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债券违约的成因及处置研究

我国债券违约的成因及处置研究

我国债券违约的成因及处置研究

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正逐步演变为能够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较为成熟的融资渠道。尽管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而言,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运行机制仍存在较大差距,随着2014年我国第一只违约债券“11超日债”违约事件的出现,打破我国债券市场存在已久的刚性兑付神话,为我国债券市场的“正常态”发展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我国已发生违约的债券为研究对象,采用整体与局部的分析视角,通过总结归纳、调查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债券违约的现状、成因以及处置予以研究,并从债券发行、债券投资以及债券监管角度提出具体建议。首先,以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债券市场出现的全体违约事件作为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债券违约在数量发展趋势、地区分布、企业类型、交易所分布以及行业分布等方面的现状和特点;其次,基于现状分析,从宏观经济背景以及微观企业特质等角度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归纳债券违约的具体成因,并在成因分析基础上对债券违约的处置方式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再次,选择下行压力与行业周期波动影响较大的设备加工制造企业——二重重装的债券违约事件作为案例研究,进一步分析宏观背景下企业自身特质对于违约事件产生的诱因以及违约后的处置方式的选择问题。

最终,立足于债券违约的防范与处置角度,从债券发行、债券投资和债券监管三个层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旨在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研究能够使市场参与者正确看待违约事件的发生,并对今后债券市场中债券违约后续的偿还以及企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答记者问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答记者问 (2020年7月1日) 1.《通知》出台的背景及意义是什么? 近年来我国债券违约事件有所增多,债券违约进入常态化阶段。由于我国债券违约历史还比较短,过程中暴露出处置效率不高、处置周期长等问题。为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防范化解风险,去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加快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共同制定本《通知》。建立完善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提升违约处置效率,是防范化解债券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有效路径之一,也是市场向纵深发展的必经之路。《通知》的发布是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推动债券市场规则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有利于完善债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补齐市场发展短板,促进市场长远健康发展。 2.《通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违约处置的基本原则;二是建立健全受托管理人等投资者保护制度,充分发挥受托管理人和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在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核心作用;三是明确违约处置各方的职责与义务,强化发行人契约精神,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明确中介机构责任;四是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提高处置效率;五是加强监管协调,加大债券市场统一执法力度。 3.《通知》重点完善债券违约处置中的哪些方面?

一是明确债券违约处置的基本原则。坚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各方尽职尽责原则和平等自愿原则。 二是夯实债券募集文件等契约基础。《通知》聚焦公司信用类债券的信用属性,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契约约束,明确债券募集等发行文件应当包含受托管理人责任义务、债券持有人会议规则、违约处置机制等与投资者密切权益相关的重要事项,为风险的处置端口前移和违约后顺畅处置提供基础。 三是建立健全受托管理人、债券持有人制度。《通知》明确引入受托管理人制度,突出受托管理人的角色定位,同时鼓励优化债券持有人会议机制,提高持有人会议效率,促进国内债券投资者保护制度与国际接轨。 四是丰富市场化违约处置机制。《通知》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的前提下,探索为发行人和投资人搭建市场化处置平台,进一步丰富违约债券处置的手段和路径。 五是强化债券违约的信息披露。充分发挥市场化约束机制作用,进一步强调发行人等信息披露义务人在债券违约中的信息披露义务,完善破产阶段的信息披露要求。 4.《通知》主要明确违约处置各方的哪些职责与义务? 第一,关于债券发行人。强化发行人的契约精神,明确发行人积极履行清偿责任的义务,不得恶意逃废债或蓄意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二,关于债券持有人。坚持投资者权益保护与投资者风险意识提高并重。支持债券持有人充分利用集体行动机制维护合法权益,明确发行人要公平、公正对待债券持有人。

谈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一)

