛山市照明灯具协会、国家日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广州市施亮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等单位共同起草。 二、制定标准的背景和必要性 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室照明一直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近年来,在全国兴建了大量的新校舍,虽然教室的照明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总体上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室照明依然停留在十分落后的状态:教室照明设计、布置不合理,使用的灯具简陋、老化,使用光效低的光源,造成灯光频闪、照度低、均匀度低、存在眩光等问题。落后的教室照明质量影响着学生的视觉健康和学习效率。 2007年上海同济大学发布了《中小学生视力健康与光照环境课题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显示,孩子们的视力之所以下降,教室照明环境不良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中小学教室照明环境存在

诸多健康隐患:一是黑板照度不够,无黑板灯具,反射眩光严重;二是教室课桌面水平照度均匀度较差。 2008年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发表的《广州市中小学教室采光照明现状分析》显示,教室朝向合格率为%,有%教室自然采光的平均照度>150lx,仅有%的教室采光系>%;有%的教室人工照明的平均照度>150lx,但仅有4%的教室照度均匀度>,仅有%的教室桌面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两项指标均符合现行卫生标准,仅有%的教室黑板平均照度和均匀度均符合现行卫生标准。教室普遍存在照度均匀度低、亮度差、光源质量低下的状况。 2010年,北京市教委与市卫生局对学校教学照明环境进行了卫生监测,结果显示,全市中小学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为%,黑板平均照度合格率仅为%,教室及背板照明条件不合格的学校共有1496所。 广州市教育局于2018年初启动全市学校教室照明设备改造工作。2018年6月广州市教育局印发《广州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指引》(穗教发[2018]54号)(详见文后附件一),要求广州市各区教育局、局属各学校按《技术指引》贯彻执行。 以上《技术指引》的编制专家曾参与编订《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送审稿)。《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参考了《技术指引》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提高了一些关键要求,包括光源技术要求等。 目前,广州市学校严格执行《技术指引》进行教室照明设备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为提高教学效果,保护学生视力,改善教室的采光和照明条件,使儿音青少年健康成长,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县镇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样 教室的采光标准 学校教室的趄向宜按各地区的地理和乞候条件决定,不应采用东西趄向,宜采用南北向的双侧采光。教室采用单侧采光进,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南外廊北教室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 面。 1.2 教室课目标 1.3 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 1.4 应低于1。5%、教室玻地面积比不 1.5 应低不 1.6 于1:6。多雾地区(如重庆等)教室课目标 1.7 面上的采光系数值不 1.8 应低于2% 1.9 为防止窗的直接眩光 1.10 教室应设窗帘以避免阳光直接射入教室内。为防止黑板的反射眩光 1.11 其表面应以耐磨无光泽的材料制成 1.12 为提高教室的采光效果 1.13 室内各表面应须要用高亮度低采度的装修 1.14 房间各表面的反射系数值应按表1的规定选取。 1.15 采光测量方法按GB5699—85〈采光测量方法〉执行。

教室的照明标准 2.1 凡教室均装设人工照明。 2.2 教室课申述面上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150L X,其照明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2.3 教室黑板应设局部照明灯,其平均垂直照度不应低于20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 2.4 教室照明采光源宜采用荧光灯 2.5为了减少照明光源引起的直接眩光,教室不宜采用裸灯照明。灯具距课桌而的最低是持高度不应 1.7CM.灯管排列宜采用其长筐直于黑板面布置.对于阶梯教室,前排灯不应对后排学生产生直接眩光. 2.6照明设计计算照度时,照度补偿系数取1.3 2.7室内照明测量方法按GB5700—85〈室内照明测量方法〉执行。 名词解释 3.1 采光系数:室内某一点的采光系数为该点的照度与同一时间的室外扩散光的照度之比以%表示之。 3.2 玻地比:为下班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比 3.3 直接眩光:在观罕物质体的方向或接近这一方向存在的发光体而引起的眩光。 3.4 反射系数:某物体上反射的光流与入射该物体上的确良光泫之比称为反射系数,以P表示反射系数分为定向反射击系数P R和漫反射系数P D,通常所说的反射系数指后者 3.5 照度均匀度:在给定的工作面上,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 3.6 照度补偿系数:新的照明器在工作面上产生的平均照度与同一照明器在使用一定时间以后,在同样条件下所产生的平均照度之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一、总则采光测量方法 1、为统一采光的测量方法,克保没量的准确性,特制订本方法 2、测量目的 1.2.1检验采光设施与所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1.2.2调查采光设施与设计条件的符合情况 1.2.3进行采光设施的采光比较的调查 1.2.4测定采光设施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确定维护和改善采光的措施,以保障社觉工作要求和节省能源

