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三《锦瑟》教学设计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三《锦瑟》教学设计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三《锦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凄美的一生。

2、有感情地朗诵本诗,品读“锦瑟”“庄周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珠”“良玉生烟”等意象或典故,体会本诗意旨的多义性,品味隐幽朦胧的意境。

3、感悟诗人含蓄深沉的情感。

学情分析

1、本单元是诗歌单元,重点在于鉴赏诗歌方法的掌握和兴趣的积累。学生鉴赏诗歌倾向于对诗歌一种主旨的把握,《锦瑟》的意旨的多义性、意境隐幽朦胧为鉴赏诗歌丰富了内容,在此基础上培养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诗歌鉴赏的灵活性有很大帮助。

2、《锦瑟》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解读诗歌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诗词鉴赏学习,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炼字、意象分析法和“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可以更好地推进这些鉴赏方法来解读意旨的多义性、体味意境隐幽朦胧。

3、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必要,在文学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任教的两个班级,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初见成效。在本课的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通过合作探究,集思广益,解读出《锦瑟》意旨的多义性,感悟诗人含蓄深沉的情感。

4、学生在高一上册尝试过现代诗的创作,并且对这一文学样式的创作热情彭湃,但写出来的作品都较散文化。所以,在拓展部分,为了加深对本诗意象、主旨、情感的认知,可以提供较工整的句式,进行比较规范的现代诗创作训练。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品读“锦瑟”“庄周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珠”“良玉生烟”等意象或典故,体会本诗意旨的多义性,品味隐幽朦胧的意境。

2、感悟诗人含蓄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诗人含蓄深沉的情感。

教学过程: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人生是什么?请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

人生有什么?请用对比句描述。老师要说,人生是一张朴素的古琴,悲欢离合,恩怨情仇,全在抚琴人的轻拢慢捻抹复挑中。人生有欢乐,孟郊进士及第,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人生多悲苦,杜甫登高,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人生有痴迷,唐伯虎赏桃花,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人生有豁达,苏子遇雨,却说“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年近半百的时候,回顾自己的人生,又会作何感想呢?请看《锦瑟》。

活动2【讲授】二、初读年华初相见——吟诗中韵

1、自由诵读,用一个词概括初读感受,并说说诗歌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受。提示:情感关键词,具暗示义的意象。预设:迷惘、凄美、哀伤。从“思”“梦”“泪”“惘然”等词可感知到。

2、倾情诵读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指导诵读:思,什么意思?(追忆)这是一首李商隐回首往事的诗,回忆的文字在朗读时语速要如何?(舒缓)惘然,什么意思?(迷惘,迷茫)情感要低沉,充满忧伤。试读首联和尾联。

抽读。

齐读。

活动3【活动】三、品读暗香共寻味——解诗中意

过渡语:梁启超曾经坦率地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锦瑟》意境的隐幽朦胧、情感的含蓄深沉历来为人所称道。《锦瑟》讲了什么事,你能用诗中的句子来作答吗?

1、全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诗句作答)

2、你认为李商隐回忆中的“华年”是怎样的?请结合诗歌,选出自己最有体会的一联或一句或一个意象来进行解读。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华年。

(诗句 ) (概括语)

预习提示:

①任务划分:首联,1组;颔联,2、3、4、5组;颈联,6、7、8组;尾联,9组。

②独立完成横线上的填空。

③搜集与解读对象相关的资料(文学积累、诗人身世)。

课堂提示:

①交流预习时独立完成的横线上的填空内容。

②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对诗句中的意象或典故进行解读。方法:结合文学积累、联系诗人身世,推敲诗歌用词。

③推荐展示。一组员展讲解读内容,一组员板书关键词。

预设:

锦瑟

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凄苦哀怨的华年。据史书记载“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悲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锦瑟之音即凄婉之音。“一弦一柱思华年”,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意蘊相近。黑格尔说:音乐是灵魂的语言。李商隐政治上陷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生活中痛失爱妻,一连串的不幸对诗人的打击是巨大的。李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导学 一、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二、学习中的难点是背诵。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二、关于李白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

