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电子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电子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电子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电子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3月

半导体:经营平稳,需求递延,中期供需缺口有望放大

我们持续强调决定电子行业估值水平与成长性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本轮创新周期基于 5G 驱动的手机、物联网、通讯基建、数据中心产业共振,中长期看疫情因素只会造成短 暂的供给扰动和需求递延。供需来看,中期电子、通信、数据中心三大需求不受本质影 响,短期消费类需求会产生递延;供给方面,全球资本开支除龙头台积电外尚未全面启 动,我们预计本次疫情中部分企业将再度进行资本开支递延,中期供需缺口有望进一步 放大,中期景气度有望继续保持向上趋势!

晶圆厂经营平稳,设计公司陆续复工

从半导体公司经营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由于晶圆代工厂高度自动化的特点、芯片设计公 司轻资产属性,供给端整体受疫情影响幅度较小。我们近期产业跟踪到国内晶圆代工龙 头中芯国际春节期间运营正常,台积电大陆工厂内部运营亦没有发生中断,各大代工厂 员工值班照常,生产平稳进行,供给端得到保障。

IC 设计公司由于自身行业属性(轻资产、设计人员通过 EDA 工具进行版图设计),完全 具备远程办公条件,且部分龙头公司如韦尔股份、汇顶科技在海外亦有设计团队分布, 我们预计设计环节受本次疫情影响十分有限,但物流运输环节限制及瓶颈有可能对短期 交付产生影响。

图表1:部分半导体公司地点分布及运营情况

公司

地点分布 运营情况

上海松江8寸厂以及南京12寸厂,仍在24小时轮班 运作,生产并没有受到影响。正式复工2月10日。 目前公司及其供应链正常运转,各地产线按计划持 续进行生产运营。

代工

设计

台积电 上海、南京、台湾 中芯国际

兆易创新 韦尔股份 上海、北京、深圳 北京

2月10日起正式复工,设计人员可远程办公。 上海2月10日开始上班,美国豪威正常,设计人员可 远程办公。

上海/美国、日本海外分部 圣邦股份 北京 厦门

本周起开始正常上班,设计人员可远程办公。 正常上班是2月10日,加班未停工。

三安光电

闻泰科技(安世半导 体) 功率IDM

上海、东莞、无锡、嘉兴、欧洲 安世半导体FAB 厂主要位于海外,一切运转正常。 士兰集成6英寸工厂和士兰集昕8英寸工厂春节期 杭州、厦门、成都等

士兰微

间正常运转,生产井然有序。正式复工2月10日。

资料来源:产业跟踪、上市公司官网,XXXX 市场研究部

以史为鉴,我们对全球主要晶圆代工厂台积电、中芯国际、联电等进行复盘,回顾 2003 年前后经营表现。可以发现在 2003 年上半年“非典”期间,台积电、中芯国际、联电、 世界先进五家晶圆厂均体现正常淡旺季特征(Q1 平均产能利用率 78%、Q2 平均产能利 用率 91%),未出现显著异常。

并且由于当时各家晶圆厂均处于新一轮扩产周期,因此从产能利用率和晶圆出货量两个

指标来看,03 年在02 年基础上均有大幅提升!其中单季度平均产能利用率水平由02

年的66%-77%提升至03 年的78%-97%,单季度晶圆出货水平由02 年的60 万片出头

提升至03 年底近100 万片。

图表2:2002-2004 年主要代工厂产能利用率情况图表3:2002-2004 年主要代工厂晶圆季度出货(等效12 寸千片)

资料来源:主要晶圆厂财报,XXXX市场研究部资料来源:主要晶圆厂财报,XXXX市场研究部

03“非典”期间台积电防疫措施:自疫区返回工作职位需要自我隔离14 天;每日登记

部门员工和工程师的体温记录列表;厂区和生产部门分隔成不同区域;内部常规性会议

及管理人员分为两队等。

需要强调的是,03 年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绝大部分产能都还位于中国台湾,随着大

陆晶圆厂持续落地建成以及全球电子终端组装产业链转移,20 年相比03 年中国大陆无

论是在晶圆产能还是半导体元器件消耗量上均有跃升,因此以03 年的情况进行推演会

具有局限性。但是从本部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03 年的正常运营、快速增长和近期运

营表态来看,我们认为在严格防护措施下,具备高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晶圆代工厂在当前

疫情状况下仍然能够继续保持正常运营与生产。

图表4:中芯国际2003-2004经营情况(单位:片)

1Q03

30,100

2Q03 3Q03 4Q03 1Q04 2Q04 3Q04 4Q04 1Q05 Shanghai Mega Fab (8”)

Shanghai 12-inch Fab (12")

Beijing Mega Fab (12")

Tianjin Fab (8")

