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中可控震源参数的选择

地震勘探中可控震源参数的选择
地震勘探中可控震源参数的选择

地震勘探中可控震源参数的选择

摘要小折射低速带调查结果表明勘探区无潜水位,且低、降速层厚度大,利用井炮激发成孔困难、成本高,不易取得好的地震资料,确定了激发方式为可控震源激发。针对勘探区情况,在生产前通过试验确定了可控震源施工的具体参数,包括震动次数、扫描频率、扫描长度、驱动电平等。最终资料表明:在无潜水位且低、降速层厚度大的沙漠、戈壁区利用可控震源激发进行地震勘探是可行的。

关键词地震勘探;可控震源;参数选择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8-0104-02

陆上地震勘探最常用的激发方式是炸药激发,一般炸药激发需要在潜水面以下的黏土层中激发,如果潜水面过深,要选择在致密的岩层中激发。但是在沙漠、戈壁、黄土、砾石区潜水面很深,而且表浅层岩性松散,根本无法满足炸药激发所需要的条件,另外炸药也不环保,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除了炸药激发外,还有一种激发方式是可控震源激发,它的原理是通过震源车产生震动,不断将能量传到地下,由于其不需要钻井,适用于炸药震源无法施工的地区。可控震源自身还有其它一些优点,诸如在定范围内能量大小可调、信号频谱和幅度可控等,这些都是炸药震源不具备的。因此,可控震源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地震勘探工作中。

地震勘探的一些基础知识.doc

接收条件received condition:指地震勘探中接收地震波的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广义地说, 接收条件包括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组合个数与方式,以及地震仪的各种因素等。但通常将接收条件狭义地指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地震资料的质量与接收条件有密切关系。陆地工作中埋置检波器,海洋工作中使检波器处于水面下一定深度,都是为了避免风、浪等影响而改善接收条件。 界面速度interface velocity:指折射波沿折射界面滑行的速度。界面速度主要反映折射界面以下地层中岩石的物理性质。由于组成地层的岩石颗粒排列有方向性,通常界而速度大于层速度。界面速度可通过折射波测得。 加速度检波器accelerometer:即“压电地震检波器”。 激发条件excited condition:地震勘探中将震源种类、能最、周围介质的情况总称为激发条件。对于炸药震源来说,激发条件一般包括炸药量大小、药包形状,个数,分布方式及埋置岩性和沉放深度等。对于非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则包括装置的种类、能量、参数选择及安置情况等。激发条件的选择是否适当,对地震勘探原始资料质量的影响很大。一般认为,陆地工作中, 风化层下的含水可塑性岩层是有利的激发条件,因此往往采用井中爆炸,在海洋工作小,主要是以减小气泡影响作为合适的激发条件。 海洋地震勘探marine seismic survey:是利用勘探船在海洋上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其特点是在水中激发,水中接收,激发,接收条件均一;可进行不停船的连续观测。震源多使用非炸药震源,接收常用压电地震检波器,工作时,将检波器及电缆拖曳于船后一定深度的海水中由于上述特点,使海洋地震勘探具有比陆地地震勘探高得多的生产效率,更需要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海洋地震勘探中常遇到一些特殊的干扰波,如鸣震和交混问响,以及与海底有关的底波干扰。海洋地震勘探的原理,使用的仪器,以及处理资料的方法都和陆地地震勘探基本相同。由于在大陆架地区发现大量的石汕和天然气,因此.海洋地震勘探有极为广阔的前景。 高频地震high frequency seismic survey: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杏和金属矿床勘探中,勘测深度只在儿米到儿百米之间,需要精细分层和精确地测定波的传播时间。为了提高仪器的分辨能力,要用专门的高频地震仪,记录震波的高频分量。高频地震仪的通频带?般在60-350周 /秒之间,专门测定岩石波速时需提高到500-600周/秒。为了压制低频干扰,仪器频率特性的低频一边应有较大的陡度。 干扰波noise:地震勘探中妨碍分辨有效波的振动都属于干扰波。干扰波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其中具有明显传播规律的称为规则干扰或干扰波,如声波、面波,多次波等等;没有明显传播规律性的振动称为随机干扰,或简称干扰,如微震等。抗干扰的问题是关系到地震勘探中提高勘探的质量和能力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因此,在野外工作和资料处理上采用多种措施,以提高有效波而压制干扰波。干扰波有时也是相对的概念,如在反射法中,折射波就常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作者: ————————————————————————————————日期: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能

