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练习的目的_方法和编写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中练习的目的_方法和编写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中练习的目的_方法和编写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中练习的目的、

方法和编写原则*

刘颂浩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提要练习设计是教材编写中的重要一环,这方面的研究却一直不受重视。本文对练习研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看法:1)练习目的有主次之分;2)应该对练习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如方法、练习形式、题型等)进行明确定义;3)练习编写原则不同于练习目的。本文相应地提出了练习编写的五条原则。

关键词练习练习方法练习目的练习编写原则

练习是教材编写中的重要一环。常见的说法是,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不过,相对于练习的重要性而言,这方面的研究却进展缓慢。胡明扬(1999)指出:/我们的教材练习比较少,而且不少有-硬凑.的痕迹。每一种练习要多少个就凑个数。在课文、语法、注释方面花的功夫多,练习下的功夫不够。0在本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多方搜罗,最后的结果是,题目中包含/练习0的论文不到10篇(详见参考文献)。研究练习的文献,当然不必都以/练习0命名,但这一数据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近年来,不断有人提出,练习是教材编写与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刘颂浩,1999a;李绍林,2001、2003;郑蕊,2001;肖菲,2002;赵延风,2006等),所言非虚。本文首先对练习研究的现状进行简单梳理,在此基础上对练习的目的、方法和编写原则提出个人意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借此引起学界对练习研究的重视。

一练习研究现状

练习研究有两个重要的角度:或从练习形式出发,研究其特点、设计原则、应用领域等;或从课型出发,研究综合、口语、阅读、听力等课型适合用什么练习形式。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后者的基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后一类研究较多,这里不再举例。对单一练习形式进行的研究则比较少,就我们看到的材料而言,大概有:多项选择题(鲁健骥,1984;郭树军,1989;刘颂浩1996、1997)、听写(刘颂浩等,1995;王静, 2001)、判断正误(戴悉心,1999)、注释式词语练习(刘颂浩,1999a)、复述(张晓慧,1997)、听读(李海燕,1998)、小组活动(蒋以亮,1998;王瑞烽,2007)等。谈论教材编写的文章,常常

*衷心感谢5世界汉语教学6匿名审稿专家对本文初稿提出的修改建议!文中错误由作者负责。

111

附带地论及练习(如李泉、杨瑞,1999;程相文,2001;杨寄洲,2003),专门介绍教材练习设计的,我们见到的只有杨惠元(1997)和曹晓艳(2005)。在论述教材评估的文献中(如赵金铭, 1998),也会谈到练习方面的一些问题。从练习编写原则角度进行探讨的,有李杨(1994)、郑蕊(2001)、肖菲(2002)、周健、唐玲(2004)等。此外,刘颂浩、汪燕(2002)和王晓娜(2003)对练习设计中的语境问题进行了研究,李绍林(2001、2003)探讨了泛化和分化这一对概念在练习编写中的应用。

由于对练习形式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不少问题上我们还说不清楚。比如,周健、唐玲(2004)引用了5桥梁6中的一个交际训练题目(稍有缩减):

(1)根据提示写一段话或说一段话(150字左右)

提示:1)吸毒不能尝试,,

2)有这样一个吸毒者,,

下列词语帮助你表达:

吸毒、海洛因、发作、戒、注射、损害、理解、丧失、人格,,

周健、唐玲(2004)认为:/这一课的主课文是5试试吸毒6,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又有了以上具体的引导,就容易运用所学词语完成成段表达的任务。0在训练成段表达时,这一题型使用很多。说来也巧,我们对这一题型的看法,和周健、唐玲(2004)正好相反。不管是在口语课还是综合课上,每次运用这一题型,我们都发现,它的难度极高。很多学生写(或说)出来的话语,句与句之间毫无关联;对所给词语,也是照着课本上的顺序来用,不敢有丝毫改动。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何在?是学习者的程度有别?抑或是题型本身的特点所致?在没有深入研究之前,还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练习研究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迫切需要研究者加以关注。

尽管如此,从总体上来看,练习研究取得的进展还是可喜的。在以下这些问题上,研究者已有相当一致的意见:

A.练习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语言教学以及练习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不过,/培养语言交际能力0这一终极目的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一个具体的练习项目只能针对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在练习目的的确定和取舍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B.练习应该有效。无效的练习不能达到目的,练了也是白练。比如,在阅读训练中,猜测词语的意义这一练习,训练的是综合利用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的能力。但是,如果练习句提供的语境并不足以推断出目标词的意义,练习就是无效的。

C.区分主要题型和次要题型。李泉、杨瑞(1999)区分常设题型和非常设题型,胡波(2000)区分基本形式和其他形式,周健、唐玲(2004)区分主干题型和分散题型,意思大体相同。李绍林(2003)是从/练习样式的总类和分布0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的。他认为,教材的练习样式应该相对固定并且最大限度地运用到每课当中,重现率低的练习样式需要/消灭0;练习样式的总类,以10种左右为宜。程相文(2001)则认为,教材中同一练习形式的使用频率太高,会给人重复乏味之感,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两位学者的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值得补充的是,每一种练习形式,都有独特的要求,学习者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熟悉。因此,练习形式如果频繁更换,学习者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熟悉、适应新的练习形式。某些情况

112

下,这可能是一种浪费。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并且参照现有的教材编写经验,我们认为,一本教材中,主要题型和次要题型的总数,保持在15种左右比较合适。这里的题型,经过了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而不是只看字面的不同。关于这一点,下文会有详细讨论。

D.区分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郑蕊(2001)指出,设计练习时,应该考虑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华留学生课外有很多参与真实交际的机会,目前的课堂教学又比较重视交际性训练,因此,教材练习就应该以语言点为主,重视词语、句式以及结构的练习。同样是强调要区分课内和课外,周健、唐玲(2004)的做法则和郑蕊(2001)不同。他们认为,课堂上的练习形式应该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交际活动,大量的知识巩固和技能训练项目应该在课下完成。教材设计者也已经开始注意区分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比如5新中级汉语听力6把/课内和课外相结合0作为一条重要的原则,并为每一单元配备了供课外使用的课文、录音和练习(刘颂浩,2005)。

E.练习编排要讲究顺序。一般认为,练习顺序应该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因此,练习顺序与教学内容的顺序就必然会有差异。

F.练习量不是越大越好。关于练习量,早期的担心是数量不足(赵金铭,1998;胡明扬, 1999)。比较新的教材练习量普遍增大,5速成汉语初级教程6练习篇幅相当于课文篇幅的三倍(程相文,2001),5桥梁6每课练习的总题量接近100(周健、唐玲,2004)。郑蕊(2001)认为,课堂练习应该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0上,宁少勿滥。周健、唐玲(2004)指出,超量过多,会使学生不堪重负,产生畏难情绪。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意见。我们认为,练习量不能太大的根本原因也许在于,如果练习量过大,学习者接触课文的时间和数量就会大为减少。练习量和课文量是一对矛盾,在二者之间应该保持平衡。

二练习的目的

这一部分讨论三个问题:练习可以实现哪些目的?练习目的如何分类?怎样判断某一练习形式是否合适?

