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理论解读

企业国际化理论解读
企业国际化理论解读

企业国际化理论

一、企业国际化的模式

进出口贸易

OEM贴牌生产、许可证授权、国际劳务合作、国际工程承包

国际化技术、非技术合作(非股权)

国际联盟

合资(股权)

绿地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

并购

二、国际化理论的框架(主要分析哪些问题,可用于文献综述的框架)

Dragon multinationals, John A. Mathews

?国际化的概念:什么是国际化(应该考虑dominant和latecomer)

?国际化的动机:利用优势与寻求优势

?国际化的过程:如何国际化的(三类不同的跨国公司—dominant MNEs from USA, Japan and Euro; dominant MNEs from Scandinavian; latecomers)

?国际化能提供哪些好处,国际化优势的来源:OLI VS LLL

三、传统的国际化理论(established MNEs)

1、Trade Theory

1.1 Heckscher-Ohlin:国家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在进行贸易。仅仅涉

及到贸易理论,是国际化的最初形式,没有涉及到MNE。

1.2 将MNE看成是资本运作的结果,是资本由低收益率国家流向高收益率国家的结果。1.3 MNE产生于的原因在于技术差距。

2、Industrial Theory

2.1 Hymer(1976):MNE具有很多优势,形成了垄断势力,要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其垄断势力。

2.2 Knickerbocker(1973):bandwagon effect(寡占反应理论),MNE是成群的。解释了为什

么美国跨国公司进行的大笔海外投资都发生在同一时刻。

2.3 Graham(1978):tit-for-tat hypothsis,MNE是对其他企业侵入本国市场的反击。

不能解释为什么回去投资设厂而不是通过授权?

3、Product Cycle Theory:Vernon

从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来看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产品初期,仅限在国内生产伴随少量出口;成熟期,寻找新市场,大量出口,同时寻找低成本生产地,开始海外投资

4、Internalization Theory:Buckley & Casson(1976)

企业是理性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决策原则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特别是知识存在市场失灵。首先难以对知识进行估价,而卖方通过向卖方描述知识从而获得合理价格又容易造成模仿,从而是知识失去价值;

所以,企业需要内部化生产,来解决中间产品的市场失灵问题。

与前面所述的理论相比:

内部化理论认为MNE的形成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性行为的结果,企业一开始不需要具

有优势。MNE的优势是在国际化过程中被创造的,而不是天生的;产业理论认为企业具有优势后才去国际化,但没有解释优势的来源。

内部化理论认为企业可以直接成为MNE,不一定是渐进的,取决于企业家一开始的决策;而其他理论认为只有在本国建立生产以后,才能按照一定模式进一步向海外扩张。

5、Eclectic paradigm:Dunning

企业的国际化活动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企业特质(Ownership)、Location、Internalisation。

Ownership决定了企业是否有能力从事国际经营活动

Location决定企业以何种方式进行跨国经营——出口还是海外设厂

内部化决定了企业是要将优势内部化还是外包给别人,只有O和L,就只有国际合作或者合同,不会有跨国公司

在此基础上,Dunning又将制度因素融入OLI范式,分析了制度对于跨国经营的影响

6、过程模型:Johanson & Vahlne(1977)

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渐进过程,具有路径依赖性,而不是激变的过程。

通过对瑞典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国际化遵循如下过程:

零星的出口——通过代理机构出口——收购代理,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海外设厂企业当前的状态(拥有的知识以及资源投入)会影响到下期的投资决定

7、RBV:Kogut & Zander

企业的优势在于特殊的资源——独特的知识结构,设立独资企业(sole proprietorship),有利于企业消化、吸收、和运用母公司的隐性知识;

MNE是为了加强其核心能力,才将有用的知识保留在企业内部,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挖掘、积累和运用知识资源。

四、Born-global/International ventures

传统的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化之前一般都经历了很长的发展阶段,在国内市场具有很强的实力,其国际化路径一般遵循过程模型。而对于Born-global来说,他们通常在建立之后的一两年内就开始了国际化历程(一建立就国际化而不是很多年后),其路径也不再完全遵循过程模型,需要有新的理论进行解释。

1、知识管理角度:Walter Kuemmerle(2002)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进行跨国活动的目的有两个:扩充知识、利用知识

结合知识管理,重新定义国际企业家精神(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从一开始就在国际舞台上进行知识扩充(HBA)或知识利用(HBE)活动的企业。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born-global的国际化行为:

(1)在企业创立之前,企业创立者的国际化经历很重要。一般国际化企业的创立者都有过留学或者海外经历,在那个时候开始构想创立国际化的企业。因此,

创立者本身对企业是否国际化有重要的影响。(创立者是企业国际化的trigger)(2)这些企业创立之时一般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急需快速增长。而国际化是他们实现快速增长的有力武器,也是他们进行国际化的重要原因。(产业特征)(3)Boren-global创立之初一般只有一个Home base(决策中心),主要功能是协调知识的流动。随后才会考虑建立其他决策中心

(4)首先会进行知识扩充活动,随后才会进行知识利用活动。

2、IED: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ial Dynamics——Mathews & Zander(2007)

实际上是born-global的理论,将跨国公司分为三种:

一是well-established MNE:在国际化之前就已经成长为大公司,具有优势

二是newcomers/born-global:也是来自于发达国家,但创立较晚,后起之秀,产生的最

初就已经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局面,与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不

具有很多优势;他们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并不一定只能

内部化;具有很强的从外部(关系网络、与其他企业的关

系)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

三是latecomers: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创立较晚,不具有优势

再此基础上指出早期的跨国公司理论——内部化理论、OLI范式、过程模型适用于

well-established MNE,这类公司在开始国际化进程前就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优势,他们只是利用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这种优势;对于born-global来说,在不具备优势时就已经面临国际化,那么他们的优势来自于哪里?他们为什么国际化?他们是利用国际化来形成优势,所以他们的国际化行为不遵循过程模型。

