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西路城市设计

沙河西路城市设计
沙河西路城市设计

沙河西路城市设计

前言

如果把深圳比作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生命有机体,那么,具有丰富属性的沙河西路便是一条任重道远的城市动脉,它与城市融合、与人相伴、与产业发展共存,并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任。因此,沙河西路的改善工程,已不单纯是一个市政工程的设计。方案力图从深港城市链接、交通网络建构、产业空间整合和城市景观塑造等诸多方面,判断其在城市中所承担的职能,明确其功能定位。方案基于“城市设计和以人为本”的角度对道路设计提出设计要求,从“道路交通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和市政管网设计、市政管网设计及其它”等五个部分入手,探寻实施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路径和方式。

附设计框图

1 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1.2工程范围

1.3编制依据

深圳市2030城市发展策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检讨与对策(2001~2005);

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深圳市南山分区规划(2002~2010);

深圳市高新技术区北区法定图则;

深圳市高新技术区南区法定图则;

深圳市高新技术区中区法定图则;

深圳市道路干线网规划;

2 现状及建设条件评价2.1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2.1.1道路建设现状

2.1.2交通组织现状

2.1.3城市景观界面现状

2.1.4存在问题及对策

2.2建设条件评价

2.2.1现状建设条件

2.2.2建设条件评价

上层次规划解读

3 所承担职能判断

3.1深港城市链接

《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

在《2030深圳发展策略》中,深圳提出2030的发展目标应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都会城市”,(改革开放与制度创新的先行者;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排头兵;深港交流和区域合作的推动者;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领跑者。未来的深圳将是一个新兴的、可持续发展的、备受推崇的国际城市,强调深港合作、共同发展的世界级城市。未来深圳发展的功能定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城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都会。)在区域发展的策略上强调与香港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它领域的合作,形成同城化发展的态势;依托深圳与内地的联系优势和香港对外的联系优势,坚持不懈地走向国际市场,不断提升深圳的国际优势。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检讨与对策(2001~2005)》

明确提出应加强与香港在城市功能主面的协调和互补,促进跨境交通发展\口岸以及大型交通设施建设的合作。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都会城市”的发展目标、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加快整合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设施的建设,加强深港的协作与联系。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实施,是配合西部通道口岸建设的需要,是加深深港的交通联系和经济合作的纽带。

3.2交通网络建构

深圳市道路干线网规划

深圳市的快速干线网络呈“五横八纵”的总体布局,“五横”从南向北依次是沿一线快速通道、南环快速通道、北环快速通道、南坪快速通道、外环快速通道;八纵自西向东依次是海滨大道、南河路、沙河西路、福龙-龙大路、龙观路、清平路、丹平路、龙盐路。沙河西路是“五横八纵”的快速路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起于西部通道口岸,终点到白芒检查站,主要承担后海\深圳湾\科技园\西丽等片区以及南山区与石岩\光明\公明等地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同时,对西部通道口岸中短距离客运交通进行快速转换和疏散。

深圳市的快速干线网络呈“五横八纵”的总体布局,沙河西路是南北向的快速交通骨干道路,它承担南山与光明之间的快速交通,同时也是西部通道口岸中短距离客运交通快速转换和疏散的主要通道。

3.3城市空间与产业空间整合(产业空间整合)

城市空间的集聚和扩散是经济要素和产业集聚与扩散在空间上的反映,而道路交通则是空间和经济联系特征的反映。因此,区域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产业布局和空间集聚的重要支撑体系,它既是生产成本的主要影响者,也是生产与服务、市场联系的纽带。

市域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建构

深圳市城市结构布局正向“一市多城、众星拱月”的格局发展,在强化以特区为中心,西、中、东三条放射轴发展的同时,确定“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柱,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方针,近期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金融和商贸服务业、旅游业等支柱产业。

根据《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带西起南山前海区,东至龙岗葵涌—大鹏片区,一带七片,以及一个大学城片区和一个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片区,简称”9+2”片区。(9+2片区由西向东依次为:南山前海片区、市高新技术片区、留仙洞片区、大学片区、宝安石岩片区、光明南片区、宝安观澜—龙华及坂雪岗片区、龙岗宝龙—碧岭片区,龙岗大工业区、葵涌—大鹏片区,以及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片区。)

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实施,将通过与南光路、松白路等道路的衔接,可以将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学城、石岩高新技市产业园、光明南高新技术产业园有机整合和联系起来,构成集教育、研发、产品制造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这个产业带是深圳市域高新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未来五年全市高新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将成为高新产业领域最具潜力的发展地带。

南山区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整合

南山区发区规划将南山区的发展定位描述如下:

“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物流业及教育科研基地;生态良好、环境优优美、设施完善、富有特色的生态滨海城区。”总体空间布局上,构建“双十字”型的空间发展主轴,建设前、后海中心区,整合各大片区的用地布局,创造融合“山—海—城”于一体的整体意向,满足城市动态发展的要求;将以深南大道、滨海大道为主要骨架的东西发展轴,传递城市东西轴向延伸的发展动力,成为珠江口东岸城镇与产业发展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以南海大道、沙河西路为南北发展轴,整合全区城市空间。

在南山区产业空间的布局上,现状沙河西路一带分布了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上主要的三大片区—市高新技术产业片区、留仙油片区和大学城片区,但由于产业整体发展不明确,产业职能未能合理分区和协作,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影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尽其所有和提升。因此,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实施,沿线土地利用的调整,将整合产业带上相关产业集群,建构沙河西路特色产业走廊,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集知识业、生态示范业、文化娱乐业、旅游景观业等复合产业群落,形成紧密互动、相互促进的产业网络。同时,强化优势产业在沙河西路走廊上的集聚,加强不同产业、不同园区之间的协作和配套能力,为商贸、旅游、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等教育产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结合南山区的“山—海—城”景观特色,整合并强化区内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旅游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建设发展。

区域的道路交通体系是产业布局和空间集聚的重要支撑体系,是空间和经济联系特征的反映。

市域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建构

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实施,将通过与南光路、松白路等道路的衔接,可以将市高新技术产

业园、大学城、石岩高新技市产业园、光明南高新技术产业园有机整合和联系起来,构成集教育、研发、产品制造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这个产业带是深圳市域高新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未来五年全市高新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将成为高新产业领域最具潜力的发展地带。

南山区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整合

南山区的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建构“双十字”型的空间发展主轴,沙河西路是南北发展轴之一,将起着整合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的作用。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实施,沿线土地利用的调整,将整合产业带上相关产业集群,建构沙河西路特色产业走廊,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集知识业、生态示范业、文化娱乐业、旅游景观业等复合产业群落,形成紧密互动、相互促进的产业网络。

3.4城市景观塑造

《南山区分区规划》的城市设计要求,以沙河西路为城市景观主轴,串联西丽水库(羊台山)、塘朗山和大沙河,并延伸深圳湾,形成集“山城海”景观于一体的城市景观轴。在步行系统上,规划沿大沙河设计从西丽水库至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沿河观光步行道。

