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管理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环境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被加以管理开发和利用。社会各组织要想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对

知识进行系统组织、管理协调、配置和提供使用的能力。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显性知识是指可用语言等方式表现出来的、可供交流、共享的那部分知识。隐性知

识和显性知识相对,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知识管理界认为,隐性知识往往具有比显性知识更大的潜力,若能对隐性知识加以引导和开发利用,将对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对企业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企业如何挖掘和利用隐性知识。首先我们来看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所谓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就是指:整合运用组织、文化、战略、流程、技术等手段,通过建立基于企业业务内容和职能的知识挖掘和知识共享体系,最大限度地尊重知识及有知识的

人,实现企业知识的价值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保持并提高企业核心竞

争力的一场管理文化变革。在运作上,它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学习、共享

和创新的管理过程。

隐性知识的提出对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隐性知识占据整个组织知识存量的90%。所以,加强企业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十分必要。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例子:伊士曼柯达公司与2011年10月11日申请破产。其原因在于,公司管理层对市场反应迟钝,依旧沉浸与他们的“胶卷时代”,而忽略了数字技术的发展,

然而,该公司的管理层中有3为来自电子专业。可见,忽略隐性知识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可以看出:

1. 隐性知识是创新的源动力,创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野中郁次郎

认为”“,知识储存在人的头脑中,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人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计算机和网络

仅仅是工具和渠道。人们利用它的目的是要借助其巨大的信息处理、储存和传播能力来扩展和延伸

人的脑力。当人们无法区分信息与知识

的差距时,资源投入的重点是信息技术设备。但真正有价值的知识还是来源于人的大脑。

2. 隐性知识支撑着企业的竞争力。一个企业要确立竞争优势地位,或者是拥有其他企

业无法获取的资源,这点往往很难做到或难以持续。企业现有的知识存量决定了企业内各种资源效

用的发挥程度和创新能力?能力是知识存量的显性表现。使企业具有独特性的正是它运用各种知识

的能力。显性知识决定了企业现有资源组合、配置、

开发及利用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要以隐性知识来支撑的。同时隐性知识也决定着企业优势要素的

难以模仿性。企业只有通过对隐性知识实现独特且有效的管理,才

能有效地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前段时间,一个时代行动任务史帝夫?乔布斯去世了

有人猜测苹果公司是否会走下坡路了,的确,伴随着乔布斯的辞世,苹果系列产品的

灵魂也走了,然而,乔布斯就有很好的预见性,有消息称,乔布斯已经把苹果公司未来五年的

发展规划好了,也就是说苹果至少在未来十年内依旧将使行业领军产品?

3. 隐性知识影响着企业的自增强性。所谓竞争优势的自增强性就是如果某一存量知识

为企业创造了竞争优势,那么隐性知识就成为这种优势持续的根本,而且竞争优势

将随着企业增量知识的产生得以保持。隐性知识贯穿于知识积累的整个过程,企业的学习能力是开

拓新的竞争优势的根本。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不断的新的创新成果,相反如果缺乏相关的隐性知识,企业就无法获得和吸收其它的知

识。

4.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区别主要是知识能否被一个正式的、系统的语言来描述和传

达。由于显性知识容易传播和共享,极易被竞争对手学到,并且显性知识大都来源

于隐性知识,核心竞争力也常常表现在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隐性知识上。因此,

作为企业资源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其重要性是不同的。对于企业来说, 显性知识显然不可能

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构成其核心能力的基础是建立在隐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 企业要对职工头

脑中的隐性知识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5. 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也就是企业员工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交互的过程。通过隐性知

识的开发和利用, 最终形成企业的知识资产以及竞争优势, 如信誉、服务、商标等; 体现智能劳动的资产, 如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 体现企业内发展动力的资产, 如企业管理和经营方式、企业文化和企业信息支持系统; 企业拥有的信息资源, 如各种记录型文献、企业员工的知识、能力、经验、工作技巧等。企业要想在变化迅速的商业环境中获得持续的优势和竞争力, 将企业知识资产转化为可用的有形资产就必须加强隐性知识的管理, 这说明了隐性知识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才是构成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

6. 当然,进行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还可以使隐性知识在企业中得以充分的利用。我国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时候,对隐性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国内企业对隐性知识管理的实践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据KMP公司2000年随机调查的63家国内企业的数据显示,只有4家企业有明确的隐性知识管理项目,其中2家是管理咨询公司,2家是IT厂商。有47%的企业表示他们已经做了一些隐性知识管理工作,但是没有明确的隐性知识管理项目。

根据以上资料,不难发现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在隐性知识管理的实践领域里差距很大,

在我国,隐性知识管理的实践处在起步阶段,除少数IT厂商和管理咨询公司外,大部分企

业都刚开始接触隐性知识管理的概念。

目前,国内对于隐性知识的研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不少学者已经发表了大量关于知识管理的文章甚至专著,但是大部分的企业领导者并不知道什么是隐性知识,更谈不上

进行隐性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不进行知识管理,特别是隐性知识管理,

则必会在竞争潮流中处于劣势。

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之所以难于实践,其问题在于隐性知识的难于传播与管理。

1. 隐性知识的难于表达与编码性。隐性知识本身所具有的隐含性和编码性决定了这种知识只能

意会, 不能言传, 或只能用言语部分地表达。一位掌握某项工艺诀窍的熟练工匠可以很轻松

地通过操作演示其技能, 却无法用语言清晰、准确

地表达出该诀窍以及是如何掌握该诀窍的, 学徒只能靠实践摸索才能从工匠那里继承知识。

可见, 隐性知识的难以表达和编码性妨碍了企业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2. 知识垄断。由于担心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贡献出来会使自己失去竞争优势, 因此, 人们往往对

于具有商业价值的思想、技术或信息进行垄断和控制, 以此来确保或提升自身的地位。因为

一旦出售或贡献出来, 他们将失去知识的垄断地位。

可见, 员工对知识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隐性知识在企业中自由和顺畅地流动和传播。