LDE—100电磁流量计说明书-

目录 一、概述 二、主要技术参数 三、电磁流量计选型编码 四、电磁流量计选型说明 五、流量计接线 六、流量计参数设置 七、流量计自诊断信息与故障处理 八、附录 HXLDE型智能电磁流量计是我公司采用国内外最先进技术研制开发的全智能型电磁流量计,其全中文电磁转换器内核采用高速中央处理器。计算速度非常快、精度高、测量性能可靠。转换器电路设计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输入阻抗高达1015欧姆,共模抑制比优于100db,对于外来干扰以及60Hz/50Hz干扰抑制能力优于90db,可以测量更低的电导率的流体介质流量。其传感器采用非均匀磁场技术及特殊的磁路结构,磁场稳定可靠,而且大的缩小了体积,减轻了重复,使流量计小型流量化的特点。使客户“买的放心,用的省心,服务称心”是我公司的宗旨。 产品特点: ▲管道内无可动部件,无阻流部件,测量中几乎没有附加压力损失。 ▲测量结果与流速分布,流体压力,温度、密度、粘度等物理参数无关。 ▲在现场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在线修改量程。 ▲高清晰度背光LCD显示,全中文菜单操作,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学易懂。 ▲采用SMD器件和表面贴装(SMT电路可靠性高。 ▲采用16位嵌入式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可编程频率低频矩形波励磁,提高了流测量的稳定性,功耗低。 ▲全数字量的处理,抗干扰能力强,测量可靠,精度高,流量测量范围可达150:1 ▲超低EMI开关电源,使用电源电压变化范围大,抗EMC好 ▲内部具有三个积算器可分别显示正向累计量及差值积算量,内部设有不掉电时钟,可记录16次掉电时间 ▲具有RS485、RS232、Hart和Modbus等数字通讯信号输出。 ▲具有自检与自论功能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一.野外工作概述 1.陆地石工基本情况介绍 试验工作内容:①干扰波调查,了解工区内干扰波类型与特性。 ②地震地质条件调查,了解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 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地震标志层)、速度剖面特点等。 ③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等。 ④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包括最合适的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 仪器因素的选择等。 生产工作过程:地震队的组成 (1)地震测量:把设计中的测线布置到工作地区,在地面上定出各激发点和接收排列上各检波点的位置 (2)地震波的激发 陆上地震勘探的震源类型: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方式:炸药震源 的井中激发、土坑等。激发井深:潜水面以下1-3m,(6-7m)。 (3)地震波的接收 实现方式:检波器、排列和地震仪器 2.调查干扰波的方法 (1)小排列(最常用) 3-5m道距、连续观测 目的:连续记录、追踪各种规则干扰波,分析研究干扰波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从地震记录中可以得到干扰波的视周期和视速度等基本特征参数 (2)直角排列 适用于不知道干扰波传播方向的情况 Δt1和Δt2的合矢量的方向近似于干扰波的传播方向 (3)三分量检波器观测法 (4)环境噪声调查 信噪比:有效波的振幅/干扰波的振幅(规则) 信号的能量/噪声的能量 3.各种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 (1)规则干扰 指具有一定主频和一定视速度的干扰波,如面波、声波、浅层折射波、侧面波等。 面波(地滚波):在地震勘探中也称为地滚波,存在于地表附近,振幅随深度增加呈指数衰减。其主要特点:①低频:几Hz~20Hz;②频散(Dispersion):速度随频率而变化;③低速:100m/s ~1000m/s,通常为200m/s~500m/s;④质点的振动轨迹为逆时针方向的椭圆。面波时距曲线是直线,记录呈现“扫帚状”,面波能量的强弱与激发岩性、激发深度以及表层地震地质条件有关。(能量较强) 声波:速度为340m/s左右,比较稳定,频率较高,延续时间较短,呈窄带出现。 浅层折射波:当表层存在高速层或第四系下面的老地层埋藏浅,可能观测到同相轴为直线的浅层折射波。 工业电干扰:当地震测线通过高压输电线路时产生,整张记录或部分记录道上出现50Hz的正弦干扰波。 侧面波:在地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地震勘探时,常出现侧面波干扰。

电磁流量计样本

电磁流量计样本 一、概述 (2) 二、主要特点 (2) 三、技术参数 (2) 四、供货内容及订货须知 (3) 1、供货内容 (3) 2、订货须知 (3) 五、电磁流量计选型及订货 (3) 1、详细了解流量计测量介质及相关工艺参数 (3) 2、传感器口径的选择 (4) 3、电极材料的选择 (6) 4、衬里材料的选择 (7) 5、根据安装要求和环境,选择使用一体型还是分体型电磁流量计 (7) 6、防护等级的选择 (8) 7、电磁流量计选型代码表 (9) 六、结构种类及外形尺寸数据表 (10) 1、夹持型电磁流量计外形尺寸及重量 (10) 3、法兰型电磁流量计的外形尺寸及法兰连接尺寸 (11) 七、安装要求 (13) 安装场所的选择 (13) 选择传感器安装位置时注意事项 (14) 附录 (16) 附录1 附装异径管压力损失 (16) 附录2 有关国家常用不锈钢、耐热钢钢号对照表 (19) 附录3、国内外法兰标准简介 (20) 附录4、常见液体电导率表 (21) 附录5、电极和衬里材料耐腐蚀性能一览表 (28) 附录6、电磁流量计产品制造标准、计量检定规程 (35)

