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人教散文之部第4单元项羽之死训练-落实提升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人教散文之部第4单元项羽之死训练-落实提升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人教散文之部第4单元项羽之死训练-落实提升

[基础巩固层次(A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奔驰 B .项王乃复引.

兵而东 引:率领 C .然今卒.

困于此 卒:却 D .马童面.

之 面:面对 【解析】 C 项,“卒”,终于。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虞兮虞兮奈若.何若.

为佣耕,何富贵也 B.???项王乃.大惊曰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不忍杀之,以.赐公私见张良,具告以.

事 【解析】 B 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A 项,代词,你。C 项,语

气助词,呢。D 项,介词,把。

【答案】 B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是( )

A .直夜溃围南.

出 B .项王则夜.

起 C .于是项王乃欲东.

渡乌江 D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解析】D项,名词用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

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

..为三处。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

..皆泣。

D.我何面目

..见之

【解析】A项,古:土地方圆;今:某一个区域。B项,古:山的东面;今:山东省。C项,古:身边的侍从或护卫;今:方位名词。

【答案】 D

5.下列对文言句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以“也”表判断,后一句可翻译为“不是……的错误”)

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麾下骑从者壮士八百余人”)

C.不忍杀之,以赐公(省略句,省略主语和“以”的宾语)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我为何渡”)

【解析】D项,“为”,句末语气词,与“何”组成“何……为”这一固定结构(固定句式),表反问。

【答案】 D

[阅读提升层次(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

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

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

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

.....

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

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秦县,故地在今河南渑池东。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B.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C.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D.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浪线的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割鸿沟而西者为汉”与“鸿沟而东者为楚”结构一致,二者之间应断开,各自内部不用断开,排除A、C两项。根据文中“又”字判断,彭越、田横、齐王信都是“击楚”者,“往往苦楚兵”“绝其粮食”的主语都是彭越,故B项断句不当。

选D。

【答案】 D

7.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B.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

C.项羽“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年多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合称“前四史”。

【解析】D项,《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答案】 D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违背了盟约。

B.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

【解析】B项,汉王历数项羽各种罪行的目的不对,原文中没有对应的语意,属主观臆测。

【答案】 B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译文:

(2)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译文:

【答案】(1)汉王出来在军中走了走,病得更重了,于是赶快撤军到成皋。

(2)项王把汉王的父母妻子儿女归还给汉王,军中都欢呼万岁,于是各自返回,分离而去。

【参考译文】

楚汉两军相持很久没决出胜负,青壮年苦于军旅(征战),老弱疲于转运粮饷。汉王与项羽同时来到广武涧隔着水谈话。项羽打算与汉王单独挑战(以决胜负)。汉王数落项羽说:“当初与项羽一起受命于怀王,说好先进入关中且先平定关中的人就可以在关中称王,而项羽你背负盟约,最终在蜀汉立我为王,这是你的第一宗罪。项羽你假冒怀王命令杀了卿子冠军,推重自己,这是你的第二宗罪。项羽你救赵之后,应当还军(向上级)报告,而你擅自胁迫诸侯军队入关,这是你的第三宗罪。怀王约定(我们)进入秦地后不要肆意践踏抢掠,而项羽你烧掉秦的宫室,挖了秦始皇的坟墓,私自收缴秦人的财物,这是你的第四宗罪。至于强横地杀掉秦的降王子婴,这是你的第五宗罪。在新安用诡计坑杀秦军子弟二十万,把他们的将领封了王,这是你的第六宗罪。……项羽你暗中派人在江南弑杀义帝怀王,这是你的第九宗罪。你作为臣子而杀害君主,残杀已投降的俘虏,处理政事不公平,主持盟约却不守信用,天下所不容,简直是大逆不道,又算是你的第十宗罪。我凭借正义之师带领诸侯诛杀你这个凶恶的危害人民的家伙,让受过刑的罪人就能杀掉你项羽,何苦竟与你单独挑战呢!”项羽大怒,俯身用弩射中汉王。汉王胸部受伤,却摸着脚叫道:“敌人射中我的脚趾了!”汉王因创伤卧病,张良执意请汉王起身行走慰劳军队,以安定士卒,不要让楚军乘机取胜。汉王出来在军中走了走,病得更重了,于是赶快撤军到成皋。

汉王病愈后,向西入关,到栎阳,摆酒慰问当地父老,留四天后,又去军营,在广武驻军。关中的部队又渐渐出动(袭击楚军)。

这时,彭越率领部队驻扎在梁地,往来困扰楚军,断绝楚军粮食供应。田横也前往参与。项羽屡次攻击彭越等人,齐王韩信又前来袭击楚军。项羽害怕了,就与汉王立约,把天下(疆土)从中间分开,鸿沟的西面割给汉,鸿沟的东面给楚。项王把汉王的父母妻子儿女归还给汉王,军中都欢呼万岁,于是各自返回,分离而去。

[语言表达层次(C)]

10.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三个人物,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荆轲刺秦王》里的荆轲

《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廉颇

《项羽之死》中的项羽

要求:(1)开头必须用到“人性是有缺点的”这句话,且要用到上面提到的三个人物。(2)对人物形象作出合理的分析概括,且使用因果或假设分析。(3)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5)不少于200字。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本题题干限制较多,因而审清题意尤为重要。开头必须用到“人性是有缺点的”这句话,就意味着“人性是有缺点的”是中心句,所写的内容必须围绕这一点来展开;要求对人物形象作出合理的分析概括,就意味着要熟悉教材内容,分析概括出荆轲、廉颇、项羽的人性缺点。其他的要求如因果或假设分析、排比的修辞手法等也要正确运用。

【答案】人性是有缺点的,纵其功高盖世,也无法遮掩白璧上的微瑕。荆轲虽然谋略周详又忠心耿耿,但他鲁莽草率,自己所约之人未至,恐太子丹见疑,便草草入秦,以致事业未成;廉颇虽然武力高强又战功显赫,但他心胸狭窄,想与蔺相如比功劳比地位,若非闻蔺相如一言,恐怕两虎共斗,势不俱生;项羽虽

然英勇过人又所向披靡,却刚愎自用,最终丢失霸业,乌江自刎。人性的弱点,人皆有之,我们不能苛求完美,但要将人性的弱点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这就需要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在做事时尽力摆脱这些弱点,不被其左右,方能成功。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修改画横线部分的句式,使之与前文句式一致,语气一致。(字数可增减,标点可改变)

【导学号:46162057】司马迁在受宫刑之后写给他朋友的那封著名的《报任安书》中,讲述了他受刑的原因,受刑后痛苦的内心,支持他顽强生活下去的信念和追求。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信中说,他之所以忍辱偷生,是因为在他看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如果伏法受诛抗争圣上的戏弄,回击流俗的讪笑,岂不是“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须知著述“草创未就”,父亲的遗愿还没有实现,决不可就此轻生。况且那些留下传世之作的圣贤人物,都经历过厄运。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画线句之前的句式为反问句,画线句要与前文句式一致的话也必须改成反问句。

【答案】须知著述“草创未就”,父亲的遗愿还没有实现,怎能就此轻生?况且那些留下传世之作的圣贤人物,哪个没有经历过厄运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