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精品教案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初中化学精品教案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初中化学精品教案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本单元是一个涉及面很宽的课题,涉及初中教材许多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着重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即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和有机合成材料。按知识内容看,它们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与应用的范畴。因此课程标准对它们的教学要求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但是这些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编写了阅读资料以及调查研究、课堂讨论、家庭小实验等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参加活动的方式,认识吸烟、居室装修、污染和食物霉变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白色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从而提高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目的要求: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上述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重点:蛋白质的学习

难点:了解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教学过程:

本课题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了解正常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料,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次要让学生通过血红蛋白和酶的实例,知道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注意防止有害物质(如甲醛、一氧化碳等),对人的肌体蛋白质的侵害。

在糖类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淀粉食物的主要功用是为机体提供能量,了解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葡萄糖并在体内消化吸收的简单过程。

教学建议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各营养素的作用和来源,使学生知道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2.要注意将切入点落在这些营养物质对生命活动的意义上,即给学生作一些常识性的介绍。教学中要回避结构问题,因为这几类物质的结构都比较复杂,尤其是蛋白质的结构。书中列出的血红素结构图和血红蛋白的结构示意图,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印象──血红蛋白输氧功能与结构有关,而不要求理解这些图示。

3.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调查、参观、讨论等活动,认识吸烟、居室装修污染和食物霉变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提出防止这些危害的建议。

一:蛋白质

师;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请列举生物体内哪些器官含蛋白质较多?

生:动物的肌肉、皮肤、血液、乳汁、毛发、蹄、角等含蛋白质较多。

生:植物的各种器官,尤其是种子含蛋白质最多(例如麦粒中含18%)。

师:由此可见,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方式。这种跟生命现象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它的组成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先通过实验分析。

【实验】1.分别抽取两根棉布条和毛料纤维,放在火焰上灼烧、闻味。

师:由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哪些结论?(经议论后回答。)

生:根据可燃且有焦臭味,说明棉布和毛料除含有碳、氢、氧元素外,还含有其它元素。

师:蛋白质里含有氮元素,还普遍含有硫元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分子量可达几万、几十万乃至上千万。例如,核蛋白的分子量就超过两千万。我们在生物课上已经知道,如此庞大的高分子化合物,也是由基本结构单元构成的,即氨基酸。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α一氨基酸。请列举生物课中已熟悉的几种简单的氨基酸。

〔评注: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不仅简捷自然,也有利于化学学科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开阔学生视野。〕

生;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

(通过投影介绍几种重要的α-氨基酸,并对α-碳原子加以说明。)

师;现在从动植物体内蛋白质水解产物中分离出来的氨基酸有几百种。但是,构成主要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多种。

师;2O多种氨基酸跟蛋白质的关系,好像字母跟单词的关系,它们可以形成无数种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组成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各不相同,所以蛋白质的结构是很复杂的。研究蛋白质的合成和结构,从而进一步探索生命的本质,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971年又合成猪胰岛素,在人类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师:蛋白质变性凝结后丧失可溶性,还失去生理活性。

生:(1)医疗上高温消毒杀菌,就是利用加热使蛋白质凝固,从而使细菌死亡。

(2)误服重金属盐,可以服用大量牛乳、蛋清或豆浆,以吸收重金属盐解毒,免使人体蛋白质变性中毒。

(3)用卫生酒精擦洗皮肤,能使皮肤表面附着的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死亡,达到消毒杀菌,避免感染的目的。

(4)甲醛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使标本透明而不浑浊,说明甲醛溶液能长期保存标本,不影响展示效果。

蛋白质的应用

(1)重要的营养物质——生命的物质基础

(2)工业上的应用

①纺织工业——蚕丝、羊毛

②皮革工业——动物毛皮经鞣制后作原料

③感光材料工业——动物胶(白明胶)是制感光材料的片基

④塑料工业——制酪素塑料

酶是有生物活性(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它有高效专一的催化活性。

蛋白质的组成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它存在于一切活细胞中,是细胞里最复杂、变化最大的一类分子。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就是由组成生物体的无数蛋白质分子活动来体现的。1839年德国化学家米尔德(G.T.Mulder)给这类化合物起名叫做蛋白质(protein),意思是“头等重要的”。

蛋白质是一种化学结构非常复杂的含氮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由C、H、O、N等元素组成。有的蛋白质中还含有S、P(如牛奶中的奶酪蛋白)、Fe(血中的血红蛋白)、Mg (绿色蔬菜中的叶绿蛋白)、I(甲状腺中的甲状腺球蛋白)等其他元素。其中四种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C 5l%~55%,H 5.5%~7.7%,O 19%~24%,N 15%~18%。多数蛋白

质的分子量范围在l.2万至100万之间。含氮是蛋白质组成上的特征,且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其平均值为16%。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也是蛋白质降解后的最终产物。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都是由不同数目的氨基酸以肽键(酰胺键)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迄今从各种生物体中发现的氨基酸已有180多种,但参与蛋白质组成的氨基酸只有20种。除脯氨酸外,这些氨基酸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氨基均连在与羧基相邻的α碳原子上,因而称为α-氨基酸。这20种氨基酸中,有一些是人体需要,但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成年人的必需氨基酸有8种,如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赖氨酸。对于儿童,组氨酸和精氨酸也是必需的,故共有10种儿童必需氨基酸。另一些是非必需氨基酸,是指能在人体内合成或可以由其他氨基酸转变而成的氨基酸。如人体内的酪氨酸可由苯丙氨酸转变而成。为了良好的营养,要在日常饮食中含有全部的必需氨基酸。不过对生命来说,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同样需要,只是前者可以由人体从其他化合物制得。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人体最重要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据估算,人体中的蛋白质分子多达10万种,蛋白质占人体重的15%~18%、干重的50%。肌肉、皮肤、血液、酶、乳汁以及毛发等都是由不同的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素。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作用下,经过水解生成氨基酸。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或者以氨基酸的形式发挥各种生理机能,维持生命活动。它们供给肌体营养,执行保护功能,负责机械运动,控制代谢过程。

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

人体主要通过食物摄取自己所需的蛋白质。食物蛋白质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来源于鱼、畜禽肉、蛋、乳类等,因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而且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与人体需要基本符合,容易吸收利用。这类蛋白质属于完全蛋白质。植物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豆类、硬果类、薯类、蔬菜类等食物,它们所含的氨基酸人体可自行制造,属于不完全蛋白质。但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硬壳果类等植物性食品也含有较多的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一些常见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见下表

100 g常用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品种、数量和比例,决定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食物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和比例愈接近人体蛋白质,或说所含必需氨基酸品种齐全、比例适当,它的营养价值就愈高。若几种含有不同蛋白质的食物混合食用,可以取长补短。如谷类蛋白质缺乏赖氨酸,而色氨酸较多;大豆蛋白质中则赖氨酸较多,色氨酸较少。如混合食品,可以使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10%~32%。因此,在日常膳食中要提倡荤素搭配,注意食物种类多样化,避免偏食。

酶:

1、酶是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特性;

2、酶是生物产生的催化剂。

酶作催化剂的优点:

(1)脱离生物体不会失去催化能力;

(2)条件温和、不需要加热;

(3)反应速度快、效率高;

(4)具有专一性、无副反应。

二:糖类

糖类的组成和结构: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通式为C n(H2O)m。所

以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对通式的理解除应注意:

① 该通式只说明糖类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并不反映糖类的结构;

② 该通式的应用是有限度的,少数属于糖类的物质不一定符合通式,而少数物质符合通式又不是糖类(如甲醛、乙酸等)。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为:

单糖多糖二糖水解缩聚

水解???←??