谈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信用违约互换;信用债券;风险转移论文摘要: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用违约互换可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债市投资者的可选择空间和投资收益。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银行担保退出的背景下,应当推出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将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 2007年10月,银监会要求银行不得再为企业债、公司债等提供担保,这使得债券发行回归信用本源,我国信用债券(无担保债券Debenture/UnsecuredBond)市场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信用债券中的信用风险。发展信用衍生品成为一个重要选择。信用衍生品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比现代金融衍生品晚大约20年,但其发展极为迅速,其中信用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Swap,CDS)尤为明显,引起了国内学者和从业者的浓厚兴趣。目前国内对信用违约互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问题;二是信用违约互换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主要偏向于对银行信贷的研究,而对其在债券市场上的应用研究还不多。 一、信用违约互换概述:基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视角 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与特定违约风险相挂钩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双方分为信用保护买方(也称信用违约卖方)和信用保护卖方(也称信用违约买方),信用保护买方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Premium),当参考资产(ReferenceAsset)出现合约双方约定的信用事件时,信用保护买方有权从卖方获得一定的补偿。常见的信用事件包括破产、到期未能偿付、债务重组、债务加速到期、债务提前到期而债务人不履行、拒绝清偿/延期偿还等。 信用违约互换是当今金融市场上最为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之一。李宏(2006)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把动态模型和宏观经济干扰运用到信用管理理论中是信用管理方法中最重要的创新。动态模型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管理的传统特征,更加注重主动控制和管理信用问题,信用衍生品的广泛采用就是一个代表,它以Black-Scholes-Mer-ton(BSM)模型为核心,进一步扩展得到一个一般化的结构化模型,通过求出违约距离作为选择信用管理具体形式的基础。通过信用违约互换,投资者可以将参考资产的信用风险转移给交易对手,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 目前国际上发布信用衍生品市场数据的机构主要有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ISDA)、英国银行家协会(BBA)、国际清算银行(BIS)等。虽然统计的口径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数据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信息——信用衍生品尤其是信用违约互换发展极为迅速。BIS每3年进行一次的调查统计显示,2007年6月底,信用衍生品头寸从3年前的5万亿美元增加到了51万亿美元,而信用违约互换占比达到了88%。信用违约互换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合约在与信用风险匹配方面有着较大的灵活性。除此之外,信用违约互换还有一些重要的优点,比如,提供做空机制、在参考资产存量有限的情况下介入信用风险管理、投资于外国信贷资产而不承担汇率风险、在流动性紧张时方便转让信贷头寸等。同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信用衍生品对信用风险的缓释作用等同于担保的作用,但目前只承认信用违约互换和总收益互换的缓释作用(王蕾等,2006)。 从信用违约互换的操作流程来看,信用违约互换同时具有固定收益证券和期权的某些特征。首先,信用保护买方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的金额,买方相当于间接卖空(或发行)债券,卖方相当于间接购买债券。所不同的是,信用违约互换合约生效时买方没有从卖方处收到资金支付,而到期时有可能会收到资金支付,而债券发行或卖空时,卖空方或发行方会收到资金支付,而到期时必须支出本息等。其次,只有在双方约定的信用事件发生时,信用保护卖方才有义务向买方支付一定金额作为补偿,而如果信用事件没有发生,卖方不需要支付费用,对于卖方来说这属于或有支付,类似于期权合约中交易对手的行权与否,信用违约互换因此也

我国债市主体信用评级与违约概率

我国债市主体信用评级与违约概率 一、背景介绍 2014年3月4日,“11超日债”无法按期兑付本息,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中首例违约的公募债。“超日债”违约事件标志着我国债市零违约神话的终结,从这一天起,我国债市违约事件不断出现,近两年的数量有着加速增加的趋势。主体评级与债券违约的关联性也受到愈来愈大的关注。 二、债券违约统计 债券历史平均违约概率是最能反映主体评级与债券违约关联性的指标之一。表1统计了债券历史平均无条件违约概率,由于我国债市自2014年起才出现首例债券违约事件,因此统计范围定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0日。 该表展示了某个级别主体发行的某一债券在其期限中某一年的违约概率。举个例子,对于AA级主体发行的债券,在其期限中第二年的平均违约概率为0.103%。通过这张表,能获取某一主体评级债券在不同年份的违约概率,从而度量不同存续年份下债券的违约风险。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鹏元数据整理统计 注:仅统计包含主体评级信息的公司债、企业债、私募债、中票短融及定向工具。统计时对各年份统计当年存续的债券,因此单只债券可能会在不同年份中被统计多次。另外穆迪的评级符号会被转换为对应的标普评级符号,AA级由于数量较多,对其微调等级进行统计。 数据来源:穆迪,鹏元数据整理统计 观察表一的结果,除了数量较少的BB级及以下评级主体外,我国债券违约概率随着各发行主体发行时评级的降低而增加,与表二中穆迪对公司内部的评级统计相一致,表明我国主体评级与违约事件有比较大的关联性。 然而从数量来看,低等级的主体数量较少。从债券存续年份来看,我国债券的违约概率与存续年份关系不大,这可能是由于自2014年起我国债市才出现债务违约事件,违约债券的数量较少导致鲁棒性较弱。

公司债券违约风险研究

公司债券违约风险研究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其中作为企业直接融资工具的公司债券规模更是大幅增加。然而,债券违约是债券市场化运作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公司债券违约问题愈发突出。通过行政手段保证刚性兑付, 会扭曲债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但放任违约爆发、忽视投资者保护,无异于竭泽而渔。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公司债券违约的市场化监管和法治化处置,在便利融资和投 资者保护之间求得制度的平衡,已经成为关涉公司债券市场稳定与发展的本源性问题。 从风险监管的层面来讲,政府兜底的刚性兑付思维和分散监管的样态是监管改革的最大桎梏,刚性兑付思维造成违约处置逻辑的扭曲,监管权分散引发不同 的监管主体、发行规则和交易市场的出现,共同导致了在面对违约事件时监管的失灵。因此,回归市场化的债券违约治理理念,构建相对统一的集中监管体系,兼顾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的改良,是使公司债券市场监管在债券违约防范中发挥作用的关键。从违约处置的层面来讲,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自主协商、担保权实现、破产偿债机制、诉讼求偿机制等是目前国内外债券违约处置的主要途径,但我国的前述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此外,作为违约处置重要一环的投资者保护, 我国的实践还相对匮乏,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保护性条款、过错追责机制、报告审查机制和债券保险等一系列合理化构想。 本文从我国公司债券市场违约现状出发,结合国外发达债券市场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公司债券市场风险监管及违约处置困境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试图构建以行政指导为前提,市场化自律管理为主体,以司法救济为保障的违约风险化解机制。以期对中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有所裨益。