2.1练习可以实现哪些目的?

如上所述,练习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练习设计时,需要将这一目的进行细化。粗略地总结一下,关于练习的目的(有人称为/练习的功能0),研究中提到的竟有十一项之多。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A.复习强化。复习强化是练习的最重要功能之一。但凡学过的内容,都可以采用某种方式进行复习强化。复习强化的功能是通过重现实现的。在课文中,重现词汇和语言点的难度较高,而通过练习来提高重现率则容易得多。

B.归纳总结。郑蕊(2001)把/归纳0视为练习编写的一条原则,刘颂浩(1999b)把/总结0看成阅读课词汇训练的五种方法之一。归纳总结可以使语言知识更加有条理,从而便于记忆和提取。李绍林(2001、2003)提到的泛化和分化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C.拓展提高。复习强化和归纳总结针对的都是课文中现有的内容,拓展提高则和学习者的自我表达密切相连。不管是限制性运用(比如完成句子或对话),还是完全的自由表达,都属于拓展提高(周健、唐玲,2004)。让学习者掌握语言使用条件和环境的练习,也属于拓展提高类。

113

D .诊断检查。诊断的目的是发现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诊断主要是通过练习进行的。所谓/理解型0练习,大多具有诊断检查的作用。诊断检查和复习强化有关系。用来进行诊断检查的练习,对于已经具备相关知识的学习者来说,就是一种复习强化。李绍林(2003)指出,在教学之初,从练习中得到的信息还有助于判断学生的起点。如果起点不足或过高,就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这也是诊断检查的效用。赵延风(2006)根据学生的错误,反思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练习进行相应的修改。这是对诊断检查功能的又一应用。

E .意识培养。有些练习,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策略和意识。比如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识,根据阅读目的灵活调整阅读策略的意识,正确认识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从而减轻焦虑的意识,等等。具备相应的意识并且掌握相关策略,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就能得到增强。所谓/授人以渔0正是这个道理。

F .放松调节。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应该有张有弛。从头到尾一直高度紧张可能不是最佳选择。特别是以训练接受性技能为主的课堂,需要给学生一段重在表达的活动,比如刘颂浩(1999b)提到的/评价练习0。这样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调节课堂活动类型。

G .增强动机。郑蕊(2001)、肖菲(2002)等学者认为练习编写需要遵循趣味性原则。练习如果有趣,则能增强学习者的内在动机1。不过,在/到底什么样的练习才算有趣0方面,论述还不是很多。郑蕊(2001)、肖菲(2002)的主张多与文化因素相关:练习中结合了文化因素,就算有趣。李杨(1994)在论及5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习题集6中的一道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择合适的一个)时,有如下论述:/这种有意设定的语言环境不仅使语言训练变得接近真实,能增进学习兴趣,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条件,有助于学习者按规定语境来使用词语完成句子。0换言之,对于李杨(1994)来说,将练习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就算有趣。刘颂浩(2005)指出,可以通过对内容的适度夸张增加练习句的趣味性。

H.应试培训。胡明扬(1999)认为练习题型和内容应该跟汉语水平考试(H S K )接轨,郑蕊(2001)则更进一步,认为这是练习不可推卸的责任。接轨的具体要求,主要是在练习中采用含四个选项的多选题。从技术的角度讲,这也许不难做到(初级教材可能是例外o)。不过,课堂教学毕竟不是考前培训,在练习中所能结合的应试内容是有限的。

I .欣赏领略。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强调,要吸收传统语文教学中注重背诵的经验,要求学习者背诵文字优美并且具有交际价值的范文。背诵这一传统方法,能够使学习者体会到范文作者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的高超技巧,也能使学习者对汉语的韵律、修辞等有更深刻的感悟,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欣赏领略汉语之美。

J .开发智力。李杨(1994)认为,训练/也是认知及开发智力的手段0,杨寄洲(2003)把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练习称为/智力开发型0练习。我们常说,学外语有助于开阔视野,提高素质。之所以如此,也许和练习的开发智力功能有一定联系。不过,智力开发和练习题型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K .减负降压。这一功能是对教师而言的。杨惠元(1997)指出,练习编写应遵循四项114

1

o匿名审稿专家指出,趣味性练习同时具有放松调节的功能,我们赞同这一看法。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指出这一点。

原则:练习为学生服务、练习为教师服务、练习为课堂教学服务、练习为技能训练服务。他说:教材中的练习/必须题多量大,使教师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不需要另外编写补充练习。一套好的练习等于为教师备课和上课提供一份参考教案。0既然如此,好的练习就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备课负担。

上述十一项目的,是不是都有必要?练习能够实现的目的,是不是只有这十一项?一个练习项目可以兼顾哪些目的?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2.2练习目的如何分类?

练习目的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分类,终极目的和短期目的就是常见的一种分法。听力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聆听能力,但短期目的可能是语气和语调的辨认。这一点大家耳熟能详,不用多说。本文想强调的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尚未引起注意的是主要目的和次要目的区分。在主要目的之外,练习往往还可以兼顾一个甚至数个次要目的。两个练习项目,如果在实现主要目的方面没有区别,那么,能够兼顾其他目的的一个将会胜出。比如,我们倾向于用/m i、m i0来训练三声和四声的对立,而不用/l i、l i0。根本原因在于, /m i、m i0可以同/买、卖0等联系起来,训练是有意义的;而/l i0是普通话中不存在的音节,此时的训练和意义无关。在训练三声和四声的对立方面,这两组音节的价值是相同的,即主要目的相同。但是,它们在次要目的上的表现不同:/l i、l i0不包含任何次要目的,是一种纯粹的语音训练;/m i、m i0则兼顾了意义,是更好的选择。

语言教学总是在追求效益最大化,主要途径之一,是让练习兼顾多种功能,实现多个目的。练习兼有两个甚至多个目的,是常态而非特例。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而言,很多练习的问题,不在于主要目的实现得不好,而在于没有兼顾次要目的。

不言而喻,对目的主次关系的认识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练习结果的期待。期待不同,教师提供的反馈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比如词语猜测练习,我们前面曾两次提到,这一练习可以用来进行意识训练(主要目的)。此时,我们想让学习者认识到: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碰到不熟悉的词语是正常的,不需要因此而苦恼;读者或听者可以通过语境理解不熟悉词语的部分意义,很多情况下,这就够了。学习者具备了这样的意识,训练的主要目的就达到了。他们是不是注意到了语境中的某些线索,能不能把不同的线索整合起来并不重要。但是,如果训练的主要目的是猜测能力(假定学习者已经具备了猜测意识),那么语境线索的识别与利用就成了关注的主要方面。教师也需要指出学习者在这些方面的缺陷,帮助他们加以改善。这也提示我们,同一个练习包含着不同的侧面,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给予这些侧面不同的关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练习的性质。

练习实现的主要目的,可以作为练习分类的依据。2.1小节中提到了十一项目的除/减负降压0外,其余的似乎都可以作为类别名称。这样的一个类别体系,比现有的分类要细致得多。目前见到的分类中,周健、唐玲(2004)(分为/模仿记忆型、联想创造型、任务交际型0三类)和杨寄洲(2003)(分为/理解型、模仿记忆型、智力开发型、交际型0四类)比较有代表性。目的分类法的问题是,目的本身(其定义、产生以及改变)似乎有较大的随意性。当然,目的或功能不是练习分类的唯一角度,周健、唐玲(2004)就提到了/机械操练题和灵活运用题、主观题与标准题、单项题与综合题、个人题与互动题0等多种分类。还需要指出,某类练习在语言教学项目中占据的地位,取决于项目的特点和设计者的教学理念。总的来看,/复

115

习强化、归纳总结、拓展提高0这三种,是不同的语言项目都需要具备并且高度重视的类型。

2.3怎样判断某一练习形式是否合适?