40,000 48,500 58,000 65,420 74,872 88,721 99,208 104,731

0 0 0 0 0 0 0 7,027 10,220

16,221

131,172

284,912

85%

0 0 0 0 0 6,000

80,872

201,534

99%

10,322

99,043

263,808

99%

14,182

120,417

303,796

95%

月产能(8寸晶圆等效)

季度经营出货(8寸晶圆等效)

产能利用率

30,100

74,596

88%

40,000

117,950

97%

48,500

130,780

93%

58,000

153,125

97%

65,420

174,325

99%

资料来源:中芯国际,XXXX市场研究部

封测:短期影响不改景气提升及国产替代逻辑

短期影响有限,封测行业景气度不变

第一季度为传统淡季,收入、利润占比较低。封测行业2014 年以来第一季度营业收入

占比约为22%,归母净利润占比约为22%。封测行业具有季节性,第一季度是传统淡

季,工作天数也相对较少,第一季度在收入和利润端的占比均是全年最低。

图表5:2014~2018 年封测行业不同季度收入占比图表6:2014~2018 年封测行业不同季度归母净利润占比

资料来源:wind,XXXX市场研究部资料来源:wind,XXXX市场研究部(不考虑长电科技2018 年业绩)

受短期疫情影响,第一季度利润受到一定影响,假设一季度利润下滑比重为50%,那么

对应全年利润预期减少约10%。考虑到这是一次性影响,并且Q2/Q3 可能出现被推迟

的需求返弹,我们预计对2020 年短期利润预期影响不超过10%,并且有助于Q2 的淡

季改善和Q3 的旺季稼动率提升。

图表7:封测行业Q1 利润弹性

假设Q1 利润下滑比例对应全年利润影响比例

Q1 利润占比

Q1 下滑30% Q1 下滑50%

10%

Q1 下滑70%

14%

华天科技

长电科技

通富微电

20%

18%

23%

27%

6%

5%

7%

8%

9% 13%

11% 16%

晶方科技13% 19%

资料来源:wind,XXXX市场研究部

封测产能受疫情影响,可能成为产业链瓶颈。半导体产业链上,上游晶圆厂设备全年无

休,流片持续进行;下游IC 设计员工人数相对较少,复工问题比较不复杂。终端需求没

有消失,消费电子、通讯、数据中心三大板块,通讯和数据中心需求相对不受疫情影响,

智能手机在经历短暂下滑之后可能面临回补和返弹,届时员工人数相对较多的封测产业

链可能成为产业链瓶颈。

复工有序推进,行业景气度较高。根据我们统计的信息,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

电等封测厂根据当地政府规定主要在2.10 正式复工,由于行业景气度较高,各工厂均有

部分在岗员工持续加班。晶方科技由于产线没有放假,没有复工问题,假期期间公司按

规定加强了对厂区和员工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图表8:封测厂复工安排

公司名称通富微电长电科技华天科技晶方科技厂区位置复工安排

江苏、合肥、厦门、海外

江阴、滁州、宿迁、海外

天水、西安、昆山、南京、成都、海外

苏州

根据地方规定要求时间复工

根据地方规定要求时间复工

根据地方规定要求时间复工

春节期间产线持续正常生产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XXXX市场研究部

封测厂资本开支加速进行。封测厂景气较高,2020 年长电科技主要资本开支投资计划节

奏比以往加速,全年预计至少30 亿,其中14.3 亿针对重点客户。通富微电针对大客户

也会进行投资。华天西安厂厂区利用率较高,计划2020 年开始逐步推进南京厂量产。晶

方科技增发14 亿元,投资于12 英寸TSV,产能预计迅速增加。如果由于疫情影响运输

及设备入厂、新员工招聘等,封测环节的产能瓶颈有可能凸显,景气度进一步提升。

重申封测产业国产替代和行业周期回暖两大逻辑不变

我们自2019 年下半年以来密集推荐封测板块。国产替代份额提升叠加行业周期回暖双

击下,封测板块景气上行,19Q3 收入端已经逐渐修复,后续有望释放利润,带来中期维

度的大级别机会,继续推荐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晶方科技。

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三大封测厂合计全球市占率超过20%,具备全球竞

争力。长期视角相对成熟,具备中期维度的产业投资机会。封测重资产属性强,产能利

用率是盈利的关键。在周期上行时,跨越平衡点后具有较高利润弹性,需求和产能的矛

盾也会导致局部涨价。

图表9:全球封测企业市占率

资料来源:彭博,XXXX市场研究部

我们认为在当前华为/海思重塑国产供应链背景下,国内代工、封测以及配套设备材料公

司有望全面受益,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海思全球封测需求空间较大,且保持较高增速。

目前海思在台湾封测为主,我们预计未来会逐渐向大陆转移。图表10:海思转单逻辑链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XXXX市场研究部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7年12月24日 1

内容提要 0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分析 0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03中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建议 2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的领先优势 3 GWh 2016年约占全球出货量60% 新能源汽车产销和保有量第一 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一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数量第一 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三个世界第一 01现状分析——车辆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的领先优势 4 (新能源乘用车) 01现状分析——车辆