3. 知识不对称现象。在企业中经常一方面某部门存在大量的知识, 另一方面其它

部门又缺乏这些知识。由于企业缺少知识分布图和知识结构图来指导知识供需双方的接触,

员工不知道到哪儿去找所需要的知识。比如, 企业战略方面的知

识可能存在于专家手中, 但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尽管也需要这些知识, 却很难得到。出现这

种问题往往是由于知识不对称原因引起的, 而非知识稀缺所造成。知识的不对称将在买家需

求知识时阻碍知识的获取,

4. 缺乏信用体系。信用!是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基础, 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企业内

部缺乏信用, 相互提防, 那么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和交流的效率会很低。

5. 组织体制的制约。传统的组织结构,如官僚制度,相对稳定。员工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工

作,员工之间缺少交流,这样就很不利于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传播。

6. 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很难管理。

7. 在创新的过程中,隐性知识的传播范围非常有限。

那么,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 隐性知识的传播取决于其拥有者素质的高低,如知识层次、语言能力、意识思

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 隐性知识本身的特点阻碍了其传播的效率。一是隐性知识很难用语言清楚地表

述,从而阻碍了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二是传播渠道不畅,这主要是受我国

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多为金字塔型,层次过多,沟通和交流

起来非常困难,极不利于隐性知识的传播。

3. 心理因素的影响。隐性知识转化的基础是信任,没有信用的基础,就没有人愿意进行知识的共

享与交流,也就不存在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拥有和掌握隐性知识的人往往具有垄断和独占的

心理,以及知识受体的装懂心理。

4. 隐性知识环境的因素。我们都知道,环境是会影响生物的,所以,隐性知识所处的客观环境也

会阻碍隐性知识的转化。比如说我今天心情好,或许就会传授一些经验给别人,如果心情不

好,显然就不可能。所以,企业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隐性知识的共享。

为了加强隐性知识的管理,多年来,很多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此领域的研究,并且提出

了很多有效的传播方法和共享途径。这里我们找到了一下的一些途径,仅供参考:

1. 采用各种激励机制。隐性知识共享必须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企业可采

用各种激励机制,使隐性知识显性化,还可搭建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

运用知识管理的软件,实现企业隐性知识的共享。

2. 借鉴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方法。企业可以通过具体活动,如设计、生产、营销和

交货等价值链活动实现价值增值。同样,企业也可以通过知识流动和更新来使

知识增值,进而通过创造知识来创造价值,形成一条知识链。因此,企业可以借鉴这个方

法,把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转移共享的过程作为一条知识链,根

据知识在企业的传播模型,整个知识链包括隐性知识产生、知识的虏获、知识沉淀、知识重

用、知识创新五个阶段。通过这五个阶段的互相依存,实现企业

从个体知识向群体知识、组织知识的扩展,形成持续竞争力的组织能力。

3. 营造以知识为导向的,宽容,平等和信任的企业文化。Wallach曾发表一个广

为中外研究所使用的企业文化量表,其中提出的企业文化包括三类:官僚型文化、创新型

文化、支持型文化。因为隐形知识的共享需要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之间密切的交流和合

作,需要一种宽容、平等和信任的企业文化,而支持

型文化正是一种重开放、和谐,组织中具有高度的。支持、公平、鼓励开放、

关系导向式的氛围的一种文化。龙湖物业的传播方法是讲故事”该公司每年

都会收集几百个各类员工和业主的故事,要求管理团队在周例会和月例会上讲

员工的故事。故事通俗易懂,员工感觉非常亲切,这就是他们身边的人和事,下次再遇到同类

问题,就知道怎么处理了。长期积累下来,会形成各种业主需求的处理模式,有点类似于英美

的判例法。当然,龙湖物业并不止步于此,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还会被总结成知识案例,大

约用3个月的时间,经过知识

管理部门筛选和讨论后形成制度和文化要素。要让员工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

地贡献给企业。听起来好像不太可能,特别是对那些与员工经常对立的企业家来说。然而,台

湾地区的一些大企业,确实从员工的知识贡献中获得了强大竞

争力,比如,依靠意大利籍首席执行官兰奇和他所领导的团队,宏蹿升到全球PC行业的前

列,而基于全球员工的知识汇聚,趋势科技也跃升为全球杀毒软件行业的强者。在这些企业

中,外来的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之间,已经没有了通常的对立,他们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就

像兰奇解释他之所以能把宏带到世界一流时所说:没有人会约束我,

我可以按自己的逻辑去做事。”

4. 内部导师制。导师制最早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这种制度是15世纪初建立新

学院的威廉?威克姆所首创,至今已有六个世纪的历史了。近几年来,随着市

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越演越激烈,这一竞争更加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核心

人才是企业保持和增强持续竞争力的关键,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竞

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如何提升员工的生产力,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一直是企业所关心的课题。

企业内部导师制正是符合这一发展趋势的整体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在中国,导师制已经得到很多企业的广泛认同。

5. 企业内训。企业内训是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由企业内各部门或各岗

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中高级领导或资深员工组成的内部培训师队伍,对企业内

部相关人员进行的一系列培训活动。内训将自己在工作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技

能、心得等隐性知识传授给学习人员,从而使隐性知识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这也是学习人员

总结工作、提升自己的一次机会。

6. 网络化学习。网络化学习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 E. learning这种学习方式,它

作为企业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很多企业的重视及

应用。E. learning实质上就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培训方式,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结合教育

理论所发展起来的一种理念和方式,它是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平台,主要为企业搭建培训体系并

提供已经规划的、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关系到员工当前工作业绩及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网络化

教程。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学

习型组织,并培养基于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它是知识管理系统发展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其价

值在知识管理中主要体现在知识转移和共享的环节中。惠普公司的研发部门在上世纪80~90

年代也遭遇过人才断代、新老交替跟不上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惠普在90年代中期建了

一个叫CONNE的专家INTRANET网络,把已经离开惠普研发部门的老专家、老工程师都

用网络联接起来(不管这些老专家当时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并且用“专家地图”的形式在系

