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卓类
苯二氮卓类(BZ)多为1,4苯并二氮卓衍生物,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三唑仑吸收最快,主要经肝药酶代谢,BZ代谢产物最终于葡萄醛酸结合成无活性产物经肾排出。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 抗焦虑 苯二氮卓类在小剂量时就显著改善焦虑症状,常用于焦虑症,常用地西泮,三唑仑,阿普唑仑。对持续性焦虑状态选用长效药(地西泮,氟西泮),对间歇性严重焦虑患者选用中效药(硝西泮和奥沙西泮)短效药(三唑仑)。2 小剂量镇静,大剂量催眠,明显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较少觉醒次数,对快波睡眠(FWs)影响小,对呼吸影响小,不引起麻醉,临床主要用于失眠,麻醉前给药和心脏电击复律或内镜检查前给药。3 抗惊厥和抗癫痫 通过抑制病灶的放电向周围皮质和皮下扩散及皮质下扩散,终止或减轻发作,临床上主要用于小儿高热,子痫,破伤风等引起的惊厥,地西泮是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4 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有较强的肌松作用和降低肌张力作用,能缓解大脑麻痹患者的肌肉僵直,肌松作用是因为抑制脊髓多突触反射,抑制中间神经元的传递,但大剂量对于神经肌肉接头也有阻断作用,临床用于脑血管意外,脊髓劳损等导致的肌僵直,缓解局部关节病变,腰肌劳损所致的肌肉痉挛。苯二氮卓类易化GABA受体,增加cl通道的开房频率。苯二氮卓类长期服用有耐受性,成瘾性,戒断性,青光眼,重症肌无力患者禁用,。
巴比妥类 主要经肝代谢的巴比妥类如戊巴比妥和硫喷妥钠,作用时间短,部分肝脏代谢和部分肾脏排泄的如苯巴比妥,经肾排泄时少部分可被肾小管重吸收,故作用时间长。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 镇静催眠 催眠量的1/4-1/3能产生镇静作用,巴比妥类可缩短FWS,引起非生理睡眠,久用停药后FWS延长。2 抗惊厥 主要用于小儿高热,子痫,破伤风,脑膜炎,脑炎等引起的惊厥。3 抗癫痫 强直阵挛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4 静脉麻醉和麻醉前给药 硫喷妥钠用于静脉和诱导麻醉。作用机制:激动GABA受体,延长cl通道的开放时间,有中枢抑制作用,麻醉剂量的巴比妥类有抑制Na离子通道和K离子通道,抑制神经元高频放电(不抑制神经元异常高频放电),在无GABA时也能增加cl离子内流。不良反应:催眠剂量巴比妥类次晨可能出现困倦,头昏,嗜睡等后遗效应,中等剂量可轻度抑制呼吸中枢,巴比妥类是肝药酶诱导剂。肝肾功能不良时慎用,严重肺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和颅脑外伤所致的呼吸抑制等禁用。
其他镇静催眠药:水

合氯醛用于失眠,子痫,破伤风和小儿高热等惊厥;佐匹克隆适用于失眠症;扎来普隆选择性结合苯二氮卓受体,具有镇静催眠,肌肉松弛,抗焦虑和抗惊厥作用,主要用于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失眠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