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水污染控制第六次作业答案以及总结

东华大学水污染控制第六次作业答案以及总结
东华大学水污染控制第六次作业答案以及总结

1.气泡与颗粒的黏附条件是什么?如何提高气浮效果?目前有哪些手段?

(1)液体表面分子所受的分子引力与液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分子引力不同

表面分子所受的作用力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的力有把表面分子拉向液体内部、缩小液体表面积的趋势,这种力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要使表面分子不被拉向液体内部,就需要克服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力而做功,可见液体表面分子具有更多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表面能。

在气浮过程中存在着气、水、颗粒三相介质,在各个不同介质的表面也都因受力不平衡而具有表面能。当气泡与悬浮颗粒黏附后,界面能缩小,这部分能量差即为挤开气泡和颗粒之间的水膜所做的功,此值越大,气泡与颗粒黏附越牢固。

气泡与颗粒黏附与该物质的接触角有关,当θ→0时,cosθ→1,ΔE→0,这类物质亲水性强,无力排开水膜,不易与气泡黏附,当θ→180°时,cosθ→-1,ΔE→2σ水-气,这类物质疏水性强,易与气泡黏附。

(2)疏水性很强的物质(如植物纤维、油滴以及碳粉末等),不投加化学药剂即可获得满意的固液、液液分离效果。一般的疏水性或亲水性的悬浮物质,均需投加化学药剂,以改变颗粒的表面性质,增加气泡与颗粒的吸附。

(3)

①投加化学药剂提高气浮效果,如混凝剂、浮选剂、助凝剂、抑制剂、调节

剂等;

②在黏附絮凝过程中,合适的搅拌速度和接触时间有利于加速絮凝过程和提

高絮凝效果;

③控制好气泡尺寸;

④保持适当的溶气压力,一般选择0.25Mpa-0.44Mpa;

⑤选择合适的空气量;

⑥合理控制回流量。

2.请画出回流加压溶气气浮工艺的流程图。

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流程示意图

① 废水进入;②加压水泵;③空气注入;④压力溶气罐;⑤减压释放阀;⑥气浮池;⑦泄气阀;⑧刮渣机;⑨集水管及回流清水管

部分回流溶气气浮法是取一部分出水回流进行加压和溶气,减压后直接进入气浮池,与来自絮凝池的含油废水混合和气浮。回流量一般为含油废水的25%-100%。其特点为:①加压的水量少,动力消耗少;②气浮过程中不促进乳化;③矾花形成好,出水中絮凝也少;④气浮池的容积较前两种流程大。为了提高气浮的处理效果,往往向废水中加入混凝剂或气浮剂,投加量因水质不同而异。

3. 某工业废水,处理水量q v =1200m 3/d ,Sa=800mg/d 。采用回流加压溶气气浮法处理,选用经验气固比A/s=0.005,在最不利水温下,测得如下参数值,f=0.98,ρ=1.092g/l ,Cs=1

4.2ml/l ,计算溶气所需的最大回流量。

解:设采用常用压力P=3atm(表压). a=s

A =QSa 1/fp ρCs θR Q p )( 其中A/s=0.005,Cs=14.2ml/l ,ρ=1.092g/l ,f=0.98,θ/p p ,q v =1200m3/d ,Sa=800mg/d

则有 Q R =s A

·QSa/[ρCs(f θ/p p -1)]=0.005×1200×800/[1.092×14.2×

(0.98×4-1)]=106.01m3/d

思考题

1.请查气浮在造纸、石油、纺织废水中的应用。

(1)高效浅层气浮技术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原理:高效浅层气浮系统是一个先进的快速气浮系统, 改传统气浮的静态进水、动态出水为动态进水、静态出水, 即把含有附有微气泡悬浮颗粒的混合污水进入气浮池内的时候, 使出流装置移动, 混合废水的水平流速相对出流装置为零, 从而抑制了槽内的紊流, 因而能进行平稳的气浮分离( 即所谓的“零速度原理”), 浮选体上升速度达到或接近理论升速, 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效率, 使废水在浅层气浮槽中的停留时间由传统的30~60 min 减至3 min, 并且集凝聚、撇渣、排水、排泥为一体, 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装置。

图2 表示了该原理。原水从图中的整流区被放入浮选区的气浮槽时, 整流区自身以原水的出流速度并与其相反的方向周转, 此时, 就创造了水流速为零的零流速状态。

特点:( 1) 待处理水停留时间较短, 仅为3 min;( 2)处理效率高, 尤其是处理高浊度水;( 3) 单位面积的处理量为250 m3/ ( m2·d) , 处理能力大;( 4)

可以设置为多层, 并可以直接设置在地面上或架空设置,占地面积小;( 5) 有效水深约0. 4 m, 且与处理能力基本无关, 构筑物总高度降低。

(2)涡凹气浮(CAF) 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原理:涡凹气浮(CAF) 系统是世界独创的专利水处理设备, 也是美国商务部和环保局的出口推荐技术。CAF是专门为去除工业和城市污水中的油脂、胶状物及固体悬浮物( SS) 而设计的系统。整个气浮系统共由五部分组成:

A: 充气段(专利曝气机);B: 气浮段(气浮槽);C: 刮泥系统(链条式刮泥机);D: 固体废物排放系统(螺旋推进式固体排放机);E:部分水回流系统(槽底

回流管路)

经过予处理后的污水流入装有涡凹曝气机的小型充气段, 污水在上升的过程中通过充气段与曝气机产生的微气泡充分混合, 曝气机将水面上的空气通过抽风管道转移到水下。曝气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气输送管底部散气叶轮的高速转动在水中形成一个真空区,液面上的空气通过曝气机输入水中,填补真空,微气泡随之产生并螺旋型地上升到水面,空气中的氧气也随之溶入水中。

由于气水混合物和液体之间密度的不平衡, 产生了一个垂直向上的浮力,将SS 带到水面。上浮过程中, 微气泡会附着到SS 上, 到达水面后SS 便依靠这些气泡支撑和维持在水面。浮在水面上的SS间断地被链条刮泥机清除。

刮泥机沿着整个液面运动, 并将SS 从气浮槽的进口端推到出口端的污泥排放管道中。污泥排放管道里有水平的螺旋推进器, 将所收集的污泥送入集泥池中。净化后的污水流入溢流槽再自流至生化处理部分。

