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处理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处理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处理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处理策略

【摘要】现代班主任把一半的精力都花在问题身上,问题学已经成为当代班主任、老师的心病。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要积极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促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问题学生成因处理策略

在一个班级中,无论是思想品德,还是行为习惯或学业成绩,必然会存在好与不好,高与低的差别,能力和水平的发展是不会均衡的。所以,每个班级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他们“拖班级的后腿”,是“麻烦的制造者”。班主任把一半的精力都花在他们身上,问题学已经成为当代班主任、老师的心病。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要积极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促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

如今学校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形成的原因也各不一样,其中主要原因有学生自身原因、学校、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到:一、学生自身原因:

案例1:一年级学生魏某,平时学习成绩非常认真,上课听讲,课后按时认真完成作业,但是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反映特别慢,听、说、读、写、推理、计算等能力达不到该年级学生应达到的

水平。

案例2:学生杨某是前年我班上的一名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考试在年级都是前几名,二年级下学期休学半学期,到了三年级就明显跟不上了,到四年级根本就无心学习,,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案例分析:

1、学生智力水平落后,,学生魏某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动机,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低下;

2、学习基础差,他们在相应时间内不能有效的掌握知识,形成越学越不会,越不会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学生杨某就是因为二年级休学半学期,导致三年级学习成绩跟不上,到四年级,对自学、阅读、思维能力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使他知识出现断层,成绩更不上,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家庭原因:

案例3:男生王某,父母都是个体户,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好,对孩子的要求都是尽量满足,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不强,父母对其学习比较关心。存在的问题: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表扬鼓励,起效的持续时间短,学习成绩不理想。

案例分析:王某主要是受家长负面影响,家庭是人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一、家长对孩子不能太溺爱,要星星不能摘月亮,有了进步,过分评价,犯了错误,纵容包庇,王某正是由于家长过分溺爱,使他心理出现异常;

二、王某的父母过于看重他的学习成绩,给了他很大心理压力也是造成他成为问题学生的主要原因;

三、王某父母平时特别忙,孩子大部分时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平时自由惯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了王某的情况,还有家庭暴力,让孩子产生畏惧和逆反心理;家长劣迹让孩子仿效等都是让孩子成为问题学生的诱因。

三、学校原因:

1、重“优”弃“差”我们国家虽然提出素质教育很长时间,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学校仍然重视“应试教育”,加上班级学生数较多,老师不可能顾及所有学生,多数老师报把精力都放在了中等以上学生身上,严重伤害了差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2、班级管理不到位:一些班级管理措施不到位教育方法不当,当学生出现一些违纪行为的时候,教师没有把事情查清楚,就认定是学生的错,盲目作出处理,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受到粗暴待遇后,就故意捣乱。

3、老师教学单调枯燥,教师平时不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布臵一些枯燥、机械、重复的作业,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厌倦心理。

四、社会原因

1、拜金主义:学生受经济发展浪潮的冲击,认为“金钱至上”,

与其在学校苦熬不如趁早出去打工、做生意实惠。

2、读书无用论:学生只看到社会上有很多小学没毕业的人成了大老板、企业很多职工下岗,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等情况,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厌学的情绪不断深化。

3、不良文化的影响:如今不健康的图书、光盘遍地都是,学生不加选择地阅读、观看,加上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等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发展,致使犯罪。

问题学生由于善于制造问题,因此十分容易让老师发火。老师越是发火,他们越制造更多的麻烦,所以当问题学生发生问题时应该能从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处理起来会更方便一些:

一、要冷静,先稳住事态。

问题学生是不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他们冲动起来,局面可以说是难以想象,教师在这时候若跟他们对着干,不但收不到效果,而且有失身份。所以,问题学生的问题,大部分不需要立即处理,先放一放,让学生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教育他们。

二、不急于做事非判断和道德批判。

当问题学生发生问题时告诉他们:“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的教育基本上无用,其实他们都知道自己“捣乱”行为是错误的,是明知故犯,学生犯了错误,明智的做法是首先不要说他的对错,而是帮助他弄清是什么力量推动他去犯这样的错误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找适当的机会帮助他切断错误思路的根源,避免他再次犯同样的

错误。

三、不能用态度解决问题

问题学生闯祸,经常是态度没礼貌,顶撞老师,有时近于蛮横,我教师心急如焚,往往采用简单的方法,加上严历批评与指责。想尽一切办法,打掉他恶劣态度。结果教师没能冷静的调查问题和分析问题,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成了学生吵架的对手,这就成了态度解决问题,学生对老师无礼,必须道歉,虽然当时学生态度不好,教师也不能急于“压火”,用询问的语气,把事实澄清了,把是非分清了,这时让学生道歉也就不是难事。

