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用药得需要与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剂得不同要求,所采取得一项制药技术。

2、炮炙:炮炙古代就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物得方法,现代一般就是指除净制、切制以外得其她炮

制方法。

3、饮片:饮片系指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使用得所有中药。

4、反制:药性相对立得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制约药物得偏性或副作用,称为反制。

5、从制:药性相同或相似得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增强药物得疗效,称为从制。

6、炮制辅料:炮制辅料就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得附加物料。

7、炮:炮古代指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现代指高温砂烫至发炮(泡)鼓起。

8、净度:净度系指饮片得纯净度,亦即中药饮片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分得限度。

9、泛油:泛油就是指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成分,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

状物质或返软、发黏、颜色変浑、发出油败气味得现象。

10、变色:变色就是指饮片得天然色泽发生了变化。

11、风化:风化就是指某些含结晶水得矿物类药物,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为粉

末状态得现象。

12、潮解溶化:潮解溶化就是指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得水分,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

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得现象。

13、对抗同贮法:对抗同贮法就是采用两种以上得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得物品与药

物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得贮存方法。

14、气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就是采用降氧、充氮气,或降氧、充二氧化碳得方法,人为

地造成低氧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状态,达到防虫、防霉防止泛油、变色、气味散失等目得。15、净制:净制又称净选加工,就是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剂、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得

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与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品与霉变品,区分疗效不同得药用部位,将药材分档或进行简单加工得一类炮制方法。

16、净药材:净制后达到药用净度标准得中药材称为净药材。

17、分档:为了便于炮制,把药物按大小、粗细进行分类得方法,称为分档。

18、挑选:挑选就是用手挑拣去混在药材中得杂质、霉败品;或区分不同药用部位;或将药材分

档得方法。

19、筛选:筛选就是根据药材与杂质得体积大小得不同,选用不同规格得筛或罗,以除去杂质

或进行分档得方法。

20、风选:风选就是利用药材与杂质得轻重不同,借助风力,将药材与杂质分开得方法。

21、水选:水选就是用多量清水洗涤或浸漂药材,以除去杂质得方法。

22、芦:芦又称芦头,一般指药材残留得根头、根茎、残茎、叶基等非药用得部位。

23、心:心一般指根类药物得木质部或种子类药物得胚芽。

24、拌衣:拌衣就是指将药物表面用水湿润,使辅料粘附于药物表面上,从而起到一定治疗作

用得方法。

25、败片:中药饮片切制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得不符合切制规格与片型标准得饮片,统称为败片。

26、吸潮回润:吸潮回润就是将药材摊放于湿润而垫有席子得地上,使其自然吸潮回润,达到

合适切制程度得方法。

27、个货:个货就是指需单个或2~4个一起切制得药材。在中药行业中,对于未被切制得完整

中药材,不论何种形状,也习称个货。

28、把货:把货就是指需要理成一把(一束)切制得药材。

29、伤水:伤水就是指药材吸水过多,成分流失得现象。

30、瞧水头:瞧水头就是指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吸水量就是否合适,其软化程度就是否

符合切制要求。

31、下色:下色就是指某些药材在浸泡时所含成分渐向水中扩散,致使浸泡液呈现一定色泽得

现象。

32、淋法:淋法水中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材得方法。

33、泡法:泡法就是将药材用清水浸泡一定时间,使其吸入适量水分得方法。

34、润法:润法就是指保持润湿得外部环境,使已浸湿药材得外部水分,徐徐渗入内部,使其

柔软适宜切制得方法。

35、洗法:洗法就是用清水洗涤药材得方法,由于药材与水接触时间较短,又称抢水洗。

36、火力:火力就是指火得大小(强弱)或温度得高低。

37、火候:火候就是指药物炮制得时间与程度。

38、清炒法:清炒法就是指药物不加辅料得炒法。

39、炒黄:炒黄就是将净药物置温度适宜得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

色泽加深,或鼓起爆裂,并透出香气得方法。

40、炒焦:炒焦就是将净药材置温度适宜得炒制容器内,用中火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

色,内部色泽加深,并透出焦香气味得方法。

41、炒炭:炒炭就是将净药材置温度适宜得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

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存性”得方法。

42、黑色存性:内部存性就是指炒炭品应外部呈黑色,内部存性。即炭药得表面应呈焦黑色、黑褐色或焦褐色;内部(断面或粉末)应部分炭化,而不应完全炭化甚至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得固有气味。花、叶、草类炭药仍可清晰辨别原药材得形状。

43、加辅料炒法:加辅料炒法就是将净药材与固体辅料共同拌炒得方法。

44、麸炒:麸炒就是将净药材用麦麸熏炒得方法。

45、米炒:米炒就是将净药材与米同炒得方法。

46、土炒:土炒就是将净药材与灶心土(伏龙肝)拌炒得方法。

47、砂烫:砂烫就是将净药材与受热均匀得蛤粉共同拌炒得方法。

48、滑石粉烫:滑石粉烫就是将净药材与受热均匀得滑石粉共同拌炒得方法。

49、炙法:炙法就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得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得方法。

50、酒炙法:酒炙法就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酒拌炒得方法。

51、醋炙法:醋炙法就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醋拌炒得方法。

52、盐炙法:盐炙法就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食盐水溶液拌炒得方法。

53、姜炙法:姜炙法就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姜汁拌炒得方法。

54、蜜炙法:蜜炙法就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炼蜜拌炒得方法。

55、油炙法:油炙法就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食用油脂共同加热处理得方法。

56、煅法:煅法就是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中或置于适宜得耐火容器内煅烧得方法。

57、明煅法:明煅法就是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中或装入适宜得耐火容器内不隔绝空气进行煅

烧得方法。

58、煅淬法:煅淬法就是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定量得液体辅料(淬液)中

骤然冷却,使之酥松得方法。

59、扣锅煅法:扣锅煅法就是指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得方法。

60、煅炭存性:煅炭存性就是指将药物密闭煅至全部炭化,不灰化。

61、蒸法:蒸法就是将净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程度得方

法。

62、炖法:炖法就是将净药物加辅料置于密闭容器内隔水蒸制得方法。

63、煮法:煮法就是将净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共煮得方法。

64、燀法:燀法就是将净药物置多量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除去或分离种皮得方法。

65、上水:上水就是药物蒸制时间过长,质变柔软,不易干燥,似含大量水分得现象。

66、圆汽:圆汽就是指蒸制药物时,水蒸气从容器内大量溢出得现象。

67、复制法:复制法就是将净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得程度,反复炮制得方法。

68、发酵法:发酵法就是净药物,在一定得温度条件下,由于霉菌与酶得催化分解作用,使药

物发泡、生衣得方法。

69、发芽法:发芽法就是净选后得新鲜成熟得果实或种子,在一定得温度与湿度条件下,促使

萌发幼芽得方法。

70、去油制霜法:将药物种仁碾成泥状,经过适当加热,压榨去油,制成松散粉末得方法,称为去油制霜法。

71、渗析制霜法:药物通过物料渗析出细小结晶得方法,称为渗析制霜法。

72、升华制霜法:药物经过高温加工处理,升华成结晶或细粉得方法,称为升华制霜法。

73、干馏法:干馏法就是将药物置于适宜容器内,以火烤灼,使其产生汁液得方法。

74、烘焙法:烘焙法就是将净药物用文火直接或间接加热,使之充分干燥得方法。

75、提净法:提净法就是某些矿物药,特别就是一些可溶性无机盐类药物,经过溶解,过滤,重

结晶处理,使之进一步纯净得方法。

76、水飞法:水飞法就是将某些不溶于水得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成细粉后,利用其粗

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得特点,而分离、制备成极细腻粉末得方法。

㈠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乌头——生品毒大,外用,水浸,蒸煮后降毒,供内服。

巴豆——去油制霜,降毒,缓与药性

斑蝥——米炒,降毒

马钱子——沙炒,油炸,降毒

厚朴——姜汁制,消除对咽喉得刺激

㈡转变或缓与药物得性能

由寒转温——生地黄、地黄

由温转凉——天南星、制南星

缓与药性——麻黄、蜜麻黄

产生新疗效——生石膏、煅石膏

㈢增强药物疗效

羊脂制淫羊藿——增强补肾壮阳

醋制延胡索——增强活血止痛

酒炙蕲蛇——增强活血通络

蜜制款冬花、黄芪——增强润肺、健脾

土炒山药、白术——增强健脾止泻

㈣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得趋向

酒炙升提——大黄生用治下焦实热,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湿热

莱菔子——生用升散,涌吐风痰;炒制后主降,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㈤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得部位

醋制入肝——如柴胡、香附醋制引药入肝

盐制入肾——小茴香、砂仁盐制引药入肾

㈥便于调剂与制剂

体长得药材——紫苏、藿香

个大得药材——葛根、乌药

质地坚硬得药材——羚羊角、珍珠、磁石、自然铜、龟甲、鳖甲等

㈦洁净药物,利于贮藏

药材常见杂志或非药用部位:根及根茎类——泥沙、杂药、芦头、木心、毛绒等;树皮类——苔藓、栓皮、;矿石类——泥土、沙石;贝壳类——泥沙、苔藓;甲壳类——筋膜、残肉;昆虫类——头尾足翅;果壳类——内瓤;

杀酶保苷、保存药效——黄芩、苦杏仁、芥子

矫味矫臭、利于服用——(清炒)鸡内金;(麸炒)僵蚕;(酒炙)乌梢蛇;(酒蒸)紫河车;(醋制)五灵脂;(蜜制)马兜铃;(滑石粉炒)刺猬皮

1发酵得最佳温度:30到37

2发芽法制种子得发芽率为:85﹪以上

3虫亡虫与蜈蚣得炮制方法:烘焙法

4芒硝提净法炮制后得主要成分:硫酸钠

5水飞法制雄黄得降低毒性得原理:降低三氧化二砷得含量

6蛋黄油得制备材料用:煮熟得鸡蛋单取蛋黄

7炒半夏曲得功效:增强健脾温胃,燥湿化痰得功效

8巴豆制霜后毒性降低得原因:脂肪油含量降低

9煨肉豆蔻与煨木香得功效:增强了固肠止泻得作用

10水飞法适用于:不溶于水得矿物药

11炒黄:槐花,藏儿子,芥子,决明子,莱菔子,牵牛子, 酸枣仁, 王不留行

12炒焦:山楂, 栀子, 槟榔

13炒炭:干姜, 蒲黄,荆芥

14麸炒:苍术,僵蚕,

15米炒:斑蝥

16土炒:山药,白术

17砂炒:鳖甲,龟甲,穿山甲,鸡内金,马钱子

18蛤粉炒阿胶

炮制得分类方法:雷公炮炙十七法,三类分类法,五类分类法,药用部位分类法,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

雷斅撰写得《雷公炮制论》就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缪希雍撰写得《炮灸大法》就是第二部,并发明了雷公炮炙十七法。张仲岩所著《修事指南》为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

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得影响

1.净制①除去杂质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得药用部位③除去一些外形相似得其她有毒药物

2.加工切制切制得目得就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与调配。

3.加热炮制加热就是中药炮制得重要手段,其中炒制与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则:

相反为制:就是指用药性相对立得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如酒制大黄

相资为制:就是指用药性相似得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如盐制知母

相畏(或相杀)为制:就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得毒副作用。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得烈性。如米泔水制苍术

二具体方法

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制其性:改变性能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制其质:改变质地与性质

炮制对药性得影响

一、对四气五味得影响四气:寒凉温热(平性)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有三种情况:

一就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如姜栀子

二就是―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得性味增强。如胆黄连

三就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得用途。如生地为清营凉血之品,而制成熟地后具有滋阴补血得功效。所谓“毒”主要就是指药物得毒性与偏性(副作用),炮制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中藥炮制得目得:毒去效存最主要得目得就是减毒增效,满足临床需要。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

2、改变或缓与药性

3、增强药物得疗效

4、改变或增强药物得作用趋向

5、改变药物作用得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得作用

6、便于调剂制剂

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8、利于服用

炮制对药物化學成分得影响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得影响

1有效成分①性质稳定—可加热或用辅料处理,如醋元胡;②不耐热—生用,应避免或少加热,如石榴皮、山豆根;

③水溶性大—少泡多润,如槟榔、苦参;

2有毒成分通过炮制,转化成毒性较小得成分,如川乌

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得影响

1有效成分:①破坏分解酶,如槐花、黄芩、苦杏仁;②避免醋制;③采用少泡多润得方法,如秦皮、大黄等;2非有效成分:通过水洗、在酸性条件下处理加以破坏。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得影响

1有效成分:水处理不宜浸润、闷润,要抢水洗热处理时,最好在500C以下或以阴干为主。

2有毒成分:加热处理引起量变或质变,如苍术、荆芥。

本教材采用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

液体辅料(包括药汁)

1.酒黄酒,白酒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矫味、引药上行、增加溶出等

2.醋作用: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增加有效成分溶出等。

3.蜂蜜作用: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解毒、缓与药性、矫味矫臭等4.食盐水作用:引药入肾,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等。5.生姜汁作用:性味辛,温,具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缓与药性等作用。6.甘草汁作用:清热解毒、调与诸药、增溶等

7.黑豆汁8.米泔水9.胆汁10.麻油

固体辅料

1.麦麸作用:健胃益脾、缓与燥性、矫臭、增效常以麦麸制得药物有枳壳、枳实、僵蚕、苍术等

2.稻米:作用:健脾与胃、补中益气,降低毒性与刺激性。①炒制药物;②用于指示炮制程度;

3.白矾又称明矾作用:解毒、祛痰杀虫、防腐;

4、蛤粉作用:清热利湿、化痰软坚,使药物质地酥脆;常用来烫制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物。

5.滑石粉6、土作用:温中与胃,止血,止呕,止泻,能降低药物得刺激性,增强药物疗效

7、河砂常作为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温度高、传热快

作用:①便于粉碎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②破坏药物毒性成分,除去非药用部位;常用来炮制马钱子、穿山甲等

8、豆腐9、朱砂

炮制品得质量要求:

外观质量:净度、形色气味、包装等;内在质量:水分、灰分、浸出物、有毒及有效成分、卫生学检查等;

1.净选加工得含义: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得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得方法。

目得1)分离药用部位如麻黄、莲子等

2)除去非药用部位保证剂量准确与减少副作用,如山茱萸去核、枇杷叶去毛等。

3)大小分档便于在水处理与加热处理中均匀一致,如川乌、草乌、半夏等;

4)除去泥砂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2.筛选目得:①筛去砂石、杂质等;②大小分档;③筛去辅料;

3.去毛目得:①避免机械性刺激,引起咳嗽或其她副作用;②可使药物外观洁净;4.去心目得:1.除去非药用部位,如百部、贝母及牡丹皮等;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如莲子;3、消除副作用

饮片(名詞解釋)

广义:凡就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得所有药物。

狭义:为调配处方而切制成得片状药物。

饮片切制得目得1.便于有效成分煎出2.利于炮炙,便于控制火候与辅料均匀吸收3.利于调配与制剂4、便于鉴别5、利于贮存

切制前得水处理目得:1.软化药材,便于切制2.调整药性,降低毒性3.洁净药材,除去泥砂杂质

原则:―少泡多润,药透水尽‖。

常用水处理方法:有淋法、洗法、泡法、漂法、润法

各種炮制方法:

第九章炒法:将净选或切制后得药物,筛去灰屑,大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适当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至一定程度得炮制方法。

1、清炒法:根据火候与程度不同炒黄—牛蒡子炒焦—山楂炒炭—干姜

2、加辅料炒:麸炒—枳壳米炒—党参土炒—山药砂炒—鸡内金蛤粉炒—阿胶滑石粉炒—刺猬皮火力与火候(名詞解釋)

火力:指火得大小或温度得高低。有文火,中火,武火等

火候:指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大小得运用,加热时间得长短及药物在受热过程中内外出现得变化特征得综合概括。炒法:预热得目得就是便于掌握温度,使药物迅速获得热能,缩短药物在锅内停留得时间,以提高质量与工效,防止某些种子类药物炒成―僵子‖(俗称―炒哑‖)。

第一节清炒法不加任何辅料得炒法称为清炒法。分类:炒黄、炒焦与炒炭

目得1.增强疗效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3.缓与药性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5.保证疗效,利于贮存

注意事项1.火力适当,掌握好炒制得程度;2.药材要大小分档;3.炒前锅要预热;4、翻炒均匀,出锅迅速;

一.炒黄(炒爆)文火或中火

炒制程度:―黄而不焦‖

(1)外表颜色加深(2)有爆鸣声(3)逸出固有香味(4)药物断面呈黄色(5)发泡鼓起(6)质变酥脆槐花

【炮制方法】

1、槐花:取原药材,除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2、炒槐花:取净槐花,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3、槐花炭:取净槐花,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褐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炒干,取出凉透。

【炮制作用】生品:清肝泻火,清热凉血,多用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肿痛。

炒槐花:缓与苦寒之性,杀酶保苷

槐花炭:凉血止血

【炮制研究】一化学成分:主要含有芦丁、槲皮素等芦丁含量:炒品>生品>炭品

二药理作用炭品止血得机理:1、鞣质含量增加2、槲皮素含量增加3、异鼠李素含量降

王不留行

【炮制方法】炒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投入热锅内,用中火迅速炒至大部分爆花,取出放凉。

注意事项:1.药材干燥2.试温(避免炒焦或炒成僵子)3.少量多次

4.勤搅拌,炒好后迅速出锅5、要求爆花率要达到80%以上

【炮制作用】生品-活血通经、下乳消肿,长于消痈肿,如王不留行散

炒品-质地松泡,易于煎出有效成分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炮制研究】水溶物得增加与爆花程度有關

莱菔子

【炮制方法】

炒莱菔子取净莱菔子投入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爆鸣声减弱,手拈易碎,断面浅黄色,有香气逸出即可。

【炮制作用】生品-消食除胀、降气化痰,长于涌吐风痰炒品-缓与药性,利于粉碎与煎出,长于降气化痰苍耳子

【炮制方法】炒苍耳子取净苍耳子投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刺焦即可,碾去刺,筛净,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生品-有毒,具有散风湿通鼻窍得作用,长于消风止痒炒品-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

【炮制研究】毒蛋白为毒性成分之一,炒制后可凝固变性

二.炒焦(中火或武火)标准1表面呈焦褐色或焦黄色2 内部颜色加深3 有焦香气味4 质地酥脆目得1.增强健脾消食得作用2.缓与药性,减少刺激性3 、产生焦香气味

注意事项火侯适中,防止炭化失效。

山楂

【炮制方法】1.山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核与果柄

2.炒山楂取净山楂,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

3.焦山楂取净山楂,用武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

4.山楂炭取净山楂,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炮制作用】1山楂:长于活血化瘀,常用于血瘀停滞、产后腹痛、经痛、胸痛

2炒山楂:酸味减弱,缓与对胃得刺激性,长于消食化积。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3焦山楂:酸味减弱,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泻,如保与丸

4山楂炭:味涩,化瘀止血。

【炮制研究】1、化学成分去核得方法经研究就是合理得。有机酸、总黄酮含量:生品>炒品>焦品>炭品

2药理作用:①助消化:消食以生品与炒品为好。②抗菌

槟榔

【炮制方法】1 槟榔原药材-净制-水处理-切薄片-干燥

2 炒槟榔取槟榔片,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

3 焦槟榔取槟榔片,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透香气。

【炮制作用】生品:力峻,杀虫破积,行水消肿。用于虫积、水肿、疟疾等

炒槟榔:缓与药性,减少副作用。长于消食导滞

焦槟榔:药性更加缓与,增强消导功能

【炮制研究】浸泡時間越長,有效成分越易流失;加热時間越長。槟榔碱得含量越低。

工艺研究:用减压冷浸软化法,阴干,對槟榔碱損失最少

【炮制方法】炒栀子取栀子碎块,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焦栀子取栀子碎块,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

栀子炭取栀子碎块,用武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取出晾凉。

【炮制作用】炒栀子:缓与苦寒之性,清热除烦

焦栀子:苦寒之性更加缓与,对胃肠得刺激性减弱,清热除烦

栀子炭:味涩,凉血止血。

三、炒炭(用武火或中火)

炒炭要求存性。―炒炭存性‖就是指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得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如槐花、菊花、侧柏叶、荆芥之类。

目得1.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2.增强固涩收敛止泻得作用

注意事项1、火力适宜质地坚实得如根与根茎类用武火;质地疏松得如花、花粉、叶、全草用中火

2.洒水除去火星,防完全炭化3.炒炭存性4.放凉入库,防止复燃。

干姜

【炮制方法】炮姜将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再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取出,筛去砂,晾凉。

姜炭取干姜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

星,略炒,取出晾干,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干姜:辛热,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味苦辛,性温,具有温中散寒(寒症腹痛),温经止血(虚寒性出血)得功能

姜炭:辛味消失,长于止血温经

【炮制研究】1.挥发油含量按高低次序依次为:干姜>炮姜>姜炭2.具有抗溃疡、止血作用。

荆芥

【炮制方法】炒荆芥取荆芥段,置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荆芥炭取荆芥段,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炮制作用】生品:解表散风,用于感冒头痛等炒品:祛风理血,用于产后血晕等炭品:止血

第二节加辅料炒法净制或切制后得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得方法。

按照所用辅料不同,分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

目得:1.增强疗效2.缓与药性3.降低毒性,矫臭矫味4.易于粉碎与煎煮,利于制剂固体辅料得作用

1.中间传热体药物受热均匀,温度易上升。2.使药性发生变化如降低药物毒性,缓与药性,矫臭矫味等。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要求使用不同火力2.恰当掌握翻炒速度、炒制温度与时间3.灵活掌握辅料用量

4.某些辅料可重复使用5.贵重药材可先试温6、炒过毒剧药材得辅料要妥善处理。

A .麸炒目得:1、增强疗效2、缓与药性3、矫臭矫味麦麸用量:10%

注意事项1、辅料用量要适当。2、火力适宜,麸炒一般用中火。3、麦麸要均匀撒布

热锅中,待起烟投药。

4、药物要求干燥。

5、出锅迅速。

苍术

【炮制方法】

麸炒苍术麸入热锅,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入苍术片,炒至深黄色取出,筛去麦麸,放凉。麦麸用量:10%

