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综合化学》考试大纲

611《综合化学》考试大纲
611《综合化学》考试大纲

《综合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察考生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中基础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和科学思维等,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考查考生知识面的广度。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总分,考试时间为小时。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俞斌等.无机与分析化学(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朱红军等.有机化学(中文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刘建兰等.物理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四、试题类型:

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名词解析、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各占%。

具体考试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无机化学

1.1无机化学基本理论

应掌握的知识点:原子和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酸碱平衡和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和电化学,配合物及配位平衡等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

1.2元素和化合物

应掌握的知识点: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1.3综合应用和基本实验技能

应掌握的知识点:熟练掌握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无机化学中常见的各种反应、分离和鉴定的方法,还需了解一般无机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分析化学

2.1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应掌握的知识点:天平称量基本知识,容量分析基本操作。

2.2误差与数据处理

应掌握的知识点: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3滴定分析法

应掌握的知识点:滴定基本术语,容量和浓度的有关计算,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方式,酸碱滴定用标准溶液,配位滴定用标准溶液,氧化还原滴定用标准溶液,沉淀滴定用标准溶液,滴定分析法计算。

2.4酸碱滴定法

应掌握的知识点:溶液酸度的计算,缓冲溶液,酸碱滴定。

2.5络合滴定法

应掌握的知识点:二钠盐,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常见离子滴定条件。

2.6氧化还原滴定法

应掌握的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与顺序,条件电位,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2.7重量分析与沉淀滴定法

应掌握的知识点:重量分析,沉淀滴定法。

2.8定量分离

应掌握的知识点:常见分离方法及其分离效果的衡量,溶液中各种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所需,萃取方法及其效率,交换亲和力,相对比移值。

第三部分有机化学

3.1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

应掌握的知识点:带支链烷烃,单官能团化合物,多官能团化合物,顺反异构体,旋光异构体。

3.2异构现象和立体化学

应掌握的知识点:构造异构,立体异构,构象异构。

3.3结构特征与重要特性

应掌握的知识点:σ键与π键,键参数,电子效应,芳香性,酸碱性,分子间的作用力及其影响。

3.4有机反应历程

应掌握的知识点:有机反应类型,反应活性中间体,加成反应,芳环上的取代反应,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自由基反应,分子重排,周环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3.5各类有机物的检定鉴别

应掌握的知识点:化学分析,波谱分析。

3.6有机实验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

应掌握的知识点:安全知识,常用的溶剂处理,基本操作。

第四部分物理化学

4.1化学热力学基础

应掌握的知识点: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电解质溶液,相平衡及化学平衡原理。

4.2电化学与胶体化学

应掌握的知识点:平均活度系数,摩尔电导率,电解硫酸铜,电极反应及其

有关计算,氧化态转换,毛细现象。

4.3化学动力学及物化实验

应掌握的知识点:反应速率方程及其有关计算,气体吸收过程,气体反应碰撞理论,速率温度图,储气钢瓶颜色。

个人总结,仅供交流学习-----------------------------

-----------------------------

-----------------------------

-----------------------------

民族学流派

民族学流派

————————————————————————————————作者: ————————————————————————————————日期:

一、进化论学派 产生时间:与人类学同时诞生, 开创了对文化的科学研究 产生基础:18世纪孟德斯鸠等的启蒙思想;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物种起源》为标志的生物进化学说;18及19世纪的社会进化观 主要观点:认为人类同源,本质一致,有共同心理,因此产生同样的文化,社会发展有共同的途径,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代表人物及著作:摩尔根(L.Morgen):《古代社会》——社会进化泰勒(E.B.Tylor):《原始文化》——文化进化 斯宾塞(H.spencer):《社会学原理》;1852年就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早达尔文7年 巴斯蒂安:《历史上的人类》;文化、社会的时间序列;文化的纵向发展。

二、播化学派 产生时间:19S末至20C初形成于德国 基本理论:与“进化论”(evolutionism)对立的“传播论”(diffu sionism)——地理学家F.拉策尔“人类地理学派”观点影响。 创始人:R.F.格雷布纳 主要观点 文化圈学说:传播学派否定各民族人民的文化创造性,将民族文化的进步、发展与各族人民的创造性劳动割裂开来,把文化现象看成是独立自在的东西,认为每一种文化现象(物质文化、社会制度和宗教观念等)都是在某个地方一次产生的。一旦产生出来,便开始向外“传播”。各个文化现象传播到某个民族中间以后,便在那里机械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文化圈”(Kulturkreise)。——德奥 泛埃及主义:史密斯(Smith.William);佩里 认为文明中心只有一个:尼罗河流域 代表人物及著作:格雷布纳:《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05); 《民族学方法论》(1911);《民族学与历史》(1911);《民族学》(1923) 安克曼:《非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05), 施密特:《近代民族学及其起源、性质和目的》(1906);《南美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13);《民族和文化》(1924);《民族学方法》(19