开放的回流管道从曝气段沿着气浮槽的底部伸展。在产生微气泡的同时, 涡凹曝气机会在有回流管的池底形成一个负压区, 这种负压作用会使废水从池底回流至曝气区, 然后又返回气浮段。这个过程确保了40% 左右的污水回流及没有进水的情况下气浮段仍可进行工作。

(2)水解-气浮-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从国内印染厂运行经验教训来看,单纯的物化或生化处理很难达到甚至根本不能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 - 92)。特别是单纯的物化处理运行费用高,污泥(浮渣)较难处理,在经济上不合理,运行不稳定,其处理效果随染料的变化而有很大波动。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差,单纯生化处理工艺(特别是单纯好氧处理工艺)可以将BOD 降到很低,但COD 及色度却很难达标。

从该厂废水所含染料分析:硫化染料不溶于水多以胶体状态存在,单位织物染料的用量较大;还原染料为非离子型的疏水性染料,在水中溶解度小,主要以悬浮微粒形态存在,稳定性较差;直接染料是具有磺酸基或羧基的偶氮染料,能溶于水,但其结构具有直线展开和芳环排列同平面的特点,在水溶液中有较大聚集倾向性;活性染料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几个活性基,以单偶氮型为主,易溶于水。直接染料,硫化染料,还原染料经过物化处理(混凝沉淀或气浮)有较高的去除率,COD 及色度会大大降低,但活性染料经物化处理,若要达到满意的脱色效果,投药量很大[1]。根据厂内实际情况及染料特点(无法实现染料的回收与分质处理),确定将该厂废水采取物化-生化工艺,工艺流程见图1。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浮渣及污泥进入干化场干化后外运。

气浮设备的溶气方式采用水泵吸水管吸气溶气方式。在水泵压水管上接一支管,支管上安装射流器,并与水泵吸水管相连,支管中的压力水通过射

流器时把空气吸入并送入水泵吸水管,再经水泵送入溶气罐,此方式省去了空压机,噪声大大降低。

溶气回流水取处理水量的25%,控制进气量为4 . OL / min,约占水泵流量5 . 7%,水泵运行稳定,溶气罐压力在O . 3Mpa 左右,在水射器吸气管上装设流量计及阀门,以调节进气流量。在调试中发现,当进气量增大,则溶气罐的压力迅速下降,且不稳定,气浮无法正常运行,因此,采用水泵吸水管射流溶气方式,必须严格控制水泵的气水比,若要增加总进气量,必须相应增大溶气水回流比及回流泵,对于悬浮物非常高的污水,因空气用量较大,不宜采用吸水管吸气的方式。

在混凝剂的选用上,对易购到的聚合氯化铝与硫酸亚铁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两种混凝剂对该厂废水的处理效果相差不大。投加量基本相同,聚铝的投加量为5O ~ 1OOmg / L,硫酸亚铁的投加量为1OOmg / L。由于聚铝价格较高,而硫酸亚铁非常便宜,因此在运行中选择了硫酸亚铁。在调试中还发现,当车间使用活性染料比例很高时,气浮池形成的浮渣少,这说明活性染料难于单纯用物化法处理。对活性染料,要获得满意的去除效果,混凝剂的投加量非常大,如FGSO4投加量达75O ~ 95Omg / L,聚铝加聚丙烯酰胺混凝处理时,聚丙烯酰胺投加量2mg/ L,聚铝投加量需控制在7OO ~

9OOmg / L。

2.请介绍一种最新的气浮设备与工艺,并附资料来源。

一种新型气浮

CETCO 公司设计的新型气浮装置(CrudeSep)是一种组合型高效废水处理装置,它将旋流离心技术和气浮分离技术有效结合,对采出油田水有着良好的处理效果[3]。CrudeSep 的结构示意如图4 所示。

原理:该气浮主要包括一个圆柱形垂直罐、内筒、入口管嘴、净水出口、污油出口、水平圆板及其他附属设施,如循环泵、喷射器、密封气系统等。圆柱形垂直罐11 的高度和直径的比率在5︰1~1.5︰1,最佳比率为2.5︰1。圆柱罐内部设置了收油内筒,内筒上部设有收油桶状装置,其与罐顶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为罐中的浮油和密封气提供通道。内筒可向下延伸至罐身的2/3 处,与罐体底部的一个污油出口相连。气浮罐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污水入口,图4 表示的是2 个入口(P1-2)。入口沿罐体的切线导入,并与罐体成一定角度,如图5 所示,一般为小于或等于45°。这样可以加强流体在罐内的旋转分离,有助于喷射气与流体的混合。无论有几个口,它们的高度都一致,靠近罐体顶部,低于收油桶状装置1 英尺。

循环水/气混合物喷射入口也可以有1 个或多个,图4 所示为4 个喷射

入口(R1-3,R4),其中R1,R2,R3 的布置在图5 中可以看出,3 个喷射入口(R1,R2,R3)围绕罐体成120°角平均分布,P1-2,R1-3 的布置会加强流体在罐内的旋转,而R4 垂直向上布置(见图4),是为了增强流体紊流效果,增大释放的气泡与油滴/悬浮物的接触面积。罐体内的部分水(约占处理量的30%),流经回流管线16 被循环泵17 增压后,与管线19 的气体混合,再通过管嘴R1,R2,R3,R4 喷射到罐内。出口26 用于排出处理后的净水,液位变送器37 传输液位信号控制净水出口的调节阀36。气浮罐的操作压力以5~10 psig为宜,最小操作压力为0.3 barg。可以选取惰性气体或平台上的燃料气作为密封气。由以上气浮装置的结构不难看出它的工作原理:待处理污水从切向入口进入罐中,在容器内形成旋流,由于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使密度较大的水向罐壁移动,而密度较小的油滴和气泡被压向罐中间的内筒壁。同时一部分水经循环泵增压、喷射器溶气、喷射后,气体在罐内释放出来,一方面增强了罐内流体的旋转、离心效果;另一方面释放出来的气泡吸附着细小的油滴和悬浮物,不断结合产生较大的油滴沿内筒壁上升至顶部的收油桶状装置,最终由收油内筒底部的油出口排出。处理过的水流至罐体底部经过水平圆板缓流后,由罐底部的出口排出。