?← 单糖(C 6H 12O 6): 不能水解。如葡萄糖、果糖、核糖。

糖类 二糖(C 12H 22O 11):能水解,一个分子的二糖水解生成二个分子的单糖。

如蔗糖、麦芽糖等。

多糖[(C 6H 10O 5)n ]: 能水解,一个分子的多糖水解生成多个分子的单糖。如淀粉、纤维素

葡萄糖是白色晶体,有甜味,易溶于水。但不如蔗糖甜。

毒大米”的真凶──黄曲霉毒素

日前,一些媒体在显著版面报道,我国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地市场上查出"毒大米"数百吨,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根据部分省公布的“毒大米”样本检验结果,所抽检样本的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均严重超标。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是强致癌物质,对此人们决不可掉以轻心。酷暑季节,空气湿热。大米、花生、大豆等粮食,弄不好常常要长霉。在霉菌中有一种菌,叫黄曲霉菌,这种菌会分泌出一种致癌毒素──黄曲霉素素。经过研究和鉴定,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结构类似的微生物毒素混合物。目前已分离出的黄曲霉毒素有20多种。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蓝紫色荧光的为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B2,产生黄绿色荧光的为黄曲霉毒素G1和黄曲霉毒素G2等。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常见、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黄曲霉毒素能在潮湿和8~46 ℃的温度范围内繁殖,最适宜的温度是30~38 ℃,相对湿度是80%~85%。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

油及其制品,在发霉花生、玉米、谷类、豆类等中的含量最高。黄曲霉毒素在水中溶解度低,耐高温,在一般的烹调条件下不易被完全破坏,花生炒制后可使黄曲霉毒素的量减少40%~60%。当加热到280 ℃以上时,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才能被破坏。在NaOH碱性溶液中黄曲霉毒素易于被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毒性被列为极毒。其毒性为人们熟知的剧毒药KCN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也是目前发现的化学致癌物中最强的物质之一,国际癌症研究所将黄曲霉毒素确定为一级人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导致肝癌。调查发现在粮油、食品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人类肝癌发病率也较高。我国江苏启东县和广西扶绥县是肝癌的高发地区,其原因就是那里的玉米、花生等容易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所造成的。黄曲霉毒素还可以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黄曲霉毒素对食品原料和成品的污染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一般说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品污染较为普遍,其中以花生和玉米的污染最为严重。目前,有60多个国家制订了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和法规。我国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高允许量有严格规定(见下表)。

中国规定食品中黄曲霉霉素B1最高允许量

黄曲霉毒素的发现

黄曲霉毒素是20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的。当时,在美国东南部一些农场中,有大约10万只火鸡不明原由地突然死亡,一时间造成了极度恐慌和不安,其震惊的程度不亚于二三年前的疯牛症!关于病因当时也弄不清,只得取名为X病,这就是英国有名的“火鸡X 病”事件。后来经过食品、毒理和细菌学方面专家的通力合作,终于找出了引起火鸡大批死亡的原因:他们从饲料玉米粉中分离出一种前所未知的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命名为“黄曲霉毒素”。

淀粉是白色、无气味、无味道的粉末状物质,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破裂,有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这一过程称为糊化作用),糊化是淀粉食品加热烹制时的基本变化,也就是常说的食物由生变熟。(2)多咱植物的各部分组织内均含有淀粉,但主要是储藏在种子及根内。考古学家发现几千年前的麦粒,仍然可以发芽,表明淀粉的结构在这样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发生变化

三:油脂

油脂的概念: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生成的酯

说明:(1)油脂属于酯类,油脂只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所形成的酯。

(2)油脂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溶沸点,液态的油通常认为是油酸和甘油所形成的酯,故态的脂通常认为是硬脂酸和软脂酸和甘油所形成的酯,甘油中的三个羟基可以完全被酯化,也可以部分的酯化,既可以是同种脂肪酸也可以是不同的脂肪酸。

油脂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师:由植物的种子榨出的油,动物的脂肪榨出的油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油脂类物质,虽然它与我们朝夕相处,大家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教师:展示油、脂肪实物,观察色、味、态]

生:观察回答脂肪:白色、香味、固态。油:黄色(褐色)、香味、液态[(增加实验)生甲:上讲台做油、脂肪溶解性实验。分别向盛有苯、汽油、水的三支试管中滴入少量的花生油观察,分别向盛有苯、汽油、水的三支试管中滴入少量的脂肪油观察]

生甲:(1)油脂比水轻(2)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油脂的消化与吸收

油脂进入小肠后即和胆盐混合,胆盐能使油脂乳化成微滴,还可以使脂肪酶的活力增强,因此,胆盐是处使油脂消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小肠内接近中性的环境,也有利于脂肪酶的作用。胰液中含有消化油脂的脂肪酶,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油脂被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小肠既能吸收完全被水解的脂肪,也可吸收部分被水解或未经水解的油脂微滴,吸收后,主要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也有小部分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未被小肠吸收的油脂进入大肠后,被细菌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再加以吸收。

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中的脂肪或由甘油与脂肪酸在肝脏内合成的脂肪是与脂蛋白结合在一起运送的。脂肪在脂肪组织中,经β-脂蛋白酶水解成游离的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再合成脂肪而储存起来

油——在室温下,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叫做油。

脂肪——在室温下,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叫做脂肪。

油脂的合成: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

油脂的化学成分: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油脂的组成元素:C、H、O

油与脂肪状态不同的本质原因?

【回答】

因为“酯的熔点”的高低与其所含“烃基”饱和度的高低有关。烃基饱和度高则酯的熔点高;烃基饱和度低则酯的熔点低。(1)“油”所含“烃基”的饱和度低,则其熔点低,常温下呈液态。(2)“脂肪”所含“烃基”的饱和度高,则其熔点高,常温下呈固态。

平日家中做汤放油,油浮在水面上而不溶于水中。

衣服上的油渍能用汽油洗净。

用汽油擦洗布片上的油渍,观察现象。

振动盛有食用油的试剂瓶,观察现象。

用手摸食用油,可以感觉到_______。

【分组探索实验】分组进行有关“油脂的物理性质”的实验。

现象:油浮在水面上而不溶于水中。

结论:(1)食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食用油不溶于水。

现象:布片上的油渍能用汽油擦洗干净。

结论:食用油易溶于汽油。

现象:食用油的粘度比较大。

结论:食用油的粘度比较大。

感觉到:食用油的油腻感明显。

油脂的物理性质

a.油脂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b.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汽油)。

用于:用有机溶剂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

c.油脂的粘度比较大。

d.油脂的油腻感明显。

e.油脂本身是一种较好的溶剂,能溶解一些脂溶性维生素。

应用:进食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的吸收。

f.熔点:油脂熔点的高低与其所含“烃基”饱和度的高低有关。烃基饱和度高则脂的熔点高;烃基饱和度低则脂的熔点低。

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

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合理摄到油脂,而且应该少吃饱和度高的油脂,多吃油脂容易患高血脂症。