2017年中国继续领跑新能源汽车市场 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49万辆,同比增长45.4%,市场占比2.1%,其中,10月销售9.1万辆,同比增长106.7%。 1-10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 单位:万辆、%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及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新能源汽车正在由以公共领域为主消费,转向私人领域为主的消费。 01现状分析——车辆 5

中国燃料电车技术应用开始起步 01现状分析——车辆 我国高度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将其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要方向之一。现已初步形成整车、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技术体系,具备小规模产业化条件。经过奥运会、世博会示范运行,已有15款车型进入《公告》,累计生产 192辆,已发布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 20项国家标准。我国采用 金属板电堆和石墨及石墨复合板电堆两种路线,燃料电池系统以自主集成为主。我国现已建成加氢站8座,运营2座,佛山、云浮、上海、沈阳等地区都在积极布局氢能供应链体系。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附件: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东莞市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东莞市汽车产业由汽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零部件制造业和相关产业构成。据调查回收表格统计,至2004年底,我市汽车产业共有生产企业95家,其中汽车整车生产企业5家,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3家,主要零部件生产企业87家;外商独资企业45家,中外合资企业6家,内资企业44家,外资和民营企业基本各占一半。企业从业人员共有10529人,其中技术人员987人,占行业员工总数的9.4%;全行业资产总额26.8亿元,负债总额13.4亿元,行业资产负债率50%。2004年,全市汽车产量1119辆,摩托车产量22360辆,同比分别下降3.9%和2.9%;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73亿元,销售收入38.48亿元(其中,零部件销售收入34.74亿元),出口总值24.74亿元,利税0.8亿元,同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4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有4家,包括:东莞友华、东坑歌乐、京滨电喷、东莞永强,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有23家。(详见附件1:东莞市年销售超千万元汽车工业企业一览表)

(二)产品结构。我市汽车产业主要零部件产品有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汽车车身零部件、汽车底盘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器及摩托车零部件等。目前,我市零部件制造业已有一定的基础,而汽车及摩托车整车制造业则基础薄弱、规模不大。从主要产品产值构成上看,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96.1%,摩托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3.9%。从资产总额上看,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92.6%,摩托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7.4%。从利税总额上看,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92.8%,摩托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7.2%。从出口总值上看,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99.3%,摩托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0.7%。数据分析显示,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强,2004年全市汽车产业出口总值247409万元,其中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总值245611万元,占99.30%。(详见附件2:东莞市汽车产业行业细分对比表及附图) 我市在汽车整车生产方面虽然乘用车、商用车和挂车三个大类都兼有,包括旅行车、客车和专用车均有生产,但目前正常生产的只有东莞永强和东莞卢森宝亚永强两家公司。东莞永强是我省载货类专用车重点生产厂家之一,企业在产车型51个,主要产品有罐式车、自卸车、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其中以罐式运输车销量最大,年销量在1500辆左右,年销售收入3亿元。奥地利卢森宝亚国际有限公司及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合资的东莞卢森宝亚永强消防汽车有限公司的消防车项目前景看好,但目前尚处起步阶

汽车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架构和隶属关系 1 .隶属关系 中国汽车行业的现行主管机构是国家机械工业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咨询公司及中国汽车报社均隶属于机械工业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为机械工业局挂靠单位;原有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名称保持不变,仍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 2 .组织结构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组织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主要包括: ( 1 )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和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以及京、津、沪等地方企业集团;( 2 )集团控股企业及联营企业;( 3 )其他各类独立的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的空间分布比较分散,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均有汽车工业,其中, 122 个整车厂分布在除西藏、甘肃和宁夏以外的 27 个省市。在这种过度分散的布局形态中依然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上海、北京、天津、四川、吉林、湖北和江苏等省市汽车工业的地域集中程度和专业化程度较高,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力量所在,其汽车总产量占全国的 3/4 。 按车型和类别分,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地域性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部分: ( 1 )载货汽车 重型车制造主要分布在长春、十堰、济南、重庆和上海;中型车集中在长春和十堰,占全国的 88 %;轻型车则分散于北京、南京、南昌、重庆、长春、沈阳和天津;微型货车集中在柳州、重庆、天津、西安、哈尔滨和安徽,年生产量占全国的 97 %。 ( 2 )客车 除微型客车外,其他生产厂家相当分散且所占比例