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回顾与展望

中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回顾与展望 一、债券市场违约率统计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不断暴露。从2012年山东海龙事件的发生,成为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首例发行人主体违约事件,到2014年上海超日事件开启了我国债券市场首次公开、正式的债券违约事件,打破了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神话,再到2015年保定天威事件掀开了央企违约大幕,我国债券市场已发生了多起违约事件,债券违约正步入常态化。 2012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未出现违约事件,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违约率为零,共有7家发行人发生了主体违约,发行主体违约率为0.44%;2013年,我国债券市场债券违约率依然为零,有5家发行人发生了主体违约,主体违约率为0.21%;2014年,“11超日债”发生利息兑付违约,成为我国首例正式、公开的债券违约事件,债券违约率为0.02%,共有5家发行人主体发生违约,发行人主体违约率为0.17%。此外,2014年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发生5家债券发行人违约事件,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发行人主体违约率为 1.95%。与国际债券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违约率明显较低,但投资级发行人主体违约率偏高(详见附表1和附表2)。 截至2015年10月,公募市场上已有6只债券确认发生违约,共7家发行人发生主体违约;私募市场上共有6只债券发生违约,共5家发行人发生主体违约(详见表3和表4,债券详细信息见附表)。 表12012年-2014年我国公募市场债券发行人主体违约率统计表

表22014-2015年我国公募市场发生违约的发行人主体信息表 注:最新主体级别为截至2015年10月28日主体级别;年初级别指的是相应发生违约年份年初时的级别。 表32014-2015年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发生违约的发行人主体信息表

我国债券市场违约成因分析及未来信用状况展望

我国债券市场违约成因分析及未来信用状况展望 摘要:本文基于2014年以来公募债市场发生的实质性 违约及风险事件,分析了我国债券市场违约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并对未来债券市场信用状况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信用风险偿债能力违约回收城投债 我国债券市场违约的主要特征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持续下行,产能过剩行业、强周期行业企业以及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及再融资 压力加大,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不断暴露,发生了多起债券违约及信用风险事件。信用债违约由私募债扩展至公募债,违约主体由民企扩展至国企和央企。2014年至2015年12月21日,我国公募债市场共发生重大信用风险事件16起,其 中发生实质性公募债违约事件9起。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违约企业主要集中于强周期和产能过剩行业 违约的9家企业所涉及的行业中,建材、钢铁、机械、生铁和光伏均为强周期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其中,有3家为光伏企业。2014年以来,在国家陆续出台的光伏产业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光伏行业盈利能力有所好转,但现阶段

光伏行业发电成本依然较高,对国家政策扶持的依赖性较强,行业自主发展的稳定性不够。在发债规模方面,债券违约企业所涉及的建材、钢铁和生铁行业均为钢铁的上下游行业,行业内发债企业众多,此外机械行业发债数额也较大。目前建材、钢铁和机械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产品升级改造压力增大的现状,这些行业也是未来违约的高风险领域,加之行业发债企业数量和发债金额庞大,未来易产生多米诺效应。 (二)违约债券整体回收情况较好,刚性兑付无实质性突破,系统性风险暴露的可能性较小 从9家发生实质性违约企业的后期债务回收情况来看,“11超日债”和“12中富01”本息已全部回收,“12二重 集MTN1”提前兑付使得本金全部回收,投资人部分利息损失。公募债市场违约债券债务全额回收率达33%。在债券抵押方面,在未完成全额回收的违约债券中,除“11天威MTN2”进入破产重整以外,其余均有股权抵押、土地使用权和引入第三方代偿等后续兑付措施,使用股权抵押来偿还债务的比率达50%,股权流动性较好,变现能力较强,能够对后期债务的偿还提供较好的保障。在偿债意愿方面,债券发生违约以后,违约企业均与债权人进行积极沟通,及时披露偿债的最新进展情况,积极配合债权人探讨多种偿债措施,偿债意愿较强。整体来看,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债券回收情况较好,违约主体偿债意愿很强,后续均有较好的回收保障措施,刚