焦苍术取苍术片,用中火加热,炒至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再文火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生苍术: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用于风湿痹痛

麸炒品:缓与燥性,气变芳香,健脾与胃作用增强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①缓与辛燥之性,降低副作用②扩大药用范围

【炮制研究】1、化学成分苍术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苍术醇、苍术酮。麸炒后,挥发油含量下降,刺激性下降。

2、药理作用:过量得苍术挥发油有一定得副作用。

僵蚕

【炮制方法】1僵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丝,洗净,晒干。

2麸炒僵蚕中火热锅,撒入麦麸,待烟起投药炒至表面黄色出锅,筛去麦麸,放凉。麦麸用量:10%

【炮制作用】生品: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麸炒品:缓与辛散之性,矫正不良气味,便于粉碎与服用,长于化痰散结

【炮制研究】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清炒品>麸炒品>生品

枳壳

【炮制方法】

麸炒枳壳均匀撒入麦麸于热锅,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枳壳片,炒至淡黄色、麸焦黑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炮制作用】生品:偏于行气宽中除胀麸炒枳壳:缓与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B.米炒(多用大米)米得用量为20%

目得:1、增强药物得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2、降低药物得毒性,矫正不良气味3 、判断药物得炮制程度

操作方法

1、先将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炒拌至一定程度,取出,去米,放凉。

2、先将锅烧热,撒上浸湿得米,使其平贴锅上,用中火加热炒至米冒烟时投入药物,轻轻翻动米上得药物,至所需程度

取出,去米,放凉。

注意事项1昆虫类药物以米得色泽变化来观察火候2植物类药物以药物变黄为度

党参

【炮制方法】

米炒党参将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冒烟时投入党参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米,放凉。米用量20%

蜜炙党参取炼蜜用适量冷开水稀释,与党参拌匀,稍闷,待蜜水吸尽后,投入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翻动,至党参呈黄棕色,不太粘手时取出,放凉。炼蜜用量20%

【炮制作用】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与胃得功效,长于益气生津

米炒党参:能增强与胃、健脾止泻作用

蜜党参:增强补中益气、润燥养阴得作用。

【炮制研究】片型规格:斜厚片(0、8cm~1cm)有利于水溶性成分得煎出补气作用:蜜炙品>生品>米炒品斑蝥

【炮制方法】

米炒斑蝥将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冒烟,投入斑蝥拌炒,至米呈黄棕色、斑蝥微挂火色时,取出,筛去米,除去头、足、翅,摊凉;或者投入去头、足、翅得斑蝥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筛去米,放凉。米用量:20% 注意事项:①火力不宜过大,否则易焦化②炒时应有通风及防毒工具

③生药去头、足、翅后应及时洗净手。④炒制过得米要妥善处理,以防中毒。

【炮制作用】生斑蝥:多外用,攻毒蚀疮,用于治疗顽癣等

米炒品:降低其毒性,矫正其气味,可内服,以通经、破癥散结为主。

①降毒、矫味②米作指示程度用

【炮制研究】1化学成分:

炮制降毒原理:斑蝥素可升华,84℃开始升华,升华点为110℃,米炒时锅温为128℃,适合斑蝥素升华,含量降低。2药理作用:米炒后LD50升高

3工艺研究:用低浓度药用氢氧化钠浸泡,使转化为斑蝥酸钠,从而可降低毒性,保存药效。C.土炒目得:增强补脾止泻作用。土用量:30%

注意事项

1、灶心土得温度要适当,土温过高,药物易焦糊;过低药物内部水分及汁液渗出较少,粘不住灶心土。

2、灶心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药物后,要适当调节火力,防止药物烫焦。

3、用土炒制同种药物时,灶心土可连续使用,若土色变深时,应及时更换新土。

山药

【炮制方法】

土炒山药将土粉置热锅内,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均匀挂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麸炒山药热锅撒入麦麸,待其冒烟时投入山药片,不断翻动,至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麦麸用量:10% 注意事项:①山药切片以春秋季为宜,及时干燥。②及时换新土,以保持药色美观。

【炮制作用】山药:以补肾生精,益肺阴为主

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为主

D、砂炒特点:温度高、时间短、受热均匀

目得1 、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制剂2 、降低毒性 3 、利于去毛4 、矫臭矫味

注意事项:1.砂温与用量要适中。2.武火加热,去砂应迅速。

3.砂可反复使用,油砂反复使用前需加油拌炒。4 、炒过毒性药物得砂妥善处理,不可炒其她药物。

马钱子

【炮制方法】注意:马钱子毒性大,炒时应防毒操作,炒用过得砂与水要及时处理。

制马钱子①砂烫砂炒法炒至棕褐色或深棕色,鼓起,内部红褐色,起泡,酥脆时取出,筛去砂,放凉。②油炸取麻油加热至230℃左右,投入马钱子,炸至呈老黄色、酥脆,取出。马钱子粉取砂烫马钱子,粉碎成细粉,加淀粉稀释使士得宁得含量符合规定,混匀,即得。【炮制作用】生马钱子:有大毒,质地坚硬,仅供外用,用于痈疽初起,关节肿痛,外伤瘀血肿痛。

制马钱子:毒性降低,质地酥脆,易粉碎,可供内服,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炮制研究】士得宁与马钱子碱就是有效成分与有毒成分。

1、对化学成分得影响

降毒原理:①受热易分解破坏;②马钱子碱破坏较多;③砂烫后生物碱种类增多,总生物碱含量变化不大

④士得宁与马钱子碱在加热过程中醚键断裂开环,转变成它们得异型结构与氮氧化合物;

⑤士得宁与马钱子碱产生了共熔现象;

2.对药理作用得影响①士得宁及马钱子碱得毒性分别比其氮氧化物大10倍与15、3倍,药理作用相似;

②马钱子碱氮氧物得镇痛、化痰作用强于马钱子碱;

3、工艺研究:①以砂烫法为佳②现做不去毛得法定要求

鸡内金

【炮制方法】炒鸡内金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

砂炒鸡内金砂烫法炒至鼓起卷曲、酥脆、金黄色取出,去砂。

醋鸡内金压碎,文火加热炒至鼓起,喷醋,取出,干燥。醋量:15%

注意事项:1砂炒宜用中火;2选用中粗河砂炒制,以免粘砂。

【炮制作用】生品:长于攻积,通淋化石,常用于泌尿系结石与胆道结石

炒制品(包括砂炒):质酥易碎,矫臭矫味,增强健脾消积作用

醋制品:质酥易碎,矫臭矫味,疏肝助脾

E、蛤粉炒火力小、传热慢蛤粉用量:30%~50%

目得: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与调剂2、降低药物得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3、可增强某些药物清热化痰得功效

操作方法:将蛤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滑利状态,减小火力,投入药物,烫炒至膨胀鼓起,内部疏松时取出,

筛去蛤粉,放凉。

注意事项:1、大小分档炒制。2、火力不宜过大。3、翻炒要速度快而均匀。4、蛤粉颜色加深后需及时更换。5、试温。阿胶阿胶珠性狀:呈圆球形,内无溏心、呈蜂窝状、外表灰白色或灰褐色,气微香,味微甘。

【炮制方法】

1.阿胶丁取阿胶块,置文火上烘软,切成小丁块。

2.蛤粉炒阿胶中火炒蛤粉至灵活状态,投入阿胶丁,炒至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呈蜂窝状、颜色由黑褐色变为

灰白色,取出,筛去蛤粉,放凉。蛤粉30~50%

3.蒲黄炒阿胶中火加热适量蒲黄至稍微变色,投入阿胶丁,炒至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注意:1.辅料用量以充分掩埋阿胶丁为度。2.阿胶丁大小要均匀3.勤翻动,炒制前试温。

【炮制作用】生品:补血滋阴,用于血虚证,如黄连阿胶汤。

蛤粉炒品:降低滋腻之性,质地酥脆,矫味,长于益肺润燥、止咳化痰,如补肺阿胶汤。蒲黄炒品:以止血安络力强,如胶艾汤,适用于脾胃虚热者。

F、滑石粉炒传热慢、受热均匀辅料用量:40%~50%

目得:1、质地酥脆,便于粉碎与煎煮2、降低毒性与矫正不良气味

操作方法:用中火加热辅料至灵活状态,再投入药物,不断翻动,炒至酥脆或鼓起或颜色加深时取出,其余同蛤粉炒。注意事项:1一般用中火,操作时要适当控制火力,防止药物生熟不均或焦化。

2滑石粉可重复使用,颜色变灰暗时需及时更换。

第十章炙法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得药物,加入一定量得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得炮制方法。分类:酒炙-大黄,黄连醋炙-甘遂,元胡盐炙-黄柏,知母姜炙-厚朴,竹茹蜜炙-紫菀,甘草油炙-淫羊藿,蛤蚧目得1降低毒性,抑制偏性2增强疗效,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协同增效3矫臭矫味

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得区别

第一节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得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得方法称为酒炙法。多用黄酒。目得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3、矫臭去腥如乌梢蛇、蕲蛇

操作方法辅料用量:黄酒10%~20%

1.先拌酒后炒药定量黄酒+药材拌匀,闷润(加盖)至酒吸尽,文火炒干,放凉,密封贮存。适应于大多数药物(质

地坚实得根与根茎类药物),如大黄等。

2.先炒药后喷酒净药材先炒至一定程度后,均匀喷洒一定量酒,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适用于质地疏松得药材,

如五灵脂等。

注意事项1、闷润时加盖,避免酒挥发;2、若酒量少不易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再拌润;

3、加热时用文火,炒至近干、色加深时取出晾凉;

黄连

【炮制方法】

酒黄连取黄连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

去碎屑。黄酒用量:12、5%

姜黄连生姜12、5%或干姜4%,绞汁或煎汁。方法同酒黃連。

萸黄连吴茱萸用量:10% 方法同酒黃連。

【炮制作用】①缓与药性②引药上行③扩大用药范围

生黄连:苦寒性强,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得功能,如治热毒雍盛-黄连解毒汤,血热妄行-泻心汤

酒黄连:引药上行,并缓与苦寒之性,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肿痛,口舌生疮

姜黄连:缓与苦寒之性,止呕作用增强,如治胃热呕吐-半夏泻心汤

萸黄连:缓与苦寒之性,寒而不滞,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如治湿热泻泄-香连丸,肝火郁结-戊己丸

【炮制研究】1、对化学成分得影响

①宜抢水洗(因為有效成分黃連小檗碱易溶于水),多用时捣碎;②炮制温度升高,小檗碱含量減少;③酒制可增加小檗碱得溶出;④生成小檗红碱;

2、对药理作用得影响:抗菌

大黄

【炮制方法】

酒大黄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色泽加深,取出晾

凉。黄酒用量:10%

熟大黄药材与黄酒拌匀闷润,装入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炖或蒸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色为度。黄酒用量:30% 大黄炭取大黄片或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外表呈焦黑色时,取出,晾凉。

