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二)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二)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二)

认真学习蒙台梭利教育理论

一,蒙台梭利教育的原理:

(一)蒙台梭利教育的目的:1,直接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工作”不仅促进其感官,动作与心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建构健全的人格。对健全人格蒙台梭利

归纳了以下特征:(1)有旺盛的自发的活动力,能自发地,主动地利用成人为

其创设的环境去活动;(2)喜爱反复地,集中地工作;(3)能自由地选择工作

材料;(4)爱好秩序;(5)爱好工作超过游戏;(6)喜欢在安静环境下工作;

(7)拒绝奖惩,从工作本身获得快乐;(8)有强烈的求知欲;(9)能在比较,

选择,思考后再行动;(10)淳朴,高尚;崇尚真善美,厌恶虚伪,丑恶和肮脏;

(11)学习社会性,重视责任感,守纪律,乐于助人,有成为优秀人的愿望。

2,最终目的是通过蒙台梭利教育培养出健全人格的人,去创造理想的和平世界。

(二)蒙台梭利教育的原则:1,秩序性原则:幼儿对秩序的敏感期主要发生于最初的3年,两岁时达到最高点,3岁开始下降。因此,婴儿期的孩子对事物的秩序有

强烈的需求,例如一本书或一支笔没有归位,他们会坚持把该物品放回原处。

对他们来说,秩序感是其生命的自然本质之一,就象“土地之于动物,水之于

鱼。”

如果婴儿对环境的印象与经验,是建立在一种有秩序的形态之上,那麽孩子对

世界的看法,将具备稳固的基础,借此基础得以培养有条不紊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及对环境的信任与积极探索。

也就是说,外在的秩序感有助于孩子内在秩序感的发展。外在秩序感应如何培

养呢?可从以下四方面参考:(1)教室内大多数的物品尽量保持在相同的位置上。

(当然,教师有可能因适应孩子成长的需要,适度地改变某些个别教具的位置)

(2)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与地点。(3)例行活动尽量采取相同的步骤,。(4)

要求孩子把用过的教具放回原位,然后才能进行其他活动。

遗憾的是,仍然有许多孩子经常生活在一个没有秩序的环境中;因此,我们很

难有机会见到这些孩子将相关的潜能发展出来。

2,独立性原则:蒙台梭利认为: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因此,儿童

个体自由的积极表现,首先必须通过自发活动引导他走向独立。婴儿从断奶的

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努力走上独立的道路。

什麽是断奶的小孩?实际上就是一个已独立于母乳的小孩。他将找到各种食物代替这种营养源,他生存的手段增多了,他能在某种范围内选择自己的食物

了,而原先却完全局限于一种营养形式。

不过,他仍然有依赖性,因为他还不会走路,洗脸,穿衣,还不会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示要东西。这个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他还是别人的奴隶,依赖别

人。但到了3岁,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就能独立和自由地支配自己了。

要别人服侍的人实际上是限制了自己的独立性。这一概念将成为未来个人尊严的基础。“我不希望别人服侍我,因为我并非无能。”人类必须具有这种思想,

才能感觉到自己是真正自由的,独立的。

任何教育活动,如果对婴幼儿教育有效,那它就必须帮助孩子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帮助他们无需搀扶而会走路,上下楼梯,拾起落下的物品,穿脱衣服,

自己洗澡,口齿清楚地说话和表达自己的需要等等。我们必须给孩子这样的帮

助,使他们能够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满足他们自己的愿望。这些都是培养独

立性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往往习惯于服侍小孩,殊不知这对他们不仅是一种奴化,而且也是危险的。因为,这很容易窒息他们自发的有益的主动性。成人总是倾向于把孩子当

成木偶,给他们洗,给他们吃,好象他们是布娃娃;成人总是不停地想,孩子

不知道做什麽,更不知道怎麽做。然而,孩子必须要会做这些事。大自然赋予

了他们的身体以进行各种活动,也赋予了他们智慧以学会怎样进行这些活动。

因为他是一个人!

谁不知道,教孩子自己吃,自己洗,自己穿,比喂孩子吃,帮孩子洗,帮孩子穿更乏味,更困难,更需要有耐心!前者是一个教育者才能做的工作,而后

者只是一个仆人就可以很容易完成的低级工作。

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后代造就成为强有力的人,也就是我们指的独立和自由的人。因此,蒙台梭利教室中的教具,大都有错误订正,目的是让他们自己去发

现去改正;成人不可急于帮助纠正,要学会等待,给孩子独立学习的机会和时

间。

3,自由性原则:自由就是活动。孩子的自由应以不损害集体利益为限度,从各方面考虑,这应该是教养孩子的良好方式。因此,只要孩子冒犯或干扰他人,

对他人不礼貌或有粗野行为,就应加以制止。至于其余的——即有益于儿童的

各种表现——不管是什麽行为,以什麽形式表现出来,教师不仅允许,而且还

必须进行观察。这是关键所在。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当老师

把用过的各种教材重新放回盒子去的时候,有孩子跑过来,拿起这些小玩意儿,想模仿老师做事。但是老师首先想到的却是要孩子回到他的座位上去,总会说:“别动!回到你的座位上去。”其实这正是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愿望,也

正是教育孩子尊守“东西用后,归还原处”这种秩序的好机会。

蒙台梭利在“幼儿之家”观察到一件事:有一天,孩子们自己围成一圈,又说又笑。中间有个水盆,水盆里漂浮着一些玩具。有个刚两岁半的小男孩,独

自一人站在圈外。看得出来,他充满了好奇心。我怀着很大的兴趣在远处看着

他。他开始慢慢走近其他孩子,想挤进去,但他没有劲,挤不进去。于是他就

站着向周围看,他那张小脸,表现出一种强烈愿望,非常有趣,当时要有个照

象机把他拍照下来就好了。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一把小椅子上,显然他决定把

椅子搬到圈外,然后站上去看个究竟。他开始走向椅子,脸上露出了希望的神

情。正在这时,老师走过来抓住他,把他举过孩子们的头顶,让他看水盆。还

说:“来,可怜的小家伙,你也看看吧!”

毫无疑问,尽管这个小孩看见了漂浮的玩具,但他却没有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征服障碍所获得的快乐。在这种情况下,这位老师阻碍了这个孩子的自

我教育,而且没有给孩子任何有益的补偿。这个小家伙在感到自己快要成为胜

利者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自主地被一双钳得死死的手给举起来了。原来他脸

上那种使我觉得非常有趣的欢欣,急切和希望的表情,一下子全然消失了,剩

下的只是一种“别人会替他做事”的孩子有的那种呆板表情。

当所有的孩子在一个房间里忙来忙去地进行有益的,运用智力的,自觉的活动,而没有粗野的举动,我认为这是一个真正自由并有良好纪律的教室。

一种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必须帮助儿童克服各种障碍,换句话说,给他的教育必须以合理的方式帮助他,减少限制他活动的各种社会约束。

4,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指导孩子选择工作或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了解孩子,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使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5,重复性原则: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喜爱重复,要让孩子自由选择,自由操作,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满足。不要急于追求结果,而是重视活动过程本身。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内容:许多人认为蒙台梭利教育只有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语文教育,算术教育,文化教育5个领域,这些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全部,这

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

其实,完整的蒙台梭利教育,大致可分为10个领域:

1,日常生活练习。

2,感觉教育。

3,语文教育。(包括口头阅读,文字简单书写)

4,算术教育

5,文化教育(包括自然与科学教育)。

6,体能(大肌肉活动)。

7,音乐教育。

8,美术教育。

9,戏剧(角色扮演)

10,社会教育(心理,情绪)

1,日常生活练习,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基本动作练习,如走,坐,立,搬桌椅,拿托盘,卷工作毯,倒豆,倒水,扫地,使用拖把等。(2)家务应用