练习总是具体课程中的练习,其目的也服务于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如果对课程目的有不同的认识,在/是否应该采用某一练习形式0这个问题上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在谈论练习形式是否合适时,这是首先需要明确的。比如,在听力和阅读课堂上,表达或运用型练习的采用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杨惠元(1988)的第25法是/听后组词0,要求/老师说一个词素,学生用这个词素组词。可让一个学生组多个,越多越好;也可让每人说一个,不许重复0。刘颂浩(2001)则认为,听力课上不宜采用这一方法。原因是,它提供的输入量太少,但是占用的课堂时间却很多。刘的观点是把听力课看成/以训练接受性技能为主的课程0的结果。总之,如果在判断/某一具体练习形式是否合适0上出现争论,往往需要追溯到/课程目的0这一层面才能解决问题。但是,恰恰是在这一层面,研究者的争论也是比较多的。从实践的角度看,不同的教学单位开设的课程有可能名称相同,但在各自的体系中占据的位置不同,教学目的也会不同。这也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三练习方法

在研究练习问题时,/方法0/形式0和/题型0这三个术语都很常用。但就我们所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没有人试图明确地定义它们。也许越是常用的术语,定义的难度就越大。这里也只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讨论。

按照我们的理解,/练习形式0和/题型0是同义术语,它们都可用在教学中。在测试中,习惯上称/题型0。有些研究往往只根据字面的不同来区分练习形式。如胡波(2000)列出的5汉语中级听力教程6的练习形式有:/用自己的话复述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大意、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朗读0,前二项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如果去掉朗读,后二项也没有区别。/填空并朗读0是两种形式的简单加合,不能认为是全新的形式。按照周健、唐玲(2004)的统计,5新实用汉语课本6的主干题型有47种之多,远远超出其他教材。之所以如此,和练习形式没有进行归类有一定关系。比如,该书有/描汉字、写汉字、分解汉字部件、找字中字0等练习,不难看出,前二项的本质是一样的,后二项也可归为一类。又如,李泉、杨瑞(1999)在介绍5汉语文化双向教程6时,列举出了该书采用的题型,恰好也是47种。其中有/你对@@@是怎么看的,写一篇500-600字的短文0/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谈谈@@@0。除了字数上的区别,这两种题型的本质也是一样的。我们认为,在谈论练习形式或者题型时,应该进行一定的概括,不能只看字面的差异。

/方法0可以作为术语使用,也可以在一般意义上应用。作为术语,可简称为/,,法0,以示区别。我们把/方法0看成是练习形式和题型的上位概念。比如,/模拟法0是对目的语进行的模仿。这一方法应用到听力教学中,就是/跟读句子0;应用到汉字学习中,就是上面提到的/描汉字0和/(对照课文)写汉字0等。不过,如果是听写汉字,就不是模拟法了。再如,/选择法0是在给定的范围内(往往表现为选项)进行选择判断的方法。下面是几个例子:

(2)看了一个多小时的书,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眼睛很累

B.想吃点儿东西

C.要休息休息

116

(3)爬山的真正_____________在于爬的过程,而不在于爬了多高。

A.兴趣

B.乐趣

C.情趣

(4)这种东西比较娇贵,____________________。

A.用的时候要小心

B.随便用就行

C.用法难以掌握

这三个题目使用的都是选择法。不同之处在于,如果没有声音输入,(2)就无法进行判断,因为A、B、C放入空格中都成立。该题适合进行听力训练:学生看到的是(2),听到的是/看了一个多小时的书,我眼睛很累0或另外两个相应的句子之一。(3)则不同,句子本身已经提供了足够的语境,不需要声音输入也能判断出,B(/乐趣0)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该题适合进行阅读训练。(3)与(4)的区别在于,(3)的重点在三个选项的相互区别上,(4)的重点则是句子中的/娇贵0一词,选项A是对/娇贵0的解释。(4)既可以用在听力训练中:学生只看到(4)中的A、B、C三个选项,听到的是句子的前半部分/这种东西比较娇贵0;也可以用在阅读训练中:学生看到的是(4)的全部。类似/选择法0和/模拟法0这样比较具有概括意义的方法到底有多少种?这些方法在应用时,有哪些形式上的变体?这些是练习研究迫切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讲到方法,很容易联想到吕必松(1990:140)的论述:/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是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其道理就像吃饭必须用嘴、走路必须用腿一样明显。0另一些研究者,比如李杨(1993),尽管措辞不同,意见却基本一致。/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技能0是对外汉语教学历史中出现的重要理论之一,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过,按照上文对/方法0的理解,/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0就难以成立。训练不同语言技能所用的方法当中,相同的似乎要多于不同的。选择法(特别是含四个选项的多选题)、问答法、模拟法、听写法等,在不同的技能课上都可以见到。我们认为:很多方法是通用的,可以用来训练不同的技能。方法和技能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在训练不同的技能时,应当根据技能的特点对方法进行灵活应用。如例(2)(3)(4)所示,同样是选择法,如果用在不同的课型上,就需要对题目和选项进行不同的处理。需要指出的是,/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0中的方法,也可以有其他理解,详见刘颂浩(2007)。刘的主要结论是:/在-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这一理论中,蕴含着方法和技能的一一对应关系。但是,不管怎么样来理解这里的方法(-教学法.-教学技巧.-用眼、用耳.等),这种一一对应关系都是无法建立起来的。把这一理论用在划分课型上,需要以方法和课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前提。同样,不管这里的方法是什么意思,这种对应关系也都是无法建立起来的。0

四练习编写原则

李杨(1994)的/练习编排的基本原则0是笔者所见最早的论述练习编写原则的文章。此后的研究有李泉、杨瑞(1999)、肖菲(2002)、杨惠元(1996、1997)、郑蕊(2001)、周健、唐玲(2004)等。这些学者的努力,为进一步探讨练习编写原则奠定了基础。上文当中,也多次提到这些研究。我们认为,练习编写原则不应该杂乱无章,也不宜和练习目的混为一谈。讨论练习编写原则时,需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形式?怎样进行编写?练习之间的呈现顺序如何?练习的种类如何?怎么处理练习和课文的关系?这些是在练习编写

117

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初步的建议是以下五条原则(刘颂浩,2008:156-158):