考研资料有机化学复习重点归纳

考研资料有机化学复习重点归纳 通过2014年新大纲可知有机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 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有机化合 物各种类型的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典 型有机化学反应机制。要求考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独立分析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1、有机化学概论 考试内容: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与反应特性。 考试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准确理解概念。对价键理论的理解要结合有机化合物立体结构的特点,通过对立体 结构的掌握建立其与理化性质的联系。 2、饱和脂肪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 考试内容: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烯烃、二烯 烃和炔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芳香烃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理解化学结构原理、学会科学命名方法,这些知识点的考查掌握多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对物理性 质了解即可,重点在于深入分析各种烃类化学性质,并根据化学性 质分析产生化学反应规律,尤其对于各种烃类的特征反应要熟练掌 握并学会应用。 3、旋光异构 考试内容:旋光异构的基本概念、构型的表示及标记方法。 考试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以旋光性、对映异构体等概念理解为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分析旋光性,掌握旋光异构体构型的不 同表示方式,能根据要求灵活书写不同结构的化学式,对环状化合 物和不含手性碳的手性分子有所了解。

4、卤代烃、胺 考试内容:卤代烃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胺的结构、 分类、命名和理化性质、重氮盐的制备及应用、尿素的性质。 考试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对结构、分类和命名做基础性把握,学会分析结构,在烃类命名的基础上能过准确命名卤代烃及胺类化 合物。对物理性质只做了解,注重同系物之间的对比,重点是化学 性质特点及化学反应机制的把握,掌握典型的反应现象及反应特点。同时根据亲核取代和亲电反应的机制,分析判断反应规律。在较难 的选择题、填空题中会出现,化学反应规律的考查多以分析和实验 设计题的形式出现。 5、醇酚醚、醛酮醌 考试内容:物质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对物质结构、分类和命名的规律特点要做基础性把握,物理结构只做了解,重难点是化学性质的分析, 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是填空题和合成题常考知识点,一些特征反 应还有鉴定性反应会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 6、羧酸及衍生物、取代酸 考试内容:物质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与上一考点相似,对化学结构、分类规律及命名的考查是基础,能准确命名,物理结构只做了解,对该 类物质的亮点基团及其化学性质和特征反应要求掌握,是合成题等 大题中的常考知识点和主要得分点。 7、杂环化合物 考试内容:杂环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各类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是此部分的常考知识点,判断酸碱性、亲电反应、还原反应、吡啶侧链的氧化反 应等要求在掌握结构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判断方法。

北京理工大学834-有机化学考研心得

有机化学考研心得 作为一个考上北京理工大学化工系的学生来说,有机化学是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这三门课里面最难考的一门,所以也是最需要好好准备的一门,历年来,考取北京理工大学化工类专业没有成功的,很多都败在了有机化学手里。所以,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为了给即将考取北京理工大学化工类的莘莘学子一些建议,我决定写下我在学习有机化学方面的个人心得。 时间方面: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我从3月份就开始了,因为我也知道有机化学的难度,所以开始的比较早,结果证明,开始得早,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因为后来的有机化学考研考试,我考了142分,也算是对自己这大半年的学习的一种肯定。对于每天的学习时间,我基本上在3个小时左右,学习时间也是安排在晚上,对于我来说,晚上真的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好时间,效率确实很高,当然,对于时间这一点,仅够参考,毕竟每一个人的生物钟是不一样的。 内容方面:主要是复习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表示方式、命名;第三章:立体化学;第四章: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第六章: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β-消除反应;第七章:有机金属化合物;第八章:烯烃、亲电加成、自由基加成、共轭加成;第九章:炔烃;第十章:醇和醚;第十一章:苯和芳香烃、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第十二章:醛和酮、亲核加成、