练习,如准备餐桌,使用熨斗,洗盘子,庭院工作,植物栽培,喂食小动物,

清洗笼子鱼缸,及准备食物如剥花生,切香蕉,简易烹饪等。(3)照顾自己,

如洗脸,洗手,梳头,拧毛巾,刷牙,穿脱衣服,擤鼻涕,系钮扣,拉拉锁,

系蝴蝶结,别别针等。(4)社交行为练习,如门的开关,敲门的方法,打招呼

的方法,感谢与道歉,递交物品的方法,打喷嚏,咳嗽,打哈欠的方法,轮流

使用教具,打电话的礼貌,慰问病人,车中礼仪,交通规则等。

2,感官教育,(1)视觉教具如圆柱体组,彩色圆柱体,色板,几何图形嵌板,构成三角形等。以训练和促进幼儿识别物体形状,颜色,大小,高低,长短及

各种几何形体。(2)触觉教具如温觉筒,布盒,神秘袋等。以训练幼儿触觉的

敏感性。(3)听觉教具如音筒,音感钟。以训练和提高幼儿对各种声音的鉴赏

及审美能力。(4)味觉教具如味觉瓶。通过品尝各种味道,发展味觉的敏锐能

力。(5)嗅觉教具如嗅觉瓶。通过闻辨各种气味,促进幼儿的嗅觉能力。

3,语文教育,有分类练习,三段式图卡,嵌板练习,认字实物盒,认字图画

小书,生字盒,看杂志说故事,故事顺序卡,制作小书等。以训练和增进幼儿

的口头语言及文字简单书写的能力。

4,算术教育,有数棒,砂数字板,纺锤棒箱,彩色串珠,数字与筹码,金色

串珠组,数字卡片,加法板,减法板,乘法板,除法板等。这一部分是蒙台梭

利教育最有特色的部分,他系统化地把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化为教具的具体化。

使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数与量的基本练习,十进法,加减乘除运算,及分数初

步概念,初步平方,立方导入等。

5,文化教育,(1)地理方面的内容如方位,左右,水陆空,动植物,交通工

具,国旗,地图嵌板等。(2)历史方面的内容如日历,周,年,时钟,四季等;

(3)动植物方面的内容如树,花,叶,根,分类图片,野游,室内实验教学;

及鱼,昆虫,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图卡;(4)科学方面的内容

如浮与沉,空气与帆船,电,影子,磁铁,放大镜,压力,声音等。蒙台梭利

主张:不是直接教孩子地理,历史,动植物学及科学等文化领域的知识;而是

借助一些生动活泼的具体经验,洒下兴趣的种子,为幼儿的下一阶段,间接地

作准备。

6,音乐教育,有静默游戏如探索身体,环境,乐器发出的声音;辨别乐器弹

奏或停止,长音或短音,高或低音,辨别不同的节奏等。有学唱歌。有音乐欣

赏如十面埋伏,黄河,梁祝协奏曲,天鹅湖等。有律动如不用任何口语指导,

模仿老师的动作;照着老师所说的指令做动作;让幼儿一面说一面做动作;边

唱边动作等。

7,美术教育,有用彩色铅笔,蜡笔,粉笔,炭笔画图;用水彩,广告颜料绘

画;使用剪刀剪纸,粘贴,黏土等。

至于其它三个领域,如体能主要体现在体操,户外活动,体育游戏方面;戏剧

主要体现在角色游戏上;社会教育主要体现在各项活动中,注重幼儿心理健康

及良好情绪方面。

蒙台梭利教室可分全日班及半日班。就全日班而言,每天上午及下午各有一段自由

工作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幼儿可以选择教室内的教具来操作或探索,教具可以是

单元活动中的一项,也可以是和单元无关的教具。在自由工作时间内,幼儿可依照

自己的需要到点心桌那里自由取用点心。

蒙台梭利教室的团体活动时间分布在三个时段:第一段为每天早上约8点半左右,

时间不超过30分钟;内容包括歌曲点名,数幼儿人数,介绍今天的日期(年,月,日),星期,天气,以及今天的点心等等。第二段为上午10点半左右,也就是工作

时间之后。可进行单元活动或其他音乐,大肌肉活动。第三段时间在下午工作时间

之后,大约3点左右。大多进行大肌肉活动,音乐律动,或念一些生动的故事书。

此外,每天上,下午各有一段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区应设有滑梯,秋千,翘翘

板,攀登架等大型器械;以及球类,脚踏车等玩具;沙坑,花圃,树阴凉,小亭子

也是户外活动区不可缺少的设施。

二,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师观:

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与传统教育的教师有所不同。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任务是使用教材,将知识或技术传授给幼儿;而蒙台梭利教师是让孩子自己去接触教材,教师是孩子与环境之间的桥梁。如下图(一)与(二):

(一)(二)

教师教师

|

教材

| 教材孩子

孩子

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教师的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是“环境”的监护者和管理者。所有的设备(包括教具)都应一丝不苟地放置整齐,漂亮与闪闪发光,尽量保持在最好的状态。老师的外表应该吸引人而且令人愉快,同时具有整齐,清洁,沉着与端庄等特质。因为,老师的外表,是赢得幼儿信心与尊敬的第一步。至于老师的举止应文雅而优美,对孩子说话的声音和态度则应尽量温和,自然与友善,如此,才能使幼儿在此新环境中,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第二阶段包括三个步骤:观察,评估,与行动。老师要学会观察与评估幼儿的发展情况,就需自己必须首先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并且能将这些理论应用在孩子身上。

刚开始时,由于幼儿还不能专注地工作,因此,老师必须先着重于观察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借以了解幼儿;然后,才能进一步评估哪些教具或活动适合他;最后,老师必须像火焰一样用温暖的态度去激励幼儿,带动他,邀请他。这时,老师是幼儿和周围环境的联系者,老师不必担心会打扰幼儿的心智活动,因为一切都尚未开始。在幼儿能够专注之前,老师多少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来做;只要认为必要,甚至可以打断幼儿的活动,例如,幼儿不断地招惹他人时,老师应该去中断其扰人的行为。

在本阶段中,老师最大的期望,就是幼儿能对环境中的事物与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且专注地投入其中。

第三阶段,幼儿开始对某些事物发生兴趣,通常是对实际(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有兴趣。经验显示,在幼儿尚未准备好以前,不要过早给幼儿算术或文化方面的教具,否则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一旦幼儿对某些活动感兴趣而且能专注其中时,一切的打岔或干扰就必须停止,老师绝不可以中途打扰他们。因为,幼儿所踏出的这第一步,是如此脆弱,易碎,如果轻轻一碰就可能再度消失,就象肥皂泡一般。因此,这时老师所扮演的是一个次要而退隐的角色,幼儿才是教室的主人。老师就像仆人一样,辛苦为主人预备环境,让主人能够按照内在的需求,在环境中自由选择,老师自己则退到一旁,一面观察记录,一面听候招唤。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实施:

蒙台梭利教育是以幼儿为中心而发展出来的教育方法,他具有三要素,即(1)预备的环境;(2)教师;(3)教具。蒙台梭利以脊椎的发育过程来比喻这三个要素,具有前后一贯,彼此相辅相成的特质。

(一)如何为幼儿预备一个适合身心发展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成人应该为幼儿预备一个符合幼儿需要的真实环境,它能提供幼

儿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与练习,并且象家一样充满爱,快乐与便利。

虽然,为幼儿预备环境是蒙台梭利强调的首要条件,但是她也提醒我们:

(1)若与生命本身相比较,环境仍居于次要的地位。

(2)只给予幼儿适合其身体大小与能力的环境是不够的,成人一定要学习如何运用方法来引导与帮助幼儿,进入成人为其创设的环境中活动与学

习。

(3)对幼儿完全放任或是替幼儿做一切事情,这两者都不是正确的态度。

蒙台梭利教室中有几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它们分别是:1,社会生活;2,自由

与自制;3,奖赏与惩罚;4,秩序;5,真实与自然;6,美感与气氛;7,安全。

下面分别具体阐述一下:

1,社会生活:蒙台梭利认为,真正的社会生活应该是“在一个互动的团体中,幼儿能够有机会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举止得体,以及追求共

同的目标”。在蒙台梭利教室中,幼儿生活在一个互动的团体中,每个

人都从事于自己有兴趣的工作,大家自由而彬彬有礼地交往,互相帮

助。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情绪可以获得良好的发

展。社会生活具体体现在:

(1)混龄生活

蒙台梭利教育采用混龄制,如3——6岁幼儿在一班。3——6岁的幼儿在心智上属于同一发展阶段,这即皮亚杰所谓的“运思前期”。在一个班

中有20——25位幼儿,其中约1/3为3——4岁,1/3为4——5岁,1/3为

5——6岁。当学年结束时,年龄最大的毕业进入小学,再由一些三岁孩子

加入。教室中有主要老师一人,助理老师一人,(可视情况在早上增加一位

助理老师),师生比例约为1:10或1:8。在这样的混龄班中,年龄较大

的幼儿,会自发地去帮助年龄较小的幼儿,而年龄较小的幼儿,则能从年龄较大的幼儿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及榜样。这种方式的教导非常可贵,因为5岁幼儿的心智比我们更接进3岁幼儿的心智,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上自然发生的“渗透作用”,使幼小的孩子很容易学会那些我们难以传授的事物。