一、概述 KFL-DC系列智能电磁流量计系我公司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开发的新一代全智能型流量计,该电磁流量计不仅可以测量导电液体的体积流量外,还可用于测量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液体和泥浆、矿浆、纸浆等均匀的液固两相悬浮液体的体积流量。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轻纺、制药、食品饮料、造纸、电力、城市给排水及环保等领域。 二、主要特点 ●全智能化设计,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 ●采用高可靠的EMI开关电源,适应宽范围电源电压变化,抗EMI性能好 ●采用美国进口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精度高,保证产品运行稳定可靠 ●采用SMD高精密元器件、SMT贴装技术和三层绝缘防护,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 ●传感器内无可动部件,无主流部件,产品寿命长,无压力损失 ●仪表调试采取层级权限设计,用户可根据不同授权进行仪表现场调试和修改参数 ●流量信号与平均流速成线性关系,不受流体的密度、粘度、温度、压力和电导率变化的影响 ●高清晰度背光LCD显示,可同时显示瞬时流量、累计流量、流量百分比、流速等值 ●流量计为双向测量系统,可对正向流量及方向流量自动识别,并进行累计记录 ●仪表内部有三个总量积算器,可分别记录正向总量、反向总量和差值总量 ●具备多种电流信号、脉冲信号和频率信号输出 ●具备仪表故障自动诊断、自动报警的功能 ●具备RS485、RS232、Hart和Modbus等数字通讯信号输出(选配) ●掉电时间记录功能,自动记录仪表系统电源间断时间,补算漏计流量(选配) ●小时总量记录功能,以小时为单位记录流量重量,适用于分时计量制(选配) ●红外手持操作器,远距离非接触操作转换器所有功能(选配) 三、技术参数 公称口径DN10-DN2200mm 公称压力DN10-DN150 ≤1.6MPa DN200-DN1000 ≤1.0MPa DN1100-DN2200 ≤0.6MPa 10-42MPa(特殊订货) 精度等级0.5级,1.0级 重复性±0.15% 介质电导率电导率大于0.5μs/cm 介质最高温度聚全氟乙丙烯 (FEP或F46) <160℃氯丁橡胶(CR) <60℃ 聚四氟乙烯衬里 (PTFE或F4) <180℃聚氨酯橡胶(PU) <40℃ 供电电源单相交流电85-250V(45-63Hz)或直流电20-36VDC两种供电方式供选择输出信号4-20mA/0-10mA电流输出、脉冲/频率输出、开关量信号输出(选配);通讯方式RS485、RS232、MODBUS协议、HART协议(选配)

可控震源原理及说明

可控震源工作原理 张宏乐 一.概论 1.引言 利用可控震源人工激发地震波,是进行地震勘探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勘探方法最早出现的时间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在美国的一些石油公司最初开始出现以连续振动为特征的非爆炸地面震源的可控震源雏形,由此开创了可控震源技术应用于地震勘探之先河。随着国外可控震源技术的日趋成熟,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可控震源设备和技术以应用于国内地震勘探。与此同时,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始着手依靠国内技术力量和设备,自行开发研制KZ系列国产可控震源。 由于可控震源所产生的信号频谱和基本特性可以人为控制,可以在设计震源扫描信号时避开某些干扰频率,还能对地层对地震信号的吸收作用进行补偿,这是其它人工地面震源和炸药震源难于做到的,所以利用可控震源进行地震勘探可以得到反射能量足够,信噪比和信号分辨率能够满足地质勘探需要的资料,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可控震源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较快发展,无论从震源的机械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技术发展水平,还是震源野外施工方法和震源资料处理技术都已逐渐提高和日臻完善。近些年来,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能力,国内和国外生产厂家竞相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可控震源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已生产出最大静态推力近30吨的﹑可以适应更加广泛地震勘探目的﹑可在多种地面道路行驶的宽频大吨位可控震源,出现了可以灵活控制震源传入大地地面力幅度和地面力控制方式﹑以数字自适应控制技术为基础的﹑可自动进行可控震源系统识别、安装,并能对震源实施实时的质量控制技术的电控系统,从而扩大了可控震源应用领域,促使可控震源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地震勘探施工,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地震勘探设备。 2.可控震源与炸药震源信号特征的区别 图1 可控震源信号与炸药震源信号特点比较 炸药震源和一些用于地震勘探的地面震源,如落重震源、电火花震源和陆地气枪震源等非爆炸地面震源所产生的地震信号一样,都是作用时间很短,信号振幅能量高度集中的脉冲信号,它们都属于脉冲震源。而可控震源所产生的信号则是作用时间较长﹑且为均衡振幅的连续扫描

