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统计题集课件

心理学统计题集课件
心理学统计题集课件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心理学统计与测量经典习题1

第一章描述统计

名词解释

1.

描述统计(吉林大学2002研)

答: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具体内容有:数据如何分组,如何使用各种统计表与统计图的方法去描述一组数据的分组及分布情况,如何通过一组数据计算一些特征数,减缩数据,进一步显示与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

2.相关系数(吉林大学2002研)

答:相关系数是两列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数字表现形式,或者说是表示相关程度的指标。作为样本的统计量用r表示,作为总体参数一般用ρ表示。相关系数不是等距的度量值,因此在比较相关程度时,只能说绝对值大者比绝对值小者相关更密切一些,而不能进行加减乘除。

3.差异系数(浙大2003研)

答: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它是一种相对差异量,为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其公式如下:

常用于:①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②对于水平相差较大,但进行的是同一种观测的各种团体,进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

4.二列相关(中科院2004研)

答:如果两列变量均属于正态分布,其中一列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变量虽然也是正态分布,但被人为地划分为两类。求这样两列变量的相关用二列相关。

5.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浙大2000研,苏州大学2002研)

答: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是次数分布的两个基本特征。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是指数据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方向集中的程度,离中趋势是指数据分布中数据彼此分散的程度。用来描述一组数据这两种特点的统计量分别称为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

6.中位数(南开大学2004研)

答:中位数,又称中点数,中数,是指位于一组数据中较大一半和较小一半中间位置的那个数,用M d或Mdn来表示。

7.品质相关(华东师大2002研)

答:品质相关是指R×C表的两个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两个因素只被划为了不同的品质类别,其数据一般都是计数的数据,而非测量的数据。品质相关可依二因素的性质及分类项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和计算方法,较常见的有四分相关和Ф相关。

8.标准分数(华南师大2004研)

答:标准分数,又称基分数或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其计算公式为:

简答题

1.简述使用积差相关系数的条件。(首师大2004研)

答:一般来说,用于计算积差相关系数的数据资料,需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①要求成对的数据,即若干个体中每个个体都有两种不同的观测值。

②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即正态双变量,至少两个变量服从的分布应是接近正态的单峰分布。

③两个相关的变量是连续变量,也即两列数据都是测量数据。

④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应是直线性的,如果是非直线性的双列变量,不能计算线性相关。

2.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使用特点。(浙大2003研,苏州大学2002研)

答:算术平均数的优点有反应灵敏;计算严密;计算简单;简明易解;适合于进一步用代数方法演算;较少受抽样变动的影响。缺点有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如果出现模糊不清的数据时,无法计算平均数,因为平均数的计算需要每个数据的加入。从算术平均数的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如果一组数据是比较准确,可靠又同质,而且需要每一个数据都加入计算,同时还要作进一步代数运算时,用算术平均数表示其集中趋势最佳。

3.如果你不知道两个变量概念之间的关系,只知道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很高,请问你可能做出什么样的解释?(武汉大学2004研)

答:相关系数是两列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数字表现形式,或者说是表示相关程度的指标。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很高,只能说明两变量间具有较高的共变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变量朝相同或相反方向发生变化。至于二者有无因果关系,或谁是因谁是果则无法确定。所以在解释时只能说两变量间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

4.一组大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性别之间求相关,设男为1,女为2。如果两变量的相关为负,请问说明了什么情况?请举例说明。(武汉大学2004研)

答:根据题意,如果两变量的相关为负,则说明大学生的智力水平与性别存在负相关,即男生智力水平低,女生智力水平高。

举例提示:本题所求的相关是点二列相关,一列变量为等距变量(智力水平),另一列变量为名义变量(性别)。根据点列相关的数据特点,列出两组数据,运用相应公式计算即可。要注意的是,男生的智力水平平均分数应小于女生的。

5.某省进行了一次小学五年级的数学统考。已知不同小学教学水平相差较大,但同一个小学的五年级的不同班级教学水平很相近。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原始数据,问:

①如何处理这些原始数据,使得数据处理的结果能够比较不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

答:提示:使用标准分数。由于要考察的是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而非已有的数学水平,所以应该以每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为总体,求每个学生的标准分数,然后比较不同学校学生间的标准分数。

②如何处理这些原始数据,使得数据处理的结果能够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南开大学2004研)

答:提示: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学生成绩的好坏有两个标准:一是平均水平的高低,二是整体水平的差异。一般来说,平均水平越高,同时整体水平差异越小,表明该学校的教学水平高,反之则低。而同时反映了这两个指标的只有差异系数(CV)。其公式为:

6.举例说明相关程度很高的两个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北师大2001研)

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①二者之间必须有可解释的相关关系;②二者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因”的变化在前,“果”的变化在后,二者顺序不能变;③二者不能是虚假关系(即一种关系被另一种关系被另一种关系取代后,原来的关系被证明不成立);④因果决定的方向不能改变。

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一种共变关系,即一种变量发生变化,另一种变量也相应地朝相同或相反方向发生变化。但有高相关的两个变量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如一般情况下,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物理成绩也会比较好,即两者存在很高的正相关。但是,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之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而且无法确定二者谁决定了谁,即不能满足因果关系的②④两个条件,所以不是因果关系。

7.度量离中趋势的差异量数有哪些?为什么要度量差异量数?(西北师大2002研)

答:对于数据变异性即离中趋势进行度量的一组统计量,称作差异量数。这些差异量数有标准差或方差,全距,平均差,四分差及各种百分差等。

一组数据集中量数的代表性如何,可由表示差异情况的量数来说明。差异量数越小,则集中量数的代表性越大;若差异量数越大,则集中量数的代表性越小。如差异量数为零,则说明该组数据彼此相等,其

值都与集中量数相同。集中量数是指量尺上的一点,是点值,而差异量数是量尺上的一段距离,只有将二者很好地结合,才能对一组数据的全貌进行清晰的描述。所以需要度量差异量数。

8.用算术平均数度量集中趋势存在哪些缺点?试举例说明。(重大2004研)

答:其缺点有: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如果出现模糊不清的数据时,无法计算平均数,因为平均数的计算需要每个数据的加入。

如:有两组物理成绩:

第一组:25,37,32,60,100,99,96

第二组:63,72,60,68,63,62,61

尽管两组成绩的平均分相等都约为64,但由于极端数据的存在,64不能很好地代表第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却较好地代表了第二组数据。

计算题

1.五位教师对甲乙丙三篇作文分别排定名次如下表;

名次

教师序号甲乙丙

1 3 1 2

2 3 2 1

3 3 1 2

4 1 3 2

5 1 3 2

请对上述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华东师大2003研)

答题提示:题目目的是让考生对5位教师的一致性做出评价。该题是让5个被试(教师)对3篇作文进行等级评定,每个被试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三篇作文排出了一个等级顺序。所以应该计算肯德尔W系数。将题中原始数据代入公式即可。

2.计算未分组数据:18,18,20,21,19,25,24,27,22,25,26的平均数、中数和标准差。(首师大2003研)

答题提示:平均数与标准差的计算直接将原始数据代入相应公式即可。中位数的计算稍复杂一些。将数据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可知数组中虽有重复数据,但位于中间的数非重复数据,加之数据数为偶数,所以取第N/2和第N/2+1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数即可。

3.4名教师各自评阅相同的5篇作文,表2为每位教师给每篇作文的等级,试计算肯德尔W系数。(首师大2003研)

表2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分

答题提示:将数据代入肯德尔W系数即可。

4.把下列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

11.0,11.3,10.0,9.0,11.5,12.2,13.1,9.7,10.5(华南师大2003研)

答题提示:先根据相应公式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然后根据标准分数公式依次计算每个分数的标准分数。

5.假定学生的成绩呈正态分布,某班五名学生的数学和物理成绩如下,求相关系数。(重大2004研)

答题提示:两列数据均为测量数据,而且呈正态分布,因此应该求积差相关。将数据代入积差相关公式即可。

第二章推断统计

单选题

1.什么情况下样本均值分布是正态分布?

A 总体分布是正态分布

B 样本容量在30以上

C A和B同时满足

D A或B之中任意一个条件满足

(北京大学2000)

参考答案D

2.以下关于假设检验的命题,哪一个是正确的?