统中展示给大家。对于一个新手,他可以根本不认识专家,但他进入C ON NE系统就可以地

中很容易地找到专家,并立即与专家沟通,学习到专家头脑中的经验。除了让老专家的经验知

识能方便地传递给公司的新手,CONNE系统还把这些经验沉淀

在系统中,供其他新手参考,以后遇到同一问题就不必再去“麻烦”专家了。

惠普公司的CONNE系统已经把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移用IT手段实现了,并

切实地解决了问题。

当前,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模式主要有:SECI模式(SECI分别代表Socialization (社会化)、Externalization (外在化)、Combination (组织化)Internalization (内在化)),基于本体论的企业隐

性知识管理,基于密切性的项目团队隐性知识管理,知识地图(知识地图是通过一种可

视化的手段对知识及知识载体本身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为组织内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

提供了工具。它主要是依靠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实现对知识资源的动态描述和整合),基于ERGI论的知识共享激励模式,构建知识平台等几种主要的模式。

这些模式已经运用于企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长天公司是国内实施知识管理较早

的一家IT 企业,它的案例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其知识管理经验主要通过以下方面体现出来。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网长天公司利用企业内部网,独立开发了办公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员工通过自己的电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上级管理者分配的工作任务及完成任务所需时问要求,员工必须对能否按时完成做出明确答复。此外,每位员工每天都要填写规定格式的工作日程表,该表记录了员工与客户的联络情况,取得成

果、各项工作进展程度及花费的时间。这就是知识地图的运用。正如所知,企业的知识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前期工作基础之上。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只有当信息管理在企业中达到完善和成熟时,企业才能将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到知识管理阶段。可见,大家一定要把信息管理学学好。以上

就是我们组的成果,谢谢。

质量月活动质量知识库

2015年质量月活动“质量知识库” 2015年质量月活动“质量知识库”包含三个篇章: 一、全面质量治理(TQM) 二、统计技术与质量工具 三、我司质量治理体系及空调知识 具体活动方案见“石家庄基地第四届质量月活动方案”中“活动二”。 请各单位策划并组织学习,确保全员参与,全面普及质量知识,强化意识,提升职员素养,并希望能借机发觉一批优质职员作为单位人才梯队建设的种子来重点培育。

目录CONTENTS 第一篇全面质量治理(TQM) (3) 一、差不多概念与原理 (3) 1、质量治理大师 (3) 2、质量 (3) 3、质量治理 (6) 4、质量文化 (8) 5、质量治理系统 (11) 6、全面质量治理的基础工作 (12) 7、顾客基础知识 (13) 8、质量成本 (14) 二、全面质量治理的实施与推进 (15) 1、方针目标治理 (15) 2、现场治理改善方法 (16) 3、QC小组活动 (21)

5、六西格玛治理 (25) 第二篇统计技术与质量工具 (27) 一、统计技术基础 (27) 1、数据 (27) 2、统计技术相关概念 (28) 3、统计推断相关概念 (29) 二、质量工具 (30) 1、质量工具的概念 (30) 2、质量工具的重要性 (30) 3、质量工具矩阵 (30) 4、常用质量工具 (30) 5、可靠性工程 (31) 第三篇我司质量治理体系及空调知识 (32) 一、总裁禁令 (32) 1、辞退禁令 (33) 2、降低一级工资禁令 (34) 二、标识治理知识 (34) 1、标识的概念 (34)

三、质量检验知识 (34) 1、相关概念 (34) 2、质量检验要求(部分) (35) 四、质量异常考核基础知识 (35) 1、质量缺陷的概念 (35) 2、质量异常的处理流程 (36) 3、质量异常的考核分类 (37) 五、零缺陷体系知识 (37) 1、零缺陷概念 (37) 2、零缺陷考核相关概念 (37) 六、生产过程遵循原则 (37) 七、空调基础知识 (38) 1、空调的定义 (38) 2、空调(器)的要紧功能 (38) 3、空调的要紧零部件 (38) 4、空调术语 (39) 5、空调器的视觉组成 (40) 6、空调器的差不多结构 (40)