2017年债券违约处置专题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债券违约处置专题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违约债券特征分析 (5) 一、始于私募点爆,蔓延且提速于公募领域。 (5) 二、民企违约不断,央国企地国企金身终破。 (6) 三、行业涉及趋广,强周期国企敏感度提升。 (6) 四、东部违约多为民企,能源省份国企扎堆。 (8) 五、从前信用事件还少,现在信用违约加快。 (9) 第二节债券违约处置路径 (10) 一、自主协商 (10) 1、担保求偿 (10) 2、抵质押物处置 (10) 3、债务重组 (11) 二、司法诉讼 (12) 1、违约求偿诉讼 (13) 2、财产保全 (13) 3、破产诉讼 (14) 第三节债券违约处理现状 (16) 一、不同风险区别处理 (16) 二、破产重整企业极少 (17) 第四节债券违约处置结果——回收率分析 (21) 一、国外违约公司债券回收率基本情况 (21) 二、回收率与经济周期波动大体一致 (22) 三、回收率与债券级别正相关 (23) 四、回收率在折价交易情况下更高 (24) 五、回收率存在行业分化 (26) 第五节债券违约的淘金地 (28) 第六节债券违约防护措施 (30) 一、事先预防环节 (30) 1、债券分类管理 (30)

2、实施保障条款 (30) 二、事中应对环节 (31) 1、债券持有人会议 (31) 三、事后处置环节 (32) 1、过错追责 (32)

图表目录 图表1:违约债券的募资方式分布 (5) 图表2:违约债券的企业性质分布 (6) 图表3:违约债券行业—募资方式分布 (7) 图表4:违约债券行业—企业性质分布 (7) 图表5:违约债券地域—募资方式分布 (8) 图表6:违约债券地域—性质分布 (9) 图表7:债务违约企业月度变化 (9) 图表8:债券违约处置路径的框架图 (15) 图表9:1982-2015年各年度违约公司债券平均回收率变化情况(基于违约后交易价格计算) (22) 图表10:1982-2015年各年度违约公司债券平均回收率与全球GDP增长率变化情况(基于违约后交易价格计算) (22) 图表11:1982-2015年高等级债券回收率变化情况 (23) 图表12:1980-2015年全球高收益债券违约率情况 (28) 表格目录 表格1:债务重组的具体形式 (11) 表格2:破产诉讼的三种程序 (14) 表格3:企业遭遇的风险类型 (16) 表格4:公募债券违约及其处置 (17) 表格5:私募债券违约及其处置 (19) 表格6:1982-2015年不同级别债券的回收率情况 (23) 表格7:违约事件类型及定义 (25) 表格8:不同违约事件类型的回收率 (25) 表格9:非金融行业的回收率 (26) 表格10:金融行业的回收率 (26) 表格11:1982-2015年不同级别债券的违约率情况 (29) 表格12:“事件发生类条款”的具体形式 (30)

我国债券违约处置中担保权行使问题研究

我国债券违约处置中担保权行使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逐渐暴露,担保权行使问题备受关注。本文首先梳理了债券违约处置中行使担保权的常见问题,然后介绍了债券担保涉及的主要法律规则,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债券违约担保权违约处置清偿顺序 设立担保权是较为传统的外部增信方式,亦是债券市场重要的增信方式。担保包括物权担保(物保)和保证(人保)。从实践来看,在债券市场中使用的物权担保形式主要包括抵押、质押,使用的保证形式主要包括大型企业、专业担保公司以及个人无限连带责任等形式。近年来,随着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逐渐暴露,担保权行使问题备受关注。自2012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发生的27起典型信用风险事件中,涉及担保权行使的共有16起,其中7起事件通过运用担保代偿的方式顺利实现兑付,但也有8起事件担保权行使不畅或担保方拒绝代偿。从已出现的债券违约案例来看,担保物权的管理和使用乱象频出,因考虑不周或管理不当造成债券持有人利益损害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担保方“担而不保”现象更让投资人叫苦不迭。因此,担保债券并不代表高枕无忧、绝对安全,债券持有人对担保权问题予以适当关注和必要管理

是实现担保权增信功能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债券违约处置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保障担保权的安全是债市“黑天鹅”频出环境下投资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债券违约处置中行使担保权的常见问题 从以往的债券违约案例来看,在债券违约处置过程中涉及的物权担保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行使担保物权或追 加物权担保方面;涉及的保证问题主要是“担而不保”或追加保证担保等。具体来看: (一)因担保物上的权利瑕疵等问题导致后期行权时出现担保物价值大幅缩水或权利实际无法实现 在确保设置担保的合法、有效性后,该担保权是否存在权利瑕疵是影响债权人担保受偿情况的重要因素,例如是否已存在优先于债权人顺位的抵质押权、是否被采取冻结等影响受偿顺利实现的司法强制措施及其他不利实现抵质押物 价值的情形等。如果存在优先顺位的担保权,那么意味着该抵质押物并非以其全部价值提供抵质押,债权人需衡量在优先顺位的抵质押权实现后,抵质押物价值是否可以依然覆盖其债权,提供充分的担保。以湘鄂债为例,湘鄂债持有人要求发行人追加担保,后来发行人提供的一处房产抵押资产已设定了在先抵押,重新评估后,抵押资产价值缩水过半。理论上,被采取冻结措施的财产虽然不会必然减少财产价值,尤其财产涉及复杂的案件时,较长的司法周期或许给抵押权

债券市场违约与信用风险事 件报告(2020年1月)