特点:该气浮设备内部没有填料,故有更大的缓冲容积,能够满足流量大范围波动的要求;没有堰板或者挡油板,故减少了维修时间、停机时间以及人为干预;没有电机或者转子等耗能设备,故更节能;容器内部静止空间小,故处理的有效空间大;没有空气进入,减少了结垢的可能性。通常除油效率为80%~90%,可除去25um 以上的固体颗粒;借助化学药剂除油效率可达95%,可除去5um 以上的固体颗粒。该气浮最大的优势是体积小、重量轻,特别适合应用于空间限制较严格的领域,在海上生产平台或浮式生产储油轮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常规气浮相比,CETCO 提供的设备具有以下优点,见表1。

来源:1566 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

总结:

本次作业的完成情况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因为基本上都是一些开放性问题,只要动手查阅相关资料的基本都没问题。

第一道题目计算题:课本中公式已经给出,相应的数值题目中都有给出,所以代入求未知数就可以了,基本上都可以作对,就是出现几个同学得出

4.42m3/h,但是结果答的却是3.3,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第二道题目:关于气泡与颗粒的黏附问题,课本中说的很清楚,有的同学就是有点懒,抄几句就完事了,应该对其进行总结,不好总结的应将其相关的都写一下。对于处理手段,很多同学只写了添加各种化学药剂,其实这只是一种手段而已,查一些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有很多手段的。

第三道题目:回流加压溶气气浮工艺流程图,课本67页画的很详尽了,大多数同学还是都认真画了。最好还是带有一些文字性的说明。

思考一与思考二都是开放性的题目,认真查资料就可以,很多人还是好好查

过的,基本没什么问题。

统计模拟考卷-有答案

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3学年秋季学期《应用统计学》模拟试卷 踏实学习、弘扬正气、诚信做人、诚实考试、作弊可耻、后果自负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3.总指数的计算方法有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两种。 γ1;若变量x与y之4.若变量x与y之间为完全正相关,则相关系数= γ-1。 间为完全负相关,则相关系数= 5.增长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有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之分。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2009年某机械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800元,工具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2200元,2010年各车间的工资水平不变,但机械车间工人增加20%,工具车间工人增加10%,则2010年两车间工人总平均工资比2009年( B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做结论 2、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B ) A、劳动生产率 B、产量 C、人口密度 D、资金利税率

3.在研究某城市工业企业生产时,某个工业企业生产工人人数这个概念是指( B )。 A、数量指标 B、数量标志 C、变量 D、标志总量 4、单项式分组适合运用于( C ) A、连续性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离散性数量标志中标志值变动范围比较小 D、离散型数量标志中标志值变动范围很大 5、电站按发电量的分配数列,变量是:(甲)电站个数;(乙)发电量。 汽车按载重量的分配数列,频数是:(丙)汽车数量;(丁)载重量。 ( C )。 A 、甲、丙 B、甲、丁 C 、乙、丙 D、乙、丁 6、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 D ) A、116.7% B、85.7% C、100.5% D、99.5% 7、2000年11月1日零点的全国人口普查是( C )。 A、一次性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B、经常性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一次性调查和全面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全面调查 8、某地区2000年工业增加值850亿元,若按每年平均增长6%的速度发展,2010年该地区工业增加值将达到( B )亿元 A、90100 B、1522.22 C、5222.22 D、9010 9、置信概率定得愈大,则置信区间相应( B )。 A.愈小 B.愈大 C.变小 D.有效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总结

水环境容量:一定的天然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质最大负荷 活性污泥: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 污泥负荷: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量,单位是kg(BOD5)/kg(MLSS).d 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降30min,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 总需氧量:在9000C的高温下,以铂为催化剂,使水样气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致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和浓度降低。 活性污泥法:以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培养基,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连续的培养活性污泥,再利用其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净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二次污染: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下生成新的污染物,其往往会给环境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中,使城市热源和地面覆盖和郊区形成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城市比周围地区热的现象 水污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或纳污能力,使水体丧失规定的使用价值时,称为水体污染或水污染 亏氧量:指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和实际浓度之差 自由沉降:一种非絮凝性或弱絮凝性固体颗粒在稀悬浮液中的沉降,又称离散沉降 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将带电组分的盐类与非带电组分的水分离的技术 污泥龄:指曝气池中工作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水体生化自净:由于生物吸收、降解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消失的水体自净过程 水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要素及各自的含量所决定的特性及其组成状况。 絮凝沉降: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粘结的过程称为絮凝,因絮凝而导致沉降的现象叫做絮凝沉降 表面负荷:单位时间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常用q表示,q=Q/A(即流量与表面积的比值)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用微生物生化过程中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需氧量的多少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mg/l)COD: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重铬酸钾)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好氧生物处理:在充分溶解氧的条件下,主要依赖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 厌氧生物处理:在严格厌氧条件下,主要依赖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 容积负荷:单位曝气池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的量,单位是kg(BOD5)/m3.d 水力表面负荷:单位面积的滤池每天处理的废水量。M3(废水)/m2(滤池).d 水力容积负荷:单位体积的滤池每天处理的废水量。M3(废水)/m3(滤池).d BOD负荷:单位时间给单位体积滤料的BOD量,以N表示。Kg(BOD5)/m3(滤样) 氧垂曲线:表示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中溶解氧含量沿河道的分布呈下垂状曲线。在排污口下有河水中,溶解氧含量因有机物生物氧化的脱氧作用而显著下降,又由于下游大气复氧和生

东华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三

实验三线性系统的根轨迹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MATLAB 用于控制系统中的一些基本编程语句和格式。 2. 利用MATLAB 语句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3. 掌握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的图解方法。 4. 掌握系统参数变化对特征根位置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及MATLAB 函数 根轨迹是指系统的某一参数从零变到无穷大时,特征方程的根在s 平面上的变化轨迹。这个参数一般选为开环系统的增益K 。课本中介绍的手工绘制根轨迹的方法,只能绘制根轨迹草图。而用MATLAB 可以方便地绘制精确的根轨迹图,并可观测参数变化对特征根位置的影响。 假设系统的对象模型可以表示为 1121 0111()()m m m m n n n n b s b s b s b G s KG s K s a s b s a -+--++++==++++ 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可以写成 01()0KG s += 对每一个K 的取值,我们可以得到一组系统的闭环极点。如果我们改变K 的数值,则可以得到一系列这样的极点集合。若将这些K 的取值下得出的极点位置按照各个分支连接起来,则可以得到一些描述系统闭环位置的曲线,这些曲线又称为系统的根轨迹。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rlocus () MATLAB 中绘制根轨迹的函数调用格式为: rlocus(num,den) 开环增益k 的范围自动设定。 rlocus(num,den,k) 开环增益k 的范围人工设定。 rlocus(p,z) 依据开环零极点绘制根轨迹。 r=rlocus(num,den) 不作图,返回闭环根矩阵。 [r,k]=rlocus(num,den)不作图,返回闭环根矩阵r 和对应的开环增益向量k 。 其中,num,den 分别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按s 的降幂排列。K 为根轨迹增益,可设定增益范围。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大作业