Born-global的国际化过程由企业家精神决定:企业家去发现机会(企业家将知识、技能与资源相结合)——决定进入时点——决定资源如何分配给各种活动——整个过程又受竞争的影响。

与之前的理论相比,不是将企业的国际化看成一个渐进的过程或者利用静态优势的结果,而是将国际化看做企业家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战略决策、策略互动的结果。他强调国际化之前的活动(影响企业家特质的因素)会影响企业国际化活动,并将国际化解释为企业家发现新的想法与计划,并将这些新的点子进行整合与调整,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

五、Mie Augier & J. Teece(2007):跨国公司如何建立竞争优势——动态能力观点

实际上是企业理论,文章以Penrose的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的观点来分析跨国公司如何建立竞争优势。

Penrose本人主要是分析企业的性质和企业的发展路径,但她的观点成为资源基础论的基石,也为动态能力观和企业家精神学说所借用。

1、Penrose学说以及资源基础论(resource-based theory)

企业的性质:将企业看做资源的集合体以及管理的组织。非常强调管理因素。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在企业内部,资源以某种管理形式或框架得以组织和利用。

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壮大主要受到管理能力的限制。企业发展和管理变化所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所特有的。管理能力不可能被无限制的提升,企业扩张需要招聘和发展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所以随着组织的不断扩张,现在的效率会有所降低。(简言之,企业所特有的管理能力不可能无限度的提升,因此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会牺牲效率,这限制了企业的扩张。)研发可以帮助企业探寻新的领域,从而进行扩张

缺陷:首先,Penrose所说的资源并没有明确地定义(哪些资源?)其次,企业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未被使用的管理能力,这一观点受到挑战(市场、技术、资金、研发都会影响制约企业的增长);再次,强调了管理能力十分重要,但忽视了intangible assets,并且没有说明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哪里?如何发展竞争优势;最后,忽视了知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动态能力观(Dynamic Capabilities)

在Penrose的基础上,发展了动态能力观,以动态的观点分析企业如何发展与维持竞争优势。

动态能力:企业根据不断变化的技术与市场,迅速重塑、重新配置企业各种资源的能力。

即企业创造与利用内外部所特有的资源,强调与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不仅包括企业发现市场需求变化、技术机会、发展竞争优势的能力(静态),还包括及时、有效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动态)。

从动态能力观看来,动态能力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企业家精神、企业的组织架构(公司治理business model)都是重要的动态能力,企业家决定了最初的组织结构。

3、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将RBT与动态能力观运用到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它所拥有的不可模仿以及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动态能力(其特征是必须难以复制和难以模仿)。

多元化程度越高、市场变化越快,动态能力对跨国公司就越重要。在高度竞争(hypercompetitive)的产业,动态能力对跨国公司的存活至关重要。

跨国公司的动态能力不仅包括快速创新、适应能力和灵活性,还包括塑造企业蓝图的企业家精神。动态能力包含在企业的日常规则与高层管理团队中,维持跨国公司的动态能力要求持续的企业家精神活动(entrepreneurship activity——发现与利用新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协调企业资源、管理才能等)。

简言之,从动态能力的观点来看,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它的动态能力。它既包括组织优势又包括管理优势。具体来说包括:学习与创新程序;所使用的business model(或者说公司routines);投资决策(企业家精神);资源的配置能力;公司治理结构;技术创新与积累。(虽然技术创新很重要,但是现实世界,研发外包发达,所以企业只依赖内部研发来发展竞争优势是不行的,应该更加注重协调全球技术资源,内外部创新相结合。)

六、发展中国家国际化理论(Latecomer Theory)

1、利用传统跨国公司理论

认为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一些优势——cheap labour, low price, flexible production technology, small-scale production;企业国际化可以利用这些优势。

2、Latecomer Perspective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国际化不是为了exploit advantages,而是为了explore advantages,国际化是他们建立优势的路径之一。他们国际化的动机有很多:market seeking、strategic asset seeking、efficiency seeking……

3、psychic distance

发展中国家首先会向地理和文化与母国相近的地方进行投资

4、中国跨国公司国际化

OFDI既有类似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色,OFDI之初不同,现在出现趋同。(Peter J. Buckley, ‘Historic and emergent trends in Chinese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2008) (John Chil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firms: A case for theoretical extension)

5、John A. Mathews: Dragon multinationals, 2006

Latecomers的国际化进程要用LLL来解释:linkage,Leverage,learning。

国际化以获取资源,在利用资源,最后实现学习的过程。既是latecomer国际化的过程,又是他们为何能够快速国际化的原因。

七、中国企业国际化理论

(一)、John Chil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firms: A case for theoretical extension, 2005

1、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三个阶段(具体见Buckley的总结,此处不详细)

?90年代前,很强的政府管制,基本上只有少量出口

?1990s,开始进行海外经营活动,规模和数量都有所增加,但没有明确的目标,静音不善

?2000年后,企业有明确的国际化目标。

2、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动机或原因——总之是为了获得优势

?避免国内市场的约束:区域保护主义,资本约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知识劳动力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产能过剩,政府干预。

?国际化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获得差别化(differentiation—技术和研发能力)和品牌(brand)

3、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方式

包括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JV, M&A, WOS; 其中OEM和JV属于inward internationalization,而M&A和WOS属于outwardinternationalization。一般来说,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首先是通过OEM和JV,建立与国外市场的联系后,在进行M&A和WOS。但也可以同时进行或者跨越某个阶段。

?OEM:利用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获得国外企业的品牌,关键问题是如何在贴牌生产后建立自己的品牌,不能老为别人生产,如何转型?(格兰仕Galanz)?JV:利于转移技术和tacitknowledge,和合作企业联系更紧密,获得更多市场知识(华为)

?M&A:获得品牌和差异化的快速通道,但是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并购后的整合能力(Holly,Lenovo-如何进行整合?)