A如果H0在=.05的单侧检验中被接受,那么H0在=.05的双侧检验中一定会被接受

B如果t的观测值大于t的临界值,一定可以拒绝H0

C如果H0在=.05的水平上被拒绝,那么H0在=.01的水平上一定会被拒绝

D在某一次实验中,如果实验者甲用=.05的标准,实验者乙用=.01的标准。实验者甲犯II类错误的概率一定会大于实验者乙。

(北京大学2000)

参考答案D

3.让64位大学生品尝A B两种品牌的可乐并选择一种自己比较喜欢的。如果这两种品牌的可乐味道实际没有任何区别,有39人或39人以上选择品牌B的概率是(不查表):

A 2.28%

B 4.01%

C 5.21%

D 39.06% (北京大学2000)

参考答案C

4.在多元回归的方法中,除哪种方法外,各预测源进入回归方程的次序是单纯由统计数据决定的:

A逐步回归B层次回归C向前法D后退法

(北京大学2000)

参考答案B

5.以下关于假设检验的命题哪一个是正确的

A、实验者甲用=0.05的标准,实验者乙用=0.01的标准,甲犯II类错误的概率一定会大于乙:

B、统计效力总不会比水平小

C、扩大样本容量犯II类错误的概率增加

D、两个总体间差异小,正确拒绝虚无假设的机会增加。

(北京大学2002)

参考答案D

6.已知X和Y的相关系数r1是0.38,在0.05的水平上显著,A与B的相关系数r2是0.18,在0.05的水平上不显著

A、r1与r2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B、r1与r2在统计上肯定有显著差异

C、无法推知r1与r2在统计上差异是否显著

D、r1与r2在统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北京大学2002)

参考答案C

7.在回归方程中,假设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当X与Y相关趋近于0时,估计的标准误是怎样变化?

A、不变

B、提高

C、降低

D、也趋近于0

(北京大学2002)

参考答案C

简答题

1.非参数检验方法的特点有哪些?(浙江大学2005)

参考答案:

①一般不需要有严格的前提假设

②非参数检验特别适用于顺序资料(等级变量)

③很适用于小样本,且方法简单

④最大的不足是未能充分利用资料的全部信息;⑤非参数方法目前还不能处理“交互作用”。

2.在被试取样时,应该根据哪些因素确定样本的大小?(华南师大2005)

参考答案

①当进行平均数的估计时,当确定后,总体标准差和最大允许误差d是决定样本容量的两个因子

②当进行平均数假设检验时,需要同时考虑显著性水平、统计检验力、总体标准差以及所假设的总体差异四个因子

3.能否用两总体平均数差异z检验或t检验逐对检验多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问题?为什么?(华南师大2005)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同时比较的平均数越多,其中差异较大的一对所得的t值超过原定临界值t 的概率就越大,这时错误的概率将明显增大,或者说原本达不到显著性水平的差异很容易被视为是显著的。

4.试述分层抽样的原则和方法?(华南师大2005)

参考答案:

分层抽样是按照总体上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部分,在分别在每一部分中随机抽样。分层的总的原则是:各层内的变异要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变异越大越好。在具体操作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研究人员可根据研究需要依照多个分层标准,视具体情况而定。

5.有人说:“t检验适用于样本容量小于30的情况。Z检验适用于大样本检验”,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北京师范大学2004)

参考答案:

选择t检验还是Z检验的主要标准不是样本容量大小,而是欲检验的总体是否为正态分布以及总体方差是否已知。如果总体为正态而方差又已知,使用Z检验就可以了;而如果总体为正态而总体方差未知,就需要用无偏估计量来代替总体方差,这时应进行t检验;如果总体并非正态而总体方差也是未知的,在样本容量大于30时,可以用Z检验但不能用t检验。如果总体非正态而样本容量又小于30,既不能用Z

检验也不能用t检验,需要使用非参数检验。

6.学业考试成绩为x,智力测验分数为y,已知这两者的rxy=0.5,IQ=100+15z,某学校根据学业考试成绩录取学生,录取率为15%,若一个智商为115的学生问你他被录取的可能性为多少,你如何回答他?(北京师范大学2004)

答案提示: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比率来回答该生可被录取的可能性。就智商而言,该生在总体中的z 值为1,百分比为84.26%,但并不能以此来推断该生一定可被录取,因为智商与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仅为0.5。

7.如果两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进行了智力测验,这两个总体智商的平均数差异是否还需要统计检验?为什么?(北京师范大学2004)

参考答案:需要。还需要排除测验中误差的干扰,才能够判断出两总体智商是否存在差异。

8.选择统计检验程序的方法时要考虑哪些条件,才能正确应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问题?(北京师范大学2004)

参考答案:

①总体分布特征

②样本容量

③总体方差是否已知

④对什么统计量进行检验?

⑤在进行方差分析时还要考察方差是否齐性、组间变异是否独立

9.标准正态分布的曲线有哪些特点?(华东师范大学1997)

参考答案:

正态分布具有以下特征:①正态分布的形式是对称的(但对称的不一定是正态的),它的对称轴是经过平均数点的垂线,正态分布中,平均数、中数、众数三者相等,此点y值最大(0.3989),左右不同间距的丁值不同,各相当间距的面积相等,值也相等;②正态分布的中央点(即平均数点)最高,然后逐渐向两侧下降,曲线的形式是先向内弯,然后向外弯,拐点位于正负1个标准差处,曲线两端向靠近基线处无限延伸,但终不能与基线相交;③正态曲线下的面积为1,由于它在平均数处左右相对称,故过平均数点的垂线将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划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各为0.5

10.方差分析的逻辑是什么?(华东师范大学1997、2000)

参考答案:依据方差的可加性原理,将组内变异与组间变异区分开来,在运用F检验原理,判断实验处理效应与误差效应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依次确定实验处理效应的大小。

11.完全随机设计和方差分析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有什么区别?(华东师范大学2001)

参考答案: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将区组方差从组内方差中分离出来,使方差分析结果更为精确可靠。

12.什么是非参数检验?它有什么特点?(华东师范大学2001)

参考答案:

参数检验对欲检验的数据有较高的要求,如正态分布等,而非参数检验对数据的要求较低,适用于不适合参数检验数据的检验。

特点:

①一般不需要有严格的前提假设;②非参数检验特别适用于顺序资料(等级变量);③很适用于小样本,且方法简单;④最大的不足是未能充分利用资料的全部信息;⑤非参数方法目前还不能处理“交互作用”。

13.为了建立最好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一般采用什么方式选择自变量?(华东师范大学2001)参考答案:自变量对因变量变异的解释能力

14.什么是二元线性标准回归方程(2003 华东师范大学)

参考答案:两个自变量、数据标准化后的方程

15.为什么抽样调查得到的样本统计可以推论总体参数.(2006北京师范大学)

参考答案:因为总体分布存在一定的理论模型,比如正态分布、二项分布等,样本参数与总体分布之间的差异可以用推论的方式估计出来。

16.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区别联系(2005北师)

参考答案:前者检验的是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差异,后者检验的是两样本代表的不同总体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17.正态分布的标准差有何统计意义,在统计检验中为什么会用到标准差?(北师大2003)

参考答案:正态分布的标准差仍然是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度量指标,在统计检验中,标准差成为度量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差异的重要度量指标。

18.正态分布的特征是什么,统计检验中为什么经常要将正态分布转化成标准正态分布?(北师大2003)

参考答案:正态分布具有以下特征:①正态分布的形式是对称的(但对称的不一定是正态的),它的对称轴是经过平均数点的垂线,正态分布中,平均数、中数、众数三者相等,此点y值最大(0.3989),左右不同间距的Z值不同,各相当间距的面积相等,值也相等;②正态分布的中央点(即平均数点)最高,然后逐渐向两侧下降,曲线的形式是先向内弯,然后向外弯,拐点位于正负1个标准差处,曲线两端向靠近基线处无限延伸,但终不能与基线相交;③正态曲线下的面积为1,由于它在平均数处左右相对称,故过平均数点的垂线将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划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各为0.5