油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硬化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用作制造肥皂、脂肪酸、甘油、人造奶油等的原料。

油脂中各种脂肪酸的质量分数

四:维生素

维生素的分类、功能和来源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在天然食物中含量极少,在人体内含量甚微。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不同,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产生热量,也不参与人体细胞、组织的构成,但却参与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预防某些疾病,并能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因此,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和健康所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人体若缺少了维生素,新陈代谢就会发生紊乱,就会产生各种维生素缺乏病,如坏血病、脚气病、凝血病和夜盲症等。这些病看起来不是什么重症,但如不加治疗,对人体健康危害是很大的。因此,维生素既是营养品又是药品。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但由于人体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并不大(一般都在毫克级),只要注意平衡膳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一般不会引起维生素缺乏症。若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维生素制剂(如鱼肝油、干酵母及维生素C、E、K等)。维生素种类多,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差异很大,其分类一般按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都溶于脂肪和脂溶剂,而不溶于水,可随脂肪为人体吸收并在体内储积,排泄率不高。水溶性维生素能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肪或脂溶剂,吸收后体内贮存很少,过量的多从尿中排出。

重要维生素的分类、功能和来源

纤维是素是白色、无气味、无味道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物质。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目的要求: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重点: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难点: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过程:

本课题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较详细地叙述了组成无机盐的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材介绍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并介绍了钙、钠、钾、铁、锌、硒、碘、氟几种元素的生理功能。为了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教材指出了微量元素分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类,而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问题,摄入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这将使学生认识到,不经医生诊断,盲目食用某些元素的营养补剂是有害的

人体内主要物质的含量

钙在人体中的存在

钙是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仅次于氧、碳、氢、氮。成人体内含1 000g~1 200 g的钙,约占人体质量的2%,其中99%以上存在于骨骼中,1%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体液中的钙有3种形式,即离子钙、有机酸复合的扩散性钙复合物和蛋白质结合钙。

每日食中钙的供给量

常见食物中的含钙量(mg/100 g)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是针对传统化学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传统化学工业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向自然界排放了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难以估计的破坏。绿色化学是在“废物最小化”概念指导下提出的,又称把污染消除在源头,对环境有益的化学,其特点为:(1)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反应在无毒、无害条件下进行。(3)化学产品应具有高度选择性,反应副产品极少,甚至实现零排放。(4)产品既满足物美价廉的传统标准,又对环境有益。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目的要求: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本课题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的“活动与探究”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学生通过填写并分析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同时,教材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了其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

第二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教材还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有机合成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因此,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样品,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以使学生对合成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直接的认识。

.虽然教材中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论述不多,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点。

.要使学生树立辩证地看问题的观点,认识到虽然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巨大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白色污染”。

组织教材中的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要体现开放性。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时将学生分组,还可补充除教材以外的参考论点,以增强辩论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应及时补充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有机合成化学

这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创造新有机分子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发现新反应、新试剂、新方法和新理论是有机合成的创新所在。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Whler)用无机物氰酸铵的热分解方法,成功地制备了有机物尿素,揭开了有机合成的帷幕。100多年来,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

有机合成发展的基础是各类基本合成反应,不论合成多么复杂的化合物,其全合成可用逆合成分析法(Retrosynthesis Analysis)分解为若干基本反应,如加成反应、重排反应等。每个基本反应均有它特殊的反应功能。合成时可以设计和选择不同的起始原料,用不同的基本合成反应,获得同一个复杂有机分子目标物,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这在现代有机合成中称为“合成艺术”。在化学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某一有机化合物的全合成同时有多个工作组的报导,而其合成方法和路线是不同的。那么如何去评价这些不同的全合成路线呢?对一个全合成路线的评价包括:起始原料是否适宜,步骤路线是否简短易行,总收率高低以及合成的选择性高低等。这些对形成有工业前景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现代有机合成的发展方向。

复合材料

将不同功能和性能的多种材料用化学方法使其结合成一体,将产生具有某些特殊性能并优点互补的新型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类:

(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主要是指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如将碳纤维包埋在环氧树脂中使复合材料强度增加,用于制造网球拍、高尔夫球棍和滑雪橇等。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是玻璃纤维与聚酯的复合体,可以用于结构材料,如汽车和飞机中的某些部件、桥体的结构材料和船体等,其强度可与钢材相比。增强的聚酰亚胺树脂可用于汽车的塑料发动机,使发动机质量减小,节约燃料。

(2)陶瓷基复合材料为改变陶瓷的脆性,将石墨或聚合物纤维包埋在陶瓷中,制成的复合材料有一定的韧性,不易碎裂,而且可以在极高的温度下使用。这类陶瓷基复合材料可望成为汽车、火箭发动机的新型结构材料。金属网陶瓷基材料具有超强刚性,可作为防弹衣的材料。

(3)金属基复合材料在金属表面涂层,可以保护金属表面或赋予金属表面某种特殊功能,如金属表面涂油漆可以抗腐蚀;金属表面作搪瓷内衬可制造化学反应釜;金属表面镀铬可使表面光亮;金属表面涂以高分子弹性体赋予表面韧性,可作为抗气蚀材料用于水轮机、汽轮机的不锈钢叶片上,延长其使用年限;在纯的硅晶片上复合多层有专门功能的物质可用于计算机的集成电路片。近年来出现的铝硼纤维,其比强度为铝合金的2倍,比模量为铝合金的3.5倍,用于飞机,质量可减小23%~40%。铜钨纤维可耐1 100 ℃~1 300 ℃的高温。其他复合材料如在醋酸纤维片上涂上氯化银及多层不同的染料化学品便成了彩色胶片。在木

材上浸渍高分子单体,经引发聚合后就可制成表面光洁、内部结构增强的木材聚合物复合材料。混凝土高聚物复合材料可使混凝土增强和增韧。总之,不同材料的复合是研究新型材料的一个发展方向。

废弃塑料的资源化

利用回收的废塑料使之资源化的方法虽然很多,但主要有如下三种:

(1)直接作为材料:这种方法常称为材料再循环(Material Recycle)。对于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废弃的热塑性塑料制品,可以在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使其重新成为制品。然而收集到的废塑料制品,常常由于所用材料无法迅速辨认而给再利用带来困难。极性的聚氯乙烯与非极性的聚烯烃是不能很好混熔的,即或暂时熔在一起,也会很快破裂,而且即使是同一品种不同型号的塑料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特性,因而废塑料的分类成为再利用的关键。对于热固性塑料制品,由于它的不熔、不溶性,再利用的途径主要是把它粉碎后加入粘合剂作为加热成型产品的填料。

(2)制单体和燃料油:这是一种化学再循环(Chemical Recycle)。把聚合体再转变成单体的操作被看成是一种绝对循环,但目前只有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加热分解和聚酯的醇解比较容易实现。不过,由聚烯烃类制取乙烯、丙烯等单体的工艺也在研制中。