?WOS(whollyownedsubsidiary):能加强自身国际竞争力,提高研发能力,加强自身控制。但其前提是有大量的初期投资和构建能力(海尔Haier)

这些方式的优劣势总结:p397

4、中国企业国际化要考虑的特别因素

?政府的角色:放松管制,应该扮演守夜人的角色,给企业提供支持,但又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

?企业家精神的作用:一是与政府进行negotiate的能力,以获得支持;二是要有国际化的战略outlook和决策能力。

对于上述两点,制度嵌入和企业家精神应该是co-evolutionary的,他们相互影响,不能单独看待

?liabilityofforeignness(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企业选择与中国心理距离相近的市场进行投资,但是对于一个真正想要国际化的企业来说,一定要克服这个问题,走向发达国家市场,而不是就近。

(二)Peter J. Buckley: Historic and emergent trends in Chinese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2008 1、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投资特点(韩国、新加坡、台湾等)

?这些企业拥有一定优势:低成本生产,小规模生产技术等;

?一般来说投资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Psychic distance: 投资于熟悉的,心理距离相近的国家;

?Stage model:一开始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然后再投资于发达国家;

?投资开始一般采用JV,然后转向WOS

?政府在投资中有重要作用

2、中国OFDI的特点:

(1)OFDI的政策变化:

?谨慎的国际化(1979-1985)

只有少数几个国际贸易公司有资格对外投资,投资内容由政府控制,没有针对OFDI

的法规

?政府鼓励(1986-1991):对OFDI的管制有所放松,更多企业可以申请对外投资,开始制定法规;

?扩张与管制阶段(1992-1998):进一步放松,让更多企业对外投资,但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又开始在审批程序上进行严格审查

?走出去阶段(1999-2001):政府支持,但投资带有明确的国家标记,政策法规有所矛盾

?WTO后(2001年后):放松,私有企业也可以对外投资,2003之前只有国有企业才能进行对外投资。

(2)中国OFDI存量趋势:具体可以自己去收集数据p。725

(3)OFDI区域分布:

?1990-1992:从总量数据上分析,主要投资于发达国家(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发展中国家只占30.5%(和传统理论不符);但从项目数来看,大多数项目投资于发

展中国家(香港,泰国,澳门),说明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都是小企业,项目多

而资金少;投资于发达国家的一般为带有国家目的的国有企业,具有资金实力。

?1992-2001:投资于发达国家的总量比例在减少(64.12%--36.11%),但项目数有所值增加;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总量比例增加(35.88%-63.89%);一个很明显的增长发

生于非洲(因为中国企业的特质以及政府的关系)

?2001年后:中国的投资区域和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投资特点开始趋同。(心理距离和文化等因素开始逐渐重要)

(4)OFDI的行业分布:

?从项目数来看,95年前,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最近几年,主要投资于制造业

?从OFDI存量数据来看,主要投资于第一产业(采掘,能源等)(因为很多能源项目资金较大)

(5)进入模式:

?投资早期阶段(91-94):主要选用JV(原因,好处p.734)

?95年后,WOS占据主导地位,2001年,61%的项目采用的是WOS形式。

(6)投资动机:

?自然资源寻求(natural resource-seeking):从前总量数据来看,OFDI早期大多是资源寻求型

?市场寻求型(market-seeking):有的是由于国内竞争激烈,有的是由于拥有技术优势可以投资于一些技术落后国家,开发市场;有的投资于发达国家市场,为了建立

品牌

?战略资产寻求型(strategic asset-seeking):建立研发机构寻求技术,品牌,互补型资产

?效率寻求型(efficiency-seeking):不是主要动机

4

(三)中国政府对OFDI的具体政策与管理

Yadong Luo: How emerging market governments promote outward FDI: experience from China, 2010

1、重要观点:p.68-69

?发展中国家给OFDI支持是合法有效的

?政府应该并且能够支持以帮助企业客服不足

?如何支持,支持的形式很重要

?为什么进行OFDI能够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为什么发展跨国公司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2、中国管理OFDI的机构:

?国务院(State Council)

制定OFDI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发展方向政策,以及法律法规

?中国人民银行(People’s Bank of China)

制定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调节人民币汇率

?国家外汇管理局(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主要管理中国的外汇流动,包括:向国务院报告收支平

衡数据;检查修改外汇政策;监管外汇流动;管理外汇储备

?商务部(Ministry of Commerce)

起草具体的OFDI政策;审批非金融类的OFDI项目;代表中国政府就投资和贸

易问题进行双边和多边谈判;确保中国的经济、贸易法规与国际条约一致;

MOC下面还有许多部门和地方商务局,执行与OFDI相关的任务

?发改委(Stat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颁布哪些行业、哪些国家应该进行投资;审批大规模的OFDI项目?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给予大型国有企业OFDI制度支持。

?由国资委管理的国有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要经过商务部的同意,而私有企业只需获得地方对外经济与贸易委员会的批准。

3、中国政府对OFDI政策的发展以及颁布的主要法规p.72-75

4、现行的OFDI制度:

?促进政策:

金融支持:避免双重税收;进出口银行的信贷支持;低利率贷款;外汇优惠。

风险规避:给在工作人员提供保险补贴;签署多边保护协定。

信息服务:建立机构提供咨询服务;编写投资报告。

引导服务:引导投资方向和地区以及产业。

?监管政策:

简化审批程序:资源导向型的投资额小于3千万美元以及其他导向投资额小于1 千万美元的项目可以由地方政府审批;审批不超过20个工作日。

提供投资后的监管方法。

5、总结:

?关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投资动机,既有规避国内制度也有寻求资源;就国内制度而言,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不同类型的企业受到的影响不同。例如