四、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问题学生出了问题,教师第一反应非常重要,比如教师第反应是“又是他”,“昨天刚写过保证书,今天又来了”……这些态度是不会引导导教师去研究问题,只会激发矛盾,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面对问题学生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充满探索精神的“为什么”只有这种反应才能让教师去询问与研究,最有利于解决问题,而且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有好处。当然,一个“为什么”是不够的,要一直查下去,才能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问题学生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社会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不足,教育的制度的不完善和孩子个性气质的共同影响,要想解决问题,不光要治标,还要治本,面对问题学生,我们要尽快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共同影响,、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为教师,我们必须首先担起转化问题学生的重担,采取一

些有效的措施:

一、博爱。面以问题学生,绝对不能放弃!爱一个可爱学生,那是非常容易的事;但是爱一个根本不可爱甚至可厌的学生!教育者都知道,只有自己心中有爱,才能拯救他人。教师教育方法要是不对,耽误的可是一个人的一生,是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一生啊!在我们的心底,是不是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你对每个学生都无私地爱了么?都心怀仁慈地,彻底地救了么?

二、从各种方面去了解孩子。 人往往因为无知,所以狂妄;因为不了解,所以偏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往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以为自己教学生的时间越长,越能了解学生,越有资格给学生下结论。实际上,时间的累积并不代表了解的加深:其一,教师的工作往往只能探测到学生某一时段或某一领域的能力,并不是全方位的;其二,基于各种因素,学生往往会约束自己,伪装自己,教师所看到的并不见得是学生真实的状态。其实“差生”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差,多数“差生”仅是某一方面落后。昔日冷眼中的瓦特、讥笑中的牛顿、愚笨的爱迪生,不是都成了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了吗?这还不足以给教师们以警醒吗?我们为什么要早早地下结论,早早地摇头叹息?我们为什么在摸到左边的残腿时,不去摸摸那健全的右腿?

三、利用信任、期待的感情。心理学研究表明:信任、期待的感情,可以使对方感到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信心。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

促其奋发向上。问题是,是什么原因使得教师们不肯去信任那些不是很可爱的孩子?

四、培养自尊自信,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催化剂。教师们面对的差生,往往差的不只是学业,还有行为习惯、技能技巧,所以他需要的帮助很多很多,我们根本就来不及也不可能一一弥补,只能给予他最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培养他的自尊自信。