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关于《蜀道难》 关于《蜀道难》的写作时间和主题思想,自唐宋以来便有许多不同说法。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受权贵谗毁,乃愤然弃职离京。大约是此时为送友人入蜀之作。 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备言蜀道之险恶难行,以寄寓求仕无成、世路坎坷的感慨,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和关切。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明确:这首诗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

锦瑟优质课教案

锦瑟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2.掌握朗诵技巧,获得朗诵体验; 3.了解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4.结合这首诗的多向旨意,学习开放性诗歌鉴赏的方法; 5.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结合诗的多个典故,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及诗歌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PPT展示前句,引导学生对接后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李商隐被称为最具争议的抒情诗人,下面我们一来看看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饱受争议呢? 二、探寻背景知人论世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悲剧一生】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 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牛党掌权后,他

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便去世。 【深山倾情】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伉俪情深】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可是李妻在他38岁又去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这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乡闲居,写下《锦瑟》一诗,不久病故。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最为经典的代表作《锦瑟》。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听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2.朗读指导, 感情基调:哀婉伤感 思忆——语速缓慢 悲伤——情感低沉 迷惘——声音迷茫 3.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感情,获得朗诵体验,指名学生朗读。 四·换位移情体味意境: 同学们都度的非常深情,现在把你充满了悲伤的气氛,可是如果一首诗只有伤感,只有眼泪,何以做到家喻户晓呢?我想这首诗背后一定有某种感情使后人得到共鸣,那么我们下面一起来 探究作者最后发出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的“此情”到底为何情? 一、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结合诗中的一联或一句甚至一个意象谈谈自己认为的“情”是什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红楼梦》导读教案

《红楼梦》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红楼梦》的主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红楼梦》打基础。 2.了解宝黛钗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及三人的性格特征,认识宝黛二人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反封建意义。 3.感受《红楼梦》中曲词的美,大致了解个别曲词的隐喻意义。 教学重点: 探究《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居士。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雍正五年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少年时贵族生活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同时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又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但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1.林黛玉进贾府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分析法、点拨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略) 3、介绍《红楼梦》(见P99-103《红楼梦》导读) 4、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略) 5、背景介绍: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二)质疑讨论 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 开端(初进荣府)——发展(拜见贾母及众人,初见凤姐,拜见两位舅父(未见),陪贾母晚餐)——高潮(宝黛会面)——结局(安排起居) (三)反馈矫正 通读全文后思考:林黛玉的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是从哪些方面看到、感受到与别家的不同呢? 讨论后明确:贾府的“与别家不同”作者是通过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用她的视线来描写的。首先,在贾府门前黛玉看到了宁、荣二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着“敕造”的匾额,门上有“华冠丽服”的仆役。这既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了贾府与众不同的威严和显赫。其次,黛玉看到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的贾母住房,以及仆役、婆子、丫鬟一大群的人物。她还看到了“荣禧堂”中的名贵家具,珍贵字画、古玩;“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焕烟霞”的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这些显示了贾府与别家不同的气派。另外,黛玉还看到了贾府众多的、身份地位各异的人物,既有养尊处优的主子,也有受压迫、被奴役的仆役。 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 (四)迁移巩固

锦瑟公开课教案

锦瑟 一、导入新课 古代诗人崔珏有一首叫做《哭李商隐》的诗,其中两句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大意是说晚唐诗人李商隐才华出众、抱负远大,但由于世事造化弄人,一生郁郁不得志。这两句诗可以说对李商隐一生的悲剧性做了一个精确的说明,也为理解李商隐的诗歌提供了感情基调上的衬托。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位“襟抱未曾开”的诗人的一些名句,我起上句,大家对下句,并说明出处!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了解作者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一)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二)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板书——第一联以“锦瑟”起兴,思忆青春年华,一种惋惜、伤感和无可名状的情绪涌上心头。【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晓梦:用典,喻美好而虚缈的境界。 望帝春心:用典,望帝暮春哀啼,化为杜鹃;喻凄婉哀怨。 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板书:第二联,表现出对过去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怀恋,以及惆怅、迷惘之情。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玉:喻景象虽好但可望不可及。烟:玉气。 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对景伤情,哭悼美好往事,如南海外鲛人化泪为珠,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着,过去生活的图景如同蓝田玉的缕缕玉气,依稀可见却不可追及。 板书——第三联,写才美不外现,或美好事物不能长在,寄寓了悲伤嗟悼之情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板书——最后一联,从“追梦”中醒来,并知道那梦已远去,并且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 2.探究主旨。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板书:哀怨的基调) 引导: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板书:凄迷的意境)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常见的理解: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2、亡妻的深情悼念;3、作者的自伤。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凄迷的意境华美的语言 (五)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 2、培养初步鉴赏诗歌语句的能力。 3、品味本诗哀怨、凄迷的意境和李商隐诗深婉、典丽的艺术特色,理解诗中的惆怅情绪。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下面我们看看这些诗句,是出自哪位诗人?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展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潦倒终身。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诗,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诗歌 1、自由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主要内容的三个字来吗? 内容之眼(诗眼):思华年 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来吗?