大型国有企业可能更受惠于国内的崔进政策,而中小企业可能是为了逃避国内

制度。

?虽然政府制定了许多促进政策,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也应该多与政府沟通,充分利用制度优势:熟悉OFDI政策;与政府持续沟通;给予反馈信息等。

?政策不是万能的,制度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中央与地方利益不一致;

各管理部门间职责不明确;审批程序依然复杂。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般原则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般原则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也在不断发展,很多的企业已经迈出了从国内经营到跨国经营,再到国际化经营的“三级跳”。回顾中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历程,既有喜悦也有辛酸,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尽管成功的案例还不是很多,经营规模还相对的微小,但总的来说,国际化经营是一种趋势,是我们完全融入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当然国际化经营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遵循了这一规律,成功的可能就大,就有可能在优胜劣汰中争得一席之地;否则,我们很难驾驭竞争无处不在的国际市场,即使有机会走出去了,最终也将会退回来,使国际化经营变作一句空话。 一、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关于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很多专家学者均进行过多次阐述,政府有关部门也有明确的解释,概括来说有五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不能独善其身,置之度外,你不走出去,别人也会进来,不参与国际竞争已不可能,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二是国际化经营可以转让国内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加快自有设备技术的转型与更新换代。三是国际化经营可以消化国内过剩的劳动力,减轻国内就业压力。四是国际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技术,并降低生产成本。五是国际化经营可以学习到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国际化经营的特点 国际化经营面临全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形势,它至少在以下六个方面与国内经营不一样:第一是所处环境不一样,在一个陌生的国度从事经营活动,面临着不同的人文环境、社会法律环境等等。第二是服务对象不一样,我们的顾客是外国人,外国人的需求与中国人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第三是竞争对手不一样,国际化经营,竞争来自全球的同业者,竞争更为激烈。第四是标准要求不一样,不同的国家在产品的规范、标准上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要了解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够吸引消费者。第五是合同条件不一样,面临不同的法律体系,有不同的合同条件,只有充分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才能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第六是后勤保障体系不同,在国外经营,国内的法律保护不了我们,总部很难提供及时的后勤保障服务,必须独立组织,自主决策,利用好当地的政策,合理地应对好各方面的竞争和阻力。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经营规模小,且比较分散,中国企业的经营领地分布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90%的企业投资规模不到100万美元,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图书分类号: 密级: 毕业论文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INTERNATIONAL STRATEGY ANALYSIS OF HUAWEI 学生姓名韩剑成 学号20131401249 班级13国贸 2 指导教师谭艳琼王璟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院名称经济学院 2017年5月24日

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了解徐州工程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徐州工程学院所拥有。徐州工程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徐州工程学院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摘要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性、一体化的特点。以史为鉴,闭关锁国来发展经济是消极的。与此相反,在当今世界,谁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全球市场之中,谁就能在全球市场中获得先发优势。中国在加入WTO之后,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环境更为宽松,大量的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挑战全球市场,华为公司便是这批企业的先驱之一。华为公司在国内市场日益饱和的情况下,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为在国际市场获得市场份额并且跻身国际巨头从而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化战略。本文首先介绍华为公司在国内外的经营状况,然后选取华为公司在国际化道路上采取的战略作简要介绍并作分析,接下来指出华为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仍存在融资,品牌等问题,最后介绍未来华为公司可以采取的措施来完善其国际化。研究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可以帮助国内企业采取正确的战略来成功实施国际化,以及明确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

最新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参考答案答案

参考答案 1、跨国公司对世界、对母国、对东道国的影响? 1.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1)跨国公司推动资本、技术、人员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组合,提高了资源 配置的效率; (2)跨国公司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3)跨国公司提高消费者的生活品质; (4)跨国公司推动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 (5)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并且,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2.对母国的影响利益:(1)提高技术成果的产出; (2)获取自然资源和原材料;(3)获取创造性资产; (4) 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危害:(1)加快成熟产业的衰退,可能造成产业空心化; (2)可能加剧本国的失业。 3.对东道国的影响: 利益:(1)获得建设资金; (2)有助于接触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3)解决就业问题; (4)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危害:(1)加剧污染; (2)自然资源可能被掠夺性开发;(3)危害产业安全。 2、跨国公司管理与国内公司管理有何联系和区别? 1.相同点:自然属性 2.不同点:(1)环境异质性; (2)潜在市场规模更大。 3.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有何理论贡献与不足? 主要观点: (1)竞争市场和特定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 (2)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企业没有必要对外直接 投资; (3)如果企业没有特定优势,那么,企业没有能力进行对外直接投资;(4)企业必须依靠特定优势,以克服国外劣势,在东道国取得竞争优势。 贡献:区分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首次正式地提出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不足:(1)无法完整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2)优势的跨国转移经常困难重重。 (3)建立在时间压缩不经济性基础上的能力很难被模仿、移植。(4)具有社会复杂性的资源较难转移、培育。 4、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论贡献与不足? 主要观点:中间产品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是导致企业内部化的根本原因。这些中间产品,

