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操作维护及保养

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操作维护及保养
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操作维护及保养

浅谈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操作维护及保养中国色谱网(2009-6-26 16:14:12) 文章作者:董静潘玉香朱莉萍孙军宫小明

近年来,随着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被广泛使用,大多数使用者都能够熟练操作仪器,但对于使用中应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仪器的日常维护及如何进行期间核查,国内外尚缺乏文章进行详细系统的介绍。而分析数据的准确可靠,仪器状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正确的使用及维护保养不仅可以确保仪器的良好状态,还可以延长仪器和易耗件的使用寿命。本文作者根据多年仪器操作经验,以Finnigan trace GC Ultra、trace DSQ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为例,从载气系统、质谱真空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使用、质谱系统的维护、仪器的期间核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其它型号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亦可作为参考。

1载气系统

1·1载气体的使用

气体纯度必须达到99·999%,并使用专用钢瓶灌装,载气纯度不够,或剩余的载气量不够时,会造成m /z28谱线丰度过大,根据所用载气质量,当气瓶的压力降低到几个MPa 时,应更换载气,以防止瓶底残余物对气路的污染。

1·2载气净化

一般载气进入色谱前都需经过净化,除去载气中的残留烃类化合物、氧、水等杂质,以提高载气的纯度,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减少色谱柱固定相流失,而且很大程度地降低背景噪音,使基线更加稳定。建议最好安装一个高容量脱氧管和载气净化器或使用复合型载气净化管。净化装置应及时更换,脱氧管使用时间过长,吸附的氧气会随着载气进人仪器,导致

m /z32的谱线丰度过大。市售的脱氧管通常会用氮气进行饱和,安装时,必须用氦气将脱氧管内和管线里的氮气吹扫干净,再接至仪器上。

2质谱真空泄漏的确认及检漏

2·1确认泄漏

质谱真空是否出现空气泄漏,可从压力和空气/水的背景图谱进行判断。如果仪器达到稳定状态,一般情况下当柱流速为1 ml/min时,前极压力( fore pressure)应小于

50mTorr,离子规压力( ion gauge pressure)小于7e-5Torr,如果压力过大,则可能有泄漏;m /z18, 28, 32和44是空气/水的特征峰,空气/水的背景图谱正常情况下如图1;如果如图2,m /z28的峰远高于m /z18峰,且与m /z32峰的比例符合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比例,则可以判断有小漏;如果如图3,m /z28, 32两峰异常高,总离子流强度超过10的8次方,则漏气严重,此时要立即关掉灯丝,否则会造成灯丝断掉。

2·2检漏

2·2·1钢瓶及气体管线的检漏以Snoop测漏液检查每个管线接点,特别注意钢瓶头部份。每换一次气体钢瓶,必须以Snoop测漏液全面检查钢瓶及进气口接点,确保钢瓶与进气管线没有漏气。将钢瓶打开,调整至一定压力,关闭气相色谱仪进样口的压力,关闭气瓶的总阀,开启分压阀,若有漏气,一段时间后分压表的压力会有明显的下降。定时察看压力表(每小时)和压力降低情况,可由此查知气体主管线是否漏气。

2·2·2GC部分的检查GC部分的空气泄漏通常会发生在内部的载气管接头、隔垫定位螺母、柱螺母等位置。可用适量的丙酮涂抹上述位置,每次一个位置,先后顺序依照离MS部分由近及远的原则。在适当的时间后,观察背景图谱中的峰图,若m /z58和m /z43

处出现一个陡峭的、显著的攀升,说明在刚刚涂抹丙酮的位置存在空气泄漏。

2·2·3MS部分的检查可以使用下述方法确定泄漏是在GC中还是MSD中:先观察空气/水的背景图谱,然后将气质联用仪所有加热区冷却后,取下色谱柱与GC进样口连接的一端,用一个废隔垫堵住色谱柱端口,等待15~20 min,再一次观察空气/水的背景图谱,如果二者基本相同,则泄漏存在于MSD中或GC/MSD传输线末端的色谱柱螺帽处;如果结果显著不同,泄漏存在于GC部分。在MSD中查找空气泄漏的方法与GC部分类似,在可能发生泄漏的位置涂抹丙酮,每次一个位置,总是从最近被打开过的密封装置开始,这是最有可能发生空气泄漏的地方。在涂抹完一个位置后,观察背景图谱中的峰图变化加以判断。MSD部分空气泄漏比较容易出现在传输线末端的色谱柱螺帽处,此处由于柱箱温度反复变化,有可能会造成松动;另一方面,在装毛细管柱时,螺帽不可以拧得太紧,否则容易把石墨圈压碎,造成漏气,一般情况下用手拧紧,再用扳手拧四分之一圈即可。

3进样系统

3·1进样隔垫

3·1·1应使用高品质低流失及耐高温的进样隔垫更换进样隔垫时先将柱温降至50℃以下,关掉进样口温度和流量(Finnigan trace GC Ultra气相色谱仪具备漏气保护功能,如果流量不关闭,当旋开进样口螺帽时,大量载气漏失,气相色谱的所有加温部分会自动关闭,需重新开机才能开启)。隔垫更换时,注意进样口螺帽不要拧得太紧,否则隔垫被压紧,橡胶失去弹性,针扎下去会造成打孔效应,缩短进样垫使用寿命。最后做漏气检测“leak check”,如果螺帽旋至合适,仪器会显示:“leak check passed”。

3·1·2进样隔垫应视情况及时更换微量漏气不易查觉,一般来说微漏可造成目标分析物出峰提前,因为炉温较高时空气中的氧气会氧化色谱柱固定液,使固定液流失加大,

降低柱效,但要通过长时间比较才能发现;相对的大量漏气则会造成保留时间的延长。一般自动进样约100针后即应更换进样垫,手动进样还要少一些,视进样技术而定。

3·2衬管及石英棉

3·2·1衬管应视进样口类型、样品的进样量、进样模式(splitor splitless)、溶剂种类等因素来选用。尤其是分流不分流衬管,注意不要混用,安装时上下不要装反。

3·2·2衬管的洁净度直接影响到仪器的检测限,应注意对衬管进行检查,更换下来的衬管如果不太脏可以用无水甲醇或丙酮超声清洗,取出烘干后继续使用;太脏则需先用清洁剂再用溶剂清洗,然后对衬管进行硅烷化处理后再度使用。

3·2·3应使用硅烷化处理过的石英棉,这种石英棉一般较未处理过的细而脆,未处理过的石英棉对分析物特别是极性化合物吸附严重,需进高浓度的目标物达吸附饱和后才可分析样品。使用过的石英棉应丢弃,不能重复使用。

4色谱柱

4·1色谱柱的选择与老化

4·1·1色谱柱的选择一般从固定液的类型、长度、口径和膜厚4个方面考虑,毛细管色谱柱的固定液分非极性、弱极性、中等极性和强极性,色谱柱固定液的极性越高,其温度使用上限越低,随柱温的升高固定液流失程度也越大,选择固定液的原则一般是能用极性低的则尽量不选用极性高的;柱长则能用短柱解决的就不用长柱;小口径色谱柱较大口径有较好的分离度,峰形与灵敏度也都好,但口径小了柱容量也小,应视分析要求而定;固定液膜较厚的可以承受较大的进样量,分离同分异构体,比薄膜者有较好的分离度,但柱流失也较严重,其实际操作的最高温度也较薄膜者低。