共轭加成;第十三章:羧酸;第十四章:羧酸衍生物、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第十五章:碳负离子、缩合反应;第十七章:胺;第十八章:含氮芳香化合物、芳香亲核取代反应;第十九章:酚和醌;第二十章:杂环化合物。至于其它几章,只需要基本了解即可。有机化学的内容很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很多,所以现在我需要重点介绍一下每章的考点,以便考生可以找到突破口,第二章主要是熟悉各种官能团的名称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还有R-S构型的确定;第三章主要是了解δ以及π键的基本定义以及手性的基本定义及应用;第四章主要是掌握烷烃的分类以及自由基反应的基本原理;第六章主要是掌握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以及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还有消除反应的机理;第七章主要是掌握卤代烃的分类(重点是格式试剂的相关反应);第八章主要是掌握烯烃的基本定义以及烯烃的相关反应;第九章主要是掌握炔烃的基本定义以及相关反应;第十章主要是掌握醇和醚的基本定义以及相关反应;第十一章主要是掌握芳香烃的基本定义以及相关反应;第十二章主要是掌握醛和酮的基本定义以及相关反应;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主要是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基本定义以及相关反应;第十五章主要是掌握缩合反应的基本定义以及相关反应;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章都属于杂环系列的章节,对于这几章,掌握基本定义即可;总之,除了这几点,重点中的重点,就是记住每一个人名反应,因为它们是有机化学的必考点。 真题部分:主要包括命名题,也就是写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名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 一、试剂的分类与试剂的酸碱性 1、自由(游离)基引发剂在自由基反应中能够产生自由基的试剂叫自由基引发剂(free radical initiator),产生自由基的过程叫链引发。如: Cl2、Br2是自由基引发剂,此外,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氰、过硫酸铵等也是常用的自由基引发剂。少量的自由基引发剂就可引发反应,使反应进行下去。 2、亲电试剂简单地说,对电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就叫亲电试剂(electrophilic reagent)。亲电试剂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试剂或具有空的p轨道或d轨道,能够接受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H+、Cl+、Br+、RCH2+、CH3CO+、NO2+、+SO3H、SO 3、BF3、AlCl3等,都是亲电试剂。 在反应过程中,能够接受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酸(Lewis acid),因此,路易斯酸就是亲电试剂或亲电试剂的催化剂。 3、亲核试剂对电子没有亲合力,但对带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叫亲核试剂(nucleophilic reagent)。亲核试剂一般是带负电荷的试剂或是带有未共用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OH-、HS-、CN-、NH2-、RCH2-、RO-、RS-、PhO-、RCOO-、X-、H2O、ROH、ROR、NH3、RNH2等,都是亲核试剂。 在反应过程中,能够给出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碱(Lewis base),因此,路易斯碱也是亲核试剂。 4、试剂的分类标准 在离子型反应中,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是一对对立的矛盾。如:CH3ONa + CH3Br→CH3OCH3 + NaBr的反应中,Na+和+CH3是亲电试剂,而CH3O-和Br-是亲核试剂。这个反应究竟是亲反应还是亲核反应呢?一般规定,是以在反应是最先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试剂为判断标准。在上述反应中,是CH3O-最先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CH3O-是亲核试剂,因此该反应属于亲核反应,更具体地说是亲核取代反应。 二、反应类型 三、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如果一个反应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经过几步完成。则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反应活性中间体(active intermediate)。活性中间体能量高、性质活泼,是反应过程中经历的一种“短寿命”(远小于一秒)的中间产物,一般很难分离出来,只有比较稳定的才能在较低温下被分离出来或被仪器检测出来(如三苯甲烷自由基),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是真实存在的物种。 1、碳自由基(carbon free radical) 具有较高能量,带有单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自由基。自由基碳原子是电中性的,通常是SP2杂化,呈平面构型。能使其稳定的因素是P-π共轭和σ-P共轭。 自由基稳定性的次序为: 在自由基取代、自由基加成和加成聚合反应中都经历自由基活性中间体。 2、正碳离子(carbocation) 具有较高能量,碳上带有一个正电荷的基团,叫正碳离子,又称碳正离子。正碳离子通常是SP2杂化,呈平面构型,P轨道是空的。能使其稳定的因素有(1)诱导效应的供电子作用;

【811+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南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中南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科目代码:811 使用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民族艺术 ……………………………………………………………………… 一、考试性质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是为中南民族大学招收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民族学人类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民族学人类学专业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学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民族学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试,包括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论两门基础课程和各人类学分支学科的内容。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民族学人类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民族学人类学的基本特点、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原则,并具备能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描述、说明、分析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2.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考查的题型及其比例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解答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四、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脉络 一、古典进化论学派 (一)古典进化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概念 1.古典进化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 2.人类思维同一性 3.实证主义 4.单线进化论 5.万物有灵论 6.比较法、残存法 7.氏族、胞族、部落 8.古典进化论学派对母权制、内婚制、外婚制、父权制、图腾制度的研究 (二)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爱德华·伯内特·泰勒 2.路易斯·亨利·摩尔根 3.詹姆斯·乔治·弗雷泽 (三)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1.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学术贡献 2.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历史局限性 二、传播论学派 (一)文化传播论的主要理论和概念 1.文化的产生与传播 2.文化传播中的“借用” 3.文化圈 4.区域研究 (二)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弗里德里希·拉策尔 2.莱奥·弗罗贝纽斯 3.弗里茨·格雷布内尔 4.威廉·施密特 5.威廉·里弗斯 6.埃里奥特·史密斯和威廉·詹姆斯·佩里 (三)传播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三、历史特殊论学派 (一)历史特殊论学派主要理论和概念 1.对古典进化论和传播论的批判 2.构建人类文化和文明史 3.历史的方法

有机化学考研复习不完全攻略

有机化学考研复习不完全攻略 对于化工、环境、农学、医药、生物的考生来说,有机化学在考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机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的基础,知识体系庞大,联系纵横交错,是一块很难啃好的硬骨头。 本文就拣块硬骨头啃,谈一谈有机化学的复习技巧。 一、教材 除了报考院校指定的教材(例如农学用汪小兰的,药学用倪沛洲的)外,以下几本Boss级有机化学教材至少选择一本常备手边,否则很难把有机化学学深学透。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宏纹《有机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王积涛《有机化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RT莫里森著,复旦有机教研组译,《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 除了教材之外,我们还要有习题集、相关复习资料、所报考院校的历年考试真题集、以及探讨有机化学某一个分支内容(有机合成、有机推断、立体化学)的书籍。笔者推荐几本。 1.习题集。建议使用考研指定教材以及以上四本教材的配套习题集。 2.相关复习资料。有些是针对某些学校或某些教材编写,公开出版,有些则是高校的内部资料。 3.历年真题。有些院校真题不对外公布。另一些,如北大、清华、复旦、中山、中科院、中科大等,真题对外公布,可以买到正式出版的真题集。这些学校的真题集做一下只有好处没坏处。 4.其他参考书。 Jie Jack Li著,荣国斌译《有机人名反应及机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在各高校的图书馆都可以找到。 斯图尔特·沃伦著,丁新腾译《有机合成切断法探讨》、《有机合成设计(合成子法的习题解答式教程)》,上海科技出版社。这两本书很老了。 薛永强等,《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军良等,《有机合成设计原理与应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巨勇等,《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有机合成的书细细读一本就足够了,关键是利用这本书把有机化学教材上零散的知识点综合