企业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1

企业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企业国际化程度研究述评 在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中,关于如何衡量和比较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国外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不少的探讨和研究。主要的有以下几种:(1)美国学者丹尼尔·沙利文(DanielSullivan)曾尝试用五种经济指标衡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国际化程度(DOI)=外国销售占总销售的比例(FSTS)+外国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FATA)+海外子公司占全部子公司的比例(OSTS)+高级管理人员的国际经验(TMIE)+海外经营的心理离散程度(PDIO)。(2)芬兰学者韦尔奇和罗斯坦内(Welch,Luostarinen)提出了国际化进程的六纬度测度模型,设计了一个全面综合的分析框架来评估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这六个纬度分别是运作方式、销售对象、目标市场、人力资源、组织结构、财务资源。(3)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出版的《2000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并购与发展》,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的衡量标准是三个比率的平均数,跨国化指数=(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国外雇员数/雇员总数)÷3×100%。 其中最有代表意义、应用最广泛的是跨国化指数,其揭示了跨国公司国外参与深度,因其简单、易测量而被应用最多,但是其仅仅衡量了企业国外活动的一个方面,它未能提供一家企业国外活动的地域多元性,未能揭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广度。我国学者也对企业国际化评价标准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鲁桐(2000)提出的“蛛网模型评价法”,试图将反映企业国际化的六个方面进行五级量化分析。这六个方面分别是跨国经营方式、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事管理、组织结构和跨国化指数。 企业国际化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上述评价指标无疑都从不同的侧面对企业国际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但是,这些评价指标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各个指标等量齐观,评价指标没有权重的区别,导致完全不同的企业最后的国际化程度相近甚至相同。 第二,这些评价标准没有将企业国际化的内向和外向国际化加以区别,在中国,企业的内向国际化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需要加入对企业内向国际化的研究第三,这些指标没有将企业国际化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指标来处理,只是

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

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 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 内容摘要: 本文从出口贸易、劳务输出、投资活动三方面对河南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行研究。指出了河南省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河南企业国际化经营出口贸易劳务输出对外投资根据西方研究跨国经营学者的理论,一般认为, 企业国际化的基本轨迹是商品进出口、劳务进出口、投资活动这样三个过程。河南省作为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企业国际化还处在初始阶段, 商品进出口仍是当前企业对外经营的主要方式。 河南省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一)出口贸易近年来,河南省对外贸易与过去相比, 发展十分迅速。2005年, 河南省进出口完成77.3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7.0%,其中出口51.01 亿美元, 增长22.1%,进口26.35 亿美元,增长8.1%。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9.31 和9.69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31.8%和30.3%(《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 年)。从数字上看,河南省出口形式较好, 但与其它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河南省对外贸易在全国的位次靠后, 且仍在下降。在全国进出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2000年为0.6584%,2003年为0.6559%,2005年更是降到0.5439 。而同期河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所占比重和位次分别是2000年位次第四, 比重5.74%,2003年位次第五, 比重6.01%,2005 年比重 5.778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03、2005计算得出)。另外,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反映一国一地经济与世界相融合程度的重要指标。2005 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60.9%以上,2005 年河南省则仅为 3.97%,可见河南省企业国际化程度较低, 差距很大。540)this.width=540" vspace=5> (二)劳务输出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对外劳务合作、设计咨询业务还很

浅谈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方式(一)

浅谈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方式(一) 【关键字】国际化,企业,战略 关于国际化问题,现有的成果多采用企业战略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割裂产业和企业两个层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往往假定整个产业结构是稳定的、可识别的,因而未来是可以预测的,战略分析的重点就是让人们关注业已存在的稳定的产业组织。传统的理论趋向于假定企业和产业之间呈没有反馈关系的简单线性关系。这种分析方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产业之间,产业和产业之间以及各种社会环境因素之间相互构成一种复杂关系,产业结构影响企业行为,但反过来企业行为也可以塑造产业结构。例如,从建筑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角度看,一方面建筑企业是跨国经营的主体,国际化是企业成长的战略途径;另一方面单个企业的跨国经营又离不开整个建筑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背景,从产业角度出发将使得对建筑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更为丰满,视野更为开阔。 经济分析可依据不同的目的运用两种研究方法,一是实证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实际上是怎样一种状态”,即对事实进行客观的描述,而不对运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二是规范分析,研究和判断经济运行“好”与“坏”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衡量、评价经济运行“应该是怎样一种状态”。尽管这两种方法的划分客观上反映出经济研究本身的发展。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两种方法又是相互联系的,很难严格加以区分。 对建筑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应从两种方法联系的角度入手,对中国建筑业国际化经营现状与特征、战略环境以及国际竞争力等进行客观的阐述,并从国际化经营一般理论的角度加以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建筑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其特点,从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战略目标等规范要求出发,分析中国建筑业国际化过程中的企业竞争策略、产业改革方向、产业创新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澄清有关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对于中国目前建筑业发展而言显得尤其必要。第一,理论综述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将一般性理论运用于中国建筑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研究之中;第二,对国际化一般理论的总结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建筑产业国际化的目标和过程,从而将建筑产业的国际化放在更广阔的空间来加以审视。 从世界范围看,国际化作为一种趋势很早就已经开始。目前在经济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就可以被看做企业和产业高度国际化发展的集中代表。但是正如在现实中所看到的,同样的跨国公司,其经营的国际化程度却有很大的差别;同样的产业,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数量、规模以及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也有显著的不同。而从不同产业的比较角度看,跨国公司不仅在数量上有差别,而且在国际化经营的规模、程度上同样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探讨有关国际化的相关理论以及中国建筑产业的国际化战略之前,必须首先理清国际化和与之相关的概念如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等的内涵,以及它们所包含的理论意义。 一、国际化的一般理论 (一)国际化及其度量。 1.国际化的概念。简单来说,国际化可以从企业(InternationalizationofFirm)和产业(InternationalizationOfIndustries)两个角度来理解。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内容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顺从趋势,不断发展。从改革开放的初期至今,我国海外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1世纪初始,随着我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的跨国经营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新时期。我国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数量逐年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不断提升,而且投资分布的地区日趋广泛,投资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虽然我国对外投资的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规模日益壮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跨国经营;对外投资;国际经济合作 [ABSTRACT] At presen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the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In the trend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China'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compliance trend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Far from the early stag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overseas business from scratch and developed rapidly and formed a certain scale.In the start of 21 century, as China's "bringing in and going out"strategy, China'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into a new era of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Transnational companies operating in China has increased each year, and it have been expandin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ising,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areas of distribution of a wide range of investment has diversified the main trend.Although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started late, bu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rowing scale.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KEY WORD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Foreign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 略动机分析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摘要】文章探讨了知识密集型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的机理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进而根据的特定背景研究了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能力形成 知识管理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核心所在,一场学习竞赛的胜利者将可能赢得所有的博弈,选择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就对竞争对手形成了一种负的外部性,增加了自己先占于竞争对手的机会(泰勒尔,1997)。这类企业更注重于知识的获取,对充分实现其掌握优势知识资源的价值的欲望也更强烈。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寻求知识并获取优势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动机,但目前相关主要集中于企业国际化的交易成本及企业的有效运作方面。尽管资源基础论及KBV在战略管理中已经成一个比较流行的分析工具,被普遍用来解释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成长及企业战略联盟问题,然而很少被用来分析企业特定的战略问题。特别是在目前的文献中,从知识能力形成角度对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没有深入研究。 一、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机理及路径研究