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6秋季学期远程学历教育《公共政策分析》期末大作业踏实学习、弘扬正气、诚信做人、诚实考试、作弊可耻、后果自负 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学号 期末大作业提交说明:主观题请以附件形式上传作业文档,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实践性课程制作实物作业的,请按要求拍照,以压缩包形式上传平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 1.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 C ) A.公共事务 B.社会事务 C.社会公共事务 D.公共活动 2.下列是正外部效益的是( C )。 A.环境污染 B.私人采矿导致资源浪费 C.种花花香扑鼻 D.排污水 3. 除( D )以外,其他的都是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的方法 A.期望值法 B.最大可能法 C.等概率法 D.小中取大法 4. 从总体上讨论需要优先解决的政策项目是指政府议程的哪个阶段( B ) A.议价阶段 B.规划阶段 C.循环阶段 D.界定阶段 5. 以下哪项不是阻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D )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政府体系的封闭 C.价值体系的排斥 D.社会问题自身的原因 6. 以下选项错误的是(D ) A.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公正无偏原则 B.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个人受益原则 C.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人民自主原则

D.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间断进行原则 7. 下列导致不是公共政策终止的主要因素(D ) A.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B.政策环境 C.政策资源 D.政策功能 8. 下列哪项是公共政策评价的核心(D ) A.政策目的 B.政策形象 C.政策执行 D.政策效果 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策执行手段的是:(C ) A.经济手段 B.行政手段 C.政治手段 D.法律手段 10. 以下不属于影响执行者偏好的是:(A ) A.执行人员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B. 执行人员对政策的反应方向 C.执行人员对政策的反应强度 D. 执行人员对政策的执行偏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 11.公共政策的三个基本功能是 ( ABC ) A.导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分配功能 D.约束功能 12.政策分析的三种主要形式 ( ABC ) A.预测分析 B.回溯分析 C.综合集成分析 D.客观分析 13.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方法是什么?(ABCD ) A.问题搜索 B.问题界定 C.问题表述 D.问题感知。 14. 下列属于正式部门的是(ACD ) A.政府 B.社区 C.市场 D.第三部门 15. 以下几种抽样方法中,哪种是任意抽样常见的方法:(ABC ) A.机械随机抽样 B.单纯随机抽样 C.复杂随机抽样 D.分层随机抽样 16. 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公共政策学中的多角度分析:( ACD ) A.技术角度 B.整体角度 C.个人角度 D.组织角度 E.科学角度 17. 系统分析包括哪些主要作业:(ABC ) A.系统模型化 B.最优化分析

东华大学水污染控制第七次作业答案以及总结(1)

1、 什么是活性炭的吸附容量? 什么是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式? 吸附容量: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达到吸附平衡后,单位质量吸附剂所 吸附的吸附质的质量,g/g ,q=m y =m ρ-ρV e 0)(,式中V ——溶液体积,L ,e 0ρρ,——分别为溶质的初始和平衡浓度,mg/l ,m ——吸附剂量,g 吸附等温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吸附过程 达到平衡时它们在两相中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吸附等温式: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表达吸附量同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数 学式。较常用的吸附等温式如下: 亨利吸附等温式:对于低浓度吸附质的水溶液,吸附分子如不缔合或解离, 保持分子状态的单分子层吸附于均一表面的吸附剂时,单位吸附剂的吸附量 和液体中吸附质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q=m y =Hc ,式中q ——单位吸附剂的吸附量,mg/mg ,y ——吸附剂吸附的物质总量,mg ,m ——投加的吸附剂 量,mg ,H ——亨利系数,L/mg ,c ——吸附质在液体中的质量浓度,mg/l 朗缪尔吸附等温式:假设在吸附剂表面具有均匀的吸附能力,所有的吸附机 理相同,被吸附的吸附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也不影响分子的吸附, 在吸附剂表面只形成单分子层吸附,因此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与吸附剂表面 被吸附分子的覆盖率θ与裸露率(1-θ)有关,吸附速率=k a (1-θ)c ,解吸 速率=k d θ,式中,k a ——吸附速率常数,k d ——解吸速率常数,c ——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浓度,mg/l 弗罗因德利希吸附等温式:该式是一个经验式,该式与不均匀表面吸附理论 所得的吸附量与吸附热的关系相符。q=m y =kc 1/n 式中,k ——弗罗因德利希常数,n ——常数,通常n 大于1,随温度的升高,吸附指数1/n 趋于1,

2018年东华大学控制工程考研最详细经验帖

2018年东华大学控制工程考研最详细经验帖 在这里我就大体写一下我的复习过程,仅供参考。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吧,我本科是江西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考的是东华大学专硕控制工程。 专业课篇 我们信息学院专业课是三选一,分别是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以及电路。我选择的是自动控制原理,因为这门课程我本科学的比较好,而且作为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再次精研自控还是很有收获的,废话不多说。上干货。 首先参考资料,自控作为控制类的基础课,知识点杂而多,但根据考纲来看是二三四五六章最重要。因此复习时间选择在7月初开始。首先是过一遍基础,把书认真看一遍,每个考纲的知识点做到第一遍是理解的,学校给的参考书是《Modern Control Systems现代控制系统》(第九版)Richard C.Dorf Robert H.Bishop,2002年。《自动控制原理》(下),吴麒,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自动控制理论》,胡寿松,科学出版社,1994年。其中英文教材是东华本科上课教材,但我选的是胡寿松的教材,经典且易懂。这部书一定要精读且把例题搞懂。 第二是复习时间规划,首先呢专业课的分值是和数学一样的,因此战略地位和数学也是一样的,只是难度来说比数学简单点,因此简单,就意味着你的分不能太低,低过头了就是谢谢参与了。有些人总以为暑假后也可以来得及,这种错误太低级了,因从我给的建议是从七月开始,每天至少三个小时复习时间。一直到考试前。 第三是复习方法。首先是教材的使用,我的建议是必须看两遍以上,第一遍首先建立自己已经忘记的差不多的知识体系,顺便温故一下知识点,然后做例题,做习题,根据习题的情况复习和巩固自己的知识。第二遍就是重点根据第一遍的自身情况再着重复习。其次是真题了,真题最能看出学校出题的思路和重点,一定要好好做和复习,最少三遍以上。 复试经验:

人力资源管理大作业-ok

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远程学历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大作业踏实学习、弘扬正气、诚信做人、诚实考试、作弊可耻、后果自负专业姓名学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 1.企业的战术计划和行动方案属于( C ),即专项业务计划。 A.最高层次 B.最重要的层次 C.第二层次 D.第一层次 2.美国心理学家库德编制的《职业兴趣量表》属于(A )。 A.职业倾向测验 B.职业能力测验 C.智力测验 D.个性测验 3. ( B )被称为工作评价的第一量化方法。 A.因素比较法 B.点数法 C.海氏系统法 D.工作分类法 4.收到(D )的简历,注重他的教育背景和专业背景、成绩排位、社会活动等。 A.所有 B.应聘高层职位 C.资深人员 D.应届毕业生 5.在对美国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分析中,公司从培训中得到的回报率大约可达( C )。 A.40%-50% B10%-.20% C.20%-30%

D.5%-10% 6..当组织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人力资源会产生更( C )的需求,当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时,人员的总数相对稳定,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人员需求相对较小。 A.稳定 B.不变 C.大 D.小 7.(A )信息传播范围较广,招聘信息可以定时定向投放,发布后也可以管理,基本可以覆盖到全球。 A.网络招聘 B.现场招聘会 C.职业介绍机构 D.猎头公司 8.(D )的职业路径是传统职业阶梯,即员工的职业发展主要是由低层级的职位逐渐向较高的管理层升迁。 A.横向 B.立体 C.多阶梯 D.纵向 9.(C )是指面试过程以及问题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个求职者都要面对基本相同的面试环境。 A.半结构化面试 B.非结构化面试 C.结构化面试 D.面试 10.招聘成本分为招聘总成本和(C )。 A.选拔费用 B.工作流动费用 C.招聘单位成本 D.安家费用

水污染控制工程,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总结 第九章 1.污染指标: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或OC)、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反应水中有机物含量。植物营养元素无机物。细菌总数生物性质。 2.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水中污染物质在水流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3.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在随河水往下游流动的过程中受到稀释、扩散和降解等作用,污染物浓度逐步减小。河口指河流进入海洋前的感潮河段。河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受潮汐、平潮是的水位,流向和流速的影响。污染物进入感潮河流后,随水流不断回荡,在河流中停留时间较长,对排放口上游的河水也会产生影响。湖泊、水库的贮水量大,但水流一般比较慢,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较弱。海洋虽有巨大的自净能力,但海湾属于半封闭水体,自净能力有限。地下水埋藏在地质介质中,其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地下水一旦污染要恢复原状非常困难。 第十章 1.污水物理处理法去除对象是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筛滤截留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 2.沉淀的类型:①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

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②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③区域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 以上);颗粒的沉将受到周围其它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④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3.沉砂池的类型:①平流式沉砂池(优点:截留无机颗粒效果较好、构造较简单;缺点:流速不易控制、沉砂中有机性颗粒含量比较高、排砂常需要洗砂处理)②曝气沉砂池(特点: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②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除泡作用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和浮渣的分离等作用)③旋流沉砂池 4.曝气沉砂池与平流式沉砂池的区别:曝气沉砂池污水在池中存在着两种运动形式,其一为水平流动,同时由于在池的一侧有曝气作用,因而在池的横断面上产生旋转运动,整个池内水流产生螺旋状前进的流动方式,由于旋流主要有鼓入的空气所形成,不是依赖水流的作用,因而曝气沉砂池比其他形式的沉砂池对流量的适应程度要高很多。沉砂

东华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

各位同学请注意: 1.上机实验为1-8周,每次上机请按照第一次的座位坐。 2.请先自习上机内容,实验内容可参考指导书。 3.9号机房座位安排见后面的名单,请按机位号入座,要点名哦。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MATLAB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SIMULINK的使用 MATLAB中SIMULINK是一个用来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软件包。利用SIMULINK功能模块可以快速的建立控制系统的模型,进行仿真和调试。1.运行MATLAB软件,在命令窗口栏“>>”提示符下键入simulink命令,按Enter 键或在工具栏单击按钮,即可进入如图1-1所示的SIMULINK仿真环境下。2.选择File菜单下New下的Model命令,新建一个simulink仿真环境常规模板。

3.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下,创建所需要的系统。 以图1-2所示的系统为例,说明基本设计步骤如下:

1)进入线性系统模块库,构建传递函数。点击simulink 下的“Continuous ”,再将右边窗口中“Transfer Fen ”的图标用左键拖至新建的“untitled ”窗口。 2)改变模块参数。在simulink 仿真环境“untitled ”窗口中双击该图标,即可改变传递函数。其中方括号内的数字分别为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各次幂由高到低的系数,数字之间用空格隔开;设置完成后,选择OK ,即完成该模块的设置。 3)建立其它传递函数模块。按照上述方法,在不同的simulink 的模块库中,建立系统所需的传递函数模块。例:比例环节用“Math ”右边窗口“Gain ”的图标。 4)选取阶跃信号输入函数。用鼠标点击simulink 下的“Source ”,将右边窗口中“Step ”图标用左键拖至新建的“untitled ”窗口,形成一个阶跃函数输入模块。 5)选择输出方式。用鼠标点击simulink 下的“Sinks ”,就进入输出方式模块库,通常选用“Scope ”的示波器图标,将其用左键拖至新建的“untitled ”窗口。 6)选择反馈形式。为了形成闭环反馈系统,需选择“Math ” 模块库右边窗口“Sum ”图标,并用鼠标双击,将其设置为需要的反馈形式(改变正负号)。 7)连接各元件,用鼠标划线,构成闭环传递函数。 8)运行并观察响应曲线。用鼠标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便能自动运行仿真环境下的系统框图模型。运行完之后用鼠标双击“Scope ”元件,即可看到响应曲线。 三、实验原理 1.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221211 ()2100,200Z R G s R K R K Z R =- =-=-== 图1-3所示左侧为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右侧即为SIMULINK 的图形。