最新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

最新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 一、试剂的分类与试剂的酸碱性 1、自由(游离)基引发剂在自由基反应中能够产生自由基的试剂叫自由基引发剂(free radical initiator),产生自由基的过程叫链引发。如:Cl 2、Br2是自由基引发剂,此外,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氰、过硫酸铵等也是常用的自由基引发剂。少量的自由基引发剂就可引发反应,使反应进行下去。 2、亲电试剂 简单地说,对电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就叫亲电试剂(electrophilic reagent)。亲电试剂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试剂或具有空的p轨道或d轨道,能够接受电子对的中性分子, 如:H+、Cl+、Br+、RCH2+、CH3CO+、NO2+、+SO3H、SO 3、BF 3、AlCl3等,都是亲电试剂。在反应过程中,能够接受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酸(Lewis acid),因此,路易斯酸就是亲电试剂或亲电试剂的催化剂。 3、亲核试剂对电子没有亲合力,但对带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叫亲核试剂(nucleophilic reagent)。亲核试剂一般是带负电荷的试剂或是带有未共用电子

对的中性分子,如:OH-、HS-、CN-、NH2-、RCH2-、RO-、RS-、PhO-、RCOO-、X-、H2O、ROH、ROR、NH 3、RNH2等,都是亲核试剂。在反应过程中,能够给出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碱(Lewis base),因此,路易斯碱也是亲核试剂。 4、试剂的分类标准在离子型反应中,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是一对对立的矛盾。如:CH3ONa + CH3Br→CH3OCH3 + NaBr的反应中,Na+和+CH3是亲电试剂,而CH3O-和Br-是亲核试剂。这个反应究竟是亲反应还是亲核反应呢?一般规定,是以在反应是最先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试剂为判断标准。在上述反应中,是CH3O-最先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CH3O-是亲核试剂,因此该反应属于亲核反应,更具体地说是亲核取代反应。 二、反应类型 三、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如果一个反应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经过几步完成。则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反应活性中间体(active intermediate)。活性中间体能量高、性质活泼,是反应过程中经历的一种“短寿命”(远小于一秒)的中间产物,一般很难分离出来,只有比较稳定的才能在较低温下被分离出来或被仪器检测出来(如三苯甲烷自由基),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是真实存在的物种。 1、碳自由基(carbon free radical)具有较高能量,带有单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自由基。自由基碳原子是电中性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民族学实地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基础,是民族学研究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指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中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实地调查被看作是“现代人类学的基石”。 2、参与观察: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这种方法又被称为“局内观察法”或“居住体验法”。是一种高层次的观察法。 3、专题调查:就是选择某一方面具体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全面的或比较的调查研究,它与民族志调查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性更突出。(综合:先普遍采用书面调查法,普遍搜集各方面的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初步分析、整理、审核,如果对某些内容有疑问或认为有遗漏时,再派人进行实地调查,加以澄清。) 4、自观与他观:自观方法是站在被调查对象的角度,用他们自身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 他观的方法是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 5、谱系调查法:这种方法又称谱牒分析法,指对被调查者的家谱、族谱和亲属制度的调查分析,对于调查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以及民族迁徙等都有价值。 6、人口学:是研究历史上各个社会阶段人口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这种研究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狭义的人口学只从数量角度研究人口自身的再生产过程,又称形式人口学;广义人口学不仅对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并重,而且注意到人口与社会、经济、民族等其他方面的关系,在西方又称人口科学。 7、个案研究方法:以个人或家庭为调查研究的单位,通过对个案的调查,探求一个社区群体文化的构成。 8、跨文化比较研究:是人类学家在对从世界上不同民族获取的经验材料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验证理论假设,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与差异,以宏观理论的研究与论证发现某种普通规律的研究方法。广义上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或文化所作的比较研究,如拉德克利夫布朗的比较社会学;狭义上是指默多克等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比较法,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利用人类关系区域档案,采用统计分析的手段,进行世界规模的跨文化比较。 9、历史民族学:主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解释当前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的一个学派。它可以称为一个学派,但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角度,一种方法。中国的历史民族学应以利用历史文献来阐释当前的社会文化现象为主要特点。 二、列举题 1、实地调查的特点 (1)社会性和多元性;(2)历史性和现实性;(3)实践性和探索性;(4)艰苦性和变化性。 2、实地调查的类型 (1)自观和他观;(2)宏观和微观;(3)社区和个案;(4)定性和定量;(5)专题和综合。 3、实地调查的具体方法 (1)观察与参与观察;(2)个别访问;(3)调查会;(4)问卷法;(5)谱系调查法;(6)自传调查法;(7)定点跟踪调查法;(8)文物文献搜集。 4、实地调查记录的方式 (1)影视记录;(2)录音记录;(3)文字记录。 5、实地调查的物质准备 地图、摄影设备、录音机、测量绘图工具、记录表格、证件、生活用品、药品、礼品。 6、民族社会学的特点 (1)强调现实而非历史,即主要关注现实的民族问题; (2)强调民族集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各个民族集团自身; (3)注意结合集团与个人两个层次; (4)比较注重各种因素的综合研究; (5)在尽可能综合和忠实描述的基础上,力图解释种种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6)注意吸收、借鉴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7)注重实证研究; (8)结合政策研究; (9)结合社区发展研究; (10)关注一国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关系总的发展趋势。