4·1·2新购毛细管商品柱(如DB系列的毛细管柱)一般出厂前已老化好,所以使用前一般不需要长时间老化,新柱老化一般不接质谱或其它检测器,设定一个程序升温程序走二至三次就能满足分析需要,其中程序升温程序的起始温度要低,一般设为50℃,最高温度可选择低于柱使用温度上限30℃或在平时使用的最高温度,升温速率要慢,一般设为5℃/min。旧柱老化时可接质谱或其它检测器,程序升温的最高温度可比平时使用的最高温度高一些,但不能超过柱允许使用的温度上限。

4·2色谱柱的使用与保存

4·2·1色谱柱使用时应注意说明书中标明的最低和最高温度,不能超过色谱柱的温度上限使用,否则会造成固定液流失,还可造成对检测器的污染。要设定最高允许使用温度,如遇人为或不明原因的突然升温,GC会自动停止升温以保护色谱柱。氧气、无机酸碱和矿物酸都会对色谱柱固定液造成损伤,应杜绝这几类物质进入色谱柱。

4·2·2色谱柱拆下后通常将色谱柱的两端插在不用的进样垫上,如果只是暂时拆下数日则可放于干燥器中。

4·3色谱柱的安装

色谱柱的安装应按照说明书操作,切割时应用专用的陶瓷切片,切割面要平整。不同规格的毛细管柱选用不同大小的石墨垫圈,注意接进样口一端和接质谱一端所用的石墨垫圈是不同的,不要混用。进入进样口一端的毛细管长度要根据所使用的衬管而定,仪器公司提供了专门的比对工具,同样,进入质谱一端的毛细管长度也需要用仪器公司提供的专门工具比对。柱接头螺帽不要上得太紧,太紧了压碎石墨圈反而容易造成漏气,一般用手拧紧后再用扳手紧四分之一圈即可。接质谱前先开机让柱末端插入盛有有机溶剂的小烧杯,看是否有气泡溢出且流速与设定值相当。严禁无载气通过时高温烘烤色谱柱,以免造成固定液被

氧化流失而损坏色谱柱。

5质谱的维护

5·1开机和关机

开机时先开GC,后开质谱,设定合适的离子源温度和传输线温度,不要忘记打开真空补偿,否则真空难以达到50mTorr以下。关机前关闭传输线温度,离子源温度需降至175℃以下,等待分子涡轮泵转速降下来后,仪器会提示“OKto turn off power”,此时方可关闭电源。

5·2实验前需先确定

(1)离子源是否到达指定温度,一般推荐使用250℃; (2)当柱流速为1 ml/min时,前极压力正常在30到50mTorr之间; (3)打开灯丝看空气/水的背景,确认真空没有泄漏。

5·3质谱有关参数的设置

在灵敏度能够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发射电流一般为100 uA,检测器增益为1,如果是痕量分析,需要提高灵敏度,可将发射电流设为200到300 uA,增益设为2或3,数值越高,灵敏度越高,但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将降低。扫描范围根据目标化合物性质而定,能覆盖碎片范围即可,没必要设得太宽,否则也会牺牲灵敏度,采样速率一般设每秒3到5张谱图。起始时间的设置考虑第一个目标峰的保留时间和溶剂延迟,既不要丢失化合物,又要躲过溶剂。

5·4诊断与调谐

质谱一般都有诊断功能,如果仪器灵敏度急剧下降或谱图出现明显异常,则应该进行诊

断,帮助查找原因,注意做全诊断时必须保证前极压力在50mTorr以下。如果仪器正常,每一项测试都应该通过(PASSED),如果哪一项测试未能通过,可点击查看详细信息,并保存页面,以方便与仪器公司的维修工程师联系,进行维修。在做质谱的调谐之前,先将MASS 的范围调至50~650,打开灯丝、校正气,观察m /z100的特征峰,看其周围是否干净,如果有干扰离子,则升高柱温、进样口温度,先将杂质赶出,确保m /z100的周围干净,方可进行调谐。调谐过程中,若增益部分的校正不能通过,m /z502的特征峰找不到,或电子倍增管的电压增加太多,接近100伏,则很有可能是离子盒、透镜或预杆太脏,需要清洗。

5·5离子源和预杆的清洗

清洗前先准备好相关的工具及试剂,然后打开机箱,小心地拔开与离子源连接的电缆,拧松螺丝,取下离子源。取预杆之前先取下主四极杆,竖放在无尘纸上,再取下预杆待洗。注意整个操作过程一要小心谨慎,二要避免灰尘进入腔体。将离子源各组件分离,在离子源的所有组件中,灯丝、线路板和黑色陶瓷圈是不能清洗的。而离子盒及其支架、三个透镜、不锈钢加热块以及预杆需要用氧化铝擦洗,将600目的氧化铝粉用甘油或去离子水调成糊状,用棉签蘸着擦洗,重点擦洗上述组件的内表面,即离子的通道。氧化铝擦洗完毕后,用水冲净,然后分别用去离子水、甲醇、丙酮浸泡,超声清洗,待干后组合好离子源,先安装好预杆、四极杆,最后小心装回离子源,盖好机箱,清洗完毕。

6仪器中间状态检查及进样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6·1仪器中间状态检查

仪器状态直接影响到分析物的检测限、定性与定量,除了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计量检定外,还应该定期进行期间核查,根据仪器使用情况可每季度或每月核查一次。气质联用仪期间核查的内容可包括:仪器检测限(灵敏度)、分析物保留时间的重复性(稳定性)、数据

的精密度、线性范围等几个方面。可通过系列浓度的有证标准物质溶液重复进样进行验证,质谱部分还可通过观察校正气FC43的特征离子是否正常确认仪器是否需要校正。通过核查证明仪器状态良好时才能进行样品分析。

6·2进样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气相用定容试剂一般分子量小,易挥发,所以在整个进样过程中,为充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应尽可能避免溶剂挥发,确保被分析的样品溶液浓度不变。一要保证室温尽可能恒定,使标准品溶液系列和样品溶液系列在同样的条件下被分析测定;二是自动进样时,所用小瓶盖垫最好一次性使用,用过的瓶盖垫易造成定容试剂的挥发而使待测物浓度升高,且待测物浓度越高的样品误差也越大。

总之,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操作人员对仪器的各部分性能应尽可能熟悉,并在日常使用中逐渐积累经验。正确的使用和良好的维护不仅能确保仪器的良好状态,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可靠,同时可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降低折旧和维修成本。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指标(新)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指标 1.2温度:操作环境15?C~35?C 1.3 湿度:操作状态25~50%,非操作状态5~95% 2.性能指标 2.1质谱检测器 2.1.1具有网络通讯功能,可实现远程操作。结构紧凑,无需冷却水及压缩空气冷却。 2.1.2*侧开式面板,无须取下质谱仪机盖即可进行维护。玻璃窗口可显示离子源类 型,灯丝运行情况和离子源连接状态。需提供彩页证明文件。 2.1.3质量数范围:2-1000amu,以0.1amu递增