A.目的明确,形式灵活。首先要保证顺利实现主要目的,在此基础上尽量兼顾次要目的。确定练习目的,需要考虑课型。以接受性技能为主的课型(听力、阅读),不应采用/造句、成段表达、作文0等练习;反过来,作文课上也不宜大练/语音听辨0。确定练习目的,还需考虑课文。如果课文中包含很多细节(如数字、议论文中的证据或例子),可用填写表格的方式加以整理;如果课文中某个生词的语境比较清楚,可以考察对该词的猜测情况。

B.简洁直接,实用有效。在编写过程中,应该将与目的无关的内容去掉,使练习目的简明而直接地展现出来;还应该尽量将影响练习效度的因素排除在外,使练习形式能够高效地实现目的。

C.编排有序,彼此配合。练习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为同一课文设立的不同练习,整体上要互相配合,把需要练习的地方都练到。

D.主次分明,种类适中。如前所述,一本书中,练习形式要区分主次,种类要保持适中。上文的建议是,一本书中,练习形式宜保持在15种左右。不过,同一练习形式往往有若干变体。巧妙地利用这些变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形式完全相同带来的重复乏味问题。

E.布局合理,文练平衡。/文0指的是课文,/练0指的是练习。这一原则是说,要合理配置课文量和练习量,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头重脚轻0(大课文小练习)或/头轻脚重0 (小课文大练习)都是不合适的。但具体做法如何,怎样才算是平衡,还需进一步探讨。

以上诸原则,讲述的分别是练习形式的选择(A)、具体题目的编写(B)、练习的编排顺序和配合(C)、练习的类别(D)、练习与课文的关系(E)。练习编写需要遵循的原则也许不止这些,但这五条应该是最重要的。

五结语

练习编写及其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对练习编写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指出了研究者达成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对练习目的、方法和编写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行文过程中,我们也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诸多课题。如果不拘限于练习编写研究,而是把眼光投向整个对外汉语教学,那么,本文的研究有两点启发:1)要提高对核心概念进行明确定义的意识。从上文可以看到,练习方法、练习形式和题型等,在相关研究中基本上没有进行过定义。本文的定义虽然是初步的,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核心概念的定义,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推论。根据本文对练习形式的理解,某一具体教材的练习形式,保持在15种左右比较合适;如果上升到方法的层次,总数可能会更少一些。同样,根据本文对方法的理解,/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0是难以成立的。这些都是核心概念明确以后的自然推论,同时也是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观点。2)要建立层次的意识。语言教学中的原则和目的,是有层次的,也是有主次之分的。/所有的原则(目的)一律平等0只能是空谈。上文我们看到,练习编写可以实现的目的有十一种之多。要求每一个练习题目都满足全部十一种目的,显然做不到。即使把目的减少到只有三种、四种,它们之间也仍然会有轻重缓急之分。层次意识的自然推论是/兼顾思想0:首先满足主要目的,在此基础上,尽量兼顾其他目的;兼顾得越好,练习项目就越成功。练习编写如此,语法注释和课文编写也是如此。

118

参考文献

曹晓艳(2005)5乘风汉语6练习设计研究,见刘颂浩主编53乘风汉语4教学设计与研究6,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

程相文(2001)对外汉语教材的创新,5语言文字应用6第4期。

戴悉心(1999)阅读练习中判断正误题的运用与设计,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编5语言文化教学研究集刊6第三辑,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郭树军(1989)H S K阅读理解试题的设计,见5汉语水平考试研究6,北京:现代出版社。

胡波(2000)听力教材分析与听力教材编写,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编5语言文化教学研究集刊6第四辑,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胡明扬(1999)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教材的编写问题,见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编5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6,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蒋以亮(1998)课堂交际技能训练的一种方法)))谈/分组0,5汉语学习6第1期。

李海燕(1998)谈初级口语课文教学中的/听读0训练,见郭振华、赵燕皎主编5北大海外教育6第二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泉杨瑞(1999)5汉语文化双向教程6的设计与实施,见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编5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6,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李绍林(2001)谈泛化、分化及有关的练习样式,5汉语学习6第6期。

李绍林(2003)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编写的思考,5云南师范大学学报6第3期。

李杨(1993)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中高级阶段汉语教学技能训练问题,见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编5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6,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李杨(1994)练习编排的基本原则,见李玉敬、王晓澎主编5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课程习题集6,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颂浩(1996)多项选择题应用中的一些问题,5语言文字应用6第1期。

刘颂浩(1997)再谈多项选择题,见郭振华、赵燕皎主编5北大海外教育6第一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刘颂浩(1999a)注释式词语练习试析,5汉语学习6第4期。

刘颂浩(1999b)阅读课上的词汇训练,5世界汉语教学6第4期。

刘颂浩(2001)对外汉语教学听力研究述评,5世界汉语教学6第1期。

刘颂浩(2005)中级听力教材编写理念的实践与创新,见李晓琪主编5汉语教学学刊6第一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颂浩(2007)关于/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0,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与习得研讨会论文。

刘颂浩(2008)5汉语听力教学理论与方法6,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颂浩林欢高宁慧(1995)听写及其运用,5汉语学习6第4期。

刘颂浩汪燕(2002)/把0字句练习设计中的语境问题,见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编5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6,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鲁健骥(1984)多项选择答案测试:出题技巧与题目分析,见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会刊5对外汉语教学6第4期(内部刊物)。

吕必松(1990)5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6,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王静(2001)记忆原理对汉字听写训练的启示,5语言教学与研究6第1期。

王瑞烽(2007)小组活动的任务形式和设计方式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5语言教学与研究6第1期。

王晓娜(2003)第二语言语体能力的培养与教材虚拟语境的设置,5汉语学习6第1期。

肖菲(2002)论华文教材练习编写的原则,5零陵学院学报6第3期。

119

杨惠元(1988)5听力训练81法6,北京:现代出版社。

杨惠元(1996)5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6,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杨惠元(1997)论5速成汉语初级教程6的练习设计,5语言教学与研究6第3期。

杨寄洲(2003)编写初级汉语教材的几个问题,5语言教学与研究6第4期。

张晓慧(1997)对外汉语教学的复述训练,5世界汉语教学6第4期。

赵金铭(1998)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5语言教学与研究6第3期。

赵延风(2006)/S+一+V0成句条件初探,见周小兵、朱其智主编5对外汉语教学习得研究6,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郑蕊(2001)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编写的偏差与应遵循的原则,见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教学业务处编5对外汉语教学与教材研究论文集6,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周健唐玲(2004)对外汉语教材练习设计的考察与思考,5语言教学与研究6第4期。

The A i m s,M ethod s and W r iti ng P r i ncip les of Exercise D esign i n T ea ch i ng Ch 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LI U Songhao

Abstr act Exerc ise design is one of the most i m portant parts in co mpili n g a textbook f or teach i n 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N evertheless,research i n this area has been l a rgely neg2 lected.On the basis of a detailed survey of researches on exerc i s e design,the author argued t h at disti n ction shou l d be m ade bet w een main and subsi d iar y a i m s of exerc ises.It is a co mmon prac2 tice i 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o have a single exercise ite m w ith more than one ai m,the rela2 ti v e i m portance ofwh ich can be adjusted accor d i n g to teaching needs.Besi d es,d istincti o n should also be m ade a mong core concepts of exerc ise design,such as method,exerc i s e f or m a,t and ite m types.W e hol d the i d ea thatmethod is a super2ordinate concept over the other t w o.F i v e princ i2 ples are proposed to gu i d e the process of desi g ning exerc ises:H o w to select a su itab le method?