云南大学611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云南大学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和目标 全日制攻读民族学人类学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试,包括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论两门基础课程和各人类学分支学科的内容。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民族学人类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人类学的基本特点、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原则,清楚人类学学科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具备能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描述、说明、分析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科目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解答题: 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 30分,共60分 三、考试范围及内容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试范围和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脉络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侧重考察文化研究的重点和研究方法的演变。 第一部分:人类学的理论脉络 第一章古典进化论学派 第一节古典进化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概念 一、古典进化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 二、人类思维同一性(人类心理一致说) 三、实证主义

四、单线进化论 五、万物有灵论(泛生论) 六、比较法、残存法 七、氏族、胞族、部落 八、古典进化论学派对母权制、内婚制、外婚制、父权制、图腾制度的研究 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一、爱德华·伯内特·泰勒 二、路易斯·亨利·摩尔根 三、詹姆斯·乔治·弗雷泽 第三节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一、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学术贡献 二、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历史局限性 第二章传播论学派 第一节文化传播论的主要理论和概念 一、文化的产生与传播 二、文化传播中的“借用” 三、文化圈 四、区域研究 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一、弗里德里希·拉策尔 二、莱奥·弗罗贝纽斯 三、弗里茨·格雷布内尔 四、威廉·施密特 五、威廉·里弗斯 六、埃里奥特·史密斯和威廉·詹姆斯·佩里 第三节传播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一、文化传播论的进步性 二、文化传播论的局限性 第三章历史特殊论学派 第一节历史特殊论学派主要理论和概念 一、对古典进化论和传播论的批判 二、构建人类文化和文明史 三、历史的方法 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一、弗朗兹·博厄斯

考研有机化学重点

sp 2 考研有机化学重点 第一章 绪 论 1.共价键理论 现代共价键理论基本要点 ①当两个原子互相接近到一定距离时, 自旋方向相反的单电子相互配对, 使电子云密集于两核之间, 降低了两核间正电荷的排斥力, 增加了两核对电子云密集区域的吸引力,因此, 使体系能量降低, 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② 每个原子所形成共价键的数目取决于该原子中的单电子数目, 即一个原子含有几个单电子, 就能与几个自旋方向相反的单电子形成共价键, 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③ 当形成共价键时, 原子轨道重叠程度越大, 核间电子云越密集, 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稳定。因此, 共价键总是尽可能地沿着原子轨道最大重叠方向形成, 这就是共价键的方向性。 2.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 (orbital hybridization theory):原子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同一个原子内的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重新组合成能量、形状和空间方向与原来轨道完全不同的新的原子轨道。这种重新组合过程称为杂化,所形成的新的原子轨道称为杂化轨道(hybridization orbitals )。 3.sp 3, sp 2 , sp 杂化对应碳原子空间构型 4.共价键的属性 第二章 烷 烃 1.系统命名法 ①对于支链烷烃,把它看作是直链烷烃的烷基取代衍生物。 sp sp 3 键长 :成键原子的核间距离 键角:两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键能:离解能或平均离解能 键的极性: 成键原子间的电荷分布 决定分子 空间构型 → 化学键强度 → 影响理化性质

支链烷烃的命名法的步骤:选取主链(母体)。选一个含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作为主链。(写出相当于这个主链的直链烷烃的名称)含多取代基时,编号采用“最低次序”原则。所谓“最低序列”指的是碳链以不同方向编号,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编号序列,则顺次比较各系列的不同位次,最先遇到的位次最小者为“最低系列”。 ②主链碳原子的位次编号:确定主链位次的原则是要使取代基的位次最小。从距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位次和取代基名称之间要用“一”连起来,写出母体的名称。 ③i)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时,把小的取代基名称写在前面,大的写在后面; ii)如果含有几个相同的取代基时,把它们合并起来,取代基的数目用二、三、四等表示,写在取代基的前面,其位次必须逐个注明,位次的数字之间要用“,”隔开。 (1) (2)

611-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和目标 全日制攻读民族学人类学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试,包括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论两门基础课程和各人类学分支学科的内容。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民族学人类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人类学的基本特点、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原则,清楚人类学学科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具备能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描述、说明、分析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科目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解答题: 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 30分,共60分 三、考试范围及内容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试范围和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脉络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侧重考察文化研究的重点和研究方法的演变。 第一部分:人类学的理论脉络 第一章古典进化论学派 第一节古典进化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概念 一、古典进化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 二、人类思维同一性(人类心理一致说) 三、实证主义