标准正态分布具有固定的标准误与平均数值,能够排除不同样本数据度量单位不同造成的混乱,更易于推断分析。

19.在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若将相关样本误作独立样本处理,对差异的显著性有何影响,为什么?(北师大2003)

参考答案:可能会使本来存在显著差异的两组数据变得没有差异,因为如果将相关样本误作为独立样本处理,会减小计算临界Z值时选用的标准误值,从而使本来得到的正确Z值变小,从而增加了不显著的概率值。

20.为什么要做区间估计?怎样对平均数作区间估计?(北师大2003)

参考答案:原因是想通过样本统计量来预测总体参数的可能区间。

根据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仍然为正态分布这一原理,利用推论统计原理计算出平均数分布的标准误,就可以推论出在一定置信度之上的总体参数置信区间。

21.抽样调查要想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需要控制哪些技术环节?(北师大2003)

参考答案:

①界定好总体

②选择适当的抽样方式,最好遵循随机化原则

③标准化施测,尽量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④统计控制,选择适当的统计处理方法

22.为什么假设检验中待检验假设为无差异假设?(2001年北师大)

参考答案: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概率性质的反证法,为了检验虚无假设,首先假定虚无假设为真,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导致违反逻辑或违背人们常识和经验的不合理现象出现,则表明“虚无假设为真”的假定是不正确的,也就不能接受虚无假设。若没有导致不合理现象出现,那就认为“虚无假设为真”的假定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要接受虚无假设。

这也就是假设检验中的“反证法”思想,但是它不同于纯数学中的反证法。后者是在假设某一条件下导致逻辑上的矛盾,从而否定原来的假设条件。而假设检验中的不合理现象”是指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了,它是给予人们在实践中广泛采用的小概率事件原理,该原理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23.为什么方差分析能够分析出几个平均数的差异?(2001年北师大)

参考答案:方差分析的基础是方差的可分解性,它可以将来自于多个途径的变异从总变异中分解出来,而后通过检验来判断某种处理产生的变异量的大小。

24.指出t=5.53,p小于0.05的含义(2001年北师大)

参考答案:拒绝虚无假设所犯的概率小于0.05

25.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有哪一些?其各自使用的条件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1999)

参考答案:

秩和检验法:适用于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中位数检验:适用于两独立样本均平均数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符号检验法:适用于检验两个配对样本分布的差异

符号等级检验法:同符号检验法,但精度更高

26.t检验要满足那些条件才能保证统计分析的有效性?(北师大1998)

①总体正态分布

②总体方差未知

③两组比较,多组比较时最好用方差分析

27.方差分析之后,平均数进一步检验的步骤(北师大1998)

参考答案:N—K检验法的步骤

(1)把要比较的各个平均数从小到大作等级排列;

(2)根据比较等级和自由度在附表中查相应的q值。被比较的两个平均数各自在上面的等级排列中所处等级之差再加上1,就是这两个平均数的比较等级,自由度就是方差分析中的误差项自由度;

(3)利用公式计算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

N相等时,标准误计算公式为:SE =

公式中MSE,是组内均方,n是每组容量。

N不等时,标准误计算公式为:SE =

其中,n ,n 分别为两个样本的容量。

(4)计算q的临界值(q SE );

(5)统计决断。

28.写出二项分布平均数及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并指出在心理实验研究中的用处。(北京师范大学1 997 )

参考答案:

二项分布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主要用于解决含有机遇性质的问题。所谓机遇问题,即指在试验或调查中,试验结果可能是由于猜测而造成的。比如,选择题目的回答,选对选错,可能完全由猜测造成的。凡此类问题,欲区分由猜测而造成的结果与真实的结果之间的界限,就要应用二项分布来解决。

29.有人给你两组数据,让你帮助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写出你对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考程序。(北京师范大学1997 )

参考答案:

检查总体是否正态

检查总体方差是否已知

在总体非正态条件下看样本容量大小

决定选用什么公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进行检验并得出检验结论

30.试说明参数区间估计的原理?(北师大1996)

参考答案:

区间估计的原理与标准误:样本分布理论是区间估计的原理。在计算区间估计值,解释估计的正确概率时,依据的是该样本统计量的分布规律及样本分布的标准误(SE)。只有知道了样本统计量的分布规律和样本统计量分布的标准误,才能计算总体参数可能落入的区间长度,并对区间估计的概率进行解释。样本分布可提供概率解释,而标准误的大小决定区间估计的长度。标准误越小,置信区间的长度越短,而估计成功的概率仍能保持较高。一般地,加大样本容量可使标准误变小。在对总体参数实际进行估计中,人们当然希望估计值的范围尽可能小些,而估计准确的概率大些。但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二者不可兼得。

31.什么是方差分析?须满足哪些条件?(北师大1996)

参考答案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分析,功能在于分析实验数据中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从而确定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有重要影响,即用于置信度不变情况下的多组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检验进行方差分析时,数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否则结论会产生错误:

(1)总体正态分布

(2)变异的相互独立性

(3)各实验处理内的方差要一致

计算题

答案提示:

1.一位研究者用心理量表测量大学生的内外控倾向。随机抽取了一个有8位男生,8位女生的样本。男生组样本均值X=11.4,SS=26;女生组样本均值X=13.9,SS=30。试问两组被试在此人格维度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北京大学2000)

答案提示:作两总体都是正态分布且两总体方差均未知的两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先计算标准误,公式为:

SE =

再计算临界值,公式为:

Z=

比较现有Z值与临界值的大小,如果现有值大于临界值,则差异显著。

2.社会学家发现儿童早期被虐待可能导致青年期的犯罪行为。选取了25个罪犯和25个大学生,询问其早期被虐待经历,结果的次数分布如下。罪犯是否比大学生有更多的早期被虐待经历?(用a=.05的标准作假设检验)

无早期被虐待经历有早期被虐待经历

罪犯9 16

大学生19 6

(北京大学2000)

答案提示:作独立样本四格表检验。代入公式=N(AD-BC) /[(A+B)(C+D)(A+C)(D+B)]求出值,查自由度为1时的值,与求出的值作比较,如果实际值大于临界值,则差异显著,说明罪犯比大学生有更多早期被虐经历。

3、学生辅导中心办了一系列学习方法的讲座,为评估整个系列讲座的效果,随机抽取了25个参加讲座的学生,调查了他们在系列讲座开始前那个学期的GPA和系列讲座结束后那个学期的GPA,从差异均值分布看,这25个参加讲座的学生提高了D1=0.72,和方SS=24,用数据来对系列讲座提高GPA的效应进行点估计和90%的区间估计。(北京大学2002)

答案提示:

区间估计: -Z<<+Z将值设为0.10即可

4、一位研究者发现大白鼠在T型迷津实验中有右转弯的偏好,在20次系列实验中,一只大白鼠右转17次,左转3次,用适当的假设检验验证大白鼠在T型迷津中右转弯好偏好是否在统计上显著?(北京大学2002)

答案提示:作配合度检验,理论次数均为10,代入公式=求出,查分布表算出临界值与当前值比较,如果当前值大于临界值,则差异显著。

5、通过随机抽样,抽取了A、B两组被试,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如下:

A组:119,110,132,106,121,120;

B组:133,128,130,134,129,136,133

为检验教学方法的效果有无显著差异,请计算必要的检验统计量。(华东师范大学2001)

答案提示:作两独立样本t检验。先代入公式 SE=求出标准误SE,然后求出Z=,查正态分布表得出临界Z值,比较临界值与当前Z值的大小,即可判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6、134位学生参加寒假长跑训练,开学后发现长跑成绩显著进步(由不及格变成及格)的有38人,显著退步(由及格变成不及格)的有19人,问长跑训练有无显著效果?(华东师范大学2001)答案提示:作相关样本四格表检验,代入公式=求出值,查df=1时的值,比较两者大小,如果实际值大于临界值,则差异显著。

7、有5名女生,物理测验成绩分别是68,69,70,71,72;另有7名男生,成绩分别是40,50,6 0,70,80,90,100。现需要知道男女生成绩是否方差齐性,请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华东师范大学20 02 )