论地震勘探中几种主要地震波

论地震勘探中的几种主要地震波 论文提要 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理解为就是利用地震子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回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形状变化的信息,用以推断地下的底层构造和岩性。地震勘探在勘探已有的各种物探方法中,是最有效地方法。在地震勘探中用炸药激发时,一声炮响之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地震波。按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震动的方向来区分,可以纵波和横波;根据波动所能传播的空间范围而言,地震波又可以分为体波和面波;按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路径的特点,又可以把地震波分为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等等。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除了能产生来自地层界面有用的反射波外,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干扰波。因此,我们要更好的了解各种波的产生、特点、用途,等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地震勘探中产生的地震波。 正文 一、反射波 (一)反射波的形成 1、几何地震学的观点 当炸药在井中爆炸激发地震波时,在雷管引爆几百微妙之内爆炸便完成了,在接近爆炸点的压强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爆炸脉冲向外传播,压强逐渐减少,地层开始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继续传播,由于介质对高频的吸收,地震波信号减小。当波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当上层介质波阻抗与下层介质波阻抗不等时,弹性地震波才会发生反射;上层介质波阻抗与下层介质波阻抗差别越大,反射波越强——反射波条件),一部分波回到第一种介质中,这就是所谓的反射波。如图所示 2、物理地震学观点 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以球面波的方式向下传播,到达反射界面S,S可以就看成有许多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复习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反射波在不同密度的媒质分界面发生反射的波 2.透射波地球物理学透射波即透过波 3.滑行波由透射定律可知,如果V2>V1 ,即sinθ2 > sinθ1 ,θ2 > θ1。当θ1还没到90o时,θ2 到达90o,此时透射波在第二种介质中沿界面滑行,产生的波为滑行波。 4.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也叫做首波。入射波以临界角或大于临界角入射高速介质所产生的波. 5.波前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振动的那一时刻 6.射波前 7.均匀介质反射界面以上的介质是均匀的,即地震波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 8.层状介质指地质剖面是层状结构的,在每一层内速度是均匀的,但层与层之间速度是 不相同 9.振动图形和波剖面某点振动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也称振动图。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 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同向轴是一组地震道上整齐排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振幅变化表示。 11.时间场和等时面 12.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 波前的真速度V,而是视速度Va。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 13. 离散付氏变换 14. 时间域把信号表示为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时间域的表现形 式。 15. 频率域把信号表示为振幅和相位随频率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频率域上 的表现形式。 16. 褶积由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输出相应) 17. 离散褶积由离散的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 18. 互相关用来表示两个信号之间相似性的一个度量,通常通过与已知信号比 较用于寻找未知信号中的特性。 19. 自相关随机误差项的各期望值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称随机误差项之间存 在自相关性 20. 离散互相关 21. 离散自相关 22. 采样间隔地震勘探中检波器接受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储存,需要采 样离散化,这个采样间隔就称为地震采样间隔。 23. 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24. 炮检距激发点(炮)点到接收点(检)点的距离。 25.偏移距指炮点离第一个检波器的距离,等于最小炮检距,μΔx 。 26.观测系统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或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观测系统分单边和双边放炮两大类,以上两观测系统又可根据有无偏移距分为端点观测系统和有偏移距观测系统。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1. 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 2?均匀、理想弹性介质中的三维波动方程 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4.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5.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6.几何地震学原理 7.地震波速度及地震地质条件 1.1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 1.地震地质模型 2.固体成为弹性介质的条件 3.人工激发震源与岩层的弹性 4.常用的弹性介质模型 1.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1.3.1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平面波 1.3.2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球面波 1.3.3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 1.3.4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 小结: 1、动力学特征(动力学参数) 2、运动学特征(运动学参数) 3、动力学特征的体现:远近震源处的位移波形变化 球面扩散、振动图和波剖面谱分析 4、运动学的原理和定理:Huygens、Fermat、Snell 5、时间场和射线的关系

6、基本概念:射线、视速度、频波关系、波数、波长动力学信息(反映动力学特征的信息)振幅、频率、波形、吸收衰减、极化特点、连续性等特征。 运动学信息(反映运动学特征的信息) 传播时间(旅行时间)、传播时间-空间距离的关系、波的传播路径、地震速度等特征 1.4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1.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 2.弹性分界面上的波型转换和能量分配 3?球面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4.地震面波 小结 1、斯奈尔定理(包括反射定理、透射定理) 2、波的转换(同类波、转换波) 3、能量分配Zoeppritz方程 (法线入射、入射自由表面、反射产生条件) 4、倾斜入射及折射波的产生(产生条件、原因) 5、折射波的特点 (波前为圆锥台、射线为直线、能量扩散比反射波慢、折射盲区、屏蔽现象) 6、AVA曲线 (临界入射前、临界入射、过临界入射) 7、面波的特点 (传播速度、质点位移、频散现象) 1.5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1.黏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 2.多层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 3.地震波的簿层效应 4.地震绕射波 5.地震波的波导效应 6.反射波地震记录道形成的物理机制 黏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基本概念

电磁流量计的选型(完整版)