债券市场违约与信用风险事件报告(2020 年1 月) 摘要: 2020 年1 月债券市场仅有天神娱乐1 家发行人首次发生债券违约。此外,1 月份三盛宏业陷入债务违约纠纷、博天环境未能按期归还募集资金、遵义道桥应收账款回购款未按时兑付、联合光伏控股股东美元债低价交易、宜华集团所持有宜华健康股权被司法冻结等风险事件需予以关注。 一、违约事件 2020 年1 月债券市场共有1 家发行人首次发生违约,为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天神娱乐,该公司违约前仅存续公司债券1 支,本金余额10 亿元。 发行人首次违约日 期 首次违约时待偿 付债券支数与余 额(亿元) 省份 Wind 四级 行业 公司属性 涉及的上市 公司 备注 大连天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2020-01-20 1 支,10.00 亿元辽宁 家庭娱乐软 件 民营企业 天神娱乐 002354.SZ — 注:数据来源于Wind,其中待偿付债券余额仅限本金金额,包括已违约的债券,不含利息、罚息与手续费;不含资产支持证券;不含境外债券。 (一)天神娱乐 1. 违约事件概况 1月20日,大连天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神娱乐”)所发行的公司债券“17 天神01”回售违约。“17 天神01”发行规模10 亿元,此次回售比例85.57%。此外,发行人无其他存续债券。 2. 违约原因分析 ?股东侵占问题 民营企业借壳上市。天神娱乐前身为2003 年成立的深交所上市公司大连科冕木业有限公司(002354.SZ),2014年7月与北京天神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资产置换后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朱晔、石波涛,二人构成一致行为人,同时公司主营业务变更为网页游戏为主的游戏业务。 大股东涉嫌资金侵占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天神 娱乐自借壳上市之后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瑕疵。2017 年9 月朱晔占用上市公司2.08

2020年前三季度债券市场违约概况与展望

三季度债券市场违约边际回升下全年将趋于缓和 ——2020年前三季度债券市场违约概况与展望 摘要:2020年第三季度,受宏观经济基本面修复良好、货币政策宽松力度边际收紧影响,市场资金面较上半年趋紧,债券市场违约数量和规模环比有所回升,但前三季度累积违约发行人家数和违约债券支数较上年同期减少。从新增违约主体数量来看,第三季度环比仅增加1家,违约债券规模因发行人待偿债券体量较大而明显增加;前三季度新增违约发行人合计21家,同比减少9家,其中房地产开发行业违约情况较为突出,违约主体中民营企业占比仍较高,国企违约增多。从违约影响因素来看,行业环境的影响较往年更为显著,公司治理问题与战略风险仍为引发违约风险的重要隐患;同时,三季度以来融资环境边际收紧导致部分高杠杆发行人发生违约。展望未来,在国内货币政策短期内将保持稳定、债券市场融资环境维持紧平衡的预期下,债券市场2020年四季度违约数量预计将小幅增加,但全年违约不会超过上年水平,总体上将趋于缓和。 一、前三季度整体违约情况 (一)第三季度违约债券数量环比增加 从单季度情况来看,2020年第三季度债券市场违约边际回升,共有13家发行人的21支债券违约,涉及违约金额233.51亿元,分别较第二季度增加3家、7支和133.95亿元。从年初以来的累积情况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债券市场共有29家发行人的76支债券发生违约,涉及违约金额875.1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违约家数和违约债券支数分别减少15家、40支,违约金额小幅增加67.08亿元,主要是由于第一季度方正集团破产重整违约债券较多导致。

图表 1. 2018年初以来各季度违约债券的数量与金额 注:数据来源于wind,不包括境外债券,同一支债券的违约金额不重复统计 (二)前三季度新增违约主体数量同比减少 从新增违约主体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债券市场首次发生实质性违约发行人数量各季度分别为8家、6家和7家,前三季度累计新增违约主体数量较上年同期减少9家。 图表 2. 2018年初以来新增违约发行人数量及首次违约时待偿付债券余额(季度) 注:数据来源于wind,不包括境外债券,仅限发行人母公司口径所发行债券,仅限本金规模 (三)新增违约主体规模较大 从新增违约主体的体量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新增违约发行人中,方正集团在首次发生实质性违约时待偿付债券规模超过300亿元,是截至目前债券市场存量债券金额最高的违约发行人;康美药业、中融新大、泰禾集团和天房集团等4家发行人超过100亿元;新华联控股、康美实业、如意科技和三盛宏业等4家发行人超过50亿元;其余12家违约发行人均在50亿元以下。

200亿18起违约债市危机我们怎么办(附最新违约名单)