答案提示:先分别求出两组数据的方差,代入公式F=,求出F值,查F分布表,比较当前F 值与临界值的差异即可。

8、某小学根据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的原则将32名学生配成16对,然后把每对学生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16名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照组的16名学生不参加此活动,一学期后,统一进行理解能力测验。结果发现,有9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测验成绩明显拉开了距离,其中8对是实验组学生得到“及格”,对照组学生得到“不及格”;1对是对照组学生得到“及格”,实验组学生得到“不及格”。问: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理解能力测验有无显著影响?(华东师范大学2002)

答案提示:先作成四格表,而后做独立性检验。代入公式=N(AD-BC)/[(A+B)(C+D)(A+C)(D+B)]求出值,比较当前值与临界值的差异,如果当前值大于临界值,则差异显著,否则不显著。

9、有一团体的人数为300人,施测某一心理测验的结果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8,有被测者A的得分是113,问该团体中测验得分高于A的被测者有多少人?回答这一问题尚须作哪些假设?(北师大19 98)

答案提示:

求出被试A在团体中的Z分数值,Z=(113-100)/8=1.625,查正态分布表确定其百分位95%。其前提假设是总体分布正态。

10、请选用参数与非参数的方法各一种,对下述结果进行差异检验,分析A、B、C三种实验处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A 85 90 92 91 88

B 90 93 95 100 110

C 110 115 117 116 114

(北师大1998)

答案提示:

1) 参数检验:选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方差分析法

分别计算:

总平方和SS=

组间平方和SS=-

组内平方和SS=-

然后计算自由度:

组间自由度df b=K-1

组内自由度df m=N-K

而后计算均方:

MS=SS/(K-1); MS=SS/(N-K)

再计算F值:F= MS/ MS

查表求理论F值:进行统计推断——查表寻找相应的临界值比较F与F,从

而确定该样本的户是否为小概率,即是否P<0.05。

2)非参数检验:克—瓦氏单向方差分析法

11、请选恰当的参数与非参数方法分析下述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n1:3.6 4.2 4.0 5.0 3.7 3.8 4.1

n2:4.1 4.2 4.0 4.8 5.0 5.3 5.2 5.5

(北师大1998)

答案提示:

1)参数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

求出每组数据方差后计算标准误SE=

计算临界值,公式为:

Z=

查正态分布表比较临界值与当前Z值的大小,大于临界值则说明差异显著。

2)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法

原理:将两个容量均小于10且第一个样本小于第二个样本的独立样本的数据合并在一起,按大小顺序排列并赋予等级秩次。若无显著差异,则两个样本各自秩次之和应该相等或接近相等。

检验步骤:

①虚无假设

②编排秩次

③求秩和:计算样本容量较小一组的秩次和

④查表求临界值并进行统计决断:根据两个组的容量查表

12、有研究者欲考察某一高考试题的得分情况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统计结果如下:

及格不及格

男290 160

女100 350

该统计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1997 )

答案提示:作四格表独立性检验,看男女生在及格率上的比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依公式=N(AD-BC)/[(A+B)(C+D)(A+C)(D+B)]求出值(式中A,B,C,D分别为四格表内各格的实际数,(A+B),(C+D), (A+C),(D+B)为各边缘次数,自由度df=1)。之后查表比较临界值与当前的值大小即可,如果当前值落入了小概率事件内,则说明差异显著。

13、有一区组设计的实验数据,请用参数及非参数两种方法检验其差异显著性。

A1 A2 A3 A4

甲 2 3 4 5

乙3 5 5 6

丙3 4 6 7

丁4 6 7 8

(北京师范大学1997 )

答案提示:

参数检验过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过程

总方差的构成:SS=SS+SS= SS+SS+SS

组内方差的构成:SS= SS+SS (SS为残差; SS为区组平方和)

组内自由度:df=n-1; df=df-df- df=(N-1)-(K-1)-(n-1)=N-K-n+1

总平方和SS=

组间平方和SS=-

SSr=-

SS E=+--

然后计算自由度:

组间自由度df b=K-1

组内自由度df r=n-1

df E=(k-1)(n-1)

而后计算均方:

MS=SS/(K-1); MSr=SSr/(N-K)

再计算F值:F= MS/ MSe

查表求理论F值:进行统计推断——查表寻找相应的临界值比较F与F,从

而确定该样本的户是否为小概率,即是否P<0.05。

非参数检验过程:选用弗里德曼双向等级方差分析过程

步骤:

1 将每一区组的K个数据(K为实验处理数)从小到大排列出等级

2 每种实验处理n歌数据(n为区组数)等级和,依R i表示

3 代入公式

所得出的弗里德曼双向等级方差分析表中的临界值做比较,若当前的值大于临界值,则差异显著。

14、有一区组设计的实验结果,请用参数与非参数方法检验其三种不同条件下之结果有无显著差异。

被试a1 a2 a3

1 6.1 4.7 2.2

2 5.8 3.9 2.3

3 7.1 5.8 3.1

4 8.0 6.2 3.8

5 6.5 4.4 2.9

(北师大1996)

答案提示:

参数检验过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过程

总方差的构成:SS=SS+SS= SS+SS+SS

组内方差的构成:SS= SS+SS (SS为残差; SS为区组平方和)

组内自由度:df=n-1; df=df-df- df=(N-1)-(K-1)-(n-1)=N-K-n+1

总平方和SS=

组间平方和SS=-

SSr=-

SS E=+--

然后计算自由度:

组间自由度df b=K-1

组内自由度df r=n-1

df E=(k-1)(n-1)

而后计算均方:

MS=SS/(K-1); MSr=SSr/(N-K)

再计算F值:F= MS/ MSe

查表求理论F值:进行统计推断——查表寻找相应的临界值比较F与F,从

而确定该样本的户是否为小概率,即是否P<0.05。

非参数检验过程:选用弗里德曼双向等级方差分析过程

步骤:

1 将每一区组的K个数据(K为实验处理数)从小到大排列出等级

2 每种实验处理n歌数据(n为区组数)等级和,依R i表示

3 代入公式

所得出的弗里德曼双向等级方差分析表中的临界值做比较,若当前的值大于临界值,则差异显著。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解决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2、回归参数显著性检验是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否著. 3、聚类分析就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通常聚类分析分为 Q型聚类和 R型聚类。 4、相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列联表行因素A 和列因素B 的基本分析特征和它们的最优联立表示。 5、因子分析把每个原始变量分解为两部分因素:一部分为公共因子,另一部分为特殊因子。 6、若 () (,), P x N αμα ∑=1,2,3….n且相互独立,则样本均值向量x服从的分布 为_x~N(μ,Σ/n)_。 二、简答 1、简述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概念,并说明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得两组的线性组合之间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选取和最初挑选的这对线性组合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使其配对,并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一对,如此下去直到两组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被选出的线性组合配对称为典型变量,它们的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 2、简述相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相应分析,是指对两个定性变量的多种水平进行分析。设有两组因素A和B,其中因素A包含r个水平,因素B包含c个水平。对这两组因素作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一个rc的二维列联表,记为。要寻求列联表列因素A和行因素B的基本分析特征和最优列联表示。相应分析即是通过列联表的转换,使得因素A