H o w to write an exercise?H o w to arrange exerc ise ite m s?H o w m any types of method should be used?And what is the re lation bet w een exercise and tex?t

K ey w ord s exercise,exercise method,exerc ise ai m,pri n ciples of exercise writi n g

作者简介

刘颂浩,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英语系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习得与教学。出版5第二语言习得导论65汉语听力教学理论与方法65对外汉语教学研究6等专著,发表论文40多篇。

(通讯地址:100871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120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孙新爱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多元性/原则/认知 -摘要.在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要搞好词汇教学%必须根据汉语词汇的本身特点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把握好几个原则0文章中还谈到了认知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0 中图分类号12’3&4*文献标识码15文章编号1’)6+7’*()$+((8,(+7((’87(& 词汇是构筑语言大厦的物质材料%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0一个人如果不能掌握足够的词汇%就无法完成意义的表达%也就不可能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0对于外语学习者%掌握一定的外语词汇是很关键的0有人认为习得足够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59:和;<==$’3>6,甚至提出句法发展是否可以约化成词汇学习的问题0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它的中心地位要予以确立0同时%词汇是一个开放性系统%一种语言到底有多少个词谁也说不清楚0?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规定汉字教学量为*(((%词汇量定为>>+’0常用词8(((AA&((((%非常用词’((((AA’+(((0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学习者都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0学生要一个一个地学%教师要一个一个地教%尤其是外语学习%这一教学过程显得更是复杂0在词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讲清楚词语的音B形B义%更重要的是讲清楚词语的用法%即词与词的搭配以及搭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且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词语的用法0那么%如何达到良好的词汇教学效果%我们必须依据汉语词汇的本身特点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特点%来确立词汇的教学原则0笔者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则%在这里谈一谈以求教于方家0 一B要把握语素B字B词结合的教学原则 进行语素教学就是在讲一个新词时%把那些常用的B构词能力强的语素的意义教给学生0学生在学会了一个语素的基本意义之后%再接触由这个语素组成的其它新词时%就会根据该语素义去理解和记忆新词词义0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方便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0比如在教C丢失D这个词时%C失D是一个构词能力较强的语素%如果我们教给学生C失D的语素义%那么%学生遇到C失学D C失信D C失职D等生词时%就可以根据C失D 的语素义进行猜测0另一方面%汉语的词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单词%它是以一个个的汉字为基本书写单位的%往往每一个字自身都有意义%在单个汉字作为语素与其它语素组合成词的时候%往往仍保留有原来的意义0汉语复合词词义与语素义和词的结构都有关系%我们借鉴?汉语构词研究@$苑春法%+(((,一文研究结果%看一下汉语词词义与语素义之间的关系0该研究是基于遗传算法的汉语 +((8年*月第+卷第+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E F G9H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考试说明及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考试有关说明 本次考试将采用书写一课时教案及课堂教学两部分结合判定学生成绩的做法。 第一部分:书写一课时教案(满分:30) 教案写作要求 (1)教案要求书写工整,步骤齐全,打印。 (2)大标题黑体四号字,小标题宋体小四号字,涂黑。正文宋体小四号字。 (3)教案字数800-1000字。 (4)教案后面附板书设计 第二部分:每位学生限时15分钟,当堂讲授,老师根据其讲课水平打分(满分:70),教案制作和讲课水平两者结合,最后给出期末成绩。 附:印尼版华语教材第八课教案 第八课你们班有多少名学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练习对韵母i—u, uo—ou, ao—ou 发音的辨析 2. 背诵情景会话,能将本课所学的表达法用于交际 3.正确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注意每个字的笔画,笔顺,部件和结构 二、教学重点: 1.课文和生词 2. 语音: 韵母i—u, uo—ou, ao—ou 发音的辨析 在音节拼读的语流中掌握声韵调的正确发音。 3. 会话: (1)用多少询问数量 (2)用想表示希望和打算 4. 汉字:多,少,男,女,同,学,山。 三、教学难点: 1. “有”字句 2. 量词“个,名,口”的区别 3. 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关系

四、教具: 1. 词语卡片 2.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 1.以旧带新 2.讲练结合 六、课时: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复习检查上节课内容 (1)请三对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七课情景对话 (2)背诵第七课情景对话 (3)听写第七课的生词和汉字(教师酌情挑选) (二)新授 (1)引人新课(话题引人,复习引人:几---多少;口—个,名等) (2)学习新课 领读生词 认读生词 组词组句:扩展法(词—词组—句子) (1)班\个\名: 班—你们班—你们班有多少个(名)学生? 我们班—我们班有十九个(名)学生。 (2)多少:多少—多少人—你们班有多少人去游泳,多少人去爬山? (3)男\女: 男人\女人—男\女同学—你们班有多少个男\女同学? (4)活动:有活动—我们班有活动—你们班有什么活动?—你们学校有什么活动? (5)打算:打算去游泳—打算去爬山—打算回家—打算去参观—打算去看足球比赛 (6)想:想去游泳—想去爬山—想回家—想去参观—想去看足球比赛 (三)巩固复习 多种方式练习 归纳语言点 (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略)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主编:杨寄洲 副主编:邱军 编者:杨寄洲邱军李宁 编写说明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本大纲为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教学大纲。 大纲规定了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教学对象、教学时间、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大纲是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教 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重要依据。 本大纲还包括几个附属文件,它们是: 1、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语法大纲 2、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功能意念大纲 3、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情景和言语活动大纲 4、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考试大纲 5、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词汇大纲 一、教学对象 母语为非汉语、以不同学习目的学习汉语的各国学生。 1、年龄:年满十八岁、身体健康。 2、学历: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含高中)学历。 3、汉语水平: A、基本没有学过汉语,零起点的学生。 B、学过少量汉语,词汇量为600左右,基本没有表达能力的学生。 C、学过汉语,词汇量为1200左右,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语音 语调不准,语法不清楚,表达不完整、不准确的学生。 二、教学时间 A、B类学生教学时间为一学年(两学期),实际教学时间约为40周, 每周24学时,共计960学时(包括复习考试)。 C类学生教学时间也是一学年(两学期),实际上课时间为40周,第一 学期每周24学时,教学时间为480学时(包括复习考试);第二学期每周 20学时,教学时间为400学时,年教学时间为880学时。(包括复习考试、语言实践活动)。 学习时间不少于上述所规定的学时,才能达到本大纲所规定的各项教学要求。 三、教学目的 初级汉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一年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具有 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初步的言语交际能力,能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和一般社 交场合的交际需要,学习结束时,达到《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所规 定的一年级的标准。同时具有上专业课、阅读专业材料、进行专业交谈的初步 能力,为他们升入高年级继续汉语学习和进入其他高等院校学习相关专业打下 语言基础。 初级汉语教学目的还包括适当地介绍和讲授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知识,减 少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 通过初级汉语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自学汉语的能力。