200亿,18起违约!债市危机,我们怎么办?(附最新违约 名单) 导读6月27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在其官网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6)》,对2015年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其中提到,2015年公司债、企业债和债务融资工具共有18起违约事件,较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公司债12起,涉及债券本金35.3亿元;企业债2起,涉及债券本金23亿元;债务融资工具4起,涉及债券本金60亿元。 也就是说2015年全年的债券市场违约金额超过100亿 还没完。值得一提的是,据Wind资讯统计,截止目前,国内债券市场今年已经发生18家发行主体债券违约事件,涉及债券数量36只,涉及本金超过200亿元。而在此之前,中国债券市场曾长期(超过10年)未发生过实质违约。这些名字中包括大量之前人们心目中的明星企业:南京雨润、保定天威、东北特钢、广西有色、金满堂、上海云峰、山东山水、春和集团等。 半年的债市违约金额即达到去年全年的两倍,这也意味着今年全年债市违约金额或达到去年的4倍! 近日,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发布《中国违约情况增加令市场稳定性面临风险》报告警告称,中国境内债券违约风险加剧,

仅今年头四个月,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数量。若出现一宗意料之外的大额违约将引发市场动荡。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内的多个国际机构日前就中国企业债务高筑表示担忧。 从2014年开始,中国债券市场的神话逐一被打破:公开信息显示,2001年至2014年3月,中国债券市场没有发生过发行主体实质性违约;即便偶尔出现信用事件,也都在刚兑的环境下化解,债券收益并不反映其风险,投资人总能稳得信用利差。这一“神话”随着2014年3月“11超日债”(ST超日于2012年3月7日发行,至2014年3月6日期满两年)未足额兑付终结。 2015年,中国信用债市场风险继续暴露和蔓延。2015年4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下属天威集团发布公告称,未能支付发行额度15亿元的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利息,成为首只违约的国企债券;当年9月,天威称集团及旗下三家子公司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拟申请破产重整。这意味着央企不败金身告破。国资委随后摸底排查106家央企债券,三年来债券违约涉84亿元。 信用债违约也从私募债蔓延到公募债。2015年4月,“ST 湘鄂债”构成实质性违约,成为内地公募债券首次本金违约。中科云网(002306.SZ)发布公告称,其虽然通过股东财务资助、资产处置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1.61亿元,但仍有2.41

债券市场频繁违约 券商债券承销亦受牵连

债券市场频繁违约券商债券承销亦受牵连 债券市场频繁违约,券商债券承销亦受牵连。 wind 数据显示,今年前4 个月,券商共计承销债券项目规模约1.7 万亿元,平均每个月承销规模达到4235 亿元。其中,3 月份77 家券商的债券承销总规模冲破7000 亿元高点,债券承销总家数超过700 单。但是,4 月份71 家券商的债券承销规模便急剧下滑,暴跌至3436.68 亿元,环比降幅53%。 5 月份的情况则就更糟糕。《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显示,截至5 月2 6 日,49 家券商共计承销债券项目规模1569.3 7 亿元,尚不及4 月份的一半;平均每日债券承销金额62.77 亿元,比前4 个月日平均值减少63%。而若按照1% 的费率估算,5 月份券商已经少赚了1 8 亿元。 在所有承销证券公司中,有广发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和东方 花旗证券4 家,5 月份债券承销规模超过100 亿元。其中,广发证券承销规模最大,总额达到198.27 亿元,共15 单,平均承销额13.22 亿元,市场份额约12.63%。而今年1 月份,券商承销规模超过100 亿元的达到13 家,其中6 家超过200 亿元、3 家超过400 亿元;3 月份,还有3 家券商承销规模超过500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wind 上述统计中,华福证券承销的公司债16 邳经 债、16 吴交01,渤海证券承销的公司债16 和平01、银泰证券承销的企业债16 文登债及南京证券承销的公司债16 软件01,未有承销金额计入。 实际上,今年以来,参与债券承销的89 家券商拿下的总承销金额也已经一落千丈。记者根据wind 统计计算后得出的结论为:2016 年1 月1 日至5 月26 日,总承销额,包括公司债、企业债、金融债、可转债、地方政府债等共计

2014年度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与信用等级迁移报告

2014年度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与信用等级迁移报告 在我国债券市场不断改革创新和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2014年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债券发行主体持续扩容。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持续下行,产能过剩行业、强周期行业企业以及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的经营面临严峻挑战,导致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不断暴露,发生了多起债券违约事件。2014年,不仅我国公募债券市场发生了首例正式、公开的债券违约事件,打破了我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神话,同时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也发生多起债券违约事件,此外仍有多家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的发行人发生担保代偿、未履行合约保障条款和因贷款逾期未还而遭到司法诉讼等信用风险事件。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的发生已逐渐步入常态化,市场投资者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虽然2014年我国债券市场发行人主体信用等级调整持续呈现调升态势,但调升趋势持续减缓,投资级别大跨度下调评级的现象多发,投机级评级数量有所上升,反映出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正逐渐暴露。 展望2015年,在我国宏观经济持续下行态势的背景下,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预期将进一步有所上升,产能过剩、强周期、市场景气度低迷行业的信用风险将继续暴露,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或仍将成为违约事件多发市场,违约风险的处置机制将进一步完善。 一、违约率统计分析 1. 公募市场债券违约率零突破,违约发行人主体多为中小企业 (1)公募市场债券违约率统计 2014年,“11超日债”发生利息兑付违约,成为我国首例正式、公开的债券违约事件,打破了我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的记录。根据我们的统计,2014年我国公募市场债券违约率为0.02%1。 (2)公募市场发行人主体违约率统计 根据发行人主体违约定义2,2014年我国公募市场共有5家债券发行人发生主体违约。“11超日债”发行人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能如期足额支付债券利息,构成发行人主体违约。常州永泰丰化工有限公司(“11常州中小债”联合发行人之一)和江苏恒顺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11江苏SMECN1”联合发行人之一)宣告无法兑付债券本息,由担保方代偿,构成发行人主体违约。此外,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杨浦SMECN1”联合发行人之一)未能按照合约规定及时将应偿付资金存入偿债专用账户,四川广汉士达炭素股份有限公司(“13四川SMECN1”联合发行人之一)由于银行贷款逾期超过三个月未还遭到司法诉讼,虽然上述两家发行人最终分别如期偿付债券本息和当期利息,但均构成发行人主体违约。