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总结

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总结 王连娟 E-mail: Phone:82235403, 绪论知识管理概述 1.企业知识理论 ?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是只是一体化的制度,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投入是知识,但知识有个人掌握,并专业化于某一特殊领域,由此知识的专业性就决定了生产活动需要拥有各种不同类型知识的各类专家的共同协作和努力,因此企业无非就是一种“团队生产”的组织形式。 2、知识管理的概念 ?巴斯(Bassi)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奎达斯等(P.Quitas)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 ?维格(K.Wiig)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艾莉(Verna Allee)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法拉普罗(Carl Frappuolo)说“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马斯(E.Maise)认为,知识管理是系统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 ?达文波特教授(T.H.Davenport)指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 3、知识管理学派 ?技术学派 该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他们常常被卷入到对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构建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讲,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当中被标识和处理。 ?行为学派 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一般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育背景。他们经常卷入到对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说,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 ?综合学派 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成该学派的专家既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又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他们推动着技术学派和行为学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融合为自己所属的综合学派。 4、数据、信息与知识 1)、什么是知识 经合组织(OECD)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把知识分为四大类,知道是什么(即知事,know-what,又称事实知识)、知道为什么(即知因,know-why, 又称原理知识)、知道怎样做(即知窍,know-how, 又称技能知识)和知道谁有知识(即知人,know-who, 又称人力知识)。前两类知识即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是可以表述出来的知识,是显性的,而后两类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难以用文字表述,是隐性的。OECD知识分类不仅可看出显、隐性知识之间的区分,还详细地给出了显、隐性知识所包括的内容 2)、知识的分类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 ?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 ?实体知识和过程知识 ?核心知识和非核心知识 5、本课程对知识管理内容的理解 1)、知识管理主体——知识管理者 ?CKO(CIO) ?知识经理 ?知识工人(个人知识管理) 2)知识管理客体——知识 ?知识的积累——知识地图 ?知识共享 ?知识创新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开发共享策略研究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开发共享策略研究 周慧霞 张文彦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 要】 在分析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特点及其开发共享意义的基础上,对促进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开发的策略做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可从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从组织层面,要建立有相应软硬件支持的隐性知识共享机制;从教师个人层面,形成教学科研实践、自学活动和人际交往三位一体的学习和创新模式。 【关键词】 高等教育;隐性知识;管理;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418(2010)02-0086-03 【作者简介】 周慧霞(1974—),女,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文彦(1982—),女,河北省邢台市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管理学院讲师。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共享,而有关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问题直到最近才被引起广泛关注。面对老教师退休可能带走的教学科研知识,新进教师需要分享的教学科研知识,中青年教师需要积累和创新的教学科研知识,我们不得不思考,怎样管理和使用教师可贵的隐性知识资源,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高校和教师群体的发展。 一、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定义、特点 高校教师的隐性知识是指高度依附于高校教师群体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可将之划分为三类: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知识、科研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以及个人价值生成与社会服务过程中的隐性知识。 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主要包含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经验及心得体会等;科研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灵感、直觉、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与未公开的研究感悟等;为社会服务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个人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等。高校教师的隐性知识的主要特点包括: 1.非结构性强,难以合理规范。教师的隐性知识发端于工作实践,既有与人交往的艺术性,又有脑力劳动的复杂性。以教学活动为例,参与者有教师、学生,其最终的劳动成果表现在拥有更多知识资源的学生和教师,整个劳动过程是一种极为精致的精神生产,其劳动过程很难监控,劳动成果难以衡量。要发掘和共享这种隐性知识,必须结合实践观摩﹑模仿和体悟才能有所得。 2.静态多样和动态拓展的有机结合。高校教师一般具有差异化的学科专业和技能背景。他们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履历、已有经验及成长环境有诸多的不同。这决定了每个人内隐知识具有显著的个性化乃至静态多样性的特征。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其内隐知识是有限的,但是随着组织成员的互动和实践活动的深入,新的内隐知识不断产生和流通,使得组织的隐性知识又具有动态拓展性。 3.固有与产生相随,确定与或然统一。高校教师的隐性知识一方面存在于每位教师的头脑中,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它不仅仅是静止既定的知识,而且伴随生命主体间的互动而不断地产生和被修正。对教师个体而言,经过多年的经历和积淀而形成的信仰、信念、经验、直觉等往往是确定性的。而教师在各自院系或科研团队内部与其他成员的交往过程中,思维的碰撞和冲突会触及个体既定的隐性知识,其产生过程与结果具有极大的随机性、不确定性。 二、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开发共享的意义 (一)促进教师及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就必须向成功者学习,用心与他们交流,细心体会他们的成功,分享他们的经验。在这样的发现和显现隐性知识的过程中,一个普通教师就开始了知识发现和创新的历程,就有可能完成向专家型教师的过渡。可见,显现和表述隐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二)促进学生个人智慧的成长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行为、观念、风格、价值取向、人格修养等在更深层次潜移默化地影 68 江苏高教 2010年第2期

(KM知识管理)知识管理(KM)

知识管理(KM) ERP的新内容-知识链管理 ERP是在MRP-II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的,最初它是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将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所有的业务单元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质量、运输、市场、销售、服务等以及相应的财务活动均纳入一条供应链内进行管理,当时比较重视的是物流的管理,即如何更快更好地生产出产品并把其推向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出的产品必须要转化成利润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而企业更加注重对资金的管理和动态利润的分析,即如何在供应链上更好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金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如何使投资增值来维护股东的利益等等,为此ERP在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加入了企业理财的观念,更加强调和加强了对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这就使ERP的管理内容增加了对价值链的管理和控制;随后,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在全球化的大市场竞争环境下,人们发现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都成为世界上最杰出者,必须联合该行业中其它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业务关系紧密、经济利益相连的行业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因此,ERP从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延伸和发展为面向全行业的广义的产业链管理,管理的资源对象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外部;而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今天,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他们最宝贵的资产和资源是知识,即知识不

但作为资源是生产的要素,而且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故在ERP 的管理范围内,将增加新的内容,知识管理。 早在80年代,保罗.罗默教授(现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就曾提出了经济增长四要素理论,其核心思想是把知识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要素,他认为:首先,知识能提高收益;其次,知识需要投资;第三,知识与投资存在良性循环关系,投资促进知识,知识促进投资。现今,企业的价值已不在于拥有多少厂房,设备,甚至产品,而在于知识产权,客户的信赖程度,与商业伙伴合作的能力,电讯基础结构,以及雇员的创造潜力和技能等,公司中最大的资产,就是继资本、劳动之后脱颖而出的“第三资源”-知识资源。为此,ERP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社会环境下,将把企业的知识资源纳入其管理之中,即把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共享等组成一条知识链,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 什么是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在面临一种新的形式下作出的战略性的反映。目前,对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文档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盛大网络知识管理 专业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帅威 学号 100497119 指导老师郭亚军 2011-6-02

1.案例 1.1盛大网络公司简介 盛大(NASDAQ: SNDA)是中国领先的互动娱乐传媒公司,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娱乐服务。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公司秉承运营网络娱乐媒体的雄厚实力,通过专业化的团队及先进网络技术,最大限度为用户挖掘网络娱乐产业的乐趣。盛大的服务、技术及管理团队每时每刻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保障用户的娱乐需要。 1.2盛大遇到的问题 盛大CEO天桥最近为一个事情而头痛,史玉柱旗下的征途网络2005 年发布的同名网游《征途》与天桥此前发布的《英雄年代》极为相似,无论史如何辩解,事实就是这《征途》的研发队伍几乎全部来自盛大,而网游界后辈征途现在已成为盛大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件事留给天桥心中多大的痛,这些员工的跳槽,带走了大量的盛大公司资料,以至于盛大处于被动的处境。这究竟是为什么?该怎么解决?怎么去防止一个员工的离开,整个计划就瘫痪的情况? 1.3盛大的解决办法 对于盛大而言,除了企业的惨痛教训之外,还有其更深远的想法。在人们的印象中,互联网企业更多的是抓住产业的发展,寻找一些机会和点子,而在管理方面难以和传统企业相比,盛大也未能免俗。2005年盛大转型做的盒子娱乐计