转化“问题学生”的法宝是-------一份仁爱、一份了解、一份宽容、一份信赖、一份鼓励!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现在大学生各方面压力非常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严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除了来自就业的压力外,还受到其在大学接触的人和事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并且总结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压力 一、前言 大学生现如今是一个相对热门的词语,因为大学生是以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一个时代的发展的生力军,是一个时代发展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但是大学生在受到各界关注的同时,其自身也有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会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1]。据教育部门有关资料显示,在校%至%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2]。本文针对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对策。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现在大学生有着各种的压力或者学习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表现出来。根据社会调查的问卷情况来看,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大体存在以下几点问题[3]。 (1)情绪暴躁,遇事不冷静。 (2)内心不自信,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3)内心抑郁,孤独感增强。 ~ (4)内心承受挫折较弱,态度比较悲观。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 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有很多方面[4]。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 当今社会市场上企业的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对于人才的需求虽然也在增长,但是职位的数量远远小于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与学校中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大学生在就业的压力和校内外强烈的反差之下,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容易焦躁不安,自信心受到打击,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投入从主观和客观上都表现为不足,形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而学习动力不足的矛盾状态[5]。 期待值过高,现实与希望的反差 大学生备受父母、老师和社会的期待,这种期待越重就越让让大学生感到紧张,感到彷徨。父母方面,一直希望在大学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好好学习,到最后毕业有个不错的工作。父母希望自己在大学的子女能够有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能够学到更多,到毕业得到更多,有一个好的未来。老师方面,对自己的学生有着殷切的希望,希望在严格的管教之下学生能够上进,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能够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立足。社会方面,对大学生的要求和衡量尺度日益增加,希望大学生有更高的质量,有更好的处事能力和工作能力。这些都让大学生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让他们容易忧郁或者抑郁。 自身定位不准确 大学生现如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和虚荣心都比较强,从小都是被满足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往往不够准确,总是希望自己毕业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工作,能够有多高的待遇和地位。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没有大学生所期待的条件和待遇,这很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给各辅导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情感、自我认知、就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而我校大学生又普遍存在对自身认识不足、自律性差等问题,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会存在更多的困惑和不稳定的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自身成长与未来发展。 辅导员是工作在我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要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之一,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知识水平对于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结合我校大学生的一些情况,介绍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们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加以干预。 其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环境适应问题。 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很多学生从小没有离开过家,第一次远离家乡,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而且有部分学生在家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下远离家人独立生活,在独立自理方面有所欠缺。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往,显得孤僻、自卑,情绪比较低落、抑郁、焦虑、恐惧等,也会伴有身体上的不适,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初期表现为对周围的事情和环境显的比较烦恼,社会行为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不与人说话等)。 2、学习问题。 大学的教育方法与以往中学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上大学之前目标比较明确——高考,进入大学后,虽然我们学校是企业化管理,但对于学习的要求并不像高中一样,但由于大部分学生自律性不足,本身学习的兴趣不浓烈,进入校园后觉得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与幻想中的大学学习生活有很大的落差。有些学生适应不了这种方式,会产生迷茫感。我校学生目前学习上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听讲、睡觉玩手机、抄袭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现象。且多抱怨,认识不到自身的问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办法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办法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办法 一、大学生新生容易产生的几种心理问题 1.焦虑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紧张、忧虑、不安而兼有恐怕的消极的情绪状态。它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丧失,失败感与罪疚感的增加等。而过度的或过于持久的焦虑会损伤他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如忧虑症、神经衰弱等,从而严重地影响大学新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2.冷漠冷漠是个体遇到挫折后的一种防御手段。它包括缺乏积极的认识动机、活动意向减退、情感淡漠、情绪低落、意志衰退、思维停滞。在生活中,当一个人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漠不关心的心态,以来保护自己。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 3.狂妄狂妄自大是对自己的品质和才能给予过高的估价而产生的一种虚狂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以为是、任性逞能、目中无人、事事以我为中心,好发表自己的见解,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等。 4、自卑自卑表现为丧失信心、胆子小、信心不足。病态的表现为:怕见生人,一见生人就会全身紧张,手足无措,惟恐别人笑话自己,自我感觉一切不如人,对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人际关系冷漠。 二、造成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习方面的不同中学和大学都要学习,但学习目的和方法等都不同。中学时,教师不厌其烦地“传道、授业、解惑”,负责的态度一点也不亚于父母对你的关心。大学则实行学分制,学习完全靠个人,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些中学时的姣姣者,由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掌握不好,加之强手如林,昔日的优势风采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容易产生失落感。 2.环境的不同在中学,为迎高考,除了学习,一切事情家长代劳,加上独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行为上散漫,行动上好动,习惯、情绪、心理调控上有程度不同的适应不良或障碍的初中学生。据报道,在初中阶段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达15%~20%,主要表现在行为上的偏离、情绪上的不稳定、人际交往上的紧张,易出现焦虑、恐惧、强迫、敌对、自卑、抑郁、孤僻等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有的孩子因为自我调节很差或者自控力很差而成为了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长远的工作。我认为问题学生的形成的原因虽然很多,但起主要作用还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无动力并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和从事其他的活动一样是需要动力的。没有动力就会不想学,不想学又不得不到学校学习,到学校后无事情干,上课也不想听,自然要找点事情做,就出现骂人打架,惹是生非,课堂上捣乱,课后东走走西逛逛,甚至谈恋爱打架斗殴等。由学习差到各方面差,这是相当一部分问题学生走过的路。对别的学生来说,由于问题学生的存在,给他们造成了一个不良的学习环境,使得部分学生因缺少抵抗力逐渐变成问题学生。这样他们的队伍会不断扩大。问题学生的扩大又使得教师感到自己徒劳无功,从而产生沮丧情绪,影响教育效果,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态度。所谓的差班乱班由此产生。 二、负评定造成的耻辱感丧失。 教师对于学生一般不能一视同仁,以歧视偏见看待那些教师认为“差”的学生,而袒护那些认为好的学生。这种偏见和歧视往往造成学生敌对情绪的产生。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正面评价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会促使其鼓足干劲,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而当一个人受到负向评价时,心理上就会有挫折感,自尊心受到伤害,情绪变的不稳定,从而本能的回避屈辱,自我防御。意志坚强者会由此奋斗,以弥补以前的失败,而一般人则会情绪低落,放弃追求。 三、不当的家庭教育造成的逆反心理。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利的补充,而不适合的家庭教育则是问题学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大多时候却忽略了教育方法的合理运用。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太高,不允许有一点的过失,即使是因为一次偶尔的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也会对孩子进行严厉的责骂和惩罚。孩子慢慢的形成一种逆反的心理:你要求越高,他越不努力;你要求越严,他越松懈。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所有要求一律满足,孩子遇到挫折便束手无策,甚至自暴自弃。有的家长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把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认为教育孩子全是老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以至孩子的课外时间无人监管,也就有机会染上种种恶习。有的家长父母处理孩子的意见不一致,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对方,孩子就会养成看大人眼色行事,久之就撒谎成性,种种恶习就会形成。 “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有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那么,如何去教育这些学生呢? 第一,用爱心燃起希望。 班主任要真诚地尊重、理解和体谅这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他们,尤其是不要当众讽刺挖苦他们。即使要批评,也要特别注意适时、适度。适时,就是指在这类学生心态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批评,切忌在他们失去理智的情况下“火上浇油”。适度,就是在批评时应把握分寸,切忌批评适当。对他们的教育最好采用个别方式,用教师真诚的爱,去温暖他们早已冷漠的心灵,使其真正从内心感到教师关心和爱护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教育的主动权。 第二,用信心激起火花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多给他们以鼓励和表扬。每当他们取得一点成绩时,教师不要认为这是偶然,而应归功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并且在班集体内大力宣传,以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希望与进取的火花。即使这样的学生某些方面一直不好,我们也可以适当调整评价标准,然后再从正面表扬,把他们推向进步的“绝境”,使他们没有“退路”。 第三,把机会当作良药 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问题学生”在行为、情绪、心理调控等方面有这样或那样的适应不良或障碍,所以他们犯错、发生“事故”的频率是比较高的。每次犯事后,班主任都要给他们提供改正的“机会”,要始终坚信这样的学生是能够教育好的。其二,对这类学生,要多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为班级做贡献的“机会”。尽管我们说,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但事实上,“问题学生”的机会几乎等于0,选干部、入团等各种机会他们很少,甚至没有。班主任对班级的劳动委员、体育委员等班干职务可以适当“下放”。因为这些“官位”对某些“问题学生”来说,可能就是挽救他们的“一剂良药”。 第四、借心理辅导来矫正。 可以用教师指导下的集体评价或角色扮演法。所谓集体评价,就是利用人的从众心理矫正不良习惯及情绪。绝大多