难制成单体的废塑料则可以用来制造燃料油,其方法是将它放入外热式加热炉内,以分子筛等硅铝酸盐为催化剂,在加热到430 ℃~460 ℃时,即裂解成低分子的石油烃,再通过分馏便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有用的液体燃料。但这时不应使用含氯、含氮类废塑料,否则会产生氯化氢、氢氰酸等有害气体,腐蚀设备和污染环境。

(3)制燃料气这是一种热再循环(Thermal Recycle),但严格地说它不是再循环,只是有效地利用了燃烧时产生的热能而已。所用的方法实际上是类似古老的烧木炭的热裂化工艺,通过内部直接加热的内热式反应器来制造燃料气体。热裂后得到的氢和C1~C4气体烃可直接供加热燃烧。

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

(1)组成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由图形、塑料代码与对应的缩写代号组成。其中图形为带三个箭头的等边三角形;0代表材质类别为塑料,塑料代码为0与阿拉伯数字顺序号组合的号码,位于图形中央,分别代表不同的塑料;塑料缩写代号位于图形下方,见下表和下图。塑料名称、代码与对应的缩写代号

聚酯01 PET

高密度聚乙烯02 HDPE

聚氯乙烯03 PVC

低密度聚乙烯04 LDPE

聚丙烯05 PP

聚苯乙烯06 PS

其他塑料代码07 Others

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示例

(2)颜色一般为黑色,也可以用其他醒目的颜色,要求均不易褪色或脱落。模塑的可以与制品颜色相同。

(3)制作可以采用模塑、印刷或喷涂等方法,但应不损害塑料包装制品的性能。

(4)设置的数量每件制品一般为一个,如有必要还可增加。

(5)设置的位置一般应位于塑料包装制品明显处,如袋的正面、箱的四个侧面、瓶(桶)体外侧或底部。

导电塑料为什么能导电

导电塑料为什么能导电?这是目前科学家们正在探讨的重要课题,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论

据。比较多的科学家认为,导电塑料能导电,是由于其中掺杂了碘一类的元素起了决定作用。聚乙炔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其中的碳原子利用两个电子与旁边的碳原子结合(双键结合),另一个电子与相反方向的碳原子结合(单键结合),剩下的一个电子与氢原子结合,聚乙炔就是由无数个这种结构组成的。与普通的塑料相比,碳原子由双键和单键交替组成的塑料,具有电子容易流动的性质,如果在其中加入碘等杂质,电子就会被杂质吸引,电子原来所在的位置就会出现空洞。于是,其他电子就会先后流动起来,以弥补这些空洞,从而产生了电流。

还有些科学家从电子能带的概念来解释塑料导电的原理。电子所处的能量状态称为能带,填满了电子的能带(称为满带)是不能导电的,没有电子的能带(称为空带)也不导电,塑料在没有掺杂碘时,其原子结构中要么是完全填满了电子的满带,要么是一个空带,所以都不能导电。但掺杂了某种元素之后,原子中有些电子被释放出来进入空带,使其部分地填充电子,而从满带中逃离一些电子则使满带部分地空缺,这样就使本来不能导电的塑料具有了导电性。还有一些科学家对掺杂了碘的聚合物为什么能导电提出了新的理论,但有些问题至今还解释不清。

导电塑料的前途

导电塑料的前途是广阔的,人们正在不断地研究和开发新产品。例如,人们期待开发通电后可以发光的导电塑料,这些材料在各种设备中有广泛的用途。再比如,科学家们开发出的聚乙炔,具有碳原子直线结合的链式结构,日本筑波大学的赤木教授则成功地合成了具有螺旋状链式结构的聚乙炔。如果使具有导电性的物质呈螺旋状,就可以制成电子零件中不可缺少的线圈和电磁铁,精密地加工螺旋状的聚乙炔,还可以制成分子大小的线圈和电磁铁。此外,研究人员正在利用导电性塑料制作分子大小的电路,进行作为计算机计算基础的二进制的研究,也许有一天笔记本电脑可以装入手表中。

化学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人类生活到社会发展,无不与化学有关。据统计,世界上化工产品的种类已达7万种之多,化工总产值约为1万亿美元(中国约5 000亿人民币)。可以说,化学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化学还在控制疾病、延长寿命、增加农作物品种和产量、食物的储存和防腐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化学品的生产、使用与处理,也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起初人们试图通过减少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来解决污染问题,而后又通过法规来对废物的处理进行管理。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最佳的环境保护方法是在源头上防止污染的产生,而不是污染产生后再去治理。绿色化学作为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它可以诠释为环境友好化学(Environmentally Benign Chemistry),其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生产有害物质。

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产生于化学工业非常发达的美国。1990年,美国通过了一个“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1991年后,“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并成为美国环保署(EPA)的中心口号。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绿色化学的研究者们总结出了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这些原则可作为实验化学家开发和评估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是不是绿色的指导方针和标准:

·污染防止优于污染形成后处理;

·设计合成方法时应最大限度地使所用的全部材料均转化至最终产品中;

·尽可能使反应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质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或毒性很小;

·设计化学产品时应尽量保持其功效而降低其毒性;

·尽量不用辅助剂,需要使用时应采用无毒物质;

·能量使用应最小,并考虑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合成方法应尽可能在常温、常压下操作;·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骤;

·催化试剂优于化学计量试剂;

·化学品应设计成使用后容易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类型;

·分析方法应能真正实现在线监测,在有害物质形成前加以控制;

·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的选择与使用,应使化学事故的隐患最小。

综观以上12条,可以看出:绿色化学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它包括了原料和能源的选择和利用、试剂或溶剂的选择和利用、产品的选择与设计、催化剂与合成转换等等。

一个化学反应的类型或合成路径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初始原料的选择决定的。一旦选定初始原料,许多后续方案即已确定,成为这个初始方案的必然结果。可见,原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绿色化学在这一领域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可替代的、对环境无害的原料。比如用生物质代替石油。目前,绝大多数有机化学品是用石油作原料合成的。石油的炼制需要大量的能量,同时,石油炼制中往往需要加氧,而氧化过程是所有化学合成中污染最严重的过程。生物质则可以避免上述的不利因素。生物质包括树木、草、农作物、藻类以及其他任何通过光合作用可以生成的物质。由于生物质含有较多的氧元素,在产品制造中可以避免或减少氧化步骤造成的污染。同时,用生物质作原料的合成过程比以石油作原料的过程的危害性小得多。而且,生物质炼制中产生的新物质,还可作为石油化学炼制中的原料,进一步用于制造其他产品。