划市场反应不理想,同时盛大主营的网络游戏的收入持续下滑。2006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盛大净营收3.414亿元,同比下滑31.3%;净利润1180万元,同比下滑95%。与此同时,网易凭借网络游戏《梦幻西游》的成功,逐渐超越了盛大。天桥当时经受了来自华尔街和舆论界的多方质疑。 2006年,当媒体蜂拥报道盛大进行战略调整,天桥在盛大部狠抓管理和控制,寻求一套机制以实现“没有天桥,盛大也能运转”时,少有人注意到,信息化已纳入天桥的视野。实际上,在制造业等传统行业,ERP等信息化系统早就是企业的重要战略支撑,但是在互联网这个新兴行业,没人关心“向管理要效率”。显然,当天桥不管有多忙,每周五必到IT部门的例会上报到时,信息化已开始成为盛大的一项重要的企业策略。米丹宁告诉记者,“盛大开始把知识管理当做企业的一个战略来进行。” 而盛大在2007年脱胎换骨般的表现似乎在印证着天桥的正确。 1.31天桥的项目 盛大是在2006年5月启动知识管理项目的,当时盛大的情况并不乐观。实际上,短短几年来,盛大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几千余人,在急剧转型扩背后,各种管理问题纷至沓来。员工频繁流动是其中的问题之一,往往一名员工走后,随身带走U盘或移动硬盘,就带走了盛大的很多资料。 不会有人比天桥更能感受到这种痛了。在2006年年初IT部门的一次例会上,天桥了解到目前在实施的工作流系统具备的一部分文档管理功能后,他觉得远远不够。后来在听了米丹宁介绍的知识管理后,天桥当即决定上知识管理项目。实际上,这个信息化项目竟然与盛大的其他业务项目一起,名列盛大 2007年的十大项目。当天桥开始寻求信息化的支持时,他再一次体现了其做事的超前性和前瞻性。也许是天桥太超前了,米丹宁与其产生了一点分歧,他认为当时并不是上这个项目最合适的时间。“这个项目真的能做起来吗?”当时来自盛大其他高层的质疑声也不断,原来盛大2004年上马的ERP系统并不成功,至今只用到财务等少数模块,盛大上下由此对信息化项目不“感冒”。当时的工作流系统还没开始运行,效果好坏有待考察,紧接着就上知识管理,看上去怎么都有些冒险。 但在盛大这样一个企业中,天桥的想法是别人很难撼动的,这一次依然如此。但天桥却无法左右知识管理界。当米丹宁带着他的团队考察了包括IBM、微软等国外七八家企业的产品后,心里凉了半截。原来,知识管理系统供应商本来就没有几家,而且提供的产品并不成熟,各家产品多数倾向于某一方面而非一个全面的平台,有的公司冠名的知识管理系统实际上只是在OA软件上加了一些功能。 而对互联网行业信息化水平的调查同样不容乐观。按常理,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本身就在IT圈里,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应该不差。但互联网企业没有像传统企业那样,把信息化单独提出来做,更多的是在做业务系统时顺带做的,而知识管理系统更是鲜有企业在做。最终,盛大选择了微软的平台,出动了部最优秀的员工和微软部分资深的技术员一起,一共耗费100多人/月合作开发了盛大的知识管理系统。对于自己开发这一事实,米丹宁有几分无奈:“这条路是很艰难的一条路,其实是没有办法才选择自己开发。” 实际上,一切似乎有些机缘巧合。10年前的方正基本上是一年员工数量翻一番,半年业务模式可能发生变化,信息化建设追不上企业发展的脚步,市场上“没有几个像样的系统”。而在10年后,盛大面临了同样的问题,米丹宁的选择

医疗质量知识管理完善的资料全

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4.5.1 4.5.1.1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病情评估/诊断。 C 1、有对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与程序,至少包括: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围、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 (1)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2)操作规、标准与程序 2、实施评估的医务人员具备法定资质。 (1)全院具有法定评估资质医护人员名册 (2)资质证明(执业) 3、有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病情评估的相关培训。 (1)培训通知 (2)宣传资料 (3)培训签到表 (4)课件容 (5)现场照片 (6)医务人员考核合格证 (7)学习心得 B 1、患者病情评估的结果为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抽查患者病情评估报告,评价对患者诊疗的支持与参考价值) (1)提供案例 2、主管部门对上述工作履行监管职责。(提供职能部门的检查记录、督促整改的评价报告。) (1)检查记录 (2)评价报告 A 持续改进评估质量,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提供案例,说明医院在不断推出改进病情评估工作的措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同质化的服务。)

4.5.2 4.5.2.1按照医院现行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临床路径,规诊疗行为。 A 1、有适用的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用于指导医师的诊疗活动。 (1)提供临床诊疗相关制度 (2)疾病诊疗规 (3)临床诊疗指南 (4)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规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的行为。 (1)相关制度 3、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与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 (1)培训通知 (2)宣传资料 (3)培训签到表 (4)课件容 (5)现场照片 (6)医务人员考核资料 (7)学习心得 B 主管部门履行监督职责,评价重点病种参照本标准第七章所列的“住院重点疾病”以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重点病种。(依据《省住院病例(案)医疗质量评定标准》评定,病例质量评定结果,I、II级) (1)住院重点疾病监测数据报告 A 1、重点病种质量控制有效。(抽查的病例质量评价,达I、II级) (1)监测数据见B1 (2)抽查的病例质量评价,达I、II级 2、诊疗行为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浅析知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浅析知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被高度认同和接受的,而且一提出就倍受关注。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引进这种管理体系,一些企业在对传统的做法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组织结构进行幅度较大的变革,有的企业走得更远,在管理理念上把知识管理看成是企业发展之道。 一、推动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力量 1.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知识管理 金融市场是衡量价值最有效的天平和表达价值最有效的晴雨表。在当今资本市场上,投资人最注重的企业一般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看行业成长性,信息、网络、软件开发与生物工程技术类的公司市值往往大大超出了它们实际的有形资产价值。第二是看一家企业是否具有扎实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包括相关管理能力、管理技术以及能够对经营环境变化作出迅速反应。如果一家企业在质量管理、流程再造和业务成本预算方面成绩斐然,市场会给予极高的热情。西方一些投资者甚至认为“企业知识管理及流程创新能力”是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增加企业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工具。 现在,对一个企业来说,未来发展及价值增长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其管理知识、核心能力、人力资本价值、快速引进新产品、开发新技能、进入新市场以及对竞争威胁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识别和获取相关知识,如何将其转化为技能和能力,如何为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而保存和分配这些能力。可见世界产业结构在过去50年里,已经由以制造为基础的生产体系转型为一个以知识、智能及技术为基础的价值体系。