当前大学生心理康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人力资源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汪玉芳李颖殷娟娟杨智涛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摘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对迎接“十三五”期间的大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99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期间发展的好坏对大学生以后的人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在你现在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下列哪种情绪”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阶段感觉“愉快”的学生仅占一半左右,另外一半都表现出一定的心里健康问题,主要是郁闷、焦虑、敌对、抑郁等。因此,分析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好针对性的心里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来自学业竞争上的心理问题 寒窗十年只为今朝,大部分大学生经历了激烈的高考竞争后带着极端放松的心态,在主张自主学习的大学学习氛围中,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学习生活中陷入困境。并且在群英荟萃、强手如林的新环境中,以往的优越感不存在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及面对新环境的茫然更容易产生自卑感。不能正确认识理想中的自我和摆在面前的客观现实,不能正确对待挫折,致使一些大学生

产生焦虑心理引起心理失衡。 2.人际交往不和谐导致孤独感 通过马加爵事件反映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陌生环境中寻找良师益友以求得被人理解和接纳是大多数新生强烈的需要。但由于交往的机会较少,缺乏主动性加之青春时期的心理闭锁等原因,同学之间不易吐露真情甚至造成信任危机。思想交流困难致使一些大学生由于找不到知己而闷闷不乐,有的因不被别人理解而惆怅,内心矛盾、焦虑、抑郁、孤独,缺乏一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3.自我认识模糊,不能精准自我定位 大学生时期正是自主思想形成时期,有时过高或过低地估价自己,不能给自己一个客观准确的定位,常常面临着自负或自我否定的心理冲突。对自我过高认识容易在遭遇挫折时心理落差过大,对自我的怀疑和厌恶使自己陷入自卑与孤独的不良境遇。无论对自己估价过高还是过低都容易失去心理平衡。 4.生活的无意义感和逆反心理 在多年压力下苦熬出来,经过高考成功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感。思想上极易产生懈怠的情绪,加上进入大学以后又没有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造成一些大学生感到事事没劲儿,出现精神萎靡、学业荒废、缺乏动力等不良情况。还有的同学因存在某些消极的思想定势,对宣传教育传递的思想信息不假思索一概排斥,在这种黑暗心理影响下,有的人会对政治上、思想上的正面宣传教育持冷漠、不关心甚至抵触的态度,常常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 5.对未来的无力感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正确认识,对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答,成因及解决途径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 途径 2012年第3期 (总第99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BORDERECONOMYANDCULTURE No.3.2哦2 Genera1.No.99 【政治文化】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途径 姜涛,张栋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30) 摘要: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原 因.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三方面的解决途径:首先社会要关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其次家庭和学校应 加强教育和引导;第三是大学生应加强自身修养.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D64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12)03-0044-03 一 ,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中心型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受到父母亲戚的百般宠爱,从而助长了他们自私 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与朋友,同学,老师相处时,他们都会以一种"唯我独尊"的心态去要求 别人来满足自己,却很少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在家里耍小姐少爷脾气;到了大学,真