2.1.4分辨率:单位质量数分辨 2.1.5质量轴稳定性: 优于0.10amu/48小时 2.1.6灵敏度: EI:全扫描灵敏度(电子轰击源EI):1pg八氟萘(OFN),信/噪比≥ 1400:1 (扫描范围: 50-300amu) 2.1.7*仪器检出限IDL:10fg八氟萘。并提供三份以上现场安装验收报告。 2.1.8最大扫描速率:大于19,000amu/秒 2.1.9动态范围:全动态范围为106 2.1.10选择离子模式检测(SIM)最多可有100组,每组最多可选择60个离子 2.1.11质谱工作站可根据全扫描得到的数据,自动选择目标化合物的特征离子并对其进 行分组,最后保存到分析方法当中,无须手动输入。(AutoSIM) 2.1.12具有全扫描/选择离子检测同时采集功能 2.1.13两根长效灯丝的高效电子轰击源,采用完全惰性的材料制成 2.1.14*离子化能量:5~241.5eV 2.1.15离子化电流:0~315uA 2.1.16离子源温度:独立控温,150~350?C可调 2.1.17*分析器:整体石英镀金双曲面四极杆,独立温控, 106?C ~200?C。非预四极杆 加热。需提供彩页等证明文件。 2.1.18质量分析器前有T-K保护透镜。 2.1.19检测器:三维离轴,检测器。长效高能量电子倍增器 2.1.20真空系统:250升/秒以上分子涡轮泵 2.1.21气质接口温度: 独立控温,100~350℃ 2.1.22TID 痕量离子检测技术,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优化信号。 2.1.23自动归一化调谐。 2.1.24EI源可以采用氢气做为载气,CI源可以采用氨气替代甲烷气。 2.1.25具备早期维护预报功能(EMF) 2.1.26可提供质量认证功能(OQ/PV) 2.2 气相色谱仪 2.2.1 主机 2.2.1.1 电子流量控制(EPC):所有流量、压力均可以电子控制,以提高重现性,配有13路电子流量控制; 2.2.1.2 压力调节:0.001psi。 2.2.1.3 大气压力传感器补偿高度或环境变化; 2.2.1.4 程序升压/升流:3阶;

除颤仪故障应急预案

除颤仪故障应急预案演练 一、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⒈带有蓄电池的除颤仪应每周检查、每半月充放电一次,使蓄电池处于饱和状态。 ⒉维修中心应每月检查除颤仪状况,确保设备运转良好,做好维修、维护登记。 ⒊科室专人管理,有故障的除颤仪挂上“仪器故障牌”,及时通知维修中心维修。维修过程及维修结果应及时登记备案。 ⒋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及心前区叩击术。 ⒌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对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床旁备除颤仪。 ⒍在使用过程中,如除颤仪发生故障时,医护人员应采取补救措施。 二、{ 三、相关知识: (一)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1.插上电源开除颤仪,确认非同步键 2.安装导联,以便快速查看心律 3.确定心律:室颤、无脉搏室速等 4.涂导电糊:导电糊均匀涂在电极板上或用生理盐水纱布包裹 5.选择合适能量:单向波:200J 双向波:150—200J 儿童首次2J/Kg,后续电击的能量为4 J/Kg (成人首次200J,第二次200~300J, 第三次360J)。 6.】 7.除颤充电:按充电按钮,仪器自动充电至显示屏显示到所需值。 8.放置电极板: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心底部)及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心尖部)。 8.清场:确认没有人接触床边 9.放电:双手同时按压放电键 10.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擦净导电糊,电极板放回原处,关机。 注意事项: 1、导电糊不应涂在两电极板之间的皮肤上,以免除颤无效。 2、胸部有植入性的装置时,电极板应放在距该装置2.5cm的位置,除颤后应检查其功能。 3、* 4、切忌将电极板直接放在治疗性贴片,监护仪贴片,导电线的上面,以免除颤时损坏导线。 5、病人大量出汗,应在除颤前迅速将病人的胸部擦干。 (二)心前区叩击术(捶击术) 在医院内、外突发心脏骤停时,可作为紧急心肺复苏的最早措施,最大的优势是徒手而不需要任何器械,另一优势是如果捶击及时实施且方法得当,能诱发一次有效的心室收缩,产生的血流动力学作用大于胸外按压。 方法:一只手五指并拢放置患者心前区,另一只手握拳叩击心前区,应用紧握拳头的尺侧部,从20cm的高度快速捶击胸骨下半部,当一次捶击动作完成之后应当快速主动收回拳头,准备再次有力捶击,使每次的捶击形成理想的脉冲式 机械刺激,根据对治疗的反应,可捶击一次或数次。 …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维护与保养

除颤仪操作流程 一、准备 1、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 2、评估:病人意识、颈动脉搏动、心电图显示、病人心前区监测电极的 连接情况,解释 3、患者准备:平卧,松开衣服纽扣,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暴露 胸部、擦干除颤局部皮肤 4、用物准备: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电插板、急救用物 二、除颤 1、电极板涂上导电糊 2、按ON键,打开电源开关,选择正确的除颤方式 3、按ENERGYSELECT(能量选择)选择能量: 非同步除颤成人单相:200J-300J-360J 双相:120J-150J-200J 小儿2-5J/kg 同步电复律时:按医嘱进行,最小从50J开始 4、充电:按APEX电极板侧面手柄上的黄色按钮充电键(charge键), 充电时红色指示灯亮,充满电时仪器会发出声音 5、放电:将电极板紧贴病人胸部,按Shock键,放电时,术者及其他 人员切勿碰到病床、病人或者任何连接到病人身上的设备(避开导电体) 三、观察 1、病人呼吸、心律、血压 2、电极板接触皮肤情况 3、视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再次除颤 四、整理 1、关机 2、整理床单位 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4、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5、洗手、记录 备注: 1、操作时保持手干燥,可戴橡胶手套绝缘。忌空极板对空放电或单相 放电。 2、患者皮肤保持清洁、干燥,电极板必须涂满导电糊(或垫盐水纱布)、 电极板必须紧贴病人皮肤,以免烫伤皮肤。 3、仪器默认状态,为非同步除颤;按SYNC(同步)选择同步除颤。 4、非同步除颤的指征:室颤、室扑。同步除颤指征:房颤、房扑、室 速、室上速。 5、STERNUM电极板放置于右侧:心底部,即右侧锁骨中线2-3肋间; APEX电极板放置于左侧:心尖部,即左侧腋中线第5肋间。 6、整理用物时应擦拭电极板并检查记录纸、导电糊、电极片是否清洁 处理完毕,仪器放回原处并充电,处于备用状态。 除颤仪的维护与保养 1电极板的清洁与擦拭 电极板是Defi-B的组成部分,平时应置于电极板卡槽之中(仪器立放),每次使用结束之后都要及时对其进行清洁与擦拭。清洁与擦拭通过以下3个步骤来完成,即:(1)检查仪器是否关闭,如未关闭则须关闭;(2)沿逆时针方向旋下金属电极板,用湿润的抹布擦净电极板;(3)干燥后,重新旋紧电极板,可靠地置于卡槽中。在对电极板进行清洁与擦拭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电极板。既不能用锐利的金属工具刮除附着的污垢,特别是不能对电极板的金属表面造成划损,也不可使用对电极板有腐蚀作用的酸、碱溶液。 2、电池的充电与更换 电池需要日常或定期的维护与保养。维护与保养有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将电源线插头插入交流电源插座,即为除颤仪电池充电。电量耗尽的电池,3-5h 即可充满。充电时应注意除颤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一般为0-40℃),尤其是温