和因素B 具有对等性,从而用相同的因子轴同时描述两个因素各个水平的情况。把两个因素的各个水平的状况同时反映到具有相同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从而得到因素A 、B 的联系。 3、简述费希尔判别法的基本思想。 从k 个总体中抽取具有p 个指标的样品观测数据,借助方差分析的思想构造一个线性判别函数 系数: 确定的原则是使得总体之间区别最大,而使每个总体内部的离差最小。将新样品的p 个指标值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式中求出 值,然后根据判别一定的规则,就可以判别新的样品属于哪个总体。 5、简述多元统计分析中协差阵检验的步骤 第一,提出待检验的假设 和H1; 第二,给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服从的分布; 第三,给定检验水平,查统计量的分布表,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从而得到否定域; 第四,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统计量的值,看是否落入否定域中,以便对待判假设做出决策(拒绝或接受)。 协差阵的检验 检验0=ΣΣ 0p H =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00p H =≠Σ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2013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 1.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分支学科是() A. 管理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工程心理学 D. 实验心理学 2.心理过程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包括() A. 认知、情感、行为 B.感觉、知觉、行为 C. 情感、意志、行为 D.认知、情感、意志 3.当你的手不小心被针扎的时候,手会立刻缩回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A. 脊髓 B.大脑 C.丘脑 D.小脑 4. 一位中风患者的右侧肢体瘫痪,其大脑皮层左半球的病变区域位于() A. 额叶 B. 顶叶 C. 颞叶 D. 枕叶 5.通常用来测量持续注意的是() A. 警戒作业 B. 双作业操作 C. 双耳分听 D. 负启动 6.司机可以边开车边听音乐,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最恰当的理论是() A. 衰减理论 B. 过滤器理论 C. 反应选择理论 D. 认知资源理论 7.不属于基本味觉的是() A. 酸 B. 甜 C. 苦 D.辣 8.他人在场减少了人们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干预措施的可能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从众 B. 社会学习 C. 社会比较 D.责任分散 9.“鹤立鸡群”中的“鹤”和“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的“红”容易被人们知觉到,这种

现象所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10.先给被试呈现线段a,待其消失60毫秒后,再呈现线段b,人们会看到线段a向线段b移动,这种现象称为() A. 诱发运动 B. 动景运动 C. 自主运动 D. 运动后效 11.属于深度知觉双眼线索的是() A. 线条透视 B. 视轴辐合 C.运动视差 D. 纹理梯度 12.属于界定清晰的问题(well-defined problem)是() A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B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解应用题 C怎样读好一本书 D 怎样教育子女成才 13.容易出现群体思维的是() A高凝聚力的群体B低凝聚力的群体C民主的群体D放任的群体 14.爱因斯坦说:“在我的思维结构中,书面的或口头的文字似乎不起任何作用,作为思维元素的心理的东西是一些记号和有一定明晰程度的意向,由我随意的再生和组合……”这段话所体现的主要思维种类()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常规思维 15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个体在感到未来不可预测,组织结构不稳定以反社会秩序受到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统计学考试试题

心理统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 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数据?( ) A.月工资1300元 B.语文成绩为80分 C.百米赛跑得第2名 D.某项技能测试得5分 2.下列描述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是( ) A.M M dμ B.M o M d S C.S μσ D.M M d Mg 3.一组数据中有少数数据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分布呈偏态时,其集中趋势代表值应是( ) A.几何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众数 4.测得某班学生的身高平均170厘米,体重平均65公斤,欲比较两者的离散程度,应选( ) A.方差 B.标准差 C.四分差 D.差异系数 5.假设两变量为线性关系,这两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 系数时应选用( ) A.积差相关 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6.以下各分布中,不因样本容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分布是( ) A.t分布 B.F分布 C.χ2分布 D.正态分布 7.以下有关α错误和β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同时会犯α错误和β错误 B. α+β=1 C.当样本容量n不变时,有可能同时减小α和β D. 实际上不可能同时犯α错误和β错误 8. 同一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的关系为( ) A. 因果关系 B. 共变关系 C. 函数关系 D. 相关关系 9. 一个好的估计量应具备的特点是( ) A. 充分性、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 B. 充分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C. 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D. 必要性、充分性、无偏性、有效性 10. 某项调查选取三个独立样本,其容量分别为n1=10,n2=12,n3=15,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平 均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时,其组内自由度为( ) A. 2 B. 5 C. 36 D. 34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实验数据按其是否具有连续性可划分为________和离散变量。 2. 一组数据35、40、50、60、56、30的中数为________,样本方差为______。 3. 从某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n=9,S=6,则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误为________。 4. 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已知样本容量为n,样本标准差为S,当显著性水平为α 时,用样本平均数X估计总体平均数μ的置信区间为________。 5.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F(n1, n2)为正态分布。

多元统计分析试题(A卷)

广西科技大学 2013 — 2014 学年第 2 学期课程考核试题 考核课程 多元统计分析 ( A 卷)考核班级 统计101、102班 学生数 114 印数 120 考核方式 闭卷 考核时间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1、设 2~(,) X N μ∑,其中 12(,)X x x ' =, 12(,)μμμ' =, 2 11ρσρ ?? ∑= ??? ,则 1212ov(,)C x x x x +-= 。 2、设A 和B 为常数矩阵,ov(,)C x y =∑,则ov(,)C Ax By = 。 3、聚类分析就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根据分类对象的不同,聚类分析分为 聚类和 聚类。 4、因子分析中,因子载荷矩阵A 中元素ij a 的统计意义 是 。 5、为研究两组变量12,,,p x x x L 和 12,,,q y y y L 之间的相关关系,一般采用 方法。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 2、简述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并比较二者的异同点。 三、(10分)设随机向量X 的协方差矩阵为 1643()442329V X -?? ? =-- ? ?-?? 求其相关系数矩阵R 。 四、(15分)设3121~(,),110X N A μ-?? ∑= ?-?? ,其中 ()1642111,441214μ-?? ? =-∑=-- ? ?-?? , 求Y AX =的分布.

五、(15分)已知两个总体1π,2π的概率密度分别为1()f x 和2()f x ,且总体的先验概率分布为120.6,0.4p p ==,误判损失为(1|2)12c =个单位, (2|1)4c =个单位。 (1) 建立最小平均误判代价()判别规则; (2) 设有一新样品0x 满足1020()0.36,()0.24f x f x ==,判定0x 的归属问题。 六、(10分)设三元总体123(,,)X x x x '= 的协方差矩阵为 4121932325?? ? ∑=- ? ?-?? 试求总体的主成分以及各主成分的贡献率。 七、(15分)某学校体检中获得的30位学生身体的四项指标,数据见下表。 对数据做主成分分析,利用软件运行,得到如下输出结果: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实验心理学 一、填空 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2.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3.斯珀灵(Sperlin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平均9.1个项目 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和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5.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6.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7、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8.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9.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0.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_的时间,而是指刺激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1.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12.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3.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14.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1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6.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17.排除法是把_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18.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19.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2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 22.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23.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4.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 25.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被试变量。

心理统计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考研真题和强化习题详解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 .三位研究者评价人们对四种速食面品牌的喜好程度。研究者甲让评定者先挑出最喜欢的品牌,然后挑出剩下三种品牌中最喜欢的,最后再挑出剩下两种品牌中比较喜欢的。研究者乙让评定者将四种品牌分别给予l~5 的等级评定,( l 表示非常不喜欢,5 表示非常喜欢),研究者丙只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品牌。研究者甲、乙、丙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分别是:( ) A .类目型―顺序型―计数型 B .顺序型―等距型―类目型 C .顺序型―等距型―顺序型 D .顺序型―等比型―计数型 2 .调查了n =200 个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显示的偏好程度,如下: 该题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是:( ) A .类目型―顺序型 B .计数型―等比型 C .顺序型―等距型 D .顺序型―命名型 3 .157.5 这个数的上限是()。 A . 157 . 75 B . 157 . 65 C . 157 . 55 D . 158 . 5 4 .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表示称为()。 A .自变量 B .随机变量 C .因变量 D .相关变量