醋大黄取大黄片或块,用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米醋用量:15% 清宁片水煮—黄酒拌—煮后,晒干—蒸(黄酒+炼蜜)—闷润—切厚片

【炮制作用】

1、生品:苦寒沉降,泻下峻烈,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作用

2、酒炙大黄:缓与苦寒泻下之性,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

3、熟大黄:泻下作用缓与,增强活血祛瘀作用

4、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作用

5、醋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消积化瘀为主

6、清宁片:泻下作用缓与,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炮制研究】含有游离型与结合型蒽醌类衍生物、鞣质类等成分(瀉下作用原理:如下加粗字體所示)

1、加热炮制后结合型蒽醌含量下降;

2、结合型蒽醌为泻下主要成分,炮制后泻下作用减弱或消失;

3、具有解热抑菌作用,抑菌活性各有特点;

4、炮制能降低毒副作用;

当归

【炮制方法】

1.当归(全当归)2.当归头3.当归身4.当归尾

5、酒当归:药材与黄酒拌匀,闷润,文火炒至老黄色,取出晾凉。药:黄酒=100:10

6、土炒当归:取当归片用土炒法炒至挂土色,透香气,取出。药:土=100:30

7、当归炭:取当归片至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微黑色,取出晾凉。

【炮制作用】当归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酒炒当归:增强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作用

土炒当归:补血而不致滑肠

当归炭:以止血与血为主

【炮制研究】①阿魏酸:归尾>归身>归头阿魏酸受热易破坏

川芎

【炮制方法】酒川芎定量黄酒与药材拌匀闷润,再文火炒至棕黄色,取出。黄酒用量:10% 注意事项:①闷润时要注意检查,防止出油变质;②忌高温干燥;

【炮制作用】生品: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头痛等

酒炙品: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作用,用于血瘀疼痛、偏头痛等

第二节醋炙法目得: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2.降低毒性,缓与药性;3.矫臭矫味;

二、操作方法米醋用量:20%~30%

1.先拌醋后炒药药物+定量醋拌匀,闷润吸尽,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放凉。适用于大多数植物类药材

2.先炒药后喷醋

药物炒至一定程度,喷洒米醋,炒至微干。适用于树脂类:表面熔化,发亮动物类:腥气溢出药:醋=100:20~30

四注意事项

(1)药材要大小分档。

(2)若醋得用量较少,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

(3)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摊开晾干。

(4)树脂类与动物粪便类药物,要采用先炒药后喷醋得方法,且出锅要快,防熔化粘锅。(5)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喷醋,边翻动药物,使之均匀。

柴胡

【炮制方法】

、醋柴胡:取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柴胡片每100kg,用20kg。

鳖血柴胡:①药材+鳖血+冷开水拌匀,闷润,文火炒干。②药材+鳖血+黄酒拌匀,闷润,文火炒干。

柴胡片每100kg,用鳖血13kg,黄酒25kg。

【炮制作用】生品:升散作用较强,多用于解表退热,如治寒热往来—小柴胡汤

醋柴胡:缓与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如治肝郁证-逍遥散

鳖血柴胡:增强清肝退热,截疟得功效。用于治骨蒸潮热及疟疾等

【炮制研究】主要含有挥发油、柴胡皂苷及多糖等

1、化学成分:水溶性浸出物:醋柴胡>酒柴胡>柴胡;

总皂甙:酒柴胡>醋柴胡>柴胡;

挥发油:生柴胡>酒柴胡>醋柴胡;生柴胡中多糖含量最高。

2、药理作用:醋炙柴胡能明显增强胆汁得分泌量,证实能增强疏肝解郁作用。

延胡索(元胡)

【炮制方法】

醋延胡索①醋炙法药材加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后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药:醋=100:20

②醋煮法药材加定量米醋与适量水置煮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煮至透心,醋液被吸尽时取出,晾至6成干,

切厚片晒干,或晒干捣碎。药:醋=100:20

酒延胡索药材与定量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药:黄酒=100:15

【炮制作用】醋制品:活血行气,止痛作用增强,用于身体多部位得多种疼痛证,如平安丸,乌金丸,元胡止痛片酒炙品:以活血、祛瘀、止痛为主

【炮制研究】1、对化学成分得影响延胡索经醋炙后,其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显著增高。季铵碱就是治疗冠心病得有效成分含量:生品>醋炙品>盐炙品>酒炙品

2、工艺研究以延胡索乙素含量为指标,温度:40℃,加热时间:4h,加醋量:80%

乳香

【炮制方法】

醋乳香先文火炒药至冒烟,表面微熔,喷淋定量米醋,边喷边炒至表面呈油亮光泽时,迅速取出,摊开放凉。药:醋=100:10 炒乳香文火加热炒药至冒烟,表面熔化显油亮光泽时,迅速取出,摊开放凉。

【炮制作用】生品: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得作用,刺激性强,易引起呕吐

醋制品:刺激性缓与,利于服用;便于粉碎;矫臭矫味;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得作用炒制品:作用同醋制品

第三节盐炙法目得:1 、引药下行,增强疗效2 、增强滋阴降火作用3、缓与药物辛燥之性

操作方法食盐用量:2%

1、先拌盐水后炒药:食盐水+药物拌匀,闷润至吸尽后文火炒至一定程度适用于大多数需

盐炙药物

2、先炒药后喷盐水:药物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食盐水(边炒边喷盐水),文火炒干

适用于含粘液质多得药物,如车前子

注意事项:(1)食盐:水=1:4~5,水量不宜过多或过少;(2)含粘液质多得车前子、知母等药物,不宜先用盐水拌润;

(3)火力宜小;

黄柏

【炮制方法】

盐黄柏取黄柏丝或块,用盐水拌匀,稍闷,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

碎屑。食盐用量:2%

酒黄柏取黄柏丝或块,用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黄酒用量:10% 黄柏炭取黄柏丝或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深褐色,取出晾干。

【炮制作用】1、生品: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如治疗湿热痢疾-白头翁汤

2、盐黄柏:缓与苦燥之性,增强滋阴降火,退虚热得作用

3、酒黄柏:引药上行,缓与苦寒之性,清湿热、利关节

4、炭品:清热止血

【炮制研究】含有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等成分

①小檗碱易溶于水,加热易破坏;含量:黄柏(除去粗皮)>黄柏丝(润透切丝)>盐黄柏>酒黄柏>黄柏炭;②酒黄柏与盐黄柏小檗碱含量较生品增加;

杜仲

【炮制方法】盐杜仲取杜仲丝或块,加盐水拌匀,稍闷,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炒至颜色加深,

有焦斑,丝易断时,取出晾凉。食盐用量:2%

【炮制作用】生杜仲:有补肝肾、强筋骨作用,临床应用较少

盐杜仲:引药入肾;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增强;临床多制用

车前子

【炮制方法】1.车前子取原药材,除杂,筛去灰屑。

2.炒车前子取净车前子,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声,香气逸出,取出晾凉。

3.盐车前子取净车前子,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声,喷淋食盐水,炒干,取出晾凉。食盐用量:2%

【炮制作用】生品:清热利尿、渗湿通淋

炒车前子:缓与寒性,提高煎出率,长于渗湿止泻、祛痰止咳盐车前子:引药下行,泻热利尿而不伤阴

為什么先炒后加輔料?含黏液质较多得車前子,因其遇水发粘,粘成坨后,盐水不易渗入,翻炒时受热不均,又易粘锅。所以需先将药物加热除去部分水分,并使药物质地疏松,此时喷洒盐水,利于渗入药物组织内部。

第四节姜炙法目得:1.抑其寒性,增强与胃止呕作用2.缓与副作用,增强疗效

操作方法辅料用量:药:姜=100:10(生鲜姜)或10/3(干姜)

㈠姜汁炒生药+姜汁拌润吸尽文火炒干(或干燥)姜汁得制备:生姜-榨汁干姜-煎汁(比例1:1)㈡姜汤煮姜片+水姜汤+净药煮至液尽,取出干燥。

注意事项1、制备姜汁时,水得用量不宜过多,一般姜汁与生姜得比例1:1为宜。

2、药物与姜汁拌匀后,需充分闷润,待姜汁完全被吸尽后,再用文火炒干,否则,达不到

姜炙得目得。厚朴

【炮制方法】

姜厚朴炒法:取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煮法:取生姜切片,加水煮汤,另取刮净粗皮得药材,扎成捆,置姜汤中,反复浇淋,并用微火加热共煮,至

姜液被吸尽时取出,切丝,干燥,筛去碎屑。厚朴丝每100kg,用生姜10kg。

【炮制作用】1、生品:辛辣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故一般内服都不生用。

2、姜制品:①消除刺激性,可内服。②协同药力,增强宽中与胃作用。如治湿滞脾胃—平胃散

【炮制研究】主含厚朴酚、与厚朴酚、挥发油及生物碱类成分。

姜炙品中厚朴酚得含量高于生品挥发油含量:姜汁炒品>姜汁煮品>生品

竹茹

【炮制方法】姜竹茹:取竹茹团或段,加姜汁拌匀,稍闷,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两面成微黄色取出晾凉。药:生姜=100:10

【炮制作用】生品:具有清热化痰、除烦得作用,如治疗肺热咯血,虚烦不眠

姜制品:增强降逆止呕作用,如治疗胃虚有热呕吐-橘皮竹茹汤

第五节蜜炙法蜜炙用得就是炼蜜:1、炼制使蜂蜜纯净;2、炼蜜性能更能适合炮制得需要;目得1.协同作用,使药效增强①增强润肺止咳得作用②增强补脾益气得作用2.缓与药性3、矫味与消除副作用

二、操作方法炼蜜用量为25%

一法:先拌蜜后炒药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净药+炼蜜水—拌匀,闷润吸尽—文火炒至微干,颜色加深,不粘手二法:先炒药后加蜜净药文火色加深+炼蜜—拌炒—不粘手适用于质地致密药物,如百合等。

三注意事项:1、炼蜜时,火力不宜过大。2、炼蜜不宜过多老,否则粘性太强,不易与药物拌匀。

3、炼蜜用开水稀释时,要严格控制水量(约炼蜜量得1/3-1/2)

4、蜜炙时,火力一定要小,以免焦化。

6、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

黄芪

【炮制方法】蜜黄芪:炼蜜水+黄芪片,拌匀,闷润,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不粘手。炼蜜用量为25%

【炮制作用】生品:长于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尿消肿,如玉屏风散。

蜜炙品: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如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百合

【炮制方法】蜜百合:取净百合,置热锅内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时,喷洒炼蜜水,翻炒均匀,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药:蜜=100:5