情感之眼(诗眼):惘然 2、解读诗歌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无端“是什么意思?此句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由“五十弦”的锦瑟联想到什么?此处运用了手法? “无端”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的意思。无问处发问说明诗人情绪强烈浓重,迫切需要宣泄。 锦瑟五十弦,音节最为繁复。听锦瑟之繁弦,联想到年华往事的繁多。 联想的手法。 本联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某一天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生感慨。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典故1、庄周梦蝶 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庄周非常快乐,悠然自得,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梦醒后,庄周十分疑惑,不知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诗人因聆听锦瑟的曲调而思绪翩翩,想到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 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 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 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 典故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非常悲凄。杜宇之悲托于杜鹃,就如同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和怨愤托于锦瑟之声。 这两句诗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绪? “庄生梦蝶”——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杜鹃啼血”——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典故3、珠有泪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夜静月明,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

2020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

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 表嫂李纨 大表姐贾元春 表兄贾宝玉 三表妹贾探春 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 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事。

锦瑟高品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课程

课堂实录 课前几分钟,肖老师让学生们朗读了《秋声赋》的后两段。 师:刚刚从秋天走出,看看窗外是怎样的天? 生:雨天 师:雨是那个唤起我们许多记忆的一种东西,喜欢雨天吗? 生:不喜欢。 师:不喜欢,我用四个字来说说“又是雨天”,猜猜看我对雨天是什么感情?你来说。 一生:觉得雨天发生很多的事情,有点感伤,有点怀念。 师:你从老师的哪个字感觉出来? 生:又是 师:又是,同学们说她解读得对不对? 生:对 师:从一个词上她感觉到老师的一种情感,不错。来,再听,又是雨天。 一生:感觉你有点不耐烦的感觉。 生:(轻声)啊!(笑声) 师:同学们说他错了。好,你来说。 一生:我认为老师刚才的感觉是十分高兴的,十分欣赏的,又是雨天,终于雨天又来了,老师非常期待这个雨天,非常期待这个下雨的季节。 师:同学们说对不对啊? 生:对。 师:这四个字,老师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节奏,读出的情感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这就说明朗诵是建立在对文字揣摩的基础上的,是不是? 生:是。 师:来,模拟一下。西南旱灾的人们是怎么说这四个字的? 生:又是雨天! 师:太高兴了,是吗?再来,广东雨灾后的人们是怎么说这四个字的? 生:又是雨天!(拖长声音,充满苦恼) 师:对了。同学们,雨天啊,是很容易唤起心头一种情感的,它装载了太多的东西,它很容易唤起我们心头的一些遥远记忆,心底的一种深沉。同学们,从表达情感的需要,雨天往往适合于回首,适合于追忆。今天,这个雨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锦瑟》,听一听他心中的锦瑟之音,好不好? 生:好。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二开始。 (生读《锦瑟》) 师:好。题为《锦瑟》,什么是“锦瑟”,快速找出来。 生:一种乐器。 师:一种乐器,一种绘有美丽锦文的乐器,那么,李商隐这首诗在大家的第一次朗读之后,你告诉我它是写锦瑟的吗? 生:不是。 师:那是写什么? 一生:写他自己。 师:写他自己,写他什么事,找出一个字,写什么? 生:思 师:思,刚才同学们说出来了,思,或者换一个字。 生:忆 师:哎,这位男同学说出来了,忆。来,把开头和结尾四句话再一起来读读,锦瑟一二读。 (生读) 师:这是一首李商隐回首往事的诗,那么回忆,同学们考虑一下,在回忆的时候人们的情境是……或者说,回忆的文字在朗读的时候节奏是…… 生:慢 师:哎,舒缓,缓慢一些。第一次朗读了,接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这种回忆的感觉。注意,要放慢节奏,缓慢一些。“锦瑟无端五十弦”一二读。 (生齐读) 师:如果要把回忆的感觉读出来,最后两个字“惘然”要…… 生:慢一些 师:哎,再来一遍,“只是”一二开始 (生读最后一句) 师:慢慢的,还在回忆,这个“然”字不一定就从回忆中醒过来,它还在引导着我们继续去沉醉,继续去思考。好,这位女同学,你给大家读一读。 (一女生读,读得一字一顿) 师:速度再慢一点好吗,读两句,最后两句。 (女生读最后两句,读到“当时”的时候笑了) 师:只是当时已惘然(师范读)所有同学一起来