“山--海--城”相依交融的城市特色是深圳风貌的集中体现,而沙河西路作为城市景观主轴,集中体现了“山—海—城”景观特征,它串联西丽水库(羊台山)、塘朗山和大沙河,并延伸深圳湾,展示海的博大、山的秀丽、城的多姿、河的新清。

因此,不管是区域的协调发展还是城市门户形象的塑造、城市空间的整合,沙河西路都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4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

4.1功能定位

基于以上分析,方案从深港城市链接、交通网络建构、产业空间整合和城市景观塑造四个方面,将沙河西路的功能定位描述为,

--链接深港城市和深化深港合作的纽带;

--深圳市快速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份,城市南北向交通的骨干快速路,西部通道口岸短距离客运交通快速转换和疏散的交通廊道;

--集多元产业为一体的特色产业走廊;

--融合“山-海-城”景观于一体的城市景观主轴,是展示山海生态景观和城市现代风貌的迎宾大道。

4.2建设目标

4.2.1整合与融合

整合

整合沿沙河西路不同功能区的城市空间、产业空间和社区空间,突出沙河西路产业布局、空间组织和建筑形态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形成互补协作的产业布局、有机统一的空间序列和富有韵律的景观界面,保证城市空间的紧凑性和交通联系便捷性,建构有利于产业集聚的交通环境,塑造具有区域的认同感和识别感的城市特色。

(融合)

以人为本,将人性的关怀融合在道路交通设计的各个细节,营建舒适的行车感受和安全的出行环境。强调功能的多元化,将沙河西路的道路设计融合于城市空间、产业布局和景观塑造之中,完善城市道路公共设施和街道设计,创造具有人性尺度和氛围的和谐城市空间。将区域特征、城市文化融合于道路设计之中,彰显城市的特征和精神,构建文化长廊。

4.2.2链接与展示

(链接)

沙河西路的改善工程,是配合西部口岸建设的重要举措,它将凭借其重要的空间区位,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任,起着外引内联的重要作用,提升深圳在区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它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改善后的沙河西路无论在区域发展、城市功能、交通联系\产业整合还是生态景观等方面,都与城市发展“链接”起来,形成具有多种属性和综合功能的线型空间组织。

(展示)

沙河路作为“内联外引”的城市联系纽带,将起着城市“橱窗”的作用,展示城市门户形象和建设品质。设计应强化“山-河-城-海”等景观要素的自然属性,展示连续又富有韵律的“显山、露水、面海”的城市景观;关注植物配植的季相和色相变化,展露沙河西路步移景异的景观视觉效果;塑造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建筑界面,展现多元复合的现代城市景观。

融合与整合

整合沿沙河西路不同功能区的城市空间、产业空间和社区空间,形成互补协作的产业布局、有机统一的空间序列和富有韵律的景观界面,建构有利于产业集聚的交通环境,塑造具有区域的认同感和识别感的城市特色。以人为本,将区域特征、城市文化融合于道路设计之中,将人性的关怀融合在道路交通设计的各个细节,将道路设计融合于城市空间、产业布局和景观塑造之中。

链接与展示

沙河西路的改善工程,是配合西部口岸建设的重要举措,它将凭借其重要的空间区位起着外引内联的重要作用。同时,它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改善后的沙河西路无论在区域发展、城市功能、交通联系\产业整合还是生态景观等方面,都与城市发展“链接”起来,形成具有多种属性和综合功能的线型空间组织。

沙河路作为“内联外引”的城市联系纽带,将起着城市“橱窗”的作用,展示城市门户形象

和建设品质,展露设计应强化“山-河-城-海”等景观要素的自然属性,展示连续又富有韵律的“显山、露水、面海”的城市景观;关注植物配植的季相和色相变化,展露沙河西路步移景异的景观视觉效果;塑造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建筑界面,展现多元复合的现代城市景观。

5道路城市设计

5.1设计原则

方案基于对沙河西路所承担职能的判断,以人为本,从生态化、人文化、人性化和安全性等四个方面提出道路的设计原则。

5.1.1生态化

道路设计应兼顾对生态景观因子的利用,并延续山--河--海等自然景观特色,塑造融山-河-城-海”于一体的城市生态景观。

5.1.2人文化

通过主题雕塑、小品、广告、标识系统以及植物配植等,赋予道路设计一定的城市文化内涵,以彰显一座城市文明和城市精神,使城市道路具有可读性。

5.1.3人性化

以人为本,道路的细部设计应体现对人的关怀,对残碍人的关爱;城市空间应体现宜人的尺度和舒适的环境。

5.1.4安全性

道路设计应全面考虑人行和车行的安全,通过人行天桥、斑马线、减速带、防撞墙和红线灯、导向岛的设置,营建安全的人行和车行环境。

5.2现状特征和功能分区

方案在分区规划的整体框架下,通过分析不同地段特征、现状功能特点以及不同人群的活动特征,提出分区段整合功能的改造策略。

依据道路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特点和已有建筑物的特点,方案将沙河西路全线分为三段北段—西丽湖路至白芒检查站;中段—西丽湖路至茶光路;南段—滨海大道至茶光路,并分别从道路断面设计、绿化配植、建筑退界、步行系统、标识系统和道路设施设计等进行讨论和阐述。

北段—西丽湖路至白芒检查站,生态景观区

该路段穿越羊台山和西丽水源保护区,界面开敞,自然景观优越。

道路改造和建设时应考虑对山体/植被和水源的保护;山体边坡采用护坡代替挡土墙,关注护坡的绿化设计和局部陡坡的文化浮雕设计。

中段—西丽湖路至茶光路,居住功能区

该路段穿越西丽镇中心区,沿线土地使用以商住和居住用地为主,且混杂着一些工业用地。西丽镇中心区核心地段两侧的建筑密集,界面连续,人流集中,具有较典型的城镇中心区的空间特点。

沙河路的改善工程应充分考虑周边的土地使用的高效性和市民出行的便捷性,采用降噪路面、隔音墙、防护绿带以减少道路的光污染和声污染;通过高架桥的绿化槽设计,增加垂直绿化,以花墙软化道路高架的硬质景观。

南段—茶光路至滨海大道,产业功能区

该路段处于高新技术产业区,东临大沙河、名商高尔夫球场和沙河高尔夫球场,西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筑界面面海、面河开敞。产业区的现状建筑缺乏统一的韵律和秩序,建筑轮廓不清晰,部份地段城中村与工业建筑混杂,建筑界面和风貌均与高新产业区的定位不相匹配。