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9计算机第三次作业和答案

1、Excel工作簿文件的默认扩展名为(b )。 A doc B xls C ppt D mdb 2、Excel主界面窗口中编辑栏上的“fx”按钮用来向单元格插入(d )。 A 文字 B 数字 C 公式 D 函数 3、用来给电子工作表中的行号进行编号的是(a )。 A 数字 B 字母 C 数字与字母混合 D 第一个为字母其余为数字 4、在Excel中,输入数字佐为文本使用中,需要输入作为先导标记的字符是(c )。 A 逗号 B 分号 C 单引号 D 双引号 5、电子工作表中每个单元格的默认格式为(d )。 A 数字 B 文本 C 日期 D 常规 6、不包含在Excel“格式”工具栏中的按钮是(b)。 A 合并及居中 B 打印 C 货币样式 D 边框 7、假定一个单元格的地址是D25,则此地址的类型是(a)。 A 相对地址 B 绝对地址 C 混合地址 D 三维地址 8、在Excel中,假定一个单元格所存入的公式为“=13*2+7”,则当该单元格处于编辑状态时显示的内容为(b )。 A 13*2+7 B =13*2+7 C 33 D =33 9、当进行Excel中的分类汇总时,必须事先按分类字段对数据进行(d )。 A 求和 B 筛选 C 查找 D 排序 10、在创建Excel图表的过程中,操作的第二步是选择图表(a )。 A 数据源 B 类型 C 选项 D 插入位置 11、PowerPoint中主要的编辑视图是(b )。 A 幻灯片浏览视图 B 普通视图 C 幻灯片放映视图 D 幻灯片发布视图 12、PowerPoint中幻灯片能够按照预设时间自动连续播放,应设置(b )。 A 自定义放映 B 排练计时 C 动作设置 D 观看方式 13、PowerPoint放映过程中,启动屏幕画笔的方法是(d )。 A Shift+X B Esc C Alt+E D Ctrl+P 14、放映当前幻灯片的快捷键是(d )。 A F6 B Shift+F6 C F5 D Shift+F5 15、修改PowerPoint中超链接的文字颜色,可以使用(d )。 A 格式 B 样式 C 幻灯片版式 D 配色方案 16、PowerPoint中,插入幻灯片编号的方法是(c)。 A 选择“格式”菜单中的“幻灯片编号”命令 B选择“视图”菜单中的“幻灯片编号”命令 C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幻灯片编号”命令 D选择“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幻灯片编号”命令 17、PowrPoint中,插入一张新幻灯片的快捷键是(a )。

东华大学纺织非织造部分习题答案

非织造学复习题 ——毛琪惠这个是部分的非织造习题答案以及名次解释。 主要是老师布臵的作业,不是很全。黑色的是网上直接下下来的,红色的是我整理加上去的,但是才弄了前三章。之后我会更新的。先给大家看看~非织造据说考的蛮理解性的,所以大家要努力了啊。↖(^ω^)↗祝大家有好成绩啊,可以开始复习了~~~ 第一章绪论 1、说明非织造材料与其他四大柔性材料的相互关系。 书上那个图 答:2、从广义上非织造工艺过程由哪些步骤组成? 答:非织造工艺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过程:纤维准备、成网、加固、后整理。 3、试阐述非织造工艺的技术特点,并阐明非织造材料的特点。 答:技术特点:1)多学科交叉。突破传统纺织原理,综合了纺织、化工、塑料、造纸以及现代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知识。2)过程简单,劳动生产率高。3)产速度高,产量高。4)应用纤维范围广。5)艺变化多,产品用途广。6)金规模大,技术要求高。 非织造材料的特点:1)传统纺织品、塑料、皮革和纸四大柔性材料之间的材料。2)织造材料的外观、结构多样性 3)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多样性:感刚柔性;机械性能;材料密度;纤维粗细;过滤性能;吸收性能;透通性等。 4、试按我国国标给非织造材料给予定义。 答:国标定义: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机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

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品)。所用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可以是短纤维、长丝或当场形成的纤维状物。 5、试根据成网或加固方法,将非织造材料进行分类。 答:(1)按成网方法分:1)干法成网(包括机械成网和气流成网)、湿法成网聚合物挤压成网 (2)按纤网加固方法分:机械加固,化学粘合,热粘合 第二章非织造用纤维原料 1、试述纤维在非织造材料中的作用。 答:1)纤维作为非织造材料的主体成分,纤维一网状构成非织造材料的主体。2)纤维作为非织造材料的缠结成分。部分纤维以纤维束锲柱形式或线圈结构起到加固纤网的作用3)纤维作为非织造材料的粘合成分。4)纤维既作非织造材料的主体,同时又作非织造材料的热熔粘合成分 2、试述纤维性能对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 纤维特性对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 1)细度和长度:细度↓长度↑→非织造材料强度↑ 2)卷曲度: 纤维卷曲度影响抱合力、弹性、压缩回弹性。 3)纤维截面形状:过滤材料采用多叶截面,孔径↓,表面积↑,非织造材料强度↑。 4)表面光滑程度: 影响强度,影响加工工艺性能,如静电、针刺力等。 5)吸湿性:影响加工工艺性能,如静电、粘合剂扩散等。 6)纤维的断裂强度和伸长:影响织物的手感,强度,抗皱性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污水污染指标中, 体物质的分类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 +固定性固体(FS); 600°C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最即为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2BOD COD BOD5 TOC TOD 生化需氧量(BOD):水屮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 5日生花需氧量(BODJ:测定有机物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故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最的标准时间 (BOD5=70?BOD2O)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星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用高猛酸钾作氧化剂测COD Mn/OC,用重珞酸钾作氧化剂测得 COD cι∕COD) 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3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和净化机制 定义: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流动中浓度I i l然降低的现象机制:(1)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 (2)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 (3)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4受到污水污染的河流,根据水体中BOm和Do曲线的关系,可以分为哪几个区域(氧垂曲线) U≡ _ 一河染带—斗-恢环 2 1 O 12 3456789 需水河流流卜时何/d m 1 -1 氣垂曲线示恵图 污染带:EOD5、DO均下降显苦阶段

