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编版】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编版】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编版】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编版】

[“智慧星火”获奖课题论文选登]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摘要)

——基于九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研究

论文撰写:肖静李琴任燕琴韩雪方洁赵敏雅

调查:肖静李琴任燕琴韩雪方洁虞涛房启志黄宇赵敏雅宋启迪指导教师:李家华王丽娟

内容提要: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社会竞争日渐增大的情况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全国的9个省(市、自治区)做了这次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

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11.90%。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该调查报告包括六个主要内容,分别是:调查背景、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原因分析、对策研究、调查感言。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调查背景

在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这两项政策中的描述基本概括了当今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特点。从当今的社会现实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主要由学校和父母承担。但是受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以分数为重点,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本次活动是针对全国范围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我们共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各抽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它们分别是:天津、浙江、辽宁、山西、江西、湖北、内蒙古、宁夏、新疆。每个省又分别抽取城市高中、城市初中、农村高中、农村初中各一所学校的50名同学进行调查。考虑到调查的可操作性以及我们的财力、人力等因素,我们将调查的范围确定初二和高二年级的学生,因为我们认为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能代表初、高中学生的整体水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份、访谈72人,问卷收回1728份,其中有效问卷1518份。

图3-1、调查对象区域分布图

(二)调查方法及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学生自填问卷、统一指导语)和结构式访谈法,并在学生自习课上进行。

我们采用的问卷是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诚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量表》;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个测试量表。该问卷共100 个项目,含8 个内容量表和 1 个效度量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每份问卷前面单另附了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省份、市区、户口、性别、家庭结构、年级、学习成绩水平,及家庭经济状况,以此来进一步分析影响这八个量表的因素。另外,在问卷最

后还附了三道有关性心理的题(问卷分析的时候单另分析,故不会影响原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设计这三道题主要是想初步了解城、乡青少年对性的了解程度,以及学校和家庭对孩子性心理的重视程度,以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提供某种参考。

结构式访谈的问题主要是根据我们想要了解的、问卷中没有涉及到的,而又可能会对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成因产生重要影响的信息设计的。具体包括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压力来源、排解压力的渠道、社会心理,以及性心理等几个部分。

三、调查结果(使用SPSS软件分析)

(一)城、乡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注:该表显示的人数小于有效问卷数量1518人,因为部分同学漏填了另附的“基本信息”

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共130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87.78% 。心理状态欠佳的学生共120人,心理健康状况较严重的学生62

人,以上二项合计182人,占总数的12.22%。其中,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11.90%。

(二)其他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关系

经过SPSS分析我们发现,户口、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够等因素对测验得分没有明显影响(P<0.05),性别对此有一定影响(P=0.05),而区域因素及学习成绩水平对得分有明显影响。

1.区域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

分析结果显示,东部、中部、西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率分别为11.37%、15.68、6.58%。对比可见,中部青少年心理压力最大,东部次之,而西部地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见下表)

卡方检验结果,

(P=0.023<0.05,区域对总分有明显的影响)

2.学习成绩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

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成绩水平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较大影响,总体而言,学生学习成绩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这从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日趋激烈的学习竞争,以及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对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见下表)

卡方检验结果,

(P=0.002<0.05,学习情况明显影响到心理量表得分

(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内容量表上的分布与走向

本次测验中,在八个内容量表上分别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分布如下表:

有效样

本平均数标准差

学习焦虑1719 7.40 2.965

对人焦虑1716 4.27 2.123

孤独倾向1533 2.47 2.256

自责倾向1534 4.89 2.176

过敏倾向1533 5.44 2.161

身体症状1531 5.15 2.899

恐怖倾向1530 2.78 2.521

冲动倾向1530 3.41 2.335

Valid N

1518

(listwise)

注:各分测验的解释:如果一个分测验的标准分大于等于≥8分,属高分,说明学生在该项目上有困扰或障碍,需要给予特别辅导。如果标准分≤3分,属低分,说明学生在该项目上正常。