炮制研究】含有多糖、磷脂等成分1蜜炙后止咳作用增强;2干燥方法对药材影响较大,晒干法较好;麻黄

【炮制方法】1、生麻黄:原药材,除去木质茎及杂质,稍润,切段,干燥。

2、蜜麻黄:生药蜜炙一法至不粘手,取出晾凉。药:蜜=100:20

3、麻黄绒:取麻黄段,碾成绒,筛去细粉。

4、蜜麻黄绒:麻黄绒蜜炙一法至深黄色、不粘手,取出晾凉。药:蜜=100:25

【炮制作用】1、生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如治表寒实证-麻黄汤

2、蜜麻黄-发汗作用缓与,宣肺平喘,如治表证较轻,咳嗽重-三拗汤

3、生麻黄绒-发汗作用缓与,适用于老年人,幼儿及体虚风寒感冒者。

4、蜜麻黄绒-发汗力更加缓与,平喘,适用于表证已解,咳喘未愈之体虚患者。

【炮制研究】主要含有麻黄碱、挥发油等成分

1、化学成分:生物碱含量:草质茎>过渡茎>木质茎;多种麻黄碱型生物碱主要在节间,尤其髓部含量最高。炮制后总生物碱含量有所下降;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

2、药理作用:麻黄茎:发汗与升压作用;麻黄根:止汗与降压作用,故需分开入药。

枇杷叶

【炮制方法】1、枇杷叶:取原药材,除去绒毛,喷润,切丝,干燥。

2、蜜枇杷叶:取净枇杷叶与定量炼蜜水拌匀,闷润,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药:蜜=100:20

【炮制作用】1、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2、蜜枇杷叶:增强润肺止咳得作用

【炮制研究】主要含有皂苷类成分1绒毛机械刺激咽喉黏膜引起咳嗽;2入膏剂不去毛,入细粉或汤剂须去毛;

第六节油炙法目得:1.增强温肾壮阳作用;2.利于粉碎,便于制剂与服用;

操作方法:1.油炒法2.油炸法3.油脂涂酥烘烤

四注意事项:控制好温度与时间,火力

第十一章煅法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得耐火容器内煅烧得一种方法。

目得1、质地疏松,利于粉碎与有效成分煎出;2、减少或消除副作用,提高疗效或产生新药效;

注意事项:1.受热均匀,煅至存性2.大小分档,火候适宜

分类:1.明煅法2.煅淬法3.暗煅法(扣锅煅)

第一节明煅法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得方法称明煅法,又称直火煅法。

目得:1.质地酥脆,利于成分煎出2.除去结晶水,如白矾、硼砂等3.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四、注意事项1.大小分档;2.一次煅透,中途不得停火;3.煅制温度、时间应适度;

①含结晶水药物除去结晶水②云母类药物要煅至―红透‖(颗粒断面中心与边缘部分色泽性质一致)4.煅制时防止爆溅,可加盖;

5.煅后放凉后入库;

白矾

【炮制方法】枯矾取净白矾,敲成小块,置煅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熔化,继续煅至膨胀松泡呈白色蜂窝状固体,完全干燥,停火,放凉后取出,研成细粉。

注意事项:1.不宜用铁器煅制,以耐火容器为好;2.一次煅透,不能搅拌,中途不得停火,防止成僵块;

【炮制作用】白矾:味酸性寒,具有解毒杀虫,清热消痰,燥湿止痒作用。如治风痰雍盛所致癫痫—白金丸枯矾:酸寒降低,涌吐副作用减弱,增强收涩敛疮、止血化腐作用,如治疮口不合—生肌散

【炮制研究】

1、对化学成分得影响:煅制温度控制在180℃~260℃之间,脱水完全且不分解,用铁锅煅制易生成红色三氧化二铁。

2、对药理作用得影响枯矾增强收涩敛疮机理:(1)减少炎症得渗出物(2)与血浆中蛋白结合成沉淀

石膏

【炮制方法】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无烟炉火或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凉后,碾碎。

【炮制作用】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如治高热烦渴—白虎汤,肺热咳喘—麻杏石甘汤。

煅石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炮制研究】加热80℃~90℃开始失水,至225℃全部脱水转化成煅石膏

清热作用得可能机理:1结晶水得存在2钙离子3无机元素

第二节煅淬法将药物高温有氧条件下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得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得方法称煅淬。

目得:1.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成分煎出2.改变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3.清除杂质,洁净药物

三、操作工艺:药物以明煅法――煅至红透,迅速投入淬液中(反复数次)――至药物酥脆、淬液吸尽。

四、注意事项1、反复进行数次;2、煅至淬液吸尽、药物酥脆为度;3、根据药物得性质与煅淬得目得选择适宜淬液;自然铜

【炮制方法】煅自然铜取净自然铜,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立即取出,投入醋液中淬制,待冷后取出,继续煅烧醋淬至黑褐色,外表脆裂,光泽消失,质地酥脆,取出摊凉,干燥,碾碎。每100kg自然铜,用醋30kg。

【炮制作用】多煅制后入药1、质地酥脆,利于煎出有效成分;2、增强散瘀止痛、续筋接骨作用;如接骨丹炉甘石

【炮制方法】煅炉甘石净药―耐火容器中―煅至红透+冷水(水飞法)―搅拌分层,上层混悬液,下层残渣(反复3~4)上层混悬液合并静置,清除上层清水,取下层粉末,干燥。制炉甘石煅炉甘石极细粉+药汁(黄连或三黄汤)拌匀,待药汁被吸尽后,干燥。炉甘石:各药=100:12、5

【炮制作用】1炉甘石一般不生用,多外用。

2煅炉甘石:质地纯洁细腻适宜于眼科及外敷用。

3制炉甘石:增强清热明目,敛疮收湿得作用

【炮制研究】主要成分为碳酸锌,还含有毒副成分铅煅与水飞后都能降低铅得含量

第三节扣锅煅法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得方法称扣锅煅法,又称密闭煅、闷煅、暗煅。

目得1.改变药物性能,产生或增强止血作用2.降低毒性

血余炭

【炮制方法】

【炮制作用】本品不生用,入药必须煅制成炭。血余炭性味苦,涩,平,具有止血,化瘀得功能,止血而不伤正气。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①产生止血作用②制造新药

第十二章蒸煮燀法蒸、煮、燀法为―水火共制‖法,―水‖包括清水与液体辅料。

1、蒸法:水蒸气加热,加辅料蒸或清蒸;

2、煮法:清水煮、药汁煮或固体辅料煮;

3、燀法:沸水中浸煮短时间

第一节蒸法目得:1.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2.减少副作用3.保存药效,利于贮存4.便于软化切片

三、操作方法

药物净制(大小分档)水或液体辅料润透,置蒸制容器内,加热至所需程度,取出。四、注意事项

1.药物要大小分开,质地坚硬者可先用水浸润;2 辅料与药物拌匀吸尽后再蒸;

3.蒸制过程中一般先用武火,待―圆汽‖后改为文火,保持锅内有足够得蒸汽即可。

4.蒸制时要注意火候;5.长时间蒸制得药物需不断加水;6 蒸制后将剩余得辅料拌入药材再干燥;何首乌炮制忌铁器:①生成墨绿色鞣质铁盐沉淀②首乌含有得蒽醌衍生物遇铁起化学反应

【炮制方法】何首乌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制首乌生药+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容器内―密闭,炖至液汁吸尽,药物呈棕褐色,取出,干燥。药:黑豆=100:10

【炮制作用】生首乌:苦泄性平兼发散,具有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截疟得作用,用于肠燥便秘,疮肿痒痛

制首乌:味转甘厚、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作用

炮制作用(1)改变药性;(2)增强药效;(3)消除滑肠通便副作用;黄芩

【炮制方法】黄芩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蒸至质地软化或沸水煮10min后闷润,切薄片,干燥。

酒黄芩:黄芩片―先拌酒后炒药―至微干,深黄色,有香气逸出,取出。药:黄酒=100:10 黄芩炭:黄芩片―武火炒炭―至表面黑褐色,内部深黄色,取出。

【炮制作用】蒸或煮得目得:①使酶灭活,保存药效;②软化药物,便于切片;

生药:清热泻火,解毒力强

酒炒品-引药上行,苦寒之性缓与,免伤脾阳,偏清上焦及肌表之热邪

炭品-缓与寒性,止血增强,清热止血,用于崩漏下血,吐血衄血

【炮制研究】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苷、汉黄芩苷

对化学成分得影响在冷水中酶得活性最大,加热可使其失活,从而保存有效成分。

為什么不能用冷水浸泡?黄芩里主要得有效成分就是黄芩苷,其本身还含有分解黄芩苷得酶。这种酶在有水存在得情况下会迅速水解黄芩苷,而其分解后得苷元又易被氧化而使黄芩显绿色,失去原有得功效。

第二节煮法将净选后得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放入锅内(固体辅料需先捣碎),加适量清水同煮得方法称为煮法。目得1、消除或降低药物得毒副作用如川乌2、清洁药物如豆腐制珍珠

操作方法

1清水煮:先浸泡无干心,武火煮沸文火煮至透心,如乌头;或武火煮沸,投入药材,煮至一定程度后,取出,闷润至

内外湿度一致,切片,如黄芩。

2加辅料煮:武火煮沸文火煮至药透水尽,如甘草水煮远志。

3豆腐煮:药物与辅料加水同煮,先武火后文火,煮至一定程度,如珍珠粉,制藤黄原则:武火煮沸,文火煮透注意事项1.大小分档;2.加水适量;①用液体辅料煮制时,要求药透水尽者水宜少②毒剧药水量宜多

3.先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4 中途应加沸水;5.及时闷润切片、干燥;

川乌

【炮制方法】

制川乌取净川乌,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个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生川乌有大毒,多外用,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得作用,用于风冷牙痛,疥癣,痈肿。

制川乌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不仁,心腹冷痛,疝痛,跌扑剧痛。

中药学名词解释

《中药学》名词解释 归经: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中药学: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地道药材: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炒炭:将净药材或切制品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的炮制方法。 药物偏性:中药中广义的“毒”即为药物的偏性,是指药物之所以可以治病,又有毒性,对人体产生危害,关键在如何应用。 剂量:即药剂的用药量,一般是指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用量。也有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配伍: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十八反: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 解表:解表,是指解除表证。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坚阴:是固肾精,平相火的方法。 清热燥湿药:以清热除湿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湿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燥湿药。 清虚热:治疗阴虚内热,清除因为阴虚而出现的热证。 峻下逐水:运用具有峻烈泻水作用的药物组方,以攻逐水饮的治法。 回阳救逆:运用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以治疗阴寒内盛危重证的治法。 温阳:温通阳气的治法。 引火归元:将上越之火引导回到命门之中。 温肺化饮:即温肺散寒化痰饮之义。 焦三仙:即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 炒二芽:即麦芽、谷芽。 破血:指的就是这类药物药性峻猛,走而不守,能够破血逐瘀,消徵散积,主治淤血时间长、程度重的徵瘕积聚。 瘀血:血液滞留或凝结于体内,包括血溢出于经脉外而瘀积,也包括血脉运行受阻而滞留经脉腔内,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继发性致病因素。 潜阳:收敛虚阳,为治疗阴虚而肝阳上亢的方法。 扶正祛邪:对于正虚为主、因虚致实的病证,应采取扶助正气为主,使正气加强,从而达到驱除病邪目的的治疗原则。 截疟:止或治疟疾的意思。 利水通淋:指一种治法。治疗下焦湿热所致淋证的方法。 破气:即用较峻烈的理气药散气结、开郁滞的方法。 血中气药:指能活血兼行气,常用于治气滞血淤证的中药。 1