正走进了一个独立自 主的社会,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再是那个被人众星捧月般围绕的宝贝,在与别人交往时,不顾及别人的 感受,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依旧行使着自己惯有的"权利",从而逐渐地被淡出了同学们的交际圈. 2.拒绝与别人交往型 表现在寝室与兄弟或姐妹间不沟通,班级活动不参加,遇到什么困难也不吭声,将自己在与他人交往 上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尤其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也不愿去聆听别 人的故事,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来面对,独来独往,像个"独行侠". 3.自我迷失型' 走进大学殿堂,发现学校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除了上课,学习时问之外,有很多自己支配的时间. 于是,那些组织能力强,活跃的同学更易成为大家的焦点.对于一些只知埋头读书的优等生来说,想继续 保持自己在中学阶段的优势已很困难,面对大学生活,开始感觉迷茫,变得不知所措.…学习开始退步, 人际交往出现问题. 4.金钱至上型 有些学生来自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或者有一定社会背景和地位的家庭,也就是社会上所说的"富二 代","官二代",他们过早接触社会,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开着豪车出现在校园中,以显示自己的身份 和地位,在人际交往中以公子哥和千金小姐的圈子作为自己交往的对象,对一般同学不屑一顾.他们崇拜 "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思想,丧失了大学生应该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际关系中常用金 钱来进行交易oL2J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涉及到生活、学习、社交、恋爱、就业等方方面面。应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再加上面对社会经济的转型、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毕业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有效防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3、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4、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5、求职择业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 高校扩大招生圆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大学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就业的困

问题学生教育对策与启示

问题学生教育对策与启示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品行上有缺点、学习上有困难、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我们当班主任的知道,当前在农村中小学校,“问题学生”绝绝大部分来源于“留守学生”,所以,在当前“留守儿童”占了我们农村中小学校在校生的绝绝大部分的背景下,重提“问题学生”的转化,具有重大而长远的现实意义。 安徽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相关统计表明,我省有80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估计应在100万人以上。“父母外出打工之后,对于一些调皮的孩子来说,就像脱缰的野马。于是,学校里留下空荡荡的一张桌子,游戏厅、网吧多了一个光顾者,马路边多了一个打架闹事的小伙子,结果,这些孩子思想变坏了,成绩下降了。几年前,有一部电影叫《留守孩子》,影片的高潮是“留守孩子”读信,刚刚被网吧老板打了的王小福,倾吐了对长期不在身边的父母的怨恨:“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我恨你们,你们一走就是两年,一回来把我打一顿,走时候扔点钱。我学习不好的时候你们在哪?我生病的时候你们在哪?有人欺负我的时候你们在哪?有人打我的时候……我恨你们 寄回来的钱,你们出去挣钱,把我变成孤儿、野种,叫我被人打,有爹妈没爹妈一个样,不如靠我自己。爸,妈,我跟没人管的仙人掌一样,混身长满刺,长的难看,扎人!” 留守儿童,他们每天不能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忍受城里孩子无法想象的孤独和寂寞。中国有句俗语:“三岁到老”,留守儿童,儿时形成的性格将会影响他(她)一辈子,他们在儿时就没有给予爱、接

受爱的经历,成年之后,就会相对成为一个比较冷漠的人。对社会没有信任感,这种态度很容易使他们走向极端。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道德行为、安全等突出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刻不容缓。 做好这个问题群体的教育辅导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之一,也是衡量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个人认为,在张扬学生个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引导促动“问题学生”的成长,就需要教师用“心”交换。 听到有老师在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上课时认真听讲的学生少,不听课甚至捣乱的学生多了;工整完成作业的学生少了,作业马虎甚至不做的多了;对家长言听计从,对老师毕恭毕敬又听话的学生少了,不把家长、老师的话当回事的学生多了。确实,因为生源的原因,我校学生的素质较以前有了很大的下滑,优秀生流失,而中下等成绩的学生却基本没少,他们沿袭了小学时期的一些坏习惯并有所发展,成绩上因为基础差底子薄学习难度又增大,破罐子破摔,干脆放弃不学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中有那么几个,就够老师头疼的了,而由他们所产生的消极辐射给班级各项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作为班主任不但要做好班级工作,还要把“问题学生”的转化当为我们的教育之重。如何转化,我作了一些尝试。 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倍加关爱每一位问题学生 一般的“问题学生”和教师的感情比较疏远。为此,教师必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予全心的呵护,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信任,更多