监护仪保养与清洁

监护仪及其附件清洁与保养 主机的清洁 1、主机和配件应置于干燥的环境中使用和保存。 2、一切清洁保养均在未连接电源且关闭本监护仪的状态下进行。 3、屏幕如有灰尘,可用干净的软布轻轻擦拭。有血迹或其他污迹可先用微湿的软布擦拭(严 禁使液体由缝隙进入本监护仪内部),再用干软布或镜头纸擦干。屏幕切记用酒精或其他化学物品擦拭,勿将任何液体喷射或滴到监护仪及其配件上。 心电电缆的清洁 1、清楚在病人身上固定电极的胶片,擦去电极上剩余的电解液(如果必须去除胶带剩余物, 可使用去粘溶剂或双面胶带清除剂,不主张使用丙酮、酒精、氨水和其他强溶剂)。 2、用海绵侵湿温水和肥皂或其他事宜的清洗液擦洗电缆,然后晾干,不要将电缆侵入水中。 3、检查每一根电缆无腐蚀,无断裂和变质。 不可用高压消毒锅消毒电缆及电极,或将他们加热超过75℃,如果材料表面上污垢,可以用不会留下残留物的清洗剂去除,不要用任何金属研磨物(如钢丝绒)擦洗。 电缆的储藏的环境温度为-20℃—+75℃。应将他们悬挂起来或平放以防损坏电缆。

血压袖的清洁 重复使用的血压袖带,可以通过常规的在热空气烘箱内进行高压蒸汽、气体或放射消毒法进行消毒,或者是侵入去污溶液内灭菌。但是在此方法时要取出橡皮袋,洗净后等袖带干透,再重新把橡皮带装入。 一次性使用的血压袖带只能用于一个病人,不可将一次性使用的袖带进行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注意: 1、不要挤压或限制袖带的橡皮管。 2、水或清洗液一定不能进入面板前端的气路连接头内,否则会损坏仪器。 3、当可重复使用的袖带没有和仪器连接或正在清洗时,要防止因不小心而使液体进入橡皮 管被吸入仪器中 血氧探头的清洁 请不要使用高压消毒锅,乙烯氧化物或将探头侵泡在液体中消毒,如要求消毒,可用异丙基酒精润湿软布来擦拭。注意防止任何液体进入探头的开口处。 体温线的清洁 不主张使用丙酮、酒精、氨水、氯仿和其他强力溶剂。用海绵侵蚀温水和肥皂或其他事宜的清洗液擦洗电缆,然后晾干。不要将电缆侵入水中。 不可用高压锅消毒电缆,或将他们加热超过75℃,如果材料表面粘上污垢,可以用不会留下残余物的清洗剂去除,不要用任何金属研磨物(如钢丝绒)擦洗。

心电监护仪维护保养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维护与保养 一、心电监护仪的操作 心电导联(ECG) 1、局部皮肤未清洁或毛发过多,有皮屑会导致电极片接触不良,使用前要清洁皮肤。 2、正确粘贴好电极片。 (1)三电极(综合Ⅱ导联) ·负极(红): 右锁骨中点下缘; ·正极(黄): 左腋前线第四肋间; ·接地电极(黑): 剑突下偏右。 (2)五电极 ·右上(RL): 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左上(LA): 胸骨xx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RL): 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左下(LL):

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胸导(C): 胸骨xx第四肋间。 3、每24小时更换电极片。 4、不能使用过期的电极片或重复使用电极片。 无创血压(NIBP) 1、血压监测分为自动监测和手动监测。手动监测是随时使用随时启动START 键;自动监测时可定时,人工设置同期,机器可自动按设定时间监测。选择合适的袖带及模式设置。 2、袖带上的标记对准肱动脉,松紧适宜,以可插入两横指为宜。 3、袖带应于心脏(右心房)水平并外展45度。 4、病人正在移动、发抖或痉挛、频繁测量血压时测量会出现误差。 血氧饱和度 1、血氧饱和度的联线应该放在手掌上侧,剪短手指甲,手指甲勿涂油。 2、手不可频繁的移动。 3、测量血氧饱和度与测血压不可在同侧测量。二、心电监护仪的维护与保养: 监护仪置放固定位置,通风,避免阳光直射。每天对心电监护仪进行测试并做好记录。每天做好清洁。心电导联线不能弯曲过度防止导联线断裂,血氧饱和度探头避免硬物磕碰。 三、心电监护仪测试流程 1、各导线有无破损

2、开机自检 3、测试心电、血氧、血压 4、做好记录

监护仪的维护与保养

监护仪的维护与保养 一电池的维护 ⑴第一次使用电池时,一个完整的优化周期为:不间断的充电然后放放电直至监护仪关机,再进行不间断的充电。电池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优化以维护其使用寿命。 ⑵注意 ①当电池每使用或存储三个月,或者当电池的运行时间显著缩短时,对电池进行一次优化。 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电池的使用,电池的实际存储容量将有所减少。对于旧的电池,满容量图标并不表示电池存储容量还能达到厂家规格要求,也不表示电池供电时间还能达到厂家规格要求。优化是,如果发现电池供电时间明显缩短,请更换电池。 ⑶优化时,请参照以下步骤进行 ⒈断开监护仪与患者的连接,停止所有监护或测量。 ⒉将需要优化的1节电池插入监护仪的电池槽中,如果有两个电池插槽,将另外一个插槽保持为空。 ⒊将监护仪接通交流电源,对电池不间断的进行充电10小时以上。 ⒋断开交流电源,使用电池对监护仪进行供电,直至监护仪关闭。 ⒌重新将监护仪接通交流电源,对电池不间断的进行充电10小时以上。 ⒍该电池优化完毕。 ㈠检查电池性能 每隔两年必须进行一次电池性能检查。在监护仪维修前或您怀疑电池是故障时,也需要进行电池性能检查。电池的性能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⒈断开监护仪与患者的连接,停止所有监护或测量。 ⒉将监护仪接通交流电源,对电池不间断的进行充电10小时以上。 ⒊断开交流电源,使用电池对监护仪进行供电,直至监护仪关闭为止。 ⒋电池供电时间的长短即反应了电池的性能。