1.学习焦虑

通过对答卷进行统计,发现得3分以下为155人,占总数的9.0%,得8分以上为811人,占总数的47.2%,平均分7.4,(参见下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着学习焦虑的现象,接近高分的平均分也反映出在超过8分的学生中得分普遍较高,说明学习焦虑的程度非常高,近半数同学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

学习焦虑

2.对人焦虑

通过对答卷的统计,得分在3分以下的有639人,占样本总数的37.2%;得分超过8分的有122人,占样本总数的7.1%,平均分4.27分(图略)。从样本得分情况来看,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总体上是正常的,只有少部分存在高焦虑。

3.孤独倾向

对有效答卷的统计表明,3分以下有1116人,占样本总体的72.8%,超过8分的有60人,占总数的3.9%被试,平均分为2.47(图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学生绝大部分还是乐观开朗的,孤独倾向并不十分明显。

4.自责倾向

通过对答卷的统计,得分3分以下有392人,占样本总体的25.6%,得分超过8分的有185人,占总数的12.1%,平均分为4.89(图略)。数据反映出被测青少年自责倾向不是十分明显,大部分同学能正确看待失败。但仍有12%的同学在遇到挫折时,就怀疑自己的能力,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

5.过敏倾向

经过对答卷的统计,得3分以下为277人,占样本总数的18.1%,8分以上为280人,占总数的18.3%,平均分为5.44(参见下图)。说明有较多学生存在着严重的过敏倾向,仅次于学习焦虑,应当引起重视。

过敏倾向

6.身体症状

强烈焦虑会引起生理反应,如,心跳、胸闷、头重、出冷汗、皮肤苍白、肌肉松弛、小便失禁等,这些称为焦虑反应群。

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得分在3分以下470人,占样本总数的30.7%;得分超过8分以上有310人,占总数的20.2% ,平均分为5.15(参见下图)。在所有内容量表中,身体症状属于得分焦虑状况较为严重的部分,平均分仅排在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之后。

身体症状

7.恐怖倾向

恐怖和焦虑通常是区别开来使用的。这里所说的是,客观上一点不需要恐惧,主观上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恐惧,然而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这称为恐

惧倾向。例如,只要登上高处就怕得不能站立,无缘无故地恐惧黑暗,晚上开灯睡觉等,都是用来测定这种倾向的。

在1530份有效答卷中,得分在3分以下有989人,占到总数的64.6%,超过8分的有83人,占总数的5.4%,平均分为2.78(图略)。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存在恐怖倾向,人数总体集中在低分段。

8.冲动倾向

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处去,或想死,这些称为冲动倾向。这种想干危险的事或愚蠢的事的观念,是因为内部具有焦虑倾向而产生的。

1530份有效答卷中3分以下有856人,占到总数的55.9%,8分以上的有81人,为总数的5.3%.平均分为3.41(图略)。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不存在冲动倾向,人数主要集中在低分段。但这并不代表该问题不重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和自杀率不断攀升,很大原因在于现在的孩子心理脆弱,遇事易冲动,不考虑后果,所以,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冲动倾向不容忽视。

9.小结

本次调查心理问题检出表内容量表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有一定心理问题倾向,其中严重者的分布依次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等方面,应当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四)户口因素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参见下表)

T检验结果: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户口对孤独倾向、自责倾向有明显的影响

(t<0.05);而户口因素对其他心理指标影响不大。

分析发现,城市青少年比农村更为孤独;而农村青少年则更容易产生自责感。

(五)家庭结构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

我们把单亲家庭或者孤儿当作家庭结构不完整,以此对比家庭结构完整的样本进行研究。此外,还特别探究了兄弟姐妹对孤独倾向的影响,具体见下表。

“是否为完整家庭”的T 检验结果如下:

T P

学习焦虑.377 .706

对人焦虑-1.258 .209

孤独倾向 1.545 .123

自责倾向-1.925 .054

过敏倾向-1.563 .118

身体症状-1.407 .160

恐怖倾向-.934 .351

“有无兄弟姐妹”的T 检验结果如下:

T Sig. (2-

tailed) 对人焦虑-2.407 .016

自责倾向-3.834 .000

过敏倾向-2.834 .005

身体症状-2.215 .02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