公共关系学大作业-ok

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7学年秋季学期《公共关系学》考试试卷C 踏实学习、弘扬正气、诚信做人、诚实考试、作弊可耻、后果自负 A卷□ B卷□ C卷□ D卷□开卷√□闭卷□ 适用:专升本层次公共关系专业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⑤ ③ 答案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现代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第一本公共关系专著是( D ) A、《公共关系学》 B、《舆论》 C、《有效的公共关系》 D、《公众舆论的形成》 2、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是( A ) A、人员形象的内涵 B、人员形象的外显 C、文化形象的内涵 D、文体形象的外显 3、新闻发布会是一种( B )。 A、直接传播 B、两级传播 C、三级传播 D、多级传播 4、世界上第一个在企业内部设立公关部的是( A )。 A、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B、美国福特汽车公司 C、日本本田公司 D、日本松下电器公司 5、能较为客观、公正地提供公关服务的组织是( B ) A、组织内设公关部门 B、公关公司 C、公关协会 D、公关委员会 6、组织的自我形象是其( C ) A、实际的社会形象 B、公众形象

C、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 D、过去已建立的社会形象 7、公共关系本身是组织哪种行为的产物( D ) A、经济行为 B、政治行为 C、行政行为 D、传播沟通行为 8、公关活动要尽可能满足公众的(D) A、生理需要 B、社交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D、优势需要 9、传播学界认为,在两次世界大占之间的几十年间,关于大众传播威力研究中最流行的观点是( A ) A、魔弹论 B、有限效果论 C、适度效果论 D、最低效果论 10、形成公众关系和影响公众舆论的前提是( D ) A、大众传播 B、组织形象 C、社会交往 D、传播沟通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公共关系就是对组织形象塑造的公众关系。 错公共关系的定义为从事组织机构与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品牌)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对组织形象的塑造只是一方面。 2、善言之后必有善行,但言辞比行动更雄辩。 错公共关系善言在于传播与沟通,公共关系行动则为公共关系调查、策划、执行、评估 关键错误为善言和善行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公共关系危机应对和公共危机的应对没有原则区别。 错公共关系危机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公共危机的主体是国家和公众,要依靠国家权力和法规应对。

东华大学2018年软件测试(姚砺)试题带答案

选择题部分 ㈠单项选择题 (1) 以下不属于软件测试的作用的是: A) 可以减少软件系统在运行环境中的风险 B) 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 C) 可能是为了满足合同或法律法规的要求 D) 可以用于评价开发团队的能力 (2) 在判断测试是否足够时,下列哪些方面是不需要考虑的? A) 风险 B) 项目在时间上的限制 C) 项目在预算上的限制 D) 投入的测试人员的数量 (3) 以下哪个不是软件测试的目标? A) 发现缺陷 B) 增加对质量的信心 C) 为决策提供信息 D) 改进测试流程

(4) 以下哪些是测试出口准则 A) 代码测试覆盖率 B) 客户需求的实现 C) 功能测试覆盖率 D) 缺陷发现率 E) 以上都是 (5) 软件测试基本过程有哪些主要活动组成? (1) 计划和控制 (2) 分析和设计 (3) 实现和执行 (4) 评估出口准则和报告 (5) 测试结束活动 (A) 1,3,5 (B) 1,2,3 (C) 2,3,4,5 (D) 1,2,3,4,5 (6) 下面哪个通常不作为组件/单元测试的测试依据? (A) 组件需求说明 (B) 详细设计文档 (C) 代码 (D) 软件和系统设计文档 (7)下面关于等价类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等价类划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的数据:有效数据和无效数据。 (B) 等价类划分也可以基于输出、内部值、时间相关的值以及接

口参数等进行 (C) 等价类技术属于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技术 (D) 等价类划分主要应用于系统测试 (8)以下哪个不属于良好的测试应该具有的特点? (A) 每个开发活动都有相对应的测试活动 (B) 每个测试级别都有其特有的测试目标 (C) 对于每个测试级别,需要在相应的开发活动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测试分析和设计 (D) 在开发生命周期中,测试员应该在文档正式发布后再参与文档的评审 (9)在评审过程中,主持人的主要职责是? (A) 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评审 (B) 主持文档或文档集的评审活动 (C) 标识和描述被评审产品存在的问题(如缺陷) (D) 记录所有的事件、问题 (10)下面关于测试设计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使用测试设计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识别测试条件和开发测试用 例 (B)黑盒测试设计技术是依据分析测试基础文档来选择测试条件、测试用例或测试数据的技术。 (C)白盒测试设计技术是基于分析被测单元或系统的结构的测试 技术 (D)系统测试主要使用黑盒测试设计技术,单元测试主要使用白盒测试设计技术 (11)根据以下状态转换图,为了覆盖所有的状态转换,至少需要设计多少测试用例?A

水污染控制工程总结

第九章 1.污染指标: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或OC)、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反应水中有机物含量。植物营养元素无机物。细菌总数生物性质。 2.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水中污染物质在水流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3.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在随河水往下游流动的过程中受到稀释、扩散和降解等作用,污染物浓度逐步减小。河口指河流进入海洋前的感潮河段。河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受潮汐、平潮是的水位,流向和流速的影响。污染物进入感潮河流后,随水流不断回荡,在河流中停留时间较长,对排放口上游的河水也会产生影响。湖泊、水库的贮水量大,但水流一般比较慢,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较弱。海洋虽有巨大的自净能力,但海湾属于半封闭水体,自净能力有限。地下水埋藏在地质介质中,其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地下水一旦污染要恢复原状非常困难。 第十章 1.污水物理处理法去除对象是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筛滤截留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 2.沉淀的类型:①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②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③区域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将受到周围其它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④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3.沉砂池的类型:①平流式沉砂池(优点:截留无机颗粒效果较好、构造较简单;缺点:流速不易控制、沉砂中有机性颗粒含量比较高、排砂常需要洗砂处理)②曝气沉砂池(特点: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②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除泡作用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和浮渣的分离等作用)③旋流沉砂池 4.曝气沉砂池与平流式沉砂池的区别:曝气沉砂池污水在池中存在着两种运动形式,其一为水平流动,同时由于在池的一侧有曝气作用,因而在池的横断面上产生旋转运动,整个池内水流产生螺旋状前进的流动方式,由于旋流主要有鼓入的空气所形成,不是依赖水流的作用,因而曝气沉砂池比其他形式的沉砂池对流量的适应程度要高很多。沉砂效果稳定可靠,由于曝气以及水流的旋流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摩擦去除,而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 5.沉淀池的类型:按使用功能分: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 ①平流式:呈长方形,污水从池的一端流入,水平方向流过池子,从池的另一端流出。在池的进口处底部设贮泥斗,其他部位池底设有坡度,坡向贮泥斗,也有整个池底都设置成多斗排泥的形式。②竖流式:多为圆形,亦有呈方形或多角形的,污水从设在池中央的中心管进入,从中心管的下端进过反射板后均匀缓慢的分布在池的横断面上,由于出水口设置在池面或池壁四周,故水的流向基本由下而上。污泥贮积在底部的污泥斗中。③辐流式:亦称辐射