电磁流量计的选型 电磁流量计是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流量测量仪表。糨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制成的,用来测量导电液体体积流量的仪表。由于其独特的优点,目前已广泛地被应用于工业过程中各种导电液体的流量测量,如各种酸、碱、盐等腐蚀性介质;各种浆液流量测量,形成了独特的应用领域。 在结构上,电磁流量计由电磁流量传感器和转换器两部分组成。传感器安装在工业过程管道上,它的作用是将流进管道内的液体体积流量值线性地变换成感生电势信号,并通过传输线将此信号送到转换器。转换器安装在离传感器不太远的地方,它将传感器送来的流量信号进行放大,并转换成流量信号成正比的标准电信号输出,以进行显示,累积和调节控制。 LDE型智能电磁流量计是我公司采用国内外最先进技术研制开发的全智能型电磁流量计,其全中文电磁转换器内核采用高速中央处理器。计算速度非常快、精度高、测量性能可靠。转换器电路设计采用国际最新技术、输入抗阻高达10的15次方欧姆,共模抑制比优于100db, 对于外来干扰以及60Hz/50Hz干扰抑制能力优于90db ,可以测量更低电导率的流体介质流量。其传感器采用非均匀磁场的新技术及特殊的磁路结构,磁场稳定可靠,而且大大的缩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使流量计具有小型轻量化的特点。使客户“买的放心,用的省心,服务称心"是我公司的宗旨。 二、产品特点 ·管道内无可动部件,无阻流部件,测量中几乎没有附加压力损失。 ·测量结果与流速分布,流体压力,温度、密度、粘度等物理参数无关。 ·在现场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在线修改量程。 ·高清晰度背光LCD显示,全中文菜单操作,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学易懂。 ·采用SMD器件和表面贴装(SMT)技术,电路可靠性高。 ·采用16位嵌入式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可编程频率低频矩形波励磁,提高了流量测量的稳定性,功耗低。 ·全数字量处理,抗干扰能力强,测量可靠,精度高,流量测量范围可达150:1 ·超低EM1开关电源,适用电源电压变化范围大,抗EMC性能好 ·内部具有三个积算器可分别显示正向累计反向累计量及差值积算量,内部设有不掉电时钟,可记录16 次掉电时间 ·具有RS485 、RS232 、Hart和Modbus等安息字通讯信号输出。 ·具有自检与自论断功能 三、电磁流量计技术参数 公称口径: 电极材质: 精度等级: 内衬材料: 电极形式: 介质电导率: 流速范围: 介质温度: 额定压力: DN10-DN2000 Mo2Ti,Hc,Hb,Ta,Pt ±0.5%,±1.0%(按口径分) 聚四氟乙烯、氯丁橡胶、聚氨酯橡胶、耐酸橡胶固定式、刮刀式、可拆卸式 正常测量不低于5μs/cm 0.2~11m/s可选 25℃~180℃ 0.25Mpa-32Mpa

探讨可控震源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探讨可控震源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摘要:虽说可控震源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但地震勘探领域已经将可控震源作为主要激发震源。它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且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施工过程中要正确选取各项技术参数,而且为提高地震剖面质量还应注意提高分辨率与静校正问题。 关键词:可控震源;参数选择 作为一种新型人工地震波激发方式,可控震源在地震勘探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有着安全、环保、经济、施工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在一些地区地势平坦,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简单,可控震源有效发挥了其优势,使用可控震源所获得的资料甚至比井炮资料还好。在此通过分析内蒙某地煤炭资源调查二维地震勘探具体实例,研究可控震源技术的采集形式,针对分析出的数据进一步探讨可控震源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分析。 一可控震源的参数选择 本次二维地震勘探采用法国Sercel公司产428XL数字地震仪,激发源采用可控震源,震源车为美国费林产Y-2700可控震源车4台,2台备用。施工的各项参数是通过施工前的试验工作来确定的,通过试验工作选取最佳参数,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由于本区地表起伏不大,所以试验的测试重点在仪器参数的试验。本次勘探使用可控震源进行激发,且可控震源参数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震勘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所以调试好可控震源的施工参数,达到最好的激发效果,成为试验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次可控震源参数的试验本着单一因素对比的方法,逐次对比,在确定好一个参数以后固定此参数,再试验其他参数,最后确定整个仪器激发参数。 在单一因素变化的情况下,对可控震源的震动次数、扫描频率、震动台数、扫描长度、驱动振幅等5个参数进行逐一试验,最终确定可控震源的激发参数为:震动12次,扫描方式为线性升频20~120Hz,2台震源同时激发,扫描长度12s,驱动振幅70%能取得比较理想的资料。 二可控震源的资料处理 资料处理是地震勘探工作的三大主要环节之一,其成果是资料解释工作的基础。本区地震资料处理使用法国CGG公司Geovectuer Plus地震资料处理系统、美国Green Mountain 6.1绿山静校正软件系统等。可控震源地震勘探的资料处理与井炮法大体相同,但也存在着差异。提高分辨率和静校正的参数测定是可控震源资料处理的重点 1提高分辨率