有些父母会担心,5岁幼儿去教导更小的幼儿,他自己的发展会延缓下来。事实并非如此,蒙台梭利指出:

(1)年龄较大的幼儿并不是一直都在教别人,而且他的自由会受到尊重。

(2)教导比他更小的幼儿,可以帮助他更了解自己先前所学到的一切;他必须分析,重组自己的知识,才能传授给别人,

所以他的牺牲并非毫无所获。

在传统的班级里,唯一可以提高班级水准的方法是通过竟争。这往往会产生嫉妒,憎恨,羞辱等反社会情绪。于是较聪明的幼儿往往变得自负而且凌驾他人之上。

在蒙台梭利班级中,没有竟争与嫉妒,只有和谐,融洽与爱;例如,许多4——5岁的孩子,认为自己是较小幼儿的保护者。事实上,社会或反社会特质的发展,即根源于此,它是根据幼儿所处环境的本质,在这个年龄发展而来的。

因此,蒙台梭利强调,社会生活的魅力,就在于人们可以在其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反之,如果按年龄将幼儿区隔开来,是破坏了社会生活的结合力,剥夺了社会生活的多彩多姿。

(2)尊重与等待: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每一种东西都只有一件。如果某件东西已有人使用,另一位幼儿也想使用时,后者必须等使用者让出来时再用。于是重要的社会特质因此衍生出来,幼儿由此了解尊重别人以及等待工作轮换的重要性,这种想法久而久之便成为实际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幼儿会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并非建立在个人的愿望之上,而是建立在各项活动和谐共存的基础上。

蒙台梭利指出,我们无法将“忍耐”的美德“教”给3岁幼儿,但是靠幼儿本身在现实环境中的体验,却是可能的。

(3),自发性的责任感:在蒙台梭利教室中,幼儿是教室的主人。他们不仅自己负责维持每日的秩序及教室的整理,并且会将用过的教具放回原位,清理桌面,以及负责照顾小动物及植物等。以上这一切都是幼儿自发性的表现,他们对所处的环境,已经产生一种归属感与责任感。

2,自由与自制

自由是蒙台梭利环境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幼儿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中才能将自由显现出来。蒙台梭利强调,自由并不是让幼儿为所欲为;“我们必须制止幼儿做出触犯他人或骚扰他人的行为,甚至任何粗暴而不良教养的行为都要制止”。

蒙台梭利认为真正的自由,“是一种借由教育的帮助,而使潜在的导引力量得以发展的结果”。更具体的说,就是老师首先要为幼儿安排一个“日益有趣”的环境,并且在教育方法上以孩子的发展为基础。然后,

借着一件幼儿自由选择而来的有趣工作,使幼儿专注其中而乐此不疲,一旦幼儿开始集中精神,他的能量与心智能力会因而增强,使他达到自制的境界。

也就是说,给予幼儿工作上的自由才能使幼儿产生行为上的自制能力。

自制是由孩子的内心慢慢形成的,而非由外界的压迫而产生。

3,奖赏与惩罚:蒙台梭利认为,如果幼儿必须被奖赏或惩罚,那就表示他缺乏自我引导的能力。相反的,一个“正常化”的幼儿会去完成许多令人赞赏的事情而不为他人所知,对他来说,奖赏与惩罚都是多余的,因为,吸引他的是工作中的那份快乐与满足,而不是要被人赞赏或嘉奖。

因此,在蒙台梭利教室中,看不到奖赏的贴纸与糖果或夸张的赞美,能够看到的是老师赞许的微笑或适度的言辞鼓励,例如老师面带赞许微笑的对孩子说:“小华,你做到了”等。

就惩罚来说,每个孩子都具有积极肯定自己的强烈意愿,即使犯了错,绝大多数的幼儿在本质上仍然是个好孩子。我们应该使幼儿感到自己只是在某个具体行为上不符合要求,只要把这个不好行为改掉,他仍然可以继续做个好孩子。努力通过幼儿自身的积极性,来克服幼儿不良行为。4,秩序:这一内容在前面秩序性原则中已阐述过了。需要重申的是,蒙台梭利教室非常重视规则意识的培养,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守一定的规则。

5,真实与自然:

蒙台梭利指出,环境中的真实与自然,有助于幼儿发展探索内在及外在世界所需的安全感,而成为敏锐的,有赏识力的生活观察者。

因此,蒙台梭利教室中的各种设备,都是符合幼儿使用尺寸的真实物品,例如冰箱,灶具,熨斗,刀具等都是便于幼儿使用的真实物品。

而且每一种都只有一件。这不仅反映了现实的真相,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会轮流、等待、尊守规则等良好品德。

蒙台梭利指出,人,尤其是幼儿,仍属于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设法让幼儿有机会接触自然的环境,借此让幼儿来认识与欣赏自然的秩序,和谐与美。其方法是让幼儿照顾动植物,来与自然做最真实的接触。此外,就是让幼儿有极充裕的时间,在林中与乡间活动,以吸收大自然的奥妙。

6,美感与气氛:蒙台梭利认为“美”能够唤起幼儿对生活的反应能力,而真正的美则是以简洁为基础,所以教室中的布置无须太过于豪华。

但是,每一件物品必须具有吸引幼儿的特质,例如,颜色要明朗,令人愉快,还要有整体的调和感。

至于教室中的气氛,则必须和谐,轻松而温暖,以吸引幼儿乐于参与其中。

另外,教室墙壁上的布置,应以幼儿创作的作品为主,而不是去购买一些现成的饰品来装饰。例如,老师在墙上贴一棵大树干及一些树枝,树叶则可由幼儿用嵌板描绘或刺绣工作完成。谁完成了一片树叶,由幼儿在背面签名后,自行贴在树枝旁边(高处可由老师协助)。通过这样的活动所布置出来的环境,相信更能发展幼儿对环境的亲切感与归属感,同时成为幼儿工作上的一种刺激。

7,安全:婴幼儿不仅好动,好奇,对每一件新奇的东西,还都有一探究竟的欲望。为了满足其好奇心,成人不应给予太多的限制;可是,许

多设备与物品,对幼儿来说,颇有危险性,必须给予幼儿安全指导,

并随时注意幼儿的安全。例如剪刀,小刀,图钉等有危险的用品,应

教导幼儿安全使用的方法。

另外教室内的教具柜,桌,椅,门等,以及室外的大型游戏器械要定

期进行安全检查,以保障幼儿的健康与安全。

(二)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具:

教具是蒙台梭利教育中,最广为人知,却也受到最多误解的一项。许多人误以

为蒙台梭利教育中最重要一环就是借助教具的操作,来教导幼儿某些知识与技

能。

其实,蒙台梭利教具的真正目的,在于提供幼儿可专心的事物对象,帮助幼儿的自我建构与心智发展,这是一种属于内在作用。简单的说,就是教具能够

刺激幼儿,引起幼儿的注意,进而带领幼儿进入专心的历程,因而帮助幼儿成

长。

蒙台梭利一再强调,幼儿发展的第一要件便是专心,而教具就提供了幼儿专心的事物对象。

为了配合课程及幼儿个别的成长需要,蒙台梭利老师必须具备制作教具的能力。在制作教具方面,蒙台梭利制定了以下几个原则:

(1)性质的孤立化,教具包含许多“性质”,例如形状,重量,

大小,颜色,粗细等。制作教具时,首先应确定一个特定

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一目标,改变教具的某个单一性质,

至于教具的其它性质则保持不变,借以突显这一单一性质

的变化。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幼儿在认知上更为容易些。

如粉红塔,10块积木全是粉红色,不仅可以避免分散幼儿

的注意力,更可借以突显积木大小变化的单一性质。

(2)教具的重量与大小,教具的重量与大小应以幼儿能自由移

动,易于抓取为原则。

(3)具有吸引幼儿的特质,教具色彩要柔美亮丽。一套教具应

呈现一致性,如红色杯子配红色海绵与红色托盘,不仅可

吸引幼儿的目光,更可让幼儿一目了然这是同一组教具。

(4)由简至繁,教具在设计与使用方法上应由简至繁,老师应

先以长棒引导幼儿认识长短的序列,等幼儿熟悉后在以数

棒向幼儿介绍数量与长度的关系,然后才是简单的加减法。

(5)“步骤”不宜过于繁复,应配合幼儿的能力,简化操作的

步骤。使幼儿对教具产生兴趣与信心,进而不断重复操作

而达到专心与乐此不疲的境地。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师:

除了在教师观中阐述的内容外,重点谈谈教师怎样授课的问题。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对实验心理学方法掌握得越好,就越懂得应该怎样上课,

上一次课就相当于做一次实验。

1,蒙台梭利三段式教学法,此方法是根据“特殊教育之父”塞根的名称练习三阶段而来的。这种方法简洁明确,用它来教幼儿认识名称,可避免

幼儿产生混淆与挫折感。

第一阶段是命名:即“这是什麽”;第二阶段是练习:“请给我什麽”这

一阶段中,老师可借助许多有趣的方法,来加深幼儿的印象。如可请幼

儿做以下动作:请把什麽放在你的头上,请把什麽藏在你的背后,请把

什麽放在膝盖上或椅子下,桌子上,等。如果这一阶段幼儿犯了错误,

请不要指出他的错误。因为幼儿会犯错,很可能是由于知觉或理解力尚

未发展成熟,一旦成熟了,自然会改正错误。第三阶段是评估:即“这

是什麽?”。当你确定幼儿能够正确地回答时,指着命名的物品问幼儿:

“这是什麽?”。万一幼儿答错,请勿立即纠正,不妨等待更适当的时机,

从第一阶段重新开始练习。

2,蒙台梭利教学的授课,蒙式授课都是以个人方式进行。蒙台梭利严格要求教

师授课要做到三个词、六个字。即:简单;明白;客观。

简单是授课的第一个特点。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给教师提出过一个很好的建议,

他说:“让你说的每句话都算数”。我们越少说废话,课就上得越完善。教师在

备课时对此应特别注意,要考虑和衡量你所要讲的每句话的价值。

明白是授课的第二个特点。教师一定要删除一切不正确的内容,一定不要讲含

糊不清的废话,这也包括在第一个要求简单的特点之中,因此第二个特点与第

一个特点密切相关,要求仔细选择尽可能明白易懂的字句,正确表达思想。

客观性是授课的第三个特点。上课必须以不表现出教师个性的主观方式进行,

应仅突出要孩子注意的客观对象。教师必须考虑到,简单明白的课应该是对客

观对象的解释以及让幼儿怎样使用的说明。(举蒙氏看到的授课事例)

3,,蒙台梭利教学的“基本提示”,就是向幼儿介绍教具的过程。对此蒙台梭利特别提出了要尊循的几个原则:

(1)正确性

幼儿不只需要有有趣的事可做,更希望知道如何正确地去做。正确性

能够深深地吸引幼儿,使他持续地工作下去。

为了满足幼儿对正确性的需求,教师必须先充分了解所操作的教具,并且在提示幼儿之前,实际练习提示的步骤。即先建立老师自己对教

具的信心,然后,再以谨慎的态度介绍给幼儿。

(2)简洁,容易性

老师在向幼儿提示教具时,若能使用简短而浅显的话语,可使幼

儿更易了解隐藏在教具中的事实。

(3)宽容性

如果教师的提示已严格尊守正确,简洁与客观的原则来进行,可是,幼儿的反应却显示老师提示的时机不对。这时,老师必须停止提示,并注

意以下两点:第一,不要坚持继续提示或反复提示。第二,不要让幼儿产生犯

了错误的感觉。

(4)个别性

老师的提示应尽量以一对一的个别方式进行。因为任何两个孩子都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发展状态,而某项特定提示的最好时机,也不可能适用于不同

的两个孩子身上。

因此,教具提示的方法,应以一对一的个别提示为主,酌情考虑小组及团体提示,但应特别注意,不可过于偏重团体,而忽略了提示的个别性。

(5)实验性

蒙台梭利指出,教具的基本提示是一种实验。也就是说,教具的提示不仅

可以使幼儿理解教具的用法,更是教师用来观察幼儿反应的一种方式。在提示过程中,老师为适应幼儿的反应,而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提示,这就是一种实验。由此可知,教具的基本提示并非一成不变的公式,教师必须以弹性的做法,来对应每一个孩子不同的内在需求。

(6)重复性与创造性

知道如何使用教具,只是幼儿心智成长的第一步。真正促使幼儿成长的关键在于幼儿是否有反复操作教具的行为发生。

一旦幼儿出现这种反复操作教具的行为,老师便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已成功地应用环境来配合幼儿内在需求,而促成了幼儿心智的发展。

当幼儿重复练习一段时间之后,老师可针对该教具,提示一些创新的变化和延伸,以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考。

4,幼儿集体活动,在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时,最容易出现秩序失控的现象。因此,老师必须在活动一开始,就先声明自己对幼儿行为的期望与应尊守的规定。在活动中,如果某个幼儿出现打扰的行为或擅自插嘴,老师应立即暂停进行的活动,双眼注视着这位幼儿,表示在等待他停止打扰的行为。

老师必须监守原则,不惜一再重复期望与规定,直到幼儿的扰人行为消失为止。

在每一次活动开始之前,老师都应不厌其烦地重申对幼儿行为上的期望以及活动的规则。有些老师或许会说:“孩子们早就知道这些规定了,何必一再重复”。其实这种说法,是忽略了学前幼儿对安全感的强烈需求,尤其当成人对幼儿有所要求时,这种需求更为强烈。

老师在活动前就让幼儿知道老师对他们有哪些行为上的期望,而不是在活动进行中突然给予某些限制或惩罚。这也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当老师提出期望要求后,要让幼儿好好想一想,要不要参加集体活动,一旦决定了,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做能激发幼儿内在的自觉与责任感。同时,老师也有了要幼儿信守承诺的有效的依据。

总之,要运用好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一定要学透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只偏重机械式的教具操作,而忽略了蒙台梭利的基本精神与真正内涵,不是完全的,真正的蒙台梭利教育。