2.“创业型经济”的兴起 随着创业型经济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兴起(在美国,风险投资基金从1985年的140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的460亿美元),使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思路成为一种管理模式。因为创业者所依赖的就是发现机会、价值创造和业务模式创新等。而且创新的业务模式持续不断地对传统的销售、管理及融资方式形成冲击,使传统的业务运作模式不得不进行调整和适应新的运作模式。所以几乎所有从业人员都认为只有创新才有出路,而且这种创新主要是指“赋予现有资源以创造更大价值的能力”,显然做到这一点依靠的不是增加土地、资金和扩大规模,而是知识、技能、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3.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企业的知识管理成为可能 信息网络技术提高了企业发现、提取、仓储和传输信息、知识及资料的能力,它所创造的价值和效率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以集中的方式吸收及分析的做法。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保证企业员工拥有其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及信息,以便能够及时地评估业务所面临的问题和机会,并且藉此帮助员工了解不断变化的市场、产业及客户需求等。 4.全球经济的五大潮流使知识和信息共享成为必然 这五大潮流是:(1)知识的内容(如软件产品)正在不断增加。(2)由于技术的更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缩短,产业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导致知识可用性的周期在不断缩短。(3)互联网使世界联系得更加密切,为大量信息提供了载体和连接的手段。(4)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精心策划产品以及所必须的知识资产,以便在竞争中能够占先。(5)与过去相比,企业将更加重视利润增长。由于在整个的生产与管理中加强了质量管理、调整了工作程序,许多公司步

高校内部隐性知识的内涵与特征

高校内部隐性知识的内涵与特征 摘要:高校内部的隐性知识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下,存在于教师、学生个体和校内各级组织中难以规范化、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交流与共事、也不易被复制或窃取、尚未编码和尚未显性化的各种知识。应从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从产生主体、知识类型、流转空间、转化本质、目的功能和价值取向等六个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高校内部隐性知识;内涵;特征 一、知识和隐性知识 1知识的内涵 关于“知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在知识管理学家看来,知识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实践导向性特点,既包括一些事实、信念、观点、观念、判断、期望、方法论等。又包括人类对数据及信息的一种逻辑推理,它可以提升人类的工作、决策、问题解决及学习的绩效。Webster词典中对知识的定义被学者们广泛采纳,即知识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的事实和状态,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的对真理和原理的认识总和。因此,知识就是人类积累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2隐性知识的内涵 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Michael Polsnyi(1958)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他认为,显性知识是指那些可以用系统的、正式的语言传播的知识。相对而言。隐性知识则不能被完全清晰地表达出来,所有理解都基于人们的内心留住,即个人的心智模式。日本学者Nonaka(1995)在Polaeyi对隐性知识阐述的基础上,把隐性知识分为两个不同的维度:技能维度和认知维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7)从知识经济学的角度将隐性知识进一步分为:知道怎样做(kflow-how)的技能知识和知道谁拥有(know-who)的人力知识。这两类知识很难用文字或语言来表达与传播,通常需要通过实践与互动才能获得并加以运用。朱克曼基于科学研究的实践角度认为,隐性知识是一种倾向性态度和不能编纂整理的思维和工作的方法。Rosenberg(1982)认为在某种程度上,隐性知识等同于实践中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尽管学者们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都认为隐性知识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理解力,是对经验的领会、理解、把握和控制的能力。 隐性知识所具有的调控性认知特点使其对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由于隐性知识植根于特殊情境下,具有高度个性化、难以格式化和非编码性的特点,因此只能通过承载主体在实践中不自觉和无意识的运用来表达。同时,隐性知识又因其所依附的主体不同而存在于个体和组织之中。个体层面的隐性知识可以用“隐性技能”和“隐性认知”来表达,即个体在实践中所形成的、难以表达的、高度个人化、情景化的经验、诀窍、灵感、心智模式等;组织层面的隐性知识可以用“隐性惯例”来表示,即组织在长期运作中所形成的能使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技术平台构建_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时应该 注意的几个方面 著者:于涛部门:泛微大连项目管理部 实施知识管理,不但需要推行知识管理的理念,建立知识管理组织及创建知识共享的文化,还要通过知识管理系统来使之变为现实。但在利用知识管理系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服从知识管理目标 构建知识管理系统,首先要服从知识管理的整体目标,即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给最恰当的人”,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只有达到了这个目标,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管理系统。其次要清楚知识管理的具体目标,究竟是为了更快地解答客户的咨询,是避免公司一旦因员工流失而出现青黄不解,还是为了降低运作成本?在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每一步开始前,都应该十分清楚该阶段预期达到的成效和项目的成果是什么。 2、尊重“以人为本” 知识管理系统的规划必须“以人为本”,而不要以文字知识为核心。实施时应当清楚的定义企业使用知识管理系统的用户是谁,他们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用户应当能够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定义知识、发现知识、整合企业内外众多的知识源,并对其分类和组织。 3、鼓励知识共享行为 一般,鼓励知识共享更多地依赖于组织的内部管理,但知识管理系统能够为组织实施各种知识共享措施提供支持。例如:提供意见反馈、评分与建议等用户之间交互的工具,增加用户参与感。从系统提供的机制中,管理层可以清楚地得知用户的参与及贡献度,并能由用户反馈、使用频率明确地判别其知识价值。 4、符合知识创新和转化的需求 知识管理系统能够将企业每个成员纳入管理范围之内,为其提供创新所必须的知识库,通过规定的知识创新步骤、设计好的知识表达的规范格式来引导成员将其隐性知识显性化。 5、注意系统安全问题 由于知识管理系统可能涉及到组织的核心知识资产,所以系统要有一定的技术手段保护核心知识的流失,例如对相关的分析数据或文档信息有一套权限管理机制,并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案例: 埃森哲的知识管理系统被誉为“全球知识共享网络”(lotus notes),系统利用KX(knowledge xchange)黄页提供多种查询途径。全球47个国家110个办事处共有75000个用户。员工通过黄页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资料库加入到个人的工作站中。资料库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全球同步随时更新。资料库包括图书库/实务帮助、论坛、行业分析等,可以按照不同市场/行业/或服务领域分门别类。