东华16春《物流管理》(正考卷)离线作业

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远程学历教育《物流管理》期末大作业(正考卷)踏实学习、弘扬正气、诚信做人、诚实考试、作弊可耻、后果自负 专业姓名学号 期末大作业提交说明:主观题请以附件形式上传作业文档,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 1、物流信息管理包括() A.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存储 B.物流信息的识别、处理、传递和存储 C.物流信息的收集、转换、传递和存储 D.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分类和存储 2、要成功使用EDI,最重要的是() A.有一套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 B.EDI标准 C.通信环境 D.计算机人员 3、配送中心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 A.订货管理系统、收货管理系统、配货管理系统 B.订货管理系统、收货管理系统、配货管理系统、入库管理系统 C.订货管理系统、收货管理系统、配货管理系统、入库管理系统、摆货管理系统 D.收货管理系统、配货管理系统、入库管理系统 4、随着物流配送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立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制造商及顾客之间的联系可通过()实现 A.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B.打电话 C.邮局寄信 D.上门服务 5、仓储合同中的仓储物为( )。 A.不动产或动产 B.动产 C.不动产 D.所有物产 6、物流企业是()的物流系统 A.为企业内部提供物流支持 B.为社会用户提供物流服务 C.为消费者提供物流服务 D.为企业集团内部提供物流服 7、以强化输送,保护产品为目的的包装称为()。 A.物流包装 B.运输包装 C.商场包装 D.配送包装

东华大学工程伦理

第一章 1. 广义的工程概念:工程是由一群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进行协作活动的过程。 2. 狭义的工程概念:工程是以满足人类需求的目标为指向,应用各种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手段,调动多种自然与社会 资源,通过一群人的相互协作,将某些现有实体汇聚并建造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品的过程。 3. 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人类的工程实践都表现为动态的过程。 4. 作为社会实践的工程,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量:①工程活动本身具有社会性②工程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5. 工程实践具有与现代科学实验相似的因素(不确定性和探索性) 表现在:①工程活动蕴含着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 ②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人们的知识与技术总是不完备的。③工程实践的后果往往会超过预期 6. 工程实践本质上也是一个探索性的实验过程。 7. 伦理和道德的区别在于道德更突出个人因为遵循规则而具有德行,伦理则突出依照规范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伦理和道德都强调值得倡导和遵循的行为方式。 8. 功利论者关注的重点是行为的后果而非动机,义务论者更关注人们行为的动机。 9. 义务论的名言:“取义成仁”,不能“趋利忘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 价值标准的多元化以及现实人类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常常导致再具体情境之下的道德判断 第二章 1. 工程总是伴随着风险,这是由工程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2. 工程风险的人为因素:①工程设计理念是事关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②施工质量的好坏也是影响工程风险的重要 因素;③操作人员是预防工程风险的核心环节。 3. 在现实中,风险发生为零的工程几乎是不存在的;工程风险可接受性是指人们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工程风险的承受 和容忍程度,工程风险的可接受性是相对的。 4. 相对性的差异在专家和普通民众之间体现的更加明显,一般公众往往会过高地估计与死亡相关的低概率风险的可 能性,而过低的估计与死亡相关的高概率风险的可能性。 5. 质量事故发生时,监理工程师需按一下程序处理: ①暂停该项工程的施工,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②要求承包人尽快提出质量事故报告并报告业主; ③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审查,分析等,对承包人提出的方案予以审查等 并指令恢复该项目工程; ④对承包人提出的有争议质量事故责任予以判定。 6. 事故预防包括:对重复性事故的预防,对可能出现事故的预防。 7. 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整体主义,制度约束。 8.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 趋之”等反映了整体主义原则,只关心局部得失就会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困境。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万物皆一,万物一齐,物无孤立之理表达万物普遍联系,整体主 义的思想。 9. 制度约束原则:首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其次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问责机制,最后还要建立媒体监督 制度。 10. 工程风险的评估途径:专家评估,社会评估,公众参与。 11. 专家评估相对于其他评估而言是比较专业和客观的评估途径。 12. 社会评估所关注的不是风险和利益关系,而是广大民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方面,他与专家评估互补,使风险 评估更加全面和科学。 13. 与专家评估相比,由公众参与的风险评估范围更加广泛,所代表的利益更加全面,看待问题的视野也更宽阔。 14. 工程师的伦理责任一般来说要大于或重于职业责任。 15. 职业伦理是职业人员在自己所从业的范围内所采纳的一套标准。 16. 工程师对企业或公司的利益要求不应该是无条件的服从,而应该是有条件的服从,尤其是公司所进行的工程具 有极大地安全风险时,工程师更应该承担起社会伦理责任。 17. 工程师必须把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 章一 1、技术以发明为核心、工程以建造为核心; 2、工程周期:计划、设计、建造、使用、结束; 3、设计、建造是工程实践的两个关键环节; 4、工程活动具有:社会性、不确定性、探索性; 5、道德:个体性、主观性伦理:社会性、客观性 6、伦理规范:制度性、描述性; 7、功利论-关注后果 义务论-关注动机 德性论-内心品德 8、伦理困境:①价值标准多元化 ②生活本身复杂化 9、伦理困境必须融入个人美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