中医药名词解释13

中医药名词解释 毒药“毒”有广义和狭义广义之:“毒”是指药物之偏性狭义之“毒”是指药物之毒性故“毒药”一词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后世则以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药物称为毒药 荆芥本品原名“假苏”又名“姜芥”以气味而得名“曰苏曰姜曰芥皆因气味辛香如苏如姜如芥也”其称荆芥者“姜芥声讹尔”(《唐本草》) 草药指某些药用植物在一般中药书中较少记载的一般医生少用多为地区性民间使用的中药如了哥王一枝黄花等茵陈蒿本品亦称“因陈”以多年生草本而得名因“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后加蒿字耳”(《本草拾遗》) 药物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各详本条 荡胃中积聚寒热意为祛除久留胃腑寒热之邪的作用药如滑石《本经》谓之“主身热泄?荡胃中积聚寒热”《伤寒论》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猪苓汤中用滑石就是这一功效的体现 荡涤肠胃用攻下药排除肠胃中宿食积滞之义药如大黄等《本经》曰: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和化食” 相反为药物“七情”之一指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不良反

应或使毒性加剧《本草纲目》谓:“相反者两不相合也”如“十八反”中的药物 相杀为药物“七情”之一指一种药物能减缓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本草纲目》谓:“相杀者制彼之毒也”如生姜配半夏或南星生姜杀半夏南星的毒又如绿豆能杀巴豆毒等 相使为药物“七情”之一指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的配伍《本草纲目》谓:“相使者我之佐使也”如黄芪与茯苓配伍治脾虚水肿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功效 相畏为药物“七情”之一指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本草纲目》谓:“相畏者受彼之制也”如半夏配生姜半夏之毒被生姜所抑制称半夏畏生姜相须为药物“七情”之一指性能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本草纲目》谓:“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如人参与黄芪大黄与芒硝等 相恶为药物“七情”之以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弱另一种药物的功效《本草纲目》谓:“相恶者夺我之能也”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枳实本品以实入药而的‘‘枳乃木名······实乃其子故曰枳实” 栀子本品原名“卮子”以形而得名“卮酒器也卮子象

中药名词解释

1. 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之一,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 独特应用形式的药物。 2. 中药学:是以研究中药的性能和临床应用为主,也旁及其来源、采制等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 3. 道地药材:是指具有地区特色、质量优良、疗效显著的药材。 4.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生药材进行一般修 治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5. 修制:包括纯净、粉碎、切制和水飞。 6. 水飞:是将不溶于水的药物与水共研,再加水搅拌得混悬液,沉除粗粒,倾除细粉混悬液,再 静置后倾出水液,得取微细粉末。用于矿物及贝壳类药物,在五官科、眼科中外用时需极 细粉末者,使之药物易于吸收和减少刺激性。 7. 水制:包括漂洗、浸泡、闷润、喷洒等。 8. 煨:是将药物用湿物料(纸或面)包裹放入火上或火灰中加热的方法。其目的是除去药物中的 挥发油及刺激性物质,以缓和药性,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9. 煅:是将药物直接或间接用高温加热,使其松脆、纯净,易于煎出或改变药物性能,增强疗 效。多用于矿物及贝壳类药物,如煅牡蛎,加强收涩作用;煅代赭石,是使其有效成分易 于煎出;煅血余炭,使其炭化,加强止血作用。 10. 蒸:是将药物隔水蒸至需要的程度,可清蒸或加辅料蒸。 清蒸是为便于保存并缓和药性,如桑螵蛸,蒸后可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便于保存,保证 药性;木瓜蒸后便于切片。 辅料蒸,可改变药性,如制大黄,减弱泻下作用;制首乌,加强补益作用。 11. 煮:是将药物用水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煮至所需程度的一种方法。目的是改变药性、增强疗效, 降低毒性。如醋煮芫花,黑豆、甘草煮川乌,能减低毒性;醋煮延胡索可加强止痛作用,提高疗效。 12. 药性(药物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方 面。 13.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 14. 平性:药物的寒热温凉的偏性不明显。 15.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16.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向。升,上升举陷,趋向于上;降,下降平逆,趋向于 下;浮,发散向外,趋向于表;沉,泄利向内,趋向于里于下。 17. 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某一部分奏效作用强,而对另一部分作用弱或无作用的趋向。 18. 毒:古代:系指具有治病防病功能的药物总称,即“偏性”。 现代:是指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19. 配伍:是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有目的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 20. 中药七情:是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想杀、相恶、相反。其中单行是单味药的应用,其 他是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 21. 相须:性能相似的药物合用,其协同作用,增强原有药物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用后能显著 增强清热泻火作用;银花与连翘配伍同用,增强清热解毒作用。 22. 相使:性能与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合用以提高主药疗效。如黄芪 与茯苓配伍同用,茯苓增强黄芪补气利水作用。 23. 相畏与想杀: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制它者称相杀;被制者称相 畏。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姜杀半夏、南星; 半夏、南星畏生姜。 24. 相恶:两药合用,可是药效降低或消失。如人参恶莱菔子。

中药名词解释

1.中药:就是中医防治疾病得物质基础之一,它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得,具有完整得理论 体系与独特应用形式得药物。 2.中药学:就是以研究中药得性能与临床应用为主,也旁及其来源、采制等基本知识得一门 学科。 3.道地药材:就是指具有地区特色、质量优良、疗效显著得药材。 4.炮制:就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得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生药材进行 一般修治与部分药材得特殊处理。 5.修制:包括纯净、粉碎、切制与水飞。 6.水飞:就是将不溶于水得药物与水共研,再加水搅拌得混悬液,沉除粗粒,倾除细粉混悬 液,再静置后倾出水液,得取微细粉末。用于矿物及贝壳类药物,在五官科、眼 科中外用时需极细粉末者,使之药物易于吸收与减少刺激性。 7.水制:包括漂洗、浸泡、闷润、喷洒等。 8.煨:就是将药物用湿物料(纸或面)包裹放入火上或火灰中加热得方法。 其目得就是除去药物中得挥发油及刺激性物质,以缓与药性,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9.煅:就是将药物直接或间接用高温加热,使其松脆、纯净,易于煎出或改变药物性能,增 强疗效。多用于矿物及贝壳类药物,如煅牡蛎,加强收涩作用;煅代赭石,就是使其有效 成分易于煎出;煅血余炭,使其炭化,加强止血作用。 10.蒸:就是将药物隔水蒸至需要得程度,可清蒸或加辅料蒸。 清蒸就是为便于保存并缓与药性,如桑螵蛸,蒸后可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便于保存,保证药性;木瓜蒸后便于切片。 辅料蒸,可改变药性,如制大黄,减弱泻下作用;制首乌,加强补益作用。 11.煮:就是将药物用水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煮至所需程度得一种方法。目得就是改变药性、增 强 疗效,降低毒性。如醋煮芫花,黑豆、甘草煮川乌,能减低毒性;醋煮延胡索可加 强止痛作用,提高疗效。 12.药性(药物得性能):就是指药物得性质与作用。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 性等方面。 13.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 14.平性:药物得寒热温凉得偏性不明显。 15.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得药味。 16.升降浮沉:就是指药物在体内得作用趋向。升,上升举陷,趋向于上;降,下降平逆,趋 向于下;浮,发散向外,趋向于表;沉,泄利向内,趋向于里于下。 17.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人体某一部分奏效作用强,而对另一部分作用弱或无作用得趋向。 18.毒:古代:系指具有治病防病功能得药物总称,即“偏性”。 现代:就是指药物得毒性或副作用,就是药物对机体得损害性。 19.配伍:就是按照一定得组合原则,有目得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得药物配合应用。 20.中药七情:就是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想杀、相恶、相反。其中单行就是单味药 得应 用,其她就是药与药之间得配伍关系。 21.相须:性能相似得药物合用,其协同作用,增强原有药物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用后 能显著增强清热泻火作用;银花与连翘配伍同用,增强清热解毒作用。 22.相使:性能与功效有某些共性得药物,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合用以提高主药疗效。 如黄芪与茯苓配伍同用,茯苓增强黄芪补气利水作用。 23.相畏与想杀: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得毒副作用。制它者称相杀;被制

中药学重点的名词解释

中药:按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医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本草:本: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它植物。重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但以植物药为最多,使用也更普遍,所以相沿把中药叫“本草”。 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位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副作用: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 中药性能:又称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内容,它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药物偏性) 四气: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五味:是指药物的滋味,具体内容包括辛、甘、酸、苦、咸、涩、淡。 (一)辛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一般发汗的药物与行气的药物,大多数有辛味;某些补养的药物,也有辛味。 (二)甘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一般滋补性的药物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大多数有甘味。(三)酸有收敛、固涩等作用。一般带有酸味的药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四)苦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一般具有清热、燥湿、泻下和降逆作用的药物,大多数有苦味。 (五)咸有软坚、散结或泻下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泻下通便的药物,带有咸味。 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它们的意义和作用是这样的: (六)淡就是淡而无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能够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大多数是淡味。 (七)涩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等作用。 15.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浮指上升、发散,即向上向外的作用趋向;沉指收敛泄利,降指下降,即向下向内的作用趋向。 (一)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 (二)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 (三)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 (四)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 16.归经: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17.道地药材:在同种药材中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优,疗效好的药材。 剂量: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用量。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发汗力较强,有发散风寒之功,用于风寒表征的药物。 发散风热药:性味辛凉,发汗力较弱,有发散风热之功,用于风热表征的药物。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用药得需要与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剂得不同要求,所采取得一项制药技术。 2、炮炙:炮炙古代就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物得方法,现代一般就是指除净制、切制以外得其她炮 制方法。 3、饮片:饮片系指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使用得所有中药。 4、反制:药性相对立得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制约药物得偏性或副作用,称为反制。 5、从制:药性相同或相似得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增强药物得疗效,称为从制。 6、炮制辅料:炮制辅料就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得附加物料。 7、炮:炮古代指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现代指高温砂烫至发炮(泡)鼓起。 8、净度:净度系指饮片得纯净度,亦即中药饮片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分得限度。 9、泛油:泛油就是指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成分,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 状物质或返软、发黏、颜色変浑、发出油败气味得现象。 10、变色:变色就是指饮片得天然色泽发生了变化。 11、风化:风化就是指某些含结晶水得矿物类药物,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为粉 末状态得现象。

12、潮解溶化:潮解溶化就是指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得水分,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 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得现象。 13、对抗同贮法:对抗同贮法就是采用两种以上得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得物品与药 物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得贮存方法。 14、气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就是采用降氧、充氮气,或降氧、充二氧化碳得方法,人为 地造成低氧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状态,达到防虫、防霉防止泛油、变色、气味散失等目得。 15、净制:净制又称净选加工,就是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剂、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得 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与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品与霉变品,区分疗效不同得药用部位,将药材分档或进行简单加工得一类炮制方法。 16、净药材:净制后达到药用净度标准得中药材称为净药材。 17、分档:为了便于炮制,把药物按大小、粗细进行分类得方法,称为分档。 18、挑选:挑选就是用手挑拣去混在药材中得杂质、霉败品;或区分不同药用部位;或将药材分 档得方法。 19、筛选:筛选就是根据药材与杂质得体积大小得不同,选用不同规格得筛或罗,以除去杂质 或进行分档得方法。 20、风选:风选就是利用药材与杂质得轻重不同,借助风力,将药材与杂质分开得方法。 21、水选:水选就是用多量清水洗涤或浸漂药材,以除去杂质得方法。