道路的城市设计应突显其高科技、国际化和现代化特征。

5.3景观规划

沙河西路的景观规划将深圳的历史、人文、艺术和精神做画卷式的辅陈。通过视觉走廊和对景节点的设置,营建步移景异的道路景观;依据不同的功能区和地形植被特点,每区段各有两种主色调,并运用植物配植、道路辅装、建筑轮廓和色彩、雕塑小品和道路设施等设计突出效果,达到环境宜人、尺度近人、设施引人的效果,使人们感受深圳自然之美与奔放的城市热情。

5.3.1自然景观与视觉走廊

沙河西路北起羊台山、南至深圳湾,与大沙河相依相伴,与塘朗山、石鼓山相望,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特征和对景节点。方案充分现状的城市主干道和交通走廊,结合山、河、海等自然生态因子,建构滨海大道、深南大道、广深高速走廊等多条垂直于沙河西路的交通绿轴;同时,沿沙河西路的车行线路和视点,以山峰、公园雕塑、标志性建筑等为对景点,形成多条景观视觉通廊,使山景、水景、河景、海景等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一同纳入视线范围,显山露水,构建步移景异的道路景观。

5.3.2开敞空间与绿化配植

开敞空间

方案通过道路绿化有机串接滨河绿带、街头公园、绿化广场以及高尔夫球场、羊台山/塘朗山/石鼓山山体和深圳湾等开敞空间,形成点、线、面有机融合的绿化景观系统。

通过滨海大道、白石路、深南大道和留仙路等主要节点空间的建筑退让和整合,建构一系列不同等级、特色各异的城市广场群。

通过对干道沿线开放空间系统的整理,现状大型绿地的改造和整治,形成沙河西路的绿核和横向绿轴。

从道路红线至建筑退界形成的区域均统一配置小品、铺装、绿化和城市设施,这些分散的、小面积的绿色空间,形成一条绵延连续的纽带,将城市广场、绿核有机串联在一起。

绿化设计

道路的绿化设计将彰显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风貌特征。沙河西路的道路绿化设计在满足道路交通视线要求的前提下,使植物的配置各得其所、高低错落且疏密有致,不同区段的植物景观各异,季相丰富,且整体搭配自然。

(1)行道树的选择要求

满足人车安全的枝下高要求

种植在车行道分车带的行道树枝下高应大于4.5米,种植在人行道上的行道树的枝下高不得

小于2.5米。

树形要求

树干挺拔、树形端正、体形优美、枝叶繁茂、蔽荫。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对环境适应性强,易栽植、耐修剪、易萌生,病虫害少。

抗有毒气体、粉尘及水涝能力

能力抗逆性强,特别是要求抗NOx、SO2、Pn、粉尘等能力强,耐风、耐寒、耐旱、耐涝、耐辐射。

(2)行道树的配植原则

以深圳地带性的观花植物为主,以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间种植,形成具有强烈视觉效果和多彩的季相变化的生态花廊。

5.3.3城市轮廓线与街区景观

城市轮廓线的控制原则

(1)显山露水,充分尊重自然特征

现状地形地貌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特色,而城市轮廓线则呈现北低南高的特征,以保证建筑与山体轮廓线的协调。

(2)结合区段功能,描绘街景天际线

方案结合功能定位,通过建设高度控制,使沿街建筑界面起伏有致,秩序井然,且富有韵律。其中,北段生态景观区重点展现山的秀丽和水的新清,道路建设应注重对山体和水源的保护,白芒检查站广场周边的建筑应与羊台山的山体轮廓线相呼应。中段为西丽中心区,沿线的土地利用以居住及商住建筑为主,建筑高度控制在45米以下,以多层、中高层建筑为主。南段为产业功能区,以商务办公建筑为主,建筑高度控制在80米左右;滨河大道交叉节点为南山区的商业文化中心,规划建筑为整段的制高点,建筑高度控制在100米以内。

街景风貌特色的考虑

沙河西路作为南山区贯穿南北的经济、文化走廊和交通动脉,南与西部口岸相连,是城市的门户和橱窗。因此,规划对沙河西路的风貌特色定位考虑如下:

(1)整体风格面向未来,表现城市活力。

沙河西路作为深圳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和窗口,应展现一个国际大都会的蓬勃涌动的繁荣和活力。因此,总体的风格定位是“面向未来,充分展现大都会的现代气息和活力。”

(2)区段风格突出,特色鲜明

沙河西路作为一条有多种功能和属性的城市快速路,其功能分区是清晰和明确的。规划设计力求在不同的区能艺术馆段中,塑造风格突出,特色鲜明的街景形象。北段的生态功能区突

显山体的生态特征,以绿色为主色调。中段居住功能区,建筑风格以坡屋顶红瓦为基调,总体时尚而充满生活的温馨,色调以暖色调为主。

(3)强化街道的节奏感,突出重要节点

一条街道的立面景观,犹如一首乐曲,一篇乐章,在平缓舒展的过程中,有重点的节奏突出点和高潮点,方能增加美的感受。对道路的城市景观而言,道路交叉口的重要节点,就是节奏的突出点和高潮点。在沙河西路的改善工程中,规划突出了七个重要节点,作为全路乐章中的强音与高潮。

道路细部设计—以人为本道路断面设计

道路断面设计不仅

上层次规划解读

深圳市南山分区规划(2001~2010)

南山区的城区性质和发展定位为: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物流业及教育科研基地;生态良好、环境优优美、设施完善、富有特色的生态滨海城区。

在总体空间布局上,构建“双十字”型号的空间发展主轴,建设前、后海中心区,整合各大片区的用地布局,创造融合“山—海—城”于一体的整体意向,满足城市动态发展的要求;将以深南大道、滨海大道为主要骨架的东西发展轴,传递城市东西轴向延伸的发展动力,成为珠江口东岸城镇与产业发展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以南海大道、沙河中路为南北发展轴,整合全区城市空间。

在产业空间的布局上,突出沙河西路特色产业走廊,强化优势产业在这个走廊上的集聚,加强不同产业、不同园区之间的协作和配套能力,为商贸、旅游、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等教育产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结合南山区的“山—海—城”景观特色,整合并强化区内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旅游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建设发展。

在城市设计上,以沙河西路为城市景观主轴,串联西丽水库(羊台山)、塘朗山和大沙河,并延伸深圳湾,形成集“山城河海”景观于一体的城市景观轴。

在步行系统上,规划沿大沙河设计从西丽水库至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沿河观光步行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沙河西路不仅是一条城市的快速干道,同时也是

突出了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与周边设施的衔接,还将天桥作为一种城市景观,要求设计单位注重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我们不但要求天桥必须有绿化、遮阳功能,与周边设施良好

衔接,还要求设计师借鉴国内外天桥设计经验,克服千篇一律的模式,在设计上尽量新颖简洁,力争在”

道路配套设施建设

突出了人性化设计,能适合于人行走(包括残疾人和盲人)充分考虑与周边设施的衔接、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将天桥、人行道、滨河步道的设计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份进行考虑。立面造型、颜色运用、材料质地及灯光夜景等方面有所创新,以求把这些天桥变成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的设计要求:

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的设计,要能适合于能行动的残疾人行走,其中包括拄拐杖者、盲人等残疾人。

踏步高度规定不得大于150mm,以便拄双拐的残疾人有可能自己提升。踏步宽度影响到落脚地点和拐杖的相对位置,规定不得小于300mm。

梯段高度和休息平台的安排,应考虑残疾人的攀登能力,每个梯段的踏步数不应超过18级,也就意味着一次攀登的高度不能大于2700mm。

梯段之间应设宽度,最小为1500mm的平台,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梯道净宽。

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中的坡道,其坡并不能大于1:12,在供残疾人使用的室内坡道,每段坡道允许水平长度为9000mm,在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中的坡道,考虑到能够在城市道路上自行驾驶轮椅或手摇三轮车的残疾人,体力要比只在户内的坐轮椅者略强,所以,每段坡道的水平长度为21600mm,或升高18000mm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长度不小于2000mm。

引导视力残疾者安全地通过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在梯道的上下两端和中间休息平台上铺设停步和导向块材,使视力残疾者知道自己处身于梯道的那一部位。在顶端和底端处应于距踏步最少300mm处设一块停步块材,其不小于600mm,不致横跨过去而不能觉察。休息平台在两端各铺一条停步块材,各距平台边缘最少300mm,块材宽度最小为300mm,用以与上下两端的停步块材相区别。(见图7)

人行天桥的梯段和坡道下的三角形净空容易为视力残疾人所误入而有碰伤,因此净高小于2200mm的范围内应采取护栏等加以围护。

综合考虑道路功能定位,重点体现滨江山水园林城市设计理念,合理确定空间形态。不同地段体现不同的主题空间,力求体现马鞍山城市特色,创造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城市

整合与融合,链接与展示

整合:

融合:

链接:

展示:借道路的实施契机,带动沙河西路两侧的城市更新,塑造城市的新秩序,提升沙河西路的环境品质,。

规划形成“背景——地标——节点——界面——网络——片区”的整体空间结构,形成具有综合功能和独特景观的城市门户形象地区

修复、融入、重构、提升的设计理念。

(1)降低道路贯通的负面影响,修复受损的城市细胞;

(2)延续原有的生活文脉,融入原有的城市肌理;

(3)完善周边的生活服务设施,重塑生活氛围,重构微循环;

(4)借道路的实施契机,带动两侧的更新与发展,提升阳明路的建设品质。

土方回填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1 工程概况---------------------------------------------------1 2 编制依据---------------------------------------------------1 3 施工条件---------------------------------------------------1 4 施工准备---------------------------------------------------2 5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流程-------------------------------------3 6 土方回填试验方法 ------------------------------------------5 7 季节性施工要求 --------------------------------------------6 8 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6 9 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要 ---------------------------------------7

第一节:工程概况 220kV大源变电站站址位于市高新区益州大道中段,环球中心右侧。南距绕城高速侧160m,交通便利。场地现主要为海洋公园基坑开挖废土堆积地和其施工临时用地。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为492.20~496.20m,相对高差约4.0m。 项目法人:省电力公司 建设管理单位:省电力公司供电公司 设计单位:城电电力工程设计 监理单位:东祥工程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 专业分包单位:市长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节、编制依据 2.1 本工程设计图纸、答疑纪要和选用图集; 2.2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 2.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02); 第三节、施工条件 3.1现场出入口 220kV大源变电站站址位于市高新区益州大道中段,环球中心右侧。本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场地狭窄,没有预留回填土方。所以生产综合楼回填所需土方需全部外购,并且外购土方一次进场不能太多,需要根据用量分次进场,土方进场后采用挖机及人工配合运倒,回填时需分段分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摘要:城市广场作为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承担着提供市民休闲、交流空间的功能,还在丰富城市景观、组织城市交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各地都在大规模进行城市广场建设同时,却没有一个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系统的城市广场设计方法体系,导致城市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近几年我国掀起了城市广场建设的热潮,由于全球化的浪潮,使得西方文化强烈的冲击着我们,使每个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正在慢慢消失,城市与城市之间也越来越相似了,由此产生的问题日益严重。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是城市建设中提高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场空间的探讨来寻找解决广场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广场;城市广场空间;城市开放空间;公共空间;地域特色 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city outdoors space, the city square not only providing the space where people can release themselves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ut also p1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enriching the city landscape, organizing the city traffic and so on. At present, because of the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in China, lots of city squares is being constructing in many cities. But there is not a systematic city square design system which accord wit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This is why the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square in China are disordered. Plaza, as a primary el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of improving urban public space. With the tide of constructing urban plazas and the tide of globalization, our cities are impacted by western culture intensively, and more the same, which region culture difference vanished subtly, and they look like more on a serious problems day by day. Key words: square; City square space; City open space; Public Space;Region characteristics 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人的庆典与祭祀活动,是人们进行供奉、祭祀、宗教等活动的“广”而“空”的场地。“广场”一词的出现以及广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外部空间,在西方一直认为来自于古希腊的Agora一词,为“集中”之意。《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城市广场的描述为“广场(Agora),古希腊城市作为市民活动与聚会的露天场所。……” 随着人类社会漫长的进程与发展,作为伴随着城市发展而发展的城市广场,也被赋予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其中《城市规划原理》一书中认为:广场是由于城市功能上的需要而设置的,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 1我国城市广场建设现状及问题: 1.1城市个性认知的淡化 时至今日,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领域研究借鉴西方成果时出现的盲从倾向,与纪念性相伴随的简单、图式的空间意向已经成为国内广场设计中普遍的问题。相当程度上忽略了另一类广场的创作:由房屋建筑所围合,容纳自发性的市民活动,并往往具有多重社会文化含义的公共空间。广场的个性被包裹于广场纪念性的表象当中,广场规划设计中的相互模仿,使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核心与城市地标的广场个性趋同,从功能到形式千篇一律,直接影响了市民对城市个性的认知。 1.2设计主体自由的丧失 设计师从第一位的主动创造者沦为了被动模仿者,他们直接把西方的设计符号系统,用于本土广场设计创作当中研究,甚至通过概念置换、影像化叙事等途径获得一种表面的视觉冲击力的满足。然而,这种离开本土转向追寻西化,通过西化途径尝试中国广场规划设计的努力,既缺乏理解西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内涵的社会文化背景,又不能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与本土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只是片面地接受了西方文化表层的物质层面的内容,着力于用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体现现代化的特征,忽