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学习笔记]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Robert Mager)强调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用马杰自己的话说,“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且不知道自己走错了目的地”。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这本经典著作中,马杰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变化,了解目标是否达到。例如,“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 (2)条件:说明学习者表现学习行为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因素。例如,如果要表述一个“要求学习者能够辨别各种鸟类”的教学目标,那么必须指明的条件是“从黑白图片中,还是从彩色图片中”,“允许学生使用工具或不使用工具”。 (3)标准: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或行为改变的程序)。例如,“学生能够在十分钟内解出二元一次方程”。 马杰的“行为”、“条件”和“标准”的三要素模式至今仍为教育界所接受。用传统的方法表述的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比较笼统含糊,对其中的含义,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这种提法不能为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指导。而使用马杰的三要素模式编写的学习目标就很明确具体,清楚地告诉人们,学生将获得的能力具体是什么,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 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马杰的三要素的基础上,加上对教学对象的描述,这样,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为了便于记忆,他们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例如,提供10个图形,二年级学生能够识别哪些是长方形、哪些不是长方形,在10个图形中,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 需要指出,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机械地按上述要求编写教学目标,这一点将在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中做进一步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填空·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或交际派) 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_听觉加工、译码加工、思维加工。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沉思型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卷的客观化程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听说实践和分析理解。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课堂与课外、知识与应用结合 ·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计划、构建、执行。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听力材料、声音条件、人物特征。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15、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有贝力子等。 ·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分析、实施、反馈。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四个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提问、回忆、复述、讲述、对比、游戏、练习(七个中选择三个即正确)等。 ·20、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21、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22、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内容上分,有:文化导入、旧知导入、情境导入、图片导入、教具导入、随机导入(选择三个填写即正确)。 ·23、会话训练的一般方法有:对话、语言实践、游戏、问答、表演、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4、教学内容结束的主要形式有:小结、思考、归纳、复述、朗读、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5、听力课的课堂教学有听前预示、听时练习、听后检查几个阶段 ·26、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化试题。 二、选择 ·1、属于以分析理解为主的教学法流派是(B)。 A直接法 B听说法 C翻译法 D全身反应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模拟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①语言的______的本质特点决定了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 语言交际能力。 ②______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于法国。《新概念英语》是这种教 学法的典型教材。 ③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______。 ④第二语言教学法之所以形成各种流派,除了各个历史时期的 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产生了严重作用外,_____________及其他相邻学科的发展及研究成果也对其产生了影响 ⑤话语分析是对话语的_______分析,是一种动态的分析。 ⑥教学单位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它是依据教材的_______划分的。 ⑦学习语境主要指课堂、教材、教师和_______。 ⑧第二语言教学重视区分失误和_______这两种例外性质的错误。 ⑨在一本教材中包括了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训练内容的称为_________教材。 ⑩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_________试题。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建国以来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0年成立于: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北京外国语学院 D.北京师范大学() 2.《语言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经典著作,也是______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A.直接法 B.听说法 C.自觉实践法 D.功能法 () 3.最早提出“中介语”概念的是 A.奥苏贝尔 B.皮特.科德 C.塞林格 D.克拉申 ()4.进行教学总体设计的关键是______与_______相一致。 A.教学原则、教学类型 B.教学目标、教学类型 C.教学原则、教学内容 D.教学目标、教学原则 () 5.会话教学最根源的原则是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

一、对外汉语教学目的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础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 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总则,体现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感情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针对教与学提出的一条根本原则)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结构是基础;功能是目的;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 5、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三、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 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教师、学生和教材。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感知阶段、理解阶段、巩固阶段(从理论到实践的阶段)、运用阶段。 五、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技巧 1、备课与写教案 2、课堂组织管理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 (1)排斥心理障碍,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2)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驾驭课堂。(教师成为全课堂注意的中心)(3)稳定课堂秩序。(最经常发生又难于解决的问题是迟到和缺课。) 3、教师的语言 (1)是指第二语言教师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对该语言的非母语学习者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交往中有意识使用的目的语系统的变体。 (2)特点:一慢,语速放慢,增加停顿;二简化,使用简单的词汇、句子;三详细化,输入更多信息包括多余信息,采用重复、释义、迂回的办法,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者理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你认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210 二、教口语的方法很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196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方法上应遵循口语课的教学原则: 1、交际性原则 (一)学习内容中的交际:口语教学要重视说话双方能互相交际的内容和意义,因而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着其独特的要求。 (二)课堂活动中的交际:口语课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没有互动就不能称之为口语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口语交际的特定情境,在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注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绝大多数学生都可参与的话题,便于双向互动的话题 2、个人化原则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谈熟悉的事情、讲自己的故事。 3、精讲多练原则 (一)精讲 其一,立足于与情景相结合的功能,讲清一定的情景下的一定的交际功能,以及完成一定功能的语法项目,以功能统语法。 其二,口语用法。注意多讲一些口语的表达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再现社会口语的特色和情景,增强真实感,使课堂教学和社会交际接轨。 (二)多练 第一,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第二,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一)通过教授语言讲解文化 (二)通过相关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举例说明分析教学对象的重要性。P85 P86 分析教学对象能够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对象的分析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定。 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从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四个方面分析。 1、自然特征包括学习者的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及文化背景等等。这些自然特征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有决定的作用。自然特征关系到教学原则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例如:孩子与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在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有所不同;文化程度高低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国别不同、第一语言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教学原则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如教韩国、日本学生的中文和教欧美学生的中文就很不相同。 2、学习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和临时目的等五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决定了第二语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 3、学习起点一般是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对学习汉语的认识、兴趣、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差异,直接影响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一、对外汉语教育发展情况 1.对外汉语教育基本概念 (1)母语与外语 (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3)目的语与媒介语 2、对外汉语学科构架 (1)基础理论 (2)应用理论 (3)应用研究 (4)教育实践 (5)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3、学科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文教学的关系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4)交际能力 4、对外汉语教育发展历史 (1)1949年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概况 (2)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 (3) 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刊物 (4)学科地位的确立 (5)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吕叔湘朱德熙邓懿王还杜荣 二、教学模式 1、教学法 2、教学模式 3、语法翻译法 4、阅读法 5、听说法

6、全身反应法 7、团体学习法 8、暗示法 9、自然法 10、交际法 11、任务式教学 12、侵入式教学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 2、课程设计 3、教学大纲 4、结构大纲 5、功能大纲 6、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四、对外汉语教材及测试 1 著名的对外汉语教材 (1)《老乞大》 (2)《语言自迩集》 (3)《汉语教科书》 (4)《基础汉语课本》 (5)《实用汉语课本》 (6)《中文听说读写》 (7)《新实用汉语课本》 2 教材的分类 (1)综合型教材与分技能教材 (2)单元制教材与单课制教材 (3)结构型教材与功能型教材3 教材选用的原则