数据完整性持续改进及知识管理.doc

数据完整性持续改进及知识管理 Letter of the law versus the spirit of the law(法律条文与法律精神)的说法由来已久,当关注点在遵守法律条文而不是法律精神时,反映在行为上就只是遵从字面解释,而不在乎法律意图。相反,当关注点是法律精神而不是条文,由此产生的行为所反映的正是法律所意指,尽管不一定固守字面意思。 最近接连参加了两个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 国内最近考虑使用“数据可靠性”的提法)的会议,恰巧分别对应了法律条文与精神。前一个会议主要是从合规层面介绍如何满足监管机构在现场检查时对数据完整性的要求。后一个会议不单从应对合规检查上讨论,而是侧重于如何将数据完整性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对企业现状做诊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本周ISPE/FDA/PQRI在美国马里兰州Bethesda召开会议,我们带回了国外产业和监管机构几点观察和思考: 如何基于数据完整性评估质量管理体系 如何走在监管部门之前,主动行动建立纠正预防计划 如何界定审计追踪的权责和程度 如何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考虑数据完整性问题 基于数据完整性风险的质量体系评估 礼来公司Michael Rutherford博士指出,组织架构、规程和技术控制必须作为总体数据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加以考虑: 质量管理体系中是否充分满足数据完整性要求?(具有足够的程序预防、监测、报告和解决数据完整性问题;正确地产生和审查数据的明确程序;对数据生命周期的正确控制)企业和质量文化要求得到充分满足?(追踪和趋势;操作问责;所有层级的管理问责)所有系统是否得到正确的确认/验证以确保数据完整性?(系统能够保证数据完整性;正确规定系统权限和安保;正确运用设计跟踪;实施恰当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过程)职责划分是否恰当?(利益冲突;管理权限;分享账号;正确定义用户组) 程序是否能够被正确地执行以确保数据完整性? 自查、内审、第三方审计过程能否识别数据完整性风险?(是否存在监管机构检查员识别出的数据完整性风险而在评估和审计中没有发现?是否存在与数据完整性相关的系统性问题?

企业知识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企业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1 安达信 安达信(Arthur Anderson, AA) 公司主要从事会计与审计、税务、商务顾问、咨询服务等业务,因为它为客户提供的服务99.5% 基于知识,因此,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贯穿于决策和管理过程的始终。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所有信息组合成一个中心知识库。该公司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 促进个人和组织学习的过程”。在实施知识管理时,该公司的一些重要理念还包括: ? 知识与学习密切相关; ? 在将知识与管理结合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知识不容易管理,因为它存储在人们的头脑中; ? 知识管理策略应该与公司的商业策略密切结合。 目标 ? 帮助员工表达他们的思想; ? 帮助知识经理们更好地组织知识; ? 不断充实知识管理系统,使其容更加丰富,鼓励员工使用它; ? 力求使企业的所有知识都变成可以查询和获取的显性知识。 计划的实施 安达信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知识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具有竞争优势的策略。每一条服务线和每一个产业部门都有责任保证知识的共享。同时,每一条服务线和每个产业部门都配备了一名知识经理,共计60 名,其中一些人全职负责知识管理工作。 ? CIO 与CKO 的职责 前者关注技术,后者的工作集中于知识处理、调查和评估用户对知识产品的使用情况。但无论工作重点如何,两者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合作。在企业部,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被上载到网上去,需要对它们进行评估,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上载。 ? 技术平台

安达信的知识管理系统基于普通的软硬件平台(Windows 、Lotus Notes 和PC 机)。所采用的三大技术是:群件技术、Internet/Intranet 、数据库和指示系统(Database & Pointer System)。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技术是以下三种: ① Lotus Notes 确保信息能够安全地在全球围传播; ②语音允许人们能够在任何情况下进行交流; ③知识基地提供最佳实践数据库。 实践 安达信的知识管理项目获得了以下成果: ①全球最佳实践项目(GBP ) ②网上安达信 所有员工都是部网的用户,网上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公告(例如,金融市场产业)、相关资 源(例如,有关会议和有关公司其他投入产出的结果)以及网上对话与讨论。 ③电子知识蓝图 ④ 全球最佳实践基地(Global Best Practice Base ) 汇集了各类项目报告,共 2 万多页(同时有光盘版)。在总部有25 个人监督它的使用情况,并对容进行整理。该项目的定量和定性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构建事件的框架,并按优先次序排列。 ⑤ 商务咨询顾问 提供安达信所有的商务咨询方法(被制作成光盘),并提供50?100种工具,咨询人员可以将其作为辅 助工具。 ⑥ 专家向新手传递知识知识管理的难点之一是专家如何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递给新手,在安达信,新手通过全球培训数据库获得知识。 经验教训 ? 引入Lotus Notes 时,并没有提供全球最佳实践数据库的能力,但事实证明这个数据库很有用,因此安达信应该与Lotus 协作,提供能满足全球最佳实践需求的产品信息。 ? 应该尽早采用委员会或小组方式推进知识共享的策略,在知识创新、评估以及监督等方面充分发挥知识经理的

质量管理概论和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管理(doc 301页)

质量管理概论和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管理(doc 301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质量(品质管理)专业综合知识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第一节质量的基本知识 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质量管理是兴国之道,治国之策。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生产活动,特别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活动,便产生了质量的活动。围绕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可称为质量管理活动。人类通过劳动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质量上。质量是构成社会财富的关键内容。从人们衣、食、住、行,到休闲、工作、医疗、环境等无不与质量息息相关。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愉快,给企业带来效益和发展,给国家带来繁荣和强大。而劣质的产品和服务会给人们带来烦恼甚至灾难。 一、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概念最初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渐扩展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以上几项的组合。 1.质量的概念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在理解质量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关于“固有特性” 特性指“可区分的特征”。可以有各种类别的特性,如物的特性(如机械性能);感官的特性(如:气味、噪音、色彩等);行为的特性(如礼貌);时间的特性(如:准时性、可靠性);人体工效的特性(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和功能的特性(如飞机的最高速度)。 ①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固有的”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例如,螺栓的直径、机器的生产率或接通电话的时间等技术特性。 ②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中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硬件产品的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如:运输方式)、售后服务要求(如:保修时间)等特性。