学校照明

学校照明 学校建筑中,建筑用房类型较多,不仅有教学楼、图书馆,还有体育中心(包括体育场、馆,风雨操场等)、食堂、宿舍、学生活动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等。 教学楼照明 一、教室照明的基本要求 教学楼照明中最主要的是教室照明,一般教学形式分为正式教学和交互式教学,正式教学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即教师看教案、观察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学生看书、写字,看黑板上的字与图,注视教师的演示等;交互式教学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应能互相看清各自的表情等。目前教室中除传统的教学区的黑板和学生区之外,教学区中大多采用投影等多种形式,学校以白天教学为主,有效利用自然采光以利节能,因此,教室照明中最基本的任务是: (1)满足学生看书、写字、绘画等要求,保证视觉目标水平和垂直照度要求。 (2)满足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要求。 (3)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或演示区域。 (4)照明控制适应不同的演示和教学情景,并考虑自然光的影响。 (5)满足显色性,控制眩光,保护视力。 除此之外,教室照明还应做到安全、可靠,方便维护与检修,并与环境协调。 二、光源与灯具的选择 1.光源 教室照明推荐采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直管荧光灯,具有显色性好、光效高、寿命长等特点,易于满足显色性、照度水平及节能的要求。普通教室可用T8直管型荧光灯,有条件的可采用T5直管荧光灯,提高照明质量,更有利于环保,并满足节能要求。 2.灯具选择 (1)普通教室不宜采用无罩的直射灯具及盒式荧光灯具,宜选用有一定保护角、效率 不低于75%的开启式配照型灯具。 (2)有要求或有条件的教室可采用带格栅(格片)或带漫射罩型灯具,其灯具效率不宜低于60%。 (3)具有蝙蝠翼式光强分布特性灯具的光强分布见图1,一般有较大的遮光角,光输出扩散性好,布灯间距大,照度均匀,能有效地限制眩光和光幕反射,有利于改善教室照明质量和节能。图2表示具有蝙蝠翼式光强分布特性的灯具,与余弦光强分布的灯具的性能对比。前者比后者减少了光幕反射区及眩光区的光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要求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要求 中小学教学楼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1. 巩固课堂教学,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习 了解民用建筑设计的步骤方法; 3. 牢固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原 理和做法; 4. 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技巧。 二、 设计任务 1. 题目: 烟台市某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 2. 规模: 18 班 3. 建筑层数: 34 层。 4. 房间组成及使用面积: 分项 房间名称 间数使用面积 容纳人数 备注 教 学用房 普 通教室 18 56~62m2 每班 50 人 音乐教室 1 56~62 m2 50 人 物 理实验室 1 80~90 m2 每班 50 人 化学实验室 1 80~90 m2 每班 50 人 实验准备室 2 30~40 m2 应与实验室靠近 语言教室 1 80~90 m2 图书阅览室 1 100~110 m2 办 公辅 助用房 教师办 公室 12 12~16 m2 广播室 1 12~16 m2 体育器材室 1 12~16 m2 大会议室 1 32~48 m2 档案室 1 12~16 m2 厕所 在 教学楼中按层设置医务室 1 12~16 m2 5. 层高: 教学用房: 3.6~3.9 m , 办公用房: 3.0~3.3 m 。 6. 楼地面:

水泥类或局部镶铺地面。 7.门窗: 木门、铝合金窗。 8.采光系数: 教学用房: 1/4~1/6,其他: 1/6~1/8。 9. 结构型式: 砖混结构(也可局部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结构三.图纸要求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图设计,每个学生应完成 5 张图纸的绘图工作量,以铅笔线条绘制。 所有注字、图表等要求字迹清晰、工整。 施工图内容包括: (一)简要施工说明(二)各层平面图1: 100(三)剖面图(横剖在楼梯间)1: 100(四)南、北及侧立面图1: 100(五)屋顶平面图1: 100~200施工图深度要求: (一)施工说明1.内外墙面、楼梯面、平顶等装修做法。 2.屋面防水、保温或隔热做法。 3.门窗表。