中安科债券违约成因及后果分析

中安科债券违约成因及后果分析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债券市场也迅速成长起来,而且已经变成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债券市场风险也开始显现出来。 2014年“超日债”事件的发生,表明债券实质性违约开始不可忽视。这一事件之后其他违约事件频繁发生,截止2018年底,在我国的信用债市场中,债券发行主体包括公司债、定向工具、中期票据、企业债、超短融等主体都出了债券违约的案例。 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开始成为了债券违约的主体,原本存在于债券市场各个层面的刚性兑付被逐一击破。这表明信用债市场中监管机构、评级机构、政府机构、企业等参与者存在问题,才使得我国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不断被暴露出来。 如何避免越来越多的发债主体发生债券违约事件,是当下债券市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债券违约为案例进行研究。 首先,在绪论部分对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对债券违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梳理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接着,为了总结出信用债市场的违约特征,统计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行和违约情况;然后,对中安科的债券发行情况和违约进程进行了整理,根据宏观经济、外部监管、经营状况和内部管理等因素,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财务分析模型分析了“15中安消”债券违约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最后,为了提高公司和投资者的整体风险意识水平、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对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等信用债市场各层面的参与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认为,导致中安科本次债券

违约的直接原因是多项应收账款未能按预期时点实现回笼导致目前流动资金紧张。 更深层的原因有:(1)公司经营状况不断恶化;(2)投资扩张速度过快:(3)关联交易频繁:(4)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5)外部监管不完善等。基于此,对债券市场各方参与者提出了相关建议:(1)发债主体方面: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加强财务预警系统建设、加强公司内部控制;(2)投资者方面: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要求偿债补偿条款、投资组合投资以分散风险;(3)外部监管方面: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评级机构监管。

中国违约市场的新格局及应对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多选题 1. 我国的违约债权市场,包括()√ A 银行信贷债权 B 影子银行 C 公募债券 D 租赁公司的特殊债权 正确答案: A B C D 1. 不良债权市场的主力参与者是()√ A 地方版资产公司 B 特殊机会投资基金 C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D 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2. 以下属于利率债的是()√ A 国债 B 企业债 C 公司债 D 政策性金融债 正确答案: A D 3. 以下属于信用债的是()× A 央行票据 B 短期融资券 C 公司债 D 次级债 正确答案: B C D

4. 我国的违约债权市场,包括()√ A 银行信贷债权 B 影子银行 C 公募债券 D 租赁公司的特殊债权 正确答案: A B C D 5. 随着经济持续下行,未来,以下哪些企业会面临破产()× A 央企 B 地产公司 C 地方政府 D 外资企业 正确答案: A B C 2. 随着经济持续下行,未来,以下哪些企业会面临破产()√ A 央企 B 地产公司 C 地方政府 D 外资企业 正确答案: A B C 1. 不良债权市场的主力参与者是() A 地方版资产公司 B 特殊机会投资基金 C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D 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2. 以下属于信用债的是() A 央行票据 B 短期融资券 C 公司债 D 次级债 正确答案: B C D 3. 随着经济持续下行,未来,以下哪些企业会面临破产() A 央企 B 地产公司 C 地方政府 D 外资企业 正确答案: A B C 判断题 3.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上行的时候做股权融资。√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4. 银行理财的本质是为了逃避巴塞尔协议的监管。√ 正确