甚小。微型客车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天津、哈尔滨、重庆、景德镇和柳州,产量占全国的 97 %。 ( 3 )轿车 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长春、天津和北京 4 个城市,产量占全国的 90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上海、长春一汽、天津以及二汽(武汉)将成为中国主要的轿车生产基地 [2] 。 (二)企业和职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汽车整车、整机生产企业的数量基本保持相对稳定。近年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汽车企业在总数上有所下降。据 1999 年国家统计局关于汽车工业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 1998 年底, 汽车行业汽车生产企业总计为 2426 个,比上年减少48 个。其中大中型企业 1128 个,占企业总数的 46.5% [1] 。 1998 年汽车工业企业按汽车生产量划分:产量在1000 ~ 2000 辆以下的汽车企业有 14 个; 2000 ~ 5000辆以下的汽车企业有 16 个, 5 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有10 个。按汽车产品类型划分:汽车整车生产企业 115个,占总数的 5% ;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占据比例最大,企业数量为 1628 个,占总数的 67% 。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职工总数总体来讲呈稳步增长态势。尤其是 “ 八五 ” 时期,年平均增长率为 3.74% 。据有关统计,到 1998 年 底,汽车工业职工总数达到 196.3 万人,比 1997 年略有减少。 在职工就业方面,汽车行业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员包括汽车产品生产企业人员以及科研、管理、销售、使用、维修与汽车产品生产用原材料、燃料、能源等相关行业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员 [3] 。 (三)固定资产和工业总产值 近 20 年来,汽车产品在中国从紧俏商品、卖方市场、高额利润逐步转向买方市场、以销定产、微利经营。汽车工业在经营及管理理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从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周俊宇 一、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之产业现状 绵阳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通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涌现出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产品。随着华晨汽车南方基地一期建成达产,我市正逐步成为全省重要的轻卡、皮卡、suv、微型面包车等整车生产基地。中国重汽集团绵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一期建设竣工投产,填补了省内重型专用车项目的空白;车用汽油机及柴油机等关键零部件产品已形成规模生产,具有较强综合实力。2009年,全市汽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44户,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新华公司)、省级技术中心1个(三力公司),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1户。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42.37亿元,同比增长49.7%。 (一)整车产品初步形成 全市现有华晨汽车南方基地—华瑞汽车及中国重汽集团绵阳专用车有限公司。华瑞(华鑫)汽车2009年汽车产量实现1.97万辆。中国重汽集团绵阳专用车有限公司2009年底一期建成投产。 (二)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断壮大 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产品已涵盖发动机总成、转向器总成、传动轴总成、凸轮轴、齿轮及飞轮、气门构件、液压挺柱、空气滤清器等类型,产品生产初具规模,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已成为国内主要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配套生产协作伙伴,并逐步

挤入了欧美汽车零配件配套体系。 (三)产业集群发展开始起步 我市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经开区集聚了华瑞(华鑫)、中国重汽2家整车企业和新华内燃机、华晨瑞安、三力股份等数十家配套的零部件企业,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四)制约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汽车生产规模总量小,龙头企业发展不足,带动潜能尚未发挥;二是零部件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产业集中度低,普遍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三是虽然绵阳汽车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相对集中,但基本属于分散布点,线条式发展模式,没有专门的汽车产业园区或汽车产业集中发展区;四是部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不高,还难以完全适应国际采购系统化、模块化供应的要求。 二、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之发展环境 (一)面临的形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消费结构、组织结构、竞争环境和体制政策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 一是市场需求持续增加。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汽车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汽车工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10年整车需求量将达到1500万辆,年增长率8%。我国将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展开。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报告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报告 1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成长期进入调整期,全球市场份额被欧盟反超 1.1 中国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 以2009年“十城千辆”为起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萌芽期(2009-2013),此时以公共领域示范为主,各项政策工具逐渐丰富,技术和市场尚在培育,车型销量增速缓慢;2)成长期(2014-2018),国家重视度提升,财政补贴力度加大,鼓励私人购买,电动车销量快速增长;3)调整期(2019-2020),财政补贴大幅退坡,由政策驱动往市场驱动过渡,行业竞争加剧,出现连续负增长。 据乘联会统计,2019年、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为102.5、31.3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3.2%和-44.0%。我们认为2019年及之后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增速下滑,除疫情造成公共出行需求减少之外,还有三方面因素: 1)政策端:财政补贴大幅退坡,变向提升电动车购置成本。2019年补贴新政相较2018版整体退坡近50%。2019年补贴过渡期(3-6月)后,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呈断崖式下滑。2019年1-12月度销量同比增速分别183.5%、