四、单线进化论 五、万物有灵论(泛生论) 六、比较法、残存法 七、氏族、胞族、部落 八、古典进化论学派对母权制、内婚制、外婚制、父权制、图腾制度的研究 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一、爱德华·伯内特·泰勒 二、路易斯·亨利·摩尔根 三、詹姆斯·乔治·弗雷泽 第三节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一、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学术贡献 二、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历史局限性 第二章传播论学派 第一节文化传播论的主要理论和概念 一、文化的产生与传播 二、文化传播中的“借用” 三、文化圈 四、区域研究 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一、弗里德里希·拉策尔 二、莱奥·弗罗贝纽斯 三、弗里茨·格雷布内尔 四、威廉·施密特 五、威廉·里弗斯 六、埃里奥特·史密斯和威廉·詹姆斯·佩里 第三节传播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一、文化传播论的进步性 二、文化传播论的局限性 第三章历史特殊论学派 第一节历史特殊论学派主要理论和概念 一、对古典进化论和传播论的批判 二、构建人类文化和文明史 三、历史的方法 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一、弗朗兹·博厄斯

2017-2018年宁夏大学考博试题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宁夏大学 2017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卷 考试科目: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适用专业:民族心理与民族教育、西北民族地区语言文学与文献(不用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环形婚 2.斯宾塞 3.历史人类学 4.民族国家 5.《江村经济》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什么是新民族志,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述符号人类学的主要观点。 3.简析少数民族社会形态演变发展的特点。 4.简述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特点。 5.民族学中运用统计学方法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什么是社会变迁?谈谈你的的理解。 2.论述人类学的后现代主义。 第1页共1页

宁夏大学 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卷 考试科目:民族学理论与方法适用专业:民族社会学(不用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5道题,每道题6分,总计30分) 1.参与观察 2.文化相对论 3.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 4.结构主义人类学 5.生态人类学 二、简答题(共3道题,每道题10分,总计30分) 1.请举例说明什麽是调查与研究中的“主位”与“客位”。 2.请举例说明什麽是“质性研究”,什麽是“量化研究”。 3.简要说明什么是“结构性访谈”与“非结构性访谈”。 三、论述题(共3道题,请任选2道题解答,每道题20分,总计40 分) 1.请举例说明文献准备与实地调查的关系,理论假设与实地调查的关系。 2.在国际民族学、人类学界中相比,中国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有什么特点? 3.请谈谈新中国的民族识别(目标、意义和过程)。

考研有机化学反应大全

环烷烃加氢 加卤素 加卤化氢(HBr过氧化物效应)2 Ni, 80o C CH3CH2CH3 2 25C BrCH2CH2CH2Br C H3C H2C H2B r 加氢 卤代2 hr 或高温 B r 加氢 卤代Br2Br 300o C 2 Ni, 300o C CH3CH2CH2CH2CH3 2 Ni, 200o C CH3CH2CH2CH3 C l2 C l hr 卤代 氧化 氧化 + O H O 90~120C O2, 60%H N O3 H O O C(C H2)4C O O H

α-H 的取代、催化氢化、聚合 强吸电子基) 马氏规则 烯烃 亲电加成 氧化反应 α-H 的取代(NBS, Cl 2/加热) 催化氢化聚合反应 (铂黑,钯粉,Raney Ni )

炔烃与烯烃相比: 亲电加成反应:炔 < 烯 RC CH RC CR'HC CH 聚合反 氧化反还原反活泼氢与醛酮亲核加过氧化硼氢化亲电加CH 2=CH-CH=CH 2 聚合反双烯合亲电加共聚反2-加成) 4-加成)C H 2=C -C H =C H 2C H C H C 6H 5 C H 2C H C H H 2C H H

取代萘的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 (1)原取代基为第一类定位基并在α-位,新取代基主要进入同环α-位,也有进入原取代 亲电取代 ( 芳环氧化反应(O 2 /V2O5/ 加热) -H的卤代 单 环 芳 烃 2 /FeX3or I2/HNO3) 3 2 /H3PO4 ) 3 2 O/AlCl3 2 SO4) 3 H) 2 /HCl) 加成反应(加氢、加氯) 侧链氧化 有重排现象 萘 环 还 亲 电 取 萘 环 氧 C O C H3 C H3 90%