5 .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被称之为()。 A .总体 B .样本点 C .个体 D .元素 6 .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 ) A .父亲的月工资为1300 元 B .小明的语文成绩为80 分 C .小强100 米跑得第2 名 D .小红某项技能测试得5 分 7、比较时只能进行加减运算而不能使用乘除运算的数据是【】。 A .称名数据 B .顺序数据 C .等距数据 D .比率数据 参考答案:1 . B 2 . D 3 . C 4 . B 5 . A 6 . C 7.C 二、概念题 1.描述统计(吉林大学2002 研) 答:描述统计指研究如何整理心理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的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的统计方法。比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 2.推论统计(中国政法大学2005 研,浙大2000研) 答:推论统计又称推断统计,指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或全局的情形;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和估计;如何对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如何对两件事物或多种事物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等的统计方法。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假设检验的各种方法、总体参数特征值的估计方法(又称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等等。 3 .假设检验(浙大2002 研) 答:假设检验指在统计学中,通过样本统计量得出的差异作出一般性结论,判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 A 最小可觉差法 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 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史蒂文森定律 D 艾克玛定律 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 A 变量 B 假设 C 结果 D 控制 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 A 3 B 4 C 9 D 24 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 A 双盲法 B 恒定法 C 随机化法 D 统计控制法 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 A 唐德斯 B 赫尔姆霍茨 C 卡特尔 D 冯特 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 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B 字母转换作业 C 心理旋转实验 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 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 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 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 A 随机化技术 B 匹配技术 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 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 A 评价忧虑 B 期望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效应 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A 方差分析 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C 协方差分析 D 回归分析 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 A 反应速度的差异 B 反应的难度 C 反应速度 D 口语记录 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历年真题项选择汇总含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 9.在非参数统计中,下列用于检验单样本的方法是(ABC ) A.二项式检验 B.X2单样本检验 C. Kolmogorov-Smirnov单样本检验 14.问卷法一般采用的项目方式为`:ABCDE A.是否式 B.选择式 C.排列式 D.填空式 E.量表式 13.下列属于经典心理物理方法的是( bcd ) B.最小变化法 C.恒定刺激法 D.平均差误法 2社会测量的方式的是( bcd ) B.社会测量图 C.靶式社会图 D.“猜测”技术 10.因素分析基本类型的是( abc ) A.R型因素分 B.Q型因素分析 C.P型因素分析 11.下列属于小N设计主要类型的是(abc ) A.反转型设计 B.多重基线设计 C.扩展式反转设计 1.元分析的主要特点有( BDE )。 B.元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D.元分析是一种全面的评价E.元分析寻求普遍性的结论 3.准实验设计的主要类型有(BCDE )。 B.回归间断点设计 C.不等同对照组设计 D.间歇时间序列设计 E.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6.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多元分析方法有( ACD )等。 A.判别函数分析 C.主成分分析 D.典型相关 7.下列各项测验中属于兴趣测验的有( CD )。 C.SCII D.KOIS 8.心理学研究中不常用的取样法有( ACE )。 A.计划取样法 C.顺序取样法 E.穿透重复子样本法 11.构建因果模型的具体步骤是( ABD E ) A.提出理论构思和初步模型 B.变量的操作化和处理 D.以实际数据支持函数方程 E.实际数据和结构模型相拟合 12.问卷测量的准确性包括( ABCDE ) A.效度 B.测量工具之间的相关 C.同质性 D.信度 E.测量分数的分布 13.实验室实验的特点有( ABD )

多元统计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22121212121 ~(,),(,),(,),, 1X N X x x x x x x ρμμμμσρ ?? ∑==∑= ??? +-1、设其中则Cov(,)=____. 10 31 2~(,),1,,10,()()_________i i i i X N i W X X μμμ=' ∑=--∑L 、设则=服从。 ()1 2 34 433,4 92,32 16___________________ X x x x R -?? ?'==-- ? ?-? ? =∑、设随机向量且协方差矩阵则它的相关矩阵 4、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15,1,,16(,),(,)15[4()][4()]~___________i p p X i N X A N T X A X μμμμ-=∑∑'=--L 、设是来自多元正态总体和分别为正态总体的样本均值和样本离差矩阵,则。 12332313116421(,,)~(,),(1,0,2),441, 2142X x x x N x x x x x μμ-?? ?'=∑=-∑=-- ? ?-?? -?? + ??? 、设其中试判断与是否独立? (), 1 2 3设X=x x x 的相关系数矩阵通过因子分析分解为 211X h = 的共性方差111X σ= 的方差21X g = 1公因子f 对的贡献1213 30.93400.1280.9340.4170.8351100.4170.8940.02700.8940.44730.8350.4470.10320 13 R ? ? - ????? ? -?? ? ? ?=-=-+ ? ? ? ??? ? ? ????? ? ???

朱滢《实验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第6章【圣才出品】

第5章视觉与听觉 5.1复习笔记 一、视觉系统 (一)眼睛 眼睛的示意图如图5-1所示,其主要构成部分如下: 图5-1人类右眼的水平剖面 1.角膜 角膜是眼睛正前方的一层透明组织。光线透过弯曲的角膜受到折射,形成视觉的屈光能力。 2.虹膜与瞳孔 虹膜在角膜的后面,瞳孔是虹膜中央的圆孔。当光线很暗时,虹膜张开使瞳孔变大让更多的光线进来;当光线过强时,虹膜关闭使瞳孔变小挡住多余的光线。瞳孔的大小由虹膜的两根对抗平滑肌控制。当用极强的光线照射眼睛时,瞳孔立即收缩, 3.水晶体 水晶体在瞳孔后面。把眼睛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半——小的前房(充满液体,可帮助维

持眼睛的形状)以及大的玻璃体。玻璃体也充满透明的液体,它可以保持水晶体的位置并使它具有弹性。光线透过水晶体到达眼睛后部的视网膜。 4.椎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椎体细胞和杆体细胞是视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细胞。 (1)锥体细胞 锥体细胞密集在小于lmm处的中央凹上,每个锥体细胞似乎都有自己的“专线”通往大脑。锥体细胞主要在白天发挥作用,是明视觉的光感受器,能辨别物体的细节。 (2)杆体细胞 杆体细胞则分布在中央凹周围,很大数目的杆体细胞的活动只表现在一个中间细胞的活动上,这种“许多对一个”的关系增强了感受性,使眼睛能够觉察到很低照明水平下的物体。杆体细胞主要是在黑夜发挥作用,它是暗视觉的光感受器。视神经纤维从视神经乳头处离开眼睛沿视通路进入大脑。视神经乳头处没有感光细胞,不产生视觉,因此这个地方又被称为盲点。明视觉(锥体)与暗视觉(杆体)的特性如表5-1所示。 表5-1明视觉(锥体)与暗视觉(杆体)的特性 (二)视神经通路与大脑 1.眼睛到大脑的视神经通路 右视野的光线刺激每个视网膜的左侧,而左视野的光线则刺激每个视网膜的右侧。而且,

2018年清华大学心理学347考研真题分析

2018年清华大学心理学347考研真题分析 对清华专硕感兴趣的小伙伴看过来!最新一年清华专硕真题解析新鲜出炉!一份最新的复习方向指南与复习建议!看勤思教研老师如何指点迷津,看勤思讲义如何完美对应!你手里的讲义,知道有多重要了吗?! 先简单一句话概括一下今年的真题情况:清华专硕的真题一入眼,应该是三个字,懵!懵!懵!但是不要慌,定下心,其实我们发现还是有许多可以去奋笔疾书的时刻。 听不懂?!跟着我来往下走! 一、试卷结构 二、参考书单

补充说明:虽然往年有些真题已经考过,但是大家不要掉以轻心,旧版考过的知识点还是换题型,换相关知识点重复考察。随着近些年自命题院校招生数量增多,对心理学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的要求提高,进入心理学研究生的门槛也是逐步提高。同学们除了需要掌握好大纲范围内给定的参考书,一定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可以每个学科扩展学习1-2本教材。这里老师根据历年考试经验总结给大家推荐几本。

三、试题分析 从今年出题总体内容来看,出题基本遵循了清华专硕招生目录上的要求,讲出题重点放在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上并结合清华积极心理学自身的特色,且侧重点主要放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目前回忆版的题目所属学科的分值分布上看,和去年出题的侧重点差异还是比较大,去年心理学导论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重大概是2:1,而从今年目前已有的题目来看,今年真题大题部分考察的重点其实更多的是落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而且有部分超纲的题目。预估计心理学导论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考察比重大约是1:1。从出题分值和灵活度来看,今年出题重点是放在论述题上,把去年简答题的分值一半分值全部转移到论述上,论述题的题目内容更为灵活。如果认真做过清华专硕近两年题目,我想备考清华的你一定不会辜负老师对你的期望,有木有发现清华屡次出过相似的题目,甚至是原题在现。咱们先看一看,一睹为快。上真题! 2017年清华大学应用心理硕士真题之简答题 1.简述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分析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实验设计,并讨论实验设计中的巧妙之处。 2018年清华大学应用心理硕士真题之论述题 1.请举例说明让你印象深刻的心理学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并说明实验设计中的巧妙之处。 大家可以掂量一下真题的价值,放在手里有没有觉得沉甸甸的所以也不枉勤思的老师费劲千辛万苦拿到这些真题。18年的简单论述和17年的简答论述其实是在重复考察某些知识点,对于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心理学一门作为科学学科的标准和原因的解读,以及对于目前清华开展的积极心理学项目的考察,都是清华这两年考察的重点,大家有没有感受到清华心理系老师的仁慈。 【真题对照基础强化班讲义】简答题举出事实和实验证明大脑具有可塑性