从能源的选择上看,用生物质代替石油也是一种"绿色"的选择。石油与天然气、煤、原子能等一样,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则与太阳能、水力和水热、风能、地热等一样,属于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可以缓解或避免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绿色化学不但关心原料的选择,而且还关心被选择的原料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即是否实现了"原子经济化"或向着"原子经济化"方向努力。"原子经济化"的概念是美国化学家特劳斯特(B.M.Trost)于1991年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化学反应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使它们都结合到目标分子(目标中的产物)中去,从而达到零排放(即没有副反应,不生成副产物,更不能产生废弃物)。原子经济化就好比我们要做一件衣服,既要完全合身,又要不出一点废料,虽然说起来容易,但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在全世界,每年都要抛弃几百万吨废旧塑料,大部分丢入海洋。有些没有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便在陆地上形成了白色污染。白色垃圾的分解需要50年之久,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为了减轻白色垃圾的危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用无污染能降解的包装材料代替塑料,用良性的和安全的餐具代替塑料餐具。纸制品虽然符合要求,但造纸需要消耗大量木材,使已经不多的森林被采伐,造成地球植被的破坏。另外,最令人头痛的是,现代造纸工业仍是污染大户,它给江河湖海造成的污染一点也不亚于塑料垃圾。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有些化学家把注意力集中在用淀粉制造包装材料和餐具。淀粉的优势在于:无毒、来源丰富、价格低、易降解、降解产物无毒害等。当然,化学家仍没有放弃对塑料本身采取措施以减少环境污染。塑料是由高分子化合物制造的,而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是由重复的基团组成

的长链分子,化学家已经找到一些方法来改变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使它们溶解。如在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链的一定距离之间添加光敏基团,这些光敏基团在阳光的暴晒下,可以吸收辐射而使高分子化合物在此断裂,断裂以后的碎片是比较容易被生物降解的;或者在高分子化合物中引入一些基团,使它适合某些微生物的口味,这些微生物能使高分子化合物的长链分子断裂为小碎片,小碎片进一步降解就比较容易了。

绿色化学不仅将为传统化学工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且必将推进绿色能源工业及绿色农业等的建立与发展。国际上对绿色化学十分重视。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设立了一个新奖项"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从1996年开始,每年对在绿色化学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化学家和企业颁奖。1999年世界上第一本《绿色化学》杂志诞生。2000年,美国化学会出版了第一本绿色化学教科书。绿色化学必将在全世界的重视下继续改变化学工业的面貌,这一趋势将在本世纪更加强劲,并将出现崭新的局面。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主要区别

问题: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塑料是聚乙烯塑料(如食品袋)和聚氯乙烯塑料(如电线包皮),它们的用途各不相同。聚乙烯制成的薄膜,可作食品、药物的包装材料,而用聚氯乙烯制成的薄膜不宜用来包装食品。如何鉴别这两种塑料呢?

实验:把这两种塑料燃烧,请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结论:简易鉴别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方法是:

无机物与有机物在性质及反应上的差别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同的有机物有其特殊的性质。例如,乙醇、乙酸、乙醛、丙酮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四氯化碳、二氟二溴甲烷等有机物不但不能燃烧,反而可以用来灭火;乙酸及其金属盐能在水溶液中电离;三氯乙酸是一种强酸;有些反应,如烷烃的热裂解和三硝基甲苯的爆炸都是瞬间完成的,等等。

问题:家里如有一些青香蕉、绿橘子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水果,要想把它们尽快催熟,我们怎么办呢?实验:在有机化合物中,有一种叫做乙烯(C2H4)的物质,它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它可以催熟果实。有趣的是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自身能放出乙烯气体,因此,利用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气体可以催熟生水果。具体操作如下:把青香蕉等水果和熟苹果放在同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同样,在另一塑料袋中放相同水果过几天后再拿出来观察、品尝,两袋中的水果变化相同吗?两袋中的现象是: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 第一单元空气质量的改善 一、空气质量报告 (一)、空气质量评价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污染指数: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出来的数值。首要污染指数即位该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 (二)、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温室效应 (1)原因:①全球化石燃料用量猛增排放出大量的CO2;②乱砍乱伐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吸收CO2能力下降。 2、主要危害:(1)冰川熔化,使海平面上升(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3、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1)逐步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2)进一步植树造林、护林、转化空气中的CO2 2、酸雨 (1)原因:酸性氧化物(SO2、NO2)SO2+H2O H2SO3 2H2SO3+O2==2H2SO4 (2)防止方法:①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②减少化石燃料中S的含量

钙基脱硫CaCO3==CaO+CO2 CaO+SO2==CaSO3 2CaSO3+O2==2CaSO4 ③吸收空气中的SO2 ④加强环保教育 3、机动车尾气污染:尾气净化装置2NO+2CO N2+2CO2 4、CO 能和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能中毒 5、可吸入颗粒物:静电出尘 6、居室空气污染物:甲醛、苯及其苯的同系物、氡等 危害: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肝功能异常等) 7、白色污染的危害:①破坏土壤结构②降低土壤肥效③污染地下水④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第二单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一般步骤 混凝沉降过滤活性碳吸附池除味杀菌消毒 明矾---目的:净水原理:Al3++3H2O Al(OH)3(胶体)+3H+ Al(OH)3(胶体)有吸附性吸附水中杂质沉降 活性碳目的:去除异味。原理:吸附性 液氯目的:杀菌消毒Cl2+H2O HCl+H ClO(强氧化性) 二、污水处理中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污水处理常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1、化学方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沉淀法 (1)中和法适合于处理酸性污水 (2)氧化还原法适合处理油类、氰化物、硫化物等(空气、臭氧、氯气)是常见氧化剂(3)沉淀法适合于处理含重金属离子污水(如加入适量的碱控制废水的PH值) 第三单元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无害化处理:焚烧法、卫生填埋法、回收作特殊处理 垃圾处理资源化处理:垃圾产生沼气、废弃塑料回收、废玻璃的回收利用 专题二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 第一单元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物质的构成 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举一反三) 2、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3、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硅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氫气。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⒈原子的构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是分层运动的,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分别叫K L M N O P Q 层)。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1)1~20号元素,第一层最多能排2个,其它层最多能排8个,不足的,是几个就排几个。各层电子数之和等于质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2011年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卷