74.4%、100.8%、28.3%、5.4%、97.5%、-7.0%、-16.0%、-33.4%、-45.4%、-42.0%、-16.1%。 2)供给端:燃油车促销,扩大价格优势,抑制电动车需求。2019年受国五、国六切换影响,传统燃油车打折促销严重。2016H1、2017H1、2018H1、2019H1我国燃油车平均折扣率分别为12.9%、11.4%、12.7%、16.6%,2019年折扣力度明显加大。 3)需求端:公共领域电动车需求局部出现饱和。据交通运输部《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截至2019年底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69.3万辆,其中天然气车占21.5%,纯电动车占46.8%,混合动力车占12.3%,燃油车仅占比19.4%。部分一二线城市,如深圳在2017年12月就官宣全市专营公交车辆已全部实现纯电动化。 1.2 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份额被欧盟反超 据Markline统计,2020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BEV+PHEV)销量为97.4万辆,其中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其它国家分别销售31.3、11.0、32.4、1.2、17.5万辆,对应分别占比33.5%、11.8%、34.7%、1.3%、18.8%。欧盟地区市场份额2020年上半年剧增,从2019年21.9%直接提升到2020年上半年34.7%,市场份额反超中国;中国地区市场份额从2018年50.2%下滑到2019年48.8%、2020上半年33.5%,先发优势在缩小。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目录 一、产销增速远超GDP,自主品牌继续主导市场结构变化 (4) 1.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4) 2.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5) 3.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再度提升 (6) 4.自主品牌继续主导乘用车市场结构变化 (7) 二、一系列管理政策出台或正式实施,注重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管 (10)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11) 2.乘用车油耗四阶段和国五、国六排放标准 (11) 3.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退坡及碳配额和双积分 (13) 4.小排量购置税优惠政策和汽车销售管理办法 (15) 5.汽车准入和退出政策 (16) 三、自主品牌迎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市场份额、性能品质、品牌价值全面提升 (17) 1.多家车企自主品牌销量达百万级,明星车型跻身乘用车各细分市场 (18) 2.强力布局自主研发,平台建设成果显著 (19) 3.从量变到质变,自主品牌开始全面向上 (21) 四、政策明确、目标清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大大提速 (24) 1.路线图和实施方案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基本遵循 (24) 2.标准体系规划和单项标准研制取得重要成果 (26) 3.跨行业企业间合作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方兴未艾 (27) 4.长安无人驾驶汽车2000公里测试和上汽RX5热销具有里程碑意义 (29) 五、新能源汽车发展向成长期转型,面临补贴退坡及国际巨头发力双重挑战 (30) 1.产销增速比上年减缓,产销规模继续位列世界第一 (31) 2.市场仍有赖多种政策的推动和拉动,政策性市场特征依旧 (32) 3.产业发展面临补贴政策退坡、竞争加剧、地方保护及电池安全等诸多挑战 (34)

(完整版)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由广州市社科院发布的《2014广州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去年全年,广州市整车产量达到180.53万辆,同比上涨30.4%。但整车(包括整套散件)出口仅为3.95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16.5%,这样直接导致了汽车行业出口总额的整体下降。 15家外商投资企业增资 蓝皮书内容显示,2013年,广州汽车制造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346.84亿元,同比增长24%,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增长动力,对广州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5.9%。 报告称,目前广州已拥有了东部、北部和南部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板块,集聚了一大批国内外整车生产龙头企业,形成了涵盖乘用车、商用车、汽车研发、汽车零部件、汽车服务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去年全年,广州全市整车产量达到180.53万辆,同比上涨30.4%。 尽管整车产量同比高涨,但就去年汽车业进出口情况来看,却出现较大波动。去年,广州汽车零部件产品累计出口达到17.15亿美元,实现了逆势上扬,同比增长4.07%。但是整车(包括整套散件)出口仅为3.95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16.5%,这直接导致了出口总额的整体下降。另外,去年广州汽车整车(包括整套散件)进口同比下跌了5.87%;汽车零部件进口同比下降8.68%。 受此影响,去年全年,广州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进出口规模出现小幅下降。按照最新统计口径,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42.91亿美元,同比下降4.68%。 不过,广州去年汽车及相关产业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个,合同外资4.56亿美

元,同比增长52.16%。有15家外商投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去年增资,合同外资约为1.6亿美元,多家日系整车制造厂依然看好国内汽车市场,继续加大增资扩股的力度。 来自日本进口额降11.2% 报告显示,去年广州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进出口规模整体出现小幅下降的同时,进出口市场结构出现较大调整,呈现主要出口市场冷热不均,而主要进口市场则出现较大降幅现象。 其中,加拿大、俄罗斯、墨西哥、巴西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对加拿大出口同比增长93.18%;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长87.54%;对墨西哥出口同比增长43.50%。 与此同时,德国、英国等主要出口市场则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对德国出口同比下降41.95%;对英国出口同比下降11.12%。日本、美国等主要出口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不过,出口市场的结构调整并不影响广州汽车行业出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报告显示,2013年,广州有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实绩的企业超过500家。其中出口超亿美元企业有4家,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有19家。 进口市场方面,去年广州汽车行业来自日本的进口额同比下降了11.2%。在上千万美元进口额的国家中,来自法国、西班牙以及英国的进口均有下降,降幅分别为1.64%、63.17%和2.23%。而来自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国、荷兰、德国的进口则出现了较大的增幅,同比增长分别为25.99%、99.86%、20倍、28.19%、67.35%、28.19%。 ■规划