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学院 13级生物科学1班 洪诗翔 二〇一五年十月一日

摘要 “问题学生”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一个特殊现象。“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性格、思想道德等方面有某些障碍的学生。不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不良社会风气,都与“问题”的出现有关。虽说这类学生的身上也有热情、仗义、率真和热爱劳动等优点,可他们的身上特有的问题也会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消极影响。与其他学生相比,“问题学生”更需要老师,家长的细心呵护、理解尊重。如果教育工作者忽略对他们的个性化教育,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就无异于对这部分学生的放弃。这既不利于他们自身道德品质、个性、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健康。所以,转化“问题学生”的意义十分重大。 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认为有必要就对于“问题学生”进行研究。本文从“问题学生”的概念入手,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德育环境的相关理论,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三方面对“问题学生”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学校;问题学生;社会;原因;转化;理论;对策措施;道德;教育

正文 一.问题学生的概念与研究意义 “问题学生”就是那些经常出现学习、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有严重障碍的学生。在该论文里指的是青少年“问题学生”。要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必须准确把握“问题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 健康成长。和其他学生相比,“问题学生”至少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首先,逆反心理强,以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总想显示与众不同的自我表现,渴望被人关注,以放弃学习,违纪捣蛋、顶撞他人,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作为自己的“英雄壮举”来引起老师和同学、家长们注意。其次,不求上进,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再次,自尊和极度自卑并存。这类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自尊心,但是由于某些行为和心理障碍,时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排斥,在 内心深处存有严重的自卑情绪,而表面上又往往表现为傲慢无礼,自 以为是,对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最后,意志薄弱。他们虽然也知道对错,有时也进发出进步的火花,但由于受到已形成 的不良行为习惯束缚,他们在转化过程经常出现反复,重犯的现象。 “问题学生”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不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不良社会风气,都与“问题”的出现有关。与其他学生相比,“问题学生”更需要老师,家长的细心呵护、理解尊重。如果教育工作者忽略对他们的个性化教育,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就无异于 对这部分学生的放弃。这既不利于他们自身道德品质、个性、智力和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也有发展过程中自身主观的因素。 1.社会因素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这个变革包括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化、观念的变革,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处于不稳定阶段,心理素质还十分脆弱,容易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和情绪的起伏不定,致使他们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较低,在发展变化迅速、高效率、快节奏和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出现各种心理困惑也就在所难免。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福禄贝尔说过:“国民的生命,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还不如说是在母亲的手中”。家庭环境和教育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特点和心理素质。东北师范大学张金明曾作过一次调查:8684名学生中,父亲大专文化程度占6.23%,高中占27.29%,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66.47%;而母亲文化程度大专文化以上只占4.47%,高中占23.05%,初中以下占72.47%。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思想、观念越开明,教养方式越民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越少;反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越

多。 3.经济因素 大学生中贫困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不少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导致心理上的畸形发展,造成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贫困,成为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也有不少贫困学生由此而感到自己受到了周围同学的歧视,致使他们往往对某些同学乃至社会感到厌恶、疑虑,甚至产生反叛心态,这种心理阴影极易引发心理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只有20%的贫困生敢于坦然面对贫穷,并通过各种途径去改变这种状况;60%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人交往有困难;而剩余的20%则把自己封闭起来。 4.学校因素 在高校里,实用主义思想一直都很盛行,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将来就业有用的东西就学,没有用的东西就不愿意学,高校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一直都是弱项中的弱项。直到现在为止,有许多高校都没有心理咨询机构,或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也是流于形式,根本不开展工作,使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从而使学生中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或心理问题出现蔓延。 5.自身因素 大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因,其着重表现为: (1)个体的人格缺陷 大学生的人格结构较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在人格的形成和发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识正处于逐步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较之以往任何年龄阶段,更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是多样化的,这里仅就适应、人际交往、神经症问题等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个人角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个体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在上述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个体自身改变与环境变化脱节,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还会带来其他心理问题,影响大学期间乃至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与容 西方一些研究者指出,大学新生要经过分离、过渡、融合三个阶段的洗礼,才能真正适应大学生活。分离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起点。青少年中学毕业后选择了上大学,从离开家庭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与家庭和昔日中学朋友的分离。分离意味着个体要重新定义与家庭和昔日朋友之间的关系。过渡是指新生适应新的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融入指新生在新环境中形成了适当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在以上三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过渡。因为分离事实上是由入学而客观造成的,而融入是适应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新生过渡期延续的时间长短以及他们在过渡期的状况直接影响这一结果。因此,对于新生适应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过渡阶段。 王登峰、伯源认为新生适应的容包括三方面: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自己认识的改变。为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就要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从学习、交友到衣食住行都要学会独立处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是对大学新生的又一考验,这既是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大学生需要重新思考人际关系的涵,学习与不同性格的个体相处,掌握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的技巧。大学新生的社会比较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人际环境中,面临着重新认识自我和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问题。新的自我的确立应建立在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之上,这一过程可能是缓慢的,很可能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之中,入学适应只是一个开端。 (二)影响新生入学适应的因素 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期待、应付策略、同一性形成等。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前总会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期待,这种期待会影响他们入学时的适应。许多新生入学之后,理想的期待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很大差异,这成为难以适应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理想期待与现实状况的差距越大,个体的失落感也就越大。应对是个体在经受压力过程中帮助个体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个体为减少忧郁或压力的认知或行为反应。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习惯性的应对方式,用来应对未来面临的压力情景。每个大