广州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指引

广州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指引 根据国家现行中小学教室照明相关标准的规定,为保护学生视力健康,提高教室照明环境质量,加强学校节能减排工作,特制定本指引。 一、适用范围 本指引规定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的照度、照度均匀度、统一眩光值、显色性、色温、频闪及照明功率密度限值等照明质量与节能指标,教室照明所使用灯具、光源与附属电器的技术要求及验收要求。 本指引适用于广州市新建、扩建、改建和实施照明改造的中小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室,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科学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以及阅览室等。 二、技术要求 (一)灯具 1.灯具必须符合GB7000.1《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GB7000.201《灯具第2-1部分:特殊要求-固定式通用灯具》、GB7000.202《灯具第2-2部分:特殊要求-嵌入式灯具》、GB/T17743《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标准要求。 2.灯具必须通过国家CCC产品认证。 3.一般照明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70%。 4.教室一般照明不应采用裸灯灯具,应采用蝙蝠翼对称配光灯具,灯具保护角应大于20°。

5.在满足教室照明质量指标和照明节能要求的前提下,宜采用向上半球发射光通量占总光通量30%~50%的灯具。 6.黑板灯具C0-180平面的光学结构应是对称的,C90-270平面的光学结构应是非对称的。 7.非铝型材灯具壳体材料应采用冷轧钢板,厚度不小于0.4mm。 8.教室灯具格栅和反射器应采用哑光表面处理。 9.黑板照明灯具C90-270平面的光束角宜在40°~60°范围内,灯具的投射角及高度宜可调节。 (二)电子镇流器 1.电子镇流器必须采用符合GB19510.1《灯的控制装置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GB19510.4《灯的控制装置第4部分: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特殊要求》、GB/T17743《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标准的电子镇流器。 2.电子镇流器必须通过国家CCC产品认证。 3.电子镇流器的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5,总谐波失真应不大于10%,灯电流波峰比应不大于1.5,灯电流波形应符合在每个连续的半周之内,在电源电压通过零相位之后的同一时间,灯电流的包络波形的差异应不超过4%。 4.电子镇流器应耐久使用,应符合GB/T15144《管型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性能要求》的第15条款要求。 5.电子镇流器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5144《管型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性能要求》的要求。

学校教室照明改造方案

学校教室照明改造方案 近年来近视正迅速成为“全球流行bing”,研究显示,花在户外时间越少的孩子,患上近视的几率更高。60年前中国人口中近视率只有10%到20%,但如今青少年近视率高达近90%。在美国和欧洲约有一半年轻人受近视影响,与半个世纪前相比翻了一番。有研究预计,到2020年左右,全世界有近视问题的人可能会达25亿,约为总人口三分之一。 据统计,学生大约有 60%的时间是在教室度过的。若教室照明环境不良,学生为了适应这种照明环境,视觉器官会过度频繁的调节而使眼部肌肉过分紧张,易造成视力疲劳,长期在这种劣质照明环境中学习,学生容易近视,因此教室照明环境良好与否对预防学生近视至

关重要。 现有的学校教学楼与办公楼灯光照明的很多不足之处,考虑到学校照明节能的重要性,就应改变传统的照明系统。在节能方面,我们可以做到两点:a.根据自然光的条件来合理的调节灯具光照亮度和根据室内人数来调整灯具的开启数量,这样既能保证照明质量,又能有效避免能源浪费。b.关闭教室内无人区域的灯具,只让检测到了有人的区域内的灯点亮。这样做就很直接的减少了电能的消耗,同时延长了LED日光灯管的寿命,减少了灯管的更换及维修费用,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政策。

LED灯开的时间越长,光源中的荧光粉衰减就越大,就会导致蓝光光照越来越强烈,从而对人眼造成伤害。所以眼睛长期看LED光源,容易产生眼花、不舒服的感觉,甚至会造成眼睛伤害,使用者患眼bing的机率也会上升。所以,不要长时间注视过亮的LED光源。 如何实现更精1确的配光、提高LED照明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造价等都是LED全面进入教室照明领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LED 光谱安全性问题更应当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上述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学校教室照明用LED灯的改革发展,经历了三种道路。其一,技术上灯体材料由型材,压铸,向导热塑料,陶瓷,普通塑料+铝材过渡,光效在100流明每瓦。使用阻容,非隔离,隔离线性恒流等驱动方式。技术初期,外形主要是模仿传统光源和光电参数,学校教室照明用LED灯具的价格相对较高,市场需求不多。