知识密集型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知识的异质性,而学习是企业竞争优势唯一的持久性来源(Willias,1992)。跨国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中,面临各种额外的知识及信息,经营者不可能等到掌握所有的国际化知识以后才开始进行国际化,也不可能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市场盲目冒险而投入大量资本。由于这些跨国公司是海外市场的“新来者”,缺乏足够的东道国知识,缺乏在国外经营的经验,在国外经营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阻碍,增加了国外运营的成本,可能使国际化扩展发生延迟,导致企业海外经营效率低下。因而,知识在国际化扩展中就尤其重要,而作为知识来源的途径,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March(1991)提出组织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即组织学习包含两个方面:“寻求”与“利用”。“寻求”一词与搜索、变化、风险承担、经验、实验、灵活性、发明及创新等相关,是对新战略资源和竞争力的获取;“利用”与提炼、选择、生产、效率、选择、实施及执行有关,是对已有资源和竞争力的使用。根据March(1991)提出的组织学习理论的两个方面,主流理论关于国际化的观点使用了“利用”而不是“寻求”的观点(Hedlund and Ridderstrale,1997),目标是效率最大化。由于忽视了资产的寻求,这些传统理论没有成功解释跨国公司是如何通过国际扩张进行创新的。而实证表明,资产寻求型FDI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如Kouemmerle(1996)发现,制药和部门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海外研发基地的增加主要是为了获得新知识而不是利用现有的知识。“知识寻求”的本质属于创新范畴,它的重要功能是增加整个知识系统的知识存量,有利于已有知识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企业国际化经营

第1讲认识国际化经营 【本讲重点】 什么是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经营的主体 国际化经营的四个阶段 国际化经营所要研究的问题 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战略(上) 国际化经营的实质 什么是国际化经营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家非常关注国际化经营问题,都希望在新的形势下,创造新的业绩。那么怎么研究企业国际化经营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国际化经营产生的背景。国际化经营的产生背景涉及两个问题:1.国际流动及其壁垒2.避开国际流动壁垒,促使国际化经营产生。 1.国际流动及其壁垒 国际化经营的产生是伴随着不同公司间的国际交易而产生的,它包括国际流动。国际流动主要指货物、劳务、资本、人口、技术、信息等国际间流动。例如,现在有两个不同国家的公司——X公司和Y公司,这两个公司本来面临的是各自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而现在,这两个公司需要合作,需要交流,那么两个公司之间需要一些货物、劳务、资本、人口、技术、信息方面的国际流动,但是,这样的国际流动是不太容易的,因为在流动过程当中,必然面临一些障碍和阻力,这些障碍和阻力就是贸易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包括关税、配额、外汇管制等等。 图1-1 国际流动及其壁垒示意图 2.国际化经营的产生 为了更加快捷、更加自由地实现国际流动,国际商业界都在研究怎样避开这些壁垒,所以,国际流动也成为国际化经营当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大家就想,能不能借助一些国际机构来解决这些事情。这些国际机构包括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外汇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欧洲市场和多国组织等等。他们在解决国际化经营和国际资源流动过程当中的壁垒问题时,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借助于这些国际机构,就能够更加快捷、更加自由地实现国际资源流动,两个不同国界的公司就能正常开展合作,从而产生国际化经营。 图1-2 国际化经营的产生 国际化经营的实质 3.国际化经营的概念 (1)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概念 在与本国不同的各种环境条件下,本国总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经营资源的基本流动而进行的有计划、

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

姓名:万强文 学号: 0911022176 学院:商学院 学校:江西师范大学

【摘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跨国经营之路。华为在跨国经营的道路上,通过有效的策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之路,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来总结华为国际化之路的经验,并提出问题和对策。 【关键字】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swot分析 【前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 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 一、华为国际化战略动因 (一)国际化需要 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而且由于政策原因,新技术应用难以大规模启动(如3G),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华为的发展要求;此时国际市场却有着广阔空间,尤其是中东、非洲、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进入门槛低,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巨头也未高度关注,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华为选择“走出去”。 (二)国际化机遇 公司总裁任正非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为华为打开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华为还利用各种国际展览会和论坛发言的机会宣传自己,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造和把握海外市场商机。 (三)国际化能力 雄厚的实力是通信制造型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的基础,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启动国际化战略开始,华为在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向国外领先企业学习,