化学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Zn-65 1.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 的是 A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 .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 .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 .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聚乳酸[(C 3H 4O 2)n ]是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生物降解的理想的高分子环保材料,合成聚乳酸的原料是乳酸(C 3H 6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聚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 B .聚乳酸的合成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 .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90 D .乳酸充分燃烧的生成物只有CO 2 3.下面是王小莉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4. “春蚕到死丝方尽”,这里“丝”的主要成分是 A .维生素 B .蛋白质 C .纤维素 D .油脂 5.食品安全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 蒸馒头时加适量的纯碱 B. 制香肠时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C. 用霉变的花生做鱼皮豆 D. 运输海鲜品时用甲醛溶液浸泡 6.下列对塑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 废弃塑料是造成 “白色污染”的主要物质 C. 所有塑料都容易燃烧并产生有毒气体 D. 塑料给人类带来了污染,因此要禁止生产和使用 7.今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18个“世界无烟日”。据报道,目前全球有13亿吸烟者,中国就有3.5亿人吸烟,每年有12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占全球与吸烟有关疾病死亡人数的1/4。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要远离烟草,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香烟烟气中只有尼古丁有毒 B.市售香烟通常装有过滤嘴,所以吸烟对人体无害 C.吸烟只影响自己的健康,不影响他人的健康 D.香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比氧气更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8.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一种氨基酸)能增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能力,半胱氨酸的化学式为C 3H 7NSO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半胱氨酸属于无机物 B.半胱氨酸属于氧化物 C.半胱氨酸属于化合物 D.半胱氨酸由5个原子组成 9.下列习惯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是 A. 只喝优质蒸馏水 B. 均衡摄入糖、蛋白质、维生素、水等营养素 C .教室多开窗,以吸入新鲜的空气 D. 不吸烟,以避免摄入有害物质 10.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高分子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水泥 B .塑料 C .棉布 D .不锈钢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溶液 B .用硬水洗衣服不如用软水洗得干净 C .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D .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 12.小芳收集了一些衣料的纤维,各取一部分做燃烧实验。下列衣料纤维中,燃烧后能够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 A .涤纶 B .锦纶 C .棉纤维 D .羊毛纤维 13.下列叙述不科学... 的是 A .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B .误食重金属盐后,可喝鲜牛奶急救 C .维生素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D .可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66分) 14.推广使用含10%乙醇的汽油,目的是开发石油替代资源,改善汽车尾气的排放。常温下,乙醇是一种能溶于水和汽油的液体,能在空气中燃烧。制取乙醇的方法是将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化学式为C 6H 12O 6)。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化学式C 2H 5OH)和二氧化碳。另查资料知:纸张等含纤维素的物质也可水解生成葡萄糖。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总结乙醇的有关知识。乙醇的物理性质是: 。 乙醇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 。 (2)写出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若想利用身边的废弃物生产乙醇,你设想的生产过程是: 15.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 ,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该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为 。 氢气有还原性 ——— 冶炼金属 乙醇有可燃性 ——— 用做燃料 活性炭有吸附性 —— 做净水剂 稀释浓硫酸 —— 水倒入浓硫酸中 煤气泄露 ——— 严禁火种 溶洞探险 ——— 须做灯火实验 人体缺铁 ——— 易患贫血症 人体缺钙 ——— 易患佝偻病 人体缺碘 ——— 甲状腺肿大 减少水污染 ———— 使用无磷洗衣粉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 使用乙醇汽油 减少酸雨的发生 —— 使用新型能源 A .性质与用途 D .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B .安全常识 C .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考点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__蛋白质_、_糖类_、__油脂__、_维生素_、_无机盐__、_水__ 一、蛋白质: ①蛋白质是构成___细胞___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②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瘦肉)等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③蛋白质的代谢: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与胃中的水反应生成__氨基酸_,一部分氨基酸被氧化,生成尿素、二氧化碳、水。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④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加热、紫外线、剧烈震荡、某些有机物(酒精、甲醛、醋酸) ⑤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血液中的_血红蛋白__是气体运输载体 生物催化剂——酶(__专一__性、多样性、高效性) ⑥成人每天需摄取60-70克。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约放出18千焦的能量。 二、糖: ①淀粉(C 6H 10 O 5 )n 麦芽糖(C 12 H 22 O 11 )葡萄糖(C 6 H 12 O 6 ) ②谷类(米、面)、蔗糖(甘蔗、甜菜、冰糖、红糖、白糖)、马铃薯、洋芋、植物的种子或块茎中主要含有糖 ③糖是提供机体活动所需__能量___和维持恒定_体温____。 . ④糖的代谢为:淀粉在唾液酶的作用下首先变成__麦芽糖___,又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转变成_葡萄糖_,又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变成血糖,输送到人体各个组织器官。 ⑤每克葡萄糖约放出15.6千焦的能量,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糖类。 三、油脂:生理功能: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①油:_ 液__态植物油,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中。 脂:__固__态动物油,主要存在于肉类。 ②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39.3千焦的能量。每日需摄入50-60克油脂,它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 四、维生素:生理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①食物来源:水果和蔬菜 ②缺乏维生素A:患__夜盲症维生素C:患___坏血病 考点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我们人体约含有50多种元素,较多元素有__11__种。 常量元素:人体中含量超过_0.01%_____的叫常量元素,常量元素包括钙、磷、钾。 微量元素:小于_0.01%_____的称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铁、锌、硒、碘。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2.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硅的元素符号是() A. He B. P C. Si D. Al 3.有关原子的相对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 C.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D.通常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千克” 为单位 4.将用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质量增大 B.个数增多 C.间隔增大 D.体积增大 5.下列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6.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 B.金 C.氢气 D.金刚石 7.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A.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B.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 8.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 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9.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 A.水分子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氧分子 10.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隔受热变大 C.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D.我们能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1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12.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化学与生活专题习题(带答案)

第二部分常见的化学物质 化学与生活习题 一.单选题 1. (12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棉花 B.羊毛 C.塑料 D.天然橡胶 2. (12中考)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会影响健康,贫血通常需要补充的元素是 ( ) A.钙 B.铁 C.氟 D.碘 ) ) A.推广使用节能灯 C.关闭待机电器电源 B.少用一次性筷子 D.尽量使用塑料包装袋 5.(12中考)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 A.H B.O C.N D.Mn 6.(12中考)下列食品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 ) A. 猪肉 B.鲫鱼 C.鸡蛋 D.番茄 7.(12中考)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体健康,下列说确的是() A.霉变的米可以洗净后食用 B.应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C.用甲醛浸泡水产品,延长保质期 D.将地沟油回收作为食用油 8.(11市中考)聪同学的午餐如下,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是() A.大米饭 B.鱼香肉丝 C.炒白菜 D.酸菜粉丝汤 9.(11中考)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曾报道:俗称“一滴香”的物质对人体有毒,禁 止用作食品添加剂。食用下列方法处理过的食品,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用工业酒精配制的饮用酒 B.添加三聚氰胺的牛奶 C.用甲醛浸泡的海鲜 D.用干冰冷藏的食品 10.(11中考)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调查市场时发现下列一些现象,并提出了整改建 议。你认为所提建议中,不安全或的是() A.海鲜在夏天容易腐烂变质:建议用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防腐 B.海鲜在夏天容易窝烂变质:建议将海鲜真空包装后速冻冷藏保鲜 C.大米保存不当易发霉、生虫:建议将其低温、干燥贮存,还可用适量的大蒜头作驱虫剂 D.蔬菜汁饼干易氧化变质:建议包装饼干时,加入一小包铁粉作抗氧化剂和吸水剂并密封 11.(11中考)维生素、糖类、油脂、蛋白质四类物质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_2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40分)、非选择题(第21题~第26题,共60分)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S:32 I:127 第Ⅰ卷(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第Ⅱ卷的表格中。) 1.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下列标识中,属于塑料包装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3.医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体不缺乏微量元素而随意过量补充的话,不仅对健康无益反而有害。下列元素属于人体中微量元素的是() A.碳 B.氢 C.氧 D.碘 4.下列物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大白菜B.鸡蛋C.大米D.植物油 5.下列不属于塑料的是() A.聚乙烯B.有机玻璃C.氮化硅陶瓷D.电木塑料 6.下列关于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缺铁会引起贫血B.缺钙易患坏血病 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D.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7.“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也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机动车的轮胎 B.玻璃 C.钢筋 D.农业上施用的复合肥 8.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下列行为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①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②植树造林③不随意丢弃废电池④不用含磷洗衣粉⑤工厂将废水处理后排放到长江中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A. ②③⑤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9.下列各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陶瓷B.聚乙烯塑料C.生铁D.钢筋混凝上 10.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炼油厂精馏塔中分馏后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A.单质B.化合物C.混合物D.纯净物 11.环境污染已对人类造成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A.潮汐B.酸雨C.臭氧层空洞D.工业三废 12.下列对塑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废弃塑料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物质 C.所有塑料都容易燃烧并产生有毒气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模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知识点1:营养素 食物的基本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通常称为六大营养素。 拓展延伸 1.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而无机盐和水属于无机物。 2.蛋白质、多糖、油脂在人体内一般不能被直接吸收,需经消化才能转化成可被人体吸收的物质,蛋白质、糖类和油脂是能够给人体提供能量的三种营养素。 【例1】人的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需要能量,下列物质主要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无机盐 B.水 C.糖类 D.维生素 知识点2:蛋白质 蛋白质 蛋白质 错误警示食用福尔马林浸泡的水产品,不但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残留的福尔马林还能使消化道内的蛋白质变性而危害人体健康。