中小学教室设计规范

(Ⅲ)美术教室 第3.4.5条中小学美术教室宜设教具贮存室。中师、幼师美术教室宜由教室及教具贮存室、工作室、 陈列室等附属用房组成。 第3.4.6条美术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美术教室宜设北向采光,或设顶部采光。 (二)对有人体写生的美术教室,应考虑遮挡外界视线的措施。 (三)教具贮存室宜与美术教室相通。 (四)教室四角应各设一组电源插座,室内应设窗帘盒、银幕挂钩、挂镜线和水池。 (Ⅳ)书法教室 第3.4.7条书法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书法桌应全部采取单桌排列,其排距:中师、幼师不宜小于1200mm;中小学不宜小于950mm。 教室内的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 (二)室内宜设挂镜线、水池、窗帘盒及电源插座。 第五节音乐教室、琴房 第3.5.1条音乐教室宜设附属用房乐器室。 第3.5.2条音乐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内地面宜设2~3排阶梯,亦可做成阶梯教室。 (二)教室应设置五线谱黑板及教师示教琴位置。 第3.5.3条中师、幼师应按教学要求设置钢琴的琴房。琴房内应设电源插座,并应考虑室内音响和隔 声设计。 第六节舞蹈教室 第3.6.1条舞蹈教室宜设器材贮藏室、更衣室、浴室、厕所等附属用房。 第3.6.2条舞蹈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间教室不宜超过20人使用。 (二)教室内在与采光窗相垂直的一面横墙上,应设一面高度不小于2100mm(包括镜座)的通长照 身镜。其余三面内墙应设置高度不低于 900mm可升降的把杆,把杆距墙不宜小于400mm。 (三)窗台高度不宜低于900mm,并不得高于1200mm。 (四)室内宜设吸顶灯,并应设电源插座、窗帘盒及挂镜线。 (五)采暖设施应暗装。 第七节语言教室 第3.7.1条语言教室宜设控制室、换鞋处等附属用房。 第3.7.2条当控制台设于邻室时,二室之间应设观察窗,窗的设置应能满足教师视线看到教室每个学 生座位的要求。 第3.7.3条语言学习桌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教室内设置控制台时,第一排语言学习桌前沿距前墙不应小于2500mm。 (二)纵向走道宽度不宜小于600mm;教室后部横向走道的宽度不宜小于600mm。 (三)语言学习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20mm。 (四)前后排语言学习桌净距离不应小于600mm。 第3.7.4条教室的地面应设置暗装电缆槽。 第八节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 第3.8.1条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宜设教师办公室、资料贮存室等附属用房。 第3.8.2条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的平面宜布置为独立的教学单元。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方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的照度、均匀度、眩光、显色性、照明功率密度限值等照明质量与节能指标,教室照明所使用灯具、光源与附属电器的技术要求,以及照明灯具设置与安装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新建、扩建、改建和实施照明改造的中小学校教室,包括普通教室、音乐教室、史地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合班教室、实验室、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技术教室以及阅览室等。规范性引用文件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照明测量 方法GB/T 5700 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第1GB 7000.1 灯具 -固定式通用灯具第2-1部分:特殊要求GB 7000.201 灯具嵌入式灯具部分:特殊要求第 2-2-GB 7000.202 灯具 双端荧光灯性能要求GB/T 10682 室内工作场所照明视觉工效学原则GB/T 13379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性能要求GB/T 15144 16A)GB 1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大于 GB 19043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510.1 灯的控制装置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 GB 19510.4 灯的控制装置第4部分: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特殊要求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99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 7793-2010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前言 本标准的4.2、4.3 、4.5、4.6、5.1、5.2、5.3、5.9、5.1o、5.11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代替GB7793—1987《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本标准与GB7793—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本标准的3.1、3.3;GB7793_1987的3.1、3.3)。——增加了部分术语和定义(本标准的3.2、3。4、3.6、3.7、3.8、3.9、3.1o)。——删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GB7793—1987的3.2、3.4、3.6)。 ——修改了教室的采光标准(本标准的4.1、4.2、4.3、4.5;GB7793—1987的1.1、1.2、1.4)。 ——修订了教室课桌面、黑板的照明标准(本标准的 5.2、5.3;GB7793—1987的2.2、2.3)。 ——增加了对光源的规定(本标准的5.4、5.5、5.6辶5.7)。 ——增加了对教室统一眩光值、照明功率密度、维护系数的规定(本标准的5.8、5.9、5.10)。 ——删除了对照度补偿系数的规定(GB7793—1987的2.6)。 本标准申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北京市 卫生监督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军、张绍纲、高权、张琳。 本标准所代替标淮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7793-—1987。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县镇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699 采光测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