宋蜀华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资料

宋蜀华《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关注薇公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 上编民族学理论概括与探索 第一章20世纪中期以前的西方民族学理论 1.1复习笔记 一、文化进化论 1文化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文化进化论之所以是民族学的第一种理论,并非偶然,而是有三个方面的思想基础: (1)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 在18世纪欧洲的一些著名思想家的学说中,关于社会进化的思想已有了比较明确的表述。 ①维柯 意大利史学家、法学家、哲学家维柯,通过对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事象比较来研究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并根据古希腊史、古罗马史、希伯来人史等说明原始的、简单的家庭演进为家族、宗族、部落的过程。 ②孟德斯鸠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波斯人的书札》、《罗马盛衰原因论》、《法的精神》等著作中,不仅利用了民族学的材料,而且阐述了进化的思想。 ③孔多塞 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思想家孔多塞的进化思想更为突出,他在《人类进化史图解》一书中指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类自从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在知识、道德、生活等方面都是不断进步的,并且这种进步将继续下去。 (2)民族学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 用进化思想撰写的民族学著作为19世纪中叶系统文化进化论的产生确定了方向。 ①法国传教士拉菲托的《美洲野蛮人风俗与远古风俗之比较》一书,被后来的民族学家誉为开了民族学比较法之先河的民族学奠基人和先驱; ②英国人亨利·霍姆《人类简史》; ③苏格兰史学家罗伯逊《美洲史》; ④英国学者亚当·弗格森的进化论思想更是突出,他明确主张用进化的观点观察现实的社会,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也是人类的特征,而动物是没有文化的。 (3)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①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认为通过自然选择,所有生物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种类较少到种类较多地发展着。 ②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就是指生物在进化发展过程中,凡能适应环境的(地理、气候、生物竞争)的物种,即能发生有利于生存的变异的物种,便逐代地累积加强,保存下来,并得到发展,而不能适应环境的物种,即不能产生有利于生存变异的,或产生不利于生存变异的物种便会被淘汰或灭绝。

最新有机化学考研复习笔记整理(分专题汇总)

有机化学--------考研笔记整理(分专题汇总) 第一篇基础知识 一、关于立体化学 1.无对称面 1.分子手性的普通判据 2.无对称中心 3.无 S4 反轴 注:对称轴Cn不能作为判别分子手性的判据 2. 外消旋体(dl体或+/-体)基本概念 1.绝对构型与相对构型 2.种类:外消旋化合物/混合物/固体溶液 基本理论非对映体 差向异构体端基差向异构体内消旋体(meso-)e.g 酒石酸 举例名词解释可能考察的:相对/绝对构型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潜不对称分子/原手性分子差向异构体 3.立体异构部分 ⑴含手性碳的单环化合物: 判别条件:一般判据无S1 S2 S4 相关:构象异构体ee aa ea ae 构象对映体 主要考查:S1=对称面的有无 相关实例:1.1,2-二甲基环己烷1,3二甲基环己烷1,4二甲基环己烷 ⑵含不对称原子的光活性化合物 N 稳定形式 S P 三个不同的基团 ⑶含手性碳的旋光异构体 丙二烯型旋光异构体 1.狭义c c c 条件:a b 两基团不能相同 2.广义:将双键看成环,可扩展一个或两个 c c c 联苯型旋光异构体(阻转异构现象- 少有的由于单键旋转受阻而产生的异构体)

构型命名方法:选定一环,大基团为1,小基团为2.另一环,大集团为3,将其小基团转到环后最远处。 ⑷含手性面的旋光异构体 分子内存在扭曲的面而产生的旋光异构体,e.g 六螺苯 4.外消旋化的条件 ⑴若手性碳易成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该化合物极易外消旋化。 ⑵若不对称碳原子的氢是羰基的-H,则在酸或碱的作用下极易外消旋化。 含多个不对称碳原子时,若只有其中一个碳原子易外消旋化,称差向异构化。 5.外消旋化的拆分 化学法酶解法晶种结晶法 柱色谱法 不对称合成法: 1.Prelog规则—一个分子得构象决定了某一试剂接近分子的方向,这二者的关联成为Prelog规则. 2.立体专一性:即高度的立体选择性 6.构象中重要作用力 非键连的相互作用:不直接相连的原子间的作用力。(由于受别的相连原子之间相互连接而造成空间上的限制而引起的范德华力) 扭转张力:偏离最稳定形式而存在,具有恢复构象的能力----源于范德华力 转动能垒:稳定构象变成不稳定构象所需要的能量。 7.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构象分析 0°极限构象I 重叠型构象 乙烷0-60°扭曲型构象 60°极限构象II 交叉型构象 伞形式锯架式纽曼式 环形有机化合物 角张力:由键角的屈饶引起。 大环化合物易稳定(原因):非平面结构 环丙烷:键角香蕉键H-C-H 115°>109°C-C-C 105°<109° 键长151pm < 154pm 分析保持轨道109°(电子云重叠很差) 保持电子云最大重叠(电子排斥大) 环丁烷: 环戊烷:信封型 半椅型减小了平面型的扭转张力 二、关于自由基取代的一些理论和机理 1.基本理论 ⑴①沸点 影响因素:分子质量分子间作用力

2009年中山大学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精讲精练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时间。 四门课中,专业课(数学也属于专业课)占了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 分最能拉开层次。例如,专业课考试中,分值最低的一道名词解释一般也有4分或者更多,而其他专业课大题更是动辄十几分,甚至几十分,所以在时间分配上自然也应该适当地向专业课倾斜。根据我们的经验,专业课的复习应该以四轮复习为最佳,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有必要结合下面的内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这段时间是整个专业复习的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