知识管理将知识看成资源的管理修订稿

知识管理将知识看成资 源的管理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知识管理——将知识看成资源的管理 知识经济是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也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知识经济的带动下,美国近来表现出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良好发展势态,令世界瞩目。 而作为知识经济的子学科“知识管理”则是一个更新的概念。虽然我们似乎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但它在当今的企业运营中,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运作的主要工具和管理内容。一、什么是“知识管理” 享誉世界的福特汽车公司在管理中非常推崇“知识管理”,将“知识管理”看作是“智力资本杠杆”,并认为它具有四两拨千斤的管理效能。公司在1996年到1997年间成功地节约了超过3亿美元费用,而其中的亿美元可直接归功于其采用的一套知识管理技术——最优经验答复系统。更令人吃惊的是,节省的巨额费用是来自于由内部网络Web开发者和两位经营专家在10天内开发出的一套系统。 那么,能发挥如此奇效的“知识管理”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从“知识”的概念去理解会比较容易。 知识抽象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包括技能)的总和。从信息的角度看,它是一种能改变人的行为方式、被人所利用的信息。但它不能独立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也不表现为对信息的存储和提取的能力,它只能在人对信息的运用中体现和产生。当然,离开了信息,人也无法获得知识。可见,人是实现知识的主体,信息是转化为知识的基础。人的认识可以决定信息存在的价值,人的认识又会因被认识的事物所具有的信息所改变,从而形成不断提高的对事物的新认识,以至循环无穷。这就是信息在转化为

知识管理概述

幻灯片1 知识管理 K n o w l e d g e M a n a g e m e n t 卫军朝 w e i j c h@g m a i l.c o m 幻灯片2 知识管理推荐阅读书目 ●教材: ●廖开际主编.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幻灯片3 知识管理推荐阅读书目 ●英文书目: ●Ikujiro Nonaka, Hirotaka Takeuchi.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Davenport, Prusak.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1998,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Murray Jennex. ●Case studie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2005.,Idea Group Publishing 幻灯片4 其他中文参考书目与译著 ● 1.柯平.知识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 ● 2.王德禄.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 3.夏敬华,金昕.知识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 4.苏新宁.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5.林东清等.知识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 6.李华伟,董小英,左美云.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幻灯片5 ●7.邱均平等.知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8.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等.知识管理.杨开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波 士顿: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9.Karl Eric Sveiby.知识型企业的管理——通过鼓励创造性来增加价值.梁立新译。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知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知识能够创造巨大的企业价值,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可是,如何创造、收集、分享和利用这些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价值,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文主要通过一个项目型公司的案例,介绍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的策略和主要方法,同时还将介绍一家名列全球十大石油公司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知识管理计划的部分内容。 一、客户的背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我们的客户是一家以对外工程承包为核心业务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几十个国家承担过数百个各种不同形式的对外经济援助项目和国内建设项目。公司对外工程承包总额在12亿美元以上。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亚洲、非洲、中东、欧洲、美洲和澳洲等地均设有代表处,承办公司的各类业务。 由于公司从事的大都是国际工程项目,项目的时间跨度一般比较长,有的甚至在10年以上,因此,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就变得至关重要。为此,在2001年,公司制定了向知识和资本密集型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迈进的战略远景。 然而,许多因素制约着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司在非洲承接了一个电站建设项目,项目组成员克服了语言文化法律和技术等方面的重重困难,终于按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电站建设;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将这些重要资料和经验进行及时整理,当公司投标非洲另一个电站的建设项目时,新的项目组差不多是从头开始收集当地的资料,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许多原本已经解决的问题又一次出现,项目组不得不花费宝贵的时间进行重新协调和谈判,对项目成本和进度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就在于公司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和知识共享的环境和机制。由于缺乏规范的和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流程,每个项目组都是各有一套。公司中的绝大部分知识是以个人知识的形式存在的,包括员工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与保存在个人电脑或文件柜里的显形知识。公司领导早就意识到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必要性,然而在推行知识共享体系的过程中,公司面临着许多挑战: ?每个项目组都有各自的经验和诀窍,许多经验都是通过教训才取得的,因此, 如果没有合适的激励措施,就不愿意贡献出来 ?即便愿意同大家分享个人知识,又不知道谁需要以及通过什么有效 的途径来分享,许多知识散落在各处,不了解如何分类,很少进行 整理,难以查找

质量知识管理期末复习资料(新教材)(DOC 82页)

质量知识管理期末复习资料(新教材)(DOC 82页)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说明:《质量管理》(本科)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使用新教材,试题类型及题量均有所变化,在此提供期末复习资料,供大家复习参考。为与今后网考保持一致,题型变更为客观题的形式: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目录 第一章质量管理总论 (2)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 (20) 第三章质量审核与质量认证 (36) 第四章全面质量管理 (45) 第五章质量管理常用方法 (55) 第六章质量控制 (73) 第七章质量检验 (84) 第八章质量经济 (96) 第九章质量改进 (106) 第十章服务质量管理 (122) 第十一章顾客满意 (142) 第十二章产品质量责任与义务 (151) 第十三章卓越质量管理 (169) 第一章质量管理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说:21世纪将是( )的世纪。 A 综合国力 B 质量 C 产量 D 效益 答案:B 解析:因为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2. ISO9000:2005(2000)对质量的定义是()。 A 质量意味着规范或要求 B 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求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C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D 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答案: C 解析:“质量意味着规范或要求”,这是早期的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ISO8402:1986对质量的定义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求的能力的特性总和”;ISO8402:1984对质量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质量概念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对其认识不断发展和深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