天津市汽车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天津市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天津市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布局分析 天津市工业基础良好,已形成机械装备、钢铁、金属行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及环保产业等为代表的支柱产业,为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天津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形成了汽车生产、销售、服务等营运能力,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接近的经验,特别是外商投资所培育的产业基础,夯实了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制定了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医药化工和食品饮料四大优势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战略,天津汽车产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以轿车为龙头,包括客车、载货车、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整车企业的带动下,汽车空调、电子零部件、离合器、手动变速器及其零部件、铸造部件、刹车管、安全带、座椅和内饰、燃料供给装置、车体零部件、发动机轴承等汽车产业链也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目前,天津已有一汽丰田、长城汽车、天津一汽、比亚迪、华泰汽车、天津星马汽车、国能新能源、清源电动汽车以及天汽美亚等多家整车企业,拥有上下游配套企业300 余家,其中一级配套商数量过半,而产品附加值高的配套项目达到三分之一,形成包括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汽车模具、轮胎、涂料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配

套产业链。2015年,天津市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69.16亿元,同比增长18.0%;利润总额189.17亿元,同比增长21.7%;同比增幅位居全国主要汽车城市前列。 天津市汽车研发机构完备,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汽中心)以独立、公正的定位,协助政府开展汽车行业标准与技术法规、产品认证检测、质量体系认证、行业规划与政策研究、信息服务与软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能力;建设了面向行业、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试验室和研究机构,拥有一批卓越的从事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的人才队伍。天津市电动车辆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等多家代表我国最高水平的汽车技术科研开发机构,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具备了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的整车开发、关键零部件开发、试验评价和共性技术研究的能力。在汽车高端研发设计领域还聚集了天津大学、松正电动车、丰田技研、松下汽车电子、富士通天、约翰迪尔等一批著名企业,设计研发能力不断攀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天津市拥有10余家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攻克了电机与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系统集成技术,形成了高性价比一体化电驱动总成系统,实现客车、乘用车、专用车全覆盖。锂离子电池聚集优势明显,全市共拥有8家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及一批主流配套企业,形成了涵盖材料前驱体、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壳体、电池管理系统等完整产业链,累计申请专利3000余项,发明专利1500余项,2015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天津市还拥有多

2017年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展望报告

2017年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展望报告 2017年1月出版

正文目录 1、特朗普上任,其政策将影响全球汽车制造业 (4) 1.1、特朗普经贸政策旨在提振美国经济,振兴制造业 (4) 1.1.1、降低企业所得税,吸引企业在美建厂 (5) 1.1.2、计划推行多项贸易保护政策,涉及汽车制造业 (6) 1.1.3、号召制造业回迁,创造就业岗位 (7) 1.2、贸易保护+振兴制造业,延续与加强奥巴马相关政策 (7) 1.2.1、特朗普加大措施力度,贸易保护将取得更大成效 (8) 1.3、特朗普上任,国际汽车产业已受影响 (9) 1.3.1、任命鹰派经贸要员,强硬经贸政策或将成为现实 (9) 1.3.2、特朗普政策初见成效,美日韩车企战略已受其影响 (10) 1.3.3、特朗普政策尚未完全明朗,德系等汽车厂商仍处观望状态 (10) 2、整车出口或受限但影响有限,中美博弈将助力自主车企崛起 (11) 2.1、整车出口美国占比低,国内厂商受美政策转型影响小 (11) 2.2、墨汽车产业或受美政策转型掣肘,德、日车企受影响有限 (13) 2.3、美国汽车质量法规要求严格,自主车企尚未在美设厂 (18) 2.4、中国为最大单体汽车市场,中美博弈或助力自主车企崛起 (19) 3、贸易保护抬头,进一步加深中国汽车零部件国产替代 (22) 3.1、中美汽车零部件贸易来往密切 (22) 3.2、汽车零部件遭遇贸易保护,走出国门是有利武器 (25) 3.3、企业海外建厂趋势渐强,提升全球供货能力 (29) 3.4、美资零部件厂商或战略调整,行业内并购动作频繁 (32) 3.5、产品质量价格优势并重,加速深度国产替代 (33) 3.6、中国作为零部件第一大市场,与美博弈对整体格局影响趋微 (33) 4、美国并购审查制度趋严,未来自主厂商或加大在欧并购力度 (34) 5、最大市场与深度国产替代,应对博弈筹码在手 (37) 图表目录 图表1:特朗普工业产业政策主张及外交政策 (5) 图表2:2016年各国企业所得税税率比较 (6) 图表3:特朗普关税主张 (7) 图表4:奥巴马与特朗普在工业产业方面政策的对比 (8) 图表5: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货物出口数据图(billion$) (8) 图表6:奥巴马政府时期制造业资本流入流出变化图(billion$) (9) 图表7:特朗普近期相关动向 (9) 图表8:在美国建厂和在亚洲建厂的比较 (10) 图表9:2016年1-9月中国整车出口前十大目的地(万辆) (11) 图表10:2016年1-9月出口美国汽车占总出口量4.90% (12) 图表11:别克昂科威SUV车型信息 (12) 图表12:沃尔沃S60Inscription车型信息 (12) 图表13:2006-2015中国整车出口占总产量比重 (13)