小学“问题学生”的现状

小学“问题学生”的现状 分析与对策研究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教书难,育人更难。高年级学生处于童年与青年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出现许多教育上的难题,诸如迷恋网络而难以自控、学习困难而自暴自弃、家庭贫困而自卑、心理障碍而自闭等。这些学生既成了所谓的“问题学生”。 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像白纸一样干净纯洁,其后才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造成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业成绩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问题学生”的存在是必然的。 一、现状分析 “问题学生”的类型很多,是学习基础差,还是学习态度差?是思想品德差,还是行为规范差?是心理行为有偏差,还是智商偏弱?各种各样,不能一言以蔽之,所以要具体分析。概括起来,“问题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网络痴迷者:现在电脑已进入大部分学生家庭,许多高年级学生迷上电脑游戏,影响学习,家长严禁孩子玩,孩子就到网吧玩,有的彻夜不归,甚至还离家出走泡网吧。 2、行为违纪者: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3、学习困难者:这些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学习成绩差。有的是智力发育迟缓、思维反应慢;有的智力不差,只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下苦功。 4、行为异常者:有的学生在家说说笑笑,但在学校从不和别人说话,甚至连老师问话,她都一言不发,不理不睬。 二、对策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者必须认真研究他们,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并将“特别的爱”洒向“特别的学生”,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1、理解——对症下药

问题学生处理办法

从四个角度看问题学生分析处理 摘要:问题学生,每个学校都存在的一类学生,是每个老师头疼的烫手山芋。但它客观存在,不容小觑,从小处来看,它关系到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从大处来看,它关系到社会的未来,有些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因此问题学生的分析成因、巧妙矫正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四个角度分析问题学生问题。 关键词:问题学生学校教师家庭 据查阅,在“知网”中,主题为“学生”的论文有4214427 篇,说明现代人对学生研究深切,对学生这个群体关注度很高。但笔者关注到,大多数论文的研究方向是有关学生所写作品或话题的学术探究,较少论文关注到学生这个群体。据笔者统计,在“知网”中搜索“问题学生”关键词的论文数有37209篇,但几乎都是侧重各类“学生问题”这一话题的探讨。而真正关注到“问题学生”这一人群的相关论文只有23篇,可以看出这一话题讨论热度不高,学者对这一人群研究较少。因此,深究“问题学生”这一话题,有一定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问题学生概述 “问题学生”这个称呼我们并不陌生,在整个读书生涯时期,这个称呼不时在我们身边称呼与被称呼。对待问题学生,我们可以从自身、同学、家长以及学校四个视角定义这个名词。首先,在问题学生自己的眼中,他们和其他多数学生的本质是一样。他们认为,“我只是学不懂,学习不好,但是我对待朋友义气”、“我也想像学习好的学生一样,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赞许和肯定,只是基础太差了,己经跟不上大家的节奏了。”其次,在同学的眼中,虽然他们学习差,不听老师的话,拉帮结派等等。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的为人义气,爱护班级容不得别人对班级的不尊重,和他们做朋友也没有比学习优异学生不好到哪儿去,相反会更加轻松。”在家长看来,问题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务正业、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顶撞父母等等。在学校看来,问题学生是指学习差、爱旷课、早恋、惹是生非、扰乱课堂秩序等的学生。总之,尤其在班主任眼里,“问题学生”一般就是班级麻烦制造者,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方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方式 近年来值得关注的是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心理障碍已成为目前大学生休学退学的首位原因。因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挑战的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果我们能把心理工作做在前面,同防病一样,不仅可以避免一部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1、精神因素,其中神经症占相当的比例,据北京16所高校调查,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中,神经症患者分别占76.1%和54.8%。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3、家庭小环境因素的影响,4、学校环境的影响,当前的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的复杂、学习生活的紧张、业余生活的单调、教育观念陈旧,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呢。1、塑造自尊的健康人格,自尊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满意度,高自尊的人往往有着积极向上的情绪,对世界的看法也比较乐观。自尊比情感更适合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2、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网络,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也分为3级:第1级教育对象是正常、健康的个体,通过常规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去指导正常人健康地生活,克服种种危机,防止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变态的发生。第2级教育对象是轻度心理障碍的个体,这类群体能认识到自己心理异常,且多数人能主动寻求帮助和治