如果您的监护仪有两个电池槽,请同时检查两节电池。如果电池的供电时间明显低于规格中声称的时间,请考虑更换电池或联系维护人员。 ㈡注意 ①如果电池充满电后供电时间太短,电池可能已经损坏或出现了故障。电池的供电时间取决于设备配置和操作。 ②如果电池有明显的损坏,或者电池无法存储电量时,应进行更换,并将其正确的回收。 二检查和维护 监护仪使用之前、连续使用6~12个月、维修或升级后,都应当由合格的维修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以保证系统正常的运行和工作。 ㈠检查的项目应包括 ⑴环境及电源符合要求; ⑵监护仪外壳干净、无污迹; ⑶外壳、按键、旋钮、接口和附件无机械性损坏; ⑷电源线无磨损、绝缘性能良好; ⑸接地线连接正确; ⑹仅使用指定的电极、传感器和探头等附件; ⑺监护仪的时钟正确; ⑻声音报警和灯光报警的功能正常; ⑼记录仪工作正常、记录纸符合指定的要求; ⑽系统的各种监护功能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⑾电池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工作正常; 如果发现任何损坏或不正常的现象,请不要使用监护仪,并立即与医院的医学工程师或本公司的维修人员联系。 此外,用户应该按照医院的维修计划,对监护仪的除颤同步功能进行检查,并且至少每3个月由合格的维修人员检验一次。 ㈡警告 用户应确保除颤器与监护仪连接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操作不当将会对病人造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马瑜璐 摘要:色谱质谱联用是分析化学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分析方法之一,本文综合介绍了GC-MS和LC-MS的联用技术及其应用。 关键词:GC-MS;LC-MS Chromatography - Mass Spectrometry Abstract: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i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most widely used metho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his article presented GC-MS and LC-MS technology and their applications. Key words: GC-MS; LC-MS 色谱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分离技术,但不能对分离出的每个组分进行鉴定;质谱是一种重要的定性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一种高灵敏度、高效的定性分析工具,但没有分离能力,不能直接分析混合物。二者结合起来,将色谱仪作为质谱仪的进样和分离系统,质谱仪作为色谱仪的检测器将能发挥二者的优点,具有色谱的高分辨率和质谱的高灵敏度,是生物样品中药物与代谢物定性定量的有效工具。本文分别从GC-MS和LC-MS两方面介绍一下关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研究。 1GC-MS的联用 GC-MS使用EI源,所获得的质谱碎片信息量大,重复性好,有几十万张质谱数据库,是最成熟的色质联用装置,但由于受样品的挥发性限制,适用范围不及LC-MS[1]。 1.1GC-MS的联用的关键技术 1.1.1 真空技术 真空系统:质谱仪必须在良好的真空条件下才能正常。真空系统为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提供真空条件。若果没有真空系统,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就会太短,离子就会与残留气体的分子碰撞,不能使待测离子到达检测器;也会缩短灯丝寿命,增加本底干扰。 1.1.2 接口与离子源 由GC出来的样品通过接口进入到质谱仪,接口是色质联用系统的关键。接口一方面用来满足压力匹配(质谱离子源的真空度在10-3Pa,而GC色谱柱出口压力高达105Pa,接口的作用就是要使两者压力匹配。);另一方面用来浓缩组分(从GC色谱柱流出的气体中有大量载气,接口的作用是排除载气,使被测物浓缩后进入离子源。) EI和CI是在GC-MS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离子源,二者都要求在真空下操作。EI利用高能量的电子束轰击使样品分子被碎裂成大量的特征碎片离子[4]。但是,EI源使某些化合物的分子离子检测不到。相反,CI没有像EI那样强烈的能量交换,是一种较温和的离子化技术,电离出少量的离子碎片,使分子离子强度增大。 Nina Brenner等人[2]已研究出常用于LC-MS接口的ESI源也可作为GC-MS的接口,与GC-APCI/MS或GC-EI/MS相比,GC-ESI/MS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定量性能和灵敏度。 1.1.3 几种特殊的气相色谱技术 (1)衍生化

心电监护仪的日常维护及保养事项【最新版】

心电监护仪的日常维护及保养事项 ※防尘 仪器中的各种光学元件及一些开关、触电等,应经常保持清洁。另外,由于NBP袖带长时间捆在病人身上,需要定期进行清洁,除去袖带上的异味,特别是一些出血呕吐的病人。 ※防潮 仪器中的光电元件、电子元件等受潮后易霉变、损坏,因此有必要定期开机检查、经常及时跟换干燥剂。这个其实就跟家里的家用电器一样,长期不用时应定期开机通电以驱赶潮气,达到防潮的目的。在黄梅时节,天气最潮湿,这时应该多加注意。 ※防热 高精度的电子仪器都比较娇贵的,太高或太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它的正常工作。监护仪一般都要求工作和存放环境适当,温度波动较小,因此一般最好都配置温度调节器。通常温度以保持在20℃~25℃最为适宜,另外要求远离热源如红外线治疗仪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防振 振动不仅会影响监护仪的性能和测量结果,还会造成某些精密元件损坏,因此要求把仪器安放在远离振源的工作台或减振台上。 ※防蚀 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及存放时,应避免接触有酸碱等腐蚀性气体和液体的环境,以免各元件受侵蚀而受损。

使用前检查 ?环境及电源符合要求。 ?监护仪外壳干净、无污迹。 ?外壳、按键、旋钮、接口和附件无机械性损坏。?电源线无磨损、绝缘性能良好。 ?接地线连接正确。 ?仅使用指定的电极、传感器和探头等附件。 ?监护仪的时钟正确。 ?声音报警和灯火报警的功能正常。 ?记录仪工作正常、记录纸符合指定的要求。 ?检查电池的性能。 ?系统的各种监护功能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清洁消毒 1、清洁的步骤: 1 关闭监护仪,断开与交流电的连接。 2 清洁主机的外部。 3 清洁显示屏幕。 4 清洁电缆和传感器。 5 将清洁的部分用干爽的布揩干或风干。 6 若有患者分泌物污染,可先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再用清水擦拭晾干。 7 将设备放置在通风阴凉的环境下风干。 2、主机外部清洁方法: 应当使用干净、柔软有布、海绵或棉球,吸附无侵蚀的清洁剂,适当地拧干后轻轻的擦拭。 可选的清洁剂:稀释的肥皂水、稀释的氨水、次氯酸钠(洗涤用漂白粉)、或甲醛(35~37%)、双氧水(3%)、70%乙醇、70%异丙醇。 用洁净的干布揩干。 3、显示屏清洁方法: 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来进行物质分离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基本原理; 2.掌握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时的操作步骤及实验方法; 3.学习分析色谱图和质谱图。 二、实验原理 利用不同的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位移时,使这些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 使得原来微小的分配差异产生明显的分离效果,从而依先后次 序流出色谱柱,以此来达到分离多种物质的目的。然后依次流 出的物质进入质谱中被打碎成为各种离子而被检测到。以此达 到分离的目的。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仪及质谱仪(见下图)、甲醇、水、TADB(相对分子量516)、TAIW(相对分子量336)、色谱柱

四、实验步骤 1.将待分离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配成溶液加入到2号样瓶中去; 2.启动联机软件,在四元泵模块的空白处右键单击,在弹出的 “方法”选项中编辑好流动相和流速,点击确定,以使体系过 渡到目标状态,直到压力稳定为止; 3.进入“方法”菜单,“编辑完整方法菜单”,按照“方法参考”进行编 辑(“方法参考”中的参数编辑完成后继续进行编辑,编辑质 谱的相关参数:选择正负极及电压等),编辑完成后再次进 入“方法菜单”,选择“方法另存为”命名后点击“确定”进入“序列” 菜单,“序列表菜单”,然后编辑样品瓶位置为1号、样品名称、 使用方法、进样次数、数据文件、进样量,确定后再次进入 “序列菜单”的“序列参数”菜单,再选择文件夹,确定; 4.方法编辑完成且压力稳定后,点击进样器左上方的“序列/开 始序列”按钮,进行测试,等待测试完毕,点击停止按钮。 然后进入“脱机”软件,查看积分测试报告。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时的液相色谱条件统一为:70%的甲醇,流速0.4ml/min,进样量1ul,波长230nm,测试时间15min。在正极性条件下:

心电监护仪的保养方法

心电监护仪的保养方法 1、在清洁设备之前,必须关闭心电监护仪,并断开电源 线与插座的连线。 2、监护仪每周进行2次清洁消毒,使用干净、柔软的布、 海绵或棉球,吸附物侵蚀的清洁剂(稀释的肥皂水、75%酒精),适当的拧干后轻轻的擦拭。 3、清洁剂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 4、清洁后,使用干布将多余的清洁剂擦干。 5、不得将设备浸没再水或任何清洁剂中,也不得将水或 清洁剂泼洒在设备表面。 6、不得让水或清洁剂进入机壳、开关、接口、或任何通 风孔内。 7、不得使用磨损性的材料(例如钢丝绒或银抛光剂),以 及任何强溶剂(例如丙酮)。 8、不得使用气体或甲醛进行消毒。 9、不得对监护仪及其附件进行高压、高温消毒。 10、监护仪的电源线及各导线擦拭干净后,缠绕整齐,勿 打死折,以免损坏电揽。 ECG电缆的清洁保养 1、清洁ECG电缆之前应断开电缆与监护仪的连接,或关 闭监护仪电源并断开与交流电源插座的连接。 2、如果ECG电缆受损或出现老化的表征,则应更换新的

电缆。 3、ECG电缆表面可用清水浸湿的软布进行擦拭,如有必 要可用稀释的肥皂液或75%酒精擦拭,自然风干或用洁净、干爽的布清洁。 4、擦洗过程中要轻柔,以免损坏电缆。 5、切勿将导联线侵泡在液体里,也不能将连接的针脚弄 湿。 6、切勿用油类或腐蚀液体或其他溶解液对导联线进行清 洁消毒。 7、消毒之前先要对导联线进行清洁。 8、进行清洁、消毒后,再次使用前须检查导联线是否正 常和完好。 SPO2导线的清洁保养 清洁 1、用沾有清水的棉球或软布擦洗探头 2、清洗完毕后,先用布将探头擦干 3、将探头放置在音量的环境下晾干 消毒 1、推荐使用的消毒剂包括:75%乙醇、70%异丙醇、2% 戊二醛溶液 2、消毒前清洁探头 3、用棉球或软布沾适量的消毒剂,擦洗探头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维护与保养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维护 与保养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除颤仪操作流程 一、准备 1、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 2、评估:病人意识、颈动脉搏动、心电图显示、病人心前区监测电极 的连接情况,解释 3、患者准备:平卧,松开衣服纽扣,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暴 露胸部、擦干除颤局部皮肤 4、用物准备: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电插板、急救用物 二、除颤 1、电极板涂上导电糊 2、按ON键,打开电源开关,选择正确的除颤方式 3、按ENERGYSELECT(能量选择)选择能量: 非同步除颤成人单相:200J-300J-360J 双相:120J-150J-200J 小儿 2-5J/kg 同步电复律时:按医嘱进行,最小从50J开始 4、充电:按APEX电极板侧面手柄上的黄色按钮充电键(charge 键),充电时红色指示灯亮,充满电时仪器会发出声音 5、放电:将电极板紧贴病人胸部,按Shock键,放电时,术者及其 他人员切勿碰到病床、病人或者任何连接到病人身上的设备(避开导电体) 三、观察

1、病人呼吸、心律、血压 2、电极板接触皮肤情况 3、视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再次除颤 四、整理 1、关机 2、整理床单位 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4、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5、洗手、记录 备注: 1、操作时保持手干燥,可戴橡胶手套绝缘。忌空极板对空放电或单 相放电。 2、患者皮肤保持清洁、干燥,电极板必须涂满导电糊(或垫盐水纱 布)、电极板必须紧贴病人皮肤,以免烫伤皮肤。 3、仪器默认状态,为非同步除颤;按SYNC(同步)选择同步除颤。 4、非同步除颤的指征:室颤、室扑。同步除颤指征:房颤、房扑、 室速、室上速。 5、STERNUM电极板放置于右侧:心底部,即右侧锁骨中线2-3肋间; APEX电极板放置于左侧:心尖部,即左侧腋中线第5肋间。 6、整理用物时应擦拭电极板并检查记录纸、导电糊、电极片是否清 洁处理完毕,仪器放回原处并充电,处于备用状态。 除颤仪的维护与保养

气相色谱_质谱联用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本章目录(查看详细信息,请点击左侧目录导航) 第一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系统 一、GC-MS系统的组成 二、GC-MS联用中主要的技术问题 三、GC-MS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的主要区别 四、GC-MS联用仪器的分类 五、一些主要的国外GC-MS 联用仪产品简介 第二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接口技术 一、GC-MS联用接口技术评介 二、目前常用的 GC-MS接口 第三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中常用的衍生化方法 一、一般介绍 二、硅烷化衍生化 三、酰化衍生化 四、烷基化衍生化 第四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质谱谱库和计算机检索 一、常用的质谱谱库 二、NIST/EPA/NIH库及其检索简介 三、使用谱库检索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互联网上有关GC-MS和的信息资源 第五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 一、GC-MS检测环境样品中的二噁英 二、GC-MS在兴奋剂检测中的应用 三、GC-MS区分空间异构体 四、常用于GC-MS 检测提高信噪比的方法 五、GC-MS( TOF)的应用 气质联用仪是分析仪器中较早实现联用技术的仪器。自1957年霍姆斯和莫雷尔首次实现 GC-MS系统的组成 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以后,这一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所有联用技术中气质联用,即GC-MS

发展最完善,应用最广泛。目前从事有机物分析的实验室几乎都把GC-MS作为主要的定性确认手段之一,在很多情况下又用GC-MS进行定量分析。另一方面,目前市售的有机质谱仪,不论是磁质谱、四极杆质谱、离子阱质谱还是飞行时间质谱(TOF),傅里叶变换质谱(FTMS)等均能和气相色谱联用。还有一些其他的气相色谱和质谱联接的方式,如气相色谱! 燃烧炉! 同位素比质谱等。GC-MS逐步成为分析复杂混合物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GC-MS联用仪系统一般由图11-3-1所示的各部分组成。 气相色谱仪分离样品中各组分,起着样品制备的作用;接口把气相色谱流出的各组分送入质谱仪进行检测,起着气相色谱和质谱之间适配器的作用,由于接口技术的不断发展,接口在形式上越来越小,也越来越简单;质谱仪对接口依次引入的各组分进行分析,成为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计算机系统交互式地控制气相色谱、接口和质谱仪,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是GC-MS的中央控制单元。 GC-MS联用中主要的技术问题 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联用技术中主要着重要解决两个技术问题: 1.仪器接口 众所周知,气相色谱仪的入口端压力高于大气压,在高于大气压力的状态下,样品混合物的气态分子在载气的带动下,因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不同而产生的各组分在色谱柱的流速不同,使各组分分离,最后和载气一起流出色谱柱。通常色谱往的出口端为大气压力。质谱仪中样品气态分子在具有一定真空度的离子源中转化为样品气态离子。这些离子包括分子离子和其他各种碎片离子在高真空的条件下进入质量分析器运动。在质量扫描部件的作用下,检测器记录各种按质荷比分离不同的离子其离子流强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因此,接口技术中要解决的问题是气相色谱仪的大气压的工作条件和质谱仪的真空工作条件的联接和匹配。接口要把气相色谱柱流出物中的载气,尽可能多的除去,保留或浓缩待测物,使近似大气压的气流转变成适合离子化装置的粗真空,并协调色谱仪和质谱仪的工作流量。2.扫描速度