场地回填土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土方回填原因 场地回填、平整是将需进行建设范围内的自然地面,通过人工或机械挖填平整改造成为设计所需的平面,以利现场平面布置和文明施工;平整场地要考虑满足总体规划、生产施工工艺、交通运输和场地排水等要求。场地平整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基础,它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桩基工程和围护工程等施工过程的整体安全。 本工程场地清表后,表层为灰褐色松散主要有根植土等组成,局部表层为耕植土或水塘。原场地标高为3.02m,根据往年雨季水位记录,本场地内水位受十塘江水位限制,本地区近期即将进入梅雨季节,场地内河道水位将达到3.5m高程左右。场地内被地表水完全淹没,同时形成30cm~50 cm厚的淤泥层。为了方便桩基工程工序施工,根据我公司施工经验积累判断,结合本地区周边项目的成功经验,及本项目施工现场实况,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 第二章施工准备 第一节回填料的确定 本工程回填料主要利用其它工程基础及地下室开挖料粉质砂土,其余之外的的填筑料一律不得使用。 第二节机械及器具准备

第三节人员准备 第四节施工前技术交底 土方回填前,由技术部向作业班组质检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将回填区域的划分、标高控制技术参数、施工方法等问题交代清楚。 第三章施工部署现场控制管理 第一节填方施工 场地土坝挖填方施工顺序为:由原有土坝向两边回填,由场地东侧向西侧延伸。 1、考虑到原地表土为粉质土,土质较差,因此土方的填筑厚度控制在 40CM以内,以利于压路机的碾压,及尽量避免出现弹簧土的现象。若出现弹簧土的现象较严重,应将弹簧土部分反挖后处理,以达要求。 2、压实控制,每层填筑厚度符合要求,通过压路机碾压遍数以及外观轮迹,来检查压实质量; 3、碾压由慢到快,由低到高,从边到中,后轮重叠50CM轮宽,前后相邻段重叠150CM; 4、碾压过程中出现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时,局部翻开晾晒或挖除重新

城市广场设计要素

城市广场设计要素 一城市广场历史回顾 我国历史上城市广场的演变是由“市”而来,南宋时期,因为商品买 卖进一步专业化,市场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组合,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人们在“市”的周围,为了进行商品交换,构 筑了大量的建筑以适应其需要。这种自然形成的商品空间具有广场空 间的某些特征,也可以称为我国广场的自然发展雏形。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广场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突出的 有以下三种因素:其一是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不同必然显现出不 同的城市广场风格和做法。其二是政治宗教因素,君主集权统治下的 广场多以体现君主的权威为目的;宗教统治下的广场多以体现神的意 志为目的;民主制度下的城市广场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演变而来。其 三是经济因素,经济活动直接影响着广场土地使用,推动着整个城市 的发展。总之,在数千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广场的范畴在持续 地发展演变,通过以下资料可概括出广场的历史: ⑴“广场”源自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FORUM),是人们进行 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城市的起居室”,其特性、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 ⑵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 场地(PLAZA); ⑶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它作为城市的 “心脏”,在高度密实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 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SQUARE)雏型;

⑷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最大水准上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 单独依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 部分; ⑸现代城市广场的范畴再次延伸,不仅市政、商业广场等是城市的主 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 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2】。 二城市广场定义 广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与城市相同的历史。古今中外, 对广场定义众说不一。凯文林奇认为“广场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 的中心部位,被有意识地作为活动焦点。通常情况下,广场经过铺装,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相通。它应具有可以吸引 人群和便于聚会的要素。” 王珂、夏健、杨新海编著的《城市广场设计》一书中对城市广场的定 义较有概括性,书中表述“城市广场的定义需要包括场所、内容、构成、使用方式和意境五个方面的基本限定。尝试将城市广场定义为: 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建设的,以建筑、道路、 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其中, 城市社会生活包括政治、文化、商业、休憩等多种活动;主题思想则 指表现城市风貌和文化内涵,及城市景观环境等多重目的;节点型是 指城市空间中的核型空间形态”。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广场的概念要广义得多,大到形成一个城市的中 心或一个公园,小到一块空地或一片绿地,除街道外,是城市公共空 间的另一种重要空间形式。城市广场突出地反映了城市的特征,为市 民提供了室外活动和公共社交的场所。 三广场的类型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城市设计特点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城市设计特点 北京是我国五大古都之一。作为古都,虽然它的历史不如西安、洛阳来得悠久,但是它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精粹,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城市设计理论最完整的体现。 一、元·大都 ⒈历史背景 元朝是我国古代第一个 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一执 政的国家。元世祖忽必烈的开 疆拓土,奠定了我国版图的大 致轮廓。国家的强盛稳定同时 也促进了农业纺织业商业等 的发展,经济的繁荣。 ⒉设计特点 ①选址 自然条件:北边临水便 于漕运 人文条件:元朝为蒙古族 统治,发家在北方;历史上经 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东移(河运 海运);北京在当时版图地理 位置上居中,便于交通和地理 控制。 ②布局(如图) 元大都是少见的与旧朝古都并存的都城。大都的新建都城在旧朝金都城以北。 建筑布局:遵守周王城制,充分体现儒家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的思想。如方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外廓,内以卫君外以守民;内城居中靠南,是因为引入水系北部为泽地,不便建房;轴线对称,宫殿为主体,并且胡同的定制限定了房屋建筑空间。 交通布局:引入水系便于漕运;遵从《考工记》的城制,旁三门,棋盘路网;南北线长,东西线短;道路大,宽,规划整齐。 商业:国家稳定,经济繁荣,交通规划出现了三个市:北面积水潭斜街市及与以往不同的“朝前市”——靠城市西南、东南门 二、明清·北京 ⒈历史背景 明朝的建立恢复了汉人的地位,人没有官方等级划分,居住、交易没有严格限制。清朝同样也是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朝代。宗教

信仰浓厚,兴建寺庙、喇嘛庙。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宗教寺庙种类比较多,并且由于元朝的胡同制限定占用地块,新建寺庙没有严格规划限制,选址不限,随意插入 ⒉布局(如图) ①选址 明——在原元大都的旧都上改建。北部泽地太广,故南迁,加强外廓御敌,呈凸形。 清——原明都,改建部分很少。 ②布局 建筑布局:更加 严格遵从《考工记》。 轴线对称,内外方 城,居中内城宫殿为 主体,体现中央集权 皇权至上;住宅突破 胡同定制;左祖右 社,拓宽前方空间, 增设天坛等;缩短南 北线,便于防御。 交通布局:基本 是旁三门,棋盘路 网。道路宽阔,规划 整齐。 商业:有固定市 场。东南西北四面靠 门均有集市,便于贸 易。 三、总结 《周礼·考工记》是我国古代完整的规划理论。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基本是遵循《考工记》的要求建造。元新建大都和明清改建的都城是对《考工记》最完整的体现,是我国古代规划理论的精髓。作为一个经济管理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和文化中心,它们的交通,居住,绿化,商业布局等等都继承了我国几千年规划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深究和学习。