锦瑟优质课教案

锦瑟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2、掌握朗诵技巧,获得朗诵体验; 3、了解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4、结合这首诗的多向旨意,学习开放性诗歌鉴赏的方法; 5、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结合诗的多个典故,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及诗歌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PPT展示前句,引导学生对接后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就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您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就是谁不?(李商隐)李商隐被称为最具争议的抒情诗人,下面我们一来瞧瞧她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饱受争议呢? 二、探寻背景知人论世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悲剧一生】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 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与川

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她忘恩负义。牛党掌权后,她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便去世。 【深山倾情】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与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与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于就是,她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伉俪情深】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与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可就是李妻在她38岁又去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这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乡闲居,写下《锦瑟》一诗,不久病故。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最为经典的代表作《锦瑟》。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听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2、朗读指导, 感情基调:哀婉伤感 思忆——语速缓慢 悲伤——情感低沉 迷惘——声音迷茫 3、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感情,获得朗诵体验,指名学生朗读。 四·换位移情体味意境: 同学们都度的非常深情,现在把您充满了悲伤的气氛,可就是如果一首诗只有伤感,只有眼泪,何以做到家喻户晓呢?我想这首诗背后一定有某种感情使后人得到共鸣,那么我们下面一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鉴赏能力、以及初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梳理课文,探究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方法,在用问题推动学生思维深入的过程中推进课堂内容,形成鉴赏能力,再通过训练力求提升更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客观辨证地、客观地、理性地分析特定环境下人物性格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梳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人物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赏析。小说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的鉴赏与写作运用。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学案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一、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一般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其中正面描写包括、、、、。 二、梳理作者塑造王熙凤的角度:、、、。 三、课前自主探究 1、请用一句话概括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 2、王熙凤的出场给林黛玉什么感觉?这里用到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 3、从着装的色彩和饰品两个角度分析王熙凤服饰的特点。你认为,这样的服饰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4、我们透过林黛玉的眼睛看王熙凤的容貌,会有什么感觉? 5、找出文中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分析其作用。

四、课外积累《红楼梦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散人亡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 一场辛苦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在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小说的环境和情节,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小说的第三大要素——- 人物。 这些人物中有一位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人称“胭脂虎” ,她 是谁呢?王熙凤。那这节课就看看,我们透过林黛玉的眼睛会看到怎样一 个王熙凤。 二、内容探究 首先来看大家的课前梳理:作者从哪些角度塑造王熙凤的?学生展示梳理结果: 四个方面:写出场、绘肖像(服饰,容貌)、见黛玉、回王夫人。接下来请大家展示自主探究的成果。 探究一:写出场 【学生展示探究成果】 1、请用一句话概括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人未至而声先至) 2、王熙凤的出场给林黛玉什么感觉?这里用到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 “放诞无礼”。对比。把她的“放诞无礼”和其他人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作对比,突出了她大胆泼辣的性格,以及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探究二:绘肖像 服饰 【自主探究】从着装的色彩和饰品两个角度分析王熙凤服饰的特点。你认为,这样的服饰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⑵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试读,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 第一部分(1~3节)怀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节)眷念感激──勤劳善良无私。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控诉──命运悲惨。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赞美──灵魂高尚。 三、深入研究,体会构思特点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