债券市场违约如何影响金融机构发展

May 2019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93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中国外资 Issue5 2019■ 文/ 巢余红 债券市场违约如何影响金融机构发展 在货币国际化大背景下,债券市场是跨越国际性资产流动的重要途径,是货币供给需求及投资者融通资产的重要方式,同时债券市场能够满足国际对于资产融资的需求。债券市场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体系运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债券市场是一?金融市场体系的基础市场、核心市场与基准市场。债券市场能够导致金融市场体系中利率的浮动,这样在一定形式上影响了金融机构的利益变化。债券市场违约的原因近几年,随着人们投资意识的增强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债券市场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其中债券违约事件就是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形式。2014年,“11超日债”利息无法按期全额支付,成为国内首例实质性违约的公募债券,中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就此终结。自2014年“超日债”违约以来,中国债券市场动荡不安,信用违约事件频繁发生。企业债券违规是债券市场违规的重要部分。近两年,在经济压力形势的迫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债券违规现象。截至2015年末,我国债券市场实已发生质性违约事件十余起,违约产品包括公司债、企业债、债 务融资工具等各类债券,涉及违约的债券本金共117亿元,其中违约金额最大的一单为20亿元。债券违约频频暴露,以至于严重的影响了金融机构发展的正常运行。基于此,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债券市场违约对金融机构发展的影响。 对于债券市场违约原因的分析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主要原因是国家在宏观上调整经济结构,导致产能过剩,继而引发了行业系统性的风险;其次,管理上的失误影响了金融机构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后,金融机构股权结构混乱,当遇到短期危机是难以获得外界支持与帮助。 宏观经济原因:受大形势影响,我国 企业盈利幅度下降,少量盈利现金流成为了 企业最主要的偿债来源,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发生债券违约行为的发债主体,普遍在最近两年内盈利降低,导致偿债源不稳定,偿债能力减弱。 金融机构管理原因:金融机构的偿债能力和融资能力与其本身的管理息息相关,根据对以往债券违约的调查与研究发现,金 融机构客户集中、业务结构简单等因素都是导致债券市场违约的重要原因。股权结构原因:企业股权控制人的变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导致资金周转困难。股权控制人的股权减持也会影响外部支持情况。 债券市场违约的影响 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实际上是一种信誉经济的形式,市场危机具有潜在的风险是往往是必然的。随着债券兑付越来越不能按时兑换,使得债券违约越来越多,这对于金融机构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首先,从短时间来看,债券违约频繁将波动市场经济,使得金融机构的资产融通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融资困难、或者资金周转不顺利以及一系列的风险问题不断出现。其次,从长时间来看,债券违约事件不断增多能够使金融机构的管理制度得到很好的完善,在债券市场中能够发挥一定的效果。最后,由于债券市场违约现象时刻出现,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采取资金空转这一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但在空转过程中伴随着一些问题的出现,这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倒闭。债券市场违约对于金融机构发展的影响是连续性的问题,不单单是具有制约性,还有一些有利于金融机构发展的影响包括在内。债券违约将制约金融机构的发展从短时间来看,债券违约将制约金融机构的发展。资金融通是债券市场最主要的运行方式。最近几年,我国债券市场在资金的融通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市场资金融通规模不断壮大,但随着而来的是企业债务拖欠、风险隐患不断增多。从短时间来看,债券市场的风险不断显现,债券数量出现取消或推迟发放,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限制了金融机构的发展。在短期内金融机构债券发行利率为上升,这将不利于债券市场筹资的“降成本”活动,导致债券投资者承受利率及流动风险。随着债券违约导致信用风险越来越大,投资者对于价格补偿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非常不利于金融机构的发展。债券违约促进金融机构业务转型以间接融资为主稳定提高水平的存贷款利差的社会融资结构,债券市场的发展使得公司可以获得直接债务融资而非银行贷款融资。债券市场业务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传统业务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企业积极发展中间业务,逐步从过度依赖信贷供给的大规模发展转向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发展,直接供应商正逐步转向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从长时间来看,债券违约能够促进金

债券业务市场风险综述讲解学习

加强商业银行债券业务风险管理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建立有效利率体系、合理的投融资秩序、开展金融创新的基础。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速度仍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各种制约债券市场发展的弊病依然存在。近年来,在管理部门的推动下,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债券市场融资规模、参与主体和产品结构逐渐丰富。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债券市场仍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短板“,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融入国际市场已经是大势所趋。 在银行间债市中,信用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降低宏观经济对银行体系的依赖,但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为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银监会于2009 年3月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科学制订投资指引,明确相关职责权限,对债券实行风险分类管理,重点关注高风险债券,并对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流动性管理等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但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债券业务风险

管理仍不成熟,相关制度尚未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内部和外部均存在许多需要关注的新动向和亟需解决的老问题。 信用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取得了高速发展,发行次数和托管量增速均超过同期利率产品。截至2012年11月末,共发行1022支,较上年同期增加5.69%,发行量总计1.88万亿元。其中,截至2012年11月末,企业债共发行414支,发行量总计0.57万亿元;短期融资券共发行2支,发行量总计0.04万亿元;中期票据共发行510支,发行量总计0.79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中债数据-统计报表)。 截至2012年11月末,银行间市场信用债券托管量达到6.2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9.1%,其中,企业债托管量达到2.22万亿元,同比增长17.3%;中期票据托管量达到2.45万亿元,同比增长26.2% 。 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作为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商业银行债券业务规模也在近几年取得高速增长。截至2012年11月底,商业银行信用债券托管量为2.32万亿元;全国性商业银行信用债券托管量约占全部商业银行信用债券托管量的73.4%,城市商业银行约占18.0%,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合作银行约占6.9%,外资银行约占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