考研有机化学总结方法

有机化学的复习大致可以分为3-5个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以及时间安排适当删减: 第一阶段:课本基础知识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编)(上、下) 总结方案: 1.重点章节(大纲要求较高的部分)除认真看过一遍之外,注重前后关联,看到一个 相似知识点,可以及时标注出它还曾出现在哪个章节的哪一部分,有助于做到前后结合融会贯通。 2.一般章节(大纲要求一般的部分),大概看过,当时理解其概念、反应进程、反应 机理等即可,后续步骤遇到具体题目时不会做还可以回头翻书,进一步巩固。 3.超纲章节(大纲未要求的部分),直接不看。 第二阶段:各种考研辅导资料或教材(选取一本看透即可) 总结方案: 1.资料中的总结大概看一遍,不明白的知识点翻书查,重新理解透彻,翻过书的那句 话或者那个知识点标注出对应的课本页码,便于复习时快速查找。 2.资料中的题目做过一遍,不会的查课本、找同学老师请教。 3.辅导资料看完之后,如果时间还足够(即国庆节前后),在笔记本上总结资料中查 过书的部分,按照自己的理解写。如果时间不够就直接开始做真题。 第三阶段:往年真题 总结方案: 1.有机真题一年一年的做,实验题可以先不做,最后统一复习。做的时候不把答案写 在题目上,找一个笔记本单独写答案,类似于答题纸的形式。 2.每做一年的真题,在不会的和没做对的题目旁标注考点出处,并且在笔记本上写清 楚:①年份,题号,题目内容;②考点,考点出处(写课本页码或者资料页码都可以,自己怎么查找快就怎么写),考点解析(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写) 3.当出错的题目的考点曾经记录过时,也要再记录一遍,而不是只看之前的。写出之 前曾经错过的题目的题号

有机化学考研复习笔记整理分专题汇总

一、关于立体化学 「1?无对称面 1?分子手性的普通判据 ’ 2?无对称中心 L 3?无 S 4反轴 注:对称轴Cn 不能作为判别分子手性的判据 2.外消旋体(dl 体或+/-体)基本概念 1J 绝对构型与相对构型 ” 2?种类:外消旋化合物/混合物個体溶液 * 基本理论卩非对映体 I 差向异构体 --------- 向异构体 内消旋体(meso-) e.g 酒石酸 举例名词解释可能考察的:相对 /绝对构型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潜不对称分子/原手性分 子差向异构体 3.立体异构部分 ⑴含手性碳的单环化合物: 判别条件:一般判据 无S i S 2 S 4相关:构象异构体 ee —fra ea ae> 构象对映体 主要考查:S i =对称面的有无 相关实例:1.1,2-二甲基环己烷1,3二甲基环己烷1,4二甲基环己烷 ⑵含不对称原子的光活性化合物 * N 稳定形式 I S P 三个不同的基团 ⑶含手性碳的旋光异构体 C~c~c, 丙二烯型旋光异构体 1.狭义 条件:a b 两基团不能相同 〈 、入= I 2.广义:将双键看成环,可扩展一个或两个 & 联苯型旋光异构体(阻转异构现象-少有的由于单键旋转受阻而产生的异构体 ) 1,小基团为2.另一环,大集团为 3,将其小基团转到环后 ⑷含手性面的旋光异构体 分子内存在扭曲的面而产生的旋光异构体, e.g 六螺苯 有机化学 -考研笔记整理(分专题汇总) 第一篇基础知识 构型命名方法:选定一环,大基团为 最远处。

4?外消旋化的条件 ⑴若手性碳易成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该化合物极易外消旋化。 ⑵若不对称碳原子的氢是羰基的-H,则在酸或碱的作用下极易外消旋化。 ----- 不对称碳原子时,若只有其中一个碳原子易外消旋化,称差向异构化。 5?外消旋化的拆分 化学法酶解法晶种结晶法 柱色谱法 不对称合成法: 1. Prelog规则一一个分子得构象决定了某一试剂接近分子的方向,这二者的关联成为Prelog规 则? 2?立体专一性:即高度的立体选择性 6?构象中重要作用力 非键连的相互作用:不直接相连的原子间的作用力。(由于受别的相连原子之间相互连接而造成 空间上的限制而引起的范德华力) 扭转张力:偏离最稳定形式而存在,具有恢复构象的能力----源于范德华力 转动能垒:稳定构象变成不稳定构象所需要的能量。 7?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构象分析 厂0°极限构象I ---------------- 构象 乙烷J-60 °扭曲型构象 60°极限构象II 交叉型构象*■ 伞形式锯架式纽曼式 环形有机化合物 角张力:由键角的屈饶引起。 大环化合物易稳定(原因):非平面结构 环丙烷:键角香蕉键H-C-H 115 ° > 109° C-C-C 105 ° < 109° 键长151pm < 154pm 分析[保持轨道109°(电子云重叠很差) -------------- 、六个氢呈重叠型且均等 〔保持电子云最大重叠(电子排斥大)/ 、关于自由基取代的一些理论和机理 1.基本理论 ⑴①沸点 影响因素: 分子质量分子间作用力 烷烃:有瞬时偶极距 作用力:色散力分子间范德华力 结论:分子接触面越大,相互作用力越大,沸点升高。叉链分子有叉链位阻作用。分子间作用力环戊烷: ’信封型 〔半椅型 L小了平面型的扭转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