拓展延伸 1.CO的中毒机理,一氧化碳也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且结合能力很强,约是氧气的200~300倍。只要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千分之一左右,就可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有一半左右结合成一氧化碳合血红蛋白,人便会因缺氧窒息而死亡。 2.蛋白质被灼烧时,产生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羊毛、蚕丝等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可利用灼烧的方法将其与化学纤维进行区别。 3.消化的过程:人们消化吸收食物就是靠酶的催化作用完成的。在口中咀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将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 余下的淀粉由小肠中的胰淀粉酶催化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的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 4.蛋白质受某些物理因素(如高温、紫外线、超声波等)和化学因素(如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如酒精、甲醛等)的作用,其结构被破坏,从而失去生理活性,这种变化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变性是不可逆的。 【例2】下列属于蛋白质类食品的是() A.米饭 B.鸡蛋 C.黄瓜 D.菜油 知识点3:糖类 1.糖类的组成 糖类是一种高能量的物质,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生物生命活动中的主要能源,如淀粉、葡萄糖等。 2.糖类(见表1) 表1 物 质 化学式物理性质用途来源 淀粉(C6H10O5)n 白色粉末,部分溶于 水,没有甜味 人体主要营养物质, 葡萄糖的主要来源, 酿酒 谷物、植物块茎,大米、 面粉、玉米、土豆 葡萄糖C6H12O6 白色粉末状固体, 能溶于水,有甜味 人体从事各种活动及 维持体温的能量来 源,可制酒精 植物光合作用可生成, 淀粉在人体内水解可 生成,血糖中含有 蔗糖C12H22O11白色晶体,易溶于 水,有甜味(比葡萄 糖甜) 食品的甜味剂:制白 糖、冰糖、红糖 甘蔗、甜菜 易错警示 1.富含糖类的食品如大米、面粉、玉米等应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否则容易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2.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淀粉;有甜味的也不一定是糖,如甜味添加剂木糖醇不是糖。 拓展延伸 1.淀粉的检验:淀粉遇碘呈蓝色,可用碘水(或碘酒)检验。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6CO2+6H2O C6H12O6(葡萄糖)+6O2。生成的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淀粉或纤维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28分) 1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 不正确的是()。 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 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 .“热冰”是纯净物 B .“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 “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3. 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 导致核蒸汽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食用受污染的食品,会使其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 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88 B .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 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 g 4. 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氨气的水溶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如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T燥沾卸的大烧杯 起始时-段时间后 A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 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 .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5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A ?质子和电子 B ?质子和中子 C ?分子和原子D.电子和中子 6. 食用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市售加碘盐包装袋上注明:每千克含碘20?50 mg,这 里标明的碘是指()。 A.碘单质 B .碘原子C.碘元素 D .碘离子 7. 关于Fe、Fe2、Fe3三种粒子,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三者质量几乎相等 D.三者都是稳定结构 二、填空题(共72分)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下列物质:①水;② 二氧化碳;③氧气;④汞;⑤铁;⑥氯化钠。由分子构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原子构 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 。 9.下图所示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颜色的小球分别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仔细观察下图,完成下列空白。 (1)A物质属于(填“混合物” “单质”“化合物”)。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请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 Br,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完成下列空白。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图中(填字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10.已知溴的元素符号为 (1)x的值为_________ C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小结与复习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小结与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 2、初步认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 3、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4、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5、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6、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复习过程: 知识回顾: 一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 、 、 、 、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和 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 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 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构成:由多种 (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4、人体蛋白质代谢 摄入 胃肠道 尿素+CO 2+H 2O ,放出热量 蛋白质 人体 氨基酸 水解 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 5、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1)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Fe 2+)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O 2和CO 2的载体 CO 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 结合能力比与O 2结合能力强200倍,导致缺氧而死。 吸烟危害:CO 、尼古丁、焦油等 (2)酶: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淀粉酶 麦芽糖酶 例 :淀粉(能使碘变蓝) 麦芽糖 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6、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引起变质的因素 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甲醛、重金属盐(Ba 2+、Hg 2+、Cu 2+、Ag +等)等 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二)、糖类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 物质(60%—70%) 1、组成:由 、 、 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2、常见的糖 (1)淀粉(C 6H 10O 5)n :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酶 (C 6H 10O 5)n C 6H 12O 6 血糖 淀粉(肌肉和肝脏中) 水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整理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整理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一、蛋白质 、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4、人体蛋白质代谢 摄入 胃肠道 尿素+co2+H2o,放出热量 蛋白质 人体

氨基酸 水解 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 5、几种蛋白质 (1)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o2和co2的载体 血红蛋白+o2 氧合血红蛋白 co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结合能力比与o2结合能力强200倍,导致缺氧而死。 吸烟危害:co、尼古丁、焦油等 (2)酶: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淀粉酶 麦芽糖酶 例:淀粉(能使碘变蓝) 麦芽糖 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6、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引起变质的因素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甲醛、重金属盐(Ba2+、Hg2+、cu2+、Ag+等)等 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二、糖类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70%) 、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2、常见的糖 (1)淀粉(c6H10o5)n: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酶 (c6H10o5)n c6H12o6 血糖 淀粉(肌肉和肝脏中) 水 (2)葡萄糖c6H12o6 (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呼吸作用:c6H12o6+6o2 6co2+6H2o 5.6kj/g 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汇总

化学与生活常考点汇总 一、化学与环境 1.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代烷,二氧化碳不算大气污染物,只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 2.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酸雨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煤的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都会导致大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增多而引发酸雨。 3.汽车尾气的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氮气排放到大气。推广使用无铅汽油,避免铅对人体许多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造成的危害。 4.臭氧层起到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影响,空洞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氟氯烃或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与人为排放氮氧化物有关。 5.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燃料燃烧、烹饪、吸烟产生的CO、CO2、NO、NO2、SO2、尼古丁等,还包括建材装修带来的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苯、甲苯、放射性元素氡。其中,质量分数35%-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防腐,杀菌的功能。 6.CO的中毒机理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载氧的能力,人会因缺氧而中毒。NO的中毒机理与CO类似,但近期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神经、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7.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重金属污染。重金属主要来自化工、冶金、电解电镀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如废旧电池若随意丢弃或不当堆埋,时间过长就会造成有害物质流散,对地下水源和土壤的破坏是巨大的。8.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过多而蓄积引起的污染,叫做水体的富营养化。如含N、P等物质分解过程中,大量耗氧、使水体内的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出现“水华”或“赤潮”现象。 9.改善水质的方法一般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常见的几种化学方法是混凝法(利用明矾净水)、中和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饮用水曾用液氯来进行消毒,但近年来逐步发展用二氧化氯,臭氧等消毒。10.垃圾处理要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近年来,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既节约自然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1.废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一般有: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提倡使用布袋;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制品。 治理白色污染的3R运动: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二、化学与能源 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均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可燃气体。人畜粪便、秸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没有氧气)条件下发酵,即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从而产生沼气。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燃烧。沼气是可再生资源。 2.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煤中所含的硫、氮等元素在燃烧时会产生污染气体,为了减少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目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1)改善燃煤质量,降低煤的含硫量和含灰量。(2)改善燃烧装置与技术,使煤能充分燃烧,减少污染物。如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二氧化硫的量。(3)开展煤的综合利用,例如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化学变化)。煤的气化产物是水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 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原子 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原子的基本性质: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