4 语言测试的种类 5 语言测试的效度 6 语言测试的信度 7 汉语水平主干考试及分支考试种类 8 教学评估 第二部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一、第二语言习得基本概念 1.习得与学习 2.外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3.语言习得机制 4.中介语 5.普遍语法 6.母语迁移 7.化石化 8.教师语言、外国人话语 9.个体差异 10 认知风格 二、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 1. 对比分析 (1). 对比分析 (2). 对比分析强势说及弱势说 (3). 对比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2. 偏误分析 (1).偏误分析理论背景 (2).偏误和错误的区分 (3).偏误分析研究的步骤 (4)偏误的五个来源 (5)偏误分析的贡献 (6)偏误分析的局限

对外汉语教学法作业

[一、二看现代汉语书,三、四、五找出英文单词] 一. 汉语拼音拼写 二. 汉语的笔顺 三. 汉语学名词术语 1.元音Vowel / vau额l/ 2.辅音 consonant 3.声母initial consonant 4. 韵母simple or compound vowel of a Chinese syllable 5. 声调tone 6.音节 syllable 7.单音节词monosyllabic word 8.双音节词disyllable 9.多音节词polysyllabic word 10.阳平 rising tone/second tone 11.阴平 high and level tone/first tone 12.上声falling-rising tone 13.去声falling tone 四. 汉字学名词术语 1.汉字Chinese characters 2.书法 handwriting 3.笔画 strokes 4.点 dot/point/spot 5. 横transverse/ horizontal/cross 6.竖 upright/vertical 7.撇 cast aside 8.捺 press down/restrain 9.提 raise/ 10.横折 cross break 11.竖折Vertical fold 12.横撇Horizontal right-handed 13.笔顺order of strokes 14. 部件component/ parts 15.偏旁Chinese character component/ the side of a Chinese character 16.单人旁 single side 17.言字旁 18.竖心旁 19.宝字盖Treasure word cover 20.学字头Learn injured-dedicated 五. 语法学术语 1.名词 noun 2.专有名词 proper noun 3.动词 verb 4.助动词 helping verb/ auxiliary

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及目的

1.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及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它既不同于针对本族人的汉语教学,也不同于针对本族人的外语教学。任何学科只有具有自身独特的学科任务,才有独立分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独特的学科任务。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征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包括以下几点: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一种语言教学,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教好语言。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又是第二语言教学,这就与第一语言教学(常常是母语教学)区别开来。由于它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它一方面要受到第二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制约,同时又要受到汉语教学本身特殊规律的制约。此外,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而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它又不同于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根据以上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性质的分析,可以简要归纳出几个对外汉语教学的特征:(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不是让已具备汉语运用能力的本族人掌握更多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而是让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掌握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能力。(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语言作为技能和能力,只有通过练习、实践才能掌握。(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为重要,基础阶段总是拥有最多的学习者,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与规律。(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通过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对比确定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分析并纠正学习者的错误。(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本身就应包含运用目的语成功地进行交际所必需的文化内容。(6)集中、强化的教学——相对说来,课程较集中,课时较多,内容较密集,进度较快,班的规模较小。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与课程设计 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教学目的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教学目的制定的合理性。教学目的要在教学计划中恰当定位,与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协调一致,指导教学主体行动并转化为教学结果,从而实现自身的合理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习者,他们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希望能够利用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更好地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的时一定要兼顾外国学习者及其国家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从加强各国之间、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愿望出发,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外国汉语人才。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对外汉语学者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对外汉语教学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它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并运用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的特点,因而比其它情况下的汉语教学更充分地显示出把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语言学习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不仅需要有智力因素发挥作用,同时也需要情感因素的参与。在掌握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教在掌握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有意识地采取适当的训练和辅导方法,加上学习者的积极配合,智力和情感因素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学习汉语必须同时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可以说,中国文化知识越丰富就越能从深层次上掌握汉语,发展高级的汉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近三十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开发一套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方法,西方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一种教学技术,并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行为观和认知观。前者强调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后者强调用内部心理认知能力来描述教学目标。尽管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致认为,描述教学目标不应只限于列出课题内容,或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其重点应放在学生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上。 股票、债券、保险 知识目标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界定股票的性质;列举持有股票的意义;分析股票的特点;阐释股票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 (2)界定债券的性质;说明债券的基本要素;划分债券的种类并比较三者的异同;阐述国债发行的目的(1)比较购买债券、 股票、保险等投资方 式异同,学习辩证思 维的方法; (2)利用有关知识 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 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 践能力; (1)培养学生为社 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 服务观念。要能够从 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 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 (2)培养学生积极 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两点基本要求 1、详细说明目标内容。教学目标应明确地表达或阐明教师的意图,以使人们观察了学生的行为或学习作品后,便能判断目标是否已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 2、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行为术语,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进行过研究。

如通过本课时教学后,学生能够根据所布置的阅读材料,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 (二)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 1.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三维结构,即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即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该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 用行为动词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新知识产生的过程和发展的体验与学习方法过程的体验,体现教学的过程价值。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如对比求异方法、实例解说法、逻辑推理方法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要求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2.三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学目标是对学科总体目标的诠释,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地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由一系列具体行为目标构成。 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学对象学生:二是学生的行为;三是确定行为的条件(是指对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四是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确定)。 二、陈述教学目标的常规方法 (一)行为术语陈述法(ABCD陈述法)

对外汉语教学总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总原则 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教学目的是直接为学生学习为主。大连微笑汉语学校在实际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首先,从教学过程上看,学生是教学这一认识过程的真正主体,是教学实践和认识活动有目的的承担者;教材(教学内容)是教学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客体对象,是主体实现目的的必要条件和手段;教师则是作为主体实现目的过程中必要的设计者、引导者、解惑答疑者—也即助体—而存在的,本质上讲,教师的作用就是辅助主体(学生)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第二,从教和学的关系上看,“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必然要由“学”体现出来。 第三,从内外因上看,学生是内因,教师和其他条件都是外因,没有内因,教师和其他条件都是外因,没有内因的能动作用或活动不符合主体的要求,再好的外因也起不了作用。 第四,从对外汉语教学原则体系上看,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等;才可能真正建立起平等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化的课堂;也才更有利于语言学习规律和习得理论的研究。 <1>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要求应当是整个教学工作应立足学生、满足学生、适合于学生的需要;全部教学活动应调动学生、依托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这是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对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最高体现,该原则要求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起点、过程和归宿来看待,并得到应有的实施。 <3>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三结合”尤其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教学的性质,这一性质决定了揭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特别是交际文化因素的必要性。“三结合”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条总原则,不仅体现了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总要求,同时也昭示了对外汉语教学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的走势;不仅反映了学科研究和发展的现状,也体现了在