李商隐锦瑟公开课教学导案

李商隐锦瑟公开课教案

————————————————————————————————作者:————————————————————————————————日期: 2

平和正兴学校高中部2012-2013学年上学期 _高一_年级_语文__教案备课人:_卢小婷 教师卢小婷授课时间课时 1 课题《锦瑟》课型公开课 备课 组成 员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提高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 2、诵读鉴赏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提高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 2、透过鉴赏感悟诗人的“深情”与“痴情”。 难点透过鉴赏感悟诗人的“深情”与“痴情”。 步骤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二次 备课 复习上节内容3分钟一、复习 1.学生齐背《杜甫诗三首》 新课导入4分钟二、导入 (大屏幕展示图片) 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片整体感觉比较迷离,虚幻,和平常的图片不太一样,比较特别,从不同角度来看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就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锦瑟》也是一样的,自从问世后就一直没有中断后人对它的研究,对于其表达的感情、主旨可谓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但是,他们的意蕴美却是无可非议的,梁启超曾经坦率地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美学家朱光潜也说过: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领神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去心领神会。这份美,这份神秘,与我们心灵深处的隐秘契合,它道出了我们想要说却又无法表达的情感。那么咱们这节课就来领会这份美与神秘。——锦瑟(板书) 3

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本诗,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朦胧的意境。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诵诗歌,让学生感受《锦瑟》的语言美,再通过对诗歌的赏析,来摸索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鉴赏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象朦胧、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锦瑟》主题的探讨 【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斯芬克斯之谜”导入,引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斯之谜”的《锦瑟》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子。他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是唐朝继李白、杜甫、王维之后将唐诗推向另一个高峰的伟大诗人。李商隐的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视频范读,请一个同学来评价一下自己与视频范读的区别在哪里。(伤感、深沉、舒缓) 3、带着伤感和深沉,用舒缓的语调再次齐读课文。 4、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自由朗读,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理解大致的诗意。 四、诗意解读,意境探析。(教学重点:研读法) 1、在大致理解诗意的情况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齐读本诗。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从诗中找出表明主要内容的三个字以及表明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思华年、惘然) 华年,青春年华;思华年,追思已逝的青春年华。 2、是什么东西引起了诗人对已逝年华的追忆呢? 锦瑟,从“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可以看出。 3、关于锦瑟:瑟,古代弹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锦瑟,绘有花纹的瑟,是对瑟的美称。 4、首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提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诗人对过去的青春年华的追忆,但诗句的开头却先写了锦瑟,也就是说,诗人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这种修辞手法是什么?)起兴 首联诗人以“锦瑟”起兴,引出对年华岁月的追忆。 5、赏析颔联和颈联 (1)全诗中,表明诗人情感的是哪个词?那现在我们再齐读本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惘然”之情。 读了之后,学生一般会觉得这首诗不好理解,请几位同学来说说《锦瑟》难懂的

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范文

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范文 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高一语文教案内容有哪些?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教案1 一、诵读第二节,理解内容: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 演奏琵琶曲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 二、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D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通过理解“祝福”的含义,进一步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思考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为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导入课题 鲁迅的小说中有三个人物最为出名——孔已己、阿Q、祥林嫂,孔已己是有姓无名;阿Q是有名无姓;祥林嫂是既无名也无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这个既无名也无姓的人物——祥林嫂。 2、回顾作者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名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文目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三是为了他的敌人: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么愉快呢?我要像黑色的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他们的不圆满。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 3、创作背景 《祝福》创作于1924年,后收入作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止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画出重要字词,列出祥林嫂年表和“我”在鲁镇的活动时间表,并划分情节。 2、正音。 寒暄xuān 送灶zào 陈抟tuán 朱拓tà