电磁流量计使用说明

电磁流量计使用说明书 一、产品特点、用途和适用范围 1.1特点 ●LD系列电磁流量计,具有以下特点: ●不受流体密度、粘度、温度、压力和电率变化的影响,线性测量原理能实现高精确度测量; ●测量管内无阻流件,压损小,直管段要求低; ●公称通径DN6-DN2000覆盖范围宽,衬里和电极有多种选择,能满足测量多种导电流体的要求; ●转换器采用可编程频率低频矩形波励磁,提高了流量测量的稳定性,功率损耗小; ●转换器采用16位嵌入式微处理器,全数字处理,运算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测量可靠,精确度高,流量测量范围度可达1500:1; ●高清晰度背光LCD显示,全汉字菜单操作,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学易懂; ●具有RS485或RS232O数字通讯信号输出; ●具有电导率测量功能,可以判别传感器是否空管,具有自检与自诊断功能; ●采用SMD器件和表面安装(SMT)技术,电路可靠性高; ●可用于相应的防爆场合。 1.2主要用途 KDLD系列电磁流量计,可用来测量封闭管道中导电流体的体积流量。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给水排水、水利灌溉、水处理、环保污水测控、造纸、医药、食品等工农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流量测量和控制。 1.3使用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传感器-25℃~+60℃转换器-10℃~+60℃ 相对温度:5%-95% 1.4工作条件 流体最高温度:一体型70℃ 分离型:聚四氟乙烯衬里150℃ 氯丁橡胶衬里80℃ 聚氨酯橡胶衬里70℃ 流体电导率:≥5uS/cm 二、工作原理 2.1数学物理模型 电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法律。当一个导体在磁场场内运动时,在与磁场方向、运动方向相互垂直方向的导体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运动速度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成正比。 如图一,当导电流体以平均流速V(m/s)通过装有一对测量电极的一根内径为D(m)的绝缘导管内流动时,该管道处于一个均匀的磁感应强度为B(T)的磁场中,那么在一对电极上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E(V),它的方向垂直于磁场和流体的方向。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为:E=B·D·V (1)

地震勘探常用术语及计算公式..

地震勘探缩写术语 2-D Two Dimensional 二维。 3-C Three Component 三分量。 3C3D 三分量三维。 3-D Three Dimensional三维。 9-C Nine Component 九分量。3分量震源╳3分量检波器=九分量。 9C3D 九分量三维。 A/D Analog to Digital模数转换。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自动增益控制。 A V A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Angle 振幅随采集平面的方位角的变化。 A VO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 A VOA 振幅随炮检距和方位角的变化。 CDP Common Depth Point 共深度点。 CDPS Common Depth Point Stack共深度点迭加。 CMP Common Mid Point 共反射面元。共中心点。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控制单元。 CRP Common Reflection Point 共反射点。 D/A Digital to Analog 数模转换。 d B/octa d B/octv e 分贝/倍频程。 DMO Dip Moveout Processing 倾角时差校正。 G波G-wave 一种长周期(40—300秒)的拉夫波。通常只限于海上传播。H波H-wave 水力波。 IFP Instantaneous Floating Point 仪器上的瞬时沸点放大器。 K波K-wave 地核中传播的一种P波。 LVL Low Velocity Layer 低速层。 L波L-wave 天然地震产生的长波长面波。 NMO Normal Moveout Correction 正常时差校正,动校正。 OBS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海底检波器。 P波P-wave 即纵波。也称初始波、压缩波、膨胀波、无旋波。 QC Quality Control 质量控制。

现代海洋地震勘探震源——气枪系统介绍

现代海洋地震勘探震源——气枪系统介绍 【摘要】随着上个世纪三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越发重视。传统的石油勘探也由陆地为主逐渐的发展到了海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相继有一批大型的海上油田被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石油的需求压力。海洋地震勘探是目前海洋石油勘探应用最广的一种,由震源激发和数据记录组成,再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海洋地层信息。本文主要介绍了海洋地震勘探中震源——气枪系统的类型、工作原理。 【关键词】气枪电磁阀检波器 1 气枪类型及工作原理 气枪制造目前在全球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BOLT公司、SERCEL公司和ION 公司。虽然各种气枪的结构不完全一样,但它们的原理基本相同,可概括如下:利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到一定的压力下(一般为2000PSI,现在为了在小容量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声源,也有将压力提高到2500PSI,甚至于3000PSI的)通过瞬间释放喷入海水中,从而产生声波信号。压缩空气突然释放到水中,可产生短促、高能的地震脉冲。 气枪均由电磁阀、检波器和枪体三个组成部分。电磁阀负责气枪的激发,检波器负责监视气枪的工作状态。检波器将接收到的电信号传到气枪控制器,通过控制器的处理分析控制气枪的激发时间,使所有的气枪尽可能的控制在同一时刻(瞄准点)触发。多个气枪瞬间的同时激发产生巨大的能量足以穿透底层,采集系统的电缆接收地层的反馈信息完成地震数据采集。 1.1 BOLT气枪(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BOLT气枪工作原理 (1)从储气瓶出来的额定压力的高压气体经过控制面板分流到各个阵列的气枪。高压气体首先经高压气管进入气枪返回腔,高压气压推动梭阀下移,封住主气室排气口,通过梭阀的中间孔给主气室充入高压气体。 (2)在返回腔和主气室充满高压气体时,返回腔内的梭阀受力面积远远大于主气室内梭阀受力面积,因此高压气体推动梭阀封住主气室排气口,梭阀处于动平衡状态。 (3)当电磁阀通电,吸合电磁阀内的阀芯打开返回腔内高压气体与枪体内部气体通路,给启爆室充高压气体,即返回腔内梭阀内侧充高压气体。使返回腔枪体梭阀内外侧受力相等,整个梭阀在主气室高压气体的推动下失去动平衡,向返回腔方向滑动,同时打开主气室排气口,主气室内的高压气体和返回腔内的高压气体同时迅速释放到水中,产生主脉冲,完成一次点火启爆。