汽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讲解

汽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我国汽车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立,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拉开序幕。但那时还停留在“闭门造车”的落后状态。1985年,上海大众成立,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引用外资和技术、加快发展的大门。从1986年的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为汽车工业的发展铺路搭桥,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为汽车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八五、九五期间的迅猛发展,十五期间历史性的飞跃,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如今经过了“十一五”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延续了其辉煌的发展。 1.汽车工业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 我国汽车销量突破2000万辆,早已超越美国而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在“汽车大国”的背后,是中国汽车企业的赚钱能力也水涨船高。整车行业在国外是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一般而言,3%的利润率已相当不错。以2009年为例,全球各大车企能达到3%利润率的实属凤毛麟角,大众汽车的利润率更是不到 1%。可是,几大国产车企去年的利润率多保持在10%左右。去年,有分析机构预测,我国某国产车企将成为全球利润率最高的车企,超过以高利润率著称的法拉利。 2.整体产品结构基本形成 在国家各种鼓励政策的调控下,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经不再是曲高和寡的奢侈品,正在逐步进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中。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发现,我国汽车产业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乘用车中轿车的增长速度保持稳定,维持在总产销比例的70%左右;SUV、MPV 产销量虽然较小,但近几年也呈现加快增长的趋势,从原来的13%逐步上涨到15%;交叉性乘用车比例占到15%。商用车方面,客车出现较大增长,占据12%的比例,载货车则稍微下降,占10%。由此可见,我国汽车工业整体产品结构已基本形成。 3.自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在增加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研究 宋海巍郭东邵吴松泉 到目前为止,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两年了。在此期间,汽车界担心的许多问题并未发生。相反,对于一直受到高壁垒保护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市场逐步开放令竞争更为充分和多元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同时,中国汽车工业正在悄然发生变革:车型更加丰富,价格趋于合理,外资投入不断加大,行业整体性重组逐步推进。 2002年以来汽车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已初步显现。客观地说,加入WTO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良好的开局可能意味着成功的开始。 一、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化进程在加快 据OICA(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02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25万辆,世界排名为第5名。2003年汽车产量有望突破41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世界第4大汽车生产国。我国汽车年产销达到100万辆历时近40年,从100万辆增至200万辆历时8年,增至300万辆仅用了2年,而突破400万辆则只用1年时间。这表明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超高速增长阶段,增速之快为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所罕见。 目前,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普遍不景气,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潜力,继续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亮点。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不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 随着中国加入WTO,一方面,是随着关税的降低和配额的增加,逐步扩大市场准入,国内市场逐步国际化;另一方面是资本输入的国际化,即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主体,与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主体越来越趋于一致。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国际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1.国内汽车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国内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融合将进一步升级。 2.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目前,世界主要跨国汽车公司均已经进入中国,其生产布局已经基本完成,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在考虑增资扩产。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决定未来5年对中国的投资将增加60亿欧元,占其亚太投资总额的87%。 3.跨国公司正全方位介入中国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除了汽车生产外,竞争还将在汽车销售、汽车金融服务、维修服务、汽车租赁等方面全方位展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都已经入了中国,目前,跨国公司通过其国内合资合作企业已经占据了90%以上的中国轿车市场。种种迹象表明,国际汽车巨头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档次和很广的范围,并且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开始步入国际化阶段。 可以说,加入WTO加速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进程,从汽车工业的本身发展来说,在经济全球化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汽车消费者构成情况与消费行为,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认知与偏好。 调查时间2009年07月15日 调查地点:厦门汽车城 调查方法:搜寻相关国家政策法规文件,访问相关人士 统计方法:数据全部由SPSS软件统计分析 调查者: 由于汽车工业的重要性,中国政府比对任何其他工业都更加在政策上关注这个工业。但是20年实践的事实证明,虽然汽车产业政策比对任何其他工业的政策都产生了更大的作用,但其结果却是失败的。失败的根本标志就是多年的产业政策使中国汽车工业没有发展起来自主开发能力,甚至连原有的开发能力也丧失了。导致这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中国的汽车工业政策从来没有把培育自主产品开发能力作为重点,而是始终把主要的政策目标放在"产业集中度"和规模上。 这种思维定势可以概括为:汽车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非常明显的工业,一个轿车项目如果不一次达到年产15万辆甚或30万辆的规模就没有经济可行性,而任何低于这种目标规模的轿车项目都是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由于单个企业的规模越大越好,所以对于整个工业来说,少数大企业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越高越好,即产业集中度越高越好。 从事后看,产生上述思维定势与历史背景有关: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巨大差距给中国政府和工业界以强大的冲击。当时,世界主要的汽车企业都具有年产百万辆的规模。相比之下,中国的汽车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低(小而全)。这种差距所产生的冲击直接导致了"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方针的提出,而在当时的条件下贯彻这个方针,就自然地倾向于依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从而逐渐导致合资模式的产生。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并不