《锦瑟》教学设计--优质课定稿

《锦瑟》教学设计 导入: 在晚唐的落日余晖中,有一位踏步而来的歌者--李商隐。他一生陷入党派之争: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受李党王茂元厚爱而招为女婿。由此陷入了牛、李两党斗争的政治漩涡,在夹缝中求生存,再也未能有机会施展抱负,人生失意,抑郁终生。 他一生情路坎坷。婚前与柳枝有过无疾而终的初恋,与随公主修道的宫女宋华阳有过一段不为世俗所容的恋情。婚后与王氏琴瑟和鸣,感情深厚,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其妻王氏病死前,夫妻俩竟未来得及见上一面。李商隐的妻子王氏最喜欢弹奏瑟,他写诗追忆亡妻:“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他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锦瑟》这首诗作于诗人46岁罢官后回郑州闲居之时,写完这首诗后就在第二年(47岁)就病故。 【学习目标】 1. 结合注释讲述诗歌内容。 2. 品味诗歌丰富的意蕴。 3. 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一、初步感知 导学提纲: 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3、本文取诗歌开篇两字为题,如果另从诗中摘取词语重新拟题,你会怎么选择? 有的同学一边看一边勾画,圈点勾画应该是我们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涵泳品味 (一)品读首尾两联: 1、在首联当中作者为什么看到“锦瑟”而“思华年”? (1)这个五十和什么联系起来呢?他的年龄,你怎么跟我年龄那么巧合呢? (2)锦瑟-悲,触发了回忆。在史记封禅书里,太帝就是黄帝的苏子,使素女谈瑟,太帝听了之后感到非常悲,他就想控制住这种悲,你猜怎么着?可他控制不住,于是他就把这个五十弦的瑟改成了二十五弦。你看从瑟的历史渊源来说,它的确传达出一种悲。 下面这句话同学们来说,你的五十弦呀每一根都---接着我的话说,你的每一根弦弹奏出来的声音都引起来了我心灵地拨动和震颤。 2、诗人主观上想“思华年”吗?你是怎么看出来? 无端,责怪。可待追忆,追忆是主观上去回忆,有刻意回忆的意思。为什么主观上不想“思年华”,我们还得从中间两联入手。 3、诗人的惘然之情持续多久了? 有一个时间的问题,他说此情可待成追忆指的是什么?是现在,只是当时已惘然指的是哪一个时间?过去,现在过去,过去是惘然的,这样的惘然之情现在更加惘然,在我心里藏了很久了。 有时间问题:“现在——当时——”谁来补充?应该补上“现在”,意思是现在回忆起来就更加悲伤,比原来还要悲伤,这种悲伤已经在我心中几十年了,所以每一次回忆起来都无限悲伤,哪里是现在才有呢? (二)品读中间两联 1、中间两联每句意在表达什么? 2、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颈联的意境(画面)。 品读建议: 1、找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进而把握典故的用意和诗人情感。 2、运用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画面),体会诗人情感。 3、反复诵读,读出情感。 ?颔联品读展示: 1、“庄生晓梦迷蝴蝶”运用了什么典故?你把握了哪个关键字? 2、“望帝春心托杜鹃”运用了什么典故?作者意在表达什么?你把握了哪个关键字? 晓梦-短暂美好虚幻 先看上联庄生晓梦迷蝴蝶这个典故原意是什么?原意是什么呢?是一个哲学的概念,叫物化,事物之间没有界限,比如生死,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在这里是人与物之间没有界限,人就物化了,那李商隐是用这个意思吗?

锦瑟教案教学内容

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 宁夏育才中学段小英 【教材分析】: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诗人最大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他一生写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他善于用回环往复的咏叹来渲染某种情绪,却很少讲述具体的事实,使人难以把握,他的诗中喜欢用典,但又只是用来制造气氛,牵引情绪,即使知道典故的出处,也很难搞清楚他到底要说什么。《锦瑟》就是诗人无题诗的代表,诗意朦胧,晦涩难懂。历来对这首诗的鉴赏颇多,但总不能完全解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诗歌,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特点。 2、学习从宏观上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情感目标:品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名句填空(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些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难怪同学们都耳熟能详。这些诗句均是出自朦胧诗人李商隐之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朦胧诗的代表作—《锦瑟》。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整体感知 1、听音频范读,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标出停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