蒙特梭利教育的特点

蒙特梭利教育的特点 二十世纪初,国际上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变革,即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概念并不存在、教育是心理学工程、教育是启动受教育者自身潜能的观念和思想体系。几十年后,这个变革造就了一批发达国家。在新世纪前后,这个教育新观念已被牢固确立。在中国,这个变革刚刚在发生,在萌芽。 在国际上,蒙特梭利学校的知名度很高,并被公认为是所有学校里最好的。蒙特梭利方法由于其名誉卓著及其培训机构遍布全球,被当作新教育入门的宝典。 蒙特梭利方法的核心,是儿童的按照他自身内部的精神胚胎指导的自我发展,学校和教师则捕捉敏感期,时刻准备着从心灵、心理和心智上帮助儿童。 这需要贯彻这个原则的特别操作技术。但最重要的还是观念转变,而观念转变最重要的是领悟新观念的灵魂。这是最难的。所以我国的这类教育实验虽然也恍似轰然,却大多数归为流局。人们开始认识到,蒙特梭利方法的实施是极难的。 儿童发展是一门科学。它需要具备特别素质和多年的学习研究。大多数成人们包括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们就更没有机会去了解它,也就自然不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他们凭潜意识、下意识、早年经验、想象、自我感觉和当时情绪去带儿童,与儿童对话,和儿童相处,处理儿童的问题,就造成了大多数儿童的很多心理问题。正常儿童反而显得稀少。在这种情况下,蒙特梭利方法首先能调节儿童的心理障碍并使之逐步恢复正常。 蒙特梭利方法能使正常化了的儿童正常发展和成长。这样的儿童是可爱的,具有极好的品质、潜力和人格力量,长大后能充分发挥人类天然的巨大的生命潜能,而这个潜能在现在大多数人那里是很少被发掘和调用的。 离开传统观念,转而接收蒙特梭利观点和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思想解放、观念转变和灵魂更新。产生这个转变的可能性的缘由和条件,是对孩子的亲人之爱,是具创造性思维倾向的人们的响应科学的呼唤和人们内心的青春不泯。 本世纪初有位知名美国学者预言,二十一世纪有两大产业,一是高科技产业,另一个是科学的儿童教育。科学的儿童发展不再仅限于实验而要社会化已为人类所认识。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的介绍(一)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一) 思想背景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是继福禄倍尔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她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创办“儿童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她撰写幼儿教育著作,开办国际训练课程,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1)方法论:她受法国特殊教育专家及医学家依塔德及其弟子塞贡的影响尤深。蒙台梭利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曾说:她的方法的成功是她10年研究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对依塔德及塞贡40年所做工作做总结。 (2)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蒙台梭利成年之际正处于19世纪末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时期,加之其本人曾学医,故除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外,法国昆虫家法布尔,生物学家喀需尔及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对她的影响很大。法布尔主从自然环境中观察所研究对象的行为,德弗里提出有机进化的突变理论及昆虫生长的敏感期理论;喀需尔则从生理学角度大声疾呼要重视幼儿教育,这些主在蒙式理论都留下了痕迹。 (3)近代西方哲学与心理学: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宣传“生命的冲动”具唯一的实在,其向上的运动创造精神,也创造生命的形式,在社会历史的问题上,柏格森主用“个性自由”的“开放社会”来代替“暴力统治”的“封闭社会”。这些思想都对蒙台梭利产生了影响。在心理学上,蒙台梭利接受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同的心理学思想,认为控制人类行为的本能是冲动,强调幼儿来自天生的自发的能动性的重要作用。此外,他们感官教育思想具有不同的心理官能,且可以分开加以训练的官能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4)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早年正置身于新教育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她和新教育许多代表人物一样,接受了夸美纽斯(https://www.360docs.net/doc/366356581.html,enius),卢梭(J.J.Rousseau),裴斯塔洛齐(J.H. Pestalozzi),福禄倍尔(F.W.A.Froebel)等人的儿童本位及发论思想。 (5)社会思想:一方面,都灵大学犯罪人类学教授赛塞洛.隆布洛索(Cesaro Lombr oso)对她的影响很大,他认为通过适宜的幼儿教育可以减少社会上的犯罪现象。另一方面,受她的老师罗马大学人类学教授吉斯佩.塞吉(Giuseppe Sergi)的影响,她注意研究幼儿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介绍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介绍 刚刚成为父母的年轻人,缺乏生活经验,往往急需一套正规的宝宝教育方案来启示他们。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正是对当代幼儿教育的一座里程碑。了解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你会知道早期教育的必要性,也会感觉到儿童教育方面的创新。下面我们就为您大致介绍一下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1、人的创造性 人类不只是有创造性,还在不断发挥创造性。人类在未成熟的状态出生,其后要靠以后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工作,这是一种自然性,创造是自然而生的。手的活动及语言在不断地保持调和,最后才能培养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长过程中发挥各种创造能力。 2、自发性的智能 学习的欲望,是受到与生俱来的智能所驱使,孩子内在有一种执著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那是内部发生的原动力,透过人格的选择及行动而表现出来。如孩子热衷做某一件事时,大多会不知不觉地进行分析、比一比、合起来、集在一起的工作。如果这种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他,将会使幼儿本身存在着的巨大能量迟滞、消磨。 3、使人成为人 第一个人是刚刚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个人是为人,为人就是受过教育,具备了教养、人格的人。蒙台梭利教育的意义,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4、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这个环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 5、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成人给儿童的教育是协助儿童自我发展,是给他出一己之力。传统的教育则是成人在那里不断地教导儿童怎样怎样去做,儿童就遵命式地去服从。那么,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让儿童发挥他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自身的实际的这种活动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包括人格的养成,这是教育的真谛。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在本世纪初期,她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作法,也深深影响了后代。她将其一生贡献于儿童教育。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培养孩子具有O(秩序)C(专心)C(手眼协调)I(独立)这四种能力,这是蒙氏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 蒙氏教育的四个发现: 1、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孩子一出生,感觉器官就开始感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孩子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的感觉能力。这些感觉能力就决定了孩子可以依靠这些能力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因此,蒙特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 2、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什么? 蒙特梭利博士观察到,孩子在某段年龄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露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她称这种现象为「敏感期」。 根据生物成长过程的敏感期,蒙特梭利发现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也有敏感期。3岁前,主要是秩序、语言、动作、感觉和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敏感期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最佳年龄。举例:以语言的敏感期为例,它出现在孩子生命的头四年,而孩子也是在这段期间学会讲话的。在语言敏感期间,孩子为了征服学习语言的棘手问题,其所流露出的坚持、精力和智能令人讶异,但这些状态将不会在他往后的生命中再次出现。换言之,一个已经经历过语言敏感期的成人,当他要再学习另一种语言时,绝不可能像他在敏感期间学习母语时那般地容易。错过了这种敏感期很难弥补。 3、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 儿童具有自发性的活动。自发活动使儿童能够逐渐走向独立。只要成人不妨碍孩子,他们都能独立。独立能力弱、或者没有,是成人妨碍的结果。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就决定孩子在发展中是需要自主学习的。成人对孩子的这种自主性、自发性不能给予强迫或压抑。 4、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蒙台梭利与福禄贝尔教育理论比较

蒙台梭利与福禄贝尔教育理论比较 蒙台梭利和福禄倍尔生活的时代相隔近一个世纪。他们作为历史上两位最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其理论既有不少相同(或相似)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1)相同或相似之点 都接受了卢梭的强烈影响,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压迫,反对外因论;信奉性善,赞同内发论,主张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认真研究儿童的特点,遵循自然,强调教育中自由及活动的重要性。 都极其重视幼儿期(尤其是1~6岁幼儿期)教育,重视童年生活对人生的影响。倡导建立专门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及培训大批合格教师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都受到宗教唯心主义的影响。福禄倍尔对儿童的本性作了神秘主义的解释,并认为教育目的即使儿童心中“神的本源”显露出来;而蒙台梭利的生命学说亦含有神秘的色彩。 (2)不同之点 在理论基础上,福禄倍尔以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同时受到宗教影响,往往从神秘主义或神学出发来论述人的发展和教育问题,故许多观点充斥了符号及谜样的象征哲学意味。蒙台梭利虽也受到宗教的影响,但其教育理论主要以近代科学、哲学及心理学,特别是生物学、生理学为基础,其宗教唯物主义色彩远较福禄倍尔为轻。 福禄倍尔是新教徒,蒙台梭利则是天主教徒。 在具体教育观点上,二人也有很大差异。比较重要的地方有: ①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二人虽都赞同“内发”论,但蒙台梭利强调通过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儿童的发展,福禄倍尔则倾向于个体复演说。 ②在教育内容、方法上,福禄倍尔倡导“游戏”、“恩物”、“作业”(绘画、纸工、手工),认为游戏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最高形式,强调应通过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蒙台梭利则主张“工作”,自动教育、感官教育(包括读、写、算的练习)、实际生活练习等,认为工作是幼儿特有的有价值的活动,反对有想象活动的游戏及玩具,否定了创造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③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福禄倍尔要求组织集体教学,蒙台梭利则主张个别活动,单独的学习。 ④在教师作用问题上,在福禄倍尔的幼儿园里,教师被视为“园丁”,须承担对幼儿的关心、指导乃至教学(如“恩物”的演示、说明)的职责;而在蒙台梭利幼儿学校中,教师由主动转向被动,被称为“指导者”,只是承担指导、引导及环境保护、看护的责任。 ⑤蒙台梭利与福禄倍尔对幼儿活动“环境”的理解不尽一致。二者都包括室内、室外两大部分;但蒙台梭利的“有准备的环境”与福禄倍尔的幼儿园环境及设施有些区别。 ⑥在教育对象上,福禄倍尔幼儿园主要招收中产阶层子女,实行半日制、不供膳;蒙台梭利幼儿学校则主要招收贫民子女,实行全日制、供膳。 由于蒙台梭利与福禄倍尔在具体的教育主张上有上述差异,因此有人提出:蒙台梭利体系的确立使得“幼儿园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一种教育体系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使得幼儿教育思想“多元化”、“多样化”了。