土方回填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1、编制依据 (2) 2、工程概况 (2) 3、施工部署 (3) 4、施工法 (4) 5、成品保护 (6)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7) 7、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8) 1、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9-200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顶琇两湖世家设计施工图》 2、工程概况 顶琇两湖世家位于市江汉区青年路348号,本工程为1栋三十层商品住宅楼,建筑全高98.9m,总建筑面积30251.15㎡。一层±0.00相对绝对标高为21.000m,室外地面+0.45 m。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回填约250厚炉渣,ABCD单元架空层及EFGH公用部位回填约550厚LC7.5轻骨料混凝土,地下室边回填粘土4.8~5.1m厚分层回填。 地下室顶板景观有材或花砖地面,嵌草板地面,沥青砼地面(回填粘土厚度根据平面标高,在回填土上铺300厚三七灰土)、种植土地面(回填400~900厚田园土)、除种植土地面外,其他地面回填土密实度不小于94%,各种地面结构层及平面布置详景观设计图。 本工程室外回填土根据施工进度情况需分二步施工,基础结构验收后即刻进行地下室边的回填土施工,在2014年11月完成地下室顶板面回填土,以便进行景观施工。室回填土根据施工进度及验收情款逐步完成。 本工程回填土工程量大只能夜间施工,回填土空间狭窄,施工工期要求比较紧,格按规施工难度较大。 3、施工部署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说明书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说明 部分一,概况 一、背景介绍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居民对美好城市整体形象的追求越来越高,因而城市设计日益为各级政府部门、规划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师及普通市民所关注,并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北京丰台区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与丰台区政府提倡,开发单位北京东兴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0年8月委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城市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得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丰台区政府、丰台区规划局的高度重视与指导。于2000年12月9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召开了国内高层次的专家评议会,原则肯定了该城市设计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后经综合调整、修改,2001年4月提请首都规划委员会审批,并原则通过。2001年5月将最终设计成果向丰台区政府、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规划院做出汇报。 二、设计范围 本区位于北京丰台卢沟桥乡东部,总用地约412.48公顷。其中东管头、马连道、三路居和菜户营四个大队334.52公顷,万泉寺大队67.96公顷。其范围东起西南二环菜户营桥,西至西三环丽泽桥,南北各以金中都遗址公园南侧丰草河和三路居路为界。 三、设计依据 ①北京市总体规划 ②丰台区(河东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③卢沟桥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⑤国家其它有关设计规范 四、城市设计的目的 目前在规划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城市设计的要求,因而没有完善的城市设计的法律法规。因此,这次的城市设计也带有探索的性质。 1,什么是城市设计? 我们认为:建筑设计是设计单栋的或群体的建筑物,而城市设计就是设计城市。根据城市所处的区位特点,它的自然、地理条件,它的政治、文化背景及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它的发展潜力、趋势和走向等,在一定的空间、环境范围内进行城市的设计。城市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以人为本,进行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的规划设计工作,为人们各种活动的需要创造出具有特定空间形式的体型环境,综合考虑到各类建筑的布局、道路及市政设施的组织、园林绿化的安排等,全面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生态审美等各方面的需要并有利于开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城市设计的思想应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及修建性设计等一系列城市规划阶段的过程之中,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深化。 这次丰台丽泽路两侧城市设计工作是在《卢沟桥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高速公路设计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设计 摘要:高速公路是一种高等级公路,车辆最高时速能达到120公里/小时或者更高的速度,路面有4个及以上车道的宽度。高速公路交通量大而且车速高,路面磨损和消耗相比于普通公路更大,作为最高等级公路,其等级和特点决定了其设计要求与普通公路的差异,选线是高速公路设计施工的关键,平纵横断面设计是高速公路设计的重要部分。在整个论证,选线,设计,施工等方面必须遵循更高要求的标准。 关键词:设计曲线断面高速公路 一:选线 (1)选线调查 在高速公路建设方案确定之前,选线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选线是指在路线起终点之间的大地表面上,根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过程。影响选线的因素有许多,例如自然条件有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经济社会政治条件要能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与旅游景点,风景名胜的联系,尽可能缓解交通压力,或者能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且选线又要注意与其他已建网路相连,注意整体交通网络的构建。 (2)选线原则 高速公路选线非常重要,所以在选线时应遵循一定原则。应根据公路使用性质,综合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合理选定路线方案,在能够保证行车安全、迅速前提下,使路线短捷。应该要适应当地地形、气候、土质、水文等自然情况,选线也应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并且能够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尽量回避不利地带,正确运用技术标准。尽量使平面短捷舒顺,纵面平缓均匀,横面稳定经济。同时,选线应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营经济结合的原则,也要考虑施工条件对选定路线的影响。 (3)选线步骤与方法 a)收集有关资料 在路线选择以前,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与方案有关的资料。比如:规划设计资料、交通资料、地形图、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

土石方开挖、回填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土开挖、回填 施 工 案 **二级公路改建工程PW2段项目经理部

二00七年8月月 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1水至务川线**路水至务川二级公路WP2标段施工承包合同。1.2我国现行公路施工有关规、标准。 1.3施工现场所了解的有关情况和对边环境调查所掌握的有关资料及信息。 1.4我公司的综合施工能力、机械装备实力、技术力量和多年参加各级公路建设的经验。 2.编制原则 2.1格遵循《水至务川线**公路PW2标段施工承包合同》规定的容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2.2根据场地、气候等实际情况,结合我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 2.3格遵照IS09002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和项目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安全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本标段施工的顺利、高效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2.4组成强有力的施工组织机构、组成专业队伍,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进行全面负责,直接对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负责。 2.5在机械及检测仪器配置面立足高效的机械化作业及现代化的检测手段,为保证质量、保证工期提供有力的物资保证。