心电监护仪的常规使用及保养

心电监护仪的常规使用及保养 一.监护仪的意义和作用 1.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2.监护仪能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数,检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务工作者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减到最少达到缓解并消除病情的目的。3.监护仪可选的参数:心电、呼吸、血压(有无创和有创两种)、血氧饱和度、脉率、体温、呼吸末二氧化碳等。 注意: 不可用作窒息监测;不可在核磁共振(MRI)检测过程中使用。 二、心电监护仪外观 (一)各种传感器接口 (二)前面板按键功能 1.电源指示灯: 电池充电指示灯(绿色): 外界交流电后,如果监护仪内置电池电量不足,绿色指示灯会闪烁,表示当前在充电;如果内置电池电量已满,则该指示灯常亮,当没有外接交流电时该指示灯不亮。 开机指示灯: 开机:指示灯为绿色。 关机:指示灯为橙色(外接交流电)指示灯不亮(不接交流电 2.开机/待机键 在接通交流电或安装有电池的情况下,持续按住监护仪前面板上的待机键3秒以上可随时打开或关闭监护仪。 3.主菜单键 按此键可以进入主菜单。 4.波形冻结/恢复键 当波形在扫描显示时,按此键冻结波形;当波形在冻结状态时,按此键解除波形冻结,恢复波形扫描。按下波形冻结键后,当屏幕显示菜单30秒而仍无任何按键操作时,波形冻结会

自动退出,返回到原来的监护画面。

5.血压测量键: 按此按键开始一次血压测量:若监护仪正在血压测量中,按此按键则停止血压测量 6.报警音暂停键: 按此键对监护仪的报警声音开启/关闭的时间和状态进行控制。 注意:1报警开关为“关”的状态下,按“报警音暂停键”可以打开报警开关。各参数的报警开关可分别在各参数设置菜单中关闭/打开。 2静音期间,出现新的报警事件可触发报警声音,静音失效,报警音状态按报警级别自动转换。3电池电量不足的提示报警不受报警音暂停键的控制,只要电池电量不足,监护仪就会发出提示报警,提示尽快接上交流电源充电。 7.打印键: 按此键启动记录仪打印,再按一次随时停止打印,如果启动后无人操作系统设置记录仪打印90秒后自动停止(报警触发,定时打印情况除外)。 8.系统设置菜单键 按此键屏幕显示系统设置菜单;再按此键则此菜单从屏幕上消失。 9.旋钮: 在菜单行显示的状态下,通过旋转旋钮切换选择,屏幕下方出现菜单行中所需的功能项,当提示箭头指向某一功能时,按一下旋钮为选中该项功能;然后旋转旋钮切换选择所需的选项;最后,再按一下该旋钮确认。 10.报警指示灯 红/黄双色报警灯。报警灯的发光状态根据报警的级别而变;当发生危急报警(危及生命)时,报警灯显示红色且闪烁发光;当发生警告报警时,报警灯为黄色且闪烁发光;发生提示报警时,报警灯为黄色常亮 (三)主屏幕标准界面各种波形及信息 三、心电监护功能 可选用3导联、5导联或12导联(需要选配E8模块),监护参数包括心率(HR)、ST 段测量值和心律失常。在每次开始心电监测前要有20秒的稳定时间,心率计对心率变化的响应时间小于10秒,心率计算式对12个R波间隔时间进行平均,参数显示刷新间隔为1秒。 (一)准备 1)皮肤准备:皮肤是不良导体,皮肤准备十分重要,皮肤应无破损,无任何异常部位,必要时剃除毛发,擦洗皮肤,用电极片上的备皮纸去掉死皮。2)将导线与电极片相连。 3)将电极片安放在病人身上。4)确认监护仪电源接通。(二)电极片的安放部位1)三导联 R/RA(右臂)电极——右锁骨中线锁骨下或右上肢连接躯干的部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实验指导(许煊炜)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检测技术 实验指导 (2014、2015级) 课程内容(一个实验8学时): (1)AB Sciex Qtrap 4500 三重四级杆/离子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的结构原理、操作及定性定量应用。 (2)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快速测定水果中7种农药的残留量。 吉林农业大学农业部参茸质检中心 2017.03

实验一AB Sciex Qtrap 4500 三重四级杆/离子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的结构原理、操作及定性定量应用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通过学习液质联用仪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及其在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液质联用仪进行仪器分析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数据报告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准备充分、操作规范,记录简明,台面整洁、实验有序,良好的环保和公德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统筹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阅手册资料并运用其数据资料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一)检测仪器 1、仪器名称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简称LC-MS-MS)。型号:4500 QTRAP(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 2、仪器组成液相色谱部分:岛津LC-30A,配有在线脱气机、超高压二元泵、自动进样器;串联质谱部分:QTRAP4500,配有ESI离子源、串联四级杆/线性离子阱。 3、主要性能指标离子化方式:ESI电离质量范围:(5 ~ 1700)amu 分辨率:> 6900 质量稳定性:0.1 amu/12h 灵敏度:1pg reserpine, ESI+, MRM扫描(m/z : 609/195),信噪比S/N > 120:1 扫描速度:4000 amu/sec 质量准确度:< 0.01%(全质量数范围) 4、方法原理高效液相色谱二元泵将流动相泵人系统并混合,自动进样器将待测样品注入流动相中,随流动相进入色谱柱,由于样品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保留时间不同,各组分被分开,依次进入离子源。在离子源中,各组分以ESI或APCI方式电离,被加速后进入质量分析器。4500QTRAP 的质量分析器主要由Q1、Q2、Q3三组四级杆串联组成。Q1可将分子离子按质荷比(m/z)大小分开;Q2是碰撞室,可将母离子进一步破碎为碎片离子;Q3具有四级杆和线性离子阱两种功能,作为四级杆时可将分子离子或碎片离子按质荷比大小分开,作为离子阱还可富集离子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各组分的不同离子在质量分析器中被破碎、分离,并按质荷比大小依次抵达监测器,经记录即得到按不同质荷比排列的离子质谱图。4500QTRAP通过串联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两种不同质谱技术的结合,可以在单次分析中对复杂样本中的单个成分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也可以对多个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整台仪器的控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结果输出均由PC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下的Analyst软件控制完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和应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 和应用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农药多残留 摘要:本文研究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S-MS)仪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辅助以样品前处理技术,对蔬菜、水果、食用油、土壤中的农药多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农药多残留;检测 1引言 当前人类环境持续恶化,世界各国在工业、民用、科技、商业和军事防御等领域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的关注,环境、食品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方面的规范越来越严格,相应的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在各种有机物检测技术中,色谱仪器与质谱仪器联用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检测手段,既可发挥色谱法的高分离能力,又兼具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优点,即可定性又可定量,尤其适用于环境样品中微量、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检测工作。1979 年美国环保局(EPA)将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联用技术列为检测饮用水、地表水中有机物的标准分析方法。随着仪器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检测技术的成熟与推广,GC-MS 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在传统挥发油、脂肪油等的分析测定方面不断发展与普及外,在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食品安全、农药残留、化妆品禁用成分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开展。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被人们广泛的认识、关注和重视。人们食用了受到农药严重污染的蔬菜水果,而造成人体急性中毒或者慢性中毒的事件屡有发生。为保证食品的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制订了严格的限量标准,与此同时,许多国家也借此施行技术壁垒,使得农药残留问题不仅是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对外贸易。 由于各类食品组成成分复杂,不同农药品种的理化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近年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不断涌现,给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快速、可靠、灵敏和实用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无疑是控制农药残留、保证食品安全和避免国际间有关贸易争端的基础。目前,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工作滞后,残留监测体系不健全,残留检测能力有限、覆盖面窄。因此,我国应该根据自己的技术条件及农产品市场制定相应的多残留分析方法。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污染影响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食品贸易的顺利进行。日常食用的果蔬施用的农药种类繁多,常见的农药如有机磷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菊酯类农药和除草剂,抑菌剂等。由于果蔬中往往同时残留不同种类的农药,这对多残留同时检测条件提出很高要求。由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具有灵敏度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的各种模式探索