蒙氏教育理念完整版

关于蒙氏教育理念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关于蒙氏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不是为上学作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和完善。具体的说就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蒙特梭利教学法有两个主要的要素:一是环境(包括教具与练习),另一个是预备这个环境的教师。对于教室环境必须具备6个子要素:自由的理念;结构与秩序;真实与自然;美感与气氛;蒙特梭利教具;能使儿童拥有的生命内在发展模式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教师被称为"指导员",其所作的工作是为儿童准备环境,具体地讲:一是确保儿童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二是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有秩序的教具;三是为儿童提供帮助,引导教具操作和活动展开的示范与说明。蒙特梭利教师不再以讲授知识或技能为主。她是以观察与帮助者的身份出现,观察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及其敏感期的表现,然后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活动,使儿童尽量按照其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成长。同时教师也是作为儿童环境的一部分存在,即精神、情感部分的存在。因此,作为蒙氏教师必须具备爱心,始终要能以参加活动的儿童为中心,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机会、帮助和指导。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内容涉及五大领域:1.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家事应用);2.感觉教育(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几何形体几何立体学形状解剖分解);3.数学教育(包括逻辑思

维能力建立数概念建立,数的四则运算后段的代数分数平方概念的导入);4.语文教育(包括书写的准备,字母、笔顺的练习,简单的单词,短语词性的理解);5.科学、文化类教育(包括音乐、美术、地理、历史、动植物等知识和能力)。这些内容是在自由的环境中,以教具、有明确的智力目标活动,以及儿童的兴趣为基础提供并展示给儿童的,不是以强迫灌输让儿童去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二)

认真学习蒙台梭利教育理论 一,蒙台梭利教育的原理: (一)蒙台梭利教育的目的:1,直接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工作”不仅促进其感官,动作与心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建构健全的人格。对健全人格蒙台梭利 归纳了以下特征:(1)有旺盛的自发的活动力,能自发地,主动地利用成人为 其创设的环境去活动;(2)喜爱反复地,集中地工作;(3)能自由地选择工作 材料;(4)爱好秩序;(5)爱好工作超过游戏;(6)喜欢在安静环境下工作; (7)拒绝奖惩,从工作本身获得快乐;(8)有强烈的求知欲;(9)能在比较, 选择,思考后再行动;(10)淳朴,高尚;崇尚真善美,厌恶虚伪,丑恶和肮脏; (11)学习社会性,重视责任感,守纪律,乐于助人,有成为优秀人的愿望。 2,最终目的是通过蒙台梭利教育培养出健全人格的人,去创造理想的和平世界。 (二)蒙台梭利教育的原则:1,秩序性原则:幼儿对秩序的敏感期主要发生于最初的3年,两岁时达到最高点,3岁开始下降。因此,婴儿期的孩子对事物的秩序有 强烈的需求,例如一本书或一支笔没有归位,他们会坚持把该物品放回原处。 对他们来说,秩序感是其生命的自然本质之一,就象“土地之于动物,水之于 鱼。” 如果婴儿对环境的印象与经验,是建立在一种有秩序的形态之上,那麽孩子对 世界的看法,将具备稳固的基础,借此基础得以培养有条不紊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及对环境的信任与积极探索。 也就是说,外在的秩序感有助于孩子内在秩序感的发展。外在秩序感应如何培 养呢?可从以下四方面参考:(1)教室内大多数的物品尽量保持在相同的位置上。 (当然,教师有可能因适应孩子成长的需要,适度地改变某些个别教具的位置) (2)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与地点。(3)例行活动尽量采取相同的步骤,。(4) 要求孩子把用过的教具放回原位,然后才能进行其他活动。 遗憾的是,仍然有许多孩子经常生活在一个没有秩序的环境中;因此,我们很 难有机会见到这些孩子将相关的潜能发展出来。 2,独立性原则:蒙台梭利认为: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因此,儿童 个体自由的积极表现,首先必须通过自发活动引导他走向独立。婴儿从断奶的 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努力走上独立的道路。 什麽是断奶的小孩?实际上就是一个已独立于母乳的小孩。他将找到各种食物代替这种营养源,他生存的手段增多了,他能在某种范围内选择自己的食物 了,而原先却完全局限于一种营养形式。 不过,他仍然有依赖性,因为他还不会走路,洗脸,穿衣,还不会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示要东西。这个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他还是别人的奴隶,依赖别 人。但到了3岁,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就能独立和自由地支配自己了。 要别人服侍的人实际上是限制了自己的独立性。这一概念将成为未来个人尊严的基础。“我不希望别人服侍我,因为我并非无能。”人类必须具有这种思想, 才能感觉到自己是真正自由的,独立的。 任何教育活动,如果对婴幼儿教育有效,那它就必须帮助孩子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帮助他们无需搀扶而会走路,上下楼梯,拾起落下的物品,穿脱衣服, 自己洗澡,口齿清楚地说话和表达自己的需要等等。我们必须给孩子这样的帮 助,使他们能够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满足他们自己的愿望。这些都是培养独 立性教育的一部分。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2)

充满智慧的情趣环境教育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它们都是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蒙台梭利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内容。孩子通过自我重复操作蒙氏教具创新建构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可概括如下: 1、使人成为人 蒙台梭利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第一个人是刚刚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个人是为人,为人就是受过教育,具备了教养、具备了人格的人。这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意义,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2、自发性的智能 人之所以有学习的欲望,就是受到与生俱来的智能所驱使,也就是孩子内在有一种执着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如果这种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他,将会使幼儿本身存在着的巨大能量迟滞、消磨。 3、人的创造性 其实,这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性,对人类而言,创造是自然而生的。蒙台梭利认为手的活动及语言在不断地保持调和,最后才能培养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长过程中发挥各种创造能力。 4、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传统的教育则是成人在那里不断地教导儿童怎样怎样去做,儿童就遵命式地去服从。那么,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让儿童发挥他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自身的实际的这种活动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这是教育的真谛。 5、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这个环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 靡世界,极具其特性—— 1.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要素 以前,人们认为教育的要素是教师与儿童。教师教,儿童学。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会自己学,因此环境的提供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孩子要从环境中学习。因此蒙台梭利对环境的创设有基本的原则。成人要根据孩子发展的敏感期,为儿童创设适应其发展的环境。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摘自《学前教育信息与研究》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她撰写幼儿教育理论著作,开设国际训练班,对现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儿童观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这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

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台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第二年。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是“自由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蒙台梭利方法》(1909)、《童年的秘密》(1936)、《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等。 1、论儿童自由 蒙台梭利所谓的“自由”,是指使人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的自由。她认为,儿童的自由应该包括智能和道德两个方面。智能方面的自由是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使其智力得到发展;道德方面的自由则是要防止儿童为满足自己活动的欲望而出现的对抗性,这种对抗性来自一种不明智的压制。她认为,如果儿童不用心学习,对学习感到厌倦,那是由于教育方法对儿童心理的自然功能起了不可克服的障碍作用。很多不正常的现象,例如,对克服障碍表现出畏缩,甚至懒散、依赖、顽皮、抗拒、对立等,往往是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对儿童干扰和压抑过多造成的。因此,儿童的教育,无论是身体方面的还是智力方面的,都必须以儿童的自由为前提。 尽管蒙台梭利强调自由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她所说的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她指出,在保证儿童自由的前提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蒙台梭利认为,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第二,通过独立达到自由。蒙台梭利认为,在正确情况下,儿重都有一种独立活动的欲望,教育应当促使儿童这种欲望的实现,以保证儿童的独立性。她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第三,在自由的练习活动中发展意志。蒙台梭利指出,儿童之所以选择某件事,而不做另一件事,是由内部的意志倾向来决定的。他的意志引导他前进,并发展他的力量。儿童对于自己选择的工作,不仅不会使他感到疲劳,而且还会强化他的个性。第四,在自由的活动中培养社会性。蒙台梭利非常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但个性的发展并不排斥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因为学校本身就是个社会集体,可以通过"有准备的"环境、自由的作业、教师的引导和不同年龄的同伴的活动来培养儿童的集体观念。 2、论师生关系 蒙台梭利提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她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儿童的生命力,使儿童的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其个性,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应该具备2方面的条件,第一,具有精神的准备。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掌握技能更重要。教师的准备工作不仅是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且还应当以科学家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在儿童的自由活动中去观察和研究儿童表现,提示他们的内心世界。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具备机敏、沉静、耐心、仁爱和谦逊等良好的品质。第二,具有教育的艺术。蒙台梭利认为,教师应当知道儿童之间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因此,要注意对每个儿童的引导和个别练习。教育者必须"最大限度地限制自己的干涉,同时在儿童的自我教育中,又必须不便他们因过度努力而感到疲倦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不就是为上学作准备,而就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其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与完善。具体的说就就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蒙特梭利教学法有两个主要的要素:一就是环境(包括教具与练习),另一个就是预备这个环境的教师。对于教室环境必须具备六个子要素: 1、自由的理念; 2、结构与秩序; 3、真实与自然; 4、美感与气氛; 5、蒙特梭利教具; 6、能使儿童拥有的生命内在发展模式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教师被称为"启导员",其所作的工作就是为儿童准备环境,具体的讲就是: 1.确保儿童有自由活动的机会; 2.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有秩序的教具; 3.为儿童提供帮助,引导教具操作与活动展开的示范与说明。 蒙特梭利教师不再以讲授知识或技能为主。她就是以观察与帮助者的身份出现,观察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及其敏感期的表现,然后提供相关的材料与活动,使儿童尽量按照其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成长。同时教师也就是作为儿童环境的一部分存在,即精神、情感部分的存在。因此,作为蒙氏教师必须具备爱心,始终要能以参加活动的儿童为中心,给她们活动的自由、机会、帮助与指导。 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感觉训练。因为感觉训练在儿童的身体功能协调与完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就是从小不断地抓握、行走、感觉等等,而使自己获得了各种能力与技巧的。同时,感觉训练也就是人类心理、智力发展的基础。通过感觉训练可以使感觉器官变得敏锐,使儿童获得专注力、意志力、判断力与观察力。这些都就是儿童未来实际生活的基础。这些能力也体现了儿童的人格形成、精神成长及个性特点。 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内容涉及五大领域:1、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教室常规);2、感觉教育(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3、数学教育(包括数概念建立,数的运算);4、语文教育(包括书写的准备,字母、笔顺的练习,简单的单词,短语);5、科学、文化类教育(包括音乐、美术、地理、历史、动植物等知识与能力)。这些内容就是在自由的环境中,以教具、有明确的智力目标活动,以及儿童的兴趣为基础提供并展示给儿童的,不就是以强迫灌输让儿童去学习。 相关资料…… 一、何为蒙氏? 蒙特梭利教育法就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幼儿教育。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特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差异复习过程