2.6在工期安排上充分考虑各分项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施工工期,立足于合理化,精心安排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避免不合理的安排造成的施工相互干扰及窝工现象。 2.7不断优化施工案,力求做到规化、标准化施工,推广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路基开挖回填施工案 为了加快我标段施工进度,使工程达到更高质量要求,我项目部结合《技术规》与实际情况特写此案。 路基工程简况: 本工段路基土挖1812611m3,填46082 m3。路基施工采用“信息化施工”,即保证施工信息的流通顺畅,使试验数据有效的完成信息传递、反馈和调节作用,并使整个施工趋于最优。运用现代“信息化施工”的观念和法,即通过施工前和施工中的试验量测数据进行分析,作为指导施工设计、土调配、施工机械配置及工艺参数确定的依据,并反复循环作用,最终使整个施工系统达到最佳状态。 一、施工法与质量控制: 1.施工队通过试验路的施工,总结施工工艺,指导规模生产。分项工程实行现场标示管理,标示牌上注明分项工程作业容,简要工艺和质量要求,质量负责人等。 2.若在施工期间发现需拆迁的结构物或地下管线应及时探明具体位置和现状,查明设施的产权管理部门,同时报告监理工程师批示办理。3.如果由于施工队采取措施不利,施工造成上述建筑物或设施遭到影响或损坏,由施工队负责修复赔偿。 二、环境保护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一、设计资料: 本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经调查得,近期交通量如下表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9.5%,设计年限为15年,该路段处于Ⅳ2区。 二、交通分析: 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累计当量轴次 注:轴载小于25KN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 车型i P(KN) C1C2i N(次/日) 小客车 前轴16.5 1 18.5 6750 0.0686 后轴23.0 1 1 6750 0.05286 中客车 SH130 前轴25.55 1 18.5 2000 0.67194 后轴45.10 1 1 2000 3.42328 大客车 CA50 前轴28.70 1 18.5 1250 1.06448 后轴68.20 1 1 1250 58.5039 小货车 BJ130 前轴13.40 1 18.5 4250 0.00817 后轴27.40 1 1 4250 0.13502 中货车 CA50 前轴28.70 1 18.5 1500 1.27737 后轴68.20 1 1 1500 70.2047 中货车 EQ140 前轴23.70 1 18.5 2125 0.39131 后轴69.20 1 1 2125 111.74 大货车 JN150 前轴49.00 1 18.5 2125 130.647 后轴101.60 1 1 2125 2412.73 特大车日野 KB222 前轴50.20 1 18.5 1500 111.916 后轴104.30 1 1 1500 2100.71 拖挂车 五十铃 前轴60.00 1 18.5 187.5 58.2617 后轴100(3轴) 3 1 187.5 562.5 5624.304 注:轴载小于50KN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8 2 1 ? ? ? ? ? ' ' P P n C C i i 8 2 1 1 ? ? ? ? ? ' ' ='∑ = P P n C C N i i i i

土石方开挖与回填的场地平整施工组织设计

***改造项目--***土石方平整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1) 三、施工总体部署 (1) 四、施工准备工作 (2) 1、技术准备工作 (2) 2、设备准备工作 (2) 3、现场准备工作 (2) 五、施工作业 (3) 1、测量工作 (3) (1)平面轴线控制 (3) (2)测量定位保证措施 (4) 2、开挖工作 (4) 3、回填土方 (5) 六、临时用电和用水 (6) 1、临时用电 (6) 2、临时用水 (6) 七、安全生产管理 (7) 1、安全目标 (7) 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7) 3、安全生产责任制 (7) 3、安全生产制度 (7) 4、安全生产措施 (8) (1)施工机具的安全防护措施 (8) (2)消防保卫管理措施 (9) 八、质量控制措施 (9) 1、施工测量 (9) 2、土方回填 (9) 九、现场平面图 (11)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中学东北面,长岐西路西侧。由******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包,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包。施工内容主要为土石方开挖、回填,场地平整。总施工面积84270.19㎡,开挖量202940.9m3,回填量525456.7m3。 二、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4、施工图纸及合同; 5、当地常规气候、地质、水文条件; 6、国家及地方颁布的其他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和文明施工规定。 三、施工总体部署 根据现场的地形图,东面为山头,主要为挖方区域,西面为填方区域,从东往西地势逐渐降低。其中挖方区域里,上层为一般土及植被,下层石方为主。现场开挖量202940.9m3,回填量525456.7m3,填方量远大于挖方量,需要场外借土回填。 施工顺序从东往西,从南北往中间推进。挖方、填方同时进行。清理表层垃圾杂物植被后,开挖的土方就近回填,同时从场外借土回

《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

市规发〔2006〕384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居住公共 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经市政府同意,我委对《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的通知》(京政发〔2002〕22号)中的指标进行修订,重新制定了《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以下简称《指标》)。 本《指标》是指导规划设计人员编制本市居住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规划设计方案的技术规范,适用于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外城镇地区新建改建居住地区的规划设计工作。 本《指标》已于2006年1月25日经市政府专题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自2006年6月1日起执行。我委将依据有关规划设计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居住地区规划设计中执行本《指标》情况的监督管理,并请有关部门按照本《指标》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 文本 1 总则 1.1为保证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合理设置,提供适宜的居住生活环境,不断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指标。 1.2本指标适用于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外城镇地区新建改建居住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特殊地区因地制宜,具体研究。 1.3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应贯彻可持续发展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使用性质相近或可兼容的公共服务设施尽量综合设置。 1.4居住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应依据城市规划确定。 本指标按居住人口规模(或建设规模)分四级。 每户平均居住人口计算值为2.8人,每户(套)住宅建筑面积按实际建筑面积标准计算。 1.5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水平应当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在符合规定的公共服务设施面积总指标的条件下,可根据城市规划,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统一安排、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本指标是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最低基本标准。 1.6居住公共服务设施按性质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社区管理服务、社会福利、交通和市政公用等八类。 1.7居住公共服务设施按照附表1、2、3、4设置。

土方回填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一、土方回填前的准备 1、回填料的确定 本工程回填料主要利用本工程开挖料,工程师认为不合格的填筑料一律不得使用。 2、标准击实试验 土方回填料确定后,项目部质检员、抽样员邀请监理工程师共同在回填料场进行取样,抽取的土样应具有代表性,各个土层和性状的土都应包括。土样抽取后送工地实验室做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率下的最大干密度。通过实验作出土方回填料的最优含水率为16.8%,最大干密度为1.71g/cm3。根据合同技术条款回填土压实度D≥90%的要求,确定出施工中控制的最小干密度为1.71g/cm3×90%=1.54g/cm3,再查“含水量与干密度曲线图”确定合格干密度下的含水率区间为11%-24%。 3、现场碾压试验 标准击实试验完成后,即在施工现场安排碾压试验,碾压试验的目的:(1)、核查土料压实后是否能够达到设计压实干密度值;(2)、核查压实机具的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3)、选定合理的施工压实参数:铺土厚度、土块限制粒径、含水量的适宜范围、压实方法和压实遍数;(4)、确定有关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碾压试验在标定的四个回填区域分别进行,不同的回填区域

采用不同的压实机具:蛙夯夯实遍数从4遍开始用环刀法抽取试样,测定干密度值,达不到要求再夯实6遍、8遍测定直到合格;履带式推土机从第6遍开始测定,然后测定8遍、10遍,最后通过测定确定合适的碾压遍数、铺土厚度、土块限制粒径等参数。 4、施工前技术交底 土方回填前,由技术部向作业班组质检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将回填区域的划分、根据碾压试验确定的压实参数、施工方法等问题交代清楚。 二、施工部署 本工程回填按箱涵的施工顺序进行,为适应主体建筑物的施工及满足建筑物回填需要达到的条件,按每210m左右为一填筑段,其填筑速度与建筑物施工速度相匹配,回填作业连续进行。土方回填时,采取两种方案进行,即堆土区一侧采用大型推土机送土到基坑,另一侧采用挖掘机装土,自卸汽车从一端绕运到位,做到两侧同时回填均匀上升。当土回填到箱涵顶部1m后(即▽1.70),均采用大型推土机推土到位。 三、施工方法和程序 1施工程序: 2施工方法