电磁流量计技术规范书

电磁流量计技术规范书 1、采用规范、标准及法规规定和标准的要求 1.1国产设备应当满足或超过所有适用的最新版规范、规定和标准的要求,除非本技术规定规定了其他代替规范、规定和标准。如果有不止一个适用于同等条件的规范、规定和标准,则应遵循最严格的适用规范、规定和标准。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本技术规格书指定产品应遵循的规范和标准主要包括,但不仅仅限于以下所列范围: GB 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 3101-19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 13283-1991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用检测仪表和显示仪表准确度等级 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 GB 4943-2001 数字处理的安全 IEC60060-1-2010 高压试验技术 JBT 9248-1999 电磁流量计 1.2进口或合资生产的设备符合以下规范与标准: ● 美国防火协会(NFPA): ANSI/NFPA 70 国家电气规范 ●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ANSI/IEEE 472 冲击电压承受能力导则(SWC) ● 美国科学仪器制造商协会(SAMA):

SAMA PMS 22.1 仪表和控制系统功能图表示法 ● 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 ANSI/NEMA ICS4 工业控制设备和系统端子排 ANSI/NEMA ICS6 工业控制设备和系统外壳 ● 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 UL 44 橡胶导线、电缆的安全标准 ●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 ● 欧盟ISO / IEC导则25 / 38,EN45001和EN 45002 ● 欧盟ISO / IEC导则28 / 40 / 48,EN45011和EN 45012 ● 由权威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满足了所有相关的欧盟指令; ● 满足欧盟规定或客户要求的文件资料和正式的符合性声明; ● 强调产品的特性,如安全性、质量、可靠性, 环境适宜性及对标准的符合性等防止由于产品责任引起的诉讼; ● 及时反映因测试认证的更新和技术规范的变动所产生的变化; ● CE认证:符合电磁兼容规范(89/336/EEC) 注:投标方提出其他相当的代替标准,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环境条件 2.1海拔高度:1660m。 2.2环境温度:-30℃~ 40℃。 2.2.1极端最高温度:40℃。 2.2.2极端最低温度:-30℃。 2.3年平均相对湿度40%。

研制地震勘探用机械冲击震源装置

研制地震勘探用机械冲击震源装置 地震勘探是获得城市建设工程地质信息第一手资料的唯一途径,人工震源是勘探信号的源泉。浅层是指勘探从地表至500米深度范围的地层,这正是影响城市建设工程的地层区域。勘探过程中,利用人工地震对地面施加冲击力,地面受到冲击后产生地震波,分析地震波在地层介质传播的信息资料来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地震勘探为寻找油气和矿产资源,探测地质情况,以及工程建设(修筑地铁、公路桥梁以及高层建筑)领域提供重要依据。 如今,城市建设正在深刻地影响国家经济和民生,以轨道交通为例,地铁成为解决大城市拥堵的首选,高铁使得城市间的交通变得便捷。轨道路线、楼宇选址等建设方案的确定和实施都依靠实时而准确的地质信息,来规避地下的断裂地带、复杂岩石、水域等复杂地层,保证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探索适合于工程地震勘探的人工震源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地震勘探中,利用人工震源对地面施加冲击力,进而产生地震波,检波器采集有关地层的地震信号,计算机分析接收到的地震数据资料,来了解地层结构分布状况。 如今,炸药、可控震源、与大锤作为人工震源广泛应用在地震勘探中。炸药震源的爆炸冲击能力强,形成的波形效果好;然而,在人口密集区,炸药震源存在 安全系数低和污染环境的问题。可控震源的振动频率可以控制,其结构复杂、整体庞大、价格昂贵,不能在浅层勘探领域普及;大锤虽然携带方便、价格低,然而产生的冲击能量弱,穿透深度达不到现在浅层勘探工作的需求,并且劳动强度大。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地震勘探的轻便式机械冲击震源装置,包含了五个 系统:驱动系统、传动系统、冲击系统、离合系统以及辅助系统。 实现了三个设计要求:(1)具有足够的冲击力保证接收端信号的可信度;(2) 利用简单可靠的系统设计让操作便捷有效;(3)通过冲击系统实现装置的安全和 无污染。并且符合两个验证标准:(1)足够的冲击力在传递过程中对系统部件施加的载荷大,结合了有限元软件,分析关键零部件符合选用材料许可。(2)现场验证震源满足了浅层工程勘探对深度的要求。