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差异

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差异 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都是学前教育史上两位鼻祖式的人物,福禄贝尔创立了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同时创立了一整套的幼儿教育理论,推动了德国以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被后世称之为“幼儿教育之父”。而蒙台梭利总结了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之大成,成为继福禄贝尔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的幼教思想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很明显的不同之处,本文着重阐述二者的教育思想并分析两者的差异。 3 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顺应自然的教育原则 福禄贝尔认为人和万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的,幼儿的身心也总在变化发展,而且幼儿的身心发展是“自动的”,任何压抑和束缚对幼儿都是不利的。因此要求在对幼儿施教之前,要对幼儿有充分的观察和了解,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否则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他以修剪葡萄为例,如果园丁违背植物的本性及其发展的正确道路,即使出于好心,也可能危害葡萄的生长,降低产量。因此,他说“:只有对人需人的本性的彻底的、充足的、透彻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加以勤恳地探索,自然地得出有关养护和教育人所必须的其他一切知识以后……才能使真正的教育开花结果。”①虽然他是从宗教神秘主义出发来论述人的发展和教育的,认为人的许多能力都是先天的本能,甚至宗教信仰都是与生俱来的,这无疑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他反对压抑幼儿天性,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观点是可取的。 3.2 重视早期教育 福禄贝尔在从事教学实践过程中深深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一生中对个人、社会、父母、自然的认识都是在这一阶段奠定基础的,如果在人生初期受到不良影响,以后要以极大的努力去改变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之环境创设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之环境创设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认为如果儿童被置于一个有利于他们的自然发展的环境中,使他们能按自己的需要、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来行动,他们就会显现出惊人的特性和智慧。换句话说,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身心是在外界的刺激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人对环境的自然的自发的活动,好比有些象棋高手,有很多是小时候在家门前的一棵树下看成人下并慢慢喜欢上的。所以她说:“在我们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即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所决定。 一、环境的重要性理论 (一)、蒙台梭利不断地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她认为, 第一,儿童是精神胚体,有赖环境的保护、滋润; 第二,儿童是个探索者,需赖以吸收环境中的各种印象来建构其心智; 第三,童年之秘隐藏在儿童的环境中,唯有透过开放的环境,才能将真正内在的潜能发展出来; 第四,环境是教育的工具,所以预备一个适合儿童开展其禀赋的环境,成为其新教育的目的。 教育应当是教师、儿童和环境三者的相互影响。教师必须提供适合儿童发展的“有准备的环境”。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环境观点: a、人是环境之子。

b、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 c、环境的质量决定人的质量。 d、S→R(刺激决定反应)。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用该理论创始人华生的话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以用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领和他的父母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我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甚至是乞丐、小偷。”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儿童的一切几乎都决定于所处的环境。他们对环境作用的重视到了无可复加的程度。印度电影《流浪者》 华生这一理论即“环境决定论”。意思就是幼儿染黄则黄,染红则红,而成人可以出污泥而不染,幼儿只是一张白纸。当然这一理论中也有消极的一面,他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及选择能力,太极端。 (三)、自然成熟论的环境观点 正如其代表人物福禄贝尔所认为的那样,人生的最初几年需要丰富的环境,只有把幼儿放在适合他们年龄和经验的有趣的环境中,才能发展其潜能。因此,他强调要把幼儿园办成花园和乐园,要求幼儿园的气氛要像家庭一样温暖。在成熟论者看来,儿童成长对环境的依赖,就像植物生长对阳光、水分和土壤的依赖一样。与第一种学派观点有些不同,强调自然,不喜欢过分的雕刻。 卢梭在他的《爱弥尔》一书中所言“他的周围事物就是一本书,使他在不知不觉中继续不断地丰富他的记忆,从而增强他的判断力。为了培养他具备这种头等重要的能力,真正的好办法:要对他周围的事物加以选择,要十分慎重地使他继续不断地接受他能够理解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完整版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着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在本世纪初期,她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作法,也深深影响了后代。她将其一生贡献于儿童教育。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培养孩子具有O(秩序)C(专心)C(手眼协调)I(独立)这四种能力,这是蒙氏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 蒙氏教育的四个发现: 1、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孩子一出生,感觉器官就开始感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孩子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的感觉能力。这些感觉能力就决定了孩子可以依靠这些能力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因此,蒙特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 2、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什么? 蒙特梭利博士观察到,孩子在某段年龄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露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她称这种现象为「敏感期」。 根据生物成长过程的敏感期,蒙特梭利发现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也有敏感期。3岁前,主要是秩序、语言、动作、感觉和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敏感期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最佳年龄。举例:以语言的敏感期为例,它出现在孩子生命的头四年,而孩子也是在这段期间学会讲话的。在语言敏感期间,孩子为了征服学习语言的棘手问题,其所流露出的坚持、精力和智能令人讶异,但这些状态将不会在他往后的生命中再次出现。换言之,一个已经经历过语言敏感期的成人,当他要再学习另一种语言时,绝不可能像他在敏感期间学习母语时那般地容易。错过了这种敏感期很难弥补。 3、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 儿童具有自发性的活动。自发活动使儿童能够逐渐走向独立。只要成人不妨碍孩子,他们都能独立。独立能力弱、或者没有,是成人妨碍的结果。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就决定孩子在发展中是需要自主学习的。成人对孩子的这种自主性、自发性不能给予强迫或压抑。 4、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自发性活动都是内部的因素。这些内部因素要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一定是适宜的,不适合于孩子的环境,他的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发展。这种观点和当代心理学的观点完全是一致的,即主体和客体要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依赖的是活动。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