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呈电中性的中子构成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又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原子结构模型图 2、不同原子,核电荷数不同、核内质子数不同。 3、构成原子有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钠原子核内11个质子,12个中子。 5、核外电子在核外分层运动,也叫分层排布,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将电子在核外排布形象地表示出来。 6、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12/112 原子的实际原子的实际质量 C (单位:1) 7、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8、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围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 A B C D 2.小明奶奶为他迎接中考制定了如下的食谱:米饭、红烧鸡、蛋汤、糖醋鱼、麻辣豆腐。 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 ] A.牛肉B.河虾C.青菜D.雪糕 3.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 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右图是淀粉酶对淀 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对该过程的表述错误 的是……………………………………………………………………………………[ ] A.酶起催化作用B.是物理变化C.是化学变化D.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4.“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下列作法不会导致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 ] A.用干冰保藏易变质的食品。B.用硫磺熏制白木耳、粉丝等食品。 C.用甲醛浸泡易腐烂的食品。D.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食品。 5.下图是2008奥运吉祥物,其外材料为纯羊毛,内充PET纤维,化学式为(COC6H4COOCH2CH2O)n。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羊毛和PET纤维,前者是天然纤维,后者为合成纤维 B.羊毛和PET纤维可以用燃烧的方法鉴别 C.PET纤维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5:4:2 D.羊毛和PET纤维的主要成份都是蛋白质 6.右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下列有关错误的是………………………………………[ ] A.羊毛属于合成纤维 B.该服装面料不耐高温 C.羊毛和涤纶可用燃烧法区别 D.加入涤纶可增强面料的耐磨性 7.“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化学尤其如此,它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白色污染”这个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我国提出来的,但是这一警示很快就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白色污染”是指…[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 C.各类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材料产生的建筑垃圾 8.下列物质所用的高分子材料,你认为具有热固性的是………………………………[ ] 面料:羊毛90%涤纶10% 里料:涤纶100% 熨烫标准:中温熨烫、不超过150℃

中考专题十二 化学与生活有答案

中考专题十二化学与生活 班别: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其基本成分有六种,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 A.两种B.三种 C.四种D.五种 2.《化学通讯》报道:“人造肉汉堡”的研制被称为突破性技术,可以减轻畜牧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人造肉”的营养价值接近真实肉类,它可以为人体补充的最重要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B.糖类C.维生素D.无机盐 3.下列图标中,属于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A.B.C.D. 4.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不足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畸形的是() A.铁B.碘 C.钙D.锌 5.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棉花、塑料、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B.铝合金、不锈钢都是合金材料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6.“端午佳节,粽叶飘香”,我们过节有吃鸭蛋、粽子、糖包、肉包的习俗,从均衡营养的角度分析,还需要补充的主要营养素是() A.蛋白质B.糖类 C.维生素D.油脂 7.下列物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无机盐B.蛋白质 C.糖类D.油脂 8.农作物生长需要含较多氮、磷、钾元素的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含磷复合肥料的是() A.NH4NO3B.Ca(H2PO4)2 C.(NH4)2HPO4D.KNO3

9.某饼干包装袋上的说明(部分)如下: 商品名称XX饼干 配料小麦粉、白砂糖、精炼植物油、鲜鸡蛋、奶油、食盐、膨松剂、食用香精 规格400g 储藏方法存放于阴凉干爽处,避免阳光直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鲜鸡蛋、奶油中富含蛋白质B.饼干配料中只有白砂糖属于糖类 C.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饼干中缺乏维生素类营养素D.饼干配料中不含无机盐 10.学校食堂提供了下列5种食物:①青菜②面包③米饭④猪肉⑤牛肉,小明为自己安排的午餐食谱中,从营养均衡角度考虑较合理的是() A.① ③ ⑤B.① ② ③ C.② ③ ④D.③ ④ ⑤ 11.人体中含有50多种元素,某些元素缺乏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缺铁会引起坏血病B.缺钙会使幼儿及青少年患佝偻病 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D.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12.某牛仔裤标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棉纤维透气性较好 B.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 C.合成纤维耐磨性较差 D.用灼烧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与聚酯纤维 13.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瓶B.纯棉衣服 C.玻璃杯D.羊毛围巾 14.“柴、米、油、盐”是厨房常备用品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柴(纤维素)B.米(淀粉) C.油(脂肪)D.盐(氯化钠) 15.豆腐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正确的是()A.亮氨酸属于无机物 B.亮氢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亮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3 D.亮氨酸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初中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测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两部分,卷一和卷二,卷一为选择题(1---20题)卷二为非选择题(21---24)四个小题。满分是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B.水是常见的溶剂 C.水既可作为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一种氧化物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右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4、北京市严重缺水,我们要保护好水资源。下列做法 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D.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5、下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隙变小的是() 6、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处理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送水。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消毒 B.过滤 C.吸附 D. 沉降 7、为了解释水电解的微观变化,小丽做了许多分子、原子模型,其中能表示水分子模型的是() 8.过滤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其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 A.量筒 B.漏斗 C.烧杯 D.玻璃棒

9、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蒸馏水 C.海水 D.糖水 10、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D.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 11、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A.原子的质量极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极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A.空气、铁粉 B.水银、氧化汞 C.二氧化硫、氧气 D. 冰、干冰 13、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增强。对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 B.“普通水”含有氧分子C.“普通水”含有氮分子 D.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14、下列有关电解水的说法错误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D.水中加入硫酸是为增强水的导电性 1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和物,后者是化合物的是()。 A.高锰酸钾、氮气 B.洁净的空气、水 C.铝、二氧化碳 D.硫粉、氧化镁 1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粒子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17、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真空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在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上述操作中没发生任何变化 B.这两个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C.此技术说明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再分 D.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进入原子操纵的阶段 18、我们的饮用水是由河水净化所得,已知明矾能将水中的悬浮物凝聚而沉淀,氯气可杀菌。则家庭饮用水的正确净化过程是( ) A.河水→过滤→加氯气→加明矾→沉淀→净水 B.河水→加氯气→过滤→加明矾→沉淀→净水 C.河水→加明矾→加氯气→过滤→沉淀→净水 D.河水→加明矾→沉淀→过滤→加氯气→净水 第二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9、用分子或原子填空: ⑴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如铁、汞等;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 构成的,如氮气、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