实验七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的各种模式探索 093858 张亚辉 一、实验目的 1、了解LC-MS的主要构造和基本原理; 2、学习LC-MS的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LC-MS的六种操作模式的特点及应用。 二、实验原理 1、液质基本原理及模式介绍 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将应用范围极广的分离方法——液相色谱法与灵敏、专属、能提供分子量和结构信息的质谱法结合起来,必然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分离分析技术。 但是,LC是液相分离技术,而MS是在真空条件下工作的方法,因而难以相互匹配。LC-MS经过了约30年的发展,直至采用了大气压离子化技术(Atmospheric pressure ionization,API)之后,才发展成为可常规应用的重要分离分析方法。现在,在生物、医药、化工、农业和环境等各个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组合化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工作中,LC-MS已经成为最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质谱仪作为整套仪器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常规分析模式有全扫描模式(Scan)、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 (一)全扫描模式方式(Scan):最常用的扫描方式之一,扫描的质量范围覆盖被测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的质量,得到的是化合物的全谱,可以用来进行谱库检索,一般用于未知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实例:(Q1 = 100-259m/z)(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elective Ion Monitoring,SIM):不是连续扫描某一质量范围,而是跳跃式地扫描某几个选定的质量,得到的不是化合物的全谱。主要用于目标化合物检测和复杂混合物中杂质的定量分析。实例:(Q1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教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简称质谱联用,即将气相色谱仪与质谱仪通过接口组件进行连接,以气相色谱作为试样分离、制备的手段,将质谱作为气相色谱的在线检测手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辅以相应的数据收集与控制系统构建而成的一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化工、石油、环境、农业、法医、生物医药等方面,已经成为一种获得广泛应用的成熟的常规分析技术。 1、产生背景 色谱法是一种很好的分离手段,可以将复杂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分离开,但它的定性、鉴定结构的能力较差,并且气相色谱需要多种检测器来解决不同化合物响应值的差别问题;质谱对未知化合物的结构有很强的鉴别能力,定性专属性高,可提供准确的结构信息,灵敏度高,检测快速,但质谱法的不同离子化方式和质量分析技术有其局限性,且对未知化合物进行鉴定,需要高纯度的样本,否则杂质形成的本底对样品的质谱图产生干扰,不利于质谱图的解析。气相色谱法对组分复杂的样品能进行有效的分离,可提供纯度高的样品,正好满足了质谱鉴定的要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epetrometry , GC-MS)技术综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的优点,具有GC的高分辨率和质谱的高灵敏度、强鉴别能力。GC-MS可同时完成待测组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组分的分离与鉴定。 2、技术原理与特点 气相色谱技术是利用一定温度下不同化合物在流动相(载气)和固定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使不同化合物按时间先后在色谱柱中流出,从而达到分离分析的目的。保留时间是气象色谱进行定性的依据,而色谱峰高或峰面积是定量的手段,所以气相色谱对复杂的混合物可以进行有效地定性定量分析。其特点在于高效的分离能力和良好的灵敏度。由于一根色谱柱不能完全分离所有化合物,以保留时间作为定性指标的方法往往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同分异构化合物或者同位素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较差。 质谱技术是将汽化的样品分子在高真空的离子源内转化为带电离子,经电离、引出和聚焦后进入质量分析器,在磁场或电场作用下,按时间先后或空间位置进行质荷比(质量和电荷的比,m/z)分离,最后被离子检测器检测。其主要特点是迁建的结构鉴定能力,能给出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及结构信息。在一定条件下所得的MS碎片图及相应强度,犹如指纹图,易与辨识,方法专属灵敏。但质谱拘束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与要求样品是单一组分,无法满足复杂物质的分析。

除颤仪的维护与保养精选

除颤仪的维护与保养1电极板的清洁与擦拭 电极板是Defi-B的组成部分,平时应置于电极板卡槽之中(仪器立放),每次使用结束之后都要及时对其进行清洁与擦拭。清洁与擦拭通过以下3个步骤来完成,即:(1)检查仪器是否关闭,如未关闭则须关闭;(2)沿逆时针方向旋下金属电极板,用湿润的抹布擦净电极板;(3)干燥后,重新旋紧电极板,可靠地置于卡槽中。在对电极板进行清洁与擦拭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电极板。既不能用锐利的金属工具刮除附着的污垢,特别是不能对电极板的金属表面造成划损,也不可使用对电极板有腐蚀作用的酸、碱溶液。 2电池的充电与更换 电池需要日常或定期的维护与保养。维护与保养有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将电源线插头插入交流电源插座,即为除颤仪电池充电。电量耗尽的电池,即可充满。充电时应注意除颤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一般为0~40℃),尤其是温度过低将影响电池充电。可通过观察绿色LED电池充电指示灯判断电池的充电情况,绿色LED电池充电指示灯闪烁,表示电池处于接受充电状态;持续亮起,表示电池已经充满,除颤仪随时可供使用;该灯不亮,则表示外部条件(环境温度和充电电压)超过除颤仪技术参数所规定的临界值,电池不能接受充电。 3仪器工作状态的判断 将仪器与交流电源断开,打开仪器开关,在仪器完成自检后,即可判断仪器的工作状态。Defi-B有4种工作状态:(1)可工作状态:绿色LED电池指示灯亮起,并伴有短暂的鸣叫声,表示仪器处于可工作状态;(2)递减工作状

态:红色LED电池指示灯亮起,表示电池只储存360J、放电10~20次的电量。(3) 有条件工作状态:红色LED电池指示灯闪烁,表示电池只储存360J、至多放电10次的电量,应立即给除颤仪充电;(4)不可工作状态:如果红色LED警告指示灯亮起,并伴有短暂的鸣叫声,则表示仪器自检发现系统错误或存在故障,不能使用。这时,可按下除颤仪的充电键,能量等级LED指示灯将依次重复闪烁, 再次按下充电键,确认错误或故障是否排除。如果仍未排除,则应与维修中心 联系。 4电容维护 Defi-B的电路结构包括充电电路、放电电路及其控制电路,电容是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按下仪器的除颤充电键后,大量的电能在数秒内即可储存于电容,放电时向人体心脏释放强大的电脉冲。在使用频次较低的情况下,电容需要定期的维护,即每3个月对Defi-B进行电容维护1次。电容维护的方法是, 由低到高选择2~4个能量值进行充电和放电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