学习蒙特梭利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蒙特梭利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需要,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之一被人们广泛地关注,但我们对他了解甚微。所幸的是我能在暑期参加了北京蒙氏教学培训机构的培训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了解蒙特梭利教学新理念的好机会。当我带着对蒙特梭利教育的热诚学习发现幼教界已呈现出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各种教育理念纷纷涌入,各种课程方案纷沓而至,面对这一切,仅仅是学习和模仿已远远不能适应,我们必须学会学习,学会选择。通过暑假蒙氏实践培训,现就我个人的理解谈谈学习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明白了:需要成为蒙特梭利教师是一个复杂,个别化且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要不断的充实知识,自我鞭策,才能提升各项能力,增进自信,即使面对挫折,也能达到蒙特梭利教师自我实现的心灵升华。我们在学习和实践蒙特梭利教育的过程中,大家的观念悄然发生了变化。蒙特梭利的许多优秀思想侵入我们的心灵。我深切的感到什么是尊重儿童,什么是科学的观察和引导……“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了就知道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我在培训中学习体会最深的一句话,并且能在操作中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在学习中,看着程老师在操作,自己看着好像很简单,觉得一幕了然,真正到自己操作时才感到“做了就会了”这句话。通过学习让我联想到这作为小班教师,应该给予孩子多点空间让他们动手尝试,给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如孩子喜欢做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穿衣,脱衣,用餐,扫地等,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尊重孩子的选择,

给孩子各种选择的自由。孩子也会和我们一样:听了就忘记,看了就知道,做了就明白。蒙特梭利教育的基础特色就是必须保障儿童的自由,为他们提供一个准备好的环境。 “蹲下来说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一切从儿童出发”的教育理念,这是蒙特梭利教育和我园现行教育相一致的地方。“一切从观察儿童和研究儿童和家庭环境”入手,同时“以儿童和家长的忠实朋友”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热爱他们,关心他们。它的教育目的是:“尊重儿童自我需要和价值,促进儿童个性和协发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提示儿童的自然发展过程和规律性。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智力的,精神的,身体的和个性的自然发展,他还强调儿童是和成人截然不同的独立个体。成人必须重新看待孩子,发现孩子存在的价值,而不是任意将自我意识加强在孩子身上,而抹灭了儿童的人格意识。 同时,我认为对于蒙特梭瑞教育理念,我们应取其精华,汲取最有利于我们的幼儿教育发展的部分,充分结合我国幼儿的世纪发展需要,不断探索蒙特梭瑞中国化的最佳方式。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一点体会。蒙特梭利教学有着它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一起进一步去挖掘,去延伸。同时,真心的希望以后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会使我们对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精髓有更丰富,更深刻,更真实的认识,跟上时

蒙台梭利培训心得

蒙台梭利培训心得 篇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感想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博苑教育组织的蒙氏教育>培训活动,以前听说过蒙氏课程,今天还是>第一次接触,我一直认为蒙氏是一个课程,今天通过老师的讲解,对蒙氏重新认识了。 原来蒙氏不是课程,它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非常模式化,它更多地是体现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老师讲到学习蒙氏,重在实践,学完以后,全靠自己来实践,还特意推荐了几本书。 首先了解了蒙氏起源,要学习蒙氏必须先要了解西方思想,东西方教育观存在差异,首先得突破自我传统观念,今天老师讲解让我启发很大,老师讲解蒙台梭利的核心时,只用了两个字,那就是:“自主”让幼儿独立的,自我发动的和自主的学习,这将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老师讲到低级的行为模式其中有一个是因为奖赏而去做,我立刻就想到了平时,平时的时候,小朋友在课堂表现的非常乱,我就会用奖励来诱惑他们,听了老师的讲座以后,我深感惭愧,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绝对不要这样做,在儿童之间拒绝奖赏,只有让他们自主,自我发现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人最大的奖赏来自于内心,只有孩子内心自主学习,成功后她的喜悦就是就是奖赏;老师又讲到蒙氏的教具,不仅是摆在那里的88件,这些是要我们以后创新,延伸自制教具,最后老师讲解了“我看到的蒙台梭利”,这些就是要我们学习的,了解蒙台梭利的教育法,反叛传统,让幼儿自主,让幼儿成为独立的自我发动的和自主的学习者。 最后,云飞老师说,作为幼儿教师就要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是的,这个我们必须有! 非常感谢云飞老师的讲座,让我们今天开始正式了解蒙台梭利的教育法,我觉的学习蒙氏非常好,在以后的培训中更加认真学习,很期待接下来的学习! 袁雯星 郑州高新区金钥匙幼儿园 篇二:上《蒙台梭利的起源与发展》课之感想 上完云飞老师的课,受益匪浅,突然,很崇拜我身边的这位园长。终于能理解,为何上学期园里收了40个学生,这个学期新增了30多个孩子,可是廖园长并不对进步满意,这一直让我这个刚初入社会的新手感到纳闷,通过上午的这堂课,我明白了很多,也在自我思想反省,我是一名实习生,与其他人一样,父母希望我找一份有稳定收入,工作轻松的职业,我也如他们想要的那样子,安安分分工作,规规矩矩做人,磨平自己原有的梦想,在此之前,我也认为普通教育与蒙氏教育并无多大区别,都是教育,那些人也都是这样过来的,现在,我明白了长远发展下去,就会发现什么是区别,什么叫差距。没错,越是难做到的事情,越是勇敢尝试,年轻人路还长,千万别怕失败有些事不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在本世纪初期,她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 了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作法,也深深影响了后代。她将其一生贡献于儿童教育。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培养孩子具有0(秩序)C (专心)C (手眼协调)I (独立)这四种能力,这是蒙氏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 蒙氏教育的四个发现: 1、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孩子一出生,感觉器官就开始感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孩子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的感觉能力。这些感觉能力就决定了孩子可以依靠这些能力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因此,蒙特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 2、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什么? 蒙特梭利博士观察到,孩子在某段年龄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露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她称这种现象为「敏感期」。 根据生物成长过程的敏感期,蒙特梭利发现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也有敏感期。3岁前,主要是秩序、语言、动作、感觉和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敏感期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最佳年龄。举例:以语言的敏感期为例,它出现在孩子生命的头四年,而孩子也是在这段期间学会讲话的。在语言敏感期间,孩子为了征服学习语言的棘手问题,其所流露出的坚持、精力和智能令人讶异,但这些状态将不会在他往后的生命中再次出现。换言之,一个已经经历过语言敏感期的成人,当他要再学习另一种语言时,绝不可能像他在敏感期间学习母语时那般地容易。错过了这种敏感期很难弥补。 3、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 儿童具有自发性的活动。自发活动使儿童能够逐渐走向独立。只要成人不妨碍孩子,他们都能独立。独立能力弱、或者没有,是成人妨碍的结果。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就决定孩子在发展中是需要自主学习的。成人对孩子的这种自主性、自发性不能给予强迫或压抑。 4、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自发性活动都是内部的因素。这些内部因素要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一定是适宜的,不适合于孩子的环境,他的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发展。这种观点和当代心理学的观点完全是一致的,即主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 理念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 理念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不是为上学作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和完善。具体的说就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蒙特梭利教学法有两个主要的要素:一是环境(包括教具与练习),另一个是预备这个环境的教师。对于教室环境必须具备六个子要素: 1、自由的理念; 2、结构与秩序; 3、真实与自然; 4、美感与气氛; 5、蒙特梭利教具; 6、能使儿童拥有的生命内在发展模式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教师被称为"启导员",其所作的工作是为儿童准备环境,具体的讲是: 1.确保儿童有自由活动的机会; 2.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有秩序的教具; 3.为儿童提供帮助,引导教具操作和活动展开的示范与说明。 蒙特梭利教师不再以讲授知识或技能为主。她是以观察与帮助者的身份出现,观察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及其敏感期的表现,然后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活动,使儿童尽量按照其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成长。同时教师也是作为儿童环境的一部分存在,即精神、情感部分的存在。因此,作

为蒙氏教师必须具备爱心,始终要能以参加活动的儿童为中心,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机会、帮助和指导。 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核心是感觉训练。因为感觉训练在儿童的身体功能协调和完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小不断地抓握、行走、感觉等等,而使自己获得了各种能力和技巧的。同时,感觉训练也是人类心理、智力发展的基础。通过感觉训练可以使感觉器官变得敏锐,使儿童获得专注力、意志力、判断力和观察力。这些都是儿童未来实际生活的基础。这些能力也体现了儿童的人格形成、精神成长及个性特点。 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内容涉及五大领域:1、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教室常规);2、感觉教育(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3、数学教育(包括数概念建立,数的运算);4、语文教育(包括书写的准备,字母、笔顺的练习,简单的单词,短语);5、科学、文化类教育(包括音乐、美术、地理、历史、动植物等知识和能力)。这些内容是在自由的环境中,以教具、有明确的智力目标活动,以及儿童的兴趣为基础提供并展示给儿童的,不是以强迫灌输让儿童去学习。 相关资料…… 一、何为蒙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