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华为网络产品的技术领先度和价格性能比已充分具备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四)企业家精神 华为领导,主要是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使之具有比其他公司更强的对海外市场的野心和好奇心,能有意识地识别、挖掘和开发国际化机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明确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显示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高瞻远瞩。 (五)企业文化 任正非的一段话成功注释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3大特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华为人发挥他们的土狼精神,对市场猎物有机敏的嗅觉,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为获取猎物不择手段。其无坚不摧的“土狼精神”既增加了华为“走出去”的勇气,也获得了公司内部员工对这项决策的认可和支持。 二、公司层国际化战略 在公司层国际化战略中,有三种企业国际化战略,分别是国际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跨国战略。我认为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中比较倾向于采取全球化战略。 三、国际化竞争的范围和方式 1、选择参与竞争范围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汇总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院系:管理学院专业:加弧姓名:陈峥指导教师:薛求知教授完成日期:2 005年4月30日米激意032025411陈峥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中文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在满足国内通信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取得成功。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国内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国际化 战略势在必行,而华为公司则扮演了中国移动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领军角色。研究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内的企业确定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和国内外 市场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应采用何种战略才雏成功地实施国际化。以及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行业及产业链状况,进而分析了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下来本文研究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首先介绍了华为的国际化现状和国际化的背景,明确了华为国际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国际上所有的跨国通信制造业巨头都已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而市场增长速度却逐渐放慢的情况下,华为顽强的经受住考验,首先在国内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进而将视野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开始走出国门与跨国通信巨头们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维持了企业的高速增长速度。接 下来,本文通过研究华为的组织结构来分析华为如何实现对众多海外分公司的协调与控制,并分析了华为国际化的成功因素,以及华为在向全球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针对华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华为国际化下一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在本文的晟后,基于以上对华为国际化战略的分析,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全球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越来越多的走向全球化进程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国际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成功因素中图分类 号:C93032025411陈峥华为公训的国际化战略分析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eleco mmunic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moreand more China telecommunication manufact urers are actively explorin g the overseasmarket.Under this circumstance,it is imp erative to research the

跨国公司RD活动的国际化战略方案分析

. 跨国公司R&D活动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统计表明,某些特大型的跨国公司一年的产值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GDP(美国通用公司与波兰)。跨国公司在资本金、技术、管理、营销等诸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优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纷纷把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下简称为R&D)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R&D国际化态势越来越明显。 一、跨国公司R&D活动国际化的主要方式 跨国公司R&D活动国际化是指跨国公司将研究与开发活动扩散到母国以外的其他区位,利用多个国家的科技资源,跨国界的开展活动①。R&D国际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了高潮。美国与欧盟的一些大企业是领头羊,日本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进行产品和资本输出,80年代后也开始从全球范围内吸取知识资源来支持全球性的市场发展。概括来讲,跨国公司R&D活动国际化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进行:(一)在海外建立独立的R&D机构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较好的实现公司雄厚的财力与当地优秀的科研人员的结合,可以相对严格的控制研发活动所带来的技术知识内容,维持技术垄断优势,并形成对当地生产的直接支持。例如惠普公司于1990年在日本设立实验室,其动因就在于获取计算机、通

讯和测量领域的领先技术知识,主要是通过获取这些领域的人力资源来达到目的。该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包括物理科学、半导体实验、照相摄像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等日本在国际上领先的技术。微软公司先后在中国成立微软研究开发中心、微软中国研究院、微软技术支持中心等三大世界级开发、科研与服务机构,确立了微软在中国长期发展的战略。 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由于独资,这就给跨国公司在资本金的投入上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要吸引最优秀的研究人员到实验室来工作也需比当地企业提供更好的待遇。风险大也是这种独立机构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基于技术搜寻的跨国并购 就技术战略而言,并购的目的是获得目标公司所附属的研发机构,但常常也伴随着对相应的生产性公司、销售性公司的购买,因为东道国政府与当地企业也有自己的打算。在目标企业选择上,那些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企业往往成为各跨国公司争相鲸吞的对象。1995年索尼公司购买美国CBS唱片公司和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以及松下公司购买美国MCI公司,都是看重这些美国公司的软件技术,即文化知识性技术的开发能力,从而通过购买,获得了在这一领域的生产与研发资源。近年来国际并购风起云涌,1999年,全球企业并购的交易总金额达到33100亿美元,逼近1990年至1995年6年的总和,而且并购的技术搜寻动机十分明显。 并购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原有企业和所购买企业在专业领域上的技术和知识的互补,以及地理上海外生产与研发之间的搭配,同时也能够控制新机构的研发成果。不利之