地震勘探可控震源原理

1 可控震源 1.1 可控震源使用的信号 地震勘探中的激发源能量既可以用振幅高度集中的信号(如:脉冲信号,在此通常指炸药),也可以用低振幅、长信号(如:可控震源)产生。 其实,可控震源重要是依赖长时间的振动激发,得到相对弱的地震信号。 可控震源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激发源是有限带宽的信号。 另外,可控震源激发技术只产生需要频带内的信号,而脉冲震源,如:炸药,生产的一部分频率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是不予记录的。 图1 时间域与频率域内的脉冲信号与有限带宽信号 炸药爆炸的过程可以用 脉冲来表示,即:一个振幅高度集中的信号在非常短的瞬间生成(图1-a),它的频谱中包含了所有的频率成分(图1-b)。对于有限带宽信号而言,它只表示在有限带宽内(图1-c)。在所展示的一个平坦的振幅谱(在图1-d)中只有10~60Hz的频率成分。 在可控震源中使用的信号大多形如图1-d。

1.2 如何生成一个有限带宽的震源信号 如前所示,大多数信号具有有限带宽的特征,通过傅立叶变换可以得到如图1-c所示的时域上的信号。但是一般如图1-c所示的振幅,在时域上的信号不能应用于可控震源,可控震源在激发时要求采用均衡振幅、长时间的信号。 为了能够使如图1-c所示的信号用于震源的激发,必须将该信号转化为均衡振幅、长时间的有限带宽信号。 采用频率延迟算子,就可以将短脉冲信号转化为长扫描信号。实际上,在应用过程中,采用将短延迟用于低频、将中等水平的延迟用于中间频率、将长延迟用于高频的处理方法,就会得到一个均匀振幅、视频率从低频逐渐扫到高频结束。这个信号看起来有些类似于正弦波,在可控震源中就称之为扫描信号。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ods): 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 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 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 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 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 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 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 电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 磁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 用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可控震源应用技术

可控震源应用技术 1、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可控震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电控箱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 2、扫描信号 (3) 可控震源使用的信号 (4) 如何生成一个有限带宽的震源信号 (4) 扫描信号的形式及技术应用 (5) 3、应用技术 (6) 线性扫描 (6) 非线性扫描 (9) 组合扫描 (12) 4、谐波畸变特性分析及压制技术 (16) 谐波干扰的压制 (20) 5、多源激发 (22) 交替激发 (22) 滑动扫描 (23) 6、质量控制(QC) (27) 原始采集数据质量的一些要求(SHELL COMPANY) (27) 关于可控震源,参加施工的可控震源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27) 有关评价指标的说明及应用方法 (28) 统计分析 (30)

进入21世纪,地震勘探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地震勘探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通过一系列突破性的技术进步,提高了地球物理数据的质量,使得地震勘探水平快速增长,而地震勘探技术已成为油田勘探和开发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地球物理勘探已由东部转移到了西部,而我国西部地表条件十分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施工效率低、地震资料采集成本高。对此,在戈壁、小沙漠、河床、部分山沟等采用可控震源,该举措既能提高地震资料质量,又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可控震源在地震勘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可控震源的性能以及震源参数的科学设计等方面,未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还没有充分发挥可控震源的潜力,而现有的可控震源施工方法仅仅是靠经验来确定,缺乏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地震波在大地的传播当中,由于大地的滤波作用,其地震能量随深度和频率呈指数衰减关系,使地震分辨率随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大大降低,从而也就降低了地震资料的精确成象。尤其对于确定小幅度构造、岩性油气藏以及断褶带地区影响极大。在地震采集和处理活动中,人们一直设法保护地震资料的有效频带,力争地震资料的谱白化,以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在可控振源的扫描信号的选取当中,人们曾使用不同的扫描形式,以补偿大地的频率吸收作用,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与炸药震源相比可控振源有其自己的独特优点,既激发信号是已知的,信号的频率和能量是可以控制的。信号的扫描形式主要包括线形扫描、非线性扫描,伪随机扫描,以及变相位技术。人们可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定量分析,正确的选择扫描形式和扫描参数。从而达到最佳采集。本项目的目的:就是从研究大地滤波的特性出发,根据可控振源信号的可控制性,通过对资料的定量分析,采用不同的扫描形式,决定最佳的扫描参数,寻找可控震源参数设计的理论依据,由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研究。 1、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可控震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可控震源施工在国内外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东部地区发现了二连油田,在复杂的西部地区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目前国内使用的可控震源300多台,主要包括:小吨位震源(出力在140kN左右),如美国莫兹公司进口的M12/602型、M12/602A型;中等量级震源(出力在200kN 左右),如M18/612型、M18/615型及Y2700型;使用较多的还是国产可控震源KZ-13型、KZ-20型和KZ-28型,震源出力分别为130kN、197kN、275kN。 可控震源的发展趋势:在纵波勘探领域,未来安全、环保等要求,更需要可控震源;大吨位可控震源将成为未来震源发展的主流;中等量级的可控震源将依然有一定的市场;常规可控震源将逐步淘汰;可控震源将在开发地震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在多波勘探领域:储层研究、裂隙研究的需要、多波可控震源将成为下世纪震源发展的重点;多波可控震源将逐步取代常规可控震源的市场;三分量数字式陆上检波器的工业化革命,必将激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