中药答案

参考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医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归经: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3.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4.活血祛瘀药: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祛瘀药。 5.开窍药: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二.填空题 1.《新修本草》,唐朝2.泻下,收敛固涩3.1~5g,0.5~1g 4.石膏、知母等5.栀子,山药6.黄连、白头翁等 7.大青叶、板蓝根8.秦艽、黄柏9.牵牛子,金银花 10.生姜、吴茱萸等11.相须,相反12.牛膝,枸杞子 13.润肺止咳,杀虫灭虱14.半夏、白芥子15.天麻、钩藤 16.萆薢,海金沙17.沉香、磁石18.山药、黄精等 19.熟地,雄黄等20.桑螵蛸、金樱子等 三.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D 5.D 6.A 7.A 8.C 9.A. 10.A 11.C 12.B 13.A. 14.D 15.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E 4.ADE 5.ABD 6.CD 7.ABCE 8.BCD 9.ABDE 10.ABD 五.功效比较题 1.磁石与龙骨 磁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龙骨收敛固涩 2.郁金与丹参 郁金行气止痛、疏肝解郁、利胆退黄 凉血活血、调经 丹参消痈、安神 3.天南星与禹白附 天南星善定惊止痫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散结止痛 禹白附止痛、解毒 4.车前子与滑石

车前子渗湿止泻、清肺化痰、清肝明目 清热利水通淋 滑石解暑、外用祛湿敛疮 5.大黄与栀子 大黄泻下攻积、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清利湿热 栀子清心除烦 六.简答题 1.补虚药分为几类,其主要适应于何病证?举例说明。 补气药:适应于气虚病证,气短乏力等,如人参。 补阳药:适应于阳虚病证,阳痿、畏寒等,如杜仲。 补血药:适应于血虚病证,面色苍白等,如当归。 补阴药:适应于阴虚病证,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如麦冬。 2.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矣”。你是怎样理解的? 药物的升降浮沉可因药物本身的气味、质地而决定,但也可因人为的炮制,配伍而使升降浮沉发生改变。故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3.简述附子配干姜、附子配肉桂的功效及适应证。 附子配干姜:回阳救逆,温里散寒,主治亡阳证。 附子配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肾阳虚及里寒证。 七.问答题 1.葛根、莲子、益智仁、苦参、白术均能治泄泻、临床应如何区别使用? 葛根:升阳止泻,用于脾虚泄泻。 莲子:补脾止泻,又能涩肠止泻,用于脾虚久泻。 益智仁:温脾暖肾而止泻,主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 苦参:清热燥湿止泻,用于湿热泄泻。 白术:健脾燥湿止泻,治疗脾虚湿盛之泄泻。 2.蒲公英、鹿茸、黄芪、煅石膏、远志均可治疗疮痈,怎样选择应用?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鹿茸:温补托疮毒,主治疮疡久溃不敛,脓出清稀等。 黄芪:补气、托疮生肌,主治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煅石膏:收敛生肌,主治疮疡不敛。 远志:消散痈肿,可治一切痈疽(不问寒热虚实)。 3.试述鹿茸的功效及主治病证。 补肾阳,益精血: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 补肾阳,强筋骨: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不健。 固冲任,止带:崩漏带下证。 温补托疮: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

中药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总论 1.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作用的化学成分称有效成分。 2.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3.溶剂提取法: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合适的溶剂和方法将有效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4.相似相溶原则:极性成分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成分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5.浸渍法:将药材粗粉装入适宜容器中,加入适量溶剂(多用水和乙醇)浸泡提取的方法。 6.煎煮法:将药材饮片(或粗粉)置适当容器中,加水加热煮沸,将所需成分提出来的方法。 7.渗漉法:将药材粗粉用适当溶剂湿润膨胀后(多用乙醇),装入渗漉筒中从上边添加溶剂,从下口收集流出液的方法。 8.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在提取器上安装一冷凝管,使溶剂蒸气冷凝后又回流到烧瓶中,进行反复提取的方法。 9.连续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在提取器上安装一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使溶剂蒸气冷凝后又回流到烧瓶中,进行反复提取的方法。 10.水蒸气蒸馏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一起蒸馏或通入水蒸气蒸馏,收集挥发性成分 和水的混合馏出液体的方法。 11.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集提取和分离于一体,又基本上不用有机溶剂的新技术。 12.酸碱溶剂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酸碱性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13.溶剂分配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14.分级沉淀法:在混合物水溶液中加入与该溶液能互溶的溶剂,改变混合物组份溶液中某 些成分的溶解度,使其从溶液中析出来的方法。 15.专属试剂沉淀法:某些试剂能选择性地沉淀某类成分的方法。 16.盐析法:在水提取液中加入无机盐(如氯化钠)达到一定浓度时,使水溶性较小的成分 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较大的成分分离的方法。 17.分馏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18.膜分离法: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膜,以外加压力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混合 物溶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 19.升华法:利用某些固体物质加热直接变成气体,遇冷又凝结为固体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20.结晶法:利用混合物中各化合物对某种溶剂的溶解度的差别,而使单一成分以结晶状态 析出的方法。 21.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固定相)对混合物中各成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 色谱方法。 22.离子交换色谱:主要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 23.凝胶滤过色谱:将含有大小不同分子的混合物样品液,通过多孔性凝胶(固定相),用洗脱剂将分子量由大到小的化合物先后洗脱的一种分离方法。 24.大孔树脂色谱:利用大孔树脂通过物理吸附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而达到分离目的的色谱 方法。 25.分配色谱:利用被分离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26.NOE(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也称核增益效应,是在核磁共振中选择地照射一 种质子使其饱和,则与该质子在立体空间位置上接近的另一个或数个质子的信号强度增高的现象。 27.质子宽带去偶:也称质子噪音去偶或全氢去偶,此时H 的偶合影响全部被消除,从而简化了图谱。

中草药名词解释

中草药种养及采摘统计的名词解释 甘草: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人参:又称为亚洲参,在中国东北土名“棒槌”,人参是具有肉质的根,可药用。人参属于五加科,主要生长在东亚,特别是寒冷地区。人参用于愈后恢复、增强体力、调节荷尔蒙、降低血糖和控制血压、控制肝指数和肝功能保健等。人参根部所含皂苷是其有效成分,中国长白山野参皂苷成分较高,但取得不易,价格高昂。 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托叶常位于叶柄内侧,早落。花两性,簇生,花萼宿存,内面常有舌状附属体,生长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古柯科植物的叶子,主产地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国。可以入药,主要成分为多种生物碱,入药功效为补肾助阳,镇痛。也是可口可乐的重要配方。

古柯叶来自古柯树,古柯树原产于秘鲁、玻利维亚,及哥伦比亚。树叶长度约一至四英寸,每年三月、六月、十一月采收。原产地居民嚼食古柯叶的传统已逾数世纪。咀嚼叶片时常佐以用石灰为基本物质做成的混合物,藉由此混合物使古柯碱由叶片中释放出来。咀嚼过程中使用者的情绪因微妙而长时间持续释放的药效而感到愉悦。除此之外,古柯叶释放的药效还可以刺激身体、增加体力、减低食欲。原产地居民喜用它来治疗胃部不适、头痛,及其他疼痛。 当归: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多年生草本,高0.4-1米。花期6-7月,果期7-9月。其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 三七:又称参三七、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是五加科人参属假人参的变种,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主产地在中国的云南及广西深山中。 党参: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茎缠绕,不育或先端着花,黄绿色或黄白色,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叶柄有疏短刺毛,叶片卵形或狭卵形,边缘具波状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花单生于枝端,与叶柄互生或近于对生,花冠上位,阔钟状,裂片正三角形,花药长形,种子多数,卵形,7-10月开花结果。党参有增强

中药化学名词解释

中药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总论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的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 石油醚(pet.et)<四氯化碳(CCl4)<苯(C6H6)<二氯甲烷(CHCl2)<氯仿(CHCl3)(密度大于水)<乙醚(Et2O)<乙酸乙酯(EtOAc)<正丁醇(n-BuOH )<丙酮(Me2CO)(可与水混溶)<乙醇(EtOH )(可与水混溶)<甲醇(MeOH)(可与水混溶)<水(H2O)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提取不同极性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相应极性的溶剂,比如用石油醚提取小极性化合物,用水提取大极性化合物。 水溶性成分一般易溶于水,如生物碱、有机酸类、鞣质 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1.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作用的化学成分称有效成分。 2.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3.溶剂提取法: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合适的溶剂和方法将有效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4.相似相溶原则:极性成分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成分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5.浸渍法:将药材粗粉装入适宜容器中,加入适量溶剂(多用水和乙醇)浸泡提取的方法。 6.煎煮法:将药材饮片(或粗粉)置适当容器中,加水加热煮沸,将所需成分提出来的方法。 7.渗漉法:将药材粗粉用适当溶剂湿润膨胀后(多用乙醇),装入渗漉筒中从上边添加溶剂,从下口收集流出液的方法。 8.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在提取器上安装一冷凝管,使溶剂蒸气冷凝后又回流到烧瓶中,进行反复提取的方法。 9.连续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在提取器上安装一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使溶剂蒸气冷凝后又回流到烧瓶中,进行反复提取的方法。 10.水蒸气蒸馏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一起蒸馏或通入水蒸气蒸馏,收集挥发性成分和水的混合馏出液体的方法。 11.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集提取和分离于一体,又基本上不用有机溶剂的新技术。 12.酸碱溶剂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酸碱性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13.溶剂分配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14.分级沉淀法:在混合物水溶液中加入与该溶液能互溶的溶剂,改变混合物组份溶液中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使其从溶液中析出来的方法。 15.专属试剂沉淀法:某些试剂能选择性地沉淀某类成分的方法。 16.盐析法:在水提取液中加入无机盐(如氯化钠)达到一定浓度时,使水溶性较小的成分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较大的成分分离的方法。 17.分馏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18.膜分离法: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膜,以外加压力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混合物溶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 19.升华法:利用某些固体物质加热直接变成气体,遇冷又凝结为固体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20.结晶法:利用混合物中各化合物对某种溶剂的溶解度的差别,而使单一成分以结晶状态析出的方法。 21.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固定相)对混合物中各成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色谱方法。 22.离子交换色谱:主要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