疗。第3级教育主要对象是严重的心理障碍者,此类患者对自己完全丧失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其中,第3级对象主要由社会心理健康治疗组织来承担服务。3、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是一种适合高校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要发挥好它的作用,就必须着力培养有本校特点的校园精神,加深对网络文化研究和控制,决不让腐败没落的东西污染学生的身心,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文雅的氛围,保证学生在优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不断地提高认识、升华情操、磨练意志,从而造就他们健康的经得起考验的心理品质。4、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是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之一,供各种专业的大学生通选。教学方式有大课讲授、课堂讨论、学生上讲坛自我报告、课外论文作业等。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心理卫生概述、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学习心理卫生、人际交往、职业选择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性心理卫生、常见心理障碍、心理诊断与咨询、心理预防和健康促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习动机、情绪状态、自我观念、自我控制、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的知识内容,从认知入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习心理保健技巧,促进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院校开设了心理卫生课程,进行各种讲座,系统的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教育自己,并产生了积极作用。5、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类机构积极开展心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体退学人数的×××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小张自言从小属于“被管大的一代”,上中学时,爸爸妈妈什么都不让她干,早上来不及吃饭,妈妈就把早餐送到学校去。到北京上大学后她慌神了,每天不知道该干什么,还觉得时间不够用,整日浑浑噩噩,学习成绩下降,成了班上的“第三梯队”。她开始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成了心理障碍队伍中的一员。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如某高校一名数学系新生在中学是老师宠爱、同学羡慕的数学尖子,升入大学后不久,在一次新生摸底考试中未能及格,自信心顿然坍塌,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跳楼身亡。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

最新问题学生的教育及措施[1]

2014年周田小学 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及措施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类的学生,有时我们对这些学生会劳神伤脑、束手无策,他们中的大多数,学习成绩差。那么,如何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教育呢?我们学校的老师主要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倍加关爱每一位问题学生 一般的“问题学生”和教师的感情比较疏远。为此,教师必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予全心的呵护,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信任,更多的一份关爱,少一些怨恨和责难,用博大无私的爱去感化他们,用真诚的爱心去排除他们的戒备心理,让他们能与教师同学的感情融洽起来。“亲其师,信其道”,在心理激励中产生良好的情感效应,使他们遇到问题会毫不隐瞒,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我班张越,父亲是残疾,母亲连饭都烧不好,奶奶在这个家是顶梁柱,常常很自卑,经过多次交谈,了解到了她自闭的深层原因,我就对症下药,不失时机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有时安排与她关系较近、来往较多的学生主动帮助她,找她谈心,让她感到自己的责任——将来这个家庭就要靠她来支撑,所以更应该振作精神,乐观开朗,自强自立。慢慢地,当她遇到困难时,能主动与老师和同学倾诉,也愿意把自己的心理向我老师好友敞开,人开朗了许多,有了热情和自信,学习成绩逐渐上升。 二、更新评价观念,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挖掘他们的积极因素 好与差是相比较而言的,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评价问题学生。成绩差并不等于就不可以教好,习惯差并不等于智力差,成绩差并不等于未来的人生就差。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善于发

现后进生的亮点,只要他比以前取得了些许进步,就要毫不吝啬地予以表扬和鼓励。对于后进生来说,表扬和鼓励是稀罕的,也是十分在乎的。表扬和鼓励是后进生不断取得进步的加速器、催化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古人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他们最初也是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长处和积极因素,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改变他们的心理状况,激励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要注意观察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发扬光大,变成“问题学生”转化的起点,让“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引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他们获得了一点点的成功,都要鼓励,使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排除自卑的心理。比如学习后进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他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或许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如我班的聂甜甜,文化课成绩很差,但美术方面有特长,班里出黑板报让她画插图,有时学校出黑板报也找她画刊头。因此,她有了自信,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也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调皮型”的学生,大多是坏习惯多,毅力差,做事不用心,从而最终导致成绩较差,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却良莠不齐,很有个性特点,如:精力旺盛,机灵、好奇、好动、耍小聪明、好出风头、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等。教育他们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用到学习上去。如我班学生任兵,只要其他同学不愿去买水、扛水,他都主动去,扛着大桶纯净水,从校门外到三楼,他感到很高兴,因为给同学们办了好事。“迟钝型”的学生,通常智力不行,自卑感较重,对他们必须教给其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肯定表扬问题学生,满足其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一定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