汽车行业形势及发展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汽车行业形势及xx年发展分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呈良好态势,汽车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进一步确立了以三大集团为核心的一批骨干企业在行业的基础地位;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200 2年,并未像预期的那样遇到重大冲击;产销形势大大出乎行业内外的预料,产销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以创十年来最高纪录的幅度增加。国产汽车市场繁荣,新产品不断推出,质量不断改善,基本满足市场需求;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稳步增长,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汽车行业总体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 一、行业基本情况 汽车行业2001年底现有生产企业2401家,其中汽车厂116家,改装车(专用车)厂525家,摩托车厂148家,汽车发动机厂54家,零部件厂1558家。 2001年底拥有职工150万人,其中技术人员15.6万人;主要设备65.4万台,其中:90年代进口设备4.1万台;全年完成投资194亿元,年末资产总计5851亿元,固定资产原值2743 亿元,固定资产平均余额1782亿元,年末负债合计3568亿元。 二、产销量及指标完成情况 1.产销情况

据统计:2002年,全国累计生产汽车325.12万辆,同比增长38.49%,比上年同期增长25.68个百分点;销售汽车324.8万辆,同比增长36.65%,比上年同期增长23.36个百分点。 2002年,一汽、东风和上汽三家合计产销总量分别为157.19万辆和159.13万辆,其它整车产销量超过6万辆的企业是长安、哈飞、北汽、昌河、天汽、金杯、南汽、广汽和江淮。 轿车、客车、载货车产销量。轿车产量109万辆,销量112.6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55.0 5%和56.08%,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8.7和37.83个百分点;客车产量106.42万辆,销量10 4.54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27%和25.48%,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8.76和8.02个百分点;载货车产量109.62万辆,销量107.66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35.98%和30.93%,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0.96和25.31个百分点。 柴油车产销量。柴油车产量102.59万辆,销量101.07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37.24%和3 3.77%,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9.55和16.08个百分点。柴油车占汽车总产量的比例为31.56%,比上年降低0.28个百分点;柴油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为31.12%,比上年降低了0.67个百分点;其中,柴油载货车产销同比增长分别为41.96%和38.09%,柴油客车产销同比增长分别为16.17%和14.34%。 汽车底盘产销量。底盘产量42.56万辆,销量41.76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6.97%和42. 65%,汽车底盘占汽车总产销量的比例分别为13.09%和12.86%,其中货车底盘产销同比增长分别为46.87%和42.64%,客车底盘产销同比增长分别为47.3%和42.71%。 摩托车产销量。2002年摩托车产量1292.13万辆,销量1300.8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 91%和4.58%,产销率100.68%。其中:两轮车产销分别为1238.29万辆和1246.68万辆,同比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点领域,目前全球发达国家主要传统汽车厂商均已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努力抢夺国际市场份额。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和主要增长极。作为汽车产业强省,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各项基础条件日益成熟,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应把握发展机遇,努力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引擎。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整理,供领导参考。 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及趋势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其中,混合动力汽车是过渡性产品,目前技术已基本成熟;纯电动汽车是当前发展重点,已进入市场竞争阶段;燃料电池汽车是长远发展方向,已在市场少量推出,并向实用化阶段迈进。 (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中美欧俨然已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美国、欧洲、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支持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从2014年至2016年,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为35万辆、55万辆、77万辆,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8.3%,占全球整体汽车市场的份额分别为0.4%、0.66%、0.85%。 从区域市场分布来看,欧洲、美国和中国是市场中坚力量,2016年,欧洲销量为20.7万辆,同比增长9.7%,约占全球市场27%;美国销量为15.9万辆,同比增长37%,约占全球市场21%;中国销量为32万辆,约占全球销量的41%,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市场地位。 从全球各大车企销售情况来看,比亚迪、特斯拉、宝马、日产等企业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名列前茅,2016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0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最大的车企;特斯拉销售7.6万辆,位列行业第二;宝马销量为6.2万辆,首次进入全球前三;日产(5.6万辆)、北汽(4.6万辆)、大众(3.8万辆)、众泰(3.7万辆)、通用雪佛兰(3.2万辆)、三菱(3.2万辆)、雷诺(3万辆)等车企分列全球销量四至十位。在我国,比亚迪销量第一,吉利(4.9万辆)紧随其后,北汽新能源(4.6万辆)位列第三,众泰(3.7万辆)、奇瑞(2.1万辆)、上汽(2万辆)、江淮(1.8万辆)、江铃(1.5万辆)、长安(4931辆)、东风股份(4347辆)等车企分列全国销量四至十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