中药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用来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物质。 中药学:主要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与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草:由于还原以植物性药材居多,所以古往今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 地道药材:将在同种药材中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优,疗效好的药材。 四气:也称四性,是指药效所反应的寒热温凉(平)四种药性。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热证。 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用于寒证(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五味:是药物因作用不同而具有辛甘酸(涩)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 辛:能散、能行,可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即具有补益、缓和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还有解药食中毒之功。 酸:能收、能涩,用于收敛固涩,兼能生津。 涩:作用与酸味相似但不能生津。 苦:能泄、能燥,能坚阴。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 升降沉浮: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毒:分为广义毒,古代乃一切药物的总称以及指药物的偏性;狭义的毒专指药物对人体的毒性和副作用。 配伍:有目的的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性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七情:指药的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以偏纠偏: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去性留用: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适应病情的需要。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煨法: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 淬法: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水或液体中,使其酥脆的方法。 水飞:药物与水共研,细粉随水倾出,粗粉继续加水研磨,多次分离放置后得极细粉的方法。炙法: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 煅法: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 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 火制: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分为炒、炙、煅、煨、烘焙。 水火共制:指包括蒸蒸日上、煮、禅、淬等炮制方法。 单行:用意味药治病。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相使:在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一药为主,一药为辅,提高主药疗效。

中医药名词解释9

中医药名词解释 利气即行气见该条 利气宽中见行气宽中条 利气宽胸见行气宽胸条 利气散结通利气机以消除寒湿痰浊之凝结谓之利气散结利气散结之品性味多辛温或辛苦有辛温行散辛开苦泻之功 适用于因寒湿痰浊凝聚所致的胸满咳喘胸痹胸痛或肢体麻木疼痛阴疽流注痰核等证药如白芥子薤白等 利关节使肢体关节活动利落之义能利关节的药大多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等证药如牛膝独活威灵仙等 利尿通淋见“通淋”条 利咽消肿见“利咽喉”条 利咽喉消除咽喉肿痛使咽喉通利之义利咽喉药大多寒性具有散风热清肺清痰等不同作用适用于外感风热肺有蕴热或痰热内结引起的咽喉肿痛散风热者药如薄荷牛蒡子蝉蜕等;清肺者药如山豆根马勃玄参等;消痰者药如桔梗射干等 利胆通利胆汁之义湿热之邪郁于肝胆胆道不利胆汁滞留发为黄疸或为结石利胆药中偏于治疗黄疸的药如茵陈、栀子等称为“利胆退黄”;偏于治疗胆结石的药如金钱草、郁金等称为“利胆排石”

利胆退黄见利胆条 中医药名词解释 利胆排石见利胆条 利胸膈通利胸膈之义用于气滞或痰浊停留胸膈而致的胸闷气喘或疼痛等症药如香橼、檀香等 利湿即利水渗湿见该条 利湿浊渗利湿浊之义亦称“分清别浊”适用于湿浊之邪郁于下焦的尿浊证药如萆薢等 利湿退黄利湿热、退黄疸之义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能利小便清肝胆湿热用于湿热黄疸药如茵陈、秦艽、栀子、金钱草、虎杖等 利痹见除痹 何首乌本品“本名交藤因何首乌服而得名也”(《图经本草》) 佛手本品又名佛手柑以形而得名“佛手取象也”“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 纯阳之物又称“纯阳之品”在药物性能中有阴有阳凡其味辛甘与淡其气温热具沉浮之势等等则为阳;相反其味酸苦及咸其气寒凉具沉降之势等等则为阴因此所谓纯阳之物就是指其性能纯属为阳的要物如肉桂、高良姜、蜀椒、胡椒等正如《本草纲目》所说: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本草求真》所说:“肉桂气味纯阳”

中药学名词解释

中药学名词解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名词解释: 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用来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物质。 中药学:主要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与临床应用等知识 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草:由于还原以植物性药材居多,所以古往今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 地道药材:将在同种药材中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优,疗效好的药材。 四气:也称四性,是指药效所反应的寒热温凉(平)四种药性。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热证。 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用于寒证(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五味:是药物因作用不同而具有辛甘酸(涩)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 辛:能散、能行,可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即具有补益、缓和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还有解药食中毒之功。 酸:能收、能涩,用于收敛固涩,兼能生津。 涩:作用与酸味相似但不能生津。 苦:能泄、能燥,能坚阴。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 升降沉浮: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毒:分为广义毒,古代乃一切药物的总称以及指药物的偏性;狭义的毒专指药物对人体的毒性和副作用。 配伍:有目的的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性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七情:指药的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以偏纠偏: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去性留用: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适应病情的需要。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煨法: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 淬法: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水或液体中,使其酥脆的方法。 水飞:药物与水共研,细粉随水倾出,粗粉继续加水研磨,多次分离放置后得极细粉的方法。 炙法: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 煅法: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 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 火制: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分为炒、炙、煅、煨、烘焙。

中医药名词解释12

中医药名词解释 鱼腥草本品原名“?”因“其叶腥气故俗呼为鱼腥草”(〈本草纲目〉) 炙药材炮制方法之一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炒使辅料渗 入药材之中也称合炒如蜜炙将药材与炼过的蜜拌匀再加热 同炒至蜜被吸入药中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如蜜炙甘草枇杷 叶等 狗脊本品以其形状而得名“此药苗似贯众根上多岐状如狗之脊骨而肉作青绿色故以名之“(〈唐本草〉)剂量药物在各种不同剂型中的用量称剂量(一般多指煎剂的一日量)首先是指一药的成人一日量其次是指在方剂中药与药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性能〈中药学〉中所说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质功能而言中药的性能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补泻”等 性善走窜药物的性能善于通行走窜之义如〈本草正义〉云:“威灵仙以走窜为能事” 定喘嗽见止咳平喘条 定魂魄见安魂魄条 炒药材炮制方法之一将药材放入锅中加热并用铲子不 断翻动谓之炒有不加辅料炒和加辅料炒之分前者称为清炒;后者按治疗的需要有酒炒醋炒盐水炒麸炒土炒米炒蒲黄炒

蛤粉炒等其炒的程度有炒黄炒焦炒炭等的不同 单行为药物七情之一指以单味药治病如独参汤治气虚欲脱;清金丸用一味黄芩治肺热咳喘等 泄剂徐之才曰:“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也”泄即泻祛邪之义;闭即邪实而闭之义凡味苦气味俱厚之品能泻下通腑祛邪攻积逐水治疗二便不通等脏腑里实之证者称泄剂泄热见清热泄火条 泻下导滞是指通利大便祛除积滞的功效具有泻下导滞功效的药物能治疗腹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等症药如大黄槟榔等 泻下攻积通过泻下通便以攻除积滞谓之泻下攻积泻下攻积药多为苦寒沉降之品适用于热结便秘宿食及湿热积滞内停等症药如大黄 泻下冷积用温下药泻寒性积滞之义药如巴豆或以温热药与寒下药配伍应用如附子配大黄等 泻下软坚泻下并能软化燥屎之义药性咸寒适用于热灼津伤大便燥结不通之证药如芒硝等 泻下泄热通导大便荡涤实热治疗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等邪热实证药如大黄芒硝等 泻水逐饮见逐水条 泻火见清热泻火条 泻火除烦见除烦条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翘鼻子】蕲蛇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子【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车轮纹】指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云锦花纹】何首乌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金井玉栏】又称金心玉栏。指根类药材的横断面外围白,内心黄,中间有一棕色的形成层环,俗称金井玉栏,如黄芪。【芦碗】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如山参。【油头】指川木香药材根头部黑色发粘的胶状物。【怀中抱月】指松贝的外层鳞叶2瓣,大瓣紧抱小瓣,未抱合的部分呈月形习称怀中抱月。【狮子盘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孢,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蚯蚓头】指药材的根头部由叶柄脱落后留下的明显密集的横向环纹,因似虹蝴的头颈部而习称虹划头,如防风等。【吐脂(起霜)】指苍术饮片暴露稍久后,析出的结晶,因呈毛状,色白如脂霜,而称吐脂或起霜。【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具有的异形维管束,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鹦哥嘴】天麻(冬麻)顶端具红棕色芽苞,习称“鹦哥嘴”。【过桥杆】黄连根茎中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金包头】药材根头部一端残留淡黄色的叶基,习称“金包头”如知母。【钉角】生川乌顶端周围有锥状隆起的支根,习称“钉角”。【罗盘纹】特指商陆根横切面由于三生构造形成的同心性多环维管束,干燥后木质部隆起,韧皮部凹馅,呈多个凹凸不平的环层,形似罗盘。【竹节环纹】天麻表面有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轮横环纹。【鸡肠风】巴戟天药材外皮横向断裂而露出木心具形似病鸡之肠。【过桥】指黄连根茎部分细长的节间,如桥悬两岸,又称“过江枝”、“蚂蜂腰”。【凹肚脐(肚脐眼)】指天麻底部圆脐状的凹疤痕,是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疤痕。【白颈】指蚯蚓头部第14~16环节,颜色呈黄白,为生殖环带。【方胜纹】指在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大斑纹17~24个,其斑纹顶端在背中线上相接,形似古代书生的方胜帽形状。【连珠斑】专指蕲蛇白色腹部上杂有多数黑色类圆形斑点,又称“念珠斑”。【佛指甲】指蕲蛇尾部渐细,末端呈扁三角形,角质而硬,形如佛之指甲。【挂甲】是指牛黄少许和以清水,涂于指甲上能染成黄色,持久不褪,并有清凉感透入指甲内。又称“透甲”。【通天眼】专指羚羊角上部无角塞,中空。对光透视,上半段可见一条细孔道直通角尖。【二杠、大挺、门庄、三岔】梅花鹿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1cm处分出的侧枝,习称“门庄”,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条痕】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划刻时所留下的痕迹。 3.“珍珠盘”银柴胡6.“疙瘩丁”白芷7.“朱砂点”羌活,苍术8.“蚯蚓头”防风9.“狮子盘头”党参10.“金包头”知母11.“鹦哥嘴”“红小辫”天麻14.“火炬头”,“连三朵”款冬花15.“钉头”赭18.“铁线纹”“珍珠疙瘩”山参19.“马牙柱”合成朱砂20.“乌金衣”“挂甲”牛黄21.“虎牙”砍茸22.“莲花”马鹿茸23.“血片”“蛋黄片”鹿茸饮片24.“当门子”麝香 浙八味:浙贝母、玄参、菊花、白芍、麦冬、延胡索、白术、郁金。四大南药:阳春砂

中医常用名词解释

中医常用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整体性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称为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根据病史、四诊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比较、分析辨清病因、性质、病位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的这种认识和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3. 辩证施护:是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病人,称之为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 4. 同病异护:对同一疾病,根据其病程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证候给予不同的护理,称之为同病异护。 5. 异病同护:对不同的病,由于其病机相同而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则采取同一种护理方法,称之为异病同护。 6.证:又称证候,它既不是症状,也不是病名,而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学概念,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症:是指疾病的具体单个临床表现。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展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 7.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面. 8.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或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为基本性质标志形象物为一切事物提供识别标准。

9.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10.相生: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11.相克: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的作用。12.制化:相互制约、生化的意思,是把相生、相克联系起来说的。13.乘侮:五行中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虚侵袭,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侮:恃强凌弱,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克。 14.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宇宙万物的生存或消亡来自于精气的聚散。 15.精气学说:研究精气及其聚散、运动以及宇宙万物生长消亡的客观规律的学说。 16.气化:泛指气作用下的一切物质形态的变化。 17.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显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脏藏于内,象显于外,故称藏象。 18.藏象学说:指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来探求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19.腑脏:是内脏的总称,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组成。 20. 神:(广义)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人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