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

从跨国经营向全球经营的战略转变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全球范围内企业竞争的环境。冷战结束后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复存在,真正的全球市场开始出现。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以及经济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他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迅速进入和占领正在形成的全球市场。他们吸纳整合全球各国或各地区的各种最优资源,包括资金、市场、原材料、技术、人才,打造全球产业链,以全球资源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战略调整之一,从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随着全球市场的出现,跨国公司首先把营销及服务网点撒向全球。随后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新兴市场或者最适宜加工组装的地区。无论是主动发起还是被动应对别人的全球市场挑战,跨国公司都不得不根据全球市场制定全球战略,从而保持现有竞争优势和开发新的竞争优势。全球经营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战略调整之二,打造全球产业链。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设置营销服务、制造组装、研发设计等中心,形成了全球产业链。随着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以及90年代东欧和俄国经济体制转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这些资源和劳动力低成本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组装基地。在低成本国家建立制造基地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竞争力。随着制造业务的转移,跨国公司也开始把研发设计业务向全球转移。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出现了从国内到国外,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通过在全球范围设立营销服务、制造组装和研发设计中心,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全球产业链。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企业间点对点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的竞争。因此,跨国公司建立全球产业链对于其参与全球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战略调整之三,通过外包吸纳整合全球人力资源。由于全球市场迅速形成和急剧扩大,跨国公司为迅速占领全球市场,必然要从外部获得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把产业链各个环节转移到这些环节最适宜的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外包应运而生。跨国公司根据全球产业链发展的需要,往往把经营重点转向服务环节,退出某些制造环节,把零部件生产,甚至最终产品生产按照自己的标准发包给经过认证的海外企业。开始是制造外包,后来则是服务外包。现在,连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产品设计等过去完全由企业自己完成的服务业务也都开始外包给其他企业进行。 战略调整之四,通过并购快速成长。从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意味着全球范围内企业的分化与重组。跨国公司为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往往放弃或退出某些业务领域,与此同时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通过收购兼并其他企业来强化那些需要加强的业务领域。并购也是企业的一种增长模式。过去,企业比较注重“有机增长”,即主要依靠自身生产能力扩大而取得发展。现在,仅仅依靠有机增长已难以适应迅速变化和扩大的市场。通过并购其他企业获得增长的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全球企业间的并购兼并规模越来越大。近年来,并购也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成长的重要方式。外资并购有利于我国产业重组,有利于盘活原有资产,也有利于投资者迅速进入当地市场,因此得到国内政府部门、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的共同关注。 从母公司文化中心向多元文化和全球责任转型为适应全球竞争与合作,跨国公司还调整了企业经营理念文化。过去,跨国公司往往以母国文化为中心整合各国雇员带来的不同文化。现在全球公司则通过全球各地分支机构吸纳当地人才,从而吸纳人类多种文化成果,形成能够吸纳多元文化的企业文化。这种转变被学者称为从“我族文化中心战略”转向“多中心战略”。在形成多元文化过程中,跨国公司的责任理念得到提升。全球公司承担的责任从过去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升到强化包括股东、社会和环境责任在内的公司责任体系。在现代工商文明新时期,他们不仅为公司股东负责,而且为企业所处的社会和环境负责。全球公司被要求承担全球责任。 跨国公司强化公司责任在全球范围形成潮流是在本世纪初开始的。2000年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推进全球契约。全球契约提倡企业承担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腐败四个方面10项原则。开始仅有几十家全球知名企业加盟,短短的六年多时间目前已经有约4000家全球著名企业加盟。全球契约被全球企业广泛接受标志着全球公司责任理念的形成。承担全球责任意味着全球公司理念和文化的更新,也标志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的完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格兰仕集团 公司发展概况格兰仕前身为桂州羽绒制品厂,成立于1978年,1992年生产出属于自己的第一台“格兰仕”微波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格兰仕已形成以微波炉、空调为主导产业,豪华电饭堡、电磁炉等小家电为辅助产业的“全球名牌家电专业化制造中心”,目前已是微波炉制造世界第一、光波炉制造世界第一;空调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正朝着成为格兰仕第三个“世界第一”的方向高速扩张,2002年实现产值90亿元人民币。至1999年底,格兰仕品牌无形资产价值高达101.74亿元。从市场占有率看,微波炉国内市场1995年25.1%,1996年34.5%,1997年47.6%,1998年61.4%,2001达到70%;国际市场占有率1998年15%(其中阿根廷30%),出口量占中国全行业85%以上。2000年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其中非洲突破70%),2001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5%,其中欧洲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法国超过45%),2002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0%,其中欧洲突破45%o 2001年出口创汇突破2亿美元,

国际化经营战略

国际化经营战略 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 (一)跨国投资理论 1.垄断优势理论 海默首次提出垄断优势理论,后得到其导师金德尔伯格的支持并加以完善,成为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独立的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认为,企业面对的海外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参与者所面对的市场条件均等,且无任何因素阻碍正常的市场运作。 完全竞争市场所具备的条件是: ①有众多的卖者与买者,其中任何人都无法影响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涨跌; ②所有企业供应的同一商品均是同质的,相互间没有差别; ③各种生产要素都在市场无障碍地自由流动; ④市场信息通畅,消费者、生产者和要素拥有者对市场状况和可能发生的变动有充分的认识。 海默认为,对市场的这种描述是不正确的,“完全竞争”只是一种理论研究上的假定,现实中并不常见,普遍存在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受企业实力、垄断产品差异等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有阻碍和干预的市场。 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商品市场不完全,即商品的特异化、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以及价格联盟等; ②要素市场不完全,表现为获得资本的难易程度不同以及技术水平差异等; 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即企业由于大幅度增加产量而获得规模收益递增; ④政府干预形成的市场不完全,如关税、税收、利率与汇率等政策。 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不具备支配市场的力量,它们生产同样的产品,同样地获得生产要素,因此对外直接投资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特别利益,而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企业则有可能在国内获得垄断优势,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生产并加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浅析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成本大大降低,为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中小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企业国际化理论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条件、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成本大大降低,为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中小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企业国际化理论对中小企

业国际化的条件、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的日趋深化将企业置于全球价值链中,为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国外资源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创新和迅速进入市场的能力,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灵活的特征,超强的灵敏性和适应力可以使中小企业在创新和寻找市场方面更具优势,使得中小企业在今天迅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中迅速获得一席之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利用其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化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如何利用其自身优势更好地进行国际化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 二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如美国国会2001年出台的《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英国、欧盟等在采取量的指标的同时,也以质的指标作为辅助。 我国于2003年2月19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对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标准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该标准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的。从规定来看,一般意义上的中小企业概念是宽泛的。比如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 人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 以宝洁公司为例

目录 引言....................................................................................................................................... 一、宝洁公司简介 ........................................................................................................... 1.1 宝洁公司概况....................................................................................................... 1.2 宝洁公司主营业务/品牌.................................................................................... 1.3宝洁公司的企业文化....................................................................................... 二、宝洁公司的跨国经营............................................................................................... 2.1 P&G国际化发展过程回顾.............................................................................. 2.2 宝洁跨国经营的原因........................................................................................ 2.3 宝洁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 三、宝洁公司的全球战略............................................................................................... 3.1 P&G组织结构分析.......................................................................................... 3.2 P&G经营战略分析.......................................................................................... 3.3 P&G内部知识与创新管理.............................................................................. 3.4 P&G管理挑战................................................................................................... 四、宝洁公司跨国经营的建议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4.1 宝洁跨国经营的建议........................................................................................ 4.2 宝洁跨国经营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参考文献..............................................................................................................................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以宝洁公司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