多元统计分析期末复习试题

第一章: 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的内容(5点) 1、简化数据结构(主成分分析) 2、分类与判别(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3、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典型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 4、多维数据的统计推断 5、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二三章: 二、多维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随机向量的数字特征 随机向量X 均值向量: 随机向量X 与Y 的协方差矩阵: 当X=Y 时Cov (X ,Y )=D (X );当Cov (X ,Y )=0 ,称X ,Y 不相关。 随机向量X 与Y 的相关系数矩阵: )',...,,(),,,(2121P p EX EX EX EX μμμ='=Λ)')((),cov(EY Y EX X E Y X --=q p ij r Y X ?=)(),(ρ

2、均值向量协方差矩阵的性质 (1).设X ,Y 为随机向量,A ,B 为常数矩阵 E (AX )=AE (X ); E (AXB )=AE (X )B; D(AX)=AD(X)A ’; Cov(AX,BY)=ACov(X,Y)B ’; (2).若X ,Y 独立,则Cov(X,Y)=0,反之不成立. (3).X 的协方差阵D(X)是对称非负定矩阵。例2.见黑板 三、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 2、多元正态分布的性质 (1).若 ,则E(X)= ,D(X)= . 特别地,当 为对角阵时, 相互独立。 (2).若 ,A为sxp 阶常数矩阵,d 为s 阶向量, AX+d ~ . 即正态分布的线性函数仍是正态分布. (3).多元正态分布的边缘分布是正态分布,反之不成立. (4).多元正态分布的不相关与独立等价. 例3.见黑板. 三、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 (1)“ 为来自p 元总体X 的(简单)样本”的理解---独立同截面. (2)多元分布样本的数字特征---常见多元统计量 样本均值向量 = 样本离差阵S= 样本协方差阵V= S ;样本相关阵R (3) ,V分别是 和 的最大似然估计; (4)估计的性质 是 的无偏估计; ,V分别是 和 的有效和一致估计; ; S~ , 与S相互独立; 第五章 聚类分析: 一、什么是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用于对事物类别不清楚,甚至事物总共可能有几类都不能确定的情况下进行事物分类的场合。聚类方法:系统聚类法(直观易懂)、动态聚类法(快)、有序聚类法(保序)...... Q-型聚类分析(样品)R-型聚类分析(变量) 变量按照测量它们的尺度不同,可以分为三类:间隔尺度、有序尺度、名义尺度。 二、常用数据的变换方法:中心化变换、标准化变换、极差正规化变换、对数变换(优缺点) 1、中心化变换(平移变换):中心化变换是一种坐标轴平移处理方法,它是先求出每个变量的样本平均值,再从原始数据中减去该变量的均值,就得到中心化变换后的数据。不改变样本间的相互位置,也不改变变量间的相关性。 2、标准化变换:首先对每个变量进行中心化变换,然后用该变量的标准差进行标准化。 经过标准化变换处理后,每个变量即数据矩阵中每列数据的平均值为0,方差为1,且也不再具有量纲,同样也便于不同变量之间的比较。 3、极差正规化变换(规格化变换):规格化变换是从数据矩阵的每一个变量中找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这两者之差称为极差,然后从每个变量的每个原始数据中减去该变量中的最小值,再除以极差。经过规格化变换后,数据矩阵中每列即每个变量的最大数值为1,最小数值为0,其余数据取值均在0-1之间;且变换后的数据都不再具有量纲,便于不同的),(~∑μP N X μ∑μp X X X ,,,21Λ),(~∑μP N X ) ,('A A d A N s ∑+μ)()1(,, n X X ΛX )',,,(21p X X X Λ)')(()()(1X X X X i i n i --∑=n 1X μ∑μX )1,(~∑n N X P μ),1(∑-n W p X X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 1.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被试内设计是__________须接受自变量的________的处理。 3. 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_______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 变量是指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可变的事物的___________。在实验中实验者_________、 __________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__________称为因变量。 5. 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______________不一样时,就发生了__________。 6. 匹配法是使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7. 排除法是把___________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8.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___________能够普遍推论到_________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9. 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____________。它主要是__________和安排__________的计划。 10. 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 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实验前控制。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在实验前,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这时必须使用实验后控制,又称为__________。 12.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______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_________。 13. 实验信度其实就是实验的可验证性问题。它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4. 操作定义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提出,他主张一个_____________应由测定它的_________来下定义。 15. 从实验变量角度实验设计涉及三个基本问题:(1)实验采用多少_______和________?(2)各自变量内又采用多少________?(3)如何将_________分配到各自变量的各处理水平中? 16. 匹配设计是指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______加以配对,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个被试 _______到各个组别。 17. 小样本设计是___________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________或___________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 处理方式。 18. 实验效度是指_____________能达到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程度。实验效度主要包括_________效度和___________效度。 19. ____________是指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二、选择题 1. 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 (A) 匹配 (B) 随机化 (C) 拉丁方设计 (D) ABBA设计 2. 下列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是, (A) ABA设计 (B)拉丁方设计 (C) 匹配 (D)ABBA设计 3.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 统计回归 (B)主试—被试的相互作用 (C) 零结果 (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华师大心理学历年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含心理学史) 招生专业:心理学 一、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30分) 1、操作条件反射 2、注意稳定性 3、想象表象 4、意志行动 5、兴趣 6、程序性知识 7、性格特征 8、离差智商 9、趋避冲突10、激情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试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2、试述长期记忆系统(long-term memory system)中的信息储存与提取过程。 3、试述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4、试述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 5、试述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6、试述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试述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本质区别。 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心理统计与测量(需带计算器) 心理统计部分 一、是非题(10分):请仔阅读以下句子,判断其是否正确,用T表示正确,用F表示错误,填写在前面的括号中。注意,不得使用任何其他符号。 ()1.差异系数是一种相对差异量。 ()2.抽样分布指的是抽取的样本中个体数值的次数分布。 ()3.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为n的一切工作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也呈正态分布。 ()4.当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 ()5.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叫总体统计量。 ()6.相关系数可以直接计算其平均数。 ()7.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有多种方法检验其显著性。 ()8.偏态量和峰态量是用以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量。 ()9.中位数检验就是比较两个样本中的中位数高低。 ()10.从正态分布图来看,z=0处的概率是最大的。 二、简答题(8分): 1.什么是标准分数?使用标准分数有什么好处?(4分) 2.方差分析是逻辑是什么?(4分) 三、问答题(10分) 如果有两个样本,一个是实验组,另一个对照组,分别施以两种教学方法,后期测验后如何对其成绩(百分制)进行统计检验,以确定两种教学方法有无显著差异? 四、填表题(12分) 有一个双因素方差分析实验,A因素为教材,共3种;B因素为教法,共4种。交叉分析后得到12种处理,假定每个处理中有2名被试。经过教学后进行测验,得到一个方差分析表,请完成它。注:不必说明有无显著意义等。(答案按照1-12填写在答题纸上) 差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方差F

多元统计分析期末考试考点整理

二名词解释 1、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多变量(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是一元统计学的推广 2、聚类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将个体或对象分类,使得同一类中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比与其他类的对象的相似性更强。使类内对象的同质性最大化和类间对象的异质性最大化 3、随机变量:是指变量的值无法预先确定仅以一定的可能性(概率)取值的量。它是由于随机而获得的非确定值,是概率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即每个分量都是随机变量的向量为随机向量。类似地,所有元素都是随机变量的矩阵称为随机矩阵。 4、统计量:多元统计研究的是多指标问题,为了了解总体的特征,通过对总体抽样得到代表总体的样本,但因为信息是分散在每个样本上的,就需要对样本进行加工,把样本的信息浓缩到不包含未知量的样本函数中,这个函数称为统计量 三、计算题 解:

答: 答:

题型三解答题 1、简述多元统计分析中协差阵检验的步骤 答: 第一,提出待检验的假设和H1; 第二,给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服从的分布; 第三,给定检验水平,查统计量的分布表,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从而得到否定域; 第四,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统计量的值,看是否落入否定域中,以便对待判假设做出决策(拒绝或接受)。 2、简述一下聚类分析的思想 答: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地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然后利用统计量将样品或指标进行归类。把相似的样品或指标归为一类,把不相似的归为其他类。直到把所有的样品(或指标)聚合完毕. 3、多元统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答:1、简化数据结构,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多个变量综合成数量较少且互不相关的变量,使研究问题得到简化但损失的信息又不太多。(1)主成分分析(2)因子分析(3)对应分析等

99年-08年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试题-26页word资料

2019年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 1、刺激复合感觉器官,会对反应时产生下列哪些影响(D ) A减慢B无影响C先减慢后加快D加快 2、两点阈是哪一种阈限(A ) A绝对阈限B差别阈限C绝对差别阈限D相对差别阈限 3、在单字学习的再认和再测验中,能够再认和再现的单字在全部学过的单字中的百分比就是(D ) A自变量 B控制变量 C潜在自变量 D因变量 4、实验结果要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组内设计是( C )P18 A较困难的B不可能的C较容易的D肯定的 5、司机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或绿灯时的反应属于( A )P110 A选择反应B简单反应C辨别反应D延缓反应 6、实验中出现低限效应的原因是( B )P6 A任务中等困难B任务过于困难C练习交数不够D任务过于容易 7、当进行再认测验时,低频字比高频字成绩(C )P200 A更差 B一样 C更好 D无规律 8、对一种气味适应后对另一种在气味的阈限将(B )P151 A不影响 B提高 C降低 D先提高后降低 9、恒定刺激法实验中,三类回答的实验易受被试哪些方面的影响(A )P70 A态度 B血压 C性别 D智力 10、因变量的效度是指(B )P5 A一致性B有效性C敏感性D可测量性 二、多项选择 1、儿童的电报语言包括(AC )P208 A内容词B轴心词C算符D开放性词 2、知觉恒常性包括(BD)P165 A嗅适应B大小恒常性C视网膜象的恒常性D颜色恒常性 3、从长远观点来看,对解决问题更有效的策略是(AD )P248 A理解B死记硬背C机械背诵D学会推理

4、反应时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ABD ) A额外动机B预备时间C智力D年龄 5、下列词对中哪些属于联系群集(ABC ) A粉笔-黑板B桌子-椅子C男人-女人D狗-房屋 三、填空 1、正常人比胖人更多地受( 饥饿 )影响而进食;胖人比正常人更多地受食物的( 外现程度 )的影响进食。P274 2、两维图形的知觉分组原则中有( 封闭性规律 )、連续性规律、( 相似性规律 )、接近性规律。P155 3、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被试会产生( 习惯 )误差或( 期望 )误差。P59 4、在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25岁以前反应时间逐渐( 变快 ),60岁以后反应时间逐渐( 变慢 )。P117 5、再认的保存量的计算公式如;保存量=认对( 旧项目 )的百分比数-认错( 新项目 )的百分数。P182 四、判断 1、比例量表既有绝对零点又有相等单位(√) 2、不管文章的表达方式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其内容在人记忆中的存储方式是相似的(√) 3、儿童说话不是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 4、概念就是对具有相似特征的一组刺激所作的相同反应(√) 5、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可有绝对零点(×) 五、名词解释 1、短时记忆P173:信息保持时间很短,记忆容量有限的一种记忆过程。 2、实验中的高限效应P6:要求被试完全的任务过于简单,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得到了很好的成绩,没有差别。 3、节省法P168:一种测量记忆的方法,计算记忆保持量。 4、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P218:平时看到听到的根据一定文法组织起来的一串词就是句子表层结构,句子的基本的比较抽象的意义就是深层结构。 5、减法反应时P111:邓德斯应用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之差来度量辨别和心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6、差别阈限P57:50%的试验次数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小刺激增量,也叫最小可觉差。

多元统计分析期末复习试题

第一章: 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的容(5点) 1、简化数据结构(主成分分析) 2、分类与判别(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3、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典型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 4、多维数据的统计推断 5、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二三章: 二、多维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随机向量的数字特征 随机向量X均值向量: 随机向量X与Y的协方差矩阵: 当X=Y时Cov(X,Y)=D(X);当Cov(X,Y)=0 ,称X,Y不相关。 随机向量X与Y的相关系数矩阵: 2、均值向量协方差矩阵的性质 (1).设X,Y为随机向量,A,B 为常数矩阵 E(AX)=AE(X); E(AXB)=AE(X)B; D(AX)=AD(X)A’; )' ,..., , ( ) , , , ( 2 1 2 1P p EX EX EX EXμ μ μ = ' = )' )( ( ) , cov(EY Y EX X E Y X- - = q p ij r Y X ? =) ( ) , (ρ

Cov(AX,BY)=ACov(X,Y)B ’; (2).若X ,Y 独立,则Cov(X,Y)=0,反之不成立. (3).X 的协方差阵D(X)是对称非负定矩阵。例2.见黑板 三、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 2、多元正态分布的性质 (1).若 ,则E(X)= ,D(X)= . 特别地,当 为对角阵时, 相互独立。 (2).若 ,A为sxp 阶常数矩阵,d 为s 阶向量, AX+d ~ . 即正态分布的线性函数仍是正态分布. (3).多元正态分布的边缘分布是正态分布,反之不成立. (4).多元正态分布的不相关与独立等价. 例3.见黑板. 三、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 (1)“ 为来自p 元总体X 的(简单)样本”的理解---独立同截面. (2)多元分布样本的数字特征---常见多元统计量 样本均值向量 = 样本离差阵S= 样本协方差阵V= S ;样本相关阵R (3) ,V分别是 和 的最大似然估计; (4)估计的性质 是 的无偏估计; ,V分别是 和 的有效和一致估计; ; S~ , 与S相互独立; 第五章 聚类分析: 一、什么是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用于对事物类别不清楚,甚至事物总共可能有几类都不能确定的情况下进行事物分类的场合。聚类方法:系统聚类法(直观易懂)、动态聚类法(快)、有序聚类法(保序)...... Q-型聚类分析(样品)R-型聚类分析(变量) 变量按照测量它们的尺度不同,可以分为三类:间隔尺度、有序尺度、名义尺度。 二、常用数据的变换方法:中心化变换、标准化变换、极差正规化变换、对数变换(优缺点) 1、中心化变换(平移变换):中心化变换是一种坐标轴平移处理方法,它是先求出每个变量的样本平均值,再从原始数据中减去该变量的均值,就得到中心化变换后的数据。不改变样本间的相互位置,也不改变变量间的相关性。 2、标准化变换:首先对每个变量进行中心化变换,然后用该变量的标准差进行标准化。 经过标准化变换处理后,每个变量即数据矩阵中每列数据的平均值为0,方差为1,且也不再具有量纲,同样也便于不同变量之间的比较。 3、极差正规化变换(规格化变换):规格化变换是从数据矩阵的每一个变量中找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这两者之差称为极差,然后从每个变量的每个原始数据中减去该变量中的最小值,再除以极差。经过规格化变换后,数据矩阵中每列即每个变量的最大数值为1,最小数值为0,其余数据取值均在0-1之间;且变换后的数据都不再具有量纲,便于不同的变量之间的比较。 4、对数变换:对数变换是将各个原始数据取对数,将原始数据的对数值作为变换后的新值。它将具有指数特征的数据结构变换为线性数据结构。 三、样品间相近性的度量 研究样品或变量的亲疏程度的数量指标有两种:距离,它是将每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μP N X μ∑μp X X X ,,,21 ),(~∑μP N X ),('A A d A N s ∑+μ)()1(,,n X X X )',,,(21p X X X )')(()()(1X X X X i i n i --∑=n 1X μ ∑μX )1,(~∑n N X P μ),1(∑-n W p X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