对外汉语教学法题库

对外汉语教学法题库 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和教育学理论。 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 别是、、、。 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以教师为。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和。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为中心,以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结合,结合 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和。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和。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和。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 15、直接法是作为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 物有贝力子等。 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 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 等。等。 、、 20、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 主要途径。 21、水平测试和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 的测试 22、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内容上分,有:、、 。 23、会话训练的一般方法有:、、。 24、教学内容结束的主要形式有:、、。 25、听力课的课堂教学有、、几个阶段 26、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试题。 ①语言的的本质特点决定了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 语言交际能力。 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于法国。《新概念英语》是这种教 学法的典型教材。 ③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 ④第二语言教学法之所以形成各种流派,除了各个历史时期的 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产生了重要作用外,及 其他相邻学科的发展及研究成果也对其产生了影响

(完整版)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这种方法包含了四个要素: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⑴教学对象 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写的,所以描述学习目标时应指明特定的教学对象。有时候如果教学对象已经明确了,就可以从目标中省去这个要素。 ⑵行为 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到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而宾语则说明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及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一些可供教师参考选用的动词。比如,在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可以选用下面的动词: ①知识:说出……名称、列举、选择、背诵、辩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等; ②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改写等; ③应用: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列举等; ④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计算等; ⑤综合:编写、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重写、归纳、总

结等; ⑥评价:鉴别、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而在编写情感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则可以选用下面这些动词: ①注意:知道、看出、注意、选择、接受等; ②反应: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称赞、表现、帮助等; ③价值判断: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区别、解释、评价等; ④组织:讨论、组织、判断、确定、选择、比较、定义、权衡、系统阐述、决定等; ⑤价值体系个性化: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信、解决、要求、抵制等。 编写行为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前面讲过的学习目标分类方法,结合学科内容分成不同类别的学习目标,然后从上面提供的动词中选择出合适的行为动词,最后再把学科内容作为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就可以了。例如: 学习内容是“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要求学生能够举出一两个例子,说明人们在生活中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这是一个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其目标层次是应用,所以应该从“应用”一行中查找动词,比如使用“列举”这个词,这样“行为”就可以被描写成“列举生活中的一至两个例子,说明人们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 ⑶条件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试卷A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A) 2008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_对外汉语教学法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专业:___对外汉语年级/班级: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考试时间:90分钟考核方式:闭卷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阅卷人签名 一、填空15% 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和教育学理论。 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 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___、___、___。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___、___、___。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__________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___,以教师为___。 二、选择10% 1、属于以分析理解为主的教学法流派是()。 A直接法B听说法C翻译法D全身反应法 2、________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A信度B效度C难度D准确度 3、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A精讲多练B听说领先C学习者为中心D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4、我们熟悉的《新概念英语》是()的代表教材。 A翻译法B听说法C交际法D视听法 5、如果欧美学生比较多的班级,比较适合的精读课教材是()。 A实用汉语课本B标准汉语教程 C汉语会话301句D基础汉语40课 三、名词解释25% 1、教学行为 2、学习动机 3、区分度 4、交际能力 5、承接性话语 四、问答题30% 1、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教师在大班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2、课堂教学以前,教师应该做哪些准备? 3、听力技能训练中要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 五、分析题20% 阅读下面这篇课文,找出文中的语言点,并且为这些语言点设计一些操练方法。 课文 甲:开开电视,看有没有好节目。 乙:(打开电视)怎么不亮? 甲:插头没插上。 乙:(插上插头)屋子里太亮了。拉上窗帘。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2

对外汉语教案2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以下几个语言点 (1)我爱人最近老是不舒服。 老是的用法 (2)我觉得你还是带她去一次。 还是的用法再的用发与又的区别 (3)千万别耽误了 千万的用法 ( 4 ) 我不清楚 清楚的意思与用法 (5)我上星期带她去过了 上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环节:(1)领读课文(2分钟) ( 2 ) 讲解课文(以课后习题为主,意味理解全文)(8分钟) (3)解决教学目的(20分钟) A我爱人最近老是不舒服。 老有经常的意思,老是不舒服就是经常不舒服的意思,但在语气上比经常强, 应重度。后经常加形容词或副词,有时也加动词。 ex: 人家老(是)提前完成工作,我们呢!(加副词) 他老(是)问别人借钱。(加动词) 拓展训练:老的另一种用法。老后加名词,表长久的, ex:他是我们的老主顾了。 B 我觉得你还是再带她去一次。 a还是,副词,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还表希望,有“这样办 比较好”的意思。此句中,还是再带她去一次,说明带她去医院这个动作的 继续进行和再去医院比较好的意思。 ex:你明天还是再去试试吧! 今天天气还是很好。(昨天天气就很好) B再,副词,表示一次又一次,有时候专指第二次。再带她去医院就是继续 第二次带她去医院。 ex:我明天再来! 拓展训练:“再”表示将来时,动作还未发生,“又”表过去时,指已经发生 过的事。表示已经重复的侗动作用“又”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用“再”。 ex:这本书前几天我又读了一遍,以后有时间我还要再读一遍。 C 千万别耽误了 a千万,副词,务必,一定的意思,但语气比一定婉转。表恳切叮咛。 ex:天冷了,千万要记得添衣服啊! B耽误,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 ex:手续繁琐,实在耽误时间! D 我不清楚 清楚,三个意思,一是,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二是对事物了解的很透彻, 三是了解明白。作动词用,就像此句中,我不清楚就是我不了解不明白的意思。

!教学目标编写中常出现的错误

教学目标编写中常出现的错误 教学目标确定得是否正确,表述是否具体、明确、可评价,都将对学习活动的实施和学习活动的结果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从编写的课堂教学设计来看,目前在确定和表述课时教学目标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例如: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以前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圆、圆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画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我们目前已有意识将“使学生”等字眼省略,但仍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下面以该课时教学目标为例分析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1.行为主体错位 课时学习目标指向学生学习之后预期的结果,所以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教师。该课时教学目标中使用的“使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等表述方式偏离了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的目标定位,“使”、“引导”、“培养”这些都是对教师行为的表述,这就把教师定位在行为主体的角色上来,容易造成课时教学目标指向对教师教学过程效果的预期。落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显现出来的是教师追求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追求课堂教学过程的完美,降低甚至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这与新课改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是不相吻合的。因此,我们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克服当前较普遍存在的行为主体错位现象,重点关注行为主体的表述,把课时教学目标对教学的预期转移到学生的学习结果上来。如该课时目标可以描述为“学生通过……”、“经历……”,这样的表述就使学生的行为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了。 2.行为表述不明 课时学习目标的表述是不是明确,关键看表述的行为是不是明确。目标是直接与教学发生关系的,是用来指导和评价教学的。所以,行为的表述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且是易于评价的。但该课时教学目标使用的“认识……”、“掌握……”、“初步学会……”、“理解和掌握……”等行为表述方式是比较笼统的、模糊不清的语言,如果缺少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途径和方式的表述,缺乏了对学生学习之后预期结果的具体程度的定性表述,这种表述操作起来缺乏指导性,评价起来难于操作,课堂教学将很难实施。因此,我们在制定课时目标时,一定要用具体明确的行为表述方式来呈现,具体明确地点、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之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使课时学习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把握、易于评价。如该节课关于学生学习圆和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以及直径与半径之间关系的目标可以表述为“通过动手画、折、量,能说出圆和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能说明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这样的行为表述对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