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

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 21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北京城市建设改变了城市面貌,进一步明确中轴线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确定空间形态等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设想以北京的中轴线设计为切入点,通过中西方的比较和历史和对未来的对比,进行阐述。 北京城市中轴线既是传统的轴线,更是不断发展的轴线,关于中轴线的历史,原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魏成林曾说,: 主要应说明中轴线在我国传统城市中的地位。中国传统城市的轴线不同于西方,以西方城市的景观,透视理论无法理解中国城市的轴线。 一。 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崔然没有明确提到“轴线”一词,但是纵观中国的传统建筑与城市,轴线的存在却是很明确的。我国古代都城大都较为方正,且大多存在过城市中心的轴线。 中国古代素有很强的方位思想,而且方位是与权力尊卑联系在一起的,“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吕氏春秋“择中”的原则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早有体现 另一方面,在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中,“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住宅,村镇,城市选址的基本原则,这样的空间已在宏观上产生出堆成的空间形态,心里轴线已经形成。 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加以总结,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的发展可以概括为,按着一个理想的范本,历朝历代不断探索能表现集权统治和宗教礼法的城市中轴线系统最终达到美学上的高度一致与和谐性。

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并在那里度过了一段黄金时期,之后,文明的重心转到了罗马。虽然中世纪在罗马灭亡后阻碍了他的发展,但他中意文艺复兴的形式在意大利再度崛起,并在法国有得到了新的发展直至现在的西方世界。这个温室是由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文明所不断提高补充、发展向前的,这种情况造就了它的丰富多彩、民主宽容的特点。城市是这种文明的集中体现,不是宗教通知的工具,其中轴线系统的发展,则更多的是对使用、精神、美观的追求。 二( 北京的中轴线也在随着北京的发展而发展,其中最大的变化,自然来自城市性质的变化,北京已经有一个封建王朝的通知中心成为共和国的首都,成为新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解放以来,北京中轴线中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原来的全城中心————故宫随着天安门广场的改建而退居从属地位,使后者成为全城新的中心,这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北京中轴线的意义。中轴线在成长是中的定位不再是为反映皇权通知服务,而增加了人民性的内容。 随着北京城市规划范围的扩大,旧城8千米的中轴线已经发找到南起南苑北至北五环路,长约32千米的范围。在这32千米长的范围内,在这32千米的范围内安排符合中轴线形象的公共活动空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用丰富的远见设想来填补。例如北部奥运公园用地早在十九世纪50年代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保留的。南苑也在总体规划中被确定为要建设成首都南大门的形象。随着轴线上城市道路向南北方向的延伸,两侧的城市形象的确定就成为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由北至南,逐段审视现在的中轴线我们对这一问题可以有更深切的体会。 虽然中轴线向南北演唱的设想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早已明确,并得到公众认可,但其具体空间形态却始终处于模糊状态。

公共空间与城市广场设计

公共空间与城市广场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面临规划建设方面的问题,城市广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设计上如何能够兼顾美观与实用,并体现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是摆在城市规划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试从公共开放空间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城市广场作为公共空间的共性和个性特点进行剖析,阐述在设计中体现“公共”和“空间”概念的重要性。 【关键词】公共开放空间;广场;活动;规划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还具有平衡城市发展、调节土地使用密度、防灾、美化环境等诸多功能,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沟通。 各国学者对“开放空间”的定义有一些差别。高原荣重认为开放空间由公共绿地和私有绿地两部分组成。赛伯威尼则把开放空间定义为由所有的园林景观、硬质景观、停车场以及城市里的消遣娱乐设施所构成。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开放空间是指城市公共外部空间,其中包括自然风景、广场、道路、公共绿地和休憩空间等。抛开这些定义上的出入,笔者认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体的概念,它具有空间体的形态特征(围合、界定、比例等),这使其与建筑实体区别开来。它的“公共性”决定了公共开放空间和居民及居民生活是相联系的。公共开放空间既是物质载体,又是城市各功能要素之间的连接纽带,它满足了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需求,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教育、文娱、运动、休憩的重要场所。在多种类型的公共开放空间中,城市广场较好的体现了这些特点。 城市广场在整个城市规划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不仅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而且也是城市的象征。城市广场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也改善了生活质量。它兼有集会、贸易、运动、交通、停车等功能,故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广场布局应作系统安排。城市广场其按用途划分,可分为休闲广场、纪念广场、商业广场、宗教广场和交通广场几种类型。从景观空间研究的角度对广场进行分析,它具有如下特征: 物质空间特征。有围和的空地是广场的物质形态特征。这种围合通常是建筑的外墙,也有其他景观要素,比如街道、河流、树林、山峦。广场作为一种景观空间是各种景观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社会空间特征。广场是多功能的活动场所,通常为开放的场地,处于区域中心,可达性好,因此使用人群重复性低,但群体的领域空间较难形成。所以它更多的作为标志性空间来获得市民以及游客心理上的认同。 心理空间特征。广场通常有一定的主题思想,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表现城市风貌和文化内涵,具有纪念物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广场是领域空间的延

第四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清楚地将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区别于其它。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和秩序,不论是设计或管理,公共空间这一系统如同城市的脊梁一般,有“纲举目张”之效。 第一节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 一、公共空间的概念 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按所有权可分为:

政府所有和其他开发商所有。 政府所有部分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公交车站,公共停车场等);开发商所有部分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二、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为了将购物、居住、休闲、观景等城市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制定如下原则:1、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创造大型的开放空间,强

调地标性,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2、组织空间,形成视觉景观轴线。 3、创造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街道空间,并提供文化表演的活动空间。 4、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联系区内外各街坊和功能区,并以此系统组织展示环境品质的空间序列。 5、运用绿化种植或建筑的使用功能,塑造街道的个性。 第二节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1、综述 1)基本要求: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骨架。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街道空间。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筑尺度、

【精品工程资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设计资料: 本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经调查得,近期交通量如下表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9.5%,设计年限为15年,该路段处于W 2区。 二、交通分析: 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累计当量轴次

注:轴载小于25KN的轴载作用不计(2)累计当量轴次

旗开得胜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 15年,六车 道的车道系数n 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23599286次 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 车型 R (KN) C 1 C 2 N i (次/日) P 8 C 1 C 2 n i -P 小客车 前轴 16.5 1 18.5 6750 0.0686 后轴 23.0 1 1 6750 0.05286 中客车 前轴 25.55 1 18.5 2000 0.67194 SH130 后轴 45.10 1 1 2000 3.42328 大客车 前轴 28.70 1 18.5 1250 1.06448 CA50 后轴 68.20 1 1 1250 58.5039 小货车 前轴 13.40 1 18.5 4250 0.00817 BJ130 后轴 27.40 1 1 4250 0.13502 3 [(1 + 7 - 1] >: 365 7 [(1 + 0.095尸-l]x 365 0095 X70S6.875 X 0.3

旗开得胜 注:轴载小于50KN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n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